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精选2篇)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 篇1

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被中国史学家称为西欧封建社会。西方称为中世纪。在这段历史长河中西欧的政治状况,与中国的封建社会进行比较,呈现截然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发展极不平衡,政治发展曲折艰难,国家长期四分分裂,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晚才出现(英法到15世纪、德意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原因如下

一、体系严密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土地是主要财富。国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大封建主,这些人成为诸侯。诸侯又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给较小的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国王和大封建主又各自分封了一批骑士,作为自己的武装力量。这样的层层分封,就形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自大至小不同等级的封建主。这些封建主分别领有大小不等的封地,拥有数量不等的庄园、农奴和武装。每一个封建主无异于一个小国君。割据一方,各自为政。诸侯的势力很大。有的竟敢向国王提出挑战。而中国封建社会则不同,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始,中央集权和皇权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政教冲突

5世纪到6世纪开始,罗马天主教会成为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国王为了使自己的统治神圣化,常请求教皇以上帝的名义为自己加冕,这样的做法加强了国王与教会的关系,更意味着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在政治上,教皇是最大的统治者;经济上,教会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上,基督教的教义和神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恩格斯指出:“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这样,人们相信世界上的一切权利都是上帝授予的,于是国王和教皇不断地发生碰撞和摩擦以夺得这一权利。12~13世纪,经过长期的争斗,教皇权利终于达到顶峰:教皇有权废黜君王。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壮大,资产阶级的兴起,教皇和教会的势力才衰落下去。

三、城市的兴起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等。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订制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的城市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四、封建等级代表制的出现

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影响巨大。

西欧中世纪政治状况的特点 篇2

关键词:日耳曼人,大迁徙,中世纪,西欧,政治格局

日耳曼人大迁徙先是作为“同盟者”进入罗马帝国, 后在其领土上建立一系列“蛮族”国家, 直至476年将西罗马帝国灭亡, 入主西欧的历史舞台, 不仅给西欧的社会经济文化造成极大的破坏, 而且也改变了西欧的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形态所形成的影响, 从而认识在近代国际体系出现之前西欧政治格局的状况。

一、日耳曼民族及大迁徙的历史背景

1、日耳曼民族

日耳曼人是“一个精力充沛、体格强壮、具有‘突然冲动’的勇猛、对于寒冷和饥饿‘能安之若素’的野蛮的民族。”他们“最早居住在波罗的海西岸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至公元一世纪, 日耳曼人已在多瑙河、莱茵河和维斯瓦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定居下来过着亦农亦牧的生活, 成为罗马帝国北方的邻居。”

从公元1世纪末到3世纪, 日耳曼人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发展, 加速了阶级分化。各部落开始结成联盟, 其中较重要的有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阿勒曼尼、盎格鲁、撒克逊、伦巴德等。3~4世纪, 日耳曼人愈益逼近罗马帝国边境。到4世纪后期, 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缓慢渗透逐渐为洪水般的大迁徙所代替。

2、迁徙的过程及新王国的建立

西征的匈奴是促成欧洲大迁徙的直接动因。376年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 定居在罗马境内, 作为“同盟者”防守帝国边境。由于不堪忍受罗马人的奴役, 由“同盟者”变成罗马帝国的敌人。4~6世纪的大迁徙运动, 实际上是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进攻的继续和扩大, 在帝国的领土上建立王国。419年西哥特人以土鲁斯为中心, 建立了西哥特王国。439年, 汪达尔人受西哥特人进逼, 渡海远征北非, 占领北非迦太基城, 建立汪达尔王国。5世纪中叶, 在高卢东南部又出现了一个勃肯第王国。532年为法兰克人所征服, 后来又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个行省。

493年, 东哥特人统治了意大利, 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 原莱茵河下游的法兰克人乘机侵占高卢。481年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北海地区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裘德人也趁罗马帝国纷乱无暇顾及之机侵入不列颠。民族大迁徙的最后一幕是568年伦巴德人侵入意大利, 迅速摧毁拜占庭帝国的统治, 于568年以拉文纳为首都, 建立伦巴德王国。至此, 民族大迁徙结束, 日耳曼人成为罗马帝国领土上新的主人。

二、西罗马帝国的政治状况

在罗马帝国末期, 奴隶主统治残暴腐朽, 国内阶级矛盾尖锐。3世纪在罗马奴隶制危机全面爆发, 如高卢的巴高达运动、北非的阿哥尼斯特运动等奴隶、隶农起义及其他被压迫群众的起义、连续地、反复地从根本上动摇着西罗马帝国的统治。这一时期, 罗马社会内部产生了封建因素的萌芽。4世纪末5世纪初, 封建因素不断增长, 并在罗马帝国的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不断冲击并瓦解帝国的统治。整个帝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日耳曼人的大规模入侵与国内的奴隶起义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给帝国以致命之击, 终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三、日耳曼人对基督教的发展与影响

在西欧封建化过程中, 基督教与日耳曼政权相结合, 促进了基督教会的发展。496年, 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率领3000亲兵接受洗礼。589年西哥特国王卡列德也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东哥特国王也对罗马教会采取宽容政策。于507年, 批准免除罗马教会地产税和各种义务的决议。

在西欧,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它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 以便一切从头做起。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这样的历史条件, 使得罗马天主教会在当时封建制度里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 成了封建统治的巨大国际中心。756年法兰克宫相丕平协助教皇在意大利中部建立了教皇国, 这个教皇国作为欧洲的反动势力中心维持了一千一百年之久。查理大帝时, 十分注意维护教会利益。教会拥有大量地产, 教会领主在管辖范围内享有种种特权。除征收地租外, 还有权向农奴征收什一税, 它把整个西欧联合成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

10世纪左右, 封建割据势力鼎盛, 王权软弱。教会乘机攫取了大量土地和财富, 成了国际的大封建领主。当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位时, 罗马教廷全盛, 成了主宰西欧的权力中心, 罗马教廷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在中世纪的欧洲, 基督教无论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生活, 还是政权组织形式上都成了一支强大的力量。其实质性因素在于君权微弱, 没有能力建立起系统的权力组织以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控制, 再加之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割据, 使得教会在西欧社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四、日耳曼采邑制与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确立

日耳曼人入主西欧以后, 原来简单的氏族组织因形势的需要而发生变化, 由氏族组织变成国家组织。军事首领成为国王, 亲兵成了贵族, 并在罗马生产力的基础上, 逐渐向封建制转化。

“蛮族”统治者在取得政权之后, 首先把没收来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亲兵、廷臣和主教。东哥特人在瓜分罗马人的土地时是以政治权势和军阶高低来划分的。东哥特贵族得到的土地最好, 面积也比较大, 其他日耳曼国家情形相似。这种“赏赐”和“瓜分”打破了日耳曼农村公社的平等原则, 从而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的形成。最初的这种完全私有的赠地办法, 耗尽了国王的全部土地, 不仅在经济上削弱了王权, 而且在政治上造成了封建割据。查理·马特便实行重大改革, 采取“采邑”分封制, 受封者的领地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世袭, 而且以服兵役为条件。采邑制的建立加深了领主和封臣的从属关系。后来采邑变成世袭领地。“领主把所属领地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王权或政府权力连带地产一起分散给了权贵, 在无王权能予回收。大世袭领主在自己的世袭上可以独行其是, 全权管理领地内部事务的干预。他们可以进一步分封听命于己的附庸, 并设置法庭来解决附庸之间的纠纷。”

这样, 在最高王权与最底层的农奴之间, 每个领主都可以把自己的领地划成数块分封给自己的属下, 他的属下又可形成新的领主再对其属下进行分封, 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阶梯网络。从而造成在欧洲大陆附庸只对他的直接领主负责, 形成了所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国王对贵族没有绝对的统治权, 每个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经营着一个独立王国, 形成封建割据状态。这使中世纪西欧呈现出一种混乱不堪的无序状态。

五、奠定了西欧民族国家的雏形

日耳曼人大迁徙从匈奴西侵开始, 后以武力进入罗马帝国境内, 建立起“蛮族国家”。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的一系列“蛮族国家”中, 以法兰克王国最强大, 对后来西欧各国的影响也最深。到克洛维时代 (481~511年) , 法兰克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国家。在查理统治时期, 法兰克王国处于极盛时代, 疆域几乎扩大了一倍, 其版图包括今法、德、荷、比、奥、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一部分。查理大帝死后, 帝国内部为国土的划分而发生内战, 终于在843年签订凡尔登条约。依据条约, 日耳曼路易获得法兰克东部莱茵河以西地区;罗退尔获得法兰克中部地区包括意大利在内的狭长地带, 这就构成后来德、法、意三国的雏形。

日耳曼人由民族大迁徙入侵西罗马帝国, 继而灭掉帝国, 成为西欧领土上的主人。随着他们不断的发展壮大、分裂, 在欧洲版图上形成了西欧主要民族国家的雏形, 他们奠定了后来西欧政治格局的基础。

六、小结

日耳曼人民族大迁徙, 一方面它加速了罗马奴隶主旧政权的崩溃;另一方面, 为欧洲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统治西欧的历史进程中, 他们接受了基督教, 并使基督教获得空前发展。在中世纪基督教会成了西欧封建社会统治的中枢, 是主宰西欧的巨大国际中心;而封建主义结构依靠领主和附庸个人之间不稳定的签约规范来组织欧洲社会, 造成国家权力极度分散和君权的微弱。因而在中世纪西欧真正意义上主权国家和民族国家并未完全建立起来。但是, 在西欧版图上, 主要民族国家法、德、意三国的雏形已基本成形。

参考文献

[1]塔西佗·阿古利可拉传.日耳曼尼亚志 (合订本) [M].马雍, 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2]李雅书, 杨共乐.古代罗马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3]张淑清.日耳曼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 (1) .

[4]刘明翰.世界通史 (中世纪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

上一篇:乡镇人大代表履职下一篇:美国留学转学签证申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