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网络的案例(精选10篇)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网络游戏”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电脑游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达到交流、娱乐和休闲的目的。作为伴随互联网迅速发展而出现的新事物,是“网络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沉溺其中,而青少年群体更是对网络游戏有极大地热情。为此,网络游戏成为家长、学校、社会大众心中的“魔兽”。关键词 :网络游戏 原因 防治对策
安徽省庐江县。2005年11月14日,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农药之后,被紧急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到达医院时,胡彬已经生命垂危,两天后,胡彬离开了这个世界。对于胡彬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胡彬的家人、老师和同学之所以一致认为网络游戏是胡彬自杀的罪魁祸首,是因为在胡彬自杀前,曾经在当地一家名叫飞宇的网吧里疯狂地玩了11天的网络游戏,随后就发生了自杀的悲剧。然而,对于他们的这种说法,有一个人提出了强烈的反对,那就是飞宇网吧的老板。这位网吧老板声称,他承认胡彬在自杀的前几天的确是在他的网吧里度过的, 但是时间不是11天,而是4天,而且胡彬在到他的网吧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异常。网吧老板还指出,胡彬不是第一个到他网吧玩网络游戏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由此说明胡彬的自杀与玩网络游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对于一个16岁的初三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缺少家庭关爱以及违法犯罪之后的畏惧心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他走上绝路的动因。应该说这位网吧老板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胡彬之死是否真的如这位网吧老板所说另有原因呢?事实是,在老师、同学和邻居们的眼里,胡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中,经济状况较好,拥有父母的关爱,而且还没有升学的压力,由此可以判断胡彬根本不可能由于学习和家庭的原因而走上绝路。既然如此,那么胡彬自身的品行又如何呢?是否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的现象呢?记者通过走访当地的公安部门,了解到胡彬没有任何劣迹。通过深入调查胡彬的方方面面,记者发现,除了网络游戏,还真找不到能够解释胡彬自杀的其他理由。在抢救的过程中,胡彬向父母讲述了自己11天的出走经历。原来,为了好好打网络游戏而不被父母找到,胡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县城里的网吧,而是去了一个乡镇里的网吧。开始他一天吃一袋方便面,后来,三天才吃一袋方便面,晚上,三个椅子拼起来往上一躺就睡了。这期间没有人过问这个少年的冷暖饥饱。对于胡彬喝农药的原因,胡彬的父亲说:“胡彬在医院讲,爸爸我喝的这农药有剧毒。我问他,有毒你为什么还喝?他说,我喝就是想让你们救不活我。他说我已经玩够了。”胡彬的母亲说:“儿子老对我说,妈,我管不住自己,我就是想玩,他说管不住自己的腿,他说也不想气妈妈,不想对不起妈妈,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想要玩。他说,夜里心里老是想着游戏,老是睡不着,就是想玩。2005年11月6日,胡彬在死前说的最后几句话是:“有妖怪过来了。杀光!杀光!”在病床上,孩子的手还在动,似乎还在打着游戏。一:原因剖析 “学习太枯燥了,我很烦,玩游戏轻松一下!” 现在青少年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而网络游戏则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虚拟世界,学习能力不强、成绩下滑的青少年,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就从网络游戏中获取虚拟奖励,宣泄学习不成功带来的压抑。“学习、做其他我不是很好,网络游戏我在行!”
如果青少年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总是感觉处于落后、不如人的情况下,对父母、老师的严加管教比较抵触,寻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丧失信心,就会到网络游戏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自由地发挥才智”、体验成功,在虚拟的世界里“攻城拔寨”、“称王称霸”、升级到(修炼成)拥有绝对的主宰力量,进而挥洒自己的快乐、释放对现实的不满。“没什么朋友,通过网游去交友”
青少年有交流感情、思想、疑惑的心理需求,当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时;当孩子自己的人际关系不良,缺少有共同语言的伙伴沟通时,青少年就通过网络游戏广交朋友、寻找友情、逃避现实,弥补孤独感、抑郁和自卑等。“在网络游戏中干什么都行„„”
在形式多样的网络游戏中可以如身临其境地到冰山大漠各种险恶境地、可以遨游外太空、可以“偷别人的菜”、可以结婚、恋爱,可以随意地杀人、放火,而这一切都不必承担任何后果,没有责备、压力和约束。青少年在玩网游中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自由。5“网络游戏真刺激、真好玩!”
网络游戏的设计精美,游戏效果视听感觉逼真、花样繁多,情节精彩刺激、富有悬念,并且变化无穷、引人入胜,这对于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的青少年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感官刺激和诱惑。
从游戏内容看,网络游戏中的“杀敌”和攻打“关卡、城池”等情境包含了大量的攻击性行为刺激。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精力旺盛,充满挑战欲望,大量攻击性内容的游戏使其更容易发泄自己过剩的精力。此外,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虚拟财产,如游戏的账号、点数、积分等,演化成了青少年眼中的物质财物,这种暗示对青少年的心理是一种满足。“玩时尚、最新游戏,我最个性!”
网络游戏的设计极具个性,游戏的种类繁多,有角色扮演类、技巧类、格斗类、战略类等等。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种类的游戏。另外,游戏中的角色人物的外貌、能力和性格都不尽相同,甚至所持的武器、所养的宠物千奇百怪,这也给青少年提供了展示个性、标新立异的舞台。二:防治对策
1在家庭中,家长的应多与孩子沟通,并且注意沟通方式,应多从孩子的思想出发。要注意避免大摆架子居高临下、空谈泛泛的理论或教条、没有以身作则,这些都可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2善于发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学习上有“成就感”。
3多培养子女新的爱好、兴趣,把孩子的其它方面的潜能挖掘出来,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不要一味限制子女上网。多参加体育运动、社会集体活动,增强体质,增强现实责任感。
当前的大环境是:我国已成为全球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最快、最具潜力的市场。据网络信息, 网络游戏受到国家信息产业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多个部委的大力支持, 国家体育总局已将电子竞技列为其正式开展的第99个体育项目, 民族网络产业已经成为朝阳产业。这都表明中国网络游戏的发展正在迎来最好的历史时期。
中国网络用户群中, 青少年将近七八成, 这些人自然也是网络游戏的最主要参与者。当前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 引进游戏的比重过大, 一些引进的产品充斥着暴力、血腥、色情等不健康元素, 对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无疑是十分有害的。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与网络游戏的惊险刺激、引人入胜、想象丰富、花样繁多、规则明确、竞争公平等特点相比较, 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显得异常枯燥乏味和空洞虚假。各地近乎雷同的教学模式也许对一部分学生是适合的, 但丝毫没有考虑到那些不适应这种模式的学生的需求, 而网络游戏恰好发现了现行教育的这一漏洞, 他们开发出来的游戏形式多样, 内容不断创新, 无论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无论活泼好动的还是安静沉稳的, 也不管勇武好斗的还是文静儒雅的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游戏。相反, 我们的教育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 大部分不适应现行教学模式的学生都被排斥在外围, 却在网络游戏中大肆“招兵买马”。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一味地贬低网络游戏, 乃至将它看成敌对的一方, 偏执地视为洪水猛兽, 这将是闭目塞听、夜郎自大的做法。
对待网络游戏, 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 既承认它在青少年认知能力发展与人格社会化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也要看到青少年迷恋网络游戏的心理和社会原因。在客观深入地分析、研究网络游戏产生强大诱惑力原因的同时, 还要认真反省我们在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为政府有关部门, 应当加强干预、审查, 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网络游戏予以必要的纠正和引导。而作为教育工作者, 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帮助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 科学对待网络游戏。
一、及早发现预防, 提高教育防护功能
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 其实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一个学生突然之间精神不振, 在课堂及各种活动中注意力不能集中, 教师就应该有所警惕, 应当仔细调查该生的学习、休息情况, 了解该学生是否沉迷于网络游戏, 再根据情况对该生进行引导式教育。如果学生在平时作业、测试中, 学习状态和水平表现出明显下降趋势, 也要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在受到游戏的诱惑。只要多留心, 观察仔细, 深入了解学生, 是可以及早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
二、抢占思想高地, 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网络游戏在学生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往往能够由个体发展到群体。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应当通过主题班会、专题活动、个别交流等多种方式和手段, 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形成集体免疫力。鉴于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 正确地使用网络才能发挥网络的作用, 错误地使用网络会使人玩物丧志、荒费青春。游戏不是过错。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 都有相应的游戏方式、相应的诱惑, 如早期的棋牌、桌球、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到以后的游戏机、电玩等都能使学生着迷。只不过现在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 从感知觉上更加直接、更加刺激。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思维从简单的线性思维向高级的辩证思维转化, 个性品质逐渐趋于稳定, 这个时期学生对不良事物的抵抗力并没有发展到相当程度, 因此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即使是学生对游戏产业感兴趣, 青少年阶段应该做的依然是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为以后作为专业的游戏开发者做好准备。
同时, 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 沉迷于游戏是对信息社会的误解, 是对电脑功能的误用。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电脑与网络。电脑与网络是学习、生产的工具, 它们的主要作用不是网络游戏。作为有思想、有主见、有自立能力的青少年, 如果要排遣心中的郁闷, 追求成功的快乐, 有更多其他的方式, 大可不必沉迷游戏、饮鸩止渴。要正确认识网络, 做网络的主人, 而不是沉迷网络游戏, 做网络的奴隶。
三、注重家庭教育, 强化多元教育支持
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游戏的过程中, 要注意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青少年虽然处于心理叛逆期, 但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 大多数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 往往都有家庭的原因。
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 应着重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明确对网络游戏的态度。任何时候社会上都存在着对学生有诱惑的事物。网络时代的最大诱惑就是各种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不是青少年的专属品, 也不应成为现代社会教育失败的托词。第二是对孩子的教育要以引导为方式, 以平等为基础, 以交流为手段, 以循序渐进为策略, 绝不能以堵代教、一禁了事。过激措施只会激发学生更加强烈的逆反心理, 使结果事与愿违。我们应该分析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沉迷于游戏中?学生沉迷于游戏, 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诱因。第三要有对学生进行长期细心教育的心理准备。如果孩子沉迷过深, 适度的管理与约束则是非常必要的。据观察, 学生玩游戏容易复发的时间是停止之后的一两周时间, 在一两月左右、半年左右的这些关键时间段, 家长和教师就应该给予学生特别的提醒与约束。对于沉迷程度较深的学生, 家长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精力陪护, 陪他们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户外活动, 用现实的、美好的东西感染学生, 让他们走出游戏的阴影。
四、丰富课外活动, 确保身心全面健康
沉迷于游戏的学生往往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对现实没有明确的方向感。教师可以配合学校管理工作, 结合班级及课程教学实际,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养成自立、自律的学习习惯。例如组织各类球赛, 让学生在挥汗如雨中增强面对现实的信心;组织各种艺术课堂, 让学生感受美的熏陶;组织专门的心理辅导, 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切实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对网络的管理日趋规范与成熟, 网络环境也在逐步净化。毕竟校园还是一个相对封闭、比较纯洁的环境, 只要教育工作者能积极整合多方有利条件, 细观察, 早发现, 多引导, 教育有方, 完全可以让学生避免陷入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
关键词 中学生 网络 家庭保护
一、学生上网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的对象是苏州吴中区郭巷中学和成教中心13—18岁的初中生和职高生。调查时根据年龄、所在学校性质进行分层,然后按比例在各层内随机抽样。调查采用填问卷法收集资料。调查问卷包括36个问题,涉及中学生上网的基本的情况、上网地点、上网时间、上网目的以及对网络的认识。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问卷1397份,有效问卷为95 .6%。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可以将中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绝大多数中学生都上过网。
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曾经上过网的人数为1205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0.8%,没有上过网的仅占9.2%。
⒉职业高中学生上网 的比例比较高。
职业高中学生上过网的比例为95.0%,初中生为86.5%。原因可能是职业高中升学压力小,业余时间多,上网比较明显地高于初中生。
⒊中学生上网地点最高的是在家里。
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地点主要是在家里(52.5%),其次是在网吧(34.5%)、学校(5.8%)和父母或他人办公室(7.2%)。数据说明,大部分中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较长,家庭电脑在中学生接触网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⒋中学生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节假日,也有部分在晚上。
调查显示,中学生上网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节假日(84.7%),其次是在晚上(27.2%)和下午(19.7%)。从上网时间上看,一次上网在2小时之内的学生占54%,而一次上网时间超过4小时的学生大约占9.2%,通宵上网的占5.7%,这说明中学生上网缺乏一定的理性。
⒌中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以网络游戏和聊天为主。
在所调查的学生当中有82.3%的参加过网聊,女生网络聊天的比例大于男生,上网聊天主要目的是为了联络朋友(68.6%),其次是为了打发时间(12.4%)。曾经玩过网络游戏的学生多达65.2%,男生玩游戏的比例大大高于女生。
二、造成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家庭原因
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作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之一,它对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本调查对部分沉迷于网络的中学生及其家庭进行了个案访谈,归纳结果如下:
(一)父母工作繁忙,对孩子疏于管教。
通过个案访谈,发现一些家长的精力被工作大量牵扯,城市当中,中学生的父母由于竞争的压力忙于进修、学习,农村当中,中学生的父母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忙于打工,都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他人照看,平常只是给予孩子一定的金钱和物质奖励,以期望利用金钱和物质来弥补亲子接触的不足,同时对孩子百般迁就和溺爱,而对于孩子的精神生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父母能力不足,对孩子教育不当。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许多心理学家从亲子关系的角度,采用类型学的研究模式,比较广泛地考察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家也开展了大量的有关研究,都比较一致的认为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
(三)父母期望过高,对孩子压力太大。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人口和就业压力,学校教育无奈地被推上了激烈地应试竞争的道路,众多家长也都格外关心孩子的学习,但关注的焦点是孩子的考分和升学,淡忘了家庭教育的根本,淡忘了对孩子的思想、品格、情操、行为、习惯等有关做人的教育,从而使家庭成了知识学习的补习班,成了学校教育的附庸,并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的给孩子施压,除了让孩子在学校学习之外,还将孩子送进各类“艺术班”、“电脑班”等,甚至不惜重金,或聘请家庭教师,或家长“陪读”另开小灶,布置额外作业,使子女不堪重负,久而久之,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厌学情绪,于是把网络作为摆脱压力,逃避现实的一条途径。
三、家庭教育的对策
(一)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古人说:修身才能齐家。中华民族自古注重家风建设,有着良好的家风传统。孔子的“诗礼传家”、诸葛亮教子勤俭、岳母刺字等已成为良好的家风典范。良好的家风对于孩子良好的思想观点、道德品行的形成和巩固有重要的影响,是一种无形的规范,正如“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作用,因此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质,要以学兴家,努力营造家庭浓厚的学习风气和文化氛围,形成求知探索,积极向上的文明家风,从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二)改变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的家教能力决定家庭教育水平,只有能够科学教养子女才是合格的现代家长。孩子不听话,一些家长往往以打骂的方法进行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孩子挨“打骂”后的听话只是暂时的,它是一种机械行为,是孩子的自我保护机制引起条件反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须内化为孩子本身的需要才能形成。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积极肯定、正面为主,不要主观、武断地滥施批评、训斥、惩罚。家长要把自己当做是孩子的朋友,应及时了解、关注孩子的心理、性格和情绪的变化,忽视孩子的感情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误,家长要走出自我中心,了解孩子的生活世界,与孩子之间不断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给孩子更多的温暖,让孩子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刺激的影响,让他们体验平等、自由、民主、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这不但可以及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更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
(三)更新陈旧的家教观念。
陈旧的家教观念最突出的是“急功近利、重结果轻过程”。对于上了学的孩子,家长的这种观念就表现在过分重视分数,把孩子锁在单调枯燥的分数上,它难以满足孩子在生活中的众多需要,这就导致了孩子借助网络来实现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的需要。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世界多元化趋势需要新型人才观和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家长应该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着眼于孩子的未来,重视孩子个性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达到孩子“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的目标。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
仅从家庭内部去提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专门列了“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一节,文件指出:“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因此,根据国家的总体部署,教育、妇联、社区和家庭教育专家等社会力量都要积极投入到家庭教育工作中,加强家长队伍建设,重视提高家教水平,营造重视家庭教育的社会氛围,形成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互动的格局,使其相互促进、优化互动。
通过开展对中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家庭原因的调查研究,使我深深感到,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既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又是我们的支持者,只有充分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孩子对网络有个正确的认识,也才能培育出适合经济全球化,具有竞争力和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6.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沉迷于网络作文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沉迷于网络作文 篇1现在有许多中学生和小学生都十分喜欢玩电脑游戏。可是,他们又是否知道,电脑游戏虽然很好玩,但害处很多呢?
在网吧里,有一些学生因玩网络游戏过度兴奋,不幸猝死,他们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才出现这样可怕的严重后果。网络游戏的害处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如,有的网络游戏是需要钱的,有的同学为了能得到这些道具,便花很多钱进去。一些同学的零花钱或压岁钱用完了,就去盗取家人或别人的钱财来用。有的同学还会逃课,甚至很晚或一夜不回家,为的是可以去网吧玩游戏。因为经常逃课和睡眠不足,导致成绩一落千丈,让父母非常担心。有的同学因为长期看电脑,严重地降低了视力,甚至视网膜脱落。还有的同学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网络有益也有害,网络是给我们查询资料和学习用的,而不是为了让我们玩网络游戏用的。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正确使用网络,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中不可自拔。
沉迷于网络作文 篇2二十一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电视……等等等等,这些高科技的电子产品,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快捷的生活。但是,这些东西也有害人的时候,例如“网络”就是一把双刃剑。
没错,网络在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也在伤害着我们。胡彬的事就是一个可怖的事例:20xx年11月14日,年仅16岁的少年胡彬在服用了农药之后,被紧急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抢救,到达医院时,胡彬已经生命垂危,两天后,胡彬离开了这个世界。对于胡彬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胡彬的家人、老师和同学之所以一致认为网络游戏是胡彬自杀的罪魁祸首,是因为在胡彬自杀前,曾经在当地一家名叫飞宇的网吧里疯狂地玩了11天的`网络游戏,随后就发生了自杀的悲剧。然而,对于他们的这种说法,有一个人提出了强烈的反对,那就是飞宇网吧的老板。这位网吧老板声称,他承认胡彬在自杀的前几天的确是在他的网吧里度过的,但是时间不是11天,而是4天,而且胡彬在到他的网吧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异常。网吧老板还指出,胡彬不是第一个到他网吧玩网络游戏的孩子,其他孩子都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由此说明胡彬的自杀与玩网络游戏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对于一个16岁的初三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缺少家庭关爱以及违法犯罪之后的畏惧心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他走上绝路的动因。
应该说这位网吧老板的说法不无道理,那么胡彬之死是否真的如这位网吧老板所说另有原因呢?事实是,在老师、同学和邻居们的眼里,胡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之中,经济状况较好,拥有父母的关爱,而且还没有升学的压力,由此可以判断胡彬根本不可能由于学习和家庭的原因而走上绝路。既然如此,那么胡彬自身的品行又如何呢?是否存在一些违法犯罪的现象呢?记者通过走访当地的公安部门,了解到胡彬没有任何劣迹。通过深入调查胡彬的方方面面,记者发现,除了网络游戏,还真找不到能够解释胡彬自杀的其他理由。
在抢救的过程中,胡彬向父母讲述了自己11天的出走经历。原来,为了好好打网络游戏而不被父母找到,胡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前往县城里的网吧,而是去了一个乡镇里的网吧。开始他一天吃一袋方便面,后来,三天才吃一袋方便面,晚上,三个椅子拼起来往上一躺就睡了。这期间没有人过问这个少年的冷暖饥饱。
对于胡彬喝农药的原因,胡彬的父亲说:“胡彬在医院讲,爸爸我喝的这农药有剧毒。我问他,有毒你为什么还喝?他说,我喝就是想让你们救不活我。他说我已经玩够了。”胡彬的母亲说:“儿子老对我说,妈,我管不住自己,我就是想玩,他说管不住自己的腿,他说也不想气妈妈,不想对不起妈妈,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是想要玩。他说,夜里心里老是想着游戏,老是睡不着,就是想玩。”
20xx年11月16日,胡彬在死前说的最后几句话是:“有妖怪过来了。杀光!杀光!”在病床上,孩子的手还在动,似乎还在打着游戏。
大家看哪!这是多么可怕的事例呀!网络就像一把剑,能杀人于无形,这是多么的恐怖。同学们,这样的事例还有不少,有的还走向了犯罪的道路。网络这个东西实在太吓人了!所以,我们应该呼吁大家:“我不再沉迷于网络!”
沉迷于网络作文 篇3成都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9∶00回宿舍休息……
这位大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目前,有不少中国年轻人像这位大学生一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后,发现自己身心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玩家人数已达700万至10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社会问题已经出现。今年2月,湖北一名16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8000元钱;3月,湖南沅江一名14岁少年因网络游戏入魔产生幻觉,从4楼跌落身亡。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已引起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杨铃指出,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不需要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需要接受社会规范和其他人的监督,可以随心所欲地宣泄情感。长此以往[注: 长期这样下去。]会淡化现实社会规范的要求,给暴力犯罪埋下隐患。
中国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网络游戏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的严重危害。由于大多数年轻人是在网吧上网,因此,开设网吧在中国受到严格限制:网吧经营者必须在许多方面满足要求后才能继续营业,其中包括网吧与学校的直线距离必须在200米以上、非节假日时间在校学生不能进入网吧、未成年人在一定时间段不能进入网吧、上网必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明等。
班会主题
拒绝沉迷网络 主题背景
最近,班上出现几位同学沉迷网络现象,班主任内心焦急。打算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教育。班会目的
1、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网络上存在的各种不安全的隐患,学会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保护自己的利益;
2、理智地对待各种诱惑,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尤其注意不能沉迷网络,用血淋淋的事实敲响警钟。
3、让同学们对网络利弊有所了解,能正确使用网络。
4、给予抵制网络诱惑的措施,号召同学之间互相监督、帮助。班会时间
2018年5月25日
班会地点
三年级教室
一、班会具体流程
1、教师提问
老师: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家家户户的条件也变好了。电子计算机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而上网的人数则多之又多。网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最新的消息,也方便了我们学习与交际,同时,闲暇之余也是娱乐休闲的不错选择。同学们,你们一般上网都做些什么呢?(请同学发言)
同学甲:…… 同学乙:…… …………
老师:听到有同学利用网络来学习和增长知识,我很开心,你们都是认真好学的孩子,当然,学习之余玩些游戏放松心情也不为过。
2、小小辩论赛
老师: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创造了精彩的娱乐时空。成为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增强了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但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其中一些不良内容也极易对学生造成伤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那同学们怎么看待网络的呢?
老师:请同学们自由分成2组,第一组正方持“网络弊大于利”的观点,统一坐在左边,第二组反方持“网络利大于弊”的观点,统一坐在右边。现在给你们1分钟,快速选择自己的阵营,调整座位。Ready,GO!
(同学辩论时间10分钟)
老师:好,时间到。同学们辩论得很激烈啊,我看萨跃杰(班级中几个沉迷网络的同学)在辩论的过程中表现很积极啊,说得也挺对的,看来对网络很有研究啊!当然,你们有注意到有的同学说的,他们说得也很对,不容忽视。
3、总结网络的利弊
老师:其实网络就像同学们辩论的一样,有利有弊,老师也大概总结了里几点:
(PPT展示)网络的优点:
1、查找学习资料。网络上有很多学习资料,比买书本跟方便、快捷。你要查某个学习知识点时,只要上网一搜,就有很多相关资料。
2、解疑答惑。学习上遇到问题,旁边又没有人会。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在网上搜索答案,或是网上提问。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即时交流的工具QQ进行网上咨询。
3、相互交流。交流聊天是排解不良情绪的很好方式。当今中学生承受着很大的学习压力,网络给了孩子一个敞开心扉交流的窗口,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在向专业网站老师的咨询中,孩子慢慢就可以自我接纳,并学会心理调节,从而减轻了学习压力。
4、开阔视野。网络让孩子从单调的书本中解脱出来,进入到一个巨大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库和信息库中。网络上几乎涵盖了大部分的最新知识和常用知识,从而可以轻松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5、多媒体技术帮助孩子快速理解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网上的教学课件好多都做成了动画形式,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式、直观的感受使孩子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更容易学到知识。
网络的坏处:
1、孩子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误入歧途或接受不良思想。
2、对眼睛和身体的发育不好。
3、虚拟世界的吸引力很大,小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
4、在没有接受规范的教育和理论前,接受网络理论容易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
5、孩子们的思想都还是在青春期,如果孩子们上了什么不良网站,就会污染孩子们纯洁的思想。
老师:网络的好处只有正确合理的使用,才会影响到我们,但我们往往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享受到的是它的坏处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网络,进行适当正确的活动,不能沉迷。
4、看案例、视频 老师:下面有几个真实发生的事件,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视频:《沉迷网络的危害》 1、3月7日,顺德容桂一所小学的学生在课间嬉戏时模仿网络游戏中的场景进行打斗。同班好友小彭和小龚各自饰演一款当下流行的网络游戏中的敌对角色,“战斗”进行中,小龚不慎用弹簧刀刺死了小彭。
2、泉州某某中学某学生因沉迷于网络,为十块钱的上网费抢劫职中生被判有期徒刑1年,花季少年的大好前途就这样断送了。
3、晋江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顺兴因迷上“传奇”游戏,不顾父母劝阻,连续通宵一个星期,吃住都在网吧,父母心急如焚,丢掉工作四处寻找,最后母亲心情焦躁,伤心过度,病倒住院。
4、据法制日报报道,广西省柳州市某中学初一年学生陈某某,因通宵上网,兴奋过度,第二天清晨被网吧管理员发现猝死在电脑桌上。
老师:看完了这些,你们想到了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你们又会怎么做?
(请同学发言。可以先请几个行为习惯好的学生回答,接着让几个沉迷网络的同学回答)
1、给予方法
老师:很好,看来大家都意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了。其实老师我是一个网络迷,特别喜欢上网,像玩《洛克王国》、《魔兽世界》、《CS》啊,平时看电影啊,玩QQ啊。老师知道沉迷网络的危害,但自己难以抵制诱惑,怎么办?你们能给我出出主意吗?(请同学回答)
同学甲:…… 同学乙:…… ……
老师:恩,你们给我提的意见都很棒,我会记得的。对了,老师为了这个也自己找了些方法,可是不太理解,你们能帮解释一下吗?或者给些实际操作的例子,哪位同学可以给我帮助呢?
(展示PPT,请同学回答)抵制诱惑的方法:
定时限量,请人监督,定时检查;注意力转移,可以培养一些健康的兴趣爱好。目标成就激励法;座右铭法。
学生甲:…… 学生乙:…… ……
老师:哦,原来如此,萨跃杰同学(班级里沉迷网络的同学)你们是否觉得这方法可行呢?
6、我们的约定
老师:既然这样,我们全班一起签一下协议吧,大家一起来监督老师,好不好?同时同学们也互相监督,不要沉迷网络。签完后我们把它贴在教室里,好提醒我们每个人。
(全班同学一一郑重的在纸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倡议内容)
1、充分认识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树立文明上网意识。
2、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拒绝网络不良信息诱惑。
3、积极劝说身边的同学、朋友拒绝沉迷网络。
4、合理安排节假日时间,认真完成假期作业。
背景介绍
现在很多国家,不仅是中国,包括日本、美国都在讨论游戏的问题,担心游戏会毁掉一代孩子,希望像电影一样对游戏进行分级。游戏都是大人做出来的,是一种大人的神话,游戏中隐含的文化观念也是适合大人的。但是,对大人是一杯美酒的东西,也许对一个未成年孩子就是毒药。而且,每一个孩子长大都需要和环境结合,需要和同龄孩子来往,需要在社会上或者到现实生活中体验各种东西,比如说到农村看看庄稼,或者跟小鸟和动物玩等等,但目前的游戏可以完全把孩子控制在电脑面前,使他失去很多社会实践,与现实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他的生活越来越超然,他会觉得周围的人跟他没关系,只有游戏里面的人物才跟他有关系,他完全生活在虚拟世界里。
怎么对待迷上游戏的孩子?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看一下解决办法。
来访者自述
我孩子今年12岁了,男孩。从去年开始接触网络游戏,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越发迷恋它。经常晚上回家就开始玩,有时候都顾不上吃饭。我跟他爸爸怎么说都不听,有时候真跟他生气了他才肯收手,但是没几天就忘了,接着玩,成绩也下降的厉害。问他在学校里的朋友和交谈内容,也大部分是与游戏有关。我们有时候会很忙,也就没时间看管孩子,孩子的爷爷奶奶看着的时候,也不会劝阻他,只会袒护着他。我怕孩子再这样下去会毁了自己,但是又不知道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很苦恼。
济南心理咨询帮你支招
一般孩子迷恋网络游戏,是因为游戏成了主导他生活的快乐,他的父母可以考虑如何用别的快乐代替孩子玩游戏得到的快乐,让孩子拥有多种快乐。孩子除了游戏以外还有其他欲望,比如说运动、打球、和孩子们玩、和爸爸妈妈交谈、学习成绩成为班上前三名等,这些快乐都是孩子需要得到的快乐,关键要看我们怎么把他拴住,因为他的兴趣太多了,他会觉得游戏打多了,好多事干不完,他还有很多其他的欲望。
想让孩子不完全沉醉在游戏里,有三个方面要考虑。
首先,要重新帮孩子建构更多兴趣。比如阅读、音乐、艺术,以及交往的快乐,可以跟邻居下下棋,打打牌,这也能增加快乐。
第二,要增加孩子某方面的优越感,我们要带着孩子找到他的优越感。有的孩子在生活中一塌糊涂,谁都瞧不起他,但游戏里棒得很,他就只能从这里得到优越感。优越感是孩子成长必须的情绪,孩子需要觉得自己还行,父母就要帮他建构自己还行的感觉。因此,家长在生活中要找到孩子的优点,培养他的优点,让他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比谁都强,一旦孩子形成了优越感,就不会那么强烈地需要游戏补偿情绪。
第三,从建构开始就要树立规则。比如说,玩游戏可以,但要有时间概念,规定的时间父母可以陪着一起玩,但是过了这个时间就不能玩了。要跟孩子谈判订立规则,约定玩的时间长短,惩罚措施等。
1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力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我国网民以10-39 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4.6%。由此可见,我国上网的主体就是年龄段在20-29岁的在校学生,即是大学生。
大学生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100%,也就是说人人都有智能手机。那他们拿来做什么呢?为此,该课题随机选取了一个班级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班学生男生28 人女生19 人,人均1.215 部手机。用来看小说的学生有40.43%,用来看新闻、玩游戏有38.30%的学生,有29.79%的学生用了打电话,有27.66%的学生用来看电影,25.53%的学生用来发短信、交友,12.77%的学生用来购物、看比赛,6.38%的学生用来理财。每天大概花在手机上的时间,29.79%的学生有3-4 个小时,23.45%的学生有1-2个小时,8.51%的学生除了睡觉几乎都在玩手机,2.13%的学生不到1个小时。
2 智能手机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智能手机的使用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学生在享受智能手机带来便捷服务和娱乐休闲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被动接受它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很多大学生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在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情况下使用智能手机,注意力不能集中,无论课堂学习或是参加活动都心不在焉。这些大学生或是沉迷于购物、或是沉迷于游戏、或是沉迷于交友聊天、或是沉迷于影视小说,更有甚者沉迷于不健康的信息(如:色情、反叛、诈骗、中奖等垃圾信息),无论沉迷于何种都于身心无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
3 智能手机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巨大影响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很多大学生心理素质不高,抗压能力和抵御诱惑能力不强
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体现在:性格品质的优劣、认知潜能的大小、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内在动力的大小及指向。心理健康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基本保障。
心理健康的状态下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有较强的抗挫折能力,抵御不良风气或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困扰,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环境。当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却越来越差,抗挫、抗压能力越来越弱,遇事就轻易离家出走、暴力解决更甚者自杀或杀人。心理健康成为当今整个社会急需面对和解决的一大难题。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在经历从学校走向社会、从懵懂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却承受着着高于其他同龄人的压力打击。近些年来,各大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逐步成为社会焦点。
2)不良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大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重要过渡阶段,是学生与社会可以直接接触、交流的阶段,这一阶段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双重影响。
信息时代的来临,大学生周围充斥着来自网络、媒体、社会环境中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中不乏有虚假、不良的信息,大学生对于信息的准确性不能很好的分辨,不良信息的传播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不乏有对生活的自暴自弃、愤世嫉俗,甚至是反国家、反社会、反道德的思想,更有西方资本主义者趁机对大学生传输资本主义思想。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本就不够坚定的奋斗心理变得更加动摇,而选择逃避,面对现实充满悲观心理,面对教育易产生叛逆心理。
当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0 后的独生子女,都是没吃过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视为珍宝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好奇心强,积极探索,心理较早成熟,更容易适应社会;但也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且攀比心理严重,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潜藏于其价值观中,对人生的追求变得盲目,重功利而轻修身,重收获而轻付出。
3)智能手机“趁虚”闯入大学生的世界
当大学生的心理不够强大或健康,追求物质和精神享受,做事缺乏独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承受和自制能力差,面对困难和挫折容易产生消极和偏执情绪,并受到外界诸多不良因素的干扰时,会顺势变得脆弱、心理变得扭曲、变得叛逆,与人之间的语言和情感交流变得吃力、摩擦增多,心理上产生了压力。为了平衡这种压力就会寻求其他方面的满足或安逸,或逃避环境。智能手机就在如此需求下闯入了这些大学生的世界。智能手机让购物、交友、看电影、玩游戏、阅读都可以变得足不出户、轻松搞定,它的便于携带性导致了这些大学生机不离手、随时随地翻看等现象。显然,智能手机成了这些大学生精神寄托和消遣娱乐的庇护所,使其长时间沉迷于此无法自拔。
4 针对大学生沉迷于智能手机因此采取的几点措施
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我国“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将注意力集中于学生智力上的培养,而忽视了其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随着各种由心理健康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的发生,社会各界慢慢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我国教育部也制定了相关政策,将心理健康教育提上日程,但与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在教育执行过程中,高校执行的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以知识、技能教育为中心,兼顾心理和体质的教育机制,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教育一样做出具体的培养方案和执行计划。由于各个高校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教学资源匮乏,不能给予学生及时、全面、完善的心理辅导。虽然高校都有心理辅导课和心理教师,但心理辅导课多是作为一门单纯的课程进行;心理辅导老师有限,面对成千上万的学生,单单疏导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都有些应接不暇,更无时间和精力去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想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课一讲,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完善的体制、明智的决策、有效的手段。
2)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提升校园文化
社会文化是某一特定人类社会在其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由特定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伦理道德规范、审美观念、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内容构成,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观念、需求欲望及特点、购买行为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手机、电视、广播、报纸、周刊/杂志等作为信息传播和文化宣传的主要途径,不能主观臆断、扭曲事实夸大事态、大肆渲染,应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多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明、褒善贬恶、传播正能量,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除了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还更多地受到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才能提升学生素质、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营造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身心才能健康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良好的思想和心理素质,变成有追求、有文化、有内涵的人。
3)对智能手机的应用要趋利避害,合理引导
智能手机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为满足人们各种手控需求的电子产品,普及程度超越其他任何电子产品而成为大学生必备的手持终端设备。任何事物存在都具有两面性,智能手机也不外乎是。市场上也开发出种类繁多且有针对性的学习软件,大学生可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利用智能手机可随时随地地选择个性化、自由化的学习。这样智能手机对大学生来说不仅是生活必不可缺的娱乐通信工具,也是很好的学习工具。高校应提倡、宣传和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智能手机,使其物尽其用、成为生活和学习上前进的动力。
不仅大学生存在对智能手机应用不正确、不合理的现象,整个社会都存在这种现象。所以,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都应该正视智能手机的存在,正确、合理地使用,保证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视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欢,黄海,吴和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3):447.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双减”政策部署,严格执行“五项管理”(睡眠、作业、手机、课外读物、体质)规定,有效预防您的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校发出如下倡议:
一、加强教育引导加强孩子课外读物和网络游戏管理,引导孩子远离含有可能引发模仿的不安全行为、违反社会公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网络游戏,避免孩子接触恐怖暴力、色情低俗、封建迷信等妨害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内容。
二、严格手机管理加强手机管理,我校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学校研究同意。对经申请带入校园的手机等终端产品统一管理,存放于各年级手机专用保管柜,严禁带入课堂。我校将加强考试管理,严格遵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法治教育,带领孩子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引导孩子养成积极阳光心态、发展良好兴趣爱好,自觉远离不良网络诱惑。要重视网络沉迷的危害性,科学安排孩子的校外学习生活。
在书海中,让我徜徉,让我沉醉。在书海中,我时而与刘玄德浴血沙场;时而与鲁滨逊逆境求生;时而与伊拉龙除魔卫道;时而和阿仓(一种期刊的编者)学海觅踪。在他们的伴随下,我在快乐中成长,在成长中茁壮。
《老人与海》是我比较种爱的一本书。五年级时的一个中午拿起这本书,贪婪的吮吸着书本的精华。他讲的是一位乐观的老人,以打渔为业,一次他准备好了食物、水、用具出海捕鱼,即意外遭遇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坚持不懈等待时机,终于大鱼咬钩了!我为之一振,为他庆幸,谁料却一下从床上掉了下去,腿磕在床角上,引起了阵阵的痛,但我依旧沉醉其中。大鱼咬钩了,老人和大鱼展开了激烈的抗争,经历了一天的搏斗。老人在大鱼跃出水面瞬间全力刺死了大鱼,但血腥却引来了一群鲨鱼,等回了小镇,大鱼只剩一副骨架了。这个故事让我从中学到:应保持像老人一样乐观心态,要有老人那样坚持不懈的精神。
还有一本书让我视若珍宝,那就是《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鲁滨逊与命运抗争的不屈斗志和顽强的意志以及他聪明的头脑。它生动的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鲁滨逊放弃了高档的生活,去海上历险。一次,他坐的大船失事了。鲁滨逊被冲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在荒岛上自力更生拥有自己的农场、牧场。他曾几次试图游向周围的小岛,却都失败了;他几次与野人搏斗,吓的野人魂飞魄散。他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并教会他语言、耕种、养殖,成为他的最知心伙伴。二十八年后一艘大船路过荒岛,船员反叛,想把船长丢到荒岛,鲁滨逊救了船长,带领星期五夺回大船,最终回到家乡。鲁滨逊不服输的精神值得所有的年轻人学习,他曾经这样说道:“我的脾气是要决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决不放手的”他的精神令我为之震撼。我要学习他这种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强地活下去,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要争取,决不能放弃!
一、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现状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 大学生花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随着手机上网的普及, 很多学生随时都可以用手机上网, 上课期间也不例外, 从而影响学习。
当前高校大学生大多拥有自己的电脑, 校园外网吧林立, 学生上网十分便利。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较多, 很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上网玩游戏, 消磨时间。植物大战僵尸、斗地主、开心农场、魔兽世界、穿越火线等游戏已成为大学生课余时间重要的消遣伙伴。部分大学生不仅在课余时间沉迷于网吧, 有的甚至夜不归寝, 还有的学生半夜才回宿舍, 早上起不来, 上课迟到, 在课堂睡觉, 到晚上再去网吧, 形成恶性循环。也有的学生在宿舍用自己的电脑无休止地玩游戏, 影响他人的休息, 久而久之, 放松甚至放弃学习, 导致挂科、退学, 无法完成学业。[1]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
1.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学习积极性, 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后, 没有升学压力, 学习方式也以自主学习为主, 部分学生对学习出现懈怠放松情绪。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无目标, 对未来迷茫, 网络游戏便是逃避现实的一种便捷方式。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动期, 自制性和自律能力都不强, 遇事容易冲动和消极应对。因而容易被层出不穷的网络游戏吸引, 同时认知能力不能够抵抗其诱惑, 极易导致网络游戏成瘾。
2. 网络游戏的吸引力符合大学生的需求
网络游戏的知识性、生动新奇性、不可预知性等特性能够满足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网络游戏的互动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渠道, 满足了大学生结交朋友的需求;其虚拟性和可反复性以及成功法则和游戏规则的设计使大学生能够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 完成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2]
3. 大学生将网络游戏视为缓解压力的一种途径
大学生面临许多压力, 诸如学业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交际的压力等等。在各种压力面前, 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正确的缓解压力的方法, 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积极的缓压方式;另一方面, 传统型的理想价值观难以适应大学生日新月异的生活需求, 因此大学生选择逃避现实, 追求网络游戏带给他们的满足感,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彻底摆脱现实世界中的失望、痛苦、焦虑、郁闷、愤怒, 得到一定的宣泄和放松。
4. 校园周边环境复杂和校园网络的管理监管不完善, 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创造了条件
随着高校经济的发展, 校园周边开设有众多网吧, 商家们出于盈利的目的, 纷纷推出吃、住、上网等系列服务。这对于喜爱玩电脑游戏的学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此外, 校园网络已经基本普及, 学生可以非常方便的使用校园网进行学习交流。但由于学校网络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 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常常旷课, 甚至熬夜通宵玩网络游戏, 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创造了条件。
5. 家庭方面的原因
网络成瘾者的家庭关系满意度明显低于网络未成瘾者,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父母的价值取向和情趣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有些家长在看待孩子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上只是一味地责备和限制, 与孩子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许多学生在中学时受到家长和教师的严格管教, 没有形成良好的自制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大学的学习、生活自主性较强, 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就会迷失方向, 容易陷入网络游戏的漩涡。
三、防治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几点建议
1. 深入解析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深层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性格孤僻、被同伴群体拒绝、学业不振、来自家庭的压力过高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依赖虚拟的网络来释放压力, 寻求解脱。辅导员要多和学生交流, 主动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 与学生交朋友, 及时与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谈话, 深入了解导致其迷恋网络游戏的深层原因, 并与其家长及时联系, 共同对其进行干预和疏导。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学校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认清网络游戏的本质。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上网问题, 引导大学生认识网络游戏的本质, 了解网络游戏成瘾的严重危害,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把网络作为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手段, 而不是作为获得不良信息的途径, 也不能无休止的把时间浪费在网络上, 应该有计划有节制地上网。[3]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培育大学精神
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的载体, 大学精神的塑造或发扬应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步进行。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精神、价值、作风和理想追求, 学校应通过校训、学风、教风、传统、讲座等价值层面的成分真正给学生以深刻的启迪和实实在在的影响。学校应多邀请专家学者为大学生做校园学术讲座, 让学生潜心做学问, 创建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 从而使学生远离网络游戏。
4. 开展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性强、参与面广的课外活动
学校应开设各种兴趣小组, 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 多参加校园团体和社会活动。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和相关设施, 开展学生歌舞、绘画、演讲、球类、游泳、棋类、电影观赏等各种文体活动, 使学生的课余生活多姿多彩, 让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集体活动中可以转移学生对网络游戏的专注, 还可以增加与同伴的交往和接触,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锻炼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等, 从而使大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逐步消除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扩大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的参与面, 让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各种活动中, 发挥他们的特长, 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信心。[4]
5. 家庭教育督导
在学校教育的同时, 家庭教育也十分的重要。家长首先应该正确对待和处理孩子的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 能够肯定网络的正面作用, 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责备和限制, 以免引起逆反心理。其次是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其协调学习和上网的关系,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网络游戏。同时家长也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协调好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使家庭成员的感情融洽, 使融洽的亲情成为鼓励孩子不断取得进步的动力。
总之, 高校要积极预防网络游戏成瘾现象。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分析, 将有助于矫正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现象的发生。防治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 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周围同学、教师及沉迷者的共同努力, 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使大学生科学健康地利用网络, 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促进作用。
摘要: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日渐凸显, 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应对此加强重视, 结合产生这种问题的各种原因, 给予沉迷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帮助他们科学健康地利用网络。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游戏,原因,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建新.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11, (4) :84.
[2]王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及危害[J].科技信息, 2009, (36) :289.
[3]朱兆静.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 2010, (32) :113.
【沉迷于网络的案例】推荐阅读:
沉迷网络游戏有哪些危害? 如何防止沉迷于网络游戏?10-15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11-21
拒绝沉迷网络游戏从我做起作文09-11
沉迷游戏的我作文11-28
从此我不再沉迷作文09-11
我有一个想法300字作文沉迷手机11-12
网络金融安全案例11-04
菜鸟网络案例分析06-22
网络安全事件案例07-08
网络营销案例超市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