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1世纪环境艺术专业教学的思考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环境艺术设计”这个概念最早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相对于“环境设计”是一个新生的概念,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推动了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艺术思想在中国快速发展,增加了各种理论、学说、思想不断的碰撞交融。至今我国的普通高校中设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已经多达几百个。然而,由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高校设立的历史较短,在许多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仅定位在“室内设计”单一方向上;有的则是偏重室内装修、装饰等美化环境方面[1]。应该清楚环境艺术教育和其他很多专业的教育方式是不完全相同的,仅仅靠市场的带动和专业的自然发展来推动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2]。要想让学生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应该加强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建设,改变落后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职人员专业素质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首要原则和责任,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

有调查研究表明[3],55.8%的受调查者(用人单位)认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23.2%)。同时,60.5%的受调查者认为,目前社会对环境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由于个人素质、学校培养的方向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短期内需求与供应难以吻合。由上面的调查结果表明,社会的需要对人才培养的导向性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1 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环境和艺术两个基本层面,其中环境知识是基础的,艺术只是一种改变环境的手段,因此本专业教学应注重环境知识和艺术知识结合、相互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与时俱进的环境艺术作品。从学习方法上来讲,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来分别进行拓展。环境艺术专业知识的掌握需要一个长期而持久的学习过程,独立思考与群体交流相结合过程。通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共同促进环境艺术设计能力的提高;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使个人设计能力全面协调而自由的发展。

1.2 专业表达能力

环境艺术设计归根结底是“为人的设计”,对于一个设计怎样表达才是准确的?如何传递设计相关信息?这些问题都要通过设计师的专业表达能力来解答。具体环境艺术设计表达能力包括设计说明(文字表述)、设计表现(图纸、图样)、语言表述、模型及3D动态演示。对于设计表现的问题,我们的人才培养偏重结果而往往忽略了过程的表现和记录。设计草图其重要性大家都明白,然而由于不是作业成绩评判的最终标准,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影响了设计质量和养成良好的设计工作习惯。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环境艺术的设计表达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传统的手绘图形设计表达到现在的全部计算机辅助设计,如,A U T O C A D、3 D M A X、L I G H T S C A PE SKETCHUP等大量的专业设计软件正是科技让环境艺术的表达步入了科学性与真实性、艺术性相结合的阶段。教学的任务不仅要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应充分利用设计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新。个人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事业成败,设计交流时也是需要技巧的,甚至是要求具有煽动性和感染力的“表演”。教学过程中,根据设计思维的创作过程,利用图纸等其他手段(或PP演示)进行讲述,培养学生对自己作品的展示能力,无疑是对设计的完美补充,是设计综合表达的重要训练内容和方式。

2 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生态价值观念培养

美国前任副总统(Gore)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一书中,用大量的数据已经证明了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的破坏。由于地球上的大量资源用于室内,因此,在室内设计中环境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例如,在美国,2320平方英尺的住宅平均可以产生6960~12064磅的建筑垃圾。根据国家住房建筑协会统计,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减少90%以上的建筑废弃物。有什么样的环境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环境艺术设计,设计价值观是设计方向,是指引环境艺术设计沿着正确方向行进的导向明灯。因此,设计师需要有社会责任感,保护地球资源和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如何把下一代设计人员引向绿色设计、生态、可持续设计的轨道上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责任。笔者认为可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2.1 理念、思想渗透

有人认为首先应该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大纲以及计划进行修订,在课程中充实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开设有关可持续发展和生态观的理论课程[4]。如我国注册建筑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然而,笔者认为仅仅增加理论课程,可能并不能让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自觉运用相关知识,因此还需要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教学中,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生态观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这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能让学生深入了解、认识价值观的重要性。具体做法为:把生态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注入到环境艺术设计的灯光设计、园林景观设计、构造、材料、住宅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等课程中,使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观与各门专业课程有机结合。例如:在商业空间灯光设计的课程中,要让学生除了注意照度、色温以及光照效果之外,还应注意灯光照明的可持续发展与环保节能。

2.2 实践与体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8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以及学生参加劳动,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提供与外界包括与劳动界更多的接触,促进学生品格的全面发展。”可见,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上,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民居考察课程,应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实地感受、考察等环节,了解环境艺术设计规划与实践中的生态系统、美学和文化的关系,培养其对自然环境、文化遗产的关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是有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一个整理,是集探索性、体验性、验证性和服务性与一身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通过实际体验,亲身感受才能在实际设计中运用和借鉴传统民居的原生态居住模式和风格,来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态化、现代化人居环境。

3 关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素质培养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院长李兴国指出:“艺术大学培养的不是工匠,而是有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艺术人才,没有文化素养的人,在艺术的道路上肯定走不长。”这是长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的真实体验和感受。没有文化根基,是难以挖掘艺术的深意,驾驭环境艺术设计时就难以达到纯熟的境界,充其量不过是艺术殿堂里的巧匠,而非大师。

那么,针对目前对艺术的偏见,首先应彻底摒弃“艺考是捷径,学不好数理化才去学艺术”的传统的观念,改变认为参加电脑班,学几款电脑软件就可以成为环艺设计师的错误认识,建立机制良好、结构合理、系统有效的专业学习态度。其次,学校教育层面,特别是本科教育层面,应该重视文化素质,把培养环境艺术专业人才的文化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如严把人才培养的入口关,从招生上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状况,做到严进严出。在教育的过程中,建立良好文化学习氛围、增加文化类课程的选修自由度、加强经验交流等。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艺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环境艺术专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原则和责任。本文从三个主要方面论述了对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环境艺术,素质培养,能力培养,生态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 戎宁,佟晓娟.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6(507):275.

[2] 闫利君.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分析[J].中国商界,2009,8:366.

[3] 姜宇.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析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5.

[4] 涂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观与环境艺术设计教学[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143~144.

上一篇:计算机在教务管理中的运用下一篇:有关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