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精选10篇)

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记得在几年前的一次网球公开赛中,比赛双方打成了平局,到最后一个关键球的时候,甲方发球,乙方接球,可是突然,一只小鸟突然飞进了球场内,非常不幸的是,小鸟被高速飞行的网球击中,当场坠地生亡,乙方运动员不再关心比赛的输赢,他没有去接球,而是当着众多的观众的面,虔诚的跪倒在那只小鸟的面前,为他们的过失忏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回过头来,我们再想想这场新冠肺炎的疫情,它暗无声息中便吞噬掉了无数鲜活的生命。让人人自危的同时,也让人们被迫停下脚步,开始了必要的自省和反思:这场疫情难道不是自然界对我们人类的一个警戒和惩罚吗?人类是否只为满足一己私欲就可大肆残害生灵、茹毛饮血?这次疫情让我们懂得了:人的优越性绝不是站在食物链的顶端,而是要学会善待生命,敬畏自然。

各位同学,善待生命,就意味着我们也要珍爱自己的生活,让生命更有意义,让周围的人感到幸福。这次疫情把我们滞留在了家里,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变长了。想想是否有你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想想你是否为你的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倒碗热茶,做做家务,聊聊天?还是只是厌烦父母的唠叨,甚至言语不敬?孩子们,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你长大了,不是意味着可以对他们挑剔和不敬,而是更要懂得去感恩,去珍惜这越来越短暂的陪伴时光。在这里,我希望在家的你们能分担一些家务,并自律、自强,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即便是父母因返工而无法督促你们的学习和照顾你们,也要克服困难,不能有丝毫懈怠,作为一名学生,应该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自己的父母和社会,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亲爱的同学们,要得到优异的成绩就必须珍惜时间,珍惜分分秒秒来刻苦学习。我记得美国作家富兰克林有一句话: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就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疫情期间,学校和老师们为了保证你们的学习时间,开展了线上教学。他们呕心沥血,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每天老师们都以别样的方式坚守岗位,密切关注着屏幕背后的你们。为了让你们学得有趣,学到新知,常常备课到深夜;为了减轻家长们的焦虑,缓解你和父母的矛盾,他们时时耐心地为你们做交流和沟通工作。孩子们,希望你们懂得感恩,以饱满的精神回馈他们,珍惜他们的付出,也感恩自己的父母,不添堵,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不懈怠、不推诿。网课期间,也请同学们要坚持锻炼,增强体魄。按时做眼保健操,进行体育锻炼,切不可敷衍了事,因为你们的健康不仅牵动着你们父母的心,也让老师们时时挂念!

让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环境 篇2

关键词:科学学习  生命和环境  教材挖掘  教育资源

小学科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使命,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科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需要关注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尤其要突出培养他们尊重生命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当前,人类的生存危机已愈发严重,究其原因在于人类生命意识的淡薄和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去引导学生直面现实——人类得走出环境危机,摆脱生态困境。教师应该把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在科学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

一、充分挖掘教育素材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有心人,认真研读教材,充分发掘相关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素材,合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欣赏生命和环境的意识。

综观整个小学科学教材,其中不乏丰富的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素材,或直接的,或间接相关的。例如:苏教版《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四年级上册《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第四单元的《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六年级下册中的《我们长大了》《共同的家园》和《神奇的能量》三个单元内容等等,教材中编排的这些内容都是直接开展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的生动教材。

教材中既然编排了如此丰富的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素材,教师应当充分而科学地利用,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积极展开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了解生命的起源,体验迎接新生命的喜悦,领悟生命的宝贵;认识生病、衰老、死亡等现象,感悟生命的脆弱、生命面临的挑战;享受生命的活力与精彩,欣赏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绚烂;引领学生从青青的一草一木到活泼的虫鸟鱼虾,从一望无垠的绿色田野到清澈见底的小溪湖泊,从变换多端的风霜雪雨到斗转星移的神秘宇宙……领略到大自然那迷人的美,通过欣赏环境的优美、雄浑,感悟大自然的温顺、暴怒,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义,体会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会在环境欣赏中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二、拓展延伸教育资源

教师在有效利用小学科学教材中大量生动的生命与环境教育素材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和整合课外一些与之相关的教育资源,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给每一个学生个体以自由发展的空间,拓展延伸生命与环境教育资源。

学校、社会乃至大自然,都可以成为教师开展生命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大课堂,它们是学生养成尊重生命与珍爱环境的最佳温床。教师应当让校园成为流淌自然灵性的生命场。漫步校园,校园内鲜艳翠绿的花花草草令人心旷神怡,草丛下淘气的蛐蛐蝈蝈鸣声悦耳动听,若你徜徉在书香四溢幽静的图书室……这一切显得如此的亲切、温馨,天真无邪的小朋友们嬉戏其间,是那么可爱、和谐。让社会成为熏陶生命与环境意识的大基地。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硕大的染缸,这口大缸内拥有丰富的配料,它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养料。当然,孩子们从这个大染缸中出来时是黑还是白,尚难定论,但值得相信的是孩子们出来后更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更珍爱环境,会更加自觉地保护环境。让自然成为生命放歌的大舞台。在对大自然的观察、考察中,孩子们会知晓自然界与人类的关系,会明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懂得要活得好,活得有意义,必须同他以及同环境保持良好的和谐的关系。自觉形成敬畏生命的情怀、尊重和保护环境的觉悟。

三、努力搭建实践舞台

教师需要为学生搭建实践活动的舞台,让他们有践行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场所,从而激发他们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行为。教师可以在实验中提升学生尊重生命的觉悟与行为,例如在解剖动物实验中,让学生将解剖过的鱼儿、青蛙缝合后仍放归大自然,教育学生要爱护青蛙、鱼儿,让他们懂得一切动植物的生命同样值得尊重与珍惜。笔者曾让学生饲养蚕儿、蚂蚁,有些孩子故意将幼小的蚕和蚂蚁掐死,笔者就让他们谈谈蚕儿、蚂蚁的作用,说说蚕儿、蚂蚁的可爱,从而感悟到蚕儿和蚂蚁生命的脆弱与价值,自觉提升了尊重生命的觉悟。笔者在教学《生命之源——水》一节时,笔者布置学生考察学校和自家附近的水域污染情况,学生自发组织成考察小分队,自觉开展调查研究活动,从而大家根据不同水域的不同污染情况,提出多条保护建议和方案并付诸实施,既使得学校周边水域环境有了切实好转,同时也使他们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得到极大提升。

有那么些时光,教师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种植花草树木、饲养虫鸟鱼虾,一起在图书室里阅读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书籍,共同在校园里悬挂亲手为可爱的小鸟们造的温馨小窝,师生大手拉着小手在乡间田埂上呼吁人们不要燃烧秸秆,让黑烟不再腾起,让地球妈妈不再哭泣……

小学科学教育中利用科学课程的学科优势对学生加强生命与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科学教师,要在课内课外充分利用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搭建多方平台,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敬畏生命,爱护环境,奏响生命与环境和谐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张健美.在参与和游戏中实现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从环境保护绘画分类研讨活动谈郑州市中小学生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8.09.

[2]夏敏.构建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C].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2006.

[3]宋兵波.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发展前景[J].思想理论教育,2006.6.

[4]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肖川,来自肖川的博客——“肖川的教育理念”http://blog.cersp.com/81650/674727.aspx◆(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小海小学)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经典散文 篇3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是人类生存下去的必需,自然是由万千物种组成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一个生命都有生活的渴望,自然,不单单属于人类,自然,是所有物种的家园。面对自然,我们该感叹生命的伟大,面对万千物中,我们该尊重他们的存在。改造自然是人类倡导的理念,这样的理念破坏了平衡的自然,没有平衡的自然,还有人类生存的空间?

敬畏自然,就要对无数个生命尊重;敬畏自然,人类就要灭绝自私的观念;敬畏自然,就要顺其自然;敬畏自然,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自然;敬畏自然,自然才会永远的存在发展。

敬畏生命。

人类尊重生命是尊重人类本身的生命,人类珍惜生命也是珍惜人类自身的生命,自然界有万千物种,有生命千万,人类尊重和珍惜过哪一物种的生命?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哪一类没有成为人类盘中的美餐?万千物种中哪一类对人类的生存或生活够成伤害或影响的物种没有成为人类斩尽杀绝的对像?生命诚可贵,生活价更高,只要人类有需要,谁的生命都可抛。

世界是自然的,自然的是万物的。人类因为据又其它物种无法比拟的优势而成为了自然的主宰,主宰就意味着杀戮。自然界在人类自私利益的满足下渐渐的失去了平衡,一个不平衡的自然,人类又会存活多长时间呢?

敬畏生命,不单单是敬畏人类本身的生命,是要对万千物种,无数生命的尊重,每一个有生命的物种都是人类的朋友,在自然界这个大家庭中都应当彼此尊重珍惜,美好的存活。然而,更令人可悲的是;人类对本身的生命也因为物欲的满足而渐渐的不那么尊重珍惜,只要物欲在,生命岂重要?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造假行为不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残害吗?我们有多少同类因为吃了、喝了、用了含有各种对人类有害的物质而失去了生命或是宝贵的生命染上了无法剔除的毒素。生命,这个伟大的词语还有多少人会对她肃然起敬?呜呼,悲哉,物欲横流的世界让人类失去了最起码的道德,大自然频频发生的山呼海啸,地动山摇难道不是对人类的惩罚?

敬畏自然珍爱生命 篇4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祝全体同学在家学习的日子能心有所想,行有所获,也祝全家幸福安康!春天来了,冬天过去了,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好的明天吧!

疫情肆虐,我们的生活因为新型冠状肺炎的严重疫情而变得灰暗。即使是春节期间,也没有了热闹,有的只是冷清。面对疫情,很多同学做到了不走访不聚会不传谣,特殊情况外出也能做好防护。这是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负责。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心中有纲,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

亲爱的同学们,疫情当前,请敬畏大自然之道。要知道,疫情的出现不是意外。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还是今天的新型冠状肺炎,这些都不是意外,而是大自然在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警告人类:自然环境破坏了,我们将无法生活;社会环境毁了,我们将无法生存。现在,健康活着,自由出行显得如此的珍贵。来势汹汹的疫情在用一种我们不喜欢但又不得不接受的方式唤醒我们的敬畏之心:对天道的敬畏,对地道的敬畏,对人道的敬畏,对世道的敬畏。心存敬畏,方能行远。“敬畏”是指既敬重又害怕。现在很多人与“敬畏”可谓是渐行渐远,很多问题的发生也是因为少了“敬畏”二字。一个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更好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净化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品德、增长自己的智慧。

亲爱的同学们,疫情当前,请敬畏英雄。他告诉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而自己却义无返顾的奔赴武汉前线。他是因为新型肺炎疫情“出山再战”的战士,84岁的钟南山院士。她说:“武汉有需要,我随时带队前往”,“国家的大事,自己义不容辞”。她是73岁的李兰娟院士,她的除夕之夜在飞机上度过。武汉金银潭医院,抗争肺炎的最前线,院长张定宇一瘸一拐地走在院外。已经三十多天了,他凌晨两点刚睡,四点又要爬起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他知道,他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他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但少有人知道,他身患渐冻症,双腿肌肉已经萎缩。而他那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已经被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另一家医院隔离。他说:“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但他也说:“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

国家需要,他们从没犹豫过......“妈妈是军人,有需要就要上!”“不能陪我看雪,那你答应一定要平安回来。”这是一位要出征武汉的军医与女儿的对话,话里有她对国家的承诺,也有女儿希望她能兑现的承诺。除夕夜,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刘丽随队支援武汉当天,她准备去外地看女儿,在机场过了安检被紧急召回后,当晚就登上去武汉的飞机。

疫战需要,她们舍小家为大家.......火神山医院建设者说:哪有什么定点,一天只能吃两餐。“年前想去换个发型,结果还真‘如愿’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女护士剃了光头。几天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后,女护士的脸上布满勒痕。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危,他泣不成声。好友倒下了,工作还得继续,因为他是医生。与病毒厮杀了一天,一群医务人员合衣就地而睡,这是最美的睡姿。那些白衣天使,其实也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与前辈们并肩,跟死神抢人,这是最有力量的青春。“我自愿报名,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要求上抗疫一线的人。

疫魔面前,他们是最美的人儿……

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人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因为疫情的缘故,河南省教育厅已经决定推迟开学的时间。希望同学们不会因为这个非常时期的非常安排而变得懈怠与慵懒。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忧,是基于我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情。当时学校也停课了,很多学校连期中考试也取消了。于是,很多同学因此放松了学习,那一年高考中,很多同学就因此影响了成绩,错过理想的学府。

作为一名教师,我得提醒你们,疫情过去的时候,大家都会回头审视今天的自己。希望那时的你们没有太多的遗憾。世上没有后悔药,人生最大遗憾之事:我本可以,只是没有好好坚持与努力。慎独,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境界。独处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么样最能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自我管理与时间管理决定非常时期的学习效果。你的未来你做主,你的未来你负责。疫情过后,你的生活是否能春暖花开,终究要看你今天的自律与努力。

以往父母老师不准你们触碰的手机电脑将成为你“停课不停学”的必备硬件,教育局、学校与老师们已经竭尽所能为全体同学提供最好的网上学习方式与学习资源,并在不断的优化中。初三2月8日,其他年级2月10日也启动线上教学,如果屏幕那端的你,人在心不在心不静,学习浮躁不投入,甚至见缝插针聊天、看八卦、打游戏,或是穿着睡衣,躲在被窝里、瘫躺在沙发椅上,漫无目的,漫不经心的拿着手机进行所谓的“网上学习”。这样的学习只是应付,这样的应付会让你的未来也充满未知的“疫情”。所以,疫情当前,请珍惜吧。

亲爱的同学们,疫情当前,请珍惜生命。从大年初一走上疫情防控一线,到大年初六倒在工作现场,从发病到离世,仅仅67分钟,山东淄博48岁的干部于正洲走得太匆忙。抗击疫情连续工作15天,56岁的湖南省卫监局局长张辉突发心梗去世了。“一定要守好卡点!”,这是新疆乌恰县公安局年仅37岁民警苏莱曼·巴马丁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他们,是累死的。因为疫情累死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北京首例新冠肺炎患者,21日到医院就诊,22日确诊,27日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从确诊到死亡,仅仅隔了五天。在旁人的眼中,今年50岁的他根本就不属于易感染人群。2020新年的第一天,他在北京某运动场发文称:“操场跑道。动起来,不负韶华。”而他生前发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是1月6日,北京的第一场初雪并赋七绝一首,名为《桃花雪》。他被确诊后,有朋友与其联络。他还安慰说,相信自己会慢慢好起来。就在他病逝的当天中午,有人致电于他,他说自己已在康复中。谁知,晚间就病逝了。他,是病死的。因为疫情病死的人还有很多很多……。看,人生如此无常,生命如此脆弱。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天,努力做好我们应该做的、能做的每一件事。

亲爱的同学们,疫情当前,请珍惜在家学习的机会。相比那些在疫魔面前累死的、病死的,我们主动多做点不算什么、我们主动多学点不算什么、我们主动多付出点不算什么。非常时期、非常事件前面,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优秀。珍惜学习机会,好好学习,他日长大,若遇国家有需时,我们也能成竹在胸,像钟南山爷爷、李兰娟奶奶那样,有足够的本事为国做贡献。疫情凶猛,但黑夜里总有温暖的星光。那是白衣天使们的铿锵誓言,是无数逆行者伟大的背影。我们还是学生,暂不需要冲在一线,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所以更要珍惜“停课不停学”的日子,真正静下心来学习。

希望每一个学子把书房变成课堂,把客厅变成运动场、把厨房变成劳动园。停课不停学,延期不延学,让我们做学习的主人,以网络同步教学的上课时间为作息基本标准,早晚适当增加休息与自学的时间。网上学习时,做到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收听收看方式,要集中精力,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会归纳整理。每天要结合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复习,集中开学后学校将组织假期学习效果的检测。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已如期而至。心动马上行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敬畏自然回归自然散文 篇5

我一直怀着宗教般的虔诚感悟自然、膜拜自然。

山,绵延横亘;山,险峻挺拔;山,巍峨磅礴

山,巍峨磅礴,让人想起五岳;山,新奇秀丽,令人忆起峨眉

山,犹如令人景仰的圣哲,沉稳是他的天性,它静静的诠释着生命的伟岸博大,肃穆庄严

山,好似让人拥戴的伟人,仁厚是他的本色,它静静的献出了珠穆朗玛的神秘,献出了黄山的温泉、云海、迎客松

水,澄澈清明;水,婉转灵动;水,奔腾不息

老子云:上善若水。

孔子云:逝者如斯。

李白有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罗贯中有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水尚智,九曲十八弯后汇如了奔腾的大海,得到了完美的归宿。

水为智者所道、所赞、所感

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山与水性格的互补造就了自然生命的美丽。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山中藏着许多矿石,水中蕴藏着许多生命,是真;山林之胜,悬崖飞瀑,是美;山的静默,水的灵动,是善。造化之中的真、善、美,我们应用蜜蜂采蜜的精神去搜寻探索,获得其中的真谛。

遗憾的是,身为自然生物一支的人类,却把创造了自己的大自然肆意践踏。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废气排放,江河污染,无辜生灵遭到滥杀。后果是沙漠化、酸雨、臭氧层空洞、地球变暖以至物种毁灭。这是人类不敬畏自然的报应。

回归

面对自然之美,我们往往只是简单感知她的外在,而不真正去理解这种美的内涵包含着纯洁、和谐、流畅、静谧、雄浑、平衡和神秘,包含着一种依照亘古不变的规律生生不息的运动。自然美的本质是一种精神。

一抹斜阳,几丝残云,去踏青,享受那一份纯净吧!

即使不是人闲桂花落的幽谷,也非清泉石上流的山涧,只是城市中心的一小片绿地,也能感受到那片赏心悦目的绿色──那是生命的本色,那是我们的家园,又有谁忍心打破这片宁静的绿呢?

如果自然是大海,那么人类仅仅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滴水却总想用自己代替大海。

在人类日益失去对自然的敬畏,在破坏自然后屡遭大自然报复的今天,是否该重提一个话题──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其实就可以回归生命本色,就是守望人类的家园。

敬畏自然 篇6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对比和反问的作用。

3、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讲讲看到的环保广告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到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阅读本文后,我们会多一些思考。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写一写

蓬篙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2、自读课文,圈画每段关键语句,思考问题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本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明确]

(1)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认为,人类不要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2)文章最后一段。

3、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三)研读赏析

我们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对于这样的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2、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3、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

1、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

2、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最后引出结论。

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

3、运用对比、拟人、反问。

(1)对比:

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

(2)拟人:

“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把宇宙比拟成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接触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3)反问: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反问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四)体验反思

本文有许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谈谈看法。可以写在摘抄本子上。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于自己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五)小结

长期以来,人类就宣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本文的作者却提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部分一样。”因此,我们应该平等呢感的看待其他生命,去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六)作业

《敬畏自然》说课稿 篇7

双枣中学郭之好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二)教学目标

一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要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精神与人文关怀。二是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要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

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四)教学难点在于:

一是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二是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二、说教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资料交流法、比较法、及讨论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问答法,仿写法等。

四、说教学过程

要达到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最好把本文分为两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骤重在课文的整体感悟,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观点,第二步骤重在写作技巧的探究与理解富有哲理性的语言。

第一步:创设情景整体感悟。

一、导语设计:(略)

二、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两遍课文,首先积累优美字词,完成字词练习。

其次圈点勾画,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简要写出对每一段的读书感受与理解,并小声播放音乐,以创设轻松的阅读气氛。

这个环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文章主题敬畏自然的含义。

三、互动探究。

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学生回答、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大自然窃笑人类。(理由:

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在这环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钻研课文,鼓励学生质疑解惑,从而理清文章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完成教学重点: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第二步:强化理解、能力延深。

首先课堂上请学生展示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资料。

1、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人类改造自然取得了哪些值得骄傲的成绩,举例说明。

2、改造自然的同时人类有哪些破坏自然的行为,举例说明。

3、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行径,你的态度如何?作者的态度如何?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新课标指出:学生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在这一环节中请学生发言说明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意见,只要学生谈来有理有据,都

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完成教学难点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同时以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拓宽视野,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然后根据学生找出的文章中富有哲理性和思辨色彩的语句进行分析,体会文章运用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由此老师展示一些相关图片,请学生做环保小记者,为这些图片配上简洁的广告语,号召人们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模仿课文语言风格,提高写作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以教材为立足点,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结合专题开展阅读,拓宽阅读视野。同时,阅读后的整理、汇报、交流,又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敬畏自然》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文,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速读、自主、合作、教师讲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

/ 9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展示有关大自然的优美图片,无论是春花、夏雨,还是秋雨、冬雪,都是美好的,但是,人类的行为却使大自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展示大自然受到破坏的图片)面对美丽而又正遭破坏的大自然,有一个作家清醒地告诉我们: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二、新授课

(一)检查预习,掌握下列词语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un)鹏 斥安鸟(yan)蓬蒿(hao)咫尺(zhi)狼藉(ji)相形见绌(chu)美味佳肴(ya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咫尺:比喻距离很近。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 9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精巧:精细巧妙。佳肴:精美的菜肴。不过尔尔:不过这样。(二)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

1、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知识

2、理解题目及文体

敬:敬重,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畏:畏惧之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畏惧”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畏惧”,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

过程)。议论性的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

/ 9 该“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明确: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3、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2—10)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第一层:(2—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不过尔尔。第二层:(5—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第三层:(8—10)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第三部分:(11)人类应当敬畏自然。

(四)掌握课文内容

作者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1、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a在大宇宙中间,航天科技非常狭小。b人类的认识史,人类认识幼稚得很。c大自然宝藏,矿坑挖掘是自掘陷阱。d宇宙中的高智慧生物,人类大人物不过尔尔。

2、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a大自然创造了一切人仅有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 b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 c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

/ 9 d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3、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表明观点,得出结论: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

4、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明确: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明确:之所以说“敬畏自然” 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6、“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明确:拟人手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成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相对的两个概念,具有可比性。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三、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以利人类长远发展。

/ 9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熟悉、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二、新授课

(一)品味语言,体会句中哲理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讨论明确:掉入陷阱,就有危机。人类开采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讨论明确: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讨论明确: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二)体会、理解文章写作特点

/ 9 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思考,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谁也不能断言那些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反问句的作用: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反问句的作用: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你应当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的作用: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 9

(三)扩展练习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如: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2.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呵护我们的明天。

3.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四、课文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因此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敬畏自然。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本文的语言也极有特色,富有文学色彩,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洒脱峻丽,读来爽心悦目。

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 9 高科技------航天事业------相比大宇宙,空间十分狭小 人类的智慧 认识---------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 矿坑---------可能成这人类自掘的陷阱

宇宙—————存在比我们智慧高得多的生物

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大自然的智慧 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 兄弟关系-----敬畏自然=======保护、爱护自然 自然中其它事物 •教学反馈

学生不太容易读懂课文,对理清课文思路有困难,不理解议论文层层推进的写法。对文章中部分语句的分析、品味有很大困难。

敬畏自然 篇9

人类应不应该敬畏自然?

“敬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被解释为“又尊敬又害怕”;而在宗教学中,“敬畏”意指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的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对于“敬畏”一词的解释,我比较倾向于第一种,也就是说“敬畏”包含了“敬”与“畏”两个方面。

人与自然,以谁为本?人类应不应该敬畏自然„„等等问题一直是环境伦理学所探究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常常进行辩论的问题。近年来大型自然灾害事件在全球各地频发,比如印尼海啸、汶川大地震等等以及全球环境污染的愈演愈烈,使这类问题的讨论持续升温。尽管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但在保护自然的同时应不应该敬畏自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而在我看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我的观点是“敬畏”有“敬”与“畏”两个方面,人类既要“敬”自然,也要“畏”自然。“敬”意味着尊敬、敬仰。不可否认的是,人类是自然孕育的产物,人无法脱离自然而生存。自然给了人类生命,孕育着万物,因此人类要尊敬自然的规律,遵循自然的法则。我想在这方面并无太大争议。我想要讨论的的主要是关于“畏”的争议。

恩格斯曾经说过:“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我引用的这句话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这些人认为,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等以及一些疾病如艾滋病、疯牛病、SARS等,是自然对于人类的惩罚。这些人把自然认为自然拥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人类破坏了自然就会受到它的惩罚,因此人类需要“敬畏”自然。我并不认可这种宗教般的、近乎迷信的“敬畏”。旅美学者方舟子曾经在新京报上发表一篇名为《敬畏自然就是反科学》的文章,虽然文章有些偏激,但其中的一些观点我还是比较认可的。方舟子在文章中说:“所谓‘敬畏大自然’,从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敬仰和害怕自然,要害在于“畏”,也就是怕。这种心态和原始人的泛灵论、中国古人的“天人感应”说一脉相承,都是把大自然当成有意识、有人格的神灵,担心冒犯了它就会遭到报复。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蒙昧的观念,与科学思想格格不入。” 这种对自然的恐惧是不科学的,因而“人类应该敬畏自然”这一观点遭受像方舟子这样的科学主义者的强烈反对。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不能将自然事件当做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也不可以片面的理解“敬畏”中的“畏”,将“敬畏自然”打为反科学,嗤之以鼻。

在我看来,人类不应该因为掌握的科学技术就选择不去敬畏自然。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高智慧生物,再掌握了科学技术之后,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近几百年来,人类妄言可以不敬畏自然,是因为有科学撑腰。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知识更是史无前例的力量,但这不代表人类可以征服自然,成为自然的主人。我们前面提到的“畏”是因为无知,但有了科学作为武器而以“无谓”的姿态企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更是无知。一位伟人说过的“人定胜天”被某些人奉为真理,认为人类是世界的中心,利用科技的力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造自然的活动,所带来的后果大家有目共睹。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在看了德国一个小学生的环保纪事后很感慨地说:那种不认为自然为母,反以自然为器,乃至要征服自然的反自然观念,助长了环境灾害中日益严重的人类行为致灾。

科学技术应该受到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制约,而敬畏自然会让我们更加注重对滥用科学技术行为的约束。况且,敬畏自然的目的不是反对科学,而是让人们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正视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和谐地与自然相处。敬畏自然,因为人类不能仅仅把自然当做工具。

敬畏自然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

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

①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文章中的深刻哲理,树立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课前准备:

学生:①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②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教师:①准备与自然、与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②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速读文章两遍,把握文意。②体会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主旨。③学习反问、拟人等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整体感知 1.导入 新课:

①可以用爱护自然的警句、格言导入。②也可以用大自然受损的图片资料导入。③也可以用类似“罗布泊消失”的自然现象导入。

人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庇护,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在她的怀抱中成长壮大。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阅读本文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敬畏自然 目标:①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品味关键语句,理解语言中包含的哲理。③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2.感知内容

⑴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要求:自选难读难写的字同位相互交流识记,如: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⑵反复阅读文章两遍,初读可以自提问题,再读可以圈点勾画写下感受,理解评价。充足的时间阅读后,进行课堂交流。交流之中,学生可以互评,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而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如:

①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②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哪些?

③为什么要敬畏自然?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⑶课堂交流

提示学生讲观点还要学会讲根据,可以用文中的话理清因果,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师引导学生发言后帮助学生整理归纳:

①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谈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②表达文章观点的句子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③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类常常与自然对立,有时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爱护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发展。

人类与自然都是孕育生命的组成部分,存在形式不同,但都是平等的生命,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即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研读赏析 1.教师导学

我们整体感知到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就是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爱护。人类要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时刻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类自然和谐发展。对于这一观点,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让读者明理呢? 2.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提出质疑见解,学会质疑。3.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教师可以将各小组讨论题集中归纳,如: ①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什么特点? ②文章是怎样推出议论中心的? ③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写作手法有哪些? ④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生可以互动式参与讨论,学生可以说,教师帮助引导归纳:

①本文以议论为主,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可以说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②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的方法,最后引出中心也是结论。如从否定“征服自然”到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从智慧——生命——敬畏自然与生命。

③也许印象最深的写法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例句,读一读,并比较一下用法的不同,从中看出用对比、拟人、反问的妙处。

④文中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可联系文后的研讨与练习

(二)做一些反思和理解。同学之间可以交流一些看法,教师引导评价就可以了。体验反思

1.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己学了文章后有哪些想法,能不能举例说明?

2.对于作者否定“征服自然”、倡导“敬畏自然”的观点,自己持什么态度?赞同呢?还是有其他观点?

3.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同学交流“人与宇宙”的资料或看法。

〖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进行讲述,也可以另立题目讲述,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并延伸文章内涵,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 拓展延伸

1.比较学习郭牧华的《敬畏头顶的星空》、张晓风的《敬畏生命》、蒙田的《热爱生命》。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专题讨论,课上交流。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 爱护自然

严春友

人类生命 与大自然 对比

上一篇:的幼儿园保育工作自我评价下一篇:评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