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通用8篇)

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篇1

摘 要: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将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有效手段,从当前情况看,地方高校传统的会计实践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为此提出其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以期能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水平。

关键词: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尽快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保证培养合格实用的会计人才成为当前地方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其改革思路具体可归纳如下:

一、改革课程体系,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应针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会计人才。无论是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处理能力、会计软件应用能力,还是培养学生利用会计资料和会计软件进行会计监督、参与企业经营管理预测和决策能力,实践教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在注重会计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打破学科课程过分知识化、系统化的倾向,以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为中心,着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从教学计划改革入手,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尽量增大实践、实训的课时比重,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一半比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实践,动手实际操作,使得实践性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建设完备的会计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应力求真实合理

完备的会计实验室包括手工模拟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实验室在布局上应能模拟会计实际工作环境,尽可能地模拟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以满足学生进行分岗和混岗实验的需要。

在硬件的建设方面,由于一台电脑需要安装若干不同的实验软件,为保证实验软件的正常运行,需要及时配备或更新现代化的软件和设备,并尽可能接入互联网。实验软件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必备工具,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应尽可能接触多种财务软件,尤其要掌握目前社会流行的金蝶和用友等会计电算软件。为此,高校应加大会计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尤其要为会计实践教学配备充足的、现代化的教学软件,有条件的学校应适当增加企业目前使用的商品化软件,使学生有参与会计工作的真实经验和感受,以提高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的信心。

另外,为避免会计实践教学闭门造车的现象,应使模拟实验真实合理,以提高实验的效果。在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时,一般模拟的是企业会计的典型部门和典型岗位,但这种实验往往与实际部门和岗位的业务范围相脱节,这就需要将一般企业内部相配套的供、产、销各个环节的会计业务引入实践教学。由于企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涉及相关的业务,如办理银行贷款、存款、申报税务等工作,因此所模拟的会计部门应全面设置出纳、材料、工资、成本、综合等会计岗位,以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熟悉不同的岗位和工作,可以使学生熟悉财务与企业内部各部门、财务与外部金融、贸易、外汇、税收等单位的各种财务及其他信息的规律,熟悉并掌握相关经营业务的处理方法,使学生在模拟实验中得到全方位的训练,尽可能达到实验教学的目标,同时也为进行轮岗和混岗训练创造了条件。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是学生将会计知识与技能全面化和系统化的重要方式,所以应采用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相结合的实验方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实验内容上要求不仅能模仿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所模拟的行业还应多元化,事业单位、商业、服务业、金融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农业等都要列入实验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爱好或者未来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选择。

三、建立适合地方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校内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实践教学,虽是在一种仿真的环境下进行,但毕竟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许多高等院校都与企业界联系,建立有校外会计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学生直接参加管理和实践工作、进行现场顶岗实习的场所,学生可以在企业实地观摩、参与会计业务操作,从而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条件下得到真实的业务技能的训练,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加强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服务,如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为企业培训员工,提高企业财会人员的素质等,使之成为企业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基地,以此来巩固和扩展与企业的良好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就业难问题,实现校企“双赢”。

再则,为了解决由于企业会计工作保密性非常强,学生较难接触真实会计资料的问题,学校可与校办企业或后勤集团公司进行合作,安排部分教师和学生到校办企业和后勤集团去参与日常财务工作,这样企业既节省了人工费用,教师和学生又有了较好的实践锻炼岗位。此外,高校还可利用自身高级会计人才聚集的资源优势,成立自己的会计师事务所。事务所既有一般的会计账务处理、审计、会计咨询等社会服务职能,又可以作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主要的实习基地,这些方式应该是会计实习基地建设的很有效手段。

四、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

大多数会计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扎实,但会计实践经验缺乏,因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在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应把社会实践也可看作是教师的一种进修,是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首先,学校应制定有关制度并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积累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再者,可与一些企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联系,建立教师实践基地,以丰富教师实践经验。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会计教学必须顺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积极探索会计实验教学的实效性,使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10(7)

[2]王桂云,职业技术教育会计教学应突出职业性[J],教育与职业,2009(21)

作者简介:屈瑜君(1971-),男,湖南衡阳人,现为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篇2

实践教学要求主讲教师应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 根据会计学科课程的特点, 结合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 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重视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理论与实践并重, 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水平, 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会计人才。为此会计学科主讲教师应亲自设计和讲授实践教学, 其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应与课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定位相适应, 重视能力的培养、训练。

2 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能够开展教学。

2.1 设立专门的会计教学综合实验室, 配备专门的实验室技术人员。

指导实验的教师应由从事教学的教师担任, 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仅能够尽职尽责地进行实验室的全面管理, 而且能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承担某些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2.2 优化实验教学课时分布。

一般而言, 实验教学的学时应占教学总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 实验室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会计教学实验活动, 这对于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2.2 实验设备要满足教学内容的需要, 实验的内容能够紧密结合会计学科的实际, 实验内容先进。

3 实践性课程的具体形式

3.1 灵活多样的实验课程。

为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务, 可以在校内安排手工模拟实验和网上模拟实验。随着会计学科教学方法的发展, 模拟实验将成为会计实践课程的主要方式。实验教学的具体方式是:按照会计学科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 将课堂教学划分为不同单元, 在每单元结束后设置相关内容的实验课, 及时将教学内容同业务实践联系起来, 避免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脱节,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

3.2 实地学习。

为了使学生对会计实际工作有更直观的认识, 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单位和实验基地进行参观, 聘请实务界的专家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 并与工作人员进行座谈, 使学生及时发现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之间的差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条件允许时, 为学生创造机会直接参与实业界会计实践工作, 让学生获得会计实践的真实感受。

3.3 案例分析与实验。

案例分析与实验是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以教师收集和编写的案例为素材设计的综合性的教学案例,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并进行模拟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对案例的广泛讨论, 根据学生自己的分析和评价报告, 各抒己见, 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 阐明会计案例的重点和难点, 指出学生分析评价报告中的优、缺点, 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让学生进一步自己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和理财实际问题, 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对经济生活中的热点事件进行分析, 并将理论分析的结论与经济现实进行对照, 从而增强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实践的了解, 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财务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3.4 毕业实习。在大学会计教育最后一年,

应对学生进行会计岗位综合实训, 即设置出纳、会计核算、税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岗位, 按照各个岗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模拟训练, 提高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走上会计岗位奠定基础。毕业实习可以采取两个步骤:学生在校内实验室进行会计岗位循环的模拟操作, 以会计手工操作实验为基础, 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会计业务流程各环节的手工操作,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电算化业务模拟实验。在此基础上, 将学生派往实习单位参与会计实际工作, 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业务活动体会会计实务操作, 掌握基本的业务技能, 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黄铁梅.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及应用[J].价值工程, 2009 (8) 8:48-52.

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篇3

关键词: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信息化管理

根据“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相融通”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基于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经过大量的基础调研和诉求分析,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建设了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对加强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整合实践教学信息数据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平台建设的基础

我校构建了“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实践教学为基础,课外实践活动为推动力,使管理制度成为有力支撑”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在各项管理制度的规范下,将实践课程、专业实习、创新训练、学科竞赛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从基础实践教学入手,延伸至多层次的实践能力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意识以及解决复杂实践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的诉求分析

实践教学管理平台面向对象包括:学生、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二级院(系)实践活动承担部门、学校教学委员会督导专家、学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等五类用户。针对我校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这五类用户的主要诉求如下:

(1)学生诉求。学生是实践教学的对象、实践活动的主体,必须明确各项实践课程、活动的具体设置与进程安排。如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审核与成稿抽检、学科竞赛的报名与确认、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申报、立项、经费使用、成果提交等。

(2)实践课程指导教师诉求。实践课程指导教师需要科学的安排实习经费,合理、高效、透明的使用经费,并接受学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的指导与监督。

(3)二级院(系)实践活动承担部门诉求。二级院(系)实践活动承担部门是整个实践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对本院(系)的实践课程、活动进行计划、组织与管理,对学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及时反馈实践教学的过程进度以及总结归档情况。

(4)学校教学委员会督导专家。学校督导专家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全程审查、监督,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培养出合格的毕业生,真正提高我校的本科教学水平。

(5)学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学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主要是指学校教务处。教务处需要全面了解学校全部实践环节的整体情况,掌握每个实践课程、活动的具体进展与详实的数据。

通过对主要用户的诉求分析,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应实现以下几项功能:实践课程经费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学科竞赛报名与确认、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核与成稿抽检、工作文档交互管理、实践信息共享以及贯穿整个系统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等功能。

实践教学管理平台主要用户与其诉求功能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的设计

实践教学管理平台将用户诉求功能归纳成教学实习、创新计划、学科竞赛、毕业论文、工作文档、实践教学资源共享等六大模块,以用户与模块的对应关系设计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

(1)教学实习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实践课程指导教师通过平台查看实践课程计划,并进行实践经费的使用登记与报销审核。

(2)创新计划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二级院(系)审核、提交本院(系)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立项申报、中期检查、结题申请等材料;学生可以查看本人负责或参与的项目基本信息、项目的研究经费和绩效经费的总额度以及经费的使用情况、并进行项目经费的报销登记与审核。

(3)学科竞赛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学生在二级院(系)的组织下自主报名参与,可以查询竞赛信息与参赛成绩。

(4)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主要实现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核、成稿抽检、优秀论文评选的功能。

(5)工作文档模块。有关实践教学工作的文档资料在该模块中进行上传下达。

(6)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模块。有关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文件以及各项实践教学成果、数据分析等均可在此模块中查询查看。

通过这些模块的运行,全校本科实践环节的数据均可直观显示与比对,有利于学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从宏观上把握了全校本科实践环节的总体进展与态势,从微观上掌握了每项实践课程、活动的具体信息与数据。

4 结束语

实践教学管理平台界面简洁友好、结构清晰、运行稳定、使用方便。该平台的使用对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全校本科教学质量的评价与提高提供了充足的数据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菊芳,等.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2):172-175.

[2] 文俊浩,等.渐进性阶梯式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59-162.

[3] 杨中秋,等.工科院校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9):105-108.

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篇4

曹广涛

(韶关学院外语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摘要: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探讨了地方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更新的必要性,以韶关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例,建构了地方院校应用性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体系,总结了该实践的创新性、取得的成效,揭示了改革能够顺利开展所必需的若干前提保障。

关键词:大学英语;地方性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2002年教育部启动新世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是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年1月试行稿,2007年8月正式稿)。[1]在该教学文件的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2003年至2011年,共评出大学英语国家级精品课程38门[2]5。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课程定位、教学体系、课程设置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地方性大学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方面与重点院校相比效果不明显。从“十一五”期间评出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的数量就不难发现,地方性本科院校进入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行列的一门也没有,进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也寥寥无几。突出问题是教学教学模式和内容体系还没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自身特色。因此,地方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成为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 地方性高等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走向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本世纪初教育部批准一批具有多年办学经验的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决定以这类学校为基础,发挥该类学校多年办学形成的应用特色,创建地方性本科大学,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直接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以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

韶关学院是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广东省5所省市共建的地方性本科大学之一,在校生20000人,设有文、理、工、经、管为主的47个本科专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大多都选择在省内就业。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产业型企业密集,旅游服务业发展迅速,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对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呈强劲需求的势头。调查显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已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必备的工作能力之一。

显然,根据上述调查所反映出来的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地方高校应该相应明确自身的办学地位,采取分类办学、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研究,结合所在地的实际,办出特色,在人才培养目标、培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地方性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粤教高[2011]39)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曹广涛(1971-),男,河南

人,广东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汉比较与翻译。

养规格、办学模式、专业设置、特色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与综合性重点院校要有所区别,才能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具体到大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必须在应用上下功夫,才能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二、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更新教学内容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的最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与认识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3]。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个性化教学,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形式,能让学生接受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分级教学理论,在中国最早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美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也曾提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聪明欠缺,而是由于没有适当的学习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4]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把握知识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的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分级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

由美国教育家Robert E.Salvin, David W.Johnson, Cathy N.Davidson等提出的合作学习理论是落实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理论依据。合作学习理论重视目标设计,强调师生、生生的合作,其基本形式为小组活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5]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策略,它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填鸭模式,而是非常重视学生参与,教师的主要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和评价者,更能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其教学效果比传统的竞争性和个体化学习更为有效。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也是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新体系的重要理论来源。克拉申认为最好应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第二语言,学生能接触并掌握真实的或自然的语言。克拉申同时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的是显性的知识,实际交际中主要需要隐形的语言知识。[6]大学英语教学新体系重视构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和体验英语学习竞赛实践环节,以营造英语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拓展课程改革、学生自主学习和分级教学改革的政策支撑。《课程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要求:“各高等学校„„应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既要保证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满足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教学模式应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应该能够“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学习”。

三、应用性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我们依据上述理论,制订了大学英语改革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

[1]

1)制定了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实施改革的指导性教学文件。这项研究共涉及5个教学文件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和配套的《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大纲》、《大学体验英语活动学习大纲》和《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指导手册》、《大学体验英语活动学习指导手册》。该大纲依据国家颁布的《教学要求》,结合本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根据入学时英语单科成绩实施分级教学,滚动动态管理,实行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试成绩评价标准。

2)创建“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我们改革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多媒体课堂教学+听说自主学习+体验英语活动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块改革包括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内容,二是手段与方法。我们根据当代最新的外语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法”,把主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提供的 “大学生活”,“走进社会”,“放眼世界”,“热点问题”四大主题材料,设计成对学习者有刺激的听、说、读、写、译的交际任务。同时,通过pair-work(两人合作)、team-work(小组合作)和class-presentation(成果汇报)完成语言实践,做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听说自主学习模块是本项目研究的特色所在,代表着最新的教学理念。我们采取技术人员与语言教师想结合,同步辅导和跟踪辅导想结合的办法,解决了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两层皮的问题。通过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研制的计算机口语考试平台系统,解决了学生人数多难于实施口语考试的难题。

体验英语活动模块是本项目研究的另一特色。该模块教学以四大表演赛(英语电影配音表演、戏剧表演、英文歌曲合唱表演、现代小品表演)和四大语言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阅读比赛)为主要活动方式,以各院系为单位先组织初赛,经过选拔参加院系的复赛,最后由院系推荐参加全校的决赛,解决活动的广泛性、可参与性和可监控性问题。这个教学模块占学期总评成绩的10%,以参与活动的次数和效果为考核标准。这种有组织、有计划、多形式的体验英语活动弥补第一课堂因学时少、容量大、难以达到学以致练的不足,使第二课堂成为消化、实践和扩展第一课堂所学知识的基地,使知识变为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同步提高;同时又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施分级教学、动态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

调查发现,制约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改革发展的瓶颈之一是教学组织形式。我校新生英语入学水平参差不齐现象比较严重。高分与低分之间相差70分左右,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专业的新生,语言知识和技能不具备普通生学习的起点。此外,不同专业的新生也有一定的差异。我们探索的分级教学,动态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区别普通专业和特殊专业,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或同一专业但入学起点不同的学生提出A、B、C三层次的教学要求,并实施A、B、C三级滚动管理机制。

4)探索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性结合的考核方式

我们改变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传统做法,创建了新的大学英语的评估体系。根据“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我们探索三结合、一加强的考核方法,即过程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相结合,加强过程的管理与监督。过程评价占学期总成绩的40%,分为听说自主学习20%,体验英语活动10%,课堂表现和课外作业10%,期末笔试60%,考题设计加大考核应用能力的主观试题的比重,主观试题达45-50%。体验英语活动总

评成绩以参与活动次数和获取的奖项等级为考核标准。

5)开发和使用大学英语学习网站

根据大学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我们启动了韶关学院大学英语学习网站的建设。该网站设有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教学录像、自主听说、体验活动、网络课程、教师在线等栏目。学生通过该网站可了解本课程的要求与目标,内容与方法,模式与环境,以及有关的信息,便于他们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与教师及时沟通与交流。网络课程栏目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有课堂学习配套的大学体验英语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和电子教案和自测题,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模拟题,有典型课堂教学的录像等,便于学生巩固和扩展课堂学习。教师在线栏目便于师生互动。我们依托拓展英语教研室的技术力量,不断更新现行的大学英语学习网站的构架和部分学习资源、增加技术含量、使硬件环境能支撑学习网站正常运行,成为学生喜爱的不可缺少的学习交流平台。

6)设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模块,更新教学内容,开发大学英语拓展教材。广东省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英语能力社会需求,为完善目前实施课程内容体系,为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佐证和进一步改革的依据。我们适时地修订“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增设商务英语、科技英语、舞台英语、中国文化英语导读、粤北文化英语导读、英语视听说、职场英语、英美文学导读等课程组成的拓展教学模块,探索“基础+拓展”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的教学内容体系,并组织编写出版了大学英语系列拓展教材。同时,我们根据音乐、体育、美术专业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与同类院校联合开发出版了适合音乐、体育、美术专业使用的基础英语教材。

四、创新性与改革成效

2006年,我们制定了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建设,开始探索地方性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英语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模式。我们借助现代教育技术, 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构建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和内容体系,其主要创新点如下:1)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全方位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向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向发展。2)体验式听说自主学习和体验英语活动营造英语学习的大环境,满足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3)分级教学的动态管理体制符合因材施教的精神,可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良好风尚和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4)“基础+拓展”大学英语四年不断线的教学内容体系可使地方性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

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到目前为止已历时6年,完成了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的实践教学,并取得明显成效。2008年本课程跨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行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大学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在2009年和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获广东赛区一等奖和特等奖。教师的个人发展也取得成效,大学英语教师多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韶关市优秀教师、韶关学院‘教坛新秀’、十佳授课教师、韶关学院多媒体教学比赛一等奖、韶关学院教学突出贡献奖一等奖、韶关学院方润华奖教奖。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学团队,名列榜首。我们主编的大学英语教材获得国家精品教材奖。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还成功申报了“2006年广东省高等学校英语教改与实践培育项目《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该项目2008年底结项,被评为广东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优秀结题项目;课程组还成功申报了 2006-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子课题 “《大学体

验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与内容设计”,研究成果已经被高等教育出版社列入出版计划。我校的改革成效引起本省乃至外省地方高校的关注。改革以来,广东、天津等省市先后有几十所学校负责人来我校参观交流,外语学院现任领导和省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负责人等,也多次应邀在湖南、广西、江西、福建、内蒙、浙江、贵州等省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讨会上介绍改革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结语

韶关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展开并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成就,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前提保障:1)学校的政策支持。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学英语课程的全面改革,2007年下发了“《全面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2009年下发了 “关于印发《韶关学院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当然,只有先通过艰苦努力做出一定的成绩之后,才能更为容易获得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认可和支持。2)领导班子的全力投入。外语学院两届领导班子均鼎力支持大学英语改革的思路,打通英语系和大学英语部,充分实现人力财力智力等方面资源共享,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2009年外语学科被学校列为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被学校确立为优秀教学团队。3)经费保障。2006年起,学校先后投入300万专项经费建立了大学体验英语听说自主学习中心及口语考试平台和大学英语学习网站。除此之外,从2006年起,每年学校拨款6-10万元作为大学英语改革与建设的专项经费。另外,大学英语精品课程的校级和省级项目经费和学校配套经费有16万元。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经费2万元;教学奖励每年有1万元。同珠三角地区高校,甚至同内地一些富裕地区相比,经费投入虽不算多,但解了燃眉之急,使教学改革得以顺利开展。4)创新性。对于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而言,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5)德高望重、全力投入、综合能力高的课程带头人。韶关学院外语学院安晓灿教授正是这样的带头人。作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资深专家,安晓灿教授在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和教改领域辛勤耕耘,富有魄力和感召力,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撰、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成绩卓著。

总之,正如王守仁教授所指出的那样,21世纪头十年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为特征,建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2](p1)我们的大学英语改革正是沿着这条轨道开展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在第二个十年里,面对大学英语课时、学分的普遍压缩,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主动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完善地方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努力开创大学英语教学新局面。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12.[2] 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3] 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89-194.

[4] 郭勇.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分层次教学[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2):16.[5] 黄律环.合作学习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2):19.[6] 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4-9.Theory and Practice of Local University’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pplied Talents

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篇5

摘要 介绍了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地方高校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345-02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工作是地方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地方高校在科学研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但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地方高校面临着向应用型转型的重大变革。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实践教学质量也越来越成为学校发展的软肋和掣肘因素。

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一方面要从教学本身出发,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改进实践教学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工作的重要作用。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工作的开展方式和工作效果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主要面对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的“主业”,实践动手能力是影响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在高等教育步入新常态、大批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毕业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地方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1-3]。

虽然多数地方高校逐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工作还存在大量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如何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开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1.1 思想观念有待调整,实践教学质量意识尚未深入人心

一是从教师方面看,在社会整体大环境和政策导向的影响下,教师们更注重项目、论文等科研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对实践教学存在重视程度低、精力投入少的现象,实践教学不受重视,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从学校管理角度看,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缺乏有效手段,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各职能部门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方面没有统一思想,缺乏质量意识,更注重的是课堂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质量管理、质量保障方面,重视程度低,缺乏必要的投入,效果较差[4-5]。

1.2 质量监控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明确、实用的质量标准

目前,地方高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很多制度制定时间较早,存在认定难、执行难的问题。而且实践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较多,如指导教师、教学场所、教学设施、教学过程等,缺乏硬性指标和标准,很多工作无法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现有的质量监控制度难以发挥作用,最终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1.3 缺乏常态化的质量监控机制,常规教学检查难以发挥作用

地方高校总体上对实践教学工作比较重视,但是在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方面,存在工作力度不足,覆盖面小,手段单一的问题。例如,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主要采用教学督导组检查督导、教学信息员反馈、学生评教等方式完成,监控过程主要在校内完成,且普遍偏重课堂教学监控,对实验室、实习基地、教学设备、设施、实践教学过程等缺乏必要的监控,督导人员对实践教学缺乏了解、专业性不强,范围未能全覆盖,质量监控力度有限。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 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外延式发展阶段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高等教育质量提出明确要求。其中《纲要》将“提高质量”作为工作方针确定下来,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密切关注。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和保障工作,把教育资源配置向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育质量集中,不断提高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的客观需要

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强调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使向应用型转型正式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如何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但也是薄弱环节之一,加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客观需要。

2.3 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随着国内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阶段的结束,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在学生人数、教师人数、办学规模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存在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明显不足、设施陈旧落后,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人员短缺、经验不足等情况,如何保障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成为地方高校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适龄人口的不断减少和出国就读人员的不断增加,高校生源逐年减少,生源质量逐渐下降,优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高校也必将面临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因此,在竞争日趋激烈,大批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今天,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已经成为事关地方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

地方高校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对策

为了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实现地方高校不断加强内涵式发展、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的目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处通过认真调研和讨论,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的方案,建议学校依照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调整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处职能,扩大质量监控范围,按照教学质量监控指挥系统要求,尽快建立起全面、高效、迅捷的质量监控体系,开展全员、全程和全面质量监控工作。

3.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质量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制订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实习基地(实验室)质量评价办法、实习中期检查制度、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制度等相关制度,建立多形式收集、多参数分析、多层面反馈、全员参与、全程监督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体系。确保日常教学质量状态信息的有效性、及时性;加大微观层面信息搜集和反馈工作,提高问题解决率和解决效率;将从教学环节到课程建设直至教学效果,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3种周期进行监控,落实监控责任主体;切实实施从招生到毕业生的全程监控等。

3.2 发挥导向作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意识

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历史原因,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过度强调学术型定位,其引进、考核、管理和建设上主要按照学术型要求来进行,非学术型教师甚至不符合当前的教师引进要求。广大教师也更重视学术工作和理论教学工作,对实践教学普遍缺乏重视,而且多数青年教师都是博士毕业即到校工作,存在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情况。而在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实践教学工作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相关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广大教师重视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如在职称评定和晋级工作中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考核,将教学质量评价成绩作为评职晋级工作的重要参考。制订相关制度要求教师进行基层锻炼、参加实习指导等工作,鼓励教师重视实践教学工作,将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6]。

3.3 加大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地方高校发展的意义重大,相关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的教学条件,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扩建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同时,在质量监控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增派工作人员,改善办公条件,增设必要设施,定期针对实践教学质量、就业质量、学生满意度、服务区域经济情况等教学质量要素开展多元化的评价和分析,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

3.4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队伍体系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队伍建设,建立校、院、室三级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制。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量监控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实践教学过程。这就需要发挥二级学院和教研室(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健全学院、教研室两级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学院设立实践教学质量专管员(一般由教学院长担任)任组长和质量监督员(由2名以上专业教师担任)。教学质量专管员全面负责学院内部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制定适宜本学院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案,并做好追踪反馈工作。质量监督员负责定期对学院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随时向质量专管员或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处汇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在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正常督导之外,还应对教学管理、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实验设备、实验实习效果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做到即时反馈,及时总结,充分发挥督导作用。参考文献

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篇6

杨则文1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广东 广州 511483)摘要: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要突破这种模式,必须从教学理念、实训设施、实训内容、实训方法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本文提出建设包括手工会计仿真和电算化会计仿真两个系列、每个系列分别包括“真账会计分析”、“仿真会计核算”和“仿真会计检查”三个部分组成的实训体系,旨在拓展我国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途径,为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提供备选方案。

关键词:会计 模拟实训 仿真教学 实训室建设

以会计模拟实训室为核心的校内会计实训教学体系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财经职业学校,90年代初期形成了一个建设的高潮。此后,众多的非财经类高职高专院校、综合性大学也陆续相继建立了各自的校内会计实训设施。有称之为“会计模拟实训室”的,也有称之为“会计仿真实训室”的。虽然着眼点不一样,但其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则是相似的。十多年过去了,就全国范围总体上来看,除由于会计制度的改革使实训资料的内容有所更新,以及电脑的配置不断升级以外,可以说现在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与十几年前没有质的区别。在新的形势下,会计模拟实训室和会计实训教学需要有新的突破。

一、现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切教学手段的目的都是服务于培养目标,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目的是从培养动手能力的角度服务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那么,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如果结合就业岗位的需要用通俗的语言就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培养学生做账的能力、查账的能力和用账的能力。在这三种能力中,做账的能力是基础,是会计工作岗位的核心能力。查账的能力是对大专层次毕业生的特定要求,是体现大专毕业与中专或短训班毕业的专业水平的分水岭之一,也是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内审机构所需要的人才的关键能力。用账的能力体现了一切会计工作的目的,没有信息的运用,一切会计信息都是垃圾。会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会计信息的运用,对经济业务的过程进行控制和在观念上进行系统的总结。没有用账这种能力的会计人员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记账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现行的会计模拟实训室采取了如下的一些方法:通过环境仿真和角色仿真来指导学生做账,通过案例分析来指导学生查账,在如何使用会计信息也即是用账方面,目前的模拟实验基本没有涉及。分析现行的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不难看出,从做账能力培养的教学来说,有了环境的模拟,学生可以在不同于教室,而在介于教室与会计办公室之间 1作者简介:杨则文(1964-),男,湖北黄冈人,副教授,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研究方向:财税财会,职业教育。的一个仿真的环境里面做账,促使学生形成一种专业意识,从环境上让学生首先明白,模拟实验不同于做课堂练习,是实实在在的做账。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用比较极端的语言来说:在模拟实训室学习做账与在一个废弃的茅草屋里做账基本上只有形式的区别而没有实质的区别。这也就是后来不少学校的老师就干脆在教室而不是在实训室组织会计模拟教学的原因。

角色的模拟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心理暗示:我现在就是会计,我不是学生而是学徒。但是,有这种暗示就可以真正地实现角色的转换吗?显然不能。可以说从行业角色的角度看,学生此时还不知道真正的会计是什么样,也没有见过真正的账簿是什么样子。因此,环境仿真也好,角色仿真也好,事实上学生根本找不到被仿效的对象。教师在模拟实训室指导学生做账时,通常是发给学生一些似是而非的单据让学生处理。由于学生没有可供模仿的成品,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些单据,甚至连最起码的这些单据应该怎样装订都不知道。于是,每个学生就想当然地在老师的描述中做自己想当然的账,结果学生做出来的既不像实际工作中的账,也不像老师所描述的账。

从查账能力的培养来看,我们在教学中所做的就是告诉学生什么是顺查法、逆查法,什么是全查法、抽查法等等。成绩好的学生对这些概念背得滚瓜烂熟,考试的时候可能得满分。可是,一旦到真正的企业打开账簿却不知从哪里下手。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一些勇于改革的院校在这个环节引入了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大家都说非常先进,来源于美国的哈佛云云,似乎学生熟记一些案例就可以按图索骥进行查账了。但是,现实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相同的案例,我们知道这个案例就能查出类似的案件吗?案例教学主要是告诉学生,曾经有一个什么事件,你要学会对这个事件怎么处理。这种教学事实上也不是在实训室进行,而是同所有的理论教学一样在教室进行的。那么,人们是怎样从看似没有问题的账簿中查出这些问题的呢?会计校内实训教学无法回答这一点。须知实际工作中越是有问题的账簿,从表面上看有可能表现得越是规范啊!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怎样发现问题,而案例教学主要是告诉学生如何处理问题。

用账是一切会计工作的目的,从用账能力的培养来看,通过理论教学学生也都掌握了诸如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工具,也都懂得会计报表的哪一行哪一列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提供什么经济信息等等。但是,如果没有结合具体的凭证和明细账,这些分析依然是空洞的,让人不知道问题具体在哪里,也不可能写出有份量的分析报告、提出有份量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报表的分析如果没有凭证和账簿的支撑就是空中楼阁,而现行的教学做得最漂亮的就是这种空中楼阁。那么,专业教学的会计信息运用的基础在哪里呢?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院校的实训室里是没有这种作为会计信息分析基础的凭证和明细账的。以上所说的是会计的事后控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的运用更具体、更有效的是事中和事前的控制,也就是事前的预算和制度安排,以及事中的会计监督和财务控制,但是现行的实训教学中给学生的模拟凭证都是所谓合法合理的,根本不需要监督。人们所追求的管理型的会计在此被舍弃。由于我国现行会计模拟实训存在上述问题,反映在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动手能力状态就是: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能够简单地处理日常账务——这只是短训班水平充其量是中专水平;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毕业时都没有胆量到一个业务量中等以上的企业独立地进行查账,少数学生在师傅指导下通过一定时间的辅助查账的锻炼,可能独立地到业务简单的企业查账;能够通过会计信息的运用,系统地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出改进意见的更是凤毛麟角。在这种动手能力状态下,强调动手能力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如果不改进自己的实训教学,可以说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了。

二、完善会计仿真实训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模拟”和“仿真”虽然在涵义上有很大的交叉,实际工作中往往也可以通用,但是在校内会计实训教学上,我更倾向于“仿真”一词。我们要做的就是仿照真实的东西来做出与真实情况相差尽可能小的东西。将角色模拟、环境模拟升级为在此前提下对真实对象的模仿、对真实对象的检查和对真实业务的分析运用。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在现有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基础上,建立会计仿真实训教学体系。

会计仿真实训教学体系的建立包括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大纲的修订、教材及实训指导书的编写、教学方法(包括备课、讲授、展示、辅导、练习、实训、成绩考核和评定等)的改革、仿真实训室的建设等系列内容,其基础是仿真实训室的建设。

要达到提高学生做账、查账、用账等三个方面能力的目的,必须按照能力的循序渐进将实训分成多个不同的阶段,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实训室能够安排不同的实训内容。在学习“基础会计”课程中,当我们讲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概念时,需要学生从形式和大体结构上看到相应的真实的账证实物。讲到凭证的填写和账簿的登记时,则要求学生基本读懂主要经济业务的真实的凭证和账簿内容。在讲到会计核算程序时,不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弄懂会计核算程序图,而是应该要求学生从现有的账证体系中至少找出记账凭证汇总的方法和总账登记的依据。到“中级财务会计”阶段,就需要对有关业务的账证进行深入的剖析,如:这家具体的企业的投资是怎样核算的,折旧是怎样计提的,其原始凭证是什么样子等。剖析了至少一套账证以后,再让学生做账就比较轻松了,教师也会少了很多低层次的辅导工作。只有心中有账,才能做出理想的账。这一部分实训的目的就是改过去从书本中学习会计为从真实的证账表中学习会计。这不单是实训方法的改革,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革。

做账的基础是原始凭证,既然是仿真,原始凭证就不应该是现在的会计模拟实训室这种完全合理合法的示意性的凭证。必须在形式上做到完全真实,其格式和内容应该没有任何的偷工减料。对原始凭证的账务处理,除考虑国家统一的准则和制度以外,还应该教会学生考虑本企业的制度和预算。比方说,业务部门拿来一张飞机票的原始凭证,会计部门是不是一定可以作为差旅费全额报销呢?必要的审批手续是在做账时必须加以审核的。同时,各部门的经费预算的执行情况、各部门业绩考核的结果也都是会计核算和成本控制的依据。这一部分实训的目的就是改过去通过以做练习为主学习会计为以制证、做账、填表为主学习会计。到学习“财务审计”或“税务查账”等课程时,就要让学生有账可查,显然,这里的账与前面所说的用作标本的账是不一样的,这里的账证之中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了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假账、偷税、错漏等等。当然,外表看起来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找问题。通过找出这些问题,让学生写出审计报告。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当教师讲到顺查法时,就可以让学生每个人都先拿起原始凭证进行审阅;讲到逆查法时,就可以让学生首先拿起会计报表分析问题可能存在的大致方向。这一部分实训的目的是改过去通过以讲授原理为主学习查账为以直接审查账证为主学习查账,这同样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革。

在学习“财务管理”或“经济活动分析”等课程时,需要有可供分析的账证表及相关资料。这一部分不妨就用如前所述的当作标本的账证——仅仅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有单独的专门用于分析的账证表当然就更理想了。分析了活的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写出的改善经营管理的措施就是可操作的了。

除此之外,“高级财务会计”里的合并会计报表、所得税会计等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是可以纳入会计仿真教学体系的。

从会计的技术手段看,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使用成本的不断降低,会计电算化软件甚至ERP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会计专业一般都开设了电算化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基于同样的原因,电算化会计同样应该有可供模仿的账证,可供做账使用的资料及工具,可供查账使用的账证和工具。所不同的是账证表的载体和具体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其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三、会计仿真系列实训室的基本框架

基于上述分析,会计仿真系列实训室应该包括手工和电算化两个系列,每个系列由真账分析(展示)实训室、仿真会计核算实训室和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三个部分构成。

会计仿真系列实训室从其手工系列的三个部分来看:第一部分“真账分析(展示)实训室”主要是提供被模仿的样本并作为分析经济业务的账证基础。会计仿真实训教学体系应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账证的完整的样本,这正如医学院给学生提供人体标本、艺术院校提供模特儿一样的道理。正如医学院的塑料标本不能代替真正的尸体一样,我们给学生提供的样本也应该是完全真实的。在真实的前提下,再考虑标本的难易程度和行业的代表性等问题。如果能有多个行业的代表性的账证在此,试想那对于学生来说该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专业宝藏。学作曲要读懂众多的曲谱,学做账就应该先读懂各种不同类型的账。医学院的学生需要对多种不同的尸体标本进行解剖,会计专业的学生同样应该对不同行业的账证样本进行系统的分析。会计分析需要有分析的对象,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要依据真实的会计信息。空洞的会计分析方法,在这个实训室可以实际地操练了。这时的操练不再是由老师告诉数据,学生仅就那一点数据算算说说。这里需要学生从账证表中自己去找数据,自己运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第二部分的“仿真会计核算实训室”是用于培养做账能力的。有了第一部分的基础,学生的心目中已经有了一本账,下面紧接着就是要自己做账了。这一部分目前各院校都是做得比较好的,有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的(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特色),有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的,甚至也有提出与管理和监督相结合的,大家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几年来,教师们对关于如何做好这一部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仅核心刊物就发表了相关论文187篇。在此本文不再赘述。

会计手工仿真实训体系第三部分“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是用于培养查账能力的。这里布置的账证从形式上看,与第一部分是没有大的区别的,但是包含的问题有深有浅、有大有小,能查出多少问题就要看各人的专业能力了。查账作为一种比较高层次的会计技能,对于刚刚大专毕业的学生来说往往视为畏途,应该作为会计专业动手能力培养的重点。黑龙江省税务学校和湖北省黄冈财税学校(1991年)曾经从税务查账的角度建设过纳税检查模拟实验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围绕培养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查账能力而建设的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在如前所述的众多论文中几乎没有提及,限于本人的视野可以说在众多院校中目前尚未见到。从今年我院注册会计师方向招生的火爆形势看,建设这一实训室的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

电算化仿真教学是各院校近几年建设的重点,各校不惜花费巨资进行了硬件的添置和更新以及电算化软件的购置和升级。但是,大部分院校在这个环节只不过安装了用友、金蝶等

一、两种电算化核算软件,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设置和数据输入和处理而已。会计电算化仿真系列实训室需要在此基础上,按照手工系列实训同样的原理,通过看账、做账、查账、用账等多个环节的实训达到全方位培养动手能力的目的。因此,电算化仿真系列实训室也应由三部分构成。电算化仿真系列的第一部分电算化真账分析(展示)实训室是通过电脑提供典型企业的经济业务过程和会计处理结果来训练电算化看账(分析)能力的,它既是范本又是会计分析的数据基础。与手工看账不同的是,这里还可以通过电脑仿真展现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使抽象的业务与具体的情景联系起来。在制作上,可以将业务发生的情景,利用录像片断或动画等表现形式,与相应的原始凭证建立超链接,使学生获得更加形象的认识,让学生从中直观地感受到从经济业务发生到电算化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第二部分电算化仿真会计核算实训室的内容主要是运用电算化会计软件来记账、算账、报账。即通过提供形象化的经济业务和仿真的原始凭证,使学生运用典型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完成从初始化到报出会计报表的全部工作。第三部分电算化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到不同的企业进行电脑查账的能力,即通过提供已经做好的典型企业的账务资料,要求学生从中查出问题。同时,还应该配备电算化审计软件,使学生学会审计软件的使用。四、一个典型的会计仿真系列实训体系的构建

批判的目的是为了建设。全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高专院校都开办有会计专业,我院的会计专业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除了改进实训教学、加强实训设施建设外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为实施仿真教学两个系列、每系列三部分的实训教学,我院应该对现有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

1调整、整合、补充、充实,使会计模拟实训室升级为与仿真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训室体系。“十一五”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建议我院的会计实训教学设施由如下六个实训室组成:

1.手工真账会计分析(展示)实训室:此实训室的基本布置是:墙面布置模拟企业的车间、仓库和环境图、生产工艺流程图、核算程序图、会计岗位设置及职责图示等图表。四周布置账柜,配备包括多个典型企业的装订整齐、内容真实、处理规范的完整的账证资料。至少按满足每班50名学生每人一套和教师一套进行配置,学生之间可交换使用,可多次重复使用。中间布置模拟会计办公环境的座位50个。正前方布置黑板、投影机、电脑、扩音设备。在这里,我们的口号是:“到图书馆读书,到实训室读账!”

2.手工仿真会计核算实训室:此实训室的基本布置是:给学生提供至少一个典型企业的业务环境,设计至少一套典型企业的基本的经济业务。第一个企业最好是实行分步法核算产品成本的机械制造企业。墙面布置该企业的车间、营业场所和环境的仿真图和示意图,以及生产工艺流程图、会计核算程序图、成本接转程序图、会计岗位设置及职责图示等图表。四周布置账柜,配备模拟企业至少一个月的原始业务凭证和业务说明、配备足够教学使用的空白记账凭证、空白账页、空白报表以及其他会计用具。其中:原始凭证按学生人数每人一套,一次性使用。中间布置模拟会计办公环境的座位50个。正前方布置黑板、投影机、电脑、扩音设备。在这里,我们的口号是:“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3.手工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此实训室的基本布置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典型企业的业务环境,设计一套从形式上基本符合要求,但实质上包含多种错漏或作假的会计资料。墙面布置该企业的车间、营业场所和环境的仿真图或示意图、以及生产工艺流程图、会计岗位设置及职责图示等图表。四周布置账柜,配备51套模拟企业的会计资料。即按每班50名学生每人一套和教师一套,可多次重复使用。中间布置模拟会计办公环境的座位50个,配备查账工作底稿及各种查账用品。正前方布置黑板、投影机、电脑、扩音设备。

4.电算化真账会计分析(展示)实训室和电算化仿真会计核算实训室:此实训室是两个实训室功能的统一体。其基本布置是:墙面布置与手工看账、做账基本相似。重点是软件的开发、选购和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及计算机网络的建设。这里同样应该有账柜,因为电算化真账也是有相应的纸质的原始凭证的。网络终端至少满足50名学生同时学习的需要。同样,正前方布置黑板、投影机、电脑、扩音设备。

5.电算化仿真会计检查实训室:此实训室的基本布置是:墙面布置与手工查账基本相似。重点是软件的开发、选购和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包括被查对象的电算化账务资料,不同使用主体使用的不同版本的电算化审计软件。网络终端至少满足50名学生同时查账的需要。同样,正前方布置黑板、投影机、扩音设备。

6.会计电算化多媒体专用教室:会计理论和会计业务的讲授越来越需要借助电算化专用课件和相应的业务软件,而这些软件和课件一般都带有加密狗,一般情况下只能安装在专用的电脑上。同时,在讲授会计理论或业务课程时也会经常用到电脑、算盘、凭证、账页等专用工具和耗材,因此,应该有专用的会计电算化多媒体教室。除软件的安装配置和会计用品的配备以外,其他设备同一般网络教室相似,只是在环境布置上应体现会计特色。其核心是至少50台电脑组成的网络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从长远看,会计仿真系列实训室的建设内容还应包括会计信息的开发与拓展。包括制度设计、成本控制、业绩考核、资本运作、预测与决策以及ERP软件全方位的应用等方面的仿真内容。通过这一部分的仿真训练可以使学生达到一个更高的专业层次,可以作为仿真系列教学的较长一段时间的规划。

The thinking of how to improve the tri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in campus

Abstract: The simulated tri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over ten years in development, has formed a well-established pattern.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form the pattern from these following aspects: teaching concepts, trial facilities, trial content, trial methods and so on.This paper proposes two systems, that is, the simulation of manual accounting and that one of electronic accounting which consisting of the analysis of real accounting, the calculation of simulation accounting and the check of simulation accounting.The author aims to tell the accounting majors how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of practicing, and offer the alternatives to reform the tri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Keywords: accounting

simulated trial

the simulation of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ial-room

参考文献:

地方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构想 篇7

当代中国新闻传媒业的图景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革:VR新闻、机器人新闻、可穿戴设备新闻这些由技术驱动的新闻新形态正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不仅渗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重构了日常新闻生产的流程:信息收集、制作、传播以至接收的场景都区别于以往,受众转化为“生产使用者”(Produser),并促成讲究开放、互动的“参与性新闻”(Participatory journalism)的出现。毫无疑问,以上种种都与“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在当代的勃兴息息相关。这个上世纪80年代浮现的学术概念,在三十年后的今天不仅成为中国传媒业的热词,更因近期受到国家政治高层的鼓动,而必将成为未来传媒业发展的主旋律。面对这股席卷全球的传媒发展新趋势,中国的新闻教育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又将做出何种应对和调整?本文试图以一间地方性本科院校———Z校(化名处理)近年来在广电专业新闻教改方面的在地实践对上述问题做出回应。

论文将采用“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1]”的方法,基于笔者作为Z校广电专业教员和研究项目研究者的双重身份,在亲身经历教学改革的同时,亦对教改过程中的经历体会做出观察、记录与反思。实证的素材包括教改过程中参与性观察的记录、学校政策文件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档案分析、以及对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下文我们将首先对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教改的语境做出交代,然后将聚焦于个案分析———Z校新闻教育改革的探索实践和设计构想,结论部分则进一步对相关举措进行总结和思考。

二、语境:媒介融合驱动下的传媒业变革和中西新闻教育改革

“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浦尔在《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提出。所谓“融合”,就是随着数字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介边界渐趋模糊和融合,来自不同渠道、介质的信息产品,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可以承载于一个统一数字平台。“印刷、广播电视、与网络的记者相互合作,利用最流行的传输系统,将所生产的故事传达到最广泛的目标受众群。[2]”这意味着与传统相比,新闻故事的叙述也从线性方式(linear process)转变为非线性方式(non-linear approach)。2000年,媒介综合集团投资四千万美金兴建的“坦帕新闻中心”(Tampa's News Center)无疑是媒介融合概念落地实践的生动展现,“中心通过多媒体新闻总编辑室使坦帕论坛报及其网站、电视台,及集团网站新闻采编实现了联动[3]”。融合新闻则是媒介融合在新闻实务层面的体现,典范是《纽约时报》制作的普利策获奖作品《雪崩》。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无疑使中西的新闻传播教育都面临相似的挑战。西方新闻传媒教育界相较早地做出应对,并已有相当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案例。Edgar Huang等(2006)透过对新闻学教授、新闻职员和新闻总编的全国性问卷调查,揭示新闻教学的课室(classroom)与新闻室(newsroom)之间应该如何有效对接[4]。Raoul Boe rs等(2012)则指出,融媒时代新闻教育的2.0版本需要在课程设置、课程大纲和实践设备三个层面全面升级,但亦要避免过渡技术化,因为“融合不仅仅是被数码化扩大的技术过程[5]”。实践案例方面,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走在世界前列,其在动手能力培养上素有传统,并在全球率先创办媒介融合专业。哥伦比亚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则呈现出另外一种模式,其利用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培养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型记者。这两种改革模式都是很好的在地实践,结合自身优势又能回应时代需求。国内大学方面,汕头大学当属先驱,得益于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前任院长陈婉莹的高瞻远瞩,在国内创立首个媒介融合实验室。近年来,一些老牌新闻院校,譬如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等也开始在新闻数字化办学方面做出积极尝试。蔡雯是国内媒介融合教学的先驱者之一,主导人大新闻专业设立数字新闻方向,并开设“跨媒体传播实验”课程。“她还通过对国内18所重点新闻院校的调研,描述了媒介融合时代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现状[6]”。彭兰(2015)在《融合时代,新媒体教育向何方》一文中,对新媒体教育的路径、方法、疑点提出了批判性思考[7]。张昆(2016)则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语境,着重探讨了一流院校新闻办学的定位[8]。虽然已有诸多学校和学者介入媒介融合的新闻教学探索,但是,西方的教育同行们相比,国内新闻教育界依然存有很大差距。这大概归因于中西新闻教育界在办学历史、理念和模式上的诸多差异。其一、在对新闻的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上有别。西方的新闻教学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而且这种实践教学往往跟业界紧密接轨,很多课堂实践项目都是与媒体合作开展,学生实战技能得以提升,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学生自办的校报《哥伦比亚密苏里报》甚至在当地报业市场也负有盛名。而中国的新闻教育虽然也提倡实践教学,但从实践的层次、时间安排、与业界的接轨、与课程的联系等诸多范畴事实上都存有不足。而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知识讲授的阶段,脱离了新闻教学强调技能培养的本质;其二、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的新闻教育在跨学科合作办学上素有传统,像纽约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很早就尝试在新闻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这种传统使得他们在应对媒介融合时更得心应手,在相关新闻教改上也更彻底和能大胆创新。中国不少大学的新闻专业都是依附于文学专业创办,这固然是中国新闻教育发展源流和新闻史上“文人论证”的传统使然,但是“过度文学化”则禁锢了学科的多元发展,尤其是在面对一个以技术为驱动的媒介融合时代时在转型上显得步履蹒跚。不过,媒介融合时代滚滚而来,应对已成必然。而且,媒介融合对当代中国传媒业的影响覆盖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媒介体系,作为地市级传媒人才主要输送渠道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新闻专业在此影响下实质也难逃变革的使命。

Z校地处广东珠三角Z市,是省市合办的本科高等院校。自2004年起,学校正式设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面向全国招生。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传统媒体在中国传媒产业的版图中优势尚存,网络媒体虽则冉冉升起,冲击力依然有限,Z校广电新闻专业在办学上能够一直保持平稳发展趋势。变化肇始于2010年前后,随着社交媒介迅猛崛起,传媒业发生巨震,传统媒体大面积滑坡,并不得不加快媒介融合,以适应网络新世代的生存。与此同时,过往以传统媒体为主轴的新闻教育界也开始做出调整。国家在2012年将新闻传播学科名录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学”改为“广播电视学”,可被视为此间调整的一个重要信号。笔者所在的Z校广电专业也明显感受到这波巨震的脉动,一方面,自2012年始,高招中广电专业总体报考率和第一志愿投报率呈明显下滑的趋势;另一方面,根据麦克斯公司对广电专业学生近年就业的统计,传统媒体的就业人数大幅下降,新媒体的就业人数则直线上升。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国家教育部于2015年推行改革,规划把600多所地方性院校逐步转型为职业技术学院,办现代职业教育。顺应形势,Z校亦将办学定位转变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意味着广电专业的办学需要更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是在传媒业变革和教育部改革的双重背景下,Z校广电专业的办学开始做出应对和转变。下文论述将以数学四则运算中的“加减乘除法”作为比拟,分类介绍Z校为应对融媒时代在新闻教改方面的具体举措。

三、加法:全媒体、数据化、网络化

面对媒介融合的趋势,如何在传统新闻教育上做“加法”来适应传媒业新变化呢?主要体现在全媒体、数据化、娱乐化三个层面上的加强:

(一)全媒体

有学者认为未来新闻记者的理想模型应该是,“可以为报纸夜版撰写新闻报道,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谈论相同的事件,同时能够透过网络对事件进行直播。[9]”这种模板要求“新闻系学生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新闻技巧———写作、有效的信息收集、访问和编辑,还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博客、播客以及网页设计、拍摄与编辑数码视频,使用社交软件,最后能够将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在线进行跨平台传输。[10]”虽然,跨媒体的通才培训是否会牺牲技能的精专程度的争议至今依然未有平息。但是,“跨媒体的训练,也许并不在于让新时代的记者编辑总是身兼数职,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更多的是要让他们形成一种跨媒体的思维方式,使他们面对一个新闻题材时可以很快做出判断与选择,规划出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报道的方案,并且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11]”

为了回应变革新需求,笔者作为Z校广电专业改革的参者和方案主笔者,在2012年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增加了《网络与新媒体》、《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几门新媒体课程,作为对新媒体教学的初步性探索。而在2016年版方案的广电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中,又特别增加了“能够适应全媒体时代需要的广播电视人才”的表述,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全媒体”技能的掌握。老师们也开始将此培养目标贯穿于具体授课中,以新闻采写教学为例,笔者就有意在课堂上强化学生对跨媒体报道技巧的培训。譬如历年新闻采写课堂上都会举办一次模拟新闻发布会,从2012年开始,笔者要求学生在发布会现场通过音频、视频、网文等多种媒介报道方式记录现场实况,并透过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经由微信、微博、网络客户端等网络平台进行新闻发布和传播。同时,我们也开始积极规划搭建“全媒体的”实训平台。作为地方性院校,针对实践建设经费相对短缺的情况,我们参照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中心的经验,搭建迷你移动数字平台,“该实习平台的设备侧重选择更为经济、小巧的移动设备,建设一个基于‘移动’和‘迷你’理念的数码平台。该平台以苹果笔记本电脑、iPhone4手机和带录影功能的数码相机为主打设备,基本满足了网络新闻的课程学习,以及学生数码采录、编辑制作等专业实习的需要。[12]”我们在现有广播电视新闻实验室的原有设备上,添置了更为微型的移动摄影、摄像和制作设备,基本满足了学生全媒体实践的硬件需求。

(二)数据化

数据可视化是融媒时代新闻制作的另一显著趋势,最近几年普利策新闻奖均有数据新闻获奖。尤其是随着网络普及,大数据出现,政府机构、商业公司的信息公开化逐渐成为常态。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处理以及可视化,成为新一代记者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2016年,在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Z校广电专业添加了数据新闻、交互式设计等课程。作为一种技术要求较高的新闻报道形态,数据新闻的制作牵涉跨学科知识,在数据处理上需要统计学,在数据可视化上需要设计学、计算机等学科支持。因此,在这些课程进行未来授课时,我们也希望借用跨学科的师资队伍进行授课。事实上,近几年,已有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数据新闻制作的尝试,在笔者授课的新闻采写课堂上,就有学生围绕Z市近年凸显的“雾霾”议题,通过对PM2.5数据、AQI数据和陶瓷产业发展数据的综合分析,用数据新闻剖析Z城雾霾围城的深度原因。做为优秀作品,该作品还代表学校参加第二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

(三)网络化

媒介融合时代对新闻教育界在知识传授模式上带来了显著变化。面对网络世代下成长起来的80、90一代,教育者需要探索一种更为他们喜闻乐见的网络化教学方式。Z校广电专业的实践首先从学习网站的建设开始,2016年3月,新闻精品资源与互动学习网(jcss.zqu.edu.cn)正式启动,网站不仅可以满足新闻传播学习精品资源的展示和分享,还可在具体课程中承担学生作业提交、反馈点评和互动讨论的功效。网站之外,社交媒介也成为近期教师们教学的新平台。有些老师专门开设针对课程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分享上课资料,布置作业以及增加师生互动的频率。未来,我们还规划开设一批慕课(MOOCs),方便学生在社交媒介化环境下进行碎片化的知识摄取。正如老师Z所言,“社交媒介现在这么发达,对于传统教学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和延伸,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否则会被这个急剧变化的网络时代所淘汰。”(2016年1月5日对专业教师Z的访谈)。而从长远来说,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也有助于强化学生新媒体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习惯,因为媒介融合时代下的新闻制作本来就是被网络化中介的。

全媒体、数据化和网络化的强化使得学生的新媒体素养得到提升,尤其使学生改变了只具备单一媒介报道能力的局限,能够具备跨媒体报道的技能,适应媒介融合对新闻人才提出的要求。

四、减法:精简课时压缩学分

过往,地方性院校新闻专业在办学过程往往不顾自身在专业师资和资源上的劣势,而盲目追逐和模仿重点本科院校的新闻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多而庞杂,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Q就表达过对专业学习的困惑,“感觉我们这个专业什么都学一点,广电的、设计的、甚至公关的,但什么都是半桶水,尤其很多都是理论课时,实践太少。”(2015年11月10日对13级广电专业学生Q的访谈)为此,在新一轮的教改方案中,我们对整体课程结构进行了如下调整。首先,根据历届毕业生的回访调查,依据实际就业需要提炼出几种专业核心素养,包括:专业基础素养、采访、写作、摄制、语言表达交际与新媒体素养。课程设置紧密围绕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紧密度较弱的边缘课程一律淘汰。其次,总体压缩课时学分,将总学分从过往的160学分压缩到150学分。被压缩的学分课时主要集中于理论课程和与一些重复课程。再其次,课堂学分课时减少为实践教学的推进腾挪了时间。我们开设了一批工作坊课程,譬如新媒体工作坊、数据新闻工作坊和影视工作室,这些课程强调实践性,任教师资多由具全媒体经验的业界精英担任。我们也充分调用校友资源,像新媒体工作坊,就聘请很多在网络公司工作的历届毕业生回校给师弟师妹进行实践指导。

“减法”的实施确实对学生学习产生了带动提升作用,尤其是围绕几大核心技能进行学习,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实用性工作坊的开设则是对课堂教学很好的实践补充平台。

五、乘法:合纵连横,课程融合

为了回应当代传媒业对记者能力的“全面”需求,Z校广电专业注重课程体系在纵向与横向两个向度上的“融合”。纵向上,加强系列课程的融合,强调进阶性。譬如,新闻采写类的课程过去按照媒介类属分为《报刊新闻采写》、《广电新闻采写》以及《网络新闻采写》,这种分媒介类别授课实难吻合当前媒介融合的需求。为此,参照南加州大学新闻学院媒介融合课程的授课模式[13],自2012年起我们将以上三门课程改名为《新闻采写》(Ⅰ、Ⅱ、Ⅲ),按照新闻采写制播的流程分三学期授课,每个学期分别侧重写作、报道和制作。而具体授课时则同时贯穿这三种媒介的教学,譬如在讲新闻写作时,往往会依据某个选题案例,教导学生从报刊、广电、网络的角度以三种不同方式进行写作,强化其跨媒介能力。横向上,加强各课程群之间的融合,强调互补性。所有课程被分为相应的知识群组,譬如新闻采写课程群,广播电视制作课程群、新媒体课程群。在具体授课时,根据教学实践需要,可以打通不同课程群组之间的界限,实行联合授课。譬如笔者在上《新闻采写Ⅱ》中广电新闻专题报道的内容时,就和另外一门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老师合作,采取联合授课、考核的方式,笔者主要负责选题、采写部分的指导教学、他负责节目制作包装部分的教授。课程还创新性地引入情境式教学和无纸化考核,仿照电视台的制片人制度,由学生竞聘推选出节目制片人,并自行组成节目制作团队,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制作、包装、推广一档新闻专题节目,成品通过期末观影会展播的同时也会在新闻精品资源网、社交媒介上同步推广,节目的最终收视效果将作为期末考核的参评指标。从日本留学归国的老师L说,“这种教学方式在日本非常流行,节目制作过程中,对学生各种技能的锻炼是全方位的,虽然是模拟的,但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实战效果。”(2015年6月6日对教师L的访谈)

这种课程的调整和优化,目前来看效果是显著的,课程之间不再孤立,而形成了有机联系。学生们也反映,这种打通和整合的课程体系对于他们技能的进阶提升实际帮助很大。

六、除法:细分方向特长培养

媒介融合时代看似是对地方性本科院校新闻专业办学的挑战,其实对于它们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如今,网络普及,各种自媒体大量涌现,新闻生产逐步走向大众化、平民化,也意味着传媒行业的进入门槛较过往低。学生P的找工经验是为例证,“依照这几个月我跑招聘会的经验,传统媒体的招人规模大面积萎缩,倒是很多网络公司在招人,门槛也不高,对我们这些非重本学校的学生是一次机会,不会像以前投一些报业集团直接第一轮就因学校牌子被砍掉。”(2016年2月18日对12级学生P的访谈)面对就业趋势的变化,Z校广电专业也相应做出调整,学生毕业流向不再仅仅限制于广播电视机构,而可以更多引导他们往新媒体、企事业方向转移。为此,新生入学后,专业就实行新闻传播实训的导师指导制,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方向和导师,强化特长培养,并逐步明晰自我的就业定位。到大三下学期则可进行方向细分的选修课学习,一般需要再选修3门以上方向专业课。目前设计的专业细分方向包含广播电视(微电影),新媒体和企事业宣传。广播电视是基础培养方向,涵括的微电影则是瞄准了近年国内网络视频发展的蓝海;新媒体则主要为大量涌现的网站和网络公司输送人才;企事业宣传方向培养的学生专注于为企事业单位服务,尤其是现在不少政府单位和公司企业都开设了机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市场对擅长微媒体运作者亦有大量需求。

细分方向特长培养的教学改革是对未来的一种设计,目前效果依然有待检验。但长远来说,它是符合整体就业趋势的。

七、结语

融媒时代下新闻教育的转型是当前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透过Z校广电专业的个案分析,本文描述了一所地方性院校在此转型过程中的积极探索,具体表现在:加强学生对于全媒体、数据化和网络化的体会,提升他们对融媒生态的适应力;减少理论授课、强化实践培训,应合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的转向;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向度促使课程适度“融合”,增强教学效果;依据融媒时代就业趋势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和方向细分,形成合理的就业分流。透过这些新闻教育改革的在地实践,我们也获得了一些启示:第一、任何改革必须基于自身条件做出应对。作为地方性新闻本科院校,一方面要保持与媒介融合发展的适度同行,另一方面则需要从自身出发,在具有无限可能的融媒时代,找到自我办学的方向和路径;第二、融媒时代的新闻教改相较过往的任何一次教改的变革力度都大,新闻教育界需要在技术设备、知识储备和师资结构这些范畴做好充足准备,地方性院校即便受限于自身的办学条件,也要尽力在资金和人力上加大投入,才能更好地应对变革;第三、在面对这种不断强调技术重要性的新闻教学改革中,做为新闻教育者的我们依然需要保持清醒,不能一味“唯技术论”,依然需要坚持对新闻伦理、专业主义、批判思考和讲故事技巧这些新闻基石的教授和传承。

注释

1[1]Atweh,B.,Kemmis,S.,&Weeks,P.(Eds.).Action research in practice[M].New York:Routledge.1998.

2[2]Lorena Tárica.&Sim?o Pedro P.Marinho.Challenges and New Ways of Teaching Journalism In Timesof Media Convergence[J].Brazilian Journalism Research,2008,4(2):29-53.

3[3]Gahran,A..Gannett“Information Centers”—Good for daily journalism?[EB/OL].[2016-04-10].http://www.poynter.org/column.asp?id=31&aid=113411

4[4][10]Huang,Edgar;Davison,Karen;Shreve,Stephanie,etal.Bridging Newsrooms and Classrooms:Preparing the Next Generationof Journalists for Converged Media[J].Journalism&Communication Monographs.2006,8(3):221-262.

5[5]Deuze,M.Global Journalism Education[J].Journalism Studies,2006(1):19-34.

6[6]蔡雯.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所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J].国际新闻界,2014(4):123-134.

7[7][11]彭兰.融合时代,新媒体教育向何方[J].新闻与写作,2015(3):5-7.

8[8]张昆.一流大学传媒教育定位的困惑与思考[J].新闻记者,2016(2):54-59.

9[9]Klinemberg,Eric.Journalistesàtout faire de La presseaméricaine.[EB/OL].[2016-04-18].https://www.monde-dip lomatique.fr/1999/02/KLINENBERG/2755.

10[12]王君超.融合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实施与对策一一香港公立大学新闻传播教育的经验[J].国际新闻界,2011(11):81-95.

地方高校加强实践教学路径探讨 篇8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是近年来地方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努力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周口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师范院校,十分注重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坚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各专业统筹规划,构建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加强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

一、努力建设高水准的实验基地和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

学校成立了实验室建设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意见》《周口师范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开设含有实验、实训的课程近300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80余门,近三年实验开出率均保持在98%以上,开出的实验项目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均保持在65%左右。学校逐步加大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力度,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实验室开放暂行办法》,对实验室开放事宜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并提供专项经费保障,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每个学年度均通过项目评审的方式进行立项,资助大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设计创造条件。

学校重视实验教学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较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制订专项计划补充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专职实验员60余人,并鼓励理论课教师兼职指导实验;通过设岗聘任、教师考核、职称评聘等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教学工作;由教授、副教授领衔,以任课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实验教学队伍,满足了实验对指导教师数量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此外,学校还实施学生担任实验助理员制度,为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二、扎实做好实习、实训工作

学校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业教学实习管理规程》《周口师范学院教师非教育专业教学实习管理规程》《周口师范学院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周口师范学院本科生教育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周口师范学院本科生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从2009年开始,学校将教育实习时间定在第七学期并延长至一个学期,对实习与实训环节的目的与内容、形式与手段、要求与考核等在实习规程中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为实习、实训环节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

实习、实训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教育类专业形成了见习和实习四年不间断的教育实习模式。学生通过课前十分钟演讲、说课比赛等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展开不间断的见习活动。学生实习分三个阶段:校内实习一个月,由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备课、讲课等环节进行指导,锻炼学生的基本功;校外实习两个半月,学生深入实习基地,由校内指导教师和基地指导教师同步指导,让实习生真正走进课堂;返校总结一个月,归纳总结实习的收获与不足。对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安排综合性实习之外,还有一定量的课程实习、考察、实训等。

学校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教育实习新途径。从2010年开始,结合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开始探索“顶岗实习”模式。教师教育类学生到中小学顶岗实习,既保证了中小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也使学生在实习活动中得到锻炼。2011年至今学校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人数每年保持在300名左右。为保证实习质量,学校为每一名本科生选派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同时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熟悉实习、实训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基地指导教师。

另外,学校还不断加大实习、实训工作的探索力度。2012年学校与周口市教育局合作,成功申报获批了省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并获得资助经费50万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学生实现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近年,学校不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将军训、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不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近年,学校平均每年社会实践活动立项30余项,完成调研报告20余篇,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科技支农、环保调研、文化宣传、基层创业、典型寻访、创业见习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另外,学校还积极与社会联系,选派学生骨干分别深入各县市团委、知名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校积极搭建校内社会实践平台。目前,学校有大学生社团80余个、校内社会实践平台数十个,广大学生通过这些平台,既锻炼了自身实践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成效十分显著。

四、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和重要途径。学校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程》《周口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从工作流程、管理过程、总结评价等环节对毕业论文(设计)与训练进行规范。要求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既要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学校注重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毕业生在教师提供选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在日常学习、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中初步选取自己感兴趣且具有实践价值的选题。2010年以来,学校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用型比重均保持较高比例,始终在40%左右;理论探讨型比重逐渐缩小,仅占15%左右。为确保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学校各院系选派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帮助学生确定选题,审查学生拟订的写作提纲或设计方案,介绍有关文献资料,指导研究方法,定期(每周至少一次)全面检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认真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近三年,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数不超过10人,按艺术类招生的专业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15人,对每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和检查每周不少于1小时。同时,围绕毕业论文(设计)教学工作的各环节制定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并严格认真地执行。建立了选题审查、日常教学检查、督导督查、阶段检查、形式审查、毕业答辩、评优、论文(设计)抽查等制度;加强了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管理,注重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学风建设。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逐年提高,优秀毕业论文的数量和比重逐年提升。

实践教学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大学生的专业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教学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周口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本科普通高等学校,以往在实践教学上存在着教育实践形式单一、时间短而集中、学期安排不尽合理等问题,但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路径的探索,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加大创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和特岗教师录取率大幅度提升,居于河南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连续三年对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表明,9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实践教学对自己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十分满意,前来该校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劉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郜锦强.高等师范教育论稿[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3]莱斯利.P.斯特弗,高文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学校春节晚会开场白及结束语下一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