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新途径
提升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新途径
作者:丁松刚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1期
摘要: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匮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学校领导重视不足,培养对象的片面性,以及较低科研意识导致的思考动力不足造成的。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整个学校素质的体现。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因此,本文在对教师人文素养匮乏进行归因的基础上,认为由“虚”入“实”再化“虚”是值得尝试的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中学教师;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28-02
“人文素养”是一个抽象的词语,无法用标准去衡量,只能在心中慢慢体会。因此,在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眼中,培养人文素养无疑是一道难题。在说不清、道不明状况之下,“空对空”、“虚对虚”成为学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致做法。学校管理者大喊“切实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人人都要读书;”研究者在文章中大谈人文素养包括那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层层划分,最后得出空洞的理论和无法实施的策略。实际上,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靠晦涩而高深莫测的理论才能解决,只要遵循合理的途径,便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现状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是什么知识,却是在知识的积淀中提炼出来的,“它”不是可以触摸的,却时时体现于个人的行为举止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尤其是在人格塑造和行为养成的中小学时期,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然而,通过对众多中小学教师的接触,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匮乏让人咂舌。
(一)功利化的教学态度和行为
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欲高度膨胀的当代社会,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物欲横流的淫威之下动力渐弱。即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未能幸免,教师的目光一致向能产生最大经济收益的学科看齐,向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和晋升机会的升学率看齐。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学生的升学率成为衡量教师优秀与否的主要评价标准,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好学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师眼里,人文素养是虚的东西,根本无法纳入评价标准之内。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带来现实效益的读书上面,是在教师的潜在价值观中不被认同的做法。因此。时间紧张成为众多教师无暇发展人文素质的借口,进而导致教师原来满怀的教育理想和审美情趣,甚至于兴趣爱好都在逐渐的褪色和消失。
(二)失衡化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自从实行学科专业化以来,教育行业里便出现了“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局面,自然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自然教学的娴熟,不去关注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普通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去关注艺术学科领域的状况。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自然学科的教师不懂得写文章。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自然现象的规律;普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达芬奇和莫札特,艺术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老舍和莎士比亚。在这种教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的状况下,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似乎成为一个悖论,语文教师不懂得音乐,如何用学生的音乐智能强项去开发语言智能;数学教师不懂得美术,如何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强项去挖掘数理逻辑智能。
(三)断裂化的文化认知和理想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遭遇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之后,正面临失落的危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责任感、团结、奉献等已成为迂腐过时的思想。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两汉的史学、魏晋南北南朝的玄学、隋唐的佛道哲学、炙烩人口的唐诗、宋词和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彰显着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肯定和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寻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无人问津的陈词旧典。处在文化断裂中的教师正紧跟时代的潮流,崇尚效率,注重规则,学校不再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而是生存的名利场。
二、人文素养匮乏的归因
(一)领导对人文素养培养重视不够
从人文素养本身的内涵来看,“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就其现实基础来说,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己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从人文素养的核心价值体系和现实基础来看,人文素养只有经过全方面的发展,历经现实的锤炼才能形成。但是,真正的具体实施起来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由于人文素养培养效果的滞后性,效果好坏一时也是无法检验出来的,正如通过要求教师读书来提高人文素养,但教师读多读少,读好读坏,一时是无法评价的。所以。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学校管理者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在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上。
(二)人文素养培养对象的片面性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语文教师成为人文素养的代表,因为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责任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文采飞扬、超凡脱俗、博古通今;有审美的眼光和情趣,有感性含蓄的热情,有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除了语文教师,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把人文素养的培养重点放在这两类人身上。研究者在论文中大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优秀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对数学教师、体育教师、物理教师等学科教师的人文素养研究却相当匮乏。由于
这些偏见的存在,导致其它学科的教师和普通的教师也觉得人文素养不是自己必须具备的方面,对其听之任之。
(三)科研无法成为思考的动力
中小学的科研状况一直是中小学校管理者为之头疼的问题,大多数学科的教师不愿做科研,也不具备做科研的能力,而学校也只是设立专门的科研部门进行教学研究。笔者通过数次深入中小学发现,很多学科的教师比如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的教师科研动力特别不足,即使逼着写出的文章,竟会出现文字不通。上下文不相关的情况。由做科研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人文修养已经降低到了什么程度。究其原因,学校在科研管理中,不注意培养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教师不用做科研,便不愿去读书思考,更不愿动笔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成文字。
三、由“虚”入“实”再化“虚”培养途径的探索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素养匮乏的现状,学校管理者采取了许多的方式,研究者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出现的结果是学校管理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形式化。校长不时的强调让教师读书,却不给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教育研究者从理论到理论的谈论教师应有爱心、责任心、人格魅力。他们似乎从未考虑过教师的感受,教师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教师是怎样看待人文素养的,学校的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如果不能究根溯源,只治标不治本是毫无意义可言的。人文素养虽然是比较虚化的,但只要能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取各种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策略和措施。最终使教师从内心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追求自身内涵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落实到实处。
(一)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
学校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与教师的发展分不开的,关注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状态、工作成绩,还要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不只是一个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教师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生活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质是提升一个学校教师素养和教育竞争力的良好途径。”因此,从关注教师生存状态的角度,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以下条件和机会。
1.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当作自己成长的乐园。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节日给老师送一份关怀,来让教师产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2.创造书香校园的人文氛围。学校可以设立:“读书角”来鼓励教师读书,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来为教师提供分享读书乐趣和交流心得的机会。从而让读书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任务。
3.给教师发挥专长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各样的作品展,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给教师提供精神上的享受。
(二)创造共享的课程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课程改革脚步的加快,教师仅仅依靠注入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而是逐步的走向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不断地增强,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涉及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学生需要的是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及学科课程结构的多元化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独立完成课程任务的。种种的变化都要求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教师之间必须组成能力和特长互补性较强的关系或组织,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施跨年级、跨学科、跨层次的协同教学,根本改变教师教育行为和工作方式,构建一种共享的课程文化。”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文化的共享,以下建议值得尝试。
1.不同学科教师互相听课。在以往的听课习惯中,总是语文教师听语文课,数学教师听数学课,在这种习惯模式下,教师的知识面只局限于本学科之内,无法得到新的教学灵感来改革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水平。因此,学校应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听课,提高教学水平。
2.不同学科教师互相推荐读物。不同学科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经典书籍都比较了解。通过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推荐经典书籍,可以让教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其它学科的状况,拓宽视野,有深入研究兴趣的还可以和专业教师切磋,这样也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学科的发展。同时,由于教师之间的协作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鼓励全员参与科研创新
中小学的科研通常只是专门人员来参与,而其他的教师根本没有参与科研的机会,久而久之,对于科研便毫无热情。其实,科研是全体教师的权利,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都会产生自己的教学心得。如果学校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去鼓励教师动笔去写,比如,把优秀论文编成论文集。那么,教师能够见到自己的论文变成科研成果,将是很大的精神鼓励。由此。也会带动教师读书的热情。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学校可以把教师分成各个科研小组,每个科研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心得体会,最终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出来。对于科研能力层次不一的状况,可以采取结对互助的方式来进行。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含了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常识以及一定的信息应用能力等。但是就目前现状来看,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并不是很高,还有不少薄弱之处亟须改善,具体如下:1数学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知识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是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基础素质。然而,就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来讲,他们的基础数学知识并不是很扎实,还有所欠缺,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影响到他们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把握状况,也无法真正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2数学认知较为浅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重视起数学思想与方法,这就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对于这方面的认知仍然处于较为浅薄的阶段,并没有能够向学生传授数学思想与方法。3隐性的数学能力有所欠缺。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隐性数学能力总体上并不高,主要是说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历史知识较为匮乏。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师的相关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到位,缺乏专门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信息技术资源不足,从而造成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一些隐性能力不够高。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
鉴于以上的各种信息素养问题,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具体的提升途径阐述如下:1做好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显然离不开对他们实施有计划的培训工作。有计划且有针对性地对小学数学教师实施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要让他们接受合适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培训与能力培养,理解信息来源与方法等,从而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可以独立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好各种计算机软件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2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素养提高氛围。我们应该努力为小学数学教师创造有利条件来培养他们在网络上的信息素养,可以开展以网络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满足小学数学教师个人的信息素养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鼓励小学数学教师在网络上进行相
关键词 思品教师;人文素养;初中
前言 人文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自身基本素质的形成过程中,将人文知识经过环境、教育、实践等途径内化于身心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之物”,其外显为人的理想志向、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它和人的素质具有一种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是实现人的智慧、知识和人格的一种纽带,而人文素质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目的基本一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何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提高教师素质,己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焦点。已受到我国教育界普遍关注,而思品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探讨如下。
一、转变育人理念,渗透人文精神
提升初中思品教师的人文素质首先从打造育人理念开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与先导。思品课的根本目的定位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着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上。要在思品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就应该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坚持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政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切实提高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思品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切实贯彻人文主义思想,教学中尊重学生,倡导个性化教育,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学生存在着差异性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功”这个富有人文教育精神的口号,要求我们的思品教育要正视学生的现实,倡导个性化教育和全纳教育,为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思品教师应如同罗杰斯所描述的那样,他应是一位“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而不是传统教育中对学生的“训练”或“教导”,思品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思品教师要逐步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唯此,思品课才会闪现出人性的魅力,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二、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初中思品教师的人文素质最重要是要具备历史感、责任感和自我感,善于独立思考,发展自身,能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融通,具有一定学术特长的文化素养。所以,思品教师在生活中既要努力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又要做一名“杂家”,既要有政治学科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又要具备人文学科的一般知识,通过终身学习使自己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终身学习成为对每个人的要求,思品教师的学习对自身发展尤其重要。有专家认为,没有读过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没有读过陶行知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师。读这些大教育家的目的,就是要学点大师的风范,学点大师们的品质。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学习是惟一的途径。因此,教育者应该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吸收和学习新知识,时刻注意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方向。同时,还要立足讲坛,放眼世界,善于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学习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与更新教材,给初中生传授最先进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与世界同步。此外,思品教师还要注意拓展教育学、心理学和人文学科等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教育的客观规律,掌握初中生共有的心理活动,引导初中生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去追求人的精神世界的完美化,去发展人性、完善人格。
三、加强师德修养,增强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从事的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高尚的师德作依托,教师就无法胜任育人的职责。尤其是中学思品课的特点决定了思品教师的魅力体现在教师的人格中,教师就是道德的化身,行为的典范。一个教师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教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的态度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会产生深远地影响。因此,育人必先育已。俄国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学生是“描着”老师的思想和品德行为来发展自己的,是“学着”老师的样子做人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中思品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虽不必“吾日三省吾身”,但应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努力塑造高尚的道德人格,认真践履“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要求,以身示教,做出典范。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所以,加强师德修养,是提高当前初中思品教师人文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
四、树立科学教育观,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为了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当前各国教育在中学阶段都日益重视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学科进行综合性的教学与研究,为培养文理兼通、视野开阔、富有综合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打基础。由此可见,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在提高思品教师人文素质方面就必须树立科学教育观,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对思品教师而言,科学的精神主要表现在实事求是的态度上,讲真话,讲实话。在教学中把自己放进去,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取得学生基本的信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育科研能力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思品课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思品教师要具有科研精神,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透彻明白。
参考文献:
[1]田建国.人文精神的创新与塑造[J].烟台大学学报,2003.
[2]黄应章.走出人文教育的思维困境[J].中外教育研究,2003.
——区新世纪小学聘请“书法专家”进行全员培训
10月12日下午,新世纪小学全体干部教师在阶梯教室集会,参与了盼望已久的书法培训。
为创建学习型学校,开学初我校就把提升教师的书法水平列为这学期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学校师资队伍规划及学校校本培训计划,特邀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胶南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的陈东培老师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
会上,陈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阐明了只有用心去做,坚持不懈,才能厚积薄发,让老师明白知易行难的道理。然后讲了一些书法规律,并以“永”字为例演示了运笔八法,总结出写好字的三条基本要求“准确、形美、迅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老师的讲座,将书法与国学文化融为一体,令老师们耳目一新;将书写与做人、做事等方面相给合,给老师们一个全新的视角,这不仅是书法培训,更是师德教育,收到了非常特别的效果。
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人文的概念包含了“人”与“文”两个方面,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关切。“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所谓“素养”,一般来说,就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师自身素养高低,对于学生的素养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这次收看的网络培训中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研究便是对此的真实写照。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位教师的人生必修课。从某种角度说,学会读书和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学生的人格主动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家都在呼吁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师思维碰撞的程度,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学《卧薪尝胆》时,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足够深的历史知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教师不能说全部知晓,但也要知道个七八成,这样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吊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会深深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发自内心的想学习,要学习,我们都知道好发问、爱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探究欲望。杜威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四种本能的需要,即:语言的本能、探究的本能、制作的本能、艺术的本能。这四重本能的欲望与冲突,是儿童行动的自然源泉,指导学生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应该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遵循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规律,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探究学习的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在学生探索学习时,遇到难题,教师必须学会引导,遇到困难或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深入理解勾践为何要卧薪尝胆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可以由引导孩子想象战争失败后的残局以及勾践看到那时的场面心理的想法到受尽屈辱时的心理的强烈反差等等一步步引导孩子,必须平等耐心的对待每个孩子,这样孩子在爱的氛围感受到人文的关怀中他才能全身心的放松,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颤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在教学中,只有让你的学生感到平等、自由时,他们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
(沈阳世界园艺博览园)是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会址,占地2.46平方公里,是一个森林中的世博园。沈阳世博园位于沈阳东郊,距市区十公里,交通便利。荟萃、展示了东北、西北、华北及内蒙古地区植物资源,集中展示世界五大洲及国内重点城市的园林和建筑艺术特色,是容丰富文化娱乐活动、生态和环保理念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园内建有百合塔、凤凰广场、玫瑰园等主题建筑。自然生态、人工、滨水湿地三大景观浑然天成,代表国际、国内各地区及不同风格植物的百余个风情展园如繁星般点缀其间。园内栽植露地木本植物、露地草本植物和温室植物2000余种,是东北地区收集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展园。园内每年还定期举办大型花展,其中“五·一”的郁金香花展,“六·一”的牡丹芍药花展,“七·一”的百合花展,“八·一”的大丽花展,“十·一”的菊花展等都精彩纷呈,是北方少有的景观。在园内湖泊水面上建有造型各异的铁索桥,是游人热衷的项目。独具特色的儿童乐园,惊险刺激的攀岩,更令青少年流连忘返。世博园荣获国家首批最高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18001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整合认证。
沈阳历史|沈阳名胜|沈阳经济|时事政治| 沈阳教育| 休闲娱乐|文化视频|图书驿站|全运知识 版权所有:沈阳市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湖光三色
丁香湖:鸟鸣如乐,碧水蓝天,微风吹来,夹带着湖的味道,淡淡的有点清香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这便是丁香湖,位于沈阳市铁西区英守村旁。丁香湖公园占地4.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湖中有四岛,游人可以在码头乘船登岛,体验被湖水环抱的惬意,也可以在广场上席地而坐闭上眼睛去听湖水荡漾的声音,更可以登上3米多高的平台,将湖中景色尽收眼底。夕阳西下,坐在船上更有渔舟唱晚的快意。
仙女湖:仙女湖犹如她的名字一样,给人恬静清秀的感觉。仙女湖公园位于于洪区沈辽西路。您可在湖水上体验湖的静,也可在绿地上体验花的芬芳,步入内心的宁静。
秀湖:秀湖位于棋盘山风景区中央。在秀湖,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把竿垂钓,在呼吸着松杉翠柏净化的空气同时,静静地等着鱼儿咬钩,若无心垂钓也可到水上世界去乘坐游船,将水景山色尽收眼底,也是很“滋润”的一件事儿。
卧龙湖
卧龙湖:卧龙湖位于康平县城西1公里,湖面面积64平方公里,是我国东北地区大型淡水湖泊之一。卧龙湖明山秀水,景色迷人。湖中鱼虾肥美,菱藕飘香。万亩苇塘栖息着天鹅、丹顶鹤、鱼鹰、野鸭等珍稀鸟类,沿岸滩涂香蒲、秀苇连天。地下有丰富的锶矿泉水,岸边有一泉,名锶泉。锶矿泉水能预防治疗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当地人用泉水制酒,名曰:锶泉酒。在卧龙湖可以感受湖的波澜不惊,也可
以感受海的无疆。
梨花湖 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的梨花湖与著名的沈阳怪坡仅一墙之隔。可能是受到了邻居怪坡的熏陶,梨花湖的地形也有些怪,水面与四周均不相连,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好象生怕别人打破了她的宁静她的生活。经常去梨花湖游玩的虞先生告诉记者,到梨花湖如果不骑马那就是一大遗憾,环山骑马游很有特色。老马带着你优哉游哉地逛,时而可以策马奔腾,时而可以散步林中,体会马背上腾飞的感觉,亦可以享受山间绿水的情趣。梨花湖的烤全羊一定不要错过,在羊圈里看上哪只羊,现杀现烤,当斟满酒的酒杯高高举起,怎一个“爽”字了得。
一、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1.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 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其职责所在。一些职业院校按照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 注重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如何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为语文教育的发展也开辟了通道, 为职业院校在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供了平台。
2.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也是专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当前, 大多数院校都十分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其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和企业的要求也十分吻合。大多数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 也十分强调和重视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因此, 职业院校在设计语文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也应该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提升学生未来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3.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也是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表现之一。
作为基础性、应用性学科, 语文教育的发展, 它主要依赖于语文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的表现。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教学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熏陶语文教育之美, 提升气质和加强语文教育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看,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可以说是关于“美的教育”的一门课程, 也是促进和提升专业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职业院校当前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的问题
目前,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 包括指导教学、引导教学、演示文稿等。虽然有一些职业院校通过建立语文教育基地的形式来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教学,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帮助学生解决了理论知识和实际语文教育脱离的问题, 但仍与工作实践操作还有一定距离。
语文教育是一门实用技术, 所以在教师教学中如果没有实践经验教学, 就会出现误人子弟现象。目前,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师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极少。即使有一些从事过相关专业和行业工作的教师, 但是由于他们深入实践时间较短, 积累经验不够, 实践能力不强, 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将其实践的部分叙述清晰和完整。
三、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选择
1.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理念
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教学就是要竭力营造一个大环境, 在全校达成共识、学校相关主管领导和教学系领导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把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通过语文教育活动、各类社团活动等方式表现出来。既拓宽学生视野, 又把已学的知识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2.优化调整课程设置和设计
职业院校要根据当前语文教育发展前沿, 瞄准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 通过相关行业和市场的分析, 进一步做好语文教育课程的设计, 以落实“求实, 务实”的原则, 做好教学课程设置与课程设计的调整等工作。注重语文教育课程设计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融合与渗透, 注重各课程的开设顺序, 注重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体现了专业交叉、渗透与结合的特点。更加注重实践环节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更符合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及社会用人的需求。
3.提高教师的语文教育自身实践教学能力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的能力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培养的质量和发展的前景。因此,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 要注重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水平的提升, 积极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自动启发和激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 进而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相关语文教育学历的提高, 要让学生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主体, 成为最终教学成果的最终体现。
职业院校语文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还处在一个探索和发展阶段, 职业院校应结合培养目标要求以及本校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重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走向社会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周庆元, 李霞.体悟教育:回归人的本真存在[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12)
[2]周敏.语文知识教学的历史回视[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 (03)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飞跃式提高。但相对应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在近些年中出现了滞后的现象。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提出物质文明要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必要条件。提升人们素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重视。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是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基石,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及建设者,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变革研究,寻求有效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人文素养;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5-128-2
0 引言
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宝贵的财富,肩负着振兴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文素养,从而有效的带动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但伴随着我国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受到国外不同种类文化的影响与冲击,致使一部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扭曲,从而人文素养下降。针对产生的新问题,要求教育工作者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所表现出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及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和内在品质。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社会功利化趋势,受其影响, 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扭曲。其具体特征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极度看重自身利益、缺乏国家民族的荣誉感与归属感、丧失道德感与责任感,没有了理想与追求、欠缺面对并克服逆境的勇气与能力等等。这些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2 大学英语教学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
语言学习可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反之文化传承可成为语言学习所承载的内容,起到制约载体的作用。文化包括语言,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因此,语言与文化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一种语言,承载着这些国家丰富的文化和人文内涵。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以语言学习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课堂英语教学内容的灌输,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于世界通用语言的掌握,还增长了对于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大学生通过西方历史和文化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教育的熏陶,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说,大学英语教学具备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作用。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通过不断的改革与探索,更新教学方案与内容,将能否调动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定义为衡量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的新标尺。
3 大学英语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
3.1 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自身好比一本生动的教科书,其行为举止、治学态度以及对于“三观”的认知综合形成了教学理念。其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思想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理念所衍射出对文化、人生、情感等方面的诠释,成为学生如何构建自身人文素养的重要依据。据研究表明,具有良好情商的语言教师更易培养出拥有较好人文素质和语言文化悟性的学生。因此,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语法、词汇等教学基础知识,还要不断的充实自我,提升人文修养,熟悉西方历史和文化知识,将其融合到大学英语教学中,从而形成全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影响感化学生。
3.2 改革大学英语教材内容
教材作为教师进行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是能否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关键。因此,改革现有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加大教材中人文知识领域内容的涵盖,使学生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水到渠成地接受人文素质的熏陶。对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例如,在教材内容中加入中西方文化导入策略,即选取部分具有代表性中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民俗等人文信息编入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中。教师通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中西方人文理念,学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加强中西文化差异对照,取其精髓,进一步提升道德情操和审美价值,使大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信仰等得到不断优化,形成高尚的理想人格。
3.3 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将人文素养教育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融入进学生的思想中,可以采取丰富教学手段的途径。例如,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创建模拟情景互动教学、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教学等多种形式,这些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3.3.1 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具有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针对性等教学特点,有助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知识内容的记忆、节约教学时间和空间等优势。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中所蕴涵的人文信息通过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技术进行展示,使包含人文色彩内容的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其中的人文内涵,最终转换为人文素养的提升。
3.3.2 创建模拟情景互动教学
在大学英语教材中选取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作品,根据作品中所描述的内容,搭建真实生动的情境模式,使教学内容中所映射的情景得以真实再现,使作品所要表达的文化信息能更容易得以产生共鸣与认知,能够正确辨析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让情感得以升华、情操得以陶冶、信仰得以凝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深层次蕴藏的意义,更深刻地懂得生活的价值。
3.3.3 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教学
由于课堂内教学受到时间性的制约,很难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外组织多种形式的辅助教学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人文内涵的掌握与理解。具体活动包括,组织学生挑选西方名著进行阅读、观看人文色彩影片、聘请相关专家与学者参与文化论坛与讲座等等,有利于学生体验其中的人文意义。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手段的创新,为学生营造一个交互且动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感悟内在的人文精神,塑造自身的人文素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利用语言教学与人文教育的辨证关系,探询大学英语教学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在联系,通过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理念、改革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手段等途径,使英语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人文熏陶,从而实现大幅度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更进一步营造社会整体和谐氛围。
参 考 文 献
[1] 蒋雪非.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4):129-130.
[2] 王婷.论人文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大学英语,2011(3):164-166.
[3] 马慧.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的探索[J].科学中国人,2015(9):228.
[4] 王双.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的意义和渗透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8):191-192.
[5] 朱波.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3(9):75-76.
[6] 昂晴.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7(5):86-87.
一、终身学习——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石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近,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同时教师具有了更多的多样化的角色,教师不但是教育者,更是受教育者;不仅是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引导者,也是是评价者。教师要“以学为先”。各种教育类书籍、网站、报刊资料等都是学习的丰富材料。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新教学观念。
1.读经典教育理论书籍,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研读教育名家的经典教育理论书籍,使我们能对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与领悟,从而对教学实践活动指引方向,提供理论的支撑。比如,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皮亚杰、奥办贝尔、维果斯基等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先行组织者”、“最近发展区”等,对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促使我们在教学上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读数学专业类书籍,充实自身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学科看似简单,但它仍然涉及到很多数学思想。比如,数形结合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有机结合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所谓的数形结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缺形时少直觉,形缺数时难入微”。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更要把握这种数学学习方法,让小学生们“数不离口,图不离手”,便找到了开启数学王国的一把金钥匙。
二、听评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推力
听评课可以说是快速提高课堂授课效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听评课活动是促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听评课活动在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中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不管是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或者是新教师,都可以在听评课中提出自己的困惑或者是设想,诊断他人并反思自己在教学上的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和研讨,对教学中的欠缺之处和薄弱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及时发现,起到了查漏补缺,有效调控教学的目的。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再进一步升华为理论的这样的过程,教师在听评课中不断吸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有意识地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除了在本学校组织进行教研听评课活动,我们还应有效利用现代网络,平时多看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等,分析研究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听听专家教师是如何对教材进行解析的,便于更好地驾驭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三、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
“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不但要具备与时俱近、终身学习的时代意识,根据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现代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为自身有效的教学行为。
1.树立现代学生观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新时代的学生。首先,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要尊重学生;其次学生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人,他们是不不成熟,难免在成长过程中要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要宽容学生;最后学生是具有具大发展潜力的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师生之间达到教学相长,快乐和谐。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校本教研;实践知识;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隨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以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问题变得更为迫切。正如伯克(Barke,P.J.)所说:“得到教师证只是拿到一把打开教师专业成长机会的钥匙而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是提高教师的实践智能,形成实践性知识。
一、校本教研: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指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提高课程实施和教学实践的效果为目的的一种研究形态。校本教研以学校为基础,以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内容,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教研组为研究阵地。
校本教研的核心包括: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
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在校本研究中,教师通过个人自我反思、集体反思等形式开展。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新课程倡导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校本教研的核心还包括教研中的同伴互助。对教师而言,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实质上是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常常各自为战,处于孤立无助的境地。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教研活动的一大“瓶颈”。因此,校本教研不仅强调教师自我反思,而且倡导教师开放自己,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从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反思的结果。同伴互助制度强化备课组功能,重视集体备课,开展协作教学,倡导以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同事互助观课”。由于“观课者”与“被观课者”都是为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解决共同的教学难题,且不涉及褒贬奖惩和评价,从而使授课者重视成长与学习,课堂上能够真正表现自我,使课堂教学自然展现。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研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和学术支持,校本教研就会有低水平重复的危险,很难实现理论的提升。就实质而言,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获得巨大的动力。
二、教师实践智能
教师的知识主要分成两类:“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前者通常可以通过阅读和听讲座获得,包括上述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类知识。后者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知识(显性的和隐性的),除了上述行业知识、情境知识、案例知识、策略知识、学习者的知识、自我的知识、隐喻和映像外,还包括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解释和运用原则。前者通常停留在教师的头脑里和口头上,是教师根据某些外在标准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而后者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在日常工作中“实际使用的理论”,支配着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实践性知识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三、校本教研:教师实践智能提升的关键环节
校本教研以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内容,是教师实践智能提升的关键环节。校本教研承认并关注教师的隐性知识,这种承认和关注使得教师的隐性知识有了被唤醒的可能。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教育的理论知识之所以无法进入教师的理解,不易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正是因为以往的教育研究是“对教师”甚至是“防教师”的研究,教师被当作无自我意识的观察与评价对象,其个人化知识即隐性知识被当作无意义的东西被轻易的打发掉了,而倡导教师从事校本教研,就是要回头关注那些被忽视掉了的“教师个人理论”。校本教研为教师隐性知识的改进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首先,校本教研中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探究使教师隐性知识的改进成为可能。教师的自我反思与探究是校本教研的基本因素之一。使教师隐性知识外显并得以改进的有效方式,就是倡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反思探究。因为真正有力量的知识,需经过个人亲自探索、实验、研究,用自己的眼光重新打量知识,以此种方法获得的知识,将显露其情绪化、行动化的特征,最终落实为“个人知识”。
其次,校本教研中研究共同体成员间的协作可使教师的隐性知识得以改进。教师个人的反思探究固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教师的隐性知识,但我们不得不意识到,研究中的教师如果不与他人进行对话,不将自己的隐性知识放进公众的评判领域,其改进隐性知识的愿望也要大打折扣。因为教师隐性知识的内隐性决定了教师有时候是无法真正的看清自己的思想的,即使是他已经在行动中反思探究。这时候就需要旁观者来加以澄清,使教师在与旁观者的对话中、在公共论坛中来认识自己,并逐步走向视界融合。
一、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
“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 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 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吸收主要的信息源, 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1992年, 美国的Christina Doyle利用循环问卷的方法, 集合全美各地136位受访者的意见, 将信息素养进一步定义为:有能力从各种不同的信息来源, 获取、评估及使用信息, 并细分为以下十种能力: (1) 能辨识自己的信息需求; (2) 能了解完整的信息和智慧决策之间的关系; (3) 能有效地陈述信息问题、表达信息需求; (4) 知道有哪些可能有用的信息资源; (5) 能制定妥善的信息检索策略; (6) 能使用印刷方式及高科技方式存储的信息资源; (7) 能评估信息的相关及有用程度; (8) 组织信息使其具有实用性; (9) 组合新信息成为自己原有知识的一部分; (10) 能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
信息素养是一种涵盖面较广, 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 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和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中国教授何克抗指出,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实践过程中的体会, 笔者认为, 就中小学而言, 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二是信息能力。从这两个层面便可以概括出教师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 (1) 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对信息、教育信息化、信息社会有基本正确的理解, 关心教育信息化进程, 积极投入教育信息化工作; (2) 对信息有较强的敏感度, 认识到获取信息资源对教育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为学习或教育教学工作等问题的解决, 能确认自己的信息需求, 能灵活地通过多种渠道较迅速地获取有效信息; (3) 能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 批判性地评价信息, 并将信息应用于批判性思考中; (4) 能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和发送信息, 能较好地管理自己收集到的或自己生成的信息; (5) 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解决问题, 能用尽可能好的方式表达、呈现和储存自己生成的新信息; (6) 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和信息安全意识; (7) 能将以上一整套信息技术更好地运用于自己的继续学习和交流中。
二、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层面、多元化交流的立体时代, 高度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与教育相结合, 使教育资源更加丰富, 教师与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更加宽泛, 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共享资源, 打破了区域与国界的限制, 使教育逐渐实现公平、公正的原则。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 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而且将成为探索新型教学结构和模式的有力技术支撑, 它将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方向, 所以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 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思想意识, 创新能力逐渐丧失, 学习兴趣日益淡化, 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素质教育这一理念主要强调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 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征。教育信息化的开展可以改变学生被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利用信息媒体技术主动地获取学习信息, 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 完成这一使命必须由教师来承担。因此, 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标准是衡量一切的准则, 有了基本符合客观实际的相对科学、合理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 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就有了目标和依托。
如上表, 这份评价标准涵盖了教师信息素养的三个层面: (1) 态度、意识层面; (2) 信息技术操作、掌握层面; (3)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整合、创新能力层面。笔者认为, 信息态度、意识层面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整合、创新能力层面尤为重要, 是教师信息素养的精髓。
四、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
1. 信息意识和信息态度层面认识不足
教师虽然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查找教学资料, 但并没有去深层次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备课时只是简单套用而已, 针对性不强, 没有充分意识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为自己教学提供服务的重要性, 没有形成运用信息技术终身学习的大气候。
2. 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信息技术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硬件设备的配置受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城市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落后, 不能做到教师人人有电脑, 不能随时上网, 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3. 教师信息能力水平欠缺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普遍比较低, 不能娴熟的使用各种教学软件, 不能很好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系统, 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对课程与资源的有效融合实现课堂高效交流更是一筹莫展, 还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授课方式的影响, 不愿意改变自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授课方式。
4. 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
自从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以来, 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都有了显著的变化。然而, 有一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 甚至离开了这些就不知道该怎么上课, 遇到停电情况, 教师就会手忙脚乱, 不知所措。有些教师上课从头到尾就是播放课件, 期间和学生没有任何形式的互动交流, 更谈不上情感的沟通, 让课堂变得单调无趣。
五、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1. 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一直忽视信息素养这一重要指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教师的角色逐渐发生转变, 许多教师一时间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不能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所以, 必须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 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 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 这是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先决条件。
2. 营造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良好氛围
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教师在实现教育信息化中显得尤为重要, 必须适应信息化社会所提出的新要求, 适应信息化浪潮。鼓励教师多在网络上阅读, 经常利用电脑撰写教学设计、命题试卷、教学反思等, 这样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要充分创造条件,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 逐渐做到学习交流、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的信息一体化, 营造浓厚的信息化教学研究氛围。
3. 建立和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
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培训和进修制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分成三步来实施。首先, 由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其次, 由专门的培训人员到校进行培训, 如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制作人员、教育信息技术人员、网络技术人员等;最后, 教师之间相互培训, 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方案, 确定培训内容, 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
4. 培养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能力
为教师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结合学科教学的培训, 培养教师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的能力。让教师尝试一些简单的“整合”课程的开发, 结合网上搜索、挑选, 获取有用资料, 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逐步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例如, 学校利用集体备课的方式, 借助团队的力量, 共同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案例, 通过这项活动培养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造精神。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使社会正朝着信息化方向迅速发展,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因素, 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让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已成为当务之急。从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来谈谈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有效提升,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7.
[2]郭朝明.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11) .
农村小学具有布局散、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学习交流少、文化氛围滞后等多方面的劣势,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
1、职业精神缺乏。
2、教育思想滞后。
3、教育观念陈旧。
4、教学手段落后。
5、学习意识淡漠。
6、科研能力薄弱。
7、竞争意识不强。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
3、更新教育观念,创优阅读范式,提升理论素养。
4、重视校本培训,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
5、创新管理模式,激励教师成长。
就英语学科而言,如何才能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我认为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采取措施,稳定和壮大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帮手。
2、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抓手。
3、加强教师自我发展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推手。
(1)、提高教师素质,必须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入手,让他们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2)、教师的自我发展应该是自主性的。农村英语教师应不断进取、自觉提高学历层次,而且要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基本技能。应经常接触英语,如多阅读新编的英语书籍、报刊及相关教学理论,多收看电视英语频道节目等,学习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3)、加强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
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业务素质与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宗旨,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科学规律,围绕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强、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队伍。
二、参与对象
全体在职教师必须全部参加。
三、任务与目标
教师教学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这次开展的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围绕教师普通话、硬笔书法、多媒体应用、教学才艺等基本项目素养展开,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
1.通过普通话培训和训练,改善个别教师普通话水平标准不高、要求不高、发音不准、表达不清、方言味重等现象,使广大教师牢固掌握普通话一般的发音、辨音知识,能准确、熟练地应用标准普通话上课、课下交谈,做到表达连贯、流利,语速适当;口齿清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充满自信,情感真实。使全体教师都能达到国家要求的相应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努力提高普通话一级乙等水平人数的比例,切实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并在广大师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2.通过规范汉字书写训练,充分调动广大教师钢笔字、粉笔字训练的积极性,使教师的钢笔字、粉笔字书写水平进一步提升,能正确运用钢笔、粉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美观的正楷字,并达到运笔熟练、流畅,具有一定的速度。
3.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训练,能够熟练操作电脑,灵活应用WORD文档、EXCEL表格、PPT课件、FLASH应用等功能,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多媒体课件,掌握常见教学媒体、网络教学资源选择方法,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4.通过才艺展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授课内容能达到易懂、易记、难忘的教学效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显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学专长和特色才艺,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5.通过开展学科素养,为全校教师研究教学、展示自我搭建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有效评价及教育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快速提升。
四、内容与形式
(一)活动内容
1.教师普通话:以《山东省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指导用书》为基本指导用书,在普通话声、韵、调的发音要领及方言辨证,字词练习,朗读练习,说话练习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2.硬笔书法:包括钢笔字、粉笔字训练。学校购置硬笔书法字帖,做到人手一册,学校统一制作小黑板,做到人手一块。
3.多媒体应用: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和《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规定要求进行训练。特别是对WORD文档、EXCEL表格、PPT课件等功能要熟练掌握。
4.教学才艺:主要指能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提高教师威信、增强教师授课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的“绝活”或者是与众不同的授课技巧。如:自制教具、简笔画、徒手画图、多媒体三维动画制作等。
5.学科素养:(1)每学期在全校进行一次精品课展示。(2)每学期结合所教学科精心设计一课教学设计。(3)每学期根据自身教育实情写一篇经典性教育叙事。(4)每学期结合课堂实例自制一个精品课件。(5)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经典专箸。(6)根据所教学科每学期自编一份标准试题。(7)每学年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撰写一篇教改实践论文。(8)每学年在全校、教研组、面向学生或面向学生家长进行一次专题讲座。
(二)活动形式
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教师之间通过教研活动、教育博客等形式交流互助,努力实现共同提高的培训效果。
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从2014年至2016年。其中,2014年主要活动安排如下,2015、2016年的主要活动参照执行。
第一阶段(4月1日—4月11日):
宣传动员阶段,通过积极宣传,在全校教师中形成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的浓厚氛围。本阶段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将达标活动要求转化为每个人自觉练习的行动。
3.参与教师制定个人提升计划,学校建立教师教学素养提升档案。
第二阶段(4月12日—10月31日)
实施落实阶段,学校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并帮助教师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提升计划。及时总结交流经验,推动此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第三阶段(11月1日—12月30日):
评比阶段。
六、考核办法及参考标准
(一)考核办法
教师普通话:由测试员对教师进行现场普通话水平测试。
硬笔书法:现场书写,当场认定达标情况。
多媒体应用:现场操作,当场认定达标情况。
教学才艺:现场展示,当场认定达标情况。
(二)评分标准
教师普通话:依据《山东省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打分。
硬笔书法(钢笔字、粉笔字先后进行):
1.书写内容:现场规定名诗、名篇或名段,一般不超过30字。
2.评比标准:书写(30%):格式标准、规范,必须用正楷或行楷书写,笔画清楚到位,无错别字、漏字、多字。结构(20%):结构合理,笔画流畅,明亮度高,力量感强,分布匀称。字形(20%): 章法自然,整体感观舒适,字形大小适中;字迹清楚、优美。效果(20%):美观大方,卷面整洁,无涂改。速度(10%):按平时写字速度掌握。
多媒体应用:
1.计算机与多媒体的操作技能(30%)。
2.信息的检索、加工与利用的能力(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收集、应用,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学中的应用)(30%)
3.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40%)
教学才艺:
创新性(20%):项目选取、主题设计、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原创性。基本素质(30%):表现出较好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艺术素质。感染力(30%):作品或者表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贴近性(20%):展示内容与学科教学联系紧密,在学科教学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科素养:
针对每项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学校负责检查评估。
七、组织领导
(一)深入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开展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各级部要结合实际,广泛发动,深入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对开展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在全校形成领导带头练、骨干推动练、教师自觉练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活动实效。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负责全校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的组织实施。
(三)培养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学校每学期组织举办一次“教师教学素养大赛”,总结先进经验,推动全校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我校教师教学素养和学科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中心小学 二〇一四年四月六日
中心小学教师教学素养达标考核领导小组
组
长:张卫东副组长:张素梅成员:李钗钗
【提升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新途径】推荐阅读:
提升高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新途径论文12-31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感性素养提升策略01-13
英语教师素养提升10-10
中学教师数据素养提升10-21
生物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养06-23
浅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种途径07-09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09-17
XX年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