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3小学课改工作计划(通用8篇)

3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篇1

(3618字)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学区课改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紧紧围绕《循化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要求(试行)》,增强发展意识,狠抓教育科研,优化管理手段,规范课程实施,发扬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稳步推进课改工作,努力提高学区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扎实开展校本教研,研究和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优化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改进教师培训工作,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

3、探索评价制度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新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4、加大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验证实验教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1、调整充实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课改评审小组(校长为课改工作第一责任人),优化组合,总体负责学校课改工作;强化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

2、进一步建立、健全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即《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教师日常规考核制度》、《教学目标管理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

3、搞好课改宣传工作。校外宣传着重通过召开家长会、“教学开放日”活动、告家长书和家访等形式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广泛宣传课改的意义,使课改工作得到社会的支持;校内宣传着重通过黑板报、课改交流专栏、课改教学比赛,努力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广大教师投身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抓实学习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1、加强课改理论学习,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和研究相结合,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制定新课程学习的相关制度,要求人人参与,人人有笔记,有心得;利用交流会、教研组活动集体学习、研讨课改理论;教研组活动结合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自定专题进行讨论;发挥校订杂志及网络资源作用,鼓励教师个人业余自学。

2、积极组织学校一线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及实验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同时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协作,开展经验交流会、课改研讨会,继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定期开展活动。

3、强化校本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制定学年校本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学校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做课改专题辅导报告;继续坚持开展“压担子、结对子、搭台子、引路子”的培训活动,加强“三字一话一画”的基本功训练。4、加强学习培训效果的检测和反馈。进行课改理论学习过程和学习笔记的检查,进行课改理论测试、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技能竞赛等活动,以查督学,以考促学;建立教师培训记录表,定期检测教学业绩,检验培训效果,完善奖惩措施,奖励先进,帮扶后进,不断提高教师的课改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规范课程实施,确保课改进行

1、全面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和《-循化县教学常规基本要求》、《循化县学生学习常规》,规范教师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确保课改工作顺利开展。

2、进一步深化“课堂质量工程”。教导处制定学校“课堂质量工程”实施方案,修订各类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以学论教”,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与交流合作,关注教师的重点建设将放在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上。3、以“达标课”、“优质课”的评选活动为载体,逐步使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使教师人人求发展,时时讲创新,拓展课堂,深层次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使新的教学理念逐步内化为教师个人的意识。4、加强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使之充分发挥作用。将其纳入工作量考核,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的检查,明确不同职责、规范活动程序、完善相关资料;给教研组、备课组相当的自主权;教导处检查,使教研组、备课组工作落到实处。

5、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坚持教案每周签字制度,杜绝“无教案上课”现象;教导处坚持每日统计教师到岗、上课情况,每月统计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情况及教案撰写情况、听课情况,每周小汇总,每月大汇总;实行每学期两次 “ 教学五认真 ” 检查。由教导主任负责,教研组长协助,对教师的教案及教后记撰写情况、作业批改及记录情况、教研活动及集体备课情况、试卷出题及质量分析情况、听课评课情况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和年终考核挂钩。

6、加强质量目标管理和表格档案等资料的管理。学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夯实各层次管理责任,完善教师、备课组、班级的质量目标责任制,把质量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班级、学科、教师;注重日常资料整理、收集,由教导主任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加强检查和资料的整理收集。

(四)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

1、加强校本教研机构建设。学校设立教研处,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统筹安排学校教研工作,落实开展“五个一”工程,并以此为载体,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课研水平。

2、优化集体备课。加强备课组建设,精选备课组长,每周以年级学科为单位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备课活动除固定的活动时间外,不受时空限制,改进操作方法,倡导“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修改、教后反思”的备课组教研策略,重在个性化修改,突出及时交流、及时研讨和及时反思。内容以集体备课、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反思交流和“讲我的教学故事”等为主。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独立备课能力。

3、养成反思的习惯。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理性思考,写成教育日记。要求教师要进行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每节课都有教后记,每月上交“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各一篇,每学期上交至少一篇课改教学论文。教导处开展优秀“反思”“案例”的展评活动,并组织教师积极投稿,参加各项论文评比活动,争取获奖。

4、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采取教导处集体安排和教师个人随机进行两种途径,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 1 节,教龄不满三年的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 2 节,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兼职教研员每周听课不少于 2 节;加强校际交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 “送教下乡”活动,扩大联系,继续走“请进来、走出去”的路子,扩大听课、评课活动范围;严格评课要求,从根本上提高听评课效果,坚决克服“为听课而听课”、“为达标而达标”的错误倾向。

5、加强专业引领。学校开展“每月论坛”活动,以校长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专业带头人为中心发言人的课研论坛,就教育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先进经验或新的教学思想进行专题讲座;通过“请进走出”的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邀请各级教学专家或上级教研员,外校先进教师来我校示范教学或作专题讲座,不断开阔教师眼界;有重点、有层次地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听课研讨,回校后要有成果汇报,提高学习的成效。通过以上途径,赢得专业指导。

(1000字)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校课改工作要生本教育的“以生命为本”的教学模式为指导,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围绕这一思路,教师不断增强发展意识,优化课堂效率,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一)认真学习和领会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教研,研究和解决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学习方式。

(二)积极探索和学习新教学模式的原理和指导思想,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效率式课堂。

(三)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要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

三、工作措施:

(一)抓实学习培训,提升教学理念

1.加强生本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学习,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坚持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和研究相结合,学习和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

2.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结合学校校本培训的计划,认真落实并参与此活动,通过观看视频、专题讲座和讨论等方式加强自我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1646字)

一、指导思想

当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终于催生了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正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热情地来到了我们的校园,走进了我校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作为教师要以“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对课改工作的新要求,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学理念及行为的转变为主线,以教研、科研为支撑,全面、深入、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活动,积极探索新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个人课改现状分析

本学期,接受九年级思想品德,虽然有过一年的教学经验,但对教材还不是很熟悉,对新课改的要求、思路、具体实施步骤、对学生的要求等还比较生疏。

三、课改方向

学习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中学教学模式,走出有荥阳市特色的“30+5+5”模式,改出自己的特色。

四、具体措施

1、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对教育问题的具体看法与认识的集合,它包括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等等。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影响其教育态度、教育方式与教育策略,并进而影响其教育行为,最终转化为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我要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思想品德课程准则》等指导性的文件,树立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使学生全面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全员发展。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实中的发展,还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优化课堂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应该作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3、把教本吃透,认真研究课标,了解学生背好第一节课。要多看一些有关教学的课外书籍,及时的了解史政学方面的新观点,开阔视野。另外还要钻研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争取全面有机地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

4、改变过去过多地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以后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5、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历史情况下时政事件和事件的发展走向,这种方式将会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示了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个性与能力都得到了挖掘与升华,保持了学生学习的旺盛热情。

6、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变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7、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改变以往每节课都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全班每一个学生,结果使学生吃不了,优等生确吃不饱的弊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学生都能在各自的知识,能力起点上获得发展,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新的学习活动。

3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工作,预习,目标,方法,评价

有效的管理是保障课程教学质量最大化实现的保障, 也是高效率、高效益课堂顺利实现的基础。所以, 本文就从如何做好预习环节的管理工作、教学目标的管理工作、教学方法的管理工作以及课堂评价的管理工作四个方面着手, 对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论述, 以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一、预习环节的管理

所谓预习是指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 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保障, 也是保障课程最大化实现的基础。但是,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并不太注意预习环节的存在, 往往是让学生简单地复习, 或者是自主阅读或是自主看书, 没有目的、没有目标, 这样的过程既发挥不了预习的作用, 也锻炼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 教师要做好预习环节的管理工作, 将漫无目的的“自主”转变为有目的的“自主”, 以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比如, 在课改下, 我们要做好预习指导工作, 将“自主预习”转变为有目的的预习, 如, 我们可以借助“习题”预习来减少学生的盲目性, 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即, 在预习的时候, 教师可以事先将一份简单的练习题或者是问题出示给学生, 然后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预习, 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提高预习质量, 而且还能减少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盲目性,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管理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方向, 也是课程价值的直接体现。所以,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转变, 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掌握, 而是将其拓展成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这样的改变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管理要发生转变, 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 要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以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 也能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地实现。所以, 在教学管理中, 我们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管理, 要认真学习, 要在不断完善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的管理

众所周知, 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 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保障。所以, 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灌输式教学方法、一刀切的方法转变为课改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 目的就是要在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但是, 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中, 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彻底转变教学思想

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教师很难摒弃, 这就致使新的教学方法得不到有效的应用。比如, 在先学后教方法的应用中, 很多教师在先学和后教两个环节的时间管理上分配不合理, 导致先学环节的存在成为摆设, 整节课的重心依旧在“后教”过程中, 再加上在该环节的点拨中选择的是“灌输式”教学方法, 导致课堂本质与其他课堂没有区别, 根本没有真正发挥出该方法的价值, 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2.选好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高效课堂能否顺利实现, 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 很多教师都是在机械地应用新的教学方法, 导致一些方法根本不适合课堂, 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一些难度较大的课程, 教师选择自主学习法, 这样势必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不利于学生学习信心的保护。

总之,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我们要做好教学方法的管理, 要注意常见的问题, 要切实发挥好每种教学方法的作用, 以确保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四、课堂评价的管理

评价是每个课堂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且在课程改革的影响下, 教师的评价依据、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角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多元化的评价中重新找到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 作为新时期的教师, 我们要做好课堂评价管理, 改变单纯的说教式评价方式, 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每个学生都做出准确的评价, 进而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以及改进的方向, 最终使学生在教师有效的管理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作为一线教师, 做好课堂教学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而且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3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篇3

一、明确新课改形势下后勤工作肩负着德育的任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须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小学思品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结合起来,渗透到受教育者的生活中去,渗透到各门学科教育中去,使受教育者通过自我感悟和思考,达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由此可见,作为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体系中的后勤工作,也必须要适应这些要求。

后勤工作除了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师生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为教学服务外,还肩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后勤工作要创造出德育教育的氛围和条件,使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在实施“营养午餐”的过程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我校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组织安排学生走进食堂做小事。饭后清理归还餐具,打扫卫生,进行文明就餐评比活动。无意间学生有了“粒粒皆辛苦”的感受.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悄无声息地在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后勤在思考学校环境布置时,着眼要高,要使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教育的氛围,凸显出教育的味道。这样,才能“润物细无声”。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保证了后勤育人的实效性,才能真正体现出后勤德育的阵地作用。

二、实行新课改形势下目标管理,更进一步规范制度职责

小学是由教学工作、少先队工作和后勤工作三大支柱组成,后勤工作又相对独立,支撑着学校工作的一片天地。在新形势下,后勤工作就更要规范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实施目标管理。

1、注重思想教育,提高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后勤工作繁杂琐碎,忙上几天也可能没有效果,为一些人所不理解,不愿意做,更有甚者认为是教师中教书无能之辈所为,久而久之,后勤人员滋生自卑心理。因此,要加强后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道德水准教育,增强后勤人员的自信心,更进一步明确自己身上肩负的重任,必须要任劳任怨地踏实工作。打破了曾经一段时间后勤服务社会化,特别是现在实行“营养午餐”模式,后勤工作就更要跟上新形势,改变思想观念,具有开拓精神,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

2、进一步规范制度,明确职责,实施目标管理

后勤工作服务于学校其他工作,与其他工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但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因此,学校后勤工作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明确的职责。比较准确的长中短期工作目标任务,严格的检查与整改,评比与考核,才会使后勤工作真正体现出在学校中的地位和取得实效。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根据制度和職责拟定学年、学期、学月乃至每周的工作任务目标。学校根据目标任务的绩效来评估后勤人员,将其评估的结果与其他教师等同纳入年度考核。通过两年来的实践,对后勤管理而言是可行较准确的模式,同时又激励了后勤工作人员高效工作的热情。

三、新的课改形势要求后勤管理人员融入到学校的中心工作中去

新课程标准更好地体现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本精神,明确阐述了“我们在为什么而教”的教学灵魂。作为教育者的后勤管理人员,特别是边远的农村小学编制紧,任务重。新的形势要求后勤人员不能游离于教学这个中心工作,除认真搞好后勤本职工作之外,要积极投入到教学管理与研究之中,必须融入到学校的教学这个中心工作之中去。

1、参与到教学管理与研究之中

与学校其他行政一道参加听课,检查督导教学常规工作等。这样,有利于后勤人员与教师沟通,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后勤的要求,以达到后勤实实在在为教学服务的目的;也有利于后勤人员向教师学习,获取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有这样,学校才不会形成后勤管理与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才能真正形成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具有活力的学校集体。

2、加入到学习新课程标准的行业

后勤管理工作不是铁板一块,不是铁饭碗,不是永恒不变的。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将后勤人员调整到一线上讲台时有发生(农村小学尤为突出)。所以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理解就必须摆在工作安排之中,一旦工作岗位转变到教学上来,就会得心应手,才不会摸黑走弯路、误人子弟。

3、投入到对学生的常规管理活动中

后勤管理人员要积极投入到对学生的常规管理工作中,加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全方位地与学生接触,与学生交朋友。这样既能了解学生对“营养午餐”和其他方面的需求,以便整改,又能增进后勤人员与学生的感情,在学生中树立同其他教师一样的威信,使整个校园时时,处处,事事在育人。

小学课改工作计划201109 篇4

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改是当前我县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急迫而艰巨的任务,本学期我镇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县教育局新一轮课改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提升教师的课改热情,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强力推进课改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意识

镇课改领导小组:

组长 :李中华

副组长:司卫清 刘志刚张国忠

成员 :张庆军彭振良宋春才蔡长利周洪奎张静

领导小组直接参与课改,加强领导和管理。各学校建立一把手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三级管理网络,把本校的课改工作抓实抓好。

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强化全体老师自觉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并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老师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肩负的重任,做到与课改同行,与学生、学校同发展,与时代同前进。

二、学习当先,落实培训

课改的关键是观念的更新,观念更新的途径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因此,我们要切实做好校本培训,学习教育局相关文件、《新课程标准》、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和视频等有关内容,并走出去到课改先进学校观摩,让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教育理念和具体内容,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促使教师对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坚持制度,狠抓落实

建立相应管理制度是课改顺利进行的保证。

(1)例会制度。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本校各方面的力量,努力营造课改的浓厚氛围,使学校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组织。镇教委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了解各学科近阶段的课改情况,总结课改的经验、成果,发现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 1

改进意见,部署下阶段工作。

(2)各学校要建立研讨制度。本学期课改先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开始,各学科教师要先有自己的导教案,然后利用恰当的时间开展集体规范备课,集体规范备课的形式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力求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同一学科要形成统一模式的导学案,导学案上要有主讲人、参与人签名。导学案使用后要写出教学反思,一并上交教导处存档作为以后的参考和教师备课检查的依据计入绩效。

通过集体备课,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提高备课的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继续开展教研活动,公开课、研讨、示范,座谈、交流、反馈,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帮助教师建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生观。

(3)奖励制度。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竞赛评比活动(校内的和上级组织的),对课改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或先进学科组予以表彰和奖励。

四、立足课堂,打造精彩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可以这样说,新课程实施的成败取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速度和程度。本学期我镇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改革课堂教学上。加强随堂听课,为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年轻老师也给他们磨课练课的机会,在校内评比的基础上开展校际间的评比。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要加大学习和实践的力度。通过以上多种形式锤炼老师的基本功,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各学校要组织开展各学科课堂教学教研活动,树立典型,督促后进。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法,让新的理念在教师的头脑中扎根,在课堂上体现,让所有的课堂呈现出生机和活力,从而变得精彩起来。

五、倡导反思,凸显亮色

新课程理念非常强调教学反思,继续倡导教师写好教学反思,并且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要求,要能够写专题日记,要有理性的思考,提高反思日记的质量。期末,根据导学案和教学反思的质和量对教师的教科研工作进行考核,计入绩效。

六、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学习新课改的相关文件。

2、学习课改新理念、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县教研室下发)。

3、各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到课改先进学校观摩(9月28日)。

4、观看课改先进学校相关视频(景县教育局网站下载杜郎口教学视频)。

5、各学校谋划制定课改计划,并上交镇教委一份备查。

十月份

1、骨干教师准备一节观摩课(8日-14日)。

2、骨干教师在本学校讲观摩课(要求:本校区同科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评

课。教研组长做好组织和记录并存档)(17 日-21日)。

3、开展集体规范备课和学科教研活动(从本学期开始)。

4、骨干教师进一步完善导学案准备第二次讲观摩课(24日-25日)。

5、骨干教师第二次讲观摩课(要求同上次)(26日-28日)

十一月份

1、课堂教学研讨。

2、全镇1-6年级全面推行10+30教学模式。

3、镇教委不定时抽查课改实验情况(采用随机听课、参与教研活动、检查

档案记录等方式)。

4、课堂技能传帮带:骨干教师讲公开课;普通教师讲达标课、过关课;整

改教师讲提高课。

十二月份

1、镇级课改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论文评比。

2、每个教师讲一节观摩课。

3、课改工作阶段性自我评估检查。

4、镇级课改先进个人、先进学校评比。

5、做好学期课改专题总结。

附则:

为强力推动我镇课改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课堂效率,经镇教委研究,特作如下规定:

1.各学校要建立课改领导小组,由一把手全面负责,一把手任组长,主管教学的教育干部任副组长,下设成员。

2.各学校要制定好详细的课改实施方案存档,并报镇教委一份备查。

3.集体备课

各学校各学科每周至少安排二个半天的时间(一般在下午),由教导主任做好详实记录并存档(时间安排上报镇教委一份)。

4.在此次课改活动中,通过全镇量化考评,对教学理念新、能积极推动我镇课改活动开展的教师及主抓教育干部,工作实绩计入绩效予以加分。

5.在课改活动中,能走在前列,课改成绩突出,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赞扬的教师及主抓教育干部,工作实绩计入绩效予以加分。

6.经过全镇量化考评,课改态度被动、不积极的相关人员,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待岗学习。

洚河流镇教委

小学教师课改工作计划 篇5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

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

(三)基本思路

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来源: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我校继续借鉴:安阳殷都区“主体多元,双向五环”的教学模式,并结合本校实际,力争创出本校的特色,让“开辛五步教学法”向纵深处发展。本学期,我校积极响应区教育局精神,计划四--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实施课改。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充分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课改的“磨练-反思-实践-总结-再实践”,并及时收集整理课改日志,选编课改优秀导学案,做好课改阶段性总结。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效课堂建设,要多倾听、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

3、立足实际,自主创新。高效课堂构建没有最高标准、最好标准,也没有唯一标准、永恒标准。因此,我校要立足实际,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模式:“开辛五步教学法”,在突出学科共同要求的同时,着力体现学校特色。

4、注重方法,科学研究。在高效课堂构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积极稳妥,保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性。

(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其一、全体教师间周做课。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评出优点,找出不足,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其二、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并且让我校教师走出去,到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服务。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继续进行简笔画校本课程的实验。学校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挖掘教师潜力,鼓励教师跨学科担课,保证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

其三、继续做好我校的市级课题研究工作,务必在一年内圆满完成课题的结项工作。

小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 篇6

小学二期课改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加入wto,我们的基础教育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认真执行《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积极准备“二期课改”的推进。

二、工作目标

学校教学将继续根据二期课改工作实施要求组织教师不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实施研究型课程和研究型学习,开发校本课程,“让课程应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课改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逐步形成教师新颖的教学理念和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那一世范文网-互联网最大那一世范文网套完整的教学资源和初步能适应二期课改要求的评价方案;努力造就一支适应“二期课改”要求的“创造型、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开创扎实有效、活泼兴盛的教学局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二期课改”工作抓出实效。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组织领导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由分管教学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推进”二期课改”领导小组,及分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县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小组,负责学校“二期课改”实施工作,制订计划,定期了解情况、分析研究“二期课改”工作。

落实师资

选派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能善

于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担任起始年级教师,六月底之前定出名单。

校本培训

暑期中,学校将组织“二期课改”领导小组、研究小组成员及全体一年级任科教师举行技术培训,内容有:传达市校长培训班领导讲话及实验学校的经验,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课程改革目标、意义、价值、内容等。

平时,将利用一切时间,对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学习研究。抓住每个机遇创造条件,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县级各种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

开设二期课改理论的讲座。邀请有关专家、教研员来校作专题讲座,请他们将最“前沿”的心理念、新理论、新信息、新方法等及时向全校教师传递。帮助教师认清自己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全体教师对课改的深层次的思考,为全面参加课改打下良好的基础。

突出重点

1、加强课改理论的学习,逐步实现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二期课改给我们带来了观念上的冲击,它不但要求教师关心学生对成功期盼、对于问题积极寻求答案等等的内心需求,教好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个体文化生活态度等,更要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并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既有知识,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的同时必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之适应教育教学形势的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尊重、激励学生;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教师对待自我要不断反思;教师对待同事要加强合作。

所以,继续加强以“二期课改”为主

线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在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通过自学、座谈、讨论、交流等形式,通读和讨论各《学科课程标准》,以促进教师在学习理论、反思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认识,实现“二个转变”,即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从教育观念转变到内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积极营造教师继续学习的氛围,以增强教师自觉、积极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加强信息技术的掌握,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的的力度。

2、抓好新课程方案的实施,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改变教学方法、探索新教法,认真备好每一份教案。

以新教材的实践教师为点带动新教材的研究,增强全体教师对新教材感性认识。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反思每一堂课,或撰写案例分析、或评析教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提高课堂实效。

具体要求:

全体参加“二期课改”实验的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认真备好每一份教案。

加强新教材教法研究,要求各备课组成员相互听课、相互探讨、共同提高。

要求每一位教师认真反思每一堂课,或修正教案、或撰写案例分析、或评析教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提高课堂实效。

全体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目标深入地探索新的教学的途径、方法和模式,探索规律、总结归纳、上升为教学理论。

3、初步建立新课程评价方案,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评价方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宗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使外部质量监控和学校内部不断追求课程质量完善结合,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将根据学科特点,加强学科评价改革的研讨活动,并在此基础上拟订平方案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改进,逐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体要求:

1、改变只关注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建立对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全方位评价,即学业和学力评价。

2、改变过去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方式,建立自我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即多元评价。

3、设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收集不同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作品样本,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即形成和总结评价。

总之,通过继续新理念学习、新课

3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篇7

“1”即一个课时, “3”即三个模块——课前自主预习、课堂展示和课后复习, “5”即五个步骤——导、究、展、练、悟, 即探究、展示 (学生) 、 (教师) 导拨、有效训练和总结感悟。自主预习是前提, 五个步骤是中心, 学生展示是核心, 教师点拨是向导, 有效训练是保障, 总结感悟是提升。从预习到展示、点拨、训练、感悟, 始终贯穿了“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针。

“导”, 即教师在学案中的“导学”和在课堂上的点评 (点拨) 。“导”要化繁就简, 化难为易。要问题化, 具体化。“点评”要及时得当, 要有启发性、层次性 (因材施教) 、悬疑性、系统性、理论性;要点出规律, 要点出方法。精彩的点评, 要深入浅出, 要画龙点睛, 言简意赅。精彩的点拨, 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究”即探究, 包括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展”即展示。从发展水平上看, 可分为不自觉 (被动) 和自觉 (主动) 两种状态。从形式上讲, 有表述、板书、辩论、质疑, 有角色扮演, 有朗读、背诵及动手操作等。从对象上讲, 展示不再是个别学习好的学生的专利, 而是全体学生的平台。让绝大多数甚至全体学生都能各尽所能, 充分发现自己、展示自己、提升自己。

展示, 不仅要展示明白的成熟的问题,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而且更要展示疑惑 (质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质疑能力, 有利于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做到高效展示?展示是一节课的核心。学生展示的顺利与否、效果优劣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展示能力, 打造一批优秀展示者, 创造每一节高效课堂。一个高效展示者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素质:第一, 做一个优秀的展示者。 (1) 姿态大方, 声音清晰洪亮, 有阳刚之劲, 有柔美之风。让全班学生听得清楚, 听得愉悦。 (2) 板书时, 字迹规范, 条理清晰。 (3) 思路清晰, 答案准确。要点化, 序号化。 (4) 能做到脱稿限时完成。 (5) 有“回答完毕”的标志。第二, 做一个优秀的听展者。 (1) 全神贯注, 不左顾右盼, 不相互交谈。 (2) 及时鼓掌, 给人鼓励。 (3) 及时质疑, 及时补充, 及时纠正、完善。 (4) 及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何减少展示漏洞?展示中往往出现一人展示, 很多人无事的现象。鉴于此, 要求在展示的形式上, 要做到口述与板书相结合, 集体与个体相结合;自查自纠与互查互纠相结合, 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悟”即感悟。“学而不思则罔”, 强调的就是“悟”的作用和重要性。“悟”不是简单的读说背写, 也不是简单的理解认识, 而是在感知基础上, 针对历史发展的异同、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历史的本身价值和延伸价值、探究历史的科学方法、学习的得与失, 悟出经验与教训。“悟”能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将直观的知识理论化;能变艰涩为生动, 化枯燥为趣味, 从而不断提升学习历史的综合能力, 使自己在人格、情商、智商、学商等方面不断受到历史的陶冶和滋养。“悟”要建立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 并与反思紧密结合, 不能生搬硬套, 死记硬背。“悟”要贯穿于学习的始终。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悟”的意识, 培养“悟”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悟, 在感悟中升华。

本模式特征:课前预习目标化, 课堂展示开放化, 课堂活动任务化, 课堂学习探究化, 同步点拨精要化, 课堂训练基础化, 单元检测标准化。课前预习目标化:每课预习前学生都能拿到教师已经编写好的学案, 每个学案都已指明了学习的基础目标、提升目标、自主目标、合作目标和训练目标, 让学生的预习有据可依, 有的放矢。课堂活动任务化:根据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求, 在编写每一课文学案时, 依据层次性原则和递进性原则, 设计出一系列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 通过阅读课文, 查找资料, 相互交流等形式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从而培养学生限时独立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课堂学习探究化:指完成某一课时任务时, 始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 以探究为主线来进行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其内在规律, 从而总结出合理的学习方法。在遇到疑惑, 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仍不能解决时, 向老师求助, 通过老师的点拨和启发, 形成一个正确的结论, 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步点拨精要化:点拨要因情而宜, 适时点拨, 力争精要, 力求实效。精要是形式、手段, 实效才是最终目的。

笔者认为点拨要因学生实情、教材实情而点拨。精讲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精讲并非少讲或干脆不讲。该精讲必须精讲, 该充分讲必须充分讲, 应不拘一格。不因某一模式而受限, 也不因某一规定而裹足, 更不因一两个听客不合作而却步。有的学生因理解能力、知识水平、时间等因素的限制, 很难也不可能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教师必须在已启发的前提下进行适时有效点拨。

课堂训练基础化:训练要力争做到紧扣教材基础知识, 力争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单元检测标准化:要紧扣新课程标准, 要力争符合高考标准, 让绝大多数学生都适应得了。

以上认识还很肤浅, 有些片面, 仅仅停留在理想层面, 距课改的要求还相差很远,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和提高!

3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班主任 德育工作 创新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注重对方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对方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因此,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创新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新课改理念强调学校从传统的教育理念逐渐向素质化教育进行转变,小学班主任通过创新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和优势,提高小学生的素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1.1部分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水平低下

小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初级阶段,身心尚未发育成熟,思想意识较为幼稚,对外界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与判断,因此非常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指导。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明事理、知是非,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以及为他人着想等优良品质,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我国部分小学教师并未意识到在小学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性格发展与身心健康,不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1.2德育目标与实际情况相悖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所以停滞不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德育目标过于长远,没有从实际出发,与现实情况严重脱节[1]。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教师让学生讲述自己长大之后的理想和目标,学生往往都回答“我要成为科学家,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我要成为人民警察,保卫祖国和平安定”等等,这样的德育目标过于长远和虚幻,无法真正落实到现阶段的实际生活当中,小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毕竟有限,他们无法切实感受什么是未来,什么是理想,久而久之德育目标只会成为一个空喊的口号。

1.3功利化思想严重

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造成了很多行业商业化倾向严重,大多数企业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扭曲了其最初的目标与本质。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的本质原本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而合格的接班人则需要兼具专业知识与高尚品质。然而,商业化等主导因素将教育推向功利化,为了抢夺资源、推广宣传,部分学校更加重视升学率、考分等,而忽略了个人价值的体现与实现。学校的功利化思想严重往往导致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展开。

2、新课改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的有效策略

2.1更新德育理念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小学班主任想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须积极更新德育理念。传统的教育观念以教师为主导,一味地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久而久之,学生对老师产生了距离感与畏惧感。而全新的德育理念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致力于构建一个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与学生平等交流,时刻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关心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且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赋予每一位学生表达和倾听的权力。

2.2教师以身作则贯彻德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辅助性的角色,适时地给予学生引导和启发。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就是班级的风向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所作所为能够一定程度影响学生的行为举止[2]。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贯彻德育理念,积极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塑造良好的德育形象,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的德育发展。不止如此,教师还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并且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适时地变化角色,能够与学生换位思考,真正地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事情,努力成为小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对小学生尚未发育成熟的身心方面给予包容与谅解,并且时刻观察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工作,努力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3活跃班级的德育气氛

小学班主任想要创新德育工作,仅仅依靠教育和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真正落实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团队和自我的荣誉。教师可以积极拓展德育工作的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班级的德育气氛,让学生在德育大环境的熏陶之下,逐渐形成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评比优秀德育小组,优秀德育学生等赋予学生荣誉感与责任心,在学生在良性竞争的过程中,强化德育观念,并且不断地进行自我思想、行为的约束与规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还能够营造活跃的德育氛围。

2.4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班主任想要有效创新德育工作,可以考虑将德育工作与日常学科相结合,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工作渗透至在日常学习的过程当中。例如在数学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华罗庚、陈景润等历史名人的优秀事迹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德育工作,让学生学习前辈身上的优秀品质,积极投身于数学的学习当中去。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学习到《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时,要向学生渗透做人要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理念。努力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可以有效将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觀念的重要时期,教师必须不断更新德育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刚.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7:33-34.

[2]钟水浩.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13,54:188-189.

上一篇:安全隐患治理制度下一篇:吊唁回礼答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