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作用作文三年级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网络的作用作文三年级(通用8篇)

网络的作用作文三年级 篇1

一天,我和妈妈上完葫芦丝课,妈妈说:“儿子,你今天表现很好,主动发言,问老师问题,在奥数课上也是很积极,总是第一个做完练习让老师批改,在英语课上更是积极。这一点,你做得很好。值得表扬。”我一听,非常高兴。

骑了一会,过完马路,妈妈话锋一转:“可是我发现你上作文时就不像其他课一样,不那么认真听讲,并且不积级主动发言。你为什么呢?”我回答:“我觉得作文课没有意思。作文不重要。”妈妈说:“你觉得作文课不重要吗?举一例子吧,你们现在语文考试作文占多少分?”我说:“20分吧。”妈妈说:“如果你觉得作文不重要,既使你的文化课做全对,仅得80分。你说作文重要不?”我心里有所动。妈妈说:“告诉你吧,你现在从三年能开始,每次考试都少不了作文,到初中会达到30分,到高中会达到50分左右,你说作文重要不重要?”

网络的作用作文三年级 篇2

三网融合的内涵

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互联网进行有效地整合,就是三网融合,是当前数字化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三网融合并不是电信局广电固定的业务通话,综合来看,当前研究更多的是IPTV、手机电视、数字电视等,最简单的体现便是“3屏”融合,也就是电视、手机以及电脑屏幕之间的互动,这种形势下,电视可以打电话、看电视,手机也可以上网和看电视,形成了三者之间的共用效果和融合格局,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应用范围及用途方面的扩展,不断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融合需求,形成了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发展态势。

从三网融合的实现形式看,其实质相同的内容和服务在电信网和广电网两个平台上被提供,实现了两者的业务融合。三网融合从网络架构层面对传统的三网分立格局进行了改革,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技术类型的接入网连线,使得这种形势下,居民只需一种线路就可以得到所有服务,如果运用的是无线接入,都不需要接线,既方便又快捷,还可以节约资源,形成了集声音、数据与图像三种业务于一身的网络服务平台,为新时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了业务创新的空间,推动了网络信息化的发展。

广电网络改造的目的和途径分析

新时期的三网融合大背景下,单一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无法彻底改变有线电视网络的困境,经不断地研究及探索证实,走数字化、光纤化以及全面化的全面改造,才能彻底改善电视网络的困境,进而开展新的增值业务以增加ARPU值,具体说来,新时期实施的网络改造有提升网络价值、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增强竞争力等方面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提高网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用户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运用空间。

在网络改造的途径方面,主要有三个途径,首先是增加用户数量;其次是增加服务、提升ARPU值,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服务,这种形式下的发展空间更大;再次是降低运用、维护以及管理成本,应当在权衡网管系统与人工管理系统利弊的前提下,进行积极地改造,使网管系统成为用户管理的基础,使用户管理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促进网络改造的发展,使其更加能提升多业务、全业务服务能力,有效避免客户的流失,促进网络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

EPON(以太无源网络)是光纤接入网的主流技术,究其本身而言,延用了以太网和TDM的一些特性,具有高度的可行性,从网络分层协议上来看,其属于L2协议,具有诸多优点,比如高宽带、低成本、易扩展维护等等,一般情况下,典型的EPON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POS、OLT以及ONU。

三网融合下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改造中的作用分析

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EPON接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使用户与局端之间仅有无源器件,如光纤、光分路器等,除此之外,无需配备电源和维护人员以及无需租用机房,这种形势下,可以缩减运营维护成本,减少相关企业的开支,此外,EPON采用的是以太网传输格式,但其也是用户局域网驻地网的主流技术,这样就消除了复杂的传输协议转换带来的成本因素。

新时期的广电网络改造中,采用了单纤波分复用技术,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仅需一个局端和一根主干光纤,最长可达到20公里的传输距离,另外,在用户侧通过光分线路分送给的用户最多为32个,这样的分送方式下, 大大降低了局端的成本压力和主干光纤的成本压力,可以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

三网融合的形势下,电网上行和下行均可达到千兆速率,在这之中,上行利用时分复用(TDMA)共享宽带,而下行则不同,其根据用户的不同采用加密广播传输的方式来进行宽带共享,这种前提下,充分满足了接入网客户的宽带需求,也可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的需求情况,方便灵活地进行宽带的分配,满足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因为此改造为点对多点的结构,所以,仅仅需要增加用户的数量及少量用户的侧光纤,就可以实施对系统的扩容升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运营商投资的保护,保障了投资方的利益。

广电网络改造中的EPON技术具有很强的传输能力,可以同时传输TDM、IP数据和视频广播,在传输的过程中对其数据采用了IEEE802.3以太网格式,与此同时,运用了电信级的网管系统进行辅助,一定程度上提高和保证了传输的质量,实现了视频业务广播传输,拓展了广电网络的运用范畴。

以下是对EPON到楼+EoC技术方式的分析:

在三网融合下的广电网络改造中,光纤到楼、产品价格的下降和EPON技术的成熟,使得EPON到楼+EoC方式具有和高度的可行性,相比于多级交换+光纤收发器,EPON到楼+EoC技术方式在成本、性能以及维护管理等方面均具有优势,是一种适应经济的改造方案,其中的EPON+无源EoC方案中,经过运用无源EoC,将有线电视信号和以太数据信号耦合到同轴电缆中进行传输,而在用户端,则运用了一个相同器件进行了对RF信号和以太网信号两者的分离,另外一种方案,也就是EPON+有源EoC方案中,有源EoC的头端将用户所输出的以太网数据信号进行射频载波调制,使其与有线电视射频信号在EoC头端频实现分复用后,经后续的同轴分配网传输,最终传输给用户,另一方面,经过EoC用户端设备EoC-MODEM对用户所上传的数据信号进行上行射频载波调制后,上传到有源EoC的头端,然后对其进行调节输出到用户端,并在最后的传输过程中由EPON系统完成数据上传,完成整个工作过程。

不管是有源EoC还是无源EoC,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EPON的OLT利用分前端光纤带远端机房,经过对光分路器分光的运用,成功地接入了各个用户端,实现了对其的应用。EoC合成部署在楼道或小区光点,进行对数据信号和电视信号的合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原有的HFC线缆传输到用户侧,实现了数据信号和电视信号的分离,此种方案下,充分利用了现有网络的同轴电缆、分支分配器资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投资成本和节省了建网的成本,较为经济,应推广使用,图1即为EPON到楼+EoC技术方式。

结束语

网络的作用作文三年级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初中化学;教学容量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在现代化的社会中,以网络技术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思维以及提升人类生活教育质量极为重要的手段。因此,在初中化学中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工作中,应当注重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将教学模式同先进的网络技术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进而有效地提升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一、运用网络,增大教学容量

初中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本身是一门自然学科,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验总结,同时其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在生活中遍布化学的踪迹,在化学中处处可见生活的痕迹。结合这一学科特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可以自己或者调动学生运用网络这个平台来搜集素材,充实课堂。例如,在学习八单元课题一“金属材料”时,将学生分成几组,分别搜集有关“金属的发展史”的资料、“金属材料的种类和性能”的资料、“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的资料、“新型金属材料的种类和它们具有的神奇性能”的资料等。当今的初中生在生活中也许不善于观察,却个个是信息时代的达人,网络上搜集资料对他们来说是轻车熟路。一堂“金属材料”不仅贯穿了古今文明,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和学习“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环境被破坏的危害和成因,可以采取网络上搜视频、搜新闻、搜数据等方式,开阔眼界、增大课堂容量。

二、运用网络,突破教学难点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网络教学,应当充分结合化学学科本身的特性。化学学科,其本身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以及结构等相关性质或者变化规律的基础性自然学科,如果想要了解物质本身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应当从物质自身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微观世界的分子或者是离子有着其较为独特的特点,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会很难让学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而如果有效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话,将会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水通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时,学生很难理解微观世界的粒子是如何破裂重组的。鉴于教师对动画制作也许有一定的困难或制作效果不够理想,那么,网络上有许多已经做好的视频或动画资料是可以直接采用的。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Flash动画或视频材料,在众多材料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直接使用,不仅帮助老师解决了制作水平的问题、还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微观世界,巧妙地突破了难点。

三、运用网络,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能够弥补智力的不足。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多么重要。而对于一般的学生而言,其好奇心较重,喜欢去探究未知的世界,而化学实验是整个中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手段,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现有的实验往往不能完美地体现整个化学实验的科学性以及操作性。从根本上来看,丰富整个实验的内涵,全面增强整个实验的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实验的模拟,可以形象地体现出物质的微观结构,从而使抽象的事物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观察和理解,从而更好地认识化学世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网络下载相关化学知识的视频或者故事,以此来导入新课,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原子本身是看不到、摸不着的物质,教师可以下载一部由“IBM研究院”制作的世界上最小的电影《一个男孩和他的原子》,通过网络的模拟将原子形象成可以看见的运动的物质,让原子以小男孩的形象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时代的来临,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能够极好地辅助整个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地帮助学生解决教学的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金棋.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中小学电教,2012(09).

[2]高芳.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

网络的作用作文三年级 篇4

摘要:改变传统的起步作文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撑,我们把起步作文教学从传统的方式转移到网络这样一个浩大的空间。我们相信电子文档能够替代以往作文,鼠标轻点,居中,空格,尽在“掌握”中。如果我们稍有一点前瞻的目光,就能知道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离我们不再遥远。写网络日记,可以实现多种积累:写作基本功的积累,写作情感价值观的积累,写作基本能力的积累等。实践证明,学生在“网络日记”里真正体验到了写作是快乐的,写作是不难的,写作是必要的。

关键词:网络 日记 作文 积累

三年级起,学生正式迈入习作之门。起步作文怎么教?成了三年级语文老师的心病,我们设想:能否改变传统的起步作文教学,从传统的方式转移到网络这样一个浩大的空间呢?我们开始了大胆的尝试。首先,我们想到了QQ空间,它类似于博客,可以写“网络日记”。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它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作为目前悄然流行于教育领域的沟通工具,它具有以下作用:信息存储、资源共享、开放互动。

我们借助这样一个网络平台,建立了班级QQ群,利用QQ空间里的日记开始对学生进行起步作文教学,指导学生从写“日记”起步。

一、写作基本功的积累

有一定的词汇量,会写字,还不能说是具备了写作的基本功。QQ空间建立后,我以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尽快掌握“文字输入、文档编辑”以及“日记的发布”、“网络信息查询”、“分享日记”等技能。在电脑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学生逐渐掌握了简单的信息技术,这一切,为学生写作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二、写作情感价值观的积累

为什么要写作?很多老师从没把它告诉给步入写作大门的孩子,而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写作是快乐的有价值的。写作是一种个人的创造,体现着个人的智慧。写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好处,能记录成长的轨迹。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写作是简单的容易的。不需要太多技巧,没有很多限制与要求,抛却框框条条的束缚,心里怎么想,手下可以怎么写。每个人只要肯动点脑筋肯花点力气,都能写出好作文。

三、写作基本能力的积累

1、大量阅读——基本词汇的积累

以前,我只是向学生推荐儿童读物,但是自己很少阅读。去年上半年起,我开始尝试与我的孩子们共读。开始是因为他们识字不多,所以就每天读给他们听,比如《乌丢丢奇遇记》;后来他们能独立阅读了,就每周安排两节固定的经典导读课。去年暑假,我就和孩子一起读了近20本世界优秀儿童读物。师生共读,让我触摸到了孩子心中的最爱,畅游了属于孩子的语言世界。我还让孩子们把所有读过的书目记录下来,大约9个月的时间,人均阅读超过了40本,这个

数字是让我吃惊的。

事实证明这样的实践是极有价值的。苏教版教材一二年级大量识字为孩子的阅读奠了基,而这些优秀的课外书籍又丰富与强化了孩子的语言积累,为孩子们的作文起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提供格式——基本句段的习练 我认为关于“格式”(习作方法技巧的指导),要有指导的意图,无指导的痕迹,心中要有“一篇多能,综合提高”的效率意识。

比如:为训练积累颜色的词汇,我要求孩子们写一篇日志《我眼中的世界》。开头是我提供的,然后要求孩子替换掉第2段中的词语,仿写下面的内容:

我有一双黑黑亮亮的眼睛。我的眼睛里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桃花是红的,苹果是红的,飘扬的国旗,也是红的。……

学生日志:

我有一双黑黑亮亮的眼睛。我的眼睛里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杨梅是红的,樱桃是红的,妈妈给我买的裙子,也是红的。小草是绿的,青菜是绿的,随风飘动的柳丝,也是绿的。天空是蓝的,蓝莓是蓝的,无边无际的大海,也是蓝的。牙齿是白的,棉花是白的,天上的云,也是白的。……

我们会发现这样的一次练习,达成的目标是很多的:

一是培养了孩子细致观察的习惯:能够结合经验去罗列大自然中的种种颜色,并思考颜色与物种之间的关系。

二是掌握了简单的句式:是„„是„„也是„„

三是渗透了简单的总分段式:五彩缤纷(总)——红、绿(分)„„ 四是初步感受了排比这一修辞手法。

此外,这样的练习还能预防千篇一律,因为每个孩子的视角都是不同的。甚至还可以“一篇多写”,每个年级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写出来都会不一样。

写完此文后,孩子们兴致盎然,丝毫不觉得作文有多难写。于是又有了下一篇《风儿在哪里》。我照例提供了一个样板:

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树梢轻轻地摆动,风儿已从那里走过。

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湖面泛起了碧波,风儿已从那里走过。……

学生日志:

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风车飞速地转动,风儿已从那里走过。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长发轻轻地舞动,风儿已从那里走过。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风帆欢乐地鼓起,风儿已从那里走过。„„

又如,我设计了一个续写练习《帽子飞了》。我先提供开头:

早上,亮亮起床了。妈妈给她戴上了一顶新买的小红帽。突然,帽子飞起来了,带着亮亮往外飞去……

学生日记:

早上,亮亮起床了。妈妈给她戴上了一顶新买的小红帽。突然,帽子飞起来了,带着亮亮往外飞去……

帽子飞啊飞,飞到一家早餐店。亮亮买了一份可口的早饭,吃得可香了。

帽子又飞了起来,飞到了常州恐龙园,欢欢看见了各种各样的恐龙,真好看啊。

帽子又飞了起来,这次帽子飞到了吐鲁番的葡萄沟。亮亮摘下一串葡萄,大口大口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说:‚真好吃,真好吃……‛

粗一看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训练,实则不然。它集合了相当丰富的信息:学生可以写自己去过的地方,也可以写课文中学到的地方,还可以把自己向往的地方写进去,最重要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此外,此项训练还渗透了并列段式。

一般的起步作文教学,往往以看图作文为主。这符合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能够培养孩子观察的能力。但是我以为上述练习,它所收到的综合训练效果,有时候会远远超出写一篇看图作文。

除此之外,还要树立“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战略意识。这指的是为集中训练某一点而设计的作文训练。比如对于孩子来说,逗号句号的运用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冒号与引号的使用就显得难多了。我因此设计了《愿望树》,要求学生仿着续写。

老师问:‚如果你有一棵愿望树,你想实现什么愿望?‛

小语说:‚我想当一名医生,为大家看病。‛ ……

老师笑着说:‚你们的愿望很美好。不过只有现在努力,梦想才会成真!‛

这次练习很有成效——因为每个孩子的愿望不同,所以有话可说。其次是如何使用冒号与双引号,因为有了第一段的示例,所以,学生每写一段就是一次模仿与强化。慢慢的,孩子就掌握了两个标点的使用方法。

3、以评促导——基本技能的领会 “在评价中指导”,这是苏教版教材倡导的极其重要的写作教学理念。我认为作文评价远胜于作文指导。写作技巧是孩子们从各种各样的评价中参悟出来的。我们应该把作文指导的重点放在作后的评价,而非以往的作前指导。

比如学生日志《我家的猫》:

一天,我家的三只小猫偷偷地从笼子里逃了出来,跑到了院子里,一边跳,一边跑,还使劲地往上蹦,大概是在想:要是能出去该多好啊!

下午,爸爸看见了空空的笼子,说:‚糟了,槽了,小猫们怎么都不见了?‛我、妈妈、奶奶、爷爷知道了,马上出去找小猫。我找到了一只小猫,它在花丛中跳舞;妈妈找到了一只小猫,它在小狗的屋子里睡觉;爷爷也找到了一只小猫,它在一块木板下,躲着吃东西。

我高兴地说:‚终于找完啦,太累了!‛

我利用空间里的“发表评论”进行评价:居然会用‚分号‛了,知道三只小猫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真是了不起啊。

又如学生写的《同桌的画像》,他是这样描写同桌的外貌:他圆圆的脑袋,眼睛像铜铃,鼻子像烟囱,嘴巴像山洞,耳朵像蒲扇。

我这样评价:外貌描写很独特,也富有想象力。不过,真的把人写成那样,他准成‘怪物’了。所以,恰当的比喻要因时、因人、因地而用,这样才能使文章锦上添花。‛

凡此种种,都是在教师微笑的点评中引导,看似不经意的“一点”,实在是一次习作的重点之“导”。看似不经意的大声喝彩,实是对某一正确写作方法的最好强化。

4、多向“回复”——评价能力的提升 网络是开放的。“QQ日记”开放互动的特性,使得学生的习作昭昭然露在众多人面前:老师、同学、家长、朋友,以及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而“回复”作为一种特殊的手段,在这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评价与激励作用。这种作用是以

往的写作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自评,让孩子多了一份责任心。自己的日志写好了,发出去了,孩子不会像以往写完作文那样一交了事。他会自觉主动地去检查,及时修改错字及标点。网络上,大家的作文一齐放在那里,谁好谁坏,一目了然。要禁得起大家的评说,当然得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

互评,让孩子学会了博采众长。我们常说“眼高手低”,事实上这不是件坏事情。孩子们的眼睛是很尖的,总能发现别人的优点,也能指出别人的缺点,于是他们就以“回复”的方式给别人留言。日积月累,这种评价能力也渐渐提高了。往往最开始是“你写得真好”、“你写得太简单”,慢慢地会说“你恰当地运用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你的结尾设计得真不错啊,读起来很有意思。”等等指向明确的评价语了,这是非常可贵的。而且,孩子们发现了好的日志,还会放进“分享日志”里,与好友一起分享。

师评,让孩子能即时修正错误。欣赏孩子们的日志,这是一件愉快的事。借助“回复”可以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还能够督促孩子以最快的速度改正不足,往往这句回复刚写好,那边同时在网上的孩子已经把错误订正了。同时,所有文章的评价全班同学都看得见,这大大提高了点评的效率。

家长评,让孩子深刻体会写作的好处。自建立班级QQ群后,家长们也经常光顾孩子们的空间,从孩子们的一篇篇日志中,家长们可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园里的生活学习状态,看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从只会写一句话到会写像样的文章,感觉情真意切。而且父母的回复更是激起了孩子们心中的情感浪花。孩子经历这样的作文历程,会深刻地感受到写作的好处,写作的现实意义。

所以,这种基于网络的全方位的良性评价,能够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写作是快乐的,写作是不难的,写作是必要的。他们会在快乐的写作体验中爱上作文,把写作当作一种习惯,就像把读书当作像吃饭睡觉的习惯一样。

借助网络发展孩子的写作能力需要一个过程。从一个孩子都不会打字到每个孩子都会打字,从一个孩子都不会发日记到每个孩子都会发日记,到甚至做到图文并茂,设置漂亮,这个过程真的需要一份耐心一份信任甚至一份宽容。我相信孩子们在这片宽广的网络空间里,能走得自信而快乐,走得稳实而精彩!

行走在有效的网络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教学谈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岳晓春

【摘要】

本文以《在大海中永生》第二课时教学为例,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与方式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不断的反思与调整,寻求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理想网络语文课堂。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互动式电子白板 信息时代 人文素养 【正文】

探讨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与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利用网络进行语文学习的方式与方法,从小培养信息技术时代的人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年来,我校在此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引起了一些思考。现以《在大海中永生》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实践与反思。

现象:一堂基于专题学习网站支撑下的课题研讨课。

十五区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现场结题时,我校提供了一堂基于专题学习网站支撑下的阅读教学研讨课——《在大海中永生》。那堂课在当时是集全校语文骨干教师的智慧,代表本校最高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

研讨课设计了“走近伟人——邓小平”专题学习网站,设置了课文导读、大事年表、走近小平等二级栏目,整合了音、影、视、图、文等数字资源,为学生感悟文本提供了技术与资源支撑。

简单回顾教学流程如下:

第一部分:小平爷爷,您别走!(复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小平爷爷,您走好!(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1.出示探究主题和导学提示:

探究主题:为什么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祖国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导学提示:默读第三自然段后,快速浏览拓展阅读中的《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结合邓小平爷爷一生的丰功伟绩,深入思考。

2.围绕探究主题,学生网上冲浪。3.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第三部分:小平爷爷,您没走!(学习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第四部分:课后延伸学习。

评析:遵循了网络教学的一般规律,突出了课题研究的核心思想。应该说本节课遵循了网络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生充分感悟并体验了在专题学习网站的支持下自主、合作、分享式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教学突出体现了“教学内容问题化”“教学过程探究化”的课题研究思想。

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文本内容,教者精心设计了能够统领全文的一个合作探究题:为什么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到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以及三大洋?尤其值得肯定的地方是教者充分考虑到了有限时间内学生的阅读能力,给予了阅读建议:浏览邓小平的“戎马一生”以及新华社特稿“《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

教学过程探究化:教者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对邓小平这个人了解甚少,对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了解更少;情感基础——学生难以感受到邓小平作为亲人离去后全国人民悲痛的心情,与文本的内容和蕴涵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差异。所以,安排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上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充分,方法指导得当,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了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全面了解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在交流过程中能够畅所欲言。

总而言之,这堂课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获得了课题研讨课一等奖。反思:再回首,获奖的研讨课有瑕疵。

时光荏苒,今天再度审视这堂课,却发现了一些值得斟酌的地方。首先,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追求语文课堂的时代特征。课文是一篇通讯报道。当时,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离去举国同悲,这篇报道不仅是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的一个特写,它更大的价值在于向人民群众展示了邓小平把个人融入人民、融入自然的伟大胸怀和真知灼见,从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山呼海应式的精神力量,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这些是新闻报道所特有的时代特征,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者丝毫没有涉及到,应该是有欠思考的。

其次,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追求师生情感与文本、作者情感的共鸣。本文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情基调不同,后者完全是悲痛,而本文的感情基调并非一成不变,第一部分“飞向大海”渲染的是一种悲痛的气氛,表达了人民群众因伟人的离去而万分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撒入大海”则是借奔腾不息的浪花在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表达的是人民群众对伟人的无限敬仰与爱戴之情;第三部分“告别大海”时,情感又发生了变化,表达的是全国人民对伟人的真诚祝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教者过分注重了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既没有为教学奠定基本的情感基调,也没有考虑文本蕴含的情感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致于整堂课师生情感基本上没有变化,也就没能与文本、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不能不说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有待斟酌的地方。

调整:优化信息技术环境的组合,凸显语文课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基于以上思考,我更加深入地解读文本,重新设计了基于互动式电子白板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流程:

1.再现情境、营造氛围。

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播放万众送别的多媒体视频。低沉的哀乐,感人的场景,深情的画外音,奠定了本堂课悲壮的情感基调,同时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什么邓小平的离去会举国同悲呢?

2.精读感悟、合作探究。

这一版块的学习内容依然是课文第2-4自然段。重点理解两句话“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教学这一板块,我安排学生网上冲浪。学生可以自主点击多媒体视频,再次感受全国人民因邓小平的离去万分悲痛的心情;也可以自由浏览新华社特稿“《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以及邓小平的“戎马一生”等资料;还可以播放音频配乐朗读或是欣赏邓小平的音容笑貌等图片资料。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根据自身知识与情感的需要获取大量的信息,全面了解邓小平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了解“改革开放”的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对解决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本。

与研讨课不同的是,学生网上冲浪前,我首先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悲痛,相机理解第一句重点句。由于一开始万众送别的视频奠定了教学的情感基调,所以学生能抓住“呜咽”“伴”这些重点字词来理解,也能感悟到拟人手法在这里的烘托作用,深切感受到了伟人的离去全国人民悲痛的心情。

3.聆听伟人声音、促进情感升华。

这个板块学习的是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其中重点是第六小节“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理解、感悟。这句话是文章的文眼,这是伟人对自己戎马一生的个人评价。我提供了伟人那带有浓重四川口音的音频,让学生亲耳听一听伟人原汁原味的声音,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这句话,拉近与伟人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春天的故事》音乐声中参观链接在专题学习网站上的“小平纪念馆”,里面有“生平简介”、“音容笑貌”、“回忆怀念”等九大栏目,全方位感受邓小平爱国爱民的言行举止以及他的政治宏略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更准确的把握这句话的含义,感受伟人崇高的人格和丰富的人生。伟人声音及MTV歌曲等流媒体形式促使学生从情感、认知多方面真正走近伟人。

4.交流共享、拓展延伸。

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邓小平,我除了设计拓展练习:读一本描写邓爷爷的书,学一支歌颂邓爷爷的歌,背一首讴歌邓爷爷的诗;还提供了留言板功能,让学生进行情感的迁移和升华。我让学生浏览“小平纪念馆” 中全国人民给邓小平的“献花献词”,让他们用童真的语言抒发对小平爷爷的思念与祝福。适时适度的拓展促使网络环境下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课内走向课外。

二度反思:追求理想的网络语文课堂。

课后,我结合研讨课再度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我觉得媒体的运用至少在以下这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

1.基于互动式电子白板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首先对于“万众送别”这段可以渲染氛围的视频的运用上,两堂课有着显著的差异。第一堂课视频的播放融合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教者建议学生自主点击观看,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时需求不同,有的学生看了,有的学生则没有观看,从根本上说,没能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学生也没能进入本文所创设的情境中。第二堂课我运用电子白板的视频播放器全屏播放,集中观看,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送别的队伍中,切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伟人的爱戴和因伟人离去的悲痛。

其次,对于伟人那句带有浓重四川口音的话的呈现方式,两堂课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第一堂课这段音频是链接在课文中的,学生必须要去听课文朗读才能听到,而有的学生机没有配备耳机,学生即便是听了课文录音也未必听到这句话。第二堂课我运用电子白板的音频播放器让全班学生亲耳听到了伟人那深情的声音,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学生读得动情。

两堂课在这两处教学上的不同处理使我觉得网络环境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丝毫不影响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基于互动式电子白板的网络环境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网络信息的共享和联系实事政事相结合。组织学生交流合作探究题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是否有效的一个检验。两堂课中教者都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理解、感悟重点语段,借此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并且在文本的空白处(太平洋后面的省略号)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所不同的是,第一堂课只是就练习而练习,学生虽然能就“奔腾不息的浪花还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说出很多地方来,但是大多数地方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给人的感觉只是一种横向的列举而已。第二堂课中我进行了说话练习前的适当指导: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去的肯定是有特别意义的地方。如此一来学生的发散思维体现出向纵向深入的倾向。学生谈到了“井冈山”——革命的根据地;谈到了“深圳”——改革开放最杰出的成果;谈到了“长城”——中华民族的脊梁;接下来我的引导更是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家能联系当前的实事政事谈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学生马上想到了“四川大地震”——邓小平是四川人,家乡发生了这么大的灾难,他当然要在第一时间赶去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安抚受灾群众。我抓住契机,引导师生互动,“四川挺住!”“四川加油!”的高呼声不仅呼出了一个关心民众疾苦的领导人的心声,也呼出了全体师生对四川同胞的支持与关爱!课堂教学的氛围达到了一个高潮。紧接着,学生又想到了北京——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中国人的奥运梦一定也是邓小平爷爷的奥运梦,北京的鸟巢,中国的奥运一定期待着邓爷爷。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有了更深刻的内涵: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熏陶,一种爱国热情的激发,一种新闻敏感度的培养。至此,第一堂课中忽略了的新闻报道的时代特征被凸显了。

不过,教学总是没有尽善尽美的,不断地反思过后,我依然觉得我的课堂还是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我想,就这堂课来说,我的教学设计整体性、立体

感还不够强。理想的,我的教学应该达到这样的三个层次:

1.基于电子白板的网络环境,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情境。应该说,第一个层次我已经达到了,不再赘言。2.基于电子白板的网络环境,引领学生走近一位伟人。

这一个层次教学中我已有所关注,鉴于学生在网上获得的信息是不完全的、片面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邓小平这个人认识上的片面性,所以在品读、感悟邓小平爷爷深情的话语时,我用引读的方式有意归纳了邓小平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邓小平这个人有了一种立体性和整体感,但是受到教学时间以及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对邓小平的认识终究还是不全面的。

3.基于电子白板的网络环境,引领学生走进一段历史。

网络的作用作文三年级 篇5

西城实验学校 李文娟

2018年9月13日上午,在清徐县西城实验学校多功能教室我们三年级语文老师参加了2018年秋季统编语文教材网络培训。

徐轶老师就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编排思路及内容解析和余琴老师就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建议进行了讲座。

三年级上册语文双线组元,三位一体,并且有五个显著特点。1.加强单元整合,落实课程目标。2.加强方法指导,促进素养提升。3.加强语言实践,强调积累运用。4.安排特殊单元,实现特殊功能。5.重视交际表达,听说读写并重。

徐轶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是我们更宽广的视野了解编者是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的训练,同时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迈过三年级这道“坎儿”指明了方向,具体怎样实施又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慢慢学习,细细品味,真真实践,深深反思。

面对新内容、新思路,我们需要克服惯性思维,认真研读教材,了解编者意图,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参加小学语文网络培训,不仅是一次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灵魂的荡涤,给我补了元气、添了灵气、去了骄气。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去,在不断的运用和总结中转变教育观念,发挥人格魅力,轻轻松松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做快乐教师,教快乐学生。在新的语文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网络的作用作文三年级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深州一中的杨新威,说课的实验题目是《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由于人的生活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息息相关,同时在以往的本节实验过程中,耗时长是一大难题,为解决此问题,展开了本案例的探究。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洗礼后,取得了一些突破,现以汇报课的形式呈现给大家。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投影)

二、目标分析(投影)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光合作用的产物,说出自己的探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查一查、做一做、议一议等活动,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动手探究、观察分析、推理思维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2、教学重点:探究绿叶能否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学难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对实验的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学关键:暗处理要充分。

三、教法分析(投影)

1、说教法:采用“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说学法:*会发现问题*会进行探究*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四、过程分

﹙一﹚课前热身(投影)

首先通过学生活动---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光合作用的生物知识,进行知识储备,接着学生分工,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完成遮光处理和暗处理,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二﹚感受先辈的智慧之路(投影)

此环节是完成传统的探究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课堂涉及的新实验知识、注意事项多,学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学案学习教师自制学案,学生自主预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每一环节所依据的原理、注意事项及说明问题等等,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第二步:自主实验 学生4人一组,设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在组长的统筹、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课本教材中设计的步骤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在重现科学家的实验过程中,培养相关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实验的实施和分析,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第三步:合作交流 通过自制教具,师生互动,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增强实验分析能力,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实验结果是各小组均能顺利完成实验,通过分析实验记录,学生普遍认为叶片脱色耗时过长。

﹙三﹚创新实验(视频、投影)

为解决实验困扰,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创新实验﹙视频展示﹚,通过师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交流,现将实验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实验困扰:“叶片脱色”步骤耗时过长

改进方法:第一种“用开水加热碘酒直接染色”

第二种“先用开水烫一下叶片,再放入酒精中进行脱色处理” 第三种“直接在装有酒精、叶片的小烧杯外的大烧杯中放入开水”

最佳方法:“用开水加热碘酒直接染色”

*具体过程;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放入盛有碘酒的试管中(以浸没叶片为宜),用棉花塞紧试管口,然后取一烧杯,倒入适宜开水,将试管放入烧杯中,观察,可见试管中的碘酒溶液开始缓慢沸腾,等叶片的的未遮光部分变为深蓝色的时候,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未遮光部分呈深蓝色,遮光部分显绿色)

*最佳原因:实验直接利用开水余温加热碘酒进行染色,仅需2~4min,耗时少,同时无需使用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器具,省略加热脱色步骤,使实验操作难度降低。

﹙四﹚朝花夕拾---心得体会

为了让实验省时、效果明显,我曾多次尝试实验,现将经验积累展示如下,和大家共同商讨。

遮光材料

可用锡纸代替不透光纸和曲别针 叶子位置

上层的叶子实验效果要比下层的好。

叶片大小

脱色时,小叶子所需的时间比大叶子的短,需要酒精的量也少。叶片老嫩程度 嫩叶和老叶的实验效果都很好,脱色时嫩叶所需的时间较短。摘取时间 只要暗处理充分,在上午、下午摘取叶子都可以顺利完成实验,但

下午的对比效果会比上午的好。

叶子正反面 同时滴加碘酒,叶子正面出现蓝色现象的时间要比反面的快得多。叶片脱色 “用开水加热碘酒直接染色”实验简单、省时、安全、效果明显

本实验分两次进行,通过第一环节的完成,可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实验技能,并亲身体会到叶片脱色耗时过长这一实验困扰;通过第二环节的实施,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升华,实验难题也得到了解决。

五、教学评价

本实验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循序渐进地体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突破了传统实验中“叶片脱色”步骤耗时过长的难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篇7

一、三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课标中的习作目标看似简单, 真正操作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 它表现在:

(一) 忽视衔接。 一二年级若忽视口语表达训练和写一句话或几句话的训练, 忽视与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衔接, 三年级一开始就正式启动作文教学, 坡度太大。

(二) 序列不明显。 作文教学实际上是整体系统工程, 但由于它被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年段, 不同单元,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 固有的作文序列没有认识清楚, 各年段衔接处理得不好。

(三) 教不得法。 教师如果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 不注意读写结合, 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 作文指导课点拨不得要领, 学生就会对作文感到无所适从。

(四) 淡漠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忽视情感作用, 造成学生记忆型障碍、趋同化心理障碍、挫折感心理障碍, 再加上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语言积累有限, 构段能力弱。

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素材单一, 作文语言不鲜活, 层次紊乱。 来自客体和主体的困难, 最终导致三年级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的头疼现象。

二、如何做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我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 一) 由低年级的口头作文向三年级书面起步作文的过渡。 现实中, 不少教师口口声声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 一定要认真学!”可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 另外有些老师“心比天高”, 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 多挑剔, 一味训斥, 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 更丧失对作文的兴趣。 因此这个过度很重要, 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 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 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 减缓坡度, 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 导入方式要多样, 例如:

1.故事式导入。 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 一上作文课, 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 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 学生听得专心, 笑得开心, 然后让几个学生复述, 最后再分头写作, 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 批改时, 只要故事较完整, 错别字不多就评“优”等, 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2.活动式导入。 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 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 让大家参与, 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 最后有重点地写下来, 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有话可写, 效果较好。

3.情境式导入。 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发挥想象, 从而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 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讲评时, 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 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充分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三) 注意命题, 选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 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才能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 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 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 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 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 另外, 不能“老调重弹”, 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 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 无形中降低作文的兴趣。

(四) 注意讲评要以激励为主。 教师在作文讲评时要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 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 比如优秀作文展、推荐发表、向校园广播站投稿、范文宣读等。 另外, 我还借鉴了一位名师的一种新颖记分法———“二次记分法”, 做法是:每生准备两本作文本, 一本为习作练习用, 老师批改提出修改意见后让学生修改, 达到符合作文要求后, 老师在原基础分上加分, 然后让学生誊写在另一本作文本上 (即个人优秀作文集) , 大多数学生都提高分数, 不少学生还得满分。 这样持之以恒, 修改作文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 调动学生修改的积极性, 改变过去学生只看分数不看文的面貌, 有效减少老师批改作文的无效劳动。

总之, 教师要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放在首位, 无论什么时候, 教师都要以满腔热情关爱学生, 以和蔼的态度亲近他们, 和他们交谈,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都能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 得到提高。

摘要:诸多因素导致三年级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素材单一, 语言不鲜活, 层次紊乱。如何做好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由口头作文向书面起步作文的过渡;注意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 减缓坡度;选材要结合学生实际;讲评要以激励为主。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现状,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廖文娟.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训练方法例谈.小学教学参考, 2009 (30) .

浅谈三年级作文的起步训练 篇8

一、重视起步,引发兴趣

小学生系统地作文是三年级开始的。“作文”为何物,学生不清楚。所以第一节作文课就显得特别关键。上课伊始,教师可以有意向学生提出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们会说话吗?你们会写字吗?学生都觉得奇怪,在他们惊讶之际,教师告诉学生,把想要说的话用笔写出来就是作文。这样拉开作文学习的大幕,学生就会觉得作文其实很简单,就跟说话写字一样简单,从而引发起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读学例文,典型引路

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短小精悍,主题鲜明,文字优美,且接近学生生活的文章读给学生听。读完之后,分析文章的主要优点。时间一长学生心中就留下了一个个例文的影子,写作时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积累素材,言之有物

作文其实就像做饭一样,如果缺少做饭的材料,厨艺再高明的师傅也做不出可口的饭菜。作文也是如此,当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写作冲动时,这一点就显得更为突出,因此,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

1.及时抓住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现象进行积累。第一步,让学生认识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如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风和日丽……第二步,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它们之间不同的特点,细心观察。第三步,分析不同时期的同一现象的不同之处,避免写作上的雷同。如“雨”,北方一年三季有雨,春雨的特点是多而大,来得快,去得急;秋雨的特点是淅淅沥沥,没完没了。第四步,把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用几句话记录下来。

2.留心观察周围的事和物,积累身边的写作素材,并从中挖掘出其思想意义。学生身边的事情很多,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要要求学生留心观察。例如,一名学生记录一群蚂蚁战胜大青虫这一现象,我就把这个学生找来和他交流:“蚂蚁这么小,为什么却能打败比他们大好多倍的青虫呢?”该生发现这件事带给他的启示,得出结论:团结就是力量,齐心协力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相比较而言,学生的生活圈子小,这就限制了写作素材的积累。为此,我经常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活动,如拔河比赛、科技小制作、读书节等,来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四、强调字数,保证篇幅

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有了写作素材但并不一定都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来。同一题材,有的学生可以写出洋洋千言的文章,而有的学生仅只言片语便无话可说。这时我就通过强调字数来保证篇幅,需要说明的是,强调了字数,便不限制所写的内容,可天马行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等学生都有话可写了,再一点点引导学生分析哪些内容可以写,哪些内容应删掉,哪些内容是与文章相关度高就应该不惜笔墨详细写,哪些内容是与文章相关度不高就可以一笔带过,甚至不写。

五、加强朗读,修正错误

句顺文才通,而三年级学生能做到“文通”并不简单,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语感不强,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每次作文一写完,就合上本子,交给老师完事,从此与自己再无关系。为此,每次作文写完之后,我都要求学生要轻声地读一读,发现错词病句等问题要及时改正。由于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一些较隐晦的问题发现不了,所以学生自己读完后,我还要求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换读,或者在学生交作文时,让他们读给我听。我听出问题后,再引导学生及时改正。

六、互评互改,提高质量

通过朗读可以发现自己作文的缺点,但更多的时候则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此,我采取互评互改来克服修改作文的片面性。

1.教师示范修改。从学生习作中找出典型性的作文进行示范修改,有时抽出好、中、差几篇文章,抓住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对比,联系习作例文的相关例证,边讲边改。同时,教给学生修改的要求步骤和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下一步教给学生互评互改做铺垫。

2.学生互评互改。这步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修改时,一人读,小组内其他学生听,听后集体评改。一方面,可以学习别人作文的长处,取长补短;另—方面,他们在评改别人作文的同时,也懂得了如何优化自己的习作。

3.集体评改。组内评改完,再拿到班上,由各组选一名代表读作文,讲评改意见,引导其他学生对评改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使评改意见更完善。

另外,在教师单独批改时,要求不宜太高,只要学生语言基本通顺,事情基本清楚,就应给予表扬,让他们感觉写作其实并不困难,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上一篇:观察一株绿色植物作文下一篇:与父母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