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毕业论文(精选7篇)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和物流热,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的作用和地位日显重要。然而,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的融合中,物流业的发展显得相对落后,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物流配送“瓶颈”。本文分析了当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而试图从不同的角度与层次对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做一些探讨。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物流配送
Abstract: With advances in e-business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e-business environment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and status.However, compared with the e-busine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relatively backward because th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is a“bottleneck”.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and problems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under e-busines environment, and then tries to make some proposal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Key words: e-business;logistics;logistics distribution
结合电子商务的现代物流,其基本流程下的任何一笔完整交易,都会包含着几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其中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三者都可以完全通过信息网络的技术和手段得以顺利完成,而唯独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实物的传递,不能通过信息网络完成。因此,整个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好坏和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物流配送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度,物流配送的地位与作用就显得日益突出。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发展现状与问题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20世纪50年代初国外开始真正把它当作一个系统来研究。目前,我国物流配送服务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我国“十一五”规划已将大力发展物流业放在了重要位置。但中国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同样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的认识不到位
我国的电子商务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其功能主要局限于信息的交流,人们在重视电子商务的同时,却对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重视程度不高,从而出现物流配送系统发展相对落后,没能与电子商务有效结合,忽略了电子商务快速、高效、便捷优势的发挥。
1.2物流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集成化管理水平普遍较低
当前物流企业上网率普遍较低,且仅限于介绍企业状况、业务范围等,物流的信息化程度还很低;物流信息管理尚未实现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范围有限,企业之间的物流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信息资源的利用尚未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利用系统集成软件技术优化物流配置的企业非常少,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3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规模的60%~70%左右,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物流配送市场化程度低,其主要表现是:小、少、散、弱。“小”是指物流配送企业数量、经营规模小;“少”是指物流配送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物流增值少;“散”是指物流企业网络分割,不能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网络设计、预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系统物流服务;“弱”是指竞争力弱,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还没跟上。另外,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不清晰,物流市场竞争机制、进入和退出机制缺失,行业中没有完整的技术标准等,限制了物流企业配送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同时,专业物流配送管理和技术人才的短缺,也成为了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制约因素。
以上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企业自身角度来看,主要是物流企业对电子商务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认识不清,企业面对压力所应具备的特征要素不够,当前信息平台对配送的支持力度有待提高,同时企业对如何整合和优化物流配送资源缺乏应有的战略思考。
2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对提升物流配送能力的思考
企业如何逐步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正确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内涵,将环境压力转变为企业动力
2.1.1明确电子商务环境对现代物流配送提出的新要求,理解环境压力所在。随着
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电子商务也正在快速渗透物流的各个环节之中,进而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电子商务系统网络化、虚拟化要求企业在组织资源的速度、规模、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方面都要有新的提高,使商品实体在实际的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高、费用省、距离短、时间少。其二,电子商务环境要求现代物流打破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不仅要考虑本企业的物流组织和管理,更要重视社会物流资源的整合。其三,电子商务环境还要求物流企业改变单一竞争状态,突出物流企业间相互联合,形成一种协同竞争的新局面。
2.1.2强化物流配送中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新观念,形成企业动力源。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的物流配送新观念是物流企业提高配送能力的动力之源。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首先应树立以最终顾客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即高效的物流服务将最大限度地减少顾客时间和精力的支出,从而使顾客的满意度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其次,应坚持以效率领先为主的现代竞争观念,把物流配送效率作为物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指标来建设,使物流配送体系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成为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第三,要贯彻以资源共享为原则的互利合作观念,使协同竞争、合作“双赢”成为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企业的普遍共识和最优选择。
2.2把握与电子商务环境相融合的物流配送新特征,提高配送行动力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物流配送应针对挑战和新要求积极响应,具备不同于传统物流配送的新特征,着实提高配送行动力。
2.2.1物流配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适时化、物流信息储存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等信息技术要广泛应用于现代物流中。
2.2.2物流配送智能化。提高物流作业过程中运筹和决策的智能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线的选择、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等,可以借助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加以解决。
2.2.3物流配送服务系列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已不单单是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和其他各种服务,以及一些特殊增值服务。如:在原有基础上把配送外延扩展到上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下至物流配送咨询、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
2.2.4物流配送柔性化。柔性化物流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现代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层次、短周期”的特点,灵活地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2.3信息化平台软、硬“两手抓”,为配送提供强劲支撑力
物流配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建设物流配送信息化平台,首先要应该加强物流硬技术的建设和改造,奠定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的物质基础。物流硬技术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活动所涉及的各种
机械设备、运输工具、道路建设、仓库建筑、场站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
在物流软技术上,一是信息传递与处理逐渐采用EDI系统;二是计算机在进货、配货和选址等方面辅助决策应逐渐成为主角;三是计算机与其他自动化装置的操作相结合,如与无人搬运车、配送中心的自动分拣系统等。同时,在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融合中,要充分利用Internet、POS、电子商务安全等技术。在构筑物流信息系统、控制系统方面,逐步普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卫星导航与定位GPS、移动通信、CD-ROM电子地图等。
2.4合理选择配送模式,有效整合配送能力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从物流配送供方主体的角度来看,目前主要有四种配送模式。物流配送模式既对物流配送资源提出了要求,又能够有效地整合物流配送资源,使资源发挥相对优势,从而形成一种合力。因此,企业应根据环境、自身实力和配送资源分布状况的差异来匹配和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整合配送能力。
2.4.1有选择地使用自主配送模式。自主配送是指企业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由企业自身筹建并组织管理,实现对企业内部及外部货物配送的模式。它有利于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的一体化作业,然而自主配送模式投资规模较大,在企业配送量较少时,配送成本和费用相对较高,企业有时会形成“大而全”、“小而全”。但这种模式并非完全过时,在当今一些规模较大的集团公司,如企业对物流控制、处理能力强时,可以选择使用这种模式。
2.4.2突出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以第三方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供方提供满足需方的物流服务,并依靠信息的集成产生增值,从而获取利益。第三方物流配送克服了自营物流配送的缺陷,简化企业交易程序,使企业能够将资源配置到核心业务上,有利于培育企业核心能力。选择第三方物流,首先要把高信用度作为保证履行合同的前提要求;其次是要强化市场调研,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进行配送;第三是强调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为商品售后提供技术服务,弥补与自营物流企业相比的技术缺陷。
2.4.3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模式。为提高物流效率,在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许多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配送的模式就是共同配送。这是一种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实现整体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互相提供便利的物流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模式。它突出“四化”,即配送共同化、物流资源利用共同化、物流设施设备利用共同化以及物流管理共同化。共同配送模式是发挥集群优势、整合分散资源的有效途径。在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配送企业“小、少、散、弱”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共同配送模式可以大幅提高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经营核心业务,实现社会物流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2.4.4大胆尝试基于虚拟物流企业的物流联盟配送模式。基于虚拟企业的物流联盟配送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外界物流资源为依托进行物流代理业务的企业,它通过Internet从供应商那里获得配送业务信息后,再通过Internet寻找最佳配送代理,并与之签定协议,建立物流配送动态联盟,然后把配送业务委托给代理方,后者根据协议负责完成配送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货主企业与物流企业优势互补,要素双向流动,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该物流配送模式吸收了其他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模式的先进思想和技术,扩大了物流配送体系边界,灵活了物流企业的组织资源,提高了物流配送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优质量的配送服务。由于物流配送动态联盟是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的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所以只有在功能互补基
础上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
3结束语
总之,企业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提高物流配送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企业应首先充分理解日渐复杂的经营环境所带来的压力,这是提高配送能力的前提;其次,物流企业具备了配送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系列化和柔性化新特征,能增强物流配送的行动力,是提高配送能力的重点所在;第三,通过建设好信息化平台为配送提供的强劲支撑力,成为了配送能力发挥的保障;最后,对配送模式的战略性选择将有效整合配送资源,打破配送边界,整体提高配送能力。
参考文献:
有关统计结果显示, 一般零售商的退货率是5%~10%, 而通过产品目录和网络销售的产品的退货比例则高达35%。退货过程主要通过退货逆向物流完成。相对于正向物流来说, 退货逆向物流涉及的环节和参与主体的关系更复杂, 顾客的请求更具不确定性, 这就造成了退货逆向物流系统无法满足顾客需求、能力不足、退货管理无序等尴尬局面, 这也成为制约很多电子商务企业提高运作效率、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瓶颈。
退货逆向物流
电子商务环境下, 退货逆向物流的流向具有多种选择, 导致退货逆向物流系统流程复杂, 并对信息处理、回收、运输、检测、筛选等活动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通过这些活动, 加快对顾客提出退货请求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优化退货逆向物流系统, 提升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一方面, 整个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要协调统一信息处理、回收、运输、分拣、配送、垃圾填埋、再制造、再加工等活动, 提升系统响应速度, 在顾客、在线商家、制造商和物流公司等参与主体间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在线商家和制造商是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运行的核心, 与其他参与主体构成了复杂的退货商品逆向物流系统。系统中各参与主体进行不同的活动, 具有不同的作用。在线商家与制造商承担了退货逆向物流系统的组织者与协调者的功能。如果本身具备较强的实力或优势, 它们可以独自完成退回逆向物流系统的活动, 无需第三方公司的加入。如果它们资源或能力有限, 可以将退货逆向物流系统中的部分活动分包出去。除了上述的参与主体外, 政府在退货逆向物流系统中发挥了规制、引导等作用, 如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营造良好宏观环境等。顾客不仅是退货逆向物流的发起者, 也是逆向物流的督导者, 他们在退货逆向物流系统中发挥了合作、监督和反馈的功能。
退货逆向物流系统是由上述参与主体及其活动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 具有典型的网络特性。退货逆向物流系统中包含了不同功能的参与主体, 涉及众多的物流活动, 这些物流活动又分布于不同的退货环节, 涵盖整个退货过程。这个过程中, 响应速度、处理成本、处理效率等方面的特性综合反映了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
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
根据退货逆向物流系统的流程及其参与主体, 参照已有的关于物流能力的研究, 本文认为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是指某特定的退货逆向物流系统, 从接受请求、处理请求、检测筛选、运输存储到维修、再利用等最终处理活动的全过程中, 在响应速度、处理成本及处理效率和效果等方面的综合反映。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既取决于参与主体自身的能力, 也取决于各参与主体在计划、组织、实施与控制等管理过程中所体现的协调配合等能力。
参与主体的能力是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但系统能力并不是各参与主体能力的简单叠加。退货逆向物流系统强调整体优化和参与主体的协同运作。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其中, 有形要素是指各主体设施设备等资源的处理能力, 包括回收、分拣、筛选以及处理能力;无形要素是指退货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等能力。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是特有的, 是其它系统难以模仿的。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具有如下特点:
互补性。退货逆向物流系统是由具有互补性的核心能力的参与主体组成的网络组织。在退货逆向物流系统中, 各参与主体通过能力互补和匹配, 形成整体能力。
关联性。退货逆向物流系统由不同功能的多个参与主体组成, 参与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取决于自身能力, 而且受到其它主体能力的影响和制约。
整体性。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是退货逆向物流系统整体能力的综合反映, 并不是各参与主体物流能力的简单叠加。退货逆向物流系统通过对参与主体资源的有效整合、重新组织和流程再造, 产生更加强大的系统能力。
独特性。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是系统所特有的, 不同的系统其能力在质与量上有明显的差别。
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的动态和静态之分。静态的系统能力即退货逆向物流系统参与主体的硬件能力, 是一种有形的资源能力, 指退货逆向物流系统中设施、设备、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资源所具有的能力。对于退货逆向物流系统来说, 静态能力体现为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的参与主体的基本能力, 是整个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的基础, 具体表现为参与主体的信息处理能力、回收能力、运输能力、检测能力、筛选能力等。静态能力通常受到参与主体的数量、类型等因素影响。动态能力是在静态能力的基础上对系统整体的协调与综合, 即在设施设备、能源、资金等静态能力的基础上, 参与主体通过各自的行为和管理过程等实现整体协同和优化的能力, 是管理经验、管理技术与方法以及管理思想的综合体现。它反映了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的整体水平, 是退货逆向物流系统的核心能力。
能力提升途径
退货逆向物流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 其能力是由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的, 且分布于逆向物流系统的各个环节。因此, 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不仅受到设备、能源、资金等因素的影响, 还受到参与主体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的影响。因此, 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不仅取决于参与主体所拥有的资源的数量、规模以及资源的配置、组合和有效使用情况, 还取决于退货逆向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范围、规模等。此外, 还有退货逆向物流系统外部的市场状况、基础设施以及各种环境条件也会对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产生影响。所以, 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提升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能力。
优化退货逆向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退货逆向物流网络结构优化的基础是对系统中的信息处理、回收、运输、检测、筛选、向制造商退回、维修、再利用、销毁处理以及再配送等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 找出关键点, 改进系统内部运营关系, 合理配置系统资源, 提高有限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优化退货逆向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 尤其要突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新兴技术的作用, 实现回收逆向物流系统关键活动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建立起高效运转的退货逆向物流系统。
重构退货逆向物流系统。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 对整个退货逆向物流系统进行透彻的分析, 截取部分或全部逆向物流活动, 实施外包策略, 重构退货逆向物流系统, 使企业专注于自身优势, 发挥自身能力, 增强核心竞争力。在重构退货逆向物流系统时, 参与者要根据自身逆向物流活动在系统中的地位进行准确定位, 确立自身优势, 制定相应战略, 对系统的资源进行有效集成与整合, 对系统的运行进行统一的运筹管理、协调与优化。尤其是要选择合适的外包对象, 进行有效的战略合作, 以满足电子商务环境下顾客分散且不确定性强的特殊需求, 为及时响应顾客需求, 做出迅速反应提供保障。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是指退货逆向物流运作所需要的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要素, 如高效、快捷的信息传递与处理技术和工具, 发达的物流配送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 高效的政府管理部门, 权威的商品评价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等。这些外部环境要素是退货逆向物流充分发挥其能力的重要条件。但是这些外部环境条件的建立和完善不是个别企业的行为, 只有通过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同组织和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才能最终形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物流业中的应用得以迅速发展,从而使物流业效率更高、物流资源利用更加充分,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就此探讨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在分析了我国物流电子商务化存在的一些问题之后,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物流;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不可缺少的支撑体系,网上完成交易的货物必须通过现代物流系统送到购买者手中。另一方面,现代物流的信息交易和组织管理也要借助电子商务的手段实现,从而使现代物流效率更高、物流资源利用更加充分。因此,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的发展便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1.1 促进销售方式的革命,引发物流业自身的基础性变革
1)传统的业务模式和流转程序将发生变化。由于网上购物和在线销售的出现,消费者可以从互联网上直接选购自己中意的商品,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和网上销售商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并推销商品;2)市场概念的更新。由于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传统意义上的销售区域被打破,客户一下子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市场形成,这不仅使消费者购物的选择性极大地增强.也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3)商业利润的来源渠道改变,商业利润不再是从商品的差价中获取,而是来自于网上广告、服务、赞助商及其它高利润商品等新的渠道。
1.2 推进流通技术的革命,实现产销一体化
电子商务的出现为流通技术革命又增添了更具时代特征的新内容,这就是供应链技术。供应链是以电子商务技术为基础,将商品需求、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可以在库存数量、存货地点、定货计划、配送运输几个方面实现最佳选择,而且能够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以恰当的价格和便捷的方式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最大限度地体现消费者的权利。
1.3 催发零售业态的革命。商品流通组织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首先是商品配送和交割方式的变化。电子商务中的网上零售,实际上是破除了商家对各种商品批量购进、集中存储、然后坐店销售的方式,商品可以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这种商品交割方式的变化,对商业批发集配商品可以提高流通效率、节约社会劳动的理论是一种挑战。其次,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和配套行业的重点将会发生偏转,各类送货系统、快递运输公司、支付公司、安全、广告、商务软件、信息服务等新型物流和中介机构发展呈加速态势,并且有很大的发展空问。我国物流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1 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
现代化的物流不仅要求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信息化,而且要求物流运作的各种业务(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实现专业化、高效化,这就要求由独立的物流企业采用各类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进行物流活动的组织。但是受现行经营体制的制约,我国多数企业的物流活动由企业内部自己组织完成。有关数字显示,在我国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比例分别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独立承担的仅为16.1%.这种状况限制了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现有物流企业不能开发广大的市场,自然没有足够的资金成本改善自己的信息化设施,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2.2 物流与电子商务接轨问题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意味着物流和电子商务在业务和技术两个方面必须实现对接与整合,一方面现代化的物流活动通过电子商务,在信息化交易的推动下发展;另一方面电子商务通过物流活动实现具体的业务。但就我国现有的实践来看,目前物流工作领域中由电子商务促成的交易量依然很小,这与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时间较短、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直接有很大关系。在两者结合的问题上是将电子商务包含在物流信息化发展之内,还是由电子商务企业从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2.3 物流业技术落后。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我国大致有四种物流服务企业,第一种是商业物资储运企业经过重组改造,利用原有仓储设施建设的物流配送中心;第二种是交通运输企业和货运代理企业通过扩大业务范围,开展由门到门运输而转向为用户提供的物流服务;第三种是工业生产企业自身成立的机构,自己承担其原料和产品的后勤保障服务;第四种是少数专业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面向社会提供公用型物流服务。这些物流企业普遍技术水平低,缺乏竞争意识,主要表现在计算机普及率低、网络安全有待加强、信息交换渠道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等几方面,因此必然造成服务水平不高,经营内容有限,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服务,不能形成完整、高效的物流供应链。加强我国物流电子商务化发展的对策
3.1 鼓励第三方物流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水平
从国外物流企业功能发展来看,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远远超过传统的仓储、分拨和运送等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新加坡环球公司亚太地区总裁保罗格雷厄姆称,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借助信息技术提供越来越多的物流服务。只有积极培育市场,改变我国现有的物流体制,从而生长出大量专业化、信息化水平高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过程中,我们需逐步提高物流领域中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水平。有效使用如客户反应系统、车辆监控系统、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物流管理软件,为商品供应链中各环节的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提供了集成的物流信息服务。
3.2 推进物流配送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物流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推进物流配送领域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从根本上提升物流业竞争力。就现有的实际发展来看,可以两种方式将二者结合:第一种是由电子商务企业从事一定的物流信息工作。如商务的信息查询与交易通过在网上完成,缩短交易的时间与空间,继而代其选择物流企业和物流方式,代其结算货款,如运费、保管费、保险费,代其进行单据的交付等,而物流业务则专由物流公司来做,即只进行保管、搬运装卸、包装、加工、运输工作;第二种是由物流企业从事电子商务,即信息查询、交易、货物送达都由物流企业完成。供应商将货物存人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由物流企业代为与买方在网上达成购销合同,待买方款到由配送中心发货,并将货款支付给卖方,这样做既简化了商务环节,有大大降低了物流企业的交易成本。
3.3 健全法则。对物流实行统一标准
物流不同于其他产业,其网络性决定了其点与点之间物流活动要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而这样的需要并不能单纯地靠市场竞争来实现,必须依赖政府相关部门的强制力,用法律法规来促使物流业的连贯性并且与国际接轨。如信息交流应强制使用符合国际EDI(电子数据交换)标准,使数据传递速度加快,内容精确度高,从而提高物流总水平。在管理方面也是如此,标准化和一致化,可加快物流的流通速度。如我国台湾省,已决定尽快设立物流仓库及制定管理办法,统一调整海关工作时间,解除了货物重整及加工必须配合海关上班时间的限制。这一举措必将大大加快物流的流动。我国政府也应以此作为借鉴,通过立法的手段,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3.4 加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要使物流管理工作有能力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必不可少。一般来说,人工系统速度慢,易出错,信息延迟的情况经常发生。而自动化有助于管理者整合物流系统,通过库存和运输费的减少降低成本。我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努力向着以下目标发展:首先,能够提供迅速、准确的地检索数据(如货运费率、互货地址等);其次,能够从订单中抽取数据。
为管理者进行战略和运作决策提供信息;再次,流信息系统能够生成的典型报告,包括订单执行报告、库存管理报告、装运执行报告、破损报告、运输管理报告及物流成本报告等。总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水平的提高,必将大力推进我国物流发展进程,有利于我国物流业与国际接轨。
3.5 大力加强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
要真正的作到与电子商务的完美结合,实现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就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在宏观方面,国家应利用在高校开设物流专业、引导物流电子商务化的研究方向等方式来培养现代物流专门人才,鼓励物流行业协会来开展物流职业教育和传播物流知识,通过从业资格认证的办法来激励人们投身于物流行业,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物流管理已然不适用,无法满足电子商务需求,无法进行恰当的配合,传统物流管理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研究创新物流管理,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新型物流管理模式,物流管理方式,以及物流管理制度,实现物流的效率以及物流的范围进一步提升扩大,满足现今社会对于物流的速度需求以及对于物流的质量需求。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研究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主要方向就是合理地结合网络化技术、信息化技术,全面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的体系化,以及物理管理的整体化,提升物流管理的效率以及物流管理的质量,保证物流管理的全面性以及科学性,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提升物流管理的智能化以及物流管理自动化程度,促进物流管理的整体发展,实现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环境相适应,这能够保证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稳固性,同时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有相应的促进作用。
(一)物流管理体系化
物流管理体系化,是结合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编程等,将各个物流网点,各个物流部门进行联系,构建成一个庞大的网络体系,具体形式就是每一个物流点,将所有信息以及所有数据进行整理,传输至物流管理部门,由计算机程序进行数据信息的初步处理,物流管理部门分门别类地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标注存在的问题,传输至物流管理总部门,由总部门对各物流点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存在的问题,稳固物流的稳定性,实现物流运行的不间断,物流运行问题出现概率降低,保证物流运输的效率逐步提升,同时也保证物流管理作用的发挥。该种物流管理体系能够保证信息的无遗漏,能够保证物流管理的整体化,以及能够将物流的所有问题无巨细之分地显现出来,提升管理的质量,以及降低管理的工作量,保证物流管理的条理化,以及物流管理的全面化。这对于物流管理的发展有正面的影响,也符合电子商务环境下对于物流管理的要求。
(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是促进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发展的必要操作之一,具体方式就是对物流管理人才进行计算机操作培训,这能够实现物流管理人才掌握网络化物流管理技术,实现物流管理技术的整体化发展,进行物流管理新模式掌握了解培训,能够保证物理管理人才及时掌握物流管理新知识,保证物流管理改进与电子商务发展同步化,同时锻炼物流管理人才对于市场营销的敏感性,对于市场变动的及时掌握,实现适时调整物流传输线路,保证物流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保证物流运输的效率不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还需要对物流管理人才进行心理培训,保证物流管理人才能够抓住客户的心理状态。既能够保证合作的和谐化进展,合作的利益提升,还能够保证物流管理人才及时掌握服务意识以及服务理念,能够进一步提升物流服务质量,这对于提升相关的物流企业信誉有实际的促进作用,对于物流企业的全面化发展有实际的价值。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充沛,对于物流管理的稳步发展、物流管理的迅速提升,以及物流行业的发展都有相应的促进作用。
(三)物流管理智能先进化
物理管理智能先进化,则是采取现代化技术,采取自动化技术、智能技术等,实现数据处理、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即采取相应的程序处理数据信息,保证处理的精确性,以及处理的效率性,同时利用相应的设备,连接计算机或者相应的程序,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操作以及固定时间操作,实现物流的传输、物流的挑选以及物流的检查自动化,提升物流的效率以及对物流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快速得出方案,进行处理,保证物流企业的信誉,以及工作质量,实现大大降低人力的支出,同时大大减少人为操作失误的概率。同时能够完善物流管理中较难以涉及的部分,如物流的包装封样的封密性等,物流管理发展在该情况下得到显著的提升,物流管理的安全性以及物流管理的稳定性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物流管理对物流企业的促进作用也得以体现。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环境逐步贴合化,电子商务在该新型物流管理的促进之下,也得到显著的发展。
三、结语
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物流的支持,传统物流管理无法促进物流的发展,物流发展缓慢则直接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首要的操作就是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采取创新策略实现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宗斐,石岱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创新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28.
摘要:本文从电子商务自身特点及其对会计环境与会计的影响出发,分析了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等,尤其是会计报告方面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并从会计报告的目标、时效、内容、方式等方面建设性地提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会计报告。
关健词:电子商务 会计 会计报告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和发展,电子商务正在引领着网络发展的新方向,电子商务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商务领域的总和应用和体现,更是高新科技与现代商务、企业的营销策略相结合的产物。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传统会计的生存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将对会计的发展起到不仅作用。电子商务是指那些具有商业活动能力的生产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消费者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从事的各项商业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询问价格、了解市场行情、对商品报价、接到客户下达的订单、通知发货、支付货款等过程基本都是无纸化,都是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完成的。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为世界各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电子商务的出现是信息时代网络飞速发展的产物,对传统的会计理论、会计实务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随着我国各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不断展开,各企业必须对电子商务会计进行大力发展才能不断适应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带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会计理论的影响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目标
传统会计理论中,会计目标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条件下,各会计主体作用在会计客体上期望达到的目的或要求,是各企业会计运行的主要方向。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上的,一方面,要重视受托责任观的基础性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虽然会计环境由于电子商务的产生而发生了变化,但是依旧存在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在一些中小型未上市但仍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中,企业的经营活动并不是完全以资本市场作为导向,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还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另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有用的决策信息的披露。就对风险的合理规避而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进行网络经营给企业带来了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商业机会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诸多风险,如:违约、欺诈行为的存在。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假设
传统会计理论中的会计假设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对为经确认或无法正面进行论证的经济事务或会计现象更具客观的正常情况、发展趋势作的合乎常理的推断,是各企业进行会计处理的前提与基础。会计假设分别是: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会计分期假设。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虽然对会计假设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并不影响会计假设的实
质,只是对会计假设的外延进行了扩大。会计主体假设:该假设对企业会计核算对象进行了空间范围的界定,是会计人员在核算时能够正确区分企业的业务交易。可见,即使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新的会计环境,但是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企业无论其承担的经营风险多大,都可以被界定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假设:该假设主要是体现出会计主体有想长期经营下去的愿望。电子商务环境下很多小型的网络公司在创立之初并不需要大量的注册资本,只有一些网络、信息方面的技术员就能够完成为其他企业提供电子商务的服务。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交易中的物品、服务等不能以其他形式反映其价值,只能以货币的形式来进行加总。电子商务的出现对货币计量假设出现了影响,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要建立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多元化计量模式。电子货币的广泛应用使货币计量的外延得到了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产生了电子货币,只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进行流通,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流通。电子货币不像传统货币一样由银行统一发行,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交易双方的商品的价值。但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电子货币只是其形式发生了变化,其实质并未改变。会计分期假设:传统的会计理论中在每个会计期间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即使是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实现了电子化实时报送会计信息,但其提供的账面价值也是建立在不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一般原则
会计原则是用来指导企业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是经过会计人员长期的实践工作总结得出的,并得到普遍认可后实施的,与会计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环境,也对会计的一般原则造成了影响,尤其是对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的冲击较大。历史成本原则:电子商务的基本特点——电子化、网络化,对历史成本原则的优势进行了冲击,对其产生了影响:电子商务的网络化和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使企业“零库存”的管理理念成为可能,产品的周转期在很大程度上被缩短,从而提高了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存货信息的相关性。权责发生制原则: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只要通过电子联机就可以完成货款的支付。并不会产生现金实现收付与资源及其义务发生变动期内的不一致现象。但是,电子商务的产生同时还保持着传统商务模式下的货到付款或预付定金的支付形式,而电子支付手段只是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了一个实现网络支付的平台,这并不能完全解决交易时的权责发生与货币的收付实现在时间上的不一致问题。
三、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确认
对会计的确认在会计理论中那个已经得到了共识,但是电子商务的产生和运用对传统的会计确认实务操作中产生了影响,并使其面对一些新的问题。
1.1 配送中心运营效率低
速运公司目前分拣所采取的是人工分拣方式, 分拣设备落后, 造成现在面对的问题有: (1) 吐量大, 不易分拨; (2) 人工分拣的缺点:信息滞后, 效率低, 造成快件囤积, 快件配送效率低。全自动分拣机是目前最先进的分拣系统, 但是这个系统的投资太大, 而且维护费用也相对较高, 目前在国内应用上也存在一些技术与经济上的问题。比如信息识别方式, 廉价的条形码在高速条件下很难识别出来。最理想的识别手段是RFID, 每个包裹都贴一个RFID标签, 按照2010年顺丰3.5亿票的量计算, 就一次性RFID标签消耗的费用一年就达2个亿以上, 这个成本是顺快递公司目前根本就无法接受的。所以半自动分拣系统自动或提前识别快件所属分部, 由分拣员针对识别出来的信息进行分拣。
快递公司目前, 每辆车的搬运人数是两个人。这样不仅仅是单车的效率低, 还会造成后车堵塞, 从而导致所有的效率低。
1.2 配送站点不合理
我国前的快递企业其明显不足在于服务站点网络仍不够健全, 不能很好地涉及到非发达城市地区影响了发达城市地区和海外地区业务拓展的机会。
以顺丰速运为例, 其在北京部分区域针对各配送站点有一中转网点, 其网点位置不合理。顺丰在北京市内的分布式有中心向四周依次减少的, 而且东部地区网点普遍多于西部。顺丰的配送站点主要集中在五环以里, 也就是城八区附近。对于像顺义、密云、门头沟、房山、怀柔这种远郊区县只有在区中心地带才有一个配送点, 相对靠山里一点位置, 就配送不到了。
1.3 员工道德素质偏低
快递行业, 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 不是以某一固定的产品来与顾客作为交流的媒介, 而是以他的服务、他的信誉, 用这些来成为顾客对一个快递公司的综合评价, 人员的素质问题将更加重要, 直接影响着顾客对公司的印象。在这些当中业务人员尤其是直接接触快递的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快件的安全性。
速运公司在网点发展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因此各区域缺少大量的收派人员, 以至于收派人员的招聘和培训过程有些过于仓促。只要是应聘者证件齐全, 身体健康, 就会马上安排上岗, 由于完全没有考虑到收派人员自身素质和职业操守问题, 造成了公司管理收派人员的混乱局面, 以及公司运营过程中出现轻度失控等局面。由于公司的招聘流程不当、用人不当, 导致不能获得企业真正需要的人, 不能很好地树立企业形象, 提高了受雇佣者在短时间内离开公司的可能性, 未能很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收派员在收派快件的过程中, 不注意包裹内的实际物品, 如易碎、怕摔等物品, 未在外包装上贴明标识, 导致在中转和运输途中发生货物的损坏。
分拨中心吐量大、快件集中、人员密集, 遇到节假日更是繁忙。按照标准, 对于特殊包裹的外包装上都会贴有易碎等特殊标识, 但由于分拣人员的工作量较大, 进而疏忽了特殊包裹标识, 动作力度过大造成物品损坏。有些即将离职的分拣员, 道德水准低下, 偷盗客户小件包裹, 造成包裹丢失。
1.4 增值服务不完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要想生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 就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而作为一个服务性的企业, 除了创新, 更应该具备完善的增值服务体系。
就目前而言, 顺丰公司已做到多种增值服务, 在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其可以提供包括货到付款、保价、通知派送、签回单、代付出/入仓费、限时派送、委托收件、MSG短信通知、免费纸箱供应, 以及顺丰优选等多项增值服务, 并得到了客户的广泛接受和认可。
作为以服务为主的行业, 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应该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赢得市场。顺丰目前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还处于探索时期, 对于一些客户的特殊需求, 顺丰还没有能力完全承担, 如开展生鲜食品、药品特色快递业务、2小时同城特急件等, 利用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为品牌加分, 拓宽盈利渠道。
虽然当前国内快递行业发展迅速, 业务种类繁多, 但是包括顺丰公司在内, 并没有针对鲜活货物以及植物类货物的收派业务。由于鲜活类产品和植物类货物具有不易保存、携带和运输等特点, 所以顺丰公司的业务范围中也不能包括此类商品的快递业务。
2 目前速运公司配送流程的改进方法
2.1 配送流程优化
面对快递公司分拨中心分拣的问题, 可以分析得出, 速运公司应加大面向先进信息技术和顶尖设备等的投资, 加快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步伐, 更新自动分拣、自动识别等设备, 加强公司的软、硬件基础设施, 加快提升派送的效率的准确性, 增强公司整体实力。转变公司现有的分拣方式, 由人工分拣方式向半自动分拣方式过度。就目前的业务量以及资金拥有量的限制, 速运公司还不适合直接转变到全自动化分拣模式, 但是由手动分拣向半自动分捡方式转变可以解决业务量不断攀升的发展现状。在分拣过程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作业流程的优化得以缓解。
2.2 加强服务网点建设和优化
快递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网店设置、服务质量和品牌树立这三方面。近年来, 国际快递公司在纷纷开始在中国开设的网点, 且地理不仅限于业务量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 DHL、TNT、UPS、Fed Ex等分公司和代理点已开始由沿海城市深向内地城市发展, 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分散。由此可见, 建立完善的服务网店体系, 对于品牌、服务和营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递也应该进一步健全服务网店脉络, 优化网店分布, 网店建设由发达城市和地区向非发达城市和地区扩散, 由国内向海外地区逐渐发展。
2.3 增值服务优化
针对一些客户的特殊需求, 在极短的时间内, 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亲自去取货物, 主要是一些货物样品, 或是紧急药品的派送, 这种情况与普通快件区别在于, 客户通过支付额外费用来享受比标准快递时效更高的服务, 主要表现在同省、同城, 客户寄出快件2小时内成功送达的超快捷服务。因此速运公司应注重开发同城特急件客户的需求市场, 从而增加差异化增值业务。
3 结语
目前, 中国快递产业已经成为独立的产业, 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同时, 在发展过程中,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对北京顺丰速运有限公司优缺点分析, 找出不足并提供改进策略, 希望能够映射出目前国内快递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共享问题的解决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 电子商务逐渐深入人心, 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环境下, 对于物流的需求便无限增大。不过在快递行业中也出现不少的问题。该文通过对快递企业现状分析, 找出不足,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快递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姚卫新.再制造条件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的研究[J].管理科学, 2004 (1) :76-80.
[2]张琦伟.我国制造型企业逆向物流的回收渠道初探[J].经济师, 2004 (8) :155-157.
关键词:电子商务 新型组织 变革
论文摘要: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有必要改革现有的不良组织结构,建立一种祈型的组织结构,从而有利于信息的高速传愉与交流.有利于企业内部资源整合,有利于企业外部资源的利用,有利于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保证企业灵活、快捷地应对快速变化的电子商务环境.从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保持企业的核心竟争力。
引言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其本质在于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交易费用的节约和带来交易的便利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1、电子商务企业的特征
1.1持续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维持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在电子商务时代,由于信息交流的高速廉价使得创新的成本相对降低,企业进行创新的门槛也越来越低。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要求企业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企业文化的创新。
1.2顾客至上
更好的更方便的满足顾客的需求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电子商务当中,企业和顾客进行沟通变得更加的方便,在淘宝网通过淘宝旺旺可以方便的实现了顾客和商家的在线沟通,更好的满足顾客的需求,为顾客带来便利。
1.3人本关怀
电子商务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赢得胜利,对人才的尊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做出了许多人性化的改变,提倡以人为本,实现人文关怀和人本管理。
1.4竞合关系
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条产业链、价值链的竞争,因此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这就必然要求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改变以往你死我活的零和竞争形态,要边竞争边合作,形成一种新的竞合关系,以达到整个产业链条的优化整合,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2、企业的变革路线
2.1组建企业内部网络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化是非常基础、非常关键的`一步,只有实现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ERP和供应链管理才有可能实现。在组建企业内部网络过程当中,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扎实有效的构建企业内部信息网络。
2.2企业内部ERP
当企业完成了内部信息网络构建之后,并不能马上产生巨大的效益,因为这个网络本生并不能生产什么。这个时候可以通过实现企业内部的ERP来达到对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一般来说通过ERP企业可以实现方便的物料管理、生产规划、财务核算、销售分销管理、企业情报管理。
2.3供应链管理
【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能力的提升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电子商务下我国物流业面临的困境及出路07-13
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研究07-23
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教案06-22
论电子商务的税收12-03
电子商务物流的基础10-26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分析10-26
现代电子商务物流05-29
电子商务物流案例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