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奇观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世界自然奇观

世界自然奇观 篇1

读《世界100自然奇观》有感

我有许多不知道的知识我们见过的风景而《世界100自然奇观》让我认识许多自然美景和地质奇观,比如黄山、泰山、珠穆朗玛峰等等,这些景观雄伟、壮丽,使我感到自豪。这些奇观吸引大量游客,促使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同时我想告诉大家到景点游玩时不能在景区内乱扔垃圾更不能乱写乱画,我们要保护好它们使它们的美不被人为破坏。国外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观,比如位于意大利的蓝山山脉它上面长满了桉树,因为桉树的叶子释放的气体在阳光的折射下呈现岀蓝色蓝山山脉因此而得名。还有美国的黄石公园,有奇特间歇泉,更有可爱的野生动物。如果你在黄石公园里游玩,乘着车子走在路上,会时常看见熊妈妈带着熊宝宝把车子拦下,向人们乞食,那样子真惹人怜爱……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我想到了我国一些有关杀害野生动物的报道,看到那些野生动物被杀害的画面,我十分生气。我希望人人都要保护动物由其是那些珍稀野生动物,让我们共享地球家园。书中也有许多沙漠,比如撒哈拉沙漠,一望无际,但里面也有一些绿州不由让人赞叹生命的力量。还有我国的鸣沙山—月牙泉,它能产生一种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月牙泉地处戈壁但泉水既不混浊也不干涸,令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我想我们在沙漠四周种上树木,就可以阻止土地沙漠化了。然而理想并非等同于事实希望人人都有一颗保护生态的心。书读完了,书上的那一张张壮美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去看看这些美丽的景观。

五年级:徐世昌

世界自然奇观 篇2

非洲——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位于肯尼亚西南部与坦桑尼亚交界地区, 与坦桑尼亚塞伦盖蒂动物保护区相连。该保护区始建于1961年, 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动物繁多, 数量庞大, 约有95种哺乳动物和450种鸟类, 是世界上最好的野生动物保护区 (禁猎区) 之一。马赛马拉意为“马赛人林木稀疏的草原”。马拉河 (MARA RIVER) 是众多尼罗鳄和河马的家园, 也是野生哺乳动物的生命线。在这里, 每年发生世界上最壮观的野生动物大迁徙, 即“马拉河之渡”。届时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头角马前赴后继, 从鳄鱼张开的血盆大口中横渡马拉河的壮观场面, 体会动物世界里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

欧洲——格陵兰国家公园位于格陵兰东北部,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总面积97.2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格陵兰总面积的45%, 远远大于许多国家的领土总面积。它是格陵兰唯一的国家公园, 也是世界上最北的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成立于1974年5月22日, 1988年扩大到今天的面积。它包括格陵兰东北的整个海岸线和岛上大部分冰盖。1977年1月它被定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进入该国家公园需要一个搜索及拯救专业队伍以及相应的设备, 此外还需要官方许可。该地区无常驻居民。

美洲——黄石国家公园1872年3月1日它被正式命名为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的国家公园, 于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它地处素有号称“美洲脊梁”的落基山脉, 绝大部分在怀俄明州的西北部, 被美国人自豪地称为“地球上最独一无二的神奇乐园”。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 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之一, 公园内的森林占全美国森林总面积的90%左右, 水面占10%左右。据说, 黄石国家公园是美国最大的野生动物庇护所。

澳洲——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珊瑚礁群, 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 也是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 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它有2900个大小珊瑚礁岛, 自然景观非常特殊。大堡礁的南端离海岸最远有241公里, 北端较近, 最近处离海岸仅16公里。在落潮时, 部分的珊瑚礁露出水面形成珊瑚岛。在礁群与海岸之间是一条极方便的交通海路。风平浪静时, 游船在此间通过, 船下连绵不断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 就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来猎奇观赏的最佳海底奇观。它于1981年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世界自然奇观 篇3

世界遗产大会专家评价:新疆天山具有极好的自然奇观,将反差巨大的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荒凉与秀美、壮观与精致奇妙地汇集在一起,展现了独特的自然美;典型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南北坡景观差异和植物多样性,也是中亚山地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物种的最重要栖息地。

世界遗产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遗产大国。然而,在新疆天山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之前,在辽阔的新疆乃至西北各省区,尚没有世界自然遗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新疆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拥有一批世界上独一无二、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非常高的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申报世界遗产的条件极为优厚。

新疆天山价值一:

具有极好的自然奇观或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的区域

位于中亚地区的天山山脉系统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它横贯东西,全长2500公里。天山是世界温带干旱地区最大的山脉链,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东西走向独立山脉。

新疆天山长达1760公里,在中国境内的新疆天山占整个天山山脉长度的三分之二,展现了天山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东部的博格达峰海拔高度为5445米。

天山三面被六大沙漠包围,包括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海拔最高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沙丘绵延无尽,它有大范围的冲积扇和雨水沉积湖,同时也因造成沙尘暴天气著称。

遗产地包括了一系列具有突出景观美的区域,包括:壮观的雪山冰峰、优美的森林和草甸、清澈的河流湖泊、宏伟的红层峡谷,还有高山和沙景的奇妙组合和强烈对比,展示了非同寻常的自然美。

新疆天山将反差巨大的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荒凉与秀美、壮观与精致奇妙地汇集在一起,展现了独特的自然美。新疆天山价值二:

是反映陆地、淡水、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正在进行的、重要的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

新疆天山是全球温带干旱区正在进行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范例。至少从上新世以来,遗产地深处内陆的地理区位和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较之世界其他区域,更好地保存和展示了温带干旱区大山脉的地貌、生态、生物和景观特征。

遗产地拥有温带干旱区典型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突出代表了温带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成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生物演替的杰出范例。

遗产地是中亚山地众多珍稀濒危物种、特有种的最重要的栖息地,突出代表了这一区域由暖湿植物区系逐步被现代旱生的地中海植物区系所替代的生物进化过程。

天山和新疆天山: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新疆天山占天山总长度的三分之二

天山是全球七大山系之一,是温带干旱区最大的山系,也是世界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全长2500公里,南北平均宽250—350公里,最宽达800公里以上。天山在中国新疆境内东西向延伸1760公里,主峰托木尔峰海拔7443米。由北向南,由3条大山链,即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以及20多条山脉和数十个山间盆地和谷地构成。新疆天山横亘于北侧准噶尔荒漠和南侧塔里木荒漠之间,形成了“两漠夹一山”独特的自然地理奇观,犹如巨大的水塔,孕育了规模宏大且类型多样的山地生态系统,也为周边荒漠绿洲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

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是一个系列遗产,遗产地总面积606833公顷,缓冲区总面积491103公顷。自西至东分别为:托木尔、喀拉峻-库尔德宁、巴音布鲁克、博格达。这4个组成片区是新疆天山最具代表性的区域,集中展现了新疆天山独特的地质地貌、植被类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突出代表了新疆天山全球普遍价值。

新疆天山突出普遍价值: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巴音布鲁克、托木尔峰、库尔德宁自然遗产连接起最美的风景

新疆天山是世界上干旱荒漠区山地综合景观的最杰出代表,拥有雪峰冰川、河流沼泽、高山湖泊、五花草甸、森林草原、湿地河曲、红层峡谷和荒漠戈壁等丰富的景观资源。新疆天山最突出的景观特征在于整体规模雄伟、景观单体丰富、景观类型多样、景观组合完美、景观反差强烈。特别是,遗产地南坡荒凉裸露的岩石与北坡秀美葱绿的森林草甸将炎热与寒冷、干旱与湿润、荒凉与秀美、壮观与精巧奇妙,这样反差巨大的汇集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天山不仅是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天上之山”,也是丝绸之路上的绿色走廊,自古以来,有无数神话传说、诗歌词赋和音乐绘画赞美天山。时至今日,新疆天山仍是中国最具代表的景观名片之一。

新疆天山是温带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的杰出代表,综合反映了天山最具代表性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系统。地拥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寒带和极高山永久冰雪带等5个气候带以及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4个干湿区。9个植被型、25个植被亚型、82个群系,是温带干旱区植物群落最丰富的地区。以其独特的植被类型、丰富的植物群落而成为温带干旱荒漠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

“新疆天山”为何能够吸引世界的目光

位于中亚腹地、远离海洋并被广阔沙漠所包围的天山,展现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温带干旱区山地综合自然景观,具有显著的景观多样性和独特的自然美。

作为在全球最大的干旱区发育起来的如此规模宏大且类型多样的山地生态系统,天山还为周边广袤的沙漠和绿洲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形成了全球最为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其显著的“湿岛”效应,保障了中亚区域动植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活在“新疆天山”脚下的各族居民,千百年来正是受益于此,才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丝路文明。

与此同时,“新疆天山”还是全球温带干旱区正在进行的生物生态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天山针叶林、天山山地草原草甸和天山山麓干旱草原中,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天山生长着80多种各种药用植物;天山地区还是优良牧草的基因库,已发现的禾本科植物就达55种;天山中还有许多珍禽异兽。新疆天山共有野生动植物3000余种,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近500种,包括雪豹、暗腹雪鸡、高山兀鹫、小叶白蜡、新疆郁金香等。

新疆天山提名地满足的世界自然遗产标准

标准(vii):具有极好的自然奇观或非同寻常自然美和美学重要性的区域:

新疆天山提名遗产地是温带干旱区山地综合自然景观美的典型代表,具有显著的景观多样性,展示了独特的自然美。

标准(ix):是反映陆地、淡水、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正在进行的、重要的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的杰出范例:

新疆天山提名地是温带干旱荒漠区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拥有干旱区完整的生物垂直带谱,是全球气候变化下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演替的杰出范例。

大自然的音响世界 篇4

世上有一种声音,纯而静,缓而清,这就是大自然声音。

我,听见了。当春风掠过精致灵巧的风铃,我听见了。那是风的呼唤,在如丝细雨的点缀下,他唱着歌,扭动腰姿,尽情挥洒自己的风采。我,听见了。那是风的祈祷,在似火红霞的渲染下,他拂过人们的脸颊,温暖着我们,他在风铃声中,向我吟唱,向我诉说,春的来到!

我,听见了。当海浪敲打在坚硬的礁石上,我听见了。那是海的歌颂,在如花浪沫的搭配下,他愈发卖力的敲打,溅起的水花也在舞动。“沙沙沙„„”我,听见了。那是沙子的掌声,在似洪大浪的摩擦下,他奋力鼓掌,清脆响亮。大浪在他的掌声中,向我歌唱,向我起舞。

我,听见了。当大树被清风拂过,我听见了。那是大树的歌唱,在微风的抚摸下,每一片树叶都发出自己独特的嗓音,仿佛有一个大型的乐团在为我一人合唱。那是树透过大自然向你呼唤,那声音会游到你的脑海里。那声音只需要闭上眼睛仔细倾听,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将心底的忧虑赶走。

我,终于听见了大自然的声音,它一直抚弄着我的心弦,就像一壶清茶,清而淡。

终于,我真的听见了,最纯粹最动人的声音。在大自然的音响世界里,我,终于听到了!

沉醉在自然的世界之中作文 篇5

九寨沟,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风景如画,湖水清澈如镜。刚刚放假,我们一家人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领略一下九寨沟那纯自然的美景了。

我们自行驾车,一路向西,途径广元,汉中,西安,秦岭一路直达九寨沟,也领略了哪里的不同文化特色,不过那都是归途的事了。

要说路上有什么令我印象深刻的事物,那就非秦岭莫属了,哪里的重重大山,层峦叠嶂,绿树清翠可人,但又透露出一种坚韧的感觉。要说秦岭的面积?我并不太清楚,不过我们光是穿过这片大山,就足足用了3个小时,还是走的高速,可想而知面积有多么大。而且那里无尽的隧道着实令人惊叹。到了景区,因为赶了一天的路所以不免有些疲惫,所以我们便准备休息一晚之后再登山。

第二天,我们进入了景区之内,我们也选择了大部分人选择的路线--坐车上山,步行下山,我们首先去的是九寨沟已经开发的两道沟其中日则沟的顶端--原始森林这里海拔达到三千米。在这里甚至有种呼吸困难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空气清新,似乎把喧嚣都市的污浊统统都洗礼了一遍,湛蓝的天空似乎触手可及,这片原始森林因为浓密的树叶所以上午的时候也让人感觉非常昏暗,在树叶的间隙还会有一束束阳光射在这原始森林上。有意思的是,我们在步道上发现了一个小松鼠,不过他的尾巴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小小的,有他半个身子那么长,睁着大大的像黑宝石一样的眼睛看着我们,似乎是见了很多人的缘故,他并不怕人,我们给他一点食物他也会毫不客气的伸手接下。

告别了这空气清新的原始森林,我们下行到了熊猫海,之所以叫熊猫海是因为这片“海子”曾经是熊猫们常去喝水的湖,因为那里的竹子大面积开花,所以熊猫们才不得不离开,不然我们还可能近距离见到熊猫呢!虽然之后也见到了(在四川的熊猫基地,还有熊猫宝宝)。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走到了珍珠滩瀑布,虽说这个景点的重点是珍珠滩,但是珍珠滩却不怎么讨我喜欢,灰蒙蒙一片,实在不好看,更好看的`我认为是珍珠滩瀑布,那瀑布激起的浪花雪白的好像没有一丝污渍。蓝色的天,白色的水花,透彻的湖水,绿色的植被,这是多么漂亮的一副绝世美景啊。我就这么沉浸在这个美景中回味无穷,待我猛然惊醒,已经到了九寨沟最出名的地方--镜海,我们运气还是不错的这时没有一点的风,镜海在阳光的照射倒映出对岸山丘的倒影,亦真亦幻,真假难辨。整个九寨沟游完,我发现九寨沟最显著的特点是水极为清澈,据说可见度能达到20米,这也就导致了九寨沟看似水浅,实际上有十几米之深。而且九寨沟被保护的简直堪称完美,我在小学课文中看到的九寨沟配图我在镜海也找到了,简直是一模一样!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读后感 篇6

大自然和人类在古老的地球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后人在瞻仰那些辉煌硕果时,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叹服。今天,那些自然和文化遗产依然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财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概论》使我了解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博大内涵和精深潜质。同时本书采用画质优美、内容丰富充实的图片来展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享受一场唯美的视觉盛宴。

自然遗产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地域。“文化遗产”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规划产生得大影响。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世界遗产是当今人类所共同拥有、并要留给人类未来的宝贵财富!任何遗产的坏变和丢失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世界遗产不断深入的了解,文化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广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然而,“文化旅游”的不断升温也带了十分严重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商业化的旅游开发对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旅游界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

年来,随着我国遗产地旅游异常升温,一方面提高了遗产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也使其在旅游开发和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其价值。另一方面,旅游热也危及了世界遗产,一些遗产地急功近利,无节制、超容量的开发,使遗产破坏严重。我国已有长城等十几处世界遗产受联合国监测,有的已处于“病危”境地。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保护的基础上,作适当的开发,从政策等各方面保证遗产的有效利用。

令人叹为观止的世界十大建筑奇观 篇7

米洛大桥位于法国南部, 法国政府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建成了横跨塔恩河的这座斜拉索公路桥。它最高的混凝土桥塔高达800英尺 (约244米) , 比当地大多数建筑楼都高。据测量, 从河面到塔顶的高度为1120英尺 (约241米) 。

佛洛伦萨大教堂穹顶

意大利佛洛伦萨大教堂穹顶于1420年至1436年间建造, 虽然横跨长度为140英尺 (约42米) , 但此穹顶在建造时并没有使用可支持的框架。建筑工程师菲利普·布鲁内莱斯基在设计建造该穹顶时曾大胆预言, 无需任何内部脚手架, 这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 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分担圆顶周围的荷载, 所以圆顶不会分裂。他还将一些石头和铁紧密粘合在一起, 形成锁链, 并用人字斜纹砖堆砌保证了圆顶不会开裂。

土耳其圣索非亚大教堂

据说,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改变了建筑史, 它开创了间接荷载传递的理念, 该建筑的设计师大胆地说, 穹顶不必从上直通地面。相反, 穹顶以扇形的方式通向更多的圆顶。这一方法的应用促进了建筑业的大发展。当时它成为1000多年来最大的礼拜场所, 直到1520年建造了塞维利亚大教堂。

荷兰三角洲工程

1953年, 荷兰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 导致大约1800人丧生, 当局意识到必须建造防洪工程。关键是堵截通向安特卫普市和鹿特丹市的河口。其基本前提很简单:尽量减少海堤坝的决堤。但工程非常巨大, 整个海岸线都改变了。整个工程包括12个大项目, 1954年开始设计, 1956年动工, 1986年宣布竣工并正式启用, 共耗资120亿荷盾。一些海湾的入口被大坝封闭, 使得海岸线缩短了700公里。三角洲工程使荷兰西南部地区摆脱了水患的困扰, 改善了鹿特丹至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交通, 促进了该地区、乃至全荷兰的经济发展。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三大最古老金字塔中最大的一个,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巨石建筑。胡夫金字塔工程浩大, 结构精细, 其建造涉及测量学、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各领域, 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石头建筑, 至今还有许多未被揭开的谜。金字塔还遵守了“黄金比例”, 这是审美学的最佳比例。

伦敦下水道

19世纪50年代, 约瑟夫爵士担任伦敦大都会工程局总工程师, 当污水的问题导致了城市臭气冲天, 霍乱流行, 他提议在地下建造83英里 (约133公里) 的下水道、1100英里 (约1770公里) 的街道下水道和13000英里 (约20921公里) 的小型下水道。他还做了一件神话般的事情:他决定无论计算出的污水流量是多少, 他都要将其翻倍, 以便应付将来不时之需。设想一下, 如果当时没有他的明智之举, 也许到了1950年, 伦敦还会面临同样问题。

罗马圆形大剧场

公元70至82年间建成的罗马圆形大剧场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 大量使用环形建筑, 这是一位罗马建筑师发明的, 其不但拥有极具美观的开放空间, 而且还非常稳定。罗马竞技场在地上有四层, 地下有三层, 在顶部所有拱门相互交叠组成。它可容纳约50000人, 并且可以在八分钟疏散。就是在现代化的舞台, 人们也很难找到一个可以这么快疏散的剧场了。

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

通过一个海底隧道将两个国家连接起来的概念是多么大胆而有创意的想法。当然现在, 丹麦与瑞典, 澳门和中国都是如此, 但英吉利海底隧道是此类工程的首创。加上67英里 (约108公里) 的高速铁路线, 在伦敦南部和英国花园肯特之间运行, 物流量是惊人的。

巴拿马运河

在1904年到1914年间建成的48英里 (约77公里) 的巴拿马运河简直是个奇迹, 它不只是连结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道, 而且提高了运河本身的价值。出人意料的是, 海平面在每个海岸是不同的, 并有不同程度的满潮。为了克服这一点, 他们必须打造三个宽110英尺 (约33.5米) 的水闸, 并且水闸墙壁的厚度设置为底部是50英尺 (约15米) , 顶部是10英尺 (约3米) 。它的设计航运量为每年8千万吨, 然而今天它每年承载着2.3亿吨的航运量。

迪拜塔

宅成世界奇观 篇8

阿拉斯加,这块被美国政府用720万美元买到的“飞地”,可以说是非常的物美价廉,每平方公里仅花了不到5美元。那里地广人稀,风光壮丽,居民们过着与世无争的惬意日子。说世外桃源可能有点言过其实,但那里真的有一个小镇,几乎就是完全的与世隔绝。它背山面海,想从外界进入只能走一条长达4公里的隧道。

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这条路是双向的,但宽度只够走一辆车,更要命的是它既走汽车也走火车。开进去后总是担心着看到迎面开过来什么,都顾不上犯幽闭恐惧症了。

从这条1943年修建的老隧道里出来后,你就算和Whittier小镇打上招呼了。夏天时这儿是一个旅游胜地,大量的游客坐着班车进来玩耍。但一旦到了冬天,整个小镇就会陷入一片死寂。这儿的积雪能达到6.4米厚,甭说外地人,就是本地居民都很难出门。当然也有路政工人来清理积雪,供那些在家里待烦了的居民出来透透气。去海边看看来避风的鲸或船,或者干脆开车出去隧道外面,看看山的那边。不过记得要在晚上十点半之前回来,因为隧道会按时关闭,一秒都不多等,跟宿舍有的一拼。

是小镇,其实按照我们的观点来看,这里更像是一个大村子,因为居民只有大概200多户。

从隧道出来之后,你就可以看到他们住的地方,那是一栋由冷战时期美国军营改造的大公寓。这么多人住在一栋公寓里,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对吧?但周边除了这个公寓和一家酒吧外,再没有任何建筑,这就有点荒凉得过分了。实际上,邮局、超市、音像店、学校、市政府、警察局、诊所……这些大大小小的公共建筑,都藏在了这栋大楼里。所以你不必担心他们的生活问题,实际上他们过得很惬意,出了家门就能进校门。

这种设定很奇怪,但也很温馨。人们仿佛蚂蚁一样住在一个集体建筑中,彼此照顾对抗外头的严寒世界。大楼里的大部分居民都算是政府工作人员,负责除雪、修房子等工作,当然也有医生、电梯工、厨师之类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压根儿不愁生意,因为根本没有“潜在竞争对手”这一说。

比如杂货铺,整栋大楼从始至终就两家。除了养狗的要出去遛弯,大部分人一年四季都不用下楼,甚至学校的操场都位于室内。宅到这种地步,任谁也比不了。

(吴建霞荐自《男人装》)

责编:Ester

世界自然奇观 篇9

1.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笔下物象特点,理解作者从大自然中获得的人生启示。

2.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从大自然中获得生活感悟的能力。

3.培养学生坦然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从大自然中获得生活感悟的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中央电视台有一档节目叫做《人与自然》,有多少同学看过?看过的举手示意一下。没看过的可惜了,有时间一定要看一看,精彩不容错过哟。(指名看过的同学)请问,你看过之后有什么感想?

二。自由诵读,感知文本。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全文描绘了哪些物象?各有什么特点?从何看出?

三。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1.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2.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

六。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_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附板书: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论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管理 篇10

论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管理

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具有十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不可多得的科学研究、审美和启智价值.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安排下,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要解决矛盾必须加强立法,尽快出台<世界遗产保护法>;淡化行政直接干预;精简武陵源遗产区内的行政管理机构;武陵源世界遗产管理委员会应直属于中央管理或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

作 者:袁正新 吴昊 YUAN Zheng-xin WU Hao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旅游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年,卷(期):“”(10)分类号:F592.99关键词:世界自然遗产 管理体制 现状 改革设想

地质奇观:世界十大天然拱门 篇11

就像所有的岩层一样,天然拱桥形成之后还将继续受到侵蚀,并最终崩溃消失。水蚀拱门的形成与崩溃过程大致如下:一些细小的裂缝向纵深发展,渗入到砂岩层中;水流和风化侵蚀作用磨损裸露在外的岩层,扩大地表裂缝;冰雪霜冻和冰雪消融的交替作用令多孔沙岩崩溃和剥落,有的因此被凿穿,形成拱门或拱桥;由于岩块崩落和持续的风化作用,拱门、拱桥的通道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崩溃,只剩下残存的桥墩。

在世界一些地方,人们在天然拱桥上铺设道路,使之成为真正的桥梁。美国肯塔基州就有两个这样的天然拱桥:一个在卡特洞穴州立公园,是由洞穴侵蚀石灰岩形成的,人们在其顶上铺设了路面;一个在肯塔基州的自然之桥州立公园,是一座风蚀砂岩拱桥,上面有一条土路。在罗马尼亚也有这样的天然拱桥。在一个叫波诺莱勒的村庄,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之为“上帝之桥”的天然拱桥,是世界上最有效的作为交通通道的天然拱桥,长60米,宽13米,石拱厚4米,高20米,跨度达9米。

阿洛巴拱门(Aloba Arch),乍得

阿洛巴拱门是除美国之外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天然拱门,长达77米,它的高度也超过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天然拱门。达到惊人的12D米。阿洛巴拱门是由拥有几亿年历史的坚硬砂岩构成的。它坐落在乍得东北部与利比亚和苏丹边境接壤处,撒哈拉大沙漠上崛起的恩内迪高原上。阿洛巴拱门是撒哈拉大沙漠众多天然拱门和石桥中最富盛名的,不过阿尔及利亚的天然石拱门异常的脆弱亦值得一提,这座天然拱门虽然高选19米,但支撑这座拱门的两根细小的“腿”最细处直径仅有15厘米,看上去岌岌可危,随时都会倾倒。那么,在大自然的风刀霜剑之下,它还能维持多久呢?

“彩虹桥”(Rainbow Bridge),美国

犹他州南部的“彩虹桥”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拱门,虽然对于当地土著部落来说,这早就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美国研究人员直到20世纪初期才对这一壮观的砂岩结构天然拱门进行了调查研究。“彩虹桥”高达88米,跨度为84米,最高点厚13米。

月亮山(Moon Hill),中国

月亮山位于中国桂林市阳朔县。这里有众多的天然拱门和天然石桥。数百万年的风雨水流侵蚀刻画出了这个喀斯特石灰岩地区如梦如幻的奇异景色。月亮山高380多米,是山顶之下一个贯穿的大洞,好似一轮皓月。人们之所以叫它“月亮山”,是因为它因人们观赏角度的不同而呈现月相盈亏奇景。垂直陡峭的悬崖绝壁,以及粗糙的石灰石上众多利于攀登的可抓扶之处。使阳朔地区成为攀岩者的天堂。在过去十多年间,数十种专业攀岩装备的开发,确保了登山者在享受探险游憩体验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Pont d’拱桥(Pont d’Arc),法国

在法国南部,阿尔代什河河水穿过一座由古老石灰岩形成的Pont d’拱桥,这座天然桥梁宽60米宽,高45米。Pontd’拱桥所在的石灰岩地区,是一个风景优美、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有着众多的史前遗址和洞穴,如著名的肖韦岩洞(Chauvet Cave)。附近小镇常住人口约2000人,但到夏季旅游旺季,这里的人口数字将达到平时的10倍之多。

“杜德尔门”(Durdle Door),英国

“杜德尔门”昕起来像是英语,没错,它就墨在英国南部多塞特的一个被称为“侏罗纪海岸”的地方被发现的。“杜德尔门”与其说是一个“门”,不如说是一个“窗口”,英吉利海峡的寒冷海水就从这里灌涌而入。“杜德尔门”是由坚硬的波特兰石灰石构成的,但在海浪天长日久地冲击下,它注定会不断扩大,直到有一天顶部最终坍塌,其一端将成为英吉利海峡中的一个小岛。

仙人桥(Immortal Brtdge),中国山东

中国山东省泰山陡峭的山坡上,有一鹰奇特的天然拱门,被称为“仙人桥”。但愿它不会成为你的泰山之旅的必经之路。因为“仙人桥”是由几块看上去摇摇欲坠的巨石以极不平稳的“姿势”叠架在一起的,人要想从那里通过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该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这座天然石拱桥将坠入泰山底下的深谷中。

“精致拱门”(Delicate Arch),美国

犹他州的拱门国家公园里有着超过2000座的天然石拱门和桥梁,但其中高16米的“精致拱门”却是迄今为止最为有名的。这座拱门的形态正如英文名称中含有的“精致纤巧、弱不禁风”之意那样,看上去十分优雅。自1970年以来,犹他州拱门国家公园内的43座天然石拱门相继崩塌倒地。令人非常遗憾。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事实上现有的天然石拱桥都有散架坍塌的一天。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曾考虑给“精致拱门”涂上一层透明塑料,以阻止其进一步受到侵蚀。尽管该计划是出于一片好意。却幸好没有加以实施和落实,否则于“天然”二字而言,就有函蛇添足之嫌了。

“蓝窗”拱门(Azure Window),马耳他

“蓝窗”拱门位于马耳他戈佐岛。是数百万年前一个石灰石岩洞坍塌形成的,透过“蓝窗”可以看到蓝色的波涛,因而得名。“蓝窗”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蚀拱门之一,也是马耳他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蓝窗”在蔚蓝色的地中海上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高达50米的“窗口”。只可惜好景不常在,马耳他当局已警告游客不要太靠近这座拱门。因为已有大量岩石从拱门顶上塌落,构成了重大安全隐患。据估计,“蓝窗”的寿命可能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年了。

伦敦拱门(London Arch),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坎贝尔国家公园里的伦敦拱门坐落在海岸边上,是岩石在海浪和潮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的海蚀拱。海浪的侵蚀冲刷曾形成两个圆洞。造就了与海岸线相连的双拱形拱桥,故被命名为“伦敦桥”。1990年1月15日傍晚时分,靠近海岸的部分突然塌落,形成如今看到的样子。在拱门与大陆骤然脱离之时,曾有两名游客被困于拱门残留处。

希普顿拱门(Shiptons Arch),中国

希普顿拱门位于中国新疆喀什葛尔的崎岖荒地中,在英国登山者乔治·希普顿于1947年发现它之前,西方人一直不知道它的存在。希普顿拱门如今被公认为是地球上最高的天然石拱门,高385米,相当于美国帝国大厦的高度。这座巨大的天然拱门如今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但有一段时间编辑者无法确定其确切位置,直到2000年《美国国家地理》的一个探险小组对希普顿拱门进行了成功探索。并拍摄记录下这座天然拱门高耸入云的雄姿。

世界自然奇观 篇12

1 遗产地概况

黄龙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 地理坐标为32°45′15″N、103°49′20″E, 海拔3553m, 著名旅游景点五彩池和黄龙寺的海拔3198m, 最高峰为岷山主峰雪宝鼎, 海拔5588m。黄龙风景名胜区由黄龙本部 (图1) 和牟尼沟两部分组成, 总面积达700 km2 , 外围缓冲区面积为640 km2。其中, 黄龙景区的核心区面积为600 km2, 黄龙本部位于松潘县的东北部, 是以众多的高原湖泊、瀑布和动植物景观为主的自然风景。牟尼沟景区的核心区面积为100 km2, 景区分布在扎嘎瀑布和二道海沟之中[1]。

黄龙因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和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被誉为“人间瑶池”, “童话世界”。 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黄龙风景名胜区,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 是由众多雪峰和中国最东部的冰川组成的山谷。在这里人们可找到高山景观和各种不同的森林生态系, 以及壮观的石灰岩构造、瀑布和温泉。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 包括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丝猴。

2 黄龙遗产地综合评价

2.1 遗产地特征概况

黄龙风景区位于岷山主峰雪宝鼎玉翠峰下, 景区长度约7km, 景区段4.7km, 宽度从1—2km不等, 从空中俯瞰宛如一条黄龙蜿蜒在苍山翠谷之中, 故得名“黄龙”。黄龙风景区是以自然景观、岩溶钙华地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地表钙华地貌与雪山峡谷交相辉映, 更有数量众多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表1) 。

注:资料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组织、黄龙商务网站http://whc.unesco.org/en/list/638, http://www.huanglong.com/scenery/。

2.2 黄龙景观定性评价

黄龙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带, 生物多样性丰富, 生态环境脆弱。随着工业化的加速, 环境恶化、生态破坏造成的负面影响给黄龙自然景区带来一定的影响, 主要集中于水质污染和景区退化、索道运营问题、交通便利性差、商贩经营管理欠缺、庙会活动造成的污染和影响5个方面。主要表现情况如下。

退化:近年来由于旅游人数逐年增多, 旅游项目的开展, 使黄龙风景区开始出现景区退化和不同程度的变异。张金流等人研究发现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减, 水中磷酸盐浓度呈现与之一致的变化趋势, 说明旅游活动已对黄龙流水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2]。外界条件的改变, 钙就有可能发生变色、老化、松脆甚至垮塌、消失等钙华景观现象。黄龙钙华景观是一种非常脆弱的风景,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温室效应的加剧, 景观退化和水质污染已逐渐成为破坏黄龙景观的因素之一[3]。

通达性差:黄龙属于高海拔的高原地区, 地理位置离市中心较远, 目前交通方式有航运和客运。汽车从成都出发, 到达和返回都各需要一天时间, 花在路上的时间较长。九寨—黄龙机场为国内旅游支线机场, 场址位于松潘县川主寺镇东北约12 km。由于机场场址特殊的地理位置, 地形条件复杂, 地处高海拔地区, 飞机在九黄机场降落要视天气情况, 常会造成航班延误。从市区到黄龙的路程遥远, 路况交通差, 交通可达性成为制约黄龙风景区的一大问题。

经营管理欠缺:在旅游的经营管理上, 黄龙风景区的商贩多集中在黄龙古寺周围, 尤其是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十开始的黄龙庙会, 各地游人带上炊具、帐篷来此旅游, 经营食品、纪念品、供奉用品的商贩增多。如不进行管理和制约, 对景区的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烹饪食物产生的油烟对大气的污染, 商贩叫卖造成的噪音影响, 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资源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经营:由于黄龙属高原景观, 大多数的游客为了在短时间内参观沟内的景色, 选择乘索道, 索道建设对整个景观的完整性有一定的破坏[4]。首先, 在索道的建设过程中会对景区的山体做出一定的修整、砍伐树木、建设钢筋骨架, 人为破坏原有的景观面貌;其次, 在索道的运营中, 对景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减少了动物的栖息地和植物种类的数量;第三, 索道运作中的噪声污染和索道前的排队等待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污染都会不同程度地对整个景区环境造成破坏。

环境承载力薄弱:自从我国出台了新节假日制度以来, 法定节假日增多, 加之周末短途旅游、黄金周长途旅行的发展速度增快, 对景区的承受能力是一种严峻考验[5]。尤其对黄龙风景区的特殊游览方式——“沟内游, 沟外住”的保护政策, 大量游客的涌入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何合理地调整旅游人流量, 制定一系列措施保护风景区的环境是值得重视的。

2.3 黄龙景观SWOT分析评价

本文作者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黄龙局限性了定性分析。即根据自身既定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找出优势、劣势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 S代表优势 (Strength) , W代表弱势 (Weakness) , O代表机会 (Opportunity) , T代表威胁 (Threat) 。其中, S、W是内部因素, O、T是外部因素。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影响上。在分析时, 作者把所有的内部因素集中在一起, 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从图2分析可见, 黄龙风景区的保护面临旅游发展和景区建设的挑战, 对内部劣势和外部旅游市场环境威胁应增强管理机制, 调整旅游开发对策, 尽可能地保护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 黄龙风景区本身具有良好的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借助正值黄龙成功申遗30年之际, 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应协调配合, 大力促进黄龙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2.4 与国内九寨沟名胜风景区对比分析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九寨沟县, 以其9个藏族村寨而得名。九寨沟海拔达4800m, 沟内分布有108个湖泊, 沟内遍布原始森林。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 保存有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 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 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九寨沟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并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黄龙景区与九寨沟景区对比情况见表2。

由于受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黄龙的自然景观与九寨沟相似, 都表现为高山岩溶水景, 以钙华湖泊、钙华滩、钙华瀑布为其特色, 但受局部旅游景观成景因素差异的影响, 其旅游景观也不尽相同。黄龙的钙华作用比九寨沟更加强烈, 其钙华面积和规模比九寨沟大, 但九寨沟的湖泊、瀑布在数量上和面积比黄龙大, 其组合美学价值也超过黄龙[6]。九寨沟与黄龙的地理位置相近, 其旅游发展的规划也大体相似, 景区特点各自突出, 两者形成的旅游优势, 可使游客在同一时期参观到两个世界自然遗产, 旅游线路也大多是一起设计和开发, 让游客的游览时间和空间大大的增加。因此, 九寨沟和黄龙的合作发展, 既能使得两个景区的发展相得益彰, 又能使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得到充分提高。

3 对黄龙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以上分析和对比, 黄龙的自然遗产价值体现在美学价值、综合景观优势、地质地貌科学价值、罕见的钙华景观、天然植物的绿色宝库等。尽管黄龙在保护和规划上已获得国家和世界一定的认可, 但在开发和治理的同时仍存在着不足。黄龙作为国家地质公园, 其作用是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遵循“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7]。从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角度来说, 黄龙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体现在具有美学价值的自然区域, 是人类不可再生的资源, 在对其合理开发利用、加强保护的同时, 可带动黄龙当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对解决现存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1 建立健全遗产管理体制, 完善遗产保护法规

当前对中国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 应加强基础研究, 充分利用好世界遗产地, 挖掘自然遗产资源的旅游基础和文化内涵[8]。近年来, 四川省和阿坝州政府部门为了发展旅游业, 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条例和计划。据报道, 2012年11月起四川省国内旅游接待统计体系试点正式启动, 从而可全面了解和掌握旅游接待能力情况。目前四川省正处于旅游大发展大繁荣时代, 有关部门应当对世界自然遗产予以高度重视和保护, 加强对黄龙风景名胜区及周边景区的统一领导和组织, 进一步实施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全面推进黄龙景区优质化的管理目标。

3.2 提倡生态旅游, 保护生态环境

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冬季期间, 黄龙将封山实行封闭式保育, 同时黄龙索道也在此时间内停止运行, 进行设备保养与维护。该措施都是为了让景区原始森林、钙化彩池、植被等在冬季不受到破坏。自2001年黄龙实施封闭保育以来, 黄龙风景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尽管如此, 随着气候变化、人为因素、旅游压力等影响, 黄龙景区仍出现了一定的景观破坏, 如景观彩池退化、游客丢弃的垃圾、人为对树木和彩池的破坏等,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堪忧[8,9,10]。因此, 必须倡导文明旅游、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以更好地保护钙华景观、动植物资源和景区的生态环境。

3.3 遗产旅游的协调发展

九寨沟和黄龙的地理位置接近, 通常在旅游管理规划中都会将九寨沟和黄龙进行统一的规划。借九寨沟的吸引力, 使黄龙的吸引力不断提高。2010年, 黄山风景区与黄龙风景区管理局共同签署了《安徽黄山—四川黄龙战略合作协议》。黄山、黄龙开展友好合作是进一步巩固、深化相互建设的具体措施。黄龙与多个世界遗产地的合作发展, 可实现中国自然遗产地的协调发展;在景区管理、资源保护、宣传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 是实现友好合作和互惠共赢的目标。在对外的吸引力上, 黄龙风景区以其特有的地貌地质景观, 能吸引有关的国外专家来此考察和研究, 可对比中国和世界相似类型的喀斯特地貌, 如菲律宾的普林塞萨港地下河国家公园、斯洛伐克的喀斯特等世界遗产地, 找出各自的特点优势, 相互借鉴管理政策, 对景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科研合作价值。

注:数据来源于四川省旅游政务网http://www.scta.gov.cn;黄龙景区每年1—3月封山, 每年的统计数据从4月份起。2012年截止到9月份。

3.4 制定良好的旅游管理方法

四川省多数市州的旅游业已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由图3可见, 每年黄金周的人数逐渐增长, 旅游带来的经济效应显著增加。从1982年以来, 黄龙景区的游客逐渐增长, 从最初的景区年接待游客2000人次, 旅游收入仅1万元增加到2011年景区游客接待达184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3.3亿元。从旅游人数来看, 除了2008年地震对四川旅游带来影响之外, 每年的旅游人数大体呈上升的趋势。2012年的“十一黄金周”, 四川峨眉山、九寨沟、黄龙等游览景区都已超过最佳接待量 (图4、图5) 。针对人流骤多对景区产生的压力, 九寨沟管理部门采取的措施是实施分时段售票, 游客分时段进沟、分区间游览, 景区内观光车根据各个景点游客的实时流量划分小区间循环运行。相比之下, 黄龙管理局结合景区实际及时调整营销思路, 也可仿照九寨沟的旅游管理办法, 采取分段游览, 人群分流政策, 提升景区良好的旅游管理服务水平, 以减少大量游客滞留或排队的情况出现。

3.5 智慧旅游工程项目的契机和数字化管理开发

2012年的“十一”黄金周, 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景区接待游客达3424.56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40.7%, 这意味着市民旅游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但随之出现的是游客量剧增、管理和服务无法满足等问题。随着四川省旅游信息化的发展, 陆续开展“智慧旅游”的示范工程, 黄龙应抓住我国旅游开发这一契机, 不断完善旅游模式, 实现生态旅游、绿色旅游、地质旅游等多方位的旅游功能。黄龙风景名胜区可多运用数字技术进行在线国际互联网的建设和运行, 这样可提供更多的关于景区的信息。一方面, 可以让游客了解更多的景区现状, 另一方面, 可以开展网站订票业务, 方便游客的购票, 解决购票的排队问题。随着黄龙风景区管理机构体制的改革, 景区数字化管理已逐步提上日程, 黄龙在线国际互联网、数字化监控、电子门禁系统等建设项目的逐渐完善标志着黄龙风景区数字化建设已走上一个新台阶。

4 结论

通过综合分析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可以看出, 黄龙风景区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 既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和发展前景, 又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威胁。因此, 对黄龙风景区的管理来说, 相关部门应切实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更好地保护黄龙风景区原有的生态系统和自然风景。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 及时进行政策调整, 实现有效管理和保护, 这样才能保证世界自然遗产地黄龙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使当地的旅游业和生态系统得到可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克勤.世界遗产学 (第二版) [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2.

[2]张金流, 王海静, 刘再华.旅游活动对黄龙景区磷酸盐浓度和水藻生长的影响[J].地球学报, 2011, 32 (4) ∶463-468.

[3]张金流, 王海静, 董立, 等.世界遗产——四川黄龙钙华景观退化现象、原因及保护对策分析[J].地球学报, 2012, 33 (1) ∶111-120.

[4]孙克勤.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战略管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专刊) ∶547-550.

[5]吴必虎.《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述评[J].城市规划, 2001, 25 (4) ∶21-25.

[6]邓贵平.九寨沟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7]周年兴, 林振山, 黄震方, 等.世界自然遗产地面临的威胁及中国的保护对策[J].自然资源学报, 2008, 23 (1) ∶25-32.

[8]张忍顺, 蒋姣芳, 张祥国, 等.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资源现状特征与发展对策[J].资源科学, 2006, 28 (1) ∶186-191.

[9]陈耀华, 刘强.中国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系及保护利用[J].地理研究, 2012, 31 (6) ∶1111-1120.

上一篇:盐城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公告下一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读书笔记500字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