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状况调查与思考(共8篇)
一、作物种植结构整体情况及变化趋势、原因分析:
我区今年共有灌溉面积X.XX万亩,其中春小麦X.XX万亩,水稻X.XX万亩,单种玉米X.X万亩,其他作物共X.XX万亩。总灌溉面积较XXXX年相比减少X.XX万亩,其中春小麦减少X.XX万亩,单种玉米减少X.XX万亩,其他作物增加X.XX万亩,水稻增加X.XX万亩。总体变化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原因分析:总灌溉面积较XXXX年减少X.XX万亩,作为建设用地被征用了。作物结构调整,以高效节水为原则,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结构以及灌溉规模,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的种植面积;根据我区作物的组成与特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主要种植蔬菜、小杂粮等。
二、春灌以来引用水情况及X、X月份引用水计划分析:
自X月XX日春灌开始以来,截止目前共累计灌溉农田X.XX万亩,累计引用水量XXX.XX万mX,其中农业灌溉水量XXX.XX万mX,生态湖泊补水XXX.XX万mX。X、X月份计划引用水量XXX万mX。
三、为应对X、X月份用水高峰采取的措施、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采取的措施:一是积极协调X区水管所调度水量;二是加强对农民用水协会管理,监督指导用水协会对引水渠道在行水期进行巡视、维护,避免跑、冒、决口情况发生,以减少水量损失;三是启用临沟泵站X座,启用抗旱补灌机井XX眼,启用春季水库蓄水XXX万mX进行补灌;四是做好节水宣传工作。在合理安排轮灌制度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呼吁群众增强节水意识,珍惜水源,节约用水。
存在问题:我区处于第二农场渠下游,用水高峰期第二农场渠低水位运行,我区有X个高口,造成农田灌溉引水困难。
根据宁蒙引黄灌区自然地理特点和当地农村生活用水情况, 本文选择了宁夏青铜峡灌区的平罗县、吴忠市利通区, 内蒙古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五原县为典型区, 对4个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2 典型区概况
2.1 宁夏典型区
2.1.1 平罗县。
平罗县位于宁夏自治区银川平原的北部, 地处青铜峡引黄灌区下游, 隶属石嘴山市。平罗县辖7个镇6个乡142个村民委员会1 028个自然村。总人口为29.85万人, 农业人口22.4万人, 占总人口的75.04%。土地面积2 059.7 km2, 耕地面积5.60万hm2, 是宁夏自治区农业大县之一。平罗县地处西北内陆, 属于中温带干旱气候, 年平均气温8.4℃, 极端最低-30.3℃, 极端最高37.9℃。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80.6 mm, 区域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 070 mm (E601型蒸发器) 。全年降雨集中, 光照充足, 无霜期短, 蒸发强烈、空气干燥[1,2]。
2.1.2 利通区。
利通区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 西临黄河, 与青铜峡市毗连, 南与同心、红寺堡交界;东北部与灵武市接壤。利通区隶属吴忠市, 辖4个乡8个镇104个行政村3个农场 (办) 17个社区。2012年总人口39.4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0.07万人, 占总人口的50.91%。利通区土地面积1 384km2, 耕地面积2.84万hm2。利通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带, 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8℃, 相对湿度53%, 年均日照时数达2 936 h, 年平均降水量189.5 mm, 蒸发量达2 013.7 mm。呈现出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日照充足、风大沙多、昼夜温差大的特点[3,4]。
2.2 内蒙古典型区
2.2.1 临河区。
临河区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所辖, 位于河套平原中部, 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 北倚阴山, 东西分别与五原县、杭锦后旗毗邻。临河区总土地面积2 354 km2, 耕地面积13.93万hm2;辖2个乡7个镇2个农场1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4.8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1.48万人, 占总人口的39%。
临河区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 蒸发量大, 多年平均气温7.8℃, 多年平均年最高气温36℃, 多年平均年最低气温-34℃, 多年平均降水量138.8 mm, 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7—9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多年平均蒸发量2 236.7 mm。
2.2.2 五原县。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河套平原腹地, 隶属巴彦淖尔市, 东与草原钢城包头相邻, 西和煤都乌海相接, 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 北依阴山山脉。土地面积2 492 km2, 辖9个乡镇117个行政村, 总人口27.1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0.12万人, 占总人口的74.2%。
五原县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7.2℃, 7月气温最高, 平均气温22.8℃, 1月气温最低, 平均为-12.9℃, 多年平均降水量170.0 mm, 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主要集中在7—9月, 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多年平均蒸发量2 040 mm。气候干旱少雨, 日照充足, 蒸发量大。
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3.1 宁夏典型区
平罗县现有集中式供水工程13处, 主要分布在陶乐、黄渠桥、崇岗、城关镇、通伏、宝丰、姚伏、渠口、头闸等乡镇, 基本实现了农村饮水供水网络全覆盖, 解决了22.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为164.33万m3。利通区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8处, 全部为集中供水工程, 其中:地表水作为水源的工程3处, 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工程15处;设计供水规模在20~200 m3/d的工程5处, 大于200 m3/d的工程13处;现有的18处工程的供水水质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应用水标准Ⅱ类水标准, 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为261.46万m3。
3.2 内蒙古典型区
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村饮用水主要由古城集中供水工程、份子地集中供水工程、狼山—小召集中供水工程、白脑包—丹达集中供水工程、八一—隆胜集中供水工程、干召庙—城关集中供水工程、图克—新华集中供水工程、马场地集中供水工程八大供水工程组成的供水体系承担。年供水能力907.35万m3。截至目前, 共解决了21.48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问题, 基本实现了全区农村自来水全覆盖, 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达771.25万m3。五原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共建成9处集中供水工程, 按建成先后顺序分别为新公中—套海镇集中供水工程、隆兴昌—美林集中供水工程、银定图集中供水工程、什巴圪图集中供水工程、天吉泰镇集中供水工程、套海镇锦旗村集中供水工程、塔尔湖—新公中镇集中供水工程、东部五乡镇集中供水工程, 目前共解决了20.1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 2012年农村生活用水量560.00万m3。
4 典型农村生活用水状况分析
4.1 分析方法
根据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量和农村人口情况, 分析各典型区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对比所在区域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并对各典型区进行对比, 分析其农村生活用水水平。
4.2 各典型区农村生活用水定额
根据各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量和农村人口, 可以得出用水定额 (表1) 。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生活用水定额见表2。
(L/人·d)
注:内蒙古自治区数据来源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GB/T50331—2002) 。
4.3 对比分析
由表1可知, 平罗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低于利通区;内蒙古五原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低于临河区。根据表1和表2分析得出, 平罗县、利通区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石嘴山市、吴忠市居民生活定额的83%和65%;临河区和五原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生活用水量最低标准的55%和65%, 分别低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生活用水量最高标准的73%和79%。
5 结语
宁夏引黄灌区2个典型区平罗县、利通区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石嘴山市、吴忠市的83%和65%;内蒙古引黄灌区两典型区临河区和五原县的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低于内蒙古城市生活用水量最低标准的55%和65%, 分别低于内蒙古城市生活用水量最高标准的73%和79%。
摘要:根据宁蒙引黄灌区自然地理特点和当地农村生活用水情况, 选择了宁蒙引黄灌区的平罗县、利通区、临河区、五原县4个典型区, 对4个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状况进行了调查, 并采用生活用水定额对比分析法, 分析了典型区的农村生活用水水平。
关键词:农村生活用水,用水定额,对比分析,典型区,宁蒙引黄灌区
参考文献
[1]陈默, 张林秀.村民自治与农村生活用水项目投资[J].农村经济, 2008 (12) :74-76.
[2]刘承芳, 张林秀, SCOTT Rozelle.我国农村公共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道路、饮用水和灌溉项目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 2007 (2) :13-20.
[3]鲍琨.浅析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 (5) :12.
关键词:80后;婚姻观;影响因素;改善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048-02
当前80后的婚姻状况成为社会焦点之一,良好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基础,促成他们婚姻状况更加民主,给传统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一、80后婚姻现状调查
现在的80后大部分都受过高等教育,生活的物质条件比较充裕,而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些都明显有别于60后和70后。当然,在时代赐予80后丰富的社会资源的同时,还带来更为残酷的竞争和压力。近几年,80后已经逐渐到了适婚年龄,走进婚姻的城堡,而在多重条件的作用之下,他们的婚姻也显现出多样性。
根据中《求是》的直属杂志—《小康》杂志社发布的“中国人婚姻及性幸福”调查报告。这次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受访者的年龄主要是50后、60后、70后以及80后。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0后的婚姻特点是:幸福感强,稳定性低。因为80后是更加自我尊重的一代,代表了新一代中国人的婚姻新走向。
调查结果一:在这四个年龄段中,80后的婚姻幸福感最强,高达81.2%,已经超过四个年龄段的平均水平。并且一代要比一代强,即80后超过70后,而70后又超过60后。但是80后的婚姻稳定性却比较低。北京市崇文区法院提供的一系列数据说明:80后正在充当离婚的“主力军”。在该法院民二庭2009年受理的360个离婚案中,80后离婚案件占到25%,相比上年离婚率增长约50%,其中有约90%的夫妇因性格不合而离婚,50%的夫妇婚龄不到3年。由此离婚案例我们发现:冲动结婚、理性离婚成了80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
调查结果二:绝大多数的80后满意他们的性生活。幸福婚姻到底应该具备什么要素?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适当的收入、和谐的性生活、夫妻彼此忠诚、健康可爱的宝宝、婆媳能够相处融洽。而80后将“和谐的性生活”排到幸福五要素第二的位置,可见对其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婚姻的幸福指数。相比其他年龄群体的受访者,在已婚的80后群体中,对婚内性生活“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总计高达66.1%,而工作压力过大成为其余人群的“性福”感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80后婚姻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1.80后更倾向于物质婚姻,经济条件成为婚姻的重要根基
一些婚恋专家认为,年轻人的婚姻观更加倾向于实实在在的物质条件。从80后幸福婚姻五要素的排名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适当的收入排位第一,而将孩子问题排在性生活和相互忠诚之后。这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丰富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伴随着80后的成长,中国的经济、文化也在发生着巨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多元文化的冲突等,都对80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个人理想主义正在悄悄地被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所取代。
显然,80后从小的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受到父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没有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也就很难承担家庭责任的重担。因此在个人婚姻上,他们会通过选择富裕的婚恋对象来快速获得物质生活的享受,以避免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拼命挣扎,这些都体现了80后婚姻观的功利性。
2.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影响80后婚姻观的主因素
计划生育政策使80后大多成为独生子女,父母的思想、行为以及无尽的宠爱,给80后在思想和生活上的独立性带来了负面影响,也造成了80后在婚姻中“唯我独尊”,日常相处中很难做到相互忍让,相互包容,缺少责任心,对婚姻没有严肃审慎的态度。婚姻与婚前的恋爱不同,前者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男女双方承担社会责任。80后群体中许多人都是独生子女,习惯在家庭中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匮乏,家庭责任感淡薄,这些都导致了80后婚姻的稳定性较差。与此同时,这一代人对感情的纯度要求的更高,他们不愿意将就不幸福的婚姻,因此,由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而引发的离婚现象就越来越多。
3.80后对婚姻的选择更加自由和开放
在多重文化的作用之下,80后已经不再被动地接受和继承传统的婚姻观和婚姻形式,他们对婚恋对象的选择上都有自我的判断,对婚姻形式的选择上也更加的自由。家庭背景、从事的职业、接受的教育程度以及相貌等因素,都会影响他们对婚姻的选择。他们会考虑自我的发展空间,在付出与得到之间的平衡关系也要求得更为苛刻,考虑影响婚姻质量的因素也就更多。在如何看待“性生活”这个问题上,80后明确表示持开放态度,他们认为性是爱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属于个人行为。他们可以理解和接受婚前性行为和婚前同居行为。在80后幸福婚姻五要素排名中,和谐的性生活排位第二。相比60后和70后,他们的性观念更加的开放。他们将婚姻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可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情感需要等来选择终身伴侣与婚期,婚姻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改善80后婚姻观的策略
1.社会帮助策略
面对80后婚姻,应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给他们补课,帮助他们成长。
社会提供的帮助就是婚前教育,婚前指导,包括婚姻观、家庭责任、义务、家庭角色承担、家政课,还有婚后跟踪,问题分析调解,再有就是提高离婚成本,延长婚姻磨合观察时间,规定最短离婚时间等。另外,现在有婚姻指导师这种职业,就像心理咨询师一样,可以是集体指导,也可以是个人指导,另外还可以跟踪指导。我国已经开始向这个方向努力。家庭也要提供帮助。一是父母要把握好分寸,遇到小夫妻闹矛盾时,不要随便干涉。二是要找出自己孩子的问题,不要袒护自己的孩子。三是要和孩子一起去参加培训。四是要对孩子进行婚前锻炼,要有意识地让他做一段时间家务,要对他进行专门谈话。
2.公共媒体传播策略
公共媒介(电视、广播、网络等)需要正面宣传和报道“道德婚姻”,积极引导和帮助80后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目前我国多个地方电视台的婚恋节目异常火爆,受到年轻人的热捧,收视率因此也节节攀升。然而,节目中某些相亲的女青年婚恋观很极端,言论大胆,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某些媒体为了单纯地追求收视率,将一些参与者的这种行为赤裸裸地进行直播,这直接误导了年轻人的婚恋取向。此外,五花八门的相亲网站如今也在网络时代中盛行,这些网站为了获得利益,只要成为会员,没有任何门槛就可以进入。网恋、网婚等现象频发,这都导致了婚姻观的亚健康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公共媒体能够坚守社会责任、坚持主流价值观、传播婚姻真善美的初衷;同时,公共媒介更应该加强社会责任感,坚守道德底线,坚持向年轻人传递正确的爱情观与婚姻观的信息。
3.健全和完善婚姻法策略
婚姻法要适时进行健全和完善,以帮助80后以至所有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对80后树立正确的婚姻观起到了一定地积极引导作用。它规定“婚后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不动产且产权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的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婚后产生的利息和自然增值不是共同财产”;“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在传统的中国婚姻中,两个人结婚一般都是由男方提供婚房,而现如今的状况是房价高居不下,收入普通的家庭要买一套房有可能需要三代人的全部积蓄,收入低下的男方家庭甚至根本无法提供婚房,因此,男方能否能提供婚房,成为结婚的一个前提条件。这种现实而又功利的婚姻观迫使部分适婚青年由于不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而被迫放弃一段美好姻缘。现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出台减弱了物质条件对婚姻质量的影响。而适婚的80后也开始重新思考婚姻的真谛,物质条件也不再成为他们考虑婚姻的第一要素,爱情又重新跃为婚姻的主旋律。该婚姻法同时也鼓励夫妻二人都要自强自立,不过分相互依赖,给彼此以空间,用一种更加平等的心态去面对婚姻,这样的婚姻质量将会更容易得到保证。
4.80后自助策略
夫妻的默契需要培养,同样二人的幸福需要经营。80后在婚姻过程中应该学会如何让幸福的花蕾开得更加鲜艳和长久。对于婚姻,现在的80后都有一些自己的小方法:第一种,建博客。夫妻二人建一个共同的博客。尤其是吵架之后,及时的博客交流可以避免正面交锋而带来伤害。第二种,掷骰子干家务。这在婚姻伊始时采用,不仅可以增加乐趣,慢慢地还会发现谁在这方面比较擅长,进而进行家务分工,避免了因家务琐事带来的争吵。第三种,给婚姻生活分区。分清各自的领地和共同活动区,给彼此以空间,避免冲突。第四种,性格婚检。当然严格的性格婚验,必须有一套规范的方法。现在他们只能采用网络测试,初步判断。第五种,试离婚。冲动离婚的小夫妻可以采取试离婚的方式,它可以让自己冷静处理问题,对另一半进行一种再认识,为受伤的婚姻再争取一次宝贵的机会。
四、结语
80后的婚姻处在一个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状态,如果说70年代的人看重的是爱情,而80年代的人即看重爱情,又看重物质。他们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比他们的前辈还要高。如果80后不适时放弃一些过于自我的东西,不改变一些与家人相处方式,不努力学习一些持家之道,他们的美好愿望将与婚姻现实背道而驰。所以80后的婚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值得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沙兆华.我省离婚月均突破万对[N].湖南日报,2011-11-08.
[2]徐安琪,叶文振.中国婚姻质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为了增强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建设一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最近,我们采取书面问卷、抽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市的干部队伍素质状况及培训需求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就今后我市干部队伍培训需求状况及应对措施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培训需求现状
从调查结果来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业务能力尚有差距;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知识更新步伐不快,抢抓机遇意识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影响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步伐。因此,准确把握干部培训需求方向,已成为当前干部培训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从我市干部培训需求情况看,主要存在着三个“多样化”的特点:
第一,培训内容需求上的多样化。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⑴党建创新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通篇贯穿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的指导作用,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全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学习党十六大报告和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丰富内涵,才能运用这些创新理论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⑵世贸组织知识。随着WTO规则在我国的逐步实施,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加深。我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日益显现,广大干部只有深入掌握世贸组织知识,才能变挑战为机遇,在经济建设的舞台上扬长避短,发挥优势。⑶法律法规知识。当前,乡镇、农村干部尤其是基层执法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依法行政不够的问题,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影响着干群关系。因此,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法律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成为当前维护农村稳定中的重要手段。⑷信息化技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市15个乡镇(区)和100多个市直单位已全部实现网络互联,从而为全市经济“外向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在调查中发现,全市仅有21%的领导干部参加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培训,精通信息技术的更是廖廖无几,加强对他们的信息技术培训已势在必行。⑸经济管理知识。在调查中,82%的经济管理干部认为,要实现国有企业转制、民营企业“跨跃式”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加强管理知识更新,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推动国有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⑹实用科技知识。目前,我市畜牧、农业、林业等技术人员较为集中的单位仅有20%的人员在基层农村工作,受人事管理机制的制约,这种状况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只有加强乡镇干部和农村干部的实用科学技术培训,造就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基层实用人才,是解决农村人才短缺的基本途径。
第二,培训形式需求上的多样化。近年来,工学矛盾一直是干部培训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干部队伍亟待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填充和更新,另一方面在职干部尤其是乡镇干部工作繁忙,参加集中培训的精力和时间不足。在调查中,干部普遍反映,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以增强针对性,提高培训实效。归纳起来,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时事政治、科技发展、经济动态等时效性较强的知识,应利用节假日或八小时以外的时间,采取专家讲座、专题报告会等“短、平、快”的培训形式,达到“所学即所得,所学即所用”的目的;二是对经济管理知识等需要脱产学习的专业知识,由于我市党校在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都不具备,应采取与省内外大中院校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等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智力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培训干部;三是对我市紧缺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要采取异地培训的形式,学习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第三,培训管理模式需求上的多样化。多年来,我市在干部培训工作中一直沿用上级点名调训、下级被动参训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有三个突出特点:在参训人员上具有强制性;在培训时间上具有固定性;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统一性。虽然这种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干部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需求,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对参训人员针对性较差、时间约束性强、难以达到按需培训的目的。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虽然这种培训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放宽培训的自主权,逐步探索宏观调控、个人自主的按需培训模式,即市场培训模式。实现传统培训模式与市场培训模式的同向并存、相互补充,既能满足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脱产学习、不断更新,又能达到干部自身急需知识、必备知识及对口业务知识自主选择、及时学习的目的。
适应干部培训需求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干部培训需求,结合我市干部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今后,干部培训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强化”。首先是强化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的理论知识培训。我市从今年11月开始,计划利用1年时间,采取“送上去、坐下来、走出去”的方式,完成对全市干部四中全会精神的教育培训。截止目前,全市已举办乡局级干部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班2期,培训203人,明年春季再举办3期,培训370人,实现全市乡局级干部轮训一遍的目标。其次是强化以世贸组织知识、信息技术为重点的岗位知识培训。从我市实际看,要充分发挥市公务员培训中心、市职教中心的专业培训职能作用,力争在2--3年内,使我市广大干部党员掌握这两种现代知识和技术,为我市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第三是强化以法律法规、经济管理、实用科技为主要内容的业务知识更新。我市计划明年举办三期培训班,即:基层执法干部法律法规培训班、企业管理干部现代经济管理培训班和乡镇农村干部实用科技培训班,利用1--3个月的时间,对这些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其驾驭经济工作、行使职务权力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培训形式上做到“四个结合”。一是在培训时间上做到长短结合。在坚持对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等内容进行中长期脱产培训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不定期举办“短、平、快”式的专题讲座、专家报告会,促进广大干部知识结构的全方位更新;二是在培训地点上做到内外结合。在充分发挥好党校理论培训主阵地作用,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市计算机培训基地、公务员培训中心等专业知识培训基地的同时,加大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办学、委托办学的力度,进一步拓展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学习基地,为提高我市广大干部的综合素质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提供保障;三是在培训方式上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继续坚持课堂教学、在职自学等传统培训模式的前提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步扩大和探索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等先进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趣味,增强学习效果;四是在培训师资上做到专兼结合。进一步完善专兼职教师档案库,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分专业将教授、专家的联系方式、素质水平纳入其中,推动培训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内容摘要】 “留守儿童”就是父母长期外出孩子留守在家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的儿童。留守儿童常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偏差、行为失当、学业失控等现象,教育留守儿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的母校3至6年级(一个年级一个班)现有留守学生88名,关注留守学生也成为我校的当务之急。为此我组织一些朋友和同学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专门研究母校留守学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通过探索研究后,我们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使他们的身体和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现状;教育对策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这样一群孩子,当他们还嗷嗷待哺,还不懂“父亲”、“母亲”的真正含义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便离开自己,去遥远的他乡为生计奔波。偶尔,他们可以从电话里或父母寄来的汇款单里感受到父母的存在与关爱。当其他人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沐浴阳光,享受花样年华时,他们却只能像荒芜的杂草一样孤独成长。人们给这样的孩子起了一个名字:留守儿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数据。据网上调查所知,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很多调查都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又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
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教育已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康和谐的优良环境,势必影响他们的每一步成长,只有创造优良的环境,才会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二)调查研究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入城市,农村留守儿童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问题会越来越大。本课题研究能够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做到有针对性的辅导;做好本校留守儿童学习辅导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留守儿童父母安心务工,还可以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经验。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母校“留守儿童”学习状况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
2、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找到一些有效的措施,纠正、排除、防止母校“留守儿童”出现心理、行为的偏差。
3、对母校“留守儿童”的各种个性心理品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
4、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素质,初步培养教师具有从事心理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与调查分析
2、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a、了解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和学习状况 b、探索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三)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查法:采用问卷形式,调查本校学生学习、心理状况。
2、行动研究法:结合本校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根据研究的过程,分阶段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步骤、具体研究策略。
3、个别谈话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访谈,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和解决方法。
4、教育文献法:查阅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的文献,明确研究的目标,分析研究中涉及的有关变量。
三、调查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
主要开展课题的理论学习和初步的实践探索,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开展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以及设计调查问卷等。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按计划、步骤进行课题研究。
2、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健康现状。
3、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本校儿童的学习心理健康状况。
4、留守儿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儿童个别访谈和社会调查,分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初步研究解决方法。
5、对留守儿童中学习有问题的儿童进行个别辅导,设计合理的教育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整理材料,总结经验,写好课题研究报告。
四、调查研究成果
(一)调查结果统计
本校是镇中心小学的教学点,因此一个年级才3至4个班,3至6年级共有600人,其中留守儿童有200人,超过了一半之多,为了更好的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本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这20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
(1)喜欢上学的孩子占61%,一般的占39%。
(2)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的占5%,一般的占80%,不好的占13%。
(3)学习上遇到困难,最先向父母求助的占16%,向老师求助的占44%,向亲戚求助的占11%,自己解决的占21%。
(4)考试没考好,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自己平时不够努力的占83%,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的占2%,其他原因造成的占13%,自己本来就不行的占2%。
(5)这些留守孩子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占44%,和亲戚的占20%,其他人的占18%,自己住的占19%。
(6)这些留守孩子在学校里,朋友很多的占39%,不是很多的占42%,很少的占12%,没有的占6%。
(二)课题数据分析
从第一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还是很乐意上学的,调查问卷中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上学。
从第二个问题可看出:这些留守孩子的学习状况还是挺理想的,有80%的孩子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还行的。
从第三个问题可看出:由于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更不可能时时刻刻在自己身边,他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一般都会向老师请假,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应该多一份爱心、耐心和细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指导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学习的关心。
从第四个问题可看出:大多数孩子考试没考好都是因为自己平时不够努力造成的,很少是因为没有老师、家长指导或者其它原因造成的,所以当他们考试失败时,可以找他们一起分析试卷,让他们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使他们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从第五个问题可看出:留守学生父母不在家,大部分都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龄比较大,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他们对孩子的照顾都欠佳。
从第六个问题可看出:这些孩子的交朋友的能力还是可嘉的,大部分都有自己亲近的朋友。
调查心得: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
不少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一般情况下孩子都托上了年纪的老人照理,除了照顾他们吃住,老人们一般不会管理孩子的其他事情,更谈不上,学习和思想上的教育了。造成家长培养目标的缺损,他们自己外出挣钱,对孩子的教育是放弃的,有的只希望于孩子平安长大就行,对孩子除了金钱上的满足外就什么也不管,孩子在缺少亲情的情况下,对自己要求不严.有的孤独自闭,有的任性放荡,成为老师和社会都头痛的人物。因而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成为棘手的事。
考
乡镇党校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党校建设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最近,我们对全区7个乡镇业余党校的建设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乡镇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网络的基础、作为创建学习型村镇的主要基地,在培训乡村党员干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部分乡镇党校生存窘迫,功能萎缩,具体表现为“四无”:一是无场所。部分乡镇党校只有一块牌子,根本没有集中学习场所和培训基地。二是无师资。有些乡镇党校除了组织机构如谁任校长、副校长之外,教师队伍建设无从谈起,遇到培训任务则临时从外
地或上级党校约请。三是无经费。一些乡镇疏于党校建设,连必要的教学器材都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是难见踪影。四是无培训。有些乡镇党校没有制定培训计划和长期培训规划,全年办不了几期班,培训不了多少乡村干部。出现上述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乡镇党委重视不够。部分乡镇党委没有意识到乡镇党校在干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个别乡镇主要负责人借口经济工作压力大,中心工作任务重,基层工作头绪多,乡镇党委无时间、无人员、无精力去抓党校的建设。二是乡级财政投入太少。当前,乡镇财政状况紧张,很难对乡镇党校进行必要的财力投入。三是上级对乡村干部培训包揽太多。有时,上级直接调训乡村干部或农村普通党员,客观上造成乡镇党校在干部培训上过多依赖上面,失去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乡村干部对乡镇党校缺乏认同感。大多数乡村干部认为乡镇党校只是业余性质,培训环境差、教学力
量弱、学习收获少,远远比不上市、县级党校。从而对乡镇党校的有关培训兴趣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乡镇党校的生存危机。加强乡镇党校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乡镇党校建设责任制。要把乡镇党校的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乡镇的”双文明”考核内容,制定出具体的考核细则,由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严格考核。同时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乡镇党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由其兼任党校校长,给其压力,促其出力。
二、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一是可以采取县乡财政和县级自管党费各出一点、乡村党员捐献一点的方式,解决乡镇党校的基础建设问题。二是从乡镇财产中划拨出一定的经济实体如林场、果园、种养殖基地作为党校的专用资产,一方面可以作为农村学员的实践和培训基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党校的“造血”功能,适当解决培训经费,起到“以园养校”的作用。三是乡镇党校可以开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并开展有偿技
术服务,以此解决部分经费问题。
三、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乡镇党校的师资队伍,从身份上来说,应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从专业特长来讲,既要有政治理论方面的人才,又要有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专家。作为乡镇党委,可以从乡镇班子成员、中小学教师、站所专业技术人员、乡村土专家、专业部门、上级党校中聘请高素质、高水平人员担任党校兼职教师。作为上级党校可以组织灵活的理论研讨和教学活动,促进乡镇党校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和业务水平。
一、县域人力资源面对的挑战
(一)总体文化素质不高,农村人口素质偏低
以低层次文化人口为主体,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9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八分之一左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培训就业的意识和择业观念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自觉和主动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择业意识和就业观念亟待转变。
(二)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各类高层次人才紧缺
在对某县的调查发现,该县有70万人口,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不足2万人,其中高级职称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中高级人才匮乏,特别是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断层,结构不合理,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在岗人才中,创新型人才少,既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学术研究能力、懂得现代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少。
(三)教育资源总体供给能力不足,城乡教育发展仍不均衡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城区教育总体供给能力不足,中小学班额普遍过大,招生压力大,且各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也存在一定差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资源存在低水平竞争、结构性过剩和资源闲置的问题,职业教育部分专业设置不合理,特色不浓,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教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深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进展缓慢。
二、面临的机遇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
建设新农村,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各级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组织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制定各类支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办现代农业企业,加大对“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项目支持力度等,一系列的惠农支农政策为加快县域人力资源的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中央关于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机遇
各级先后出台各类文件,坚持优先扶持、鼓励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医疗卫生人才和应用开发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大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致富带头人和乡村科技人员,充分发挥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三)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县域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教育经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初步形成。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渐趋合理,专业门类趋于齐全。同时,随着现代农业、工业和劳务经济的发展,不但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和产业工人,而且也促进了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合理流动。
三、加快人力资源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发展各类教育,提升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一是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速培养社会实用人才。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深化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布局结构。三是构建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持续提高整体国民素质。要通过兴办多种形式的成人学校,形成一种结构合理的终身教育体系。
(二)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
一是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作用,对劳动力进行全方位、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在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中要努力做到培训内容贴近市场、培训基地贴近基层、培训时间贴近实际。二是对劳动者进行法律法规、就业指导、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知识、劳动技能、再就业政策等方面的培训。三是以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为切入点,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四是坚持专业培训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常规培训与特殊培训相结合,使受培训者对所学专业学有所用。五是采取联合办班的形式,开展岗位培训和特殊工种培训。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了解政策法规,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竞争力。
(三)营造良好环境,引进高层次人才
要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建设人才软环境。要建立和完善有关人才流动争议仲裁的配套制度,切实依法保护引进的人才在使用、流动、晋升、福利、奖励、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权利,为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增强企事业单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逐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比例,使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力争实现通过聘用一个优秀人才,带起一个重点学科,完成一个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一个产品开发的目标。
(四)建立人才流通机制,鼓励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为了解和把握当前监狱民警队伍的思想状况,提高人民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监区采取问卷调查、指定回答、个案随访和集体座谈等方式开展了监狱民警思想状况调研活动,被调查对象均为随机抽样,我监区现有69名干警,分别对其中的40名干警进行了调查。
一、当前监狱人民民警的思想状况
从调研的结果分析,当前人民民警思想状况的主流是比较好的,呈积极向上、努力拼搏、不断进取态势,保持着较高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满信心,对监狱的改革、发展持乐观态度,有比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事业有着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对公正文明执法专项教育持欢迎态度。调研中发现,由于监狱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人民民警思想异常活跃,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受各种思想潮流影响以及个人生存环境的变化,生存压力加大,部分人民民警的理想信念意识淡薄,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不高,政治态度消极,工作主动性差。具体表现在;
——信仰意识淡化,职业认同感下降。少数人民民警对社会热点问题漠不关心,对现实感到失望,心态不积极,对人对事存在无所谓的态度。调研还显示,人民民警对周围党团员评价不高,在对身边党团员发挥作用的评价统计中,有62%的人民民警选择了“一般”以下的回答,同时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程度呈弱化趋势。调研也反映出,由于改革中涉及人民民警个人利益的某些具体政策解释不清、落实不力,人民民警个人既定目标与现实价值之间的落差较大,人民民警对自身职业地位的认同感下降,认为监狱民警社会地位较低。个案访谈中相当部份人民民警对自身执法主体地位和实际待遇的巨大反差表示不理解,认为自己“政治地位滑坡,经济地位不景气,社会地位下移”,70%的人民民警认为与五年前相比,自己目前的社会地位“没有变化甚至有所下降”,从物质追求看,80%的人民民警“对收人水平的评价”选择“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人民民警的不满情绪增长,部份人民民警的自卑感、失落感严重。调研中问及将来子女的就业如何考虑时,绝大部分人民民警摇头感叹说:“实在没办法才让自己的孩子考监狱警察”,有的甚至诅咒道“下辈子再也不当监狱警察”。
— — 浮躁情绪凸现,奉献精神淡化。部份近年人警的大中专毕业生有怀才不遇的困惑和浮躁情绪,在工作中表现为眼高手低、好高鹜远,不愿沉到基层去学习锻炼,狭隘地认为人事部门把自己放到一线带班是对人民人才的不重视,对组织要求多,对自己约束少。同时一些社会不良思潮正侵蚀着人民民警的思想,少数人民民警受拜金主义影响颇深,不愿踏实奉献,不愿基层带班,凡事讲条件,总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怕吃亏。等价交换的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分配领域,人民民警开始用货币作价值尺度去衡量自己的付出与所获是否等值,喜欢将自己的收益与从事社会其他行业、工种的同学收入进行横向比较,多是由于参照物的不准,而产生埋怨、不平等消极悲观情绪,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义务活动的响应者逐渐减少,讨价还价从过去的羞羞答答变得理直气壮。
— — 改革期望值过高,创新精神不够。部份人民民警对监狱的改革存在急躁逆反心理,有68% 的人民民警没有看到或忽视了监狱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62.85的人民民警特别不能理性看待监狱工人企业的改革改制,期望值过高过快;有 %的人民民警对改革持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人民人应有的开拓创新精神,个案访谈中发现一些人民民警工作上称职或基本称职,有一定的业务技能基础,但政治上无追求,业务上不求精,纪律上不求严,得过且过;调研中显示,人民民警中相当一部分缺乏工作主动性,想上进却又怕吃苦;大部分人民民警认识到构建学习型民警队伍的重要性,但又没有落实到行动中,自制力较差,认为不学习还不至于影响到丢饭碗,还有部分人民民警在学习上过于依赖单位支持,总认为人民人成长成才的环境不够理想;还有 % 的人民民警对成才标准感到迷惘,由于社会上的一些“暴富”现象导致了人民民警对知识渴求的反思,一些人民民警既敬重忠心耿耿献身监狱事业的“老黄牛”,又羡慕那些经营有道,拥
有汽车、洋房的实业家,对成才的标准有些不知所措。
— — 心理障碍突出,维权意识缺乏。调研中不少人民人感叹道,党政机关公务员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和不菲的工资收人与监狱警察难当及工资收人不景气的强烈反差,民警家属(身份为工人)下岗与子女教育费用大幅上涨的双重压力,房改、医保、社保等一系列社会化管理与老百姓自主掏钱的矛盾心理,加之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以及人际关系对人民民警的影响,构成了人民民警难以疏治的心理障碍。《刑法》、《监狱法》以及我们的诸多规章,强调了罪犯合法权益的保护,执法要求很高,监管教育责任重,行业风险大,特别是从事外役劳动的带班民警× 属于人民人,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得不到有效休息和调节,消耗的精力和时间远非其他行业公务员所能比拟。
但另一方面,还有不可忽视的问题,×.× ×/×的人民民警在回答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时,他们表示不愿意或不知道怎样打官司。调研显示,当前人民民警最关心的是监狱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最担心的是下岗失业和收人减少,最害怕的是在公正文明执法上犯错误而丢饭碗,最不愿意的是“吃官司。
二、人民民警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社会转型期,人民民警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 利益机制驱动,诱发不良心态。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转型使人们把追求眼前利益当作主要价值观,整个社会层面的经济利益机制得到强化,所谓“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表现出重物质而轻精神,重利益而轻思想,重实惠而轻信念。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不可避免地诱发出一些不健康的甚至丑恶的东西,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原则可能使一些民警滋生“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市场的等价性原则,可能使个别民警在刑罚执行中,索贿受贿,贪赃枉法,以金赎刑;市场的竞争性原则,可能刺激少数民警投机取巧,争名夺利;市场的开放性原则还
可能使有的民警经不起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走上腐化堕落、贪污贿赂的道路,从而改变了一些意志薄弱者的道德观、义利观和价值取向。一些人民民警由此迷芒困惑,失去信心,找不到从事本职工作的立足点和意义。
— — 组织机制滞后,阵地设施萎缩。由于监狱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信息闭塞,致使组织和人民社团建设与形势发展有一定差距。据了解至今省监狱局未能建立共青团工委,在监狱机构改革和人事编制中,省人事厅也未能把团委作为监狱中层机构予以设臵,有的监狱甚至连团委这样的组织都没有,专职团干更没设臵,导致占民警总数×.× 的人民民警无“家”可依,无“家”可回。在阵地设施方面,地方的人民教育阵地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普遍建有活动阵地,但监狱差距甚远,以前已有的人民活动室、人民文化室、人民之家、人民俱乐部等活动阵地有的已被改作他用,有的因年久失修无法利用,而新建的数量几乎为零。难怪不少人民民警感慨地说:“除了看电视,就是打牌,其他玩艺儿不会!”这显然与人民成长对阵地的要求格格不人。
— — 教育机制老化,自身素质不高。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监狱人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新的挑战,而我们较多的还是照搬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方式方法去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民思想政治工作,进不了基层,人不了对当前监狱人民民警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周朝阳户,人民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同时就人民民警的自身素质来看,通过近几年的素质教育、形象工程、“双执”整顿和公正文明执法等专项治理,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的来说,理论、文化功底较薄弱,业务素质不太高,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主要是由于一些人民民警对政治理论学习、知识更新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导致片面地把精力集中在监管安全和生产任务上,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发生监管生产事故,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与繁重的监狱工作不相适应,忽视了用先进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头脑,产生了学习和工作脱节,甚至用
规章制度、行政命令、经济处罚代替思想教育现象。
三、解决人民民警思想问题的对策思考
在新形势下,监狱人民民警思想暴露的新情况、新问题,既十分尖锐又非常实际,尽管我们找到了一些原因,但要从根本上予以解决,难度是相当大的。可以说有许多是监狱自身或监狱上级主管部门、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难以解答的。笔者认为应抓住如下着力点,进一步提高人民民警的思想素质。
— — 坚持三个贴近,实现人民工作价值。一是坚持贴近实际是人民民警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实现的客观前提。新形势下,社会环境这个最大的实际,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人民民警的思想实际,必须从他们所思、所想、把盼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手,做好引导、教育、转化工作。
要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用疏导的方法,人民民警参与的方法,发扬民主的方法,尊重人民、理解人民、关心人民;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人民民警提高精神境界和文明水平。二是坚持贴近人民是人民民警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实现的物质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价值是通过教育对象思想认识的提高、行为的改善等来体现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对人民民警有真正的感情,心里时时刻刻装着人民,才能深入人民民警的实际和生活,与人民心贴心、心换心、心连心,真正做到关心人民比关心自己重要,与人民同甘共苦,才能对人民民警的情况清楚了解,掌握全面,把话说到人民的心坎上,把温暖送到人民的疾苦上。三是坚持贴近生活是人民民警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实现的不竭源泉。实现人民民警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必须紧密结合人民民警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实践,以现实生活中经济的加快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监狱面貌发生的重大变化为教材,来实打实地搞好人民民警思想政治工作。还要注重从现实社会中挖掘人民喜闻乐见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针对性的实效性。
— — 强化四个坚持,促使人民成为模范。一是坚持学习型民警
队伍的构建,努力使人民民警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当代人民要肩负起历史使命,就要勤奋学习,学理论、学科学、学业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学习型人民组织,珍惜大好时光,发愤学习、刻苦钻研、学以致用,要把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同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
二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使人民民警成为无私奉献、勤政为民的模范。在监狱刑罚执行过程中,人民民警要向任长霞、陈月等英模学习,关心群众疾苦、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利民之策,多办为民之事,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掌好用好人民赋予的执法权力,自觉做到官为民仆,无私奉献。三是坚持把监狱改革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努力使人民民警成为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新世纪监狱的改革与发展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有大量新情况需要去认识,有大量新课题需要去解决,有大量新任务需要去完成。人民时期是最富创造力的时期,人民民警是最具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要努力培养人民民警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紧密结合监狱的改革与发展,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实践,锐意创新。四是坚持构筑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使人民民警成为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模范。在新形势下,要教育人民民警保持清醒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各种风浪,要稳住阵脚,处变不惊,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在名、权、利和金钱、美色、人情面前保持理智,严律已、存正气、禁贪欲,不断加固思想防线的大堤,从思想深处培基固本;同时要保持健康的心理,消除心理障碍,用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坚决抵制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冲击,防止心理 失衡,破除私心、贪心、色心,用人格力量教育改造好罪犯。
— — 抓住五个“点”,做实做活人民工作。
一是找准共鸣点,增强主动性。抓住人民民警共同关心的问题,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产生共鸣。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目标,而监狱的稳定与发展则是激励全体人民民警不断进取的共同目标,我们强调找准共鸣点,就是要使人民民警与监狱发展结合得更加紧密,让人民在奋斗中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实现监狱的发展壮大。如我狱在人民中开展的“转观念、增信心、比贡献、促发展”活动就是这个目的。
二是抓住闪光点,增强导向性。人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具有敏锐的嗅觉、犀利的眼光,能够透彻深入地分析研究问题,善于发现闪光点,闪光点有集体的也有个体的,有全局的也有局部的,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从工作的需要出发,去捕捉、去发现。我省监狱系统隆重推出的中国杰出人民卫士陈月,就集中体现了“正义、奉献、爱民、拼搏”的精神,已成为广大人民民警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
三是选好需求点,增强适应性。我们要经常了解人民民警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对于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群的不同需求做到心中有数。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的创新,维护人民民警的合法权利,努力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人民民警工作、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思想沟通,理顺情绪,给予帮助,把问题解决在荫芽状态。
四是瞄准切入点,增强针对性。瞄准切人点,就是要善于摸清人民民警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选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运用切实可行的载体,把工作落到实处。如我狱在人民民警中实施的“四大工程”:即素质工程,提高人民民警的业务技能水平;环境工程,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平安工程,抓好维稳保安、营造平安氛围;繁荣工程,建好人民活动阵地,活跃民警文化生活。这就为培养优秀的人民民警队伍和促进监狱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是围绕中心点,增强时效性。监狱在改革中会随时发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监狱维稳保安这个中心,积极地去应对这些问题,为监狱的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增强时效性,不权要培养人民民警的时效性意识,更要提高我们的工作
效率,使工作做实做活。
— — 实现六个转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一是由灌输型向交流型转变。在人民工作中,要想让人相信你、服从你、依靠你、支持你,思想教育就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变传统的一人念大家记、一张报纸学半天的方法,克服信息单向流动、缺乏沟通交流的问题,变“填鸭式”灌输为平等灵活的交流,激发人民民警主动参与、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使正面灌输的强制性与自我教育的自觉性有机融合。二是由传统型向科学型转变。针对当今人民人追求大信息量、快节奏、高效率的特点,要善于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既要总结成功经验,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扩大政治工作的覆盖面,使人民思想政治工作逐步向知识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三是由指令型向自主型转变。目前的人民工作依然沿袭过去形成的思维定势,从计划到实施,从实施到总结,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不善于从人民民警实际出发开展独具特色的活动。因此,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根据人民民警特点和自身单位实际,求真务实,逐步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方式向小型、灵活、多样的方式转变,给基层团组织留出自由选择活动的足够空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基层的能动优势。四是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在人民工作中,要主动思考,超前介入,提前考虑到改革中利益格局调整、新旧矛盾转换、客观因素冲击将对人民民警思想、情绪、工作、生活带来的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敏感性和主动性,做到心中有数,未雨绸缪,及时解惑释疑,从而由被动应付转变成超前预防,使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处于主动、超前的位臵。五是由游离型向参与型转变。要较好解决人民思想政治工作游离大局、搞自我体内循环的问题,关键是要进一步强化人民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监狱改革、发展、稳定等中心工作,在贴紧靠实上下功夫,把人民工作融会贯通到改革、管理、公正文明执法等重点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总结。六是由单纯说理型向解决问题型转变。当今大
家普遍感到人民工作不好做、做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脱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探讨张智社会劳动者,恪守诚信,将在社会上纵马弛骋;丧失诚信,将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地。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
现在国家鼓励人们信贷消费,随着我国“个人信用征信系统”的建立,信贷消费必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大学生更新消费观念.比如:贷款上学,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但前提是必须遵守信用,在发达国家每个人都有一个终生的社会安全号,每个人都有一份由资信公司做出的信用报告,任何有需要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付费查询这份报告。而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就会造成当事人贷款、做生意,甚至租房、找工作上的极大困难。大学生在今后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要时时与诚信打交道,如:住房贷款、消费品贷款、创业贷款、各种信用卡透支消费等。如不守信用将寸步难行。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消费”自己的信用,树立正确的信用消费观念。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而二者之间法律是保障,道德是基础。高校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道德教育,而诚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刚闭幕的全国九届五次人大和政协会上,许多有识之士畅谈“诚信”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中所具备的重要作用,认为在全国开展“诚信”教育已刻不容缓。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工商联八届八次常委会上.中西集团董事长周晋峰等倡议九月十九日为“诚信日”,得到经叔平主席等与会领导的签名支持。《中国人民报》曾报道:北京大学邀请一批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大学教授、政府官员举办了“信用中国论坛”;复旦大学今年开设诚信教育课。可见,诚信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学生信用状况良好会推动儒雅学风、校风的形成,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从以上论述可知,大学应在重视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使通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获得专业毕业证的同时,更应获得道德毕业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因此,人民工作必须从他们的疾苦出发,倾听他们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愿要求,既
【灌区状况调查与思考】推荐阅读:
华北地区井灌区农户灌溉用水状况调查研究10-08
县村干部队伍状况调查与思考06-10
关于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09-27
大学生消费状况与农村家庭承受力调查07-16
学生思想状况调查06-02
教师思想状况调查09-18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调研思考09-21
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表06-14
农民义务教育状况调查06-28
龙川医疗状况调查报告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