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监管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生产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监管(推荐10篇)

安全生产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监管 篇1

投稿人:王卫东 钱中方发布时间:2009-10-9浏览次数:160

摘要:目前,随着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分级监管的推进实施,笔者在结合安全监管实践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安全生产的素质水平提高(人)、设备装置可靠(机)、工艺控制有效(法)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监管,不断强调了安全生产受控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关键影响因素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

在危化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过程中,有效形成素质水平提高(人)、设备装置可靠(机)、工艺控制有效(法)三个关键影响因素的监管载体,通过严格的管理手段,不断加强安全环节的细节化监管,以此达到可控状态,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如图1所示)。

一、素质水平提高(人)

素质是一个人本身应该具备的当前

性和潜在性的能力,它不仅是一种综合能

力,还是一种优势能力,更是一种表现能

力。能使一个人正确认识周围环境事物而

生存,并能挑战其环境事物而贡献服务社

会的能力总和。那么,在人的素质提高上

应侧重加强以下方面:

1、突出安全责任心教育

从事故统计分析看,由于责任心不强、行为性违章造成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5%以上。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装置性违章,亦有人员行为性违章。

而行为性违章最关键的是职工缺乏工作责任心,那么事故就会伴你而来。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经常性地开展安全责任心教育,增强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形成人人关心安全、重视安全、想着安全。

2、抓好安全知识教育

分析发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原因可以看出:无知违章是因缺乏安全知识,失误违章是因操作技能不娴熟或设计不科学,故意违章也受经验和技术支配或存在侥幸心理,“三违”现象发生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安全知识缺乏。因此,要加大对“三级安全教育”、“三不伤害”教育、特殊工种培训、班组安全教育等监管力度,可突出应急培训、技能培训、关键岗位培训等。一方面可提高职工现有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引导职工注意熟悉与自己职业相关的安全科学知识。

3、加强安全技能培训

统计以往所发生的人为差错事故中,由于技术原因导致事故占30%左右,因而提高人员的技术素质是实现安全操作的重要条件。人掌握技术的过程,又可以具体划分为“懂、会、熟、巧”这四个递进层次,分别采取讲课、岗位练兵、举办短训班、专题研讨等形式,实现作业有程序、动作有标准、行为有规范,使工作人员形成互相监督、互相把关、互相提醒的联防互保体系。

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列重特大化工生产事故,多因企业法人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管理不专职、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违规操作、冒险蛮干造成的,是当前化工生产企业重大安全隐患之一。因此,人的素质是监管工作的第一要素,它是安全生产的根本保证,人的素质提高决定了安全生产的监管水平,没有人的高素质水平,就没有高的管理水平,也就没有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所以,危化品生产企业的从业人员应在近年内,通过严格规范的培训、教育、调配等手段,加强企业决策、管理、执行三个层面人员的优化配置,有效解决从业人员“学历、经历、资格”的素质问题。

二、设备装置可靠(机)

在设备装置的可靠性上,要求企业建立健全设备装置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生产设备装置,消除安全缺陷和隐患,注意加强公用工程和设备装置维护检修等方面工作,使生产设备装置保持完好状态。

1、加强规范维护保养和检测控制

在实施设备装置日常监管中,要严格机泵设备、特种设备、电气设备、仪表及自动控制设备、安全联锁装置和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特别加强特种设备生产、注册登记、使用、检测检验和报废更新的管理。并对可能引发火害爆炸部位,必须设置检测仪器、声光报警仪和联锁安全设施;对可燃或有毒气体场所,应设置检测报警仪;对自动控制系统应加设手动控制功能。对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及污水处理的公用工程设施,要进行定期维护检修更新,确保稳定运行。

2、加强企业自身技术诊断工作

通过制定生产计划和设备维修计划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有效监管企业生产现场设备装置运行测试记录控制,在保证设备良好运行状态下尽可能长周期地连续运行,使生产设备系统能够可靠地发挥其预期功能。并根据设备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应急预案工作,有效控制设备装置正常运行。一句话:“设备故障诊断要始终致力于设备运行在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及优质的状态”。

通过设备维护、测试诊断、改造更新等手段,实现对设备故障早知道、早预报、早诊断,把故障消灭在萌芽之中。其目的是提高设备运行完好率、减少设备故障及事故发生。同时提高安全生产保险系数,并能达到减员增效、可靠运行的目的。

三、工艺控制有效(法)

工艺控制是防止出现安全生产缺陷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它可以在整个化工生产线上进行追踪,实现并保持预定的工艺水平稳定性和重复性,它可依靠统计工具进行测试、反馈和分析安全生产受控状态。重点做好以下工艺控制管理工作:

首先,应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和物料危险性,编制工艺技术规程,如工艺流程、岗位职责、设备一览表、工艺指标、装置开(停)车方案等;

其次,根据工艺技术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编制岗位操作规程,每年组织评估不少于一次(风险评估);

再次,要综合评估工艺指标的安全性,严格按照正常操作区域、异常区域、危险区域的控制范围划定,进行危险性分析评估,制定应对措施,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其工艺控制的最基本内容有:

最后,重点加强高危工艺生产装置自动控制能力。重点提高光气(光气化)、硝化、氟化、氯化、电解(氯碱)、氨化、裂解(裂化)、磺化、加氢、重氮化、氧化、过氧化、胺基化、聚合、烷基化等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15种高危反应工艺生产装置的自动控制、自动报警、自动泄压等控制水平。并设置自动紧急停车系统的工艺控制。还应按照右侧工艺控制顺序加以监管,主要通过生产现场的工艺测试控制数据,随时了解掌握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控制的异常变化情况,正确分析判断工艺控制的受控状态,适时采取有效对策措施加以控制,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以上三个关键影响因素是安全生产监管重点,应从原头抓好人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决定作用。同时,对设备装置的可靠运行(硬件)和工艺流程的有效控制(软件)两方面进行重点监管,有利于重点突出、主次兼顾、全面拉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有利于科学整合、以点带面、深入推进安全监管工作,有利于人性化、常态化、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水平。

四、三要素受控取决于管理

受控状态是指对影响过程安全的所有因素。包括工艺参数、人员、设备、材料、加工和测试手段、环境均加以控制。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在基层,落脚点在现场,其监管三要素(人、机、法)的关键聚焦是“受控”。

危化品生产企业应在依据国省二级安监组织的政策导向,经地方安监部门的严格监管,不断加强企业自身安全管理基础上,使企业始终处于可控的三个关键

影响要素。而这种受控状态一般是通过安全生产事前明确操作什么、如何操作、怎样操作问题;事中确认关键点和危险点监控、规定操作步骤、协助操作要求等;事后侧重强调现场检查到位、汇报沟通到位、跟踪检查到位等操作受控步骤。因此,我们应注意二个方面的受控管理工作:一是,整合内容,搭建平台,推进监管;二是,受控管理,贯穿全程,保证安全。

以上管理贯穿于安全工作活动的全过程,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没有好的管理,就不能使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三要素的受控管理就不能得到有效实现,本质安全度也就很难提升。

安全生产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监管 篇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总的纲领, 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让广大农民平等地参与现代化进程, 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农村改革纲领是过去30多年来的农村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 在回顾过去农村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时候, 我们能发现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农民、基层组织和农业生产方式。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就必须要把握好农民、基层组织、农业生产方式这三个关键要素。

1 农民是农村改革的主体

农村改革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本质上说是改造农民的事业, 如果改革的对象是改革的旁观者, 即使是再好的改革, 也不会取得成功。因此必须确立和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其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情权、发言权、具体事务的决策权。二是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三是改革成果的主要收益者, 三者缺一不可。

成功的实践表明, 唤醒、确立、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必须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宣传引导。要通过多种形式, 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让改革的热浪涌到每一位农民心中, 让农民深切认识到这是在为自己造福, 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二是典型教育。要让农民看到先进地区农村改革的成果, 看到这些地区农民在不断改革后得到的诸多实惠, 看到暂时的付出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让其对现行改革充满信心充满渴望充满激情。三是成果共享。这是最终目的, 是最根本的一条。要完善各项政策引导, 增强造血功能, 让农民既有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能力, 又有与其他阶层共享改革成果的权力, 从而激发他们有进一步改变自己命运、实现自身富裕、建设现代农村的强烈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自觉成为建设自己家园的主体。四是自己主导。不仅要引导农民参与改革, 更要引导农民自己实践, 让农民有发言权、决策权, 实现决策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激发他们的改革和创造热情,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问题。

无论是30年前的小岗村改革, 还是后来的华西、常巷、成都等地改革都证明了农民在改革中的主体地位的巨大能量。常巷村农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 积极投身改革, 在当时还很严重的极左观念和一刀切的形式主义控制下, 是广大农民坚定支持党支部顶住了压力;在改革发展遇到挫折时, 又是广大农民集资出力支持党支部度过难关。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在开始的前几年, 由于农民不理解, 矛盾重重, 上访不断, 压力巨大, 但成都坚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方案制定时征求农民意见到位, 反复多次听, 几上几下改。二是方案宣传讲解到位, 到成都农村, 随便询问那个农民, 都能讲出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三是农民享受改革成果到位, 农民集中居住不仅能迅速享受现代生活元素, 提高生活生产质量, 而且节约的宅基地可获得15万元/667m2的现金补偿和15万元/667m2的基础建设, 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 踊跃参加改革, 改革迅速在农村普遍推开, 取得根本性的实效。

2 基层组织在农村改革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不能否定基层组织的重要地位, 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必须指出, 农民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作用的发挥要靠基层组织去实现, 放任农民自己去实现实质是虚化其主体地位的错误表现。

农村改革, 涵盖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等方方面面, 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也是不断提高和更新的工程, 因而也是一项复杂工程, 它不仅要全体农民的长期参与, 而且更需要有计划、有秩序地组织实施, 毫无疑问, 只有农村基层组织才能完成这项历史任务。

实践证明农村基层组织作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的宣传者、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处于首要的关键地位, 这种极其重要的地位决定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工作,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承担了农村改革的基本的组织工作。实际上任何工作都是人的工作, 简单工作如果孤立地看单个人或者能完成, 但稍微复杂的工作都必须依靠许多单个的人有组织地实施, 这就是组织工作。组织工作实质上就是关于人的工作, 是以人为中心的资源配置工作, 其主要目的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 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使其优势互补, 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 从而最好最快地实现目标, 而人又是一切工作的决定因素, 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最能动的要素,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 组织的组织力本身就是生产力, 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离开这个前提和基础, 就无从开展工作。而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及其复杂的社会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大力推进的深化农村改革就必须要有坚强的基层组织的保障。新农村建设实践中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基层组织建设搞得好的地方, 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就推动得好, 反之则差, 因此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必须要从基层组织着手。二是发挥着执行农村改革政策的关键作用。这是由党的性质和执政地位所决定的,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和领导核心, 许多事实证明, 一个地方好坏取决于这个地方的基层组织是否有凝聚力, 是否有战斗力, 有凝聚、有战斗力, 这个地方的各项事业就生机勃勃;没有凝聚力, 没有战斗力, 就软弱涣散, 就失去核心地位。而其他组织又无法取代这个核心地位, 发挥这个核心作用, 农村就会因此而出现一片混乱, 成为一盘散沙。一些好的政策、决策就没办法实施, 或实施不好, 农村改革的方向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偏离。三是我国的国情也决定着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改革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从国家层面上看, 中国农村条件千差万别的状况, 决定着农村的改革发展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中央甚至省级没有办法给一个合适的统一具体模式。怎样在一个统一的宏观政策条件下结合本地实际选择最好的改革发展之路, 要靠各个农村基层组织。从农民自身看, 几千年的自给自足农业经济和集权政治体制, 使得我们的农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自我协作自我组织自我总结自我改革能力差, 习惯于服从官方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历史上许多关于农村农民的改革都莫不如此, 从古代的井田制、均田制、一条鞭法到近现代的土地革命、人民公社运动、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等, 都是在基层政权组织领导下开展的, 即使是小岗村的改革, 虽然发明在农村, 但在全国各地的推行者仍然是农村的基层组织。这与西方一些国家农村改革可以在农村由农民自己组织是不同的。因此把农村改革理解为纯粹是农民自己的事、让农民自己去改自己去组织是错误的, 农民自己的改革探索虽然有许多是有意义的, 但如果离开基层组织的领导和引导, 其深度和广度都是有限的, 其作用也是短暂的。

30多年的农村改革实践证明:成功的农村改革都是来自于富有战略眼光和创新精神的农村基层组织。基层组织建设搞得好、组织能力创新精神强的地方, 改革就越深入越符合现代发展要求, 发展就越好越快, 反之则差。江苏的华西村、常巷村、成都的统筹城乡发展等所进行的改革实践, 虽然具体做法不同, 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既不是农民自发的改革, 也不是高层的统一部署, 而是基层组织带领农民的探索, 而且都有一开始农民不理解上级的经历。更进一步思考, 象华西、常巷、成都等一样的条件, 一样的大政策, 一样的上级组织的地方有很多, 为什么其他地方没能那样成功?唯一不同的就是基层组织。在我们的同一个县同一个市同一个省, 条件基本一样而发展却不平衡的农村也有许多, 这不争的事实无须例证。由此可见, 基层组织在农村改革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农村改革, 不仅要首先从基层组织建设开始, 而且要贯穿整个改革的始终。

3 农村生产方式是农村改革最迫切的关键环节

生存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其先进程度, 直接反映着社会文明的先进程度。因此, 生产方式的改革是关键。发展的实践也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 农村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得益于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关系的改革。家庭承包责任制是从改革分配关系开始的, 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是积极的, 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释放了生产力, 解决了温饱难题。华西、常巷是从生产要素配置的改革入手, 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 使生产力得到持续发展, 实现了农民的小康。成都是从生产要素配置和城乡分配关系改革入手, 探索了一条快速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思路, 统筹解决了农村和城市发展的难题。

当前, 农村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面临着新问题新矛盾。这些新问题新矛盾从深层次看, 是生产方式不适应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生产力方面, 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是生产力构成主要因素, 这两大要素在农村的状况依然不好。农村生产技术发展滞后, 先进的生产技术不能得到迅速和大面积的推广, 农业效益始终低下;农村劳动者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和招工难同时存在, 农民增收难。二是生产关系方面, 法律上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与实际经营中的分户经营制的矛盾是农村生产关系方面存在的最主要最根本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决定着其它矛盾。这个矛盾解决好了其它矛盾也就比较容易解决, 就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无论是家庭承包经营的改革模式还是华西村、常巷村以及成都的改革模式, 无不是首先从解决这个矛盾入手, 并从解决这个矛盾中获得了巨大发展。前一种模式解决了全国的温饱问题, 后一种模式解决了农村富裕问题。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 我国农村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以户为单位的土地使用权经营权的机械分割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严重制约了农村现代化进程, 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 如果不尽快解决好, 将会引起社会动荡。其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急迫需要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又必须有一定的规模经营, 而土地使用权经营权的分割限制了规模经营。其二, 土地的分碎经营造成农村资源配置不合理, 资源资本化市场化难度大。其三, 随着人口的增减变化, 土地分户经营权的固化让一些新增人员享受不了经营权及其它收益权, 造成了新的不公, 引发新的矛盾。

因此在生产方式改革中, 最急迫最基本的改革又是现行的土地制度改革。这种制度改革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耕地制度, 包括耕地的所有权、使用权、承包权、经营权、受益权, 目前的分户经营体制使这些权益规模小, 信用低, 组织化、集约化、资本化难度大, 耕地的质量和效益难以提高。二是农村建设用地制度和宅基制度, 这项制度使得一方面农村许多土地资源闲置浪费, 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优质耕地在被迅速侵占。因此必须迅速改革完善这项制度。

华西、常巷和成都的成功经验证明, 要全面系统统筹改革农村现行的生产方式, 必须从解决以下五方面问题着力:一是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统筹解决农村长远的发展规划问题。二是把经营权转化为收益权, 从具体的土地上分离出来, 解决土地大流转大集中经营问题, 为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创造条件。三是村庄大规模集中的问题, 提高土地及其它资源利用率。四是农产品加工、劳动密集型工厂向农村城镇集中的问题, 为农民充分就业创造机会。五是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电力通信、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长远规划、整体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 既要集中现有资源统筹解决, 防止资源的进一步分散和浪费, 又要有必要的过渡政策解决一些急迫民生问题。

综上所述, 深化农村改革, 必须始终紧紧围绕农民、基层组织、生产方式这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展开, 三者互相联系, 相互作用, 缺一不可, 共同构成我国当前农村发展的基本问题和重大课题。

摘要: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天下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 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这既是农村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 又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回顾过去农村改革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时候, 我们能发现农村改革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 那就是农民、基层组织和农业生产方式。

关键词:农村改革,农民,基层组织,农村生产方式

参考文献

[1]张义祯, 张君良.关于当前福建省农村改革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基于基层干部网络问卷的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2 (1) .

[2]宋洪远.农村改革发展亟待攻坚克难[J].中国集体经济, 2012 (11) .

[3]方远.中国农村改革的变革路径考察—以制度变迁理论为研究视角[J].华中师范大学2013 (5) .

[4]陈锡文.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几个重大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 2013 (1) .

[5]厉以宁.新一轮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土地确权[J].理论学习, 2013 (9) .

品牌延伸的三个关键因素 篇3

所谓品牌延伸(Brand Exlension),就是指企业在已经确立的品牌地位的基础上,将原有品牌运用到新的产品或服务上,从而希望减少新产品进入市场的风险,以更少的营销费用获得更大约市场回报。品牌延伸是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品牌延伸是一把双刀剑,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运用得当,品牌延伸就成为了企业的“馅饼”,运用不当,品牌延伸就成了企业的“陷阱”。因此,探究影响品牌延伸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企业进行正确的品牌延伸决策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品牌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企业品牌延伸能否成功,受到来自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市场环境和消费者认知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关键的影响因素有如下三个,这三个关键因素是企业试图进行品牌延伸决策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现有品牌的强势度

品牌的强势度是品牌延伸的决定因素。因为一个没有强势度的品牌就没有延伸的必要。品牌强势度的衡量指标就是品牌资产。它主要包括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和品牌忠诚度四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延伸的实质就是对原有品牌资产的利用,因而品牌延伸最基本的前提是现有品牌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品牌资产,有较高的强势度。具体来说是:

品牌知名度比较大

品牌知名度是指品牌在消费者群体中的知晓熟悉程度。没有知名度,就没有其他品牌资产要素,知名度是品牌资产的首要条件。品牌知名度又可以分为深度和宽度,品牌知名度的深度是指见到或看到品牌时,该品牌被认出或回忆的可能性,而宽度则是指消费者购买时想起品牌的可能性。因此从知名度角度,品牌延伸实际上是延伸知名度中的深度而不是宽度,把品牌延伸到新产品后,消费者见到新产品时想起该品牌,而宽度则只有延伸后经过传播及营销努力方可实现。高知名度可以引发消费者熟悉和好感,体现品牌背后的实力,因此,品牌知名度越高,可转移的品牌资产就越大,品牌延伸也就越容易成功。

品质认知度比较好

品质认知是指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整体品质的感觉,是顾客的主观认识。品质认知可以产生价值,是品牌的重要资产。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仍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购买因素之一时,品质认知尤为重要。品质认知能够为顾客购买产品提供理由,特别在顾客采取“浅尝咨询式”购买决策时,由于顾客缺乏全面信息,往往依据自己心目中的品质认知来决定购买哪一个品牌的产品。还有,品质还是差异性的基础和定位的基础。已建立较好品质认知的品牌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国外研究也表明质量出众的品牌其延伸成功概率往往大干一般品质的品牌延伸。

品牌联想比较丰富

品牌联想是指只要提到某品牌名称,消费者头脑中出现的所有事物。如一提到耐克就联想到运动、嗖的一个勾、乔丹、广告语“Just do it”以及超越的精神等等。美好的、丰富的品牌联想,意味着品牌被消费者接受、认可、喜欢及市场上的差异力和竞争力等,能够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极大地丰富品牌的价值和品牌资产。品牌通过延伸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把品牌联想转移到产品上,创造延伸产品的联想。品牌联想有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一个是品牌联想的强度,一个是品牌联想的喜欢度,还有一个是品牌联想的独特性。品牌联想的强度越大,喜欢度越高,越具有独特性,那么,它就越容易被顾客所接受,延伸产品也就越容易成功。

品牌忠诚度比较高

品牌忠诚度是指消费者对品牌满意度并坚持使用该品牌的程度。品牌忠诚度是测量消费者对所用品牌的依恋程度。品牌忠诚反映了顾客对品牌情感的度量,是消费者品牌行为的指标。品牌忠诚是品牌价值在产品使用方面的体现,维护并提升品牌忠诚度是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法则,也是企业的终极目标。品牌忠诚可以创造营销价值,如降低吸引顾客的成本,产生贸易杠杆力等等。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越高,说明品牌越有价值,消费者越容易产生爱屋及乌心理,喜欢甚至忠诚于延伸品牌,因此品牌延伸越容易取得成功。

总之,现有品牌的强势度是品牌延伸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品牌强势度是随着品牌资产的累积而增大的,品牌资产的累积也是一个持续的长时间的过程。因此,对于有意进行品牌延伸的企业来说,首要的任务是从知名度、品质认知度、忠诚度和品牌联想等资产要素人手,积极全面有效地提升品牌资产,打造强势品牌,积聚品牌延伸的力量,夯实品牌延伸的基础。在这一关键因素上,企业要防止过早过快延伸的陷阱。有些企业在品牌刚有一点名气,品牌强势尚未完全确立之时,就受品牌延伸优势的诱惑,迫不及待实施品牌延伸,以现有品牌迅速上市新产品,结果稀薄的品牌资产无法支持延伸产品在高强度市场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不仅延伸效应无从产生,而且对现有品牌造成伤害。

延伸产品与核心品牌的相关度

一个品牌从现有的品牌产品向新产品延伸,除了需要品牌强势度,还需要产品相关性,也就是品牌状态。品牌状态是按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得到赞同的相关度,最有效地传播品牌的方式不是通过文字,而是通过那些在受众大脑里储存和记忆的东西所形成的相关度。这是品牌进一步延伸的保证并与其它企业品牌加以区别的关键。核心品牌与延伸产品的相关程度越高,延伸成功率也就越高,相关程度低,延伸成功率也越低,相关性包括延伸主体的产品相关和延伸接受者的受众相关两个方面。

产品的相关性是指延伸产品与原有产品在属性上的相关性。在品牌已具有包容性的前提下,原产品与延伸产品的关联度越高,延伸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关联性可分为以下形式:

(1)技术关联性:延伸产品与原产品所依赖的制造技术、工艺是否相同或相近。如理光利用其卓越的光电技术自然而顺畅地横跨传真机、复印机、照相机等产品。

(2)类型关联性:延伸产品与原产品在使用上是否属于相似或相近的类型。如胶卷、相纸、照相机在使用上高度相关,柯达公司将其统一在柯达品牌旗下。纳爱斯在透明皂、洗衣粉、洗涤剂等相近产品项目中的延伸很容易就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3)渠道关联性:延伸产品与原产品销售渠道相同时,可降低延伸产品的渠道进入壁垒,获得更多被使用者认知和熟悉的机会,并能采用相同的渠道推广运作方式,延伸相对容易成功。

一般而言,品牌延伸应首先从与原产品关联度的领域开始,因为这有利于企业利用已有的技术和营销资源,符合消费者心理接受的一般特

点,提高延伸的成功率。

受众的相关性是指延伸产品和原产品的目标受众的一致性的程度。有些品牌的定位明确地显示了其产品的服务对象。如金利来定位于“男人的世界”,它容易延伸到男士产品,却不能延伸到女士用品。同样,雅芳定位于“比女人更了解女人”,它容易延伸到女士用品,却很难延伸到男士用品。还有,当定位在高档的品牌向下延伸,即将原来定位在高档产品市场的品牌延伸到低档产品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对原品牌高档形象的损害。如“总统用的是派克”,美国的派克笔一直以优质价贵著称,为社会上层人士所青睐。但后来派克笔推出了每支售价仅三美元的低档笔,试图渗入低档笔市场。结果非但没有成功,反而破坏了人们对其高档品的印象,丧失了部分高档笔的市场。

因此,当延伸产品与原产品的目标受众的相关性越高,品牌延伸就越容易成功,当延伸产品与原产品的目标受众的相关性较低,甚至是对立的话,品牌延伸的成功率就比较低。

延伸产品的市场竞争度

决定品牌延伸能否成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上述两个关键因素外,延伸产品的市场环境与竞争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所谓市场竞争度是指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上各产品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这里所说的市场竞争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延伸产品所处的市场状况和企业的营销能力两个方面。总的来说,延伸产品的市场竞争度比较低,那么品牌延伸就容易成功,反之,品牌延伸成功的难度就加大。

延伸产品的市场状况主要包括延伸产品所处的市场容量、市场竞争程度、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等市场因素。市场容量大小是品牌延伸是否成功的一个市场因素。一般来讲,市场容量大,只要企业有实力,就有机会把一个品牌做大做强,因此宜用多品牌,而市场容量小,采用独立品牌即使做成功了,也是没有效益的,因此适宜采用品牌延伸策略。例如台湾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几乎所有的企业其目标市场都局限下台湾本岛,市场容量有限,更多的采用品牌延伸策略即一牌多品,如统一、味全公司的奶粉、汽水、茶、饮料、方便面一概冠以统一、味全的品牌名称。而同时期,大多数国际品牌,他们面临的是全球市场,相对多的企业采用多品牌策略。品牌延伸还与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产品所处市场的竞争程度有关,研究表明,品牌延伸适宜在延伸产品的同类产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进行,而不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进行。市场的竞争状况是影响品牌延伸效果的另一市场因素,如果市场竞争不激烈,延伸就容易成功,反之就容易失败。娃哈哈能成功延伸到纯净水,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市场还不成熟,而最近娃哈哈延伸到牛奶产品就不一样了,因为竞争对手如光明、伊利、蒙牛等国内著名牛奶品牌实力已非常强大了,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格兰仕凭借在微波炉产品上构建的强势品牌进军空调市场,在格力,美的、海尔等大品牌面前,其延伸难度也非同一般。

品牌企业的营销能力也会影响品牌延伸的效果。因为品牌延伸进入一个新的产品领域,如果新产品所在的行业内存在大品牌,那么仅仅依靠品牌的知名度和核心价值的包容力是远远不够的,延伸是难以成功的,企业要在产品力、传播力和销售力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在产品力方面,要采取差异化策略,进行产品和概念创新,不与竞争对手正面冲突,否则难以成功。康师傅从方便面起家延伸到果汁、茶饮料、纯净水、饼干等食品都取得了成功,但唯有雪饼的延伸没有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其产品没有创新,与雪饼市场的领导者没有形成差异。传播力方面,品牌延伸后要迅速提高延伸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如果消费者购买时无法想到品牌,那么延伸产品就无法被消费者列入购买的候选名单。娃哈哈和乐百氏同样从乳酸产品延伸到纯净水,娃哈哈的传播力度要大得多,其纯净水的市场占有率也要高于乐百氏。在销售力方面,要提高终端铺货率,强化终端生动化工作。一个延伸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在进入终端前往往不会被消费者列入候选名单。但是,如果通路做得畅通,铺货率很高,以终端陈列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那么消费者进入零售点后,就会注意到延伸产品的存在,加上品牌是自己熟悉和认同的品牌,新产品就会有较高的选中率,品牌延伸就容易成功。

抓监管安全,超前预防是关键 篇4

【摘 要】确保监管安全是监狱工作永恒的话题,因为只有保证了监管安全,我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抓好教育,搞好生产,才能进一步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本文结合监狱工作的实际情况,从人员、制度等各种因素,分析了影响监管安全和超前预防的不利因素。

【关键词】监狱监管安全超前预防 耳目 联组联号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监狱押犯构成日益复杂,执法要求进一步提升,信息传播渠道不断拓展,各种意识形态对行刑的冲击,给监狱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闽西监狱“5.21”罪犯杀警脱逃案、郴州监狱“5.6”罪犯杀害警察脱逃案、呼二监“10.17”等案件,因为我们在监管安全上的失误,没有超前预防,不但给监狱安全工作造成了较坏负面影响,而且还使我们的监狱干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值得引起我们的反思——监狱安全工作是我们时刻需要绷紧的一根弦。

监狱安全是监狱实现其目标和任务的基本前提,维护监狱安全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理论和手段,构筑起监狱长期有效的安全防范体系,保证监狱的长治久安。在监管安全防范的各种要素中,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物防、技防手段不断趋于完备的形势下,更要注重人的因素分析,更加凸显人防的重要性。在物防和技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分析服刑人员的各种行为、状态、情绪等因素,做到“敌想我知,敌思我动”,超前预防,把各种影响监管安全的不利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监狱的安全稳定。

二、影响超前预防的几种因素

(一)干警的素质

监狱人民警察是监狱对服刑人员行使监管改造权利的主体,肩负着教育改造好罪犯,为社会消除不和谐因素的重任。所以一个监狱干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刑人员的改造和监管安全。

提高警察的政治素质是开展监管改造工作的前提条件。监狱是国家的暴力机关,监狱人民警察代表国家依法对服刑人员进行教育和改造。所以,监狱人民警察必须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个别干警没有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服刑人员称兄道弟,被服刑人员表面的积极、老实所蒙蔽,进而被服刑人员利用,成为破坏监管安全的帮凶。还有个别干警的政治素质不过硬,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没有大局意识,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看管服刑人员,而没有把服刑人员的思想改造放在首位,致使一部分服刑人员不思悔改,在监狱里继续做着一些危害监狱或破坏监管设施等危害监管安全的事。还有个别干警,做事不顾大局,和某个服刑人员因为一点小事置气,导致服刑人员不服而产生监管安全上的隐患。由此可见,干警的政治素质如果不高,不但不能维护监管安全,而且还会给监管安全制造隐患。

提高警察的业务素质是做好监管安全工作的保障。一个监狱人民警察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他的执法水平的高低。我们在执法过程中,如果执法不公、不严,甚至枉法 1

徇私,将使一部分服刑人员失去对我们的信任,导致我们干警的威信在他们心中降低,这就会出现服刑人员常说“没正事”;而那部分在执法不公、不严中利益受到侵害的服刑人员,就会利用一切机会和手段来传播这种负面影响,导致我们干警失去了在服刑人员中应有的威信,更有甚者,他们在内心埋下仇恨的种子,一有机会,就会破坏我们的监管秩序,对监管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提高警察的风险意识是做好监管安全工作的关键。监狱是国家暴力机器的组成部分,其专政机关的性质和惩罚矫治的职能,决定了狱内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管控与反管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风险随时随地都存在。风险意识不高的干警,会被那些表面上表现积极的服刑人员而蒙蔽,从而导致放松了对服刑人员的警惕,造成监管安全的隐患不能被及时的发现和识别。好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越会伪装的服刑人员,越会对我们的监管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狱内耳目的使用

狱内耳目是指监狱从在押犯罪中建立和使用的秘密侦查力量,是在狱内侦查人员的直接管理和指挥下,搜集、掌握犯罪思想动态和又犯罪活动线索,获取证据,侦查破案的专门手段之一,是狱内侦查工作的一项重要业务建设。

狱内耳目是我们收集犯情,了解犯群思想动态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耳目,不但可以及时向我们提供某个有问题服刑人员的一举一动,使我们准确掌握该犯的状态,而且还可以使我们及时了解整个犯群的思想动态。“知己知彼”才能使我们对个别服刑人员或整个犯群做到超前预防,做到“百战不殆”。然而,如果使用不好,这些耳目不但不会为我所用,而且还会和其他服刑人员串通,共同来蒙蔽、欺骗我们,使我们的工作被动,给我们的监管安全工作带来严重隐患。由此可见,合理的使用耳目是提高超前预防能力,及时化解矛盾,消除监管安全隐患的重要工作。

(三)联组联号的使用

服刑人员联组联号制度是监狱工作者长期实践与智慧的结晶,同时又是监狱基础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该项制度的有效运用,不但可以及时了解联号之间的思想动态,而且还是防止罪犯脱逃、行凶、自杀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联号长时间在一起,大部分联号之间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即使关系不好,有的服刑人员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积极靠拢政府,而汇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所以,通过联号,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对方的一言一行,内心想法,情绪变化的原因等细节问题。事实证明,在侦破的一些影响监管安全的重大案件中,好多有价值的线索和信息都是联号汇报的,为我们超前预防,抓好监管安全做出了贡献。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看到,有的联组联号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联号的应有作用,有的联号发现问题而不汇报,甚至和联号一起,共同狼狈为奸,欺上瞒下,不但起不到超前预防的作用,而且还会给监管安全带来严重后果。

(四)个别谈话教育的运用

个别谈话教育是我们了解服刑人员思想动态的又一个重要手段。根据心理学的知识可知,任何行为的产生都不是一个孤立事件,我们不能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通过现象看本质,充分了解服刑人员的本质想法,然后再去“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笔者在现场管理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个服刑人员不出工了,问他原因,他说腿痛,但是通过个别谈话教育了解到,该犯的实际原因是对他的考核分不满意,如果我们简单的相信他的话,带他去看医生,就会“南辕北辙”,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就会给监管安全带来隐患。我们在个别教育谈话时,要有敏锐的洞悉力,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分析服刑人员的性格、家庭、同犯、工作等相关因素,找到他产生问题的根源,才能做到超前预防,确保监管安全。

(三)结束语

构建超前预防长效机制,确保监狱场所安全稳定,是实现监狱惩罚改造罪犯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在全党全国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作为担负着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安宁与稳定职能的监狱来讲,确保监管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监管 篇5

我们就从IIS的安全说起。

IIS,从NT系统内核开始成为自带的重要信息发布载体,但其不可避免的漏洞也在不少的资料里提及。IIS用作FTP服务器架设,主要是其简单易懂的设置赢得不少人青睐;因此,要用好IIS,我们得从下面这些方面来考虑其安全问题:

1.安装系统补丁。微软网站经常在其官方网发布最新的系统安全补丁,大家可以用系统自带的windows update程序随时更新。

2.FTP目录的设定。比较常见的就是将主目录指定到逻辑盘,再对每个细目录按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并关闭一些不需要的服务,这可以对不良人士利用IIS溢出漏洞访问到系统盘作个第一级防护。

3.尽量不要使用21这个默认端口号,并启用日志,以便FTP服务出现异常时检查。

另一款FTP架设软件Serv_U。

感觉此款软件在安全性方面做得比较好,其设置也不易出错,笔者用过一段时间感觉其速度也比IIS要快得多。即使这样,同样也应注意其正确的配置:

1.有关域中服务器密码设定。

Serv_U提供了三种安全密码类型:规则密码、OTPS/KEY MD4和OTPS/KEY MD5,不言而喻,规则密码的安全性是最低的。一般我们设置好了有管理权限的账户后,再在“常规”选项卡下打开“密码类型”下拉框,从中选择后两种类型相对要安全得多。

2.选中“拦截FTP_bounce攻击和FXP”,

FXP也称跨服务器攻击,简单的说:

当恶意用户通过在PORT命令中加入特定的地址信息,会使FTP服务器与其它非客户端的机器建立连接,而如果FTP服务器有权访问那些非客户端的电脑时,那就可以通过FTP服务器这个“中介机构”,实现与目标服务器的连接!

3.跟IIS一样,最好也将主目录移到其它分区,同时在为用户设置权限时最好先设低点,等需要时再设定写入、修改等权限;并将服务日志以文件形式保存,以便日后查阅。

说了架设软件,再来说操作系统本身。

考虑到FTP服务器的安全性,所以最好是采用Win服务器版、winxp或是Windows企业版,并注意随时下载安全补丁升级。

1.可以用系统自带的“Internet连接防火墙”功能进行安全设置。打开“本地连接”属性对话框,进入“高级”选项卡,将“通过限制或阻止来自Internet的对此计算机的访问来保护我的计算机和网络”打勾;然后点右下角的“设置”按钮进入“高级设置”,选中“FTP服务器”再点编辑,如图所示,除了IP地址一栏外,其余选项都不能更改。如果你预先设置的FTP服务器端口不是其默认的21,请返回上一步在“服务”选项卡下方点“添加”,输入服务器名称和IP地址,并将外部内部端口号填入你的预设值即可。

2.“TCP/IP筛选”功能。依次进入“本地连接”---“常规”---“Internet协议(TCP/IP)”,然后双击打开,再点“高级”按钮,切换到“选项”即可开始设置。如下图所示,这里我们可以设置系统只允许开放的端口,这种筛选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最常见的如139端口的入侵,但该方法缺点同样明显:功能过于简单,只能设置允许开放的端口,不能自定义要关闭的端口,如需开放多个端口还要一一手工添加,比较麻烦。

安全生产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监管 篇6

对于一个企业网站来说,关键词排名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当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搜索某个产品或服务后,如果这些用户能在第一时间看到该企业的网站,则该 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曝光率会大大增加,相应的购买或交易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网站关键词排名主要是有竞价排名和SEO自然排名两种。竞价排名效果明显,但是 需要持续付费,而且一些热门关键词的价格也比较高。SEO自然排名不需要付费,人们对自然排名的信任度也要高一些,往往会觉得自然排到前面的网站更权威。

影响网站SEO自然排名的因素有很多,对于像百度和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来说,影响排名的因素可能有数万个乃至数十万个。但是岳浩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 和大量的研究后,总结出了有两个因素对关键词排名的影响最大。一个就是关键词在网站title中的使用,另一个就是关键词外链的普遍度和流行度网站推广。

网站有三个标签可以设置优化信息,title、description和keywords 。title的作用是最大的,也是最为关键的。description的重要性一般,在description中的描述最好不要是关键词的罗列,而要有一 定的语意。keywords标签曾经被大量的滥用,现在像百度、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已经基本不看keywords标签了。

首先,和大家谈谈关键词在网站title中的使用。

一、关键词的选取

对 于网站的关键词选取一定要符合用户的搜索习惯,而且应该是搜索量比较大的词,同时这些词还能够体现我们所提供产品或服务。可以参考“百度指数”和“百度相 关搜索”来确定关键词及长尾关键词。

关键词的选取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网站往往会犯一些这样的错误,就是选取的关键词虽然和企业 的产品或服务相关,但是这些关键词的搜索者不是目标用户。岳浩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如有一个公关公司,主营业务是危机公关和网络公关。那个搜索量最大的相 关关键词有:公关、公共关系、公关公司、危机公关、公关礼仪、网络公关等。其中公关和公共关系的搜索量最大,但是他们基本属于无效关键词,因为搜索这两个 词语的人往往不是目标客户,公关礼仪也是属于这类关键词。而公关公司、危机公关、网络公关就是属于有效关键词,因为如果一家企业想寻找公关服务,最可能输 入的是这些关键词。

二、关键词在title标签中的使用

1、不要所有页面的title都一样,这样会被搜索引擎认为是“垃圾站”的,

建议根据每个页面内容突出的关键词来写相应的title。我可以在主页的 title对公司的核心产品或服务进行关键词优化,在某个子页的title对其他产品或服务的进行关键词优化。

2、越重要的关键 词越排在前面,最为重要的关键词最好能重复出现。往往一些公司会把公司名称放在title的最前面,这样对于关键词排名没有太大的用处,而且还浪费了黄金 位置。建议title中把公司名称写在最后或者直接去掉。

3、title中不要放在太多关键词,否则每个关键词的重要性会大大稀 释。网站每个页面的title突出2-3个关键词最佳。

4、title的撰写要有一定的语意,不应是关键词的罗列和堆砌。因为搜 索引擎往往是模拟人的思维来看网站。我相信每个人都不太愿意看到一堆关键词的罗列,而是愿意看一个完整且富有含义的句子。

其 次,影响SEO关键词排名另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关键词外链的普遍度和流行度。在可以留外链的地方,如果仅仅留下公司或产品介绍文字和一个网址链接,那 么对于关键词排名来说用处不是很大。如果想提升关键词排名,一定要留下关键词锚文字链接。

三、友情链接中的关键词外链

友情链接既能提高本网站的关键词排名,又能向本网站传递其他网站的权重和PR值,所以友情链接是一 种最好的方式。在使用友情链接操作的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

1、对方指向我们的友情链接文字要是关键词。如果你想优化多个关键 词,那么你可以让不同的友情链接网站写不同的关键词链接文字网络推广。

2、对方网站和我们网站的内容要有一定的相关性。搜索引擎比较看重 这个相关性。如果和其他不相关网站交换友情链接,最多只能起到提升PR值的作用,对于关键词排名来说没太大用处。

四、博客和论坛中的关键词外链

1、论坛里的签名留外链。论坛签名里的外链和帖子里的外链同样有效,还不容易被删除。在有些论坛 中,无论是你发帖还是你回复帖子,都可以出现个人签名。要多发帖子和多回复帖子,才可能大大增加自己签名链接的普遍度。

2、要在 多个论坛留外链。1个论坛出现10个关键词外链,不如在10个论坛各出现1个关键词外链。这是对关键词外链的流行度最好的解释了。

食品安全监管关键要用好“重典” 篇7

据媒体统计,我国2011年就有20多起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公安、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开始加大力度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在全国两会召开前,武汉作出表态,将组建专业执法队伍,在公安机关配备专门的“食品警察”,以期望快速高效侦破食品安全重大案件。

即便如此,由于制假食品成本较低利润较高,导致依然有大量窝点铤而走险。

以“久攻不下”的“地沟油”为例,在臭名昭著的“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案”中,一条产业链的低端供给方每月在不同出处能收取100桶泔水油,每桶能装150多公斤,他们转手出售给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每桶赚取60元,比出售给化工厂高20多元。据办案警方介绍,该企业出售的“地沟油”价格为每吨8100~8300元,“暴利空间巨大。”

而在北京的一起假酒案件中,警方介绍称,“不法分子制造假酒非常简单。因为酒类造假实际上只有三大件,即:外包装、酒瓶和酒。对于造假者来说,造假成本实际上非常低。”一些以单价不足10元的劣质酒勾兑成的高档白酒,被不法分子以成百上千的价格批量出售。

长期从事高档茶籽油生产销售的全国人大代表、金浩茶油董事长刘翔浩在3月6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食品安全问题是目前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涉及群众自身根本利益的问题。防范食品安全隐患,国家应该完善生产、检验检测等相关标准,同时提高准入门槛,并加强从采购到销售所有环节质量的监管力度。”

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召开的当天,甘肃省发布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工商部门2011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食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和季节性、节日性食品、食用油、酒类等专项执法行动,共下架问题食品5.68万公斤,销毁处理不合格食品3.55万公斤,查扣“地沟油”及来路不明食用油1.4万公斤,查处食品案件2587起。

有评论认为,仅一个甘肃便在去年查出如此数量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那么足以推断全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全国政协委员高天乐经过调研认为,不法者在食品案件中所付出的法律代价低,是食品安全案件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

根據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对于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主要处罚手段为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行政处罚通常对涉案人员进行罚款,没收非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和生产许可证。

对于造假者来说,行政处罚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罚款。但是根据《食品安全法》,在查处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的过程中,罚款只能根据查处的食品货值来定,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处以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处以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而关于刑事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涉及食品犯罪的主要适用三个罪名,分别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其中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最高处罚可判处无期徒刑;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最高处罚可以达到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尽管条文严厉,但在频繁的食品安全事故爆发之前,地方法院对食品违法犯罪的判决往往“就低不就高”。

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的众多代表委员都认为,这严重影响了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很多代表委员认为,相对于违法所得,行政处罚让不法分子付出的违法成本极低,远不具有威慑作用。

(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 金志国

尽管目前食品安全法已经完成立法,但是接下来还面临执法问题。如果让制假贩假者、违法添加者、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人,付出全部资产的代价,甚至生命的代价,那么食品安全危机的现象就会减少。

全国人大代表 温鹏程

食品安全问题要由乱到治,从企业层面来说必须建立一套健全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制度、组织、标准、监测、追溯系统等方面实行从农场到工厂的“一条龙”管理模式,即‘农场监管+工厂监管+产品检测+第三方监督”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在食品加工和流通环节推行二维条码标签管理办法,确保可在终端进行查询,用专业化的手段使那些不能对加工、流通环节进行追踪的食品自动被市场淘汰,逐步退出市场,不再威胁人们的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 赵志全

我国的基础工作不完善,很多采购、生产等标准没有跟上实际情况的发展,相关法律和法规也不够完善和健全。而消费者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很多消费者面对食品问题不知道该如何使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国家应该使用更加严厉的手段惩处制假贩假或违规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个人和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 胡里清

在欧美一些国家,产品问题导致的人身损害赔偿,其金额动不动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保证了食品的相对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 刘翔浩

以茶油为例,国家应该实行原产地管理,打造原产地标识产品。打造原产地标识,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原材料质量,保证源头无污染和添加有害物质,并提高产品品质。确立原产地标识就像法国不同产区出产的葡萄酒一样,分层次和品质。原产地标识管理可以推广到其他的食品领域,以保证食品的源头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 李如成

建议“三查”:清查,摸清食品经营企业的底数,实施分级管理;检查,实施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严把食品入市关口;巡查,建立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和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和制度,保证来路透明。加大对食品原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的监管,并从食品流通环节上,做到“三查”,要拿出交警严查酒驾的劲头查,以保证食品安全。

(记者侯隽对本文亦有贡献)

安全生产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监管 篇8

ISO9000标准是一系统性的标准,涉及的范围、内容广泛,且强调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进行明确划分、计划和协调,而使企业能有效地、有秩序地开展给各项活动,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ISO9001标准体系是ISO9000族质量保证模式标准之一,用于合同环境下的外部质量保证。可作为供方质量保证工作的依据,也是评价供方质量体系的依据。

ISO9001标准体系认证可作为企业申请ISO9000族质量体系认证的依据。

ISO9001标准体系是开发/设计、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用于供方保证 在开发、设计、生产、安装和服务各个阶段符合规定要求的情况。

ISO9001标准体系对质量保证的要求最全,要求提供质量体系要素的证据最多。从合同评审开始到最终的售后服务。要求提供全过程严格控制的依 据。

ISO9001标准体系要求供方贯彻“预防为主、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健全质量 体系,有完整的质量体系文件,并确保其有效

ISO9001成功贯标的关键因素

1、强调管理层的介入,明确制订质量方针及目标,并通过定期的管理评审达到了解公司的内部体系运作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体系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的目的。

2、强调纠正及预防措施,消除产生不合格或不合格的潜在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从而降低成本。

3、强调不断的审核及监督,达到对企业的管理及运作不断地修正 及改良的目的。

4、强调全体员工的参与及培训,确保员工的素质满足工作的要求,并使每一个员工有较强的质量意识。

影响套袋苹果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篇9

1. 套袋树体 选好套袋树体是生产优质果品的前提。在树冠郁闭、密度较大的果园里,纸袋相互遮光严重,加重了叶斑病的发生,影响花芽形成;生长过旺的树,套袋后果实褪绿不好,除袋后着色差;长势偏弱的树,套袋后果个小、易日灼;而长势中庸偏弱的树,在自然条件下果实着色往往较好,但套袋以后反而着色不良(刘会香等,2001)。实践经验证明,并不是所有的苹果园都适宜套袋。一般情况下,套袋要选择骨干枝分布合理、通风透光、树势健壮的无病虫害树。

2. 套袋时间 不同地区、不同苹果品种最佳套袋时间不同。王娜、李建贵(2012)研究认为,随着套袋时间的推迟,苹果果面光洁度、着色度、硬度逐渐降低,而总糖、还原糖、蔗糖含量逐渐升高;套袋偏晚,造成套袋果果点大,果皮粗,底色发绿,且上色慢,色泽不鲜等。实践证明,落花后45天实施套袋是最佳时间,在甘肃省平凉地区一般于6月上旬开始套袋,月底结束,具体套袋时间应在8~11时和15~17时,阴雨天气、中午时分(11~15时)、有露水时均不能实施套袋。

3. 果袋选择 不同材质、不同类型的果袋会对苹果的生长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正确选择果袋也是套袋生产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市场上果袋种类很多,由于果袋生产缺乏国家统一标准及有效的管理体系,因此质量参差不齐。根据经验应选择质量可靠的双层木浆纸袋,纸袋要求是全木浆纸,机械强度大,风吹、日晒、雨淋后不发脆、不变形,遮光、透气、防水性强、抗菌、抗虫,符合国家或地方标准要求。

4. 套袋前防虫补钙 花后至套袋前是轮纹病、斑点落叶病的侵染期或发病期,更是蚜虫、螨虫、食心虫等的为害期;套袋后,由于纸袋内温度较高,果实蒸腾量降低,加之叶片与果实相互竞争养分,钙素有可能从果实运转到树体的其他部位(东忠方等,2007),不利于钙素向果实内的运输与积累,套袋后缺钙成为引起痘斑病等生理病害的主要原因,而幼果期是苹果钙素吸收的第一个高峰,所以套袋前补钙非常关键。在平凉地区结合套袋前喷药,喷布2~3次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杀菌剂加高效补钙剂,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及果实生理性病害(即缺钙)的发生。药剂可选用8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40%氟硅唑8000~10000倍液,或10%吡虫啉3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1500倍液。补钙可选用CA2000钙宝等。喷药后要及时套袋,套袋前最后一次喷药和套袋时间相隔最多不超过6天,套袋期间遇雨应重新喷1次,最好当天喷药当天套袋,幼果期严禁使用有机磷农药、铜制剂、乳油类农药及有刺激果面的叶面肥,以免在果面产生果锈。

5. 套袋前疏果定果 目前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疏果不严格,留果偏多或者留边果,导致商品果率低,全园效益差。在管理水平较高、树势中庸且授粉条件好的果园要留单果,疏掉畸形果、虫啃果和小果,保留中心果或者发育良好的果实。疏花疏果时间从落花后1周开始至套袋前结束,结果枝上每隔15厘米留1果,留果量因树势和管理水平而定。

6. 套袋方法 套袋时撑开袋体,托起袋底,使袋底两脚的通气口张开,以降低袋内湿度和温度,防止日灼和水锈发生。幼果要悬空在纸袋中央,否则易造成袋体摩擦果面、椿象刺果、药液及菌虫分泌物污染果面等。套袋时不要用手接触果面,更不要拉拽果实,以防拉伤果柄基部,造成落果或者导致果实生长缓慢。套袋结束后扎捆要适当,过紧伤害果柄,过松会使害虫进入。由于果袋上有农药,套完袋要及时洗手,以防中毒。对整个树体而言,套袋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内膛后外围的顺序。

7. 摘袋时间 摘袋时间的早晚对果实品质影响很大,摘袋过早,果实易受病虫为害,且着色深,果面不干净;摘袋过晚,果面着色程度差,色浅味淡,品质差,商品率低。实践证明,采前25天左右即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摘袋最为适宜。双层袋应先将外袋去除,过3~5天再除去内袋,以8~12时、15~18时为宜,避开中午高温时间,阴天全天均可进行。

(作者联系地址:甘肃省泾川县林业局 邮编:744300)

安全生产的三个关键影响因素监管 篇10

摘要:我国经济体系经过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面对环境的巨大改变、伴随着国际化的进程、以及中国市场对外开放的脚步愈来愈快,位于中国的企业经营者已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更遑论能维持现有竞争力于不坠。因此,关于企业转型成功关键因素的探讨与研究,正成为许多企业所关注的重点。文章将从西方关于企业变革管理理论进行探讨,并着眼于西方变革管理理论于中国企业应用的模式进行分析。首先提出关于组织文化变革的十个构面,经过对某大型中国企业的实证测量,由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得到五组具共变异关系的共同因子。本研究的过程及发现对于未来关于我国企业组织文化变革的量表发展及后续变革影响因素的探讨,将作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关键词:影响因素;组织变革;中国企业;变革管理

一、 前言

面对全球化浪潮及趋势,我国经济体内的企业正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变化及挑战。2008年全球性金融海啸虽然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但从总体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自2008年以来,又作了一次大幅跃升,不仅GDP超越日本,在区域的影响力也较以往倍增许多,随着资本实力增加及人民所得提高,中国企业有走出去的机会,也有不得不面对的经营压力,在贸易自由化及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影响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经营压力较之过往,已不可同日而语,更遑论是维持现有的竞争力。因此,关于企业转型及变革管理,已成为中外企业愈来愈重视的议题,尤其是国内企业。然而,管理学界在企业转型与变革管理的课题研究上,比较著名的研究大都来自于西方,而东方的研究也较多来自于日本学界,针对日益崛起的中国企业,甚少有相关实务的研究与探讨。可是,对于变革管理影响因素相关探讨中,企业文化都被认定是一个主要的中介变量,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在企业文化与组织管理上,必然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异。因此,本研究以西方企业变革管理理论的探讨为基础,着眼于西方变革管理理论于中国企业应用的模式进行分析,通过实务案例的研究及探讨,最终归纳出有助于我国企业在进行组织变革管理可以掌握的五个影响组织变革的共同因素,希望有助于我国企业经营者与高级经理人成功领导未来的组织变革。

二、 变革管理理论回顾

在变革管理理论发展中,学者Kurt Lewin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将组织变革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现况的解冻”、第二个阶段是“改变行为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经过变革转型期后,到达新的状态而后予以“再冻结”,以维持变革成果。Lewin(1947)的变革三阶段架构被归类为所谓的?规划性变革学派?,他的研究主要是让实务界体认到,在进行变革项目时,必须关注在如何让组织成员有系统的终结现况并面向未来为起始点,除此之外,Lewin期望管理阶层不要在达到初始设定的变革项目目标时,就终止所有的努力,而忽略将变革结果落实于组织文化。

在Lewin之后,有许多学者基于他的理论进行了许多更深入的探讨,其中,学者Lippitt、Watson及Westley对于Lewin的理论进行补充,提出一个五个阶段组织转型模型;并由此发展出著名的Lippitt变革七步骤(1958)。此外,在组织转型过程与影响因子的研究上,学者John P. Kotter(1995)提出关于组织变革的八大错误,在Kotter的研究中,除了标示出这八种导致变革失败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依此顺序提出了著名的组织变革八步骤。在实务的发展中,实施步骤或阶段又可视为成功关键因素,其中,尤以Kotter的研究最具代表性。

虽然Lewin三阶段变革模型作为理解组织变革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通用的理论架构,然而,对这个模型的批评则是它的范围失之过广。因此,有不少学者针对Lewin的模型进行改良,以使其更具实务性,学者Bullock及Batten(1985)在检视过超过30个规划性变革模型后,发展出一个四阶段的规划变革模型。学者Burnes(2004)认为这个四阶段模型对于多数变革的情境而言,具备高度的可应用性。相关的研究,除了上述的学者,尚有许多基于Lewin三阶段理论所发展出的研究,兹列举几位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创见如表1所示。

在变革管理研究中,有些研究将变革管理与项目管理在目标上有所区别,认为项目管理限制在由一个小的专家群体于工具方法和流程的应用,而变革管理强调变革的人性面及组织内各阶层的领导力(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2013)。在PMI(2013)的研究中,发现变革流程及关键因素均存在着相同与差异的因素,归纳出五种共同的特性,它们是:(1)建立变革的理由及需求;(2)一个愿景、或是由现况到未来的想要的经营结果与行动;(3)评价现有的系统、流程及能力以引入变革;(4)透过小幅度的改进来鼓励更多的变革;(5)沟通的重要性,尤其在于获得支持及参与。而在Kotter(2008,2012)的后续研究中,更认为一个组织如果没有对足够多的人建立足够高的紧迫感,将是变革失败的首要因素,Kotter除了将八个因素转化成催化变革的八个变革加速器,并将“紧迫感(Sense of Urgent)”列为核心。

三、 组织文化变革十构面

本研究透过对西方变革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为基础,归纳出关于组织变革管理实施影响的十个构面,主要以John P. Kotter的研究为核心,并基于变革管理的相关文献探讨,如表2所示。

四、 案例研究背景介绍

本研究为实务案例研究,实证对象A公司隶属集团企业,为一家以金属制品制程与加工服务为主的传统中型规模企业,目前有员工约1 400人。A公司的生产方式为客制化及库存生产并存的委托加工生产模式,主要材料是由外采购而来,拥有全加工制程,产品的附加价值来自于机器加工作业,人力的投入主要在机台的控制及不连续机台间的转移。因此,A公司的产业竞争力主要是来自于高端制程的生产良率、交货能力、以及开拓高利润应用市场的能力。由于A公司的生产模式主要依赖生产设备的能力与精度,该产业内的生产设备随着科技进步,汰旧换新的速度很快,不存在太高的进入障碍,反而会因为产能利用率的不足而造成设备稼动损失,因此,常常会出现因产能扩充及利用不足的削价竞争的不利局面。此外,由于我国政府对A公司所处产业,是采取市场开放的态度,因而面临着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强大竞争压力,同时,又面临着下游客户不断要求降价,导致A公司的营业绩效持续不佳,因此,A公司面临着非常关键的转型及调整压力。在面对前述内外环境压力下,A公司领导阶层准备采取一连串变革措施,在变革措施实施前,发现内部员工普遍存在着眷念于过去的成功及传统,对于公司领导阶层的变革措施,亦存在着怀疑的态度,形成潜在的变革阻力。

五、 研究结果

本研究依据文献综理发展出一份30题项之量表,经过现场收集问卷353份及剔除无效问卷后,实际回收有效问卷数量为303份,由分析结果可知问卷信度Cronbach's Alpha0.871>0.8(高于一般要求0.8)。在因子分析过程中,我们删除一些不适当的项目,并从最大旋转后的21个题项中提取具共变异量的五个共同因子。其中,Kaiser-Meyer-Olkin取样适切性量数的共变量分析值是0.864(建议要大于0.6),而Bartlett球形检定的p-value为0.000,检定结果为显着。

经过完整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后,我们归纳出影响中国企业进行管理变革活动时的五个影响因素为:(1)组织是否具有共同目标及获得成员的承诺;(2)员工发展及认同;(3)领导团队和员工是否有效建立对变革的急迫感;(4)员工是否具备变革所需的工具及技能;(5)是否落实沟通策略与组织纪律要求;相关分析及管理意义说明如下:

(1)组织是否具有共同目标及获得成员的承诺(Common Goal and Commitment):在原始题项中,与本因子相关的维度主要在探讨员工、主管、部门间是否知道及认同公司的经营目标,以及各层级领导间的目标是否一致,另外,员工及主管是否勇于承诺目标,并且展现出创新与合作的态度去面对及解决问题。其实,从各项关于组织变革的研究中,均揭示出共享愿景的重要性,然而,光有愿景并不足以保证变革项目的成功,必须要获得利益相关人对组织变革目标达到承诺(commitment)的程度,才能让内部利益相关人愿意拥抱这个变革并且展现于行为。实务上,中国企业的从业员工是比较含蓄的,往往碍于面子或主管的权威,而不会对组织的目标有所质疑,或许比较容易具有共同目标,但如果缺乏承诺的层次,则往往目标的执行仅止于表面功夫,因此,惟有让内部利益相关人能够真正的拥抱目标并达到承诺的层次,才能保证组织变革的成功。

(2)员工发展及认同(People Development and Engagement):在组织面临转型时,员工的参与及是否认同公司的未来,是左右转型成功的关键,这还包含外部客户的参与。在中国,历经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从业人员的质与量均不同于以往。特别是国营企业或传统企业,在企业迫于转型的压力时,可能会影响员工过去的福利,因此,员工对公司的向心力,以及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去协助企业克服未来的挑战,也就是所谓的未来人才(Workforce of the Future),均是我国国营企业与传统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这也与西方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有截然不同的时空背景。

(3)领导团队和员工对变革的急迫感(The Sense of Urgency for Leading team & Employees):在理论或实务上,变革的急迫感会是组织变革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的激励与动能的来源,在Kotter的理论中,变革的急迫感已成为其核心元素,不论是哪种变革活动,只有当员工与领导团队在时机与程度上觉得是必要且急迫的时候,变革才得以有效启动。然而,在本次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企业正面临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与日益增强的竞争压力,由于过去的成就及对集团企业的信心,组织上下阶层对于公司面临变革的时机有着不一致的认知,这种现象,也在所观察到的其他中国企业中经常性的出现。因此,本研究认为领导团队与员工之间是否感受到一致的急迫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4)具备变革所需的工具及技能(Tools & Skills):与本因子相关的题项主要在探讨工作表现、与变革有关的工作方法、以及与变革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实务上,领导团队在领导公司结构性变革时常会因为选择错误的方法与执行方式而导致变革的失败,本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导入变革方法论时,多偏重于形式主义,往往忽略关键的导入步骤与扩散效果,较易满足于短期成功。因此,领导团队必须要有能力且适时地检查视所选择工具或方法的实施方式是否异常,以及考虑是否藉助外部专家的协助?

(5)沟通及纪律(Communication & Discipline):组织变革相关信息的获得、员工彼此间的合作程度、员工对于公司业务的参与、业务规划的持续性、员工的行为准则及工作纪律均深深影响着变革实施的成功与否。事实上,这些核心作为都与变革的执行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影响领导者的目标是否能贯彻到整个组织并被有效的遵循着。在实务上,纪律的贯彻与目标的落实是传统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的根本差异所在,在中国传统企业,内部的沟通效果是反映在外界所观测到的纪律表现上,一个有纪律的组织,就比较容易沟通变革的目标并且在变革期间维持一致性与持续性,因此,在我国具备这种特质的企业,就容易推动变革及落实。

六、 结论与建议

Kotter(1995)在其研究中指出,仅有约30%的企业管理变革可被称之为成功。由此可知,企业变革是不得不为的管理作为,然而,因为规划或管理不当,或是贸然套用变革理论而不知权变,这个高比例的失败造成企业经营上的损失与挑战是非常的巨大。

因此,本研究经过理论探讨与实证所得出的五个适用于我国企业进行变革管理的影响因子,基本上是希望对我国企业组织变革提供一个实务性的观点,具体的结论与建议如下:

(1)鉴于变革管理理论的研究已经非常成熟,本研究所得出的这五个共同因素并非主张为我国企业所专有的影响因子,但经由实证及管理意义的探讨,我们可以认为,国内企业在实施变革活动时,如果能充分考虑这五个共同因素的掌握程度,将有助于变革管理活动的成功;

(2)后续的研究将就单案例的探讨,扩大进行多案例的探讨,以确认这五个共同因素的普遍性与适应性;

(3)未来希望能在本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进行多行业及更多理论的探讨,以期能产生更多且更具体的影响因素,以充实我国企业变革管理理论与实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Bullock, R.J.and Batten, D.It's just a phase we're going through: a review and synthesis of OD phase analysis.Group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1985,(10):383-412.

[2] Burke, W.W.Organizational Change:Theory and Practice.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Inc,2002:191.

[3] Burnes, B.Managing Change: A Strategic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Dynamics.4th edn (Harlow: Prentice Hall),2004.

[4] Judson.Changing behavior in organizations: Minimizing resistance to change.B.Blackwell,1991.

[5] Kast, F.E., Rosenzweig, J.E.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 systems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McGraw-Hill,1979.

[6] Kotter J.P.Leading Change: Why Transformation Efforts Fai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5,73(2):59-67.

上一篇:三人年会搞笑小品剧本下一篇:初中作文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