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清收办法的分析

2024-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不良贷款清收办法的分析(精选10篇)

不良贷款清收办法的分析 篇1

2008-12-11 14:47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大 中 小】【打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自由化浪潮积累了许多问题,而直接损害银行稳健与安全,导致银行危机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便是不良贷款的发生,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困扰和束缚各国金融机构发展的桎梏,不良贷款正像一颗毒瘤不断侵蚀着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和危害着金融界的稳健经营,因此银行应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研究,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理,促进银行业健康平稳的运行。

一、不良贷款现状

所谓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无法收回的的贷款。我国银监会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五级分类法对贷款进行分类,即次级贷款类、可疑贷款类、损失贷款类,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684.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6.17%,其中次级贷款余额2183.3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1.06%,可疑贷款余额4623.8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25%,损失贷款5877.1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86%.银监会成立以来,一直把银行业不良贷款的下降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推动商业银行积极清收贷款和利用拨备核销贷款损失,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的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2007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6.17%,在上年末7.09%比例的基础上全年呈持续下降趋势。2007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万亿2,684.2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较之上年末1万亿2,549.2亿元人民币的数据略有攀升。分机构看,外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最低,为0.46%;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15%;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是最高的8.05%。

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不外乎来自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和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

1.来自由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

(1)借款人的因素。借款人可能是内部经营不善、产品市场萎缩,也有可能是借款人借改制之机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缺乏还款意识。(2)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3)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银行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2.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

(1)决策失误。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借款人的现状及市场形势的判断偏差或失误引起重大信贷决策上的失败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2)信贷人员素质。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3)贷款结构不合理。贷款组合结构性失衡,如贷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贷款过度集中等造成不良贷款的形成。(4)道德因素。信贷人员除了必

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蓄意营私舞弊、违规违纪、违法犯罪,引起不良贷款的形成。

三、不良贷款的清收办法

银行不良贷款,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近年来我国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不良贷款仍然威胁着金融的安全稳定。如何采取合理的清收办法化解不良资产一直是银行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

银行总行应有管理全行风险贷款的审批决策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如资产保全部具体管理与办理;各分行与支行设有风险贷款化解小组,逐级对风险贷款进行管理。

2.要加强对不良企业的管理

信誉不良的企业一般是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企业,不能正常还本付息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所以,应分类管理,对不同的原因实行区别对待的政策,客观原因主要是在经营上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或经营管理不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的要求等,导致企业经营难以为继,无力还款;主观原因主要是企业利用非正常经营,故意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以实现其不还或少还贷款的目的,对于这种故意逃废债务行为必须从严,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3.采用法律手段保全资产

以诉讼方式更具有强制力,利用国家机器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方式化解风险贷款是否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财产保全工作的成效,一旦保全成功,诉讼案件便可以通过和解方式提前结束,全额收回贷款.金融机构在通过诉讼途径化解风险贷款时,在注重其实体权利的维护是不要忽视了司法程序的规定,导致由于程序上的延迟而丧失了实体权利,即诉讼时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有些特殊情况下为1年。

4.实行公开招标拍卖方式

运用拍卖方法是最公证、公平,资产价值得到最大体现的一种方式。以拍卖的方式拍出,盘活了不良资产,回收了资金,资金风险大大降低。

5.政府承担不良金融资产

不良贷款清收办法的分析 篇2

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成为商业银行经营中遇到的一大障碍 , 不良贷款也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它展现了在经济体制转型中,历史和现实问题。只有我们对不良贷款的形成从问题的研究出发,全面加强风险防范,坚决守住风险底线,严格控制信用风险扩散。积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盘活银行不良资产促进银行本身发展和本地经济发展。2012年7月5日,人民银行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0. 7倍,标志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可以预见,利率完全市场化势在必行。在这种趋势下,商业银行如何积极应对、推进贷款定价精细化,提高定价水平,对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2 不良贷款清收难问题现状

中国国有独资银行的不良总体来说是比较高的,大约占GDP的比例为18.4%,所以清收盘活难度很大。不良贷款依然降不下来 , 使得银行把对于不良贷款的处理,作为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不良贷款清收难,难于上青天,已经成为了清偿人员的心头之痛。不良贷款清偿问题,使得各级商业银行正常的经营受到限制,产生的不良后果造成了非常差的社会风气。使得银行的盈利能力被吞噬,银行自身资信等级也被降低了。所以,要把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作为第一硬任务,展开不良贷款清收总动员,借助内外多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这对于不良贷款清收问题的研究,对于不良资产进行盘活,对于银行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深刻的影响。

3 不良贷款清收难因素

3.1 信贷质量因素

信贷难的受压因素,是由于信贷质量过差,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历史性和政策性的因素造成的。由于历史原因,不良贷款拖欠了多年,在商业银行规划而来的之后。因为一些政策规定多种原因已名存实亡。例如,有些关停的小火力发电、小玻璃、小炼铁,贷款问题被长期积压,使得贷款后无力偿还,使得该类企业的贷款无力偿还,实际处于半停产的境地 , 产质量过低 , 所以没有办法及时回收。针对这些企业采取紧盯措施,及时采取有效防范,防止形成不良贷款。

3.2 信贷调整结构失衡

在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进行调整之前,因为信贷的管理制度不健全,使得一些无任何抵押担保或其他物质保障的贷款被发放。这个时候就产生了贷款责任不落实问题,使得信贷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历史清算过去之后,落实在了不同的人身上。最终这种失衡问题影响,都落在了清收人员身上。

3.3 清收的手段单一

在不良贷款清收的时候,不打不破传统的清收方式,继续采用的手段、适应的政策,对于不良资产的发挥效力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形成有些职工畏难而退的情况,不愿去坚持原则清收,而愿意去接受经济损失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积极性。

3.4 法律监管不到位

当前,金融合同中的主要纠纷诉讼 , 在审判中的难度没有很大。如果存在一个依法放贷、依法管贷、依法收贷的良好环境,不良资产的清算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但是由于实际工作中,现行的法律体系以及金融法规并不如我们想象那样不健全和配套,才导致了这种困难情景的发生 [2] 。所以将欠债企业送上法庭,也是银行一条最后的手段。只能运用法律来实现依法清收。所以说对于法律法规的健全重要意义无须多言。

3.5 银行内部问题

银行内部问题,主要是存在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运行机制、清收手段等方面的问题。银行管理制度的不科学,形成了贷款企业这样的想法,逾期贷款利率低 , 认为还贷不如欠贷占便宜。除此之外,还有在贷款期限的设计,不科学模式使得不良贷款人为地增加了。银行内部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银行经济发展的长远发展。

4 不良贷款清收难对策

4.1 劣质贷款用户监控制度

商业银行为了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必须建立以内生化和动态激励为手段的管理机制 [3]。劣质贷款用户监控制度主要是指建立一个对于企业贷款资质监控的制度,可以先从经常发生信贷关系的人士、社会贤达名流、民营企业家、逃废债企业负责人以及财务主管着手。改变传统中经营不好时候不能收,经营好的时候不舍得收的情况,直到企业倒闭。同时要排除一切干扰,从银行利益出发,在企业不满足贷款标准条件的时候,必须要对其实施退出惩罚,遏制不良资产增长势头 [4] 。

4.2 成立独立清收部门

独立的清算部门的设置,是要在明确清算责任基础上,对于清算部门加大人力,物力、资金方面的投入。清收人员的专业培训要定期开展,使得清收盘活知识能够迅速掌握,同时对于物质和职务晋升方面支持双重奖励,并将清收情况与业绩、工资绩效挂钩考核,适当提高清收在业务经营指标考核中的权重分值,进一步加大绩效挂钩力度,引导清算人员学会和接受最新不良资产清算知识,使其解决难题的能力迅速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在不良贷款清收方面,捉襟见肘的人、财、物以及人员配备的问题。

4.3 市场化手段推进不良资产清算

市场化手段主要指的是例如,离岗收贷,置换收贷,重组收贷,招标收贷,中介收贷等方式,使得在市场化的背景下,清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清收不良贷款坚决杜绝“单打一”式的模式,应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总的来说,要是有利于不良资产的收回,不论是何种方式或措施,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只要是综合权衡利大于弊都可以尝试。不断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适应,适应前社会不良资产清算的现实。

4.4 强调岗位责任

有人把商业银行中的清收人员比为“开破车”,贷款人员比喻为“开新车”,但是相比之下,开破车的人没有开新车的优越感。同时因为清算难度大的问题,对于清算工作的畏惧使得银行中的清算部门变成了大家都不愿去的部门。并且在当前的银行制度中,对于信贷人员的处罚也具有暂时性,等处罚时间一过,等清收完毕,信贷人员又恢复了原来的岗位。这种不坚决的处罚办法,造成了对于岗位责任的不尊重。所以亟待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保证信贷清收工作能够顺利坚决展开 [5]。平等对待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消除对于岗位的误会。

4.5 开展系统清偿

只有在实际可行的相关文件和口述上,依次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放在关键位置来对待,并且重视在奖惩考核方面、干部配备方面、资源方面的投入,进行同等对待。才能将不良贷款清偿工作像抓存款、抓优良客户那样,实现抓不良贷款顺利的清收。清收人员权利努力的前提下,依靠社会各职能部门加强配合,银行内部各个部门的才能协调配合,实现清偿的预期效果的。总的来说,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开展是系统工程,需要从领导到职工,以及社会的力量合理进行清收工作。

5 结语

解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的问题,目前除了设法解决信贷质量、信贷调整结构失衡、法律监管不到位、清收的手段单一,商业银行还应建立内部资本预算和分配制度,以资本约束业务部门或分支机构资产、负债及表外,业务的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形成收益激励与风险约束的平衡机制 [6]。要从银行内部入手,健全制度体系,堵住不良资产增长的源头,依靠业务开拓经营成果的自身消化吸收,才能耐心细致、一心一意地清收工作之中对不良信贷痼疾的治理,获得长足发展。

摘要:清收不良贷款不仅是提高信用社资产质量、降低信用社经营风险的需要,也是保障农村信用社能否顺利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改革需要,被广泛称为农村信用社工作的“第一难”。不良贷款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有着历史和人为的因素。本文主要从不良贷款的原因和对策入手,对其进行了探讨。

不良贷款清收办法的分析 篇3

1.委托村组干部清收,充实不良贷款清收力量

根据村组干部对农信社的清非工作支持力度、自身工作能力、责任心和在农户中的威信,结合各村的信用状况,利用村组干部对辖内农户底子清、情况明的优势,对额小、面广的散户存量不良贷款,由农信社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以农信社认为有必要委托清收的不良贷款采取“发包”方式,与村干部签订委托清收协议,通过合理核定清收费用,按照现金到账金额进行结算并按收回不良贷款数额,实行比例报酬。

2.委托社会力量招标清收,多渠道消化历史包袱

充分利用一些外部人员与贷(保)户之间的特殊利害关系(比如上下级关系、利益互惠关系、招投标关系等)进行清收,利用贷户害怕政治前途、经济利益受损、工程承包受阻等心理,积极争取其所在组织的支持,对贷(保)户进行施压,促其归还贷款本息。对符合条件的不良贷款招标给符合条件的知法、懂法,有一定地位、影响力和号召力的特殊利害关系人,与他们签订清收协议,拉开现金收回与处置财物收回的报酬比例,提高现金收回率,降低财物处置收回率,从而避免由基层农信社各自为政、单独清收效果差的问题。

3.打包現金买断清收,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即对农信社不良贷款以低于账面价值的市场价出售。通过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购买方可以低于不良债权账面价格买断农信社不良债权,采取公开出售和议价出售等方式,坚持以现金买断为主,财物抵偿为辅的原则,将农信社不良债权转移给那些有能力收回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允许他们在不高于账面价值的前提下合法清收,从中赚取一定的差额作为报酬。

4.利用新闻媒体公告清收,制造社会舆论压力

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乡村墙报、公告栏实施社会曝光,进一步施压,对赖皮户、失信不良贷款户的身份信息、住址、结欠贷款本息金额等进行公示,让其在社会上无处立足,利用社会舆论所产生的压力,敦促其归还不良贷款。

5.整合资源,成立专职清收队伍集中突击清收

通过整合资源,在对辖内外出打工人员贷款摸底统计的基础上,对地域相对较集中的打工人员贷款,组织专人统一清收。对有回收价值的不良贷款,由县级农信联社风险资产管理部门制订清收方案,分管领导审批,定时间、定人员、定费用标准清收。对外出信贷清收人员采取先由单位垫付一定的费用,根据收回贷款的多少,按制定的奖励办法进行计奖和报销差旅费,直接兑现到清收人。解决外出清收人员的后顾之忧,加大清收工作力度。

6.根据具体形成因果,分门别类让利清收

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由于一些不良贷款逾期时间长,且原贷款时约定利率比现在普遍高,逾期加罚利息多,往往利息早已超过本金,使得一些有一定还款能力想还却又无法全额偿还的贷户望而生畏,久而久之形成呆账。针对此类不良贷款,在清收过程中采取灵活措施,由借款人提出申请,信用社核实取证,联社风险管理部门按照借款人的具体家庭状况进行让利清收审查,实行减免加罚息或缓收利息,达到挽救农信社不良信贷资产的效果。

7.在农村适时培养一批清收不良贷款情报人员,提高收集不良贷户信息能力

对于一些贷户长期外出,催收人员因信息不灵无法催收到位和少数“赖债户”拖欠债务等情况,创新催收方式,在各村镇广泛安插“耳目”,利用信贷人员熟悉的人际关系,多渠道收集和掌握不良贷户的资产变动状况,尤其是借款人的经济往来信息,产品销售信息,应收帐款信息,资产处置信息等。这些信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发现有利因素,立即采取措施。创造出收回不良贷款的必要条件。对能提供债务人及其财产线索者,根据所供线索使法院得以执行或农信社收回贷款本息的多少,联社应出台奖励措施,给提供线索者可按收回贷款本息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同时对情报人员的身份做好保密工作。

8.积极开展违规责任贷款组织协助清收,提高员工清非工作积极性

违规贷款专项治理是农信社开展案件专项治理的有效载体。违规贷款所引发的案件比其他案件潜伏时间长,更隐蔽,而且危害性更大,因此,案件治理工作应把违规贷款治理作为突破口。不能只开展贷款本息对帐工作,不能发现了几个问题,处理了几个人就了事,还应当充分利用贷款本息对帐所取得的成果,把重心放在督促员工自觉清收违规贷款上。同时组织上应当考虑到仅凭违规责任人单打独斗的个人能力的大小、收回把握的多少,适时组织力量协助清收,达到教育责任人本人与集体利益不受损失的双重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信社的面貌发生根本改变,才能促进农信社快速健康发展。

不良贷款清收的措施是什么 篇4

不良贷款清收是指不良贷款本息以货币资金净收回。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包括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保全和以资抵债。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对象是全口径不良贷款,重点是四级分类的 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实行五 级分类后的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及其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

不良贷款清收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负责,成立专门清收小组。针对义堂支行不良贷款当前现状,支行组织信贷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收,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客户经理及信贷人员为成员的不良贷款清收小组,全职进行不良贷款清收,逐一落实,挨家到户,取得了理想的清收效果。八月底合计现金收回不良贷款27万元,转贷盘活不良贷款87万元。

(二)先内后外,内外兼收,搞好“门前清”。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分门别类,认真梳理。特别是内部职工贷款或者由内部人介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从这部分贷款抓起,实行谁受理,谁负责,限期收回,否则,停岗清收,直至完全清收为止。以内带外,在做好自家清的基础上,再逐笔对外部贷款进行清收,从而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借力生力,巧收不良贷款。对于部分关系贷款,摊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特别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清收人员主动去所在部门交涉,并视借款人态度以及还款承诺等情况向其部门领导反映,借助所在单位领导的压力督促其还清不良贷款。比如临沂市兰山区政府房产科的借款人王某XX年2月18日在我支行借款29万元一笔,于XX年8月18日到期后,多次清收无果,总是应付从事。经清收小组登门催收,很快于XX年8月30日还清了该笔贷款。

(四)灵活清收,通过对担保人施加压力,力促以物抵债或变卖有效资产偿还贷款。借款人因经营不善,工厂倒闭,屡次催收均无果,经调查,担保人有代偿能力,可通过给担保人施加压力,促使贷款收回。借款人杨某某在我支行XX年6月30贷款万元于XX年6月30到期后,无力偿还,一直欠息。清收人员了解到杨某某有2亩左右厂房一处系对外出租,同时担保人张某的结算帐户上有存款余额3万元左右,清收人员及时把相关信息提供了兰山区执行局并当时给予了查封。担保人感到了压力,主动跟借款人和清收人员联系,最后一致协商担保人张某买下了借款人杨某某的厂房,还清了该笔贷款,很好的盘活了该笔贷款。

(五)通过法院,检察院等权力部门,依法扣划、查封等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在清收过程中,对于多次催收不积极主动配合偿还不良贷款的贷户,可与其说明情况,采取诉讼、执行、逮人等手段强制收回贷款,借款人许某某XX年3月13日在我支行贷款27万元,于XX年9月13日到期,该笔贷款到期后,一直处于欠息收款。经支行研究决定直接将该笔贷款进行了诉讼,通过法庭从担保人吴某帐户上扣划了借款本金及所有欠息,保全了该笔贷款。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协议分期还款是良策。对于有些不良贷款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一次性偿还所有贷款不现实,根据借款人的信誉状况,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也不失为不良贷款清收的一个良策。借款人王某某在我支行借款万元一笔,考虑到借款人实际情况,与其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每月还款1500元,到现在借款余额尚欠万元。

(七)“放水养鱼”盘活不良贷款。对于因资金周转困难形成的不良贷款,经信贷人员实地考察,考虑到借款人的经营项目有一定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可根据信用评定和资信评级适当给予信贷支持,帮助其发展项目,逐渐偿还贷款。例如,特别是养殖贷款,由于资金周转时间比较长,容易形成不良贷款,但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可考虑经营户的信用状况和养殖项目,适当给予一定的信贷资金扶持,帮助渡过难关,从而更好的偿还贷款。

不良贷款清收的建议和措施

实行责任清收

严格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新陈划段,落实责任。锁定基数,动态监控”的管理原则,对五级分类存量不良贷款实行新老划段管理:XX年6月1日之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采取积极措施清收和处理,确保绝对额下降;XX年6月1日(不可抗拒因素除外)后形成的不良贷款,责任人要全额包赔,否则下岗、停薪、限期收回,确保不出现人为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对已落实责任、限期收回的要兑现处罚措施,坚决不能一拖再拖、姑息迁就,该停薪的停薪、该包赔的包赔、该下岗的下岗、该法办的法办。

实行协调清收

对政府机关财政贷款、受政府干涉、村社集体承贷、企事业贷款等多年形成的不良贷款,各社要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协调,通过财政拨补、政府及村社的财产进行抵债等方式,协调清收。

实行依法清收

对于有偿还能力但拒不还款的赖债户、非信益企业和个人,要依法维权,运用法律手段清收不良贷款。

实行招标清收

可采取向社会招标的办法清收不良贷款。

实行启动清收

要探索启动清收的办法,把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与提高支农服务水平结合起来,积极帮困扶贫,激活农户不良贷款。

实行处置清收

对表内外抵债资产,在妥善保管的前提下,采取转让、重组和租赁等方式积极、及早处置变现。

再有

在不良贷款清收过程中,各社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采取有效措施,只要措施依法合规,效果明显,有利于调动信贷营销人员的积极性。

如何防止不良贷款前清后增

(一)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力度,尽最大限度清收不良贷款。

(二)加大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力度,做到每笔不良贷款都能落实到人,并限期清收。

(三)加强内控制度的管理,以防止新增不良贷款。

(四)加大五级分类中关注类的贷款清收力度,并同时对正常类贷中可能形成不良类的正常贷款的进行监测,以防止新增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清收方案 篇5

篇一: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方案(1730字)

一、不良贷款清收范围

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范围主要包括:

(一)全市各部门、各镇党政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自贷或提供担保形成的不良贷款。

(二)各村干部自贷或他人承贷村干部使用形成的不良贷款。

(三)市政府、各镇政府部门自贷、自办实体或提供担保形成的不良贷款。

(四)各村级集体自贷或自然人承贷村集体使用形成的不良贷款。

(五)其他与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关的不良贷款。

(六)关停倒闭企业形成的不良贷款。

二、不良贷款清收原则

(一)谁借款、谁用款,谁还款;谁担保、谁负连带责任。实际借款人、用款人是还款主要责任人。

(二)一次还款与分次还款相结合。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的,在规定时间内一次还清;额度较大、短时间内全额偿还有困难的,要签订还款计划,分期偿还。

(三)现金还款与以物抵贷相结合。以现金还款为主,不能全额现金偿还贷款本息的,不足部分可以物抵贷。

(四)落实债务与明确债权相结合。对手续不健全的,要完善手续,明确债权债务关系,保全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

三、清收时间安排

此次集中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从20*年9月20日开始至20*年12月31日结束,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年9月20日至20*年9月31日。市政府成立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清收方案。召开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党委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各镇政府参加的动员大会,对清收工作进行部署。

(二)催收阶段。20*年10月1日至20*年10月30日。农村信用社向借款人和实际使用人发放逾期贷款催收通知书,借款人或实际使用人要主动与农村信用社联系,能一次偿还的,要一次偿还贷款本息;额度较大、生产生活暂时困难、规定时间内不能偿还全部贷款本息的,借款人或实际使用人要与农村信用社签订分期还款计划,或以物抵贷。借款手续不健全的,重新签订借款合同,明晰债权债务关系。

(三)清收阶段。20*年11月1日至20*年12月20日。对催收阶段不能主动还款的借款人或实际使用人,要依法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清收。

1、公告清收。催收阶段结束后,对不能主动还款的借款人或实际使用人,通过电视等媒体以及在借款人所在单位张贴公告等方式,告知借款人或实际使用人限期偿还贷款本息。

2、行政督促清收。对公告清收后,仍然不偿还贷款本息的部门、单位和村集体,由清收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督促其偿还贷款本息,或落实还款计划。对不偿还贷款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村干部,由单位负责同志采取约见谈话等方式督促限期偿还贷款本息。

3、依法清收。对于公告清收和行政督促清收后,仍然不偿还贷款或不落实还款计划的,农村信用社集中统一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依法清收借款人或实际使用人的贷款本息。

4、总结阶段。20*年12月20日至20*年12月31日。清收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要组织专人进行认真总结,于20*年12月31日前,上报吉林省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确定一名联络员,在下设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

(二)落实责任。按照农村信用社提供的不良贷款清单,清收工作实行领导分级负责制。市政府负责各镇政府及部门;各镇政府负责村委会;单位负责涉及本单位的工作人员。

(三)鼓励清收。对于清收措施落实到位,清收效果明显的镇,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投放上给予倾斜;对于清收效果明显的村(屯),农村信用社优先进行信用村(屯)评选,并在信贷额度和利率等方面予以支持。

(四)协调配合。市农村信用社要把清收进展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加强沟通与协调。各成员单位要积极支持,密切配合。组织、人事部门要考核了解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欠贷款不还情况;对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诉讼案件,在诉讼材料齐全的情况下,法院积极给予支持,抓紧立案和审理;对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涉及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构成职务犯罪的,检察机关要依法查办;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利用手中权力打击报复清收工作的行为,监察部门要严肃查处;对农村信用社提出立案的涉及清收不良贷款的案件,公安机关要及时立案并侦办;对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相关税费,税务部门要按照国家及省相关规定给予减免。

篇二:不良贷款清收措施方案(1648字)

(一)加强领导,高度负责,成立专门清收小组。针对义堂支行不良贷款当前现状,支行组织信贷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收,成立了以行长为组长,客户经理及信贷人员为成员的不良贷款清收小组,全职进行不良贷款清收,逐一落实,挨家到户,取得了理想的清收效果。八月底合计现金收回不良贷款27元,转贷盘活不良贷款87万元。

(二)先内后外,内外兼收,搞好“门前清”。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贷款,进行分门别类,认真梳理。特别是内部职工贷款或者由内部人介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从这部分贷款抓起,实行谁受理,谁负责,限期收回,否则,停岗清收,直至完全清收为止。以内带外,在做好自家清的基础上,再逐笔对外部贷款进行清收,从而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打蛇打七寸”,攻其要害,借力生力,巧收不良贷款。对于部分关系贷款,摊派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特别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清收人员主动去所在部门交涉,并视借款人态度以及还款承诺等情况向其部门领导反映,借助所在单位领导的压力督促其还清不良贷款。比如临沂市兰山区政府房产科的借款人王某20XX年2月18日在我支行借款29万元一笔,于20XX年8月18日到期后,多次清收无果,总是应付从事。经清收小组登门催收,很快于20XX年8月30日还清了该笔贷款。

(四)灵活清收,通过对担保人施加压力,力促以物抵债或变卖有效资产偿还贷款。借款人因经营不善,工厂倒闭,屡次催收均无果,经调查,担保人有代偿能力,可通过给担保人施加压力,促使贷款收回。借款人杨某某在我支行20XX年6月30贷款4.9万元于20XX年6月30到期后,无力偿还,一直欠息。清收人员了解到杨某某有2亩左右厂房一处系对外出租,同时担保人张某的结算帐户上有存款余额3万元左右,清收人员及时把相关信息提供了兰山区执行局并当时给予了查封。担保人感到了压力,主动跟借款人和清收人员联系,最后一致协商担保人张某买下了借款人杨某某的厂房,还清了该笔贷款,很好的盘活了该笔贷款。

(五)通过法院,检察院等权力部门,依法扣划、查封等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在清收过程中,对于多次催收不积极主动配合偿还不良贷款的贷户,可与其说明情况,采取诉讼、执行、逮人等手段强制收回贷款,借款人许某某20XX年3月13日在我支行贷款27万元,于20XX年9月13日到期,该笔贷款到期后,一直处于欠息收款。经支行研究决定直接将该笔贷款进行了诉讼,通过法庭从担保人吴某帐户上扣划了借款本金及所有欠息,保全了该笔贷款。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协议分期还款是良策。对于有些不良贷款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一次性偿还所有贷款不现实,根据借款人的信誉状况,与其签订分期还款协议,也不失为不良贷款清收的一个良策。借款人王某某在我支行借款4.7万元一笔,考虑到借款人实际情况,与其签订了分期还款协议,每月还款1500元,到现在借款余额尚欠2.9万元。

(七)“放水养鱼”盘活不良贷款。对于因资金周转困难形成的不良贷款,经信贷人员实地考察,考虑到借款人的经营项目有一定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可根据信用评定和资信评级适当给予信贷支持,帮助其发展项目,逐渐偿还贷款。例如,特别是养殖贷款,由于资金周转时间比较长,容易形成不良贷款,但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可考虑经营户的信用状况和养殖项目,适当给予一定的信贷资金扶持,帮助渡过难关,从而更好的偿还贷款。

温馨提示:贷款是一种按照利率和归还条件而出借货币的信用形式,出借机构分为银行和各信用机构,贷款类型分为个人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贷款,公积金贷款,消费贷款,信用贷款,无抵押贷款。20XX年最新的贷款利率具体定位:

一、半年至一年的短期贷款为:

1、180天以内(含180天)5.6%;

2、180天至365天(含365天)6%。

二、一年至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利率为:

1、一至三年(含)6.15%;

2、三至五年(含)6.4%;

3、五年以上 6.55%。为响应国家对个人征信的号召,快易贷建议用户遵守征信要求和相关法律,以免影响贷款和信用卡申请的信用。

篇三:镇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方案(1217字)

为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环境,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推动我镇信用环境建设,确保信用社资金良性循环,有效支持我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清收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实现我镇经济稳健发展,维护农村信用社金融秩序、债权债务和农村金融稳定,构建和谐的金融环境,让农村信用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服务好“三农”,需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依法打击逃废债行为,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促进我镇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二、清收范围和重点

1、清收范围: 信用社发放并已形成不良的到、逾期贷款。

2、清收重点:到、逾期并有偿还能力且长期不还的“丁子户”、“赖帐户”;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拖欠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故意拖欠逃废信用社债务行为的贷款。

三、组织机构

为有效地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依法打击逃废债行为,确保清收工作有序正常开展,特成立沙子坡镇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清收工作,各村、支两委也相应成立清收小组,根据各村不良贷款情况,明确清收任务,并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信用社清收旧贷,实现信用社不良贷款总量和占比“双降”。

四、工作措施

1、清查摸底。镇信用社要对20XX年3月底以前的到、逾期贷款逐一进行摸底,对有偿还能力且长期拖欠或恶意拖欠不还的“丁子户”“赖帐户” 造册登记,落实清收责任,明确任务,确保清收任务顺利完成。

2、根据不良贷款形成的情况和原因,信用社要细化清收措施,分类清收。

(1)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拖欠或引荐、担保、自贷的不良贷款,由单位督促其借款人、介绍人、担保人限于20XX年6月底以前全额归还贷款本息,对到期不能归还的,由该责任人所在单位负责人协助信用社按月全额扣发工资收回,直到贷款还清为止,若借款人直接为单位负责人的将直接报其主管部门处理并暴光。

(2)对恶意逃废债务的借款人、担保人,一是将公布不诚实守信人员名单,予以公开暴光。二是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大执法力度,为清收不良贷款提供法律帮助和司法保障。

四、落实责任及工作要求

按照“区域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镇直各工作部门及村支书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本村辖区内的清收工作负全责,将清收工作和计划层层分解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检查督办,镇纪委、财政所等相关部门要协助抓好干部职工拖欠、介绍、担保贷款的清收工作,对限期内未归还不良贷款公职人员采取相应的清收措施和处理办法。

1、镇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要在办理信用社贷款案件纠纷和处理弃帐外逃的贷款户方面发挥作用,并对阻挠、抗拒清收工作的违法人员及时进行依法处理。

2、镇直各职能部门在清收和盘活不良贷款中,要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积极支持清收工作,对“顽固户”、“赖账户”、“钉子户”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和盘活力度。

篇四:不良贷款清收方案(788字)

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实行集中清收与属地清收相结合,以集中清收为主的方式进行。集中清收是指不良贷款占比20%以上和不良贷款余额3000万元以上的县级支行成立或指定专职负责集中清收管理辖内不良贷款;大中城市行成立或指定专职机构负责集中清收管理城区不良贷款。集中清收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清收机构)可以是基层经营单位,也可以是职能部门,如:风险资产管理部、资产经营(保全)部、信贷管理部等。属地清收是指资产质量相对较好,未设立清收机构的经营行,由各贷款经营机构负责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工作。

不良贷款清收管理人员主要是指组织安排、内部竞聘的专职清收人员。造成不良贷款的主观责任人,坚持人随业务走,作为清收机构兼管人员,清收责任贷款。

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实行行长领导下的部门分工负责制。风险资产管理部门是负责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经营行成立的清收机构,作为风险资产管理部门职能的延伸,隶属风险资产管理部门领导、管理;人事、客户、信贷管理、财务会计、法规、稽核、科技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负责,为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法律、财务、人员、技术支持。

清收管理权限。

(一)抵债资产的接收和处置权限按《中国农业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执行。

(二)依法起诉权限按各级行每年法律事务授权执行。

(三)注资盘活不良贷款,按照信贷授权和我行信贷管理规定,由各有权行贷款审查委员会审议,行长审批。

(四)呆账贷款核销审批按《中国农业银行呆账贷款管理及核销暂行办法》执行。

建立健全清收管理监测体系。经营行建立不良贷款分户台账,逐户记载不良客户的经营情况以及在我行贷款情况。总行制定风险资产管理监测报表,监测各级行不良贷款清收盘活计划执行情况。

不良贷款清收事迹 篇6

一、抓住清收重点,制定清收计划

广电网络公司____年在该社贷款____万元,用于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用____个乡镇广播站的土地和房产作为抵押。贷款到期后,拖欠该社贷款250万及利息,因该公司人员雍肿,客户少经营效益差,在结欠信用社____万元贷款的同时,还欠广发行贷款____万元。由于债务巨大等原因,无力偿还我社贷款本息。在省联社的多次信贷检查中,被定性为多重违规不良贷款,清收难度非常大。年初,他把该公司____万元不良贷款作为清收工作的重点,制定了详细的清收计划:一是保证该公司的经营性收入全额进入在信用社的基本账户;二是保证所欠利息按月催收到位;三是与该公司签订分期还款协议,保证每月最低偿还贷款____万元;四是积极鼓励该公司在其他银行贷款,用于置换在我社的旧贷;五是积极推动该公司申请省网络公司收购。

二、咬住清收重点不放,争取多方支持

为了保证广电网络公司____万元贷款的清收计划落实到位,他咬住清收目标不放,不分节假日每天早上和晚上摸清该公司的经营动向。5月份在他的积极鼓励下,该公司向中行申请____万元贷款用于置换在我社的贷款,他帮助托关系、找熟人,中行同意向省行申报,结果省中行在7月份否决了____中行的贷款申报。8月份他又和该公司领导一起,向省网络公司咨询收购事宜,省网络公司同意收购,但因该公司资产属国有资产,收购过程繁杂,并须经市政府批准同意。他向联社主要领导汇报后,一边向市政府领导请示汇报,一边多次到该公司推动收购事宜。9月初该公司终于向市政府、省网络公司申请收购,并得到了市政府和省网络公司的批准同意。

三、一跟到底,直到不良贷款本息清收到位

不良贷款清收办法的分析 篇7

关键词:不良贷款;招标清收;剩余索取权激励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4-0037-04

一、引言

一般说来,人们往往通过两种手段增强激励、提高效率:一是竞争,二是产权。竞争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主要是通过价格的高低来影响供给者与需求者的进入或退出,优胜劣汰是竞争激励的主要动力;而产权作为一种激励手段,通过排他性的财产所有权、剩余控制权的界定来增强对所有者的激励。虽然同为激励手段,但两者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竞争激励主要在有足够买者和卖者、信息相对完备、市场相对开放的私人产品之间进行,优胜劣汰是基本法则;产权则主要是通过对既有财产所有权的结构或属性进行排他性的配置、分割和界定,增强利益主体对财产的支配、关注、负责程度,以达到提高效率或资源利用率等目的;产权的排他性,限制了竞争者的进入,实际上成为限制竞争的制度安排。因此,在激励手段上是选择竞争还是选择产权,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对金融机构而言,不良贷款是一种随时间推移逐年消散、减值的特定金融资产,鉴于形成原因错综复杂,无法对初始放款人进行责任追究,难以对残值进行准确定价。同时,鉴于金融资产的特殊属性,也无法如私人产品那样通过市场化的竞争手段交由社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或个人来解决。所以在实践层面上,基本采取了非竞争性的内部专业处置模式。常见的处置方式有:(1)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公司专业经营;(2)司法诉讼;(3)银行内部集中管理;(4)以资抵贷,银行经营或对外出租;(5)打包拍卖或资产证券化。目前,由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经剥离的不良资产,属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专有的、阶段性的、大宗坏账的处置模式;司法诉讼方式往往因脆弱的执行能力而普遍遭遇“赢了官司赔了钱”的难题;银行内部集中管理则往往是沉淀依旧、“集”而不“管”;以资抵贷处置环节多、变现难,对银行经营企业的能力是个巨大考验;资产证券化虽属于近几年才出现的创新模式,但受制于产权交易市场欠发达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未全面推开。总体而言,上述五种不良贷款处置方式的实际效果还是差强人意的。

尽管如此,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而言,那些小额、分散、多年沉淀的呆滞呆账贷款,显然更加不适合用上述五种坏账处置方式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要么仅存的资产残值一天天耗散直至消失,最终做核销处理;要么另辟蹊径,引入新的激励制度,发现市场机会,提高处置效率。滨州市胡集镇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胡集信用社”)根据多年不良资产处置上的经验、教训,通过引入剩余索取权激励,摸索出了一套向内部职工打包拍卖处置零星坏账的做法,并且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成效。

二、胡集信用社内部打包拍卖不良贷款的实例

2008年的滨州市惠民县胡集信用社是一家存款9000万元、贷款8500万元的乡镇级基层信用社,拍卖清收前不良贷款余额720万元,其中不良小额农户贷款152万元。2000年,山东省内的农村信用社建立了“贷款第一责任人追究机制”,2004年省联社成立后才建立起较为规范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胡集信用社与其他大部分基层信用社类似,历史的陈欠贷款虽经各种手段清收,但事实上处于零收回状态,尤其是2000年前发放的小额农户呆账贷款更是无人问津。为摆脱这一困境,胡集信用社根据《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债权转让暂行办法》等基础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于2007年4月29日,将近有10年以上历史积欠、自2001年以来无任何回收效果的、总额32.11万元的小额农户贷款,通过面向内部职工的方式,委托滨州瀚丰拍卖公司对两个不良贷款包进行了公开拍卖。经过竞拍,联社两名内部职工分别以3.9万元和4万元的成交价竞拍两个不良贷款包成功,分别高出起拍价0.9万元和0.8万元。中标者按1个月的期限向信用社交纳了7.9万元的竞标现金。2007年5月23日,在不到1个月时间内,竞拍成交的4万元的陈集包已收回现金3.5万元,债务人已明确落实还款计划2.75万元,两者相加已超出竞买价2.25万元,占标的总金额的37.2%;至2009年3月份,两个不良贷款包已超过成交价款累计收回现金8.25万元。胡集信用社整个不良贷款打包拍卖的制度设计是:

(一)拍卖贷款的范围

此次拍卖的不良资产均为胡集信用社千元以下损失类的农户小额不良贷款,分为胡集大社包和陈集分社包,总计641笔,金额321103.9元,起拍底价合计为6.2万元。拍品明细表显示,以上不良贷款均产生于1980年至2001年间,金额从几十元至900多元不等。同时,农村信用社根据贷款用途、借款人状况等对不良贷款追偿难度作了基本归类(表1),每笔拍卖的不良贷款包括本金的原价、基准价格与修正价格(招标价格),贷款应收利息未计算在内。

(二)不良贷款定价

不良贷款的招标清收由县联社统一组织实施,并根据山东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相关规定制定了《惠民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内部招标清收不良贷款暂行办法》。不良贷款资产价格的制定经过了三个程序。第一步,由县联社成立的“不良资产公开拍卖价格评估小组”(以下简称“评估小组”)制定基准价格,评估小组成员由联社理事、监事、资产管理部门、信贷审批发放部门以及基层机构相关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拟拍卖的不良贷款基准价格按经验估算法计算,即按照不良贷款损失的经验数据确定折扣率和价格,按呆滞、呆账贷款捆绑的本金的25%确定。第二步,不良贷款基准价格确定后,召开全县信用社系统定价听证会,包括贷款原发放人、贷款情况了解人等在内的与会者结合借款人经营状况、担保偿债能力及收回可能性等因素对基准价格进行修正。第三步,联社定价委员会(高于评估小组的临时性组织)根据修正价格审定招标价格,部分招标价格对基准价格进行了上下浮动。据了解,拍卖以前,拍卖标的、招标价格、处置方式等业已经过了税务部门的核定和允许。

在传统的集体管理、集中清收体制下,尽管有上级层层下达的清收任务和严格考核,但专业清收人员基本处于应付状态,有时为“形势”所迫,只是定期发一下催收通知单,几次找不到人的报请核销了事。竞买成功后,中标职工仍作为信用社的员工出勤,但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了收贷上。据对中标人、基层信用社负责人等的初步了解,中标职工主要采取了以下手段:一是利用私人关系说情。如借款人胡某1998年从信用社借款500元购买农药种子,因灾损失未归还贷款形成不良。此后胡某常年外出打工,信用社多次催收未见其人而将此笔贷款锁定为呆账贷款。中标者张某获得此笔贷款产权后利用多方信息渠道找到此人,明确告知胡某该笔借贷关系已成为他们两人间的事情并拿出证据,胡某较为爽快地归还了贷款。二是对村集体做工作,尤其针对私贷公用的贷款。三是打折清收,在贷款金额25%至100%间寻求与借款人现实能力相应的结合点。四是节日集中催收,对于外出打工者,集中于春节等时间上门追讨,等等。

2008年,胡集信用社再次组织了对万元以下不良贷款的招标清收,共涉及101万元不良贷款。至2008年,打包拍卖的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方式已被山东省内大部分农村合作机构采用,且拍卖范围已由千元以下的农户小额不良贷款扩大至万元以下涵盖个体工商户的贷款,部分地区也已对更大额度的不良贷款实行招标清收。

三、剩余索取权激励:胡集信用社不良贷款打包拍卖作用机制分析

一项简单的对内部职工的打包拍卖制度,使得有10年以上拖欠史的小额农户贷款在短短几个月内便取得较好的清收效果,这与过去传统的不良贷款清收管理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样的坏账资产,在不同制度下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反差?新的制度安排赋予了职工怎样的动力?贷款拖欠户又出于何种原因拖欠信用社而归还打包拍卖后的职工?这一切,都需要从胡集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打包拍卖制度寻找答案。

(一)剩余索取权的排他性和预期收益性使中标者内生清收的动力

在过去传统不良贷款清收制度下,尽管有严格的清收制度安排,由于不良贷款成因复杂、耽搁已久、责任不清、产权模糊,即便通过努力能够回收,但只为集体做出了贡献,职工个人不会因此得到与自身努力相对等的、更多的报酬,存在显著的“外部性问题”。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个人的效用函数的自变量中包含了别人的行为,通俗地说外部性是指经济当事人之间在利益关系上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方对另一方或其他诸方的利益造成的损害或者提供的便利,都不能通过市场加以确定,也难以通过市场价格进行补偿或支付(刘伟、平新乔,1989)。在这种制度下,人们自然会产生工作惰性。但在打包拍卖制度下,中标者个人拥有排他性的剩余索取权,多得少补,其他人无权分享。因此,也就有了绝对的“剩余财产控制权”,这从根本上对职工形成了足够的激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权力进行贷款清收,以争取获得更多的“剩余”。据中标者张某(信贷资产管理部门职工)介绍,该职工原有工作的一项内容即清收不良贷款,其清收的重点是近年发放形成不良形态时间较短的贷款。在中标后拥有不良贷款100%产权的条件下,为赚取竞买成交款与总价款的差价利润,张某的业余、双休日时间基本用于了清收贷款,同时为防止借款人外出和不耽搁上班,张某曾连续4天在凌晨4、5点钟堵在某借款人家门口索要贷款并获得成功。但这些清收行为,在原有制度下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剩余索取权的人格化通过市场博弈互动关系的转换,提高了对原借款人的契约约束力

在传统不良贷款清收制度下,由于不良贷款产权不清晰,无法从根本上对“有钱不还”的道德风险行为进行有效约束,过去的催收行为是一种公对私的行为,借款人①会清晰地预见到,农村信用社不可能对笔数繁多、金额零散的小额贷款行使法律等高成本手段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追索,因此对其采取了不合作态度。但在新的剩余索取权制度下,“产权变迁通常是既包括有关当事人的利益界定以克服外部性的过程”(孔泾源,1994);剩余索取权分割界定于个人,致使一方对另一方的损害可以通过市场明确并深刻影响到借款人的思想行为,不良贷款的契约关系转换为私对私状态,借款人则必须充分考虑其继续逃废债务的机会成本,至少其要规避债权人时常“要小钱”的时间和精神损失。据对另一中标人胡某了解,导致借款人还款的关键因素即借贷关系的变化。他认为,原先是欠着公家的,能不还,就不还;现在成为人家个人的财产了,自己若仍然拒不归还将明确地导致他人产生损失,于情于理难以说通。

(三)交易费用的降低,导致相关各利益主体的效率得到提升

剩余索取权变化为私人财产,在处置中增加了灵活性和随意性,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以某笔不良贷款的清收为例,陈某欠信用社1笔贷款10年,贷款金额600元。中标者经询问得知,陈某家庭困难,于是双方便私下订立协议书,只交200元就可。如果是旧有制度下由农村信用社催收,将全金额追索。因而陈某节约了交易费用——少归还贷款本金,并因借据的销毁摘除了不讲诚信的帽子;对于中标者而言,贷款收回150元便可以保本,收回200元便高出了25%的预期清收金额,而若坚持全额追索,不仅有可能200元也收不回,而且将付出更多的时间等交易成本。可见,剩余索取权的重新分配、界定既提高了借贷双方的经济效率,也提高了组织的经济效率。

从农村信用社角度看,新的制度安排降低了账务处理成本,而且获得了实质性的中标价款收益。通过引入竞争与合作关系,将不良贷款产权的边界推延至可以分辨、分割、界定、实施、保护的程度,进而锁定了收益、成本,为处置费用的降低提供了条件。在本案例中,农村信用社首先可在1个月期限内收回不良贷款拍卖成交金额,与过去零收回历史相比,拍卖成交款使农村信用社获得额外收益,以更小的成本消化了历史包袱。经国家与地方税务部门批准,只要是经过拍卖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原始包金额与拍卖成交款间的差额部分可一次性核销。而在传统方式中,除严格的限额控制外,拟核销的不良贷款仍需经过认定、核定与核准等各项手续,同等金额不良贷款的处理成本更加高昂。而且,在新的模式下,经拍卖成交的不良贷款可由公示保全,未经拍卖的不良贷款则须经催收保全,资产保全成本同时降低。

不同的剩余索取权制度,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引发职工行为的显著变化,对道德风险问题形成不同的制度约束,引发了不良贷款处置上的效率差异。由此可见,由胡集信用社不良贷款打包拍卖所形成的新的剩余索取权制

度,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不良贷款的自身价值和市场机会,从总体上提高了坏账处置的实际效率。

四、不良贷款拍卖清收制度边界探讨

(一)贷款产品市场的时效等范围认定

并非所有的贷款资源均适宜于拍卖清收,新的清收制度只能建立在能够有效规避当事人道德风险、防范新的不良贷款产生的前提之下。鉴于目前农村合作机构大部分的贷款资源仍然是股东所有、集体管理的半模糊产权,信贷员有可能借招标清收制度与借款人私下订立同盟,默许贷款形成不良而与借款人分成占有贷款资金。经查阅胡集信用社拍卖不良资产清单,未发现2001年以后新发生的不良贷款,此意味着已拍出产品基本可认定为既存事实。随着时间推移,政策推出以后发放的贷款,在形成不良之后将难以推定其是否已含有道德风险。如何消除道德风险成为新制度必须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目前关于招标清收的一系列制度、办法中,尚没有明确界定不良贷款的时间范围。从理论与现实的可选择性方面考虑,防范不良贷款拍卖的内幕交易风险应至少包括四个途径:一是扩大竞争者范围,以更多的市场参与者稀释风险。这种制度在2008年随后进行的拍卖活动中已得到体现,跨社、跨地域的竞争已实现。二是通过其他制度互补。通过不良贷款率、损失补偿制度等目标绩效挂钩制度,促使机构管理者、贷款客户经理最大限度地规避财产管理中的“逆向选择”风险,增强组织及其成员对公共产权的关切程度。三是明确排除第一放贷人的竞争资格。四是实施划段政策,明确界定可参与拍卖的不良贷款产生的时间范围。就农村合作机构而言,不良贷款发生时间至少应在拍卖清收政策应用以前。

(二)内部人交易风险防范与内部拍卖的必要性

首先,内部拍卖更有利于公平价格机制与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作为条件迥异、情况千差万别且价值不断缩水的不良贷款包,不了解借款情况及信贷手续的外部自然人参与竞标显失公平。进一步,内部拍卖反而对合理成交价格的促成更加有利。不仅是不良贷款资产基准价格经过了反复多次的评估制定,而且由于是内部拍卖,原信贷人员及较多知情员工均知悉和参与价格的制定,最终成交的价款必然在参与竞拍者共同的认可范围以内,过低的价格必将导致其他未竞得标的的职工的不满并导致流拍。

其次,内部竞争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的必要性。理论上看,市场竞争是以产品的无差异性为前提的,虽然正常贷款具有相类似的产品特点,但不良贷款包的内容是差别巨大、笔数繁多的小额不良贷款,有的是私贷公用、有的是借款人不认账等等,外部人参与竞争必然将付出更大的交易费用。同时,从实践层面看,至少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内部拍卖仍然是必要的。因为不良贷款一经售于具有黑社会背景的组织或个人,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将难以避免暴力收贷及其衍生的社会纠纷事件,农村合作机构作为原资产管理者则有可能被牵涉入司法纠纷或付出调查时间等成本而损失更大的利益。因此,出于对全体股东利益的保护以及节约组织管理费用,农村合作机构将拍卖范围锁定为易于控制的内部职工是现实和必要的。

五、几点结论

第一,招标拍卖清收是一种引入剩余索取权激励的制度进步。胡集信用社通过打包拍卖不良贷款,借助其来激励中标者的工作动力和对借款人的约束力,将负外部性问题弱化到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不良贷款的真实价值和市场机会,突破了过去所有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效率局限。

第二,内部招标清收是特定环境下的最优制度选择。通过拍卖清收这一制度变迁,股东、职工、借款人各方的利益得到较原有制度有限或潜在增加的保护,使各经济体达到了可重复博弈的帕累托均衡状态。因此,对于不具备公开竞争条件的小额不良贷款而言,内部招标清收制度优于集中管理、专业资产公司、司法诉讼等手段。

第三,内部招标清收制度存在制度边界并需动态修正改进。在拍卖范围限于系统内职工的基础上,清收制度须对不良贷款的品种、产生期限进行合理设定,相关配套制度须跟进补充,以防范道德风险的产生。

注:

①此处特指案例中千元以下不良贷款的借款人。

参考文献: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2]孔泾源.市场化与产权制度:变迁过程的理论分析[J].经济研究,1994.

[3]刘芍佳,李骥.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J].经济研究,1998.

[4]刘伟,平新乔.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与企业行为分析[J].经济研究,1989.

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难的思考 篇8

随着农信社向农村银行改制步伐加快,不良贷款作为改革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化解不良贷款包袱已刻不容缓。农信社除了争取政府用土地置换不良贷款外,自身更要加大清收力度,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占比。由于不良贷款多属长期积累沉淀形成,要想在短期内收回难度很大,因为好收的早就收回了,剩下的基本上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不管清收多么难,不良贷款必须还要收,这关系到改革成败和农信社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剖析农信社清收不良贷款的难点,对症下药采取措施,对破解不良贷款清收难题具有重要意义。

不良贷款清收的难点

(一)作为清收的主体农信社而言,从主观上讲,信贷人员对不良贷款清收存在畏难情绪。一是难得找到人,有的借款人搬走、调离或外出务工经商,地址和联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清收信息中断。二是找到人难得做工作,有的借款人有钱不还赖账,有的以前多次转据或增贷收息嫌债务过大不愿偿还,有的确实厂垮人散或经营不善借款人无力偿还。三是怕秋后算账被追究责任,有些不良贷款信贷人员好不容易找到借款人,做工作可以一次还清或办理借新还旧,采取灵活减免利息措施能收回,信贷人员不敢当家担心手续不齐或按文件规定难落实到位,今后可能受处分,思想上存在顾虑不敢大胆搞错失良机,影响清收效果。

(二)借款户缺乏还贷意识。作为清收的对象借款户而言,有的相互攀比跟着不还,有的认为信用社长期未找可以不还,有的认为要钱投资还了不好再贷,有的只愿还原贷本金对转据后息转本部分不愿偿还,有的以私借公用为由推拖不还,有的认为不还信用社拿自己没办法,而不良贷款绝大多数是信用方式发放,对借款人约束乏力,甚至有的借款人转移资产到他人名下,导致法院难以查封其财产。由于城乡流动性增大,借款人夫妻双方同时在家的较少,而要借款还旧有的借款人外出务工经商不能当面办理贷款手续,导致清收盘活搁浅。

(三)作为清收的外因,借助行政和司法力量缺乏长效动力机制,导致外力清收难以持久。表现为依靠地方党政和村级干部支持清收忽冷忽热,以会议为主要形式推动往往起到一时作用,但要想长期坚持下去必须利益驱动才能保障,明确收回不良贷款的好处予以激励,用物质刺激或信贷投放进行反哺,从而调动政府或村级干部的积极性,但目前缺乏相应的长效激励机制。另外,依法清收存在执行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有的不良贷款起诉后借款人逃债不见面,有的找关系影响法院执行,特别是借款人作为本地人在贷款起诉后通过多种手段干扰当地法院执行,有的借款人有能力偿还不还,有的确实没有执行能力,诸多因素导致依法清收起到一定效果但不明显,而且费用大成本高。

对策建议 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借助内外多方面力量形成合力,而且要苦干加巧干,坚持不懈才能收到实效。

(一)从清收的方式上要放活。由于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复杂,借款对象千差万别,收回难度较大,要想盘活不良贷款,必须因人而异,因户施策,打破只收现金的单一模式,采取多种方式灵活清收,为了抢救信贷资产,只要能降低风险,账务不搞乱,真实合法有效盘活的,可以借新还旧,可以先还后贷,可以适当减免利息,可以接收抵债资产,可以收回部分现金,可以将信用变成担保方式,可以分期还款,还可以风险代理,只要有利于盘活的方法在合法的前提下都可以采用,同时联社要给予基层信用社一定的自主权,明确只要合规操作可以免除信贷人员的责任,可以即收即审解决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让基层信用社放手放心清收盘活不良贷款。

(二)从清收的奖励上要多予。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要调动清收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在奖励政策上解放思想。一是对直接清收人员收回不良贷款的按贷款清收难度给予奖励,实行多劳多得。二是对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完成好的单位要给予相应的奖励,调动团队清收积极性。三是对间接支持信用社收回不良贷款的,包括政府和村级干部,按贷款收回的多少给予一定的奖励,体现有付出就会有回报,而且对完成任务越好,奖励力度越大。四是对依法收回不良贷款除了按规定向法院应缴纳费用外,对得力的法官要给予一定的报酬进行奖励,让做事的人不吃亏。

不良贷款清收技巧培训有感 篇9

2017年9月24日,虽然是繁忙的季末,但总行还是为辖内支行行长、信贷员精心准备了一堂不良贷款清收技巧培训课。“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次培训老师通过理论、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授课,层层相扣,有针对性的向大家传授了在清收不良贷款时有关清收计划、精准寻找突破口、注意事项等技巧。帮助大家提高了对清收不良贷款计划、步骤、实施细节等认识,拓宽了清收不良贷款的思路。本次培训就我自己而言,有如下几点感悟。

一、精心筹划,知己知彼。一是认真研究上级有关不良贷款处置的文件精神,吃透政策导向,以便在处理不良贷款时灵活应用减免息政策,提升客户还款意愿。二是通透了解我行信贷产品,便于为客户量身定制信贷方案,整合资源,盘活不良贷款。三是针对不良贷款客户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经营行业等维度进行分类,在根据前期摸底情况制定不良贷款清收台账,以便更直观的了解客户情况,找到对方弱点、痛点,精确制定清收计划。

二、从容应对,心理压制。清收不良贷款是一门技术活,在于欠款客户进行交谈时是一场心理活动的较量,需要提前做好计划,更要临场发挥,从容应对。要时刻保持清醒,不要为对方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而且要从对方谈话中收集有用信息,寻求突破口。需要记住的是欠账还款,天经地义,心理上一定要保持压制对方的形态。制定的计划一定要在当场贯彻执行下去,否则第一次的让步将影响后续清收工作。

三、持之以恒,责任担当。话说“冰冻三次,非一日之寒”,不良贷款的形成是一个时间累积的过程,清收之路慢慢而修远兮。对于清收信贷员,这是一场智力的考验,也是一场毅力的较量,正如授课老师所讲“老赖最怕的是坚持不懈的追债人”。只要我们对每一笔不良贷款不放纵,持之以恒的追索,以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清收工作,老赖的防线就会逐步瓦解。

不良贷款清收办法的分析 篇10

加强组织领导 狠抓责任落实

滨州市分行从强化管理机制入手,把不良贷款管理作为2011年的主要任务来抓。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一把手”挂帅,各业务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不良贷款专项清收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行长分片包干责任制,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切实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二是明确清收目标和进度。市分行根据业务发展状况,确立了可疑类不良贷款全部清零,呆账贷款全部申报的年度目标。责任部门紧紧跟上,开展了“不良贷款清收攻坚年”活动,确立了“一季度开门红、半年任务过半、三季度全面完成”的清收思路,切实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协调及检查工作力度。三是建立重点清收制度并狠抓落实。市分行建立了风险部门包重点清收制度,对重点清收行阳信县支行的不良贷款,逐笔落实了清收措施和清收责任,上下联动,按时督导,确保完成不良贷款处置序时进度。

完善清收策略加强系统指导

为防止出现单纯为任务而清收的情况,该行经过反复研究,一改过去在上级行任务基础上加码下达县支行任务的常规,采取不良贷款无任务清收的方式,重点加强业务指导和基础管理,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一是摸清底子,树立信心,研究措施,找准切入点。该行在对存量不良贷款进行统筹分析的基础上,行领导多次到县支行实地调研,考察企业经营状况,研究不良贷款处置策略,积极寻求不良清收的最佳切入点。二是责任部门和支行联手,共同加强对企业的监测分析,掌握企业资产质量的真实性和变动趋势,切实摸清不良贷款的清收潜力,及时跟上指导。三是时刻高度关注企业经营。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分析,充分运用好风险预警系统、CM2006、统计监测系统的预警信息,对多次出现预警信息的企业采取增加现场检查次数、阶段性派人监督、梳理甄别企业回笼现金流等监管措施,及时掌握企业运行状况,严防新的信贷风险。

坚持因企制宜全力以赴攻坚

阳信第一油棉厂是不良清收的最后一个“堡垒”。在经过深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鉴于该企业经营正常,配合意识强等,确立了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帮助企业搞活经营、增加收益,从而实现清收的基本思路。同时,加大了攻坚力度。一是实行高端对接,依靠党政多方协调。市分行行长、分管行长多次与该县县委书记、县长高端对接,积极协调。县支行抓住契机,多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阐明利弊,取得了有力支持。县政府责成分管县长牵头成立了清收协调小组,积极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定措施,千方百计解决历史遗留“包袱”。二是强化第二还款来源的管理,增强贷款的偿还保证。当了解到企业尚有376万元有效资产未办理抵押的情况,市、县行领导耐心做好公司负责人的工作,晓之以法,动之以理,顺利将该宗资产纳入贷款抵押范围。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合同文本,确保抵押合法有效。三是积极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形势,规划发展方向,增强企业还款意愿。在逐步消化老贷款本息的前提下,支行每年按政策向企业发放收购贷款,支持企业搞活经营, 步入正轨,实现了银企共赢。自2005年以来,累计从该企业经营利润中清收不良贷款750万元,全额收清了该企业的不良贷款,有效化解了信贷风险,优化了信贷资产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农业发展银行)

近日,嘉祥联社的工作人员在梁宝寺镇曹垓村查看美国丝瓜的长势。年初,嘉祥联社在曹垓村开展了信用评定,授信400多万元。该村村民曹飞贷款后建起了自己的蔬菜大棚,引进了新品种美国大丝瓜,当年就可盈利。

上一篇:外力作用说课教案下一篇:户外活动扭伤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