政府采购的重点和难点

2022-11-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政府采购的重点和难点

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探究

[摘 要]从应然上看,我国法治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适度政府、合法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诚信政府; 但从实然上看,我国法治政府建设还需完善其在限权、以人为本、和谐政府等几个重点方面在建设,克服其在严格执法、政府信息公开、发挥合力、执行力遭遇政府系统内体制壁垒及实际的法治绩效难以衡量等难点,法治政府建设之路仍任重道远,须加快政府改革之步伐。

[关键词]法治政府;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和谐政府;政府信息公开

建设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标志和有力保障,它贯穿在政治制度、政治意识、政治行为过程之中,直接体现着政治制度文明、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发展水平。本文在阐述法治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的同时,就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探究。

一、法治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

法治政府是指整个政府的设立、变更、运作必须依据法律,实现政府组织和行为的合法化、规范化、程序化,包括政府整体行为和个体行为都是合法化、规范化的。简言之,法治政府就是依法行政的政府。法治政府的基本价值应体现民主、平等、高效、以人为本、诚信、公开、公平、公正、责任的法治理念,其目标应当是建成有限、统一、服务、透明、诚信、责任的政府。我国法治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有:

1.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力是有边界的,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只能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活动。

2.合法政府,即一般意义上的依法行政。它有三层含义: 首先,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 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其次,合法执法,在法律实施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再次,程序正当,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公开,注重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 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存在利害关系时,应当回避。

3.阳光政府(透明政府)。阳光政府有三层含义: 一是政府信息公开。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政府信息。对公开的政府信息,公众有权查阅。二是行政行为公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根据其性质和程序要求,或经公开招标、拍卖等公平竞争程序,或经统一考试等公开行为。凡未经法定公开程序的,其行政行为将被依法撤销或确认无效。三是依法行使行政相对人之听证权。

4.服务政府。政府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建立高效、便民、服务型政府是践行“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要求政府要有服务意识,优化行政服务,克服官僚主义,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便利服务。

5.责任政府。责任政府实质上是一种责任追究制度,指政府所担负的全部责任的范围、政府在承担各种责任过程中所分别具有的行政权限以及履行相应义务的法治运作状态。

6.诚信政府。普遍性、非歧视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是法的基本特征,法治政府必须做到诚信和信赖保护。政府行使权力不仅应当公正合法,而且应当恪守信用。诚信政府原则要求政府依法行政,所依之“法”应当具有稳定性与不可溯及性,政府行政行为应具有真实性、善良性和确定性,虚假、错误的行政行为造成公民权益损害的,政府负有赔偿义务。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确定性; 非经法定的事由和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更改或废止。政府应信守诺言,言必行,行必果,以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并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正当权益。

二、法治政府建设的几个重点

经过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国依法行政取得了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政府立法工作步伐加快,质量不断提高;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执法力度加大; 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行政执法监督制度逐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不断加强; 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增强,这些都为法治政府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有以下几个重点。

(一)限权

法治国家的前提和核心在于规范权力的运行与权利的行使,实现二者在各自范围内平稳、有序的运行,而法治政府建设自身更需要限权和护权的统一。建设有所为有所不为,专注于提供公共服务,讲究政府诚信、公开透明这样的法治政府,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转变政府角色与职能的重要途径。

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定范围内依法定的程序和方式行使, 政府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目的不是插手具体的经济或公民个人事务, 而在于为社会经济活动和公民权利义务的行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公开、透明、便于公众参与和监督,为纠纷解决提供公平、有效的救济途径。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前,必须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代表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二)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求在政府的管理活动中要以人为出发点与归宿。

建设法治政府,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本质要求,这有利于促进政府依法履行职责,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实施监督,克服官僚主义和杜绝消极腐败现象,使政府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建设法治政府,能有效防止政府权力的滥用,有效保障公民权利,实现公民合法权益,使政府行为不偏离“以人为本”的轨道,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得到最充分、切实的保障。

(三)和谐政府:法治政府的运行目标

建设法治政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政府是有限、责任、阳光、诚信、廉洁和服务型的政府,其重要特征是公开行政、权责统一,行政决策行为公开、透明,在此过程中政府必须接受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一旦行政相对人发现行政机关作为失当,就有权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问责”相应官员。确保不同利益主体的意愿在政府行为中得到体现,不同的声音受到重视,合理表达社会不同群体的利益,公正解决社会矛盾,在政府行为过程之中化解矛盾,为社会转型提供良好的政治基础和社会环境。

(四)充分发挥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对依法行政的带头效应

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背景下,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应是其最大的公务。更为重要的是,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可以促进行政机关首长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行政机关首长出庭应诉就是一堂活生生的法制教育课,同时也是一场实实在在的依法行政考试。

三、法治政府建设的几个难点

(一)严格执法

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整个社会呈现出熟人社会的特点,执法是否合法、合理、适当,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执法工作是政府法治建设既是诸多环节之重,亦是执法难点所在。需要切实采取如下措施,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

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

2.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严格控制政府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要求行政主体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裁量权以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解释作为其运作的核心,其不确定性往往会在实践中产生偏差。当前对于行政裁量权的制约需要立法进行解释和完善的同时也需要司法在审查裁量权运行方面进行理论上的突破,更需要行政机关自身应通过制定裁量基准,引入案例解读技术等控制其自有裁量权之行使。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4.积极接受监督,及时纠正不当的行政行为。

(二)政府信息公开

加强公开法制、实行阳光行政是当今的世界潮流,《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颁行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施行便于从制度上、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腐败,促进行政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推进和统一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但从近期公布的关于政府网站绩效的官方、半官方和民间评估的结果看,无论是国务院部委网站还是各级地方政府网站,都存在较大差异,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和公众互动的差异程度比较明显。

政府信息公开法制的建立和完善,事关整个政府运作模式的根本转变,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在区域发展极不均衡、政府层级繁琐复杂的我国,实现这一进程殊为不易。当下,笔者认为其紧要工作包括:一是进一步加强专门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调整理顺工作职能和责任界限,对行政公务人员特别是信息公开工作干部进行专门教育培训,提升其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能力;二是进一步清理现有政府信息,编制公开目录加以公布并及时更新;三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整合政府网站上的各种公开栏目并保障其发布、检索、申请等基本功能的实现,并依法作出努力将档案馆和公共图书馆辟为政府信息公开场所并配置必要设备;四是通过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有关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五是完善与政府信息公开和个人信息保护有关的监督救济法律规范和相关制度,包括举报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权力受监督、权利受保护,通过强有力的外部监督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健康发展;六是抓住典型案例和事例进行剖析、总结经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工作基础建设,争取广大民众和全社会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形成良好的制度运行外部环境。

(三)发挥合力

法治政府建设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首先,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学法,做到知法、懂法、用法,增强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要不断强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办事的能力,增强程序公正。其次,要通过全国范围的普法活动,全面提高全体人民的法律素质,积极营造有利于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氛围和环境,实现法律秩序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 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

[作者简介]杨伟,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2009级民商法研究生。

作者:杨伟

第2篇:浅谈政府绩效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摘 要 本文结合国际上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的概念,提出了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对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当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针对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的现状,提出了关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几点考虑。

关键词 绩效审计;实践;重点和难点

一、公共财政资金的运用是政府绩效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政府绩效审计的范围很广、涉及的内容也很多,而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很多。当前审计资源有限、审计环境有待改善,政府绩效审计不可能全面展开,必须有重点的进行,那么应当如何开展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需要呢?我们认为,公共财政资金的运用是政府绩效审计的重点,也是当前政府审计工作必须全力抓好的重要内容。

1.公共财政资金的运用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范围很广

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有:①公共安全支出,包括国防、公、检、司、法、武警等部门;②公共机构支出,主要包括行政机关;③公共服务支出,包括教育、卫生、文化、科学、社保、社区服务等;④公共工程支出,包括环境保护、国土整治、公共福利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支出,包括公共交通、城市卫生、城市绿化、水暖电器等建设。从2001 年至2004 年,我国的财政支出分别为18902.58 亿元、22053.15 亿元、24649.95亿元和28360.79亿元(数据来源:中央政府网站,www.gov.com), 占当年GDP 的比重分别为19.42%、21.04%、21.08% 和20.77%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的数额必将继续扩大。由此可见,公共财政支出涉及众多的领域和部门,而且数额巨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非常重大。那么财政支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是否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这必须通过绩效审计进行判别并提出改进建议。

2 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审计可以兼顾到政府绩效审计其他几个方面的内容

从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来看,前面提到的政府绩效审计其他几个方面的内容均涉及到公共财政资金的运用。人力资源的管理、利用和开发涉及到公共服务支出,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涉及到公共工程支出,组织机构的建立和运行涉及到公共机构支出,而已有公共物资财产的形成来源正是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因此,通过绩效审计,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本身就包含了公共财政资金在上述几个方面使用情况的评价。

3. 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审计是推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

公共财政资金是国家审计永恒的主题。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是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健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改善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等目标,因此,通过加强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计监督,可以从深层次揭示和分析当前财政支出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提供好的建议,从而加快健全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步伐。

二、对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几点考虑

1. 必须全面提高对绩效审计的认识

我国对绩效审计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刚刚起步,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均不够深刻。因此,一方面,理论工作者必须加强对绩效审计理论的钻研和探讨,尤其要加强对绩效审计技术方法的钻研,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另一方面,实务工作者必须加强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提高。

2. 大力推行绩效管理,构建绩效评价体系

2004年8月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人事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组提出的一套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共分3层,由3 个一级指标、11 个二级指标以及33 个三级指标构成。尽管该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细化,如每个指标的权重、具体的评价程序、方法等都未明确,但这表明了推行绩效管理、构建绩效评价体系作为深化改革、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手段已是大势所趋。

没有绩效评价体系,绩效审计就没有了评价依据,这是各国绩效审计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难题。20 世纪70~80年代,首先在西方兴起了一次“新公共管理运动”,其核心特征就是对政府绩效和责任的高度关注,由此,一些国家逐步建立了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并为绩效审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事实证明,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的时期也正是绩效审计快速发展的时期,绩效管理为绩效审计提供了依据,而绩效审计反过来又能够帮助政府不断地改善绩效管理。

由于公共管理涉及众多的部门、领域,因此,我们认为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不可能由某一个部门完成,而是要发动各部门、领域的专家根据本部门的特点来参与制定。更重要的一点,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同时,绩效评估的立法工作也应当提到议事日程,美国、英国、日本等均分别在1993 年、1997 年和2002 年颁布了有关法律,实现了绩效评估的法制化。

3.加快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

公共财政资金的运用是政府绩效审计的重点,而缺乏成熟完善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是当前开展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因此,必须重点加快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这是开展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审计的需要,更是建立公共财政的基础。

4. 加强绩效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对审计机关开展绩效审计在法律上均有明确的授权,如加拿大1997年颁布的《审计法》中明确授权审计长公署对政府各项开支及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我国《审计法》虽然授权审计机关对“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但仅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对资源环境、政府效能等均未授权,而且也未明确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同时,用以指导具体审计实践的有关准则和指南也尚未制定。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绩效审计的开展。

5. 抓好人才培养,改善审计手段

绩效审计是目前审计发展的最高阶段,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美国的绩效审计比例之所以能达到85%,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审计队伍。由于我们以前是以财务审计为主,精通财务会计知识的审计人员较多,但在经济、管理、信息、法律、资源等方面的专家严重缺乏,难以适应绩效审计的要求。因此,必须抓好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要引进各类专家,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刘家义" 关于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J] 审计研究,2004,(06)

[2]浙江省审计学会课题组" 政府绩效审计研究[EB/OL] 浙江省审计厅网站,2003

[3]宋常" 我国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J]审计研究,2004,(02).

作者:隋丽华

第3篇:国际EPC项目采购催交的重点和难点

摘 要:采购是EPC项目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催交是实现采购目标的必要手段。在国际EPC项目执行过程中,设备/材料晚交货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行。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催交工作的扎实与否甚至决定着项目的成败。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项目自身实践经验重点讨论国际EPC项目采购环节中催交的重点以及如何做好催交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EPC总承包;采购;供应商;催交;审批

一、定义

EPC总承包:

EPC,是Engineering, Procurement和Construc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即设计、采购和施工。是指总承包商受业主委托,按照项目主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国际上俗称“交钥匙工程”。通常总承包商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对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

EPC项目采购:

EPC项目采购是指项目采购部为项目提供合同规定的设备、材料采购服务的全过程;包括制订采购计划、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采买、催交、检验、运输、现场物资管理等环节以及采购分包管理。在工程投标阶段,询价支持也是采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石油工程项目,如化工装置、油田地面建设等,设备、材料的费用约占项目投资的50%~60%。因此搞好项目采购工作,对节约项目投资,提高工程承包效益是至关重要的。

二、概述

催交是指从发出订单(PO)至货物交付期间为促使供应商切实履行卖方合同义务,按时提交制造厂文件、图纸资料和最终产品而采取的一系列督促活动。

为了保证设备、材料的供货进度,必须进行艰苦而细致的催交工作。在设备/材料的采购业务中,催交工作贯穿于合同签订一直到设备、材料具备装运条件的全过程,所消耗的人工时也最多,相应地,对于一个订单的赢得所占的权重也最大。

实践表明,在项目执行期间内设备/材料晚交货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忽视催交工作,对工程建设进度将产生致命的后果。

催交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及时地发现供货进度方面的已出现的或潜在的问题,及时报警,督促供应商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采取有效的财务控制和其它保证措施,努力防止进度拖延和费用超支。一旦某一订单出现供货进度拖延,要通过必要的协调手段和控制措施,将由此引起的对建设进度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而催交的难点则在于时间跨度长,参与方多,需要协调的事情杂。

三、催交工作计划

项目采购经理组织编制项目“催交计划”,同时指导催交工程师制订每一合同的催交计划并监督实施。

根据设备的交货周期、复杂程度、重要程度以及检验等级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催交计划。一般情况下,关键线路上的设备,如仅靠发电机供电工程的发电机组、中控室的电气开关柜,交货周期较长的离心泵、电动阀等须重点盯防,不可出现任何纰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它设备的催交就可以放松警惕。

总之,催交是一项繁杂且细致的工作,需要催交员耐心仔细发现任何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或自行处理或及时汇报并立即解决(这就是要求采购人员催交人员具有“雷厉风行”式执行力的原因)。否则,即使千里之堤,也会溃于蚁穴。

四、催交方式

一般来讲,催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办公室催交,指通过电话、传真、邮件等通讯手段来实现的一种催交方式。

会议催交,指催交人员和供应商以会议方式讨论和解决制造、交货进度方面的问题。

工厂催交,也称“驻厂催交”,指催交人员直接进驻供应商的制造厂进行敦促和督办。

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情况和设备/材料的紧迫程度,以上三种催交方式可灵活运用,但目的只有一个,即保证订货设备在计划交货期内按期交货。

五、催交工作内容

熟悉采购合同及技术附件;按合同进度要求和催交控制等级划分原则确定设备、材料的催交等级,制定催交计划,拟出主要检查内容和控制点;通过邮件、电话或工厂探访等方式实时掌握设备/系统的设计(尤其对于采购分包的设备)、外购材料的订货、生产状态。定期上报反映订单执行状态的月报、周报等。同时,要求供应商按时提供如下文件(根据项目业主要求,有可能提供更多):工作进度计划;供应商负责人名单及联系方法;次级供应商名单及外购件清单;外购材料订单(不含价)提交文件清单。设备/材料检验计划(ITP, Inspection & Test Plan),检验通知(ITN, Inspection & Test Notification)。

明确和落实如下合同进度内容,按计划实施催交。

检查供应商(分承包商)设计进度、材料供货进度、制造进度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对于那些影响计划进度的关键环节,如主要外购件和配套辅机的订货计划、加工周期、实际制造情况和到货情况,应做深入细致的催交工作,以便于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力求减小对计划进度的影响。

核实应提交的图纸和资料是否已按时发出;检查项目设计组的确认进度,确保图纸、资料及时审核、批复并将结果及时返回供应商。

及时协调质量检验员对设备进行过程检验(Process Inspection)及出厂检验(FAT)。若一次检验未通过,还应催促供应商加快整改速度。

检查运输计划和货运文件的准备情况,催交合同规定的最终资料,如质量证明书、操作维修手册、现场储存程序等。

协调质量部、施工部及业主质检部门对到货设备/材料进行到货检验。

一旦发现有延期倾向或已发生拖延,应立即向采购经理汇报。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小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

六、供应商文件审批

在设备催交过程中,初期的供应商文件/图纸审批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文件/图纸的批准是设备生产制造的前提。按照程序要求,在供应商的文件/图纸未批准(至少主要文件)之前,设备是绝对不可开始生产的。若违反该程序,业主/总承包商有权出具“不符合项报告”(NCR,Non-Compliance Report)拒收该设备。

国际EPC项目中,一般都是业主委托的第三方监理(PMC)来管理项目,因此PMC也就代表业主对供应商的文件图纸进行审批,前提是总承包商的专业工程师先审,待没有问题后再交PMC审批。根据业主的程序要求,有些业主只要求审批重要系统的关键文件,如资格预审材料(PQ)、消防系统计算,而有的业主则要求所有的技术文件均需递交审批,包括技术标。业主要求审批的文件越多对总承包商造成的压力和阻力就越大。一是因为审批的文件越多,耗时就越长,从而设备生产就不得不拖延;二是监理工程师都是死扣业主标准规范(Go by Book),稍有偏差就一律拒绝(有时不做详细标注),造成文件多次升版;三是业主对这些监理工程师都是按日付费,因此这些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也就无从激发,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之嫌。更有甚者,可能故意鸡蛋里面挑骨头。这样以来,很多文件一再升版,迟迟得不到最终批准。在这种情况下,项目专业工程师必须做好协调沟通工作,从专业技术角度和监理工程师、供应商甚至业主工程之间来回沟通以期找到最高效、最经济、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供应商文件审批流程如下图:

对于正在运行且已形成“恶性循环”的项目来说,确实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如每次文件升版后再提出新的修改意见),一个相对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和业主高层进行沟通,通过业主向监理施压从而缓解这种局势,同时做好书面记录,并定期向业主递交书面信函,保留向其进行工期及费用索赔的权利。另一“治本”的方法就是在项目主合同谈判期间,要求业主对文件审批做一定描述限制,如不允许同一文件在升版后再提新的修改意见,并写进主合同条款。显然,在项目开工之前,无论是业主还是总承包商都会抱着极大的信心和期望按期完成项目,对这种不利于项目推进的因素肯定不会容忍,因此往往在这个时候业主会同意这一条款的。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从文本上对第三方监理的不妥做法进行限制。

七、实战经验

催交占据整个采购过程相当长的时段。成功的催交既能保证设备按计划到货从而满足项目施工进度需要,又能确保项目及时回款,缓解资金压力。实践证明,要想做好催交工作,须从以下几点下工夫。

1.熟悉采购合同内容,包括供货范围、商务条款等。明确在不同阶段所需催交的具体内容。如先按要求催要文件清单(DDR),然后根据批准的文件清单催要相应的文件图纸直到批准,之后催生产进度,再催质量检验,直至设备交货,还有设备的竣工资料等。以订单为单位,把所有这些活动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催交体系,以免遗漏。

2.多发邮件,留下文字证据,而电话仅作为辅助手段以提醒对方注意,因为一旦出现纠纷,邮件可以作为有效的法律证据(前提是邮件需备份存档)。对于问题比较复杂的催交情况,所有邮件应抄送给双方上层领导以及与该订单有关的人员。

3.除邮件外,还应多发正式信函,如警告信等。有理有据地陈述事实,并明确对供应商的赶工措施和交货要求。

4.对于催交过程中的现场会议或电话会议,一定要就已达成的共识及时形成会议纪要并双方签署。

5.不能轻易相信供应商联系人对设备/材料生产状态以及交货时间的简单口头、电话、甚至邮件确认(尤其是一些受文化习俗影响,人们承诺可信度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如中东、非洲某些国家),而应该亲自深入了解其真实状态,甚至延伸到次级供应商的供货状态。

6.驻场催交是最直接且最有效的催交手段,但成本太高,尤其是海外采购。这就是在确定供应商阶段需重点考虑项目所在地货源的原因。催交员在驻厂期间需向项目参与各方(业主、监理、总承包商、供应商)发送催交日报真实反映工厂进度及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和供应商及采购经理保持联系寻求最快捷的解决方案。催交日报需附带显示拍摄日期的工厂进度照片。对于供应商方面指定的订单联系人无法及时解决的问题需向其公司高层施压。

7.设备/材料到货应和现场施工进度保持协调。EPC项目执行过程中,设计、采购和施工三个环节交织渗透,相互关联,应协调推进。单就采购来讲,并非设备/材料到货越早越好,而应充分考虑现场施工进展和仓储条件。尤其是一些对仓储条件要求较高的设备,如对环境温度、湿度、灰尘有严格要求的精密仪表系统,应在中控室装修完毕具备安装条件之后直接到货安装,从而避免由于库房中转可能造成的设备损坏风险和人力浪费。相反,对于那些可能影响整个项目工期进度的长周期、关键设备则需及早订货并加强跟催,以保证项目正常施工进展。

8.充分利用公司总部和业主的影响力。对于一些重点设备的重点问题,在邮件催交时需将邮件抄送给业主代表,在会议催交或驻场催交过程中最好邀请业主代表参加。对于国内订单,公司总部的协调力度则更为有效。

案例:某项目在国内订购一套系统设备。设备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文件递交、设计变更等原因造成很多误解,双方争执不下,合同难以继续执行。项目部迫于工期压力,十分难受,最终请求公司总部予以协调。当一场三方协调会开完之后,很多棘手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因为供应商对于单个项目的利益得失和整个公司未来市场前景利弊是有权衡考量的。

八、小结

采购是国际EPC工程的关键,催交是采购的核心。只有加强催交力度,保证设备/材料按时及时到场,从而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采购项目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夏玉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8.

[3]尤建新,蔡三发,李龑.采购运作管理实务[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0.

作者:屈孝智

第4篇: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难点

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难点是什么?为什么?

⑴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是从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转向公共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在政府主导下获取丰富收益的同时,也在支付巨大的成本。政府作为一个主导者,它在行驶自身职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错位、越位和缺位的现象。同样地,投资型的经济发展型政府在当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①一些政府部门存在着将GDP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倾向,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单纯地主导GDP的增长上,忽视社会问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问题。这些政府的官员大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他们只是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尽可能多地增添华丽的“政绩”,为自己的仕途追加更多的资本。②投资高增长引起的经济过热、通货膨胀,随之而来的是物价上涨、土地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③从总体而言,我国的贫富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医疗和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提供严重不足。

而公共型的经济促进型政府,从政治的层面上说,政府要确保为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安全、平等和民主的制度环境;从社会层面上说,政府要从社会长远发展出发,提供稳定的就业、义务教育和社会保障,调节贫富差距,打击违法犯罪等;从经济层面上说,其存在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主要为社会提供市场不能够有效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制定公平的规则,加强监管,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公共服务事业的建设上我们正面临着重大的考验,而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

⑵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难点是如何协调好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调整问题。

政府职能的转变的过程中必然会打破当前的利益格局,这也注定我们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这些阻力有来自政府内部的,也有来自社会和个利益团体的,会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作为一个主导者,首先政府必须能够从具体的利益关系中超脱出来,单独饰演裁判员的角色,做到公平、公开和公正,而不是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身份,不然就像现在一样不停地有某某官员贪污腐败、官商勾结等新闻了;其次是协调好各种独立的经济社会利益主体;最后特别要关注大多数人的利益需求,让人民大众得到实惠。

第5篇:作文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

作文是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贫乏无味、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而伤透脑筋;学生则为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多年来的作文研究,我觉得提高生的作文能力有以下一些基本途径。

一、 重视说话训练--以"说"促写。

说话人人都会,而要做到逻辑性强、条理比较清楚,则并非每个生都会,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方言语、口头禅比较多,这对作文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为作文本身是一个说写结合的过程,说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又使说得到升华,因此必须重视说话训练,为写作铺好基石。

(一)、上好说话训练课。

根据大纲的要求,每册语文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说话训练内容,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些教材,让学生进行练习。这些教材,除了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作文时必不可少的。

(二)、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供第一手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是说和写的最现实、最客观的材料。教师应根据生好活动的特点,要有目的、有、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清明节扫墓等等,而后让学生说说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活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说话水平,还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使写作兴趣在学生的浅意识中逐渐产生。

(三)、利用语文兴趣课,让学生即兴发言。

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拘一格。如:今天早上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什么或昨天晚上家里发生什么事等等。当然说话训练必须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 围绕阅读中心--以"读"促写。

如果说“说”是写的基础,那么阅读是作文的关键,教师通过阅读这一主渠道,将写作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一)、充分利用课文教材。

现行的语文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编写的。每册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知识内容,如低年级从一句完整话到有条理地说几句话;中年级训练重点为片断;高年级则将章为重点,要求文章有中心,有重点,懂得开头结尾的基本方法等。教师在时,要抓住每个写作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训练扎实到位。让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获取写作的知识与技能。

(二)、增加课外阅读量,使知识扩展和延伸。

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导航之效应,但它有局限性:其一教材内容必竟较少,不可能襄括所有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其二,写作并非数学公式,每篇文章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其三,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语文教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如班级设立图书角,利用学校图书馆等。例如:在平日的中,我每星期都要抽出二至四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课前准备的材料,写作素材.借书看的同学,看后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或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通过长期的坚持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中,学习和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并将课内外的写作知识融合为一体,使之转化为写作技能。当然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阅读的材料,加强阅读的检查和指导。

三、 多动笔干--以“写”促写。

唯物辩证法告诉:任何质的提高都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基础之上。作文也是如此。当学生初步懂得写什么和怎么写后并不就能写出顺理成章的好文章,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多写多练,以达到举一反

三、融类旁通之效果。真所谓熟能生巧、勤能补拙。

第6篇:如何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面对和进行的工作,而能否正确的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高效率数学教学的前提,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关键。但我们发现,在日常教学设计时往往有许多教师不能正确地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教学重难点的意义和特征把握不准,缺乏一些确定重难点的方法所致。为此,本文就教学重难点的含义、特征以及确定方法作些讨论。

一、教学重、难点的含义

1. 教学重点的含义、类型与特点

教学重点(简称重点)是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重点是针对教材中的学科知识系统、文化教育功能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的。因此,它包含重点知识和具有深刻教育性的学科内容。重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从学科知识系统而言,重点是指那些与前面知识联系紧密,对后续学习具有重大影响的知识、技能,即重点是指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学科知识、技能。从文化教育功能而言,重点是指那些对学生有深远教育意义和功能的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终身受益的学科思想、精神和方法;从学生的学习需要而言,重点是指学生学习遇到困难需要及时得到帮助解决的疑难问题。

相对于形成重点的三个方面,重点可分为知识重点、育人重点和问题重点。而按重点的地位和作用又可把重点分为全书重点、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还有课时重点。全书重点一般是贯穿于整个中学数学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起核心作用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它是重点的最高层次,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函数”就是初中数学的重点,这是由于“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和“函数”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学习之中,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支撑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是贯穿于全章节或单元的主干知识、技能与方法,它的地位和作用不如全书重点大,属于中等层次;课时重点是指课堂教学时的重点。课时重点可以是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也可以不是。如,对于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教师教学时就会专门拿一节补救课(或称为纠错课)来解决。这时如何消除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即课时重点,但问题解决后,若它在后面的学习中又不起支撑和奠基作用,则它就不再是重点了。对这类只限于该节课的重点(一旦该节课学习结束后它就不再是重点了),我们称其为“暂时重点”。

数学教学重点(简称为“数学重点” )是由其在数学知识体系和数学育人系统(又可称为数学德育系统或数学文化教育系统)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疑难问题决定的。它是数学教材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精神和方法以及学生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数学重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其它内容和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主导和关键作用,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后继学习的基础性和育人性。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全书重点层次最高,它主导着整个数学教学;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次之,它只主导本章节与单元教学,课时重点中的暂时重点是最低层次的重点。由此可知,不同层次的重点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与特性。全书重点和章节重点在本书、全章节或单元的学习中始终处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并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它贯穿于全书或该章节或单元教学的始终,具有持续的稳定性。而课时重点中的暂时重点则具有暂时性,它的地位和作用只限于该节课本身。

“数学重点”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坏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对重点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还要求学生掌握和熟练运用,即重点在教学中应具有突出的地位。教学设计时不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的交流讨论与巩固练习等),学生练习题的设计都应围绕重点进行。例如,对重点内容练习的设计,必须提供给学生一定数量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既要有单项练习还要有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对重点内容的巩固、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2. 教学难点的意义与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简称为难点)是指那些太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的、过程太复杂的、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

难点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该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二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于理解;三是该知识包含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四是该知识与旧知识联系不大或旧知识掌握不牢或因大多数学生对与之联系的旧知识遗忘所致。

在教学中,难点如果属于第一种,教学中则应通过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得以突破;若属于第二种教学中则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用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如“数学归纳法原理”就很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教学时教师可列举多米诺骨牌试验、放鞭炮等实例,将抽象的归纳法原理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看得见,从而可帮助学生突破、化解归纳法原理理解的难点;如果难点属于第三种,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如果难点属于第四种,则应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因此,突破难点,关键在于对造成难点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找准了,对症下药就不难了。

3.教学重、难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具有不同的性质。难点具有暂时性和相对性。难点内容一旦经过教学被学生理解和解决了,难点就不复存在了,这就是难点的暂时性。同一知识与方法对一些学生(一般学校)可能是难点,而对另一些学生(重点学校)就可能不是难点,这就是难点的相对性。而重点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只有少数的课时重点具有暂时性,如暂时重点)。它并不因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就退避三舍,而是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它会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是由于重点内容大多都是在知识系统中和育人功能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致。如,初中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整合的思想、划归转化的思想等就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是一直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始终的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又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内容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而不是重点,而有些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如三角函数中的二倍角余弦公式及其变形的运用就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方面它是三角函数式变换中起着支撑作用的重要公式,在高考中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因此它是三角函数部分教学的重点,另一方面由于它的变形较多,运用的灵活性较大,而且还要众多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对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掌握都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它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二、 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方法

怎样确定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呢?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分析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种方法:地位作用分析法、课题分析法、例习题推断法、理论分析法(学习心理学原理分析)、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

1、地位作用分析法

根据重点的含义,教材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作用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可以从分析学习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是否为教学重点。例如,“函数的单调性”,它是函数的重要性质,在各种函数的研究中都会涉及到,而且它也是比较函数值大小、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以及证明不等式等的重要工具,所以,尽管大纲和考纲都只把它列为了解层次,但由其在函数的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地位作用可知,它必须是教学的重点。又如,基本函数的图像,它既是初等数学中研究函数性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数学解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工具,所以,它是教学的重点。又如,向量,由于其具有数与形的双重特征,利用它处理数学中许多问题,如长度、角度、平行和垂直等问题比传统方法更快捷、方便和有效,从而它是数学学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它是数学教学的重点。这些教学重点都是根据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数学学习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而确定的。

2、课题分析法

很多情况下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就明确了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由此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标题(课题)来确定教学的重点。如,反函数的概念,“大纲”和“考纲”都只要求了解,因此,它不是章节重点或单元重点,但在学习“反函数的概念”一节课时,由于本节的标题就是“反函数的概念”,所以,“反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就是本节课的课时重点。教学时为了突出理解反函数概念这一重点,可根据反函数概念的内涵特征把它分解为四个学习目标(反函数概念一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能举例说明反函数存在的条件;知道反函数与原来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关系;能说出求反函数的步骤;能正确地求出一个函数的反函数。这四个学习目标达到了,对反函数的概念也就真正理解了,从而本节课的重点也就突出了。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却把“求反函数的步骤”确定为教学重点,从而使学生对反函数概念的学习只局限于工具性理解,不能上升到关系性理解,进而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反函数的概念,导致求解反函数问题时经常出错,双基教学不扎实。

3、例习题分析法

重点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要达到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因此,教材中一般都配比了一定数量的例习题供学生练习、巩固并形成技能与能力。所以,分析教材中的例习题的安排和配制可以确定教学的重点。如,初中《数学》教材第一册(下)§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教材在推导了两角和差的正切公式后,安排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倒用公式(例3),一个是顺用公式和综合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关系解题(例6).随后的课堂练习和习题分别配有大小共18个顺用、逆用和变用公式的习题.在复习参考题四中又有四个顺用和逆用公式解题的习题.教材这样配备例习题的目的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但要能推导公式,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要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形成熟练运用公式解题的技能,提高运用公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与能力,达到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目的。从例习题的配备的数量、层次分析可以看出“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重要性,这就说明了“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4、理论分析法

这是指根据数学学习理论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根据数学学习理论,数学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数学知识意义,才能真正感悟和体会到数学的精髓和实质,也才能体会到数学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才能真正发挥数学文化的育人作用,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本身和灵活运用其解决问题。所以,概念教学和公式定理法则教学的第一节课都应把对概念涵义的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结构特征以及相互联系作为教学重点。例如,如果没有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真正理解,而只是机械的运用两个步骤证明数学题,是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归纳法的魅力和作用的。只有对数学归纳原理真正理解后,才会发出“数学归纳法只用有限的两步就解决了无穷步的验证问题,真是太奇妙了!”的感慨。因此,如果没有对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真正理解,就不是真正掌握了数学归纳法。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数学归纳法第一节课“数学归纳法原理的理解”就理应确定为教学重点。

5、学情分析法(经验分析法)

学情分析法又叫经验分析法,是指教师根据往届学生学习理解本节内容的困难程度或者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确定教学难点。具体可根据难点形成的几个方面来分析确定。例如,集合就是高一数学教学的难点。一是由于集合为原始概念,它不是由已有的其它概念来定义的,因此学生头脑中没有可帮助其理解集合的已有概念,从而造成学生不易理解集合概念;二是集合涉及的知识面广,它涉及到所有初中数学知识,而许多初中数学知识学生已经生疏和遗忘;三是集合有关的新概念及相应新符号和术语较多,这些新概念、新符号还容易混淆,学生接受和理解都较困难。所以,有关集合的各个概念的涵义以及这些概念相互之间的区别就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确定教学重难点除了掌握以上方法以外,还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否则即使掌握了以上方法也不一定能准确准定教学重点。例如,有些教师都把数学归纳法第一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或“数学归纳法的概念”。这里的错误是把数学中概念的“定义”和“名称”混淆。定义是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概括,它是对数学概念而言的。名称则是数学事实(概念、公理、定理、公式、法则、思想、方法、规律等)的名字或称呼。例如,“圆”是圆这一概念的名称,而“圆是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圆”这一概念的定义,它是对“圆”的本质属性:“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概括。数学归纳法不是一个数学概念,而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的名称。这一点教材有明确的说明。教材中明确指出:“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而方法的教学属于规则学习或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它与概念学习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教学中对这种知识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也就迥然不同。由于对概念的涵义没有弄清,因此,导致在谈如何突出重点时有的老师就这样说:“本节课突出重点的方法为,认真分析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剖析清楚其内涵与外延并对关键词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严重的影响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第7篇: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次学习,我的感触很深。下面我谈谈我学习后的体会。

首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读书,孩子们可以认识外面的世界,可以了解更多的人和事,也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其次,要让孩子多观察外面的世界。那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那秋天丰收的田野,那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那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各样的故事„„都要引导孩子们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这样写作文的时候才会有话可说。

最后,要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也许刚开始写作文的孩子还不能写出完整的文章,也许他们还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往往辞不达意,但只要是真实地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只要是孩子真实的感受,都要肯定他们的成绩,再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掌握写好作文的方法。

第8篇: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解析

【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不仅是企业的资本,也是企业重要且管理难度较大的成本。实际中发现,企业对人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企业为获得人的服务和创造的价值而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也就是人工成本的管理也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核心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人工成本作为企业成本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管控对企业走向市场具有重要作用,其投入应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战略相匹配。那么,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有哪些,如何做好人工成本管理,平衡好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关系,利用有限的人工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断追求人工成本的效用最大化,进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呢?笔者对人工成本管理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具体观点。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工成本;重点和难点;效用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实际支付的所有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国有企业的人工成本其范围包括:劳动报酬、各种社会保险费用、商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离退休人员人工成本和其他人工成本等,是企业为取得劳务付出的经济代价。

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决策、提高效益和有利于计划、控制及业绩评价,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一部分,除要达到这一基本目的外,还要起到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提高员工满意度、提高员工生产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作用,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一、国有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国有企业的性质对人工成本管理影响较大。国有企业与其他性质的企业有所不同,多年积累的问题较多。员工惯性的“铁饭碗”稳定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导致管理机制落实不下去和长期不在岗人员的存在。企业为保稳定,对长期不在岗人员大多采用默认态度,这些人不但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反而消耗企业资源,工资和福利等正常发生,造成企业人工成本偏高,而且严重影响在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二)管理机构臃肿、责任不清,不能形成统一合力。企业设置管理机构都要有职责和工作内容,但过多的管理机构设置,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很多事情会产生谁都应该管或谁都可以不管的现象。特别是有二级甚至三级单位的企业,有的只承担了管理职责,却没有经营职能,团队合作精神欠缺,人工成本管理意识不强,造成人工成本的效率效用较低。

(三)竞争意识不强,市场调节力度不够。国有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传统的“等、靠、要”观念依然存在,思想上固步自封,各方面管理不能与同行业企业进行比较,没有分析自己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管理上基本处于静止状态。

(四)管理重点不准确,管控效果较差。人工成本构成复杂、范围广、管理难度大,实际中,很多企业不管任何情况首先要保证工资水平不降低,而将人工成本管控的重点放在劳动保护和员工福利等这些相对不太重要的项目上,管理的重点定位不准,没能了解掌握内部人工成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造成人工成本管理近乎失控。

二、国有企业如何做好人工成本管理

有人就会发生费用,企业对人的管理水平和效果将直接影响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因此,加强人工成本管控,充分发挥人工成本的作用和提高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一直是企业管理层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共同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制度建设,严肃制度落实,为管理创造良好环境。管理制度是工作的准则和依据,具有重要的工作引领和导向作用。企业通过考勤管理、劳动纪律管理、劳动合同管理以及员工奖惩、薪酬待遇管理等制度建设,加强对劳动用工和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来约束员工行为,减少非在岗人员数量或避免非在岗人员的存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工成本的使用效率,并且要加大力度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二)加强基础管理,优化管理流程、合理定岗定编。调整组织机构和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的基础,也是降低人工成本管理的基础。通过调整机构设置,来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合理定岗定编,改变人员配置、减少冗员,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人工成本分析,合理调控人工成本水平。企业要分析人工成本与哪些生产经营指标或市场因素有关,受哪些关键指标和因素影响较大,找出与人工成本各项指标的关系,比如劳动效率、营业收入、利润、工作量或是当地社平工资水平等。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不断积累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线性分析,建立数据模型,研究人工成本的变化趋势和发展方向,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预算提供支撑,人工成本预算的制定应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效益状况,考虑企业对人工成本承受能力和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竞争力需要等。

(四)根据企业实际,合理定位人工成本管理的重点。企业管控人工成本首先要控制工资,并且要提高工资的使用效率。工资在人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最高的,也是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可以看到最为直接的人工支出,而其他的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培训等对员工的影响都没有那么直接,所以,工资是企业人工成本管控的第一重点项目,工资总额直接影响社会保险费及公积金等工资附加费水平。

三、结束语

人工成本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本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的重点不只是总额绝对值的多与少,也不在于占企业成本费用总额比例的大与小,而是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多高,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贡献有多大。所以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析企业内部人工成本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建立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合理配置人员、对比分析、预算管理等办法,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重点关注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否与个人所得相匹配,企业为取得员工的服务和创造价值而付出的人工成本水平是否合理。希望员工在提供正常劳动的前提下能够有更高收入,希望企业有限的人工成本投入能够有更大的效益,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利于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善童.《企业人力成本控制整体解决方案》.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年7月.

第9篇:背影课文重点和难点

(一)课文重点和难点

1.叙事散文的选材;

2.叙事散文的结构;

3.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

(二)需落实的知识点

1.文章的线索;2.文章的整体结构;3.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4.朴实、含蓄、生动、细腻的语言风格。

(三)教法设计

1.要求学生将课文朗读一遍,默读一遍。教师提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要求从两个方面回答。(提示: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挚爱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2.本文描写的是“父亲”,却以“背影”为题,说明“背影”在文中一定有着重要作用。全文共有四处写到“背影”,作者以“背影”为主线,组织了全篇结构。

3.作者围绕“背影”这条线索,紧扣主题,对材料进行了巧妙的取舍和安排。教师提问:(1)第一自然段后,作者为何要宕开一笔,写父亲失业,家境惨谈?(提示:渲染感伤色彩。为文章定下“苦涩凄冷”的基调,表明父亲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还无微不至地关怀“我”,突出了主题。)(2)在第二次写“背影”之前,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描述父亲如何终于决定送“我”,如何在送的过程中细致周到,劳形劳神?(提示:使“背影”的出现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为全文的高潮作铺垫。)(3)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提示:反映父亲晚景的凄凉,更衬出他爱子之情的深厚可贵,使文章具有一种悠长、令人回味的意境。)

以上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或看书思考,或二人讨论,师生共同得出答案。

4.教师提问:全文有几处用了对比或反衬的写作方法?分别起什么作用?(提示:第一处:家中不幸之后,父亲本来心里难过,却说“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怜;第二处:“我”的“聪明过分”和父亲的“迂”相比,表现父亲的爱子情深;第三处:最后一段父亲“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与“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两种态度心情相对照,更加衬托出父亲在艰难处境下爱子之情的浓厚与久远。)

(四)教案扩展思路

1.分析第六自然段中一系列动词的妙用,让学生学习如何用平实、真切、得体、准确的语言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突出主题思想。设计一个作文片断练习。

2.引导学生体会朱自清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见神奇的写作特点。

上一篇:商品房预售许可明细下一篇:风力发电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