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学习新课改总结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出学习新课改总结(精选12篇)

外出学习新课改总结 篇1

之心得体会

2013.6.10

2013年6月1日—2日,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榆林进行全国中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教学专题培训活动的学习,短短的两天时间,听取了杜郎口中学课改的经验,山西太谷县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以及来自北京教育研究院的夏秋荣的讲座。这次培训活动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以上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的教学模式让我感慨万分。

首先,听取了山东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关于该校“三三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报告。在报告中,他向我们介绍了杜郎口中学在新课改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包括已经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以及努力的方向。杜郎口中学从1998年开始进行新课改,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初步形成了预习、展示、反馈三大课堂结构模块,并形成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和达标测评的课堂六大环节。在报告中,他还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只有发挥么个学生的潜力、智慧和动力,形成自律、自力、自强和自我发展的健全人格方能有承担责任和自信心,这样才会发自内心的去自主学习。

其次,听取了杜郎口中学语文老师李欣的观摩课《信客》。她的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很好的给我们展示了一遍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给我很大的启发。老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

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体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允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由各小组展示自主学习成果并完成老师展示的问题,老师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分数(小组评分)。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参与各小组的讨论中,和学生共同探讨,纠正误区,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在这样的模式下,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的也放松,课堂效果取得了很明显的成效。

最后听了山西太谷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张四保关于太谷县24字课堂教学模式,即“自学感悟、自主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和拓展延伸”,其将课型分为四种:“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太谷县各学校学习小组的建立与考核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启发。第一,统一学生、家长、教师的思想;第二,小组的分法:面朝前,4人一大组,2人一小组;大组长坐后排。第三,学习小组的考核: 加强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的方法研究,并提炼推广。评价实行:特色卡+过程评价。

张四保认为,新课改环境下的教改应该是从关注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尊重每一个学生开始,从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开始,从善待每一个学生开始,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开始,从改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开始,从改善倾听能力开始,从改善教学策略开始,从提升自我生命质量开始。

通过两天的听讲座和观摩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学生学习就类似于喂孩子吃饭。如果孩子的胃口好,那就吃什

么都香,饭量也会比较好,消化吸收能力也很好。这就是他们的学生。而我们的学生胃口不好,这就需要适当减少饭量,避免消化不良。同时在烹饪的时候要注意色香味俱全,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努力迎合他们的胃口,争取能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综合以上的学习感受,结合自己对课改的一些认识,下来谈谈本次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新的课堂教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不在是纯粹的“教书匠”,也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新课改环境下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像是“老师”,反而像一位朋友,没有一味的去讲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比如:李欣老师的《信客》这一课教学中,指明学生提要求,而自已却和其他同学一起按要求做动作,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体现出教师角色的转变。

二、深挖教材,并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做为一个教育者,上好课的第一步必须是研究教材,备好课。从教学目标到具体的落实方法,从重难点的把握到突破,牢牢紧扣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需要完成基本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而且培养各种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对于本课内容的准确把握和创造性的使用,不局限于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利用巧妙的办法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实现教学方法的转变和课堂形式的多样化

本次的学习培训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要打破传统的讲授法和练习法为主的课堂教学,而是综合运用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尤其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情境和思考的余地,让他们有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少问几个是什么;让学生多讲一点,自已少讲一点;让学生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责备。采取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如:师生互动、小组比赛、数学情境、并把儿歌和语言故事带进课堂,真正实现课堂形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原则。

四、让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得以实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是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次教研活动中,“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最为深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结果,耐心聆听每一位同学的意见,适时给予鼓励和点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宽松的内部环境中去获得新知,变被动为主动,转客体为主体。

五、加强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联系。

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数学学科,怎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就是要把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然后把学到的数

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真正实现了实践性学习的原则,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日常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外出学习新课改总结 篇2

一、发现数学之美, 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成功的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着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数学这门学科是一切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在解决问题的必不可说的工具。自然科学的研究离不开数学的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 否则是寸步难行的。数学也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 用数学的思想方式看待问题可以培养人的敏锐思想, 体验数学的美与学生的应用价值。例如, “黄金分割点”, 它的比例是0.618:1, 人们发现艺术美与“黄金分割”存在着和谐之美。在几何学中, 三角形的重心、内分、中线为2:1;立体几何中的正四面体的重心内分高为3:1, 这在数学中蕴含的和谐美。很多数学公式从外观看起来是那么的简洁、整齐、和谐, 如 (a+b) × (a-b) =a2-b2, sin (A+B) =sin Acos B+cos Asin B等。数学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 古希腊文化十分重视数学逻辑;我国古代《易经》中已经能在卦象中学会用数来表示。我们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总会感觉到一种自豪感。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 感受数学之美与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会形成一种思想, 这种思想其实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

二、探究知识过程, 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知识的构成是我们传统教学中忽视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知识构建的过程。教师的传授只应该是引领的过程, 学生在接受过程中有自己的选择, 并非教师讲述多少学生就能接受多少的, 而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开展交流与讨论、探究与合作, 从而自主的建构知识体系。例如, 在学教学“合并同类项”时, 我就开展了一个叫“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即把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学生, 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同类”朋友后, 就把另一个同学被“挤”出座位, 这样来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与有趣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于是积极地探究同类项合并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过程, 其实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建构了数学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通过游戏体验了什么是同类项, 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强调个性发展, 重视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的理想是发展学生的个性。而数学这门学科有其独特的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是对数学知识与数学规律的高度概括, 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认识。常见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函数思想、分类思想等。随着知识地不断深入, 在以后的高中数学与高等数学中还要逐步学习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中, 我们常用的思想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归纳法等。通过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对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与生活起来了指导作用。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的个性得到长足的发展。数学这门学科对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其他学科难以代替的, 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潜能、气质个性等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传统的教育只讲解先天的统一, 只重视学科的发展, 不重视以人为本, 从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这与新课标要求大相径庭。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要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个性鲜明的数学人才。

四、培养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忽视了这方面的培养, 但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因此,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课本,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心理发展水平等, 努力挖掘出情感教育的因素, 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过程为目的, 以创设情境化学为手段, 以师生的情感为纽带来贯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例如, 在学习“圆的定义”这一内容时, 我就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对圆的概念进行深入的认识。通过让学生自己来列举生活中见到的圆的实例, 以及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谈谈对圆的认识。然后再教学圆的几何定义, 这样就大大加深了学生对圆这种几何图形的理解, 从而让学生体验到圆的知识与人类的现实生活是如此的密切, 更感受到学习圆的重要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 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使学生态度得到端正, 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总之,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学生积极探究与情感体验的过程。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认真的践行课改理念。这样, 就会让数学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形成素养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发先.刍议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7) .

[2]徐美琴.浅谈如何实施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J].考试:教研, 2011 (6) .

新课改学习心得 篇3

关键词:新课程;启发;改革

新课程所反映的课程共建文化要求重新对教师进行角色定位,重新诠释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师从一个传统意义的“塑造型教育①”的灵魂工程师变为一名实施“服务型教育”的组织者。

教师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型教育”的工作者,这种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十个字:平等、理解、宽容、爱心、共勉。老师实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激励和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记得一位初中数学老师,班里100%的人都怕她,尽管她从不打人,但是她说的每一句话就像“圣旨”一样管用,现在想来,应该是她好的授课方式吸引了我们,我们由衷的敬佩她而并非怕她,这也充分证明了一名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我上本科时的一位李老师说在新大附中有一位英语老师,教出的学生的平均成绩都在90分以上,学生都喜欢她的英语课,这对我们很多英语老师来说是一个神话。我曾经很努力的工作,每天早去晚回的拼搏在教育岗位上,学生也就能拿到70多的平均分。我很好奇这位老师是怎样工作的,但李老师说那位老师很少听写,但一听写学生都可以拿满分,她也不上多余的课,但是她的每堂课都有一个出彩的地方,比如她教单词,shampoo这个单词,对学生来说不是一下就能记住,她交给学生的方法是用语言诠释出来:她爱我吹泡泡。非常的形象,我在班里实验了一下,果真效果很好。

新课程改革要求一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我对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一堂语法课的教学比较。一(9)班运用的教师灌输法,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一(10)班则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现成的知识,还有语言运用的能力,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

总之,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使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學创造一个新的高度。

英语外出学习新得体会 篇4

前不久,我参加了2018年秋小学英语教材培训暨市级基本功大赛北部旗县聆听了教研室刘老师的讲座,观摩了几节英语课,我受益匪浅。透过学习,我有以下感受:

一、英语教师务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首先应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要从学字母开始,要让学生认识什么是书写体,什么是印刷体。在书写的时候,胸要离桌子一拳头,本子要成10°角;其次,要有准确模仿的习惯,大胆开口的习惯,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还要有及时复习的习惯;最后还要养成勤于积累,实践的习惯。只有这样,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才能对英语学科感兴趣,才能愿学,乐学,善学。

二、英语教师务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务必要有听、说、读、写、画、唱、跳这些基本功。这次,我听了几节研讨课。这些老师们都具备了扎实的基本功,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令人耳目一新,值得我们学习。个性是实验小学张丽执教的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认读数字课教学。在教学中,张老师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和拓展,注重了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为了帮忙学生巧记单词,她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相同的读音单词,帮忙学生认读新单词。阅读中的任务设置也很到位,阅读时采用了略读和细读。在这节课中,老师充分体现了阅读课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话题,帮忙学生化解了重难点,指导学生掌握了阅读技巧。张老师在这节课中,也注重围绕故事情节展开教学,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语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语言,可见老师一系列基本中很过硬,这节课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愉快。

还有李宏超老师执教的Module5Unit1的一节课,也让我开了眼界。李老师课堂教学技巧娴熟,逐渐构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了突破重难点,老师运用了抢答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用心性,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老师自制了钟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愉悦了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理念和思想的更新

透过这次培训学习,还使我们明白了就应树立终生学习、终身培训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勤于学习,与时俱进。随着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英语词汇的不断更新,社会需求对英语教师的口语、语音、技能等水平要求会越来越高,如果教师不注意加强自身的学习,势必会被动挨打,还误人子弟。

四、自身英语潜力的提高

这次培训,领导、老师根据我们学员的实际状况,给我们安排的一些提高自身英语潜力的课程,如精读,让我们重温了以前学过的一些语法知识;还有语音课,谢老师准确的发音让我们佩服,他对每个音素的生动讲解让我们对牢记在心;学院还请了外教给我们上课,让我们感受了标准的英语口语,掌握的了一些基本的口语交际;在这一个月里,我们不管是英语口语、语音、语调,还是听力、书写都有了很大进步。

五、了解了最新的英语新课程改革理念

在这一次培训中,让我看到了有别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了解到了最新的英语课程改革理念。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个性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语境,运用一些游戏,使英语课堂“活”起来。我们不要把英语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不要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英语,透过说说、听听、唱唱、玩玩等形式,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用心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我们就应以小学生朋友、帮忙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个性要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带给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一切尝试,保护他们的用心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六、英语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

外出学习考察总结 篇5

(朝阳乡党委书记詹松涛)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在我县县委组织部的组织下,各乡党委书记外出进行了学习考察,主要对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农业龙头企业的“两个带动”等相关内容进行考察学习,现将学习心得汇报如下:

一:农业产业化

通过此次学习考察,我们将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针对我乡实际,找出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在我乡的特色产业上,要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大以秦家店、高店子、高井圈、武云寺、大屋村为重点的商品蔬菜基地的建设力度,打造“千斤粮、万元田”示范区,进一步牢固树立无公害蔬菜意识,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种植,推广了种植技术。

二:农村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

更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群众更新观念,我们依托于金土地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业主+村组+农户”模式,着力发展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支持农民通过合作社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积极组织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并对农民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三:新农村建设

今年我乡的一项工作重点即为新农村建设,乡党委按照“生

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着力点,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做好新村点建设工作,我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涉及10个村、325个拆旧复耕板块,通过新村点建设,新村环境、基础设施将得到改造和提升,全面改善村民的生活和居住条件。考察区的产业相融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在今后的新村工作重点中,将坚持产村相融、整体推进的基本原则,以科学的规划引领产村相融、以产业发展助推新村建设、以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综合配套促进整体提升。

四: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

外出培训学习总结 篇6

2在为期半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思想意识上受到了强大的震动,从参观院校的外在环境建设、文化内涵建设、人文环境建设,深深的感觉到了自身的不足,产生了无形的压力同时也产生了动力。南开大学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弘扬“爱国、敬业、创新、乐群”的光荣传统,培养了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为期半个月的学习,在思想意识观念、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课程体系体会如下:

一、思想意识观念:

1、“态度决定高度”: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专业建设关键在于“教师”,无论是人才模式、课程体系、精品课程等等建设都离不开“教师”,而教师的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感受到不是谁逼着我们去学习、去提高实践能力,而是如今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同时更是我们自身的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要求你培养的是具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技术的银领人才,作为教师本身都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意识,又怎么能去培养出职业特色的学生呢?如果自已本身都不具备做项目的能力,不能够做硬项目、引进项目,又怎么能够培养学生具有项目的能力呢?所以我想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学习。应该这样认为专业建设的本身,就是教师本身能力的提高过程,同时也是教师自身内涵的提升过程。只要教师自身的意识、素质提高,专业内涵建设就会有质的飞越,而不是简单量的积累。“形散神聚”就是这个道理。南开大学不断强化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珍视“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理念,以“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拓宽专业、严格管理、保证质量”为教学指导思想,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育人的基本环节,以杰出校友周恩来为楷模,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高尚品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发展,用你的贡献求支持,你的服务求赞同。

二、工程项目建设: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趋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没有去 1

学习之前,我一直都是处于浅层次的理解,是一种初级的形式。

工学结合是企业规律与教育规律深度融合、高度融合。在企业中是基于工作的学习,在学校内是基于学习的工作。以生产流程为主线,生产任务为载体,贴近工艺、贴近一线、贴近技术。

“工学结合是企业规律与教育规律的深度融合”,究竟应该如何进行融合?是一个关键点。从教师自身而言,既有通晓教育教学规律,又要具有企业实战经验。只具备其一,是不能够较好的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的。针对于我现在的自身情况,只有自已先亲体验一下在“企业中基于员工的工作”,在“学校内基于教学的工作”,才能更好的理解基于工作的学习,基于学习的工作。才能更好的找到工学结合的切入点和关键点。否则,工学结合只能是一句空谈和修饰语。

以项目任务为趋动,项目在哪里?只有去找,有什么资本去找?还是要凭借教身的自身业务素质能力,引进项目与学生一起做项目,以项目为背景开发教材、开发精品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还是在于“教师”。

在南开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对于“项目”感触颇深,为我们进行授课的张博士做过很多项目,每个项目的复杂度、难度应用范围都很广。张博士经常下到企业,为企业提供项目方案设计。他每天几乎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中度过,敬业、爱业、自身的学习能力都很强,值得学习。

三、课程体系建设:

在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商讨过程中,大家一致赞同这样的三句话,市场设专业、企业定课程、岗位练技能。多么简练的三句话,但却道出职业课程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

市场设专业:针对目前专业的发展情况而言,我想只有一条路,大批量的进行真实的社会调研,(范围不仅仅局限在黑龙江省内,还可以扩展到IT产业的发展的地区,大、中、小型企业,也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公司,还应包括它所涉及到的其它相应的工作岗位,也可横向发展,现今计算机仅仅是一个使用工具,工具就应该在共性的基础之上,与相应的其它专业相结合,我想这也许就是“基础平台课”+“专业课程课”+“个性课程课”的发展模式(BPMM)。

企业设课程:根据工作的岗位群,归纳,把相关企业专家请来座谈、探讨、研究、归纳、总结。形成BPMM(基础平台+岗位模块+个性化培养)的课程体系。

岗位练技能:市场定专业到企业设课程,必然能够产生岗位练技能。

以职业能力为本,来设置课程,确定应知应会、课程内容、评价标准。课程与行业认证发展并行。行业认证代表着行业的发展的前沿技术。现在计算机网络主要行业认证有思科认证、华为认证、网络工程师认证,应将认证内容融入到课程。同时,教师也应参加相应的认证培训,培训提高能力,能力创造机会。精品课程建设,以“项目任务”趋动的方式,这样设置课程的优势就在于学而习之,学而用之,这样学生就能够学习态度良好,兴趣提高(愿意做),教师也愿意去教。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理论融于实践,做人融于做事,动脑融于动手。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习方式 篇7

所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发挥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作用,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培养能力与情感体验的交往、沟通, 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 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优化学习方式, 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形成和谐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 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以产生教学共振,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是从内容入手,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自内心地“要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是体现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方法教给学生, 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 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 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去写, 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去做, 凡是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解答, 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 凡是学生能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 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读书时间、练习时间、思考时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实现目标, 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的学习。一般四人一个小组, 定好小组长, 明确共同的任务和个人承担的职责, 每个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见解, 小组中同学轮流发言, 与其他小组交流。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学生合作学习时, 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 巡视各小组的合作情况, 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参与学生的讨论, 仔细观察, 及时表扬善于运用交流方式的小组, 提高小组学习交流的实效性。合作学习结束以后, 教师展示结果,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 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个人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相交往沟通, 互相竞争, 使得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不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离不开独立学习这个前提, 遇到难题时, 首先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这个问题时, 才考虑寻求帮助, 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 长此以往, 学生将丧失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将难以适应社会。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的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 再次形成“统一”意见, 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 并在这一过程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探究性学习即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猜想质疑、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性学习主要在于学生的学, 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活动, 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索、情感体验和创新思维。开展探究性学习, 不仅是为了适应当前中学课改中的研究性课程教学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探究性学习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它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过程, 学生通过这个过程, 理解生活中数学问题是怎样转化为数学模型的, 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 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取的。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是:概念的教学, 定理、法则的发现, 例题的学习和拓展, 问题中的变化规律,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外活动等。

四、互动学习过程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1. 明确学习的目的。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什么, 为什么要学, 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2. 围绕目标互动。以旧知识导出新知识, 或在情境中导出新知识,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通过看课本, 尝试练习, 质疑释疑, 讨论交流, 教师的点拨等环节, 真正掌握书本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

3. 加强情感教育、人文教育,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不应该居高临下地站在三尺讲台上。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教师要真正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激发课堂气氛, 设计优质的教案,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外出学习新课改总结 篇8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模式;趣味性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从初中的液化凝华,到高中的经典小车实验,无不和生活紧密联系。并且同时在新课改中,加大了物理实验的比例,所以,不光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以提高,更加深入地切身体会到了物理所带来的和生活相关联的实用性和无穷魅力。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占主体地位,整个课堂教学进展都应该以学生为基础,从而进一步展开。下面,我们就从新课改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的新能量展开讨论。

一、新旧课程碰面

1.新旧课程的简单对照

新课改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和以前的旧课程相比较,新课改一改往日的教材难、知识繁多、内容比较偏、学生课业负担大等弊端,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跟得上老师的进度为基础,重新选择编排了教程,删减一些多余、烦琐但却实际效用不大的内容,罗列出清晰的课程目标,让学生和老师对于教学任务一目了然,更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自己的学习目标系统,以此可以明确自己的学习计划。

2.新课改的特色

新课改以提倡从生活学物理,悟物理为口号,全面地加大了生活和物理生活和知识的联系,尽可能地使学科和生活不脱节。这样做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的好处以及实用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所熟知的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引出牛顿三大定律。提示学生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也存在着物理,开启学生学习物理的新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的微妙奇妙的关系。

3.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主

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物理实验为重点。在实验中,支持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物理世界的神秘,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研究问题。并且同时,提示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尽量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感悟到生活和物理的巨大联系。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去尝试,鼓励学生在做实验时犯错并且在适当的时间予以指导,培养学生敢想敢做的能力。并且在做实验时,适当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动脑、去学习。

二、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从孔圣人提出因材施教起,经过几千年的历史验证,我们在叹服圣人的伟大时,更加受到了良多的益处。我们都知道,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为每个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角度不同,并且他们的思維方式也都不相同,这就使得同一个问题会出现不同的答案。学生对于同一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如果不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这就会使得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整体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同时,将使得课堂的教学质量大大提高。

2.探索式的教学模式

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和教师合

作的重要性。在课堂中,只有学生和教师一起探索,抓住“提问—互动”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得整个教学课堂活跃起来。首先,学生应该充分地发挥课堂主人的地位,积极地参与进整个教学过程,并且同时,教师应该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出发点,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表现良好的地方适时进行鼓励,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感,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教师应该注意提问的方式,应该以疑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找自己理解下的答案,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提出一些晦涩难懂的问题,然后进行讲解。

3.趣味性在课堂中的作用

兴趣对于一个人学习一样东西的重要性,想必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所以要想让新课改下的高中学生学习好物理,最有用最实际的教学方法便是使学生爱上物理。比如,学生在学习简单的共振现象时,教师可以以幽默风趣的话语举例说,我们教师的人如果齐刷刷地开始跺脚,那么,我们的整个教学楼可能由于共振现象而倒塌,而我们有可能也会成为名人。这样,简单的话语不光传递了知识,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新课改在我们这个时代应运而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能量,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也更加凸现出来,物理对于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乘着新课改的大帆船,为了适应新的需求我们将高中物理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做出最大的努力,让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显现智慧之风。

参考文献:

[1]俞艳.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困境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王伟.范例教学结合“非常规”物理实验的高中物理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教师外出学习总结 篇9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教师外出学习总结

2012年3月18日,我们在局校领导的带领下赴xx中学学习了一天,具体来说,就是看课间操,听两节课,进办公室和老师面对面交流,虽然时间比较短,却令人耳目一新,体会颇深。

1.环境优雅,文化氛围浓

进入xx中学,学校干净整洁,校园和草坪看不到时纸屑等垃圾,让人感到特别清爽,来到教学楼上,精彩纷呈的走廊文化,让我们倍受启发,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别致的名字,班级宣言,班级制度措施,班级才艺显示。班级的文化将班级的东西展示在全校师生的眼皮底下,有利于他们的重视和执行,也有利于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班级的才艺展示让他们感到有才艺的骄傲和自豪,促进他们积极进取。有的教室还有书架,课外读物,语法大全。

2.学生礼貌,课间操为亮点

在xx中学,学生主动向老师问好,打招呼,没有追逐打闹,让参观的老师怀疑这里的学生是否受过特殊训练,和老师交流时,就这个问题,他们说新生入学,先进行德育规范训练,队列队形,仪容仪表,卫生生活习惯,文明礼仪教育,学习行为规范强化一个有,在学样的长期督促下,学生的自觉性顺理成章就养成了。

xx中学的亮点就是出操,下课铃响后,学生每人手中拿着讲义,匆匆下楼,站好队的同学开始读讲义,大概5分钟左右,其他同学站好,胸贴背式的跑操开始,口号声音嘹亮,队伍整齐,学生斗志昂扬,这样既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也可以激发他们的信心,参观的教师拿起相机,记录了他们精彩的画面。真是无比震撼!

3.全员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我听了两节生物课,高二九班和高二四班,其中九班的生物课《细胞呼吸》让我感慨万分,这节课是他们的展示课,应该是课前学生拿到了学案,学生将小组的难题板书在黑板上,然后由另外会这个问题的小组的一名学生讲解,然后再做补充,发言的同学个个口齿伶俐,表达准确,生物术语运用得当,教师在本节课充当了导演的角色,整节课教师只说了几句话,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在这里,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并不是没有管理,而是课后做了很大的工作,比如学案内容的难易程度的确定,重点难点等。课堂上把学生推到前台,师生互动。自然,合理,实在。学生踊跃,观点明确,这样把学生主体地位发动起来,为学生上台提供了方便,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不再限制学生,学生上课小组展开讨论,身体脑子都动起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共同研究讨论,以学生为本,自主课堂教学,自主管理。

课后我又和一位班主任谈他们倡导的学生自主管理时他说:自主管理绝对不是把事情和责任全部交给学生去做,老师做甩手掌柜,什么都不过问,而是老师指导学生去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锻炼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处理事件的能力。在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或者是在工作遇到了困惑,需要向老师请教时,老师一定要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给学生恰当的指导。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让学生体会在作为一个班级成员的责任感,这对增强班级凝聚力,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点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很好,橱窗里的名人都是xx本籍人,这让学生感觉伟人就在身边,有了亲近感,再不是遥不可及的名人,更能激励他们前进。学校的标语多,每个视野都是激励性的语言且都是英汉互译,很像高校名校的校园很大气.以上是我这次xx中学之行的一点真实体会,他们的课堂自主教学模式很值得我学习,打算尽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运用。

文章

来源莲

外出培训学习总结 篇10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对通用技术这门新课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创造学生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力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

最得重要的是,知道了通用创新性思维和技术技能操作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这几天实地通用技术技能进行动手操作和学习,使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这次培训的必要性。

这次培训分为3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通用技术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和通用技术教材的分析理解以及通用技术教学的特点介绍。

通过穆静教授对通用技术的现实意义,以及国外通用技术教学的介绍,深入浅出的让我们了解到了通用技术的重要性,让我们这些有一些盲目的老师有了教学实施的案例。

南京的刘海林教授是专门从事通用技术教学的专家。

由他给我们系统介绍了《技术与设计1》和《技术与设计2》这两本现用教材的知识构架及教学理念。

并用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逐章逐节分析教学案例。

这部分内容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缺乏的知识经验,我们虽然我们接到过一些培训,但与这次培训相比仍然是欠缺的。

因此在这部分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一些教材中涉及但又未能深入解释清楚的知识和技能,更可贵的是能为我们提供这样动手实习机会,使我们在原有的理论的基础之上有多增加了许多的实践经验,使我们在今后的上课过程中不再总是纸上谈兵心中没底了,同时在众多的参观活动中我还搜集和整理了一定与教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这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

第二部分是关于通用技术实践过程的培训,依托绵阳中学完善的通用技术试验室。

我们参观了绵阳中学学生设计成果,很多学生的创意作品让我们为之惊叹,也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另外我们还学习了CAD三维设计软件,对金工、木工、电工等设备进一步的学习和操作,许多老师都突发灵感,制作了自己的设计作品。

这样的学习,让我们这些原本是门外汉的老师对通用技术实践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今后的教学实践工作有了新的想法。

找到了教学的新思路。

更加坚定了通用技术教学的信心。

第三部分是培训的总结交流,由于通用技术课程是新开课程。

所有的学校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做法不尽相同。

自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正在大家都彷徨不知所措之时,这次培训大会正好给大家了这样一个交流机会。

大家讨论教案,分析叫法,分享教学中的经验。

每一个参与的老师都对通用技术教学有了新的理解。

我相信这次培训将对通用技术的教学带来长远的发展。

落实新课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篇11

在听了沙湾一中杨振才老师的《陈情表》之后,我的触动非常大,也引起了我对语文新课改的许多思考:

1.黑板属于老师还是学生?

2.学生的疑问,是否只有当堂解决了才是有效的、高效的?

3.一堂课,评判的标准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的结果还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杨振才老师在《陈情表》的授课过程中,说了一句话:“黑板是你们的,不是我的。”并让学生在自主读完课文后,将所有的疑问列举在黑板上。但让我吃惊的是,学生在列举出所有的疑问后,杨振才老师并没有急于解决这些问题,而是将它留成了家庭作业。整堂课杨振才老师没有激情讲解,没有各类活动,更多的是让学生读课文。这堂课没有看到以往公开课的忘情表演,師生的热烈互动,但我看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看到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文言文教学中“读”这一方法的落实。

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诸如课文里的生字词也是老师列举在黑板上,然后老师讲学生记。要想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捕鱼”,而不是坐着等“鱼”,老师真的要学会“放手”。

一、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培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多读书不仅能增加知识量,更能培养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本身具有探索性的特点,让他通过阅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积累,轻视知识的创造和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质疑,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在学习中培养创造能力。一篇课文,读出作者的思路和思想还只是初步,最重要的还是要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三、让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不是闭门造车,一个人的思维和方法总是有限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之间协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注重方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语文教师上课一讲到底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只充当观众,而这种教学无法让学生脱离教师去自主学习。所以,语文教学应注重方法的教学,学生掌握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不仅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并可以进行能力迁移,学以致用。

总之,新课改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契机。我们只有抓住这个契机,随机调整教学方式,才可能不断超越自我,步入新境界,使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创新型人才服务。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

新课改对师范高专生学习的影响 篇12

一、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对他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乐趣, 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生会越学越爱学, 使学习事半功倍。我校学生目前学习的新课程, 能从高专生的生理及心理水平出发, 版面灵活, 图文结合, 内容安排丰富多样, 实用有效, 如“整理与归纳”“练习与实践”“活动与探究”“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等。这样的设计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师范高专生各科学习情况不计名问卷调查表统计, 96%的学生喜欢新课改后的教材, 认为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94%的学生提到“新课程中有许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内容”。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 结合学生已有疑问和兴趣展开学习和讨论, 使学生发现知识就在身边, 有趣易学;书中有大量的精美图片, 情景交融, 使他们能够领悟到更多的道理, 使他们的学习多些生动, 少些枯燥;书中设计的探究实践多, 提高了学生善于思考, 勤于动手的能力;新教材还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书中“你已经知道什么”“观察与思考”“交流与讨论”等栏目能引导学生正确解析教材。值得一提的是, 每个章节末设立的“整理与归纳”使学生养成了复习整理、回顾过程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以上摘自学生问卷调查表) 。说明新课程改革起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学习方式大致可以分为接受式和探究式两种。如果说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是“鱼”, 那么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渔”。可以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 我们大多数教师都接受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新课改之前, 我们大多数学生是以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而在接受式学习过程中, 学生纯粹是知识的容器, 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实现和发展。反之,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恰恰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自动的发现、探索的活动过程, 应该说这样的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将“学会”转变为“会学”。如新课程重视实践的教学功能, 突出实践是学生进行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 每一节都有学生活动的内容, 提出问题、思考、交流、小组报告等活动, 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学生学习的思想得到转变

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另一转变是, 使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 特别是后进生。每个人都需要有自信心, 而过去的教学是以分数说话, 以考试论英雄, 而第一名只有一个, 而很多学生都缺少高峰体验, 没有了成功的快感怎么会有信心呢?所以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 进而会放弃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每个学生都有任务, 大家只有通力合作才能解决难题。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不是第一名的事, 我也很重要。学生对学习有信心了, 学习的动机会明显增强, 学习的思想也就彻底转变了。

四、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由于过去的学习方式都是以接受式为主, 所以学生一下子还不能完全适应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那么, 如何寻找到其切入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给广大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不能从“授人以鱼”突然改到“授人以渔”。如何在教材中选出“鱼”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课题。现在我们很多教师在教授新教材的同时, 也会补充旧教材中的部分知识点, 因为新旧两本教材各有长短。如, 旧教材关于基本定义、概念和原理的部分整理得很详细, 阐述得很明确, 有利于复习和预习。而在实践和与时俱进方面, 新教材就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了, 关于一些过于繁难的章节, 书中通过字体大小的变化分出主次, 使学生阅读时能一目了然。那么, 教师大可以把旧教材中的定义、概念、原理等“喂”给学生。至于实践部分, 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其实新课程改革改的不是结果, 而是过程, 它不是一阵风, 应该是一个长时间的、循序渐进的、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

上一篇:你听到了吗散文下一篇:04教学设计:《意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