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学前教育发展

2022-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乡镇学前教育发展

发展教育事业 服务乡镇企业

乡镇工业的发展在农村经济改革的十多年中,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巨大变革,而且将在今后很长的时期内,以更大的力量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诸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在农村,乡镇工业与教育有什么关系,它们的相互作用对农村现代化有什么影响?带着这一向题,我们到江苏省常熟市进行了调查。

常熟市地处江苏省长江入海口的南岸,总面积114平方公里,人口103万,34个乡镇,拥有耕地104,5万亩。历史上极少灾年,故得名“常熟”。1978年以前,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在人均收入还很低的情况下,农民对教育功能的认识还局限于用积攒的钱供子女读书,去“跳农门”这样一个水平。农村教育长期脱离农村实际的状况,使农民天经地义地认为教育是“城里人的事”,失去了对教育的热情,农村教育的路子越走越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系列方针、政策给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常熟农村看,主要变革有三条:

变革之一——找到了集体经济适应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形式一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近几年,常熟农业连年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46,7元提高到1989年的1185元。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使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看到了建设农业现代化与教育之间的联系,使转变教育观念成为可能,并为教育投入奠定了物质基础。

变革之二——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它的发展不仅加快了碱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而且也加速了农村政治、文化、教育等其它事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培养了一代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亦工亦农的新型农民,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1978年,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26,4%的乡镇工业,几年后迅速发展为常熟工业的顶梁柱,实现产值59,64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0%以上,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格局。常熟现有3492家乡镇企业,28,6万名职工,建立了以稀土材料、电子配件、特种化纤、纺织服装骨干企业为主的四个技术密集小区。1989年全市每个农业人口人均乡镇企业产值6714元,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发达乡镇工业地区人均750元的标准。1986年至1990,年,乡镇企业对全市教育投资达7533,3万元,超过同期国拨经费。毫不夸张地说:常熟教育主要是以乡镇工业为依托、为财源、为靠山才得以顺利发展的。

变革之三——乡镇工业的发展使常熟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大变化,同时也使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1978年,常熟农村65万劳动力中90%以上从事传统农业生产,随着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从占农村总劳动力的70%下降到1989年的30%,近30万的农民走出土地,进入乡镇企业。

这三条变革恰恰成为乡镇工业起飞和教育重新起步的契机。

1985年常熟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发展和改革教育事业,为全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各级合格人才。”常熟教育从这一指导思想入手,转变过去单纯依赖国家办学,依靠增加教育经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状况,扭转教育脱离乡镇、脱离劳动、脱离当地人才需求的被动局面,确立了教育同时必须为常熟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乡镇工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常熟农村教育找到了路子,开始走上了一条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的轨道。它所产生的变化突出反映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单一国家办学转变为“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充分调动了各级政府和乡镇企业办学的积极性。

六年前,乡里最破的房子是校舍,今天造型别致、设备齐全的乡村学校处处可见。六年中全市用于中小學基建投资4900多万元,其中乡镇企业的投资占72,5%,全市新建改建校舍面积25,98万平方米。目前,全市34个乡镇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其中已有12个乡镇达到了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1988年,全市实现了小学“四率”、初中“三率”整体达标。全市15——40岁的人口中,文盲、半文盲比例由1982年的12,6%下降为1990年的3,4%。

对于这种变化,广大干部说,分级办学和分级管理改变了过去“看得见的管不着,看不见的却在管”的局面。广大群众说,过去市里管学校是“多子女,难管好”;现在乡里管是“独生子女,能管好”。

常熟市的何市乡,拥有62家乡镇企业,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该乡“七五”期间,先后投资300万元,新建改建11所校舍,面积9946平方米。这个乡1990年已达到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该乡把基础教育作为一项跨世纪工程对待,他们算了这样一笔帐:农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67元提高到1989年的1300元,全乡2,5万人口存款额达4000万元,工业总产值达2,53亿元,与乡教育培养的人才分不开。“七五”期间仅高中毕业生留乡的人数16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4%,其中绝大部分在乡镇企业工作。乡里人才留得住,靠的是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的振兴,靠的是教育。何市乡算的这笔帐告诉我们,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在于乡村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从切身利益中认识到了教育在培养人才、促进经济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第二,教育投资由单一渠道变为多渠道、教育投资效益不断提高。

在重视教育投入的共识下,近年来,常熟市财政每年用于教育的经费比例和生均公用经费都实现了两个“增长”。财政用于普教的经费由1985年的1078,8万元上升到1989年的2354,1万元,由占财政收入的4,18%上升到6,59%。自1985年征收教育费附加以来,不仅征收渠道通畅,征收数额也逐步有所提高,由1985年的583,5万元上升到1989年的2313,6万元,占农村教育经费总数的62,7%,成为农村教育经费来源的大头。常熟校办企业也是教育投资的渠道之一,1985年至1989年,校办企业提供教育经费达1234,4万元。同期,村一级集资办学的经费也超过300万元。

常熟市还十分重枧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他们首先确定教育投资的方向和重点是加强基础教育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求每个乡在办好乡中学、乡中心幼儿园、乡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基础上,促进全市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针对乡镇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提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原则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多形式并举”,逐步改变了过去“乡自为改、全面铺开、专业重复、办学效益低”的局面,使办学结构性浪费现象有所改善。

作为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的教育费附加,在常熟是以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7,6%来计征的,这一政策制订的本身以及它在五年的执行中能够被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理解和支持,说明乡镇企业对办教育是有积极性的。同时,这一积极性的不断提高也来自于教育部门能较好地将人才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使乡镇企业愿意为教育投入。双方利益一致,“互惠互利”,使投入有保证,产出见效益,形成了良性循环。

第三,改革教育结构,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实现“三教统筹”发展的新格局。

乡镇企业对人才的紧迫需求促进了常熟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1983年起,市政府将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列为政府工作目标,把它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财、物和政策等方面抓落实。几年来,先后投资近300万元改建两所主体型职业中学;规定企业单位从按工资总额中提留0,3%集中统筹为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培训费;初步形成一个面向全市的以两所主体型职业中学和10个跨乡的骨干办班点以及一批分布广、办学形式灵活的职业教育点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网络。目前,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入职业技术类学校的与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由1981年的1;10转变为1989年的1:1,2,1985年以来,为当地培养各类职业技术人才近6800多人,为企业培训人员达23万人次。据跟踪调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80%以上的毕业生成为城乡企业中的骨干。1987年职业学校毕业生中属农村户口的有1190多人,被乡镇企业吸收就业的达1160多人。由于这些毕业生文化素质高,掌握技术快,深受乡镇企业的欢迎。实践证明,教育结构改革的出路就是要按照客观需要,适应当地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进行。

常熟市在大力抓好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实行“三教统筹”,变基础教育的升学型教育为素质教育,扭转了“基础教育为正业,职教成教为副业"的观念,树立“三教协调统筹”的大教育观念,充分利用普通中学和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办学设施、实习基地、师资与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为职业技术教育服务。既调动了普教和成教的积极性,又保证面上职业班的办学基地,取得了过去“三教”相分离所达不到的教育效益。

在注意调整教育内部结构的同时,常熟职业技术教育的另一特色就是走联合办学之路,充分调动部门和企业办学的积极性,使教育整体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由市政府牵头,市经委、乡镇工业局、劳动局和教育局定期研讨职业技术教育,参与商讨联合办学的部门多达25个。1987年各部门办班学生数占职业班学生总数之比,教育局为7,1%,业务部门联办为45,9%,乡镇办为47%。这些联办班的特点是学校师资充足,实习基地落实,培养的人才联办单位欢迎。一些有眼光的乡镇企业领导尝到了联合办教育的甜头,他们一改过去招工“带资进厂”(每个农民进厂先交2000——4000元集资费)为工厂出钱培养职业班学生再录用的“帶智进厂”,真正落实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劳动就业规定。常熟市王庄乡江南自动化仪表厂“就是联办的一个典型。1979年该厂初创之际,小学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职工占82%。厂长袁勤生清醒地意识到,职工素质关系企业命运,产品质量竞争就是人才素质竞争。他率先提出:进厂先进校,招工先招生。该厂连续3年与王庄中学联办了具有“双元制”雏形的仪表职业班;他还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大专函授教育,并规定学费全部报销;职工买书订报的费用可报销一半;每年用于职工技术教育培训费约10万元。1989年,该厂“大中专、高中毕业生占职工总数的60,3%;全厂年产值1,1亿元,利润1000多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79年的1717元上升到1989年的41617元,增长了23倍多,企业形成了24个品种、1065个规格的动圈仪表生产能力,产品畅销28个省、区、市。

江南仪表厂以教育求发展的成功之路正是常熟市千百家乡镇企业的缩影,它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教育改革的动力来自经济发展的需求;而衡教育改革成功的标准之一是看能否培养合格人才,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教育改革的成功还取决于有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除国家以外的投资者的积极性。在常熟,乡镇企业对教育改革充满了热情、期望和支持,直观看是为了企业自身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又提高了新一代农民的整体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乡镇企业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用江南仪表厂厂长袁勤生的话说,就是:“职工教育不仅有微观效益,更具有宏观效益。因为乡镇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让农民富起来,它还是繁荣经济,培养新型农民,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阵地。”

常熟教育与乡镇企业发展的实践是富有启示的:教育从纯消费性投资转变为战略性的生产性投资的过程,既表明教育应与经济同步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在人们的观念上,对教育超前意识更自觉了,它将不仅成为教育界,而且成为企业界以至整个社会的共识。常熟人也正在实践中进行着对这种认识的飞跃,并且,对这一认识的深化正在作出新的探索。

作者:康宁

第2篇:乡镇成人教育发展之我见

摘要: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现在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完全有必要发展下去,但必须解决政策支持,完善办学导向和其中涉及的办学体制、财政支持和教师配置等瓶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乡镇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使之有效地服务社会。

关键词:发展 政策 财政 支持

我国的乡镇成人教育体系发轫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扫盲班”,发展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甚至达到九十年代的全面开花,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现在正逐步升格为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人学校的规格虽然提高了,但它的发展却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没有了以前的喧嚣与忙碌,再没有成绩为人们所瞩目,似乎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单位。乡镇成人学校还有没有必要办下去?它的办学方向应该是什么?它面临的发展瓶颈是什么?应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乡镇成人学校不但应该办下去,而且应该下大力度好好地办下去

我国的终身教育体系远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的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程度是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乡镇成人学校就是终身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这足以证明终身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教育的发展,原始意义的文盲基本上已经消除了,可随着科技发展步伐的加快,新的意义上的文盲在大量形成,“扫盲”必须常抓不懈,科技农民、文化农民、文明农民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形成的,这需要教育和培养。乡镇成人学校需要坚决地办好。

二、确定乡镇成人学校的办学方向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但还是农业大国,农民的数量还是占绝大多数,所以乡镇成人学校的办学方向必须是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乡镇成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训方向、培训方法必须贴近于农民的实际,切忌好高骛远、华而不实,应一切以农民的需要为出发点,换句话说,“一切为了农民,为了一切农民、为了农民的一切”。我们可以从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用服务、丰富文化生活、宣传法律法规等方面开展工作。

三、乡镇成人学校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

(一)需要政策向乡镇成人教育倾斜

应该以中央的名义制定促进乡镇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真正做到此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目前,我国的乡镇成人教育仅有几个红头文件指导它的发展,有的已经过时,严重脱离了现在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能就是这种情况阻碍了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把发展乡镇成人教育的制度确立起来,常抓不懈,使它成为联系地方党委政府与农民的桥梁,而不是就是成为装门面、迎检查的一种道具。

(二)现有的领导与管理体制严重影响着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

我国现有的乡镇成人教育领导体制是乡镇政府主办、教育部门主管,这种情况造成了乡镇成人教育既是两家的工作,又不是两家的工作,管理不畅,互相推诿,工作得不到落实。应该从中央到地方逐级设立乡镇成人教育指导机构统一指导乡镇成人教育的业务工作,相对统一的计划、相对统一的考核,年年有计划,年年有考核,使乡镇成人教育工作有动力,有压力。将乡镇成人学校的行政管理权完全划归乡镇政府,使乡镇成人教育有单位领导,有单位负责。这样两家单位齐心协力,责权明确,有利于乡镇成人教育工作系统、有效地开展。

(三)培训方向设置与专业设置

我国领土广大,各地区差异也很大,文化发展水平和农民的需求也有差异,培训方向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因地制宜,既统一又有特色。学历培训涉时较长,应充分考虑农民工作的需求,在学制和学习方式上应以弹性学制和自学考试相结合的方法;技能培训应适应当地的工业与农业发展,让农民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应该是健康向上,而不是低级庸俗,广泛宣传中央的各项政策,努力传递正能量;普法教育应贴近生活,确实做到保护农民权益,解决农民的难题,同时做好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真正做到有利于农村和谐与稳定。当然这方面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实践。

(四)财政支持

乡镇成人教育现实情况是调子拉得很高,实际上却是“骨感”得很。乡镇成人教育投入时间长,见效缓慢,远远不像开工建厂那样容易形成GDP,一些地方领导对它的存在似乎不太关注。全国多数乡镇成人学校不但规模没有增大,反而校园被圈占了不少;很早以前人均培训经费2元的标准从来没有达到过。因为必需的资金投入不到位导致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广大成教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艰难地支撑着成教发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财政投入,乡镇成人教育的发展只能是无源之水、海市蜃楼。

当今农民对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认识也没有到位,试想耽误挣一天养家糊口的钱去听各种培训似乎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在农民没有真正认识到科技对于提高他生活水平能力之前,给予农民适当的误农补贴这是可行的策略,农民也应该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只要加强政策引导与教学管理,杜绝农民“真套钱、假学习”应该不存在困难。

(五)教育力量的投入

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会涉及千秋万代,同时应该认识到乡镇成人教育也是教育工作中一不可忽视的一环。乡镇成人教育普遍被人认为是非正统的教育,耗钱、耗人、养大爷教育系统的敬老院等等,不少领导对乡镇成人学校的存在也缺乏认识,所以现在对乡镇成人教育师资力量的投入远远不够,成人学校教师随时面临着被转岗的危险,哪有精力研究教学,研究农民?更不要提乡镇成人学校教师的年轻化与知识多样化了。乡镇成人教育工作者与农民打交道需要足够的体力,超常的智力与出色的能力,及时补充新鲜的、有朝气的、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是保持成教活力的重要保证,按照乡镇人口万分之二的比例配备成教教师应该是当务之急。对现有的成教教师进行充电式培训,努力提高现有成教教师的知识水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教师对于实现乡镇成人教育教师的稳定多能与传、帮、带,对于提高乡镇成人教育的质量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想真正地发展乡镇成人教育,让它实现作用最大化,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成人教育的若干意见[Z].2002-11-21.

[2]昝贵杰.“送教下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J]学周刊:上旬刊,2014(11):226-227.

作者简介:

张建忠,男,河北省滦县古马镇学区中心校副校长,成教校长,负责成人教育工作。

(责编 张亚欣)

作者:张建忠

第3篇:对乡镇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

多年以来,在学前教育发展领域,乡镇一级始终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为此,我们应当通过加大政府投入、统筹师资管理等措施,提高学前教育发展水平。

一、乡镇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教学工作需求。乡镇一级以及村级幼儿园师资不合格现象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幼儿教师还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导致整体师资力量薄弱。

(2)条件改善缓慢,严重滞后教育发展态势。硬件投入较为滞后,有的幼儿园几年没有添置过教学设备,对各种活动设施缺乏必要的维护,甚至成为安全隐患。

(3)教育管理陈旧,无法体现先进教育理念。在乡镇以下幼儿园的管理队伍中,科班出身的专业幼儿教育管理人才严重匮乏,导致教育管理工作无法实现与时俱进。

(4)收费标准不一,搭车收费现象仍然存在。在部分基础幼儿园,收费项目繁多,除了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之外,还巧立各种名目进行搭车收费。

(5)招生秩序混乱,跨区招生引发安全隐患。随着出生人口的减少,部分幼儿园跨乡镇招生,采取交通工具早出晚归的方式吸引外区域幼儿生源,导致交通事故安全风险大大提高。

二、上述发展状况的原因分析

(1)学前教育不属义务教育体系,师资队伍未能纳入体制管理。在当前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中,幼儿教育的师资队伍未能纳入财政供给,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管很难完全到位,加之幼儿园教师流动性较大,管理的难度相应提高。

(2)基层政府盲目改制学前教育,个体老板唯利是图不愿投入。学前教育改制后,办学主体成为个体老板,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其不愿在硬件设施上继续投入,以致一味降低成本投入。

(3)乡镇学前教育待遇相对偏低,无法吸引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幼儿园管理人才与幼儿教师的待遇相对偏低,加之乡镇一级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很难吸引到高层次、高素质的幼儿教育管理人才到乡镇以及乡镇以下幼儿园任职。

(4)政府部门监管存在缺位现象,各种收费行为未能有效规范。由于现在绝大多数的乡镇幼儿园姓“私”不姓“公”,部分政府部门工作积极性不足,未能安排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检查处理,导致收费工作混乱。

(5)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失职,未能有效规范幼儿招生秩序。造成乡镇之间抢夺幼儿生源,机动车接送等乱象丛生的根源,在于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规范,导致幼儿园招生秩序严重混乱。

三、突破乡镇学前教育发展瓶颈的几点建议

(1)统筹管理师资,强化培训提高。应当逐步推进幼儿教师队伍规范化建设,从入口和在职培训两方面入手,提高整体师资队伍素质。从入口把关,应当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教师岗位进行公开招考,将一批优秀的高素质幼师专业毕业生吸纳到学前教育工作队伍中,同时要强化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通过两级培训、以点及面等方式强化幼儿教师业务培训。

(2)加大政府投入,弥补历史欠债。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应由政府举办或扶持举办,一味地通过甩包袱,只顾眼前利益的“一刀切”式的改制,已经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的发展。政府应当加大投入,在每镇均建立一所公立性幼儿园,实现公私并存的格局,通过改善办学条件、降低收费标准、提高办学质量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3)推行集团办学,放大辐射效应。作为乡镇以及乡镇以下一级幼儿园,其自身的创新管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此时,应当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使其与县级或县级以上城市幼儿园结对,采取“一对一”“一对几”的方式实现联动,学习借鉴城市幼儿园的先进管理经验,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扩大教学效应。

(4)强化部门监管,严控收费行为。每学期,教育、财政、物价等部门应当强化监督,通过定期检查、随时抽查和接受群众举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有效的收费监督体系,督促各幼儿园严格按照标准收费,减轻群众负担。

(5)制定管理政策,规范招生秩序。县级以及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针对乡镇一级幼儿园招生秩序,制定出台专门的规章制度,要按照“就近入园、自愿入园”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为广大幼儿提供便捷优质的学前教育。要强化对非法机动车辆接送幼儿的查处力度,将招生秩序予以规范,同时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当前,乡镇学前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其存在的困难完全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化解和解决,这就需要政府与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共同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幼儿园)

作者:杨从青

第4篇:乡镇学前教育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奋斗目标。

确保3 至6岁幼儿入学率达到92%左右,使社会弱势群体中适龄幼儿的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关注和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以幼儿到小学纵向衔接、学校社会家庭横向沟通为主要特点的学校德育体系,建立德智体美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解决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重分数、轻育人”问题,促进少年儿童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1、完善学前教育体系。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奠基性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家庭、社会要进一步确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着眼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为他们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要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突出素质启蒙教育,注重早期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儿童形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良好基本素质。要防止学前教育“学科化”、“小学化”倾向。小学入学要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不得对要求入学的儿童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测试。积极开展学前教育研究,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培训,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2、改革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和机制。发展学前教育要争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府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学前教育机构,积极推进幼儿园规范建设。

(三)、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设施和教师资源配置上缩小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特别是要在教师调配上,安排具有童心、能跳善唱、责任心特强的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不断提高办园效益。

2、认真做好外迁户农民子女的入园教育工作。学校建立和完善相应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采取各种形式,规范外迁户农民子女入园入学,学校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三、具体措施:

1、领导重视,定期研究。学校成立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导处专人负责,幼儿园园长具体管理,学校各部门协调配合的管理体系,且对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定期研究,规范管理。

2、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3、学校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和指导,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4、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在贯彻学前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养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

5、制订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培养培训机构及基地建设。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学校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对所有从事学前教育的师资有计划地进行轮训,使全校幼儿教师业务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

6、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

7、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优选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8、学校行政管理、教育科研和检查督促,均对学前教育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5篇:乡镇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汇报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使民办幼儿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缓解了幼儿教育严重不足的矛盾。但在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和矛盾。现就我镇民办幼儿园现状做如下汇报:

一、我镇民办幼儿园的基本情况

xx镇目前还没有一所公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2个,B类看护点1个,C类看护点原来有3个,今年秋季开学时取缔1个,有2个C类看护点正在整改中。全镇学龄幼儿入学417人(其中xx幼儿园217人,永丰幼儿园58人,哆唻咪幼儿园97人,星星幼儿园25人,营房屋20人)。幼儿基本入学。

民办幼儿园有xx幼儿园和永丰幼儿园。永丰幼儿园目前尚在按标准新建校舍,估计到明年才可以正常招生。xx幼儿园正常运行,该园筹建于2005年,2006下半年投入使用,自筹150万元资金新建了一所1000多平方米的综合楼。综合楼根据国家幼儿园的建设标准设计,全框架结构,内有教室,学生活动室,学生午休室,食堂,办公室,洗浴室。幼儿园的场地进行了合理的布局。

二、xx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xx幼儿园现有13名教职工,其中园长2人,教师5人,保育员5人,炊事员1人。该园着重园本培训,园长经常在网络上下资料与大家一起学习,组织老师上公开课,每期每个老师撰写3份优秀教案,并多次派老师参加市、县教育局开办的培训班。今年上半年,该园谢老师还参加桐城师专举办的全国幼儿教师转岗培训。全园职工还每年进行健康体检培训,部分员工参与了食品卫生方面的培训。

园长与职工签订长期劳务合同,给职工购买养老保险,多渠道打造一支优秀出色的教师队伍。

三、对促进我镇幼儿园发展的建议

xx镇辖区内8个行政村,可以划分为老xx片和老永丰片,就目前xx和永丰这两个民办幼儿园所处位置而言,布局比较合理,生源充足。若在龙潭村再开办个附属园,老永丰片学前教育的问题就可以基本解决。xx集镇上的哆唻咪幼儿看护点也可以分解部分老xx片学龄前孩子入学的压力。这样的合理布局,可以避免恶性竞争,保障民办幼儿园的正常收入,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

我镇按规划应该在2013年建一所公立幼儿园,但是由于征购一块适宜办园的土地费用大、困难多,而xx幼儿园已初具规模,各项条件基本达到了公立幼儿园办学标准,基本满足了3-5周岁幼儿的入学需求。而且如果另办新园,集镇上公私两园另加一个看护点并存,按照我镇人口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都难以做大做强,还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鉴于这种情况,镇政府经研究,建议县教育局能否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扶持xx幼儿园。在现有条件下,后期再征购少量土地扩大该园占地面积,扩建成一所符合标准的幼儿园,满足我镇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6篇:乡镇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乡镇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材料 教育均衡发展调研报告 受区教育局委托,在镇教育指导中心的协调安排及各校的大力支持下,就镇的教育均衡发展课题,对该镇进行了17个工作日的实地调研。列席了镇教师说课大赛,共聆听了38人次教师说课;观摩了镇本学教学常规检查,参与了常规检查的听课评课活动。在全镇25所中小学中,听取了213人次的课堂教学;组织教师代表座谈会25场约260人次、中层干部座谈会3场约30人次、中学家长代表座谈会3场约60人次、中学学生代表座谈会2场约60人次;与校长们进行了非正式交流;翻阅了部分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批改;观摩了绝大部分学校的

升旗仪式或课间操情况;收集了各校的相关资料;回收了教师问卷507份、家长问卷1241份及中学生问卷525份。现将调研所获得的信息、数据,整理、分析、归纳于下。

教育均衡发展已露端倪 目标明确措施具体 镇党委、政府及各村的领导,对教育非常的重视,尤其是教育指导中心的领导,经常深入第一线,与校长、教师共商发展大计。他们敬业奉献,以身示范,为学校和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指导和服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常规检查和文体活动。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专业化成长、新课程改革探索、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推动了全镇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镇就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敏锐超前的眼光,提出了合并村小、扩大规模、集中资源、提

高效益的办学构想。尽管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一教育发展的思路,未能全面付诸实施,但镇教育指导中心重新制定了《——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确定了扩并的学校或项目、投入的资金和完成的时间。现已扩并的第二小学的成功经验,用事实证明了这一构想的正确。

二、从镇教育指导中心10月《本教育装备情况调查表》提供的数据来看,当年用于装备的资金为2,225,700元,中小学的功能室及其仪器设备的配置相当齐全。尽管与都市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本镇的学校与学校之间也不是十分的平衡,但从总体上说,不论是规模较大的中学还是较为偏远的万洲小学,除个别学校条件相对较差以外,普遍环境优美、校舍漂亮,办学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

教学常规落实到位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我们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们强烈地感觉到,镇是下了大力气狠抓教学常规的。除了每学期

一次的教学常规普查之外,镇指导中心有计划、有步骤地经常组织诸如说课比赛、学科竞赛、校级之间相互听课、优质课评比、新课程改革研讨、论文交流评比、多媒体平台培训、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将教学常规落到了实处。我们随机翻阅了10余所中小学部分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总的印象是规范、认真、工整,有一定的质量。尤其是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在作文批改方法上做了很好的尝试,体现了新课标教学的基本精神。 教育科研成绩斐然

“科教兴教强素质”是教育的一大亮点。据镇教育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从——间,的中考成绩和高考成绩,双双连续三年在番禺区名列前三甲;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中,获奖3064项,其中,国家级173项、省级112项,市级1114项、区级1507项;至于镇级获奖,则不胜枚举。教师发表论文分别为:国家级报刊151篇、省级报刊39篇、市区

级报刊960篇。以上成果,对于普通农村乡镇的教育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毋庸置疑,镇教育指导中心和学校两级对教育、教学、科研的高度重视,对于提高整个镇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镇教育的均衡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队伍建设措施得力

在17天的调研中,我们深深地感到,从整体上来说,镇的中、小学教师,是好的或比较好的。

一、全镇现有中小学教师829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中学教师:研究生学历8人,占教师总数的2%;本科学历299人,占教师总数的88%;大专学历31人,占教师总数的9%;高级教师15人,占教师总数的4%。据中心小学、二小、小学等20所学校提供的数据,小学教师:本科学历97人,占教师总数的25%;大专学历244人,占教师总数的63%;高级教师162人,占教师总数的4%。应该说这支队伍的起点比较高,基础也是比较好的。

二、据中学、鱼窝头中学两所中学提供的数据,中学教师平均年龄岁;据中心小学、二小、小学等20所学校提供的数据,小学教师平均年龄35岁,均正值年富力强、风华正茂,思想成熟、经验丰富,精力充沛、好学上进的黄金时段。这样一支年轻的师资队伍,无疑是未来镇教育的希望所在。

三、镇教育指导中心和学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业务进修、专业提升是非常重视的。据鱼窝头二中钟校长介绍,镇、校两级除了经常送教师外出培训、听课、参观取经、学术交流或请专家学者来镇讲学之外,该校还组织教师远赴北京、山东、浙江、江西参观学习。可见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镇、校两级是舍得花钱、舍得投入的。据天益、大稳、长莫等10所小学提供的数据,有118位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进修,取得了不同层次的第二学历,这说明镇、校两级是非常重视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的。

在教师问卷调查“个人专业化发展有何

期待”3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希望能够“提高学历层次”为99%。在教师问卷调查“学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的资源和条件”2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认为学校提供了各类资源的占158%,认为学校提供了条件的占166%。这些都充分地说明,镇教育指导中心和各所学校,对包括教育科研在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力度是很大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四、在我们随堂听取213人次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一批年轻教师的业务素质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中心小学六班的语文教师,功底扎实,教学规范;娓娓讲述,丝丝入扣;引导得法,要言不烦。官坦小学五班的语文教师,以读入境、以读会意、以读释义、以读悟情。气氛活跃、极富激情。官坦小学六班语文教师,新课导入简洁快捷,课文朗读指导得法。中学高二班语文教师,课堂自然轻松,点拨恰到好处,名句顺手拈来,举例典型精当。把枯燥的考试

题型讲的极富诗味。中学高一班数学老师,课堂节凑张弛有度,教学内容疏密有致,概念表述简洁准确。虽然这几堂课可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偶然性往往寓含着必然性。窥斑而见豹,一叶而知秋,教师的整体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五、在教师问卷调查“对本职工作自我评价”的3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满意为81%;比较满意为70%。在教师问卷调查“对教学工作的评价”1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对教学工作表示满意的高达52%;“比较满意”的为96%。在教师问卷调查“对教师团队的评价”的14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满意为87%;比较满意为92%。

在家长问卷调查“学校最令你满意”的2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师资队伍占%,教育教学质量占%,分别位列该项目8个类别的第四和第二。

在家长问卷调查“孩子进校后最大的变化”4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认为孩子“学习成绩进步”了的,占90%;认为孩子“综

合能力提高”了的,占79%;分别位列该项目六个选项的第一和第二。 可见,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无疑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爱岗敬业校风良好

从整体来看,镇各所中、小学的校风,大都是比较好的,教师普遍爱岗敬业,学生普遍好学上进。

在教师问卷调查“对工作环境的评价”2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满意为74%,比较满意为80%。这充分说明,教师普遍是爱校爱岗的。在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老师们都反映从早到晚,时间长、负担重,但很少有人闹情绪,影响工作。有的教师在比较偏远的、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一呆就是10余年,虽艰苦而无怨言。 在家长问卷调查“学校最令你满意”7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校风校纪的满意度为44%,位列该项目8个选项第六。在家长问卷调查“孩子进校后最大的变

化”4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认为孩子“学习成绩进步”的为90%;“综合能力提高”为79%;认为孩子“性格活泼开朗”的为77%;“讲文明懂礼貌”的为76%;认为孩子“自信自强自立”的为49%。看来,家长对学校的校风校纪,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持基本肯定态度的。

在家长问卷调查“对孩子的首要期望”6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学习成绩优秀”、“和谐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讲文明懂礼貌”,分别占该项目的91%、77%、67%和45%,可见,家长对学校通过良好的校风校纪,通过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促进孩子的思想、学业成长是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的。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战线太长急需整合

一、镇现有中、小学25所,在校生14707人,平均学生人,除二小、南涌、中心小学规模较大以外,学生数在130——350人左右的小学有15所之多,占了小学的“半壁江山”。最小的学校如

庆盛小学仅192人、沙公堡小学仅132人。而且,随着本地出生率的下降,外来工子弟的随父母返乡,从总体上来看,近年来生源数继续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有的学校竟然以每年数十人的速度递减。以第二小学为例,据校长反映,合并时该校曾达到过1200人的规模,而现在仅剩900余人,每年以接近一个班的速度递减,而且有继续递减的趋势。又以万洲小学为例,据老师反映,近三年来,该校每年以20人左右的速度递减。再以长莫小学为例,据校长反映,他到任三年来,学校每年减少10人左右,这还算是好的。另据沙公堡小学的老师反映,要四个村小合并,才能达到800人的规模。

基础教育战线太长、布点过多、生源不足、规模太小所带来的问题是:

1、不利于教育经费的集中使用,各校分散、重复建设,难以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

2、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均衡配置,有的学校仪器设备比较齐全,有的学校则相对

不足,制约了全镇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整体提升;

3、不利于人力资源的配置,大多数学校的教师在10——15人左右,最少的沙公堡小学仅8人。由于学生少、教师少、成班率低,语、数、英教师跨年级、跨学科任教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体、音、美等术科教师则奇缺。既不利于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更不利于全镇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在教师座谈会上,长莫、沙公堡、天益、万洲等小学的老师或校长,都直接或委婉地提出了合并学校、扩大规模的建议或希望。

三、从镇《——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来看,除西樵小学准备并入大同小学之外,、长莫、沙公堡、大简、官坦等校均在扩建、重建之列。看来,缩短战线、调整布局、合并网点、扩大规模的决心和力度并不是很大。因此,对于学校的扩建、重建、撤并,似乎还需要继续进行科学论证、从长计议、果断决策。在

做出最后决策之前,或确定方案之后到正式实施之前,可以暂停投入,以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至于某些学校合并所带来的孩子入学较远的问题、村委会意见不一和村民反对的问题,根据珠三角一些市、区麻雀小学合并的成功经验,其实并不难解决。 资源配置尚需调整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设备资源配置方面,不论是条件较好的中学,还是条件较差的西樵小学,几乎所有学校的教师甚至校长,都反映设备配置不足。有的说缺少多媒体教学平台,有的说办公电脑不够,有的说仪器设备老化,等等。条件较好的学校,以番禺市桥的同类学校为参照对象;条件较差的学校,则与本镇条件较好的学校相比较。这真是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忧愁。就我们目及而言,有少数学校,校与校之间,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虽然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主义,但在硬件资源的配置方面,

作点政策上的调整,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适当向“第三世界”做点倾斜,使之“贫富”差距不至拉得太大,是有利于全镇教育的整体均衡发展的。 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据老师和校长们反映,有些学校“优质”教师过于集中,而有些学校在教师专业、任教学科、个人素质上,配备不是十分合理。比如鱼窝头二中,就出现音乐、体育教师富余,不得不“改行”教语文的现象。而相当多的小学,却音乐、体育、美术术科教师奇缺,不得不让语文、数学教师兼任体、音、美。再比如,大同小学,十一个教学班有语文教师12人,数学教师11人,可以做到一人教一班,而很多学校却必须一人跨年级教多班。又比如,如前所述,很多教师,在条件较差的学校一呆就是,从来没有挪过窝。尽管教师们爱岗敬业,但没有流动就没有活力。因此校长、老师们认为,在现行人事管理体制允许和确保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实行镇域教师的流动,实行好、中、差教师

的均衡搭配和学科的合理配置,是可行的,是有利于建立竞争机制、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有利于学校均衡发展的。

自我提高有待加强 首先我们肯定,不论是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基本素质还是敬业精神,从整体上来说,镇的师资队伍,都是一支好的队伍。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不足。

一、教师普遍缺乏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在教师问卷调查“对个人专业化发展的期待”3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成为优秀教师”仅为23%。在教师问卷调查“平均每天有多少时间用于专业‘充电’”2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表示“—1小时”的占受访教师的90%;表示“不确定”的占受访教师的%;表示“没时间”和“很少时间”共占受访教师的23%。而对于“用于专业发展的书有哪些”的问题,回答则五花八

门。这就充分说明,虽然我们的教师普遍有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但在实际的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不少人还处于一种缺乏计划性、系统性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的低层次水平。

二、教师普遍缺乏对个人专业素质的自我审视。在教师问卷调查“工作中的困难困惑”16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教学困惑”占72%;属于“教师自身困惑”的占96%,因素主要有:压力大、精神紧张、身心疲惫、业务水平停滞,等。有5%的老师,居然说不清自己的困惑是什么。这反映少数人的专业素质还亟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有的教师在专业技能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普通话是人民教师的职业语言。走进镇的中小学,“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普通话是某某学校的校园语言”之类标语口号,比比皆是。然而,在听课和座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多的教师不会说或说不好普通话,许多教师至今在使用白话教学,其中居然包括语

文教师。有的教师甚至为自己辩护:“用方言教学比用普通话教学效果更好”。

四、有的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家长的期望。在家长问卷调查“对孩子的首要期望”6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学习成绩优秀”占91%,位列该项目之首;在家长问卷调查“学校应做的努力”5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提高教学质量”占95%,位列该项目之首。两个之首说明,家长虽然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表示肯定,但对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仍然有很高的期望值。而要满足家长日益增长的期望,教师必须加快个人专业成长的速度。

五、据鱼窝头二中钟校长等校长反映,尽管镇、村、校三级在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培训上,舍得投入,花了不少钱,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效果,与学校领导的期望值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其根本原因,一是一些教师缺乏个人自我专业化成长的意识,业务提高的主动性

和内驱力不强;二是教师普遍没有将外面学来的好的东西,消化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六、在调研中,我们采用听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同一教案,不同教师的课,或不同学校、相同年级、相同学科、相同课时、不同教师的课的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教师与教师在专业素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不少教师虽然取得了第二学历,但实际的学力与名义上的学历相距甚远。

七、在教师问卷调查“学校的办学理念”18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不明确”,占受访教师的35%。有少数教师甚至答非所问或语焉不详。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有的学校的老师,连每天走进教室就能看见的黑板上方的八个大字都说不出来。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虽然比较高,但在专业化的自我成长方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加

强。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今后要立足于校本培训,着眼于自我提升,加强教师教育基础理论、学科专业理论、教学应用理论的学习,将教师的业务进修、校本培训落到实处,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课程改革还需深化

一、从我们听课中所形成的未必十分准确的印象来看,少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气氛比较沉闷,程序比较刻板。至少有三位教师,教学中出现了明显的常识性错误。例如,有的教师一堂课至少出现两个常用字读音错误,将“斩钉截铁”的“截”读成“zhe”,将“大吼一声”的“吼”读成“kong”。再如,有的教师告诉学生,“香港已经回归祖国,台湾迟早也要回归祖国”,台湾并没有脱离祖国,台湾问题的性质属于两岸统一,怎么是“回归”呢?又如,有的老师是这样给孩子解释什么是长征的:“长征就是走很远的路去消灭敌人,而且要走没人走过的很难走的路”。长征非要“走没人走

过的很难走的路”吗?即便有些地方走了“没人走过的很难走的路”,又是为什么呢?老师没有做任何解释!这不是谬种流传,贻误孩子吗?

二、调研中,我们在四所学校听了三位六年级语文老师《伯牙绝弦》同一课时的课,与一位没有听其课的教师就该课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我们发现,四位老师都是就课文谈课文,几乎没有考虑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解决的问题。如:子期死后,为什么伯牙不能另找一个知音而非要“绝弦”呢?难道世界上只有子期一人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吗?又如,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如果伯牙的琴声只有一人能听得懂,那么这种“艺术”还有什么意义呢?再如,当老师让学生一边听“高山流水”乐曲,一边问学生能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时,如果有“调皮”的学生反问:“只有钟子期才能听懂的乐曲,我们怎么能听懂,我们又不是钟子期”时,老师该

如何应对?老师们茫然了,因为他们对教材内容、教参提示之外的知识的扩展和深化,几乎完全没有考虑。显然,这是不符合探究式学习需要的。

三、在与教师谈到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时,老师们大多是抱怨教材难度太大、教材脱离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教学设施跟不上教学的需要、学生接受能力太差,等等。涉及到个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实行新课程标准的探索、实践和体会,以及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的人相对较少。

四、在听课和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我们发现,很多老师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上,其实是做了很多探索的,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如,大同小学一位教低年级语文的女老师,在解决新教材识字量加大的问题,就想了很好的办法。再如,前面所说到的第二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在作文批改方法上做了很好的尝试,体现了新课标教学的基本精神。我们总认为“外国的月亮

圆”,其实“中国的月亮同样圆”。金子就在我们身边,可惜我们发现、挖掘、推广得不够。

五、许多学校教师普遍提出,目前,对学校的评价、尤其是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如何摆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如何建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的评价机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在三所中学学生问卷调查“学校需要改进的工作”3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课外活动”和“课程安排”,分别为95%、53%,位列该项目的第一和第二。结合学生代表座谈会上所获得的信息,显然,学生们发出的实际上是对优化课程结构、减轻学业负担、施行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的呼唤。 教育观念亟待转变

由于办学体制和招生政策的制约,也由于所处地域环境的局限,中、小学的生

源“素质”比较“差”,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是老师们反映最为普遍、强烈的问题。

一、在教师问卷调查“对学生群体的评价”120频次的项目柱形图中,对学生群体表示不满意的高达64%。在教师问卷调查“工作中的困难和困惑”16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认为“家长不体谅、不配合、沟通困难、对孩子不负责任”,占受访教师的38%.

二、在教师问卷调查“对教师团队的评价”14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对教师团队表示“满意”的高达87%;“比较满意”的为92%。在教师问卷调查“对教学工作的评价”15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对教学工作表示满意的高达52%;“比较满意”的为96%。在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当问到对自己学校教师队伍的评价时,老师们的自我感觉普遍良好。大同、西樵两所小学的老师,更是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是第一的、最好的。

三、在学生问卷调查“最值得赞赏”450

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教育教学”占该项目的79%.在家长问卷调查“学校最令您满意的”6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分别占92%和42%。说明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评价是相当客观的。这就形成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现象:一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高,而对学生的评价却如此之低,以至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二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相当的高,对我们的老师和对老师的工作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而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却有失公允。

这两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它是否说明,我们的教师,在认识上、观念上出了偏差? 中、小学生大多是农民或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弟,且由于中学层层“择优”,小学“优生”外流,生源素质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简单地抱怨家长或学生的“素质”,是不妥当的。

一、由于体制、政策或所处客观环境的

制约,生源“素质”是个短期内难以改变的“不变量”,而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可塑性强,因此,生源素质是个“可变量”。在“不变量”的大环境、大框架下,如何实现“可变量”转化,让孩子的素质从“量变”发生“质变”,关键恰恰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作用。

二、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低,但并不意味着素质低。在家长问卷调查“对孩子的首要期望”6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学习成绩优秀”、“和谐全面发展”、“健康快乐成长”、“讲文明懂礼貌”,综合能力提高,分别占该项目的91%、77%、67%、45%和44%。

在家长问卷调查“学校应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努力”600频次项目柱形图中,认为学校应该“提高教学质量”者为87%;认为学校应该“优化育人环境”者为52%;认为学校应该“巩固师资队伍”者为38%;认为学校应该“办出特色”者为20%;认为学校应该“提供优质服务”者为20%。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是有学习的客观需要和学习的主观要求的;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看法,还是很有见地很有水平的;家长对孩子的成才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值的;家长的这种态度,或多或少是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的。因此,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行为习惯不好、浮躁懒散、学习积极性不高,并不全面、客观、准确。

三、在中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上,很多家长谈了很好的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

1、对于家校沟通,大都是家长打电话给老师,而老师很少打电话给家长;

2、老师打电话给家长或找家长,大多是孩子出了问题;

3、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能成为有用的人;

4、希望能开设以家长为对象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青春期教育知识讲座;

5、欢迎班主任、科任教师到家里做客。等等。 这些数据和信息,给学校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在生源素质“差”而学校又无力改变当前教育体制、招生政策及地域、

~ 26 ~

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如何另辟蹊径,通过办出自己的特色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求得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看来,我们的老师,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全面正确的质量观、学生观、家长观,努力改变、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去寻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途径。 减负增效应予重视

校长、老师反映最集中、最普遍、最强烈的另一个问题是:忙!而且,校长和老师们普遍认为,有些“忙”,完全是人为的,不必要的。在的老师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以应付检查为主,以搞好教学为辅”。归纳起来,一是非教学因素的任务对正常的教学冲击太大,学校穷于应付,教师不堪重负。二是课堂教学以外的教学活动过于频繁,老师们难以保证学科教学的时间。三是尽管有些活动是必要的、有益的,但缺乏合理的安排,过于集中。四是有的老师外出过频过多,小一点的学校,有时甚至一

~ 27 ~

走就走了一半,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外出的老师回来后,不得不补课时、赶任务、开快车、满堂灌。因此,老师们纷纷叫喊负担重,从早到晚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学习。 看来,应充分重视各项教学和非教学活动的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地把教师的负担减下来,以确保教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搞好课堂教学、搞好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 28 ~

第7篇:乡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首先我代表镇中心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 学校基本情况中心学校成立于9月,占地面积263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59平方米,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本期在校学生812人。校级干部3人(均为中共党员,全部参加过教育干部培训班),中层干部4人,在职教师2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6人,本科毕业8人,专任教师学历均已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现有教学楼两幢,教辅用房20间,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清晰,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责,努力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镇共有8个村,全镇人口28000人。

1、—20xx学年度学区学龄少年数681人,转入7人,其中转出1人,入学率达100%。

2、本学年初在校学生数820人,学前一年级130人,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 0% 。

3、上学年毕业班人数160人,六年级合格率100% ,优秀率为全县第一名。

(二)师资水平:(1)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2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2)—20xx全镇在职教职工33人,专任教师33人,其中取得大专学历1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3)学校有党支部、总务入、教务处、少先队、工会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1)学校占地面积26320平方米,生均 32.41平方米,校舍面积3739平方米,生均4.6平方米。(2)学校图书馆中共有8000余册,其中学生图书7199册,生均10册;教师用书1060册,人均32册。(3)学校有办公用机5台,全部计算机宽带上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镇域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会同乡村组干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刘树勇副校长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给学生下发了《学生安全公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我校牢记李岚清同志“生命不保,谈何教育?”的训导,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健康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还多次聘请法制副校长蒋长春同志和镇中心卫生院同志进行法律法规、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第8篇:乡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走内涵发展之路 争创边远山区特色学校

---太白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我校在太白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局的关心和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八大”为契机,坚持“科教兴镇,教育优先”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秉承“全面协调,均衡发展,重在基础”的办学思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力更生,团结奋斗,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加快学校建设和布局调整步伐。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全镇重教意识得到显著加强,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学校内部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教育质量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下面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组 长:李显忠 副组长:王 毅

成 员:王品林 李照银 田维毅 夏 生 项 妮 杨廷美 黎元刚

邓 林 梁 胜 梁玉杰 唐伦波 罗会红及各村学校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太白小学,由田维毅任办公室主任,梁胜具体负责日常事务。

二、基本情况

太白小学位于绥阳、正安、桐梓三县交界的场镇上,距离县城82公里,始建于1938年,在反坪(现太白)街上的一座大庙——万天宫,创办人:梁正芳(太白镇百花村人),1941年梁正芳任太白乡联保主任后由方金斗(黄杨人)任校长,并命名为“太白乡中心国民学校”, 1972年扩大办学规模,增设太白小学附设初中班,于1978年将初中迁移到团山堡。1981年小学搬出万天宫到团山堡并命名为太白公社中心完小,1985年新建成太白小学,占地面积约7000平米,1992年撤区建镇后,命名为太白片区完小,2004年撤教辅站后,命名为绥

阳县太白镇太白中心学校,由上级拨款将太白中学搬迁。现太白小学占地面积15630平方米,校舍面积5711平方米,教学和教学辅助用房1729平方米,生活用房3539平方米,行政用房395平方米,其它用房48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建有标准的塑胶篮球场和跑道,各功能室齐全。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8人,其中住校生200人,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50人,正副校长2人,工人1名,2015年9月新招特岗教师14人,专任教师和特岗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100%,辍学率为0,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99.4%,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和100%。

近年来,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合理布局,在几任领导的努力下,以绿色文化为主题,着力打造绿色校园,并与硬件设施相统一,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先后获得了县、市、省级绿色学校称号,县、市级安全文明示范校园称号,2013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先进集体,2014年综治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15年远程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责,努力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三、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

全镇共有 6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总人口 22776 人。近年来,为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根据绥阳县 “小学片区化、中学乡镇化、高中规模化”的规划要求,政府参与学校布局调整,将百花小学,农建小学,双龙小学撒并到我校,将我校建成了现有200人住校的部分寄宿制学校。

1、2015年春季学期,在校学生737人,转入106 人,其中转出 29人,入学率达100%。

2、2015年秋季学期,在校学生 728 人,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0%。

3、上学年毕业班人数 133人,六年级毕业合格率100%。

(二)师资水平:

(1)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2)本期在职教职工 53 人,专任教师 50 人,其中取得大专学历 29人,本科学历16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有政教处、总务入、教务处、德育处、工会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 15630 平方米,生均 21.47平方米,校舍面积5711平方米,生均7.8平方米。

(2)学校共有图书15482余册,其中学生图书14600 册,生均达20册以上,并按“三个三分之一”要求分别布置在图书室、教室和开放书吧里。

(3)学校有办公用电脑和学生用电脑共70台,全部计算机宽带上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镇域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在镇政府的领导下,会同乡村组干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学校。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唐伦波主任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与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给学生下发了《学生安全公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牢记李岚清同志“生命不保,谈何教育?”的训导,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多次聘请镇政法委书记冯光勇,法制副校长杨伟同志和镇中心卫生院黄焕敏同志开展了法律法规、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教职工宿舍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等危险玩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自愿投保,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多次组织地震、防火等应急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的发生。

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每学期放假前,向全体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和小手拉大手活动,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学校已成功创建成县、市级安全文明校园。

(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课题研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以育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抓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根据《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始终把德育工作摆放在首位,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处室、各班级、各学科教师各展其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齐抓共管,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

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少先队的作用,组织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教师、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使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二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次推荐优秀学生代表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为了培养学生献一份爱心,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发动全校师生为特困学生和受灾地区群众捐款,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面对困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三是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思品课、班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中,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经常抓、抓经常出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以少先队为阵地,以“五爱”为内容,以道德讲堂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齐头并进。

五是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配合与积极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根据实际,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召开座谈会,广泛地、诚恳地征询意见和建议,及时归类、认真整理、积极整改,力求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

2、抓行政管理,做到服务育人。学校健立健全合理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训、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完善各种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严控学籍管理,控制留级生,取消重复教育现象。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一是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二是绿化、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三是加强校园文化

建设,强化“三风”建设,定期布置橱窗、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四是加强广播室建设,保持课余时间有音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讲、批、辅、考、评六个环节的管理,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考试考核要严,评价评定要全面。严格考勤坐班制度,教师实行签到签离制,保障教学时间的投入。三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组建书法、绘画、舞蹈、合唱等特长小组,着眼素质,培养能力。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级推行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上好一节示范课、评好一节公开课、讲好一节观摩课、写好一节好教案、学好一本理论书、撰写一篇好论文。严抓平时,细抓定时,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校在全镇积极开展新课程的交流、观摩和示范课,坚持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制,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环境,激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培训等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做到基础实、思维活、兴趣浓、密度高,既注重“双基”又培养能力。六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管理制度,努力做到热心、细心、耐心,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真正做到“两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七是完善考评制度,全面、科学、客观、真实地考评师生的成绩,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存在问题

1、由于我校地处偏远,学生视野不够开阔。

2、教师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六、今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创建示范寄宿制学校。

2、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山里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让全体住宿学生能吃得饱、睡得香、留得住,能安心生活,专心学习;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以绿色发展为主的边远山区特色学校。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绥阳县太白镇太白中心学校

二0一五年十二月

第9篇:乡镇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结2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结

我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积极履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职责,努力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优化管理,深化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所有适龄少年都能按时入学

(二)师资水平:

(1)我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

(2)我校在职教职工44人,专任教师36人,其中取得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有党支部、总务处、教务处、、工会等组织机构,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图书等专项管理机构,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保证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辍学率在3%以内。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刘军副书记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常抓不懈。充分利用专题讲座、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还多次聘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 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教职工宿舍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和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自愿投保,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组织地震逃生演练、防止楼梯间踩踏事故演练和消防演练活动。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育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抓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

我们始终把德育工作摆放在首位,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班级、各学科各展其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齐抓共管,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

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充分发挥团组织、学生会的作用,组织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教师、创建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二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推荐一名优秀班级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

三是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思品课、班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经常抓,抓经常,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抓行政管理,做到服务育人。

学校健立健全合理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风、校训和办学方略,强化师生养成教育训练;完善各种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严控学籍管理,控制流生取消重复教育现象,禁止择校生,收齐适龄生,培养合格生。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一是立足长远,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

二是绿化、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定期布置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

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重视语文、数学,突出艺体特长,活动类课程按规定开设,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练、辅、改、考、评六个环节的管理,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考试考核要严,评价评定要全面。严格考勤坐班制度,教师实行签到签退制,坐班查堂制,保障教学时间的投入。

三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能力。

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级推动新课改教案,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严抓平时,细抓定时,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校积极开展新课程的交流、观摩和示范课,坚持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制,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

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环境,激励教师通过进修、自学、培训、岗练等,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教师队伍。

六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管理制度,努力做到热心、细心、耐心,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七是完善考评制度,全面、科学、客观、真实地考评师生的成绩,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也是多方面争取,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在教学楼即将竣工之前,全体师生多次打扫楼内卫生,为搬迁做好准备。通过争取资金,我们更新了教师的办公设备和学生的课桌椅,并购买了几十块展板,装饰在走廊的墙壁。竣工之后,全体师生肩扛手提,付出了大量的辛勤汗水,将所有教学设备搬迁到教学楼,终于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顺利搬迁的任务,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了盼望已久的学习环境。

优化师资力量,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教师全部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在岗位中练兵,在岗位中成长。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因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

辽东中学 2012-12

上一篇:学农小结下一篇:网络舆情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