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专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共9篇)
摘 要 会计专业环境包括会计目标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环境、专业导向环境、会计主体环境。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会计;专业环境;目标环境;人员素质;专业导向;影响
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不尽如意,虚假会计信息满天飞,虽然国家制定种种措施和办法,但仍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会计环境是主要根源。会计环境,是指影响会计工作的各种内外因素的总和,包括会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如经济体制、法律体制、自然环境、企业管理环境等;内部环境如会计专业环境、会计国际环境等。会计环境直接作用于会计实践,决定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决定会计发展的方向。从会计产生的历史来看,会计是会计环境发展变化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会计的发展来看,会计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会计环境变化的结果。笔者欲从会计专业环境来分析其对会计的影响。
一、会计目标
环境会计目标是会计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美国会计学者Walter B Meigs和Charles
“会计的根本目标是提供关于某个经济实体的财务信息(”Accounting The EJohnson等认为:
Basis for Business Decisions 1977)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目标是“为制定合理的投资及信贷决策提供有用信息”。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目标是“为更广泛的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企业经营状况和业绩、财务状况变动等方面的信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认为会计目标应“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可以看出,上述不同的表达是有差别的,但是不难发现,上述各种表达均反映了会计目标就是设置会计的目的和要求,即回答“为什么要设置会计?”“会计应做些什么”等问题。由于会计工作的最终表现成果体现为会计信息,显然是因为外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而产生了设置会计的目的;因此,会计目标的中心内容就是会计信息。具体而言,会计目标就是对会计自身所提供经济信息的内容、种类、时间、方式及其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显然,会计目标环境对会计的影响跨越了会计内、外两环境,即根据外部环境确立调整会计目标,同时作为会计的起点,在会计系统中为会计实践活动指明目的和方向。也就是说,会计目标既是一个独立影响会计工作的环境因素,同时也是连接会计内外环境的桥梁,因而其对会计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会计目标主要有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环境对会计的具体影响,可从两派观点的表述中窥测一斑:
受托责任观认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是分离的,两者有明确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存在。所有者为委托方,经营者为受托方。作为经营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会计应属于经营方,即属于受托方。受托方的责任主要有:接受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有效管理与运用该资源以使其保值增值;承担如实向资源的委托方报告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义务;受托方同时
负有社会责任等等。这些责任的存在,要求双方均不得缺位或模糊,否则将直接影响受托责任的履行,因而要求双方处于直接接触的位置上。会计是商业语言,委托责任与受托责任的具体表述通常以会计指标为起点,以会计信息为终点,因而此观点认为会计应在受托责任关系确立的目标下开展具体的会计实践活动,从易于揭示受托责任的角度合理组织会计核算,报送会计信息。此观点的一个有力支持点为现行的会计报表审计制度:正是因为有委托责任与受托责任才产生了审计的动机,开展独立审计的目的是为了证实会计信息的真伪和公允性,其委托人恰是受托责任的承担者。决策有用观点认为:企业虽然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实,同时也存在受托责任,但由于资源的分配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而不是由双方直接接触,也就是说,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不是直接建立起来的,而是借助于资本市场建立的,因而会计的目标并不是揭示受托责任,而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企业现金流量、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等方面的信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两权分离由直接变间接,委托者在资本市场以一个群体出现,从而使个体变得模糊,二者的委托关系也变得模糊,且随着资本经营的深化,所有者对资源的直接管理已日趋淡化,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有别于前一种观点,由此而对会计工作产生一种更宽松自如,放任其按自身规律组织会计核算的影响。
不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有决策有用观,都是基于一定的经济环境,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市场及其影响。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正处于摸索阶段,因为受托责任的履行仍占主导地位。既已明确了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使命,因而根据委托方(我国目前主要是国家)的要求制定科学的会计目标对于把握会计工作要点,合理组织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人员素质环境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会计作用的真正发挥和对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具有重大影响,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目标在素质不同的会计人员身上会反映出不同的结果,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果,优秀会计人才市场总是供不应求。一名优秀会计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与其他任何一门专业岗位的管理人员相比,企业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是最高的。然而,由于经济、教育科学、社会文化、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企业优秀的会计人才极为稀缺。作为一名优秀会计人员是如何影响企业会计工作的呢?
1.依法行事,客观公正。这是一名优秀会计人员首先应做到的。这里的法不仅包括国家颁发的法律法规,也包括企业权力机关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会计人员时刻与“钱”打交道,处理的每一件事务都牵涉到各有关利益群体,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坐得正,行得直”,不偏不倚地处理会计事务。
2.选择最合理的会计政策,直接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会计政策的选择对现金流出和成本费用的影响已不需例证,当所得税已正式成为企业的一项费用后,企业会计的职责之一便是降低该费用。业务水平不高的会计人员大多采用“做假账”或“账外账”的方式瞒报收入或虚列成本费用,如此做法其性质已成为违法,一经查出,后果不堪设想。高水平的会计人员在会计政策的调整以及与其他部门协同作业等方面,充分利用所得税优惠政策合法地降低所
得税费用,即合理避税。
3.提供准确、全面的会计信息,为内部管理服务。我们知道除了会计政策的合理调整、会计方法的适当运用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外,企业经济效益更多地是依靠供、产、销环节去创造。如通过降低采购成本、节约资金支出;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增产节支;通过拓宽销售渠道,增加销量、获得较高的价格等。会计人员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主动为上述环节的管理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信息服务,促进供、产、销环节加强管理、堵塞漏洞、转嫁费用,提高
经济效益。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会计的地位,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中枢地位。
4.保守商业秘密,恪守职业道德。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激烈,信息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近几十年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其在社会生活中无可替代的地位证实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会计部门作为一家企业的信息中心,会计既要为外界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又要防止不恰当的信息披露会使企业陷入被动经营的境地。会计手中的数据也许会变成竞争对手利用并致之于“死地”的武器。例如,赊销百分比法一度作为合情合理的坏账准备金计提方法而流行,但其后企业纷纷予以舍弃而改用余额百分比法或账龄分析法,只因该方法下披露的会计报告会使竞争对手毫不费力地推断出竞争企业采用的销售政策,在了解其资金状况后能迅速调整自己的策略以应战或发起战争,在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会计人员应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同时恪守职业道德,不主动向外提供会计信息。
三、专业导向环境
作为会计重要专业环境之一的专业导向环境,原本只是在西方国家争论,但这些年,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深入,已越来越多地被我国高层会计管理机构和会计理论研究者所关注。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建立起来的会计模式,已被会计实践证明确有不适应市场经济之处,尤其是在适应市场竞争方面会计政策明显滞后,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改革措施,如加速折旧方法的准入,制造成本法取代完全成本法,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再次扩大坏账准备金计提范围和金额的同进,将减值准备金的计提扩大到全部资产,并新增设“实质重于形式”这一核算原则,取消开办费五年摊销的规定等等,可以说新《企业会计制度》已在极大程度上消化了中西方会计政策上的差异,剩下的只是操作程序上的不同而已。
四、会计主体环境
没有会计主体便没有会计行为,会计主体与会计实践这种“主仆关系”决定了会计主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因素对会计的影响程度:会计与会计主体共存亡。会计主体的构造差异决定着会计工作的复杂程度。会计主体构造主要包括组织形式、管理制度、资金来源、内部机构设置等内容。首先,从组织形式上看,一个无限责任公司与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是存在着巨大差别的。从会计的受托责任看,无限责任公司的会计主要是清理债权债务关系;从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分析,除纳税信息外,一般较少关注其财务状况的好坏,至少没有对有限责任公司那般密切关注;从会计政策的选择看,有限责任公司政策变动的影响远大于无限责任公司,因而要求揭示会计政策变
一、会计环境的涵义
所谓会计环境, 是指会计所依赖和依存的客观环境, 是影响会计活动的各种内外因素的总和, 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一般而言, 会计环境包括会计主体内部环境和存在于会计主体外的外部环境。其中, 我们可以把对会计信息系统产生影响的经济、法律、文化、政治、科学技术等外部因素称为“会计外环境”。把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会计思想、会计文化、会计工作程序与方法、会计工作手段、会计工作内容等内部因素称为“会计内环境”。会计环境是内外环境的有机结合。以上这些环境往往对会计发展过程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进而对会计信息的内容和具体操作过程产生影响。
会计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认识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对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建立良好的会计信息制度监控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 内部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定时期的企业内部环境会对会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虽然不是决定性的, 但却能促进企业规范会计行为, 完善会计组织和提高会计管理水平。一般讲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环境主要有:
1. 会计主体的性质。
现阶段, 由于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决定了会计主体的性质多样化。会计主体性质的不同, 对社会就有不同的根本利益点。会计人员置身于企业中, 其利益与本部门和企业息息相关, 会计主体的性质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至关重要。
2. 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
作为一个经济主体, 其经营的总体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这个目标离不开良好的整体管理体系。而会计管理又是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离开了有效的会计管理, 经济主体的管理水平是难以提高的。因此, 必须与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 明确内部控制职责、目标, 从而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3. 企业领导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懂得只有会计信息才是最系统、最连续、最有价值的经济信息, 它能对企业经营状况和成败做总体反映, 并能通过财务信息揭示、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所以, 明智的企业领导往往将企业的会计管理手段看作是能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4. 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是影响企业会计行为效果的最终因素。因为会计主体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会计作用的真正发挥, 影响着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果会计人员素质低下, 即使有好的会计制度和先进的会计技术, 企业的经济效果也不可能是最佳的。
(二) 外部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外部环境具体包括宏观环境因素和经营环境因素, 两者在不同方面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宏观环境因素主要有:
1. 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经济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可以从经济结构以及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加以描述。不同的经济结构必然有不同的使用者结构, 不同的使用者结构将通过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影响, 最终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比如, 市场化程度越高, 历史计量属性的客观程度也就越高。而市场化程度更多的是从会计信息方面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我国当前的局面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存。这种所有制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政府是我国会计信息极其重要的使用者之一, 政府既是国有资产的代表者, 同时还以税收征管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来。而且企业组织利益的其它相关者、公众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供应商、采购者、员工等都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另外在我国投资者队伍的权益保障意识及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 有关监管部门作为弱势群体保护者, 也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仅如此, 20世纪50年代以来,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得到迅速发展, 跨国公司的发展方兴未艾, 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分布地区也越加广泛, 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使得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也越来越关注, 加上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多国性冲突和多主体利益冲突, 会计信息质量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问题。资本市场上的资金来源、市场范围、资本的供应方式必然也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资本市场是一个国家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市场和重要渠道, 会计信息及其质量在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政治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政治环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整个社会的政治观念。政治因素是社会生活的主要决定力量, 一定时期的国家政治观念影响该时期的会计, 决定该时期的会计地位和作用, 它对会计的影响是直接和具体的。政治环境的分析主要是考察政府如何管理社会经济事务。在市场调节加政府管理的混合型经济政策逐步盛行的今天, 政府的行政干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这也说明政府越来越具备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潜在能力。从世界上的主要发达国家其行政权力向会计规范领域的渗透显示出不可能以会计职业界的意志为转移。我国经过了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仍然残留着政权过度干预经济、过度干预财务会计规则制定权的情形。而且在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 行政权干预财务会计规则制定权有其合理性和长期性。因此如何在强势行政权与个体权力的均衡上取得动态平衡, 从而公平、公正、公开的创造一个比较理想的环境, 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3. 法律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法律环境因素可以用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法律体系来加以说明:大陆法系下的法律比较系统、严谨而且操作性较强, 很多问题能通过成文法典解决;而英美法系下的法律则充满判例思维, 法律是逐步靠判例的积累而完善的, 具有灵活、及时的特点。因而比较起来, 在大陆法系下, 会计职业界和相关的会计准则不是很发达, 而英美法系下, 会计职业的自律规范相对较发达, 会计准则也容易显示它的优越性, 弥补了相关法律的不足。所以在这两种法系之下, 财务信息质量各有各的保障系统, 只是财务信息质量的具体保障形式不同:前者以其法律法条的权威性著名, 后者则以其准则规范与概念框架的完善作为重要保障。
我国属于成文法系, 会计模式大体上属于“立法会计”,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是财政部。会计准则由国家来制定, 而不是由民间组织来制定, 这就使会计接受政府指导的程度比西方国家高, 官方制定的会计准则也比民间组织更具有权威性, 更容易贯彻落实, 这是财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 相应的, 我国会计民间组织的规模和力量薄弱, 国家在制定准则的过程中得不到充分的信息交流, 不能像民间组织那样集思广益, 因此, 高质量的会计准则难以形成。
4. 社会文化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和, 它包含了价值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理想和信念等, 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他们对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是否崇尚权威, 保守倾向和保密程度等。另外, 诸如一个国家的会计教育水平, 会计人才的素质和丰富程度, 会计技术和相关数据的处理, 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以及会计理论的研究水平等因素都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的文化是比较典型的尊重长者与权威、集体主义的文化, 人本制度的作用如不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恐怕难以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 而集体主义文化很可能构成了个体之间信息透明、充分的障碍, 因为在一个集体主义文化主导的社会里, 小团体内部的信息透明往往牺牲了不同团体之间的信息透明。
总之, 会计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 会计环境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变化, 只有清楚地把握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 才能正确地认识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转轨的特殊背景下, 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完善, 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 要求我们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时刻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 敏锐观察新出现的经济现象, 及时提出会计对策, 不断完善会计准则, 不断完善会计理论、实务, 使之与会计环境相适应, 创造各方面条件, 以促进会计环境的完善, 以便提供更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完善会计环境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 建立以新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信息披露体系
2006年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 顺应中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 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 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理念, 强调公允价值理念, 首次构建了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 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的突破。新准则作为较为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 成为今后财务报表编制的主要基础。新准则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吸取了发达国家对于复杂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经验, 但并不是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简单复制, 而是充分考虑了中国转型经济的特点。新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现实要求, 也是会计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方式。
(二) 健全会计法规体系, 规范完善会计准则减少其本身不确定性
法律规范和会计准则等会计环境的缺陷是助长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主要环节。因此, 一方面, 要加强会计法规和相关经济法规体系的建设, 修改现有法律法规, 详细规定虚假会计信息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损失的民事赔偿责任以及充分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受理审判程序。比如借鉴《消费者权益法》和国外的经验, 建立“信息失误损失赔偿法”, 规定公司虚假会计信息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损失的, 受害者可以要求加倍赔偿或多倍赔偿。另一方面, 我国会计准则在向国际准则靠拢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会计准则的可选择性应通过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等监督机构来制止企业钻会计政策可选择性的空子。最后, 确定会计的属性, 合理确定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责任人。因为不同的属性, 涉及确定的责任人应该是不同的。如果, 会计是一项管理活动, 其责任人应该是会计信息的直接管理者, 如果一种管理工具或信息系统, 其责任人应该是企业管理者。尽管《会计法》中规定了相应的责任人, 但对于其具体操作还应予以细化, 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 会计法律环境才能够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 建立适合我国的人才应用机制, 提高人员素质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 是实现会计监督, 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基础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水平, 逐步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以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 这是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 应强化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 依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 真正发挥会计监督作用。其次, 不断积累经验和更新知识, 增强会计人员的会计责任感, 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加强诚信教育, 树立诚信理念, 保证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取信于广大社会公众。因此, 政府应出台相关的规定和措施, 强制会计主体选用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专业人才。比如上市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中会计人员的配备条件必须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建立公共会计师制度, 严格从业管理。此外, 还要注重全民诚信教育以便提高队伍的素质, 以便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 整治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公司治理机制
对上市公司来说, 培养多种形式的持股股东如增加银行控股、企业集团的相互持股, 限制公司内部人员出任董事, 以强化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直接控制手段, 以构成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约束机制。同时, 要推动企业间的相互持股, 特别是产业相连性较强的企业间的股权置换, 也可充分将部分企业间的债务转换成企业间的相互持股, 改造部分国有独资和控股公司, 形成公司内不同投资主体的相互制衡机制, 从而为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创造条件。提高独立董事的比重, 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 强化监事会的权威。同时, 还应注重对代理经营者的事业型激励, 因为物质激励方式随着现代经营者收入的提高而呈现出效果递减的趋势, 而非物质激励方式如职务晋升、终身雇佣、名誉称呼等的激励作用则越来越明显, 对经营者进行物质和非物质激励, 会更容易产生长期激励效应,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经理操纵财务报告的动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 净化会计环境, 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目前, 我国的上市公司己有1400多家, 要求监管部门全面、细致地监管每家企业, 这不现实。如果证券市场上的参与者都有造假动机, 再健全的监管体制也是管不过来的, 要从根本上改善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 就得以诚信为基础注意加强伦理道德建设。诚信的建立不应仅仅局限在道德范畴内, 还需要在立法和制度上有所安排。惩罚失信者固然能够解决部分失信问题, 但不能铲除失信生存的土壤。国家应当通过构建长期的诚信体制, 使诚信者确切地知道今天的诚信会换来明天的财富。为此, 政府应积极推行“以德治国”的思想, 改变目前的会计工作领导体制, 赋予会计工作者以独立性, 其核心内容是将具体会计工作人员从会计主体中独立出来, 摆脱会计主体的实际控制, 营造一种能言、敢言的会计环境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目前, 全球性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和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对宏观及微观经济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宏观和微观经济决策中, 决策的依据是经济信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70%的经济信息来源于会计信息或与会计信息有关, 如果会计信息的质量出现问题, 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后果不言而喻。而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又不是孤立的, 各种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从不同的侧面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其作用是综合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能否实现, 又直接反作用于各种会计环境。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情况下, 规范会计环境,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鉴于上述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其所依存的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 作为会计人和会计管理部门必须清晰的了解、分析我国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准确地描述会计信息质量应具备的特征, 从而通过会计环境的建设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多娇.会计环境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J〕.科技与经济, 2006 (6) .
〔2〕李仲彩.浅述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J〕.财会研究, 2006 (10) .
〔3〕胡权, 鲍建青.浅谈我国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J〕.经贸财会, 2007 (2) .
〔4〕赵自成.浅论创建和谐的会计环境〔J〕.现代商业, 2007 (3) .
〔5〕杨柳.公司治理、会计环境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J〕.财会通讯 (学术版) , 2006 (11) .
〔6〕杜德春.会计环境变化中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商业时代, 2007 (15) .
〔7〕吴可夫.从会计环境角度研讨高质量会计准则〔J〕.湖南商学院院报, 2006, (5) .
〔8〕王竹泉, 安青菊.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证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2008 (1) .
〔9〕肖凯.会计国际背景下的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5 (4) .
〔10〕谢向阳.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C〕.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7:25-52.
〔11〕王群.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思考〔J〕.财会通讯, 2008 (6) .
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作为信息革命最重要的标志,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其规模和速度远远领先于整个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巨大冲击,同时对传统财务与会计管理模式和手段也提出了挑战。可以预见,电子商务将创造一个全新的网络会计时代。
一、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网络会计将改变传统财务会计管理模式
1.会计职能发生转变。现时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会计管理的主要范畴局限在对会计事项本身的记账、算账和审核上。企业进入网络化经营管理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必然相融合,形成高度发达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将向全方位拓展:一是要为企业外界的需求者提供信息;二是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三是为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服务。
2.会计管理将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与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相比较,未来的网络会计兼有会计业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会计决策层与决策支持层在内的多层次网络结构信息系统。会计在实现资金流管理的同时进行物流管理,真正实现购销存业务、会计核算、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最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将得到较大提高。
(二)网络会计将促进会计手段的全面创新
1.会计核算与结算模式的改变。传统会计下,对商品交易的会计处理是通过大量的纸制单据、凭证,通过手工方式开具单据后再输入电脑完成的。在网络会计下,商品交易方式“无纸化”,电子票据、电子凭证和电子账簿将取代手工填制的单据、凭证,而且账务处理可以自动完成。此外,商品交割和资金给付将统一起来,在完成交易的同时,利用电子数据交换和交易各方包括银行、税务、运输等进行各种电子票据和电子单证的交换,完成款项的支付,从而大大简化财务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大量坏账的产生。
2.会计信息的输入和传递方式的改变。在网络会计下,会计流程发生了变化,大量的数据直接从企业内部或外部其他系统获取,企业信息将实现“数据共享”的信息集中管理。会计信息的传递方式将由附层型变为水平型,新的矩阵型网络组织结构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企业采购、销售等部门可将各类信息存储于数据库中,授权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取所需信息。财会部门也可通过网络把会计信息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网页上发布,并把有关信息传至银行、税务、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利用网络发送取代传统的纸质或软盘报送方式,财务信息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将大大提高。
3.财务报告形成方式的改变。网络会计下,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即时报告和定期报告,信息使用者可以随时在网上查阅有关信息,并获取财务分析的资料,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财务信息也将接受来自于外部使用者的监督。
(三)网络会计将加速集团制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网络交易的形成对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要求大型集团制企业必须建立高度柔性、扩充性强的网络财务管理系统,以实现对集团总体资源和会计信息的全面管理。企业商务电子化后,集团制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必须做到:
1.实现网络化以保证财务信息适时交换,建立公司总部与下属机构之间的适时数据通信系统,以公司网络环境为介质,使公司的财务数据完全共享。
2.建立一体化系统、强化管理会计职能。在该网络系统中,应包含财务基本系统、各种分析账表系统、各部门管理系统、公司与分公司会计系统、安全保密系统等。
3.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系统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趋势轨迹,并能针对变化的经营环境,如税收政策变化、银行利率调整等适时进行调整,为企业决策服务。由此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全方位一体化的财务会计管理系统。
(四)网络会计将加快国际会计协调发展的步伐
目前Internet已遍及世界150多个国家,连接了6万多个计算机网络。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必将形成电子商务国际框架。电子商务的普及使得企业财务信息的公开化程度更高,更多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这就必定要求各国在会计方法选择、财务信息披露、会计网络技术、会计职业规范等方面遵守统一的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以满足全球化网络交易的需求。有关电子商务的国际准则正逐步出台,电子商务的国际会计准则也必将产生。无疑,这对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二、发展我国网络会计应采取的策略
(一)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
网络会计的发展首先有赖于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21世纪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管理和运作上的根本性变革,可以说网络系统就是企业的生命。目前,我国近20000家国有企业中,仅有10%左右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这不仅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也制约着网络会计的发展,从企业自身来看,应实现观念上的转变,树立信息化观念和市场竞争的观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才能促使技术的发展,而网络会计的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二)构建网络会计下的安全保障体系
在网络会计环境下,信息安全、资金安全等都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因而,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
1.从技术上保障。未经严格审核的凭证信息一旦进入网络系统,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且很难查证。因此,应重点加强对信息输入、输出的控制和管理,保证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和正确性。同时,企业应建立会计数据系统防火墙,在企业内部财务网络和对外公开信息网络之间设立一道屏障,并对有关的访问用户进行多层次认证。此外,要加强核心数据的备份和硬件的维护,防止计算机出现故障导致信息丢失等。
2.从法律、政策上保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制定网络会计环境下的有关会计准则,规范网上交易的购销及支付、核算行为。
(三)从实务上加强与网络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
网络会计必须以一些相关技术的发展为依托才能得以有效地运作,包括:
1.电子银行问题。电子商务离不开金融电子化,电子银行成为网上交易和网络会计系统间的桥梁。但目前我国金融网络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所用信用卡在各商业银行间不能通用,这将成为网络会计发展的一大障碍。
2.审计问题。现行企业内部审计可通过对会计凭证和账簿的审核来加强企业经济核算,明确经济责任。采用电子凭证和电子账簿后,必定改变原来的审核程序与方式而代之以新的电子审计模式,这也是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
3.税收计征问题。网络会计系统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税收的征管。纸制凭证和账簿是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的依据。而非纸制凭证账簿使得传统的征税依据失去基础,尤其是在不能保证会计信息正确性的情况下,必然加大税收流失的风险。以上几方面,都是与网络会计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应加大对它们的研究力度。
(四)培养一大批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拥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保证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所在。为此,国家必须重视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应加大对现有财会人员计算机和商务知识的培训,以适应未来网络时代的需要。
会计作为人类的一项实践活动,其产生、存在与发展都要依赖于特定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无论是以会计假设,还是以会计目标为起点,会计基本理论体系都包含会计确认与计量这一基础环节。本文试从会计环境变迁的角度考察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以及对个别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会计环境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各项条件的总和。会计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产力层次,二是经济基础层次,三是上层建筑层次。具体包括以下几类: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文化教育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这几类环境要素作用于会计的程度与方式存在差别,其中生产力层次因素有着根本性的影响,但并不直接,要通过第二层次因素发生作用;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也可以找到经济根源。各类基础的或上层的、直接的或间接的环境因素相互交织,不断对会计确认与计量提出新的要求。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址的影响
经济环境的快速变迁引发了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两大难题:通货膨胀会计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解决这两个难题首先需要突破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包括确认与计量原则的松动和单个要素的确认与计量。
1.当币值稳定时,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下,会计核算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如果物价波动幅度较大,尤其是在恶性通货膨胀时期,按历史成本原则计量期末资产以及本期取得的净收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难以被物价处于变动的市场和经营环境所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以什么为计量依据对外报告其资产、负债等价值数据,以什么为依据确定因物价变动对净收益的影响,从而正确确认本期的实际净收益,就成了会计理论和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2.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以其 “以小搏大”之势,不断涌现于经济各个领域,它在为使用者规避各类价格变动风险的同时,陆续暴露出其自身的高风险特征。由于传统会计坚持权责发生制和实现原则,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被排除在外,其风险信息无法得到适当反映和充分披露。故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近期颁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 《金融工具 ――确认与计量》,提出了确认的标准:(1)当且仅当一个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条款的一方时,企业应在其资产负债表上确认一项金融资产或金融欠债。(2)当且仅当对构成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的合同权利失去控制时,企业应终止确认该项金融资产或该项金融资产的一部分;如果企业行使了合同中规定的获利权利、这些权利逾期或企业放弃了这些权利,则表明企业对这些权利失去了控制。(3)当且仅当金融负债或金融负债的一部分消除时 (也就是说,合同中规定的义务解除、取消或逾期),企业才能从资产负债表上将其剔除。
二、政治法律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廿的影响
1.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与管理的要求和侧重点不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拥有全部固定资产、土地和其他经济资源,很少甚至没有企业财产的私人所有权。例如企业没有土地所有权,在单一公有制经济下也不需评估确认土地使用权。在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合资入股时,才产生将土地使用权作为一项重要“无形资产”进行确认与计量。也是缘于政治环境的差异,对于使用非会计主体拥有的土此的有偿支出,在私有制国家称为“地租”,在我国则确认为让地使用铲
。
2.政治环境因素实施其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政府所执行的政策、制定的规章及颁布的法律条款去实现。政府通过立法可以直接影响会计的发展,这包括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经济法和税法等。如我国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保值增值方面的法规直接涉及国有资产是确认为股权还是债权,以及如何计量的问题。又如,英美法系的国家在法律上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因而就要求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予以确认和计量,对库藏股份则不予确认纳入股本;而在强调 “形式重于实质”的大陆法系国家则反之。
三、文化教育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廿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文化对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的选择行为影响较大。例如,美国崇尚个人主义,社会的权距较小,对不明朗因素反映较弱,容易接纳有差异的因素,并且美国是一个阳刚社会,人们注重成就、决断力及物质上的`成功,因而其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的可选择余地较大,强调真实反映,偏向乐观,所以美国强调计量的公允,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德国与之相反,文化特征表现为集体主义,对不明朗因素反映强,社会权证巨较大,阴柔社会,因而德国强调稳健性原则,确认与计量方法趋于保守,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例如一般不允许进行资产重估,严格限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长期合同收入”等。
四、科学技术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且的影响
现代科技推动了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的沟通更加快捷,公允价值计量不再仅仅停留于理论研究阶段,其应用在技术上获得了转机。另外,借助高级数学运算工具,可以采用更精确的计算方法,计量固定资产折旧或债权折(溢)价等项目每期应摊销的数额,可以大大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五、自然环境对会计确认与计廿的影响
现代社会愈来愈关注生态和环境,绿色会计成为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课题。环境因素的参与使企业必须对一些会计项目重新界定和计量,既包括原有的项目,如将有关环境保护的耗费或支出纳入成本和费用中,也包括对新会计项目的界定与计量,如 “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等。绿色会计在解决要素的确认与计量之后,才能把企业涉及环境的经济业务转化为货币价值形式的会计信息。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 邵 楠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恶化、自然资源的日趋耗竭以及社会团体和公众环境意识日益增强使得传统资源耗竭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受到了质疑,于是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的发展观崛起,而这种新的发展观要求实施环境会计作为可持续的环境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并对资源的耗费给予补偿.建立和实施环境会计对现行经贸体系将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即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世界贸易的均衡发展以及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
作 者:何少娟 He Shaojuan 作者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广州 510507 刊 名: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F2 关键词:环境会计 可持续发展 资源耗竭 自然资产 经贸体系
银行会计
【摘要】本文分析了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文化环境的特征及对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影响,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若干对策。
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目前来看,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上还是在实务应用上,都难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未与我国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研究适应我国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会计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环境因素是导致会计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因。因此,研究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环境及其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应该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应用状况、方法体系。运行机制、工作内容及范围等有关方面。在企业所有权的形式基础上建立的企业生产经营机制是决定管理会计应用状况的根本因素。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始终是基于市场经济效率的要求而产生与发展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的所有者、经营者等方面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这种机制要求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并且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形成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的作用下来运行,企业只有使其稀缺的经济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效用,才能够生存、发展、获利,这就使得企业必须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采用一定的方法,准确预测、科学决策、有效控制,获得最大效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使企业走向市场,但目前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还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由于所有者虚位,不能形成足够的产权归属明晰情况下的委托——监督——激励的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作为委托人和代理人实际上都不会形成最大获取资源增值的来自于产权激励的动力。这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实质是一种行政利益关系。所造成的危害有:第一,有可能产生对所有者利益的侵蚀——委托人和代理人共谋的败德行为(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他人的行为)。在不完全契约和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负有责任的经济行为人不能承担全部损失或利益都会有可能产生败德行为,最终导致契约的低效率。在产权虚位的情况下,这种行为可能尤甚。由于产权的虚位,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名义上的产权拥有者,但使用的资源的归属权并不属于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剩余收益的归属权即不属于委托人个人,也不属于代理人,而委托人和代理人也没有个人财产承担风险,那么,双方签约并不能以保证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为目的。双方本质上同属代理人,只不过名义不同而已。因此,双方就有可能共谋产生损害资源的行为——委托人有意降低考核标准,或者当企业经营效率不理想时,想尽办法为代理人开脱责任;代理人则出于“报恩”的心态,利用控制资源的权利,最大限度地为双方谋取非金钱利益,其结果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损害了企业的价值。很显然,这种所有者虚位的代理关系造成的后果是,委托人和经营者根本不具备足够的动力来采用管理会计的方法规划企业的经济资源,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使用效率,我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在行政利益驱使下非理性投资就是源于此。第二,有可能造成委托方对代理人监督的弱化。委托方在不拥有实际的产权时,剩余收益和企业经营风险都与他的关联不大,因此,缺乏足够的动力去履行监督责任,造成经营者的责任感的下降,使经营者宜懒则懒——管理会计有用,但是费劲。这种状况降低了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需求。
经济制度的差异也是导致管理会计方法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我国在进人八十年代后,才开始系统地学习、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在这段期间我国不存在管理会计呢?笔者认为,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多种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和西方管理会计相对比,形式上有差异,但不能否认其管理会计的属性。例如:流动资金定额的核定方法与西方的存货的规划相类似,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方法与西方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群众经济核算与西方的责任会计同为内部控制的手段,甚至在我国过去形成的很多管理方法中蕴涵了当代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发展的基本原理,作业会计即是我国班组经济核算思想的延伸。清楚了这些差异,有利于我们在引进与消化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时,防止照搬照抄情况的发生,使我们坚持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与方法,也有利于我们对几十年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的归纳和总结,并将其继承下来,充实到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去。
企业组织形式是影响管理会计运行机制的关键因素。在美国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的组织形式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决定了企业能够自觉应用管理会计的方法,管理会计是基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在需要而运行的,这是由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要求所决定的一个主动的过程。我国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一个重大缺陷是如果企业彻底摆脱行政约束,会形成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难以保证企业以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为目标运行;如果行政干预力度大,又会降低企业的效率
。在前一种情况下,所有者监督的弱化使企业动力不足,运用管理会计的动力相对弱化;后一种情况下使企业成为行政的隶属物,不能依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建立企业的内部制衡机制而保证企业良性运行,企业只能被动接受管理会计的方法。尽管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而组建了很多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但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实际上并未得到根本上的转变,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良性运行还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企业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主动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的内在需要程度还相当低。
市场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工作的内容与范围。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产生和发展于市场经济较为发达和成熟的西方,对市场经济的环境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如生产经营的预测是与消费市场相关的,经营决策是与投资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也是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的结果。我国的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造成了只能有限应用管理会计的决策方法,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使得经济资源还不能实现高效率的配置,从而造成企业生产决策的困难,中介服务市场的不完善使得企业预测、决策需要的资料来源还相当困难。这种状况使得我国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实务中较侧重于内部管理的方法,而面向市场的预测与决策方法应用欠普遍,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还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经济环境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下列结论:
第一,我们应该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卓有成效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适宜的企业内部管理方法充实到我国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中;
第二,在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我国企业管理需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国实际,创造性地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
第三,优化市场环境,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促使企业经营机制的改变,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影响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信息的规范化程度等。
由于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内部,其信息的加工手段依具体的目标而定,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所以,管理会计受到法律的约束不象财务会计那样严格。尽管如此,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运行的一个子系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法律的影响。首先,法律模式影响管理会计的信息加工方式。众所周知,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的会计信息加工受到法律的影响较为严格和深化,英美法系国家的会计则较少受到法律的直接影响。法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定有全国会计总方案用以指导全国的会计活动。在1959年的会计总方案中,推荐了计算成本的方案,在大型国有企业应用,其他企业相应采用。1982年的会计总方案中,提出了管理会计的有关建议,如不同物价体系下的财务会计报表、成本预算的编制及考核、责任会计中责任中心的划分及管理、编制完整的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考核等,尽管这些建议是指导性的,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色彩,但也具有示范性的作用,对于引导企业有效应用管理会计具有重要;其次,税法的内容影响管理会计有关收入、成本、税金等指标的计量,比如要求会计收益与税法利益严格保持一致的欧洲大陆法系国家,管理会计对于成本、收入、利润的确认与计量必然要考虑法律的要求,尽管管理会计对这几个要素的处理受到的法律影响不象财务会计那样严格,但是,不考虑法律的影响,也必然导致决策有效性的降低。英美法系的国家由于会计收益不要求与税法收益保持一致,相关要素的处理受到法律的影响程度也就低。
我国的法律体系接近于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并且从法律对会计的影响来看,我国的会计传统上是以法规体系作为规范的,历史传统也更易于政府权威作用的发挥。诚然,由于管理会计主要应用于企业,其信息的输出是基于管理上的不同需要而采取不同的形式,这一特性决定了管理会计受到法律的约束程度不会也没必要像财务会计那样严格,更没有必要制订统一的管理会计制度规范管理会计信息,但是,考虑到我国会计工作乐于应用法律规范的惯例,制订指导性的制度来引导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至少我们应规定管理会计的原则,这对于管理会计的推广及创新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
以上分析,结论如下:
第一,由于我国传统上一直使用法规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习
惯于政府发挥权威作用,因此,我国有必要通过政府或学术团体研究制订管理会计准则,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及理论研究提供依据:好范文版权所有
第二,适应我国会计人员愿意应用法律制度规范会计行为的惯例,我国可由政府制订指导性的管理会计制度,为企业应用管理会计提供示范性的意见;
第三,在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中,应该将合法性作为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
三、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
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并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特征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美国由于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企业中的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第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第二,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第三,责任的考核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化,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的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降低管理效率;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往往抑制了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视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的管理观念,助长了不积极面向市场开拓进取的惰性。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指标的完成,往往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而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其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或者是长远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人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与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第一,我们应该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
第二,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第三,继续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内部制衡机制,坚决摒弃生产经营承包责任制等导致企业短期行为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在以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轨道上运行;
第四,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人本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性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四、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内容与方法。好范文版权所有
管理会计是在企业中运行的,企业管理的需要产生了管理会计的方法,不同的企业管理上的特点各异,对管理会计信息的需要就不同。另一方面,管理会计只有适应管理上的特点与需要,才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上正进行着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向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企业的组织结构正发生着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刻变革,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也逐步走向市场机制。但由于改革的复杂性,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使得管理者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等原因,企业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机制来运行,将是一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是说,企业自觉应用管理会计方法的内在需要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而逐渐扩大,这种状况决定了部分国有企业只能有限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并且其方法的应用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此外,由于管理会计的很多理论与方法产生于西方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管理的需要,与我国目前企业管理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故全面应用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当前,我们应该研究哪些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能够适应我国企业管理的需要,采取示范、宣传、引导等多种方式来推广,对那些由于我国管理环境或其他环境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应用的方法,我们则没有必要苛求于企业去运用。
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环境的现状告诉我们:
第一,由于企业管理者素质还不能达到市场经济的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使企业家市场化,强化对现有国有企业领导者素质的要求,以使企业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只有竞争的压力才能迫使企业家运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
第二,必须将管理会计的原理同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发展管理会计。
第三,学术界应研究适应我国管理需要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并将企业实践中出现的好的运用管理会计的经验予以系统化、理论化。
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是我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共同的使命。我们只有在环境的变化中研究与运用管理会计,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 都处于一定的会计环境中, 受到各种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客观环境所处状态不同, 发展变化路途不同, 导致世界范围内各国会计各异, 使得会计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
我们知道, 会计有三大属性, 即社会性、技术性和人文性。首先, 会计从产生之日起提供信息的一套完整的技术, 奠定了会计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其次, 人文性与会计环境的关系, 人文性的提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日益重视会计的结果。
2.影响会计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1) 经济环境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经济环境是对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调控方式、证券市场发育程度以及物价变动水平等具体因素的抽象概括, 它是影响会计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从经济体制看, 目前世界范围内基本可以分为竞争型市场经济、计划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社会型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几种体制, 不同的经济体制形成了不同的会计目标、管理方式、会计规范、会计监督等模式, 所以研究会计及其发展变化, 首先要研究会计所处的经济体制, 其次要把握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方向及规律, 由此才能抓住会计的实质, 理解会计、掌握会计, 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会计, 使会计与时俱进, 促进其在资源配置、提高效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其对会计实践领域的宽窄、理论研究的深浅、规范体系的完善等都有不同影响。一般来讲,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会计的认识就越加科学, 会计的各方面工作就越加完善。
从经济调控方式看, 经济调控方式取决于政治体制与法律体系, 高度集权的政治与法律体系下, 经济方式一般也采纳集权方式, 从会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对会计及其人员的管理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都比较强硬与统一;市场化程度高的经济体制下, 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一般较弱, 主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各种调控, 政府的干预较小, 反映在会计上, 鼓励企业自行选择会计政策, 会计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广大社会公众。
从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看, 发达的证券市场, 要求会计信息披露充分、及时, 而且决定了会计服务对象主要为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处于发展初期的证券市场, 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较弱, 会计目标主要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服务。
(2) 科技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科技环境从广义上来讲, 属于经济环境因素之一, 我们之所以将其独立出来作为影响会计的要素之一来探讨, 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科技发展水平高低虽然依赖于经济发展状况, 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 它确实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说明它不仅是依附于经济, 其本身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大推动因素, 这从其发展趋势上可以看出: (1) 发展速度快, 相应新学科不断涌现; (2) 发展综合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技术完全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而现代科学也装备了现代技术设备, 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 (3)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结合, 解决人类面临的高度综合性的问题。
以上三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对会计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首先, 在新的科技发展水平下, 传统会计的研究手段与实物操作方法受到挑战, 会计的研究重点随之发生变化, 会计新领域不断涌现, 会计这门社会科学越来越与其他学科交叉, 横向发展越来越宽,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对会计自身规律的把握不断深化, 由此会计纵深发展得到空前繁荣, 细化的会计分支学科亟待我们去研究与发展;其次,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使得我们对会计的社会属性及技术属性的认识更进一步, 同时指导我们应该更好地以现代技术装备会计科学, 以会计科学推动经济发展, 进而对现代技术发展作出会计的贡献;同时, 在会计的研究中, 需要引入许多新事物, 以开创会计发展之路, 解决会计信息提供的真实性、相关性问题。
(3) 管理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后期, 经济管理逐步从科学管理发展到现代管理。现代管理的特点是: (1) 面向市场的管理, 是开放型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管理; (2) 从系统出发, 注重战略发展的研究, 实行战略管理, 强调社会整体经济效益; (3) 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经济管理部门要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 制定各种中长期经济规划、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 发挥行政指导作用, 对企业进行正确引导; (4) 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5) 以人为本出发, 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高层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重视行为科学的运用, 培育企业精神; (6) 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重视信息的管理。
【关键词】会计环境;会计发展;影响
会计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与经济管理的客观需求的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项管理活动。而会计环境是作为会计管理活动的赖以生存以及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境况的总和。如果会计的环境发生变化,那么会计事物就会改变发展方向,还对会计动态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因素
1.国家政策因素
在国家一段时期内,会计事物会受到国家政治观念的影响,每个特殊时期的会计地位可能会受到国家政策的决定性影响。并对会计发展方向进行引导。 在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会计准则所带来的经济效果日益凸显,并对单位的短期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对会计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梳理,对于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为了不让领导的意识或者思想来阻碍客观经济的发展规律,让经济工作有序的进行,使会计工作能够稳定的发展。
2.法律因素
会计行业的有效运转需要法律对其进行保护,健全的法律法规能够保证会计工作的稳定进行,因为法律能够给会计工作提供一个公平、合理、规矩的工作环境,同时法律是具有严厉性的,还为会计活动指定了一定的规则制度。使法律对会计行业进行保护的同时还对其进行制约。由于法律的制定是依据着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那么有关会计的法律、法规就会被修改。从世界上来看,许多国家都是由政府通过制定制度对会计行业进行规范,再加上立法对会计活动的规制作用,让会计活动正常开展,同样,我国政府的政策或者国家的法律也对我国的会计活动进行指导和保护,同时也对其进行制约。比如:会计资格考试中包括着对会计相关法律的检测。
3.经济环境因素
所谓的经济环境因素主要有两个因素组成,分别是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那么该国家的会计理论水平越高,也就有着先进的会计事物技术。大多数的经济活动都是在经济政策指导下开展的,由于每个时期的经济政策是不同的,那么会计事物水平也会有所不同,在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工作就是通过记账、算账、报账来完成的,没有任何的新意。随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引导下,把会计事务的相关问题引入到经济管理之中。比如证券市场的建立就推动会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证券师承的特殊性会对会计活动有着更高的标准。对会计理论以及会计事务发展进行推动的原动力归根结底是经济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作为会计准则的产生、发展与完善的促进因素的存在。
4.教育文化环境
我国通过对会计工作者以及高级会计人员的培养,从而让我国关于会计教育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我国会计教育的宗旨是能够培养和训练出更加优异的会计专业人才,这其中有着大量对会计工作进行操作的人才,当然包括有潜能的会计领导人才。
5.科学技术因素
在会计环境中,科学技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由于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会计在更多的方面依赖者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不仅在会计课本中有所体现,更在对会计的具体操作中产生影响。每个阶段的技术都会对会计有着不同作用。所以,要想让会计同科学技术齐头并进,就要对科学技术及时进行把握。
二、净化会计环境促进会计事务发展的建议
1.改革现阶段会计工作领导体制
重点突出会计工作人员的独立地位,摆脱会计主体的限制作用。营造出一种敢言、能言的会计工作环境。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的会计人员的生活条件以及环境是由会计主体作为供给,这就导致会计人员受到会计主体的限制,造成工作过程不敢言、言不由衷的结果,陷入恶劣环境中。为避免这种现象,会计人员应当从维护经济秩序的角度出发,服务于会计主体,保证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财经法纪的严格执行,并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相应的惩治,反应出会计主体的客观事实。
2.加强会计信息的使用控制
对会计信息使用控制的加强必须使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统一的会计信息,即实行同源性控制。将会计信息提供给独立的会计信息管理中心,经会计主体同意后为使用者提供信息。对于税务、银行、财政、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在不损害会计利益的前提下可以进行程序调用,排除采用不正当手段竞争的现象,发挥防患于未然的超前意识作用。
3.健全会计委派制度
会计委派制度的有效实行,能够结局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对单位领导、会计人员的法纪观念进行加强,促进单位的廉政建设,提高会计人员地位,更好地执行自身的反映监督职能。是避免外部环境影响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对当前会计环境加以净化,对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加强是提高会计发展的重要工作任务。在面对新时期的巨大挑战与压力的同时,只有不断对会计环境进行适应,才能为会计发展开拓出一片新天地,不断对会计理论进行完善,以便实现更好的会计指导实务。
参考文献:
[1]董淼.浅述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现代商业,2013,(9):46-47
[2]陈晓燕.论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79-80
会计与审计学专业是经济管科的重要组成,其中融合了管理、经济、和会计、审计等各方面的内容,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中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作为实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当然要承担为会计与审计系统输送各种类型的、掌握会计与审计专门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的重任。事实上,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在为如何培养合格的会计与审计人才进行积极探索。根据现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对会计与审计对象的选择,对合格会计与审计人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会计与审计人才总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在总体数量和总体结构上要满足不同会计与审计主体对相应会计与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有效实现其审计目标的需要,培养的审计人才既要满足企事业单位、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大审计主体不同需要,也要满足各个重要行业的特定需要。二是会计与审计人才个体的合格性,即会计与审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必须满足财政财务信息真实性、财政财务活动合法性、经济管理活动有效性的复合性要求,无论是会计、审计人员,都必须掌握相应知识和能力。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现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模式弱点。
针对行业的需要,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很早就认识到会计与审计教育事业的产品是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服务和服从于经济建设和会计与审计事业的发展。为此,我院会计与审计学专业不断研究审计人才需求的变化,并以此调整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
根据国家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预测,会计人才的高层次要求增多,审计机关审计人才,尤其是高级审计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随着审计业务比重的增加,审计机关产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会计与审计学专业立足国家审计,开发特色课程,实施特色教学,树立专业品牌,近年来该专业先后开发了基础审计、财务审计、审计电算化等特色课程,与时俱进,重点突出会计与审计实训。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竞争激烈和企业制度的建设完善,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有明显增加。据了解,我国大约需要35万名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目前只有执业人员5万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国际机构的认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会计与审计学方面的专业人才位居榜首。从历年的就业情况来看,该专业就业层次较高,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我院现况
资料显示,我省十所高职院校里只有有2所设置审计专业或审计专业方向,有6所设置了会计专业,这只是会计与审计学科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设置在管理学专业之下,从2所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设置来看,对会计与审计人才以培养社会审计人才为主,而这种专业设置,缺乏对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专门审计人才培养的功能,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审计人才总体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断,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总体结构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国高职院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一些高职院校要么没有会计与审计类专业,要有就是注册会计师培训;缺乏所有会计与审计主体人才的培养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业会计与审计、财政税务会计与审计、金融保险会计与审计、工程投资会计与审计等所有会计与审计门类人才的培养功能。二是我国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以管理学专业为背景,会计与审计人才的培养中难免受管理学理论、思想、的制约,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会计与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培养出既有会计操作技能,又能进行财政财务审计,又有绩效、效益审计知识和能力的复合性人才;作为学科来说,也难以形成促进审计与会计以外的其他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台。
三、根据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调整高校审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与审计专业优势经过多年建设,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品牌专业,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划分为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和资产评估四个专业方向,体现了审计学专业结构比较完整和全面的特点,突出了审计本质性的内涵,而省内开设了同类专业的其他院校,大多将其定位在社会审计方面,与之相比较,审计学专业整体架构比较合理。财会知识只能作为审计专业的基础之一,而不是全部内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内容,现代审计理论要求我们审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在文、史、哲和外语、计算机等基础课教学前提下,向经、管、法方面延伸。为此,会计与审计教学内容设计也体现了宽口径、厚基础、重实用”的原则,强调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全面素质的培养,不断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培育其猎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调适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优良政治素质,具备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组织从事审计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基础审计、财务审计、绩效审计、会计电算化、审计电算化、税收实务、经济法、资产评估、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如暑期社会实践、会计模拟实习、审计模拟实习、毕业实习等。我院2009年该专业的就业去向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其中,在各级机关就业的占总就业人数的10%左右,事业单位占15%,各类企业占55%,金融单位占20%。
四、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发展展望充分认识管理学在会计与审计学科建设中的地位,管理学是现代审计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须关注管理学发展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影响,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新趋势。也就是说,要从现代经济管理的角度而不是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财务监督角度认识会计与审计的重要性,从会计与审计的对象、会计与审计的定位、审计与会计的关系、审计与管理学的关系、审计与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审计与法学的关系等等认识现代会计与审计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特别是要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等方面准确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同管理学科的联系和区别。对会计与审计的专业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建设的今天,可以会计与审计学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其他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强对会计与审计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把握会计与审计学科发展的规律。其次,要加强对会计学与经济学与审计学、管理学与审计学以及法学与审计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科学把握审计学科发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趋势。这样,在不会把会计与审计单独认为成为“大会计学”。按照现代社会需要优化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首先,要重新设置会计、审计专业作为管理学科的学科共同课程,强化经济学和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基础科,满足专业培养对基础理论的需要。其次,重新确定专业主要课程,满足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会计与审计人才的需要。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胜任会计与审计工作,必须对学生进行执业训练。在会计与审计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采用案例
教学、模块教学,这样就能以点带面,增加学生对流程、会计、审计程序等的具体认识。同时,在本科教学的后期,可以把学生安排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机构财务部门实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既保证了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的效果,又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是一举两得的。
会计与审计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学科必须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模式,以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会计与审计人才,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本文章是
http:/// 太阳能厂家,太阳能集热工程,阳台壁挂式太阳能
http:///锚索 笼形锚索
http:///泰安物流 泰安物流公司
http:///酿酒设备
http:/// 泰山衡器
http:///膨润土防水毯
http:///膨润土防水毯
http:///泰安装饰公司
http:///土工膜
http:///曼地亚红豆杉
http:/// 吸砂泵
http:/// 泰安胶带
http:///金银花苗圃
http:/// 泰安通风管道
http:///泰安搬家公司
【试论会计专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推荐阅读:
合并会计报表对财务管理的影响11-02
云计算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影响论文07-12
会计专业的职业分析06-26
会计专业的求职意向11-19
会计专业面试的常见问题06-08
会计专业毕业的自我鉴定09-16
会计专业信06-20
会计电算化专业简短的自我评价10-25
会计专业求职面试时的自我介绍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