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贷款不良原因分析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企业贷款不良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贷款企业财务成因与化解对策探讨

摘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大量金融机构陷入危机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再次被热议,减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变得十分必要。贷款企业财务困境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一般原因基础上,分析中国农业银行X县支行典型贷款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据此提出降低贷款企业财务风险,从而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财务预警;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全球商业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承受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有效监控银行经营的信用风险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和热议的话题。不良贷款率作为衡量银行经营中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商业银行持续盈利、经营效率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监控并妥善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高度重视的首要课题。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及其成因分析

(一)不良贷款的定义及分类

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目前各国银行的贷款分类办法大体上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五级分类法”和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两级分类法”。 我国于 2002 年开始全面实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法。按照通常做法,在五类贷款中,除正常和关注这两类贷款之外,其余次级、可疑和损失三类贷款均应界定为不良贷款。

(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根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来源的不同,将其分别归纳为以下几类:

1、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银行贷款的主要动机是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投入,政府在筹集运用的资金渠道不完善、不充分的情况下,要求银行提供贷款成为一种重要甚至是主要的途径。

2、政策调整

我国于198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的《关于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拨款改为贷款的暂行规定》,由于凡是由国家预算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全部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一些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的企业完需要全依靠银行的贷款来维持日常运行,对于此类本不应该提供贷款的企业,银行迫于政策压力不得不发放贷款。这些注定了不能回收的贷款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大量增长,也就形成了后来大量积压的不良贷款。

3、银行自身责任

我国从1990年开始要求商业银行贷款要有抵押或担保,就目前情况来看,抵押品和担保在信贷人员对企业将来偿还能力的判断中占第二位,占第一位首先是信贷机构和信贷人员对借款客户自身的判断,然而信贷机构和信贷人员对信用风险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借款人的信用可靠性等因素未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工作,容易造成贷款项目的决策失误。同时,银行贷款后的跟踪调查工作是目前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在方法上缺乏科学有效的量化工具,使得贷款风险管理流于形式。

4、贷款企业原因

银行的贷款者有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贷款相对法人来说比较少,风险也相对比较小,而公司等法人团体,因为其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违约风险,不能及时还所欠贷款。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由政策调整产生的不良贷款正逐步被剥离和核销,同时政府干预也在逐步弱化,但因贷款企业低效的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银行信贷风险,正成为信贷风险大量积聚并显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中国农业银行X县支行不良贷款情况

截止2012年末中国农业银行X县支行各项贷款总额为1954.87万元,较之2011年增长13.70%,而不良余额从2011年末的22.04万元减少到2012年末的18.34万元,同比减少16.79%。

三、 贷款企业财务情况分析

(一)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银行作为企业的债权人,应关注贷款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企业的偿债能力并不是孤立的,它涉及盈利能力、资金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因此分析企业的还款能力必须建立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透彻了解、分析、利用之上,必须借助企业财务管理这个工具。财务报表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为评价企业还贷能力提供了技术支持。

财务预警分为警兆设置、标准确立和警度预报等三个基本环节,与财务评价的三个环节很接近。所不同的是:财务评价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静态分析和事后评价,以此判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财务预警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动态监控和事前预警,用于提示潜在风险点和风险领域。

1、财务预警评价模型

2、财务预警指标的标准值设定

按单项评价指标的特点,将财务预警中的指标分为以下四种:实际值越大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已获利息倍数、权益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实际值越小越好的,可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如负债总额/息税前利润;实际值在某一点最好的,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如流动比率;若在某一区间内最好,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如资产负债率、销售现金比率。

其标准值的判断方法应为:(1)极大型变量,其满意值选取的是该行业的平均值。一般认为,只要达到了行业的平均水平即可认为是“安全”无警的。但是对不允许值的确定需要进行判断:对反映偿债能力的已获利息倍数,其不允许值为1,如果小于1,从长远来看,企业是无法继续举债经营的;对反映获利能力的权益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其不允许值为0;对反映资产营运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其不允许值选取满意值的一半,倘若周转率达不到满意值的一半,这是很危险的。(2)稳定型变量,在长期贷款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没有涉及到稳定型变量。对此不做深入探讨。(3)极小型变量,本文所选的比率只有负债总额/息税前利润是极小型变量,它的标准值确定方法应该与极大型变量的相反,其满意值取为O,其不允许值取行业平均标准的一半。(4)区间型变量的标准值确定比较复杂。先求出该比率的行业平均值,在均值的基础上增加和减少20个百分点作为比率满意范围的上下限,在均值的基础上增加一倍和减少一般作为其不允许范围的上下限。

3、预警指标功效系数和警限区域的确定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单项评价指标的特点,可以按以下规则确定单项功效系数。

(1)极大型变量

若实际值<满意值,功效系数为(实际值-不允许值)/(满意值-不允许值)*40+60

若实际值≥满意值,功效系数为100

(2)稳定型变量,在长期贷款财务预警指标体系中,没有涉及到稳定型变量。对此不做深入探讨。

(3)极小型变量

若实际值>满意值,功效系数为(实际值-不允许值)/(满意值-不允许值)*40+60

若实际值≤满意值,功效系数为100

(4)区间型变量

若实际值>上限值,功效系数为(上限的不允许值-实际值)/(上限的不允许值-上限值)*40+60

若实际值<下限值,功效系数为(实际值-下限的不允许值)/(下限值-下限的不允许值)*40+60

若下限值≤实际值≤上限值,功效系数100。其中此处上下限均指满意范围的上下限。

(二)利用财务预警模型对贷款企业分析

因长期借款的风险比较大,所以本文所运用的财务预警体系主要针对长期借款。截止2012年末,贷款企业——吴镇养殖有限公司在中国农业银行X县支行的长期借款为298万元。

综合功效系数得分(L)=Σ单项功效系数得分×该指标的权重

利用上述预警模型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贷款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得分为77.691,功效系数法设置的预警警限是:巨警L≤60,重警60≤L≤70,中警70≤L≤80,轻警80≤L≤90,无警L≥90。贷款企业——吴镇养殖有限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77.691,应该是处于中警状态。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作为贷款企业的债权人,应该提高警惕,注意加大对该企业的后续关注,同时在对其贷后持续跟踪审查中,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贷款最大程度的收回,以减少损失。

四、降低贷款企业财务风险的建议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吴镇养殖有限公司的警度处于中警状态,企业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银行作为企业的债权人,贷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果产生财务风险而不积极应对,致使风险进一步扩大的话,将会使债权人的利益受损,商业银行的贷款收回受阻,从而产生不良贷款。因此,降低贷款企业财务风险,对减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加快资产周转速度,提高营运能力

通过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吴镇养殖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速度相对比较低,因为资产周转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资产营运能力的强弱,一般说来,周转速度越快,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则资产营运能力越强;反之,营运能力就越差,吴镇养殖有限公司总资产周转速度较低说明了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较差,为此,企业可以通过处理多余的资产来提高企业的资产利用程度。

(二)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管理水平

吴镇养殖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的工作仍然只是传统的记账、算账,对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会计政策掌握不够全面,同时未能将财务分析深入到管理工作中,对财务风险认识欠缺。故企业应该建立激励机制,倡导财务人员长期自我学习,使财务人员及时更新与掌握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会计政策,同时注意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找出本企业与行业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企业不同年度财务比率的增长变动趋势,从而发现问题并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加强成本费用控制,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比吴镇养殖有限公司2011年与2012年的现金流量、销售收入以及利润,可以发现吴镇养殖有限公司的现金流量和销售收入2012年比2011年都有所增长,而2012年的利润反而比2011年减少,这表明2011年至2012年期间企业成本费用的上升幅度快于收入的上升幅度。

造成吴镇养殖有限公司成本费用增长幅度快于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相比2011年,2012年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而企业生产管理粗放,供销部人员较少,对原材料采购时产生价格偏离,造成资金浪费。

为减少企业的成本费用,企业应该增加供销部门人员,拓宽进货渠道,降低外购成本。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市场价格波动,供销部门人员在采购前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了解进货渠道,争取合理价格。当采购原材料时,应该加大询价的密度和力度,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手段货比三家,制定基准价,对采购价格偏离基准价一定限额的进货,要求供货商做出解释或价格折让。

参考文献:

[1]李兴发.影响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因素分析[J]. 海南金融, 2005,(12)

[2]周爱丽.企业财务风险浅析[J].财会研究,2004,(3)

[3]宋雪枫,杨朝军.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2006,(5)

[4]杨盛昌.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界定与识别[J].财会月刊,2011,(1)

[5]曹道胜,何明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及其借鉴[J].经济研究,2006(10)

作者简介:

张昭欢(1990-),女,山西运城人,研究生在读,会计专硕,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李佳晨(1992-),女,山西运城人,研究生在读,会计专硕,研究方向:财务会计。

作者:张昭欢 李佳晨

第2篇:对商业银行大额企业不良贷款的思考

[摘要]该银行为四大国有银行之一,其烟台分行致力于服务当地实体经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烟台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2018年各项贷款增长9309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的2227%,成为全市贷款规模最大的银行。但是,加快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瓶颈,需要集中精力进行解决。

[关键词]信贷风险;大额不良贷款;商业银行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7047

截至2019年4月,该行全部贷款660亿元,其中不良贷款235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311%上升044%。在该行全部不良贷款中,500万元以上的大额不良贷款余额达到222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945%。由此可以看出,有效压降(500万元以上)大额不良贷款,对该行乃至整个烟台地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压降都会起到积极作用。

1各类企业大额不良贷款的基本情况

截至2019年4月该行(500万元以上)大额不良贷款余额222亿元,在全部34户不良贷款企业中,制造业为21户、154亿元,批发零售业8户、25亿元,建筑业3户、06亿元,房地产业1户、3亿元,旅游业1户、08亿元。制造业154亿元占全部大额不良贷款的比重为69%,制造业中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84亿元(2户),食品制造业44亿元(10户),剩余9户、26亿元主要為材料加工制造业。

2各行业大额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1)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产能过剩行业过度融资和经营不善影响,涉及2户、84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378%。比如单户最大的某铜业有限公司不良贷款余额686亿元,为国有企业,注册资本24亿元,主营铜、黄金等有色金属冶炼,该行总行一直将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列为限制类新增贷款的行业。在其正常生产经营的2013年年末,在国内外26家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国内信用证、信用证(含押汇)、黄金租赁等多种融资形式,存在过度融资情况。该公司一直通过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来保证其自身经营的铜交易价格,长期保持着运行较稳的状态。

但在2014年年末,该公司相关人员进行非套期保值的期货投机交易,发生巨额亏损,最终使企业资金出现严重亏空,导致资金链断裂。虽然烟台市政府从维护地区金融局势稳定的角度,出台了启动方案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经营,要求各债权行对符合条件的融资进行展期,不允许对该公司进行起诉。但外资银行率先提起了诉讼,外地银行、当地银行也相继跟进,该公司已形成实质性风险,绝大部分融资将无法归还。再比如,另一户也从事黄金等有色金属生产加工的某实业有限公司,承接了某循环金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不良贷款15亿元,因被承接的某金业股份公司目前处于审计破产重组期内,还没有正式生产经营。

(2)食品制造业中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存在行业风险,文章中涉及10户、44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20%。这10户食品制造行业均直接或间接进行水产品加工。烟台地处沿海,水产品加工规模与工艺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且相当一部分用于出口或国外来料加工。

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原料成本的提高,竞争力的下降,其内部管理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等多方面问题,造成水产品加工企业资金日益趋紧。该行对上述水产品加工企业中的部分贷款进行了多次展期,但企业经营成本加贷款利息有一个耐受程度临界点,超过了这个临界点,就会形成实质信贷风险。上述10户水产品加工企业中,有8户位于烟台开发区,不良余额347亿元,2019年进入不良有6户,属于批量违约,明显存在逃废债行为。

(3)房地产行业风险逐步显现,文章涉及2户、32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145%。这两户企业为关联企业,某置业公司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不良余额3亿元;某商贸公司主要为该房地产公司配套建材和装潢,不良余额2000万元。形成不良的表面原因是房地产项目楼盘销售缓慢:一是建设的大高层两梯四户不通透;二是90平方米以上的建筑户型占绝大多数,不符合(二胎)改善型住户的大平方米需求,与周边后期开发的楼盘形成竞争劣势。但经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将开发项目收回资金以他人名义购置地产,有规避银行监管和悬空银行贷款倾向。

(4)商贸行业受自身经营不力等影响形成不良,文章涉及8户、245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的11%。近年来,传统的商贸行业由于受互联网经济冲击,加上自身经营不善、担保圈互保等多方面原因,累积风险最终形成不良。

综上所述,该行部分贷款企业资产负债率很高,从银行贷款额与客户实收资本作对应分析发现,部分大额贷款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严重超注册资本,从而造成了较大的潜在风险。

3压降措施和建议

(1)银行方面:第一,提前预估大额客户风险的潜在影响。关注大额客户授信风险,同时把握关联客户的有关信息;完善大额授信系统网络化建设,利用大额授信统计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定期进行风险分析。[1]第二,充分发挥批量转让在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中的通道作用。按照“优劣搭配、利于成交、不留隐患、控制成本”的原则,扎实做好不良资产组包、定价、谈判、竞价、转让等环节工作。除了对适合批量转让的存量不良贷产进行组包外,也要对新劣变贷款进行细致排查,选择价值较大、易于变现的核心资产组合到资产包内,带动批量处置;在追补做好卖方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加强与资产管理公司的沟通对接,尽量降低转让成本,提高转让成交率。

(2)政府方面:第一,建议当地政府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盘活主导力度。当地政府对银行方面的风险化解措施并不具体,建议政府牵头成立风险化解推动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职责,主导推动风险化解方案实施。第二,建议政府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恶意逃废债务行为损害法律权威和债权人合法权益,更损害了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议政府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及股东依法采取严厉的法律制裁措施。

(3)社会方面:第一,切实发挥以诉促收实效。2018年该行法人客户不良贷款诉讼率达到84%。通过司法手段,充分发挥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查封资产等司法利剑的震慑作用,切实做到了以诉促收。第二,建议基层法院帮助解决立案难、送达难、执行难等问题。目前基层法院普遍存在审判人员较少、烟台当地金融案件较多的情况,为解决自身压力过大的问题,在立案方面,法院对金融机构的立案时间和立案数量进行排期,过期或达到数量的金融机构不予立案;在送达方面,对于诉讼文书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的情况,采取留置送达或公告送达的情况,使案件审理周期被拉长,难以做到快审快结;在执行过程,也存在借款人躲债、逃债而产生送达难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诉讼成本、延缓了案件的执行进程。上述各类情况既浪费了司法资源,又影响了清收效率,而且在此期间,债务人可能以各种手段转移、隐匿财产,对债权维护非常不利。而解决上述问题,又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法院、银行等各方的推动。

参考文献:

[1]林钧中行安徽分行不良贷款处置及防范策略的实证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

[作者简介]季俊霖(1999—),女,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2017级市场营销专业,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杨易(1998—),男,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2017级市场营销专业,研究方向:市场营销;孙家正(1999—),男,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2017级软件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软件工程;通讯作者:廖波(1973—),男,硕士,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

作者:季俊霖 杨易 孙家正 廖波

第3篇: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不良贷款的防范。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体制改革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机制方面的缺陷,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已久。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特别是预防增量不良贷款的产生,是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以云南省工商银行曲靖市分行为例,对其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贷款人和借款人两方面提出了应对不良贷款的对策。

【关键词】 曲靖市 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对策

中国工商银行曲靖市分行于1993年8月1日在工商局注册,截至2010年,员工总数为750人,有37个网点在曲靖市分行管辖范围内。近两年来,曲靖分行在强化基础管理、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改善内外关系、促进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效果明显。2010年不良贷款清收处置任务完成较好,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全年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贷款2.21亿元(其中现金清收0.28亿元),完成云南省分行任务的110.62%,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08亿元、不良率1.04%,分别比年初减少1.9亿元和下降2.14个百分点。不良率略低于全省1.06%的平均水平。尤其是个贷不良率降至0.9%,扭转了工商银行曲靖市分行由于不良率过高、长期处于停牌边缘的被动局面,使个贷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工商银行曲靖市分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风险控制技术方面的原因,又有体制、治理模式上的原因,各个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也不完全相同。就工商银行曲靖市分行而言,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所引起的银行业经营环境的变化,产权约束的缺位以及自身组织制度缺陷。

1、贷款人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

(1)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认为有担保的就是好贷款,这是贷前贷后及审批阶段常见的思维方式。过于强调抵押担保关系,使之成为贷款的充分条件则难免矫枉过正,导致不良后果。如果审批阶段把关不严使资金遭受损失,再追索第二还款来源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2)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不准确,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的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能力差、不足值的贷款。例如曲靖分行发放的个人批量贷款,以个人名义批量发放,实际由公司使用、归还,并由公司担保的个人经营、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这些贷款在办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信贷管理规定,由于贷款人和实际用款人不一致,有的名义贷款人并不知情,贷款出现大量违约形成不良。

(3)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贷款的质量,部分人员素质不高,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当发生不良贷款时,不能拿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措施,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最佳时机,造成不良贷款的发生。

(4)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益与风险并存。利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2、借款人方面的原因

(1)借款人的欺诈。借款人的欺诈又分为普通欺诈和严重欺诈。普通欺诈是借款人通过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而改善良好的企业资信状况,而获得银行发放的贷款。这种欺诈行为的特征有:借款人向银行提供的信息部分虚假;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于提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银行的充分信任;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生产环节。如果经营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也不愿意拖欠贷款而在银行留下不良记录。严重欺诈是指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而且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得个人利益。这种欺诈行为的特征有:为了获得贷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包括违法手段;借款人对其从事的行业不是真正的关心,或者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当主业;借款人获取贷款并不用于主要业务,而是以转移、投资、消费等方式,挥霍贷款。这种恶意欺诈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2)借款人还款意愿差,等待观望。绝大部分贷款企业都未按合同约定按年偿还贷款本金,在催收中贷款人不配合,还贷意愿差,能躲就躲,有的甚至要求银行贷款延期。由于贷款时情况复杂,虽然转化后降低了法律风险,但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并未得到改变,借款人之间相互等待观望,而且目前催收措施除最后的诉讼办法外无其他有效的威慑手段,形成不还贷也无法的局面。

(3)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银行的贷款“一改了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企业间的兼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有些企业通过上述行为扭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与此同时,部分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银行债权。大量的信贷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打了水漂,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

(4)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贷款形成不良贷款。例如生产中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致使借款人无力偿还银行贷款。

3、其他因素

(1)行政干预因素。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2)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3)历史包袱沉重。工商银行曲靖市分行为曲靖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为重点建设国道320、324、326线在曲靖境内的重要路段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对煤炭贷款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税收。由于经营者疏忽和管理不善等方面原因,造成不良贷款比率提高。长年来一直无法偿还贷款的企业,甚至破产的企业造成的不良资产严重影响了曲靖市分行的经营,包袱重、处置难,也影响了所属总行对曲靖市地方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

作者:母赛花

第4篇: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本文基于商业银行在2011―2013年间的相关小微贷款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分析了影响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规模的因素。研究结论表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小微贷款的规模等都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规模产生显著影响。该结论为我国商业银行完善小微贷款风险控制机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小微贷款;不良贷款;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14)04-0067-06

一、引言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小微贷款受到了商业银行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也一直在致力于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以及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虽然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商业银行逐步加大了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提高了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规模小、资产少、信用低等现状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小微贷款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劳动无限供给”的特征将逐渐消失,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不断增加,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将不断加剧。如何控制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也是一大关键。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商业银行合理发展小微贷款业务,并为小微企业提供持续稳定的贷款支持。

二、文献综述

从国外研究来看,马格里(Silvia Magri,2009)利用家庭财富和收入数据,分析了意大利微型的融资问题,发现在1989―2006年这18年间,只有略多于四分之一的微型企业因为商业目的使用了银行贷款。钱皮和戈尔迪尼(Francesco Ciampi和Niccolò Gordini,2013)利用7000多个意大利小企业的数据,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精确的公司违约预测模型。他们发现相对于传统的方法而言,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能更好地贡献于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特别是在预测最小规模的公司和意大利中心的公司时,根据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的模型在预测公司违约率时精确度更高。卡萨诺、乔维尔和斯威纳(Francesca Cassano、Karin J?eveer和Jan Svejnar,2013)利用通过特殊调查获得的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俄罗斯和乌克兰中小微企业的数据,以新型现金流贷款和传统的抵押贷款为例,研究了影响中小微企业贷款获得率和贷款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现金流贷款是一个比较受小微企业欢迎的贷款类型,而且同一企业对贷款类型的选择较为固定。同时,他们也发现最小规模的贷款常常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他们建议推行相关政策,确定贷款规模的下限。

从国内研究来看,韩征(2012)阐述了包商银行鄂尔多斯分行在小微信贷发展中做出的努力,并介绍了其在贷款流程设计理念、利率定价以及担保方式上的创新。该分行95%以上的贷款不需要注册登记式抵押,充分贯彻了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业务理念,也在当地营造了相应的品牌形象。李志强(2012)在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现状、危害以及原因的基础上,介绍了阿里金融基于小微和创业型企业融资服务的创新和探索。阿里金融克服了普通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贷款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利用其在原有的平台中积累的客户以及交易数据,借助互联网及云计算的能力发展了微贷技术,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减少了不良贷款率。黄孝武、王红贵(2012)阐述了在推进小微企业贷款的过程中,湖北各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的小微企业贷款模式:民生银行以圈链会为媒介、以大数法则和收益覆盖风险为原则;汉口银行以科技型企业为服务对象,以贷投联动和股债联动为主要服务方式;国开行以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基础,以“四台一会”为载体;邮储银行则以农村社区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孙清华、张瞳、刘瑞林(2012)比较了RAROC的绩效衡量方法相对于传统的ROE衡量方法的优势,提出了基于RAROC的贷款定价方法,进而得出了金融企业防范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具体措施。邵一珊、何广文(2013)利用MS-VAR模型,分析了宏观经济在不同区制下对小微贷款违约率的动态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宏观经济变量对小微贷款违约率的影响不明显,但是经济上升阶段银行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会导致小微贷款违约率的增加。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基于小微贷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从小微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成因、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二是从银行机构角度出发,介绍小微贷款的发展情况以及各家银行在此基础上所做的创新和努力。三是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阐述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有别于银行机构的方式,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四是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贷款的定价以及违约率等问题。但是,鲜有文章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研究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模型进行研究。

为此,本文将针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控制小微贷款的风险,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理论分析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信用度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产较少等原因,商业银行对其发放贷款的风险要比一般企业高。较高的贷款风险,容易形成较大的不良贷款额,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以及资金的周转。一般来说,企业贷款逾期3个月未还,就会被归为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个是企业层面,另一个是银行层面。从企业层面来说,就是通过计算相同风险级别企业的违约概率来分析该风险级别的企业产生不良贷款的可能。传统的违约模型主要有Z计分系列、RPA分类以及神经网络分类等;现代的违约概率模型主要有摩根(J.P Morgan)建立的Credit Metrics、KMV的EDF以及瑞士信贷银行的Credit Risk+等。从银行层面来说,就是通过计算同种类型的或者同一贷款行业投向的银行贷款的不良贷款率或者不良贷款额来判断银行投放贷款的风险情况。相关的计量模型有灰度测量模型、logit模型等。

导致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经济因素来看,当经济过热时,小微企业生产运营的原材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都将面临上升,小微企业可能陷入资金周转的困境。当经济衰退时,需求方的购买力不足将导致小微企业的存货积压,同样会使得小微企业陷入资金周转困难,从而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违约风险。从微观因素来看,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流程的不严格、放贷规模的不合理都可能增大小微贷款的违约风险。

四、变量、数据和模型

(一)变量的选择

商业银行的小微贷款可以细分为消费贷款、经营贷款、汽车贷款、购房贷款等。考虑到在长期内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的不良额中经营类贷款的变化较大,且在总体小微贷款的不良贷款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本文将以小微贷款中经营贷款为研究对象,以期更好地分析影响小微不良贷款额的因素。此外,在分析不同因素对商业银行小微贷款不良额的影响时,同时考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影响。在宏观因素方面,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GDP)两个常用的宏观经济指标。在微观方面,考虑到不良贷款的额度可能会受到贷款的投放规模以及贷款结构的影响,选取小微贷款中的经营贷款的规模(DK)和其中大额贷款的规模(DE)两个变量。每月新增的经营类小微贷款不良额将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并用BL表示。

(二)数据的选择

本文以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为研究期间。微观数据主要来自股份制商业银行X在Y市的小微贷款数据。宏观数据是从中经网数据库中获取的,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以2010年1月为基期进行了调整。由于公布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GDP)是季度数据,本文将每个季度中三个月的GDP都调整成该数值。考虑到经营贷款的规模(DK)和其中大额贷款的规模(DE)两个变量数目较大且变化较大,本文对其进行了对数处理以减少变量的离散程度,并分别用LDK和LDE表示。其中,大额贷款是指3000万元以上的贷款。

(三)模型的建立

为了分析不同因素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规模的影响,并且明确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本文将利用EVIEWS7.0软件,并选取常规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根据贷款的五级分类标准,贷款只有在延期3个月未归还时才将其计入不良贷款。因此,在构建模型时,本文对变量经营类小微贷款的规模(LDK)及其大额贷款的规模(LDE)进行滞后三阶的处理。本文的模型构建如下: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由于部分月份新增的不良贷款额为0,所以无法对不良贷款新增额(BL)进行对数化处理。因此,在表1 中,相较于其他变量,BL的波动较大,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37140.100。经营类贷款和大额贷款规模经过对数化处理后,波动相对较小,特别是经营类贷款规模的标准差只有0.613。从表1中也可以看到,CPI在104.800与115.122之间波动,GDP在7.400与10.300之间波动,说明在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总体的宏观经济形势还是存在一定的波动,因此可以进一步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对不良贷款新增额的影响。

(二)平稳性检验

为了防止由于序列的不平稳造成伪回归现象的出现,在对模型进行回归前,首先对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利用ADF检验的方法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原序列都是不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处理后,变量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因此,这些变量是一阶单整的。

(三)协整检验

由于变量序列是一阶单整的,满足了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可以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变量序列BL、LDK、LDE、CPI、GDP进行回归。其次,对回归产生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到ADF值为-4.252580,P值为0.0028,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原假设。因此,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四)回归分析

考虑到序列的不平稳以及变量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描述各个因素对不良贷款的影响,本文将对模型进行一定的调整。首先,由于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持续性,本期的新增不良贷款额可能受到上期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引入滞后一阶的宏观经济变量CPI(-1)和GDP(-1)。其次,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投向较为集中,不同贷款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本期的不良贷款新增额也可能受到上一期不良贷款额的影响,因此引入不良贷款新增额的滞后一阶BL(-1)。回归模型因此调整为:

表3显示了对模型(2)的回归结果。从P值来看,即使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BL(-1)、LDK(-3)和LDE(-3)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考虑到变量BL(-1)、LDK(-3)和LDE(-3)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本文调整了大额贷款规模的滞后阶数,变为LDE(-2)。这样模型既消除BL(-1)、LDK(-3)和LDE(-3)之间潜在的相关性,又能反映前3期内各个时期的因素对当期不良贷款新增额的影响,使得模型更加完整。因此,本文将模型进一步调整为:

表4显示了针对模型(3)的回归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只有LDK(-3)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的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所有的解释变量都对每月新增不良贷款额(BL)存在显著的影响,并且该模型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684470,拟合情况较好。模型显著性检验的P值为0.000170,证明模型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此外,怀特检验的P值为0.1662,小于0.05,接受了原假设,说明不存在异方差,并且DW值为1.85较接近2,说明不存在序列自相关。因此,可以认为该模型是稳定可行的。此外,还可以看到,当期的CPI、GDP以及滞后三期的LDK和滞后两期的LDE都对当期的新增不良贷款产生了正向的影响,而上一期的BL、CPI和GDP都对当期的新增不良贷款产生了负向的影响。最终得到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五)实证结果分析

以上实证分析虽然是针对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X在Y市的经营类小微贷款的数据得出的结果,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的总体状况。可以为商业银行未来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从实证结果来看,宏观经济形势确实对小微贷款的不良额产生了持续显著的影响。这说明大部分贷款投向企业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且当期不良贷款的产生不仅受到当期经济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上期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相较于大企业,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利润来源单

一、资本规模小,经济的小幅波动可能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流产生剧烈的影响,造成小微企业还款困难甚至直接倒闭,从而导致银行产生了不良贷款。

2. 实证结果也显示,上一期的新增不良贷款、当期小微贷款的规模以及大额小微贷款的规模都对不良贷款产生具有显著的影响。首先,这一结果反映了商业银行投放的小微贷款规模越大,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也越大。其次,这一结果也反映了商业银行投放的各笔贷款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当期新增不良贷款与上期新增不良贷款和大额小微贷款的规模之间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存在贷款投向较为集中的现象。商业银行的贷款向部分企业或部分行业的集中,增加了商业银行各笔贷款之间的相关性。贷款的过度集中将增加小微贷款之间的违约相关性。当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不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变化时,相关的各笔贷款将相继发生违约事件,从而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不利于商业银行的稳定。

五、政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小微贷款投向监测机制

从以上研究来看,商业银行投放的大额小微贷款对小微贷款的不良贷款规模存在显著的影响。相较于大企业,小微企业还是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商业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也更加严重。针对一般贷款的单一借款人贷款规模的限制,不一定能很好地限制小微贷款的风险。从贷款投向的整体情况来看,贷款投向不仅存在向单一企业集中的现象,同时也存在向单一行业或单一地区集中的现象。因此,针对小微企业的特殊性,商业银行应制定针对小微贷款投向的相关指标,限制小微贷款的过度集中,从而降低小微贷款的风险及违约率。

(二)建立完善的不良小微贷款的追踪机制

从现状来看,由于商业银行贷款投放存在向部分行业集中的现象,因此,当宏观经济形势或行业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该行业贷款企业的资金流也会相应发生变化。由于宏观经济因素对小微贷款的不良规模存在显著的影响,一旦发生不利于该行业发展的风险事件时,该行业内小微企业贷款的违约风险就会增加。由于贷款投向较为集中,贷款的违约相关性将较高,一旦该行业中一家企业发生违约,该行业中的其他企业也可能相继发生违约事件。因此,当某一家企业发生违约事件时,商业银行要充分调查该企业发生该风险事件的原因。如果该原因也可能影响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商业银行就应该提前加强对该行业中其他企业还款能力的监督,从而降低该行业中小微企业贷款的违约可能性。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针对小微贷款制定严格的审批流程的同时,制定完善的贷后追踪流程,随时了解借款企业的资金流向以及贷款违约的深层原因。

(三)建立完善的小微贷款补偿机制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调整,商业银行也在进一步调整自身的信贷结构。为了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政府也提出了相应的风险补偿办法来减少商业银行贷款给小微企业的顾虑。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小微贷款补偿机制,从而能够真正促进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ilvia Magri.2009.The Financing of Small Entrepreneurs in Italy[J]. Ann Finance,(5).

[2]Francesco Ciampi,Niccolò Gordini.2013.Small Enterprise Default Prediction Modeling through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talian Small Enterprises[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51(1).

[3]Francesca Cassano,Karin J?eveer and Jan Svejnar.2013.Cash flow vs collateral-based credit[J].Economics of Transition,21(2).

[4]韩征.创造可持续信贷品牌[J].中国金融,2012,(2).

[5]李志强.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信息化对策[J].当代财经,2012,(10).

[6] 黄孝武,王红贵.小微信贷的内在机制与对策因应:鄂省例证[J].改革,2012,(9).

[7]孙清华,张瞳,刘瑞林.金融企业防范小微企业信贷风险问题研究―基于RAROC的视角[J].管理现代化,2012(,5).

[8]马若微.我国商业银行违约风险测度模型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第5篇: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析

丰登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及清收措施

受多种因素,我社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尽管我社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清收不良贷款措施,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一些“ 玩疾”不良贷款仍然得不到解决,前清后增的现象时有发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清收难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目前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遗留问题而形成。

二、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清偿能力较低:有部分贷款是因为贷款金额完全超过了借款的人偿债能力,导致贷款到期不能全部归还。在贷款调查阶段就应该考虑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贷后更应该做好贷后检查,一旦发生风险,及时做好风险化解。

三、没有真正按贷款用途所需的周转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农村客户资金周转意识较为薄弱,如果不能正确的确定贷款期限,当客户本来有钱的时候贷款未到期,于是将资金又投入到另外的用途中去,贷款到期客户又不能立即将所投资金收回,导致贷款逾期。

四、贷款用途集中,工程款拖欠严重,导致工程类贷款不良较多:近几年,我社工程类贷款较多,由于工程款拖欠,资金不能及时收回导致贷款逾期。工程类贷款特别要注意所承包工程工程款结算渠道和结算期限等。

五、当地信用环境导致:许多客户抱着贷款到期办理转贷的思想,贷款到期前不能筹集资金还贷,导致贷款形成不良。从现在开始从根源上遏制客户的这种思想。为客户讲解还完再贷与转贷的利于弊,让

客户从贷款发放开始就思想重视到期还款的重要性。不少贷户存在着观望、攀比的不良心理,原本很讲诚信的客户看到一些恶意逃债、赖账户一直“逍遥法外”,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心理产生了“扭曲”而不愿主动归还贷款的思想。我曾在贷款核查中遇见这样的情况,有客户开玩笑说:“XXX欠你们信用社的钱多少多少,你们也没把他们怎样,也没什么办法吧?”听到这些话,我心中阵阵酸楚,是我们的清收力度不够?还是我们的发放措施不正确,我们确实应该好好思考思考了。

清收措施:多年来形成的信用风气的影响,这种不良风气就像“瘟疫”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形成不少贷户恶意逃债、赖账。所以我们要在遏制这种风气的前提下进行“前追后堵”的催收措施。

前堵:彻底追查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让那些恶意逃债、赖账户在社会上无处存身。

1、集中清收:近年来,我们一线信贷人员尽管非常尽职,他们磨破嘴皮还是效果不佳。之所以效果不佳部分是因为清收阵势不够强大,我们可以采取集中人员清收的办法,利用宣传车,制造强大的清收声势,让那些赖账、逃债户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主动归还贷款。

2、依法清收:依法清收仍然是我社最有效的清收措施,虽然近年来法院执行力度不够,导致已经逾期时间较长的贷款仍不能仅仅解决,但希望能通过我们的与法院的沟通,加强执行力,对那些恶意逃债、赖账户“杀一儆百”。我们更要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搞好依法清收的工作。

3、张榜清收:对于那些赖账户,我们在其居住地张榜的方式,揭露他们不守信用的丑陋,制造他们的心理压力,以促使他们归还贷款。逐步在社会上形成讲信用光荣,赖账可耻的风气。

后睹:坚决堵塞新贷款形成不良的漏洞。严把贷款发放的“三关”,做好贷款三查制度,教育员工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做到依法合规操作,从而堵塞漏洞。对于形成的不良坚决依法清收,绝不放过一笔新不良贷款。在社会上形成讲信用光荣,赖账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受到众人的鄙视的良好社会风气,这样我们才能彻底堵塞不良贷款的形成,从而杜绝不良贷款的再次发生。

第6篇:不良贷款形成原因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及化解对策探析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农信社信贷资产质量低劣、不良贷款占比高,始终困扰着农村信用社,并已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因素和扭亏为盈的最大障碍。如何有效化解不良贷款,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文试作如下浅析。

一、成因分析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因此,要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有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预防和减少贷款风险。

本人认为,其原因主要为借款人的原因、信用社内部管理原因、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信用社内部管理原因:

一是贷款风险识别、预测和筛选机制不健全。如对贷款的调查评估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多是基于对借款人投资项目前景的预测,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两高一剩”项目,如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的抵押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对异地贷款、多头贷款,假冒名贷款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因信贷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以致疏于催收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清收,而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二是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如在贷前调查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贷款发放后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业务量大,只配备有1-2个信贷员,往往要负责十多个村,2000多笔业务,调查、发放、管理和清收一个都不能少,致使应接不暇,难以实现按操作规程执行等。

三是信贷人员素质的制约。信贷工作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贷款的质量,尤其是在管理体制不十分健全、贷款运作不规范、约束执行不力的情况下。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的数量有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在风险的预测方面,有的信贷人员缺乏科学的理论知识,以主观感觉和经验代替制度。对于即将产生风险的贷款,不能拿出一套完整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办法来,只是将希望寄托于借款人能扭转局面或轻信借款人的还款承诺,白白浪费和错过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利时机。加之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以及改革步伐相对滞后,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因存在责任追究错位、权利与义务、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等情况,致使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 四是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利益与风险并存,一些农村信用社盲目地追求高效益,一味地支持风险企业和风险项目,这种贷款配置本身就孕育着高风险。一旦政策或外部环境有变,往往造成贷款形成不良或损失。

(二)、借款人方面的原因:

一是借款人欺诈。借款人主要通过向信用社提供部分虚假信息以改善本企业(人)的资信状况,获得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其特征有:

(1)借款人向信用社提供的信息部分虚假;

(2)提供虚假信息的主要用意在于提高其资信状况,期望获得信用社的充分信任;

(3)获得的贷款主要用于真实的生产环节。如果经营按计划进行,借款人也不愿意拖欠贷款而在信用社留下不良记录,即使出现其他情况时,借款人虽然无力归还贷款,但通常愿意与信用社合作。

更为严重的是借款人通过一切手段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主要用于借款人从事的主营业务以外的行业或挪用贷款而获取个人利益。其主要特征有:

(1)为了获得贷款,借款人不惜一切手段(包括违法手段);

(2)借款人对其从事的行业并不真正关心,甚至借款人根本没有正当主业,或者从事的行业的目的就是为了更方便地获取贷款;

(3)借款人获取贷款并不用于主要业务,而是以转移、投资、奢侈消费等方式,鲸吞贷款。这类欺诈行为主要以骗取信用社贷款为最终目的,且通常利用、拉拢或腐蚀信贷人员,因这种恶意欺诈希望而造成的不良贷款风险极大,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二是借款企业(人)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缺乏市场观念、竞争意识、健全机制和发展能力,形成高负债、低效益、软约束、超分配的局面,致使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给信用社贷款造成损失,形成不良贷款。

三是借款人通过企业改制,将信用社的贷款“一改了之”。企业通过兼并、收购以及企业改制,有的企业盘活了资产、扭亏为盈,重新获得生机。与此同时,部分经营正常的企业,也借兼并、破产、重组、改制之机“逃债”、“废债”、“悬空”信用社债权。大量的信贷资产在企业改制中打了水飘,成了企业改制的牺牲品。

四是借款人遭受不可抗拒因素影响,致使贷款形成不良贷款。由于我国农业的基础较薄弱,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民抗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低,大多数地方存在靠天吃饭这种情形,这增加了涉农贷款收回的不确定性和贷款的风险性。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农业欠收,直接影响农民收入,影响贷款的归还。

(三)、其它方面的原因:

一是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

二是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农村信用社发放大量指使性政绩贷款、救济贷款、保稳定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据了解,各地政府及部门在农村信用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借贷业务,部分政府借款虽已逾期多年,却不能落实债务,按期收回。

二、化解对策

1、实行贷款清收责任制,落实岗位清收。做到把清收指标落实到人,与工作业绩和经济利益挂钩,按月考核。

2、委托清收。动用各种社会关系,对非金融系统人员清收的贷款实行打包委托清收。

3、落实清收担保、抵押贷款。对有担保的不良贷款,要做好担保单位的工作,由其予以偿还。对抵押贷款要通过法律程序予以执行。

4、专项清收。对那些问题严重,欠款时间较长,收回难度大的大额不良贷款,可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专项清收。

5、通过“拍卖”方式,盘活清收。通过拍卖公司,采取公平竞争,公开拍卖。

6、行使抵销权。若农村信用社与借款人之间互负有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农村信用社可根据《合同法》第99条的规定,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农村信用社在主张抵销时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附期限。

7、行使代为权清收。当借款人无力履行债务,同时借款人享有的债权却怠于行使,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到期债权不能实现的,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第一部分第11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为行使债务人的债权。

8、行使撤销权清收。如发生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等情况,致使农村信用社的到期债权不能实现的,农村信用社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以上行为。撤销权自农村信用社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9、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行政作用,借助行政力量清收。农村信用社要经常主动协调地方党政的关系,取得党政部门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10、适量注入信贷资金,“放水养鱼”盘活清收。对一些暂无还款能力,但信誉较好的客户,在考虑其还款计划的基础上,适量投入一些贷款,帮助其培植还款源,经营重新走上正轨,尽早归还贷款本息。

11、积极参与企业改制,跟踪落实陈欠旧贷。信用社要加强与有结欠贷款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改制信息,及早介入企业改制,变更、落实债权债务关系。

12、依法提起诉讼,强制清收。对少数有偿还能力,而拒不归还贷款的“赖账户”、“钉子户”、“地痞户”,选准突破口,严厉进行打击,通过依法提起诉讼或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等法律手段,强制收回贷款本息。

第7篇:一、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几十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形态深刻变迁直接或间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的反映。对于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应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分析,站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探索化解的思路和对策。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信贷管理人员预防贷款风险。

一般而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可以分为借款人的原因;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失误;其它原因等三大类。

(一)、作为贷款人的农村信用社自身贷款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贷款风险识别和筛选机制不健全。主要有:对新的、资本不充足的、而且尚未开发的业务融资、贷款不是基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或贷款抵押品,而是基于对借款人成功完成某项业务的预测。或者在借款人的资信程度及偿还能力产生质疑的情况下,发放贷款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如抵押物);贷款用于投机性的证券或商品买卖;贷款的抵押折扣率过高,或抵押品的变现能力很低;异地贷款、多头贷款过多,缺乏有效的监控;贷款已存在潜在风险时,没能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贷款已明显出现问题,却疏于催收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清收,把希望寄托于借款人“奇迹的发生”或不再过问,使贷款造成损失等。

2、贷款管理机制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有:在贷前信用分析阶段,获得的贷款信息不完全,贷款项目评估质量不高。部分信贷人员缺乏必要的信用评估、财务分析知识和经验,发放贷款时又没有充分听取必要的劝告而发放调查不充分、信贷资料有缺陷、抵押物变现力差、不足值的贷款;在贷款的审批阶段,未严格把握贷款审批条件;贷款集中程度过高,过分集中于某一借款人,某一行业、某一种类贷款,致使贷款风险相对集中,贷款金额超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而无力偿还。使借款人产生“债多不愁”,或者干脆对信用社声称“反正欠这么多贷款,不增加贷款则其他贷款更加无法归还”,以一种无所谓的无赖态度毒化借贷双方关系,使信用社处于被动尴尬局面;贷款发放后信贷管理人员对日常监督管理不力,存在“重放轻收轻管理”的现象;部分信用社由于人手较少,根本没有按照信贷操作规程执行等等。

第8篇:不良贷款典型案例分析 

一、信贷业务发展基本情况

二、逾期及不良贷款基本情况

三、不良贷款典型案例分析

四、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析 信贷业务发展基本情况  截止2011年末,全省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个人商务贷 款净增53.75亿元,结存余额108.4亿元,净增额及结 存额均列全国第二名,排在浙江之后;个人住房按揭 贷款净增31.81亿元,排名全国第二,余额138.3亿元, 列全国第三(位于浙江、四川之后);小企业贷款净 增42.56亿元,排名全国第三,余额50.43亿元,列全 国第三(位于河北、浙江之后)。  我行个人商务贷款净增6.1914亿元,结存12.12亿元;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净增9.3323亿元,结存49.38亿元, 结存额均居全省第一。 逾期及不良贷款基本情况(商务)  截止2012年1月末,全省个人商务贷款逾期153笔、3302.67万元,较2011年初增 加126笔、2855.05万元;贷款逾期率0.30%,较2011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不 良贷款69笔、1602.12万元,较2011年初增加60笔、1443.22万元;不良率0.15%, 较2011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  我行逾期及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475.59万元、285.58万元。  其中在如下指标中在全省排名靠前:  1.贷款不良率排在全省第3(0.24%,较2011年初上升0.24个百分点),排名前 二位的分别是宿迁(0.36%,较2011年初上升0.36个百分点)、扬州(0.34%, 较2011年初上升0.34个百分点);  2.贷款逾期金额绝对值排在全省前2(475.59万元,较2011年初增加370.60万 元),排名第一的是盐城(760.87万元,较2011年初增加681.36万元);  3.贷款不良金额绝对值排在全省第1(285.58万元,较2011年初增加285.58万 元)。 逾期及不良贷款基本情况(住房)  截止2012年1月末,我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逾期93笔、3002.41万 元,较2011年初增加77笔、2444.28万元;贷款逾期率0.22%, 较2011年初上升0.1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23笔、830.92万元,较 2011年初增加18笔、618.97万元;不良率0.06%,较2011年初上 升0.04个百分点。  我行逾期及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554.05万元、315.17万元  其中在如下指标中在全省排名靠前:  1.贷款逾期金额绝对值排在全省第2(554.05万元,较2011年初 增加271.23万元),排名第一的是苏州(1197.38万元,较2011 年初增加1020.58万元);  2.贷款不良金额绝对值排在全省第1(315.17万元,较2011年初 增加103.22万元)。 逾期及不良贷款基本情况(小企业)  截止2012年1月末,全省小企业贷款不良 贷款2笔、809万元,不良率0.16%。其 中我行有1笔,金额369万元。  随着业务发展,我行信贷业务的逾期及 不良率增幅较大,且呈持续上升势头, 曝露出了我们在业务快速发展中、业务 管理和风险控制不到位的问题,现将不 良贷款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不良贷款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 借款人将贷款资金挪用给其他第三人使 用,贷款到期时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产 生纠纷,无法偿还我行贷款 贷款基本情况  借款人曹某于2009年11月向我行成功申请个人商务贷 款授信29万元,最近一次支用日期为2010年7月16日, 支用金额为29万元,期限6个月,还款方式为一次性还 本付息,贷款用途为扩大经营进货。  信贷员在办理该笔贷款业务时,对客户贷款用途没有 进行认真分析验证,该客户本身经营不需要资金,所 办贷款实为借与其表哥使用,待贷款到期因其表哥无 力偿还导致逾期,目前逾期金额27万元,逾期天数391 天。经检查发现,信贷员存在多处违规操作,教训深 刻。 贷款逾期和清收过程  经多次电话联系曹某关机情况下,2011年1月21日(逾期第五天),催收人员至曹某经营场所进行现场催收。在 ××路287号巷内的小坯子里找到了曹某,曹某当时经营条件十分简陋,一个小坯子也就6个平方米大小,还是个 违建,随时有被拆除的可能。曹某就在这里把塑料薄膜用电烙铁粘连成一个个小塑料袋出售。加工环境非常简陋, 加工过程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任何人在家里都可以操作。据了解曹某在这里已经经营3年了,为客户加工一个塑料 袋的利润只有2厘钱。一个月经营收入扣除去房租也就能挣个2000元左右。据曹某邻居反映,告诉我行催收人员她 们母女两人相依为命、实在可怜,让他们还29万元就等于要她们命。  据曹某所说,这笔贷款是他表哥-丁某以她的名义从我行贷的,实际操作和使用人均为丁某,曹某也拿出了丁某打 的欠条做证明。当时丁某找到她,说在外面做生意急需资金,而自己已离婚,房产在老婆名下,不同意拿房子出 来抵押贷款。所以找到曹某,希望用她的名义拿房产进行申请贷款,曹某开始不同意,但后来考虑到表哥-丁某平 时对她不错,而且他表哥丁某为人老实,是个税务局的公务员,应该不会干出一些不妥的事情。她认为用自己的 小作坊在银行也贷不了多少钱,所以就答应了她表哥的要求,在我行申请办理了29万元个人商务贷款。  我行在曹某家庭住所—××小区70号18幢302室,对她的家庭状况进行了了解,借款人目前离异独自一人抚养女儿 住在这里。她是外地人,早年来此打工时认识了她的前夫,离婚后男方将这套房子给了曹某,但要她抚养女儿, 男方不再提供抚养费。曹某是外地人,虽然婚后户口迁到本地,但没有稳定工作,就靠加工塑料袋为生,目前和 女儿的生活非常艰辛。曹某告诉我们,自从我们银行找到她后,她天天找他表哥丁某,说他表哥丁某现在在海南, 还没有回来。由于此事她年都没有过好,还为此住了几天医院。曹某天天在求她表哥回来处理此事。我们告诉她 如果你表哥没有尽快还清欠款的话,我们准备起诉你,还会处理你的房子。曹某一听到房子不保非常着急,说如 果我们要处理她房子,她也不活了,情绪很是激动。我行人员让其一边尽快想办法筹钱,一边极力寻找她表哥回 来解决此事。  我行在曹某表哥丁某(实际用款人)的单位了解到,丁某为税务局××税务所的公务员,年薪也有十万左右,此 人前年开始在外做生意。根据丁某的领导和同事反映:他平时为人比较老实,特别容易相信别人的话,生意做的 不好,在外面欠了较多债务,经常有人来单位找他追债,严重影响到了税务所的正常工作。他们也将这种情况向 上面领导进行了汇报,最近丁某没有来单位上班,目前正在年假休息中。不过目前还没有人起诉他,他工资也没 有被执行过。  目前丁某担心此事在单位造成影响,正在想各种办法进行筹款。 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信贷员调查失职,对明显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因素没有引起高度关注  经现场检查及租赁证明可以验证,曹某经营场所只有18平方米,经营场所十分狭小、条件十分简陋且属违章 建筑,经营条件与实际授信金额存在明显不匹配,以此条件申请29万元授信额度,存在明显的判断错误。 

2、对存货盘点不清  经营场所调查影像不能证明如下客户资产数量(存货)和金额,据调查报告里所述“客户在加工现场有聚氯 乙烯塑料薄膜6卷,每卷50公斤,50元/公斤,现工用焊机设备5000元,手套,劳保服等3000元,合计23000 元。”在客户面积很小的经营场所内,堆放上述存货很难。 

3、缺少对借款用途合理验证  通过对经营场所调查影像检查分析,有一穿税务制服的人在现场与曹某交谈,可以证明办理该笔贷款业务时, 实际用款人——曹某的表哥丁某在现场,当时办理此笔业务时,信贷员没有对现场内他人进行必要调查分析, 没有在第一时间内辩别贷款可能由他人使用风险。  客户贷款用途为扩大经营进货,客户从事为生产加工经营,进货后存放何处没有分析验证,贷款用途明显不 合理。 

4、授信额度过高  根据总行授信额度标准:“授信额度金额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不得超过借款申请人(本人、配偶及经营 实体,下同)有效净资产值的50%、不得超过借款申请人年均有效净收入的2.5倍等。再根据调查报告中客户 有效净资产为1.84万元,对客户授信额度过高。信贷员仅以客户征信内有在其它银行曾办理20万元贷款作为 授信标准依据,明显业务违规。 

5、贷款调查人员不符合要求  在检查相关贷款档案后,未发现有关当时参与调查的辅助信贷员信息——调查影像内未见其他信贷员、相关 贷款档案未见其他信贷员签字。经了解,在2010年初,由于对于商务贷款辅助信贷员没有绩效,存在辅助信 贷员不愿意在调查报告中签字的问题,这一问题虽已在后期予以整改,但前期存在的问题已无法查实。 责任认定情况  信贷员没有认真地开展贷前调查,未对 借款人的生产能力及销售情况进行交叉 验证,未对贷款用途开展调查,对贷款 逾期负有直接责任。  信贷营业部主任对信贷员上述违规行为 未起到必要的复核把关作用,对不良贷 款负有管理责任。 相关风险提示  通过上述案例表明,客户办理该笔贷款业务的纯粹是为套取贷款, 而不是为生产经营而贷款。客户以扩大经营及进贷为贷款用途申 请贷款,但该客户已有存货且经营场所十分狭小,我行相关岗位 办理该笔业务是没有认真验证客户的贷款真实用途的。  在假定客户所提供的资料是真实的前提下,我行给予客户29万元 的授信额度也是远远偏高的。  而造成上述问题实质,则是前期我行办理抵押类贷款业务时,只 考虑到有抵押物的贷款是没有风险,忽视对客户贷款意愿、贷款 用途及第一还款来源进行必要地调查验证及综合分析,错误为客 户授信而最终形成操作风险显现。 案例2: 借款人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无法偿 还我行贷款 贷款基本情况  借款人付某,男,福建周宁人,离异,经营钢 材生意多年,是我行早期小贷客户,2009年1 月-2011年3月间5次贷款,信用记录和还款记录 一直良好。借款人于2011年3月初向我行申请 个人商务贷款136万元,贷款期限6个月,还款 方式为阶段性等额本息,用于采购原材料。提 供抵押的房产为个人自住住宅,地址某市×× 小区,位于中心火车站附近的繁华路段,属于 市内高档精装小区。 贷款逾期和清收过程  借款人每月归还当月利息前信贷员会电话提醒一下,借款人均表示没有问题,前几期利息回收均正常,9月初 信贷员通过多个钢材市场内商户的调查侧面听说借款人原先经营的螺纹钢、板材生意一直不太景气,开始涉足 不锈钢生意,由于此前缺少相关行业经验及客户积累,轻信交易对手,造成了大量资金损失;信贷员立即开 始通过各种途径着手准备催收9月当期的贷款本息,2011年9月12日当月还息日的前二天,信贷员提醒借款人 归还本期本息,这次借款人表示能否晚几天还款,信贷员立即上门,此时得知借款人在交通银行有300万元 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在2011年8月上旬未能成功续贷,导致客户资金链迅速恶化。2011年9月14日贷款开始逾 期。  9月15日通过房管系统进行抵押物现状查询发现借款人8月2日将抵押给我行的房产向个人进行了二次抵押, 权利价值60万元,期限12个月。信贷员及支行长随即到借款人公司询问这一情况,得知借款人在8月份交通 银行300万元个人经营性贷款到期还款过程中,二次抵押给钢材市场内同乡陈某临时借入50万资金,约定3个 月后连本带利归还60万。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再次与借款人商谈,如何出售抵押房产还清贷款之事,最后借款 人愿意出售抵押房产来还清贷款,也提供了第二抵押人的联系电话,希望由第二抵押人出面买下。  9月16日,经多次的协商第二抵押人也同意出面买下房产以保障自身利益。此时又发现该房产信息显示有1项 有效限制,通过房管部门确定该房产在9月初已被异地法院查封,而此时借款人还一无所知。风险合规部商量 准备先行诉讼保全。  9月23日开始,通过电话与借款人已联系不上,与借款人失去了联系,但其公司还正常营业,询问公司员工 还是正常发放工资的。之后信贷员及风险合规部多次前往借款人的亲戚、所在的公司和借款人在当地购置的 各处房产所在地进行催收,张贴逾期催收函,催收无果。目前,借款人在当地所购置的房产均已被限制。 2011年12月份已对该贷款进行了责任认定并移交资产保全部门着手诉讼保全事宜。 逾期原因分析 

1、该客户为我行的钢贸客户,钢贸客户基本为小型的家族式的企业,负债普遍偏 高,盈利模式单一,现货模式下所需的资金量大,2011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尤其 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信贷收紧政策、国际钢材价格波动等对钢贸行业影响巨大, 钢贸行业整体不景气,钢贸利润极薄甚至亏损,盈利能力的降低使第一还款来源 减少。 

2、客户盲目多元化扩张导致自身资金链紧张。该客户涉足不锈钢生意,缺少相关 行业经验及客户积累,轻信交易对手,造成了大量资金损失。同时借款人对银行 的依赖性过大,而自身防御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银行融资渠道受阻、贷款不能 成功续贷即造成资金链断裂。 

3、银企信息不对称,我行信息渠道来源相对狭窄及滞后,也增大了信贷管理的难 度。该笔客户在贷款申请阶段,并未发现有涉足其他陌生领域的投资行为,贷后 几个月也未能从客户本人处了解到相关信息,当信贷员从其他客户处了解到信息 时为时已晚。 

4、抵押房产被限制带来的处置难度。该案例中,抵押至我行的房产在当地房管部 门有着二次抵押,后又涉及法院查封,大大加长了我行贷款可能偿还的期限。 相关业务风险提示 

1、钢贸行业信贷风险  2011年以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钢价持续下跌,对钢铁的需求也在减弱, 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也在大幅减少。根据中钢协的统计,2011年,500万吨以上 钢铁企业利润率下降到了2.4%,较2010年的2.91%下降较多。12月份77家钢铁 企业亏损面由9月份的9家增至26家,亏损面扩大为33.77%,亏损额为43.56亿元。 随着钢价的倒挂,下游钢铁的需求减弱,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率大幅缩水。钢贸 行业整体走弱。而同时银行的信贷成本因为银根紧缩却在提高。对此,相当多的 钢贸企业都在做多元化经营,将银行贷款挪用投向其他产业或高利贷等领域。同 时钢贸业互保联保贷款普遍,风险积聚。 

2、关注房产二次抵押  本案例中借款人付某以抵押给我行的房产剩余价值在房管部门做了二次抵押。二 次抵押给我行资产保全工作进展带来了较大困难。各行都需要加强和当地房管部 门联系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当地房管部门的最新政策动向。对房管部门支持二次 抵押的,各行应在额度年检工作中增加我行抵押物在房管部门抵押状态查询验证 工作。 n 案例3: 借款人组织非法集资,崩盘后人逃逸, 导致我行贷款逾期且处置困难 贷款基本情况  借款人胡某于2011年7月12日从我行成功申请 个人商务贷款175万元,期限1年,还款方式为 阶段性等额本息(6+6),贷款用途为备货。 该笔贷款采用抵押担保方式,抵押物为房产, 其中住宅1套,座落地址为某商业广场B701室, 商铺4套,分别座落为某商业步行街F2

51、

210、 2

28、229号。2011年9月28日信贷员得知借款 人逃逸,后确认借款人组织非法集资,因资金 链断裂逃逸。 贷款清收过程  贷款发放后8-9月客户按时足额还款,信贷员于2011年7月30日进行首次贷后检查, 经营正常,未发现异常。9月28日信贷员进行客户回访,电话未能联系上借款人胡 某,立即与他人打听,方得知胡某涉及高利贷,已经外逃。  10月14日,县支行准备好起诉材料,去法院申请立案,被告知超过100万元以上 的案件需要院长审批,要求第二天再来申请立案。  10月17日,县支行再次到法院申请立案,被告知院长外出,第二天再来申请立案。  10月18日,县支行第三次来到法院时,被告知法院已经接到县政府的通知,暂停 受理涉及胡某的民事案件,已经受理的暂停执行,主要因为胡某涉嫌在当地组织 较大范围的非法集资,影响较大,已经涉及刑事案件,法律上要求先刑事后民事。  2012年1月31日,县支行再次咨询法院胡某案件的受理情况,告知没有接到县政 府的通知可以受理涉及胡某的民事案件,已经受理的均处于冻结状态,待刑事案 件结束后在进行;向公安局经侦大队了解,目前胡某还没有抓到,非法集资的刑 事案件还不能结案,正在侦查中。 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贷前调查没有多方验证。借款人胡某在当 地组织较大规模的非法集资,我行贷前调查没 有了解到。 

2、该笔贷款支用175万元时,用途为备货,但 根据信贷员的调查报告当时客户库存存货有价 值500万元,而对客户调查报告反映其每月平 均销售额为36.9万元(近三个月经营平均数)。 以此类推,客户现有存货就可以使用至少10个 月。贷款用途合理性没有认真审核。放款后对 借款人备货的真实性也未进行核实。 相关风险提示 

1、正确对待客户,不能因客户资产规模较大、或是有过业务往 来的老客户、或是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明星企业,就放松了对借 款人实际经营情况的了解和软信息的收集。该笔贷款借款人胡某 在××县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县浙江商会会长,也是县政 协委员。借款人经营场所产权为自有,且处于县城中心,1-2层出 租给苏宁电器经营,3-4层自已经营。信贷员一定程度上过于注重 胡某的社会地位和资产实力,对此类人员有可能涉及不良嗜好或 非法行为了解较少,导致因借款人非法行为出现了问题。 

2、不能过分依赖抵押物。借款人在申请该笔贷款时,提供我行 抵押的一套住房和四套商辅均为借款人所有,且位处××县繁华 地段。贷款行认为抵押物较好,变现能力较强,从而忽视了对其 他资产负债信息的掌握,忽视了贷款支用环节的管理。事实证明, 抵押物再足值,抵押权利再清晰,在刑事案件和深陷非法集资漩 涡的众多普通老百姓前都要让步。 案例4: 利用假他项权证骗取我行贷款(外省) 贷款基本情况 借款人向某原是某粮油公司法定代表人。2009年4月22 日,向某以其位于县城评估价值为72.04万元的房产为 抵押,向当地县支行成功申请到一笔28万元的个人商 务贷款。2009年6月初,向某小额贷款保证人刘某向县 支行有关人员透露向某利用假他项权证骗取农发行贷 款约200万元,县支行信贷部经理与该笔贷款的管户信 贷员随即前往房产局查验,证实向某用于在我行取得 28万元个人商务贷款的他项权证同样为伪造。此时借 款人无法联系到,后经多方了解得知向某因涉嫌非法 融资已离开当地,不知去向。此时,向某在县支行有 未结清商户保证贷款5万余元,个人商务贷款28万元。 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风险意识淡薄  此笔贷款反映出县支行各经办岗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意识淡薄问题。一是盲目 偏好资产规模大、有过业务往来的老客户。借款人向某经营的粮油公司是当地政 府大力支持的明星企业,其本人在当地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并于2008年10月27日 已在县支行取得了一笔10万元的商户保证贷款。直至2009年5月,该笔贷款每月 还款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县支行上至行领导,下至信贷员,无不青睐此“优质” 客户,从而放松了对借款人实际经营情况的了解和软信息的收集。二是过分依赖 抵押物。贷款行认为抵押率不到40%,能确保贷款不损失,从而忽视了对其他资 产负债信息的掌握。事实证明,该抵押物不但权属不清,当初的评估价值也高于 当地市场价格,抵押物并不足值。 

2、管理松懈,违规操作  该县支行未按规定指定合作岗(专人)负责领取他项权证,而是安排管户信贷员 领取。管户信贷员声称在陪同客户前往房产局办理手续过程中因接电话而没有进 办证大厅,借款人向某独自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约半个小时后,向某将他项权证 取出交给信贷员。取得他项权证后,信贷员及贷款行其他人员均未对客户提交的 他项权证进行查验,这些都给客户提供了用假他项权证骗取贷款的可乘之机。 责任认定情况 

1、主调信贷员没有起到尽职调查义务,负有直接责任。 

2、信贷部经理对信贷员提交的申请资料及调查报告没 有严格履行复核职责,并且指定信贷员担任合作岗, 负有管理责任。 

3、审批人员对信贷员提交的申请资料及调查报告未正 确履行审批职责,未能发现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风险, 负有管理责任。 

4、审批主管对该笔贷款负有管理责任。 

5、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对违规行为和后果负有领 导责任。 相关业务风险提示  关于合作岗的设置  根据《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商务贷款业务管 理办法》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房地产抵押个 人商务贷款业务操作规程》,个人商务贷款业 务经办行应设置合作岗,负责对审批通过的贷 款落实贷款发放条件,办理担保物的抵押登记 手续等。合作岗可由其他岗位合理兼职,但信 贷员不得兼任。该县支行未设置相应的岗位, 而是由信贷员负责担保条件落实,不利于控制 信贷员的道德风险。 案例5: 支行领导以业务发展为由,强制准入不 合制度要求的借款主体和抵押物(外省) 贷款基本情况 两位借款人史某、张某分别是某果蔬保鲜有限责任公 司的法定代表人和实际经营者,其中史某是我行小额 贷款客户,在当地县支行先后贷过两次小额保证贷款, 两笔贷款还款正常。2009年5月15日和2009年11月26 日,史某和张某分别以史某名下的两处气调果库作为 抵押向县支行申请到2笔各100万元的个人商务贷款, 还款方式均为等额本息。2010年5月15日,两位借款 人因资金链断裂、政府补贴款未到位而出现逾期,逾 期贷款余额分别为84.35万元和93.02万元, 贷款清收过程  2010年4月份,借款人出现逾期,县支行组织管户信贷员进行催 收,同时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2010年5月19日,县法院做出民事裁定,对以上两笔贷款借款人 名下抵押物依法进行查封,明确了在查封期间抵押物可以继续使 用,但不得变卖、抵押、毁损和租赁。  2010年7月28日,县支行向县法院提出对抵押物强制执行申请。 但借款人企业属县政府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抵押物处置须征得 地方政府的同意,因此在执行时存在较大难度。  目前,县支行进一步与县法院密切接触,县法院也正在与县相关 部门衔接,争取尽快妥善处置抵押物,确保将贷款损失降到最低 程度。 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重发展轻管理,风险意识淡薄  一是盲目偏好资产规模大、有过业务往来的老客户。2008年10月,史某在该支行先后贷过两次小额保证贷款, 两笔贷款还款正常;2009年,两位借款人的企业“xx果蔬保鲜有限责任公司”又被评为市龙头企业,两位借 款人成为支行眼中标准的“优质”客户,信贷人员放松了对借款人购销渠道、结算周期等重要生产经营信息 的了解和收集。事实证明,由于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调查不足,借款人后来资金链断裂,还款能力严重下 降。而且由于借款人所经营企业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企业,在我行依法对借款人抵押物申请执行时,遇到了 当地政府的强大阻力。  二是严重违反我行个人商务贷款关于抵押物的准入规定。县支行受理土地性质为工业用地的气调保鲜果库作 为抵押,违反了我行个人商务贷款抵押物仅限于个人住房、商用房的规定。 

2、调查、审查和审批环节未能保持独立性  2009年4月,该支行推出个人商务贷款后,史某提前结清小额贷款,申请办理个人商务贷款,抵押物为该企 业的果库。接到申请后,信贷员曾因抵押物不符合规定拒绝了申请。由于该支行信贷业务发展十分落后,支 行长考虑到实际经营压力,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带领信贷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于5月初对该经营实体进行了实 地调查,并提交市分行信贷部审批。市分行信贷部审查人员予以拒绝,该支行长多次向市分行信贷部汇报, 市分行信贷部最终在合规与发展的天平上失去平衡,审批同意该支行放款100万元。  2009年10月初,张某向该支行申请一笔个人商务贷款,抵押物为该企业的另一果库。支行信贷员接到申请进 行调查后予以拒绝,后经支行副行长督促,信贷员于11月中旬再次进行了调查并上报市分行信贷部。市分行 信贷部以业务发展和史某个人商务贷款还款正常以及该企业即将获得政府补贴为由,审批同意县支行向张某 放款100万元。 责任认定情况 

1、信贷员在支行长要求下违规发放贷款,风险把控能 力不够,对不良贷款负有直接责任。 

2、县支行行长重经营轻风险,授意和干涉信贷人员违 规发放贷款,干扰信贷人员正常决策,对两笔不良贷款 负有主要责任。 

3、在信贷员提出抵押物不符制度要求时,副支行长要 求信贷员参照史某贷款进行抵押和放款操作,对张某不 良贷款负有管理责任。 

4、信贷部总经理作为审批人员,对两笔违规发放的贷 款负有直接的领导和管理责任。 相关业务风险提示  关于禁止领导违规干预信贷决策  要注意保证信贷人员尤其是调查、审查 审批人员独立履职,在业务处理中不应 受到其他部门、人员的干扰。在业务受 理过程中,禁止领导干部出现授意、强 迫下属员工实施违规行为,或者对审查 审批加以干涉的行为。 n 案例6: 利用虚假二手房买卖交易骗取我行贷款 贷款基本情况  借款人王某于2010年8月由××市某房产中介工作人员推荐向我 行申请一笔个人二手住房按揭贷款,贷款金额为24万元,贷款期 限20年,还款方式为等额本息还款法,年利率为4.455%,每月 还款1512.53元。贷款发放至售房人李某提供的账户。  借款人王某贷款后,还款曾出现过逾期,但均为短期逾期,并且 在信贷员电话提醒后能及时还款。  2011年7月7日,当地法院执行局依据民事裁定书来我行冻结了王 某的还款账户,同时保全了该房产,申请保全人为蔡某。我行人 员当即与王某联系,但王某手机关机联系不上。该笔贷款自此进 入逾期和资产保全当中。 贷款清收过程  贷款逾期后,王某和迟某(其母亲)现均已下落不明。通过王某的外婆 了解到,迟某对外有较多负债,且多属民间高利贷,用途不明。追债的 人(主要为蔡某)已数次逼迫迟某,迫使王某写下借条,代其母亲还债。  王某所购买的房子,里面有他人居住。据了解,居住人是仲某一家,房 屋属于回迁房,仲某已居住二十年,从未搬过家。仲某声称,在2007年 周某(迟某的朋友)找他帮忙,说用他的房子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承 诺打个借条(以贷款金额为标的),并给一定的好处费(金额不详)。 仲某为利益诱惑,以为房子还是自己的,又能得一笔好处费,就同意了。 周某伙同中介机构让仲某在一份委托代理公证书上签字,其中仲某妻子 签字为他人代签。手续办完后,仲某的房子过户至李某名下,李某以此 房子向交通银行贷款15.2万元(贷款已结清),2010年8月李某又将此房 卖给王某(对此两次贷款,仲某声称并不知晓)。  由于王某所打借条主要为欠蔡某钱,蔡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成功申请了 对王某抵押在我行的房产和在我行开设的存款账户的资产保全。  目前该笔不良贷款清收处于停滞中。 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经调查发现,王某(购房人)和李某(售房人)的本次二手房买卖为假按揭,首付款凭证 系伪造。房屋所有过户手续由陈某(房产中介业务员)一手操办,陈某并收取了当事人除中 介费以外的一笔好处费。我行经办人员未对抵押房产未做实际调查,造成虚假交易未能及时 发现。 

2、该笔贷款无共同借款人和保证人。王某声称因准备结婚,购买此房作为婚前财产,不愿意 将其男友作为共同借款人,同时其父母已离婚,收入有限,也不愿意列为保证人。 

3、一般情况下,二手房买卖有关过户手续和向银行申请办理按揭贷款均由同一个房产中介人 员来完成。但该笔贷款中,房屋过户手续由陈某办理,向我行推荐申请贷款由另一房产中介 业务员肖某办理。这明显不符合常理。 

4、借款人王某就读于南京财经学院成教部,2011年才毕业。显然,2010年申请贷款时,王 某尚未毕业和开始工作。经核实,王某申请贷款的收入证明系伪造,收入证明上所留联系电 话为住宅电话,电话机主姓陈,怀疑就是房产中介业务员陈某。借款人不符合我行相应客户 准入要求。 

5、贷款发放后,次月还款就出现逾期,信贷员打电话催收时得知,贷款由周某偿还,几天后 当期还款已存。信贷员当时感觉有点不对劲,反复询问王某和迟某,得知贷款资金被周某挪 用,但迟某保证以后会按时归还贷款,信贷员就没有深究和第一时间把此重大异常情况上报, 导致错失资产保全和处置时机。 责任认定情况  ××市分行出具责任认定决议2011年第53号作出决议,认为贷前 调查不实,未按规定核实借款人的主体资格和交易行为的真实性, 未对抵押房产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对相关责任人按贷款本息余额 的10%进行经济赔偿,对信贷员李某予以经济赔偿23570元。  信贷员收到上述责任认定材料后,提出责任认定复议,认为责任 人员认定不全面,要求重新进行认定。  ××分行责任认定复议决议2011年第07号关于王某不良贷款的责 任认定的复议,认为信贷员未对抵押房产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导致 未能及时发现抵押物存在异常,仍应承担相应责任。对审查、审 批人员对信贷员未对抵质押物进行调查核实提出意见,没有做到 尽职审查、审批需承担相关责任。仍执行53号作出责任认定决议 按贷款本息余额的10%进行经济赔偿。对信贷员处以经济赔偿 9428元,审查、审批、信贷主管各经济赔偿4714元。 典型意义  通过此案例,可以发现借款人王某、主要关系人周某和蔡某熟知银行贷款流程和有关法律法 规,在贷款前制作虚假资料骗取我行贷款。贷款逾期后,借款人失踪,抵押房产还牵涉到第 三人,使我行正常的催收手段受阻。蔡某还以王某欠条对其在我行抵押房产提起财产保全。 相关人员利用各种手段阻碍我行催收和进行司法处置。  该案例具有三个方面的典型意义: 

1、高度重视防范骗贷风险。今后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家持续从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个人住 房按揭贷款中的假按揭等骗贷行为可能将较大幅度增加,并将成为我行个人消费贷款逾期的 重要原因之一。各行应高度重视该风险,注意总结经验,细化流程,防范骗贷风险。各行应 严格审核贷款资料,不仅要注重资料的完整性,对资料的合规性的审核应更加细致,有条件 的地方,尽量通过第三方核实贷款材料,同时逐步建立有效的防控贷款资料造假机制。 

2、通过面谈防范虚假交易,必要时对关联方进行电话访谈。各行信贷人员应提高面谈环节发 现问题的敏感性,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购房意愿,判断交易真实性,防范虚假交易。如有必要, 可要求借款人提供买卖房产详细信息(户型、面积、位置、布局、周边环境、交易价格、过 户时间等,并记录留档),以及售房人联系方式;通过致电售房人,技巧性询问关于买卖房 产详细信息,从其言语表达及所述房产信息情况(与借款人所述是否一致)判断售房人身份 的真实性。 

3、对借款人职业信息、收入证明应进行充分核实。各行信贷人员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通过 电话调查或现场调查,向提供单位核实职业信息与收入水平。电话调查前,应先核实预留固 定电话真实性与可靠性,对预留电话号码经核实不一致的, 经进行现场调查。 n 案例7: 二手房按揭贷款集中违约案例(外省) 贷款基本情况  某分行从2010年4月28日开始,出现4名客户二手房按揭贷款集中违约的情况,4名客户每人各办理两笔贷款, 截至2010年10月31日,其中7笔贷款逾期均已超过130天,逾期本金共计553.58万元。  贷款具体情况为:发放日期2010年1 -3月;贷款金额:78-81万元;贷款期限:30年(6笔)、20年(1笔); 贷款成数:80%左右;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下浮30%;借款人:张远(2笔,1笔结清, 1笔逾期)、张志 (2笔)、张民(2笔)、佘飞(2笔)。  4名借款人均为投资炒房客,由于房地产政策调整,当地房产市场量价齐跌,造成借款人资金紧张,导致贷款 逾期。借款人出现逾期后,电话亦停止使用。贷后管理人员再次查询借款人个人征信时发现,借款人(张远、 张志、张民)在他行各有两笔新增房屋按揭贷款(客户同时在我行和他行申请房屋按揭贷款,因此当时借款 人征信记录未显示相关贷款信息)。贷后管理人员通过向其他评估公司重新询价,发现房屋实际价值与原评 估公司评估价值存在较大差距。  据调查,借款人张远、张志、张民、佘飞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关系: 

1、张志、张民、佘飞购买的6套房屋,均位于名为“塞维纳”的楼盘内。“塞维纳”楼盘为酒店式装修的小 户型住宅,地处偏僻,通常是业主旅游度假使用,很少用于长期居住。但楼盘周边环境良好,单户面积小, 便于投资客炒作赚取差价,因此房产交易活跃,价格波动性较高。 

2、张远、张民所购3套房屋均由李兰作为售房人;张远、张民、佘飞贷款所购6套房屋均由魏婷作为售房代 理人,张志所购2套房屋均由林山作为售房代理人;林山同时委托魏婷将“塞维纳”楼盘内另2套房屋出售给 李仁。李仁于2010年2月12日在我行同时申请办理两笔按揭贷款,金额分别为80万、77万元。当前,李仁两 笔贷款余额与房屋市价比均超过95%,但发放之后仅发生逾期1次,当前未发生逾期。 

3、张远、张民与李仁均为某省同一县的人。根据客户提供的收入证明,张远、张志与佘飞三人均供职于“某 市嘉裕盛商贸有限公司”,张民供职于“某市天怡华音电子有限公司”。但经分行与律师取证调查,张民、 佘飞并未在开具收入证明的公司工作。 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未认真核实借款人收入情况,随意接受中小企业提供的虚高收入证明。  贷款检查情况表明,调查人员对于客户是否在出具收入证明的单位就职未进行电话核 实,对于客户在同一个月度内先后提供了两份差距明显的收入证明,未做严格的核实 (无规律的、大额的现金流入均记为收入,不符合工资性收入证明的基本特征)即予 以采信。审查人员也未发现经办支行调查意见不客观的情况。 

2、未执行总行差别化的信贷政策。  贷款调查与审批人员,未按照总行《关于进一步规范与调整城市零售信贷业务相关政 策的通知》(邮银发〔2009〕967号)文件规定,在短期内向明显不属于优质单位职 工的购房人发放抵押率为80%、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下浮30%的两笔住房贷款。有意 回避严格的信贷政策,为投机购房人群提供了可乘之机。 

3、未谨慎认定抵押物价值,轻易接受外部评估报告。  7笔贷款抵押物均委托同一家房地产估价机构进行评估。根据贷款档案,该估价机构未 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开展评估工作,涉嫌有意抬高房产评估价值,变相协助客户降低首 付款金额,套取银行贷款。虽事件发生后分行已立即停止与该评估机构的合作,但目 前尚未对其采取其他措施。 典型意义  以投资为目的购房,当房地产市场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借款人可能倾向于选择不归还贷 款,将房地产价值下降风险转嫁给银行。此次某分行二手房集中违约事件,暴露出我行在业 务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重量不重质、对客户资质筛选不到位的问题。各行应警惕投资性 质购房贷款风险,注重客户资质的筛选;同时当前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中小房地产企业经 营压力加大,各行也应警惕房地产企业组织批量虚假住房按揭贷款申请以套取资金的风险, 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规避该类风险: 

1、对价格虚高、涉嫌炒作的楼盘,应从严准入,对于交易过于活跃,价格明显高于市场价值 的楼盘,应高度谨慎。贷款资金应谨慎支持购买此类房产的客户。如客户资质优良,调查人 员应对房产作实地调查和保守估价,并通过降低贷款成数、控制贷款额度等方法降低贷款风 险。 

2、严格执行一手房按揭贷款项目准入制度,只能和获得上级行准入授权的开发商及指定楼盘 开展一手房按揭贷款业务。 

3、加强申请贷款客户和抵押房产分析,对同一公司较大数量员工申请住房按揭贷款、某一楼 盘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较多笔数房屋买卖交易和住房按揭贷款申请、同一售房人短时间内出售 多套住房等异常情况要予以重视,加强分析和实地走访调查,防范内部操作风险和客户欺诈 风险。 

4、加强估价机构合作管理,严格房地产评估公司准入,对于涉嫌评估价格虚高的评估公司应 及时给予警告,情况严重的应作退出处理。 n 案例8: 相关岗位人员未履职尽责造成逾期的贷 款 贷款基本情况  某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25日,注册资本500万元,股东有两人, 分别为侯某与魏某,两人各占50%的股份,法人代表为魏某,实 际控制人为侯某。  营销信息来自管户信贷经理胡某,为银行同业××股份制银行客 户经理转介绍。据了解因××银行额度紧张,要求贷款客户配比 一定的存款,客户不满意,故转介绍至我行。  2011年4月中旬我行受理了该笔信息, 5月13日审贷会审批通过, 授信额度369万,额度期限两年,首笔支用369万,支用期限一年, 还款方式为按月付息到期一次还本。抵押物为企业实际控制人侯 某名下的房产两套。同时由企业实际控制人侯某、法人代表魏某 夫妇提供自然人保证担保。  2011年6月3日放款369万元,受托支付账户为“××商贸有限公 司”账户。 贷款清收过程  2011年8月17日管户信贷经理致电客户提醒客户还款时发现实际控制人侯某电话停机;8月18 日,小企业中心贷后检查岗致电客户,客户仍然停机。  随后,管户信贷经理即联系公司法人代表魏某,了解到公司实际控制人侯某已于2011年8月7 日后不知去向。据魏某口述,其有两百万借给侯某,且自己20万额度的信用卡也被侯某套空。 魏某声称其已向当地公安部门进行了报案。  2011年8月21日,市分行资产保全中心及管户信贷经理一行五人来到该公司办公地点(与抵 押物为同一地址)进行进一步调查,在该公司办公室内发现POS机、大量信用卡、刷卡单据、 伪造的房产证复印件、离婚证复印件等资料;并在办公地点门口发现约有六名债权人在此等 候,通过与其中一名债权人交谈得知,侯某在外的总欠款达2600万元左右,债权人有30多人, 主要为其同学、亲戚、朋友、同事等。  初步分析,侯某表面开办某公司从事贸易,实际上是从事民间借贷,把从各方面获得的资金 以高利贷的形式发放出去,以此牟取暴利。  由于侯某失踪,传票无法送达,法院进行了公告。法院于2011年12月13日开庭,庭审后宣判 我行胜诉。庭审结果因无法送达侯某,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次公告,公告期两个月。如公告期 内无异议,我行将于公告结束后,向法院申请执行抵押物。  因侯某涉及多笔民间借贷,多名债权人也向法院报案,目前法院已立案通缉侯某,但尚未找 到。 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1、贷前调查严重失职  (1)未落实双人调查、双人签件。  小企业贷款制度中,要求授信环节需要管户信贷经理和辅助信贷经理进行双人调查。但在本案例中,辅助信 贷客户经理仅去借款企业了解一次企业基本情况,之后未再去企业,所有与借款人联系、收集材料等工作, 均由管户信贷经理一人办理。  (2)调查信息严重失真。  调查人员未对借款人提供的资料真实性进行审查核实。经事后调查确认,贷款企业提供的资料,包括银行对 账单、银行纳税扣款凭证、购销货合同等几乎都是伪造的。同时贷款企业主营业务为贸易类,但调查人员对 贷款企业的上下游未进行贸易核查,未对企业存货进行现场核查,而以借款人口头说明和解释作为调查依据。 

2、部分异常情况未予以充分关注  据个人征信报告显示,企业法定代表人魏某有16张信用卡、实际控制人候某有11张信用卡,且在2010.10-11 月,候某有8笔信用卡审批记录。两人信用报告等级均为瑕疵类。对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征信等级瑕疵和

第9篇:对现有不良贷款的分析及盘活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专科毕业论文

对现有不良贷款的分析及盘活对策

姓 名:丁建军 学 号:037010199 指导老师:王爱东 学 校:石嘴山分校 工作单位:建行石嘴山区支行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 2005年3月

对现有不良贷款的分析及盘活对策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对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支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局势稳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大环境的日趋复杂,各行各业市场竟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经营及投资项目的失败导致资金匮乏,倒闭或破产时有发生,国有商业银行投放在此类企业或项目中的信贷资产面临着白白流失的风险,获取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这些多年积聚起来的不良贷款,将对国有商业银行正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也就成了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所关心问题和不断寻找的答案,下面结合自身工作,对现有不良贷款盘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现有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有行政干预、企业方面和银行自身经营管理等几方面的因素。有些政府部门急于上项目,往往在不承担具体经济责任的情况下,指示银行贷款,使银行不得不给一些不具备贷款条件的项目发放贷款,严重影响了贷款的顺利收回。部分企业经营观念陈旧,产品难以适销对路,周转资金匮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资金、产品质量管理不严,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这些企业不注重挖掘内部潜力,而是一味地追求银行贷款,导致短期贷款长期化,信贷资金财政化,因而形成了不良贷款。银行自身在信贷资金投向上的决策失误,内部贷款审查、管理不规范等因素,也是造成信贷资产风险的重要原因。

第一,大部分不良贷款是历史存量的转化或延伸。这部分贷款实际上一直是难以收回的贷款。贷款企业多是老企业,贷款也多为计划体制时发放。近几年,企业因经营困难,无力偿还贷款。但企业为老企业,从稳定的角度,只能支持其维持生产,回收难度较大。二是因企业改制,银行为 2 落实债权、完善手续、保全资产而对一些贷款办理了转贷,这部分贷款实际早已很难收回。在理论上,这部分不良贷款属于商业银行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支付的现金成本,而以新还旧意味着成本在商业银行内部不断滚动,积重难返。

第二,宏观因素和信用观念使信贷风险居高不下,这同样没有改观。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其高风险性主要源于经济活动的风险性。既然市场经济活动是有风险的,那么为市场经济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并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非但不可能没有风险,而且必然是高风险行业。因此,要使商业银行新增贷款百分之百优良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和社会信用环境情况下,要使信贷资产的零风险更是不可能。

一是当前宏观调控下,部分企业经营效益预期走低,即使发放的贷款严格按照信贷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发放时也对照有关因素进行评估预测,但经济不确定因素太多,市场变化难以把握,出现新增不良贷款应是难以避免的。

二是当前社会信用观念仍很淡薄,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导致不良贷款的新增。

第三,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是不良贷款不断发生的根源,这并无改观。 一.社会资金过分集中于银行。近几年,银行存款特别是居民储蓄存款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全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达10万亿元。无论从银行经营规模效益的角度看,还是从银行为缓解因巨额不良贷款带来的资金流动性因难,防止引发支付危机,以及银行需要通过信贷增量盘活不良贷款存量的角度看,都要求银行大力吸收社会资金。但是,也不得不看到,银行吸收社会资金,本身就承揽了社会投资的风险,银行在吸收社会资金过程中的不规则作为,更增加了资金的风险。一是不少商业银行已经出现资金用不出去的情况。躺着睡觉的资金是不仅没有收益,而且还要垫付成本费用。为充分利用资金,或迫于支持地方经济的压力,一方面可能只能在 3 经营效益普遍低下的企业中“矮子挑高”,出现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可能出现贷款“垒大户”现象,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形成企业对银行倒逼作用,收贷收息工作更加困难。二是商业银行为争存款、争客户,往往发生经营行为的扭曲,如对一些“黄金”客户放宽贷款标准;在明知为企业开设多个帐户对银行不利,一些银行却采取纵容的态度或故意这么做,等等,结果必然导致整个银行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三是商业银行整天忙于拉存款,根本没有时间、精力顾及市场调研、贷款营销,从而导致贷款决策失误,形成不良贷款。

二.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银行信用。中国金融体系存着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即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中介,缺乏必要的多种融资替代途径。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化,不仅使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十分脆弱,而且由于企业的经营风险集中向银行体系转移,给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造成很大的威胁。 二.化解现有不良贷款的难点:

政府行为一直是银行面对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在清收不良贷款的问题上更是如此。从调查情况看,虽然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仍然不是太好。地方政府为了当地利益,支持企业实施“假破产、真逃债”,是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主要难点。有的地方政府直接干预,如在某企业改制中,将企业资产、债务进行人为划分,并且要求银行免除贷款利息,否则政府将不予协助银行的贷款追收工作。而按其划分的资产与银行的债权相差甚远。因此,在制止企业逃债,维护银行债权这方面银行还要作大量的工作。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相继出台一系列压缩不良贷款目标考核办法,对基层分支机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从职工绩效工资总额中扣出一定数额与压缩不良贷款挂钩,完不成考核指标的将被扣发这部分工资。各基层行为实施这一政策逐步脱离了辖区经济金融发展实际,紧紧盯住压缩不良 4 资产存量目标,其经营发展陷入误区。

1、基层行的经营发展思路产生扭曲。为完成上级行的考核指标,各基层行只能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清收不良资产工作上,层层建立清收不良贷款责任制和增量贷款风险考核责任追究制,表现为一方面竭力收贷,一方面惜贷惧贷,一些行逐步放弃了“以信贷促发展、实现银企双赢”的经营思路,代之以通过法律手段强力清收不良贷款,谁也不愿顾及支持企业恢复发展问题,演变成纯粹的收贷机构,而未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扩大经营和提高企业效益上来,没有真正树立从发展中解决历史包袱的意识,形成了“越盘越死、越清越穷”的境况。

2、基层行收贷以借新还旧作为主要方式。为规范借新还旧贷款行为,人民银行明确规定了借新还旧贷款列为正常贷款的四个条件,但各基层行在不良贷款考核压力大、任务重的单向约束情况下,急于完成上级行下达的目标任务,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账面数字变通,无法严格执行这些新标准,造成大量不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以借新还旧方式转为正常贷款。

3、基层行收贷将抵债资产长期挂账处理。各基层行收回抵债资产后,由于缺少有效的处置途径、处置变现费用过高、抵债资产处置价格与账面价值背离太大等原因,基层行负责人不愿承担处置中资产损失责任,心理上倾向于长期挂账形式,造成绝大部分抵债资产无法处置。 三.盘活现有不良贷款的对策:

(一)要防止不良贷款的形成,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银行自身先要调整信贷管理结构,建立一套管理与经营职能相对分离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审贷分离,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贷款风险指标考核体系,实行层层负责,相互制约的办法,把信贷管理业绩与信贷人员的行政职务、技术职称、工资、奖金等切身利益真正挂钩,落实奖惩制度。作为企业可通过内引外联,实行股份制、兼并、破产、组建有实力的企业集团;盘活资产、改善经营、开拓市场、增加效益,消化已形成的不良资产和债务包袱,走出困 5 境,同时,银行还要预防企业在兼并破产过程中悬空贷款、逃债废债。

在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时,金融部门要主动协调好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采取以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并举的措施治理银行已形成的不良贷款;支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对已形成的“一逾两呆”贷款,按其成因归类解决。银行自身还应加大金融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严格信贷管理,确保新增贷款的质量,避免形成新的不良贷款。

加强内控从治本入手,从贷款发放源头遏制新增不良贷款。对不良贷款要实行分类管理,要严格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四条借新还旧标准,规范对不良贷款的盘活工作。

把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作为一项长期性任务,不仅要制定控制目标和措施,还要有中期和长期的阶段性控制目标和措施。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形成降低不良贷款工作的合力。要及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向地方政府报告,加强沟通,争取支持。要深入重点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座谈交流情况,共同研究对策。

一、加强降低不良贷款的政策和方法的研究。要深入研究化解呆滞贷款的对策,对能够向正常贷款转化的促其转化;对借款企业已停止经营多年,确实无法收回的呆滞贷款,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允许其按规定程序转入呆账贷款。

1..尽快处置不良贷款存量

实践证明,不良资产的实际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贬值,这就是所谓的“冰棍”效应。消化不良贷款存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有利于防止不良贷款新增。首先要摸清底数,集中经营。在商业银行内部成立专门的机构,对不良贷款实行“集中管理、分帐核算、专业化经营”。其次要因户施策,分类清收。对于有还款能力但缺乏还款意愿,恶意拖欠贷款本息的“钉子户”、“赖债户”,可通过变卖抵押物或追究保证人的连带清偿责任等 6 法律手段依法清收;对于办理了资产抵押的贷款,企业已无法起死回生的,采取以物抵债的办法,挽回部分贷款损失;对有一定的有效资产或保证人具有担保能力的,采取改变抵押或变换借款主体、追索保证人等办法,降低贷款风险;对能正常生产经营、能正常付息、发展前景较好的,但因自有资金不足,贷款成为铺底资金的企业进行贷款重组,采取收回再贷、借新还旧等措施来降低不良贷款的比例。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实行债权公开拍卖或向社会公开竞标清收不良贷款,使一些难以收回的不良贷款最大限度地变现。

2. 强化信贷管理,防止不良贷款前清后增

首先要严把新增贷款发放关,认真执行“三查”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和审查借款人、担保人的资格、资信、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等,最大限度地控制不良贷款的增量。其次要按“过错责任”的原则,确定“谁决策、谁保全”,对内部各部门的业务岗位按决策时所处地位及权限,采取比例系数量化各部门、个人所要承担的保全责任,改变过去集体审批,集体不负责的状况。第三要建立职能部门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内部保全机制。开展经常性、制度化的贷款管理稽核,及时认定不良贷款,并对不良贷款实行重点监控,跟踪监测。对大额贷款可对借款人实行专人跟踪调查,实施客户经理制。

3. 净化信用环境,形成全社会范围内防化不良贷款合力

一是加强与地方党政部门的沟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减少正常收贷的阻力。银行应主动与地方党政部门联系,争取他们对银行工作的支持,以此减少政府对银行贷款的干预。二是加强金融系统内的协作,共同依法制止各种逃废债权的行为。

4.化解不良贷款风险应以防范增量为重点。银行在制定计划清收不良贷款存量的同时,必须重视防范不良贷款增量风险,从制度上设计推出有效措施以堵刹风险源头。一方面,各银行要继续强化内部控制和信贷风险 7 管理,建立责任约束机制和贷款激励机制相结合的信贷管理体制,在促进信贷投放的同时,有效防范贷款风险;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客户经理制,大力开展贷款营销活动,积极拓展民营经济贷款和消费贷款,通过市场细分,发现新的优质贷款客户群体,提高增量贷款质量。

5. 以实质性清收盘活作为考核的首要目标。银行通过借新还旧、以资抵债等形式清收不良贷款,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不良贷款风险,也没有从本质上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因此,银行在制定考核目标时,不应以不良贷款余额下降数作为考核目标,而应以“收回现金”等实质性清收盘活数额作为考核的首要目标,其他方式可作为考核参考目标,确保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6. 树立从发展中化解不良贷款意识。一是对一些有市场、有前景而资金短缺、无法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及时发放贷款支持企业恢复生产并实现赢利。二是贷款的正常发放将提升企业的借款信心,部分企业在银行“归还再贷”的承诺下,自然会从维护企业信誉的角度出发,主动归还部分老贷款本息,从而降低银行的清收难度。三是银行要通过市场细分和贷款营销,积极寻求优质客户群,多渠道增加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以大量优质高效的贷款增量来稀释、降低不良贷款比例,最终达到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目标。 7. 多管齐下抓清收

第一、抓主动——追收。积极捕捉信息,利用一切适宜的方法,及时回收不良贷款。

第二、抓关键——促收。针对过去由行政干预所形成的不良贷款还款难的问题,应坚持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情况,争取地方政府对收贷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抓要害——强收。 在对所有不良客户的资产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对查实确有有效资产的企业,进行依法提起诉讼,利用法 8 律手续强硬收贷,坚决维护自身权益。有效地降低了资产风险,防止了债务人逃债。

二、积极主动抓核销

近年来国家核销呆账贷款政策力度较大,应抓住时机,全面强化呆账核销工作。核呆准备工作应突出一个“早”字,即对呆账贷款按财政部核销政策早作认定,对符合诉讼条件的贷款尽早诉讼,争取早结案,对有关申报程序及早进行,为最后审批作好充分准备;核销申报材料应注重一个“细”字,充分准备好各种材料报表及必要的法律文书;对申报工作应强调一个“勤”字,即向上级行勤联系、勤汇报,与有关部门勤协调、勤配合,力争早签字、早送批。

三、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抓好压缩不良资产、降比增效工作,是银行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自身管理、化解企业风险的重要工作,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但银行作为企业,是靠经营特殊商品——货币为社会服务来求得自身的生存发展。作为建设银行的地方支行,更应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服务,组织更多的资金,向优质客户提供急需的贷款。这是银行的功能和职责,也是银行发展、占领信贷市场的主要渠道。近几年来,我行全力以赴抓发展,在信贷结构调整中他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策略,着力实施了以下措施:一是强化“固优工程”。完善对优质客户的服务,尽量支持其合理的贷款需求,以巩固优质老客户。 二是实施“退出计划”。即对经营业绩一般的客户和国家产业政策不支持的行业,逐步压缩贷款程度,有计划地退出这些区域。三是实施“拓优战略”。即对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资金回报厚的企业、行业,逐步增强适度的信贷介入,加快其良性发展的速度,以此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和优质客户群,同时促进自身信贷结构优化调整。

(二)注重对传统保全手段的创新,运用多种市场化手段,处置盘活 9 不良资产

第一,要加大催讨力度,明确工作方向。一是通过发送催收通知书、中断诉讼时效,及时补充完善各类法律文书和档案资料,切实加强贷款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二是收贷收息要锲而不舍、千方百计,要学会培养“感情”收贷,巧妙灌输信用观念,激发“信用良知”。三是通过定期上门催收,加强银企之间的信息交流,把握企业最新的经营和财产变化情况,了解企业资产重组动向,较早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力争在资产保全工作中赢得主动。

第二,加强抵债资产的管理,加快抵债资产的处置变现,突出在抵债资产的营销机制上有所创新。一要认真审查拟接收抵债资产的有效性、足值性和可变现性,加强抵债后抵债资产的经营管理,认真研究处置方法,科学确定处置变现价格等。二要积极探索抵债资产营销管理新模式,建立以拍卖、网上销售、协议销售为主,金融租赁和商品信托为辅的相对稳定的抵债资产处置渠道。三要密切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建立分类科学、贴近市场的抵债资产信息平台,免费提供查询,不断提高处置的透明度,努力实现快处置、早收益、少损失。

第三,积极参与企业资产重组,落实债权并有效盘活不良资产,严防企业逃废银行债务。一要早介入,密切关注改制企业动态,积极参与改制方案的设计和讨论;二要紧紧围绕有效资产、有效生产能力讨论、确定债权落实事宜,完善有关的法律手续;三要敢于据理力争,在加强同地方政府部门、人民银行和兄弟商业银行的沟通和配合的同时,要排除各种干预,充分行使债权、抵押权等合法权益,有效打击逃废债。

第四,作为日常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呆帐核销项目的申报、审查和审批工作,尽可能消化历史包袱。呆帐核销工作要在简化手续、突出关键,合理转授权、优化审批流程,强化内控、做好核销后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

(三)借鉴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方式,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进程

10 不良资产的处置和消化,仅仅依靠保全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为此,要认真研究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把发挥保全部门自身优势与借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结合,通过引进外资参与,加快不良资产的盘活处置进程。

第一,要学习掌握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资产处置方法,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资产处置的方式和渠道。在积极运用债务追偿等常规处置方式的同时,采取打包出售、网上拍卖、资产转让、资产置换、资产重组、债转股等多种处置手段。借鉴和运用大规模不良资产打包处置方式,不断降低处置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第二,进一步提高处置的公开化程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拍卖、招标等公开化处置方式,另一方面,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招标拍卖的不良资产,建立资产处置公示制度,将处置工作直接置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积极稳妥地培育和发展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市场,提高处置的商业化水平,避免道德风险。

第三,要加强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根据各自的经营优势开展代理业务,采取多种市场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处置盘活不良资产,以期取得最佳的债权实现效果。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教案5篇下一篇:高考百日誓师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