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胜任力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等特点,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将“胜任力”研究拓展至教育领域,将研究对象对准高校思政课教师,打破只关注学历、科研衡量教师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更注重教师深层次、隐形的个性特征,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提升的紧迫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胜任力的内涵界定

关于胜任力的内涵,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阐释,但核心内涵基本一致。胜任力是指在工作中能区分优秀者与普通者的个人特质,这种特质有显性与隐性两种表现形式,显性特质有知识储备、技能水平,隐性特质有动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同时这些特质可以通过有效手段测量并加以改进和提升。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是指能将思政课教师进行优秀与一般划分的个人特征,包括知识水平、教学技能、动机等。结合中央的相关文件精神相关学者的研究以及根据,我们对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模型进行了初步构建,主要包括知识素养、政治素养、师德师风、职业认同感四个维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提升的紧迫性

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明确提出了优秀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教师队伍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关键地位,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指引。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水平,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的养成,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方向和质量,直接影响立德树人任务的落实。所以,必须把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水平摆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

第一,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201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2013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的通知,这些文件反映出,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份子,高校思政课教师无疑承担着育新人的重任,教师的素质是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工程。

当前,由于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互联网对思想传播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如何引导大学生分析国际和国内发展大势,如何坚定树立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着力回应的重大课题。所以,努力造就一支学识扎实、技能精湛、政治素质过硬、师德高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成为切实推动“三进”的关键所在。

第二,加强高校建设的迫切需要。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重大机遇和重大挑战更为突出,高校作为思想、文化高地和人才聚集地,是思想理论的创造、传播之所,也是前沿阵地。如何巩固高校的话语权,守好前沿阵地,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很重要的战略任务。当前,面对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诉求多元化、网络信息技术传播的碎片化等多方面挑战,高校需要充分利用思政课这一平台,旗帜鲜明地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袭,向学生传播主流,筑牢思想防线。“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社会主义坚定的信仰者、捍卫者、建设者和传播者,其能力直接影响高校的育人成效。”[1]因此,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政治上可靠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提升的策略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提升胜任力水平,努力培育自身的综合能力,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更好地完成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领导,内外结合共同发力,统筹协调推进。

(一)个人层面:内修外炼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教师自身是提升其胜任力的关键所在,因此首先应从教师主体出发,通过加强内在修养和外在培育,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树立“四个意识”,守好精神阵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高校建设的重要阵地。要想让大学生能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思政课教师,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真懂、真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用真理的力量育人、解答各种疑问和困惑。二是要转变职业理念,提升职业兴趣。一个缺乏职业认同感,对所从事行业没有兴趣的教师,不仅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而且也不会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生。教师要提升职业兴趣,第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现状做充分的分析,设定职业总体目标及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设计具体目标时,要全面且细化,包括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构建、科研能力的提升、学习态度的树立等。第二,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认识到教育工作是传递知识、施行教化、培育人才的专门职业,认识到教师职业是崇高的、光荣的。三是要注重师德养成,内外品德兼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2]。思政课教师作为培育优良道德品质学生的施教者,首先自己应该是学生道德的楷模,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让学生信服。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一是坚守师德底线。近年来,教师的许多事件使教师群体的声誉蒙受质疑,在此质疑声中,教师群体更应该自尊、自爱、自律、自重,严守师德底线,重塑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光辉形象。二是培养崇高责任感。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和自己所代表的教师形象有关,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要时刻保持一份清醒和尊严,不随波逐流,不虚度年华。三是主动向教师楷模学习。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将大教育家、教育名师、教师楷模、教育模范等优秀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时刻以此激励自己。

(二)高校层面:多措并举创新人才管理制度

高校应当以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为突破口,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创新发展活力。

首先,严格选聘标准,严控入口环节。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准入机制,是促进思政课教师提升胜任力的重要保障。在对专职思政课教师的招聘过程中,“突出强调政治素质并以此作为思政课教师入行的首要标准和底线要求”[2]要考量其是否拥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思政课教学的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评价。

其次,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学校要严格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质加以严格把控,对不严守政治纪律的教师采取一票否决制,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开展评价工作。实行教师听课互评互学制度,对于思政课教师的听课数量、形式,评课的数量、最终考核要做具体要求,规范教学行为,以达到共同增益、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目的。

最后,搭建学习平台,创新培训机制。教师培训是教师胜任力提升、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学校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师资队伍实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培训的现状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枯燥、培训形式单一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进一步搭建学习平台,完善培训机制,让教师培训真正为教师和学校发展增添助力。

首先,培训内容时代化。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内容应重点考虑三个方面:

结合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发展需求,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应体现理论性;

二是结合学生的成长诉求,培训内容应当体系实际性;

三是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当代世界的现实情况,培训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其次,培训方式灵活化。

目前最常见的培训方式是听讲座、报告等,培训方式较为枯燥。因此,应当创新培训方式,多举措开始培训活动。例如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开展网络培训,创建思政课教师国情社情教育基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到纪念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撰写考察学习报告;联合其他院校开展合作培训,组织不同高校的教师集体备课、邀请不同院校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辅导,实现高校优质资源共享,互相交流教学经验。

(三)社会层面:协同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环境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提升,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努力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同时还需要社会层面的力量从多方面给予政策的指引和协同配合,为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提供强力保障。

在社会普遍对教育效果期待提高的同时,也把这种期待转化为对教师的压力。随着教改的一轮轮推进,作为被动执行的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理念、习惯,重新构筑新的教学模式,重新适应新的教育方案,适应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各界应当给予教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作为学生,应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尊敬和爱戴教师;作为家长,应当多与教师交流,遇到分歧应多沟通、多理解;作为学校,应当鼓励教师自主发展,把培训、进修等作为一种奖励性手段来鞭策教师。

整个社会应当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关注教师权益,凸显人文关怀,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鼓励教师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多的贡献。

“育新人”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使命与职责所在。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党的工作开展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为此教师个人、高校、社会三个方面要形成联动机制,共同发力,为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胜任力水平提升创造条件。

【相关链接】

高等学校是大学、专门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的统称,简称高校。从学历和培养层次上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其中大学一般指综合型高等院校,专门学院包括了医科大学、戏曲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高职高专院校包括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等。

高等学校泛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与大学词义相近。大学,是指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

现在的大学一般包括一个能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生院和数个专业学院,以及能授予学士学位的一个本科生院。

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

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系统拥有双一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等项目来推进高校建设。

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等学校268所。

普通高校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备案的以实施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为主的高等学校,分为本科层次和专科层次。

本科、研究生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名称为“××大学”或“××学院”,独立学院校名为"××大学(学院)××学院"。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名称为“××专科学校”“××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或“××职业学院”。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有利于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摘要: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形式,中共中央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胜任力的有关理论引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中,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多维视角。本文从个人、高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

参考文献

[1] 黄英.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领导科学论坛,2018(13):89-91.

[2] 吴俊.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No235(07):94-96.

上一篇:多级离心式排水泵自动控制的改造方案下一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