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与防范(通用4篇)

浅谈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篇1

商业银行如何防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微企业大批出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小微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加上3800多万个体工商户,其从业人员已近2.8亿,小微企业在增长居民收入、满足市场需求、宏扬创业精神、推进技术提高、增进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小微企业由于其本身特点,风险高于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同时也高于大中企业贷款。

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主要有以下特征:

1.小微企业贷款经营风险大,影响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的原因多,银行往往难以把控。

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影响小微企业贷款经营的风险因素更多。如企业控制人的个人原因:家庭变化因素、身体变化因素、个人不良嗜好,往往会对企业经营产生很大影响;区域经营环境恶劣,互保企业跑路,而使得整个区域大批小微企业因承担过多债务形成贷款不良;上游企业占款、下游企业拖欠货款,也往往造成小微企业无法经营,资金链断裂。小微企业公司治理不规范,几乎没有完整的企业规划,企业主的个人意愿随时能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向,跨业经营涉足不熟悉的行业很可能踩中地雷,产生意外的经营风险。其他的如官司、股东矛盾等诸多原因,都会造成小微企业贷款成为不良。

2.小微企业自身抗行业风险能力较低,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行业风险也把控不足。

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都处于竞争劣势,公司治理不完善、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当行业发生风险时,最先影响的就是小微企业。

同时,有些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行业风险把控和认识也不足。如有些银行的小微企业供销流量贷,对行业风险及核心企业的风险监控就不完善,当行业风险来临时,有可能存在批量的小微企业倒闭而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3.小微企业贷款用途难以把握和监控。

小微企业因为缺乏公司治理,财务管理不规范,大多数小微企业都没有财务报表,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因此,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贷款用途更加难以把握和监控。有些小微企业将贷款投入到于贷款用途不符的高风险用途中去,有些甚至套取银行贷款资金投入到房地产、高利贷当中去。而这些高风险用途贷款往往正是银行小微贷形成不良的原因。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鉴于小微公司贷款的高风险,银行则应当采纳有效的战略和办法积极应对。除了严厉依照惯例的贷款“三查”,即贷前查询人员依据借款风险度以及复杂程度,以能够获取真实有效借款信息为前提,对借款进行查真、查实;贷中审查人员对借款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担保品变现风险等进行全面的深入分析,提示风险并进行安全性审查和判断;贷后检查落到实处,做好预警、检查、调整、清收工作,商业银行还要采纳以下办法,以防备、规避小微公司借款的高风险。

商业银行防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措施包括:

1.采用风险定价,使收益覆盖风险。

根据“高风险高收益”、“ 收益覆盖风险”原则,商业银行对小微贷款一定要采用风险定价。可以根据小微企业的抵押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制定本行的定价策略。如对于低抵押率、低负债率的企业,给予较为优惠的利率。对于高抵押率、高负债率的企业,采用高利率政策。但是“风险定价”并不是一味的高定价,过高的定价肯定会造成优质客户的流失。

2.了解小微客户、熟悉客户和企业。

银行无论是资产业务还是负债业务,经营的都是客户。所以一定要了解客户、熟悉客户。通过了解客户、熟悉客户,熟悉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经营竞争环境,来把握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把握企业的贷款用途合法、合规、合理,从而有效控制风险。

3.注重第二还款来源,特别是注重抵、质押物担保方式。

所有的贷款都要注重第一还款来源,小微贷款则同时要注重第二还款来源,特别是注重抵、质押物担保方式。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往往纯信用更容易产生逾期及不良,并且纯信用贷款的损失率远高于有担保的贷款。因此,要通过提高第二还款来源要求对小微贷款的高风险进行风险补偿。

4.加强行业风险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总行的行业风险分析应该在所有条线共享,总行相关部门应该定期下达行业风险报告。小微贷款的客户经理及审贷人员对于行业风险及区域风险要加以关注。对于小微企业供销流量贷,核心企业最好在本行对公有授信,便于把握和监控风险。

5.坚持“小额、批量”原则。

小微企业因为其自身特点,贷款金额小。同时小微企业较大中型企业来说数量众多。根据“大数法则”,坚持“小额、批量”原则,要选好、选对、选准目标客户,同时防止中型企业因无法在对公贷款或因对公贷款额过大,而变相用个人名义贷款,总体负债过多、风险加大。

6.采用先进的预警系统。

专业投资理财网站

基于小微企业的高风险特征,商业银行则必须采用先进的预警系统,对借款人资信、小微企业、担保物等进行及时监控。该预警系统必须及时采集借款的征信状况、法院被执行人信息状况、企业的征信状况、企业及个人的资产及负债情况、企业的涉案情况、押品价值变动、押品二押及查封情况,根据借款人资信变化、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变化、押品变动情况,主动及时发起监测、评估、检查、调整、清收等贷后管理措施。

7.用好、用足国家及央行支持政策措施。

央行针对小微企业出台了“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定向降息”政策,以及不久前出台的“信贷质押再贷款”政策,商业银行要用好、用足国家及央行支持政策,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措施,吸收低息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增大资产规模,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在运营转型和向金融“深水区”迈进过程当中不能不面对的问题,为此,商业银行需要在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步伐上作出新的调整,同时加倍关注宏观经济波动对小微企业运营的影响。整体来看,将来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是大有可为的。

浅谈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篇2

一、财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 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1. 财务风险的表现

资金是悬在企业头上的一把剑, 决定企业的生死。因此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在降低风险与增加收益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使得现金流量达到最佳状态。企业是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 企业领导层就会考虑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但是企业不能单纯为了赢利而盲目扩大企业规模, 必须把握好现金流与扩大规模度, 必须放弃现金流小于投资额和负债额的项目。

2. 财务风险的成因

一是企业自身技术含量低, 缺乏创新性, 处于世界价值链的最低端, 是最脆弱的一环, 经济稍有风吹草动, 企业就要遍体鳞伤。二是企业经营战略失误, 规模扩张或多元化投资步伐过快, 超过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 导致企业运营资金不足。三是短资长用的错误财务方式, 企业将从银行借贷而来的短期借款用于购置长期资产等长期投资, 而到还款日无力还款时, 只能借债补债甚至借高利贷, 温州企业常用民间借贷, 债务上形成滚雪球效应, 国家金融政策稍有调整, 就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来自企业外部的主要原因:一是央行加大货币调控力度, 国家信贷政策急速转向, 银行银根收紧导致国内银行资金流动性大减, 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更是难于上青天。二是由于金融危机摧毁了美元区及欧元区等西方国家的繁荣, 经济实力受损, 美元及欧元等多种币值贬值, 严重冲击了中国的出口企业。

二、中小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1. 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 树立风险意识, 勇于承担并善于分散风险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此, 中小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遵守风险收益均衡的原则, 不能只顾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各部门、各人员, 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 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 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 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2. 完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用现金流监控财务危机, 保持资金链的畅通是企业良性运转的首要条件。资金链是指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 即现金—资产—现金 (增值) 的循环,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血液, 是企业命运的喉咙。

资金链是企业现金流的情况, 是企业自有资金能否满足企业日常经营资金的需求。企业自由现金流是指企业在满足所有以相关的资金成本折现的净现值为正的所有项目所需资金后剩余的现金流量。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企业过去的经营获现能力, 还反映了必要的资本与研发现金投入以构筑未来的创现能力, 及处置存量资产充实现金的能力。而资金链X其实是考虑了外部融资的自由现金流, 也是综合考虑了企业“造血” (净现金流A) 、“流血” (研发与资本投资B) 和“输血” (外部融资C) 的综合预计状况与全部现金净余额, 即资金链X=A+B±C, 如果得数结果趋零或负数就是资金链断裂。因此企业必须随时监控X的数值, 及时作出应对财务风险策略。

3. 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财务风险防范战略

根据财务风险承受能力, 可分别采用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

经济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过程, 是经济运行的规律性反映, 通常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一般情况是, 当经济处于增长时期时, 政府往往放松银根, 银行贷款增加, 且经济高涨期, 整个社会的资金周转速度加快, 社会资金供应量相对富余, 企业筹集资金相对容易些, 因此在繁荣阶段企业应采取快速扩张型财务战略;而在巨衰退阶段, 整个社会资金周转变慢, 大量资金沉淀, 社会资源短缺, 企业筹集资金相对困难, 应采取防御收缩型财务战略;在萧条阶段, 企业应采取维持现有规模不再减少, 并适当考虑一些低风险的投资机会;复苏阶段, 实施稳健发展型财务战略, 使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

经过2008金融危机以后,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萧条阶段结束, 复苏阶段开始的时期, 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 经济复苏的内生力不足, 人民币升值, 就业形势严峻, 物价快速上涨, 房价疯涨, 经济全球化。在此复杂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市场上可能投资的机会充分挖掘出来并认真加以分析研究, 从中挑选出社会需求量大、能够满足社会购买需要、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且扩大利润和适合企业开发经营的投资机会。

4. 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 改善资金投向和产品结构, 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抵抗能力

由于受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影响, 国外需求下降,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有着积极的市场预期。对原材料进口依赖型的企业可以通过开拓海外市场, 在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本土化的生产, 降低原材料和工资等成本费用, 以弥补升值带来的损失。人民币升值后, 我国企业的购买力增强, 可以考虑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5.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制度, 采取防范措施

(1) 企业风险不仅仅局限于财务风险, 但是企业的所有风险都最终表现在财务报表和财务运行上。主要包括四方面: (1) 财务制度风险表现为制度实际执行偏离规范要求的程度, 主要功能是控制风险。 (2) 财务信息风险表现为信息不对称、失真、迟缓等导致决策上、控制过程和业绩评价方面的问题。 (3) 业绩风险表现为实绩业绩偏离目标、预算等目标值的程度, 如果长时间发生大偏差或重大波动, 特别是巨额损失, 将成为企业危机的征兆。 (4) 支付能力风险表现为公司现金流不足以满足必要经营支出和投资支出项目风险, 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是企业最大的风险。

(2) 针对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系统, 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 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数据化管理方式, 将企业已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 并分析风险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 提早做好防范措施。

(3) 降低财务风险的财务战略。多元化经营以分散财务业绩风险。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一是收购或从事低相关业务以实现业绩互补;二是收购或从事不同回报期的业务以稳定现金流;三是收购或从事稳定回报的业务, 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能降低遇到困境时出现财务或资金困难的风险。另外, 跨地域经营与多元化经营是互为补充的两个投资战略。如果一个企业虽然实现了多元化经营, 但经营场所都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仍然不能有效规避环境变化的风险, 特别是某地宏观环境变化的风险, 一旦风险发生, 极可能使企业丧失现金创造的能力, 造成资金链断裂;如果一个企业虽实现了跨地域经营, 但经营业务单一, 也无法避免该业务受到冲击的风险。所以企业应将跨地域经营与多元化经营战略相结合, 平衡现金流动, 保持稳定的现金创造能力和持有水平。

参考文献

[1].汤谷良、韩慧博主编高级财务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姚文韵著公司财务战略—基于企业价值可持续增长视角.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浅谈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篇3

一、当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信用风险。目前,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还处于需要不断完善的阶段,信息渠道缺乏,征信体系不健全,中介机构服务缺位。小贷公司等金融机构未能全部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管理,部分小微企业信用和法律意识淡薄,偷逃国家税收现象严重,逃废银行和其他债权人债务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常常处于对小微企业真实资信状况较难监控的状态,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

(二)经营风险。大多数小微企业管理不完善,家长式或家族式管理占主导地位,实际控制权集中,生产成本较高,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还不具备健全的财务核算,经营管理和市场拓展能力不高,自身积累和创新能力不足,发生经营风险特征较明显。对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企业主个人的情况就能决定整个企业的命运,这也是风险。而小微企业处在产业链的末端,易受到上下游企业的挤压。在这些情况下,企业经营管理风险的发生必然转化为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操作风险。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需要银行配置更多的人力、物力,如果业务达不到一定规模,收益就无法覆盖成本。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真正用于小微企业市场拓展的操作人员还是少,同时由于小微企业行业分布广,客户数量多,贷款额度小,信贷周期短且用款次数频繁,发展小微企业业务,必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工作会更辛苦,直接影响到银行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小微企业面临人员不稳定性,业务技能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在风险识别、防控能力等方面也有不小差距,容易导致贷前调查不实,贷后管理形同虚设,操作风险不容忽视。

二、商业银行防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对策

小微企业贷款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贷款有着一些独特之处,更多的时候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是较难依靠标准化模型去进行判断。小微企业刚成立不久,没有现金流或只有少量现金流,没有多少固定资产,模型难以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的度量,因此才需要商业银行通过与小微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全方位的关系来对客户的发展前景和风险进行评价。小微企业贷款是一项重要工程,目前还处于相对完善阶段,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防范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提出建议。

(一)更加关注小微企业经营者本人的信用状况和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状况与经营者本人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关注经营者本人的信用状况。对于经营者出现过违约或违法记录的小微企业贷款必须谨慎对待;而当经营者信用卡或个人贷款出现违约时,应该迅速对相应的小微企业贷款采取风险保全措施,停止发放剩余的贷款。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其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综合素质。我行在结合银监会小企业信贷业务零售化管理的有关政策,借鉴国际银行的成熟理念和普遍做法的基础上,开发了小微企业零售评分卡,其中包括了企业信用记录和企业主信用记录两大指标项。经办人员在运用评分卡时,一定要将经营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教育背景、性格特质、从业经历等考虑在内,对实质性风险作出判断,避免人为降低准入门槛。

(二)围绕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供应链融资能够有效地解决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甄别和信用增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或提供其他融资服务的风险控制成本大大降低。

供应链融资模式信用风险控制的重点是对核心企业信用风险的控制、对供应链上原材料和产品的监管以及对产品未来市场前景的判断,从管理上更加强调商业银行总分行之间、分行与分行之间以及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和协同,电子供应链应该是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三)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硅谷银行之所以敢于支持早期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并在风险管理上成果斐然,关键在于它拥有一批熟悉高科技企业特点和经营规律的专家队伍,这点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拓展小微企业贷款时最为薄弱的环节。客户经理的个人知识、技能、经验和品质是决定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成功的关键,在进行小微企业贷款营销之前,对客户经理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必不可少。培训内容包括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银行相关业务流程规定的学习培训。同时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客户经理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客户经理的风险责任,在努力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要提高客户经理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

(四)转变思想,规范操作,提高贷款风控水平。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不同,对应的信贷业务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银行转变经营思路。一是在小微企业中建立主办银行制度。由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小,一家银行即可满足。规定只能在一家银行办理贷款,既可以便于银行对小企业增加了解,更好服务,也可以防止其多头授信。二是银行和特定的小微企业实现联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实施监控,从而通过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与企业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收集信息成本偏高的问题。三是小微企业经营情况相对复杂,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要获得其风险参数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且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基于此,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应实行差异化产品定价,用小微企业业务总体的预期损失率代替单笔贷款的预期损失率,使贷款平均风险趋向于预期贷款风险。

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是商业银行向金融“深水区”迈进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此,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业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风险控制的方式和措施上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同时更加关注宏观经济波动对小微企业经营的影响。

浅谈小微企业的品牌创建 篇4

一、品牌已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

由于市场环境、资金不足等原因, 目前小微企业普遍不太重视品牌建设。不少小微企业要么没有商标或LOGO设计, 即便有设计也较简单粗陋, 无特色, 更缺少品牌内涵;不少小微企业对申请商标保护持怀疑态度, 即便申请也存在注册不及时或者登记不全。甚至, 还有个别小微企业违法仿冒他人品牌的情形。

另据报道, 60%的民营企业在成立后五年内宣布破产倒闭, 85%在十年内消亡, 只有极少数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大量实证分析研究表明, 品牌建设滞后是绝大多数挣扎在市场底层的小微企业倒在成长路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品牌对企业的价值

据悉,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锌锭产品在上海金属交易所和伦敦国际金属交易所 (LME) 注册后, 每吨售价比原来增加100~200元, 按其2014年锌锭产量18.321万吨计算, 仅此净增收益就超过两千万元。而可口可乐公司的创始人艾萨.坎德勒曾说, “假如有一天可口可乐的工厂一夜之间化为了灰烬, 但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还在, 第二天全世界的银行都会争相排队为可口可乐提供贷款。”

上述事例说明, 品牌不仅是企业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 可以作价转让、入股等, 也是企业持续赢得客户、占有市场一席之地、创造高额利润的重要利器, 更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命门。对小微企业而言, 拥有自主品牌就等于拥有了参与市场竞争的法宝和发展壮大的根基。

三、小微企业如何创建品牌

1. 对品牌内涵的认知

小微企业只有深刻理解品牌价值、准确把握品牌实质, 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系统性地创立自主品牌。因此, 品牌创建首先要解决一个认知上的问题, 即品牌的根本是什么?品牌的根本是产品和服务。没有产品品质的持续提升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 仅凭广告推广、营销策划, 任何品牌都不可能持续、长久。笔者认为, 这也正是今天国家突出强调供给侧改革的根本性原因。

其次, 品牌以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为根本, 但品牌不仅仅只是产品或服务的品质问题, 也不只是简单的商标标识或者企业LOGO。品牌包含着情感、价值、个性、属性、利益、用户、文化等不同层面的多重含义。从表面上看, 品牌展示小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但从根本上说, 品牌要能精准传递小微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和小微企业的文化精髓。

就其实质而言, 品牌代表着小微企业对客户的郑重承诺, 折射出客户对小微企业认可与信任的程度。因此, 小微企业创建品牌的根本目的, 在于让社会公众准确理解小微企业对社会进步的自觉担当, 从而激发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最终形成品牌忠诚度。

2. 品牌定位与传播策划

在同质化竞争加剧、供给远大于需求的情况下, 仅仅只是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好, 尚不足以创立一个好的品牌。如果说, 绝佳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奠定了创建品牌的根基, 那产品营销中的品牌定位和传播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 品牌定位必须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就需要通过对照市场中的大品牌, 采取差异化表现等方式和手段为品牌找到在所属行业中的第一或唯一性, 方能确保品牌脱颖而出。

品牌定位后, 关键在于传播。有研究者将品牌创立分为初创、成长、成熟三个阶段。品牌初创阶段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为主要任务, 突出产品的功能和品质优势, 传递小微企业的核心经营理念;品牌成长阶段侧重于增强品牌的影响力, 尤其是品牌的美誉度, 以感性诉求赢得公众情感上的认可与偏爱;品牌成熟阶段需要不断巩固品牌的影响力, 小微企业要有勇气和胆略使自主品牌成为其所在区域特定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3. 品牌的持续创新

随着时间的推移, 许多曾经轰动一时的品牌不断淡出市场, 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足见品牌作为产品或服务符号价值的载体, 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才能保持品牌的长久竞争优势。

小微企业首先要通过产品研发, 不断改进和提升产品品质, 持续满足客户需求, 甚至开启消费意愿、引领消费潮流;其二是通过拓展品牌的应用领域, 延伸自主品牌的深度和广度;其三是小微企业要学会经营自主品牌, 通过特许经营、品牌作价等方式实现品牌资产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

四、发挥政府优势, 扶持本地小微企业创建品牌

不少小微企业认为, 只有土地、房屋、机器设备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而专利、商标 (品牌) 等无形的知识产权更像是一种荣誉和装饰品。其实, 作为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的云南, 在品牌保护方面的教训尤为惨痛和深刻。云南999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999”牌电池在老挝市场上一直畅销不衰, 但自2007年下半年以后出口近乎停顿, 近20年来打下的市场被迫退出。究其原因是老挝新建了一家同样生产“999”牌电池的电池厂, 并抢注了“999”商标。云南“999”牌电池在老挝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 但由于“999”牌电池既不是中国驰名商标, 也未在老挝申请注册, 结果被老挝国内的电池厂抢注。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 把云南未来的发展定位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可以期待, 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引领、带动下, 云南将会形成全新的开放格局, 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将迎来崭新的一页。在此大背景下, 除小微企业自身要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重视和加强品牌创建、运营外, 各市、县人民政府更应站在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高度推动全社会提高对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认识, 构建起系统、完善、高效的知识产权运作体系。具体就小微企业的品牌建设而言, 除应进一步加强各州市知名商标、知名品牌的认定和管理, 推动小微企业积极争创云南著名商标、全国驰名商标外, 还可以在市、县政府的主导下, 通过自愿方式引导小微企业成立品牌联盟, 帮助中小企业走集群品牌道路, 使用统一的商标 (品牌) , 并辅之以严格的质量监督管理和原产地保护等措施, 不断提高本地品牌的影响力,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程宇宁.品牌策划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2]黄静.品牌营销[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上一篇:话术寿险营销下一篇:尔雅通识课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