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面向自然教育需求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以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森林公园为例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改变是人们从儿童时期就与自然环境的接触机会很少,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造成“自然缺失症”。这使得人们对自然的渴望、接触自然的意愿正在增加,同时为自然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继2017年我国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制定相关文件后,在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被提上日程。对自然教育的探索从理论研究逐渐扩展到实践中。森林公园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接触性和体验性较强,为自然教育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调研等方法,对国内外自然教育发展现状及需求等情况进行比较,提出国内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前景与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对自然教育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研究,为实际规划设计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相关案例进行借鉴,总结出以自然教育为导向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主体要素、教育内容、景观资源、空间设计原则以及场域规划导则等,并将其运用于滨海新城森林公园具体项目设计中,对项目现状、上位规划、场地情况进行分析定位,以自然教育为导向,完成项目整体规划、景观节点设计、专项规划设计以及课程活动策划,以期对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通过前期调查、中期分析、后期应用,得出以下结论:(1)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主体要素包含人、自然环境和活动方案,因此场地的规划设计以及活动的策划既要充分考虑人在环境中的可参与、可接触、可体验性,同时也要符合场地的生态敏感要求,坚持生态和可持续原则;(2)自然教育场地的景观要素包含空间资源要素和教育工具要素,通过要素之间的组合,实现场地的教育功能;(3)森林公园应该通过自然教育的开展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受众在认知发展、身体发展、社会发展、情感发展四个层面的需求,要着眼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理论研究及规划设计,本文希望为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并对自然教育理论、景观设计与自然教育的结合进行补充,进而促进自然教育在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发展与实践,使自然教育更好地服务于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设计;自然教育;森林公园;风景园林

学科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自然教育开展需求

1.1.2 国外自然教育发展情况

1.1.3 国内自然教育发展情况

1.1.4 国内外自然教育实践发展比较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案例研究法

1.6.3 问卷调查法

1.6.4 实地调研法

1.6.5 专家调查法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发展

2.1.1 国外自然教育概念发展

2.1.2 国内自然教育概念发展

2.2 相关概念

2.2.1 理论的发源——卢梭提出的自然教育理论

2.2.2 生态旅游与自然教育

2.2.3 自然体验与自然教育

2.2.4 自然解说与自然教育

2.2.5 森林教育与自然教育

2.2.6 环境教育与自然教育

2.3 研究综述

2.4 基础理论研究

2.4.1 景观感知理论(Landscape Perception Theory)

2.4.2 复愈性环境理论(Restorative Environment Theory)

2.4.3 减压理论(Relief Theory)

2.4.4 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ve Theory)

2.4.5 行为场所理论(Behavioral Site Theory)

2.5 本章小结

3 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案例分析

3.1 芝加哥植物园·雷根斯坦学园

3.1.1 形态各异的景观空间提供交互式体验

3.1.2 全季节性的特色游线打造寓教于乐式学习

3.1.3 独具特色的解说设施使自然教育充满趣味性

3.1.4 借鉴意义

3.2 日本厚木儿童森林体验公园

3.2.1 与自然融合的游乐设施,提供了动态自然教育

3.2.2 创新节事活动体验,开展学生契合的自然教育

3.2.3 借鉴意义

3.3 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

3.3.1 自然教育径

3.3.2 台地景观

3.3.3 水景设计

3.3.4 地形塑造

3.3.5 感官感知与精神感受相结合

3.3.6 借鉴意义

3.4 台湾关渡自然公园

3.4.1 分区定位资源,保护与教育共行

3.4.2 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具有特色的自然教育

3.4.3 借鉴意义

3.5 杭州江洋畈生态公园

3.5.1 生物群落

3.5.2 主要景观空间

3.5.3 水体设计

3.5.4 道路交通设计

3.5.5 地形设计

3.5.6 科普解说牌

3.5.7 丰富的自然教育活动

3.5.8 借鉴意义

3.6 北京八达岭森林体验中心

3.6.1 保留原有自然环境

3.6.2 构建室内外自然体验

3.6.3 定位森林资源,研发自然课程

3.6.4 借鉴意义

3.7 案例总结与分析

4 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意愿与需求问卷调查

4.1 调查对象

4.2 问卷设计

4.3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4.4 问卷分析

4.4.1 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

4.4.2 公众对于自然教育的态度与需求分析

4.4.3 公众对于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空间与活动需求

4.5 问卷调研结果总结与分析

5 面向自然教育需求的森林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5.1 主体要素

5.1.1 受教育对象

5.1.2 环境和场所

5.1.3 方式

5.2 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内容

5.2.1 生物多样性知识

5.2.2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5.2.3 自然技能知识

5.3 森林公园自然教育场域空间设计原则

5.3.1 生态可持续原则

5.3.2 差异性原则

5.3.3 系统和整体性原则

5.3.4 参与和体验性原则

5.3.5 尺度性原则

5.3.6 安全可控性原则

5.4 森林公园开展自然教育的资源类型

5.4.1 自然教育径

5.4.2 解说系统

5.4.3 地形

5.4.4 铺装

5.4.5 水体

5.4.6 植物

5.4.7 动物

5.4.8 游戏设施

5.5 自然教育空间场域设计导则

5.5.1 设计步骤

5.5.2 设计需求定位

5.5.3 自然教育要素库

5.6 本章小结

6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6.1 项目背景

6.1.1 区位概况

6.1.2 设计范围

6.1.3 上位规划解读

6.2 场地现状

6.2.1 威海市景观资源分析

6.2.2 场地现状分析

6.2.4 生态敏感性分析

6.2.5 SWOT分析

6.3 总体规划设计

6.3.1 规划定位

6.3.2 规划目标

6.3.3 规划策略

6.3.4 总平面图

6.3.5 鸟瞰图

6.3.6 规划分区

6.4 分区设计

6.4.1 森林生态区

6.4.2 森林课堂区

6.4.3 森林探险区

6.4.4 农事体验区

6.4.5 海洋文化区

6.4.6 居民休闲区

6.4.7 管理服务区

6.5 自然教育专项

6.5.1 植物五感体验

6.5.2 解说教育

6.5.3 自然教育径

6.5.4 地形要素

6.5.5 自然教育设施

6.5.6 自然教育空间

6.6 其他专项

6.6.1 种植设计

6.6.2 道路交通设计

6.6.3 竖向设计

6.6.4 建筑与设施设计

6.6.5 空间场地规划

6.6.6 照明设计

6.7 经济技术指标

7 威海东部滨海新城森林公园自然教育活动策划

7.1 活动游线

7.1.1 教育体验游线

7.1.2 徒步康养游线

7.1.3 群体拓展游线

7.2 活动方案

7.3 活动类型

7.4 活动方案示例

7.4.1 节点活动

7.4.2 一日营活动示例

7.4.3 暑期研学夏令营活动示例

7.5 周边产品设计

8 总结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件

上一篇:现代企业预算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书法艺术服装设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