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形势

2022-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形势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六大问题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粮食生产“十三连丰”,农民收入“十三连增”。但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必须对农产品进口剧增是否有依据、粮食生产区域空间结构发生巨变是否合情合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否能够解决广大农户出路、农村消费步入“全要素购买时代”是否带来隐忧、法律上怎样明确规定和调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系列重大问题、实践上怎样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等诸多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免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作出误判。

关键词:农业;农村;形势;研判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到底怎么样?如果用习惯的眼光来分析,一般结论都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形势总体平稳,持续向好,粮食生产取得‘十三连丰’,农民收入取得‘十三连增’,过去十几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期”。但是,这并不能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甚至会造成对当前面临严峻形势的误判。只有把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置于全球化背景下和整体国民经济大系统来分析和研判,才能准确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定位和实现路径。为此,本文重点针对以下六个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农产品进口剧增是否有依据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的20年间,我国粮食生产始终处于“多了→少了→多了→少了”的跌宕起伏状态。不过,在这一时期,我国农产品贸易额维持在250亿美元左右,出口额约为150亿美元,进口额约为100亿美元,始终保持着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是,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农产品贸易总体上由此前长期的“徘徊状态”转变为“快速增长”态势。2001—2015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79亿美元增加到1875.6亿美元,增长了5.7倍,年均增长21%。其中,进口额由119亿美元增加到1168.6亿美元,增长了8.8倍,年均增长25.7%;出口额由161亿美元增加到706.8亿美元,增长了3.4倍,年均增长15.9%。①由此可见,我国在最近的15年间农产品贸易高速增长,实际上是由国内需求拉动造成的,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接近10个百分点。

从2004年起,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开始转变为贸易逆差,并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2008—2013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从181.6亿美元上升到510.4亿美元,年均增长23.0%。尤其是2012年,我国粮食(包括谷物和大豆等)进口总量高达8025万吨,约占国内粮食总产量的14%,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其中,小麦、稻谷、玉米和大米等谷物类净进口1296.7万吨,同比增长了3.1倍。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粮食进口激增绝不是因为供给侧出现了问题,而是由于国内外贸易价格相差悬殊,导致了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大量涌入我国大陆市场,进而引发“总量失衡、结构失调”。

2013年,我国谷物类净进口1358.4万吨,同比增长4.8%。2014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501.4亿美元,与上年相比收窄1.3%。但是,谷物类净进口1869.9万吨,与上年相比猛增36.6%,其中大米、大麦、高粱进口分别增长14%、1.3倍和4.3倍。如果按照我国传统的粮食定义和统计口径,这一年进口的粮食总量已经突破1亿吨大关。2015年,受出口综合成本偏高,人民币汇率高企以及新兴市场需求明显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62亿美元,与上年相比收窄8.7%。然而,我国谷物类净进口仍高达3218.2万吨,与上年相比猛增71.7%。如果按照我国传统的粮食定义和统计口径,进口的粮食总量已经超过1.2亿吨,比改革开放初期进口粮食整整多出1亿吨,占到国内粮食总产量的20%左右。③这意味着我国大陆地区的粮食自给率已经下降到80%左右的较低水平。

综合起来分析,我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最古老的传统农业大国,现在除了蔬菜、水果、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假若没有这三类产品的贡献,我国2015年的农产品贸易逆差将高达713亿美元),其他各种大宗农产品,从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到猪肉、牛肉、牛奶、奶粉等,几乎都在大量进口。这充分说明,我国仅靠国内的资源已经难以保障“国人的饭碗”,“我国现在实际需要31.5亿亩的耕地来养活我们,但人口还在增加,可能会到15亿人左右,而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国人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从长远看,进口农产品已成必然。”④由此可见,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在我国农产品出现较大缺口(预计在20%—30%)和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耕地资源短缺10亿—13亿亩左右)的双重压力下,“国内粮食一时多一点、少一点是技术性问题,但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决不能让发展中的技术性问题影响战略性决策。决不能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等同于压缩粮食生产,决不能搞生产结构的运动式调整”⑤。

二、粮食生产区域空间结构发生巨变是否合情合理

在我国历史上,江浙、两湖、两广、蜀地等南方稻作产区的粮食生产与供应,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京杭大运河南北贯通后,“南粮北调”历经千余年而不衰。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受市场经济体制和工农业比较效益相差悬殊的诱导,以及非农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的拉力驱使,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粮食产量不断下降,个别省份甚至由原来的粮食生产大省逐渐转变为粮食调入大省。我国传统的“南粮北调”格局愈益明显地被“北粮南调”格局所取代。

1995年,南方与北方的粮食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变换为54.4∶45.6,我国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首次出现了逐渐“北上”和“西进”的趋势。到20世纪末,北方与南方的粮食增产贡献率已经转变为85.1∶14.9。进入21世纪,粮食生产不断向北方主产区集中的势头更加明显。2008年是我国粮食生产空间结构變化的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北方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54.79%和53.44%,首次全面超越南方,成为粮食主产区和核心区。在全国29个粮食产量超过百亿斤的地市中,有17个集中在黑龙江、河南、山东三省,“东北粮仓”和“中原粮仓”已经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足”和“蜀地天府之国”的美誉。⑥

我国粮食生产地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大逆转,对我国保障粮食供需的区域平衡和实现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提出了严峻挑战,其直接造成的危害是农业资源配置“错位”和生态环境破坏。以水资源消耗为例,每生产1吨粮食,约需水800—1000立方米。仅按东北地区每年调出6000万吨粮食估算,就相当于输出不少于5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超过南水北调三线建成后满负荷运行调水总量。⑦而我国北方地区多数省份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降雨量稀少且蒸发强烈。在这些地区种粮,必须大量抽水灌溉。一般来说,深层地下水的形成需要上千万年时间的积淀,如果北方各省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由不可持续的地下水资源所支撑的“粮食生产增长的泡沫”将最终破裂,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威胁。

我国粮食生产地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大逆转,也给提高粮食产量和供给能力带来了巨大压力。未来我国粮食总生产潜力增加的主要因素是提高复种指数,其增产的贡献率为55%,而靠二氧化碳施肥效应增产的贡献率仅为31%。南方三季水稻和江淮流域的两熟稻作区单产潜力一般可达每公顷19吨,而北方地区的单产潜力往往不到每公顷6吨,二者相差3倍多。但目前的严峻现实是,在土、肥、水、温、光等自然条件俱佳的南方地区,农民普遍不愿意种粮或尽量少种粮,而在严重干旱少雨、缺水、积温不足的北方地区,政府不断鼓励和支持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比如,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较2012年增长6.3%,同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的粮食总产量分别增长12.1%、11.4%、15.3%、15.5%⑧,而过去的粮食主产区江浙一带和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则继续呈现出负增长趋势。如果这种“该种粮的地方农民不种粮,不该种粮的地方农民玩命种粮”的怪状不能迅速扭转,那么我国未来一个时期增产1000亿斤粮食的计划也将落空。

我国粮食生产地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大逆转,还造成了粮食供应链的断裂和破坏,“北粮南运”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资源浪费,成为我国粮食综合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诱因之一。2014年,全国商品粮数量高达3.98亿吨,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输出的粮食超过1.25亿吨,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仅运输成本就占到最终粮食销售总成本的30%—40%。此外,我国每年在仓储、运输、加工等环节造成的粮食损失浪费在700亿斤以上,约占粮食总产量的6%。⑨

总之,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里出现的“高产出、高成本、高价格、高储备、高调运、高浪费、高消耗、高进口”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新现象、新矛盾和新问题,都与粮食生产地域的空间结构变化有关。当前,我国农业持续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已高于进口价格”和“农业补贴受限于世贸组织规则”两个“天花板”,同时还受到“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两道“紧箍咒”的束缚,“必须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⑩。

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否能够解决农业发展出路

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分田到户”后,原来经过30多年高劳动投入改造和整理成的“大方田”,也随之变成极其零碎的“巴掌块”。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国家一直鼓励和支持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农村土地流转比例长期在3%—5%的低水平上徘徊。进入21世纪后,随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务工,土地流转不断加速。据统计,2004—2014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年均减少1204万人,促使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發展。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47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33.3%。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超过250万户,其中农民合作社达153万家,流转耕地8838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8%;家庭农场87.7万个,经营耕地1.76亿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35.4万个,龙头企业12.6万家,辐射带动47%的农户,户均每年增收3200多元。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115万个,在土地托管、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代耕代收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初步估算,全国包括各个电子商务平台和自媒体上的农产品电商、生态农场等在内的新农人数量已达到200万个,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一种新业态。

但从整体上分析,目前在全国2.6亿个农户中,经营规模在30亩以下的仍占96%,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农户只有340万户,仅占1.3%;而在全国6000多万个生猪养殖场(户)中,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占到57%。由此看来,我国农业生产“小、散、弱”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已成为导致农业劳动效率低下和国际竞争力弱的主要原因。此外,我国农业生产成本过高。据测算,自2006年以来,我国粮棉油生产成本年均增长10%以上。到了2013年,我国5种大宗农产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的生产成本已经全部高于其他主产国,亩成本差幅在20%—30%,有些品种差幅甚至超过60%。究其原因,一是国内的人力成本逐年提高,而广大农村地区至今尚未形成适度规模化经营格局。二是物化投入成本偏高,特别是农药、化肥滥用现象严重。我国化肥、农药用量相当大,生产和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15%—20%。比如,2015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的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分别仅为35.2%和36.6%,平均比欧美发达国家相应品种的化肥、农药利用率低15%—30%。三是农村土地租金逐年提高,“现在租地价格高得吓人,很可怕。只要租赁价格平均每亩超过500—600元,流转大户肯定不会种粮的。如果租地价格超过1000元,只能搞设施农业。如果再高,搞设施农业也不行,就严重地非粮化、非农化,如果我们的土地流转政策最后导致生产能力下降,这个政策就失败了。”促进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确实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但问题是,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规模扩大,土地租金不断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大量耕地集中到少数农户手中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那么如何提高规模经营效率,以及如何安排剩余农户的生计,如何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农村消费步入“全要素购买时代”是否带来隐忧

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上,农民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封闭式农耕生活,直到20世纪80年代,农民仍然保持着以劳动投入为主、几乎不和外界发生购买行为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之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农村消费已经逐步进入到“全要素购买时代”。比如,在农业生产环节,农民不仅要购买良种、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生产资料,而且要购买农机耕种、收割、灌溉、植保等各种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原来大部分靠自己解决的“劳动消耗”过程,已经转变为主商品化或半商品化农业生产过程。这样,农民种地“省事”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始外出务工。于是,农村出现了“70后不会种田,80年后不愿种田,90后不谈种田”的尴尬局面。而且,全国近3亿人的农民工全部是“货币化消费”,留守在家的几亿农村低消费人群也基本上转化为“全部靠买过日子”了。当下的我国农村有不少地方,村民除了在村内和村庄周围的实体店采购各种生产生活用品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预购家电、服装、家具、农资等各类生产生活用品。

但是,我国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悄然变化,不仅给农业生产自身造成巨大冲击,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难题。比如,地处豫南大别山区腹地的新县拥有20万亩耕地,多为“巴掌田”和“冷浸田”,现在全县农民家庭里已经基本不再喂养水牛了,没了耕牛,很多水稻田就无法耕种,其结果是要么撂荒(30%—60%),要么转为发展经济作物。

目前,各国普遍推行的现代农业模式都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以及对化肥、农药和灌溉进行遥感信息系统控制和精准操作的工业化管理之上的。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2008年我国每公顷耕地的化肥使用量高达468.0公斤,分别相当于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和印度的4.54倍、2.25倍、1.68倍、2.92倍、3.20倍和3.05倍,但其农产品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却不高。目前,我国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4%,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是美国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1%。我国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太低,直接导致农民家庭收入偏低;反过来,又将影响农业生产投资的增长,甚至制约国内整个消费需求的增长。2015年,全国农户固定资产投资10410亿元,比上年下降3.2%,在全社会的比重下降到1.9%,呈现出明显的萎缩态势。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41932亿元,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223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3.1%。农民面对如此低下的收入水平,今后将如何应对生产生活逐步货币化和“全要素购买时代”的到来?

此外,我国农民由“自给自足型”生产生活方式转向“全要素购买时代”,还将对国内粮食的储存、加工、运输等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随着农业生产过程的逐渐商品化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有不少农户从以往的自己“存粮吃”转向通过市场随时“买着吃”。国家粮食局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多年来我国农户家庭储存的粮食每年大约在5000亿斤,占到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左右。这对减少国库粮食储备、保障国民粮食安全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而现在,全国有61%的农户存粮只够7个月所需的口粮,有10%的农户存粮只够维持3个月的消费需求,另有29%的农户甚至不存粮或很少存粮。不少农户都选择在田间地头把收获的粮食一下子卖掉,留作种子的数量也很少。农民平时消费的口粮从市场购买,这样做既方便又省事。如果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不仅对“藏粮于民”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构成潜在的威胁,而且对国家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法律上怎样明确规定和调整农业农村

改革发展系列重大问题自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准在重庆和成都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胆探索我国从城乡分割走向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在武漢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设立“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在以河南省为主体的区域设立“中原经济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牵头,在全国28个省(区、市)设立了58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主要围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六项制度建设”的任务和要求,共安排了19项改革试验内容,重点在农村土地制度、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村金融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已经取得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336项改革任务中,涉及农业农村改革的有56项。近几年,由中央农办牵头,组织农业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全国供销总社和各大金融部门等相继开展了多项改革试点。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在全国各地设立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2004—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连续14年出台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构建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农村制度体系和现代农业政策框架。

但是,从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的过程看,一些涉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和触动法律制度的问题,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地方“试验探索”,似乎都显现出“回避”“躲闪”或“拖延”的审慎态度。比如,关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问题;关于农村集体成员权的界定问题;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定性问题;关于农民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底属于“物权”或“债权”的问题,等等。因此,要及时跟踪和全面总结梳理各类涉农的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基本经验与主要问题,对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核心问题和关键性环节,从法律上作出明确的制度规定和调整。

六、实践上怎样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的问题日益凸显,新形势下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调整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由于各项改革刚刚起步,社会各方面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还不尽一致,相关政策衔接也需要一个过程,尚缺乏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呈现出政策碎片化,目标单一化和片面化,而没有形成指向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相应的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系统梳理和重构。同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涉及的具体政策措施还有很多“空白点”,特别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还不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的许多同志,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地理解为“调结构”和“去库存”,而完全忽略或误解了这次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版改革”的本质和本意。

比如,國家农业部2016年把压缩“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3000万亩玉米种植计划作为工作的主攻方向,力争到2020年使这里的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比过去减少5000万亩以上,调出来的耕地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这种做法虽然契合了近年来国内玉米生产骤增以致造成“库存超负荷”,因而要“减面积、去库存”的眼前形势,但殊不知,我国在最近短短15年的时间里,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5亿亩,由“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这种变故既与国内的玉米种植模式有关(成本高、价格高,国际竞争力弱),也与近年来国家对玉米收购、储备、运输等环节实施财政补贴政策有关,更与当下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有关。如果国家今后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强行大幅削减玉米种植面积,将使农民感到“不知地里到底种啥好”而无所适从。总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首先考虑到这项改革的操作主体究竟是谁,同时还要慎重考虑和兼顾不让农民的利益遭受损失。比如,2014年国家确定的玉米收储价格是平均每斤1.12元,到2015年9月降为每斤1元钱,当年国家在东北四省临时收储的玉米是1700多亿斤,每斤下降0.12元,仅此一项平均到每个农民头上就减收500—600元。这个损失将来从何处得到弥补,又由谁来承担?这的确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情。下一步,国家对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的底线究竟在哪里?交由市场定价后的底线又在哪里?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道大难题。特别是像东北、中原、华北这样的粮食主产区,种粮收入往往占到当地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如何保障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增收问题也将成为一大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

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顺应当今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顺应我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出现的千年巨变,利用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和两种资源,利用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给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重大机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前,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三大体系既包括生产关系范畴,又包括生产力范畴,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联结、互为依托、互相促进,共同影响现代农业的供给总量、结构、质量和效率,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制度创新能力。当务之急是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谁来调结构的问题;二是解决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问题;三是解决如何为小农户、微型农场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问题。也就是说,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并不完全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而在于农民能否增收。这是衡量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同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重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产业体系,发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发展壮大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和效率,契合消费者的需求,让农民真正分享二、三产业的利益。此外,要处理好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的关系,准确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政策调控的力度、节奏、时机。

注释

①②倪洪兴等:《中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农业展望》2015年第5期。③张元红:《中国食物自给状况与变化趋势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6年第4期。④陈章良:《农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农民日报》2015年7月4日。⑤李慧:《探求农业供给侧改革路径——权威专家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光明日报》2016年1月29日。⑥《中国粮食地图: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经济网,http://www.ceweekly.cn/html/Article/2013070152177823457.html,2013年7月1日。⑦⑧武维华:《“北粮南运”与“湖广熟,天下足”》,《人民政协报》2015年10月15日。⑨《粮食局:每年储存运输和加工环节的粮食损失超700亿斤》,人民网,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5/0205/c1008-26513431.html,2015年2月5日。⑩李克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求是》2015年第4期。《农业部:截至去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47亿亩》,土流网,http://www.tuliu.com/read-38558.html,2016年8月11日。张红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农民合作社》2016年第6期。《我国三大主粮化肥、农药利用率明显提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2/02/c_1117336011.htm,2015年12月2日。陈晓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五个方面抓起》,《上海农村经济》2016年第4期。姜长云:《进一步做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大文章》,《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第5期。姜长云:《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前景》,《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40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6》,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6/indexch.htm。郭远明等:《产粮区农户“零存粮”粮食安全隐忧初现》,《经济参考报》2012年9月21日。陈锡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重大问题》,《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7月15日。

责任编辑:澍文

Key words:agriculture; rural area; situation; study and judge

作者:高友才 郭家睿

第2篇:2014形势与政策论文: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形势

摘要: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们共同的心愿,沟通才能够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够达成双赢,两岸同胞的福祉关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协商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为大陆和台湾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

关键字: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继往开来

一 两岸关系的核心与关键

(一)两岸关系的症结

“胡六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涉外事务等方面提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其中第六点提出:“我们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同时指出,“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为有利于两岸协商谈判、对彼此往来做出安排,两岸可以就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关系展开务实探讨”。

由此可见,要“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关键的问题恰恰存在于“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基础”之中。没有这个“基础”,两岸就没有谈判的可能,或者勉强谈起来只获得一纸协议,也不可能真正结束敌对状态;如果这个最根本的对立解决了,其他各项政治问题包括结束敌对状态、签署和平协议、建立军事互信等等,都将转化为技术性问题而迎刃而解。目前,两岸在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上达成了一致,支撑了去年以来两岸关系的明显进展;但是,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深化落实这一共识,尚需双方发挥高度智慧,在互动中形成高度默契、互为激励、螺旋上升的正面循环。所以,胡总书记在2009年5月26日会见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进一步指出:“考虑到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包括需要逐步破解一些政治难题,巩固和增进双方的政治互信尤为重要。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是关键所在”。

(二)两岸关系核心问题是要全面落实“一中原则”

2005年“胡连会”标志着大陆“两岸同属一中”的政策思想走向成熟并落实为具体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二十年左右围绕一个中国原则进行的事实上的“谈判”终于达成初步一致。这就在两岸最为敏感的涉外问题上向台湾人民展示出合理解决的前景,也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互为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取得一致与平衡。

从“胡四点”到“胡六点”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讲话精神、从近年两岸关系出现的有关变化来看,以往一中原则单纯强调两岸关系的“法理内涵”,对台湾当局政治地位采取绝对排它性的否定态度;而“两岸同属一中”则在坚持一个中国法理基础的同时,为一中原则注入了实事求是、正视现实的“事理内涵”,以及以人为本、尊重包容的“情理内涵”。全面把握与落实“新三句”包含的法、理、情三重内涵,是我们正确坚持一中原则、继续推动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础与前提。 综上所述,两岸关系事有千端,全面地、坚定不移地落实一个中国原则是核心所在。它一方面要求台湾当局更加明确地坚持体现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更加明确在排除人们对台湾未来走向上的疑虑;一方面要求大陆进一步合情合理地看待台湾当局应有的政治地位,并继续协商解决台湾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在两岸关系历史当口,双方均须戒慎恐惧,小心呵护,务使近年两岸关系出现的良性互动不断深化,巩固发展。

二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

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转折,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和突破性进展,展现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两会商谈达成18项协议,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两岸各界交流合作蓬勃发展,两岸关系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

其中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利因素:

1、中国大陆的发展与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策及措施的不断加强;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产生与显现了重大的积极性作用;

3、和平发展态势获得两岸民众尤其是台湾主流民意的高度肯定;

4、两岸间政治互信有所建立;

5、马英九团队持续推动两岸和平开放政策;

6、国际社会乐见两岸和平发展。因此在解决台湾问题上要坚持的方针政策有:

1、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实现两岸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

3、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

除此之外,还要在此基础上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来推动两岸的和平发展:第一,大力促进两岸人员往来; 第二,积极推动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第三,大力推进两岸产业合作拓展领域、提高层次; 第四,切实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取得实质进展;第五,探索推动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基础上,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发展两岸经济往来,通过经济交往弱化政治,让百姓之间紧密相连,两岸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们共同的心愿,沟通才能够增进互信,合作才能够达成双赢,两岸同胞的福祉关系于两岸的和平发展,两岸的协商促进两岸的和平发展,为大陆和台湾的共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继往开来创新局,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

(一)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开创两岸新局面

我们应清楚认识到今日的两岸关系来之不易,要认识到马英九的执政期是我们难得的历史机遇期,他正派正直,是我们修复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机遇,机遇在前,我们应倍加珍惜。

当然,“先经后政”作为两岸的基础,也是应该建立得更扎实一点,但随着两岸关系的深入,我们总会面对众多政治难题。可是“先经后政”的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政治,从2008年至2012年,成功的“先经后政”也化为选民的选票,不正说明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影响。 面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大趋势,要求我们更关心另外45%的选民,也要求台湾在野的民进党要正视现实,理智地面对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大潮流,诚实的面对“九二共识”与“宪法一中”,不要甘作“为反对而反对一切”的反对党,要有理性的两岸政策,否则只能永远沦为在野党。即使偶然再度执政,也一定是不稳定。

(二)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当前,两岸关系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刻。两岸同胞普遍肯定与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双方有继续推动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意愿;过去几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国际社会普遍欢迎两岸关系继续改善发展,这些都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新局打下了良好基础。展望未来,两岸关系有望迎来新的机遇,迈出新的步伐,开创新的局面。前进的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坚持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12.31”重要讲话精神,以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为主线,进一步扎实有效做好各项对台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全面理解党的十八大关于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这一指导思想体现了中央对台工作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包含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基本判断和战略决策、新形势下推进对台工作的主要目标。

中央强调要坚定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信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崇高愿望和坚强意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关系历经风雨洗礼,开辟出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必将强有力地推动和平统一的进程。

中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统一的方向和目标,全面辩证地把握和平统一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内在联系。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坚定地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道路,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我们要牢牢把握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紧紧抓住广泛团结广大台湾同胞的主线,维护既有的宝贵成果,保持正确方向和前进势头,增强政治互信,促进交流合作,扩大人民往来,推进对话协商,取得各方面新的成就,加强各领域制度化建设,从而夯实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

参考文献:

一 胡锦涛会见连战-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阐述三点看法 二 继往开来再创新局 三 十八大与两岸关系继往开来

四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3篇:正确认识当前形势 认真对待

正确认识当前形势 认真对待“三严三实”

主讲人:薛鑫良

中共中央党校原机关党委副书记

同志们,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正确认识当前形势,认真对待三严三实》,

大家知道总书记在今年2014年3月9号,全国两会期间在审理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他在安徽(代表团)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已,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就是我们概括的三严三实,

到今天9月1号之前,9月1号刘云山在中央党校秋季开学典礼讲话的时候,又指出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自觉的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作为为官用权的警示箴言,作为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更好的厉行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这说明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三严三实不仅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要求,当然首要的关键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给党员干部做出表率示范作用。

那么这里面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总书记,中央领导同志党中央反复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三严三实呢?归结到一点是什么呢?是要更好的厉行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这就又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是什么?我们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到底是什么?现在提出三严三实它的背景它的环境是什么?它的针对性指导性是什么?

所以下面我就讲两个问题,第一关于三严三实的大背景大环境,第二关于三严三实的针对性知道性。

先讲第一个问题,关于三严三实的大背景和大环境,要讲大背景,要讲大环境这个话,怎么说呢?可以从我们建党90多年讲起,也可以从我们建国60多年讲起,还可以从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讲起,从十八大以来一年多,将近两年讲起,时间关系,我想主要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将近两年讲起,

前面说了,三严三实它的着眼点是什么呢?是解决当前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它是针对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它是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来的,大家知道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围绕着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来讲的,内容很丰富,那么这里面就包括领导干部党员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所以我想了一下打个比方,党的作风是一盘棋,三严三实就好比车马炮,怎么讲?你下棋一般棋如果丢了车马炮,你这个老帅不就要被人将死了吗?你这一盘棋不就输了吗?对不对?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做不到三严三实,那么我们的作风建设从何谈起呢,是不是?能不能成功呢?所以我归纳两句话作风建设一盘棋,三严三实车马炮,也就是说三严三实是我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切入点,突破口。

前面讲了它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履行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那么请大家思考,我们一起思考,我们共产党人的崇高职责是什么?什么叫共产党人啊?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我们常说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造出来的,它特殊在哪儿呢?这个特殊不是指特殊化的特殊,而是指先进性的特殊,那么它的先进性又是什么呢?大家记得吗?

1944年9月8号,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不到一千字,但是经典呀,不朽啊,永恒啊。我访问过张思德同志的战友(成耀),他给我回忆了当年的情况,经历,史实。1944年9月5号,张思德和他的战友(白一昌)在陕北安塞县的窑洞里烧木炭,准备部队冬天取暖。9月5号秋雨连绵,黄土高原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就那一天张思德白一昌在窑洞里烧木炭,突然之间山体滑坡了,窑洞里面张思德白一昌两个人,张思德四川人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共产党员,在这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时刻,张思德把白一昌推出窑洞,白一昌同志脱险了,张思德来不及了,山体滑坡了。他就出不去了,以身殉职,就被埋在窑洞里了,这叫什么?在危难时刻,共产党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帮助,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就叫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后来毛泽东,当时毛泽东已经是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知道了这个事,毛泽东非常悲痛,同时作出了几条指示,第一一定要把张思德同志的遗体找出来,洗干净,换一身新衣服,老百姓买一口棺材,很好的安葬。第二要开追悼会,中央机关的同志要参加,第三我毛泽东要增加会,我要送花圈,我还要讲话。当时人们有点不明白,一个普遍的战士牺牲了,这在战争年代是很平常的事情,很经常发生的事情,那么党的主席领袖为什么为一个普通的战士,以身殉职,要这么隆重的追悼他呢,要亲自去呢?送花圈呢?讲话呢?为什么?大家看一下为人民服务那片讲演,没有稿子,现场讲演,一千多人的追悼会,然后根据记录整体,毛主席修改定稿发表,为什么?就是要倡导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人固有一死,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替法西斯卖力,为剥削人民的人去死,轻于鸿毛,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生死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当然毛泽东在这篇讲演里头,还讲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博大精神的道理。我不想重复了,

归纳起来,共产党人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就这五个字,总书记讲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天职,总书记的话,习近平同志讲话,什么叫天职?天经地义,天生就是这个,这就叫天职,打个比方,老母鸡的天职就是要下蛋,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准备打仗,天经地义,没有什么理由,不需要什么理由,没有什么讨价还价,母亲的天职给孩子喂奶等等,等等。那么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就是为人民服务,你要入党,你就要接受承认实行这个天职,否则你不要入党,对不对?如果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那就是一种背叛,至少你抛弃了你的天职,忘记了你的天职,说严重一点背叛了你的天职,不知道你是干什么的,共产党人干什么?共产党人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说现在时代不同了,毛泽东发表那个到现在整整七十年了,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尔康。中国世界发生多么大的变化,但是千变万变共产党人的天职宗旨没有变,不能变。 所以总书记去年2013年1月5号,在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强调,他说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变和不变。他说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有教训,严重的教训,什么呀?我们以前讲变,这个变了,那个变了,对不对?对。但是不够,不全面,光讲变是不全面的,还要讲不变,要清醒的认识到形势的变和不变,哪些变了,哪些不能变,哪些变好了,哪些变坏了,变,改变中心词好了,也叫变,坏了也叫变,我们要分清好坏,分清大是大非,该变的必须要变,大胆的变,不该变的不能变。那么党的宗旨,共产党人的天职就不能变。不能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为人民币服务,那么有人讲了,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对不对?对。是不是?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对。同时呢,还有一句话,知其一还要知其二,你光说一句话不行,还要说一句话,什么话?人活着不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活着,是不是这个道理呀?挣钱那是为了活着,为了生活,衣食住行等等,但是呢,你活着不是为了挣钱,你活着有个目的,为什么呀?挣钱是为了活着,你活着还得干一点事吧,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那么作为共产党员,对人民,对党,对国家,更要尽责,是不是这个道理呀?就打个比方,你吃饭是为了活着,你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吗?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慌,你必须要吃饭,但是你活着不能一天到晚,三天五天的就是吃饭一件事儿,别的都没有,那就是错了吗?所以真理跨一步就成了谬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变和不变,一定要分清楚大是大非。为人民服务就这五个字,七十年来,常谈常兴不忘本,老生常谈向前进,一方面是老生常谈为人民服务,一方面常谈常兴,我们的目的是不要忘本,要继续前进,战争年代解放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冲锋在前,撤退在后,向张思德那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那么现在和平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等,怎么办?同样的道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是说正当你享受,你不对,而是说首先要考虑人民的利益,你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就是我们有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讲的非常好,十个字,什么呢?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这就行了,有了好事,享福的事儿,享受的事儿,你要让老百姓先,对不对?有福民先享,那么老百姓也不会让你当官的穷到哪里去吗?是不是?是不是?有难官先当,有了困难,有了苦难,甚至有了危险,我们共产党人,我们领导干部挺身而出,有难官先当,那么老百姓也会和你一样患难与共,这就对了嘛,这就鱼水关系了吗?这就叫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吗?你绝对不能吃苦在后,享受在前,甚至以权谋私,剥夺老百姓的福利,肥了极少数人的利益,那就是对共产党人天职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忘本,抛弃,乃至背叛。所以到底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人民币服务,一字之差,就是真假共产党人的试金石,分水岭,说老实话,我们讲共产党人,或者讲中国共产党人,这一个称号崇高,同时也很普通平凡,我们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竖起耳朵听听,现在我们全党8600多万党员,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70多万,厅级的干部5万多,省部级3000多万,这里面鱼龙混杂,是不是?我们有一大批名副其实的,高风亮节的真正的共产党人优秀的共产党人,同时我们也有不少的假冒伪劣的共产党人,名存实亡的共产党人,退化变质的共产党人,豆腐渣那样的共产党人。是不是?都有吧,

所以说,能不能做到三严三实,这就是我们检验一个共产党人领导干部的(标测)尽职试金石,所以我认为,我们学习贯彻总书记党中央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讲话精神,应当必须和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的结合起来,特别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学习,这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工程而不是孤立的不是孤立的,是不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在这儿,咱们一共共同的重温一下总书记今年6月30号的一个重要讲话。3月30,3月9号就提出来了,是吧?为什么现在又强调呢?9月刘云山同志又强调呢?那就是领导干部,而且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又要学下去,为什么呢?

我们重温一下今年6月30号总书记那个讲话,核心是什么呢?就是要沿着良好的从政环境,大环境总书记讲,从近来反对四风,查处腐败案件的实际情况看,解决党内存在的种种难题,比较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总书记说现在一些地方从政环境中存在不少问题,某个领导干部因为腐败受到法律制裁,就有人说是这个领导干部的直接上级保护不力,否则不会出事,这个保护是要加引号的,总书记讲在这些人看来,领导干部犯了错误,受不受到追究,不是该不该执纪执法问题的,而是能不能得到上级领导庇护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正派能干的干部没有重用,可是那些背倚权势、缔结“关系”、阿谀逢迎的人和不学无术,说谎邀功的人却大行其道。面对这种干部“逆淘汰”现象,心冷的心冷,麻木的麻木,得利的得利。现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哪个不是按照公开程序、有监督机关全程监督进行招投标啊,但是事实上这其中的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确实是触目惊心!感叹号。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自己提升,提拔,不仅自己跑官要官,还指使人搜集他人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就捏造、就诬陷,发现举报自己问题的情形则百般掩盖,甚至滥用权力打击报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特权思想还有不小市场,利用职权违规乱办事,以各种名目侵占公共利益,把制度、规则当做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如此等等,使得形形色色的关系网越织越密,方方面面的潜规则越用越灵。这些问题,使不少干部在所谓的要人、名人、能人面前直不起腰,在面子、圈子、场子里面动不了真,在私心、私情、私利的纠结中撕不开脸,在理想、信念、事业上提不起劲。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风气能好吗?干部队伍的建设能好吗?肯定不行!感叹号。

总书记讲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要从人抓起,从人做起,也就是要从各级领导干部首先是高级干部做起。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对上对下讲真话、实话、心里话,绝不搞弄虚作假、口是心非那一套;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党纪国法办事,不成为不正当社会关系的编织者,绝不搞看人下菜、翻云覆雨那一套;要严肃纲纪、疾恶如仇,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绝不搞逃避责任、明哲保身那一套;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正确行使权力,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总书记说,对高级干部来说,我们党需要的是一大批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政治家,而不是胸无点墨、利欲熏心的政客;对那些热衷于关系学,对于那些热衷于厚黑学、官场术的人,对于那些投机取巧、四处钻营、八面玲珑的人,对于那些拉帮结派、吹吹拍拍、拉拉扯扯的人,一定要警惕和防范,不能让他们得势!感叹号。同志们,6月30号总书记讲的,又一次给我们敲警钟,我们的环境令人堪忧,是不是?我们不能再掉以轻心了,不能再麻木不仁了,是不是?

所以学习贯彻三严三实,要放到一个大背景,大环境中去,认识对待执行,不要就事论事,不要孤立的看。对不对?请大家再回忆一下,十八大习近平同志当选总书记以后,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的时候,那个讲话,2012年,全世界现场直播,当时评价非常高,说人话,接地气,说民意不仍弃,那个讲话没有掉,是不是?我们大家说,重温一下吧,我认为很有必要,因为有些人他当了耳旁风,怎么行啊?总书记是语重心长,苦口婆心,我们有些人,有些领导干部,包括一些高级干部当了耳旁风,什么意思啊?对不对?时间关系,讲这么一段。

总书记讲我们的党,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我们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是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等等等等。同志们,我们警醒了没有,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三番五次讲警醒、清醒,我们警醒了吗?我们清醒了吗?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少的同志,领导干部没有警醒,没有清醒,有的还在顶风违纪,我真不明白这些人想干什么?难道你想挑战党中央的决心吗?你想挑战党中央的权威吗?你想挑战老百姓的耐心吗?你什么时候才能警醒,我们十八大以来,省部级以上的干部,48个老虎,包括周永康,还有没有,你懂得。我们该警醒了,按照总书记讲的,是不是,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你就要三严三实,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呀,同志们,是不是,该警醒了,不要糊涂了,不要麻木不仁了,更不要消极对抗,甚至还想伺机反驳,真是。

对于当前的形势,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总书记讲过要坚持辩证法,两点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两点论,是不是?实事求是的讲,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有的改好了,进步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的呢?改错了,改乱了,出现了触目惊心的严峻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我们不要肯定一切,我们不要否定一切,而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且少讲成绩,多说问题,《人民日报》早就提出,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现在我们党内领导干部知识分子,有些人就是所谓伟大成就,(捧杀)。当然也有的人的是(抹杀),我们既不要被人抹杀,也不要被人捧杀,怎么办?两点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是吧?所以今天不是咱们讲轻视,咱们简而言之,概而论之,什么呢?

讲形势,六情,我的观点六情,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官情、民情。咱们都用关键词简单的说。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一方面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没打呢,对不对?另一个方面,世界并不太平,绝不战争不在,你看看最近,什么乌克兰,什么中东,什么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等等,树欲静而风不止,船欲静而浪不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风云变幻,世界并不太平,第三次世界大战什么时候打,不知道,俄罗斯的一个科技组搞了个研究,去年发了一个报告,说世界大战,第三次世界大战10年内爆发,作为一个学术研究,人家姑妄言之,我们姑妄听之。但是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不备, 9月12号中央才广播了,经过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同志,全军要培育战斗精神,战斗力标准,是吧?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准备打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就叫军人,军人怕苦,苦累,怕打仗,那怎么行啊?一个军事演习了,人不掉皮,车不掉线,那叫演习呀。那叫演戏,这些东西我们要拨乱反正,要正本清源,是不是啊,所以不要肯定一切,不要否定一切,该坚持的坚持,该纠正的纠正。战斗的标准要提出来,战斗的精神要培养起来,我们有些地方就很好,新兵你怕苦怕累,对不起你回去吧,你怕苦怕累,你怎么当兵啊,你平时怕苦怕累,你战时怎么打仗啊,回去,有个地方,一个军分区就推了十几个兵,回去。这就对了,不要滥竽充数,不要那些懒虎先生,我们的党员队伍,我们的干部队伍也应该这样,那么面对世界这样的形势,风云变幻,我们必须自立自强,把力量放在我们自己的基点上,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我们必须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第一位,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对不对?世情。

国情喜忧参半,有喜有忧,喜忧参半,对不对?改革开放30多年,一方面是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另一个方面,触目惊心的严峻问题,一方面一富二好,另一方面一穷二白,一方面真善美,另一方面假恶丑,这不都有吗?是不是?那怎么办呢?我们要知耻后勇,有问题不可怕,怕的是掩盖问题,只要把问题揭露出来,解决了,这不就好了吗?对不对?所以知耻后勇,兴旺发达,讳疾忌医,自取身亡,辩证法,国情就是这样,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生于忧患,失败是成功之母,死于安乐,成功是失败之父啊。

第三党情,我们党的情势,一进一退,有进步有退步对不对?地下党变成了执政党,长期执政的党,50多个党员,现在8600多万等等,等等,巨大的进步,历史性的进步,翻天覆地的进步,另一个方面,我们也有退步,我们的党风退步了,党群关系退步了,不要不承认,邓小平同志八十年代就讲,要努力恢复到五十年代(最后)时期的党风和社会风,那就说明我们的党风不如五十年代最后时期。我们的,对不对?我们承认退步,就是为了进步嘛,你连退步都不承认,你怎么进步呢?对不对?同样是知耻厚荣,怎么办?我们要廉政勤政,廉洁现在是第一位的,当然光廉不清也不对,如果说,如果说我们共产党半途而废,现在化半途而废,执政党自毁长城,要命的地方是腐败,不是GDP。是不是?这个实际上关系不像(发挥)这样的,腐败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敌,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腐败是共产党人的天敌,所以我们要廉政,要清政,这样我们的党就能兴旺发达,长期执政。

第四社情一安一乱,一方面我们国家社会安定团结,大局安定,另一方面叫乱象丛生,怎么办?依法治吏,依法治国的重点是依法治吏,不是治老百姓,不要搞乱了,搞错了,搞颠倒了,依法治国的重点是治官吏,不是治老百姓。有句名言,老百姓犯法是无滥的水流,当官的犯法是无滥的水源。上游,对不对?千百年来,十二个字,官清民安,官脏民乱,官逼民反,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我们要实现安定团结,我们要维护我们的,我们要长治久安,首先依法治吏,然后达到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把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有效的统一起来。

第五官情,官场的形势,一清一赃,有清官,有赃官,对不对?这也不奇怪,历朝历代都这样,老百姓讲的好,天地有阴阳,人间有正邪,官场有忠奸,秦始皇那时候不是有赵高,对不对?后来有杨家将,那有潘仁美,再后来有岳飞,那就有秦桧吗?抗日战争还有汪精卫嘛,等等,等等的。我们共产党例外啊?不例外,是不是?老百姓讲了,毛泽东时代的清官很多,贪官很少,不是说没有,很少,发现一个收拾一个,现在呢?就是前一段讲的,政治出现“逆淘汰”,最近一个材料很能说明问题,我们的孔繁森同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他就干了13年,我们另一个反面典型,王宝生,副处级到副部级,甩脸就上去了,这不是逆淘汰吗?我们有一些人两面派吗?报告讲话像孔繁森,踏入社会像王宝生,这个王宝生上去了,孔繁森上不去,这不是“逆淘汰”吗?这不是我们的教训吗?总书记为什么6月30号讲这个话呀?我们难道不值得反思吗?是不是?拿现在的话来讲,孔繁森的正面典型啊,为什么上不去?王宝生呢?…的背叛者的典型,为什么就火箭呢?说明我们选人用人的机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必须要改正,对不对?这个说法说的对吗?请大家思考吧。所以我们必须要任人唯贤,用人的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有才无德,比有德无才更为先,尤其不能用那些歪才。有才无德,那就叫歪才,那就叫小人,那就叫奸官,绝对不能用。是不是?

六民情,一歌一怨,一方面歌功颂德,歌舞升平,载歌载舞,另一个方面,怨声载道,都有吧。不要不承认,要怎么办?我们要安居乐业,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为王)首先要(维权),安居乐业了,这社会不就稳定了吗?不就和谐了吗?是吧?所以讲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就讲这么多。这是第一个大问题,关于三严三实的大背景大环境,总得来说,请大家记住,要和学习贯彻总书记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精神,要放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这么一个大背景大环境当中去认识、理解、对待、贯彻三严三实,不要片面。

第二个问题,关于三严三实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怎么理解它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四条。第

一、三严三实是优党兴党巩固政权的必然要求,是优党控股政权的必然要求,这个话怎么说,怎么提到这么的高度,优党兴党,巩固政权,请同志们注意,这八个字,优党兴党巩固政权,总书记的话,优党兴党巩固政权,我们在回想一下,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就有一段话,叫什么呢?我们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劳永逸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有执政地位,不等于现在有执政地位,现在有执政地位不等于永远有执政地位,四个不等于,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忘记了吗?我们执政了65年了,快,马上就到65年,最近要隆重庆祝建国65周年,北京市按照中央的要求,正在部署落实,65年。我们能不能130年,260年,520年,能不能啊?问号。不是句号,更不是感叹号,而是大问号,是不是?所以总书记讲人心向背,说老实话现在在我们有些地方我们党的执政权已经或者正在名存实亡,也就是说在有些地方,我们政权的基础已经动摇,贪污犯案削弱了,我们还不警惕吗,还不应该防范吗?还不应该弥补吗?所以我们要常怀优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优党为了兴党,兴党必先优党,同样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么必然的要求,三严三实。

二、三严三实是改善民生,争取人心的当务之急,是改善民生,争取人心的当务之急,请大家注意,改善民生、争取人心这八个字,总书记讲的,有关资料表明,在不少地方70%左右群众对政策,对当地政府存在不满情绪,人心流失了,人心都散了,资料还表明,在我们党内有些地方70%的党员在生死关头,可能当叛徒,又是70%,党心涣散了,资料还表明,我们中央的政策、部署落实到基层的多少?只有30%左右,所以老百姓想,总书记好,习近平,习大大好啊,东风红啊,太阳升啊,可是到了我们这儿,成了夕阳红了,什么意思呀?惠民的政策,送温暖的政策东风红的政策,层层截留呀,雁过拔毛,甚至雁过拔(热)了,乌云啊,到了我们身上的温暖30%左右。说明什么问题呀?说明我们的民生问题,我们的人心问题,我们常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所以关键是我们的干部,当然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三严要三实,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啦,解该解决的问题,当务之急的问题,改善民生,争取人心,

最近,最近报纸上披露了一个叫(一个人的史资料),时间不长,1948年,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发了一篇社论,题目叫什么?赶快收拾人心,1948年嘛,国民党已经下坡了,但是国民党统治区有识之士,大胆建言,仗义直言,给国民党给蒋介石,赶快收拾人心,但是国民党没听,蒋先生没听,腐败不堪,兵败如山倒,最后大陆政权丢了,跑到台湾,1948点。2012年,十八大以前,武汉的《长江日报》同样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同样是六个字,赶快收拾人心,是啊,现在赶快收拾人心,来得及,还来得及,说老实话我有信心,现在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还来得及,但是不能等了,所以我们的干部队伍,我们的领导作风三严三实,这是改善民生,争取人心的当务之急。它的针对性在哪儿呢?指导性在哪儿呢?这不是很清楚了吗?

第三,三严三实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应有之意,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八个字词大家知道,党的七大提出来的,总书记也强调,我们共产党90多年,60多年,30多年十八大以来,都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的进步、发展、兴旺,前面说了不要肯定一切,不要否定一切,我们共产党从来不是十全十美的,也从来不是一塌糊涂,对不对?都是有健康力量和腐败力量的较量乃至斗争,咱不说别的,改革开放30多年,怎么看?有些人想捧杀,打着所谓歌颂改革开放的旗号,否定毛泽东时代,这是,我认为这是他们的一个企图,一个阴谋,如果我们彻底否定了毛泽东时代,彻底否定了毛泽东思想,我们改革开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过来,他们又要彻底否定改革开放,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上当,是不是?是不是? 邓小平同志怎么讲,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革命家,战略家,政治家,他讲我自己能够五五开就不错了,不犯错误的人是没有的,是不是?邓小平还讲,每年都有总结,对的坚持,错了的赶快改,这政权里都有,说明什么呢?第一说明邓小平同志谨慎,五五开这是很谦虚的,很谨慎的。第一个说明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他知道改革开放不可能十全十美,对不对?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嘛,不要捧杀嘛。包括我们的媒体,包括我们的中共知识分子,应该成为社会的良心,百姓的(秘书),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要说牛皮,不要假大空,弘扬主旋律,增加正能量绝对正确,必须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但是假大空不是主旋律,批评也是正能量,是不是?包括海外的媒体,包括外国的政要,对我们中国有善意的批评,诚心的赞扬,这个我们要报道,我们要转载,当然也有一些人恶心的吹捧,我们要清醒,不要上当,哎呀,中国要超过美国啦,中国要挤出,走向世界呀,我们要清醒啊。那个你能不能超过啊,你光看GDP不行的,即使你超过了又怎么样?我们不要被人灌迷魂汤忽悠了,不要被人捧杀了,教训太多了,我们的GDP,GDP呀,老百姓怎么说,吹牛皮即放屁,GDP是必要的,GDP不是万能的,GDP不等于综合国力,GDP不等于国民收入,GDP的陷阱是危险的,GDP挂帅是错误的,GDP不能当饭吃,我们GDP创造的财富60%外资拿走了,外商拿走了,跨国公司拿走了,我们落一个GDP,有多少实际,所以邓小平同志早就讲,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有什么意义呢?反过来会变质的,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变成什么?踏入(灰路),盗窃横行的世界,难道我们还不警醒吗?

邓小平还讲,如果出现两极分化,改革就失败了,我们现在有没有两极分化,有没有?我们不说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这是宣传,老百姓是不信宣传的,不听广告,我看广告看实效,不信报告信民谣,最近一个消息,2004年中国民生报告,我们顶多1%的家庭占有全国财产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1%的家庭占了三分之一以上,接近25%的家庭拥有全国财产总量的1%作业,这叫什么?是不是两极分化,还是贫富差距呀。我们金融界,我们有的央企收了差几十倍,乃至一百倍,对不对?要不要纠正啊,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了,怎么办?通过三严三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然后继续前进,深化改革,对不对?对的坚持,雷打不动,错的改正,冲出(中令)是不是?当然什么事都得靠干部来落实呀,靠我们党员来落实,这就需要我们三严三实嘛,你否则怎么落实呢?前面讲了30%的落实这怎么行呢?所以总书记讲要落实到末梢神经啊,总书记讲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有做呀,我们有听呀,是不是?

第四,三严三实是继往开来,实干兴邦的迫切需要,三严三实是继往开来,实干兴邦的迫切需要,对不对?我们建国执政65年了,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们要继往开来,总书记讲了,新的长征,我们做不得李自成啊,是不是?李自成执政40多天就完蛋了,半途而废,自毁长城,我们不能啊,怎么才能做到不能呢?光喊不行,光说不行,开会不行,发文件不行,动真格的,而且是迫切的需要,不能再等了,还是这个话,时不我待,去年以来,十八大以来,我们的GDP,我们的经济增速在调整,在下降,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这就是我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前几年可以说,GDP的陷阱,为了GDP,不顾一切,什么环境污染不管,什么地方债务不管,什么老百姓的民意的反叛,不管。就是少数人,极少数人为了GDP,升官发财以权谋私,那么以前的垫脚石,有一些垫脚石到今天成了绊脚石,这个问题说老实话,我们有些专家真是不象话,前几年搞了一个四万亿这个投资,哎呀,吹牛皮,四万亿怎么怎么好啊,什么几个成绩,什么几个作用,拍呀,拍呀。今年他又写文章,他又搞研讨会,说四万亿搞错了,这就是什么呀?两面派的专家,两面派的领导。那么有些知识分子也变了,变坏了,变成功利分子,有些知识分子不说人话,不接地气。

所以现在十八大以来,中央壮士断腕,背水一战,李克强不是讲了,壮士断腕,背水一战,怎么呢? 我们已经到了增长速度的换挡期,什么两位数的GDP增长没了,换挡期了,这个问题要说,前几年我们有一个全球著名的专家,全球著名的专家,说中国的GDP的两位数增长至少还有20年,确实吹牛皮,胡说八道,他现在不说了,就是有些专家说话他不负责任,严吗?实吗良心都变了,有一句名言,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如果知识分子这个群体不说实话,这个社会就没希望了。幸好我们现在,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当中也在分化,有的不说实话,出卖良心,出卖原则,出卖人格。还有一批知识分子恪守人格,坚守道德,为党呼唤,为民呼吁。所以我们到了增长速度的换挡期,调整结构的阵痛期,调整结构呀,经济结构的调整那是阵痛啊,你看前(一阵)电视上报道什么呀?沿海地区的污染弄到中西部去了,中西部现在污染,沙漠里头搞排污。同志们,那是我们民族的上风上水,我们中国是西北高,东南低呀。如果大西北污染,我们的空气我们的水源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的生活质量怎么说呀?一将污水向东流,怎么说呢?沙尘向东刮呀,我们还怎么小康呀,我们怎么携手美丽中国啊?怎么解释幸福中国啊?不能嫁祸于人,以邻为壑啊。都在中国的国土上,说到了调整结构的阵痛期,阵痛期你自己要忍受,壮士断腕不怕疼。第三新政新规的消化期,十八大以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新规定,惠民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减负的,行政审批取消的等等,等等。正在消化期,有的消化得了,有的消化不了,有的肠梗阻。近期(早期)广播,近期早期广播,第一家药(销商),我们发改委一批又一批,几十中药,上百中药,第一家药,你月光族,没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得利益集团明里暗里,老百姓有多少实惠呀,发改委电脑预算给老百姓减负,医疗税几百个亿,几十个亿有吗?没啦。低价药都消失了,所以这个新政,这个新规这个消化期,难啊,能不能消化,能不能落实到末梢神经,它是消化不良,还是肠梗阻。所以第四,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攻坚克难,总书记讲的好吃的都吃完了嘛,现在剩了硬骨头了嘛,怎么办?啃,不怕牙疼也得啃。抓铁有痕,踏雪留印,遇水架桥,逢山开路,没有这个决心,攻坚克难实现不了,那靠什么作风呢?三严三实,你没有这些作风,这些任务都完不成,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维护稳定、调整结构、改善民生、防范风险。防范风险,李克强这一次又讲了,中央讲了多少次了,防范风险,风险就在我们面前,内忧外患,我们中国的房贷90万亿,地方的债务20万亿,中央的债拥有多少,所以有的媒体报道,现在我们的债务,中央的、地方的、企业的、行业的、部门的、内在的、外在的加起来折合人民币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这可是一支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如果一旦这个老虎从笼子里头冲出来,后果不堪设想,我们有的地方明明是债台高筑,还在那儿挥霍浪费,穷大方。几千万,几个亿搞一个什么呀?搞一个项目,搞一个面子工程,劳民伤财,祸国殃民,极少数人从中牟利,不要说什么政策松了,什么交学费了,什么没有经验了,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都有腐败,大折腾大捞,小折腾小捞,不折腾不捞。潜规则,不要被那些人的借口,表象蒙蔽了,迷惑了。是不是? 所以新华社早在十八大2012年3月就写了一篇文章,叫挽回被公款吃喝的,吃掉的民心,三公消费的实质问题,民心的问题,三公消费消费的是民心,中央搞八项规定,中央搞反对四风,总书记强调三严三实,说到底挽回民心,收拾民心,争取民心来得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们衷心的希望我们全党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的对待三严三实。什么叫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了排除万难,不认真寸步难行,要认真的对待三严三实,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党中央为老百姓排忧解难和党中央,和老百姓同舟共济,同甘共苦,是我们党长期执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使我们的干部队伍成为领导群众的骨干桥梁,使我们的党组织成为战斗堡垒,使我们的共产党人成为先进分子。上面讲的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4篇: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周边形势

主讲 宋徽瑾 阮东彪

周边安全对每一个国家而言其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

一、中国周边环境的基本情况。

同世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最为复杂。

1、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陆地边界2.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周边国家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邻国就有15个。其中还有不是邻国的邻国,如美国在东亚有着巨大的战略利益,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邻国。东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朝鲜; 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俄罗斯、蒙古; 西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 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面同中国相邻的国家有缅甸、老挝、越南。 海上邻国六个:

韩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

2、我国周边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形态很复杂。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文化类型多元化存在, 民族宗教问题异常突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地区。表现一: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是在这个地区。表现二:强国多。俄罗斯、印度、日本和韩国等,世界上 25支最大军队中7支在我国的周边。表现三: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日本、韩国经济发达,亚洲四小龙,有苦哈哈的朝鲜、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表现四:民族和宗教问题上的冲突激烈,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宗教与民族冲突尚未解决, 因民族和宗教问题引发的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表现五: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多,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民主共和制国家和君主立宪制国家,还有宗教神权国家,佛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和基督教文明等世界上几大文明体系都能在这个‘地区找到很多的支持者和信奉人群。表现六:热点焦点较多。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使我们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构成当前世界热点问题的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中国周边。还如,除中国之外,世界六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四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拥有核技术以及核生产能力的国家大多在中国周边。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二、回顾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

不同时期,邻国的数量是不同的,我们与邻国的关系也不一样。先后经历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模式,以西方列强为中心的模式、冷战下以美苏为中心的模式。

(一)以中国为中心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中国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同外界交往为内涵的对外关系史。从那时一直到清朝,中国凭借其优越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在东亚处于中心地位,周边国家大多向其称臣纳贡,形成了“华夷秩序”或“华夷体系”、朝贡体系。中国的统治者自称为“中国”、“中华”,“华夏”(一个说法是服饰精美称为“华”,有礼仪称为“夏”, 先进民族的意思。而把周边邻近地区被称为东夷和北狄、西戎、南蛮并称四夷。这些蛮夷之地要定期向我国朝贡、接受册封。清王朝1764编纂的《大清会典》中不仅把朝鲜、琉球、安南、缅甸、暹罗、苏禄、老挝、廓尔喀、巴达克山、爱乌罕、浩罕王国等均为中国的属国或朝贡国,而且把葡萄牙、罗马教皇国、荷兰也等列为朝贡国,它们同清王朝保持着藩属——宗主国关系。如清朝曾规定,朝鲜每年、琉球每隔一年、安南每三年、暹罗每四年、老挝和缅甸每十年朝贡一次。荷兰这些国家因为太远了就不确定具体的朝贡时间。中国皇帝对朝贡国的“回赐”,其价值通常高于他们的贡品,即“厚往薄来”。在这种体系中,中国通过文化优势政治威望而不是军事占领的方式对邻国实行怀柔政策,以防御为主来保护自身的安全。在这种体系下,我国的安全挑战主要来自于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其次,日本虽做过我们的藩属国但16世纪日本建成统一的国家后,就宣布断绝这种隶属关系,反而不断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时我们沿海深受倭寇之苦。总体上我国周边环境是安全的,这种体系的稳固是以我国国力强盛为前提,一旦国力衰弱,这个体系就会土崩瓦解。

(二)以西方列强为中心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同周边国家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一个分水岭。

这一时期,不仅我们保护不了藩属国,自己也是泥菩萨。结果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被纳入西方国家主导下的现代国际体系,而成为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性国际体系”的组成部分。 西方列强(包括日本)取代中国,成为东亚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国家集团,而后来日本则努力成为该地区新的“霸权国”,企图单独主导东亚国际体系。此时,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已不再是北方游牧民族,而是西方列强,沙俄、日本、法国和英国都通过领土扩张或者建立殖民地而与中国为邻;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是西方列强,因为中国的周边地区都已经成为它们的殖民地和侵略中国的前哨基地。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十分险恶。

(三)以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

二战后,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受制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我国周边安全挑战主要是美国为首的阵营的经济封锁、政治、军事威慑。

1958中苏矛盾公开化,中苏两国同盟关系逐渐名存实亡。美国也更敌视中国,因为我们在鼓足干劲研制原子弹,在抗美援越。我们面临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在我国周边的盟友的压力。60年代开始,苏联由中国最大的邻国变成了中国最大的敌手,不断在中苏边境制造冲突事件,最终爆发了1969年珍宝岛战争。同时,,美国通过越南战争在中国周边地区采取行动,对中国的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另外,当时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中国曾提出过“反帝反修”、“世界革命”等激进的政治口号,并且对一些邻国采取了“斗字当头”的做法,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关系比较紧张。进入70年代,中国先后改善了与美国的关系,“小球带动大球”的外交战略。1972年先后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建交, 1974年与马来西亚建交;1975年中国同菲律宾和泰王国互派大使。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驻扎重兵,对中国北部边境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979年入侵阿富汗,直接危及中国西部边境的安全。1978年11月,与越南订立军事同盟,支持越南占领柬埔寨,使得印度支那成为苏联从南面对中国构成了包围。(地理上印度支那是指中南半岛,因为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普遍认为亚洲只有两个国家,即中国和印度,所以对于印度和中国的“结合部”,即中南半岛,称为印度支那。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法国的殖民地。)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88年因南沙群岛中越又发生冲突。总之,冷战时期,我们周边的首要威胁是苏联,苏联在中国北面、西面和南面构筑了一条威胁中国的包围线。

三、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发展的概况。

(一)中国周边关系发展的新局面。

1、中国的周边国家数目增多了,在邻近中国的中亚地区就出现了五个独立的国家,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其中前三个国家与中国有领土接壤。而中俄之间的共同边界线也因此减少了大约一半,因为原中苏西段边界线已变成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共同边界线。

2、中国与其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全面改善。不丹是唯一的未与我国建交的中国周边国家。3000米高原上,最后的香格里拉。辛格国王不一般。君主制自动改革为民主制。平民君主,四个王妃是四姐妹。我们是他们遥远的邻居。印度指导下行动。

3、中国与中亚、印度、俄罗斯先后签署了边界协定,基本上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

4、此外,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5、中国在与周边国家构建的地区性多边组织、论坛和会议等国际制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逐渐发展为包括东南亚所有10个国家在内的“大东盟”。(32) 东盟明确提出了建设东南亚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的宏大目标,并在为此而努力。不仅如此,东盟还积极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的多边合作,东盟地区论坛(ARF)、东盟——中日韩首脑会晤(东盟+3会议)、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东亚峰会等等多边合作形式的出现,均与东盟的努力分不开。亚太经合组织(APEC)、上海合作组织、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博鳌亚洲论坛、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东北亚合作对话、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等等,也在促进地区的多边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之,由于我们的工作做得好,现在是我国周边关系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国对周边的影响力加大,周边对我国的战略依托也加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周边,周边的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二)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特点---“东急、西重、北缓”

如果把中国周边地区从地理上大致分为东(东北亚和东南亚)、北(俄罗斯和蒙古两国)、西(中亚和南亚)三个部分来分析,我国当前的周边安全形势,总的可以概括为“东急、西重、北缓”。

东急:焦点问题集中。

1、东北亚:朝鲜半岛无核化的问题。朝鲜半岛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朝鲜半岛处于东亚的地理中心,介于中、俄、日三大国之间。从地缘战略学上讲,大陆国家通常把半岛和沿海小岛当作本国领土和防御屏障,而海洋国家则把这些半岛和海岛当作入侵别国、进而向大陆纵深扩张的支点和跳板。因而朝鲜半岛在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近代以来也一直是国际安全事务的热点。朝鲜半岛从陆地和海洋方向面对着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等多个战略地区,是中国东北部地区的战略屏障。我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不可能置之不理,也不可能置身事外。特别是长期以来,朝鲜出于“拥核保安全”的考虑,一直在秘密研制核武器。2006年10月,朝鲜一意孤行进行核试验,更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增大了我国维护东北安全稳定的压力。如果其一旦拥有核武器,将直接冲击国际防扩散体系,破坏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并势必造成有关国家的连锁反应,不但促使美、俄竞相部署核力量,而且会给韩、日等国研发核武器提供借口,使半岛成为“核弹火药桶”,还可能导致东北亚地缘战略格局的重组。美日也将借机强化军事同盟和军事存在,加快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按照他们的意图推动东北亚地区安全机制。美日的封锁和制裁还将加重朝鲜经济和政治困难,对我国东北的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目前虽然六方会谈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艰难过程,还会有许多不可测的变数。各大国围绕朝鲜核问题的角逐和博弈将继续下去,这不仅关乎半岛局势,而且牵动东北亚战略格局,直接影响我国周边安全。 日本右翼势力蠢蠢欲动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有几个问题:修改教科书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油田的问题等等。(以前以作了讲解,大家可上学校精品课程中看。)

2、东南亚是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南线屏障。主要是南海问题。南沙群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面积比较大、在涨潮时仍能露出水面的有11个岛和5个沙洲,但这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都不在中国大陆的实际控制下,除了太平岛,其他都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侵占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一直有渔民在岛上作业,岛上命名基本上是中国做的,如郑和岛、副使景洪岛、翻译马欢岛等。上世纪60年代末南沙海底油气资源被发现,南海成为“第二个波斯湾”,世界四大储油区之一,这是引发南海争夺高潮的实质原因。

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掀起了一股瓜分岛屿、开发石油的狂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对南海拥有全部主权。而目前,我国只控制南沙群岛中的9个岛屿(包括台湾控制的太平岛),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则抢占南沙群岛50多个

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引入外部资金,与美、日、俄、法等诸国联合对属于中国领海范围12海里的南海油气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发。到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一些东南亚国家为了加重在南海权益争夺上的砝码,一方面大肆增加军费开支,另一方面与美国达成协议,使美国军舰有权进入这些国家港口和基地,借此美国完成了在东南亚军事基地的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从战略上看,南海地区在国际海运航道上的地缘战略优势和丰富资源,是中国未来海军建设和潜在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攸关中国的崛起。围绕南海水域、岛屿的主权争夺愈演愈烈,并日益复杂化和国际化的态势, 已经成为维护我国安全利益的重要掣肘因素。

台湾问题。台湾的地位之重要每位大学生应该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台湾海峡控制了大陆对外海上贸易的4条交通线,是我们的海上生命线。台湾自古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58年炮轰金门后,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是军事战有政治仗,打打停停,不对台湾宝岛放炮,而是打到台湾海峡,以威慑为主的方式,福建离台湾只有10海里处的地方架起大喇叭喊话,希望和谈。同为中华子孙,我们不希望诉诸战争,民进党不上台,打战的可能性不大,要打战台湾想依靠美国的想法是不现实的,1958年的例子已经得到证明。虽然台湾不断加强军备,但我们希望他们还是明智些。不想用战争的办法解决并不代表就坚决不用。祖国的统一也是不能等的。陈水扁在台时,我们已经列出了收回台湾的时间表。2020年。尽全力用和平方式解决,但不放弃诉诸武力。 西重:局势危机动荡,乱局呈长期化趋势

西方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指出,谁控制了中亚地区,谁就能控制亚欧大陆,甚至是整个世界。就中亚自身来讲,一方面政局不稳,内部冲突不断,“颜色革命”此起彼伏,对我西部边境安全构成威胁;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的泛滥以及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渗透都是国家的安全隐患。特别“大中东”地缘政治位置的不断提升,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在中亚国家的扩张趋向,“东突独”组织的猖獗活动等,对我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政治安全具有极大的影响。反恐怖任重道远。看看这位大嫂:

南亚印度也是中国不可小看的安全的隐患。(略) 北缓:平稳中存在一定变数

当前,相对于我国东部和西部周边局势来说,北部周边保持着相对平稳缓和的局面。中国与北邻俄罗斯共同致力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与蒙古也建立了友好关系,为营造共同安全,维护地区稳定奠定了基础,但局势仍存在变数。

(1)与俄罗斯关系在稳步发展中有不稳定因素存在

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两国的共同边界长达4300公里。从周边地缘安全来看,它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地缘因素之一。作为前苏联的继承国,俄不但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还拥有超强军事力量,依然是个军事强国和核武器大国,拥有核武器21000件,其中战略弹道导弹6000枚。因此又是影响中国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蒙古夹在中俄两大国之间,要有很大的动作比较难,最近两年发现了石油,想要美国跟他合作开发,但要么经过俄、要么经过中国,都不方便。我猜,如果俄罗斯再弱势点,外蒙古最好的出路是回归祖国的怀抱。

最后我们不能不清醒的认识到美国对中国的全方位威胁。为了遏制中国,美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合围圈。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已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韩国、台湾、越南;第二道防线是日本、冲绳、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第三道防线是小笠原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在中国西南,美国实施联印制华政策,在政治上,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在经济上,两国加强经贸往来;在军事和安全领域,两国签署了《防务合作协定》,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从而为插手中亚事务,也为从西边遏制中国创造了条件。在中国北部,美国通过北约与俄罗斯建立了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机制也许在实际的战略中不会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形成实质性的威胁,但也会在国家安全空间上对中国形成一定的影响。

四、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双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1、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外交政策

十六大报告中已经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处理周边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周边外交政策立足于国家的长远战略利益,具有三个基本目标:一是确保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二是维护周边和平与稳定,三是促进地区对话与合作。在与周边各国的交往中,我们注重外交理念的和平性、军事战略的防御性、安全政策的合作性,承认各国的自主性,尊重地区的多样性。 新时期,我们要以加强睦邻友好和加强区域合作为两大工作方向,不断提出新举措,努力把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向新水平。

首先,坚持睦邻友好。(它是我国周边外交的精髓) 其次,加强区域合作。(它是我国周边外交的重点投入领域)

最后,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胡锦涛的讲话:关于外交总体布局,强调要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外交工作,重点是运筹好大国关系,做实做深构筑周边地缘战略依托工作,巩固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外交全局中的基础地位,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大力加强各领域外交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公共外交和人文外交,依法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的海外合法权益(讲话升华与发展了中国外交“四个布局”的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领域外交”)

关于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外交工作能力和水平,努力使我国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其中四个“力”兼顾了物质硬实力与精神软实力,发展与充实了综合国力思想)

当前,中国周边外交既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又有多年打下的坚实基础;既承继了“亲仁善邻”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又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2、发展趋势:

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回顾,我们认为中国与周边国家能够构建起一个或多个地区共同体,那么中国与其周边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繁荣就有了保障,积极推动开放性的地区共同体的建设,能够为周边国家所认同并为外部大国所接受,也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无论如何,周边关系发展趋势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我国综合实力的强弱,这两者是成正比的。

第5篇:【形势与政策】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如何正确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2011年在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腳步中悄悄來到了。回顧過去,2008年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执政党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政治互信的基础上,恢复两岸两会协商,先后共签署了十五项协议,达成一项共识,两岸制度化协商不断深入;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签署和实施以及两岸经合会成立,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率先在经济领域获得突破,两岸经济合作关系的机制化和制度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2年多時間取得的各項成果,遠遠超過了過去60多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總和。

然而,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并大踏步推进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诸多挑战,在波濤洶湧的兩岸發展大潮下也暗藏著不少險灘與礁石:其一,是台灣民眾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治認同和國族認同並未提升,而所謂台灣主體意識卻在政客和民粹主義的推動下不斷膨脹,任何風吹草動均可引燃民意的熊熊烈火--不久前廣州亞運會的“楊淑君事件”和在此之前發生的“東京影展”事件就是最好的驗證。

其二,兩岸關係的深層次問題難以突破,如和平協議談判的啟動與達成、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建立等遭遇政治互信不足的瓶頸,被迫擱置。

其三,某些國際勢力不樂見兩岸關係發展過快,有意無意地製造阻力與障礙;而島內政治勢力及部分精英階層唯洋人馬首是瞻,仍滯留在冷戰的時空中,崇洋厭中的心理與思維定勢根深蒂固,難以改變。

其四,在大陸方面,也有一些人不顧時機與條件是否成熟,急於求成。他們輕忽了兩岸關係60餘年來累積下的各種深層次問題和結構性矛盾,輕視了兩岸間幾十年互不信任堅冰的厚度與硬度。而對於台灣方面出現的民意與政治生態的反復與變化,他們又缺乏足夠的耐心,抱怨對台讓步多了,甚至質疑和平發展政策的持續性。

上述種種現象,其實都是兩岸關係艱巨性複雜性長期性深刻性的表現。兩岸關係,牽扯的不僅是兩岸分離60餘年來的相互政治、經濟、文化等關係,更牽扯到100餘年前中華民族被迫割地賠款、台灣人民淪為亡國奴的屈辱史,牽扯到國共90年來的恩怨歷程,牽扯到兩岸數十年來社會制度以及發展模式之間的競爭,還牽扯到太平洋兩岸的國際政治博弈和中西兩種發展模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東西方思維模式之間的較量與競爭。

明乎於此,即不難理解“葉九條”、“鄧六點”、“江八點”與胡錦濤“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之間的延續性與堅定性;不難理解“和諧世界”與“和平發展”政策之間的相互關連與互動性。也就不難理解不久前國台辦主任王毅在美國演講時,提出“要謀求兩岸關係的穩定發展”的意涵了。

把握方向,行穩緻遠,是新時期新形勢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要求。這個要求的核心意涵是不追求兩岸關係表像的熱鬧,而要深入兩岸關係的底層,扎扎實實地鞏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為未來兩岸關係的大發展排除障礙,蓄積能量。具體而言,就是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培植兩岸更多的共同利益,夯實兩岸共同發展的經濟基礎,進一步擴大兩岸各領域的交流合作。

正确认识当前两岸关系的形势,准确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趋势,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要继续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12·31”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一主题,既符合当前推进两岸关系的实际需要,又反映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客观趋势,同时也是坚持和平统一方针的必然要求。全面领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二、 要全面把握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加强对话合作的重要基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是两岸双方保持良性互动、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是推进两岸协商不断向前迈进的有效途径。

三、 要充分认识台湾政治社会状况的复杂性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艰巨性,以及“台独”分裂势力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威胁。一些外部势力仍以各种方式插手台湾问题,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破解制约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难题,消除“台独”思想对台湾民众造成的毒害,还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

四、 要深刻认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在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历史机遇期。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努力保持两岸关系良好发展势头,不断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社会基础,不断增进两岸经济、文化、社会和人民思想感情的大融合,不断壮大支持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力量,努力构建基础坚实、支撑有力、内涵丰富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

如此,使兩岸的經濟、文化環境逐漸趨同,向一體化方向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利益攸關的命運共同體。這是一個漫長而深化的融合過程,也是奠定兩岸未來統一的物質基礎的過程。

2010年10月,王毅主任访美向两岸侨社演说时就指出,谋求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基本思路还是“先经后政,先易后难”,但它不是机械和绝对的,“先易后难,其实是易中有难;先经后政,实际上是经中有政”。两岸关系中存在的多年积极的难题和政治分歧是客观事实,但早晚都必须面对,是不可能永远回避,也是无法回避的,只有通过平等协商加以妥善处理。2010年12月,王毅主任在广东东莞台商协会庆典致辞时明确表示:对于多年来遗留下来的难题和固有分歧,我们没有必要回避,也不应回避,迟早要面对它,处理它。希望能为将来双方在适当时候坐下来商谈这些问题,不断积累共识,不断创造条件。

因此,在经济、文化、民间诸方面交流合作取得丰厚成果之后,两岸也可以通过适当方式与途径,比如可以由两岸学界适时就政治问题先展开理性探讨。这个过程既是广泛听取意见,思想交流、交锋、交集的过程,也是引导舆论,说服、争取、凝聚民意的过程。它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岸政治互信,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个过程起到逐步化解两岸的政治分歧,扩大两岸共识,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的政治认同的作用。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说:两岸因历史因素,许多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但当“同”的部分越多,化解“异”的可能性就增加,存异求同,才能共创双赢。

两岸关系60年的政治隔阂不是一下子可以化解得了的,必须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决。当前两岸双方都要认真面对的是台湾岛内严重的认同危机问题,它造成岛内的严重内耗,而且还会影响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更是突破两岸政治僵局的巨大障碍。台湾资深评论员顾尔德说得好,影响两岸长远关系的重要因素,并不只是台北以及北京的精英,更关键的是两岸人民是否能相互尊重理解,这种深厚的社会基础比经济利益更具有深远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如何深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基础的问题,以确保两岸关系稳定、健康、良性发展。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策決非中共一黨或大陸一己之私。她的目標十分明晰,即在漫長的共同發展進程中,培塑兩岸的共同認同,構建台灣民眾新的國族認同,為未來中國的統一奠定堅實的思想和觀念基礎。

今年恰逢辛亥革命百年之慶。兩岸都將分別舉辦盛大活動,慶祝這一中華民族復興史上的重大事件。著名史學家金一南先生有言:量變堆積歷史,質變分割歷史。辛亥革命,正是中國近現代史的分野,歷史在這裡留下了鮮明的切割印記。自西風東漸,由鴉片戰爭到甲午風雲,從維新運動到戊戌變法,再到同盟會、黃花崗72烈士,多少志士仁人為了中華的復興與崛起而犧牲奮鬥!正是由於幾代人前仆後繼的堆積,方有辛亥革命成功的質變。

今天的兩岸關係,也正在發展的量變中堆積著、蘊涵著、萌發著。儘管也許還有重重艱難險阻,曲折反復,但只要兩岸各方堅持不懈,兩岸民眾持續努力,誰敢說在可預見的未來看不到中國統一的“質變”呢?!我們可以大膽預言,這個美麗的“質變”已經悄然來到,她就在所有中華兒女的思想和行為中潛藏著,她需要我們全體國人奉獻心力,結成命運共同體,凝聚共同認同,來迎接她現身的輝煌時刻!

第6篇: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

摘要正确认识和判断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形式,这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社会上的人员以及身居要位的官员,对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形势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看法,这对党的建设非常不利。所以说,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形势,对于我们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舞斗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认识判断党风廉政建设形式 一什么是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工作。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关系党的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党风建设的任务越是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抓党风建设,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党的基层组织纪检机关作为协助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机关,必须明确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性。

因此,明白什么是党风廉政建设,是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形式的前提。也是明白为何要进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 二当前的腐败现象

一是以权谋私期权化。一些腐败分子为了隐瞒腐败证据,刻意将权钱交易的时限拉开,等若干年后再进行获利。

二是获利敛财间接化。不少人通过配偶、子女、情人或朋友、亲戚等特定第三人代为收受,或者以特定第三人经商等形式曲线获取巨额收益。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查处的既违纪又涉嫌违法的案件中,利用职务为他人谋取利益,特别是为家属、子女谋取的占到案件总数的28.1%,利用权力为情妇或是特定关系人谋取非法利益的占到案件总数的25%,两项相加就超过了50%。

三是对抗调查智能化。违纪人员的反调查能力日益增强,利用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的形式来掩盖腐败实质,甚至有些人在腐败行为发生前就想好了如何对抗调查,增加了调查难度。 四是腐败案件涉外化。有的违纪违法人员把作案地选择在国外、境外,或者将赃款赃物转移到国外、境外,还有的甚至通过各种关系,秘密取得外籍身份或者双重国籍,自己成为裸官,一有风吹草动,就往镜外跑。比较典型的是厦门远华的总裁赖昌星,出走12年终被遣返。 腐败的现象数不胜数,而腐败的结果就是导致民怨四起,甚至是民不聊生。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因此,党风廉政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三“十八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解说

在十八大上,中央提出了反腐倡廉必须坚持“一条道路”、“一个方针”、“一个体系”、“一个目标”总体思路。一条道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一个方针:就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一个体系:就是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包括推进教育、监督、制度、改革、纠风、惩治这六项具体工作;一个目标:就是做到“三清”,即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干部清正,就是要求干部包括公职人员清廉公正;政府清廉,就是要求公共权力廉洁规范运行,清白廉洁,勤政廉政;政治清明,就是要求有法度、有条理,执政环境和社会环境风清气正。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把“三清”做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目标明确提出来。

同时,再次明确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工作机制,即: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有些领导干部一提到反腐败工作就认为都是纪委的工作,其实不然,纪委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作用。各级党委、政府才是反腐败工作的主要责任者。做为一名科级干部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点,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一岗双责”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我给大家补上这一课。“一岗双责”是指各级干部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岗位,两种责任”。也就是说,乡镇、部门和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是所在乡镇、部门和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则要对自己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责任。乡镇、部门纪委书记、纪检组长主要是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因此,大家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四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形势

第7篇: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

在现今的中国就业压力巨大 全球GDP大幅度下滑 而中国依然稳中求进 但这不意味着危机就不存在 相反这正是危机四伏的时刻 近几年中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即使在这样的时刻不能放松自己的思想 居安思危仔细分析经济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一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上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此在2010年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撑下,从国内角度出发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正增长。目前国民经济总体形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向外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脆弱的市场信心更不易恢复,极易导致国际外汇、证券、大宗商品等市场持续波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可能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向内看,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稳固,扩大有效需求面临不少制约因素,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实现全年农业丰收尚存在不确定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我国正处于由政策刺激驱动向市场内生驱动的关键时刻。 二 提升意识

当前世界的经济形势我们以无力更改,我们只求在这样危机的环境中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对此,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对困难和风险高度重视,又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坚定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强调忧患意识,就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经济运行中已经显现

以及潜在的问题、困难和风险。不能认为经济增速趋稳,就是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不能认为物价涨幅回落,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就可以高枕无忧;更不能认为一些关键领域的宏观调控和改革措施初见成效,就可以放松甚至放手。必须密切跟踪监测经济运行变化,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对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带来的新冲击,既做好应对短期突发影响的准备,也做好长期打算,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牢牢把握主动权。

强调坚定信心和决心,就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利条件,在正视风险的同时也看到机遇、看到光明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经济运行的各项指标总体上处于预期之内,企业抗风险能力正在逐步增强,宏观调控政策还有较大回旋余地,符合稳中求进的总要求。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巨大、潜力巨大,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

三 稳中求进

实现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必须全面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这是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做好当前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基础。在当今的经济氛围下任务艰巨,时不我待。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的分析判断和工作部署上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坚实基础,以加快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统筹当前与长远,更加注重拓宽增长空间,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更加注重激发发展活力,更加注重共享发展成果,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使货币信贷增速逐步降下来,为稳定价格总水平创造条件,另又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政策的滞后和累积效应,增强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另一方面是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把物价涨幅降下来,又不使经济增速出现大的波动。与此同时还要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采取有效措施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好势头。

参考文献

上一篇:护理实践带教小结下一篇:中国资本市场投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