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改经验(共10篇)
新绛中学的学案课堂由师生的一系列活动组成。
1.教师——编、验、点、导
编——科学编写学案 验——验收学习报告
点——科学点评展示 导——引导学生思考
实警示:
①科学编写学案+不验收学生报告=0
②验收学习报告+不让学生充分展示=0
③让学生充分展示+不点评学生展示=0
④点评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落实
2.学生——学、做、展、悟
学——学案引领学习做——做好学习报告
展——课堂尽情展示 悟——冷静思考感悟
落实警示:
①在学案引领下学习+不做好学习报告=0
②做好学习报告+不展示学习过程=0
③展示学习过程+不思考感悟=0
④思考感悟+写好备忘录=落实
二、新绛中学的四种课型
1.自主学习课 学生在学案引领下的学习课。这种课要求学生认真读书、思考,教师观察指导。自主课是否成功,以学生写出自己满意的学习报告、教师写出展示课上的教学设计为标志。师生活动可总结为:
学生:读书——思考——写报告
教师:观察——指导——出设计
2.展示课 展示课是学案课堂的核心。教师首先要验收各学习小组及每位学生的学习报告,让各个小组成员充分展示、讨论。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耐心倾听学生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展示,对学生的展示做恰当的点评。师生活动可总结为:
学生:展示——质疑——讨论
教师:验收——引导——点评
3.反思课 师生的主要任务是思考。除自主课、展示课以外的时间都是师生反思的时间。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教师写好教育备忘录,学生写好学习备忘录。师生活动可总结为:
学生:总结——思考——写备忘
教师:引导——思考——写反思
4.训练课 检验学习效果,提升学习能力。训练课不同于考试,它
包括好几个环节。首先是老师根据最近学习重点难点,为学生设计试题,学生用指定的时间完成试题;教师随后批改,学生在自主课上对错题合作探究,找出错误原因,寻找解决办法;展示课上学生充分展示,教师点评引导
补充,共同解决试题中的问题;最后一个环节是反思,达到总结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学案课堂流程图
自主课
1.学生在学案引领下读书、思考、探究并完成学习报告
2.教师观察、指导学生。完善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
1.学科技提交演编写学
2.教师体验学案内容
→
↑ ↓
反思课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2.学生写学习备忘录
3.教师谢教育备忘录
展示课
1.验收学习报告
2.学生充分展示合作学习的过程及成果
3.教师对学生展示过程做科学点评和恰当引导
←
四、学案设计的原则
一、学案设计的原则和编写流程、栏目
1.学案设计的原则
①分课时处理学习内容,防止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至2课时;
②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③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参与,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
④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教学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⑤在编写学案适应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⑥根据新课程“大课堂理念”学案内容的设计不仅要突出解决课标中的知识和能力问题,而且要延伸到工厂、农村、社区以及社会的广泛领域。同时,把研究性学习贯彻在常态“学案课堂”中。
⑦每个学案的设计要有自己的突出亮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案编写的流程和栏目
①流程 每科每周有一个集体教研日,集体教研得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集体备课、编写学案,同科老师共同研讨编写下周学案,最后经组长审核后再交付文印室打印。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
一、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 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
课堂教学的优劣, 对减轻学生的负担和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老师如何在短时间内把所授的知识变为学生的能力呢?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政治课的教学应采用多样化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浅谈政治课改几点经验。
1. 利用多媒体教学。
实践证明, 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不但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陈旧局面, 使课文内容化难为易, 化抽象为直观, 情景交融, 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更重要的是运用电教手段, 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促进积极思维, 加强对课文教学目的的理解。
2. 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课堂的主人,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采用“读、看、说、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1) 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政治教育目的就是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 使学生明白一些事理, 学习课文前, 我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然后给学生范读课文前, 有时用录音机给学生播放课文录音, 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2) 看:我让学生观察课文配图, 使他们通过仔细观察悟出课文的学习目的。
(3) 说:看完图片、录像后, 我让学生各抒己见, 这样, 不但课堂气氛活跃,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且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做:让学生们充当不同角色, 把课文所讲内容有感情地表演出来, 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而且使学生在表演角色中体会到这样做的对、错、丑、美。
3. 利用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注意培养学生两种行为习惯:第一,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二, 要让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己的观点, 使学生在互动中学到知识, 懂得道理。
二、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不但注重课堂教学, 而且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通过平常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使他们在生活中学到知识, 懂得道理, 慢慢地成长起来。
课改给政治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趣味性, 使学生从厌学转变为好学, 收获了更多知识,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方法
一、 前言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新课改下应该如何开展高中英语教学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此浅谈一下。
二、 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情感在教学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学生有宽容的心态和真诚的爱心,积极鼓励学生的上进心,强调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强调学生的素质培养,强调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的过程,这才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良好的情感功能能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最佳学习心理形成的基础,也是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
三、 全面做好初高中衔接与新课的导入
高中学段和初中学段在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使学生打牢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在开新课之前,拿出一周左右的时间搞好高初中之间的衔接,为高一英语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同时,为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新课之前的导入环节也非常重要。比如说可以运用引人入胜的图片导入法,这种方法一般多用于故事题材课文的教学,利用教学挂图、借助投影或其它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围绕图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入新课。
四、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 听力训练
听力和阅读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阅读时有不清楚的地方,你可以回头再读一遍。而听力则不能,一旦没有听懂要立刻放弃,准备下一道题,否则会影响对下一句甚至整段的理解。所以在听力教学时,应从长远出发,重视听力练习,保证合理的训练时间,同时教师应注意在听前作好单词、词组等相应的铺垫,将整体泛听和重点难点句的反复细听结合,指导学生如何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重视提高听力技巧的培养。
(二) 词汇教学
词汇包括音、形、义三个结构要素,在学生掌握了这三要素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呈现词汇的用法,如词汇的搭配、短语等。词汇呈现应采用直观性、情景性和趣味性策略。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更多单词,老师可设计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还可以依据词汇特点,结合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一定量的词汇运用活动,巧妙地利用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设备来呈现词汇的意义。
(三) 语法讲解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英语语法讲解的观点。首先,教师要吃透学生应学习的语法项目,做到胸有成竹。笔者在语法教学中注重了以下几点:
(1) 注重语法课的趣味性。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上语法课时,老师要尽可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生动有趣,要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2) 注重语法课的实践性。“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教英语语法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英语语法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设置贴近生活、接近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内容,联系课内外的具体实际,进而展开想象。
(3)注重语法课的互动性。要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活动必须遵循师生双向或多项交流的原则。例如设计出一些能够使用这些词、词组、句子的具体场景,通过师生、学生之间会话、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这个过程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要求,效果会更好。
(四) 阅读教学
首先,高中英语阅读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从而实现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上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一个“导”字作用,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他们的思考,充分挖掘学生自学求知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从而对课文或语篇真正能达到理解和升华。其次,教师在整体阅读教学后,还应帮助学生进行全文巩固复习和操练,找出不足。
参考文献:
1. 俞虹.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J].文教资料,2006(10).
2. 廖观涛.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J].读与写杂志,2008(3).
各位老师,下午好!
本学期,在我校实施“三三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中学英语教师也做了大量的摸索性的教育教学工作,下面就本组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感受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一、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已发生改变
新课改一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关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通过讨论和探究,组内交流分享,形成集体智慧。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实际上也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学生面对面的就座,四人或六人的组合,加强了学生间相互学习的关系,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只与同桌交流的方式。学生更在意的是组内大家对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共同学习的感受以及维持好相互间的友好关系。仅这一教学形式的改变,就足以颠覆了传统教师的课堂主宰地位。教师不得不把课堂教学活动重新设计,逐渐将话语权交给学生。否则课堂纪律的保证也会受到冲击的。本学期期末,因考试个别教师将座位调整到原来模样,结果换上课的老师进门时很不习惯,发现学生个个死气沉沉,离开小组的学生,仿佛是鱼儿离开了水,组员离开了组长和其他组员后,失去了主心骨,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稍后又将座位调整过来。这种心理感觉的变化,让我捕捉到了一点,我们已不可能再回到从前----几十双眼睛盯着同一个人的时刻。无论我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新的教学模式只能使我们朝前看,向前走。
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已发生变化
为了顺应角色的变化,让学生多说多做,自己少讲,英语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也在发生变化。根据一学期中学英语组教师的交流,集体备课和公开课的听课,观课情况,总结出有以下的变化。学生在学习单词时(主要在早自习),过去教师总是自己带着拼读,然后讲解词汇的用法。一个早自习下来,只能讲一两个课时的单词,自己很累。学生对读音掌握显然也不够牢靠。现在教师将一个单元的单词分派给各个小组,让组长带领组员去拼读,然后得到证实之后,组长带领组员读单词。几个组都完成任务之后,让各个小组中掌握读音较好的学生在全班人面前领读。虽然一个早自习下来,没时间讲单词的用法,但学生拼读单词的能力确实提高了。整个单元的单词发音也传授给了学生。更让人心慰的是,学生对音标的恐惧没有了,成就感增强了。所谓有放手才会有惊喜。课堂教学中,老师都改变了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七年级多采用导学案预习,让学生提前找出本课时的重点单词,重要的短语和对句型的认识。八年级,九年级多采用给小组划分不同的预习任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共同分享。在讲解短文阅读时,会如同导学案一样,由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预习要点和任务,组长根据要求带领组员完成任务。充分发挥组内合作,共同学习和分享。课中老师会在必要之处,提出问题或讲解单词和句型的使用。除此之外,会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展示和反馈。所有教学以任务为模块。个别教师还采用每日英语,学习警句格言来激励学生。3 在单元要结束时,让学生搜集题型和归纳知识点,在黑板上板书,分组进行练习,由组长来讲解各种类型的习题。这种课型是展示也是反馈。同时,也给英语学习优等生即组长提供了出彩的机会,优秀的小老师就此产生了。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在实施了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组长作为学生中的领袖人物的地位确实在不断的巩固和提高了。组员离不开他,老师的教学和管理也离不开他。
三、学生学习有了几个方面的改变学生自学能力提高
一学期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预习能力有了提高,如对单词的拼读,短语的构成,词汇的运用,特殊句式和时态的掌握,上下语句的逻辑关系,写作的着眼点,单元相互间的知识联系等,部分学生都开始有针对性的,理性的学习英语。学生的板书质量有了提高。
因教师角色的转变,老师让出了话语权,让出了讲台,同时也交出了黑板的使用权,学生想表现自己的书写欲望得到了实现,板书热情高涨,粉笔字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主动性提高
因实行小组内相互合作的学习,以小组长为核心的团队合作学习模式的形成,组员发言,是集体智慧的反映,增强了组员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四、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课后预习远没有课上预习的好,主要是课后时间无法监控或学生根本没有时间预习。导致在课上预习,教学任务延后。课时量被迫增加。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未发挥出来,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学习动机不足。而英语又在学习的道路上必不可少,所以部分学生很苦恼,表现出来也很烦燥。繁重的教学任务,让老师的脚步无法放慢去顾及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3学生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都要发展,如何将读,写最终体现在试卷上,这其中的权重如何把握得好,对老师也是挑战。
4小组评价和组间竞争机制还有待于完善。这是学生学习动力充电的有效方式。5 应挤出更多的时间举办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课外活动有,如英语对话表演,英语朗读,英语演讲,英语讲故事,英语小话剧表演等。
一年多来,经过新课改这场暴风雨的洗礼,我们在困惑、思索、感悟中成长,在泥泞、坎坷、荆棘中坚强。现将我校在课改工作中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以发展个性为前提,改变课堂教学面貌。
1.课堂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尊重”:尊重学生的认知领域与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倾听,多等待、多给予,使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参与率高,在激励、唤醒、鼓舞中发展学生的特长。
2.课内外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做到眼动、口动、手动、脑动“四个动”,并且师生互动,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弘扬学生的个性。
二、以创新为目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我们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课内外相结合,使学生在兴趣这位老师的引导下自发学习,体验成功,激发再次深入学习,构建自主平台。
2.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低年级教师多引导,分四至六人小组,分工明确,指定纪律组长、主持人、记录员,在中高年级实行自由组合,组内分工,必要时教师来帮助。3.在探究学习方式方面,如:
(1)学生获取大量相关信息并整理分析;(2)学习中各抒己见,多质疑;
(3)求同存异与求异存同相结合,做到切忌格式化、形式化。
三、发持续发展为宗旨,改进了评价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2010年上半年我校开始进行了以“学案导学”的课程改革,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及自己的一些感受。
首先,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双自主、四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学案自学。自学是基础,课前自学。(1)教师要根据自学内容和学情,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明确自学时间、内容和自学方法步骤,编制好导学案,并对学生导学案自学情况进行批阅,掌握学情,及时调整课堂中教学时间、内容和方法的设计。(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要求进行自学,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记下疑惑,生成问题。
2、自主学研。(1)教师要合理分组,科学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分工,指导组内交流方法,并巡视问访,时间设计合理。发现问题调整控制时间。(2)小组组长主持,人人参与,交流自学成果、问题与困惑,兵教兵,解疑释惑,整理问题。
3、研讨展示。(1)教师要及时点评、纠偏、规范行为,做到善于鼓励、善于追问,调动组内、组与组之间的补充回答、竞答和评
价,达到预设问题的呈现和解决。(2)学生要勇于表达,展示成果、问题与困惑。组内合作充分,小组间竞争积极,评价到位。
4、检测小结。(1)教师要根据课标和学情,合理设计达标题,要把握好重、难点,有针对性设计问题并呈现多层次性,(可设必做、选做题),并进行当堂测评,及时反馈讲评,查漏补缺。(2)学生能按时完成测评,90%以上学生当堂达标。
5、课后反思。(1)教师要对导学案的设计、课堂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包括时间、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达标情况进行问题整理和量化统计,并从教师导学和学生学习过程及达标情况进行经验反思,完善提升。(2)学生用双色笔整理导学案,查漏补缺,归类整理。
三、“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教学笔记,课后进行总结。“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2、“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杜威课程观的精髓在于它的核心概念——“经验”,而我们传统的课程恰恰缺乏的就是来源于直接经验的知识,缺乏和社会生活的接轨。为了弥补其不足,新课程借鉴杜威课程观的精髓,强化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和实践学习。比如,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贴近生活,走向社会,推崇探索和创新,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困难重重,无论是对理念的理解还是实施的技能,都与新课程设立的初衷存在较大差距。
二、杜威经验课程观
1. 杜威经验课程观的剖析。
“经验”概念是杜威课程观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杜威认为经验“既包括人们所做的、所经历的事情,人们所追求的、所爱的、所相信的、所忍受的事情,也包括人们怎样活动,人们的行动、遭遇、意欲和享受、观察、信仰以及想象的方式,总之,包括各种经验的历程”。
杜威强调的经验是和理性相结合的经验,只有主体和客体,内容和形式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经验就是生命活动的历程”。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的改造。杜威经验课程观的实质是:把儿童当作“真正的人”来看待;注重发挥儿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让儿童在自己应有的生活中,在与自然、社会和玩物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真理,获得知识。
2. 杜威经验课程观和我国新课改的关系。
杜威经验课程观强调学生与自然、社会和玩物的统一,维持了学习和生活的“生态平衡”,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与传统课程观相比,杜威经验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创造力,更能适应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更具发展后劲,这正是新课改的目标所在。
杜威经验课程观彰显了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反思和行动,主体经验的重组和改造,这正是我国新课改的要旨,强调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经验,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和社会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这说明,杜威经验课程观正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之一。
三、阻碍杜威经验课程观在新课改中落实的原因
1. 认识肤浅。
在实践中,一些教育者把杜威经验课程观的“经验”错误地单纯理解为学生的肢体运动、课堂的热闹以及学生的欢声笑语,没有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使经验获得改造,知识获得重组。杜威的课程观强调的是以儿童为中心,注重的是学习者自身的探索和创新能力。当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坐以论道”,没有自我设计,没有主动介入,没有实践,没有探索,宝贵的“经验”就仍然无处立身。
2. 科学模式缺乏。
各种各样的新课程类型应该说是推进新课改的载体或者途径,如果没有大量的新课程类型作为支撑,形成新的课程设置模式,新课改就无法从美好理念转化为现实。目前,只有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最能体现杜威经验课程观的新课程,因而难以满足新课改的需求。这种新课程形式和模式的缺乏,导致教育者无法根据自身特点、学生特点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设置,从而难以把杜威的“经验”落到实处,使课改的实效性受到影响。
3. 制度阻碍。
“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这是我国新课改目前所处的尴尬境地。我们知道,高考制度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调控着全国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甚至是高等教育。高考制度制约着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手脚,家长的脸面,学生的前途,教师的薪酬等都绑在了一起,“一考定终身”使人们不敢轻易地拿孩子的前途做实验,“高考不考”,自然“学校不教”“没人重视”,新课程的理念和实践就难以有生存的空间。
4. 教师素质跟不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教育观直接影响着经验课程的实施和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以及发展自主探究能力对在传统课程观下培养出来的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比如,在中小学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思想体现的课程,匮乏的师资成了使这门具有极高教育价值的课程成为常态课程的发展瓶颈,教师的能力跟不上直接导致了该门课程的低效性。
5. 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长期不足,也制约着经验课程的实施。比如,有的学校由于缺少资金而不能购买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教师只能用嘴来“做”实验,学生只能用大脑来想象实验过程中发生的那些“神奇”的变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由于条件限制,难以通过计算机、图书馆等来实现查阅资料的目的,而社会无论从舆论还是实际条件的提供上都不能很好地进行配合,没有很好地支持学校各种经验型课程的开展。
四、新课改落实杜威经验课程观的途径
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观念是行为的指导,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杜威课程观的“经验”时,才能寻求这种“经验”,避免肤浅的教学行为。在看似“积极探索”实则“无序迷茫”的学生行为中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只有深刻把握、接受杜威课程观“经验”的实质和合理性,“想学生之所问”“导学生之所求”,让学生“从做中学”,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人、占有者和参与者。
2. 开发课程,提供途径。
杜威经验课程观需要合理的课程形式去支撑,没有课程这个载体,观念就无处依存。可喜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诞生为我们开发更多的动态性课程开了一个好头。但是我们还需要结合传统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开发各种形式的课程形态,挖掘传统课程中蕴含的经验特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在各种知识的获得中增长直接经验,积累智慧。
3. 改革制度,强化保障。
现行的高考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落实杜威经验课程观的极大障碍,现实中阻碍活动课程开展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制度导致“经验”获得的知识和价值无足轻重,无从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从师资培养、教学考核、教育评价上设立可行制度,提高教师进行经验课程的执教能力,保证新型教师积极地从事此类课程,激发学生“做中学”的热情,为教师和学生松绑,发挥师生的智慧,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促使教师自觉地去实践课程的动态特征,从而保证该类课程的顺利实施。
4. 加大投入,创造条件。
目前,我国在教育上的投入远远满足不了新课改实施的需要。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证,以用于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购买电脑,相关图书、仪器和设备等,因此,必须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学校教育和社会的联系,提供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和场所。
参考文献
[1]马开剑.杜威重建经验概念的课程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3卷 (1期) :22-27.
关键词:化学教学 新课改 施教能力
应对新课改提出的新挑战,只有从思想观念到教学行为都有创新,才能适应新课程所期待的角色,收到课程改革所期待的效果。笔者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应该采取以下策略应对这种挑战。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育教学理念是支配一切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导思想。中学化学教师应该从"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出发,牢固树立"人人学有价值的化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化学知识,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化学教学理念,从而树立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具有个性差异的,有思想,有情感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还要管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观;促进全体学生全面(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协调(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可持续(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的科学质量观,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该将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每堂课的教学之中。
二、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化学课程标准,加强了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识内容,有些内容是教师比较熟悉的,也有些内容是教师不熟悉的甚至是没有学过的。例如,新课程中加强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能源"、"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等内容,为了适应教学,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首先,必须精通相关的化学专业知识;其次,要了解化学史、化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以及化学在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还有,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化教育科学知识和教育技术。为此,教师一方面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一辈子学做老师",结合岗位需要,加强自学,通过专业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充实实践知识,了解跨学科的知识,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坚持时间与创新,努力提高自己的施教能力
新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实践情况来看,中学化学教师应着重提高三种能力;一是把握新课程的能力。作为中学化学教师首先要了解减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其次要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各个知识点,特别是要注意对尚留的原教材的内容的新要求。教学是要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呈现时的度,防止因不了解整体安排而对教材中分几次达成的知识做一次性处理,提前拔高;防止采用"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处理新教材所保留的内容,对新内容,应分析为什么引入,引入了多少,怎样教学能体现新教材的意图,防止盲目扩大范围,增加难度。二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对化学教师提出的严峻挑战,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机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能使用常见的化学教学软件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会选择好的课件,能通过网络获得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化学教学,通过时间探索,使学生体验化学的思维过程。三是因材施教的能力。"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重要理念,对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不仅仅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认真分析学生的的思维和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的的学习都有进步,在化学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四、改进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课程改革经验介绍
温总理曾说:“教学改革要使学、思、知、行四个方面相结合,就是学思要结合,知行要统一”。步入新课程改革行列以来,我校始终坚持“聚焦课堂”的课改策略,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积极搭筑成功的阶梯,努力提高“教”的品质和“学”的品质。这期间既有山重水复的迷茫,又有柳暗花明的惊喜,更有解决困惑的惬意。
(一)建章立制,为课程改革提供组织制度保障 我们把高中课程改革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课程改革。建立健全各项组织,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领导。
1、建立新课程实施中的管理制度,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教学思想要落实在实处,关键是常规教学管理。常规教学是追求卓越的坚实基础。加强管理是课程改革顺利推进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制订方案,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学校建设相关制度和方案,用制度来规范操作,用制度加强管理。
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各自职责与分工,通过学习、研究我们共制定了15个方案。制定了《绥芬河市高级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绥芬河市高级中学学校课程发展规划》《绥芬河市高级中学学生新课程教育方案》《绥芬河市高级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方案(试行)》《绥芬河市高级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绥芬河市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绥芬河市高级中学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方案(试行)》《绥芬河市高级中学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管理制度(试行)》《绥芬河市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绥芬河市高级中学新课程排课方案》《绥芬河市高级中学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绥芬河市高级中学校本研修方案》《绥芬河市高级中学校课本开发指南》等。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新课程教学管理制度,1
《教师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课堂管理制度》《课程资源管理制度》等,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为学校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
2、成立工作小组。我们成立了:
(一)新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
(二)课程实验研究工作小组;
(三)实验评价工作小组;
(四)社会宣传动员小组。明确各自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形成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合力,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健康、有序、稳步、积极地向前推进。
(二)强化指导,行政与教学一体化推进
针对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确认的工作思路是:确立一个中心,加强两项工作,努力实现三个突破,确保五个目标的全面落实。一个中心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两项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对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二是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制度建设工作。三个突破就是在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素质提高上有突破;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有突破;在新课程教育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上有突破。确保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五项目标得到全面落实,使课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课改初期学校领导多次深入教师、学生中进行调查、研究,对不合适的方面及时进行调整,保证了课改的顺利进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在吃透大纲、考纲、学情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学情及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三)加强培训,积极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战略任务,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构建了三个层次的培训网络。一是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各级新课程理念培训班,解决“通识性”问题。二是骨干辅导,坚持“一个培训,全员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参加过省级课程培训的教师的“二传手”作用,由先学一步的骨干教师、学
校领导作辅导讲座,主要是围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对具体学科领域进行专题研讨。三是集体学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由教导处、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研究方向进行自学。到目前为止,我校参加省级培训的共有33人;参加牡市级通培训的教师共有237人次。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对教师进行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为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四)注重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开展各类公开课
进行了以分层次教学为主题的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对教师进行了分层次教学理论的培训。然后开展以分层次教学为主题的公开课,上学期开展了组内公开课,循环跟进、同课异构公开课,下学期开展了课改汇报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高级教师的示范课,将以分层次教学为主题的教学方式的改革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改变,教学方式有新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公开课之后进行认真的评课,每位评课教师提三条优点、三条不足,大家共同研究,好的做法共享,共同提高。
2、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新课改的必经要求,我校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在每一章讲课之前,首先由备课组长根据大纲考纲的要求,将这一章的知识要点、考点、重难点知识体系、注意事项等向本学科教师进行讲解,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拿出讲课方案,付诸教学。第二,高三复习过程中,由备课组长牵头实行集体备课。第三,每一节公开课由备课组长负责集体备课,指导授课教师的教学。实行集体备课效率很好。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在新教师培养过程中,实行以老带新,一帮一活动。
(五)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通过到衡水、大庆等地学习,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升了教
育理念。学校领导及时做出决策,把衡水、大庆等地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革,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1、坚持的原则是:
1、反对形而上学的做法、全盘的照抄照搬,结合学校、学生、教师的实际进行改革。
2、对传统教学不能全盘否定,好的要传承,改革那些不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进行扬弃。
3、坚持实事求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的原则。
4、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
5、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原则。
6、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原则。
2、遵循的教学的原理是:
1、让教师跳入题海,学生跳出题海,减轻学生的负担。
2、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让内因起决定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坚持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原则。
3、做到坚持一个中心,两种合作,三种考试,四个结合。既坚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新课改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进行。同学科教师要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带领下通力合作进行教研和集体备课,师生之间密切合作,向共同的目标迈进。三种考试,做好作业考、周考、月考。四个结合,讲与考相结合,考与批相结合,考与讲评相结合,考与奖相结合。
4、具体做法。认真编写教案、学案,精心进行作业考、周考、月考的组题,保证题的质量。通过作业考随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周考检测一周的学习情况,通过月考考察学生一个月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力争做到节节清、段段清,不让问题积累,不搞秋后算帐。每月一大考,做好成绩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及时落实。学案的使用,培养学生提前预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自助餐的使用,让有能力的学生吃饱,进行尖子生的培养,体现出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六)建立课程评价机制,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初步建立了多元评价管理机制,为学分认定、学生的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我们一是注重过程性评价,编印了《学生成长手册》,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建立了学生成长导师制,跟踪收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活动资料,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二是成立了学分认定领导小组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使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化、规范化。三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导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系列化。
(七)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课改氛围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又是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的地方,把握好这一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着力打造人文化校园,积极优化育人环境。注重环境渗透教育、文化渗透教育、各项活动渗透教育。大到学校的楼名、校园格局,小到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着学校育人思想的精髓,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长廊使整个校园充满个性化的文化氛围。我校还多次聘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王琪教授为全校师生做演讲,让孝老爱亲、感恩惜时、诚实守信、尊师爱友的传统美德点亮学子的心灯。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营造新课改氛围,有助于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树立自信自立、自主创新、竞争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八)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为新课程实施提供物质基础。学校设立课程改革专项经费,统一管理,用于实验开展有关培训、科研、经验交流、资料编印、奖励先进集体或个人以及购置实验所必须的教学设备等,以确保实验工作正常开展。学校在教师培训上舍得花钱,只要有培训学校全力支持。仅参加牡丹江通识培 5
训一项学校就支出了4万多元,今后学校每年将拿出25--30万元作为专款用于教师培训,确保课改培训工作做的扎实有效。
经过几年努力,绥芬河高中的课程改革实现了常态、可持续、有内涵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课程实施带来的教师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新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许多,但是站在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学校负责、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负责的高度去思考问题。高瞻远瞩、加倍努力、用心工作,总之,我们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更新理念,强化管理,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同心同德,拼搏进取,全面和谐发展,为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一、以人为本,立足教师,着眼课堂,确保课改推进平稳针对传统备课的弊病,结合课改的要求,我们尝试着进行了备课改革。
我们主张:教师不要把主要精力用于书写教案上,而应更注重备课的过程;不是编写教案剧本,而应是设计结构式教学方案;要重教法更重学法;不要用细节设计来实现教学目标,而应围绕教学目标理清思路框架;不要求格式整齐划一,而可以因学科、因内容、因人而异;在备课管理时不要只重形式性管理,而更重实质性管理。具体的备课流程为:个人钻研教材—————集体确定方案—————分工设计教案—————个人修改创新。这样变传统备课的单兵作战为集体构思、分工创作;变传统备课的教案抄写为主为注重课后反思提升。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思考,能在与同伴的交流探讨中获益,钻研、合作的教研风气蔚然形成。
二、组织课型研讨,搭建交流平台,在研究过程中提高。
新课程下,教材本身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前提是把握好教材编排的特点,理解教材编排意图。通识培训不断深化的同时,我们更注重学科教学研究,尊重权威而不盲从,课堂创新不浮于形式,紧紧抓住学科本质,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自己的思想。我们改变原来研究课只重正式授课,忽视试教过程;由校长、主任主要点评,教师被动接受的做法,针对不同的课型,从第一次试教开始,所有教师全程参与,人人发表听课感受和教学建议,主任、校长帮助提升。在一次次磨课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和实践讲课改理念一步步转变为可操作教学行为。
我校还采用多种手段激励教师在先进的课改理念下大胆实践,探索经验,进而促进教师对先进课改理论的理解,尤其是以完备的系列活动计划,即定期交流汇报制、相互听课制、定期上课改实验课制、课改实验考核制,体现了“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层推进”的课改整体思路,效果显著。
三、关注学生发展,尝试更新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们对学生评价是不够全面,只重考试结果,不注重学生平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在进行新课改的时候,我们改变了过去的评价方式,尝试运用活动法、学生课堂情况纪录法、学生学习档案收集法、与考试测查相结合,各个方面都占有一定的百分比,最后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四、春风化雨,浸润无声,与新课程共成长。
我们以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验中摸爬滚打,短短两年的时间“就深刻地感受到学校生活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学生变化
经过近四年的实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体现,实验班学生的变化和进步是明显的,学生明显喜欢学校,变得爱学习了。通过实验,教师们反映,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进步: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大。学生不仅从书本中识字,也从生活中,从各种学习资源中识字,并初步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识字量提高直接促进了学生的阅读。
学生交流和表达能力提高了。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学习。课堂上,学生们经常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交流彼此的看法,交流思想情感体验。教师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心里的话、自己的话。实验教师反映:“实验班学生‘说’的能力普遍提高了。”
学生质疑创新能力提高了。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发现活动中学习,从而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思考、质疑、批判、发现、求证的过程,学生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挥,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了培养。用实验教师的话来说:“现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难住,学生真了不起。”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新课程不仅专门开设了让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每门课程教学中,都积极创造
条件,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变了
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于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正评价或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师变了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教师们尝试着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教师们探究性地研读新课标,希望来一场荡涤旧观念,催发新思潮的“头脑风暴”;教师们尝试着正确地发掘新课程的内涵,整合地理解其要义,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营养套餐”;教师们尝试着在评价中不揭短、不挑剔、用发展的、肯定的、差异性的目光看待个性鲜明的孩子们,给他们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成为孩子们可信赖的学习伙伴。教师们尝试着多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自说自话”,多一些百家争鸣。
总之,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我已初步摸索到了课改的感觉,悟出了理念,初步实现了学生“乐学”的喜悦。有一句话说得好课改没有固定模式,我们相信,今天的耕耘,一定能为明天的教育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学课改经验】推荐阅读:
中学英语新课改教学模式实践经验交流12-09
南湖中学课改工作方案07-05
乌审旗高级中学课改实施方案10-11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09-22
新课改下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07-03
学校课改经验介绍11-20
高中语文课改经验总结10-24
中学语文教师实习经验06-13
学生课改体会:课改 让梦想起航06-22
中学团委书记经验交流报告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