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意义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彰显了党的优良传统, 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因此, 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 不断推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 红色文化是承载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大作用, 而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仍然意义深远。红色象征革命, 象征胜利,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标志。在中华文化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 红色文化成为了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无产阶级先进文化的代名词。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生存发展的指导思想, 决定其文化的性质及发展方向, 构筑其最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以集体主义的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作为其社会化的道德基础, 成为了党和人民群众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其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基石, 维系人民团结和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革命精神作为其发展的动力源泉, 集中体现了党和革命群众的内在品质、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及其人生追求。

红色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传承创新的过程。它启蒙于近代中国, 雏形于五四时期, 成长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深化拓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 红色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它所蕴含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先进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承融合,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有机统一, 彰显出作为红色文化创造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结合。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的实践沃土, 立足于人们肩负自强不息、勇于开拓精神的奋斗历程以及对民族伟大复兴的热切渴望, 源于对真、善、美等传统美德的执著追求。它承载了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彪炳史册的建设史,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传统作风, 是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红色文化是当代中国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

“教育乃是促成人的发展和社会化的人影响人的活动。”[2] (P61) 它总是服务于国家民族的兴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红色文化作为承载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烙印中华民族奋斗特征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必然成为当代中国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文化传统可谓根深蒂固, 人们盲从权威的思维习惯由来以及。但红色文化的产生本身就包含着对封建专制文化的抵制和革除, 内在地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追求自由、崇尚民主、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诉求。1939年,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提出, “必须实行无男女、信仰、财产、教育等差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制, 才能适合于……新民主主义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民主集中制。”[4] (P677) 1945年,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历史给予我们的革命任务, 中心的本质的东西是争取民主。”[5] (P1053) 可以说, 以中国革命道路、革命文化、革命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色文化, 蕴含着我党在中国革命道路探索中形成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价值理念, 与当前倡导的民主文明、自由平等、爱国敬业等理念,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脉相承的。

同时, 红色文化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载体和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时代新风。”[6]而红色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其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道德内涵。

3 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7]

3.1 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在需要

红色文化传承创新, 就是要弘扬主旋律, 坚持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就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 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就是要坚持推进传统文化体制改革, 创新文化发展理念,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大幅度提高了红色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红色文化传承创新, 其目的就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引导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和优越性, 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通过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 联系干部群众思想实际, 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 引导干部群众在重大思想理论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 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影响。通过红色文化传承创新, 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 组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 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3.2 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源泉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将更有利于引领全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 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 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 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 随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文化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功能进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对人们的价值理念、道德养成和精神培育产生重要影响, 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和塑造功能。面对目前我国大众文化的迷失与乱象, 特别是有人将“红色经典”大肆娱乐化以博取眼球, 模糊了革命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解构了革命历史的精神本质。作为先进文化的核心构成, 红色文化负有引领大众文化走向健康发展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必须寻找红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契合点, 使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影响、传承、渗透进大众文化的内容与主题之中, 真正体现以红色文化引领全民族文化的价值导向, 从而激发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

因此, 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内容体系, 积极创新发展方式,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逐步形成产业体系, 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提升吸引力和感染力, 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发展。

摘要:文化繁荣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红色文化的教育传承,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需要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传承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 [3][6][7]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 2012-11-18.

[2] 成有信, 教育学原理[M].河南:大象出版社, 2003.

[4] [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上一篇:探讨低渗透油田开发注采井网系统设计及优化策略下一篇: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全球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