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心得(精选11篇)
红色,是一种信仰,然而他和其他的信仰不同,他从不让人去为自己谋私,从不让人去沉迷于飘渺的虚无,他让人有坚定的信念和理想,并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
十月的一场燎原大火烧出了天空的第一片红,而后用了整整28年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努力拼搏将神州大地染成遍地红色,因此,这种红色的信仰绝不是虚无的,而是有无数的前辈用生命去检验、践行的,并在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中,成为我们世代相承之意志。所以,红色是我们的基因,我们不能放弃,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这不是上级要求,也不是政府要求,而是这个时代的要求,这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代人能否实现中国梦。想要真正实现中国梦,我们就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并且要让红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让头脑清醒,让行动坚定,让红色的基因在自己的血脉中扎根。
众所周知,江西是中国工人运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革命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四大摇篮”。在这片光荣的红色土地上,孕育了以“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勇于牺牲,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内涵的红色基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代,都坚持奋勇当先、勇往直前,成为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
因此把红色基因作为党性教育最好的教科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通过潜移默化的传输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在红色教育中浇注党性修养的“心灵鸡汤”,汲取锤炼党性的最好“营养剂”,化平凡为神奇,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红色基因让党员干部在回顾历史中传承精神,在立足现实中点燃激情,自觉地在思想上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
不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没有经历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没有经受红色基因的熏陶,出现了信仰模糊、信仰缺失,甚至信仰倒退等问题。有的理想动摇,思想滑坡,丧失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有的宗旨观念淡薄,官本意识强烈,对群众“冷硬横推”。有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和膨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应对的挑战。
弘扬老区精神、夯实理论基础、学习先进模范,是对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和最生动的实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认真领悟信念与奉献,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着力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上见成效,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夯实党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执政基础,进一步凝聚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正能量,让优良的革命传统在实际工作中落地生根,让红色基因在改革发展中开花结果。
其实,我们身边从不缺乏自觉走在时代前列的英雄模范。把研究做到最后一秒的戈壁之花林俊德,心里只装着别人的“当代雷锋”郭明义,不离不弃照顾养母十二年的孝心少女孟佩杰,造林22年永葆公仆本色的好书记杨善洲等,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扬红色精神,用自己的红色基因生长全新的红色血液。这些人无愧为时代的榜样。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千秋伟业筚路蓝缕。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在风云暗涌的和平岁月里,唯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力量才能步步稳进、兴盛强大,才能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如此,也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习主席深刻指出:“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青海省军区部队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把独有的老高原精神牢牢记在心、时时抓在手、处处践于行,从深入挖掘、深刻认识、深化传承老高原精神的三个维度上聚焦用力,赋予新的内涵,加深新的感悟,促进新的实践。
一、深入挖掘,追寻弘扬老高原精神的光荣征程与深刻启示
源自红色基因和延安精神又富有青海高原部队特色的老高原精神,灵魂是坚定的政治信念,特征是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精髓是自觉牺牲奉献,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历史赋予的基本内涵,也是实践昭示的深刻意蕴。一是老高原精神从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中走来,是引领官兵坚守政治信仰的红色血脉。当年红军长征进入果洛班玛县的24个昼夜里,红军战士从牛马粪里寻找没有消化的青稞,挖野菜充饥,在艰难抗争中坚信胜利曙光定会到来。解放青海时,前辈们以摧枯拉朽之势打垮了“西北王”马步芳,后经300多次战役取得歼敌万余人的剿匪平叛胜利。一代代高原官兵正是传承了这种红色血脉,才自始而终地坚守了铁一样的信仰与追求。二是老高原精神从职责使命的奋勇担当中走来,是引领官兵砥砺血性虎气的决胜密码。XX年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强震,军分区率先开展生命大营救,连续战斗20多个小时。一代代高原官兵,正是传承了这种埋于肺腑的决胜密码,才能把责任担当记在心里挑在肩上。三是老高原精神从干事创业的繁重任务中走来,是引领官兵正视困难矛盾的砺志文化。军分区、人武部成立之初,官兵住地窝、喝雪水,靠捡牛粪、拉石头、采蘑菇筹集资金,一代人接一代人改善环境,人一之我十之地干事创业,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现实。一代代高原官兵正是传承了这种催人奋进的励志文化,不比物质享受、不比多彩生活、不比利益丰厚,心态从容、心情愉悦、心力旺盛地受领和完成任务。四是老高原精神从利益调整的重大考验中走来,是引领官兵根植奉献意识的淳朴情怀。1985年,百万大裁军,500名人武干部自愿移交地方,其中70%以上的干部老家在内地,他们最终选择了扎根青海。一代代高原官兵正是在传承了这种老实本分的淳朴情怀,创造了属于高原军人特有的精神财富与实践价值。
二、深刻认识,领悟弘扬老高原精神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关于传承红色基因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一支军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方向问题。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把根植于红军时期、接续于解放年代、强大于和平阶段、历练于强军实践的老高原精神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一是践行军队宗旨,在强化官兵“热爱青海”的归属感上求认同。热爱青海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具体化,是老高原精神的核心。高原军人就是要把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内化为对青海驻地的深厚感情,始终同各族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积极服务青海省委、省政府“十三五”规划,努力为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做贡献。二是保持政治本色,在强化官兵“艰苦奋斗”的荣誉感上求认同。艰苦奋斗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共同内涵,也是老高原精神的政治本色。我们高原军人的精神状态为什么这样昂扬?精神境界为什么这么高尚?就是因为拥有为了党的事业、国动事业而艰苦奋斗的“荣誉感”。三是匡正价值追求,在强化官兵“牺牲奉献”的获得感上求认同。牺牲奉献是军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是老高原精神的本质特征。在青海工作虽然很苦,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牺牲奉献是认同的、肯定的,逐年改变的生活条件和比内地优越的工资待遇,每一名高原军人没有理由自我放松,必须回归牺牲奉献的无尚荣誉和情感认同,自觉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把能力汇聚到能干事上,把作风体现到干成事上。四是激发使命担当,在强化官兵“建功高原”的责任感上求认同。建功高原就是不因环境艰苦而因循守旧,靠意志战胜艰苦,靠创新谋求发展,是老高原精神的生机所在。当前,在大变革、大发展的强军使命召唤下,在隶属军委国防动员部全新体制下,更迫切需要我们高唱老高原精神之歌,让官兵在敬畏责任、守望责任、担当责任中实现人生价值。
三、深化传承,聚焦弘扬老高原精神的时代召唤与实践要求
习主席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省军区转隶国防动员部,新的机遇与挑战随之而来,必须充分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常态、立足新起点、落实新要求,真正将老高原精神内化为坚定信仰,外化为自觉行动。一是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尖锐,坚持用“老高原精神”把向心聚力的“信仰高地”筑起来。青海地处“四反”斗争一线,近年来多元思想文化给官兵带来的冲击影响不可低估,任何时候政治信仰这个灵魂都不能丢,要教育引导官兵特别是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高高擎起血染的党旗,牢牢铭记不朽的传奇,用忠诚维护好的形象。二是面对使命任务日趋繁重的现实要求,坚持用“老高原精神”把强军兴军的“能量磁场”聚起来。近年来,省军区部队担负的维稳任务十分繁重,作为同级地方党委政府的军事指挥部,必须时刻铭记为党分忧、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积蓄勇挑重担的底气,锻造不畏艰险的豪气,培育誓死向前的胆气,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三是面对雪域高原艰苦环境的特殊考验,坚持用“老高原精神”把牺牲奉献的“前行灯塔”亮起来。省军区部队60多年的战斗史,就是一部牺牲奉献史。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面临着艰苦环境和繁重任务的严峻考验,如果丢掉了牺牲奉献精神,就丢掉了自己的特有优势,丢掉了自己的精神富矿,必须让高原军人的生命和青春,筑起一道绿色长城,体现“舍小家为大家”的博大情怀和精神归宿。四是面对改革强军的时代大考,坚持用“老高原精神”把自我革新的“灵魂镜子”立起来。当前,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步伐紧锣密鼓地展开。如何通过这场大考,根本的是要以老高原精神为镜,多想一想党中央习主席的决心意志,大小之间要以“担当”为荣;多想一想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取舍之间要以“感恩”为要;多想一想身上肩负的担子,变革之间要以“责任”为重,紧跟习主席强军步伐,与时代节拍同频,与强军节奏共振,按照“四铁”要求,转职能、转作风、转工作方式,充分展示新一代高原“国动人”的精气神。
习近平同志强调:“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我们党的红色基因就是不能抛弃的传统、不能丢掉的根本。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伟大的革命精神,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载体,它们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孕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脉源泉。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新形势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的时代价值,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动力、筑牢精神支柱。
江西省是中国革命的“四大摇篮”,其中安源是工人运动的摇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在这片光荣的红土地上,诞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等一系列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江西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优势。我们自觉把这一优势与正在进行的改革发展事业相结合、与人们日常生活相结合,大力运用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新的时代价值。
典型引领。先进典型是旗帜和榜样,是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能够引导和激励人们向上向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国革命历史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先进典型总能不断给人们心中增添正能量。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为了传承红色基因,江西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对革命历史人物的宣传学习、对各行各业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学习,使人们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争做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有气节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公民。同时,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发掘重大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引领作用。我们发掘推出了龚全珍、曾建、皮祖强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赶有目标;全省上下深入推进“模范”工程,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龚全珍式好干部”活动;注重发挥身边好人的示范作用,发布“身边好人榜”,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干部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传承红色基因。
创推精品。红色文化是红色资源的灵魂、红色基因的密码,凝结着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呈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鲜亮底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创作并推出更多更好的红色文化精品,用一系列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红色文艺精品使我们的红色基因活起来、传下去。为此,江西省注重把红色基因融入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先后推出了电影《可爱的中国》、电视剧《红色摇篮》和《领袖》、赣南采茶戏《八子参军》、广播剧《本色》、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等系列红色文艺精品,用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给人们以情感上的滋养、思想上的启迪、道德上的教育和价值上的引领,帮助人们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感悟。同时,深化对革命传统的理论研究,坚持定期召开苏区精神研讨会、八一精神理论研讨会等,推出《中央苏区史》《论井冈山精神》等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加强对井冈山精神、八一精神、苏区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等精神财富的研究概括和内涵提炼,帮助人们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注重实践。红色基因来自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实践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换言之,传承红色基因不能仅仅推出一批无声文字和有声作品,还应将其融入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真正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此,江西省把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广撒深播“红色种子”,使红色基因能深深印在人们脑海、时时落到行动之中。比如,以“七一”、“八一”、中央红军长征等重大党史事件为切入点,策划开展“纪念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激活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等系列红色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形成重温红色历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把红色基因融入学校教育,《井冈山精神》《100个红军故事》等50多本红色乡土教材相继走进课堂,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润物无声中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校正价值追求,做到爱国爱党跟党走。
该剧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转折点的这次重要会议作了生动形象、真实凝练地演绎和展示。目前情景剧观看人次已达到2万多人次,受邀吉林省委党校、杭州市委党校、宁波市委党校等单位出演,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反响。新华社、长春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竞相报道,一致表示该剧通过再现80多年前这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传承了红色基因,强化了党性修养,凝聚了信仰力量。
一、历史的维度——红色文化的传承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踏上长征之路。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刚刚攻克的黔北重镇遵义,召开了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
一座城、一次会议、一段历史,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最后取得胜利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成为了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部剧从历史的角度,弘扬了红色文化,激活了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广大中国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中所培育和形成的革命文化,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以及历史文化内涵,构成了红色文化的主体,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能力的生动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红色文化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内涵,都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抑或是在锐意创新的改革开放时期,红色文化中的攻坚克难、实事求是、紧密联系群众、坚持党内民主等优良作风是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精神法宝,是激励我们不断奋斗取得成功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通过排演党史情景剧,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曲折中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实事求是、发挥党内民主、坚定理想信念探索前行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党对理论的自信,道路的自信。大力传承和弘扬遵义会议留下的红色文化,必将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重要作用。《遵义会议的历史抉择》一剧是盘活历史资源存量、扩充红色文化容量、拓宽党性教育空间的一次有益探索与新的尝试。
二、现实的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两学一做”的有效载体
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内涵是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民主团结、信念坚定,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和谐、自由、平等、公正等理念是高度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我国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后凝练出来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遵义会议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遵义会议精神连接过去与现在、贯穿历史与未来,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弘扬中国精神的价值理念,对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遵义会议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精神的核心凝练之一,亦是中国共产党时代精神的鲜活滋养,是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的源泉。”[1](P8)
现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体党员中深入开展。《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指出:“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2]由此可见,学习党的历史是“两学一做”的重要内容,而真实还原遵义会议的历史场景,深度挖掘遵义会议的历史内涵正是“两学一做”的题中应有之义。不忘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谋划未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征途中,我们需要把继承优良传统和坚持改革创新结合起来,把解放思想和尊重执政党建设规律结合起来。党校姓党,关键在于宣传党的思想、政策、方针、路线,而党的历史和故事就是最生动的教材,最鲜活的例子,我们通过创新表达的渠道,把单向传送的“话筒”变为全民共赏的“万花筒”,在情与景的交融中去体会党性的光辉,去感受党性的魅力,而党史情景剧的实践教学就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可以说,《遵义会议的历史抉择》情景剧是在充分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艺术加工和再创作,力图挖掘其背后深刻的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以时空穿越、情景交融、思想对接的方式为受众带去了一场视觉的盛宴、理性的思考和久久的回味。
摘要:党史情景剧《遵义会议的历史抉择》再现了80多年前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重要会议,在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党性修养、凝聚信仰力量的基础上,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带给受众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遵义会议,红色基因,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乐君兰.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内涵和鲜明特征.遵义师范学院学报[J].2015,(4).
【摘 要】红色资源是我国的重要特色,是我国地域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展现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红色文化中传承了我国优秀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和信仰,融合了我国人民的勇于斗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品质。本文主要是从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意义入手,对有效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一些方法和措施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民族;基因;精神
1前言
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到了十分重要的阶段,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文化基因的传承工作,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将红色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是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对红色资源进行全面保护,有效传承红色基因,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2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意义
我国始终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加强党政工作的建设,通过有效的依托红色资源,能够给党政工作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持,能够为党员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行为标杆。我党在开展建设制度改革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先进的思想人物作为代表,需要有丰富的精神支柱作为保障,这其中积极发挥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基因的作用,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能有效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3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有效方式
3.1有效挖掘红色资源,奠定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良好基础
想要要有效发挥红色资源的精神传承作用,需要对红色资源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挖掘,主要包括红色资源的起源、表现以及内涵等方面。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地区较多,需要对这些地区进行全面有效的发掘,针对革命先辈们遗留下的物品、精神和活动轨迹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并相应的可以建设一些红色文化保护区。对于这些红色文化保护区域中存在的各项文化内涵和精神进行全面分析和探索,充分发掘其中的红色文化基因[1]。
3.2活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
针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的应用,将其中存在的红色文化基因进行有效展现,有效提升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积极发挥仪式教育的作用。仪式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比如说在每年的“七一、八一和十一”等重大节日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些红色文化之旅,让现代人们重走当年革命先辈的路途,组织人们积极参观红四方面军诞生地、各个革命先辈纪念馆以及各个重要的根据地等,同时还可以在一些新兵下队、老兵退伍的时间段中,组织人们进行红色文化主题的表演活动,人们在一些红色文化形式的教育之下,能够更加充分的感受到红色文化中所传承的那种基因和精神。第二,经常性的重温一些红色经典。红色经典之中积极代表和体现了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比如说一些《青春之歌》、《红岩》等书籍,以及《挺进大别山》、《铁血红安》等影视剧等,通过对这些经典进行经常性的重新学习和了解,能够更加全面的体会到红色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第三,积极创作一些红色文化的精品作品和活动。使用一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传承红色文化,能够更加调动和吸引人们的兴趣。创办一些红色文艺小分队,在各个红色文化资源聚集区开展一些红色文化文艺汇演活动,同时还可以积极应用现代通信手段,比如说微信和微博之类,设立一些公众微信号和官方微博,定期发送一些红色文化的内容,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能有效了解到红色文化的资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各种基因形式[2]。
3.3积极延续红色文化的传统,提升红色文化的基因活力
有效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对红色文化基因进行全面传承,需要对红色文化的传统进行有效延续,提升红色文化本身的生命力。这就需要我党积极提升自身的领导力和公信力,使用红色文化锤炼战斗精神,使用红色文化涵养我党的坚强性,使用红色文化来提升党内凝聚力。将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向现代生活进行有效延展,使其永葆生机和活力,比如说在开展抢险救灾等活动的时候,可以积极发挥红色文化基因的优势作用,使用红色文化资源来锤炼共产党的战斗精神。我国红色文化资源,是老区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出的,其中包含了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品质和文化信仰,在开展当今各项生产、建设活动的过程中,都可以使用红色文化作为良好的指导[3]。
4结束语
红色文化对于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基因,需要有效挖掘红色资源,奠定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良好基础,活用红色文化资源,提升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积极延续红色文化的传统,提升红色文化的基因活力。
参考文献:
[1]刘硕伟.研究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评《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研究》[J].临沂大学学报,2015(4):142-144.
[2]胡遵远.挖掘党史富矿传承红色基因——金寨县认真落实习总书记教导切实抓好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工作[J].铁军,2016(6):29.
党员干部要高举“理想信念”的火炬。“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要深刻认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更是一场薪火相传的“接力赛”。因此,在这场“接力赛”上,党员干部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举火炬,扬起理想的船帆,将坚定理想信念这一红色精神注入血液中,让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炬燃起信念之火。
党员干部要点亮“使命担当”的火炬。“党员干部的肩膀能负重、敢担当,我们的事业才能一往无前。”我们党已走过100年的峥嵘岁月,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辉煌征程中,印下不少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任重道远,作为时代的接班人,党员干部更要扛起“使命担当”,即使面对再艰险的道路,也要点亮“使命担当”的火炬,做好传承红色基因的“火炬手”,砥砺作为,一路凯歌。
担当:支起一个破碎的天空。1938年一天夜里,一群孩子的身影奔跑在东南乡的山间小路,他们急迫想要传达的,是召集威海起义拉起队伍的重要信件。读到这里,本该浮现出漫漫长夜的画面,我却看到星光闪烁,那是每个孩子用小小的肩膀撑起的希望。从屡败屡战到走向胜利,从饱受苦难到走向辉煌,支起半个多世纪以来破碎天空的,正是无数这样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的英雄儿女。因为担当,在山河破碎时,本该在呵护中成长的他们选择放弃庇佑,奔走革命,迅速成长为祖国的“大树”;因为担当,在民族危亡时,本应陪伴妻女、孝顺父母的他们选择割舍思念,放下牵挂,舍小家、为大家;因为担当,在冲锋陷阵时,本可面露惧色的他们选择直面战火,忘记疼痛,为革命奉献与牺牲。国将不国,何谈小家。祖国有召,我必响应。他们深知这份责任,更用实际行动做出最生动的诠释。担当,是红色基因里最坚实的底色。
信仰:筑起一个民族的梦想。“一门心思往前冲,只想着胜利。”今年98岁的刘玉栋老人回忆起当年的战斗时平淡而坚定地说。事实上,在老人参军的1940年,威海的抗战形势仍处于艰难时期。就在这年春天,日军对威海发起大规模的“扫荡”,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在威海上空。胜利,在敌我力量悬殊、斗争形势严峻的当时来说,并非那么清晰可见。金一南教授曾说:“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革命者就是这样的少数人。1935年,____在黑暗的牢狱中,用无法阻挡的希冀写下《可爱的中国》。这份坚信会取得胜利、坚信将实现共产主义的信仰,在出发伊始就根植于每个革命者的心中。尽管前路未知,但信仰让他们始终坚定前进的方向;尽管荆棘丛丛,但信仰让他们脚下拥有最强大的力量。就是这样坚定而执着的信仰,支撑他们在漫漫长夜中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一个民族的梦,让今天的我们能够看见这盛世的中国。信仰,是红色基因里最鲜活的灵魂。
奋斗:建起一个崭新的国家。当子弹从耳边划过,当鲜血从脚下流过,年轻的战士王业谋没有犹豫,拿起炸药,奋不顾身冲向敌人的碉堡,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射击孔,为后续部队赢得冲锋的机会。他是董存瑞式的战士,也更让我明白,在争取解放的这条路上,英雄的“董存瑞”并不止一个,值得被记住的人有千千万万。我不清楚每个人姓甚名谁,但他们一定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奋斗者。从饱受欺凌到实现解放,是千千万万个无畏的战士,用奋斗建起了一个崭新的国。这种奋斗,是不屈不挠,哪怕屡次失败,也依然要站起来的顽强奋斗;是不怕困难,哪怕过雪山、吃草根也依然走下去的艰苦奋斗;是风雨同舟,哪怕阻力重重,也依然齐心协力、携手同行的共同奋斗;是不怕牺牲,哪怕前路漫漫、荆棘载途,也依然执着前行的接力奋斗、永远奋斗。奋斗,是红色基因里最永恒的主题。
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悟“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报告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就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习近平主席曾深刻指出,人民军队之所以不断壮大,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新时代强军思想的指导下,改革全面铺开,军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备氛围越来越浓厚,实战化训练扎实推进;政治生态越来越好,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成为部队建设管理的主旋律;各项工作越来越注重实效,形式主义渐渐被真刀真枪的实干所替代。全军上下一心一意练本领,凝神聚气谋打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主席在报告中提到要在全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主题教育,我们作为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军人,作为我军的新生力量,要将十九大报告传递出的自豪感和信心,化作前进的动力,将强军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将个人思想融入国家思想的高尚领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人民军队而不懈奋斗!
浮梁还是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浮梁县委书记林群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传承铁军精神,发扬光荣传统,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幸福浮梁”的目标,顺时而为、逆势而进,统筹做好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稳增长等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
2014年12月2日在福建省龙岩市古田召开的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浮梁县委书记林群被评为“弘扬铁军精神,改变老区面貌的县乡好领导”。
激活红色基因 做红色精神的传承者
大革命时期,浮梁的工农运动风起云涌。1926年2月,在景德镇南山沙陀庙成立了全县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浮梁县景德镇小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领导的工农红军四进浮梁,从1932年起,方志敏陆续派遣一批批干部开赴浮梁,随后建立皖赣边革命苏区——程家山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皖浙赣省委领导下的三省550多名游击队员,在陈毅指挥下在瑶里集结,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奔赴抗日前线,史称瑶里改编。叶挺、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均在浮梁战斗过,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有名有姓、有据可查的浮梁籍革命烈士就有1300多名。
2011年6月,县委书记林群到浮梁上任的第一个月,他就来到兴田程家山烈士陵园、瑶里陈毅旧居,缅怀革命先辈,追忆光辉历史,重温红色精神。五年过去了,林群对浮梁厚重的红色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他怀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那就是“教育世世代代要牢记光辉历史,传承好红色基因;履职尽责,竭尽全力,让浮梁人民过上幸福小康的日子”。
在平时的工作中,林群十分重视对浮梁红色遗址的保护和红色革命历史的挖掘整理。在他的提议和推动下,县委县政府启动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建设工作。另外,他重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清明、七一和“9.30”烈士纪念日,浮梁广大干部、群众、学生都会来到各红色遗址缅怀先烈遗志。全县所有中小学都开设了革命传统教育课,让广大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已成为该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该县氛围浓厚。
激发工作干劲 把发展的重任扛在肩头
林群担任浮梁县委书记以来,始终怀着深深的红色情结,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怀着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的高度责任感,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推进富民强县。
打造工业引擎,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浮梁一直是传统山区农业县,经济总量较小,工业基础薄弱。为此,林群带领全县上下始终把工业作为做大经济总量、增强经济实力的支撑,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他们实行县、乡党政主要领导轮流带队外出招商和專业招商小分队长期驻外招商,取得显著成效。总投资约140亿元的北京汽车景德镇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浮梁,颢迪汽车配件、昌洲机械、大瓷庄等一批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相继投产,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为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县委完善了对乡(镇)、部门服务支持企业考核评价制度,县辖企业参与对乡镇和部门工作作风、服务意识的考核评价。林群带头为企业搞好服务,2014年下半年,由于供电线路问题,浮梁县康源公司数次遭遇了跳闸、断电等供电不正常情况,使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公司负责人将该情况通过短信方式向林群书记报告,希望县里帮忙解决。他没想到,第二天上午林群就带领所在乡镇和县供电公司主要负责人到公司现场办公,上门服务,由县供电公司和所在乡镇配合,优化企业供电线路,清理线路通道,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
加快城市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林群坚持把建设上风上水宜居宜游宜业浮梁、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立足于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居住和美食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宜居城市和景德镇北城区。工作中,他率领县委县政府机关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建管并重,注重实效”的原则,强调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城市、重点小城镇,高水平经营和管理城市。三年来,景北大桥、新平大桥建成通车,三贤湖市民公园、南苑广场、新昌农贸市场等一批城市重点工程投入使用,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面貌大大改善。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城镇化率三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达到40.1%。浮梁镇、湘湖镇、寿安镇、三龙镇荣获全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称号。
发展生态产业,彰显浮梁良好生态优势。林群来浮梁工作后,一直致力将浮梁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重点做好“保护和开发两篇大文章”。他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浮梁的最大发展优势之一,坚持把保护良好生态作为提升浮梁竞争优势和潜力的重要抓手,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
精心呵护浮梁山水。浮梁森林面积有3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为江西省十佳绿色生态县。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坚持招商引资环保“高门槛”,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产生。突出抓好造林绿化、昌江河源头保护、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程建设。林群非常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在他的倡导下,林业砍伐指标逐年减少。针对有些山区乡镇林木盗砍盗伐事件易发多发问题,林群经常深入调研,了解到主要原因是乡镇林工站归县林业局垂直管理,乡镇管不了,而林业局因点多面广管理不到位。对此,林群及时召集相关部门和乡镇,研究制定了《浮梁县林业工作站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理顺体制机制,将林工站下放乡镇管理,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做强旅游产业文章。他们不断完善景区建设,全面完成了总投资1800万的瑶里景区5A创建一期工程改造升级16个项目,古镇四座桥梁修复打造成仿古景观桥和廊桥,沿河60多间商铺全部采用仿古门窗修建如旧,彰显了瑶里历史文化特色和古朴秀美新姿。投入2000余万元对古县衙景区进行改造提升,打造了古县衙廉政文化广场、青石板游步道、牌楼等,展示了“江南第一衙”风采,使古县衙景区品味大幅提升,正由单一的景区游向浮梁古城游转变。
做大茶叶产业文章。县里每年整合财政支农资金2000多万元扶持茶叶产业发展,目前茶园面积达到14万亩,有61家茶企和75家茶叶合作社,年产量6000吨,年产值7.5亿元。实行“浮梁茶”证明商标与企业产品商标“母子”联动闯市场的方法,提升“浮梁茶”公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今年“浮梁茶”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入驻中国茶叶博物馆。
浮梁这片热土孕育了红色基因,林群始终以自觉传承红色精神、造福百姓为己任,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发扬党的光荣传统,满怀激情,昂扬向上,为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的幸福浮梁凝聚强大“正能量”。
(责任编辑 和茗)
打牢学习基础,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坚定,是红色基因的灵魂。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着力强化学习教育实效。一是突出学习重点。学党章以总纲和党员义务权利为重点,明确基本要求;学党规以六大纪律为重点,守住行为底线;学系列讲话以规定篇目和习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讲话精神为重点,加强思想武装。编印红军小故事等资料,学好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先进事迹。深化“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把党的法规和政策宣讲到基层。二是开展红色体验。充分发挥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优势,开展“上一堂革命教育课、参观一批革命旧居旧址、在革命遗址前宣一次誓、过一次红色组织生活、写一篇感悟文章”的“五个一”体验活动,感受“红色精神”。三是拓展学习方式。依托“三会一课”,细化学习重点。推行“党员活动日”,实施“互联网+党建”,将网上党校、微信等信息媒体与“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有机融合,把红色资源搬上去,促进党员教育“智慧升级”。
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教育管理。红军长征一路走来,靠纪律、靠作风、靠严实,不断取得新胜利。我们将继承传统,对党员教育管理落细落小、严抓严管。一是列出责任清单。围绕落实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等好制度好传统,拉出不同层面党组织书记责任清单,明确责任人、时间表和路线图,压实压紧党建主体责任。二是强化能力培训。围绕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推动大扶贫、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举办党组织书记、骨干队伍培训班,切实提升抓党建、促发展、保民生、构和谐的履职能力。三是实现精准督查。围绕党建引领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建立党建数据云,开发精细化管理平台,精准督导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职、“四风”整治、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存在突出问题等情况。
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也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无数革命先辈在异常困难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是我们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很多独具特色的红色传统。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大力弘扬红色传统和全面继承红色基因。
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等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以贯之向革命先辈先烈、历代先贤名人学习看齐,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的社会风尚。汲取红色革命精神,汲取红色文化养分,汇聚奋进的磅薄力量,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当下,切身体会国之不易,感受担之深沉,大力发扬敢为人先、勇争一流、不畏艰险、开拓奋进的精神。
延安精神启迪之一——自信。没有自信,当年的延安就不可能聚拢那么多的杰出人物,就不可能酝酿产生毛泽东思想,不可能孕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现如今,有了自信,就能增强政治定力,就不会做“墙头草”,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够在复杂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国际国内斗争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有了自信,就敢于不惧阻力,敢于挑战“深水区”,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有了自信,就敢于排除一些如“反腐要亡党”、“要失去民心”等阴阳怪气的论调,坚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除恶务尽,“老虎苍蝇一起打”。
延安精神启迪之二——胸怀。从整风运动、七大召开,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延安时期,处处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这种胸怀来自于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来源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来源于“实事求是”这四个光辉大,来源于党性的内在要求。没有胸怀,就不能凝聚,就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就没有党的高度团结和统一。有了这种胸怀,共产党才最终从延安走到了北京。在今天我们党执政的条件下,共产党人更要有这种开阔的胸怀,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而不同,共同发力,完成党的宏伟目标。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权力观,克服私利,发扬民主,廉洁从政,以延安精神为“灯塔”,努力营造一个生机勃勃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使得群贤毕至,天下归心。
让“人民至上”从空想变成现实的无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1949年人民在政治上做了主人,1978年人民在经济上做了主人,2012年人民在发展上做了主人。特别是最近这五年,人民的获得感是满满的,实实在在的,是全方位的。
“人民至上”的目标是实现全民小康,而小康的标准就是“一个都不能少”。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实现大多数人的小康,但仍有三个群体落在了小康路的后边。第一个是几千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仅2015年一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就减少了1240万人。第二个是少数民族兄弟。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奔小康是全体华夏儿女共同的目标。为实现同一个目标,中央专门投资修建了穿越高黎贡山的公路,把仅有6900多人的独龙族兄弟连接到小康路上。第三个是革命老区。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无数优秀儿女,共产党人没有忘记他们,近年来对老区的民生投入力度越来越大。
检验“人民至上”的标准,就是看人民满意不满意。无论是片子中的数字,还是我们每个个体的感受,这种满意都是实实在在的。
当今社会进步的首要标志是教育的普及与普惠。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投入长期占GDP的比重高于4%,政府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则高达17%以上,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同时,中国不仅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度高,而且高等教育也实现了普惠化,即使是学前教育这个难题也纳入了公共教育系统。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普惠,一个智慧的中国呼之欲出了。
衡量一个国家国民幸福指数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国民健康水平。1949年时中国人均寿命不超过40岁,而2016年已经达到了76岁多。同时,面对中国提前到来的老龄化问题,五年来先后建起了11万个社区养老中心和10万个农村养老院。一个健康中国,才是一个真正的货真价实的小康中国。
检验“人民至上”实现度的指标还可以列出很多,如当下中国人的恩格尔系数减到了30%左右,人均住房实现了居者有其屋,新农合、大病统筹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等。
【传承红色基因心得】推荐阅读:
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心得感悟05-28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个人心得感悟11-05
关于传承红色基因11-11
传承红色基因主持稿11-15
暑期传承红色精神弘扬先锋精神心得体会06-08
党员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征文07-07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基因05-26
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队会活动方案07-15
传承文明学习心得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