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通用9篇)

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 篇1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世代生活在这广袤的土地上。我们拥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传承和发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该做的。

中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我们的祖先早在二百多万年以前就生息繁衍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就已经出现北方,中原,南方三种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我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祖国广阔,富饶的土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典籍丰富,流派众多。中华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需要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思想文化,民族素质等软实力的提高。对于中华民族而言,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和“魄”,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始终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由此形成的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主流和精华。中华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世世代代生存,繁衍,发展的思想基础,是我们民族统一,自强自立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是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华五千多年灿烂文化始终蕴含着一股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品格,是发展民族生存,繁衍,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相当于中华民族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历史宣言。中华民族具有不畏强暴,百折不饶,愈挫愈奋的自强自立精神。历史上有许多遭遇艰辛而奋发有为的仁人志士,为后代子孙所传颂。中华民族信奉“士可杀不可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刚建奋发,矢志不渝,多难兴邦的阳刚之气。

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 篇2

虽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更加刻苦用功。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同学送来了美味佳肴,他却说,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就过不习惯艰苦的生活了。就是这样,艰苦的生活使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成为了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这种自强不息、刻苦学习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也使我想起了我和朋友白烨的事。以前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总认为学习是为了爸爸、妈妈,上课常常不认真听讲;作业任务总是马马虎虎完成,做好了作业便看电视玩电脑,心思一点也没在学习上。一个学期期末的前两周,一天晚上,我早早地写完作业,想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就给她一个电话,她说:“快要考试了,我要在家复习功课,今天不去玩了。”听到这儿,我感到一阵心酸。白烨把学习看得那么重,而我,作为她的朋友,为什么没有学会她刻苦、勤奋学习的精神呢?

此时,我如梦初醒,突然间明白了:爸爸妈妈辛苦挣钱供我读书,我非但没有好好珍惜,还把时间给荒废了。太不应该了!如果我也能像她那样刻苦学习,那一定能取得好成绩的。我立刻跑回家去背书了。

现在我更下定了决心要读好书,作业写完了,不再像以前那样看电视,而要去多阅读课外知识,巩固课文理解,争取优异的成绩。

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 篇3

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正是爱国者的心声。岳飞,就是爱国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从小就练了一身好功夫,长大后,岳飞开始了抗击金兵、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他率领将士,向敌军突击,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收复了大好山河。“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他满怀豪情地吟诵了这首家喻户晓的诗歌——《满江红》。他吟出了爱国将士的英勇,诵出了自己对国家无穷的爱!

爱一个国家,传承优良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正如孔子所说,“人无信而不立”,一个人如果没了诚信,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如果你拾到他人丢失的巨款,会怎么做呢?学学徐慧娴同学,她那拾金不昧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徐慧娴是一名高二学生,一次,她在路旁拾到了一笔31万余元的巨款,但她没有一点贪图财物的念头,立即联系失主,归还了这笔巨款。“以信接人,天下信之”,我们要从小建立诚信的“大厦”,共筑美好世界!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篇4

《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无一不体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明清小说的《四大名著》吧!

《四大名著》分别是施耐庵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施耐庵的《水浒传》。并且它们传承的文化各有各的不同。壮志豪情、行侠仗义、诗意翩翩,梁山好汉各有各的春秋。

虽然这些生动形象的小说被称为了名著,但在九零后和零零后之间却被频频拒绝。他们不喜欢这种无聊的小说,而喜欢那些充满新奇能够展开想象力的言情小说和冒险小说。据调查,有超过百分之五十五的学校的学生都不知道四大名著的作者,甚至连四大名著是哪些都不知道。

作家辛苦的笔墨光阴现在渐渐被无聊乏味和充满报了的书籍。四大名著的名字渐渐地成为了一些不记书名作者的摆设。有些时候还会被扔在一个角落,没有一个人去理会。作家的心血被侮辱,他们在默默的哭泣,提醒着大家要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要越来越少,直到没有。让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成为了历史。

是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些著名学者为我们留下的光辉著作、智慧的结晶,都是为我们学习奋斗发展繁荣的精神力量。作为我们学生来说,要做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读书的人,不如爱好读书的人;爱好读书的人,不如把读书作为乐趣的人。在我看来,把读书当乐趣的人,还必须得具有传承文化的品质。

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 篇5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一):让文明之花开满世界

我徘徊于历史的长河,不禁心生了疑问,什么是文明?自母亲河孕育了生命,文明也相伴而生。它或许是庇护世人,使斑白者不负于道路的热心;它或许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信念;它或许是蜡炬成灰,春泥护花的奉献;它或许……

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诠释文明的真谛,用我们的双手去播撒生命之花的种子,让世界遍地花香缭绕,让世界开满文明之花。

自古以来,文明礼仪就一直流传。古时圣人皆崇尚文明。北宋文人杨时因仰慕二程的学识,放弃做官,执经叩问,援疑质理,虚心求教,成为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不忘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知恩懂礼,值得敬仰;缅伯高的信守承诺,诚信之美难能可贵,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文明,源于文明博大精深的底蕴和内涵,让文明之花随历史的长河漂泊流传至今。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父母孕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为我们上了人生第一课,我们需知感恩。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以仁孝统治国家,最终迎来“文景之治”的局面。吾日三省吾身的曾参啮齿痛心,所著《孝经》、《大学》终被奉为“宗圣”.仲由百里负果,闵损芦衣顺母,这一个个的真实而鲜活的例子让我们不由为五千年文明的光辉所喝彩,庆我五洲仁孝四海,祝我祖国文明四方。在这文明古国的光辉的照耀下,我不禁油然慨叹,慨叹我华夏古国的曾经文明,可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有的人将其抛之脑后,置之不理,文明的光辉还能照耀我们多久?

我们是否能因是华夏儿女而骄傲慨叹呢?我仿佛又听到了车子下小月月无人相助的痛苦呼号;我仿佛有看到城管那无形的大手去剥夺靠地摊为生的`悲惨景象;我仿佛聆听到了公车上随车辆摇晃的老人内心的渴盼与无奈;我仿佛感受到了昆明暴力事件离去的人们内心的悲哀与无助;我仿佛……那些栩栩如生的画面一次又一次的映入我的脑海中,那些声音一次又一次想起,中国文明真的不存在了么?不,绝不!我们不难看到危险来临之际,毫不犹豫的用双手接住孩子的最美妈妈;那位用最美的双腿去换来学生生命的最美教师张丽丽;还有那些默默的为城市环境做出贡献的环卫工人们。

在这文明将奄奄一息的时代里,我们不禁背负起沉重而艰巨的使命,用我们的行动去播撒文明之花的种子,让文明礼仪不止于我们这一代人,让世界永远开着文明之花,让文明之花永不凋落!今天我站在历史的巅峰之处,看山下已文明之花遍地,我骄傲,我因是华夏儿女而为荣,让中华大地的文明之花开满全世界!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二):传承文明,耀我中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少年的我们责任艰巨,文明需要我们传承,国之精粹需要我们发扬光大,这是切实的、勇敢的、值得为之奋斗的梦想,是传承中华文明的梦想。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民族,她是华夏大地一颗闪烁着无穷光芒的明珠,她是承载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豪船……中国,满载梦想和文明逐渐驶向了富强。而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正是承载了这许许多多,带着传承中国文明的梦想,期许我的祖国能更加不容小觑。 回首历史,中国的发明和创造数不胜数,这些传承下来的文明让国人为之骄傲,同时又给我们后人诸多启示,激励我们不断向上,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首先,大放光彩的汉字书法成为了中国文明传承的象征,中华民族的文字在结构和造型都具有其他文字所没有的美的内质和艺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文字产生的时候――甲骨文,是中国远古的文字,祖先们用一个个符号来书写内心,来记载重要事件,来传承中国的文化。 从古至今,书法的名人层出不穷,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如浮云,矫若惊龙”.尤其是《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遒媚,劲健,绝代更无。”能与王羲之媲美的书法家就数唐朝的颜真卿了。他写出的字雄浑敦厚,创立了新书体――颜体。它的《祭侄文稿》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轼曾赞到“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书法彰显了中华民族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从另一方面表现了我们中国的底蕴深厚。少年们,动起来,让我们把这美丽的符号带给世界! 其次,灿烂夺目的绘画艺术同样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东晋顾恺之绘画技艺脱俗,无所不画,如:《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他笔下的人物无不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再如唐朝画家吴道子,他的《送子天王图》,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徐悲鸿的画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他的画,挥洒自如,气势磅礴,尤其是他笔下的马,更是惟妙惟肖,自然洒脱,豪迈奔放。 绘画显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用一个个生动的形象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昌盛富强。少年们,动起来,让我们把这些绚烂的色彩带给世界! 再次,雄伟的长城是中华民族一座不朽的丰碑,早在秦朝,就有蜿蜒万里的长城,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独创性的象征。后来的明长城更是宏伟壮观,成为躺卧在华夏大地的一条巨龙,这条巨龙更是广大劳动人民心血的结晶。不论是哪个时代的长城,都在当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到了现代,长城依旧有着它的价值,如:学习价值、建筑学研究价值、历史价值、观赏价值等。但更重要的是,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 长城显示了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块块砖砌出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晶。少年们,动起来,让我们把这条气势磅礴的巨龙带给世界! 中国文明,是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任凭风吹雨打都无法让它动摇;中国文明,是一块屹立不倒的磐石,任凭海浪的拍打都无法让它移动;中国文明,是风雨过后的彩虹,永远散发着七彩的光芒。 文明需要我们传承,但是崛起的国力是最值得我们传承下来的,承载中华文化的中国如一头苏醒的雄狮,逐渐在世界上挺立起来,作为中学生,我应该努力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满怀着梦想奋力前进,为雄狮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传承文明,耀我中国,我为中国喝彩!

点评:这篇作文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点,从少年的责任角度立意,认为少年要以传承文明为己任,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光耀世界,主题明确,环环相扣,从汉字、绘画、长城等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出发,介绍文化并表明少年的责任,少年的梦想。其中运用了举例、排比等表现手法,另作文丰富起来。但是希望在写作时能够发散思维,打开思路,从更多的角度阐明主题。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主题征文(三):尊老爱幼,也是爱国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文化和历史;中国,是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是一个和谐、友好的国家。在这尊老爱幼的国家里,大家和睦相处……

一个放学回家的路上,或许你会看到一个迷路的小孩不知回家的道路。我就曾遇过:当天傍晚,我自己一人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在这时,一个小孩坐在地上大哭起来。我向前走去问他:“小朋友,你怎么了?为什么要哭呀?”他轻声而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我想回家!不然妈妈会担心我的!”“我带你回家吧!”我坚定地回答道。说罢,我带着他来到了警察局告诉了警察们他的情况,然后我和他一起坐在门前等他的爸妈来接他,许久过后,他的爸妈终于来了,带着他回家并和我说了声谢谢,我也回家了。

不只这件事,我曾经历了一件事:公交车上,我给妈妈去买菜。突然间,车上来了一位老大爷,他白发苍苍,脸上有许许多多皱纹,双眼几乎像没睁开似的,根本看不清楚,只靠一根拐杖来坚持平衡。车上有许多人都看着他,可是没有一个是行动起来的,没有一个给他让位的。老大爷左看看,右看看,没有位置了,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车上鸦雀无声,只有一个青年,他站起来,说:“老大爷,您坐这里吧!”我看这一幕,心里想:还是有人有同情心的。青年扶着老大爷坐下座位,用沙哑的声音说道:“小伙子!谢谢你。”“这是我应该做的!”青年说……

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 篇6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音乐教育历来深受重视, 而且历史悠久。但是直到清末, 音乐才正式被列为普通教育中的正规课程。1889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主张废除八股文, 开始学校;后来, 梁启超等人倡导将乐歌课设立在学校教育当中。之后, 唱歌课在新式学堂中陆陆续续的开始起来, 音乐教育逐渐在普通学校中开展起来。当时的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授新式歌曲和欧洲音乐常识。学堂乐歌为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期间, 蔡元培先生积极推行五四新音乐, 鼓吹建立中国现代新音乐教育体系;他主张“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在一些留学回国的音乐作曲家看来, 要想救国, 就必须对西洋音乐进行全面学习。无论是蔡元培先生的观点还是留学回国音乐作曲家的观点都推动了以西方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育的发展。1927年建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 该音乐院采用的是德国专业音乐教育体制, 课程内容参照德国音乐院校来安排, 我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方法也采用现代方法。

中国当时的学校音乐教育推动了近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建立和发展, 并且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当时的音乐教育以西方音乐为主, 并没有肩负起传承中国音乐的任务, 所以, 对于多数教育者而言, 并不能够很好的或无法接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虽然当时的音乐教育采取了有利的措施, 但是民族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 并没有取得主体地位。近百年来,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体系主要是欧洲的音乐理论体系, 这使得长期以来, 我国的音乐教育在理论上完全遵从欧洲音乐理论;在创作上, 一方面将欧洲音乐体裁看做是效仿的楷模;另一方面, 音乐思维模式呈现欧化趋势, 甚至有一些人以西方的价值取向和感情来衡量、轻视和否定中国音乐的价值取向和情感, 使得民族教育处于从属地位, 这样既沉重打击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也严重影响了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入侵, 除去本土原生文化的传统音乐, 又有两种新的音乐文化体系在我国音乐中出现, 分别是本土次生民族新音乐体系和外来西洋专业音乐体系。而1980年之后, 当代流行音乐体系也逐渐出现。至此, 几个差异鲜明的音乐体系共同构成了我国音乐文化的新格局。其中流行音乐体系是在西方全球化模式下发展而来的, 具有通俗性、娱乐性, 广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并且占有绝对优势。这种体系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同时也不利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 我国各个民族都是有自己的民族音乐, 而且每个地方都有风格鲜明的剧种, 但是如今, 在大学生群体中, 很少有人会唱本民族的民歌, 会表演家乡特有的戏曲。受到当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影响, 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入侵,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未能承担其传承民族音乐教育的重任, 造成了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现象, 使得民族音乐文化越来越衰落、越来越被漠视。面对这种情况, 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做出调整, 使其真正起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 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具有增强音乐文化凝聚力的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整合为一的。这是因为文化的必须要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而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必须要融入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当中, 这样才能够在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的同时, 实现自身的发展, 成为富有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内涵的音乐文化。音乐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树立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接受美好音乐的熏陶, 在享受音乐的同时, 增强对音乐文化的认同感。民族语言类型的不同, 使得语言的音调产生了差异, 而这使得民族音乐的进行表现的基本素材、手段和技法也有了差异, 并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进而形成了风格各异民族音乐。“音乐风格”可以简称为“乐风”, 或者叫做“音韵”、“神韵”。正是音乐风格的存在, 才是的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不相同, 各具特色, 而且鉴别音乐作品民族归属的主要标准就是音乐风格。比如:某部音乐作品是用朝鲜族的音调写成的, 并且演奏的技法也是朝鲜族特有的, 作品朝鲜族风格鲜明, 那它属于朝鲜族音乐文化。从对某种音乐文化的共享中, 朝鲜人民获得认同感;而非朝鲜作曲家, 利用具有朝鲜风格的乐风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并运用朝鲜族特有的演奏技法来具有朝鲜风格的作品, 这种作品是属于朝鲜族文化积累的一部分的, 同时也是非朝鲜作曲家对于朝鲜族音乐文化特征的认同。

三、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新模式

1.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必须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传播的主渠道

教育的作用在于传播文化知识, 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而学校则是教育活动得以进行的主要场所, 在学校环境下, 受教育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最多的知识。对于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播, 学校是会做出选择的, 将音乐文化的基本内核传递下去, 并使其系统化, 这样既保证了民族音乐文化风格的稳定, 也使得其得意延续和传承。所以, 为了保证民族文化的再生和繁衍, 必须做好民族音乐教育, 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很长时间以来, 我国的师范院校在进行音乐教育时都是遵循着欧洲专业音乐教育的体制, 另外还有来自城市文化的挤压和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模式, 使得民族音乐一直不受重视, 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学习, 在学校音乐教育当中所包含的民族音乐的成分很多, 即使有其地位也是不明确的。学校音乐教育长期忽视民族音乐文化, 同传统音乐文化相脱节、相分离的情况是显而易见的。

2.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必须改革现有学校音乐教育

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所沿用的一直是西方传统的课程设置, 所涉及的民族音乐的内容很少, 而且这方面的师资力量也明显不足, 在加上欧洲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 使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难以传承。因此, 学校音乐教育必须进行改革, 改变以西方音乐为主的教学模式, 更多的对民族音乐加以重视, 实现教育理念的多元化, 担当起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任。

首先, 对课程结构进行调节, 实现教学内容的民族化。在课程设置中, 加大民族音乐的比重, 将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和声和传统唱法、器乐的知识增加到教学内容中, 并根据实际情况, 可以在课程中增加一些地方戏剧。并且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认真落实民族音乐, 例如让学生在声乐课的教学中多演唱一些中国民歌, 观看一些民族戏曲;在和声课上, 多对一些民族调式进行解析, 多进行民间曲调的练习;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 多涉及一些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 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民族音乐;在音乐欣赏课程中, 增加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音乐曲目, 多听赏民族优秀的音乐作品;在钢琴演奏时, 要多进行中国民族钢琴曲的演奏等等。此外少数民族地区院校, 还应聘请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人进校园, 教授侗族大歌、苗族飞歌等民间音乐, 让深山里的音乐传播出来。

其次,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有机的将民族音乐地方性、民族性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从本校实际出发, 对乡土音乐资源进行开发, 发掘和整理那些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戏曲和器乐品种, 教材要利用本校科研力量进行编纂, 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增加系统化的乡土音乐教材。二是作品的选择既要考虑到民族风格的鲜明性和艺术的感染力, 也要考虑到是否贴近学生和生活。在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是, 可以采取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方式, 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是极为陌生化的, 那么学生会难以适应, 最终会导致对民族音乐的疏远, 这样就无法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所以, 民族音乐课程曲目的选择一定要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要优美动听、催人上进,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喜爱民族音乐, 并接受其熏陶。

最后, 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的兴趣。当前的文化语境下, 民族音乐地位一落千丈, 而商业文化的占据主导地位, 另外还有应试教育下学生浮躁、虚荣的心理倾向, 都使得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不感兴趣, 甚至有某种程度的反感。这就需要广大音乐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这种心态做出敏锐的把握和判断, 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兴趣。而新技术的发展, 为此提供了帮助。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教学内容直观、具体的展现出来, 实现即时互动。而且学生们从小生长在现代化环境中, 对于互动式的学习方法十分感兴趣, 而利用网络技术就可以实现。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引入声音、图片和影片等元素。而这些元素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能够将民族音乐的历史语境更好地还原出来, 同时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深化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3. 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这样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那就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生态环境已经支离破碎;显然, 要恢复原来的文化生态环境是不现实的, 而且对于民族音乐文化保存和继承也不能够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能将其看做是一种博物馆似的文化。正确的做法是要有所创新的继承和弘扬。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 文化生态的环境应当是多元化的、富有生命力和建设性的。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是民族音乐成为人们所共同欣赏和享有的文化, 就必须将传统文明和时代精神相融合, 进行东西方文明的相互沟通, 并且以本民族的文化为根基, 吸收西方先进的文明, 为我所用,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本民族音乐的发展。所以, 我们既要保护好原生态风貌, 寻找那些存在于民间的、真真正正的原生态民族音乐, 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抢救;又要对民族音乐接受者的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进行充分考虑, 音乐技巧和艺术手段要从民间、兄弟民族和国外音乐文化中借鉴和吸收, 并对民族音乐文化创新。例如:在借鉴小提琴演奏技法和西方曲式的基础上, 我国著名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了二胡作品《光明行》等。在比如, 在对西洋乐器小提琴和外来协奏曲形式进行借鉴基础上, 结合我国越剧唱腔的素材以及戏曲音乐散板、摇板等表现手法, 诞生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而且其中还大量运用了中国特有的音腔润饰法, 并在小提琴的演奏总使用了二胡的演奏技法。这些作品都是东西方音乐文化相互借鉴的典范, 他们都是中国音乐的经典曲目, 极大的促进了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民族都是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其中民族音乐就是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 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所以, 如何改革教育模式, 传承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成为目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和付诸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音乐教育的责任之一就是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而作为学校音乐教育必须担当起这一责任, 让学生能够更多的接触和体味民族音乐的魅力, 对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 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 从而推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2]薛艺兵.在音乐表象的背后[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3]樊祖荫.中国现代音乐研究文集[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3.

[4]项阳.当传统遭遇现代[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

[5]冯光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J].音乐教育研究中国音乐, 2003 (1) .

[6]邹丽霞.学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杭州商学院学报 (原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4 (1) .

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 篇7

我们现在学习用的书本纸张原来都是祖先们一步步创新出来的,替代我最早的龟甲和兽骨,竹筒等沉重的书本,为我们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他们还统一了文字,发明了火药、指南针。

我们现在学的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民族具有独特的语言和文字她历史悠久,是我们沟通的工具,我以后一定要认真的学好每一个汉字,说好每一句汉语,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这五大学派的理论对当时和现在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在我以后的学习道路上我一定会慢慢去了解和运用!

读完了整本书,让我更热爱我的祖国,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成长的道路上用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做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2

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关于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也讲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和事情,主要讲了中国文化血脉、民族精神、传统美德、节日习俗。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本书告诉了我诸子百家,四大发明,四大名著一些文化成果和孔子、老子这样的文化名人,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除此以外,其中讲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更是值得让我们学习。还有中国的节日习俗,()这些节日习俗多姿多彩。张骞,郑和一些人让中国文明走向世界。

书里面讲的非常好,让我知道了一些知识,作为祖国未来的下一代接班人,应该从小树立爱国意识,铭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为祖国更美丽的明天作贡献。我们应该从身边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文明用语,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生活中,我们要尊敬长辈,遇到长辈要打招呼。

让我们珍惜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中华文化的传人,共同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3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一直传承着,从未中断。当读完《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和民族精神震撼了。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语言文字、科学技术、中医中药等,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这本书不但讲述了伟大的中华文化,还让我们记住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爱国、孝顺、尊师、诚信、守法等。它以讲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一些古人的言谈举止,包括真善美和假恶丑,告诫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优良传统,坚决抵制假恶丑的不良行为。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世代相传。

呼吁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华子孙传承中华文化,只要我们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4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有令世人惊叹的辉煌灿烂的文化成果;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有多姿多彩的传统节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们有群星璀璨的文化名人,可是令我更加骄傲的是,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已经在我们这一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汲取精华,终将长成参天大树。

依稀记得三年级学过的孔子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从此我懂得了:做人要实事求是,尤其是我们小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也就在那时,我养成了不懂就问的习惯。

从小我就对唐诗宋词情有独钟,我爱李白的洒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爱苏轼的豪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爱李清照的凄美: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爱王维的乡愁: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诗词让我们深刻了解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也从中认识到每个时代独有的特点。他们寄情于诗,托志于诗,这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史别的国家所不能及的。

就在最近,我们认识了她,她曾是沟通亚洲内陆的交通要道,她也曾是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路,她也曾是促进各国友好往来的友谊之路,在那里,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唐玄奘西天取经,班超投笔从戎。壮烈豪迈的英雄事迹,一代一代,一遍一遍广泛流传,她就是富有永恒魅力的丝绸之路!

有人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遥不可及,不,其实它一直就在我们身边,还记得刚刚逝去的春节吗?大家载歌载舞,大地一片欢天喜地,扫尘,贴春联,挂年华,放爆竹,拜年,亲人团聚,这无一不透露着隆重、热闹与喜庆;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这不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也不正蕴藏着优秀的精华文化吗?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应该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为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5

在我的小书桌上,摆放着一本淡蓝色、清秀典雅的《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它是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读本,由安徽省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组委会编写。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除引言以外,主要写了“爱国如家”、“孝悌友爱”、“尊师重教”、“诚实守信”、“明礼守法”、“勤学励志”这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

从引言中,我知道了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爱国如家》部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孝悌友爱》中,我读懂了“亲爱利子谓之慈,子爱利亲谓之孝”;《尊师重教》令我陷入思索——怎样做一个尊敬老师的小学生?《诚实守信》教育我们,做人应当“言必诚信,行必中正”;《明礼守法》指出,法律是天下的准则,人要能够始终保持纯正之德;《勤学励志》篇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学不可以已”。

我最喜欢的,是《六尺巷的故事》。从前,有一户姓张的人家和一户姓吴的人家。他们为了墙基争地界,打起官司。张家的张英在朝当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张英的家人就写信给张英,想让他出面处理。但张英读过家书之后,沉思片刻,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主动将院墙退后了三尺。吴家人深感惊讶,非常佩服张英的肚量,于是也将院墙退后了三尺。这就是有名的桐城“六尺巷”,爸爸曾带我去瞻仰过它。

读了上面这个故事,我也非常敬佩张英。是啊!修身为先,大度做人。张英的谦逊礼让,成为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典范。

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努力学习、立志报国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也是在承载和弘扬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吗?

我是中国人,我愿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一员!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6

中国,一个以五千年文明为积淀,以百余年磨难为基础,以五十余年的发展为基石,多少荣辱悲欢,多少兴衰成败,成就了中国这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中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之一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说起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数不胜数,例如:中国陶瓷、四大发明、文房四宝、皮影等。今天,我们就着重说一说文房四宝,所谓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笔:因为王羲之的缘故,名声大振;墨: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纸:明代《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铅造纸的状况,并对四纸做了说明,给予很高的评价;砚:墨子的金星砚和婺源的龙尾砚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中,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发展,才能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可现在在“洋节”风靡,而传统文化却逐渐被人们淡忘。清明节还有谁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只是去坟前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谁会安静地在家包粽子呢?中秋月圆之夜,又有谁和家人一起惬意地坐在院子中,吃着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传统文化慢慢被人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社会中日益冷清,这些现象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重视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无形的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因子,这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文化讲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整个民族不断弃旧图新,不断改革创新,文化传统在不同的时代延续,变化和发展。中华文化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中绽放出夺目的绚丽光彩。

在科技条件下,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蕴含着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阳光照透每一颗尘埃,耳边却传来了来自千年前的呼唤。是谁在吟诵:床前明月光的故乡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肠断白濒洲的思念之情;蝶恋花的爱慕之情。

破茅草屋前的杜甫含泪辛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汩罗江前的屈原“半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郁郁寡欢壮志难酬的心情。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乏优秀的:鞭跶黑暗,它刀刀带血;憧憬光明,它声声不倦;刻画人生,它句句有理。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薪火相传。

文化是民族的,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到世界上,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代代相传,保卫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家园!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7

周末,我上街购物。突然,乌云密布,天气骤变,我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

骑到一个小区附近的时候,我看见了一个老人摔倒在地上,身后还有一把歪倒的轮椅。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车看着那个老人,只见他手臂支在地上,略带肥胖的身体艰难地扭动着,还带着微微的呻吟声。却始终爬不起来,我刚想下车去扶他,脑海中却突然闪过春晚小品《扶不扶》的画面,再看看眼前这位老人,心想:他会是讹人的.老人吗?扶,还是不扶呢?此时我的内心异常矛盾。天下起了毛毛细雨,有点冷,而我的心,好像也是冷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老人还是没有爬起来。环顾四周,我发现在这条新建成的街上,除了我,就只有店门口的两个小伙子了,而那两个小伙子也像我一样,看着老人。嘴上在说着什么,却没有出手相扶。这时,一个中年人骑着一辆摩托车开了过来,他偏头一看,正好看见了那个摔倒的老人,连忙停下了车,就地停放一旁,不假思索地向老人跑去。看到那个中年人去扶老人,我和那两个小伙子也急忙过去帮忙,几个人吃力地架起老人肥胖的身躯,再抬起他瘫痪的双腿,我帮忙按住那辆乱跑的轮椅。齐心协力地将老人扶上了轮椅。中年人将老人推进了小区老人的家里。而我看见被中年人遗忘的连钥匙都没有拔的车子还在那儿,便在一旁守着,直到中年人返回来。

“扶不扶”渐渐成为了了中华民族的共同话题,扶还是不扶?也成为一个艰难的抉择。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从20xx年春晚的小品《扶不扶》播出后,无不引起国人的反思。扶还是不扶?扶了又该如何保护自己不被诬陷,值得思考。如果盲目地扶了,会不会和那句经典的台词“扶之前是开大奔,扶之后是骑二轮子”一样呢?南京彭宇案、重庆万鑫案、天津许云鹏案……一系列的案例接踵而至,让扶不扶再一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这次,我和小伙子都犹豫了。因为“扶不扶”已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思想。这次,中年人毫不犹豫的行为犹如醍醐灌顶,使我恍然大悟。是啊,我怎么忘了,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人’字的一撇一捺紧紧地靠在一起,密不可分,就好像是我们大家,是需要相互依存,相互帮扶的。”

回家的路上,雨更大了。雨水遮挡了我的视线,但我的内心却逐渐清醒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我脑海浮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伸出援手,播撒爱心”等语句萦绕耳畔。我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我相信,大雨过后,天更蓝,水更清;我相信,老人是可以扶的!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8

在寒假中,利用学习之余,我又重读了山东省地方教育课程。

当我畅游在书中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在“经典驿站”中我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在“名人长廊”里我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得多么的大气和自信!品格是多么的高尚!在“名胜佳境”里,欣赏到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水名胜,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中华美德有很多,比如说礼让、谦虚、尊老爱幼等等。就好比《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孔融小小年纪,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让给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却一个人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尊老爱幼有很多种体现,比如说:帮下班回家的爸爸倒水、帮妈妈洗脚、陪弟弟妹妹玩……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德。

现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随手乱扔东西,让大街变的到处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纸、瓜果皮到处可以看到,让清洁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归。试问对于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洁工人,你的心里会怎样想?是否会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诉那些乱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乱扔垃圾了,做一个不会乱扔垃圾的文明人吧!” 这也是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里还有乐于助人。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们一定要去帮助他,而不是蔑视他。或者,在公共汽车上有空位时,我们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没有老人或身体不便的人,这时候,我们就要把位子让给那些人坐。

同学们,除了这些,中华美德还有很多很多。它经常会在我们中间出现。所以,我们一定要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9

“我们,是中国人。”

短短的六个字,却深深地、深深震撼了我。

翻开《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小书,我眼前浮现出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五千年历史,那光耀百代的文化成果令我惊叹,如此灿烂辉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无疑是历史长河中夺目的智慧结晶。

中国首先以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著称,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从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如今的隶书、草书、楷书,汉字一直以一种独特的神韵吸引着我们。

记忆里,在妈妈亲切指引下,我早早地与汉字结下不解之缘,童语中熟稔了“上中下,人口手”,长大后,我开始学习书法,在这奇妙的墨韵世界里,感受到了汉字之美:古朴长的隶书、行云流水的行书、挥洒自如的草书、优雅严谨的楷书……我沉醉于她母亲般的魅力,似乎与我的血脉相连,难以割舍。

你看:一个个汉字构成了多彩的诗词世界,当中有“兼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妙意境,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还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激昂高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非凡想象……这是汉语独有表达,而丰富的文学体裁,《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则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学的姹紫嫣红、瑰丽璀璨。

但在这个物质文化空前发达的时代,人们与美丽汉语的感情似乎渐渐淡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更多的中国人选择使用键盘书写,而流传了几千年的汉字在人们的笔尖下变得生疏和踌躇起来,以至有人惊呼:‘汉字危机’来了!的确,如今还有多少人能够安静地执笔书写、吟诵诗文呢?

我喜欢看两档节目:《中国汉语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它们都以一种让现代人较易接受的方式,让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受益匪浅。著名学者叶嘉莹如是说:“中国古典诗词是宝贵的文化瑰宝,若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我一生一世都热爱古典诗词,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教师,仍然要教古诗词”

其实,传承中华文化,不仅仅是专家学者们的责任,更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全世界都在学讲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我们说的话,让全世界都认真听话。”是的,只要我们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总有一天,孔夫子的语言会成为国际的流行语,世界都会是我们至美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10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

诚信,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关于诚信的故事举不胜举:古有季礼挂剑,宋濂借书,商鞅立木为信;今有李雪英打工为儿还债,赵庆珍替战友尽孝22年,宋庆龄舍玩等友这些无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实守信。

在《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个读本中,当我看到安徽省繁昌县皖江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徐慧娴在回家途中捡到现金及银行卡总计金额有31万余元时,她不为所动,主动联系失主并全额交还,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令我感慨万分。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不诚实的一件事。记得那是在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看到同桌新买了一盒彩笔,非常漂亮,想让妈妈给我买,可是没成功,于是我以借用为名,并答应她用完之后归还。但我实在是喜欢了,便想占为己有。于是,我悄悄把笔藏起来,骗同桌说,画笔不知道被谁拿走了,怎么也找不到。同桌看着我伪装的表情,没有多说什么。现在,每当我看到那盒画笔时,我就如鲠在喉总不是个滋味。特别是不敢面对同桌的那双眼睛,这件大包袱一直压得我喘不气来!对照徐慧娴,想想自己,我觉得好后悔。老师、家长每天都在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可我呢?我却没有做到。为了贪小便宜,却撒了谎,欺骗了同桌,也失去了自己内心的那份纯真。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两年了,但我觉得这件事就像发生在昨天,它给我的教训使我终生难忘,激励着我今后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孩子。

诚信是一朵鲜花,它开放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场春雨,它滋润了人们干渴的心灵;诚信是一抹阳光,它照耀着人们宽大的胸怀;诚信是一盏明灯,它点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从今以后,我决心要诚信做人,立志成材,让诚信美德作为我人生启航的准则,陪伴我一路走下去,让诚信这朵美丽的奇葩开在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吧!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相关文章:

1.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

2.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作文

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作文2000

4.《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5.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6.《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读后感

7.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初三作文

8.2016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

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 篇8

最近春意盎然的四月,迎来了我们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三月三”。

“嘿,什么水面打跟斗嘞,嘿溜溜……”早上,阳光明媚,国旗飘飘,校园里响起了我们全校师生嘹亮欢快的对歌,在大队部辅导员杨媚老师的安排下,全校师生分成了两个阵容,满怀激情地玩起了刘三姐对歌。杨老师还兴致勃勃地给我们介绍了“三月三”的传统习俗,我们津津有味地听着,对学校“三月三”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三月三”活动热火朝天地开始了!活动有“走木板鞋”、“跳竹竿舞”、“抛绣球”等等,我和小朱、小渝来到了木板鞋比赛场地,这个比赛要三人三双脚同时穿上一双长长的木板鞋,一齐以最快的速度走向终点,考验的是三个人的配合呀!马上就轮到我们上场了,“开始!”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就一起念着口号:“一、二、一、二……”一上左脚二上右脚。刚开始我们可能没把握好节奏,让四(2)班的同学领先了,慢慢地我们掌握了节奏,速度快了起来。忽然,一声“哎呀”,吓了我一跳,原来是前面领先的四(2)班团队摔倒了,惹得全场哈哈大笑。这时我们知道机会来了,“一二一二……”我们喊的口号更加紧凑,“踏踏踏踏”的板鞋声有节奏地响起,“快点,快点,快到了……”旁边是老师同学的鼓励声、催促声,我们仨都紧张得不得了,但都不敢喘半口气,在前面的我死死地盯着终点,近了,近了,耶!我们赢了!掌声、欢呼声响了一片,原来团结是可以创造奇迹的!也许这就是“三月三”活动的意义。

天空是那样晴朗,太阳是那样热情,照得我们的脸红扑扑的。竹竿舞场地有节奏地发出“啪啪、啪啪”的声音,抢绣球的同学玩得不亦乐乎,金色的、红色的绣球满天飞,整个校园充满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

以传承中华文化共筑 篇9

关键词:地域文化,设计教育,传承与创新,湘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多元化,地域文化需要通过审美提炼与创新设计才能得到更好地传承,现代设计教育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身份就需要从地域文化中吸取足够的养分。在当今世界文化语境中,地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共同追求的目标。湖南省委于2010年2月印发了《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将发展先进文化与弘扬湖湘文化并举,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本文以湘东地域文化为例,探讨地域文化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助力城市文化建设,不仅要体现自身地域文化特色,还要合力形成区域文化的浓郁氛围和整体品牌影响力。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中特有的元素和亮点,将其与现代设计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共同发展的趋势,也是城市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一、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现代设计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目前,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发展中呈现出盲目的国际化追求与民族特色失落的现象,从改革开放这几十年的发展来看,并未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其实要形成本国现代设计教育的民族个性,最终的根基还是中国本土文化,就必须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教育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中国优秀的本土设计人才。我们从屡获国际大奖的景观设计大师俞孔坚先生和建筑设计大师王澍先生的设计作品中不难看出,深深的乡土情怀和地域文化印记根植于现代设计当中并得到广泛的认同。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的许多设计作品将中国传统水墨文化、禅宗文化进行提炼,结合新的现代设计手法,创造出新的审美风尚。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都应成为相应城市形象面貌特别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考量。日本著名设计师福田繁雄说过:“在中国做的设计应是与中国的生活文化密切相关,对中国的经济和产业有所助益、有所贡献的设计。”从这个意义来讲,我国现代设计教育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以及向世界推广本国地域特色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自身需要承担的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历史使命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作为设计教育工作者,在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将地域文化作为创作源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设计灵感,而且也是对地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湘东地域文化概述及其审美启示

湘东地域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是湖湘文化的中心,地处湖南东部罗霄山西麓、湘江沿岸及以东,濒临江西的狭长地带,从北至临湘、南至汝城,即以株洲为中心,包括株洲全域和长、潭、衡、岳的大部分区域,具备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环境并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从炎帝开始至今盛而不衰,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始终。其中有大溪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马王堆汉墓遗址、醴陵沩山窑群遗址以及闻名于世的茶陵野生稻等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存;还有以岳麓书院、江书院、东山书院、渌江书院、光石山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以宝宁寺、云岩寺、灵岩寺、空灵寺、资福寺为代表的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在内的宗教文化;以炎帝陵祭典、醴陵釉下五彩烧制技艺、攸县山皮影戏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平江起义旧址、毛泽东同志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醴陵先农坛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材料、制药、陶瓷为代表的工业文化。

这些地域文化多彩,厚重,特色鲜明。譬如,攸县山皮影造型线条流畅,人物形象外简内繁,具有均衡对称、花纹繁复独具湘东地域民间图案的特色,给人以朴实粗犷的美感。我们在考察山皮影艺术的同时,也能够发现皮影艺术中所蕴含的攸县地区独特的民俗情怀,将其运用到艺术设计当中,可以进行包装设计、动画设计、图形设计等,以此达到对攸县山皮影艺术精髓的传承和创新。醴陵釉下五彩装饰的色料品种繁多,色彩绚丽,装饰表现力极强,创作题材范围宽泛,艺术风格清新优美,制作工艺精致巧妙,真正达到了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的艺术境界。除此以外茶陵客家火龙舞蹈、云阳山南岳宫庙会、炎帝陵祭典等,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审美特点。地域文化在创作过程中不受束缚,追求质朴、自由的创作形式,所形成的独特造型体系和审美元素,不仅向我们提供了探索湘东地域文化的不同视角,更是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湘东地域文化在现代设计教育中传承创新的思路与实践

(一)湘东地域文化在现代设计教育中传承创新的思路

从湘东地域文化中对现代设计教育有价值和影响力的资源进行筛选并开发课程,与教学对接。比如开设湘东地域文化系列讲座等。如针对炎帝陵祭典、神农传说等内容的神农文化专题讲座;开设湘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工作坊,为学生讲解湘东地域不同的民间艺术文化,并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写生训练和艺术考察,体验当地传统文化,记录民间工艺制作,探索湘东地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明白民间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可以邀请技艺传承人以及工艺美术大师来做讲座与现场指导,开设与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媒体设计、服装设计等各专业相契合的“文化策划与品牌设计”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视角或团队合作,通过专题训练方式引导鼓励和启发学生吸取湘东地域民间艺术的造型规律和表达方式进行大胆创新,实现本土与时尚、传统与现代、适用与审美相结合,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实现地域文化资源在现代设计中的延伸发展。不仅设计作品内涵得到提升,湘东地域文化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创新。

地方高校对当地地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更利于学校与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城市文化建设、文创产品研发等项目合作与交流,努力打造“教、学、产、研”一体化平台。笔者长期从事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的教学与实践,曾多次组织项目团队参与株洲、醴陵、茶陵、祁阳的学校、国税局、检察院等单位进行的文化与环境建设项目,充分挖掘、提炼当地文化元素,结合单位性质与自身的文化属性,营造出具有现代审美的文化氛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地方高校设计教育应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二)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1:环境设计专业“专题景观设计”课程:以“城市工业遗存的审美价值与再生设计”为专题的景观设计。

以湘东工业重镇株洲市为例,其工业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课题主旨是让学生了解城市的发展演进历程及其文化与时代特征,围绕城市工业遗存审美价值与其再生设计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与设计实践。以“株洲市331厂建设村景观改造设计”和“株洲市洗煤厂社区景观改造设计”为选题。特别是以其中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具有典型苏式风格的苏联专家楼和波兰专家楼为中心进行建筑及旧街区的保护性改造设计。从建筑形态、城市肌理、工业背景、居民生活习惯与记忆等方面提炼出历史与文化审美特征,提出以城市记忆、场所精神、未来业态为概念方向的再生设计策略与实践。最终成果参加了省级设计竞赛并获奖,同时,组织优秀团队以该课题参加了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获得校级优秀成果奖。

案例2:动画专业“动画短片设计”课程:以“攸县山皮影艺术”为主题的动画短片设计。

首先是“感受·观察·体验”。带学生到攸县实地考察山皮影发展现状,收集第一手资料,观察当地文化艺人如何表演操作皮影和皮影角色制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皮影操作表演,感受皮影艺术的独特魅力。然后是皮影元素与动画形式研究。主要是对之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出自己关注喜欢的皮影元素。选择合适的动画形式和表现方式,进行剧本、角色草图等一些初步设计,并绘制出分镜头脚本的草图。接着是动画短片的具体制作。将讨论确定好的剧本,进行分镜头脚本的详细绘制,角色造型设计稿,场景设计稿等也按动画制作程序分步实施制作。再是制作动画小样,查看动画短片整体效果。同时进行周边产品开发设计,可以鼓励学生做一些大胆的概念设计,来丰富设计,并将周边产品设计作品实物制作出来。最后是主题系列展示,包括动画视频作品与周边产品设计作品的展示。公开在微信等媒体平台上进行推广,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打造地方高校设计教学特色上获得双赢效应。

参考文献

[1]陈立人.作为文化区域之“湘东”界定[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6-40.

[2]骆晓会.包容性强·本色厚重·源远流长:湘东文化特点论说[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8-112.

[3]付予.当代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文化身份解读[J].美术观察,2014(4):125.

上一篇:市场营销学试题十二章下一篇:有机食品产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