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特色工作总结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镇特色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乡镇特色工作总结

“创建特色体育乡镇”探讨

摘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农村体育的现实问题,在分析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特色体育乡镇”的设想。“特色体育”是乡镇体育的一个良好载体,是发展我国乡镇体育的绿色通道。创建特色体育乡镇,能够通过具有特色的项目带动乡镇群体活动的持续开展,形成以镇区为中心的“磁场”,向周边农村地区“辐射”,带动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乡镇;特色体育

Key words: town; distinguishing sports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这就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根本问题。对此,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把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安邦定国的大事来抓。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民的强身健体,就没有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研究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农村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和两个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的乡镇体育,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积极寻求发展乡镇体育可循之路,对于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对于促进农村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LL]

1 目前农村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客观评价我国的农村体育,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总体上看农村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体育在增强农村居民体质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我国农村体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还不尽如人意。

所谓低水平,就是现阶段我国农村无论是人均体育场地,还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以及组织化程度,与城市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从体育场地设施来看,我国现有60余万个各类体育场馆,其中占国土面积的16.5%和人口的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比重为79.8%,而占国土面积83.5%并拥有70%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地区却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中国社会体育调查结果报告》)。场地设施的这一分布结果导致“乡村缺乏甚至没有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从城乡体育人口结构来看,调查表明,我国城镇中有51.23%的人口在1996年参加过体育活动,农村人口参加过体育活动者仅占28.97%(2004年6月24日,中国体育报),而农村人口远高于城市人口,农村居民中体育参与者在不同年龄段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城镇人口,且随年龄增长,差距不断加大。

所谓不全面,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尚未解决,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事业相对滞后”(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农村地区摆脱了贫困,农民逐渐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是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体育和健身的观念相对滞后”(陈至立,2004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讲话),毋庸讳言,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必然导致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开展落后于城市。

所谓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全民健身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体育意识、场地设施、经费投入、科学指导等方面较为突出”(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汇报工作)。这是一个客观存在,这种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

2 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体育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它又是整个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社会这个大的系统中,体育与其它社会活动如经济、文化、教育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到它们的影响。农村体育也是如此,它所生存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它的发展。已有实践表明,经济、文化、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2.1 经济因素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经济对群众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体育事业经费投入、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及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等方面。经济制约着体育经费投入水平。通常,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政府和社会投入体育的经费就越多,反之亦然。尤其是在我国,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是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在农村乡镇体育事业经费投入是不按比例进行的,当他们的经济效益好时,资助体育的积极性便高,当他们自己都入不敷出时,投入体育的资金便少。经济制约着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水平。体育场地设施尤其是体育场馆的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依赖性很大。但是农村乡镇的经济现状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拿出很多资金修建大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缺少场地器材,极大地限制了农民群众参加体育活动。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体育需求。贫困地区,当地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们脱贫致富,在此项根本任务之前,根本不可能把发展体育运动摆在议事日程上。

2.2 传统文化因素

许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绵延千百年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对群众体育活动内容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们体育健身观念的形成乃至体育健身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2]

2.3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素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阶段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是处于由政府管理型体制向政府与社会结合型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群众体育管理系统由群众体育政府系统和群众体育社会系统共同组成。在农村,由于群众体育社会管理系统极不健全,影响很小,所以,强化政府职能对于发展农村群众体育事业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乡镇体育的上级业务指导机构,县级体育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促进乡镇体育的发展。“领导重视"是影响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点人们有切身体会。如果乡镇的领导喜爱体育、重视体育,体育工作的一些困难就容易解决,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乡镇体育开展得有声有色的,往往是得到了领导的支持的。作为管理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人,人的作用举足轻重。农村乡镇体育活动需要有人组织,否则就无法开展。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乡镇连管理、组织文体活动的专干都没有,更无法谈论管理水平的高低了。在现有的文体专干中,也有一部分人因为从事基层文体工作条件差、地位低、待遇差而缺乏积极性。没有文体(体育)专干以及管理水平较低已经成为限制乡镇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4 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因素

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同为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的发展方向、发展水平与群众体育存在密切关系。学校是培养体育意识和学习体育锻炼方法最重要的场所,学生时期掌握的体育技能、养成的体育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学校体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一名体育人口,与此同时,学校体育能够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体育骨干。但是有不少农村学校仍然存在严重的“重智轻体"倾向,体育场地设施落后,体育教学可有可无,体育师资严重缺乏,学生所受到的体育方面的教育少而又少,以至于一些农村学生中学毕业了却连最基本的体育技能都不具备。竞技体育的竞赛和表演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观赏性和激励性的活动,无论是亲临现场还是对目荧屏,都已成为群众余瑕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不仅昭示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丰富人们的体育生活方式,还可普及体育知识,传播体育技能,提高人们对体育的认识,激发人们的体育热情,动员人们参与锻炼,从而推进群众体育发展。在农村,农民群众现场观看高水平体育比赛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很多竞技体育项目不可能也不适宜在农村开展,竞技体育对于农村体育所起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远未发挥得像对城市的那样充分。

3 创建特色体育项目,促进农村体育可持续深入发展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重点已从县逐步转移到乡镇。因此,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是当前农村体育事业乃至全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地方乡镇由于其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相近,历史背景和地域背景相通,人际交往的方式相融,丰富的地域文化圈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整合力,大大有利于人们的交往流动。因此,要进一步搞好农村体育工作,以乡镇为“龙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怎样来建设乡镇体育呢?正如以上分析,农村体育的发展直接受到它所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农村体育的发展不能靠等待,而应该积极寻找农村体育特性及其发展规律。根据有关材料和实地考察表明:创建特色体育项目,是促进乡镇体育的可持续深入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据对全国153个乡镇的调查,其中,19.60%的乡镇拥有特色体育项目。特色体育项目不是乡镇唯一开展,但是乡镇群众爱看、爱打的“流行项目”,是乡镇群众体育活动的龙头项目,拥有比其它项目更多的参与者和较高的水平。特色体育项目的形成是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向广度和深度拓展的一个标志。是乡镇群众体育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它不仅能在形式上把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而且能建立起心理沟通的渠道,有效的促进人们的交流合作,提高乡镇居民的综合素质,增强乡镇社会经济建设的文化底蕴。特色体育是乡镇体育的一个良好载体,是发展我国乡镇体育的绿色通道。创建特色体育乡镇,能够通过某个项目带动乡镇群体活动的持续开展,形成以镇区为中心的“磁场”,向周边农村地区“辐射”,促进乡镇体育活动的开展。这种模式能有效地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挥体育人才和骨干队伍的资源优势,集中有限的财力,办群众看得见的实事。同时,乡镇体育各具特色有利于促进某一地区群众体育活动呈现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局面,促进乡镇间的体育交流。创建特色体育乡镇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体育审美活动,对于组织和丰富乡镇居民的闲暇生活,提高乡镇居民的体育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以特色体育为突破口,形成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农村体育新格局,为提高乡镇的知名度,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能起到积极作用。

4 “创建特色体育乡镇”的基本要求

根据对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分析,“创建特色体育乡镇”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4.1 强化政府职能,提高领导认识

发展群众体育事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对此,《宪法》和《体育法》都作了明确规定。在当前的条件下,强化政府职能于发展乡镇体育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搞好体育工作,乡镇政府应把体育事业纳入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经常研究体育工作,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农民体育协会以及老年人体协等,由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参与领导;建立文体站(或体育办)等机构,配备文体(体育)专干,关心、支持、督促他们的工作;保证一定的体育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经费,不断改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体育活动和比赛形成制度,才能使“创建特色体育乡镇”活动落到实处并向纵深发展。

4.2 “特色体育乡镇”的发展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保证

发展乡镇体育事业,一些人财物方面的基本条件必不可少。乡镇政府每年的体育事业经费应该列入年初计划,保证落到实处,并逐年有所增加。要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力度,在现有条件下,建议以镇(或乡机关所在地)为基地逐步建立农村体育活动中心,集中力量搞好活动中心的硬件建设,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农村体育场地数量,保证农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和举行体育活动的需要。

要依靠社会力量,拓宽经费来源。在目前的广大农村,社会办体育的力度还很小,但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办体育的潜力将增大,为此,应充分挖掘潜在的能量,广泛寻求乡镇企业、个体户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的帮助,扩大经费来源。对有意投资申办申请特色体育产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应大力支持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利益回报。

4.3 “特色体育乡镇”的建设要培养和发挥体育骨干作用

县级体育部门对乡镇具有业务指导职责,应经常深入乡镇检查督促工作;定期对文体专干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培训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壮大骨干队伍;经常举办以乡镇为参赛单位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以活动促工作;为乡镇之间、乡镇与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友谊比赛牵线搭桥。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和妇联的优势,通过举办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来带动和促使人们参与体育锻炼。

4.4 “特色体育乡镇”的建设应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作用

学校体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学校体育的极端重要性。基于此,应不断加大学校体育的管理力度,促使学校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按照教育和体育部门制定的标准加强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保证经费投入,配备足够的胜任的专兼职体育教师,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体育竞赛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除开设常见的田径、大球类课外,就是要结合地方体育特色项目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一技之长,这对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坚持锻炼并成为群众体育活动的骨干是极为重要的。另一方面,如果乡镇想利用学校的人财物力资源开展活动,学校应给予支持配合。

5 小结

5.1 客观评价目前我国的农村体育,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总体上看农村体育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5.2 实践表明,经济、文化、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是影响农村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5.3 要进一步搞好农村体育工作,以乡镇作为“龙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创建特色体育乡镇”,是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体育可持续深入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5.4 “创建特色体育乡镇”要集中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目前情况下必须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应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 

[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 http://www.sport.gov.cn/.2003-07-11

[2]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 http://www.sport.gov.cn/.2006-07-26

[3]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http://www.sport.gov.cn/.2006-07-12

[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 http://www.sport.gov.cn/,2006-03-20

作者:徐东锋

第2篇:浅谈特色乡镇建设如何带动农村经济转型

摘 要:在当今前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农村地区的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实现其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乡镇特色产业的发展建设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着力发展乡镇地区的特色产业,并推动相关衍生产业的发展,实现乡镇地区经济主要来源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三产业的转变,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长远动力。

关键词:特色产业;农村;经济转型;持续发展

1.乡镇的特色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与经济水平整体的大幅提升,并且在国家一系列的农业扶持基础政策的帮助下,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的乡镇,其中特色乡镇是指再原有的农业生产上,具有其他乡镇所不具备的闻名、优质或是新颖的产品,这类产品的生产使乡镇的发展具有独特性,乡镇发展的特色產品不仅仅局限于特色农业产品还包括当地的旅游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这些独特的发展资源均可以帮助乡镇建设具有自己的特色实现乡镇经济的特色建设与长远发展。

以独特农产品为特色的乡镇在经济建设中,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中心,抓住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时机,找准特色农产品的消费对象,建设生产加销售以及衍生产品的一体化产业链,积极调整传统的产业结构,在交通物流发展的推动下,实现农产品向其他省市甚至于向国外地区的销售,当前乡镇特色农产品的对外销售系统虽然还处在持续发展的阶段,但是已经推动实现了乡镇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效地提高了乡镇农民的农业收入,当地各级政府以及乡镇农业生产管理阶层应当更加重视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运输与销售的发展规划,实现农产品经营产业链的完善化;对于以旅游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为特色的乡镇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近些年掀起的旅游热潮,将山水或者特色村落发展为旅游景点,建立农家乐或者名人故居,向外地居民宣传当地的秀丽分风光以及文化背景,吸引其来到当地游玩度假,为当地带来相应的旅游收入,旅游景点的建立也是乡镇的特色建设方向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带动附属的餐饮行业以及旅游纪念品的销售行业的发展,为乡镇地区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带动更多的农户从事相应生产与经营活动,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与提高。

2.特色乡镇的类型

乡镇的特色产业的建设有多种多样的类型,特色产业的形成与乡镇的地理位置、发展历程以及资源环境具有直接的联系,想要真正实现乡镇经济的转型与提高发展,就必须要对于乡镇的当前发展状况以及产业资源有着客观准确的认识,找准自身发展的优势,坚定一个发展方向有的放矢,加大对于特色产业的重视程度与扶持力度,吸引当地农户支持并参与到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建设中。基于中国乡镇发展的基本产业以及当前发展状况,乡镇的特色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养殖特色乡镇、瓜菜特色乡镇、水果特色乡镇、加工特色乡镇以及旅游特色乡镇。

2.1养殖特色乡镇

养殖行业是支撑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养殖行业在农村地区并不是一种新型的发展行业,其在国内农村地区具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养殖业主要可以分为沿海地区的海产品的养殖与内陆地区家禽的养殖两种类型,养殖产业在国内乡镇地区虽然分布广泛产业发展时间也比较长久,看似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但是即使是在相似的地理环境中发展统一行业,也会有所差别有着相对的优劣之分,因此养殖行业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养殖技能并学习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实现养殖行业发展的专业化,不断追求提升进步,实现养殖行业的特色发展在行业内取得领先地位。

2.2瓜菜特色乡镇

瓜菜特色乡镇是指以种植瓜果蔬菜为特色发展产业的乡镇,这类乡镇普遍具有优良图纸、气候适宜并且水源充分等共同点,以瓜果蔬菜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乡镇是所有实现特色产业建设的乡镇中占据数量最多的,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为瓜果蔬菜行业的建设成本低、回报快,并且瓜果蔬菜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消耗品,无论国内哪一省市对于瓜果蔬菜的需求量均是稳定增长的,瓜果蔬菜种植的技术含量较低,农民们又有传统的农业种植的经验,瓜果蔬菜的种植易于上手。

2.3水果特色乡镇

与瓜菜特色产业的建设相类似,水果行业也是乡镇实行特色产业建设的一大方向,并且每个乡镇的地理环境以及水土资源的差异,导致各乡镇的特产水果的不同,不同类型水果产业的建设将水果市场分为不同的空间,为每一乡镇水果的生产销售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这些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水果也为不同的乡镇贴上了相应的标签,起到了向外地居民宣传了当地的特色的作用,譬如,新疆吐鲁番以生产葡萄而著名、山东烟台以苹果而著名、河南新郑以其新郑红枣而著名。

2.4加工特色乡镇

经济的快速发展明显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使得人们在生活中对于产品的外观包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农业产品为基础的产品加工包装行业在乡镇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下被推动起来了,在当前交通物流状况都已经得到极大的改善的帮助下,乡镇上生产的水果蔬菜不仅仅只在周边乡镇上进行销售,更多的是运输到缺乏农业生产土地的大城市的市场内进行销售,这就带动了瓜果蔬菜的包装行业的发展,对新鲜的瓜果蔬菜进行包装运输不仅能够延长期保鲜时间还可以直接以包装的形式进行销售,尤其是水果特色行业,出现了礼盒装、超值装等多种包装形式,经过包装处理过的水果礼盒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不仅可以买来自己食用,还可以送给其亲朋好友。

2.5旅游特色乡镇

旅游行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消费行业之一了,旅游业并不是北京、上海以及厦门这些大城市的专利产业,乡镇地区也可以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在我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许多地区在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都可以做为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本。譬如延安地区在新中国的成立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地区的各级政府就抓住这一资源优势,将延安地区开发为红色旅游基地,旅游业的发展转变了当地传统地依靠农业生产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实现了经济的转型,为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注入了新鲜血液。又譬如中国抗战历史上的台儿庄大捷发生在山东省的枣庄地区,当地政府以台儿庄战役为背景建立湿地公园,并利用运河途经该地的地理优势建立古街园区,颇有江南水乡的风景,吸引了其他地区大量游客来此游玩,改变了当地落后的农业发展局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特色乡镇建设带动农村经济转型

发展乡镇特色产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生产收入,还可以实现产业的专业化与规范化,为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无论是养殖特色乡镇、瓜菜特色乡镇、水果特色乡镇、加工特色乡镇以及旅游特色乡镇的发展建设,城镇抓住自己的资源优势,找准自己的产业特色,坚定一个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该特色产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技能,成为在该行业领域的领跑者,在专注一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培养其衍生相关行业的建设发展,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产业生产模式,使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生产中不断分化出来,参与到加工、销售与管理等非农行业当中,从第一产业的生产销售逐步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的建设经营与发展上,实现农村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与农村经济的转型,逐步打破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屏障,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蒋赟,张全红. 乡镇企业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度研究[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27-33.

[2]任宝玉. 乡镇治理转型与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J]. 政治学研究,2014,(06):84-96.

[3]王谋. 依托特色资源促进乡镇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四川彭州市为例(英文)[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03):1-4+17.

[4]文琦. 中国农村转型发展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01):20-24.

[5]王海燕,张永森. 建设特色专业乡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山东省的实践与启示[J]. 中国农村经济,2002,(06):57-62.

作者:李金隆

第3篇:浅谈乡镇私营企业应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人是文化的核心要素。所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人的培养,抓住发展核心,才能更好的发展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尤其是对乡镇私营企业更加重要。

企业文化/乡镇私营企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迅猛,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努力提高企业经营能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私营企业如何营造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利用文化的思想力量,促进工作的有效进行,以达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做到一个企业、一种文化、一个声音,还需要多方努力!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可以理解为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要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道德风尚等内容。它以全体员工为工作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交心联谊等方式以最大限度的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二、安徽省定远县炉桥镇企业概况

炉桥镇是皖东地区一个古老的乡镇,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记载。位于定远县的最西部,南通合肥市,北临凤阳县、蚌埠市、淮南铁路线,S311省道、合徐高速淮南连接线穿境而过。为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百亿盐化工程落户炉桥,给炉桥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私营企业也像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截止目前,注入炉桥的外来企业就有63家,总投入资金354.9亿元(定远县盐化工业园综合办公室提供),再加上本地的私人企业共约200家之多。在这些企业中,有稳中求进,发展成为省级龙头企业的,甚至一跃晋升为国家龙头企业的,也有发展不顺的,举步维艰、硬顶、死撑的,更有昙花一谢、人去楼空的。笔者走访过部分企业,大部分的原因是效益不好而导致的。企业效益不好除了资金问题外,最核心问题是不具备自己的特色文化。企业特色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发展核心,灵魂支柱是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的体现,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文化先行。

三、私人企业企业文化发展瓶颈及策略分析

对于乡镇私营企业而言,大都是家族型企业,并没有文化核心。随着发展市场的不断复杂化,那么家族型企业的这一弱点暴露无遗,就目前我国乡镇私营企业发展现状而言,阻碍其具有独特企业文化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私营企业大都是实行独权主义,实权集中在一个人手中,没有合理的规章制度,缺少管理的民主化,一旦决策失误,整个企业都有可能垮掉。

2、私营企业的家族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劣势,不能合理的配置人力资源。

3、私营企业中,领导者和决策者大都是同一个人,他人无权干涉决策,由于个人利益在作祟,企业领导者无暇顾及战略问题,没有将目光放在长远利益上,这就是私人企业独裁、缺少企业核心文化的劣势。

私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海底捞”培养模式,任何决策从员工利益出发,使其将为企业工作,就是为自己工作,让员工吃上定心丸。从而对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归属感”;

第二,企业的老板应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和员工做朋友,对企业未来发展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让广大员工有安全感;

第三,建立和打造一个优秀管理团队也称智囊团。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私营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广招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为企业所有,为企业所用;

第四,建立“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私营企业应采取严格的奖惩措施,把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仅仅相连,严格执行,奖惩兑现;

第五,学习和吸收其他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如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提出的“技术能量价值观”等。技术人员能量换算公式:能力+热情+思考=能量,工作成效高,是工作热情高涨的表现。工作热情是任何事情的动力,员工会更能体现出创造力、创新力和挑战力。所以,要在不同方面激起员工的工作热情,人的天资是与生俱来的,客观条件我们是难以改变的,但人的热情是可以通过后天激发的,这使得日本京瓷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全胜。作为私营企业应该借鉴其他公司的经验,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打造自己品牌文化;

第六,处理好企业内部的企业内部团结力是创造企业价值的动力,领导人要善于发现人才,善于运用人才。这就要求企业领导人要做到三个字:“说”、“教”、“做”。 “说”是指正确的将工作任务与目标分配给下面员工。“说”不仅仅是任务的分配,其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要将人力资源充分、优化的运用,在分配好任务后,不要过多干涉,给员工足够的创造空间。但是在任务目标分配时,要将目标确定化,使员工真正理解目标,然后通过已有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经验来讲工作任务完成。但是员工的热情和经验培养,还是需要在平时的指导下而具备的,这就是所说的“教”。“教”讲求策略、方法,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手段,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了,企业的业务量才能上升,将任务目标分配好后,加上一定的意见指导,这就是“教”的学问。指导者首先要自己技术过硬,才能有“教”的资格。在“教”之后,员工具备了本领,然后就是“做”。“做”是在领导监督下,员工积极努力完场工作任务,者就完全在于员工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而在工作成效中就能体现出来了。“说”、“教”、“做”的和谐、统一才能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

总之,一个健康的企业需要有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引导人、先进的制度激励人,把企业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使企业具有独特的文化特性,将文化上升为发展中的净胜支柱,提高自身的发展力和竞争力从而使企业沿着稳步、健康的道路前进。

作者:陈霞

第4篇:乡镇团委特色工作

乡镇团委特色工作一、2010年全市共青团工作基本思路

2010年是全区共青团组织贯彻自治区团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首府现代化建设的开局之年,乡镇团委特色工作。2005年团市委在全区各盟市共青团工作评比中取得了好成绩,在全市各委办局考核中被评为实绩突出单位。为了在2006年乘势而上、再创佳绩,年初,团市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在认真分析形势、把握大局的基础上,提出了2006年全市共青团工作的基本任务:坚持“一手抓基层打基础抓落实,一手抓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我市“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首府优势,突出首府特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新形势下全市共青团工作大发展,在全区各盟市争当第一。

并提出贯彻“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更加注重树立首府意识,努力把每个活动都办成精品,扩大团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各项工作都走在全区前列;更加注重服务基层,牢固树立“基层第一”的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形成上下级团组织之间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和-谐局面;更加注重团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对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团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团干部的业务工作能力;更加注重项目化操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创新团的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社会化机制建设,积极主动地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扩大共青团的对外交流,以开放求发展。

2010年,我们以此统一全市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干部的思想,在自治区团委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到11月份,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首府现代化建设、全区共青团事业发展和青少年成长成才做出了新的贡献。

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扎实推进“两抓一打”工作,团的自身建设取得新成绩

1、加大指导和服务基层的力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自治区团委《关于进一步深化“三千工程”集中开展下基层活动的通知》要求,从6月25日——8月25日,组织各直属团委书记及团市委机关全体干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 “两抓一打”为主要内容的集中下基层调研活动。确定了10个调研题目,深入到企业、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五个领域,就基层组织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进一步深化了“千名团干部联系千家非公经济组织”、“千名团干部百日下基层”、“千名团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完善了工作联系点、工作联谊会制度,团市委两位书记及八个部室分别把九个旗县区和两个开发区作为工作联系点,加强了对基层工作的分类指导,增强了“两抓一打”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切实做好活动阵地、图表档案、工作制度等各项基础工作,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全市共青团工作规范化建设阵地一览表在乡镇、街道、社区和中学团组织的上墙率达到100%,在村团支部的上墙率达到80%。“党建带团建”工作继续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评定党建工作的重要指标。今年我们还扎实做好成立全市青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的筹备工作,积极争取政府对共青团工作的支持。

启动实施了“服务新农村团建基础工程”,进一步巩固全市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成果,推动农村共青团工作全面活跃。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全国及全区“五四红旗团委(支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团支部结成对子,进行“一助一”帮扶;二是团市委领导及机关环节干部把试点村确定为联系点,指导团的工作;三是整顿基层团组织,采取乡镇团委书记兼任乡镇长助理或乡镇党委秘书(副科)、选拔“三支一扶”大学生和“西部计划”志愿者兼任乡镇团委副书记等办法,加强乡镇团的建设;四是做好农村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工作总结《乡镇团委特色工作》。把10月份确定为“全市农村基层团建活动月”,团的各级领导机关通过指导农村基层团组织开一次团员会、上一堂团课、举行一次入(离)团仪式、开展一次主题活动、建立一项制度等,促进了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了农村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扎实抓好培训教育工作,加强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

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团组织”为目标,着力抓好团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帮助团干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各级团干部中深入开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共青团十五届四中全会、自治区团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市委九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等专题学习活动。举办了全市共青团(青年工作)干部培训班,重点学习了信息化建设、首府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十一五”规划、团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办文办会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把学习《江-泽-民文逊、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我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加强团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团干部、团员青年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任务,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举办了呼和浩特市团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报告会。组织我市9个旗县区的团委书记、副书记和团市委的环节干部参加了团中央组织的培训。各级团组织还以外出考察、挂职锻炼、学习观摩等形式,帮助团干部开拓思路,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经统计,今年共培训团干部780人次,是近年来培训人数最多的一年。

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两项活动的成果,着力构建加强团干部和团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团市委召开了全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表彰会,对12个直属团委、50个基层团组织、30名团干部、170名团员青年进行了表彰。同时,我市各级团组织的工作也受到了上级团委的充分肯定,在全国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表彰会上介绍了我市的经验,团市委获得“全区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托县团委被自治区团委评为“全区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先进旗县”。为进一步深化对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团市委机关党支部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激浊扬清树正气——呼和浩特市反腐倡廉五年成果展览”。

3、积极参与全市对外开放工作,扩大青少年组织对外交流

组织团干部学习考察团赴十几个城市和地区学习了先进经验,和中山市、银川市开展了互访活动,和长沙、武汉、杭州、荷泽等市青联缔结了友好青联关系,组织青年企业家赴鄂尔多斯市参加了经贸洽谈活动。和银川、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市联合发起了“西北地区青年企业家协会联席会议”,每年由各城市轮流承办,加强了与西部地区城市青企协工作的交流。全市共青团、青联、青企协、少先队等组织发挥各自优势,采劝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和全国50多个城市和地区的相关组织建立了友好联系。

8月份,团市委、市少工委向全国30个省市以及韩国、日本的青少年组织发出邀请,开展了全国青少年“我和草原有个约定”主题夏令营 活动,搭建起首府青少年与区内外青少年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增进友谊、共同进步的平台。9月份,市青联还接待了以英国文化委员会联系青年机构主任戈登•布莱克利先生为团长的欧盟青年工作者代表团,向欧盟青年工作者介绍了我市在青少年维权工作方面的做法,就如何开展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进行了交流探讨。

4、积极构建团组织联系青年的新纽带,同步推进城乡青年中心创建工作

继续把创建青年中心作为全市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团市委统一部署,各级团组织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在创建青年中心工作中的职能。各旗县区团委进一步加强了对创建青年中心工作的领导,摆上各地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街道团工委和乡镇团委着力抓好具体工作,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青年中心的有效创建模式、组织形式和活动模式。今年,我们继续按照团中央、自治区团委、民政部门的有关要求,在城区青年中心中推广了“爱心超市”建设项目,充实了青年中心的工作内容。玉泉区长和廊街道青年中心承办了全市少儿风采大赛有关活动,新城区东风路街道青年中心组织会员参加了全市青年健美操大赛,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赛罕区中专路街道青年中心组织“爱心乌兰牧骑”走进社区、学校、建筑工地,举办了多次爱心演出。在农村,团市委、各旗县团委和乡镇团委通过创建农村青年中心,构建服务项目,积极促进广大农村青年学用科技、增收成才,青年中心成为乡镇团组织开展科技培训的重要阵地。今年,赛罕区团委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城市青年中心建设先进集体”。

为了贯彻落实全区社区青少年工作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强城市街道青年中心建设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城市青年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团市委专门召开城市青年中心学习研讨会,组织4个城区的团委书记和26个街道团工委书记,集中学习了北京市海淀区、济南市、青岛市、南宁市、石河子市、宜昌市等地街道、社区青年中心优秀案例,研究探讨了我市城市青年中心建设的思路和方法。目前,各街道已参照全国先进经验,围绕“有运行项目、符合当地党政中心工作、吸引青年人”三个要求,完善工作措施,在10月15日前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在11月上旬得到落实、初见成效,11月20日之前实现了青年中心在市四区各街道全覆盖。

第5篇:乡镇年度统战特色工作总结

乡位于市XX区,是老一辈革命同志宋任穷的故乡。与发达地区相比,乡级经济较为薄弱。新的时期,发展任务艰巨且迫切,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压力同在。2015年,在打造“拥有实力、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的新愿景指引下,全乡上下齐心协力、求真务实,努力开创建设新局面。基层统战工作也在不断创新,以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为主题,为发展大业、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将全年统战特色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背景

乡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腹地,现拥有各类大小企业53家,其中烟花爆竹企业35家,仓储企业1家,危险化学的经营企业1家,机械制造3家,其他13家。非公经济在全乡就业服务、财政税收、经济拉动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谋求发展大业必须经济先行。在乡域工业与农业品牌优势不大、区位竞争优势不强的现实条件下,必须要整合工业资源,大力招商引资;培育特色农业,打造农业品牌;力促府前大道、集镇规划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实施。在充分考虑、积极调研、多方考证的前提下,2015年我乡统战工作就以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为主题,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提升企业品牌、打造企业文化为抓手,推进非公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二、活动内容

1、加强组织领导,助力企业发展

长期以来,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是我乡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乡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周密进行部署,定期组织检查,严格实施考核。具体来说,一是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乡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站办所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助抓的责任制。二是定期组织召开乡镇民营企业负责人工作会议,化解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难题。联企干部也经常到企业了解情况,实地解决矛盾纠纷。三是严格对各联企干部的考核机制,明确联企干部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切实将非公经济工作抓实抓好。

2、完善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打造优良投资环境。2015年,我乡正全力推进马家希望中学-新建桥“府前大道”项目的建设工作,建设103省道线互通、过境车辆分流路径的城镇化交通格局,并以府前大道带动的集镇整体规划建设为支撑,全力推进集镇路网、广场、市场、学校、自来水、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同时,进一步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化解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困难难题,实现组组通公路的目标。目前敬老院、自来水,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接近完工,预计2016年将全面投入使用。 二是优化服务,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一方面,政府为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落实等全方位服务,及时反馈、通报信息,全力支持非公经济的发展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充当企业与农民的中间人,快速反应“工农矛盾”,部门联动协调处理双方诉求,有效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工农矛盾”。2015年,我乡妥善解决了新源砖厂运营过程中两次工农纠纷,为企业的发展创设了和谐的外部条件。

3、创新举措,提升企业品牌

一是扩大宣传,积极吸引投资。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2015年我乡新增市新源砖厂、市景升花炮厂、鑫源烟花厂、秋文种养专业合作社、大源种养专业合作社等民营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共5家。 二是突出特色,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乡结合本地资源优势,组织本乡能人和外出务工返乡能人积极创办企业,积极发展个体工商户、个体私营企业,并为其发展提供优惠的条件,从而推动乡镇区域特色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是强调重点,安全生产保平安。我乡充分发挥部门的联动效应,坚持严查严管、严处严罚,以最严格的措施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主体责任,健全安全管理网格化体系,切实抓好危爆企业、机械制造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确保了全年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三、活动成效

一是工业经济量效齐增。2015年我乡新增市旺象食品有限公司、市龙发食品有限公司两家民营企业。全乡共完成工业总产值达19亿元,其中花炮及相关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13家2000万以上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9.6亿元。

二是企业发展环境更为和谐。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引下,全乡以“一档户户联”工作法、领导干部联企等制度为抓手,营造干部队伍脚踏实地谋发展的风气,务实,多想、多做、亲民、利民的干事氛围日益浓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给企业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源泉,健全的安全生产监管给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高效的服务措施给企业提质改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6篇:乡镇三个文明特色工作总结(推荐)

井字镇2010年工作总结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井字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努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7亿元,同比增长10%,全镇农民人均收入2998元,增长5.5%。

一、大力招商引资,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优化发展环境,建立领导跟踪项目制度、领导联系企业制度、部门联席服务制度,对新上项目实行从立项报批、土地征用、场地租赁到矛盾协调的全程保姆式服务,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由我镇牵线引进的精细化化工项目入园县经开区;投资2000万的约溪石山与福建闽鑫石材成功签约;投资800万元的高凝土项目落户井字;投资580万建起了祥和塑胶制品厂;投资300万元的志 1 伟米业已开工经营。万里石山完成征用及办厂所用土地租用合同,即将开工,同时,全力支持现有企业发展,积极推进石材产业整合、提升,国藩板材、磊鑫板材、燕山石材、三鑫板材、三雄化工等企业投入技术改造资金1600万元,扩大规模,节能减排,并着手组建石材开发集团。

二、突出农民增收,“三农”工作全面提速

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出台奖励政策,严控耕地抛荒,大力发展双季稻,积极培育种粮大户,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成效。今年, 50亩双季稻的种植大户19户,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3户,创建江叶、水湾两个高产示范样本基地2011.3亩和黄巢、新荣、芳桂、石咀、长湾、江叶、水湾、石口、花山、同乐等连片双季稻示范基地10个。全年落实作物播种面积5.1万亩,其中优质稻4.4万亩,双季稻种植面积2.1万亩,总产量2.28万吨,粮食播种面积和水稻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5%以上。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加大对特色养殖业和名优水果的扶植力度,扶溪、增峰、同乐、前程等村新造油茶林800亩;松庄村玫瑰香柑扩种50亩,品改水晶梨200亩,农民直接收益300余万;乔木村品改水晶梨100亩;智创牧业全年出栏肉牛500头,出栏生猪1000头;石奇村珍珠鸡场年产量5000尾,发展势头良好。加大工作力度,对重点村、难点村明确包干党政领导和包干责任人,林权改革工作在全县率先优质完成;4300亩退耕还林树木得到精心抚育,生态公益林的补助款已发放到各村;大力实施冬造活动,在乔木、黄巢、万里完成荒山造林500亩。

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对富余劳动力分期分批进行实用技术及

2 职能技能培训,今年举办培训班14期,发放资料14500余份,培训4500余人次。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外出群众经商办厂,外出务工人员达17000余人,其中从事电脑及其耗材销售的人员新增200余人,总人数达到3200余人,打工创收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加快扶贫步伐,黄峰、陈家、乔木等8个建设扶贫村都实行党政领导挂点制度,积极支持包村单位在扶贫点的各项工作,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200余万元,硬化公路8公里,新修水渠2公里,硬化山塘185余口,种植杂交玉米500亩。

不断巩固基础设施。加快公路建设,硬化了乔木、黄巢、水湾、观瑞、红光、井字、新荣等6个村组公路18.2公里,全镇已硬化87.4公里村组公路,完成公路建设“十一五”规划总里程75.6公里的116%,目前全镇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加大水利建设,全年投入工日25万个,完成土石方28万立方米,完成工程1600多处,整修渠道15公里,硬化山塘85口,新挖中型山塘5口,整治河道4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000亩;投资200万的农开项目、投资500万元的同丰、井字等村200亩土地整理项目也基本完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投资100余万元,新增4处宽带下游设备,全镇电信网络改造已全部完成,进一步完善了全镇通信条件。同时井字镇以建设娄衡高速连接线为契机,制定了城镇区域发展规划,将城区范围扩大近300亩。松庄、白碧、花桥集镇发展迅速。

全面推进灾后重建。5月6日、5月13日、6月24日,全镇先后普降大暴雨,倒塌房屋244户共665间,冲垮山塘28口,山体滑坡1000余处,沙埋稻田1000余亩,公路、渠道、河堤崩

3 塌110余处,花山水库地段有5处山体滑坡,塌方5000多方,群众生产生活遭受巨大损失。灾情发生后,镇党委、政府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带领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抗灾,帮助受灾户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先后安排55万余元安臵灾民生活,组织干部群众对排洪排涝设施进行抢修,对被沙埋的稻田进行清理。目前,灾后重建全面展开,69户房屋全倒户重建工作已全部完成。

三、坚持打防并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大力开展普法宣传,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积极创建“和谐井字”。落实了大接访制度,健全了情报信息报送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突出问题回访制度,发放了“便民联系卡”,做好了“两会”、“亚运”等特别维稳期的稳控工作。每个季度组织干部深入村组进行纠纷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重点问题,实行专人负责、限期解决机制,成功解决了中心医院、井字新街等多起意外事件。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件,为县定任务的133%。成立专门班子,开展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组建治安巡逻队,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专项整治了“三强”行为,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越级上访事件、一起群体性械斗事件、一起重大恶性刑事案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排名全县前列,民众的安全感调查满意度在全县排名第二。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构建安全监管网络,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创建省级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

四、加强基础工作,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进一步夯实村级组织。创新村级目标管理方式,对村级工作

4 进行量化、细化考核。完善了村干部管理激励机制,村干部工资、村级运转经费与考核挂钩,由镇财政统发。在全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举办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暨创先争优庆国庆文艺汇演、“推选你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等活动,组织村干部赴广西桂林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村干部积极性极大提高。同时,积极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工程站点的作用,全年观看和学习红星视频3500小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流动党支部、“两新组织”支部中党员管理和党员发展工作。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从党政班子抓起,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做到了党政班子团结协调,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民主集中制原则得到有效执行。狠抓干部的政治思想学习,制订学习计划,坚持每周集中学习不动摇,先后请县组织部、县安监局、县检察院、县劳动保障局等领导授课。深入开展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将全年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各项指标量化分解到各责任区、站所。实行指纹签到制度,党政领导带头周一至周四在单位住宿。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八项规定,五条禁令”,出台了《中共井字镇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严格定期督查,发放督查通报8期,通报批评个人5次,站所2个,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加强党风廉政教育,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镇党员干部无违纪违法行为,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融洽。

进一步严格财务管理。一方面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大力增收节支,强化预算外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的管理,防止预算外收入的流失;厉行节约,政府采购实现“阳光操作”,所有办公用品均需所在单位造具预算,报镇长审批后由

5 采购中心统一采购。另一方面,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全镇36个村的财务通过清理结算后全部移交镇经管站。经管站对各村收入、资金、票据实统一管理,严格报账程序,做到了财务清楚,干部清白,群众明白。

五、推进统筹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计生工作水平显著提升。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实施乡指导、村主管、组落实的原则,变依赖集中行动为常年性工作,着力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坚持深入群众,努力把握真实准确的信息,力争取做到应术尽术,努力减少计划外生育,切实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方式,加大干部的工作压力,对干部各个时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与单位、个人的目标管理考核及评先评优挂钩。顺利通过省、市、县各级检查验收。

教育卫生成效明显。投资110余万元的万里小学校安工程已动工建设,高考、中考再创佳绩。在黄巢、芳桂等村新增7口100m3以上的中大型沼气池。在松庄等村建设好了5家农家书屋,积极做好免费送戏、送电影下乡工作。先后组织文艺汇演、乒乓球赛,组建了腰鼓、唢呐队等村级文化团体。充实了科技人员队伍,有计划地引导农民推广科技项目。加大了手足口病等流行病防控力度及动物防疫力度,做到无重大人畜疫情传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10年群众受惠近300万元,2011年度参合率达到98%。

社会保障能力有效提高。扎实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家庭援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劳动就业培训等各项

6 工作,严格监察,竭力维护农民工和各种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特困户、五保户的基本生活需要,建设了莲塘村“五保之家”。各项社会保障进一步扩面,城镇医疗保险全部完成任务,城镇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0余人。

其他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人大、政协工作有举有措,视察、评议、专题询问等活动效果显著。环保力度加大,完成了镇区内加油站地段和新云村统征地地段下水道建设,投资40万元完成了镇配套设施垃圾场入场公路的硬化。应急处臵能力增强,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多次出勤,处理突发事件。老科协工作有位有为,人事老干工作活动积极,关工组织网络健全。工团妇工作组织健全管理规范。

一年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都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但我们与兄弟乡镇的发展比、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比,我们的发展速度还不快,经济总量还不大,加快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2011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大局,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新路,努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推进工业向集约方向发展,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

井字镇“三个文明”建设特色工作之一

鲜红党旗迎风展

——井字镇“创先争优”有举有创

根据县委总体要求,井字镇党委带领全镇党组织,以“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为主题,周密组织开展好“三个二”工作,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纵深发展。

一、突出两个重点

一是突出社会维稳。大力开展普法宣传,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积极创建“和谐井字”。每个季度组织干部深入村组进行纠纷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重点问题,实行专人负责、限期解决机制,成功解决了中心医院、井字新街等多起意外事件。大力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件,为县定任务的133%。成立专门班子,开展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组建治安巡逻队,大力整治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集体越级上访事件、一起群体性械斗事件、一起重大恶性刑事案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排名全县前列,民众的安全感调查满意度在全县排名第二。

二是突出经济发展。在带领群众致富、打造广发特色、改变农村面貌中建功立业。在项目建设上有和民之举:为进一步促进全镇工业化进程,党委政府决定对万里石山进行全面开发。因征地及风俗等影响,各类矛盾纠纷逐渐显现。通过建立预警、疏导、处臵、化解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应急预案,及时把可能引发群体

8 性事件苗头性矛盾重点纳入视线,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调处,实现了“上项目、保稳定、促和谐、富一方”的目标。在经济发展上有富民之策。大力创建了2个粮食高产示范基地,镇又出资5万建设10个中型基地,出台奖励政策奖励种粮大户;引导村民扩种特色名优水果500亩;鼓励智创牧业继续沿用“公司+农户”发展特色养殖业;前程村一村民以镇区内广兴源电子厂为母公司,在村内办起了分公司,聘请职工近20人。

二、完善两个机制

一是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制定和完善《村级工作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考评机制,把维稳、计生、项目建设、卫生整治、党建工作、中心工作任务进行量化考核并责任到人。二是推行党员公开承诺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以“党员公开承诺制”为载体,通过让700余名党员亮明工作目标,来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提高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引领发展、促进和谐、遵纪守法、执行计生政策、倡导新风等共性承诺的基础上,每名党员根据自身实际,从村容村貌治理、建设公益事业、帮扶困难群众等方面选定具体工作目标,签订自己的《公开承诺书》,在村内公示,让全体村民监督。

三、强化两类人管理

一是加强离任村干部管理。针对村“两委”换届和村干部交叉任职后离任村干部增多的实际,做到“四个到位”,即:思想引导到位、作用发挥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待遇落实到位。切实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教育管理,使其“离岗不离心”,为在职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了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

9 二是加强在外流动党员管理。针对井字在外党员务工地点相对集中、从事行业相近的特点,特设立了广东流动支部,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党员教育培养、交流经验信息、协助计生管理搭建平台,引导争做返乡创业先行者、支持家乡建设排头兵。前程村曾祥涓等在外工作人士于今年10月会村成立了全镇第一个村级助学基金会,初步成立资金5万余元,专门奖励村内优秀人才;流动支部书记彭书文同志每年投入近3万元用于家乡公路建设和扶贫助学。

10 井字镇“三个文明”建设特色工作之二

最为可亲是“沉”香

——井字镇“转变作风下基层,破解难题促发展”开展“三重三做”活动

在双峰县历经三个多月的“转变作风下基层,破解难题促发展”活动中,井字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扎实开展了“三重三做”活动,谱写了一支山区中刚劲和谐交响曲。

一、重走访,调查摸底做到“深”

镇党委政府组织全镇干部职工深入村组、工厂、矿山、学校及各级基层单位和组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取群众、企业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四个重点领域”的意见,并向他们提出了“四问”的要求:勤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及乐于解决问题。在大调查、大走访中共发出调查问卷5000余份,召开座谈20余次,排查出大小问题200余条,涉及到“社会稳定、三农工作、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四大领域,归纳汇总的具体问题共25条,并将问题进行分类,建立统一的台帐,明确工作班子和落实责任人,并限期解决落实到位。

二、重事实,分析原因做到“透”

镇领导小组针对收集的各类意见召开了专门的座谈讨论会,针对问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将问题的症结整理成册,着力形成“转变作风下基层,破解难题促发展”长效机制。每个问题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实行“四个一”制度(即一名牵头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整改方案,一抓到底)。如国藩板材厂周边居民

11 以噪音为由干扰工厂正常生产一事,“调查组”到现场进行了勘察,发现噪音确实过大,影响了群众正常生活,遂与该厂负责人进行了协商,要求进行技术改造。目前,该厂通过技改,噪音大为减小,群众较为满意。

三、重落实,整改效果做到“好”

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出实效。该镇从5月份开始,就着力解决“四大重点领域”中发现的问题。

1、化解矛盾促稳定。一是建立便民制度。为密切联系群众,将班子成员及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制成“便民联系卡”,共发放便民卡8000余份;二是加强治安巡逻。进一步强化治安巡逻队的日常训练,成立了专业巡逻队和志愿巡逻队,明确巡逻制度,组织队员开展“进村入户排除治安隐患”活动,期间共巡逻40余次。及时掌握治安动态,保障一方平安。三是实行日报制。要求各村每天向综治办报告其排查纠纷的情况,设制专门台账,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及时给予处理。截至目前,已排查问题135起,其中重大的社会治安问题4个,所排查的问题都得到了及时处理,办结率100%。 譬如严厉打击了农村“偷、骗、抢”等非法行为、有效治理了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群防群治对象等问题,成功调解重大交通事故2起。

2、夯实“三农”保增长。一是农业生产。今年由于天气原因,育秧育苗不理想,春耕春种压力大,镇党委书记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护秧育苗,明确2个县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基地和6个镇级粮食生产基地,实行领导干部负责制,保证今年粮食生产总量只增不减。4月底对全镇农资的经营户进行行政执法检查,保

12 证了农资质量,确保了农民朋友的利益。二是水利设施建设。全年投资50余万元维修病险山塘76口,争取国家资金50万元进行了新福坳水库大坝除险加固。今年我镇将加大对农业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列入了“十二五”规划,将江边水库渠道的修复立项,计划明年进行彻底整修。

3、服务项目建求发展。一是4月镇党委政府出台了“服务项目建设集中活动”实施方案;号召开全体干部职工、村常用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此项活动的开展。二是严厉打击“三强”行为,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活动开展以来,解决企农矛盾11起,维护了企业及农民的权益,保证了企业持续发展。如磊鑫板材厂的排污纠纷,根据实际情况,要求该企业疏通了500米的排污沟,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4、改善民生创和谐。镇民政所4月底对全镇低保户、五保户及特困户现状进行了一次调研,找准了低保政策宣传不到位,保障标准偏低,救助压力大、操作不规范存在人情保等问题,针对性地制定了“强宣传、定范围、保阳光、拓渠道”的应对措施,确保改善民生出实效。如向全镇268户五保户发放1200元/年.人的补助金;严格规范评保范围和阳光操作,投入2万余元对特困户进行救济。

13 井字镇“三个文明”建设特色工作之三

大庇寒士俱欢颜

——井字镇灾后重建实打实

5月6日、5月13日、6月24日,我镇先后普降大暴雨,倒塌房屋244户共665间,镇党委政府积极抢险救灾,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帮助受灾户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一、领会精神,加强领导,确保责任层层落实

1、认真领会上级会议精神。一是及时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认真传达了全县会议精神,并就如何落实会议精神,完成重建任务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理清了工作思路;二是召开了全体镇村干部会议,传达了县《方案》和会议要求,安排部署全镇恢复重建和危房改造工作,为全面完成重建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灾后重建和危房改造的日常工作。并要求各村成立相应机构,由村支部书记具体负责。

3、具体明确重建工作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工作体制,坚持以村委会为责任主体,建立工作责任制,将任务层层分解,做到责任到人。各责任区负责落实确定对象,呈报审核;村委会是灾后重建的主体单位,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是灾后重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人员具体实施重建工作事宜;驻村干部是灾后重建的包干责任人,负责监督和督促工程的及时实施,协调解决矛盾纠纷;镇民政所负责报批表的审核和竣工验收,并保证资金及时发放。各有关部门对宅基地的审批开辟“绿色通

14 道”,并免除行政规费,加快重建工作进度。

二、制定方案,严格执行,灾后重建层层推进

1、科学制定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在充分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井字镇2010年民房恢复重建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相关政策和工作措施,确保了全镇重建工作有章可循。

2、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各村按照本人申请、群众评议、张榜公布、统一申报的程序,确定补助对象和补助金额。审批结果通过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农户建房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政府审核、依法审批”的程序,逐级呈报审批。

三、资金充足,措施得当,重建工作成效显著

1、资金投入突出一个“足”字。今年,民政局对我镇民房恢复重建和改造工作共投入资金为21.5万元。我镇配套18万,及时将恢复重建款足额发放到了群众手中。

2、重建工作突出一个“实”字。镇民政所干部和责任区干部经过上户实地察看,经镇领导小组集体审定并报县审批,完成69户灾后重建、改造任务,其中集中建设莲塘村五保之家8户,分散重建61户。

15 井字镇“三个文明”建设特色工作之四

林改改出新气象

——井字镇林改工作位列全县第一

2009年11月以来,我镇根据省、市、县统一部署,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规范流转、放活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大力宣传、制定方案、资金保障、纠纷调处,通过县、镇、村、组四级林改工作队员和技术人员的努力工作,全镇累计调查完成外业堪界确权17242宗,确权面积6.4万亩;林改期间累计纠纷调处325起,调处率100%。累计完成外业审核宗地17242宗,宗地内业完成率100%。累计报送输机宗地 17242宗,报送进度率100%。累计输机宗地17242 宗,输机完成率100%。累计完成林权证打印宗地17242宗,制证完成率100 %。打印林权证17242本,打证面积6.4万亩,签订合同户数17242户,签订合同17242本。在全县林改工作综合排名中井字位列全县第一。

通过林权改革,也取得了一系列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等实效。

(一)矛盾得解决,社会更和谐。林改工作启动以来,县、镇工作队员根据纠纷情况,认真调查取证,由农民群众自行协商解决争执,通过成功调解林权纠纷,全镇党群干群关系、邻里关系明显改善。

(二)改革得民心,政权更加强。通过林改,全镇林改工作队员和基层党员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更加认真,真正做到了作风

16 在一线转变,工作在一线落实,并把林改与农村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深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各村“三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在改革中履行“五员”职责,即:林改政策的“宣传员”、制定林改方案的“指导员”、为民服务的“服务员”、推动林改工作的“推动员”、调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三)职能得转变,服务更优化。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的,群众爱林、护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自觉地采取多种方式积极管护自家山林,毁林、盗伐等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极大地缓解了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林业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减轻了工作压力。

(四)观念有变化,科技得推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变了农村陋习,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科学、学技术成为农村的一种时尚,一门心思求发展想致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农民对山林不重视、耕山没有积极性,现在农闲时大家聚在一起主要是学习林业法律法规知识,讨论如何管护林地,植树造林和防治森林病虫害,林业科技知识在农村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

17 井字镇“三个文明”建设特色工作之五

“基地”满是稻花香

——井字镇2010年粮食生产稳步增收

2010年以来,井字镇党委、政府坚决落实市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刘事青同志“将农业现代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第一基础”的指示,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作为我镇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7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和3%,在经济后危机时期实现了粮食稳步增收。

一、高起点,重担子,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年初我镇成立了镇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并与各责任区,村委会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明确带片组长、总支书记、责任区主任为各责任区粮食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驻村干部和村支部书记(主任)为各村粮食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规定符合种植双季稻的丘块必须全部种植双季水稻,明确了全镇5.1万亩双季稻种植面积目标,推行农田抛荒责任追究制,规定凡连片抛荒5亩以上的,对所在的责任区总支书记、主任实行诫勉。在各村村级运转经费中拿出2500元与粮食生产工作挂钩,并组织责任区、农口站所负责人与部分县、镇人大代表和部分村干部代表对各村粮食种植情况逐一实地察看、打分评估,确保全年各村粮食生产,并兑现奖惩。

二、建基地,重科技,提升产量增长幅度。今年我镇创建江叶、水湾两村2011.3亩的高产示范基地。同时创建黄巢、新荣、芳桂、石咀、长湾、江叶、水湾、石口、花山、同乐等双季

18 稻连片300亩的示范基地10个共3000亩。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生产,累计发放农技宣传资料15000余份,直接编辑或转发秧田管理短信息10000余条次,农业科技、病虫情报等资料入户率、及时率均达100%。举办了一期水稻高产创建培训班。加快我镇农业机械化进程,全镇新添耕整机50台,插秧机3台,收割机5台,水稻种植农机化作业面积达70%。涌现出了雷光星等一批优秀农机手和农机专业户。

三、树典型,重扶植,大力发展种粮大户。我镇石口村周诚丰夫妇年近50岁身体均有残疾、行动不便,因组上外出务工人数多。身为组长的周诚丰同妻子商量把13户外出者约50多亩责任田全部耕作下来。夫妻俩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身患残疾要比常人多付出几倍的汗水,硬是将50多亩水田全部插上双季稻。在县粮食生产督导小组深入我镇指导粮食生产工作时,周诚丰夫妇虽身体残疾仍带头种植双季稻50多亩的事迹得到了督导小组高度好评。2010年我镇又出台了新策,凡双季稻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除上级的奖励外,镇财政每户奖励5000元。农户种粮积极性高涨,特别是种粮专业户。涌现出了罗桃仙等双季稻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种粮大户20余户,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有力推动了全镇粮食生产。

第7篇:创建特色品牌乡镇工作调研报告

在我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积极打造品牌乡镇,培育一批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推动小城镇发展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既是山东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农村转型发展的创新实践。xx区xx镇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对品牌乡镇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扎实推进“资本、项目与人才进镇,创建各种品牌”,成为农村变革与发展的典型样本之一。

xx镇打造特色品牌乡镇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xx镇位于xx市南部山区,淄河上游,地处xx、沂源、莱芜三县市交汇处,近几年他们打造特色品牌乡镇的理念与实践为全镇科学发展提供了动力与保证,已经发展成为鲁中山区的区域重镇与特色城镇。

顺应时代趋势,着力打造主题科学的乡镇品牌。xx镇全镇总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4.5万人,辖3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3.1万亩,镇内群山叠嶂起伏,生态环境优美。较长一段时期,却找不到具有时代特点、具有影响力的发展理念、方向和标识,闯市场没有名气,求发展特色不鲜明,走城镇化道路步履维艰,面貌改观较慢,是xx市较偏僻、封闭、落后的乡镇之一。近年来,该镇立足自然、生态、环境优势,从城镇化发展大势着眼,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全镇发展的定位和方向,提出加快建设有时代特色、发展活力足、创新能力强、有影响力的品牌名镇的思路,采取措施积极打造标识鲜明的 “有机农业镇、生态旅游镇、和谐新城镇”特色城镇,构建全镇科学发展的工作载体和平台,不断完善品牌建设,使镇域发展主题更加科学、内涵更加丰富,角色更加符合实际。近几年的实践已初见成效,先后荣获“山东有机农业第一镇”、“省特色生态产业示范乡镇”“省级旅游强乡镇”“省级文明镇”等称号,被媒体称为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发挥当地优势,以公司化运作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农村产业品牌。xx镇具备各类经济作物的生长条件,非常适合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具有打造品牌的条件。镇党委政府利用山水林田特有的资本条件及丰富的农产品种类,深入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高效有机农业,突出抓好山、水、林、田、路和谐发展的农业综合开发,沿淄河流域建设了一条生态有机长廊,全镇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多种有机农产品基地,打造出了有机农业和生态旅游品牌。主要措施:一是以公司化运作促土地流转,扩大有机农业规模,采取多种形式共流转土地3万余亩。二是以公司化运作建基地,形成有机农业板块,加快建设各种有机特色农产品基地。三是以公司化运作创品牌,通过农业发展公司加大特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推介、包装和销售力度,全镇获得和正在进行有机认证(转换认证)农产品达到24个,形成了黄桃、蓝莓、韭菜、地瓜(花生)、苹果(桃)、黑木耳、小杂粮、红薯、金银花和元宝枫等为代表的特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全力打造出山东省最大的薰衣草种植基地、元宝枫种植基地、油松种植基地和鲁中最大的蓝莓种植基地,xx草莓、xx韭菜、xx山楂、xx蓝莓4个有机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正在扩大有机农产品品牌优势,力争1年内再争创5个国家级有机农产品认证,把xx镇打造成为xx市最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积极培育提升,着力打造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品牌。优美自然环境和发达有机农业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游、度假休闲提供了良好条件。全镇以此拉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公司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建更多品牌。做法是以“走进xx镇,享受大自然”为主题,以生态、休闲、商务、体验、创作为理念,立足镇域资源优势,以节会为媒,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名镇。在创品牌过程中,积极强化品牌服务,着力延长品牌影响效应,以有机农业带动生态旅游业实现互动双赢。全镇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已完成生态观光路网建设80余公里,打造镇内万亩有机中药材、万亩有机林果、万亩有机蔬菜和万亩有机杂品等4大生态园区。通过自由采摘节、游山会、瓜王(花王)比赛、有机农业休闲观光游等形式,既使xx镇有机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凸显,又形成了以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森林景观、生态农业为主体的景观特色,成功举办xx镇生态旅游年、平安自驾游、首届蓝莓节、创建“山东省汽车自驾游示范基地”和“山东省摄影家协会xx创作基地”等活动,省市摄影爱好者和30余家新闻媒体前来采风,“走进xx镇,享受大自然”为主题的摄影大赛圆满成功。今年上半年已累计接纳来自市内外的自驾游、采摘游客人达7万余人次,形成了“有机农业带生态旅游业,生态旅游业促有机农业”的良好发展模式。

强化政府服务,着力创建群众满意的农村转型发展品牌。农村发展向城镇化转型是我国社会变革的趋势,xx镇顺应这一趋势,努力创建品牌探索农业、农村与农民的转型。在2012年的发展计划中,有机农业发展项目达到31个,上半年开工建设的达27个,已累计投入资金8700万元。全镇涉及金银花、元宝枫、黑五类、杂粮、果品、蔬菜、蔬菜制种、地瓜、韭菜、桂花、养殖、农机等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0家。上万余农民中上万人加入“有机大军”,曾经“靠天吃饭”的农民再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的是,他们身穿有机农业公司统一制作的工作装,与机关公务员一样实行着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度。如今,走进xx镇的群山之间,随处可见这些“农民工人”辛勤劳作于田间地头。2012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561元。全镇群众幸福指数逐年提升。xx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发展生态农业及相关的生态环保工业,全镇企业达到63家,共安置劳动力8000余人,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有9家,政府注重发挥和强化服务职能,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节能减排、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和人才引进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企业得到良性发展。2011年镇财政收入不足2000万元,2012年财政收入达到2867万元。大量资本和公司的涌入培植了取之不尽的财源。通过品牌建设,为建设新型工业镇、和谐新城镇打下了坚实基础。媒体总结说,是品牌引领农业向工业的巨大变革,是品牌打造出农民向市民转型的幸福家园。

xx镇创建地方品牌打造特色品牌乡镇的启示

xx区xx镇的实践,对品牌乡镇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走出了一条靠品牌引领、实现科学发展、群众满意的新路子。从xx镇打造品牌乡镇的实践经验,我们得到以下有益启示:

一是乡镇发展必须重视特色建设,积极创建发展品牌。从xx镇的实践看,小城镇要发展为强镇、重镇、名镇,必须创建品牌,形成知名度与影响力。要把品牌理念植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品牌建设蕴含着丰富的时代需求、价值诉求与科学内涵。要立足发展优势,大胆探索,通过城镇化过程中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扬长避短,寻找主题科学、内涵丰富的城镇发展定位和角色担当,构建科学发展的工作载体和平台,努力发展打造标识鲜明的特色城镇,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是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品牌的实践性,提升品牌形象。从xx镇的实践看,创建品牌城镇,打造发展特色,要放在落实中央对农村与城镇发展的总要求和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中来定位和推进,切实把创建品牌作为推动社会转型发展、服务人民群众,创建社会和谐的有力载体与重要工作抓手。具体来说,就是要围绕农村实现科学发展,进而实现城镇化积极创建品牌,要围绕服务农村与农民积极创建品牌,从各地优势出发扬长避短积极创建品牌,要加大品牌宣传推广与传播着力打造有知名度的品牌。

三是必须坚持品牌创建中群众满意的价值取向,扩展品牌的影响力。群众是品牌动力之源。xx镇的有机农业品牌,就由31家农业龙头企业、70多个专业合作社支撑。单靠政府和农民,30年也不可能在山地上投入这么大。上万老弱病残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在自家家门口实现就业,靠的是吸引资本进山、项目进山、人才进山的工作思路,为群众着想,对提升品牌价值与群众满意度起了重要作用。城镇发展的品牌建设,植根于群众根本利益现实土壤,价值在于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使品牌建设富有成效,就要牢牢把握群众满意价值取向,坚持群众满意标准,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四是必须采取措施保持品牌的生机与活力,走品牌创新之路。品牌创建是一个动态的创意与打造过程,持续创新驱动非常重要。xx镇精心培育打造品牌,就立足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建设基地,先靠有机农业起步,努力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游方向发展,积极完善基地水、路、采摘园区等设施建设,把农业基地建设成为集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休闲观光、摄影采风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景区”,大幅度增强基地吸引力。还通过超市专柜、特色商店、网上销售、采摘体验、市民菜园等形式拓宽销售市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公司效益和农民收入。当下,该镇正筹措200万元规划建设有机农产品展厅,提升全镇有机农产品规格和知名度。为推动资本进镇、项目进镇,正以公司化加快土地流转,建设农产品基地,再以基地有效组织农户,带动农民主动参与,形成“公司+基地+农户”有效发展模式,探索发展农村社区,推动农村向城镇转型。总之,统筹规划,开拓创新,增强活力,进一步抓投入,抓科技、抓人才,抓园区,抓市场,增强品牌意识,扩大品牌竞争力,是建设名副其实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的必由之路。

第8篇:乡镇“十三五”以来的特色亮点工作总结

自2016年“十三五”开局以来的两年半,我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决策部署,以建设重点中心镇、创成省级高新区,打造工业增长新引擎,建成县域副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镇“十三五”既定的发展目标基本达序时进度。

----“金子招牌”纷纷创建成功。“十三五”以来的两年多,银涂镇载誉颇丰,成功创成省文明镇、省卫生镇、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XX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开发新区成功获批省体育产业园、省体育用品特色镇;在全市重点中心镇建设考核中名列第二,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市十个重点镇前四名,稳居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中上游(2017年位列榜单485名)。“十三五”规划以来的两年多,是我镇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两年,是新镇新区发展成果获得充分显现的两年。

---工业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三五”开局以来的两年多,面对经济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新形势,全镇上下紧扣发展第一要务,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牢牢把握工业经济扩量进质,加快项目建设,截止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3亿元;预计2018年底实现地区生产27.8亿元,年均增长14.5%。两年多来新增列统企业25家;实现全部企业开票销售70亿元,比2015年增加18亿元,年均增长21.5%。

---重点镇建设取得新成绩。获得省农发行新型城镇化12亿元信贷项目支持,投入6.5亿元,建成镇区三纵六横路网、20千米污水管网、银涂人民公园、政务服务中心、农贸市场,完成特色商业街外立面改造,投入7000万元实施银涂中小学改扩建、金湖汽车客运东站工程,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成功建成红湖新村等8个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新建农民住宅

1100

17

万平方米,安置农渔民

1100

户,新增加城镇人口

4000

人。围绕四大片区高质量规划了四个农民集中居住点。目前重点镇建成区达到3.8平方公里,城镇常驻人口2万多人,重点中心镇“十个一”基础项目基本建成。

---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新区一张蓝图已经绘就。两年多来,我们全力聚焦省级高新区创建,目前新区详规方案已定;按照产城融合的规划建设思路,已初步形成“东园西城”、“一心两轴四片区”的新区总体架构;新区大环评即将完成。二是新区产业已渐成特色。两年多来,已形成以机械制造、体育用品、精密铸件、新型建材引领的四大支柱型产业。三是新区基础配套功能日益完善。两年多来,新区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累计投入10多亿元,进行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新区发展大道、南区西大道、富强路、银集新建路、人民路建设及北延工程,实现新区道路内外循环。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成功实现布局调整后高度融合发展。“十三五”开局之年,正值新镇成立之初,我们把围绕银涂两镇布局优化,优势互补,产业协调,编制出“一体两翼”的全镇域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二是成功推行区镇合一行政管理体制。两年多来,我们整合行政资源,将银涂镇与淮安金湖经济开发新区行政管理合二为一,成功组建“一办五局一中心”,顺利承接182项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管理权,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改革试点成效。三是成功完成综合性行政执法改革。按照“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的改革目标,规范行政审批,健全执法队伍,提升装备水平,强化综合执法,提升城镇管理服务水平,组建银涂综合执法局,在全县首先成功探索“5+1”环境管护体制。四是成功实施多项农村改革试点。两年多来,我们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抓改革促发展,承担实施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多项深化改革试点任务,先后完成淮安市省重点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国家级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应用试点等工作,在探索乡镇布局优化、产城融合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股份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创新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为加快乡村振兴、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激发了活力,让百姓充分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十三五”开局以来的两年多,我镇虽然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成果丰硕、亮点纷呈,但是对照2020年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和指标要求,我们还有不少短板,存在不少弱项,主要是:经济总量有待提高。经济总量离“十三五”规划分阶段预期目标还有差距,与周边县区经济发达镇比较相差较大。建设任务有待提速。相比于全市其他9个重点镇,相较于周边重点镇,银涂重点镇吸聚和辐射功能尚较为薄弱,需要新建设的项目比较多,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产业支撑有待加强。产城融合度还不高,落户的工业项目分散于4个片区,产业集聚度不强。改革有待向纵深推进。目前权限承接还不够实在,任务承担还不够硬正,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新区“引擎”作用有待凸显。目前开发新区虽已起步,但产业层次还较低,投资强度不高,科技型、创新型企业不多,在新区行政管理架构上需要进一步明确,在新区产业壮大、高质量发展上需要进一步努力。为此,我们将对标找差,立足改革创新,补齐短板、提升档次,抢抓省市县推出的系列重大改革发展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力争在“十三五”后半期,跑出银涂“加速度”,力求实现更大突破。为此,必须要在以下三方面求突破:

一、在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培强特色产业上求突破。

围绕打造全县工业经济增长“新引擎”,锁定2020年实现规模企业超百家、开票销售过百亿的“双百”奋斗目标,凝心聚力决战项目建设,广泛开展产业招商,建强补齐拉伸产业链条,培育高新企业,重点致力打造体育用品、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循环经济4个特色产业园,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力争在”十三五”后期将开发新区推向更高台阶,到“十三五末”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

;引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20个,10亿元重大项目2-3

个;高新技术企业近40家,实现省级高新区的成功创建。

二、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特色发展上求突破。

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主线,发挥科技创新在新镇新区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鼓励和引导新区入驻企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深化“263”专项行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培育新动能;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自主品牌,申报高新企业。配合县全域旅游,积极打造“旅游+”新业态,依托水上森林公园、“树香门第”十里果林等旅游景点,充分利用银涂紧邻高宝湖独特水生态资源禀赋,发展旅游、生态、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打造出独具银涂特色的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全镇经济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

三、在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上求突破。

一是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政务服务一张网”的要求,以不见面审批,让网络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方便群众办事的改革目标,实现全镇综合部门全面进驻镇为民服务中心,规范行政审批,做到大厅之外不审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同时提高综合执法管理水平,提升装备水平,强化综合执法,提升城镇管理服务水平。二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策应省市县特色乡村建设,建设美丽乡村;积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促进新型农业主体做大做强;实施脱贫攻坚,努力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三是深化社会治理体系改革。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农村空心化的现实,推进农民向集镇集中居住,高标准打造银涂四个片区的农民集中居住点;同时优化村级资源布局配置,着力破解目前银涂镇村(居)数量多,村级规模小,管理人员少,村运行成本高的现实问题,在”十三五”后期将实施村(居)合并,实现村级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村(居)社区管理水平。

面对“十三五”规划实施周期已过半,我们深感时间紧迫;面对建设重点中心镇、创成高新区的目标,我们深感重担在肩。要想如期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既需要我们银涂人自行加压、砥砺前行、寻求突破;同时也更希望县委县政府能在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首先,建议县委县政府赋予XX更多行政执法权。近年来随着镇区规模的扩大,新区企业数的增多,我们深感在综合执法过程中的权限不足;在行政审批过程的事权不足,希望进一步下放行政审批权。

其次,建议县委县政府在新镇建设和高新区创建上给予倾斜支持。开发新区建设起步晚,基础设施配套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镇和开发新区建设资金需求大,依靠镇财政创成高新区深感捉襟见肘,希望县委县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倾斜;创成高新区必须有一定体量的高新技术企业,然而目前开发新区在高质量、高科技、大体量的项目较少,建议全县在招引到高新技术项目时,由县委县政府统一协调,尽量落地在新区,以壮大新区的体量,提高新区产业运行质态。

最后,建议县委县政府帮助银涂新城投资公司融资平台的实体化运作。目前,上级对基层政府性投资工程管理趋紧,不允许举债办事业,新镇新区建设融资渠道收窄,制约了一批基础项目的实施。为此,建议给予融资方面关心支持,积极帮助银涂新城投资公司朝实体化运作方向迈进,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为新镇新区建设在资金需求上提供支撑。

第9篇:关于特色魅力乡镇建设工作情况的总结

马镇府发„2011‟34号

马尔康镇人民政府 关于特色魅力乡镇建设工作情况的总结

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去年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实施“三百”示范工程建设的工作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中共马尔康县委、马尔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马尔康县“三百”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马尔委办„2010‟21号)和马尔康县“三百”示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马尔康县“三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马三百领发„2010‟1号)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实行倒排工期,加强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确保特色魅力乡镇建设工程落实到位。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特色魅力乡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我镇开展特色魅力乡镇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科学规划,树立标杆

为推动我镇跨越式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及其它各类资源,促进马尔康城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推进“生态、富裕、人文、文明、和谐、宜居马尔康”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我镇在特色魅力乡镇建中,坚持“打造亮点立标杆,培育典型树旗帜,示范带动出全面”的工作思路和“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不求新建,但求新貌”的工作原则。以规划引领魅力乡镇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对魅力乡镇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统筹兼顾,始终坚持人与环境和谐,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反映区域特色,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统一。

在工程建设实施中坚持因村制宜,突出重点,创造性开展各项建设,确定相应的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推进,边试点,边示范的工作方式。

同时,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合力推动;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愿意,组织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增强工作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镇人大副主席为副组长,各村(社区)两位负责人、包村干部为成员的特色魅力乡镇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

- 2按嘉绒藏族建筑特色完成10个行政村1236户民居,州、县机关企事业单位116家及160幢房屋进行风貌改造。

2、实施农村改厨、改圈、改厕、改水项目和原农户“吊厕”进行全封闭改造共计779户。

3、对全县城区各商铺店招、店牌按进行了数次民族特色外观装饰装修,商铺的门面、窗户都为统一藏式风格雕琢而成,精品步行街两边建筑外墙绘有各式吉祥八宝图、唐卡画。

4、同时严格按照发展旅游的需要在各村庄的出入口或道路交叉口设置标识标牌和公共设施引导牌。

(二)基础设施建设

1、完成8.1公里各通村主道路及通组道路和公共场所等的硬化。

2、更换路灯设备500套;所有街道、入城路段都安装了型号各异的路灯,城区河段霓虹灯闪烁,跨河大桥安装了数码灯,建筑物安装了各类彩灯、射灯,整个城区还安装了4组空中“大炮”和空中“玫瑰”。

3、逐步实施新型生态建设,共计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116台,在查北村和英波洛村建立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在邓家村发展中药材种植。

4、完成马江街2.89公里道路改造和城区人行道改造。

(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1、进一步完善各村村民议事和文体活动场所,扩建村级图书室和文化中心。

- 4“立足州府,经营城市”的总体要求,向着“三地,一中心”发展,共同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更文明”的和谐州府。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日

主题词:魅力乡镇 工作情况 总结

马尔康镇人民政府党政综合办公室 2011年4月10印

(共印4份)

- 6 -

上一篇:公司监察部工作计划下一篇:中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