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们国家虽然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但随着资本市场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会计准则发展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题, 关于企业利益的会计准则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甚至引起了国际反响。旧的会计准则很难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 我国在推行新会计准则期间, 要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 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就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与大家展开探讨。

一、新旧会计准则概述

财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 这项制度的颁布奠定了会计准则体系面向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以往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具体准则十六个, 基本准则一个, 在新准则中都进行了改进, 增至具体准则三十八个与一个基本准则, 在以往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对诸多任内容进行了完善和整改, 并在多方面进行了增添, 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其相关内容逐渐趋向国际财务报告。社会各界人士对企业会计准则制度的颁布给予了密切关注。为了使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与落实的得到进一步推进, , 于2006年10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从2007年1月1日,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以及其他企业, 逐渐落实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弥补了传统会计准则的缺漏以及不足, 随着不断建立与完善的角度来看, 《新企业会计准则》有望实现在我国的全面开展。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是财政部特别制定的新准则, 这种由旧到新的转变都做出了详细的解说及规定。于2007年11月《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由证监会正式发布, 为拟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对新会计准则的适应提供了转变的过渡需求, 促使拟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对内部各项账务工作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保证了财务会计信息在实施新会计准则时能够及时准确的披露信息质量。

二、新旧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的比较

在非货币性质的交易中旧会计准则很难发挥对资产计价管理作用。通常换入资产的价值在非货币性交易中都是由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计量而来的。例如以一辆汽车的换入是由企业自行开发的一项专利为例, 其中自行开发注册费的6万元是专利权的账面价值, 管现费用包括82万元的研究开发费, 如果90万元是此项专利的评估价, 那么评估价和专利换入的账面价都与一辆90万元的汽车等价。在我国现有的会计体制中对此有明确规定, 应该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对换入资产的成本进行计量, 所以6万元的价值才是此汽车的入账价值,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若存货或固定资产由无形资产换入, 会导致企业的资产总额受到低估, 使企业融资等业务活动受到影响。

在会计核算中自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 不利于可靠性原则的落实。在实际发生的事项与交易中, 可靠性原则为企业提供了会计计量以及确认的依据, 使会计计量以及确认等各项经济业务都能真确及时的反映实时情况。许多的财力、人力以及物力在无形资产的研究探讨中出现剩余或浪费, 并未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而计量手段是可以应用到部分成本上的。在现行会计准则制度的开发研究阶段, 全部费用化的成本开发, 致使财务报表上的本期利润以及末期资产都相对较小, 当期利润在开发成功的当期又会发生大幅虚增的现象。无形资产的实际运营成本无法通过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得到详细准确的反映。自创无形资产价值在现行准则中, 与国际惯例是相违背的。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实现完全的资本化、费用化, 其研究划分为了两个阶段, 开发阶段的费用与研究阶段的费用在处理中相互独立。

自创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费用, 在新准则中更多的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确认方法。这种发展趋势得益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即IASC顺利改组的完成, 并逐渐形成国际会计准则的标准化模式。无形资产的实际运营价值在新会计准则的自创无形资产入账价值中, 其确认方式促使实际创建价值得到了真实、准确反映。在无形资产价值的后期各个阶段, 都预先对无形资产的提取与摊销做好的减值工作, 使会计核算费用和收入两者之间实现了科学合理的配比原则, 对真实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具有积极作用, 企业内部资产可得到报表使用者的客观准确评判, 有助于会计信息预测价值的提高, 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对企业投资者来说, 大大提高了其投资决策的真确性。企业在自行开发无形资产的过程中, 对研究开发时带来的费用支出首先归纳到研发支出项目中, 再考虑是否满足资本化的确认要求, 在会计报表末期对于各项研发支出进行归集审核, 对不满足资本化确认条件的项目转入当期管理费用中, 对于一些没有完成开发费用而满足资本化确认条件的应继续列入研发支出项目中, 当企业待开发科目已符合无形资产的预定用途时, 其实际产生的成本再划分到无形资产中。使智力成果实现转化与应用, 推动企业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三、新旧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比较

企业资产的销售预期和销售净价, 在其资产达到使用寿命或仍在持续使用时, 会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 其中现值相对突出的就是旧准则中所指的可回收金额。在处理资产时会形成部分相关税费, 资产的销售价格去除这部分支出后的余额就是销售净价。新准则中出现的公允价值就是从国际准则中借鉴而来的, 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回收金额的参考依据, 去除处置费用后的资产和净额, 对现金流量的现值做好预计工作, 从中确定较高者。

1.固定资产

不能转回已经得到确认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是新准则中明文规定的。这与旧准则具有明显差异, 如果企业对固定资产已经预先提出了减值准备, 并且在此期间各种因素导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出现变化, 且有明显迹象, 致使固定自称的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的金额, 便可以实现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 由此一来便会对企业的净利润带来影响。以石油天然气企业为例, 在处置核电站废弃材料以及弃置相关老旧设备时, 要把预计弃置费用列入考虑范围, 已折现值的形式列入固定资产成本科目, 进行计提折旧。这种方式的应用是基于我国部分特殊行业的需求, 此类企业在资产使用后会因设备等报废而产生巨额费用, 促使企业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得到及时且真实地反映。旧准则的后续支出确认原则在新准则中被取消, 并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初始支出的确认必须与后续支出的确认保持一致性, 保证满足资产确认的要求。也就是说此类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再次流入企业的可能性得到了提升, 成本的可靠计量得到了充分发挥。对于后续支出不满足资本化要求的, 及时列为费用化科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制度在新准则中被取消, 这使一些其企业通过减值准备的转回漏洞, 进行利润操控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2.金融工具

持有到期、应收以及投资等款项计提减值准备, 原计提的减值准备若果受到减值因素的影响, 例如消失等, 将会及时转回计入当期损益。在市场经济中, 如果不能通过公允价值的准确计量且缺少报价的权益工具投资, 那么计提减值就不会转回。当减值发生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时, 该金融资产即使没有完成终止确认, 将会导致所有者原来直接计入的权益伴随公允价值的降低, 通常会带来累计损失, 因此也应划分为当期损益。

3.新准则中资产减值的应对举措

(一) 加大可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力度

对于长期资产的减值, 新准则规定不可转回, 并且还有大多数的流动资产的减值可以进行冲减。借助企业外部具有专业技能的注册会计师, 对企业财务存在的漏洞尽可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全面提高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质量, 尽力吧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加大减值准备的监督管理力度, 并从各个环节上进行严格把关, 避免内部人员对利润的操纵, 企业的财务活动与经营应及时完善, 纠察企业利用资产减值, 控制好盈余管理。

(二)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

为了避免利润操控现象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设置对经营者的激励与考核机制, 其考核体系应包含资产减值会计的工作落实情况, 促使企业经理、董事会、监理会以及股东大会实现相互合作、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 避免盈余管理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 企业财务管理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监督, 相关法律职能部门应做好调查管理实践, 发现准则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分析其原因并做好记录, 给出专业性的指导意见。在准则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实践以及专业知识建立综合的指标机制, 对减值幅度、减值评判标准、计量方式、计提时间、判定原则等做出统一详细的评判标准, 降低评判的弹性, 有效控制利润操纵。其次, 相关政府单位与企业应密切配合, 推动新准则在我国企业的执行与落实。国家在政府、社会、企业等领域, 结合各个领域的优势强化宏观调控, 合理利用各方资源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公正性和真实性, 保证市场经济的规范化运转。

四、新的会计准则应用分析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发布后, 会计司在同年七月联合三所国家会计学院, 就会计准则为核心开展培训工作, 其中直接接受培训的人数就上万人, 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企业会计体系在2007年1月1日正式实行于我国上市公司。根据上市公司在落实会计准则期间开展的财务报告以及新准则的执行效果进行长期监控和跟踪调查, 通过近五个月的持续跟踪对执行情况有了较为全面地分析和了解。调查数据表明, 2008年4月30日为止, 通过对1570十家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来看, 其中有1557家公示明确披露了《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股东权益在2006年12月31日进行合计, 即在执行旧准则的前提下合计41486.6亿元, 在2007年年初的股东权益合计中这1557家上市公司参照新准则进行调整后达到了45625.5亿元的产值, 在去除少数股东权益后, 旧准则下的股东权益明显比2007年初的股东权益减少1002.8亿元, 权益涨幅上升了2.4%。也就是说这种接近国际水平的新准则对这些上市公司年初净资产计量的最终结果来看, 比在执行旧准则期间高出了2.4个百分点。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的第一次实施期间, 实现了新旧准则在企业中的顺利转换。这项工作量巨大的调查, 以1570家上市公司为基础的会计准则调查, 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会计准则在我国的有效实施, 并得到了许多国外理事会的高度认可。实现我国会计准则和世界上其他地区或国家一样具有相同效果的会计准则, 努力得到国际监管机构的接纳与认可, 这对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推动我国企业向国际市场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我国会计新准则大多数相关内容趋近于国际财务报告, 为会计准则的等效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结束语

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 对实现与其他海外国家会计准则的等效具有重要作用, 新准则对信息质量提出的相关性以及引入的计量方法等, 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旧准则的不足。本文对我国新旧会计准则做了具体的分析与探究, 并提出了相关的整顿措施, 希望能给相关企业和政府在建设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 对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分析, 对我国的资产减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等得到多方位、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固定资产

参考文献

[1] 于常春.新旧会计准则差异实务导读[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2] 于晓蕾, 李书风.新会计准则实务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3] 刘晓露.开发支出信息含量研究——沪深股市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证据[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 2011.

[4] 景超绪.探讨会计准则强制性变迁下盈余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变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3

[5] 李恬方.关于新会计准则下公司利润调节空间的变形及应对策略[J].集团经济研究, 2013 (13)

上一篇:多媒体电子教室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中的思考下一篇:剧情反转手法在微广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