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定义

2022-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网络舆情的定义

网络谣言的法律定义解析

摘 要:当前,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也开展了治理网络谣言的行动,但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治理网络谣言的法律,对网络谣言的定义也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文章从网络谣言的学界定义着手,同时梳理了我国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对网络谣言的有关规定,全面探讨分析了网络谣言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关键词:网络谣言;定义;分析

当前,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政府也开展了治理网络谣言的行动。但是,网络谣言治理的前提在于明晰网络谣言的概念和范围,明确其治理的对象,才能彰显出治理的效果。

一、网络谣言的学术界定

学界对网络谣言有不同的界定,有学者归纳出了单一维度视角的谣言和多层维度视角的谣言,有学者将网络谣言分类为媒介说、法律政治说和全面说。但总的来说,对网络谣言的内涵和外延范围较大,区分也比较模糊,而法律定义即法律文本中的定义,它的原则就是明确和精准,立法者在制定法律过程中务必严格界定和明文规定相关事务的内涵和外延。

二、我国相关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定

截至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来规范网络谣言违法行为,其中现行的法律主要有5部①,在2012年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就规定了对“散布谣言”等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进行拘留或罚款的行政处罚②;《邮政法》规定了不得利用邮件寄递含“散布谣言”的物品,从而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③;《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了对利用互联网“造谣”等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④。针对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上层出不穷的虚假信息,并且网民们相互跟风、盲目转发导致了这些虚假信息的扩大传播,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了对“网络造谣”的行为要负刑事责任。⑤

有关网络谣言的行政法规较多,其中较早对网络谣言行为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从计算机管理的角度,就明确了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去“制造传播谣言”的活动,该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公民合法利益或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行为主体可以是组织和个人⑥;其次《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办法》也规定了不得利用国际联网去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捏造或歪曲事实、散布谣言,该行为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秩序,主体可以是单位和个人⑦;另外《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也规定了对散布谣言的行为进行处理。

涉及网络谣言内容的部门规章同样较多,尤其是2000年颁布的《电信条例》从规范电信的角度明确了不得利用电信网络去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散布谣言的信息,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社会稳定,该行为的主体可以是组织和个人。学者们认为,此规定基本上明确了我国互联网法规对网络谣言的表述,但却未对网络造谣做出认定。

三、网络谣言的法律定义解析

以上简单介绍了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网络谣言违法行为的一些规定,总体来说,我国当前对网络谣言的法律规范仍在起步阶段,欠缺空白之处亟需重视。现行法律至今仍无专门的成文法來规制网络谣言,许多规范谣言的法律都存在界定模糊、适用矛盾和处罚较轻等等缺陷,这也导致了在实践操作中对网络谣言的界定十分困难,因此,笔者进一步对就我国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对网络谣言违法行为规定的构成要件进行如下分析:

1.网络谣言违法行为的主体分析

从现有法律的规定来看,网络谣言违法行为的主体可以是组织和个人,如上文提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及《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办法》均明确规定行为主体可以是任何单位和个人,这包括网络谣言的参与者和网络服务管理者,但在已查处的案件中,则表现出较多对网络谣言的参与者进行了处罚,而鲜有对网络服务管理者处理的案件。

2.网络谣言违法行为主观要件分析

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对网络谣言违法行为主观态度的规定均为故意,其主要表现有:捏造并散布、篡改并散布、歪曲并传播。如“两高”的司法解释中规定了“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等网络谣言行为;在《管理办法》中也规定了“捏造”“歪曲”的行为。另外,《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明确规定非故意行为,不能被视为违法行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网络谣言违法行为主观要件是故意而非过失。

3.网络谣言违法行为客体分析

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对网络谣言违法行为的客体规定主要是社会利益(包括社会经济秩序及公共秩序)和个人、组织利益。一是对社会利益的规定,如《关于维护互联网的决定》中明确规定要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两高”司法解释中也明确网络诽谤是那些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行为。二是对个人和组织利益规定,如《关于维护互联网的决定》规定了不得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等内容。从当前已查处的网络谣言违法案件来看,谣言侵害的组织较多的确是国家机关,侵害的个人以公众人物居多,普通民众相比较少。

4.网络谣言违法行为客观要件分析

对于网络谣言违法行为的客观要件(如危害结果)的规定,我国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中较少提及,这也表明我国当前法律对网络谣言规定的模糊,比如“两高”司法解释中“恶劣影响”之类的规定,就导致了执法人员在具体实践中对网络谣言违法行为查处的效果欠佳。

注释:

①这5部法律分别是《治安管理处罚法》《邮政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刑法》。

②参见《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③参见《邮政法》第三十七条。

④参见《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二条。

⑤参见《刑法》一百二十六条、二百八十六条、二百八十七条、二百九十一条。

⑥参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七条。

⑦参见《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办法》第五条第五款。

参考文献:

[1]林华.网络谣言概念的解构与重构[J].网络信息法学研究,2017年第2期.

[2]贺星霖.法律规制下网络谣言概念的探讨[J].文史博览,2016年7月.

[3]缪四平.法律定义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院学报,2003,03.

作者简介:

彭艳芬(1976~ ),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法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网络谣言治理的法理研究》(项目编号:KY2016YB745)。

作者:彭艳芬

第2篇:基于软件定义的弹性智能边缘网络

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弹性智能边缘网络架构,以实现对用户接入和数据接入的灵活调度和智能服务。通过软件定义的边缘设备弹性组网,使得网络具备服务无中断、能力虚拟化、控制集中化等特点,从而为运营商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增强安全管控能力提供了技术手段。

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虚拟化;弹性智能边缘节点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elastic, smart edge-network architecture based o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This architecture allows for intelligent service delivery and flexible scheduling of user access and data access. With this technology, the can be virtualized and centrally controlled. In this way, network construction costs are reduced, there are fewer network interruptions, QoS is improved, and security is strengthened.

software-defined networks; network virtualization; elastic and smart edge

目前大数据服务已经出现了云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IT服务以云的方式来提供,各大运营商也开始基于云计算技术组建自己的超级数据中心,面向企业/公众用户提供资源出租/数据服务。在云服务的背景下,数据出现了集中化的趋势,从而使得网络格局以及网络流量的分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数据日益集中到少数的超级数据中心,网络的数据模型从原有的泊松分布模型转化为无尺度网络模型。整个网络的架构也向着用户与数据、边缘与核心分离的方向发展,其中,边缘接入网络出现了用户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双中心格局。核心承载网络负责不同的数据中心网络以及用户中心网络之间的数据交互。在用户中心侧,是传统用户接入的驻地网,主要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进行承建,负责将用户接入到运营商网络;在数据中心侧,是运营商或者业务提供商承建的超级数据中心网络,主要依据能源与土地资源最优的原则选址建设,负责数据的存储、计算以及处理。边缘汇聚层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控制层次,在传统城域网中由边缘汇聚设备(如BRAS、SR、GGSN和xGW等)构成,负责将用户和数据服务统一接入到核心承载网,具有用户/业务控制、业务提供、业务监测及业务策略执行等重要功能。边缘汇聚层是连接核心承载网络与边缘接入网络的第一道门户,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是实现用户和业务“永续连接”的纽带,实现多网“融合控制”的节点,实现流量“本地疏导”的缓存,实现控制“功能聚合”的平台。随着云服务驱动网络架构的变革,人们对IP承载网的边缘汇聚层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具备可靠、智能、开放、简单和绿色等特点[1]。

软件定义网络(S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架构,旨在将网络的控制平面与转发平面进行分离,并对底层网络进行虚拟化,实现可编程化控制,从而达到网络开放与敏捷创新的目的。SDN从架构上打破了原来依赖于专有网元能力形成的封闭、僵化的控制体系,一方面降低了设备生产的成本,同时简化了网络运维并提高了灵活运营的能力[2]。

SDN技术为边缘汇聚层的网络设备和组网架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控制与转发分离、虚拟化、能力开放、动态重构以及集中管控等技术特点,使得边缘网络设备从传统上依赖于单台设备的转发和控制能力,逐渐过渡到由多台边缘设备协同组网提供服务[3]。本文将提出基于SDN技术的弹性智能边缘网络架构及其关键技术,致力于以低成本的方式提升网络服务的可靠性、可控性以及灵活性。

1 软件定义弹性边缘网络

架构

弹性智能的边缘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边缘网络设备分布在接入网和核心承载网之间,作为边缘接入网络与核心网络的边界点,形成了边缘和核心网络分离的架构。边缘设备的硬件形态基于不同的转发能力要求以及部署的物理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不同级别的用户接入边缘设备以及数据接入边缘设备。基于标准化开放的接口,边缘设备中的控制前端与集中的弹性智能边缘网络控制平面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从而构建统一的边缘控制网络。主要具备但不限于以下几点特征:

(1)弹性组网

实现边缘设备以统一资源池的形式进行集中管控,从而实现设备之间的相互备份、负载分担、资源共享以及虚拟化,能够提高可靠性,提升设备资源利用率,同时能够实现设备的动态扩容、绿色节能以及简化运行维护。

(2)智能管控

实现对业务、用户以及网络状况的深度感知及精确掌控,更好的支持网络能力开放、流量监测、策略控制等技术在SDN架构下的演进和实现,从而能够根据优先级策略,动态调整用户及业务的服务质量并实现差异化的计费,以满足用户及业务多样化的需求。

(3)边缘扩展

实现边缘网络节点的功能按需扩展,增强边缘网络和核心网络之数据处理的能力,比如,支持多业务、多网络以及多协议的接入,支持无感知的协议转发和映射,满足多个异构边缘网络的互联互通,支持用户中心与数据中心之间的内容缓存以及流量加速等新能力。

2 软件定义弹性智能边缘

网络的关键技术

结合弹性智能边缘网络的技术要求,构建弹性智能边缘网络的技术大致可分3类:弹性化技术、智能化技术以及边缘控制技术,其中弹性化技术侧重于设备以及组网能力的扩展性与灵活性,智能化技术侧重于管理控制平面的功能性与开放性,边缘控制技术侧重于边缘网络与核心网络之间的协同性和互通性。

(1)弹性化技术

弹性化技术将多个边缘汇聚层设备组合在一起,使得边缘汇聚层具有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实际的网络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的能力,从而能够优化系统效率、提高系统可靠性。弹性化技术实现多个设备以及链路之间的协同和虚拟化。

弹性化边缘设备组网如图2所示。边缘设备弹性化组网技术主要体现在设备之间通过互联数据接口以及控制接口进行关联,其中,通过互联数据接口,支持边缘设备之间的数据迁移、流量调度以及负载分担,可采用上联链路、直连链路或者下联链路之间建立数据通道。通过控制接口,支持设备控制平面的配置收发、状态监测以及策略同步等,可采用数据通道共用链路或者独立占用链路进行配置。多台设备之间联合组网形成一个控制区域,不同控制区域之间弹性组网则可以通过不同域之间的控制接口以及互联接口之间互动来实现。

弹性化技术可采用分布式控制以及集中式控制方式,其中,分布式技术是指多个边缘汇聚设备以共享资源池的形式统一对外提供服务,比如地址资源、链路资源以及设备资源等,相互之间互为备份、负载分担,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升系统效率。虽然可以通过资源池的集中管理来简化运维,但对于单台设备管理控制平面仍然是独立维护,控制信息可以通过不同设备控制平面之间的同步接口进行交互。集中化组网技术进一步实现管理和控制平面的集中化,多台设备虚拟化为一台设备,从管理控制平面以及运维的角度来看都是一台设备,从网络路由的角度来看也呈现单一节点。目前业界提出的Pool技术、虚拟集群技术[4]以及Cluster技术等都具备了弹性化的技术特征。

基于SDN的弹性化组网可采用区域内集中化控制以及区域间分布式控制的结合形式,从而满足大规模组网的要求。通过多设备联合组网以及多区域之间协同组网,可实现边缘网络的数据转发能力扩展。

(2)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是采用标准化的开放接口,通过统一的控制平面实现边缘网络设备以及流量的智能调度,对用户和业务层面提供定制化的智能管道功能,从而能够提高网络的服务能力、简化运维管理,实现边缘网络的全面可控可管[5]。

智能化控制平面框架如图3所示。统一的控制平面可以驱动转发平面实现对业务、用户以及网络状况的感知及精确掌控,进而根据优先级策略,动态调整用户及业务的QoS并实现差异化的服务能力。对于外部第三方应用开发商或用户则可以通过运营商提供的开放能力应用编程接口(API),开发出丰富多彩的网络应用,随时随地按需定制自己对于运营商管道的能力需求。例如未来某个时间段传输某业务需要定制要求的带宽及相应的QoS保障。

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对用户、网络以及业务的多维度感知、智能调度、动态策略以及能力开放等4个方面[6]。其中,多维感知主要通过与网元之间的接口交互,实现感知用户(即感知用户所处的位置、正在使用的业务等)、感知网络(即感知网络类型、当前网络资源使用情况等)和感知业务(即感知用户当前使用的业务类型、业务对网络资源的需求等)。智能调度指的是结合用户行为、业务行为以及网络资源负载情况,实现智能的网络链路建立、流量的优化疏导以及自动化的配置。动态策略指的是根据用户、网络、业务多维度定义不同的优先级和契约关系,动态调整用户所使用业务的QoS,根据不同的用户、时间、位置等信息调整业务的QoS,实现差异化的计费服务。能力开放指的是利用运营商拥有的网络带宽等资源进行指配和调度以及相应QoS控制的能力,通过开放接口对外提供可定制化的服务。目前,业界讨论的数据包检测(DPI)技术、融合策略与计费控制(PCC)框架、自动化配置技术以及能力开放接口等,都为基于SDN的边缘网络控制平面提供了技术实现基础。

智能化技术为运营商提升网络运营能力提供了技术手段,解决目前电信运营商增量不增收、网络负载不均衡以及对用户、业务和网络状况掌控力弱的问题,而边缘汇聚层承担用户、业务接入的接口,是实现网络智能化控制的关键点,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构建统一控制平面,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定制化、资源调整灵活化以及服务提供快速化的要求。

(3)边缘控制技术

边缘控制技术主要利用边缘汇聚层实现用户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和核心承载网络之间的衔接,满足不同服务域之间以及不同层网络之间对数据协同处理的要求,从而提高网络的服务效率,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利用,尽可能的消除网络服务瓶颈。

边缘网络协同组网如图4所示。在核心承载网的外围有众多基于软件定义的边缘控制设备联合组网,包括两类典型的边缘接入设备:一类是用户边缘接入设备,实现用户接入网与核心承载网之间的连接;一类是数据边缘接入设备,实现数据接入网络与核心承载网之间的互联。作为边缘接入设备,不仅仅完成常规的数据转发功能,还可以完成不用区域网络之间的资源协同,比如用户和数据的移动性管理、网络加速、资源协同以及协议翻译等。

随着云计算服务的发展,数据流量的交互主要从主机与主机之间迁移至主机与服务器之间以及服务器虚拟机之间。边缘控制接入技术主要包括基于身份和位置分离的移动性管理,基于包交换的无感知协议翻译,基于业务感知的边缘内容加速以及基于路径优化的IP与光层的网络协同等几大技术,其中:

(1)为了提供无间断的接入服务体验,在用户侧,用户可不受限于地点随时使用个人账号登陆网络,享受无间断的业务提供。而在数据层,大量的虚拟机在数据中心内部以及数据中心之间进行迁移,需要保证用户仍然能够访问迁移以后的业务。因此,基于SDN技术的边缘设备或者边缘网络需要实现对地址资源的统一分配和管理,实现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的分离[7]、用户多归属和流量工程等功能,从而满足用户以及数据移动性要求,保障迁移以后实现业务无中断服务。目前,业界讨论的主机侧以及网络侧的身份与位置分离技术,包括主机标识协议(HIP)、位置标识与身份标识分离协议(LISP)、下一代互联网路由架构(RANGI)、标识网等方案[8],可以考虑在基于SDN的弹性智能边缘网中进行应用。

(2)为了减缓主机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流量对核心承载网的压力,需要考虑在用户边缘接入网络支持内容分发网络(CDN)加速功能。基于SDN控制平面的多维感知,能够有效利用热点流量分析结果,支持动态更新内容缓存,实现用户网络与数据网络之间数据访问的加速,提升用户的体验。

(3)为了解决接入网络以及核心承载网络分离下大颗粒度数据的传输效率和性能低下问题,需要考虑在边缘网络建立光传输层与IP路由层的资源协同机制,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跨层的统一控制平面,可以按需进行链路资源的分配和调整,从而提高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数据传输的质量。

(4)为了支持接入网络与核心网之间的解耦,不同的接入网以及核心网内部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传输协议,比如IPv4协议或者IPv6协议,边缘网络设备负责实现不同数据协议之间的转换。基于SDN技术,控制平面完成协议解析和协议映射,数据平面实现对协议无感知的转发,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网络的扩展性,推动了异构协议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有效消除了网络协议差异。

3 基于SDN的边缘网络

标准化进展

随着边缘接入网络和与核心承载网络之间的分离趋势日渐明显,边缘网络作为网络解耦的边界位置,尤其在网络走向云化服务的时代,其关键作用日益凸显,近期关于基于SDN的弹性智能边缘网络部署及演进在业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其标准化工作也在国际和中国标准组织中逐步开展[9]。

在ITU-T SG13中,目前正在针对基于SDN的智能型网络(S-NICE)功能架构进行研究,使得网络能够根据用户和应用供应商的要求提供智能化的服务,网络运营商可以根据这些要求分配指定的网络资源,并基于多维感知、流量优化和协同等技术进行动态的适应和调整。S-NICE不仅仅是支持智能化特性,也支持软件定义特性,它还要求在传输层、控制层和应用层具备SDN技术和开放性路由。同时,ITU-T SG13也正在开展基“Y.FNsdn-通信网络SDN框架”研究课题,充分讨论SDN在通信网路中的应用场景。基于SDN-BNG的框架图如图5所示[10]。SDN-BNG标准框架将智能控制功能从BNG中分出来,增强了边缘网络开展业务的灵活性。

此外,在ITU-T SG11中,SDN标准研究工作也全面启动,整体研究工作和SG13的网络需求和架构同时展开,互相补充借鉴。在基于SDN的BNG实现方面,中国包括中兴通讯、华为等主流设备提供商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项目,主要研究BNG设备上实现SDN的需求和架构以及BNG设备与SDN控制器之间的接口定义。

在中国标准方面,CCSA TC1确定行标研究项目《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BNAS)多机池组化网络架构和技术要求》,提出了BNAS多机池组化的网络架构和部署场景,重点研究BNAS多机池组化系统的网络架构和技术要求。行标研究项目《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BNAS)设备流量分析控制技术要求》针对宽带业务感知系统对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NG)设备、DPI/Policy Server/AAA等设备的具体技术要求,提出了宽带网络业务感知系统的网络部署场景,规范了宽带网络业务感知行为,明确了对宽带网络业务感知系统的技术要求及相互之间的接口。同时CCSA TC1专门成立了未来数据网络(FDN)特别任务工作组,主要负责SDN及网络虚拟化方面的标准研究工作。在行标项目《FDN应用场景和需求》文稿中,对SDN技术在运营商网络中的各种应用场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中,对基于SDN技术的城域网业务边缘的应用场景及具体需求进行了专门的讨论。提出了基于SDN技术,将多台边缘路由器设备虚拟成1台边缘设备,与用户相关的业务属性由FDN控制器进行配置和管理,边缘设备只实现用户接入的物理资源配置,从而可以实现高可靠性,并极大地简化设备的运维管理。

4 软件定义弹性边缘网络

的应用场景

基于SDN的弹性边缘网络部署场景如图6所示。部署场景通过基于SDN的弹性边缘网络架构部署,改变了依赖现有网络独立边缘设备进行用户管理以及数据承载的模式。基于SDN的边缘设备以池组化或者虚拟化方式组网,可以对用户数据、虚拟局域网(VLAN)和地址资源统一规划,利用集中化的控制平面和网络能力开放,可以支持网络功能的不断扩展。以基于SDN的BNG为例,可以支持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应用场景:

(1)任意接入

基于用户的位置信息,用户的登陆优先选择就近的BNG设备,当优先级高的BNG发生拥塞、故障,将主动切换至次优先级设备,实现用户对设备的无感知接入,即插即用,用户的状态在控制平面以及各边缘设备之间进行同步。

(2)故障保护

当其中一台边缘路由器出现故障而脱网之后,其他冗余的边缘路由器能够即时替代原有设备投入运行,用户信息不因故障而丢失,无需重建用户会话和重新下发用户属性,真正做到对最终用户的无感知切换。同时支持动态设备扩容,用户动态迁移,业务不中断。

(3)负载均衡

各个BNG的负载情况能够由集中控制器统一控制,如果有BNG在超过一段时间内流量持续超负荷,则将部分用户会话转移到流量负荷小的BNG上,达到平抑流量潮汐的目的,保证用户QoS。同时,结合网络负载情况,实现动态的流量调度,并依据用户以及业务的定制化要求,进行流量优化疏导。

(4)简化运维

基于SDN技术实现将多台边缘路由器设备虚拟成1台边缘设备,与用户相关的业务属性由网络操作系统(NOS)进行配置和管理,边缘设备只实现用户接入的物理资源配置。多台边缘设备以及相关的扩展设备,都可以虚拟成边缘路由器上的板卡,网管人员如同配置1台边缘路由器一样,实现统一配置和业务开通,并进行批量的软件升级。

(5)绿色节能

在一个控制域下的BNG组在网络闲时接入用户数很少的情况下,支持将域内所有在线用户迁移到一个当值BNG上,其他BNG进入休眠状态,降低设备功耗,达到节能目的,如果当值BNG设备发生故障或者用户数开始增加并超过一定阈值,则支持休眠BNG的快速唤醒,重新开始用户接入服务。

(6)协议转换

BNG转发设备不感知报文的协议类型,所有的报文转发业务将完全由集中控制器软件控制,对报文数据的读写访问均通过通用指令,由控制器指定数据的偏移和长度来进行。BNG转发设备支持任何现有的/自定义的基于数据包的协议,消除转发设备对协议的依赖,实现SDN的控制和转发分离更加彻底。

(7)能力开放

通过控制器的南向接口,对网络感知、策略控制、动态调度等能力有限开放,可以及时响应来自用户侧对接入属性的定制化要求,同时依据业务的属性,进行流量疏导优化和动态缓存加速,并通过其他通信接口建立起与用户和业务平台之间的互动。

5 结束语

信息通信服务模式正在逐步向云服务迁移,并驱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服务导致的用户主机与服务器虚拟机之间的流量分布格局推动了用户接入网、核心承载网以及数据接入网之间的解耦,边缘网络的作用和价值愈加显著。SDN为构建弹性智能边缘网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思想和手段,基于SDN技术可以实现边缘设备的虚拟组网和集中控制,并能根据需求的变化实现网络功能的不断扩展,从而降低网络建设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并增强安全管控能力。边缘网络有望成为SDN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虽然相关研发和标准化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已引起了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JEN D, MEISEL M, YAN H, et al. Towards a future Internet architecture: Arguments for separating edges from transit core [C]//Proceedings of the 7th ACM Workshop on Hot Topics in Networks (HotNets’08), Oct 6-7, 2008, Calgary, Canada. New York, NY, USA:ACM, 2008:6.

[2] 赵慧玲, 冯明, 史凡. SDN——未来网络演进的重要趋势 [J]. 电信科学, 2012,28(11):1-5.

[3] 王茜, 赵慧玲, 解云鹏, 等. SDN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方案探讨 [J]. 电信网技术, 2013(3):23-28.

[4] 蔡德忠, 王伯剑. 运营商边缘网络虚拟化解决方案 [R]. 思科技术白皮书. 2011.

[5] 张继东. 智能管道的内涵及实施思路探讨 [J]. 电信技术, 2011(6): 11-13.

[6] 唐雄燕, 甘震, 周光涛. 构建精细化和差异化运营的智能网络体系 [J]. 中兴通讯技术, 2012, 18(1):8-12.

[7] FARINACCI D. The Locator/ID Separation Protocol (LISP) [S]. RFC 6830. IETF, 2012.

[8] 张超峰, 吴强. 从Internet走向标识网 [J]. 中兴通讯技术(简讯), 2011,15(12):4-7.

[9] 古渊. 软件定义网络(SDN)标准化进展 [J]. 电信网技术, 2013(3):53-56.

[10] FNSDN Y. Framework of telecom SDN (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 [C]//ITU-T SG13 Meeting, Feb 18 - Mar 1, 2013.

作者:唐雄燕 周光涛 朱鹏

第3篇:网络文学的定义及意境生成

网络文学的境遇回眸及定义

进行网络文学研究,首先必须对“网络文学”进行定义。尽管这种定义在网络文学研究众声喧哗的当下状态相当困难,我们也不得不勉为其难。著名网络文学研究专家欧阳友权先生曾发出过如下慨叹:“确实,在网络文学还处于‘命名焦虑’时就试图对其做学理阐释,无论在知识谱系还是在意义范式上,都有太多悬置话题期待解答。”这种“命名焦虑”即对网络文学定位的焦虑,是对网络文学尴尬处境的一种无奈心态。(1)而这一心态是与网络文学自其创作之日起的境遇密不可分的。

丁德文早在2000年《文学自由谈》第6期即以《网络文学的悲哀》为题撰文贬低网络文学。2004年6月14日至17日,中南大学与《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等联合举办首届“网络文学与数字文化”学术研讨会,将网络文学的定位问题隆重地推到学术前台。其争论之激烈、讨论问题层面之丰富,多年未见。一位湖南籍老作家愤怒声讨网络作家的一夜成名。他压根儿就不承认网络文学的存在!从多年的情势看,年轻人大多给予网络文学较高评价: “网络文学是我们时代开放和创新精神的反映。互联网本身就是开放的象征,网络不只是人的生活和思想空间的扩大,而且是人类想象力和情感空间的扩大,……在一定意义上,网络文学带来了思维上的创新,它蕴涵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的变迁。” (2)陈村先生是传统文学作家中少有的认为网络文学“前途无量”且积极投身到网络文学创作大潮中的人。张贤亮先生认为,网络文学只是借助于网络这种新媒体、新的传播手段而已,并不能改变文学什么,与纸印没什么两样,用电脑写作,发出去就成了网络文学了。“榕树下”的创办人朱威廉也持类似的观点,他认为网络只是文学的另一种载体,内容、体裁、发表媒介都不是定义的关键。他强调以互联网为载体,具有一定原创性的作品就是网络文学。冯骥才先生否定李敖先生的“网络文学是厕所文学”的观点,认为网络文化没有市场因素,不须考虑书商的要求,没有商业性,是真正的心灵的东西,网络文学一定会产生好的作品和作家,并认为网络作品还很不成熟,使得选择高质量的网络作品如沙里淘金,能有一种刊物专门起过滤作用,将网络上好的东西下载下来会聚成书就好了。(3)刘心武先生认为目前的网络文学并无超出传统文学之处,主张网络文学应不同于传统文学,二者可以共存。莫言先生认为网上文学与网下文学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前者比后者更随意、更大胆。曾经担任过“网易中国网络文学奖”评委的著名作家张抗抗对网络作品也认为很多网络文学作品与纯文学作品并无质的不同,主张网络文学应是轻松活泼、个人化的文学。阎真先生认为“网络文学成为文坛的独特风景,其特质不是由电脑写作的方式决定的,因为传统文学也越来越多地在电脑上敲出;而是由传播方式决定的,传播的特点决定了其创作和阅读的特定状态”,(4)并认为不能忽略网络文学的文化特质。他所指的“文化特质”即异于传统文学的精神与艺术价值取向。 评论家易维·Banly、白烨认为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学得以复兴的机遇,网络文学有明丽的前景,而吴过等人则相对冷静,认为网络文学是把双刃剑,给文学带来了自由、宽容也带来了文字垃圾与懒惰。(5)

笔者以为,网络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是不争的事实,理论家不应首先对其进行价值判断,价值判断留待读者或许更为有效。即便理论家要对其进行价值判断,也总要让它多走几步,然后才能判断它需要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我同意阎真先生的观点:网络文学的特质不在用电脑写作,而在于它的传播方式;网络文学的角色定位以及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模式都是由其传播和阅读的特定状态决定的。笔者认为应该这样给网络文学定义:网络文学是在网络上发表的、具有特殊的网络文化内涵、供网民在线阅读的超文本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已能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和Web交互等信息技术进行创作及阅读,读者可以参与到写作过程中来,从而形成一种互动的、多向度选择的"复合"式创作、接受模式。因此,那些只是借助电脑书写、与传统文学并无实质性区别的文学作品不在笔者探讨之列。 这与网络文学作家蔡智恒在《网络文学和我》中所说的“如果现在一定要一个定义,那应该是在网络时代出生的写手在网络上发表的作品,暂时被称为网络文学” (6)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弄清楚了网络文学的定义,我们再来探索其“意境”之生成特征就有了可靠的前提。

网络文学意境生成的主要特征 网络文学的意境生成离不开当代宏大的文化背景,学界一般认为:网络文学是在后现代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一道人文景观。(7)正是网络文学所体现出的削平深度、消解崇高的后现代特色,使得它自产生之日起就与高踞于神圣殿堂的精英文学疏离开来。因而,其意境生成方式也就迥异于传统文学,主要特征是“游戏调侃”。

网络文学的体裁与传统文学一样,有小说、散文、诗歌等,本文以小说为例来分析其意境生成方式。自蔡智恒《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上传播开来,他那种“游戏调侃”营造意境的风格就让千万网络文学读者痴迷:

“我心情也不好……让我们负负得正吧!”好不容易挤出了这么一句,却也已冒出了一身冷汗。其实我心情也不见得不好,只是顺著她的话头讲,不要刚开始聊天就做出忤逆的事。而且如果她待会问我为何心情也不好时,我就可以回答∶“你心情不好,我的心情又怎么好得起来?”。虽然有点狗腿,不过阿泰常说∶“狗腿为谈恋爱之本”。(8)

痞子……其实对女孩子真正危险的,不是像我这种吝啬的有钱人... 而是明明没钱却到处乱花钱并假装很有钱的人……

阿泰如果还不危险,那我就是国家安全局的局长了。

好了……今天的机会教育就到此……我现在要去赴C-163-47-33-23-32的约……总之……你别问她的名字……“不听情圣言,失恋在眼前”……懂吗?……痞子……

阿泰唱著“我现在要出征”,然後离开了研究室。

蔡智恒善于化凝重为轻松,而宁财神则善于活泼中寓冷诮:

前不见女人,后不见饮者,念网文之幽幽,读安妮而泣下。红颜易老,让我们活得更好。

值此网络文学运动开展得红红火火、轰轰隆隆之际,我谨代表网络上一小撮比较文盲但是特别爱好文学的网民同志们提出“向安妮宝贝学习”的口号。不仅仅是为了表彰她这么久以来孜孜不倦、尽心尽力地为大家生产精神食粮的成绩,也是为了以后我们能继续地、免费地从她文章的字里行间得到精神快感的缘故。以前,我们的处境非常尴尬:上班是为了老得更快,上网是因为寂寞难耐。理想离着现实很远,个性变得越来越面。赚钱已经极其困难,努力的下场非常难看。

李寻欢则在调侃之中蕴涵生动与精细:

“要不我给你分析一下现在的市场行情吧。这年头走红的概念股,无非是事业有成型,帅哥酷男型,海外发展型三大类。事业有成型通常年龄在三十以上,个矮,头大,梳锃亮赛皮鞋之港式背头,操难懂如外语之地方普通话;帅哥酷男型面貌英俊,举止潇洒,头发五颜六色,眼睛常做流鼻血仰天远望状,身着全套冒牌国外名牌时装,腰里显要位置别巨型欠费停机手机一部;海外发展型除基本配备温州产镶金边眼镜外特征较为复杂,但有两大共通之处,一是会在和女方约会三次之内借口归期将至而明确商讨婚姻事宜,二是不论在外干什么,通常可能会在当地中餐馆厨间出没。”

这种游戏调侃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俯拾即是,不仅仅限于喜剧,同样适用于悲剧,因为 “游戏调侃”只是一种经营意境的方式,并非主题本身。这种方式使主人公在生活中遭受的重压或情感表达的不自在涣然冰释了。而且,作者往往以昵称作为掩盖自己的面具更助长了他们游戏调侃的癖好。“网络写作的匿名性,终止了作者‘社会代言人’的职业角色,也卸去了作品的历史承担,使文学活动可以用最‘无我’的角色游戏表达最‘真我’的文学梦想,以生命本色的喧哗替代了对文学主旋律的协奏。任何个体都可以在没有‘主流’压力、没有‘中心’掣肘的网络视窗上,实现最真实的个我袒露、最率性的心灵表达和最诚恳的交互沟通。” (9)所谓“最‘无我’的角色游戏表达最‘真我’的文学梦想”乃是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无为”之“为”,恰恰使作者的至情至性得以彻底体现。换言之:以“社会代言人”自居的传统文学作家因为有太多的历史承担而使读者较难洞见其本真的一面,从而导致在很多作品中“文学是人学”的内涵被风干为单调乏味的“木乃伊”;而网络文学作者并不坚守人的主体支配地位,认为人是没有中心的自我、没有任何身份的自我。在作品中“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消失了,剩下的只是纯客观的表现物,没有一星半点情感,也没有任何表现的热情。” (10)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匿名的“游戏调侃”方式表达自我的网络文学是最本真的“人学”。当然,传统文学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容抹杀的,只是相对于网络文学“生命本色的喧哗”来说,传统文学作者自我受到很大程度的压抑从而显现出类型化特征而少个性化色彩。

网络文学的作者大多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他们特别钟情于网络文学正是由于他们对丰富多彩的个我欲望的肯定,从而与崇尚“削平深度、消解崇高”的后现代浪潮一拍即合。著名网络作家李寻欢在《新的春天就要来临》里所说的“网络文学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它来自‘网络父亲’的精神内涵:自由,不仅是写作的自由,而且是自由的写作;平等,网络不相信权威,也没有权威” (11) 正道出了网络文学作者游戏调侃的思想实质。在“新新人类”看来,从“十七年文学”到“文革文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作家都是以“社会代言人”的身份出现的,缺少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成分。而很多传统文学作者否定网络文学的深层原因正是后者缺少“使命感”、“崇高感”。

网络文学的形成除了后现代浪潮的推波助澜之外,还有“网络”这一物质技术层面——“方便法门”的功劳。黄鸣奋先生曾说:“电子传播更有利于艺术中的游戏倾向,因为追求瞬间性的感官效果,画面的迅速切换消解了人们心中对于永恒性的崇拜,而有声有色的高强度感官刺激则在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欲望的同时,使原先担任‘把门人’的理性思维麻木化了。” (12)黄先生所谓的“游戏倾向”恰是网络文学作者看好的东西,“游戏倾向” 甚至使今天的艺术观悄然发生变化,(13)则更是反对网络文学者始料不及的。

当然,传统文学创作中也不乏游戏调侃内容,但它们与网络文学是大异其趣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传统文学的游戏调侃的背后有一个凝重的“虚像”——以看似轻松活泼的笔调涂抹并不轻松的主题;而网络文学的游戏调侃是整个儿解构凝重与崇高,即浮泛漂移的能指与轻扬高蹈的所指相得益彰的融合。习惯“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作家当然难以接受网络文学创作者了。如果传统文学作家站在大众文学而不是精英文学的立场看待网络文学则会公正得多。

结语

对网络文学的评价远未尘埃落定,也不应该很快落定,因为它刚刚起步。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要想得出公允的评价,一是必须联系它所处的后现代文化背景,二是要紧扣其极具交互性的网上复合创作、接受方式。因为后现代文化背景是网络文学得以生根的肥沃土壤,网络文学的意境因此而生成;交互性网上复合创作、接受方式是网络文学日益见长的繁茂枝叶,游戏调侃因此而生色。

注释:

(1)(4)(9)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2页,第394页,第67页。

(2)薛亚利:《e时代的网络文学》,《青年探索》2001年第5期。

(3)参见《言论——我看网络文学》,《网络与信息》2002年第4期。

(5)(6)参见吴晓明:《网络文学创作述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7)关于网络文学的文化背景,可参看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第二章《文化解读》,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8)引自http://netroom.hbu.edu.cn/personal/wenyuxuan/js1-5.htm,其中不合现代汉语规范的文字及标点符号一律照搬(下同)。

(10)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页。

(11)(12)转引自欧阳友权等:《网络文学论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第139页。

(13)如汪代明先生认为:电子游戏仍属于“艺术”范畴,参见其《电子游戏,艺术的终结者?》,载《理论与创作》2003年第5期。

作者:邓国军

第4篇:网络舆情的现状

我国当前“网众”数量与力量均呈上升态势。不同于以往呈原子状态的个体分散网民,一个由“网络化用户”构成的“网众”群体已悄然崛起,以数亿计的庞大数量构成了一个“压力集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截至2011年底的数据,中国网民规模已达5.13 亿,其中48.7%的网民在使用微博,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另据调查,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并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但是网络舆情在集中民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1、网络舆情能够快速集中和表达民情民意,是网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

通过网络表达观点诉求已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当某一社会事件被迅速关注而成为热点或公共性事件时,由数量庞大的“网众”积聚的舆论压力和行动力量,便不容忽视—其可能不再局限于言论自由范畴内的“说”,进而转化为社会行动范畴内的“做”。比如近年来,随着“网络政治”的演进和“阳光政府”、“电子政府”的全面推进,互联网正以其自由、互动的独特性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在网络监督下,我国的部分贪官被曝光,这有利于政治腐败的解决。

2、网络舆情能够有效促进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更是人际交往的一张大网,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流的平台,是思想碰撞和交融的阵地。各种网上流行语的传播、贴吧微博中的帖子和论坛等既反映某一全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同时又会影响其他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生活方式。

(二)网络舆情的存在问题

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由于网络群体众多,个人观点具有一定的偏激性和狭隘性,加之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不当,使得某些群体借题发挥,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1、网民对现实现象中的偏见容易造成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党政网络话语权受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化有所加剧,社会各阶层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这使社会舆论对政府、官员、富人、官二代、富二代、明星等群体持有相当大的偏见或敌意。当牵涉钱权利益时,民众便会形成巨大的舆论阵营,挖掘官员、富人和明星的背景,甚者捕风捉影,形成负面新闻。这会使得党政网络舆论时陷被动、失语状态。

由于处于虚拟空间中,群体状态下的公众是情绪化的,没有信仰就很容易被煽动,也很容易将毫不相干的人作为攻击的靶子,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侮辱和伤害。面对指责质疑,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政府公信力面临考验,人民日益不信任党政部门、司法机关。人们甚至以民间司法的形式参与事件的调查、跟踪和执法。

2、网络作为虚拟空间,其信息的虚假性易使网络舆情失控。

由于网络发展的广泛性,造成各类网络信息同时传播,虚假信息及谣言也遍布皆是。这一类失真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容易混淆视听,引起民众不良反响。基于这些虚假信息以及谣言产生的网络舆情会在更广的网络信息平台上传播造成信息误导,不仅让网络新闻失去可信度,还造成了网络信息的严重失衡,使民众利益受到侵害,甚至还会让网络舆情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随着人类生活快速网络化,社会利益快速向网络延伸,传统社会中的各种犯罪行为都在虚拟空间内找到了成长的土壤,网络病毒、网络盗版、网络赌博、金融诈骗等,已经极大地伤害了社会诚信,破坏了社会秩序。

3、网络舆情容易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和私人领域,个人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网络空间的虚拟化与去责任感,个人的言辞更多地呈现主观、随意的特点,给网络上人身攻击、人肉搜索、散布虚假信息,以及发动政治活动等不文明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为网络缺乏事前审查机制,使用者常常混淆“公”和“私”的界限,公众的隐私权、名誉权屡受侵犯和践踏。人肉搜索是一种强大的搜索工具,它极大地延伸了人类的脑力和智力,然而,近年人肉搜索的泛滥使用,让人类的道德与法制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4、网络舆情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民意,有时甚至阉割了真正的民意。

网络舆情还时常受到网络谣言的裹挟。网络造谣者在利益驱动下,娴熟地使用着“议程设置”、“涵化培养”和“沉默螺旋”等传播技巧,恣意虚构了大量所谓的“网络民意”。

譬如,一个人可以注册多个网名,拥有数以百万甚至千万的粉丝,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向不同网络平台瞬间发送数量惊人的内容,从而虚构出俨然颇具代表性的“民意”,表面上是很多人支持同一观点,但实际并非如此。甚至,网络舆情与真正的民意相去甚远,不仅因为参与网络表达的网民是少数,更是因为少数利益攸关者言辞激烈的表达,造成“沉默的螺旋”,掩盖了沉默的大多数的意见。

5、网络舆情中的言论自由和意识形态主导权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和自由性,有许多未经处理过的信息大规模传播形成多元性的网络舆情,不同群体对某事件存在不同的态度和个人意见,网络舆情中的多元思潮导致人们价值多元化,会出现负面的网络舆情现象。近年来的“非毛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等观念在网络传播快速,范围日益扩大,不少网民在社区公开发表丑化共产党人的帖子,部分人民日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巨大挑战。

第5篇:乐思网络舆情监测:自媒体时代的舆情危机公关需从网络舆情监测开始

【舆情研究】自媒体时代的舆情危机公关需从网络舆情监测开始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以微博为代表的微博传播媒介治理和网络舆情监测成为舆情研究新课题。在自媒体时代,传播媒介特别是微博传播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负面作用同样明显,而法规建设则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因此,“微传播”是把双刃剑备受政企的重视。

微博作为自媒体传播时代的典型代表,其具有很强的信息传播力,特别是轰动性消 息的传播范围之广,对信息当事人影响程度之深令人惊讶。因此,微博成为众多政企 展开网络口碑建设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网络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网民结构的多样化 和网络舆情监测手段的缺失,这就必然使得网络传播存在风险。

当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浮躁感,网上泛娱乐化和炒作现象普遍,人们对负面新闻事件的敏感性增强,这些导致网络负面信息更容易发酵传播,形成负面舆情环境,如果处理不当不及时,对政企形象的破坏将是深远的。

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监测数据显示:近段时间,网络上掀起的各类舆情议论潮,陕西的“表哥”事件、广东的“表叔”事件、白酒塑化剂超标事件以及肯德基速成鸡事件就是自媒体时代体现微博舆情威力的典型案例。微博热点事件的偶然集中发酵,使得政企对突然而至的网络舆情危机倍感压力,对事件发生没有心理准备,导致舆情 危机处置严重滞后,不利于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第一时间法则。因此,如何突围微博舆情危机,建立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成为政企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今,网络舆情危机爆发具有很大的突发性。一条不起眼的负面信息经网络的发酵很可能突然演变成一场网络舆情灾难,而如果缺乏有效网络舆情的预警,突发而来的舆情风暴就会让政企在处理危机时乏力感倍增。

面对自媒体时代网络危机的强劲爆发力,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准确全面的网络舆情监测,可以很好地帮助政府企业获取网络微博舆情动态,了解民意民声,实时监测微博相关话题信息的传播效果,监控微博虚假负面信息,在网络舆情危机爆发时可以妥善的、有目的性的针对处置。

以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为例。该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自动 采集子系统与结果浏览子系统。可以对微博上一切与本地区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负面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测,其监测范围囊括各大网络媒介的微博平台,并可对重点微博话 题实施重点监测,最后对检测结果生成各类数据图表和舆情日报周报。

在当下变幻莫测的复杂自媒体环境下,政府和企业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及时发与我相关的舆情呼声,第一时间了解民意,在萌芽状态化解矛盾。

第6篇: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及舆情掌控与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下)

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与规律及舆情掌控与网络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法(下) 试卷

5、

6、12错,其余对

1、中宣部副部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在“积极运用微博客服务社会经验交流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微博客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切实加强建设和管理,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秩序。

正确

错误

2、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机构微博本身具备一定的严肃性,如果完全用网络语言回答问题,容易引发争议。

正确

错误

3、单学刚副总编认为,政府和企业应在网络社区中发展盟友,团结意见领袖,促进不同声音的表达,用统战的思维去面对异质的声音。

正确

错误

4、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本地论坛是疏通民意的最短路径。

正确

错误

5、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公民都有言论的自由,对于网民的言论,即使出现严重的非理性、非正常的声音或者明显的造谣、诽谤、诬陷声音,政府也不可组织删除。

正确

错误

6、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平息民众的猜测,政府部门应第一时间召开发布会,速报原因,慎报事实。

正确

错误

7、在应对网络危机过程中,任何时候一句不当言词都可能引发巨大的反响,不但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把自身置于舆论漩涡中,因此每一句话都应“三思而后说”。

正确

错误

8、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互动、沟通是当下互联网的一个主题。

正确

错误

9、单学刚副总编指出,过去我们开办官方网站(政府官网、企业官网),主要工作是宣传,现在,宣传之余更多的要互动。

正确

错误

10、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为官民互动、企业与消费者互动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正确

错误

11、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对网上部分网民纯粹情绪发泄性的言论,应以积极澄清。

正确

错误

12、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为了缓解舆论压力,公务人员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尽可能将社会问题政治化,地区问题全国化。

正确

错误

13、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微博客是当下最流行、最时尚的官民互动方式,而且它具备廉价、高效、便捷等多种优势。

正确

错误

14、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在政务微博和机构微博的地域分布上,以东南沿海地区最多。

正确

错误

15、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据2011年9月公安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开有实名认证的公安政务微博4000多个,实名认证的民警个人工作微博超过5000个。

正确

错误

16、2011年6月,南京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规定,对于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水、电、气、自然灾害等事件,要尽量做到()之内发布。

一小时

三小时

五小时

十小时

17、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迄今为止已经运作5年多,有()省委书记、省长实名回复,近20个省份出台文件规范如何办理留言工作。

18位

28位

38位

48位

18、据2011年9月公安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开有实名认证的公安政务微博()

1000多个

2000多个

3000多个 4000多个

19、下列各项表述中错误的是哪项?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在平衡舆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些技巧,比如注意选择发帖时间——在工作时间、工作日等网民活跃的时间发帖。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在网络上提倡用鲜活的网络语言和大众口语摆事实、讲道理,同时有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有开拓的视野,就是我们在呼应的时候要多了解现状,多了解以前的经验教训,多了解兄弟单位的工作情况,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要尽可能转变文风,公职人员,包括企业领导在说话时有一些官方语言的刻板痕迹,这在网上往往不容易被接纳,容易引起一些负面的解读。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提倡公务人员多发帖、多出声、多引导,并不代表就要说假话、空话、大话。

20、据2011年9月公安部的统计,目前全国已经开有实名认证的民警个人工作微博超过()

5000个

6000个

7000个

8000个

21、单学刚副总编指出,2009年8月,()首先在网上设立网络发言人。

广东省工商局

山东省工商局

广西省工商局

浙江省工商局

22、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是疏通民意的最短路径。

本地论坛

网上发言人

微博

博客

23、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是下列哪项的含义?

塔西佗陷阱

破窗效应

鲶鱼效应

羊群效应

24、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中国粉丝数最多的政府微博是()

广东公安微博

浙江公安微博

山东公安微博

北京公安微博

25、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政务微博和机构微博的行业分布,以()最多。

公安微博 民政微博

城管微博

市政微博

26、根据单学刚副总编所讲,以下哪些属于新时期官民、企民互动的新兴渠道、有效渠道?

官方微博

网上发言人

回复留言

网络访谈

27、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官方微博成为目前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官方微博对地方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扩大了每一家机构的话语权。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机构微博本身具备一定的严肃性,如果完全用网络语言回答问题,容易引发争议。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现在我国的机构微博、官方微博,大部分仍然是用于宣传。

28、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个人微博是个人通信自由的体现,很难要求单位禁止员工开设微博。但一些领导和员工开设微博之后,容易混淆个人身份和公职身份之间的关系,造成很多麻烦。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在网络危机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重要节点,但是当事双方谁第一个说话、第一个表达,就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对整个社会舆论的走势产生影响。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提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在出现危机之后,第一时间发出自己正面的声音,对问题的性质进行解释说明,从而避免进一步出现谣传。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第一时间去表态,表达的只是原则,讲的是如何去看待这个问题。

29、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有些单位片面追求速度,第一时间发布会,盲目地把没有经过科学判断、没有经过严谨论证的结果公布出去,这就有可能说错话,之后就会陷入空前的被动。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速报事实,即出现问题之后,要尽快说话。但很多问题比较复杂,第一时间搞不清楚怎么回事,可以先有态度,先表示回应:我们已经注意到问题,我们已经展开了调查,我们会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第一时间向大家公布真相。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网络没有国界”,一些地方认为,对于本地的论坛,当地的宣传部门可以管就要把它管住,什么负面东西都不能有,但是这恰恰印证了一个成语——掩耳盗铃。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本地论坛,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渠道。

30、下列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有哪些?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鼓励大家将问题发布内部空间,之后去妥善解决处理,就避免了扩大化。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本地论坛,泛指地区、系统或者行业内的一些载体。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一些专家学者和意见领袖,经常发出一些和政府、企业步调不完全一致的声音,表达一些不满情绪,大部分是站在帮助政府、帮助企业改进工作的角度,本身并不怀有恶意。

单学刚副总编指出,在网络社区中发展盟友,促进不同意见的均衡表达,说白了就两个字——统战。

第7篇:网络舆情对教育的影响

加强网络舆情研判,维护教育稳定发展

新的网络发展,特别是博客和微博的井喷发展给新媒体时代特征带来异军突起之效,并让信息在网络传播出现两个效应:光速化效益和蝴蝶效益。光速化效应就是由一个新闻源发出,到全网(100个主流新闻网站为标准)发布时间最快只要28分种;蝴蝶效应就是在一个小地方一个小小的投诉或一个正常执法事件失妥,可能会因网络传播及舆情压力在北京或省会城市领导这里引发风暴。

2011年的各类事件中,网络事件成为影响维稳的重要因素。网络把事件或舆情无限放大,事件传播可能没有道义,也容易出现被个别人恶意利用和制造恶化舆情。结果直接影响正常的执政或教育教学的管理,为了处理问题,很多单位、学校不能安心放在更重要工作上。

尤其是当前,章丘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涉及广大教师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相对比较集中,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通过网络踊跃反映问题、表达诉求、建言献策,对教育体育事业发展和改善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从当前阶段发展策略而言,管理好舆情,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促进教育的大发展,也具有非常现实的社会意义。

2011年以来章丘人论坛涉及教育的主题帖共216条。可分为以下几类:

1、有偿家教、辅导班等约 条,占 %。。教师自己切身利益问题(职称评聘、评先树优、入党提干、调动等)约 条,占 %

2、教育主管部门工作效率工作方式对社会、对学校的影响(招生、转学、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教师招考等约 条,占 %

3、学校管理(安全、餐厅管理约 条,占 %

4、、学生校服收费等约 条,占 % 大部分帖子有其时效性。 其他 条,占 % 面对纷杂的舆情形势做到

1.态度真诚,可以使得激烈矛盾得以有效缓冲

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了媒体的关注点,把握了宏观的舆情热点,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话语麦克风”,从积极应对、信息公开的角度看,舆情应对态度是积极的,发布会现场能够鞠躬致歉、现场流泪都体现了态度的真诚。

2.动态真实,防止了网络谣言的产生

舆情应对中不应急于否定媒体,而坚持“先调查再发言”追求动态真实的态度促进了事件过程中话语权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了网络谣言的产生。

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不断提高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实效性。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广大师生的需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着力增强正面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充分发挥媒体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政治方向、政治原则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要加强对教育体育有关舆情的分析研究,把握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思想情绪的现状和走势,把握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思想舆情变化发展的规律,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积极有效地引导社会舆情。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和管理,依托主流媒体,做大做强章丘教育体育信息网站及各学校校园网站,将其打造成我是教育体育系统主流网络媒体。要加大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面对纷杂的舆情形势我们也看到了,该事件在处理中由于地方政府在新媒体中使用方式不对、态度认识不到位引发的‚徐州警方官方微博卖‘萌’被网民狠批‛的现象,此类细节问题亦应该引起注意。总体上分析,当地政府在面对舆情时的处理仅仅及格,但是事件仍旧在发展过程中,在充满变量的舆情环境中,政府部门的任何‚失足‛均会酿成前功尽弃、成绩归零的结局,依旧应该坚持信息公开、坦诚布公地接坦诚布公地接受媒体监督、回应社会关切。

当前网络舆情现况缺乏公信力的原因比较多,主要原因有三个:一,社会处于结构调整阶段,各种矛盾都存在或被集中,而且网络媒体成为最好发泄地方或平台,并且网络上有近4万人又是这方面信息的专业爱好者可以帮助煽风点火;二,学校或相关事件主要负责人在近些年出现的网络事件中处理过程或应对过程中基本不专业,没有高度或处理方式直接简单。播络客研究数据显示至少85%的网络事件处理被动、缺乏策略,有69%的事件都基本不理或简单应对。很多事件发生舆情后,网民在事件出现前,就可以给最后的结果提出提前预示,都等同于看相关事件和相关单位或个人的笑话。这些处理方式当然缺乏可信度或信服的依据;三,舆情管理或网上事件处理太单向。舆情管理可以互动的,只要真诚,把敢于面对或承担责任的态度拿出来,找到时间本身的意见领袖,并通过科学、准确和及时传播到网民之中,采用尊重事实、传播真诚的态度,用网民的大众价值观去沟通,我们也接受不足或失误的批评,并表示承担责任的舆情管理方式,舆情可以引导的。而过去的网络事件都采用政府新闻发言人发言的模式,千篇一律,根本无法取信于网民和公众。

五、促进教育体育事业和谐稳定是办好网络舆情的根本目的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教育体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广大网民处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对教体事业的发展体验最深刻,意见最直接、最坦率,通过网络征求意见,能更直接、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各个层面议论的重点问题,了解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关系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些列问题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2009年章丘教育体育信息网开通‚网络互动‛栏目。下设‚问题解答、领导信箱、建言献策‛等子栏目。通过该栏目共处理各类问题 多少条,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应。该栏目已成为网民留言办理的‚直通车‛、‚快车道‛。实践证明,网络舆情办理工作运行得好,就能够及时了解教育动态,解决广大师生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促进教育体育事业的和谐稳定;办理得不扎实、经不起群众检验,则会引起群众不满、损害教育体育事业的形象。关注网络、重视网络、充分利用好网络,是各级各类学校和局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基于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易于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之一,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把办好网络舆情作为关注师生和社会各界诉求一种重要手段,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使网络舆情成为构建和谐教育体育事业的重要力量。

道歉就那么难呢,担心负责,先推卸责任

把一批责任心强、热爱网络工作、文字功底扎实的同志充实到国家和省、市的网络宣传员队伍中,进行更高层次的锻炼交流。

坚持弘扬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该县将新闻、评论、舆情“组装”,整体推出,形成网络宣传链条,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联动,形成全方位舆论,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初步将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处置、督查反馈形成有机整体,加大舆情引导和网络问政力度。

1.态度真诚,可以使得激烈矛盾得以有效缓冲

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了媒体的关注点,把握了宏观的舆情热点,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了“话语麦克风”,从积极应对、信息公开的角度看,舆情应对态度是积极的,发布会现场能够鞠躬致歉、现场流泪都体现了态度的真诚。

2.动态真实,防止了网络谣言的产生

舆情应对中不应急于否定媒体,而坚持“先调查再发言”追求动态真实的态度促进了事件过程中话语权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了网络谣言的产生。

六、舆情点评

从信息公开角度看,应及时进行的媒体通报,在第一时间把握了媒体的正规发布渠道,减少了“杂音”,能够把握真诚处理的态度,但是在危机管理应对的手法、舆情处理的手段上观念依旧落后,不善于网络舆论的引导。

该县还针对网民关注的热门话题,采取跟帖、发帖和政务信息发布等形式,积极回应、引导和疏导了“商城蜱虫”、“爆炸案件”、“县高中学生猝死案”等事件引发的舆情震荡,有效控制网上舆论全局、平息谣言、建立正确的主流声音,引导广大网民关心、理解和支持反腐倡廉建设,坚定反腐败斗争的信心。还通过网络收集社情民意,发现金融和保险部门乱收费、党员干部实施家庭暴力等2起案件线索,并及时予以调查处理。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正面效用,为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凭借。(

同样,面对纷杂的舆情形势我们也看到了,该事件在处理中由于地方政府在新媒体中使用方式不对、态度认识不到位引发的“徐州警方官方微博卖‘萌’被网民狠批”的现象,此类细节问题亦应该引起注意。总体上分析,当地政府在面对舆情时的处理仅仅及格,但是事件仍旧在发展过程中,在充满变量的舆情环境中,政府部门的任何“失足”均会酿成前功尽弃、成绩归零的结局,依旧应该坚持信息公开、坦诚布公地接坦诚布公地接受媒体监督、回应社会关切。

第8篇: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的监测

首先,要自己有确定的监测范围和目标,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其次,选择一家好的舆情监测公司,关键是要采集技术好,比如乐思之类的采集出身的企业,这是一定的,否则其他的都是空谈

第三,要有自己的舆情查看、处理人员,专门负责第一时间处理采集到的舆情信息

具体到不同的企业的网络舆情监测的流程可能不一样,但是大致都是三个部分,如下(以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为例):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此步骤主要是确定好监测的目标网站和过滤关键词。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这个可以通过例如乐思舆情监控系统之类的技术,在第一时间大量来采集、汇总各种互联网上的信息。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保持紧密沟通,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的重要经验。以上海为例,无论在涉日舆情、地铁调价,还是普陀城管打人等“网络热点舆情”处理上,各部门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共同商议,判断危机走向,对预案进行适当修正和调整,以符合实际所需是危机应对的重要措施。

第9篇:关于网络舆情应对的思考建议

当前,县级处于矛盾的第一线,舆情均处于高发易发态势,网络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聚散地,网络舆情占比重,多为举报投诉类、民生诉求类、突发事件类,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民众维权意识提高,利益诉求增多,导致引发舆情产生的热点因素增加。

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大了对交通、工业园区、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民生的投入也不断增加,财政资金对乡镇、村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加大,客观导致涉及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涉农资金补贴、社会救助等涉民切身利益的事务增多。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一些具体办事部门和经办人员工作不到位或公开透明度不够导致民众不理解、不满意、不配合。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开放,信息的透明,群众眼界逐步拓宽,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在不断提升,对党委、政府公共管理水平有了更高的期待,对关乎公共利益的事务有了更多的关注,遇到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受调整时,不再沉默,而是敢于表达。

二是媒体格局在变化,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互动在加强,导致舆情发酵的可能性增大。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微博客等新载体和手机上网平台的迅猛发展,更加快了网络舆情的急速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网络这一便捷平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参与社会事务的监督,希望借助海量网民的力量,制造更大的舆论影响力,最后通过舆论的压力推动现实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相互融合与呼应进一步强化。越来越多的平面媒体通过网络搜索线索,然后进行实地采访印证。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信息互享和交换成为推动舆情迅速传播和热点舆情事件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是媒体监督意识增强,部分非主流媒体滥用新闻监督权,导致舆情处置的行政成本增大。

随着媒体监督的意识越来越强,媒体视角已经遍布社会的各个层面,对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环保问题、社会公平公正问题、政府服务水平问题的监督性报道也越来越多,推动了舆情不断上升。

舆情应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一)实体部门存有工作漏洞,给媒体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提供了事实依据。

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法》赋予媒体的权力,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能拒绝、阻止记者的采访报道。如果身正就不怕影子歪,媒体报道最终依据的是事实和法律。但从媒体记者到我县实地采访进行舆论监督和监测到的网络舆情的案例分析,我们实体部门的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不足,容易被媒体关注:一是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执法不公;三是管理缺位;四是公共利益与部分公众利益矛盾;五是干部作风问题。

(二)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缺少应对突发舆情的技巧和方法。

一些舆情发生地(单位)的领导干部面对记者采访,认识有误区,态度不积极,接待不热情,方法不得当,缺乏技巧。具体表现:一是“躲逃”。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少说为佳,不说为妙”,对媒体采取能躲则躲、能拖则拖的办法,只顾撇清自己,不顾党委、政府形象受损。二是“敷衍”。不管是正面宣传,还是负面报道,采用敷衍塞责的办法,态度上漫不经心,话语上模棱两可,行动上拖拖拉拉,偶有回应也是避重就轻,抓不住关键,导致媒体不满,不利舆论引导。三是“麻痹”。对媒体记者在辖区内采访报道,缺乏责任心和敏锐性,既不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又不及时上报,听之任之,给后期工作带来被动。

(三)应对处置机制不够顺畅,制约了涉县舆情的及时有效化解。

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科学应对舆情的网络平台,工作手段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速度。二是缺少人手和工作经费,保障力度跟不上舆情发展态势。三是少数单位执行力欠佳,多部门联动处置机制有待加强。

加强和改进舆情应对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互联网世界已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社会舆论的 “加速器”、“放大器”。科学应对舆情已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各级党委、政府提升执政能力、维护地域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承上启下的县级政权,处于基层工作的第一线,是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协调各类利益关系的前沿阵地,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和全媒体发展态势,我们必须自觉增强新闻意识、媒体意识和舆情意识,重视加强县本级应对舆情的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自主增强正面宣传能力、舆情应对能力以及与媒体打交道能力。

(一)教育各级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强化舆情危机意识,提高舆情应对本领。

一是善于从县内外发生的典型舆情事件中得到警醒,把握社会心态走势、网民关注热点、舆情分布特征和处置技巧。二是应以包容心对待网络民意,正确对待舆论监督,鼓励和保护公民理性表达意愿,规范网民在法律框架内合理提出诉求,而不是一味地删除、封堵网帖,刺激网民,激化矛盾。三是着力提升党委、政府公信力,改进政府工作方式,推进党务、政务、警务、村务公开,扩大党政机构新闻发布的透明度,最大程度实行信息公开。四是积极开展网络问政。应努力提升网络应对技巧,综合运用官方网站、媒体网络、网民留言板、官方机构和个人微博等新媒体手段,主动出击,引导和化解舆情危机,建立健全“网络问政”的体制机制,倾听民意,疏导民怨,及时有效处置热点事件,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最大程度促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县级网络平台建设。一是建设“新闻网”。

必需抢占互联网宣传阵地,在第一时间正面权威发布主流声音,力求全面汇集东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方面最新资信,把自办的新闻网站打造成为对外宣传推介东至的最具权威性、最快捷、最全面的网络信息平台。二是建设 “政务微博群”。为构造展示党委、政府机构形象的新平台,更近距离与民众沟通互动,更及时、全面地发布最新政令新闻,正面回应网民个人微博诉求,党政机关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开设自己的官方微博。三是加大对政府网站等官方、民间网站特别是网民留言板的管理力度,强化论坛发帖审核制,从源头防止负面敏感事件传播发酵。

(三)加强应对舆情的专业队伍建设。

一是充实加强外宣、网宣和网监队伍,强化业务培训,重点提高涉县舆情收集、分析和应对处置能力。二是加强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各乡镇各部门要选拔培养综合素质高、语言能力强、熟悉新闻媒体工作的干部作为本单位新闻发言人,负责政务微博运营、媒体接待与舆情应对事宜。三是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评论员能力结构,加强日常网络发帖、跟帖、回帖和撰写网评文章工作,做好正面宣传、负面舆情引导。四是夯实乡镇舆情应对工作基础,明确乡镇党委副书记、宣传委员作为基层一线力量,面对面开展工作。

(四)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一是完善舆情预判预警机制。

包括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制度、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评估机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和突发舆情处置联席研判机制。二是完善信息公开发布和舆情引导机制。重点是针对突发事件,利用好信息公开黄金2小时,规范新闻发言人或政府公职人员的言论、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改变对互联网 “不理、不用、不管”的现象,做到尽早讲、持续讲、准确讲、反复讲,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三是建立及时问责和查处责任官员制度。重点对舆论关注的事件处置不力、不作为的官员,及其背后存在的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人作出处理,通过及时的行政问责,有效平息危机和舆情压力。

上一篇:乡镇学前教育发展下一篇:老年大学开学典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