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监测

2022-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监测

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与医院感染控制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强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作用。 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操作要求对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研究采用回顾性及现场临床观察方法,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情况。 结果 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2.63%、93.75%、88.57%,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8.96%、1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6.41%,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4%、6.22%、11.34%,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57%,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39%、2.21%、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内空气、设备、器械等灭菌率。此外,还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医院感染;控制

[

[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monitoring;Hospital infection;Control

院内感染属于患者入院后至出院过程或住院期间获得但出院后发生的一类感染情况,其发生受到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影响[1]。对于手术室而言,手术室的空气、设备、器械以及医护人员手等的消毒是控制术后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对患者切口的愈合以及恢复速度有着重要的意义[2-3]。我院根据《消毒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操作要求对手术室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度我院手术室消毒灭菌情况进行了分析,其中2013年度为非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2014年度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材料来源包括“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本”、“灭菌物品培养登记本”、“手术是空气培养登记本”以及“消毒物品培养登记本”等。

1.2 方法

1.2.1 消毒方法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2012年版进行手术室环境的消毒灭菌效果。每个月对手术室内空气、台面、工作人员手、手术器械、消毒物品等采样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消毒技术规范标准执行。

1.2.2 手术切口感染率调查方法 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病例监测的相关要点,采用前瞻性研究,并根据医院切口设计出相关表格。由医院感染科在外科医生及护士的帮助下进行工作,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情况,并详细记录。

1.3 判定标准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根据我国2001年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根据术后切口的感染情况可以分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与深部手术切口感染。表浅手术切口感染:符合下述情况之一者:(1)患者表浅切口处出现红热肿胀、压痛或脓性分泌物,需要进行切口开放者;(2)经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深部手术切口感染:符合下述情况之一者:(1)术后可以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2)术后切口自行裂开,并有明显的脓性分泌物,患者体温高于38℃;(3)再次对手术部位进行探查,能够发现涉及深部切口的脓肿或其它感染迹象;(4)经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组织切口感染。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后,手术室空气、灭菌物品、消毒物品、医护人员手等灭菌合格率;(2)观察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后,患者术后伤口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消毒灭菌监测前后手术室消毒灭菌情况比较

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2.63%、93.75%、88.57%,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分别为98.96%、1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实施消毒灭菌监测前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

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前,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6.41%,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54%、6.22%、11.34%,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2.57%,Ⅰ类切口感染率、Ⅱ类切口感染率、Ⅲ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39%、2.21%、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手术室空气消毒与监管措施

目前研究表明,手术室内空气的纯净度对手术切口的愈合等级有着一定的影响[4]。当手术室空气中的浮游菌总数达到700~1800CFU/m3时,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明显上升。当手术室空气中的浮游菌总数控制在180 CFU/m3以下时,则切口的感染明显降低[5]。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干预措施:(1)加强对手术室空气的消毒:术前1h启动等离子动态空气消毒机,至术后2h进行持续动态空气循环风消毒;(2)严格控制手术室内人员的流动:研究发现,在手术过程中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源于人体散发、物体表面浮尘起动、各类布类敷料散发以及房间门的频繁开关使走廊内的空气涌入等[6-7]。因此,控制手术室人员的活动度,能够降低手术室空气中的细菌浓度;(3)洁污控制:无菌手术与污染手术必须分开进行,原则为“先无菌后污染”;(4)卫生清扫:每日手术前后均对手术室进行湿式卫生清洁。

3.2 手术设备、器械消毒灭菌与监管措施

研究表明,对手术使用设备及器械的清洗过程对消毒与灭菌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8]。一旦设备及器械中残留有血块、黏液、油污等有机物,均可能阻碍微生物与灭菌媒质的有效接触,降低灭菌效果,甚至导致灭菌失败[9]。因此,良好的清洗,是对消毒灭菌物品的最基本的要求。手术室中的器械敷料属于高危险器材,一般采用高效消毒法。对于能够进行高压消毒的相关器械,必须经过高压消毒并送入手术室内[10]。在使用器械时,手术医师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对于可疑的器械不再使用。另外,手术使用的无菌物品还应该按照规定放置于指点地点内,并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的保存管理制度。本研究显示,通过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空气灭菌合格率、消毒物品灭菌合格率以及医护人员手灭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该结果表,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如消毒情况良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

3.3 医护人员手消毒与监管措施

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双手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一个重要媒介[11-13]。手术对于双手的消毒更是提出严格的要求,保证手术医师清除或杀灭手部皮肤上的微生物,防止细菌从手部皮肤转移至手术部位,避免与控制手术后切口感染[14-15]。通常情况下,外科消毒往往只能清除皮肤表面的细菌,对于处于皮肤毛孔深层以及皱折处的细菌往往很难清除。若手术医师工作繁忙,或需要进行紧急手术时,往往导致其违反洗手规程,导致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因此,手术室医护人员必须要个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严格对手进行消毒。

3.4 手术后患者的感染控制

术后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切口敷料的更换,在进行敷料更换前,必须对双手进行严格的消毒。在进行敷料更换的过程中,亦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致病菌侵入切口。对于术后需要引流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及时拔除,以免细菌繁殖。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定时对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若分泌物产生较多时,应及时进行微生物培养。根据培养结果进行及时的临床处理。本研究显示,通过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无论是Ⅰ类切口、Ⅱ类切口还是Ⅲ类切口感染率,均较之前有了显著的下降。表明通过实施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能够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这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为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要求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重视对手术室内空气、设备、器械等消毒。而通过手术室消毒灭菌监测,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内空气、设备、器械等灭菌率。此外,还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桂红,张敏静.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对手术器械灭菌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3):705-707.

[2] 张明珍.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530,523.

[3] 陈莉,李竹天,甘永新,等.2011年广西区直属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调查[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3):470-471.

[4] 冯莉.2010~2012年汉中市人民医院手术室物品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5):113-115.

[5] 杨婉英.手术室感染控制现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58.

[6] Gomes P,Teixeira R,Oliveira,et al.Mini-review: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s the most frequent caus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old and new fighting strategies[J].Biofouling,2014,30(1):131-141.

[7] 刘庆兰,郑文龙.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院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9):2404-2407.

[8] 王晓础,张丽青,林哲,等.精细化流程干预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1015-1016,1019.

[9] Mohammad Rafienia,Babak Zarinmehr,Seyed Ali Poursamar,et al.Coated urinary catheter by PEG/PVA/gentamicin with drug delivery capability against hospital infection[J].Iranian Polymer Journal,2013,22(2):75-83.

[10] Ehrenkranz RA.Ongoing issues in the intensive care for the periviable infant-Nutritional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and nosocomial infections[J].Seminars in Perinatology,2014,38(1):25-30.

[11] 尹蕊.手术室器械、敷料与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1,24(10):36.

[12] Jones M,Ying J,Huttner B,et al.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importation, transmission,and nosocomial infections of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112 veterans affairs medical centers[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14,58(1):32-39.

[13] 张红伟.手术室原因引发老年骨折病人术后感染的临床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99-2700.

[14] 冯秉华,赵英男,韩凤东,等.手术室连台消毒灭菌监测结果分析[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9):708-709.

[15] 蒋健梅.手术室消毒灭菌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8):1664-1665.

(收稿日期:2015-10-20)

作者:唐香祝 阮杏菲 江翠波

第2篇: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感染防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从现行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现状看,仍存在较多不合理之,信息预测方面不具备前瞻性特征,更无从谈及做好感染信息预警监测工作。本文将从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现状角度,对预警监测系统应用的必要性研究,并提出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具体设计思路。

【关键词】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

前言:作为医院感控制的重要手段,预警监测系统集大量数据于一体,包括抗菌药物应用、细菌耐药性监测、感染病例监测以及高危因素等信息。尽管近年来医院对该系统建设给予足够重视,但投入使用中有较多不足之处,要求做好设计与改进工作。因此,本文对医院感染管理中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感染信息监测现状分析

医院感染监测水平是决定感染控制的关键性因素,从当前感染监测现状看,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为:①感染爆发难以预测。实际识别感染病例中,多依托于现场判定、手工操作,而实时预警、自动分析与监测都未实现,仅在患者出院一段时间,才发现有感染问题存在,这样将无法为临床感染控制提供帮助。需注意的是,感染暴发的控制,要求以预警机制作为保障,使感染暴发苗头被控制,才可及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②数据采集问题。一般信息采集的信息多来源于各科室医护人员,人员将信息汇报给院感科,在此基础上由专职人员重新做好信息收集与整理工作,许多医技信息、检验信息难以及时被院感科人员获取,其导致无法及时反馈指导,最终造成管理决策不具备较高的准确度与效率。③数据分析与统计问题。由于感染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如多重耐药菌监测、抗菌药物的应用,单纯利用人工分析方式,不仅受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等影响,且因信息数据过于复杂,难以保证分析效果,且处理中易疏漏,这样最终分析的结果难以为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参考[1]。

二、医院感染管理中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信息预警监测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将抗菌药物监控、多重耐药菌监测、医院感染预警以及其他模块等融入系统中,确保整个预警监测系统的应用有前瞻性。具体设计如下几方面。

(一)感染预警模块

感染预警模块设计中,要求与其他AIS、EMR、RIS、LIS与HIS等做到数据信息交接,这样整个系统既可做到筛选感染病例,也能满足其他统计、查询、干预与监测功能要求。同时,对于其他留置导管、发热、抗菌药物、感染暴发等,都可实现自动预警。需注意的是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感染预警指标进行明确,可结合相关的感染信息,如抗菌药物应用、微生物学细菌培养结果、常规化验结果等,在此基础上完成预警指标构建过程。系统会根据预警指标,自动确认感染病例,并对疑似感染病例进行筛选,由专职人员对病例分析。

(二)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

该模块设计中,要求对接微生物室系统,对具体的监测范围进行确定,由系统完成采集细菌药敏实验相关信息,检测其中病例并预警。当人员从系统中获取定植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后,便可从干预专家库内寻找耐药菌防控SOP方案,并提供给主管医生。另外,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设计中,要求做到将数据作为导航,通过检索对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查询,可将任一时段内的耐药菌药敏变化信息导出,为用药选择与耐药菌防控提供指导[2]。

(三)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

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在作用上主要表现为可使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被监控。模块设计中,可根据预防、治疗与用药的相关标准,对抗菌药物的不同应用目的进行统计,做到分级管理,一旦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模块可进行预警。此外,对于其他如Ⅰ类手术切口,在抗菌药物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药物种类等方面,都可被纳入自动预警的范畴中。

(四)其他模块

系统设计中,其他如切口感染监测、手卫生管理模块等也需进行合理设计。如在切口感染监测方面,设计中主要考虑系统可实时监控切口感染情况,并对其中的手术风险进行评估,在手术风险等级确定的基础上,对可使感染率、感染例次进行统计。另外,对于手卫生管理模块,且在院内感染控制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系统构建中,要求对手卫生数据做到实时记录,并根据记录信息完成分析、统计与报表过程。这样在数字化管理手卫生依从性下,能够使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得以提高[3]。

结论:预警监测系统的构建是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所在。实际进行系统设计中,应正确认识当前医院感染控制的现状,从感染预警模块、多重耐药菌监测模块、抗菌药物应用监控模块以及其他模块进行设计,在保证所有模块设计合理的基础上,使预警监测系统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通过预测与预警,使医院感染率得以降低,推动医院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运萍,潘丽杰,万志红,周文莉,马世民,董颖,王俐. 医院感染预警监测与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17:1551-1554.

[2]钟山. 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07:15-18.

[3]孔繁琳. 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伤残医学,2014,07:278-279.

作者:段宇宏

第3篇: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监测评价

(广西省河池市妇幼保健院 547000)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现状,是提高临床医师的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率。方法采取回顾性两查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所有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发病率和漏报率的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9703人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7%、漏报率为10 %。结论:我院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工作,目的明确,措施得力,工作落实到位,效果明显。

【关键词】医院感染;数据分析;效果评价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建立有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 医院感染委员会定期召开委员会会议以及例会, 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审定和考评。对于科室感染监控小组根据科室具体情况, 制定相应的感染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1] 。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全体医务人员的重视。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是影响到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工作,严重影响到医疗护理质量的评价和医疗安全工作,因而必须加以高度重视。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把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作为开展监测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采取回顾性调查与定期和不定期查房和查病历的前瞻性方法进行监测,经过2年的时间的查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收集方法

1.1 资料收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所有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调查科室有外科、妇产科、儿科。

1.2 判断标准: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了已明确诊断的医院感染,其出院期间病历到达病案室后,科室未填报医院感染报告卡被视为医院感染病例漏报。

1.3 诊断依据:根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漏报率

表1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漏报率

表1:

从上表看出,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基本持平,在低于国家颁布标准之下。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呈下降趋势。

2.2 几个科室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医院感染在各科室均有发生,均为散发,无爆发流行情况,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内科系统感染较高的科室有儿科,外科系统感染较高的科室为妇产科。

2.3 由于医院加强对手术病人的各个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两年内均无手术切口感染。但须高度紧惕,常抓不懈。

3 讨论

3.1 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认识,有一些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缺乏认识,对内源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的认识不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临床诊断与病原学诊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对医院感染诊断中涉及的某些感染认为是必然的并发症,部分医师将工作重点集中在对病人的诊断与治疗上,不重视填报医院感染病例上报卡,个别医师怕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尽量在病历中不提及医院感染或回避对医院感染过程的详细记录。还存在有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多了影响科室的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就我院的实际工作,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采取一些措施。

3.1.1 争取院领导和主管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医院领导重视是我们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关键,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对在工作中所存在的困难及时向领导反映,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分别由院长、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由医务科、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后勤科、各科室主任及护士长等多职人组成。

3.1.2 抓好医院感染在职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全院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内加强对全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宣教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举办医院感染知识学术讲座,抓好上岗前的培训等,通过多种形式给医务人员讲解相关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使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提高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能力。

3.1.3 加大医院感染监测与预防控制力度,医院感染及发病率反映了该院医院感染现况,医院感染病例发生时,由主管医师填报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后送医院感染管理科,院感科检查病例报告情况和漏报情况。为了降低漏报使医院感染发病率具有真实性,专职人员对医院感染病例统一进行登记,月底进行统计汇总,计算感染率、漏报率,并对漏报病例月底报质控科进行考核。

3.1.4 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管理力度。在监测中对新发现的漏报后及时加以解决,实行岗位责任制对漏报指标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医院的感染发病率监测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制度化、常规化,为医院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任麗娟, 宋暖, 秦平, 等 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分析[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 ( 11) : 1261 - 1263.

作者:莫春璘

第4篇:2013年第三季度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小结

手术部位的感染增加住院时间、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增加住院费用,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据我院初步统计资料对手术病人实施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以有效降低手术后病人医院感染率。现将2013年第三季度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情况小结如下:

一、 监测方法:

1、每个手术病人均需填写“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调查表”。

2、床旁询问手术病人,了解切口愈合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3、调查中特别注意手术病人发热是否>38℃,切口外观的改变,发红、有无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菌素的情况,提前拆线以引流,切口分泌物流出情况及医生已诊断的切口感染。可疑感染的切口应做分泌物拭子涂片细菌培养。

4、每个手术病人出院时应给予出院指导,并告知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与责任医师或感染管理科联系。

5、病人出院后由专人负责电话随访,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切口感染。

二、一般监测情况:

2013年第三季度我院手术病人共740例,按手术危险因素分类:手术危险因素分值为0的有560例,手术危险因素分值为1的有168例,手术危险因素分值为2的有10例,手术危险因素分值为3的有2例;按手术切口等级分类:Ⅰ 类手术切口180例,Ⅱ类手术切口490例,Ⅲ类手术切口70例。

2013年第三季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人共1人,1例次。

1

三、手术病人感染统计:

1、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率=观察期间手术病人各部位医院感染病人例次数/观察期间手术病人总数×100% 2013年第三季度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率=1/740×100%=0.14%

2、手术切口感染专率:

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1/740×100%=0.14%

四、小结

本季度手术部位经感染监测,并发现感染病例的发生率总体控制较好。Ⅰ类手术切口、Ⅲ类手术切口均未发生感染,Ⅱ类手术切口有1例发生感染(剖宫产1例)。由于所涉及的病种手术例数太少,计算出的感染发生率不能说明问题。然而,我们也与相关的医生沟通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进一步控制手术部位的感染发生率。

院 感 科 2013年9月30 2

第5篇: 2015年麦盖提县人民医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实施方案

根据卫生部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312-2009】》中对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的要求,及卫生部2010年12月14日颁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指导,再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拟在2015年对我院开展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工作,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监测目的:

1. 监测手术操作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及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 2.建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比较体系;

3.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评价院感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二、监测的周期:

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三、监测的范围:

1、监测范围为实施的所有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的科室;

2、手术类型包括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

四、外科手术感染部位的定义

按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1、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即在充分无菌的准备下,手术部位可以做到无菌的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2、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沾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沾染可能的空腔器官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3、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

1 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有些腹内手术如某些胆道手术、肠梗阻手术等手术切口亦属此类。)

4、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 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

2、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3、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五、监测方法:

1、监测前的准备

2 监测开始前对手术室及相关科室的主任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对参与项目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贵和任务,正确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以及正确采集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方法。

为了能保证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手术医生/麻醉医生

①完善病案、手术麻醉记录,将感染相关症状和体征记录完全,特别是当切口发生变化时,详细描述切口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手术记录中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外请注明手术方式(腹腔镜、开腹)、手术名称、手术历时、手术中失血、手术中输血量、麻醉评分。记录参加手术人员,特别是主刀者、第一助手;手术引流情况;手术后的病情记录、抗菌药物应用与更改目的等。

②争取定时间换药,以便医院感染管理科能安排人员观察切口情况。 ③有或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时,送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以及细菌培养。 ④围手术期用药,请注明手术前或手术中用药,手术前用药

注明用药的时间,一般要求在切皮前30-60分钟应用,手术中用药是指手术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 500mL,要求追加一剂抗菌药物。

护士

了解手术后患者体温及手术切口情况。发现切口有异常分泌物,及时提醒、协助医生做切口分泌物检查;做好手术患者的入院宣教和出院指导,准确留存患者出院后联系方式并告知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有红肿、热痛、化脓等情况及时与医生和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联系。

感染专职人员

了解、登记被监测手术患者的情况,与手术医生确定换药时间,查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与医生进行交流要求患者出院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告知感染管理科,输入每个手术患者监侧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每三个月得出手术部位感染率并根据医生代码通知医生本人。

2、调查登记方法

(1) 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了解患者实施手术情况,并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2) 监测表格信息来源手术患者的信息可从手术预约单或病室护士交班报告本获取;患者一般情况根据入院记录和三测单、手术信息根据麻醉记录单和手术记录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医嘱单获得的的信息,以及专职人员现场和追

3 踪调查所得的信息。

(3)巡视手术患者.与医生约换药时间,了解切口愈合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

(4)医院感染病例发现方法同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手术患者术后发热是否>380C,切口是否发红、有无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是否提前拆线引流,切口分泌物流出情况。如有上述情况发生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检查以确定感染。

(5)填写说明

1)手术持续时间指从切皮到皮肤缝合的时间,不包括麻醉时间。 2)手术医生指在手术中执行主要操作的医生。

3) ASA评分根据ASA(美国麻醉医生协会)病情分级可将病情分为I,II, III, IV, V级。

4)切口类型

按手术切口的清洁度可将手术切口分为四级:清洁切口、清洁一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性切口。

5)手术类型

指患者进行手术的状态.分为择期和急诊。 6)麻醉类型

指患者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分为全麻和非全麻。

ASA病情估计分级表

分级 分值 标 准

正常健康。除局部病变外,无周身性疾病。如周I级 1

身情况良好的腹股沟疝。

轻度或中度的周身疾病。如轻度糖尿病和贫血,II级 2

新生儿和80岁以上老年人。

有严重的周身性疾病,日常活动受限,但未丧失III级 3

工作能力。如重症糖尿病。

有生命危险的严重周身性疾病,已丧失工作能IV级 4

力。

病情危笃,又属紧急抢救手术,生命难以维持的V级 5

濒死病人。如主动脉瘤破裂等。 7)围手术期用药

1. 给药时机: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2. 用药时间: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8)术中用药

4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 1 500 ML),应手术中给予第2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

9)术后用药

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接受清洁-污染手术者的手术时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对手术前已形成感染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应按治疗性应用而定。

10)感染部位

手术部位(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感染。 11)感染日期

是指出现症状或实验室出现阳性证据(收集标本的日期)的日期

六、相关指标的计算: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

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某外科医师感染发病专率=

七、数据的整理、分析、及反馈

1、专人负责。认真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3、每季度小结,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将调查数据向有关人员汇报。

八、切口标本采样方法

①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的操作方法

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科,注意不能用干棉签取样,一定要用无菌盐水浸湿再取样并及时送检。

②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操作方法

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用力擦拭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后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但厌氧菌培养时应取深部标本而不能擦拭表面,同时要使用厌氧培养基。

5

×100%

×100%

第6篇:霍邱县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大外科手术患者经历手术创伤、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医院感染,而切口感染是手术常见并发症,因手术种类及手术危险因素各不相同,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我科从2012年3月开始对大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定期将监测结果反馈给科室及医生本人,以便分析感染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2012年3月10日——2012年9月7日我院大外科病房住院并实施手术的患者共监测28例。

1.2 监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按预先设计的表格内容,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床位医生一起每天对手术后患者的切口情况进行观察直至患者出院,并做好记录。

1.3 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4 危险因素:按手术时间、切口清洁度、急诊手术、疾病类型、手术科室进行评估。

2、结果:六个月共监测大外科28份病历,其中妇产科:21份、外科:7份。全院未发现感染病历。

3、讨论:开展手术医师切口感染的监测,能及时将切口感染反馈给每位主治医师,以了解自己手术质量的水平,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找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及早改进手术操作技能和手术后医护处理的质量,以降低感染率。

外科医生手术切口专率监测是一项目标性监测,是在医院中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举措,通过手术切口的目标性监测,查出手术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将监测和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降低手术切口的医院感染率,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2012-10-10

第7篇: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了解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感染率;

2、发现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

3、评价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

二、监测对象

监测对象: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病人。

三、监测指标

手术部位感染率,各类手术切口感染专率,不同危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

四、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三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表浅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者即可作出诊断:①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关节、钛网、补片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做出临床诊断:①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②自然裂开或有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③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3、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做出临床诊断:①引流或穿刺有脓液;②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③由临床医生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①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②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③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

部感染。④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⑤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⑥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⑦局限性的刺伤切口感染不算外科切口感染,应根据其深度纳入皮肤软组织感染。⑧外阴切开术切口感染应计在皮肤软组织感染中。

五、监测方法

(一)监测前的准备

1、监测开始前对手术室及相关科室的主任说明该项目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和配合。

2、对参与该项目监测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任务,正确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及正确采集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方法。

(二)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

为了保证手术切口感染调查工作顺利进行,资料准确、详尽,需要各级人员积极配合,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如下:

1、手术医生/麻醉医生

①完善病历,手术麻醉记录,将感染相关症状和体征记录完全,特别是当切口发生变化时,详细描述切口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和量。手术记录中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外须注明手术方式、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中失血量、手术中输血量、麻醉评分、患者体重。记录参加手术人员,特别是主刀者、第一助手;手术引流情况;手术后的病情记录;抗菌药物应用与更改目的等。②争取定时间换药,并通知院感科,以便安排专职人员观察切口情况。③有或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时,送分泌物或脑脊液常规检查+革兰染色,以及细菌培养。④围手术期用药,请注明手术前或手术中用药,手术前用药注明用药的时间、地点(手术室、病房),一般要求在切皮前30-60分钟应用,手术中用药是指手术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若手术时间超过三小时或失血量>1500ml,要求追加一剂抗菌药物。

2、病房监控护士

了解手术后患者体温及手术切口情况,发现切口有异常分泌物,及时上报、协助医生做切口分泌物检查;做好手术患者的入院宣教和出院指导,准确留存患者出院后联系方式,并告知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如有红肿、热痛、化脓等情况及时与医生和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联系。

3、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

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手术患者的情况,与手术医生确定换药时间,查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核对每位手术患者的联系方式,对手术患者宣传解释调查目的和方式,电话联系出院后的患者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输入每个手术患者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每三个月得出手术部位感染率,与医师共同分析原因以便进行改进。

(三)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

手术部位有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等体征之一时,颅脑手术后有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等体征之一时,应进行相应的诊断性检查。特殊情况下,外科医生与微生物室人员、感染控制人员一起讨论并通过无菌操作从切口留取组织或液体标本送检。

①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的操作方法

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科,注意不能用干棉签取样,一定要用无菌盐水浸湿再取样并及时送检。

②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操作方法

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用力擦拭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后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但厌氧菌培养时应取深部标本而不能擦拭表面,同时要使用厌氧培养基。

③脑脊液标本涂片+细菌培养的操作方法

由医师以无菌操作穿刺取得,必须装入戴帽(盖)的无菌试管2管:1管内含经除菌过滤的2%福尔马林盐水0.5-1.0ml,加入等量脑脊液标本以固定细菌和细胞,专供涂片用。2管为空管,加入脑脊液,保温(35℃)专供培养用。每种检验需要最小量:细菌培养≥lml,真菌≥2ml,抗酸杆菌≥2ml。

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绝不可冷藏! 分枝杆菌培养标本需4℃保存。

(四)调查登记方法

①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每天到病房了解患者实施手术情况,每个手术患者均需填写“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见表1),该调查表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填写,医院感染仅指手术部位感染。

②监测表格信息来源

手术患者的信息可从手术预约单或病室护士交班报告本获取;患者一般情况根据入院记录和三测单、手术信息根据麻醉记录单和手术记录单,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医嘱获得的信息,以及专职人员现场和追踪调查所得的信息。

③巡视手术患者,与医生约定换药时间,了解切口愈合情况及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 ④医院感染病历发现方法同医院感染发病率调查,在调查中要特别注意手术患者术后发热是否>38℃,切口是否发红、有无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是否提前拆线引流,切口分泌物流出情况。如有上述情况发生由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检查以确定是否感染。

⑤每个手术病人需建立出院后追踪档案,病人出院时,给病人出院指导,并告知一旦切口出现异常,及时与感染办联系。无植入物手术患者手术后追踪30天,有植入物者术后追踪一年。

六、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专人负责,认真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3、每季度总结分析,不断提高监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将调查数据向有关人员汇报,向各手术医生通报其本人的感染专率。

4、分析感染发生的可能因素以及感染率的变动趋势,并确定下一步工作目标。

表1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登记表

一、一般情况

住院号 科别 床号 姓名 性别 男/女 年龄 入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联系电话 回访日期 年 月 日

二、手术情况

手术名称 手术持续时间 分钟 手术日期 年 月 日 手术医生 ASA评分 Ⅰ Ⅱ Ⅲ Ⅳ Ⅴ 切口等级 Ⅰ Ⅱ Ⅲ 失血 ml 输血 ml 术前外周WBC计数 手术类型 急诊/择期 麻醉类型 全麻/非全麻 植入物 有/无 显微镜 是/否

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术前2小时以前用药 是/否 药物名称剂量方式 围手术期(术前30-120分钟)用药 是/否

药物名称剂量方式 术中用药 是/否 药物名称剂量方式 术后用药 1日/ 2日/ 3日/ 4日及以上

药物名称剂量方式 联合用药 是/否 一联/二联/三联/四联及以上

药物名称剂量方式

四、医院感染情况 是/否 部位: 表浅切口/深部切口/器官腔隙

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疼 外科引流: 是/否 瘘管: 是/否 手术切口渗出物:脓性/血性/脂肪液化/其它 感染日期 年 月 日

其他医院感染 有/无 感染部位

送检日期 标本名称 送检方式 病原体 药敏结果

填表人

外科患者出院指导

尊敬的患者:

您好!感谢您对我院的信任,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我们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提高医疗质量,给您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联系。

一般情况下,手术后外科伤口需要7至14天愈合,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如果在手术后30天内遇到下列情况,请与院感科联络并及时就诊。

1、切口化脓、流脓或流血水。

2、拆线后不愈合。

3、切口处疼痛或触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

4、不明原因发烧>38℃。

电话:

地址:县医院院感科

出院后,医院感染办的工作人员会电话了解您的切口愈合情况,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第8篇: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 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

二、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三、手术室内应设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四、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火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五、手术用器具、物品的清洁和消毒灭菌要求见第五章第三节,手术室内设消毒供应的管理见本章第八节,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

六、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七、洗手刷应一用一火菌。

八、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九、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十、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十一、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应注明感染情况,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未消毒。

十二、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十三、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第9篇: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管理与监测

医院手术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之一,其对建筑卫生学的要求最高,也最复杂(硬件)。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化医院的建设与发展,洁净手术室的建设已逐步普及,同时也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空调净化技术 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首先用于工业制药,电子等技术方面。80年代逐步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空调净化技术是利用空调系统中装置多级空气过滤设备,使进入房间的空气在热、湿调节的同时除去空气中的细菌。洁净手术部正是建立在空气净化技术和手术全过程的感染控制,切断所有污染途径(人流、物流、气流、水流)的理念之上的。其要求不仅手术室是洁净的,并且在手术整个过程、环节及必要的配套辅助性用房区域也必须是洁净的。其不仅有阻止外部细菌的进入,也是阻止室内由于长期消毒破坏菌种平衡后使特定细菌大量繁殖的有效手段。

二、我国洁净手术室的分级 根据手术室无菌程度将手术室分为5类:(1)一类手术室相当I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100级,周边区1000级),也称无菌净化手术室。多用于神经外科、心脏、脏器移植、全关节置换、眼科、大面积烧伤植皮等深部重大手术。这类手术不得有产生感染的因素。(2)二类手术室相当于II级洁净手术室(手术区1000级,周边区10000级),即一般无菌手术室。多用于脾、肾、肺等脏器切除、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等。这类手术,外部条件属无菌,但在手术过程中,因内部因素可能发生感染。(3)三类手术室相当于III级洁净手术室,多用于本身已感染的有菌手术,如胃、胆囊、阑尾手术等,但手术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4)IV类手术室也是用于有菌手术,如创口已严重化脓和感染。(5)五类手术室为负压手术室,应用于有传染性的手术,如全同绿假单胞菌、气性坏疽、破伤风、MRSA等细菌的感染伤口的手术。病人自身有菌,感染力强,散发大量传染病菌,对环境严重污染、危害大,故应隔离,空调系统也应分开设置。 手术室的数量、等级依医院性质、规模、级别和财力而定。我国规定,100张床位,需4-5间手术室,有菌无菌手术室分开。综合性医院I级手术室间数不应超过洁净手术室总间数的15%,专科医院视需要而定。

三、洁净手术室的布局与流程

1、洁净手术部的组成 手术部是由若干手术室及为手术室服务的辅助用房(辅助区)组成。辅助区又分直接和间接为手术室服务用房。直接为手术室服务的功能房间有:无菌敷料存放室、药品存放室、一次性无菌用品室、无菌器械贮存室、麻醉室(包括麻醉复苏室)、刷手室、护士站、准备室、洁净走廊、清洁走廊等。间接为手术服务的房间如:办公室、会议室、示教室、值班室等,其外延又涉及有家属等候室、ICU、输血科、病理科等。是以手术室为核心,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医疗功能单元。

2、洁净手术部的布局流程 (1)洁净手术部在医院建筑中的位置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设在病房最顶层;②设在病房中间一层;③设在病房底层;④设在工字组合体的连接体中;⑤设在工字体分岔组合体的分岔中;⑥设在门诊与病房其他部位。 (2)洁净手术室分区

①办公教学区:主任、护士长、医生办公室、示教室。一般洁净要求30万级,位于手术室清洁区的一端,有单独的通道。 ②医务人员卫生通过区:包括换鞋、一更、淋浴室、二更、缓冲间或直吹室,一般位于清洁区,30万级。 ③洁净手术区:包括洁净走廊,10万级。另外可划分百级手术室区、万级手术室区、防辐射手术室区、负压感染手术室区:前缓冲室、单独刷手间、药品器械室、负压手术室(100级、万级)、单独洗消室、后缓冲间。 进入手术室的洁净走廊一般为10万级。出手术室或传递窗将医疗废物及污染的器材运出的走廊为清洁走廊,一般为30万级。 ④洁净辅助区:灭菌物品、器材、一次性无菌无品存放间,麻醉准备间、麻醉复苏间、药品间、护士站、麻醉医生休息室等在此区,一般为10万级。 ⑤清洗消毒区:如果是手供一体的手术室有单纯的清洗、消毒、灭菌区域,灭菌后物品直接进入无菌间。如果手、供分开的,手术室仅有个污洗室,位于清洁走廊的一端,手术室仅进行初洗后通过污物电梯运送到供应室、供应室将灭菌物品通过清洁电梯传送到手术室灭菌间。污洗室为污染区,为常压或微负压。 ⑥其他区域:医生、护士值班室可为30万级。 在手术室外围还可设手术家属等候区、洽谈室、教学室(闭路电视教学)。 (3)手术室的流程 洁净手术室一般分为洁净区、清洁区、污染区三区和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灭菌物品、一次性灭菌物品器材通道;污染医疗废物、器材通道等四个人流、污流通道。还有一个气流的通道,依次从洁净级别高→洁净级别低→清洁区→污染区形成气流走向。 (4)洁净手术部流程设计的原则 流程分明,合理,防止交叉感染,缩短操作路线,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手术质量。 1)人流:①患者进入手术部洁净走廊之前应进行更换病车及被服等卫生工作。流程:病房患者(走来或科室平车)→手术室清洁区(30万级)换车、换被服→洁净通道→麻醉准备间→洁净手术室→麻醉复苏间→洁净通道→更换车、被服→ICU或病房。 ②医护人员:清洁区换鞋→一更衣室,脱去外面工作服→二更换手术衣→缓冲间或直吹室→洁净走廊→刷手间→洁净手术室→洁净走廊→缓冲间→二更(脱去污染手术衣)→淋浴室→一更换衣→换鞋→病房。 医护人员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手术室的洁净质量。 2)物流: ①无菌物品、敷料、灭菌的仪器及器材、一次性无菌物品专门清洁通道→手术室洁净通道→无菌物品或仪器存放间→洁净手术室→清洁通道→污洗间初洗、消毒后打包→清洁通道→压力蒸汽灭菌室(柜)灭菌→手术部无菌物品室。供应室→无菌物品通道→手术室。 ②医疗废物:洁净手术室(传递窗/气压门)→清洁走廊→污物间→专用通道→出手术部。

3、洁净手术部建筑装饰的要求 总原则:平整、光滑、无起尘、不积尘、便于清洁、不易撞坏、倒塌。手术室内所有材料吸湿后不开裂、不积灰。严格禁用有持续挥发性化学物质的材料。器械装置、电器设备均应嵌入墙内,避免突出防止表面积尘。地面与墙面连接处必须是圆角。地面上不应出现凹槽以防积污。符合防火要求。 空气净化及气流运行是重点。洁净手术室门需设置吊挂式自动推拉门(感应),防止外界气流干扰、污染。为防止门敝开丧失正压作用,门宜有自动延时关闭装置。

装饰材料要绿色环保,尤其作试管婴儿的手术室内必须保证无毒无味。 洁净手术室最好朝北,(避免阳光直晒),工作室可朝南,不设外窗,主要避免外光线的影响及污染。走廊宽敝,备有单独发电机防停电。III、IV级洁净辅助用房可设双层密闭窗。吊顶上不能开设人孔,如必须开检查口,应另设并不大于400mm×400mm,人不能上下,并严格密封。 装饰形式有整体式,拼装式。材料主要分墙体和地面二种。地面一般用的有整体现浇水磨石(较广泛)、环氧树脂(自流平,平整光滑、易清扫,价格贵);PVC(有抗静电的,较广泛应用)。墙体有彩钢板(ES板)、钢板(电解钢板+10-12mm石膏板)、不锈钢板(加工后不产生眩光、价高)、防锈和复合铝板、CLACAL板(高密度水泥+硅石、高温高压加表的涂料加陶瓷薄膜等)。

4、洁净手术部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1)洁净度:主要影响切口的污染和空气中的细菌的浓度 我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对不同等级的手术室和辅助用房提出了一个分级标准。

表1 洁净手术室分级 手术切 等级 手术室名称 适用手术提示 口类型 关节置换手术、器管移植手术及脑外I I 特别洁净手术室科、心脏外科和眼科等手术中的无菌

(手术区100级,周边区1000级) 技术 胸外科、整型外科、泌尿外科、肝胆标准洁净手术室II II 胰外科、骨外科和普通外科中的一类(手术区1000级,周边区10000 切口无菌手术级) 一般洁净手术室III III 普通外科(除去一类切口手术)、(手术区10000级,周边区 妇产科等手术 100000级)IV IV 准洁净手术室 肛肠外科及污染类等手术 300000级 工级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按10000级要求。

表2

主要洁净辅助用房分级 等级 用房名称

I 需要无菌操作的特殊实验室 II 体外循环灌注准备室 III 一次性物品、灭菌敷料及器械与精密仪器存放室、护士站、洁净走廊、刷手间、消 毒准备室、预麻室、重症护理单元(ICU) IV 麻醉苏醒室、更衣室(二更)、清洁走廊 (2)细菌浓度:主要影响手术切口的感染 洁净手术部以控制有生命微粒为主要目标,故以细菌浓度来分级,空气洁净度是必要的保障条件。 表3 洁净手术室细菌浓度分级标准 沉降法(浮游法) 细菌最大平均浓度 表面最大染菌密度 30min·Φ90mm(皿) (cfu/m3) 等级

(cfu/cm2) 手术区 周边区 I 0.2个(5cfu/m3) 0.4个(10 cfu /m3) 5 II 0.75个(25 cfu /m3) 1.5个(50 cfu /m3) 5

III 2个(75 cfu /m3) 4个(150 cfu /m3) 5 IV 5个(175 cfu /m3) 5 注:细菌浓度是直接在空态净态下测得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我国洁净手术部借鉴德国的作法,即不全室净化和均匀送风,而是保护关键部位和局部净化的原则。要求I、II级洁净手术室应采用独立的净化空调机组,新风可采用集中送风系统。新风必须经粗效、中效、亚高效三级过滤,送风末端必须是高效过滤器把关。I、II、III级洁净手术室应采用集中送风方式、送风口面积即手术区的大小和手术室等级相适应,I级不少于

6.2m2(其中头部专用的不小于1.4m2),II级不小于4.6m2,III级不小于3.6m2。这种保护主流关键区的理论,即提高洁净效果,又经济。 表4 主要技术指标 自净 相对 最小新 最低 最小静压换气 手术区截

差 面 温度 次噪声 名称 湿度 风量 照度 时间 /ab(A) 次数 h /pa(对相平均风速/℃ 邻) (m/s) (次/min /% m3/h.h /1× /h) I +8 60 6 ≤52 ≥350 0.25~0.30 ≤15 22-25 40-60 II +8 30-36 — 60 6 ≤25 22-25 40-60 ≤50 ≥350 III +5 18-22 — 60 4 ≤30 22-25 35-60 ≤50 ≥350

IV +5 12-15 — ≤40 22-25 35-60 60 4 ≤50 ≥350 体外循环准备+5 17-20 — — 3 — 21-27 ≤60 ≤60 ≥150 间 无菌间 +5 10-13 — — 3 — 21-27 ≤60 ≤60 ≥150 预麻室 -8 10-13 — 60 4 — 22-25 30-60 ≤55 ≥150 洁净走+5 10-13 — — 3 — 21-27 ≤65 ≤52 ≥150 廊 恢复室 0 8-10 — — 4 — 22-25 30-60 ≤50 ≥200 清洁走+5 8-10 — — 3 — 21-27 ≤65 ≤55 ≥150 廊 h.h为每人每小时新风量

(3)最小静压差:正压、负压控制是保障体系中防止污染的重要的手段。只有有序的梯度压力,才能确保洁净气流定向流动。气流只能从高一级别无菌空间流向低一级别无菌空间,从无菌区流向非无菌区。正压失调,最为常见是系统过滤器积尘,系统阻力增高,送风量下降等原因。它影响到各手术室之间空气相互泄漏,引起交叉感染。 (4)换气次数:洁净度随换气次数的增加而提高。II、III、IV洁净手术室等换气及数决定乱流洁净室的洁净度水平。一般每小时换气次数25次,即保持手术过程中空气细菌数可控制175cfu/m3以下。 (5)局部截面风速:测点为0.8m。范围0.25-0.3m/s。眼科手术如风速大,会使结膜蒸发快而失水,可以据经验眼科手术可降低1/3风速。 (6)自净时间:空调净化系统运行后,室内空气含尘浓度从开始时一个高数值下降到一个稳定数值所需的时间。一般自净时间越短越好。 (7)温度:温度控制是控制细菌浓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对人舒适感的一个指标。<21.1℃,

几乎所有病人都可能发生机能障碍。因此温度最低不得低于22℃,夏天25℃可接受。 (8)相对湿度:据研究,相对湿度50%,细菌孵游10min后即死亡。而相对湿度更高或更低时,24h,大部分细菌还存活。常温,Φ=60%以上物品可发霉,Φ=80%以上,不论温度高底都要发霉。根据国内条件:I、II级手术室相对湿度为40-60%,III、IV级放宽到35-60%。 (9)最小新风量:可以补偿室内排风,另外人员呼吸也需要新风量,否则会感觉很闷。也是维持正压的一个手段。 (10)噪声:噪声过大,也是一种污染,对术者和病人有影响。我国根据国内外指标,我国定为I级≤52db(A),其他≤50dB(A))。 (11)最低照度:指手术室内普通全室照明而言,不包括局部照明及无影灯照明。我国采用手术室工作区各测点中最低一点的值为最低照度,取350I×,平均在400I×以上,测试时要离墙0.5m范围。

5、空气净化方式 (1)空气过滤器的种类与过滤效率 根据滤尘(或菌)效率的大小将其分为初效、中效、亚高效和高效过滤器4种。 表

5 各种过滤器的效率 过滤效率(%)

种类 除菌率(%) 有效辅集尘粒直径(µm) (0.3µm) 初效过滤器 0-30 10-65 >5 中效过滤器 45-55 90-95 >1 亚高效过滤器 65-75 95-99 <1 HEPA >99.97 99.999 <0.5

(2)层流形式:垂直层流和水平层流方式。垂直层流因换气次数多,其净化水平高,而水平层流易于改造或建造,应用较广泛。

表3 垂直与水平层流手术室特点比较 比较项目 垂直层流 水平层流 除非气流碰到障碍物,全部可达洁净度 上流100级、下流100-1000级 100级 无影灯 用小型无影灯从周围照射 可在手术区上方用大型无影灯 术者、助手 配置自由 不可处在手术区上流位置 手术室内器 无限制 配置时必需注意对手术区的污染要小 具的配置 术中X线摄影 困难 容易 层流洁净手术室仅限于I级(100级)手术室。

四、洁净手术部的检测、维护和监测 洁净手术部的施工、检测、维护和定期监测是洁净手术部正常运行的保证。施工必须是具有资质的单位承担。检测验收是非常重要一环。因要求指标多,规范强调必须由具有省以上检测资质权的单位承担。 维护:一方面要求施工单位给予保修维护,另一方面要进行本单位专门人员培训。 工程验收检测:测试项目:空气细菌浓度、洁净度级别、截面风速、换气次数、新风量、静压差、噪声、照度、温、相对温度等10项指标进行综合性能的检测。

1、空气细菌浓度的测定 在空态和静态情况下用直径为9cm的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放在室内离地面或0.8m高度的各采样点处(送风口集中布置时,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测点数为:100级测13点,1000级9点,10000级7点;100000级或送风口分散布置的洁净室,全室统一检测,10000级至少测试4个点,100000级至少2个点),暴露30min采样,置37℃温箱中培养24h,分别计数手术区周边区的平均细菌菌落数。监测:按要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学监测,采用空气沉降法。 沉降菌浓度检测方法(医院)

(1)设备材料:编号ф90mm培养皿若干,普通培养基,37℃温箱。 (2)条件:净化空调系统在开启状态,房间清洁并擦试消毒后,进行测试。 (3)时间:培养皿沉降30分钟后,用37℃温箱培养24小时。 (4)人员要求:测试人员穿着洁净服,戴口罩,手消毒或戴手套。动作要轻,避免产生污染干扰。 (5)放置方法、次序:放置培养皿从总平面中最靠里的房间开始布置,依次向外布,最后人员撤出。每间房间也是从房间最靠里的房间开始布置,最后布置门附近的点,然后人员撤出。收取培养皿时顺序相反,从最外边的房间开始收,每间房间从最靠门的培养皿开始收,最先布置的皿最后收,沉降时间略有差别。用ф90mm培养皿,在洁净房间内均匀点测试,另外再布置1点作为对照皿。培养皿放置地面后拿开皿盖,搭放在皿边上,沉降30分钟后,盖上皿盖收起,用37℃温箱培养24小时后,数出菌落数,将检测结果签字盖章后,交给我方。 (6)对照皿:对照皿放置方法为将皿盖拿开后,马上重新盖上,同样放置30分钟,收起,培养,数菌,除30分钟沉降过程为带盖沉降与测试皿不同外,其余过程均一样。目的是模拟整个检验过程,看培养皿、培养基以及人员操作过程是否对结果有影响。 (7)培养皿放置位置:测试皿、对照皿在洁净间内均匀布置即可,一般放置在地面上,注意乱流洁净室应尽量避开高效送风口正下方,若有固定设备、仪器(如手术床等),可放置在设备上。 (8)培养皿数量: 最大平均浓度 被测区域洁净

最少培养数( (个·*ф90 m m,沉降0.5h计)/30minф90 m m度级别 皿)级区点,周边级区点,1001310008级洁净手术室 手术区, I0.2各有一个对照皿。 洁级洁净收术周边 II0.4级区点,周边级区点,10005100006净室 手术区周边 0.75, 各有一个对照皿。 手级洁净手术1.5III级区点,周边级区1000031000004术室 手术区, 2.0点,各有一个对照皿。 室 级洁净手术周边 IV4.0面积时点,面积时点,>30m24≤30m22

室 5.0各有一个对照皿。 洁级(级) 局部级区点,级区点 局面,周边 I100010013100050.2 0.4净 点

辅级(级) 点 1.5II100002 助级(点 4.0III1000002

用级) 5.0房 级(级) IV300000医院洁净手术部沉降法监测 按要求每月进行一次生物学监测,采用空气沉降法平皿数可酌减。

2、尘埃粒子数(≥0.5um和≥5um)的测定(洁净度)。 在室内灯全部打开的情况下,于送风区、周边区各采样点处距地面0.8m的平面上进行检测,布点方法参照细菌浓度的测定。采用Y09-6型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采样流量为2.83L/min。测定值经换算后计算95%UCL(平均值的95%置信上限)。

3、微小气候的测定 温度和相对湿度采用数字温湿度计测定距地面0.8m高的中心点和高度和相对温度,每间侧3次,取平均值。 对I级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中达到100级洁净度的手术区和送风区的截面风速,采用6004型微风速计仪测定,测点范围为送风口正投影区边界0.12m内的面积,均匀布点,测点间距为0.3m,测点高度距地面0.8m。测得数据求平均值。

4、换气次数、新风量的测定 换气次数:对II、III、IV级洁净手术室和洁净辅助用房通过检测送风面平均风速换算出房间的换气次数。当测风速时,测点范围为送风面边界内0.05m以内的面积,均匀布点,测点间距为0.3m,测点高度在送风面下方0.1m以内。 新风量:通过测定新风口或新风管中的风速,换算成新风量。

5、静压差、噪声和照度测定 在关闭门窗的情况下,采用微压差计测定静压差。采用数字声级计测定噪声,不足15m2的房间在室中心1.1m高处测一点,超过15m2在室中心和四角共测5点。测得数据平均值。 采用数字照度计在日光灯点燃15min后,无自然采光条件下测定照度。各测点距地面0.8m,离墙面0.5m,按间距不超过2m均匀布点。

五、洁净手术室的管理 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功能划分及空气净化要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GB50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手术室发生的感染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媒介物传播如手、器械、物品消毒灭菌不彻底及未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空气污染造成的,因此,手术室实施标准预防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接触隔离预防、空气净化、清洁消毒和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等措施。

1、 手术室环境清洁与消毒隔离

(1)手术室内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无尘、无污染。

(2)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血液、体液的污染扩散,一旦污染立即用中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和局部清理,所选用的消毒剂应为环保型,以防手术室化学污染。

(3)接送病人手术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防水、防渗)一人一换。 (4)实行手术间的门户管制、,严防污染空气进入。可设双层传递窗。 (5)清洁卫生: ①洁净手术室的清扫在每天下班前、手术结束后进行。手术结束后,对手术间的地面和所有台面应进行彻底的湿式清洁。每周至少一次彻底湿式清扫消毒,高处物品墙壁、天花板均要檫拭干净。感染手术室每次术后要进行同样的湿式清洁消毒。 ②清扫要在洁净室净化空调系统运行中进行。 ③清扫工作结束后,净化空调系统要继续进行,直到恢复规定的洁净程度级别为止,一般不短于该洁净室自净时间。 ④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不同洁净程度级别的洁净室应有各自专用的清扫用品,有不同使用区域标识,用后洗净消毒晾干。垃圾装入防尘袋(塑料袋)中拿出。 ⑤清扫用拖布、抹布不要用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一般可用长纤维材料或聚胺酯海棉。 ⑥对洁净手术室的地面应每日真空吸尘1次,窗及其玻璃应每月真空吸尘1次,顶棚应每月真空吸尘1次。 (6)特殊感染手术的消毒与管理 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特殊感染患者手术,各科室应提前与手术室联系,并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名称,以便合理安排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应在专用负压手术间进行,手术间挂隔离标志,前缓冲室备有专用消毒用品及浸泡桶,门口备隔离(防护)服、防护口罩、手套、鞋套等。

2、 手术人员的手消毒 (1)指甲要短,不能戴人工指甲和首饰,前臂及手不能有破损皮肤。

(2)外科刷手:手刷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应用刷子接取去污剂,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按外科刷手方法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涂擦双手及手臂2-3遍,晾干(过程不少于5min)。刷手后,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3)连台手术,需重新按照外科手术刷手法进行。

3、手术人员的管理 (1)所有手术人员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进入手术室时,按要求更衣(衣服要遮盖全身皮肤,最好能穿扎紧裤口的裤子),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盖,戴有吸附作用的手术口罩,覆盖整个口鼻部。避免大声说话交谈。当手术衣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3)进入手术间的人数应在满足手术需要时降低到最少人数,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一般大

12人,中手术不超过8人,小手术不超过6人。严格限制观摩手术人员,需要时应穿有明显标识的隔离观摩服。 (4)限制手术台上翻动病人。必要时也要轻柔,减少浮游菌沉降于手术区。病人应在麻醉准备间麻醉后送入洁净手术室。 (5)进入洁净手术室人员的要求 ①出现对手术室可能有不良影响的疾病或裸露伤口的人不允许进入手术区域。面部、颈部、手部有感染者不得进入手术室。上呼吸道感染者,如必须进入手术室时,应戴双层口罩。

②进入手术区域的所有人员应定期进行无菌技术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卫生及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教育,对需要进入清洁区而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外来人员(如建筑或维修人员)应特别注意对他们的监督。 ③与手术无关的人员(如厂家、公司人员,留取解剖标本研究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④手术室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及上岗期间定期体检,应进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训。 ⑤进入洁净区前进行个人卫生处理(洗澡、更衣,禁止化妆)室外的衣服不能进入洁净区。私人物品一概不得进入洁净区。 ⑥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衣裤、鞋帽、戴口罩,头发、内衣领及袖边、裤边不得外露;外出必须穿外出衣、鞋。手术完毕,衣裤、鞋等须放到指定地点。 出入洁净手术室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①进入洁净手术室必须按规定的净化程序和路线进行,不得私自改变。 ②必须换上专用鞋进入洁净手术区。(防止足部受利器损伤及血液、体液污染的盖住脚面,并不产尘的鞋) ③外衣和洁净服应分地分柜存放,不得未脱外衣进入更衣室。 ④洁净手术室入口,如有空气吹淋室或直吹室,进入人员一定要通过吹淋,并按规定关好门后,在吹淋室内举起双臂,将身体慢转两周。 ⑤进入缓冲室必须关好一个门再开另一个门。 ⑥进入洁净手术室后,必须根据需要随时洗手,洗手后再换工作服,手消毒后再换无菌手术衣。 ⑦洗过的手应烘干器吹干,或用发尘量少的吸水巾擦干。 ⑧要以站立姿势穿洁净工作服,不要使工作服碰地面、工作台等可能有尘的物品。 ⑨进入手术间前再次洗手方可进行各种操作。 ⑩手术衣不得穿离手术间,手术结束迅速将其脱去放入不产尘的污衣袋内。 在洁净手术室内工作时需注意以下内容 ①每天洗澡、换衣。 ②尽可能每天刮胡须,对洁净手术室尤为重要。 ③常洗手、剪指甲。 ④不使用使皮肤干燥粉剂、溶剂。 ⑤在室内动作要轻。 ⑥在室内不要拖足行走。 ⑦按需要戴手套、戴后不随意触及不洁物品,包括自己的身体。操作后及时处理,避免污染环境

无菌操作,注意应在气流上风侧进行,不干净的、污染的事物尽量在回风口附近进行。 ⑨未按规定洁净处理的物品不带入洁净手术室

4、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手术室的器械消毒灭菌应达到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按照部颁的六步清洗法清洗干净并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手术成功。

(1)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使用前检查灭菌日期和灭菌标志。耐热、耐湿物品的消毒、灭菌首选物理消毒或灭菌方法(如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法、耐高热可用碘钨灯高温灭菌法);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或用品可选用化学消毒或灭菌法(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法、等离子体和低温甲醛灭菌法)。小型快速灭菌器不能替代常规的压力蒸汽灭菌方法。 (2)病人用的麻醉导管及面罩等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封闭保存。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液应为灭菌水,每人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呼吸活瓣等可拆卸部分应每人更换消毒。 (3)无菌与有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专室或专柜保存,并有明显灭菌标记及灭菌日期。

5、教育培训 手术室要求的洁净度;洁净手术室内尘源及其控制;手术操作及其对洁净度的影响;对洁净手术室、手术器械、各类敷料、物品、工作服、清扫工具的洁净程度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及其相关的知识;净化设备和系统的使用规程,故障排除方法;本洁净手术室的构造和性能;安全措施,如遇突发事件及时逐级报告相关人员,并及时由专业人员排查处理;卫生措施。 对洁净手术室工作人员进行以下训练,如按规定更衣、洗手、刷手;做不拖足行走练习;做带进洁净手术室器材的清洗净化练习;练习使用洁净手术室的消防器材;做从洁净手术室内紧急疏散的练习等。

6、设备管理 明确手术间基本装备表面清洁的工作细则,确保手术间基本装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b] [b]

7、安全 对洁净室的消防器材、安全门、安全通道都要标以醒目的指示,工作人员要熟悉它们的位置。安全门必须保证随时可以开启,安全通道中不准堆放杂物。应经常检查洁净区中的安全防火设施。

8、日常监测制度 洁净区空气质量监测控制: 1)空气净化系统技术监测和突发污染事故的处理:应定期由专门人员监测并维护。工作项

目包括:空气处理机组、过滤器、加湿器、回风口、送风装置等。按规定每年请省级以上注册部门进行洁净部门十项指标检测。 2)空气微生物监测:由手术室人员自查和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负责人员每月按国家规定进行监测。 3)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 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每日监测,对戊二醛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监测: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强度监测。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μW/cm2,使用中的灯管不得低于70μ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季度一次。 每月对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外科刷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必须到达《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要求(本书第11页第18条)。 地面质量控制:明确清洁工作细则;确保清洁工具质量,按区域严格划分清洁工具;定期对墩布和地面进行监测。

9、建立登记管理制度 1)工作日志:人数、时间和有无特别工作及内容等。 2)管理记录:测定项目、仪器校正、洁净室运行、停机、突发事故等。 3)洁净室设施维护、检查、修理记录:风机、过滤器等设备及其他仪器的检修、更换初、中、高效过滤器的日期、内容等。 4)清扫记录:时间和内容等。

上一篇:人事专员岗位说明下一篇:邮政初次上门营销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