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推行

2022-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推行

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常见问题与解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推行的背景、意义的介绍,指出企业在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解析

1.定义与内涵

1.1标准的定义

“词典”中把标准解释为:1)衡量事物的准则;2)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3)指样榜;规范。

《标准化工作指南》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1.2标准化的定义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即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称为标准化。

1.3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定义和内涵

1.3.1定义。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1.3.2内涵。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和法制化,强化风险管理和过程控制,注重绩效管理和持续改进,代表了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先进安全管理思想与我国传统安全管理方法、企业具体实际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推动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2.背景和意义

2.1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背景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总体平稳、趋于好转的势态,但形势仍然严峻,事故总量依然很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违章和事故起数有所下降,但一个显要问题是,当违章和事故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出现一个节点,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减少和降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薄弱,致使一些管理者不知如何去管,操作者不知如何去做。

2.2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2.2.1是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具有技术性法律规定的作用。《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任何忽视安全标准、违背安全标准的现象,都是对安全生产法律的破坏和违反,都必须立即纠正,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追究。

2.2.2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规范。以我国目前的国民教育情况来看,要实现企业作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较好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很困难的,直接去引用国际上先进的管理体系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安全生产标准化正是基于我国目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就是要解决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业务技能普遍不高这个问题,把好的企业的管理经验、制度、规程通过一些专业的专家队伍进行细致的归纳总结,形成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范本。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可以使企业的员工知道在哪个层面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怎么管,做到什么程度,管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估整体管理状况。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反映。有条件、有实力的优秀企业自订的企业标准往往会高于国标、行标;而不执行法定标准的企业,不仅市场竞争力无从谈起,还违法生产经营,丧失诚信准则,有的甚至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目前,很多企业员工标准意识淡漠,执行标准不严,或有标不循,不按标准办事;有的企业员工根本不知道有标准。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标准工作,来规范企业及其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的生产安全行为。

2.2.3是安全监管监察工作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安全监管部门在行政执法中,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认定评判,除了要依据法律、法规,还需要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根据。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依据标准指导和考核企业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用标准检验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会使监管部门与企业间的沟通更顺畅,联系更紧密,收效更明显。

3.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企业人员认知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1问题。我们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在推行初期涉及的行业领域较少,宣贯及培训工作只普及在试行的一部分行业领域,其他大多数行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了解甚少,对其推行的目的和意义认知程度不够,开始要求在各个行业领域强制推行时,很多企业只是认识到不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这一面,而未看到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能够切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遏制各类事故,扩大企业品牌效应,以及最终可以实现安全、科学发展等诸多益处,从而形成一种带着疑惑去开展、被动去推行、以完成评审项目为基点、以获取证书为目的的工作态势,这与我们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初衷相去甚远。企业人员的认知问题是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面临的最为突出和关键的问题。

3.1.2解决方法。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大力普及和宣贯标准化工作出台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让更多的企业从业人员认知和接受标准。首先,可以聘请专家对企业的高级管理者和负责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使企业管理层尽快对标准予以接纳和认可,只有得到他们的充分认可,标准化工作才会在企业内部得以真正的贯彻和落实,我们推行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才会真正得以实现;其次,应该由地方安全监管部门牵头,企业承办,聘请行业标准化专家为各级从业人员实地讲解和授课,在企业内部尽快建立起健全地宣传、贯彻标准化的培训工作通道。目前这种方式,在我们国家还没有普及开来。

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个办法就是要尽快完善与标准化工作配套的相关奖惩体系,也就是说要尽快配套出台能够约束企业和激励企业的相关规定,让企业在选择推不推行、推行到什么程度时能够清楚的看到由此带来的损失和得到的效益。

3.2企业人员的素质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果说企业人员的认知问题是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关键,那么企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则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推行和深入,这其中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人员身上,即管理层和操作层。

3.2.1管理层人员素质问题。企业管理层主要指企业的中层和基层管理部门的领导及管理干部,他们既要服从企业决策层的管理,又要管理本层级的生产和经营人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忠实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工作推进的效率及效果,在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上也是如此。这里所说的素质,主要是文化素质和敬业心,这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文化素质不高,對于事物的理解、领悟和接受能力就差,再加上没有一个虚心的态度,就会导致在学习标准、落实标准过程中方式方法参差不齐,效果差异较大。敬业心同样是一种素质的体现,即职业道德素质。敬业心不强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够、缺乏创新、墨守陈规、接受新的事物能力不足,甚至抵触,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上是“上边催一催、往前走一走”,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这样一种工作方式和态度势必影响到他所负责的团队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整体走向。

3.2.2操作层人员素质问题。企业操作层的素质是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基石,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效果,也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命运。只有每一名操作者认知并接受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落实标准中的各项要求,把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做实、做细,积小成大,才能全面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达到预期效果。企业操作层的素质问题主要体现在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两方面。安全意识影响着操作层的安全行为,对安全工作有充分的认知,对企业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有认同感,懂得在工作中执行标准能够使自身规避风险、远离事故、赢得健康与安全,并付诸实践,才能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我们经常面对的就是一些企业在操作层人员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和必要培训的前提下,填鸭式地急于推行此项工作,效果必定不会理想。另一方面的问题是一些企业的操作层有足够的安全意识,但没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这样会导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标准出现偏差,从而影响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效果。

3.2.3解决方法。要解决好上面这个问题,主要的方法有这么几种。

一是要不断地强化企业管理者的安全培训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国家最新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同时还能掌握更多的先进的安全管理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够做到懂管理、会管理,才能够自觉推行标准化这样先进的管理方法,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二是要不断探索安全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及效果。目前参加培训的企业员工大多抱着“蒙混过关”的思想,没压力,没动力,没奖罚,考核走过场,能抄就抄,致使培训流于形式,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安全教育培训要从实际出发,从提高教育效果入手,不断探索喜闻乐见的安全教育新模式,彻底改变形式单一、枯燥无味、教育效果不理想的老模式,使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使从业人员从教育培训中获得更多的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三是要不断完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前提保障。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革新改造,安全管理制度如不能及时补充修订,就会形成制度与实际脱节,导致制度规章无法有效指导和约束操作者的行为,这样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很难继续推行下去,也无法实现预期效果。

3.3企业安全与生产效益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3.1问题。效益,从广义上讲,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企业信誉和员工士气等等。但就目前大多数企业来讲,很多人只将其狭义的理解为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广泛的内涵,在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重生产效益轻安全的现象。安全投入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其效益只是反映在不出安全和职业健康事故,保证企业持续生产等方面,更多表现的是成本的增加,而无法让企业人员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存在。尤其是在企业资金一定的情况下,投入到安全方面的资金多一些,用于其他方面的资金就会减少,生产效率、收益会受到影响,这就使一些企业管理者在面对安全与生产效益问题时,在就安全投入作出抉择时,往往会采取“等一等、看一看、推一推”的态度,使一些问题和隐患无法得到及时的处理,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进程和效果。另外,企业的一些员工在面对计件效益这样一种工资制度下,往往会出现为多拿奖金、工资而违章违纪、冒险蛮干、不遵守标准等现象,这些也会阻碍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和落实。

3.3.2解决方法。解决上面这个问题的主要办法一是要在企业内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经营理念。不可否认,不进行生产的单位,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经营发展永远是单位的首要任务。但是,更该清楚的认识到,一切经济活动都存在风险,在某些方面和环节的管理上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生产中断,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企业从此一蹶不振,永不复生。

二是要在企业内部永远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人的生命是第一宝贵的,生命一旦丧失,是不可复生的。因此在组织生产时,首先要把维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来考虑。

三是要确保安全的有效投入。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安全投入管理制度,要优先考虑并保障各种安全投入所需资金。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大事、社会的责任,不仅生产经营单位要承担投入责任,掌握财力的相关部门更应当关注安全生产,努力增加投入,致力于保障安全生产的公共需要,确保扶持安全生产科技研究、强化安全生产教育、扩大安全培训、增加劳动防护、保证应急、安全奖励等方面的费用问题。同时还要建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监督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专项资金的有效投入。

作者:田敏

第2篇: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摘要】科学认识企业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科学、合理、规范化地实行企业档案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

1.前言

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企业生产管理及档案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生产管理就是把企业产品质量抓好,把现场环境卫生搞好就行了。至于档案工作更是可有可无,认为档案管理员只是一个企业资料仓库的保管员,档案管理工作也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创造经济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然而,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管理质量上不去,直接导致不少珍贵档案资料缺失,生产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无法留存,企业成本增加,负担加重,整个企业管理也呈现出一片混乱,令企业高层领导大伤脑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的进步,企业生产管理日益标准化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也变得越来越迫切。科学认识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本质内涵,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能否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科学、规范化地实行企业档案管理至关重要。

2.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的内涵

2.1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

标准化体系规定了质量方针、目标、职责和程序,并通过建立相关体系进行过程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目前,IS09000标准已经被100多个国家转化成本国标准。1996年ISO又制定了IS014000环境质量体系标准,它是企业自愿采用、自我约束性的标准。

标准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过去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成为我国企业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在生产现场:生产无序,管理混乱,“跑、冒、滴、漏”以及“脏、乱、差”等现象比比皆是。随着国际标准化体系管理逐步融入全球领域,这种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与运作管理要求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打破传统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低耗、优质、高效地进行生产一直是企业管理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2.2企业档案管理

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各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全部档案的总和(包括计划统计、经营销售、物资供应、财务管理、劳动工资、安全卫生和党、政、工、团工作等各方面的资料)。

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一个没有档案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度,没有历史的国度迟早会消亡。没有档案的企业如何积累自己企业的历史、完善和总结企业的成功经验,一定是个难题。大量事实证明,档案在企业管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成长历程;能防患企业商业秘密外泄;是决策制订的参谋和帮手;是企业文化的活标本;是企业对外宣传的资料库;是员工成长的珍贵史料;是有力的法律武器。

3.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之间的关系

规范化的档案管理是实行企业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基础,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前提条件。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体系越标准、越规范,它形成的各项记录资料就越真实有效;而它作为企业档案内容的信息来源也就更完善更有说明力,档案管理工作做起来也更科学更合理。反之,档案管理工作又是企业实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重要保证;档案资料作为企业各项活动的历史积累和真实记忆,科学、合理、规范的档案管理能快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提供有力的凭据和参考价值,必要时还能起到指导作用。

因此,规范化的企业档案管理与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离开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档案管理,企业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就无据可依,无凭可证。而离开了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所谓的规范化档案管理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4.标准化生产管理及规范化档案管理的初步实践

4.1生产记录表格的规范

针对企业当前生產管理现场各类记录表格杂乱无章的现象,笔者因持有标准化体系内审员资格证书且具有多年内审及基层技术管理经验,有幸被领导委以重任——在一个月内将各个部门正在使用的所有表格收集起来并加以整合优化。在此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本公司虽然也推行标准化质量、环境体系,但是却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导致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同是一份“异常处理单”,三个部门就使用了三个不同版本的表格,更有甚者,同一部门使用的“xx生产统计表”现用的表格和以前的居然也不相同。为了将所有表格达到格式统一,笔者严格参照标准化体系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的具体要求,在与各个部门负责人协商、取得一致的基础上,以方便于生产管理为原则,对内容与生产脱节、多余的表格加以删除,对内容表述不详的表格加以完善,并将其按标准要求一一编号,并尽量做到一表多用,以减少版面印刷费且方便管理,仅直接使用于生产管理的表格就整合了52份。公司上下通过使用标准化格式的表格后,生产管理现场已然规范了许多。当然,生产管理的标准化不仅是记录表格的规范,还包括产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检验、质量监督等全过程制定并严格贯彻一系列相关标准,才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可见,全面推行规范的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刻不容缓。

4.2“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三高档案室的建立

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一家新能源公司,因历史遗留问题,加之领导层更换交迭,企业至2011年11月前都没有建立档案库,许多珍贵的资料等到需要查找借鉴的时候才发现已无踪影(譬如大型设备出了故障,连一本说明书及操作手册都找寻不着,令维修人员无从下手,只得请厂家派技术人员前来维修),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整个公司办公区随处可见有用或无用的文件资料……以总公司为首的高层领导痛心之余,决定以本公司为“档案管理”的新试点成立档案室,而且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了约52平方米的档案密集柜库房及24平方米左右的档案管理办公室,同时还配置了专用电脑、打印/复印一体机、扫描仪、碎纸机等一系列档案管理的专用设备。软件方面:对档案室提出了“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三高标准,并要求所有部门对档案管理人员给予工作上的全力支持与配合。笔者因为有着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而“临危受命”,在查阅了大量相关技术资料的前提下,又走访了某“人才市场档案馆”,学习其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随后编写出了适合本单位的《档案管理标准》、《档案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建设性档案管理文件及《档案移交接收清册》《档案查(借)阅审批表》等日常管理文件。仅至2011年底,便已成功接收科技档案共计506册;文书档案共计1969册;销售档案共计573份;财务档案共计249册;人事档案共计1437份;行政档案共计426册。且档案室自2012年四月初正式实行“档案借阅”制度以来,已先后为工程、研发、财务、人资、生产等提供了上百人次的档案借阅工作,对各类生产管理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源。本企业档案室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就充分发挥出了其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由此看来,企业档案作为继承、保护与开发事业,对企业科技的发展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企业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5.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基层技术管理工作,对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国际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规范、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了然于心。并深切感受到企业要发展、要壮大,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攻坚力量、雄厚的经济实力外,实行规范、标准化体系的企业管理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法宝,而生产管理和档案管理既是企业管理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因此,全面推行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刻不容缓。要想最终达成这一目标,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公司高层领导者应本着高度重视企业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为立场,在取得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赋予标准化管理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行使职能的充分权力,并制定相关激励机制,把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规范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放在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上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便形成一股后进之力,推动标准化生产管理和规范化档案管理的进程。

(2)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管理工作,它既是长期工作,也是日常工作。因此,领导者应更新观念,将标准化体系执行人员从兼职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以便加大对全员标准化体系知识的培训宣传力度,使全体员工切实理解企业推进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方向和决心。同时,企业标准化体系执行人员要将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的概念具体化、书面化、格式化,让每个员工触手可及、触目可望,并对企业标准体系的实施进行认真的策划,对实施的结果进行检验、分析和改进,通过评审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企业标准化体系的持续改进,真正做到生产现场的标准化管理。

(3)企业的档案资料是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档案管理又是企业整体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注重抓好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更新观念,力求创新,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魄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各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的检查指导,以此带动整个企业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真正把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要坚持与时俱進,除认真按国家《档案法》及已制订的有关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程序化操作外,还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适时实现计算机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将档案管理融采集、处理、存储和传播为一体,促进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便提高档案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全面、高效、优质的服务。

(4)管理层适时监督、各部门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标准化体系生产管理及规范化企业档案管理的反馈工作。标准化体系执行小组及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将日常生产管理的反馈信息进行处理,以便不断加以修正。

结束语

只有我们全民动员,切实将标准化体系的生产管理和科学、规范化的档案管理落到实处,才能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的企业也才会经久不衰,百年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国华,杨勇.关于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研究[J].企业活力,2006,(03).

[2]张忠福.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关系和素质教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02).

[3]王学芳.浅谈企业的标准化管理[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1年2月总第453期

[4]胡荣梅.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J].群文天地,2011,(16).

[5]霍学敏.浅析档案管理规范化[J].才智,2012,(02 ).

作者:洪亮

第3篇:质监部门推行标准化的有效路径探索

【摘 要】 质量技术监督是我国政府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因此,构建标准化以及服务型的政府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行政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新形势下我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技术监督的具体概念入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质量技术监督 标准化 制度 推行路径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17.01.002

通常情况下,标准化是企事业单位以经营发展过程中重复出现的事物和对象为研究核心,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以及科学的实践经验等,制定与组织目标相符的制度,以此促进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具体职能充分发挥和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因此,从本质上而言,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应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相关活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质量技术监督的概念

质量技术监督主要是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为基础,结合相关法律法规,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对社会中各个不同领域中需要统一进行协调的经济技术问题进行的监察、督导活动[1]。因此,质量技术监督的主要核心,在于促进相关部门质量监督活动更加标准化与科学化,从而保证相关部门能够在标准化组织管理之下,在良好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质量监督及质量管理的职能。其目的旨在引导消费者和服务社会,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但是,在质量监督过程中,相关部门需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社会不同管理监督对象进行监督,通过依法行政,采用恰当的管理手段,即可展开执法工作。具体监督管理过程中,行政部门技术监督主要采用的手段包括质量鉴定以及检测、试验和检定、分析等。而政府行政机关部门在质量技术监督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及有目标地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及监督。因此,其质量监督的主要对象并非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全部问题,而是社会不同领域中需要进行统一协调的计量、质量检测、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特定技术问题。而在上述基础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社会市场秩序,从而对相关群体进行督查与督导。因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要有机结合技术性与法制性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检查控制和制约,以及组织、督导、引导作用。

2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的意义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是我国国民经济正常、科学运行的重要社会保障,同样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因此,质量技术监督以及标准化管理的共同对象就是社会产品。二者具体职能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正常协调运转。但二者在具体职能发挥过程中又存在一定的区别,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原主要是针对具体产品性能的提升,现延伸到行政服务、服务业等多项领域,因此这一工作的实施是信息输入的过程;而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则是将所监督的对象产品的质量情况全面反映出来。因此,这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这一信息输出过程既有百姓对热点产品消费质量关注的信息,同时也有政府关注的各类产品总体质量情况。因此,二者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评定和检验相关产品质量或是生产产品,都需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所以,为了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部门要采用严格的技术实施标准及安全、可靠的技术生产手段和经济合理的质量监督管理方案,保证做到“不符合技术标准的原材料不得进场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半成品不进入下一道工序加工生产,且质检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从而对相关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进行全程监督管控。

通过实施标准化及全程进行质量监督管控,不但可及时发现和监管相关违法生产加工行为,促进标准化顺利实施,而且可以通过标准化工作实施及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和管控,能够及时通过反馈信息反映生产企业相关产品的不足和缺陷,从而及时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生产整改。所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对于规范企业生产行为,提高企业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3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的有效路径

3.1 转变观念,强化认识,营造良好的标准化推行舆论环境

为了促进标准化顺利实施,政府部门应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为推行标准化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全面深入基层企业进行标准化意识的普及推广。通过积极宣传推广,使社会大众及企业人员,能够深入了解和认识我国质量监督和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舆论引导及舆论监督,充分发挥公众对企业产品质量监督作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大众的意见和建议及反馈信息,促进企业产品生产质量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要构建顺畅的信息传递机制,通过上下级之间保持充分沟通与联系,迅速推进标准化制度执行和实施。政府搭建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做好标准的权威发布、查询平台,相关质量监管部门应通过引导及规范和督促等行政管理职能,以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手段,以严格的质检标准为依据,以高效的法律执行制度为准绳,从生产企业产品生产源头上把好质量关,在追求合格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品质,进一步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2]。

3.2 紧抓生产质量,促进企业产品生产制度标准化

质量技术监督必须以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规章条例为基准。因此,企业在生产及检查技术实施标准时,必须要以国家总体标准化生产质量体系为参照。以往大多企业的生产质量标准是在企业定级及升级时制定的,因此其已远远超过我国质量技术监督标准化所规定的实际标龄,尤其是在质量检测、监督技术不断提高及产品生产加工质量要求不断升级、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过程中,相关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部门推行標准化,始终要促进企业以合格的质量标准为原则,通过及时修订和完善企业相关产品质量标准,从而满足市场化经济发展需求。所以,质量监督部门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要复审及修订企业的标准规范,在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标准的同时,制定和出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不同生产企业的内部标准,同时鼓励发展壮大团体标准,使企业能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与此同时,需要适当借鉴和引入国外相关先进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标准,标准内容要由传统的生产型向贸易型转变,使我国中小企业以高超的生产技术及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立足于世。

3.3 改进政府等相关部门的质量监督服务职能

新时期,市场经济运行规范和秩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政府等相关执法行政管理监督部门的服务职能及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等,都需要相应对其创新变革,尤其是为了保证我国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推行标准化过程中,能够与市场进行接轨,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需转变职能,将原来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由主要对企业的直接干预转为采用信息政策引导和法律监督来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建立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新型社会关系,提高政府综合服务管理水平,并从源头上遏制和打击企业违法生产等不良行为。在此监督管理与标准化推行过程中,政府部门要通过促进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引导和督促企业调整内部运行结构,推行标准化生产及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质量技术检测等制度,严控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仓储及标准化物流体系建设,从而针对不同产品建立相应的质量生产检验技术保障体系,以国际一流的管理、技术和服务,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创品牌及树新风活动,重点扶植一批发展潜力大、具有社会知名效应的企业。通过推行标准化试点,在社会中形成示范效应,以点带面、以面促片,引导相关企业积极开展标准化管理。在日常经营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检合格率,完善技术监测手段,提高产品的技术保障水平。

3.4 拓宽质量技术监督外延,构建系统化的标准体系

产品质量事关民生问题,更关系到国家形象和社会长治久安。近年来质量问题越来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蔓延在社会各行各业。因此,相关部门在质量技术监督过程中与推行标准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职能监管优势,拓展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的社会外延,通过对不同产品类型进行体系划分,从而组织企业、技术专家对相关产品安全技术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习近平主席在第39届国际标准组织大会贺词中指出,“标准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李克强总理则强调,“要把标准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標准全面提升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国务院提出了建立“企业标准领跑者”的目标要求,就是激励企业积极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由技术的领跑者变为标准的“领跑者”,并将先进的标准主动向全社会开放、分享,引领全行业转型升级;建立起政府、企业、标准技术机构、行业中介组织等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这样形成发布“领跑者”标准的企业、同行业企业、消费者及政府共同受益的良好局面。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质量技术监督及推行标准化工作作为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其能否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形象。标准化是基础,就像盖楼一样,标准化管理工作就像是地基,地基打得好,楼才会坚固,而企业要想快速的发展,快速的复制,必须达到较高的标准化程度,复制的最基本条件就是标准化管理。所以,在政府质检部门职能转型的社会背景下,要想促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推行标准化管理,就必须促进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及职能服务形式发生巨大的转变,从而为标准化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实施规范。

参考文献

[1]刘伯明.关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的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29):277.

[2]黄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行政服务标准化初探[J].标准科学,2010,37(09):17-21.

[3]裴晓玮,颜晶晶.质监部门推行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2,25(10):93-95.

作者:范志平

第4篇: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中的体会

刘修刚

李国明

作者简介:刘修刚(1968-),男,高级工程师,中煤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河北 邯郸056106 李国明(1970-),男,高级工程师,中煤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河北 邯郸056106

联系电话:刘修刚13485419780 13831086265 通讯地址:河北省邯郸市黄粱梦中煤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第七十三工程处 邮政编码:056106 摘要:通过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统一了职工思想,建立了有效的工作机制,掀起创建标准化工地的热潮,落实全员责任,营造氛围并严格考核,不断提高了标准化工作水平。 关键词: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做法,体会

1 工程概况

我项目部承建的是山西金地煤焦300万吨选煤厂工程。选煤厂项目主要包括4个产品仓、4个原煤仓、2个中矸仓、主厂房、精煤、原煤储煤场、浓缩池及皮带走廊、转载点等工程。工程总造价1.8亿元,其中土建1.4亿元、安装4000万元。项目部于2008年 11月17日进入施工现场, 11月27日破土动工,工地临时设施于09年2月底基本完成,现基本达到竣工条件。目前完成施工产值约1.6亿元。

2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开始推行时,部分管理人员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不太理解标准化的真正含义,不知怎么开展标准化工作,部分人存在“工期紧、任务重、安全投入大、怕亏损”等模糊认识。我们认为,中煤集团和建安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本身就说明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为解决部分人员认识上的误区,按照“不换思想就换人”的理念,首先用思想达标来保证标准化达标。我们通过培训、学习、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结合学习大屯姚桥煤矿、口孜东项目标准化工作的经验,使大家逐步认识到推行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了工作的紧迫感。开工伊始,上级领导认真讨论研究,对项目经理部标准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我们根据上级领导的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对“三区”布置、临建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制订了具体方案,做到一次达标,保持始终。为此项目经理部成立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

1 制定了工作计划和达标规划,明确了工作的具体步骤、工作重点、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对工作进度做到“定人、定工作、定时间”,每天“调度—协调—汇报”,做到“凡事有标准,凡事有责任,凡事有监督,凡事有考核”,使各项规划落实到实处,排除了标准化工作思想障碍,增强了全体干部职工做好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搞好标准化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3 以人为本,建立全员参与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机制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参加标准化建设。我们认为:不论是“文明三区”建设,还是现场安全防护,目的都是为了给职工提供安全、健康、适宜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只有让广大职工了解并积极参加到标准化建设中来,形成全员参与,人人关心的局面,标准化工作才能达到目的,收到实效。因此,我们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初步建立了全员参与的项目标准化工作机制。赋予施工现场的安检员、技术员、施工员和质检员在标准化工作中新的职责和任务。实行以项目经理为核心,技术员提供技术支持,施工员组织安全生产,安检员、质检员进行量化验收、有关人员分工负责,形成了一种人人懂标准,人人讲标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良好氛围,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中来,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4 周密部署,掀起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的热潮 4.1 抓好培训,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

为保证标准化工作顺利展开,项目部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一方面我们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职业健康培训的基础上,对全体员工进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培训面达到100%。另一方面,始终坚持 “走出去,学回来”的培训模式,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现场推进会以及组织学习相邻施工单位的先进方法和管理经验。回来后,多次召开会议,认真学习和研讨,并结合项目经理部现场 2 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现场的施工方案与管理制度,在工作中加以应用和落实。

4.2 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在开展标准化工作中,我们根据工程处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规划,制定了月度、季度、的工作进程和工作目标,并根据目标认真落实责任。在推进标准化建设中,正是选煤厂4个产品仓处于紧张滑模阶段,既要抓好标准化建设,又要按照甲方要求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按时完成滑模任务。为此,项目经理部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开展大会战,对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二次分工,合理调配人、财、物。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结合现场生产实际,高标准、低投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标准化工作。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涵盖安全防护、文明三区,人员行为及内业管理等方面,在标准化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全面覆盖,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在预定期内完成预定目标,并进行分段考核与验收。党、团、工会组织开展“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职工先锋岗”创建活动,滑模作业人员昼夜两班倒,标准化工作统一调度、指挥,现场安全防护及时跟上,整个施工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氛围。按照甲方要求提前完成了滑模施工任务,在安全、质量、进度、职工的精神面貌上得到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一致好评。真正实现了标准化工作与施工生产两不误、两手抓、两促进,并成功地在工地召开了我处安全质量标准化推进会,受到了公司及处领导的高度赞扬。 5 营造氛围,全面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

项目经理部一方面紧扣“以人文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活动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安全文化墙,张挂各类安全生产挂图、宣传版画和宣传标语,设立了不锈钢宣传橱窗和形势任务宣传栏,按规定挂设各种安全标识、安全警示牌,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激发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此外项目经理部各个工区之间还定期举行娱乐比赛和标准化比武练兵活动,激发大家“比 3 学赶帮超”的工作热情。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层层召开各类人员会议,组织学习传达集团和公司安全工作会、标准化工作动员会精神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班前会、调度会、职工大会广泛开展学习标准化标准及考核办法,使各类人员增强了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牢固树立了“管理规范化、工作精细化、安全本质化、质量标准化”的理念,为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七牌二图”、宣传展板、消防器材、“两堂一舍一所”、职工安全文化生活建设等方面,严格按照公司标准化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色彩、统一规格尺寸、组织专门人员多方寻找制作市场,比价采购,以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千方百计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不浪费每一分钱。实现了标准化建设一天一变样,三天大变样。达到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慧内秀外的良好效果。

6 严格考核,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落到实处

没有严格的考核,再好的管理制度也难以落实。我们根据公司的要求,每月一次组织有关人员对标准化工作进行自评打分,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人员,落实责任,限期整改完善。对于同类问题反复出现的,根据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严格考核,及时整改,奖惩兑现,确保了标准化工作的稳固发展。 7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几点体会

7.1 开展标准化工作是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不断自我完善的重要举措。

通过实施标准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标准,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适于自身发展的管理体系和机制,推动项目经理部的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7.2 开展标准化工作是预防事故、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的可靠保障。 通过标准化的实施,施工现场人员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文明施工得到根本改善,安全防护得到显著加强,生产安全事故从源头上得到预防 4 和控制,初步建立了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7.3 开展标准化工作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标准化需要一定的投入,但大部分投入是必须的,如现场的防护的投入、大临设施的投入等。少部分投入与产出相比是合算的。标准化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每项工作和作业工序、环节、岗位及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有标准可循,都在标准的约束下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7.4 开展标准化工作是构建和谐企业、提高竞争实力的有效法宝。 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安全与质量、安全与健康、安全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通过标准化工作的开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得到了业主的好评和广泛赞誉,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以上是我项目部在开展标准化工作中做法和体会,标准化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认真借鉴先进经验,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坚持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为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工作、谱写和谐企业新篇章而继续努力!

第5篇:关于全面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全面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

建质安[2006] 162签发人:郭俊杰

关于全面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

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区、县建委,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起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的标准化、规范化,推动我市建筑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依据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全面推行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贯彻实施。以对企业和施工现场的综合评价为基本手段,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全面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及施工现场的安全生

产工作标准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工作目标:通过在建筑施工企业及其施工现场推行标准化管理,实现企业市场行为的规范化、安全管理流程的程序化、场容场貌的秩序化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标准化,促进企业建立运转有效的自我保障体系。目标实施时间为2006年至2008年。

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包括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和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两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按照《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03)及有关规定进行评定。2007年底,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全部达到“基本合格”,特、一级企业的“合格”率应达到100%;二级企业的“合格”率应达到70%以上;三级企业及其他施工企业的“合格”率应达到50%以上。2008年底,建筑施工企业的“合格”率应达到100%。

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天津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评定。2006年底,外环线以内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要全部达标,并创建200个市级文明施工工地;其他区县的施工现场安全质量达标率应在80%以上。2008年底,施工现场全面实现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达标率100%。

二、保证措施

1.成立天津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监督和指导全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组 长:郭俊杰

副组长:翟家常 李向阳 于印其

成 员:赵 敏 牛新兴 王惠明 马 田 冯学奎

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全站,办公室主任由市安全站站长李向阳兼任。

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也要成立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领导、监督、指导本区县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2.市建委编制了《天津市建筑施工临建设施标准图集》、《天津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图集》和《天津市建筑施工安全规范标准图集》,(以下简称《图集》,见附件)。《图集》总结了我市施工现场的管理经验,是施工现场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基本标准,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图集》的标准规定。

3.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区域内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树立一批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路的作用,通过观摩会、交流会、总结会等形式,表彰典型、鼓励先进,迅速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加速施工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进程,推动本区、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4.研究制定奖励政策和惩罚机制。从今年开始,凡是被评为标准化示范工地的,方有资格参加“市级文明施工工地”和“海河杯”奖的评选;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在招投标时予以

加分;同等条件的,企业资质年审、升级优先。

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本区、县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对成绩突出的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给予表彰,对不按规定实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要停止施工并进行整改。对整改不力的施工企业,将进行通报批评及吊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是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是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和发展。各施工企业要在开展创建文明工地和安全达标活动的基础上,在各环节、各岗位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使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水平。

各责任主体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舆论宣传及先进经验的总结和推广等工作,积极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取得实效。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改进单一的监管方式,从注重工程实体安全防护的检查,向加强对企业安全自保体系建立及运转情况的检查拓展和深化,促进企业不断查找管理缺陷,堵塞管理漏洞,形成“执行-检查-改进-提高”的封闭循环链,形成制度不断

完善、工作不断细化、程序不断优化的持续改进机制,提高施工企业自我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实现建筑施工安全规范化、标准化。

新开工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必须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不达标的,不得开工建设;在施项目的施工现场达不到标准的,要立即停工整改。

3.整体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和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同步实施。各施工企业要通过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全面落实《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将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行为纳入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的轨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贯穿于企业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中,逐步改善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生产作业环境,不断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要加大对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的投入,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科学技术,在施工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逐步淘汰落后的、危及安全的设施、设备和施工技术;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特别是班组长等业务骨干的培训,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行为规范等要求贯穿于标准化的全过程,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6篇:公司安全标准化推行方案

EHS-2012-003

公司安全标准化单位创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科学管理”为方针,树立“纵横防御、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理念,打造“思必言、言必行、行必果”安全作风,实现“安全就是生产力”价值观念,加强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二、工作目的

进一步加强公司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公司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健全公司经营及生产各岗位、各环节的安全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为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总结经验。

三、工作内容

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提高对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从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安全投入、现场作业安全、设备设施安全、产品安全、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人员培训、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等方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使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安全法律法规、规范要求,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四、组织领导

EHS-2012-003

为扎实推进安全标准化单位创建工作,经研究,成立安全标准化单位创建领导小组。

组 长: 周华

副组长: 李亚领

成 员: 李旭锋、蒋万昌、李松强、王海超、陈斌、郭梦龙、

徐华、李真、姚晓军、陈伟、姚凯、王雪平、王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环部。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省、市安监局部署和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组织制定安全标准化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

(二)向上级安监部门及时汇报安全标准化工作进展情况,总结工作开展经验;

(三)提高员工安全标准化认识,指导和协调各系统按照《安全标准化规范》认真开展自查自改。

五、工作要求

各系统(包括生产、仓储、项目、行政、后勤、质量管理部等所有部门)分管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安全标准化单位创建工作,要根据创建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六、工作安排

(一)宣传发动阶段( 2012年 3月5 日- 3月 15日)

1、3月 15日前,安环部组织召开一次各部门安环窗口人员参加

EHS-2012-003

的安全标准化动员专题会。会议由安全标准化推行负责人主持,对创建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会议要有签到、有会议记录)

2、各部门充分利用专题会、班前班后会等时间认真组织学习《公司创建安全标准化单位考核评价标准》。(学习要有签到、有记录)

3、安环部充分利用宣传栏及其它形式向广大员工进行宣传发动,提高全员安全标准化认识,调动全员参与安全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二)实施阶段( 2012年 3月 16日- 3月25 日)

1、安全标准化单位创建领导小组确定公司安全标准化每一项标准,制定出详细的《公司创建安全标准化单位分解落实检查表》,下发到各部门。各相关部门对照安全检查标准逐项进行自查,于 3月 20日前汇总至安环部。

2、 3月 22日前,安环部对各部门自查结果进行汇总确认,并对自查出的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落实整改。

3、 3月 23日- 3月25日,安环部组织公司内审员严格依照《公司创建安全标准化单位考核评价标准》对全公司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验收评价。

(三)总结阶段( 2012年3月26日- 31日)

1、根据公司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结合公司实际,修订、完善和补充《公司创建安全标准化单位考核评价标准》,制定公司内部安全标准化检查考核标准,作为继续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依据。

EHS-2012-003

2、汇总各部门安全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将存在的问题严格落实整改。

3、全面总结公司安全标准化单位创建工作,向合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交总结报告。

安全生产事关公司稳定和发展,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认真查找安全不足,狠抓整改和落实,积极、稳妥地解决安全隐患,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有效,促进安全管理再上新水平。

合肥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批准: 审核: 编制:

第7篇:心得体会——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2013年7月项目部组织项目所有人员去**选煤厂进行参观学习,此次有项目经理带队,参观人员包括了项目部的安全员、技术员、材料员,主要对其工地建设、安全管理、现场质量和内业资料等进行参观学习。

现场管理标准化,进入场地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整齐、干净、统一标准给人感觉是一种舒心。在项目部领导的耐心讲解下 ,我们知道他们制定项目创建“标准化工地”的具体目标和措施(主要包括人员配置标准化、规章制度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通过这些措施使项目部安全、质量、环境、卫生等有很大的突破,逐渐对工地建设规范化。

资源利用合理化,规范化,施工现场有限利用一些简化的工具,做对现场有利、有用的事情,例如对废弃的跳板进行修理,以备下次使用,现场的扣件及时修理,进行保护。还有废弃材料的随时清理,保证材料的堆码整齐,和分类堆放。对已经对于现场没有用的东西进行运走、堆放和合理利用,进行现场设置材料标示牌。

管理严格化,项目各部管理人员明确各部门和每个人的职责。层层落实,对安全隐患进行随时排查,并采用奖罚制度。做好安全交底,及各种危险源的预案,在施工现场,设置了安全文化墙,张挂各类安全生产挂图、宣传版画和宣传标语,设立了不锈钢宣传橱窗和形势任务宣传栏,按规定挂设各种安全标识、安全警示牌,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激发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施工现场的防护,做到了规范化,在危险区悬挂警示牌,时时提醒现场的每一位工人,在安全管理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安全通道的布置和现场安全标语和警示的设置,以及现场安全设置。 质量管理标准化,实行“样板化”引路制度,注重以点带面,并以此目标统一操作程序、统一做法、统一质量标准,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其次注重监控措施和和科技更新,以及项目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质量知识水平,使质量管理上升一个新的档次。

此次参观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安排紧凑,我感受很深,受益匪浅。通过本次参观学习,我自己深受启发,无论在管理模式、技术水平、文化理念,还是创新意识、发展意识上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本人应吸取先进经验,在今后的建筑施工中,要不断落实规章制度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促进自身管理综合水平不断提高

一、对于生产作业,必须清楚的认识到,施工现场安全质量工作任重而道远,巩固和发展安全质量的底线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松懈情绪,必须全力以赴的对待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

二、生产管理的责任心,通过对高河选煤厂施工现场的参观学习,切实地感受到了我们和他们的差距所在;施工现场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管理者的管理起了决定。我们要多自我反省,做任何事情要先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怕承担责任,不要怕麻烦。要多学习多了解相关政策法规。

三、对准目标找差距,进一步用理论武装自己,把规范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结合起来开展专项整治,把下一步施工安全标准化推向公司要求的新台阶。

四、注重“人”的作用,合理利用公司提供的人员配置资源,把项目配备成一个功能齐全的团队,各司其职,人尽其能。分别在技术,质量,安全,材料,预算等方面相互合作共同工作进步,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们认为:不论是“文明三区”建设,还是现场安全防护,目的都是为了给职工提供安全、健康、适宜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只有让广大职工了解并积极参加到标准化建设中来,形成全员参与,人人关心的局面,标准化工作才能达到目的,收到实效。

五、组织学习传达集团和公司安全工作会、标准化工作动员会精神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班前会、调度会、职工大会广泛开展学习标准化标准及考核办法,使各类人员增强了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牢固树立了“管理规范化、工作精细化、安全本质化、质量标准化”的理念,为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注重细节处理,项目部必须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工程安全防范的重点部位和危险岗位的检查方式和方法。场地内外标志标识牌要清晰明了。要施工部位、作业区、危险区域及主要进出口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对临时用电、安全通道、临边洞口围护、防护棚、卸料平台、加工棚、外架、大型机械等设置安全标语和警示,层层落实,达到安全目标控制。

七、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思路,工作时要条理清晰。效益和成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增加成本投入,必将会减少效益的收入,要做到示范工地,必须要在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标准化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每项工作和作业工序、环节、岗位及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有标准可循,都在标准的约束下进行,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

八、结合现场生产实际,高标准、低投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标准化工作。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涵盖安全防护、文明三区,人员行为及内业管理等方面,在标准化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全面覆盖,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在预定期内完成预定目标,并进行分段考核与验收。

通过本次参观学习,认识到我们工地管理的严重不足;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对安全文明施工重视度不足,致使施工现场管理乱,形象差。差距明显,加强管理好本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任重道远。我们坚信,通过三方的不懈努力、协调、沟通,多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及理念。

我将认真借鉴先进经验,坚持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坚持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为进一步推动标准化工作继续努力!

第8篇:内部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阶段性工作汇报

自一季度安委会例会上布置内部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以来,参与创建的5家单位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为确保年底前能顺利完成标准化验收,近期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做的主要工作:

(1)为了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安监部组织参与创建的5家单位的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详细讲解了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条款和具体要求。使大家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和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各家也抽调了专门人员组成了创建工作小组,每周一上午固定参加安监部组织的交流。集团安监部针对各自特点制定了工作细则,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分步骤有序实施。

(2)近阶段主要是对照《标准》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事故管理制度》、《安全费用提取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等,修订了原《危险作业许可制度》等,新制订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制度》,共计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28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部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很多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1)上热下冷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集团公司层面看,安全生产标准化已成为抓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凡会必讲安全生产,讲安全生产必讲安全生产标准化;但是从参与创建的5家单位来看,还存在个别单位领导重视不够、缺乏创建积极性,还存在观望、等待、拖延、应付的问题;还存在个别单位全员参与意识差、安全管理人员或是工作小组人员单打独斗、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2)因为此次参加创建的5家单位涉及货运场站、道路交通运输、渡船客运等方面,工作量较大,困难也不少,主要是可借鉴的经验材料较少,工作中不免碰到疑问或拿捏不定的事情。

(3)内部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的5家单位抽调的工作人员多是兼职人员,大部分都不是本身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集中的难道比较大,不利于信息沟通,无法凝聚集体智慧。

二〇一五年七月二十四日

第9篇:农业部积极推行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标准化

2006/05/12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产销衔接,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是引导农业生产、规范市场流通的重要手段。日前,农业部制定并发布了番茄、蒜薹、青花菜、大白菜、辣椒和莴笋等6种蔬菜的等级规格标准,豆角、山药、香菇、芥菜、马铃薯等5种蔬菜等级规格标准也将于近期发布实施。

制定蔬菜等级规格标准的背景

我国是蔬菜生产与消费大国,蔬菜已成为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作物,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多年来没有等级规格标准,农民出售蔬菜大多混等散装,外观质量差,卖不出好价钱,不能实现优质优价。蔬菜混等散装上市,既不便于储藏和搬运,又容易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造成外伤,加大损耗,影响农民增产增收。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增长模式正从过去的外延扩张、追求数量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质量转变,蔬菜产业要做强做大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把提高质量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制定和推行蔬菜等级规格标准提出了迫切要求。

首先,这是满足消费多样化和层次性的要求。蔬菜作为鲜活农产品,不仅应具备营养、安全等内在品质,而且其新鲜程度、色泽、形状及可利用部分的大小等外在品质也十分重要,这些是蔬菜商品属性的具体体现。蔬菜的外在品质具有直观性,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者购买农产品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农产品消费出现了明显的层次性。制定蔬菜等级规格标准是适应消费多样化发展趋势、满足消费者不同层次需求的重要一环。

其次,这是农产品市场流通现代化的要求。蔬菜是我国实行放开经营较早的一类农产品,市场化程度较高。目前,蔬菜流通的主渠道是遍布全国城乡的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参与收购运销的市场主体多为个体经销商或私营小企业,传统的对手交易是最普遍的成交方式。总的看,蔬菜流通方式比较粗放,流通秩序不够规范,流通效率不够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蔬菜流通中没有推行等级规格标准,致使一些高效、规范的现代化交易方式(如拍卖交易、样本交易、代理交易、合约交易、网上交易等)难以采用,不利于蔬菜产业实施品牌化战略。这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一个制约因素。

第三,这是提高我国蔬菜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蔬菜生产要求精耕细作,属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具有较强出口优势的农产品。但是,由于我国农户分散经营,导致农产品规格不

一、品质不均,符合出口要求的高等级农产品比例小,出口效益不高,产业优势难以有效发挥。通过制定和推行蔬菜等级规格标准,有利于引导、激励生产者和经营者按照标准生产和加工农产品,提高我国农产品档次和竞争力,扩大农产品出口。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都有比较完善的蔬菜等级规格标准,消费者已习惯于接受标准化产品。我国出口农产品必须适应这种要求,积极推进标准化,提高国际竞争力。

农业部启动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工作,引导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提高农产品的“三化”(质量等级化、重量标准化、包装规格化)程度,目的就是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从树立农产品的整体形象入手,引导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提升整体竞争力。

我国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即从不同角度着手制定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最开始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水果上。后来,随着计划经济的实行,适应国家对农产品统购统销的需要,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围绕重要农产品陆续制定了一批质量分级标准,如粮食各大品种的分级标准、棉花分级标准、烟叶分级标准、蚕茧与生丝分级标准等。这些标准大多按产品的健全度、硬度、整洁度、大小、长度、重量、色泽、形状、成熟度、杂质率、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程度等制定,基本满足了当时国家统一收购储藏经销农产品和分级计价向农民结算的需要。改革开放后,有关部门又制定了一批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如苹果、柑橘等果业的收购规格标准,牛肉、羊肉、鸡肉的行业分级标准。同时,部分省市和农产品公司也陆续出台了一批适合自身需要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

从标准应用和实际需要看,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一是标准数量不足。20多年来,通过培育、引进,农产品出现了很多新品种,原有品种的品质特点也有很大变化,原有标准难以涵盖这些新情况,特别是鲜活农产品,适合的分级标准就更少。二是标准过于粗放。对农产品品质特点的描述没有细化,操作性不强,如有的标准只有一个等级,还有的标准则只有合格不合格之分,没有质量优劣和规格大小之分。三是等级规格的划分不够科学,不利于实施应用。如有的农产品在制定二级和三级标准时,对裂根、白锈、粗皮、皱缩等指标的差别规定仅为1%,在具体检验判定时又大多依靠感官,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有的农产品标准则存在标准名称相同而分级依据不同的问题,造成标准打架,无所适从。还有的标准在区别和判定中经常使用“正常”、“较正常”、“尚正常”,“均匀”、“较均匀”、“基本均匀”等较为模糊的概念,量化起来十分困难。

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产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任务艰巨。

本次等级规格标准和以往标准的不同之处

这次,农业部从推动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出发,组织制定并发布了番茄、蒜薹、青花菜、大白菜、辣椒和莴笋等6种蔬菜等级规格标准。这些标准与以前制定的农产品标准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之处:

一是标准所规范的环节不同。一个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条由产前、产中、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构成。以往制定的标准大多着眼于农产品产前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规范要求,通过作用于农产品的生产环节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这次制定的等级规格标准主要作用于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是专门针对农产品的流通特点制定的,标准应用的主体是进入流通领域的生产者、收购商、批发商、分销商等。通

过等级规格标准的推行,促进农产品流通秩序的规范和效益的提高,更好地体现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则。

二是标准所侧重的内容不同。以往制定的农产品标准,涉及质量要求的内容多侧重于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与营养及安全性规定,对产品外在品质的规定比较少,而且大多比较宽泛、笼统,区分不够细微,实际执行中难以把握和操作。此次制定的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借鉴了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结合了我国农产品的生化特征和产销实际,在标准内容的规定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按照农产品不同的影响因子将标准区分为两类:等级标准和规格标准,改变了以往某些标准等级与规格不分的状况,便于标准的实际应用。而且,只对其外在品质提出要求,不涉及安全、营养等内在质量技术指标。其次,在等级方面,每一种农产品原则上分为特等、一等和二等三个级别;在规格方面,原则上分为大、中、小三种规格。这既考虑了农产品等级规格的差异性,又兼顾了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国际经验

在西方发达国家,制定和采用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已有较长的历史,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社会认知度较高,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加快农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制定与推广方面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

(一)政府主导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制定。在美国有三个国家级政府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分级管理工作,即美国农业部农业市场服务局(AMS),负责肉类、畜产品、水果、蔬菜、奶类产品、棉花、羊毛、烟草等产品的分级管理;美国农业部联邦粮食和检验服务局( FGIS ),负责谷物、水稻、豆类和草类的分级管理;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负责鱼类、壳类和水产品的分级管理。政府的强力推动,有效整合了社会各方面力量,对等级规格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等级规格标准制定过程科学、内容规范、层次分明、体系完备、修订及时。发达国家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制定是基于消费者认为重要且易于识别的产品特性及能够被统一度量、解释的原则。分级以消费者偏好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专家的意见为中心,标准涉及的要素和术语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同时,以不同营销机构、生产者和消费者所能接受和使用的程度作为判断标准好坏的依据。

(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保障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美国将农业标准(包括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都纳入了《联邦法规法典》的农业篇中,使标准的制定和采用有法可依。美国法律还对违反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行为作出了相应的处罚规定,有的要承担对受害者的民事赔偿责任,有的要受到行政乃至刑事制裁。这些法律法规,有力地保障了各类农业标准的执行。

如何发挥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作用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标准,发挥其引导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作用。从实践看,需要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标准的宣传贯彻与组织实施,尤其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大力宣传推广,使农产品标准化意识和等级规格标准知识深入人心。等级规格标准应用的主体是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组织宣传,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树立标准就是形象、标准就是竞争力、标准就是效益的观念,帮助他们了解掌握农产品等级规格知识与实行分级包装上市的技术要求。只有形成了标准化共识,才有利于等级规格标准的推广实施与应用;只有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认识了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的意义,才能自觉加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主动要求改变混等散装销售的局面。

第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流通中介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采用等级规格标准。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是农业部推荐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为了更好地在农产品流通中推广使用这些标准,除了依靠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之外,还必须发挥各种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利用他们熟悉业界情况、直接联系生产经营者、号召力强的优势,组织推广应用等级规格标准。可通过知识培训、组织示范、技术指导、重点帮助等多种形式,促进广大生产经营者采用标准。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要注意在批发市场推广等级规格标准,发挥市场的辐射带动功能,有效引导广大农民按标准分级出售农产品,增加效益。第三,鼓励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率先采用等级规格标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一般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管理比较严格,人员素质较高,品质控制能力较强,有的还具有较强的产后加工处理能力,采用等级规格标准的基础较好。要鼓励他们提高上市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通过他们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所覆盖和联结的农户积极采用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尽快提高一个区域或一个产业的农产品标准化水平。

今后的主攻方向

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为实现农产品分级包装流通、建立优质优价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奠定了良好基础。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包装或标识的农产品原则上要求标明产品质量等级与规格。可以预见,随着各种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发布采用,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状况将会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也应看到,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基础较差,农产品流通秩序不够规范,消费者的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还不够强,制定和推广应用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工作任重道远。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是:

(一)加快标准制定。根据农产品流通的需要,分轻重缓急,加快各类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制定步伐,尽快填补标准缺口,形成覆盖各种农产品的等级规格标准体系。

(二)及时修订细化已有标准。从农产品流通的实际需要出发,突出标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按照制定等级规格标准的统一技术要求,组织力量抓紧对已有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进行全面修订,细化相关等级规格的定性描述和数量指标。

(三)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推广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形成有利于采用等级规格标准的社会氛围,引导、鼓励广大农产品生产经营者采用等级规格标准。

(四)积极支持农民采用等级规格标准。借鉴国外经验,争取在扶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中列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农民采用等级规格标准。可依托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通过政府资助配备分级设备和包装材料,建立集中的农产品等级规格分检包装区,为农民分级包装农产品提供便利。

(五)建立与农产品质量分级管理配套的规章制度。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运行效率出发,调整有关农产品流通政策、法规,鼓励经过按标准分级包装的农产品上市流通,抑制混等散装农产品进入市场。可首先从农产品批发市场入手,结合市场管理手段和交易方式现代化的推进,逐步实现批发交易的农产品必须实行标准化分级包装。

上一篇:三亚旅游景点攻略下一篇: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