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考扩招已经持续数十年,日益增多的大学生数量同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们要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1]的问题。为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幵始反思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长久以来,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都是由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业方面的指导几乎完全依靠任课教师。但由于大学学分制改革地推行,其学习模式不同于其他各个教育阶段的学习模式,进而大学生在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而这些学业问题地不断产生又给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和挑战。因此,高校如何坚持学生为中心,立足学生的学习以进一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成为目前我国高校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四川西华大学为例,就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前期调研,为下一步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课题组于2018年-2019年期间,以四川省成都市西华大学学生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为主,学院走访为辅的方式进行了调研。本次问卷调查抽取土木、机械、计算机、管理、外国语、经济、电气、人文等8个专业的学生样本为调查对象,综合考察到男女比例、学科差别、学习成绩等方面。本次调研一共发放问卷2400份,有效问卷为2358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8.25%。其中,女生占比51.7%,男生占比48.3%;文科占比45.8%,理工科占比54.2%,大二同学占比68%,大三同学占比32%。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学生对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看法。二是学生对自身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三是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希望与期待。
调研显示,84.85%的同学认为自己以后的发展与大学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直接关系,12.45%的同学认为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好坏无直接关系,2.7%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对于从进校到现在,自己花费了多少时间来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时,62.5%的学生选择在进校1-6个月后适应,33.7%的学生选择在进校6-12个月后适应,3.25%的学生选择进校12-18个月后适应,0.55%的学生选择其他。在针对是否挂科的调查时显示,75%的同学没有挂科,17%的同学挂过一科,6%的同学挂过两科,有2%的同学挂过三科及三科以上,不及格科目主要集中在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在针对花费多少业余时间在学习上调查时显示,每周同学们的课余学习时长在1-3小时,3-5小时及5小时以上的基本各占1/3,只有不到1%的同学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的时长在1小时及以下。
关于自己为上大学为什么还要学习的目的,62.5%的同学表示上大学的学习动机是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提供敲门砖;34.26%的同学是为考研、考公务员、出国留学等做好准备,较高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帮助自己顺利进入人生规划的下一个阶段,3.24%的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是随大流。对于自己当下的学习现状是否满意,55.5%的同学觉得一般,谈不上满意或者不满意;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的同学占到了33%,而选择满意和很满意的同学占11.5%。对于为什么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态,调查显示67.5%的同学认为是自己的学习习惯不够好,比如上大学后“玩心重”,上课不认真,玩手机,存在旷课情况等。同时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知道怎么学习,其中44%的同学认为课程有难度,而在上课老师只讲一遍的情况下,课后很难完成习题,造成了很多同学“上课能听懂,课后不会做”的窘境。21.85%的认为大学与初高中的学习方式存在的差异,自己不习惯于大学的学习方式。大学的学习大部分全是靠自学,自己缺少知识获取的渠道和知识实践应用的机会。此外,10.65%的同学表示教学班的学习形式不如中学作用明显,教室只是上课的主要场所而不是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之外,寝室、图书馆成为了主要学习区域,但寝室学习氛围不够,而图书馆又存在距离远、座位少等原因不太愿意去等,进而对大学生的学习造成较大的阻力。
在如何看待学习成绩时,63%的同学愿意追求高分,希望每年能拿奖学金;21%的同学认为能及格,顺利毕业就好;13%的同学认为大学是自由的时间,自己开心最重要;只有3%的同学觉得大学要有挂科的经历才算完整。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学习持积极态度,愿意好好学习。对于如何提高学习成绩,43.75%的同学认为需要多练习,采用中学时的题海战术。20.13%的同学认为做好课前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和课后复习的“三步曲”是提高学习成绩有效的方式。25.79%的同学需要创造一个具有较好学习氛围的环境,比如学习优异的同学一起学习等。10.33%的同学认为需要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在针对为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希望学习给予怎样的帮助时,37.89%的同学表示希望有一个条件较好且相对固定的学习场所,如考研自习室;33.57%的同学表示希望教室、图书馆安装空调,学校能有针对性地定期组织课后答疑;26.87%的同学还希望学校能帮助自己进一步澄清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制定学业规划、辅助学业指导等;1.67%的同学希望通过增加学时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关于在学习过程中,希望能得到谁更多地关注,57.84%的同学表示希望获得任课老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17.49%的同学希望得到辅导员(班主任)的关心,24.67%的同学表示希望得到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自己看重的他人给予帮助。
根据2017年清华大学“以学业指导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机制研究”课题组的调查[3],中国39所“985工程”高校中,己经有16所建立起了“综合型组织结构模式”学业指导机构,即从学校、院系等层面分别建立了服务学生学业指导的专业机构,同时院系层面的学业指导机构在校级学业指导管理机构指导下工作的同时探索自己发展的道路[4,5]。其他23所则建立了“分散型组织结构模式”的学业指导机构,即由教务、学工、各院系等单位,和课程教师、辅导员等个人建立的学业指导组织。学业指导中心的建立,旨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努力将传统的“以师为本”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生为本”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建立起师生互动的良性教学循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部分老师和大部分学生基本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进而容易把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看作是需要寻求帮助的“病人”,使得老师会习惯性地给学生提要求,而不能倾听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的过程,教学关系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关系,需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动力,而学业指导的目的是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全面的发展,建立老师、学生攻守同盟的伙伴关系。因此在转变了工作理念的前提下,需要从学校层面上积极推动,成立由学校领导担任组长多家部门统筹协调的学生学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同时设立一个服务强、针对性高且配有专业人员的机构,负责明确具体的建设思路和建设目标。
调查发现[2],在欧美国家,关于学生的学业指导活动都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资料为前提,比如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表现等。地方高校因为地域、师资、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因此为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学习,需要围绕学生的需求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业影响活动。而积极开展调查学生意见,是一个了解学生需求的有效途径,而开展调查研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根据美国高校学业指导的成功经验,可以在学生进校之初、选课之前、遇到学习困难时和临近毕业之时,这四个时间点开展学生学习调查意见收集。在收集到有效意见后需要及时分析研判。并根据分析结果依托多种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影响活动。如,依托易班、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立线上易班学业辅导平台或者学习互动微信公共账号;分科目类别在全校范围招募学业辅导志愿者,搭建“一帮一”“手牵手”的助学计划;通过创新创业学院、校友会等机构,开展创新创业导师学业助力计划和师兄师姐带你看世界——杰出校友成长实际分享会;携手教务处、心理健康服务与研究中心等单位开设学业规划课程和心理视角下学业动力的激发等课程。从而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进行影响。
为更好地服务学生学习,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价和反馈机制。美国的全国学业指导协会(NACADA)每年会召开全国性的学业指导会议,发行年度评估报告定期对高校的学术组织进行评估,同时将优秀的学业指导经验广泛推广[2]。若评估不达标的公立高校,其政府会通过削减财政经费的办法督促整改。因此,我们可以学习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一套自己的学习效果评估体系。针对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评教、督导督教、职能部门考核和教师自评四个维度统筹起来将教师的教学效果量化,并将教学效果与教师的考核和绩效挂钩,对于表现出色的教师要给与适当的奖励,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可以给与适当的培训,如果多次评估不合格,应该撤换该教师的教学资格。针对学生,需要分阶段、分时间建立学习效果、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的及时反馈机制。通过学习预警制度告知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通过学习效果测评查询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问题,通过学习成绩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到知己知彼。同时为了更科学地服务学生学业,高校应当定期对学生学业进行指导和影响效果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数据量化分析真实情况,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估。这就要求能充分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等专业相关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通过学业指导和学业影响活动反馈与学生,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学习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考招生人数的日益增多,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逐渐推进,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多元化的价值观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以人为本”的高校管理理念的逐渐深入,高校应当围绕学生需求,从发掘潜能、培养品质和掌握技能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高等教育切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进程日益深入和学生学习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本文以四川地方高校为样本,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实证调研,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学生学习的现状和问题,并围绕学生需求,从转变服务理念、加强影响教育、建立反馈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以了解学生学业情况和学习需求,探索“立德树人”新做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情况
[1] 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content_41752399.htm.
[2] 陈晏华.美国高校学生学业指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 耿睿,詹逸思,沈若萌.中国高校学业指导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51.
[4] 王万成,楼仁功,沈燎.大类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9):6.
[5] 吴娴兰.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大学生学业指导模式[J].学理论,2016(7):195-196.
推荐阅读:
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10-15
让学生有效的学习地方课程09-20
地方税务申报情况说明07-16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06-19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06-13
高校研究生会学生干部激励09-27
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调查论文10-19
西南财经大学高校专项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