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课改小结(精选10篇)
让互助合学的“彩虹”课改成就孩子们的精彩未来
平度市开发区高级中学
近两年来,平度市开发区高中依托普高进城设学布局大调整的有利发展时机,遵循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原点出发,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从多元化办学模式的探索、问题引领式小组合学探究模式的创新、学生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意识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更新等多个层面,积极实施高效“彩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努力探讨问题引领式小组合学课堂模式,深化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引领学生从“教会”、“学会”到“会学”这样一个过程性角色转变,激发师生凝心聚力地研究以“鱼”易“渔”引“欲”的科学施教理念,师生们主动参与积极进取和谐互动,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大幅度的提升。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扎实做好课改调研和试点工作 2012年4月,我校课改团队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原点出发,本着为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深入调研。通过中考成绩分析、问卷、家长学生座谈、深入班级备课组调研,发现我校学生呈现出显著的“三高一低”特点,即市区学生比例高、学生个性化程度高、社会情商高,而中考文化科成绩相当低,基础欠缺,学习困难学生相对集中,且学情差异、偏科现象特别突出;不少学生处于典型的“四无”状态——升学无指望、学习无动力、生涯无规划、人生无方向,他们就像大海中失去动力的小船在迷茫中无助地游荡。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以往的常规教学就显得“曲不高和也寡”,半数以上的学生呈现迷茫状态,课堂气氛压抑、低效,学生郁闷,老师苦闷……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理性地积极面对,下决心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改变传统的不合事宜的授课方式,探讨出适合孩子们健康成长的教学模式。
2012年9月,在教体局教学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根据学情调整了教学进度计划,重视以学定教和初高中衔接的“引桥筑基”工程,在整个高一级部提出了“三慢三让”的施教策略,即要求各学科减慢教学进度,让初高中生活节奏、心理适应平稳过渡;降低教学难度,让初高中知识衔接、学习进程逐渐适应;降低难易梯度,让学生的认知和自信心稳步提升。同时,学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安排九大学科70多名教师奔赴全省各地,观摩全国和山东省的优质课比赛活动,安排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在组内进行汇报交流,并于一个月内在全校举行汇报展示课,旨在转变老师们的施教理念。在师生、家校达成共 1
识的前提下,我们在英语组、地理组和历史组率先试点,根据学科特点实施“问题引领式小组合学探究”课改创新工程,通过以点带面、点面共进的方式,引领全校教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历史组根据史料分析偏重的学科特点,探讨实施“一案三区”导学案引领下的“三位五步”教学法;英语组根据学生基础薄弱,采用“零起步,缓加速”的策略,从基础词汇入手,从基础语法入手,精心设计《英语日记卡》,实施小组合作、分层助推计划,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地理组根据班级学生基础知识差异显著的学科现实,实施“问题引领式”导学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探究”模式。
二、集备提升、问题引领,小组合学生本课堂渐趋常态
经过三个月的实验探索,三个课改试点学科的成绩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学校课改团队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邀请教体局教学指导中心的专家就课改和教研两方面进行了全面会诊指导,初步确立了在以学定教知识建构型教学视野下,依托“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逐步由教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轨,构建以“问题为核心”的小组合学型课堂。2012年11月,我校成功召开了高效“彩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启动大会,从学校生源情况、学生多元化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强调了当前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向老师们解读了高效“彩虹”课堂的三层含义:一是从我校近两年的招生现实出发,通过培养兴趣,激发出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用激励、唤醒、鼓舞,使本来没希望的学生看到希望的“彩虹”;二是通过学案筑基——小组释疑——合作巩固——点拨提升四个流程的大体框架,通过实施问题引领、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情景设臵等形式各异的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营建起“百花齐放”的高效“彩虹”课堂;三是通过实施“多元化”培养模式,例如普职融通、美术、音乐、舞蹈、播音与主持、健美操、文学编导、服装表演、体育特长等依托社团活动的特色课堂教学,构筑起学生多样化发展、学校多元化办学的“彩虹”工程。
我校将2013年确定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攻坚年。学校通过举行教研教改观摩活动、集体备课观摩活动、高效课堂展示活动、班主任工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高效“彩虹”课改理念的进心入脑,为全面推广高效“彩虹”课改奠定了丰实的基础。2013年3月,学校充实了课改团队的力量,成立了包括校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内的60多人组成的课改团队,在高
一、高二36个班级的所有学科中全面推开高效“彩虹”课改,通过“问题导学”来促进学生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用“问题”来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用“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课改才可能走向深远,也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
此,关注教师设计问题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我校课改的首要任务,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重视落实集体备课,学校先后组织了全校范围的高一化学集备观摩课、高二数学集备观摩课,旨在通过集备深入细致的研究每节课的问题设计,在问题引领下设计一案三区(预习导航区、课堂探究区、课后巩固区)模式的小组合学导学案,引领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中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课后进行巩固提升;先后两次组织班主任课改专题交流会;组织了《课堂教学标准评价》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两场专题研讨会。“彩虹”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石激起了千层浪,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意识,激发了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意识,激发了小组间的竞争合作意识,积极地参与和充分地展示,有助于孩子们在不同的基础层面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学校适时推出了张丽花、王勇、刘春艳、王晓丽四位教师全校范围的课改观摩课,每节观摩课的听课教师都超过了60人。
2013年4月开始,学校除每周继续推出4名教师出示校级展示课外,各级部其他学科每周5人出示组内展示课,集备——研讨——听课——评课——改进问题设计,全校掀起了“彩虹”课改的热潮。
三、借机引导、借势发力,内化反思才能不断进取
(一)给老师们一方舞台,他们会引申出无限精彩。
我校全面实施“彩虹“课改已经一个学期了,老师们基本上掌握了课改的内涵和基本思路程序,行进在课改路上的班级、学科教师和孩子们,已走过了最初那种忐忑和迷茫,进入了有序的“彩虹”课改征途。老师们能够依据课标要求用心设计问题,将理解重难点进行问题引领式切分,引导孩子们步步推进地探究问题,引导孩子们相互帮助地巩固落实,调动起孩子们的课堂参与热情,点燃了孩子们的思维引擎,培养着孩子们的互助和包容,培养着孩子们的自信和言行。老师们能够结合学科特色逐渐呈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特点,从孩子们的全面成长出发,在“彩虹”课堂上展现出许多精彩,像李田丽老师的开放式征求分组意见主题班会、王勇老师游刃有余的小组合作引导、刘晓霞老师独树一臶的“小侦探质疑式”字词过关检查法、陈洪涛老师激情澎湃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大检验、宋美红老师理性的问题展示——探求规律——推导公式——变式训练——小组展示、王晓丽老师严谨的动画演示——问题组探讨质疑法、刘艳玲老师随性的当堂知识巩固落实环节的师生PK 法……
我校高效“彩虹”课改进展中,平度市教体局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教学指导中心先后三十多人次随班听课、进组指导,并积极推介宣传,仅5月份就有张老德、张晓贞举行了青岛市公开课,李京林、王玉洁、赵淑芳、孙建萍、方国庆、刘晓花、刘广尧七位教师成功举行了平度市公开课或城乡交流课,先后有高二物理、高一数学和高一生物三个备课组在全市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
效途径”经验交流,以上活动有力地助推了我校“彩虹”课改的深入进展,有效地激发了我校师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在深入实施课改的过程中,老师们的专业素养伴随着“彩虹”课改不断增长,教育教学质量大范围大幅度提升,老师们逐渐适应了自己的角色转变并能够恰当地重新定位——将课堂还给孩子们,自己做个“粗枝大叶”的导演。
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改方向、调整课改进度、有序稳步推进,2013年5月,我们通过备课组长交流、班主任工作交流、学生问卷等方式进行“彩虹”课改阶段性总结。“彩虹”课堂教学改革,倡导的是“学生主体、学生主导、教师引导”的生本位课堂,进一步明确两个基本问题:我们应该教给学生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我们采取的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就是让同学们在“问题引领式”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预习和自主学习掌握最基础的课本知识,找准自己的疑问点,以便在小组协作式的课堂讨论和探究过程中能够有所侧重的专心听讲,并解决大部分问题,并通过组间释疑和教师点拨完成当堂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可以较好地锻炼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依托课本等文本资料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有效参与并组织讨论的能力、合作与包容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有效竞争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二)给孩子们一方舞台,他们会迸发出青春的精彩。
学生的成长是教育的归航,教师必须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质疑探究能力和社会担当能力。根据我们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的课改依据,小组合作相当于将有效参与和展示锻炼的机会,从全班的六十分之一倍增为小组内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机会达现率提高了近十倍。通过第一阶段的实践,结合课堂观摩和学生问卷,我们基本达到了提高自学能力、参与讨论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能够通过预习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找出自己的疑问,便于课堂上有侧重地听课;能够通过组内讨论,既可以为别人解决疑问,又巩固完善了自己的知识落实,或是在同学们的讨论中解决自己的疑问,一般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同学们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述能力明显提高,体会到同伴间共同成长的快乐;通过展示环节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团队意识和有序竞争意识明显增强。
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按预期提升?始终是悬在我们课改团队心头的重石,也是家长、学生最担心的问题。高一高二学期末抽考成绩远远超过同类兄弟学校,高三高考有20多人达一本线,近600人达二本线,其中艺术生全部达线,并有两名同学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记者团承办的《文苑报》荣获全国校园报刊评选一等奖;科技社团荣获青岛市科技设计大赛二等奖;播音与主持社团荣夺平度市演
讲比赛第一名,并代表青岛参加省竞赛,分获朗诵和演讲比赛一、二等奖。
四、课改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后段打算
课改没有完成时,所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勇气,需要付出,需要坚持。我校的“彩虹”课改,一切从孩子们的全人化成长出发,是一项庞大的三年一贯制规划的系统工程。回顾一年来的课改进程,我们需要进一步理清课改思路,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合作的有效度、当堂知识目标的达成度,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授内容,结合教师个性特点,以“教学内容问题引领式”为主线,在重视知识落实的基础上,关注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特别应重视以下几点:
1、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怎样进行问题引领式预习?怎样进行围绕问题的多维度标靶式讨论?怎样将碎片化的零碎知识点构架起知识体系?在学习某一知识或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上,探寻归纳出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着重在“变”上下功夫,让知识典题不断变化,让学生在一个个不同的变式例题中感悟知识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白“一题多变”、“多题归一”、“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让学生明白通过课堂大量的变式训练,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真正领悟把握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方法。对于真正的“陷阱式”典型错题,大胆引导学生借错逆推,直至溯源析因,自然会产生恍然大悟的“哦式”效应,记忆效果事半功倍。
2、重视集备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我们要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问题式引领”中的问题怎样设计更科学合理,更能起到思路引领、有序分层、步步为营的提示作用,这就需要老师们高度重视集体备课,汇聚大家的智慧和经验,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情的分析,预设引领式问题、点拨式问题、板书型反馈式问题、回扣课标的检测性问题;重视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互动和检测中新生成的问题,重视易混、易错、易疏忽知识点的透彻辨析。
3、重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依据导学案的引领式问题设计,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归纳,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不要担心学生做得不完善,行动就是改变,补充就会逐步完善,没有想象出来的本事,只有实践磨练出来的能力。
4、重视当堂训练。“当堂训练”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发散性思维原则。选练题目体现本单元知识的变式,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是量力而行原则。选练题目要适度、适量。适度就是难易适中,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所谓适量就是训练量以10分钟为宜。三是选编分层次习题。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设臵限时完成的下限,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练,使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最大进步。
5、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知识的达成度。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自制力不强,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有待指导完善,但他们情商高,思维活泛,只要我们用心研究学生,用心研究课堂,用心琢磨从“教会”——“学会”到“会学”这样一个以“鱼”易“渔”引“欲”的科学施教理念,侧重于挖掘孩子们的潜力,培养他们敢于尝试、勇于质疑的品质,倾心于孩子们自信心的重塑,倾心于孩子们应对学业、立足社会基本能力的培养,想方设法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最大的进步,让他们在自信与协作中主动锻炼成长。
(1)继续探讨课标解读和精细化问题设计,将主题单元设计理念引入集
备,将思维导图和人本心理学相关理念引入并指导小组合学。
(2)探索高效课堂学科评价标准,既体现学科特点又重视教师个性化特
色,方法是从教师中来,到学生中去。
(3)开展小组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以探讨激励性评
价的长效机制。
(4)开展三年一贯制系列主题班会,将学生成长放在首位,将“十佳”德
育品牌做实。
匆匆忙忙又一年,平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年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 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着时有不少的收获。为使下一阶段的工作更顺利地开展,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情况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 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加强业务学习,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完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一个工作者有什么样的工作思想和教育理念,会直接体现在一切工作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 力和创新的源泉。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体现鲜明的时代气息,它的应运而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为此,我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本学期业务学习的一项重要内 容,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 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2、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如:解答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当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后,这 时我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还有其它的解法吗?”学生们经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解法。不仅可以列竖式,还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 数和一位数,利用我们学过的口算方法来算;或者分成两个一位数的积。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学生的独创性。独创往往蕴含于求异与发散之中,经常诱导学生思维发 散,才有可能出现超出常规的独创;反之,独创性又丰富了发散思维,促使思维不断地向横向与纵向发展。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新教学大纲提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发现数学的规律,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够主动地调动相关知识,积极思维,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正是如此努力地实现着这个目标。
东安一小 谢丽娜
导学案教学教育理念的主旨在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因为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手段。半个学期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 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方法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结合半期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我在导学案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学相比,我在导学案教学方法上,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做了重大变革,突出了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特别是通过期中测试,我发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解题的方法多样了,解题的思路更宽了,学生的成绩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摸到哪些石头?摸得怎样?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下面对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二)、成功与挫折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有的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导学案教学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金溪二中初三物理组王深国
近年来,我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改,课改效果明显,学生能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校的“315”课改,就是变以教为主、以学为主为以个体学习为主、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单纯讲授,而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场所,是学生表现自我、彰显个性的舞台。
初中物理课改课堂教学,教师们注重了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学生的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有时候由于教师课前自主学习的设计不够合理,或者是导学案的设计不合理,仅仅是将课本的内容变成了填空题或问答题,学生直接从课本中就可以读到,尤其是探究性问题,学生已经知道答案,也就失去了猜想的乐趣。学生的展示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展示后缺少所学内容及方法的进一步应用,仅能是就课本内容进行描述,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
为了进一步落实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改革,构建初中物理自主有效课堂,通过两年来的物理“315”课堂改革实践,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改进:
1.教师要提高“目标”意识。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在方向上对教师的的点拔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起指导、定向的作用,是教学评价标准和依据,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 “路标”引领的作用。“315”课堂中要求在黑板上写出学习目标能达到较好的的作用,所以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能仅在黑板上写上学习目标,而是在每一节课都能时时心存目标,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真正达到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的效果。
2.对学生课前的预习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预习要有明确的目的,以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和体验的内容为主,尽可能减少对课本知识的预习与自学,以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前要检查学生的预习学案,了解其预习的情况。课上针对学生预习的结果,给予指导,并将预习结果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以调动
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在适当的时候,可让预习结果不错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展示,可提高他的预习兴趣,也让他发现自己预习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也会促进其他学生预习的热情。这样要求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体会到预习的好处,并主动去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3.学生展示后,教师要给出新的情境,提出新的问题,通过新情境、新问题进一步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其中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注重知识的理解与灵活应用。
4.突出学科特点,强化探究实验。通过问题引领学生,通过现象激发学生,实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新问题课后进行科学探究的理想境界。
5.突出物理的“有用”,当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物理知识后,教师不能仅仅是就这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训练,这样的做法只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在学习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知识后,能否结合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坐车时打开窗窗帘会向哪边运动。学习了热胀冷缩的知识后,展示一只厚玻璃杯被开水炸裂的事件。这样,就避免了从有趣的现象得出无趣的枯燥无味的知识后,不断重复训练的恶性循环了。
6.打破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神秘感,破除学生只有到实验室用实验室中的器材才能做物理实验的观念。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小制作、小创造的乐趣。
初三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初三数学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当前的学习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以及初步的唯物主义观。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进入初三,学生人数减少,成绩差距较大。教学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结合二期课改的精神,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在我任教的两个班中大多数学生对初二学年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太好,很多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机械记忆,忽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区别,不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特别是少数学生对某些章节(如四边形、分式、二次根式等)或者是一问三不知,或者是张冠李戴。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我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特别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在教学中,注意发挥本章承上启下的作用。注重知识的整合。
这学期采取的方法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模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搞好数学学习中的多边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思多想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知识应用的教学。
5、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搞好差生转化工作。
6、认真钻研教科书,全面、认真、细致的备好课。
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坚持以课本为主,要求学生完成课本中的练习,学生做完后教师讲解,不做繁、难、偏的数学题目。
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记得20xx年的那个暑假,顶着炎炎烈日,冒着伏天酷暑,我参加了由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通识培训,那绝对是一次强劲的头脑风暴,什么“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预设生成”、“对话合作”、“师生是共同的学习体”都给我的教育观念注入全新的血液。专家引领,课例导路,懵懵懂懂中我好像知道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了。那一刻我激情满怀,憧憬溢胸,心中的那份期待也在与新课程的初遇中变得踏实。于是,我敦促自己,趁着自己年轻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水源”。于是我自费订阅了《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语文之友》、《中小学研究》、《小学教学研究》、《新作文》等一些教育教学杂志,并利用赴杭州学习的机会在教育书店购买了数十本理论书籍,这些阅读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更让我学会审视自己;每晚我都挤出时间,在李镇西老师创办的教育在线论坛与天南地北的同行们进行网上交流,切磋。有了这次和新课程的初遇,我守住了作为教师的那份执着与慰籍,多了几份憧憬和梦想。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平时的理论学习中我完成了近6万字的学习笔记,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由于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先导,我在教学上不断地求新求实,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富于人性化的教学之路。为此在课堂教学上我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金坛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在常州市“教学能手”评比中,通过层层的筛选,最终获胜。当然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还得益于我对教科研工作的重视,作为学校的教务员兼教研组长,我负责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研究》、《农村作文教学与乡土文化的整合研究》的实施,通过与同事间的交流、协作、互助,如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尝到了教科研带来的甜头。在我撰写的各类教育教学论文中,已有6篇论文在《中国教师报》、《中国现代化教育》、《湖南教育报》、《小学语文研究》、《常州教师教育》、《金坛教育》等杂志报刊上发表,且有3篇论文获省三等奖,6篇论文获金坛市一等奖,另外还辅导了多篇学生习作发表在各类刊物上。
一踏上工作岗位我就担任了班主任工作,近年来我更是连续担任了三年的毕业班班主任。面对一个个活泼烂漫的孩子,我常常以他们的朋友自居,以至于学生也乐于和我谈心。在与学生零距离的接触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了孩子们的苦恼。尤其是班上的贫困学生,我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更加把他们的生活放在了心上,每逢学校为贫困学生献爱心时,我都带头捐款捐物,从不吝啬。由于我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坚持做到细心、专心、耐心。并且在学校的各项集体评比中名列前茅,为我被评为了“金坛市优秀班主任”。
大腻姐小学:苟国芸
教学二年级语文,我真切地感受到课改对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的挑战。课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活力源泉,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要上得活起来,教师教得活起来,学生学得活起来。如何挖掘语文教学的活力源泉使语文教学活起来呢?我们认为语文教学应以集体的自主活动为主旋律,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光要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愉快的情绪而变得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
一、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编排的苏教版实验教材装帧美观,编排思路清晰、明快,导语、标题、图文框的形式活泼,图文并茂。教材的编排系统性强、更具科学性。其中的语言不仅体现了与孩子们平等交流的特点,还富于激励性。这些特点都深深吸引了对什么都好奇,不论学什么都感到新鲜的低年级孩子们。因此,我们要抓住契机,更新教法,使他们喜爱语文学习。
二、创设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一)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吸引学生注意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能达到上课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比如在上口语交际课《可爱的动物 》时,我就事先布置学生在家里画一幅自己最喜欢、最满意的动物的画,带到学校贴在教室四周,把教室装扮成“动物园”。然后让全班学生自由参观每一幅画,再4人一个小组讨论评比谁画得好、好在什么地方。最后由全班学生评出最好的几幅画给予表扬和鼓励。采取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又激发了他们与人交流的愿望,可谓一举两得。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创设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方面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教学《“黑板”跑了》一课时,开始学生提出了“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黑板两个字为什么要加双引号?”我对这些问题给予及时肯定,并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大大启迪了学生思维,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自己去感受、思考。
(三)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变教师的“讲”为“导”,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去探究,让学生通过操作来观察、比较、议论、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探究知识,发现规律,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智能,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目的。
(四)创设成功情境,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种种诱因或手段,成就动机则是普遍的,有效的一种。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就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怀热情地投身学习活动中。
要创设成功情境,还要正确地评价学生。观念的不同,所形成的评价当然也有很大的差异。采用多元评价标准,对学生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不只凭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要用表扬和肯定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和肯定要有针对性。即使学生表述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对于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应给予肯定,在旁人的帮助后,再请他表述一遍也给予赞许,使他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批改学生的作业时,错题不打叉,划出错的地方,让学生订正后,仍然评为优等,这样做不是降低要求,而是为了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知识缺陷,另一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树立自信心,不断努力进取。
在语文实践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人物,学生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反映。只要没有方向性的 2
错误,我们就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要用统一的、所谓标准的答案去要求学生,要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实现资源的整合,促进学生多元地学习。
紧紧围绕语文教学任务,充分开发利用语文资源,促进学科间融合,促进课内外结合,重视在生活中学习母语,是语文课改的一个重要趋势。
生活处处皆语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段语文学习的重点,针对教材识字量大这一特点,我们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充分利用多种方式识字:
1、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如认校牌、班牌、黑板报、墙报等。
2、认同学的姓名,鼓励学生帮老师收发作业本,帮同学往英雄榜上贴红旗。
3、借助生活环境中的实物、图片、电视媒体等识字。如到超市购物、收集商品包装、认果蔬名称。
4、利用广告牌、宣传画、商标等识字。
5、鼓励阅读报纸、其它学科教材、课外读物,提高识字量。只有我们要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拓宽知识、发展思维的目的。
一学期以来,我们根据中心小学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树立一个理念,依托两个载体,落实三项制度,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重点,扎实地推进课改实验工作顺利开展。
一、树立一个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为了摆脱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去年暑假,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上级有关文件,聆听专家讲座,开展了人才观、价值观、教育观等主题讨论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新课程理论,从自身教育理念的转变开始。每一次的新课程培训、教研活动、公开教学、社会宣传等,学校领导都认真组织、参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尔后,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了理论学习与研讨,促进了教师新旧教育观念的激烈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使每一位教师的认识在学习中提高,观念在讨论中更新,行为在交流中转变,从而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依托两个载体——课题研究与校本课程开发
1、课题研究 学校在重组教研组的基础上,通过酝酿,反复论证,确立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并把研究重点确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上。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必须整合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问题情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与设计”是原学区的研究专题。一年多来,学校课题组经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究、反思研讨、总结提高”,摸索出一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新路子——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遵循“大主题、长周期、慢节奏、重过程”的实施原则,充分体现自主性、综合性、探究性、活动性、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并逐步开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探讨,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今年四月份,我校举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研讨活动。两位执教老师以其活跃的课堂气氛、自主开放的合作探究方式、充分自由的个性化展示,获得了市教师进修学校教育专家及与会教师的充分肯定;我们也在研讨会上得到了专家的悉心指导,解决了一些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明确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2、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是块难肯的硬骨头,它又是课程改革的一项创造性、开拓性的工作。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重新审视学校的教育哲学,分析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设了必修与选修两大类、12小类的校本课程门类。如,通过挖掘海外侨亲艰苦创业的历程,热心教育的事迹;xx人在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思源思进所形成的 精神等,使学生了解家乡的时代变迁与发展历程,本地人在海外的创业经历,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思想感情,使学生从小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科学的工作程序,必修课实行学段管理,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水平,打破年级界限,开展活动。
三、落实三项制度——学习、研究、常规管理
1、落实学习制度。我们认为,实施新课程成败在于教师,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在于不断地学习。为此,我们制订了业务学习制度:每周一至少安排两小时
集中学习课改实验指导性文件、课改典型经验,并围绕学习内容展开讨论;组织教师外出参观交流,了解课改的研究动向,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学习中,我们努力做到学校领导带头学,实验老师跟着学,非实验老师赶着学;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课改实验中来,自觉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此外,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做好摘要记录。通过学习讨论,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和科研能力。
2、落实校本研究制度。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保证。
(1)、学年初,我们制定了制定了“十个一”制度,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并做好记录和评析,每周做一次个案分析或教学反思,每人至少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以上教学观摩研讨课,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优秀个案。
(2)、我们把每周四定为校本研讨日,上午开设两节校级教学研讨课,开展主题研讨、说课、评课。要严格遵循研讨的程序:备课——上课——说课——反思——评课——小结。
3、落实常规管理制度。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为了在课堂上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让课程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让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我们制定了新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具体来说,要求教师从备教案向备学案转变、从管理者向参与者转变、从单一书面作业向综合性作业转变,引导教师在实践中自我反思,转变角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中获得发展。为了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着力改革教学评价机制。评价教师和课堂教学,看“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展。评价学生,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表现,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开放性、多元性、多样性,看每一位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西华县明德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务实勤奋,积极进取,短短数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得到领导的肯定。学校四个年级(3—6年级)全面同步推行课改后,老师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了,学生有太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但是在课改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困惑,甚至还走着一些弯路,现小结如下:
1、课改症结
学校绩效的量化以及六年级升学比赛。学生凭一张试卷一沓分数选拔录取的格局依旧没有改变,学校在大刀阔斧进行课改的同时还要考虑升学率及生源情况。老师们还要凭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领取绩效工资。
家长唯“分”是尊。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与希望。在课改大环境气候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有些家长直截了当地说,“我只要考试成绩,不要综合素质,分数就是硬道理。”他们并不关心孩子获得知识时采用了怎样的方法,经历过怎样的过程。
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不仅要做一堂课的组织者、引导者,还要做参与者、评价者、合作者。要想在课改中做一名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超常的组织驾驭课堂能力,能对学生的解析进行追问、点拨、整合、优化,从而引导学生归纳记住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
2、课改困惑及努力方向
1、任何模式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完美和绝对的一无是处。五步三查模式在我校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总体课时效率不高,特别表现在预习中比实际使用的课时超出计划的二到三倍;
2、优等生因为担负了兵教兵的任务,牺牲了自己钻研的时间,成绩普遍呈下降趋势;
3、每当由学生讲解时,同样存在讲不清或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使倾听度不尽人意。以致于有些学生觉得绕来绕去,还不如听老师三言两语来得干脆明白;
4、仍然有部分基础太差、求知欲望低、悟性差的学生,不习惯使用这种自主权,自学时,昏昏沉沉,什么都记不下来,考起来成绩拉得更远。
5、班级中小组成员过多,不能面向全体,展示时间不够用,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6、三年级段学生小,独学环节不会自学,不知如何下手。
7、班级学生太多,对面排座位,学生易说话且声音大,也找不到说话人。
8、教师备课困难加大,导学案需打印。老师们不可能自己把家中的电脑带到学校,急盼解决。
9、群学时学生看起来动了,七嘴八舌的,乱哄哄的,根本不知道学生是在干什么,老师掌控时迷茫。
10、老师们也按照专家培训的做了,总感觉没有效果。不知怎样强化学生合作的规范与意识。
11、一节课40分钟,对利用“五步三查模式”完成教学有困难,有的老师缩短了独学时间,有的老师让学生草草展示。重难点没有体现,课堂效率不高。
12、学生基础不一样,展示总是几个特定的人员,而其他同学都对展示无动于衷,人人参与难于实现。
13、进行一段课改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不如开始阶段,教师不知如何保持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语文组
自从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研究给语文教学带来的一些变化使人感到耳目一新,有着很多的惊喜,特别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体现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中获得语文体验,不仅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必要性和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学方式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生机勃勃。现在我校课改班级的课堂正逐步改变传统课堂死气沉沉、教师单向活动的现象,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发展的目的。课堂充满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洋溢着求实、探究、创新的气氛。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激情激趣,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中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智慧的挑战。教师能让出较多的时空让学生思维及合作交流,不是像以前那样总是叫学生应该这样,而是经常询问学生感觉怎么样。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大的张扬,体验、思考、表现是大多数实验学生的课堂状态,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的声音:“我有个建议”、“我有个补充”、“我有另外的看法”、“我认为……”。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进行合作交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老师们普遍感到课堂活跃了,但组织教学难了,面对迅速发展的学生,他们“经常有惊喜”、“经常被难住”,许多人感到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向教师的素养发起了挑战。
2、学生好学会学。课改理念强调“以学论教”,切实改变具有外在强制的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学中教师
赞赏的语言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欢乐与成功的自豪,学生变得喜欢学习了。大部分学生把学习当成快乐的事情,不再把学校和课堂看成是可怕的地方。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思维活跃了,也善于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学生喜欢学习,就会努力探索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由于在老师的引导下,创新意识增强了,探究积极性提高了,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增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了。当学生将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体会、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手工作品等成果展示在老师面前时,总让老师们感到惊喜和欣慰。教师们感到接受新课程教育的学生,其各方面素质明显高于受传统教育的学生。
3、教师积极探究。课改实验带来的最大变化要数我们教师的变化。课改实验使每位教师都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使每位教师都焕发出极大的改革热情,有力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课堂教学目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教师们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操作、质疑和创新等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和技能,使结论和过程有机地融合起来,使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积极的人生体验过程。虽然目前实验教师尚难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整合“三维”目标,但是他们的意识和追求是十分可贵的。
(2)教育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被教师掌握,较突出的表现是教师的学生观变了。每位教师都知道“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最高教育宗旨和核心教育理念,努力突破和超越学科本位观念,努力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正在成长发展的人确立起来。努力挖掘课程资源,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论教,正在化为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自觉行动。
(3)教师正在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和科学性让实验教师逐渐形成了课程意识,为创造性教学提供平台和依据。在课改实验中,我校教师视野开阔了。他们不再单纯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进行课程教育和课程建设。
(4)教师正在成为教育科学的研究者。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
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存在个体差异的人,新课程要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研究中去,深入探讨各种问题,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4、评价关注发展。经过探索和实践,我校新课程评价已经初步改变了传统的评价办法,逐步形成适应新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系,努力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教育功能。
(1)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在课改实验中十分注意淡化学生个体之间的评比,提倡与自己的过去比较,强调客观了解和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促进他们自我发展。
(2)关注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除学业成绩和工作实绩外,重视学生其他潜能与特质的发展,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职业道德以及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加以评价,让受评价者在自尊、自信中得到发展。
(3)突出过程性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由过去的终结性评价正逐步转向重视过程性评价,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和工作过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通过即时、动态、灵活的评价方法,全面了解师生的工作、学习与发展情况。大部分学生都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和教师发展档案,让其在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