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精选8篇)
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校作为汇聚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高校领导班子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高等学校的特殊性与重要性,考验着高校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因此,改革创新就应成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鲜明特色,以改革创新精神切实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也就凸现出强烈的时代价值。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要保证。高校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主力。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是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高等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只有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对高校发展的领导,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也才能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是应对高校党建工作新挑战的迫切需要。高校是知识分子汇聚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集散之地,也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发源之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的高校管理方式遇到了挑战,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都迫切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使领导班子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充分发挥领导高校改革发展的坚强核心作用。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是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水平的关键所在。目前与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师生员工的期望相比,高校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水平尚存在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进一步提高高校党委的领导水平,更好地把握高校办学规律,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领导班子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高校领导班子的能力,更好地办学治校。
二
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第一,要牢固树立执政意识。
执政意识是执政主体对党的执政地位和作用这一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对执政党为什么执政、怎样执政、执政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应对等问题的认识。执政意识实际上就是一个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性问题,是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着执政能力的发挥。一般而言,一个具有强烈执政意识的领导班子,总会寻求各种途径自觉认识和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主动思考问题,在提高自身能力上倾注心血,殚精竭虑,不懈奋斗。因此,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应将执政意识教育置于首位。
第二,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党的十七大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在体制与机制层面上,重在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必须把坚持民主集中制作为重要内容,不断加强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建设,保证领导班子的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规范健全,学校各项决策民主科学。要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工作运行机制,制定完善的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规则和措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民主集中制在高校领导和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保证党对高校领导的有效制度。推进领导班子建设,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二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要切实提高领导水平。
贴近高校的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领导班子建设,应突出抓好以下工作:一
是不断提高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本领。具体而言,高校要建设充分反映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积极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广大师生头脑的工作;按照提高理论创新能力的要求,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
是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本领。高校领导班子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既要深刻认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与走向,准确把握国外高等教育的最新变化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又要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的现状,深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高校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既要看到自身发展的优势和长处,又要清醒地看到差距和不足,善于从全局和战略上研究高校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
三是不断提高推进高校改革发展的本领。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发展不动摇,进一步明确思路、强化措施,善于整合校内校外、国内国外各种有利资源,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不断推进高校教学体制、科研管理体制、后勤管理体制、人事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把高校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是不断提高管理学校的本领。如何实施对学校的有效管理,保证学校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是对高校领导班子办学治校能力的新挑战。要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和依法治校,把学校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提高学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民办高校,党的建设
0 引言
江泽民同志2000年所说:“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 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党的工作, 加强党的建设”, “凡是已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都应建立党组织, 都要在企业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1]民办高校的党组织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现在我们正以党的十八大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推进民办高校党的建设, 使党领导下的民办高校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1 党委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要充分发挥
民办高校的领导体制与公办高校不同, 民办高校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民办高校的党委要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一般说来, 民办高校的行政在重大问题上党委与行政沟通比较顺畅。不过在民办高校行政处于强势地位, 有时候党委决定的事情到了基层往往就走了样, 大多数情况不是基层党组织不愿意执行, 是受到了行政的干扰, 所以党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一定要替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保驾护航, 当然民办高校的基层组织也应该积极探索与同级行政的沟通方式, 把矛盾在本单位解决, 不能把什么矛盾都交到党委, 如果这样就无形中加大了党委的工作压力。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 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改进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活动方式;认真做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增强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2]
2 要大力选拔和培养政治可靠、能力较强的党务干部队伍
民办在党委成立以后, 开始的党务干部多是离退休老同志, 现在的党务干部年龄在30岁左右的居多, 一般都是新世纪党委成立以后入党的。他们缺乏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锻炼, 业务上还不很熟练。对此,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目标和方针原则明确后, 要抓紧物色、培训、储备一批素质和能力适合在这类企业工作的党员骨干力量。”[3]江泽民同志的这一论述当然也适应于民办高校。
如何培养党务干部考验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政治智慧。我们民办高校党委必须大力培养年轻党务干部, 坚持用党的指导思想培养他们, 使他们真学、真信、真用, 马列主义, 同时在党的组织生活中, 不管哪一级党的基层组织, 每个委员都要责任、权限分明, 现在有的基层组织选举委员时大家很踊跃, 一到工作时找不到人了, 这是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表现, 培养不出优秀的党务干部。我们党一贯强调重视集体领导, 各级党组织都是集体领导, 遇事决策每个委员一人一票, 当然我们也有集中;平时也是分工明确, 严格的党内组织生活是培养优秀党务干部的必经之路, 进行党性锻炼的实践基础。没有这些过程, 培养党务干部, 培养优秀党务干部就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实践出干部, 用实践培养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我们要把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党务干部。
3 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作风要切实改进
民办高校党组织靠什么凝聚人心, 形成力量, 攻坚克难, 发挥政治核心和保障监督作用?当然要靠优良的党风。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 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取私利和特权。”胡锦涛同志在党十七大报告中说“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群众路线,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真实反映群众愿望, 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 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4]人民对我们民办高校广大基层党务干部来说具体的, 不是抽象的符号, 所有学生和家长就是我们要服务的放在第一位的人民, 当然奉献在基层的教职员工, 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 特别是对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来说, 也是我们应该服务的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的有些问题也是我们应该考虑和服务的。咱们的党员干部不要以为当官了就高人一等, 耀武扬威, 不可一世, 脸难看, 事难办;而要认为你当官了, 责任更大了, 要考虑的问题更多了, 从而更加勤勉敬业。我们的干部要切实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把党的十八大的要求落实到行动上, 把党的主张落到实处, 把党的形象写到群众的心坎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 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 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 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 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 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5]随着一些民办高校知名度的不断提高, 各种看的见、看不见的;想的到、想不到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还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对此, 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都民办高校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民办高校, 特别目前没有国家太多的投入, 办学资金主要来自学费收入, 稍有腐败就会影响学校的发展, 当然这不是说国家的钱就可以腐败, 就是国家将来有了更大的投入我们也要管好国家的钱, 只是说民办高校目前经济基础相对薄弱, 如果有腐败行为后果更为严重。因此我们在那些有可能发生腐败的部门如招生、后勤、基建、师资、教务、社团等相关部门都应建立相应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体系。因为这些部门的党员领导干部最容易受到“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6]有了制度, 我们还要严格执行, 决不可挂在墙上, 说在嘴上, 执行起来似乎就忘了, 大家你好我好, 拿学校的钱去送人情, 甚至与腐败分子一道狼狈为奸侵吞学校财产。同时, 我们还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规范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习近平同志在2010年12月会见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各级党委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高校党建工作抓好, 同时他还强调高校党组织要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任务, 努力创科学发展之先、争校园和谐之优, 在高校党组织和党员中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 使创先争优活动真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改革开放的事业波澜壮阔, 民办高校就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开的花、结的果。新世纪、新阶段, 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办、民办共同发展, 民办高校的党委也在党的号召的下纷纷建立。十几年的实践证明, 党中央要求民办高校设立党委是完全正确的, 是民办高校发展壮大, 为国家分忧, 为家长解愁, 为学子圆梦的政治保证, 面向未来, 只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民办高校党的建设, 我们的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即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将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 (第三卷) [M].人民出版社, 2006:20-21.
[2]江泽民文选 (第二卷) [M].人民出版社, 2006:45.
[3]江泽民文选 (第三卷) [M].人民出版社, 2006:21.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07年10月第1版:54.
[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 2012年11月第1版:55.
关键词:改革创新;党建工作;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0—0123—02
一、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重视基层党的建设,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注重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事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党建工作规范化,是进一步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需要。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的党内生活约束党员,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关键环节,是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根本举措。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应当在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面下功夫。要强化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职能,既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又要强化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自觉接受党组织与群众的监督,把党员自我评议与民主评议、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激励和惩治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个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相统一的长效机制链。
党建工作规范化,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社会文化多元化等等,给基层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与时俱进地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才能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大局。
党建工作规范化,是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新形势下搞好基层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检验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成果的根本标准。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规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是融入中心工作,服务大局,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的基本内容
首先,规范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坚持党群组织与行政组织同步设置;党政领导班子同步配备、交叉任职;党政功能同步发挥;党政工作目标同步规划;党政工作任务同步布置、检查和总结。本着精干、高效、协调和有利于完成党的中心任务的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党组织工作机构和配备党务工作人员。各级党组织负责人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把党建工作推动事业发展的状况作为考核党组织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和党组织负责人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其次,规范党建工作的管理方式。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体系。以量化为主,测评为辅,实事求是,整体评价工作实绩为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在指标设置上,注重与事业发展的指标相衔接,注重考核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统一,加大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注重“考事”与“考人”相结合,使各类考核指标成为促进单位各项任务目标有效落实的有机整体。量化考核指标的设置,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标太高实现不了,不好收场;指标太低体现不出先进性。量化考核工作每年底结合年终工作总结进行。考核工作由党委职能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完成量化考核工作。
第三,规范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体系。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是一种根本性的东西。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规范制度体系是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充分发挥制度约束作用,实现党建工作规范化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基层党组织应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制度建设的指示精神,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实用、规范”为目标,对基层党的制度进行分类清理,重新修订,能够简化的简化,可有可无的取消,不全面的完善,没有的建立健全起来。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
第四,规范党组织的领导方式。首先要规范党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工作程序,按照“统分结合,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简便易行”的原则,把党内的民主决策与单位民主管理相衔接,由党委牵头建立具体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其次要规范党的领导方式,通过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来加强党的思想领导,通过有效贯彻路线方针政策来加强党的政治领导;通过党管干部、管人才来加强党的组织领导。规范党的领导方式必须做到“五个结合”,即党的工作与经营管理相结合,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与市场化选聘人才的机制相结合,从严治党与依法行政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与维护领导人依法行使经营管理职权相结合。
第五,规范党组织活动的基础建设。规范基础建设,是指党员活动的场所、设备、资料、记录、档案等,都应当实现规范化。首先,每个支部都要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尤其是党员接受培训教育的阵地。有党旗、电视、电脑、教材、光盘、党刊、报纸等。其次,每个支部的活动都应当有计划、记录、总结。最后,每个支部都应当建立活动档案,党务资料收集整理及时、内容齐全、整理规范,使基层党建工作资料管理规范化。
三、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的实现途径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实现党建工作规范化作为大事来抓。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是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级党政领导必须从推动单位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大局出发,同心合力,把实现党建工作规范化作为大事来抓。党组织主要领导要具体分工,明确责任,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动态跟踪工作方案的落实情况,及时督促检查,总结经验。要亲自参与,身体力行,具体指导,力求实效。
典型示范,以点带面,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进程。要采取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办法,扎实有效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通过召开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现场会,请试点单位介绍经验,组织与会人员现场观摩、看资料、提问题、座谈讨论的办法,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结合单位改革发展实际,围绕党建工作难点问题,开展党建理论研讨活动,深入研究新情况,着力解决新问题,并付诸于实践。要抓特色、抓思路、抓突破、抓创新,逐步形成具有本单位特色的党建工作规范化体系。
大胆创新,讲求实效,努力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和活动载体。在党建工作机制上,实行党建工作例会制。党委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会,听取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汇报,提出意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定点与随机抽查的办法,对基层单位党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查找问题、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及时在简报中予以通报。为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要加强对党务干部的培训,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实施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和量化考评机制,对基层党组织全年工作实行量化考核,同干部的选拔任用、业绩联系起来。
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应当处理好几个关系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一定的内容要求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一定的形式服务于一定的内容,内容变化了,形式也要随之变化。党建工作的内容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以及贯穿其中的制度建设,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活动,要通过规范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在这个意义上说,规范化是一种形式,是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的内容决定、并为其服务的。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既要体现改革创新精神,大胆创造适合新情况的活动方式和表现形式,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决杜绝那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追求表面上的轰轰烈烈,实际效果不佳的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需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大胆探索新的实践途径和工作方式,但不是另起炉灶,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我们党在八十多年的建党实践中,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以及党员队伍的状况,不断地加强党的建设,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既要把这些好的经验继承下来,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又要大胆创新,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系统与环节的关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基层单位各个方面的关系。这个系统工程是许多子系统构成的。比如,机构设置、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的规范化,是首要的系统,涉及党政关系;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与量化考核体系,是党建工作规范化的主干系统,涉及党建工作目标与经济业务指标的关系;规范党的工作和党的制度建设,复盖党的建设各方面,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且涉及党的制度与其他方面制度的接轨问题。系统是由环节构成。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是一个长过程,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要长远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基层党组织应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体系为突破口,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选择若干基层支部进行试点,总结经验,全面实施。实施党建工作规范化的成效,最终要靠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果来判断。因此,在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的过程中,既要重视过程,也要重视结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各类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新社会组织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出现的新生事物,且在人们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时期,如何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新社会组织的领导,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控制力和影响力,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一、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类型数量不断增多,活动领域日益扩大,社会影响持续提高。新社会组织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经济体制、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组织,成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更是规范和引导新社会组织健康成长、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治保证。因此,加强和改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所面临的一项新任务,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勇于创新,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当前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做法。但由于新社会组织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本身在组织建立、发展、管理等政策机制方面都还不够规范和完善,在如何结合实际抓好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上也还没有形成规范有效的工作模式,与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新社会组织的业主对在本单位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心存 “怕添乱、怕监督、怕增加管理难度、怕利益受损”的疑虑,致使一些新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不积极、有难度;少数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受雇于业主,对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抓生产经营多,抓党建工作少,自觉开展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雇佣思想重,党员意识弱,对亮明党员身份有顾虑,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意识不强。
二是组织覆盖面不够宽。目前,各类新社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已占有很高的比率,但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数量很低,新社会组织中党员与从业人员的比率相差太悬殊,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力量薄弱,这与新社会组织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相协调。新社会组织中从业党员人数少,造成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干部的选拔余地小,且他们多数以前没有从事过党务工作,对如何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发展党员工作薄弱,短期内不能够有效增强党的力量。
三是党的活动难开展。很多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对党的基本知识、党务知识、组织活动程序学习不深入,工作经验不够,业务能力不强;有相当一部分新社会组织经营情况不稳定,管理随意性大,党的基本生活制度难以落实,党的建设任务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党组织在监督业主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存在“受雇于人、怕丢饭碗”的畏难思想,党组织的工作职责没有全面切实履行。一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缺人才、少经费、无场所等问题比较突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够充分发挥。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新形势下,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应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的要求,紧密结合新社会组织实际和党员思想状况,以“拓展新领域、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为主旨,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和谐、促进发展为目的,重点实施“八个创新”,着力解决“八个问题”,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推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1、创新工作思路,解决党建工作“怎么干”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利用民政、工商等部门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业务特点与优势,联合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新社会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摸清各类新社会组织的性质特点、成员构成、分布状况、隶属关系和活动内容。在调查摸底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和新社会组织基本特点出发,以职工人数多、规模较大的新社会组织为重点,以“五个好”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力争使职工人数在50名以上的新社会组织中有党员,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新社会组织都建立党组织,所有在新社会组织工作的党员都纳入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之中,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新社会组织的贯彻执行,为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和政治保证。
2、创新领导体制,解决党组织“由谁建”的问题。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新社会组织健康成长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建设先行,建管并重。应按照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新社会组织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实行行业管理、属地管理、对口管理、挂靠管理、指定管理等管理体制。对一些规模较小、政策性和专业性不是很强,但与乡镇和社区关系紧密,且行业关系隶属于地方的新社会组织,其党组织关系一般实行属地管理;对一些政策性、专业性强、行业特点明显的新社会组织,其党组织关系一般由具有业务指导职能的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归口管理;对已成立行业协会的新社会组织,其党组织关系一般由业务主管单位依托行业协会组织管理;对一些不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条件的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挂靠到社区或主管部门党组织管理;对一些行业特点不明显,无明确上级主管部门的新社会组织,则由上级组织部门指定实行属地管理或归口到性质相近的行业主管部门管理。
3、创新设置模式,解决党组织“怎么建”的问题。根据正式党员人数、新社会组织性质等实际情况,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全面覆盖”原则,分别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加快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步伐。一是单独建。对具备一定规模、生产经营较为稳定、专职工作人员或从业人员中党员人数达3名以上(包括3名)的新社会组织,应单独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达到或超过50名的,应设立党总支,也可根据新社会组织实际和党建工作需要,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二是联合建。对党员人数不足3名、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应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工作方便”的原则,由各社会组织共同联合建立党支部。三是挂靠建。对不具备单独建立党支部或成立联合党支部的,应将党员的组织关系挂靠到乡镇、社区或行业主管部门等党组织,成立党员小组。四是依托建。对人数少、规模小的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应依托民政、工商等部门和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建立党组织。五是派驻建。对没有党员、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新社会组织,上级组织应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也可采取群团先行组建的办法,以团建、工建促党建,负责做好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党的工作覆盖到所有依法登记的新社会组织。六是带动建。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新社会组织数量多、党员流动性较大的实际,应积极探索建立“党委+基地”、“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组织设置形式,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经纪人队伍中,建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建在党员相对集中的区域内,通过推进区域联建形成产业群、行业联建拉长产业链、队伍联建扩大影响力,努力实现组织联优、实力联强、党群联心、惠利联民目标。
4、创新人才机制,解决党组织班子“如何配强”的问题。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强化效能的要求,抓住选准配强班子这个关键,把符合条件的党员特别是管理层、技术骨干、生产骨干中的党员选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尤其要特别重视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新社会组织中没有合适人选的,上级党组织可采取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转业军人中“选”,从年轻后备干部中“挑”,从退休领导干部中“配”,从大中专毕业生及下岗职工中“荐”的方式,向新社会组织派驻党建工作力量,提高党组织在新社会组织中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在有条件的新社会组织中实行管理层与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建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一岗双责”的工作模式,提倡党组织书记、党建指导员兼任新社会组织相关负责人或工会主席,分管或兼任人力资源工作。应加强对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党组织负责人的教育培训,把党组织负责人的培训纳入各级党组织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科技文化知识和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党性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正的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队伍。
以改革创新精神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市委党研室赵英华
党的十七大给我们树起了一面旗帜,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十七大之所以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总结我们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得出的必然结果。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精辟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切实看到、感受到,无论是我们的综合国力,还是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乡村面貌,无论是边疆,还是内地,各个方面,与三十年前比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取得,就是因为“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同时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也就是说,高举这面伟大旗帜,就要坚持这条大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就是高举这面伟大旗帜。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
所以,十七大提出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实践经验科学总结的结果。旗帜就是方向。现在,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要实现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1-
斗目标,就必须高举这面伟大旗帜,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对此,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向全党发出了战斗号令,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正是十七大的主题思想。那么,如何贯彻这一主题思想,也就是如何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实现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对全党的各项工作都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就是对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部署,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报告的十二部分开头,开宗明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围绕这一中心论点,下面,我们分别就 “为什么”和“怎样做”两个问题来共同理解一下,也就是说,为什么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怎么样才能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首先说“为什么?”大家知道,“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已是被历史证明了的真理。但是,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应当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观点来看待真理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和变化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也是如此,真理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也要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情况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只有这样,真理才不会落后于实践,才不会被实践所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也必须与
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设建设。这如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一样,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也是我们党自身的完善和发展。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所说的改革,决不是改变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也绝不是要改掉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地位。我们要改革的,是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工作中不适应、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地方;我们要创新的,是党的具体领导体制、执政方式、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理念等等。通过这样的改革和创新,使我们党的机体更加健康,党的领导更加坚强。这正是在实践中对真理进行修正和完善的具体体现。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我们的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才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一真理才能永放光芒。相反,如果我们思想僵化,墨守陈规,一劳永逸地对待党的建设,那么,上世纪末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就是例证。大家还清楚地记得,上世纪末社会主义阵营发生的巨大变化,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垮台,其主要原因就是那些国家的一些共产党人思想陈旧、理想信念淡化,党的具体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组织方式、活动方式老化,党内腐败现象盛行、党的机体受到严重侵蚀,说到底,就是党的建设没有得到加强。这个教训是惨痛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警钟长鸣,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从现实情况看,我们党已经成立了八十六年,在全国执政五十八年,拥有七千多万党员,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了巨大活力,也是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更加决定了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这不仅十分迫切,而且十分重要。
关于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具体内容请参阅《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P409—412,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性的伟大工程》这篇辅导材料的第一个大问题的(二)、(三)、(四)三个小问题,这些内容,辅导材料里讲得很明白、很清楚,下去后,大家自己看一看。由于年底这段时间,大家的事情都很多、工作也很忙,在这儿就不再占用大家的时间了。
以上,是从唯物论角度,以及目前我们党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等实际情况,几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这个问题。
那么,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呢?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二)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行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以上六个方面,就是总书记站在全党高度,就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
党的自身建设,向全党提出的总要求,详细内容请参阅《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P48—54。同样是因为时间关系,不再赘述。
总书记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认真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总书记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改革创新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动力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是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从不同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出发,不断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理念思路、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腐倡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呈现新发展新变化,反腐倡廉建设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有了新期待新关切,这些都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继续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积极探索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不断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前进。要有敢闯敢干的勇气。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针对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源头治腐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改革创新成果。把改革创新要求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体现在反腐倡廉建设各个方面,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在创新中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按照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利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要求,以建设性的思路、建设性的举措、建设性的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改革创新,使反腐倡廉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开创新局面。深入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不断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理论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形成了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建设作出许多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创新的思想和观点,党的反腐倡廉理论不断得到深化和发展。我们要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的基础上,及时分析研究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拓展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内涵,丰富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理论宝库,增强反腐倡廉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加强对反腐倡廉建设重大战略和现实问题的研究,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增强反腐倡廉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预见性;加强对反腐倡廉建设政策措施的研究,不断提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改革创新的正确思路,做到在思想上有新解放、观念上有新转变、思路上有新突破。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自觉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社会各界的关切;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同信任干部、激励干部结合起来,把处理人与教育人、挽救人结合起来,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既严惩腐败分子,又保护党员、干部的合法权益和干事创业积极性。进一步树立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的理念,既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者,又注意保障被审查人员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树立统筹兼顾的理念,使各项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努力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积极学习借鉴国(境)外反映反腐败共同规律、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优秀成果,学习借鉴国(境)外廉政建设的一些有益做法,为我所用。深 入推进反腐倡廉实践创新,不断拓展有效防治腐败工作领域 反腐倡廉重在建设,贵在创新。如果没有实践创新,就不可能取得实际成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是反腐倡廉建设实践创新的最重要成果。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入推进实践创新,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工作放在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 来谋划和推进,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拓展有效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进一步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各项工作。深入推进教育工作创新,努力丰富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扩大教育覆盖面,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深入推进监督工作创新,严格执行党内监督的各项规定,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切实做到监督关口前移,增强实效。深入推进纠风工作创新,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惩治工作创新,改进办案方式,提高办案质量,深入剖析重大案件发生的原因,堵塞制度漏洞,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深入推进预防工作创新,努力探索预防腐败的措施和办法,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把预防腐败的要求落实到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各个环节,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进一步深化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以思想教育为基础、领导干部为重点、完善制度为保证、纪律整顿为手段,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做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表率。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加强对党员、干部作风状况的日常监督,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的改进促进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紧紧围绕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工作,加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所确定的各项制度为重点。既加强惩治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又加强预防工作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既加强党内的制度建设和创新,又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既加强实体性制度建设和创新,又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和创新,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一、当前学院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1. 学院成为高等教育“三大职能”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高校规模扩大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在高校内部管理方式上最为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管理重心下移, 学院规模不断扩大, 地位不断凸显, 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任务的组织和落实, 都由学院来完成, 学院成为高等教育“三大职能”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 任务越来越重, 责任越来越大。在新的形势下, 学院党组织如何围绕学院中心工作,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如何落实好党管人才的政策,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努力为优秀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为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好的平台;如何加强人财物的管理, 保证学院上下廉洁自律;等等, 都对学院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党的工作重点之一,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培养者, 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然而,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文化多元化, 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利益诉求多样化、思想观念多元化, 给高校师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广大师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一些师生员工的思想越来越功利化, 理想信念淡薄, 个人意识凸显, 责任意识缺乏, 名利思想突出, 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 如何加强和改进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3. 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日益繁重
一是党员发展与党员教育任务繁重。近几年来,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 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数量、层次不断增加, 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和党员人数也不断增加, 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考察, 预备党员的发展, 到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党建工作任务繁重。
二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以及网络化时代的到来, 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与之相适应, 如何改进和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与形式,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成效,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事关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
三是保障党员民主权益任务艰巨。高校是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的地方, 发扬民主既是学校工作性质的要求, 也是党建工作的需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 充分发挥党员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中的积极性, 并以党内民主带动办学民主、管理民主, 推动学院事业的快速发展, 意义十分重大, 任务十分艰巨。
二、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 加强和改进党对学院工作的领导
1. 要始终围绕学校和学院中心工作抓党建
在新的历史时期,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党建工作必须与学院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不能党政“两张皮”。学院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基层组织, 是本单位的政治核心, 承担着为推进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的重要职责。党务工作不能游离在学院中心工作之外, 不能相互隔离、彼此脱节;否则, 党建工作就没有了落脚点, 就会失去生机和活力。因此, 学院党建工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将其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与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把党的工作有机融入、渗透和体现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并以这些工作的成效和事业的发展来衡量、检验党建工作的效果。
2.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院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开创一个团结奋进、勇于创新、充满活力、和谐有为的政治局面。思想政治工作坚持贴近教师、贴近学生、贴近教学科研工作实际,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摸清广大教职工生的所思所想, 倾听他们对学院、对党组织工作的建议, 了解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 努力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提高干部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结合起来, 与学生实际、学生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 与教师教学科研结合起来, 解决实际问题。同时, 不断总结和挖掘本单位的优良传统, 弘扬主旋律, 用优良传统教育广大师生, 有力地凝聚人心,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凝聚力和感染力。
3. 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 形成科学高效、权责明确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
要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健全由学院党总支和行政共同负责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学院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 必须经党政联席会议讨论, 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 既要充分发挥学院党总支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 又要支持院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党政之间既明确职责、合理分工, 又协同合作、形成合力, 进而提高整体工作效能。要认真落实民主管理制度, 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充分发挥党代会、教代会在不同层面的民主监督和参与作用, 积极发挥各类学术组织在重大决策过程中的参谋作用, 推进党务公开、院务公开, 形成重大事项、重要改革措施、学院发展规划等涉及学院发展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工作程序, 努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重要任务, 也是搞好学院工作的基础。就班子建设而言, 当前要努力建设“五型”班子:加强班子的学习, 提高班子的学习能力, 建设学习型班子;加强班子民主建设, 树立民主意识, 落实民主制度, 建设民主型班子;增强党性修养, 开阔心胸, 增进班子团结, 建设和谐型班子;不断提高事业心, 增强责任心, 努力形成干事创业的局面, 建设干事创业型班子;廉洁奉公, 秉公办事, 公道正派, 建设廉洁型班子。就干部队伍建设而言, 当前要着力提升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一是要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科学决策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以及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二是要提高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和大局意识;三是要在干部中弘扬求真务实、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三、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1.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工作
党支部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首先, 支部建设要从学院实际出发, 合理设置党支部。本着有利于党组织开展工作, 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 主动适应高校办学体制、内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和党员队伍构成的新变化, 进一步改进和调整党支部的设置形式, 尽可能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学生工作等组织相对应。其次, 要改进党支部的工作运行机制, 尤其是党支部要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 党支部书记要参与本单位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教育等重要工作的讨论和决策,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最后, 要扎实做好支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 推行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制, 开展党员帮扶活动、联系困难师生活动等, 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 丰富服务群众的内容, 促使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团结和凝聚群众,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理顺情绪, 化解矛盾, 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完成党提出的各项任务。
2.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作为党的基层组织, 学院党支部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一是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推进党务公开, 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二是要规范和完善支部党员大会和党内选举制度, 尤其是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 由党员民主选举;三是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和制度, 增加党支部工作的透明度, 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 坚持群众路线, 让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物的讨论和决策, 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3. 进一步强化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
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要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 坚持和完善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内谈心制度和党员思想汇报制度上下工夫。针对高校党员知识分子密集、独立思考意识和学习能力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广泛、思想比较活跃, 特别是学生党员多、思想不成熟、情绪波动性大等特点, 改变以往只停留在面上的工作方法, 在教育的思想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 创新教育方式, 改善教育效果, 使党员教育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 贴近党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 把经常性的党内生活作为党员管理和教育的主要手段, 把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把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 提高党员教育和管理实效。
4. 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高校是青年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 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在他们中间发展党员, 对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 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教育和培养是学院党建工作的基本任务。当前, 要加大发展力度, 把优秀的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 提高学生党员的比例;同时严把质量关, 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提高学生党员质量。此外, 要采取有力措施, 把政治思想好、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提高党在广大教师和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学院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学院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在高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 加强学院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学院的党建工作, 才能进一步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 也才能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使学院在高校内的地位和任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也使得学院党建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新的形势下, 加强和改进学院党的建设要始终围绕学院中心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 加强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改进党支部工作, 推进党内民主, 提高党员素质, 从而促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院,党的建设,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玉明, 张爱森.做好高等学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2) .
为进一步贯彻中央、市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定的《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和《共青团重庆市委专项改革方案》确定的各项改革目标,培养造就一支信念坚定、心系青年、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团支部书记队伍,现结合重庆共青团实际,采取以下措施。
坚定信念,心系青年
团支部是共青团最基层一级组织,是共青团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最重要的基石。共青团工作的好坏,首先取决于团支部工作的好坏。只有团支部工作做好了,共青团与青年群众的关系才会密切,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会增强。团支部书记是团支部的带头人,是共青团直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的中坚力量。团支部书记们在团员青年眼中有什么样的形象,团组织在团员青年心中就有什么样的份量。共青团能否最广泛地把青年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归根到底要看团支部书记们带领下的每一个团支部,能否真正成为密切联系和有效服务青年的坚强堡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些群团组织不同程度存在的“四化”现象,其实质就是脱离群众。共青团脱离青年群众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长期以来各级团的领导机关忽视了对团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团支部书记队伍缺乏有效的外部激励和有力的内部约束。这直接导致了团支部书记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心态,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基层团组织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作用发挥,降低了党政和普通团员青年的获得感,削弱了共青团工作的政治性和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群众性,必须以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改革创新。
在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的进程中,全市各级团组织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强三性”“去四化”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团支部书记队伍的外部激励和内部约束,努力使每一个团支部活跃起来,每一名团支部书记担当作为,让团支部真正成为团结青年的核心、教育团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努力構建起“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把共青团建设得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坚强有力。
为了心中的使命与荣誉
加强团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首先要完善团支部书记外部激励机制。通过完善外部激励机制,激发团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服务青年的主动性,从而增强团支部书记的先进性和荣誉感。
突出政治引领。着力筑牢团支部书记紧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基础,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开辟“青年之声·我的支书我的团”专栏,展示传播交流团支部书记积极向上的青春正能量,增强团支部书记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优先把优秀团支部书记作为“推优入党”对象。推动是党员的团支部书记列席同级党支部的会议。畅通团支部书记参与各级各类政治生活的渠道。各类学校班级中,团支部书记可以兼任班长,或者由是团员的班长担任团支部副书记,凸显团支部书记在团员政治引领中的“领头羊”作用。创新团支部书记开展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的方式方法,集思广益、不断创作和推广青年乐于接受和易于共鸣的动漫、游戏、歌曲、微视频、微话剧等系列创意产品,为团支部书记做好新时期团员青年政治引领工作提供内容支撑。
加强培训教育。实施“团支部书记轮训计划”,重点加强团支部书记初任培训,采取组织调训、专家送训、网络培训等方式,每三年对全市团支部书记分级分类轮训一遍,实现全覆盖。定期举办全市优秀团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优先推荐优秀团支部书记参加团中央相关培训。在实施“未来企业家培养青锋计划”、贫困大学生创业帮扶“青禾工程”等项目中重点向团支部书记倾斜。各区县团委、市各直属重点联系团组织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团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班。高校、中学中职团委要依托各级团校,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少年团校”等品牌为载体,做好团支部书记培训工作。
拓宽工作视野。优先选派优秀团支部书记参加各级各类考察交流活动。优先推荐优秀团支部书记参加各类青年代表团外事访问活动。在接待国(境)外来渝访问青年代表团时,优先安排优秀团支部书记参加相关互动交流活动。各区县团委、市各直属重点联系团组织要在双向挂职交流工作中重点向团支部书记倾斜。高校、中学中职团委要积极选派团支部书记参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力推荐优秀团支部书记参与教学科研活动。
选树先进典型。在全市优秀团员、团干部评选活动中,团支部书记队伍原则上应占受表彰人员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团市委在向市委、市政府和团中央推荐相关评先评优活动人选时,要重点向团支部书记倾斜。依托微信、微博等平台,通过吸引团员青年参与投票的方式,每年定期开展寻找“最美团支书”活动。各区县团委、市各直属重点联系团组织要做好本级团支部书记先进典型选树工作,要在争当“农村好青年”、争创“青年岗位能手”、寻找“最美青工”、评选“校园感动人物”等活动中优先考虑团支部书记。高校、中学中职团委要在“校园之春”“七彩之光”等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中聚焦团支部,开设团支部书记风采展、主题团日活动设计等项目。
发挥示范作用。制定“优秀团支部书记年度宣传计划”, 在中央、市级和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上,对全市优秀团支部书记中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报道。组建优秀团支部书记宣讲报告团,开展“最美青春故事”分享活动,在团员青年中进行巡讲。在重庆共青团微博、微信公众号上开辟“优秀团支部书记风采录”专栏,定期推出团支部书记先进事迹展播。鼓励支持团支部书记开设实名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并通过组织化动员的方式为其宣传推广、拉粉点赞、积聚人气。定期开展团支部书记“1+1”结对帮扶活动,促进团支部书记们在思想上互通、学习中互帮、工作中互助,实现双方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每年面向全市基层团支部征集优秀活动案例,并集结编印成册进行宣传推广,同时,对优秀活动案例给予工作奖励。
nlc202309090340
其次,要健全团支部书记内部约束机制。通过健全内部约束机制,倒逼团支部书记想方设法联系上青年、服务好青年、引导正青年,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规范团支部书记选拔任用。严格执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相关规定,突出“知群众、懂群众、爱群众”的选任要求,注重从各行各业有群众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中选拔团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要按照《团章》要求,争做团员和青年的表率,模范履行团员各项义务,做好基础团务工作。团支部书记不得由任何一级组织或个人指定,团支部书记的选举应尊重和保障团员的民主权利,充分发扬民主,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
实施“支部上网行动”。针对当代青年流动性加大、网络化生存的特点,团支部书记必须全力推进“支部上网行动”,着力破解团组织对团员青年联系不上联系不紧的问题。依托微信群、QQ群等及时通讯工具,努力实现支部“全上网”、团员“全覆盖”。团支部书记既要作为“群主”将团员青年“拉回”到支部中,又要作为上一级团组织的“群成员”负责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从而让团组织找到团员青年,让团员青年回到团组织。
推行“团组织开放共享活动机制”。根据当代青年兴趣和需求多样化、小众化的特点,团支部书记必须用好用活团组织开放共享活动机制。实施“广征集、组织提、共策划、青年选、同参与”的“青年点单五步工作法”,利用“暖青汇”APP的共青团活动开放共享机制“抢票”发布系统,实现团的活动不仅向支部以外的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开放共享,还向其他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青年群众开放共享。同时,团支部書记应当及时关注和转发其他团组织开放共享的活动信息,为本支部团员青年争取更多活动机会,从而形成团支部根据团员青年需求开展活动,团员青年积极主动参与团支部活动的“双向选择”和“良性循环”。
开展团支部书记“背靠背”满意度测评。按照《团支部书记年度满意度测评工作规范》要求,每年4月30日前,全市所有团支部必须在上一级团组织指导下,完成团支部书记“背靠背”满意度测评工作。参加对象为本支部全体团员,参与测评人数达到支部团员总数三分之二以上方为有效。测评时应设置独立的填票、投票区域,以“背靠背”方式引导团员表达真实意愿,对团支部书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团员流动性较大、相对分散的团支部,在不方便开展线下投票的情况下,可依托“暖青汇”APP网络投票系统采用线上匿名投票方式进行测评。测评只设“满意”和“不满意”两个选项,满意票数高于实际参与测评人数的50%时视为满意,满意票数等于或低于实际参与测评人数的50%时视为不满意。测评结果当场公布,其中,满意度达到90%及以上的,可作为参与市级及以上交流培训和评选表彰的优先推荐对象;符合入党条件的,可作为“推优入党”的优先推荐对象。满意度达到80%及以上的,可作为参与区县级评选表彰的优先推荐对象。测评结果为不满意的,应按照组织程序和有关规定予以免职,并重新推选团支部书记。
切实加强组织保障
加强团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各级团组织的重要职责。各区县团委、市各直属重点联系团组织要严格按照群团改革工作要求,明确责任,靠前指导,统筹推进,抓好落实,共同营造重视团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关心团支部书记成长发展、支持团支部书记充分履职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
首先,深化思想认识。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同时又在问题的不断解决中深化。加强团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的根本保障,是密切联系青年群众的客观需要,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团的必然要求。各区县团委、市各直属重点联系团组织要站在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战略高度,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落实好各项工作要求,把团支部书记这支队伍抓实建强。
其次,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团委、市各直属重点联系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加强团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工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进一步明确职责,系统谋划,统筹指导,形成上下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局面。要强化督导考核,注重过程管理,确保团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团委均应将团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予以督导考核。
最后,落实工作保障。各区县团委、市各直属重点联系团组织要加强统筹、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把工作资源向团支部倾斜、工作力量向团支部集中、工作载体向团支部转移,帮助基层团组织提高服务能力。各级团委在核算年度工作经费中均应安排专项经费,对优秀团支部书记给予奖励。各级团委留存的团费应全部用于下属团支部活动的必要开支,重点向农村、街道社区、非公领域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团支部倾斜。
责任编辑 陈晰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建工作】推荐阅读: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组织工作06-06
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机关党建工作发展05-26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的对策建议11-18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0-01
以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10-09
李克强以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升级发展11-08
论以制度创新推进反腐10-13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组织工作调研文章06-03
创新促改革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