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调查报告

2023-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神文化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精神文化调查报告

无极县农村精神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民在物质生活改善后,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因此,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之一。尤其是,国家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及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针对无极县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走访调研。

一、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无极县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通过抓教育、抓活动、抓示范,把创建工作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切实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

无极县开展了一系列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使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

一是加速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善爱文化小院”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为广大农村百姓提供了形式多样、健康有益、便捷长效的文化渠道。二是广泛开展“善行无极·爱无极限”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弘扬了“互助、诚信、敬业、孝敬”新风,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的道德素质。三是积极开展公益广告创建,在县城显要位置、重要路段创建以无极剪纸、野风艺术部落等有无极特色的善爱公益广告作品近万平米。四是扎实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婚育新风进万家”、“文明村镇”等系列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快乐无极限·百姓大舞台”活动的评选等,推动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经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洗礼,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还不完善,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一)少数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目前,一些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有的基层干部过于追求“GDP”效益,轻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有的基层干部往往认为在自己任职的期间出政绩,主要是搞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筑一条路或修一座桥,政绩实实在在的摆在那,而抓精神文明建设,费了力气成效难以评估。

(二)文化经费投入不足,陣地建设比较薄弱

目前,乡村两级财政比较困难,无法筹集到财政资金建设文化阵地,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尤其是经济和基础设施较落后的乡镇,大多缺乏文化设施,一些原本已经建设起来的文化设施,也因缺乏足够的资金,没有很好的保养和管理,无法发挥作用。一些农村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利用率不高,使得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缺乏相应的载体,不能满足农村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宣传文化队伍匮乏,活动主体缺乏

农村基层抓精神文化建设的队伍较弱,经费不足,导致工作难以开展。从全县来看,除县城和各乡镇(中心社区)设有文化专职工作者以外,全县各村委会基本无文化专职人员,即便有,工作能力及组织协调等能力也较低,这使得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娱乐等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在农村,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家里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小孩和病残人员,使农村文化活动失去主体,农村文化活动因此受到影响。农村文艺队能常年开展活动的只有一半,乘下的一半只能在春节等节日期间临时组织一些节目,不能满足农村的日常文化需求。

(四)思想观念不正,陈规陋习有所抬头

近些年,无极县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大多数农民摆脱了贫困,解决了温饱,又从温饱走向了富裕。然而,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一些地方的农民腰包鼓起来了,脑子却空空如此,部分人丢弃了集体主义、艰苦朴素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缺乏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许多消极腐败的东西开始滋生,如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导致红、白喜事讲排场,大操大办,形成了一种对老人重葬轻养等风气。这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社会风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向上发展。

三、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贫乏单调的精神文化生活,使部分农村居民精神空虚、思想退化,既阻碍了农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科技文化水平,可以更好的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去,也是实现无极县“城乡一体化”目标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切实改善当前现状。针对调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农民素质

针对当前一些农村百姓价值取向错位、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是非观念模糊等问题,我们要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以深入开展“善行无极、爱无极限”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在村民中大力开展“刹三风、树三德”活动,坚决刹住封建迷信风、赌博风、大操大办风,树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破除当前农村存在的不良习俗和社会风气,积极传播现代文明信息和思想观念,切实提高农民素质。

(二)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农民生活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加大乡镇文化站、农村善爱文化小院、农家书屋、图书室、阅报栏等文化阵地建设力度,逐步建立起乡镇、村、农户三位一体的文化服务网络,配套科普书籍、健身器材和文化设施,让群众忙时有用处、闲时有去处。积极开展“文化育县”工作,传承“书画剪纸艺术、特色饮食、皮贴画、牛皮画”等民俗文化,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无极剪纸、吹歌、七汲全羊制作技艺、无极饴铬制作技艺、无极刘琨故事传说),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两汉甄氏文化,郭允礼勤廉文化,人民英雄李狄三及郭庄民兵营红色基地)、现代文化(野风艺术聚落文化产业基地项目)以及文化市场宝藏,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加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

要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是关键。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农民开展好文化工作,加强对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和指导,扶持培养一批民间文艺骨干,培育壮大农民演出团体,鼓励指导他们创作出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紧贴农村生活实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剧本、段子,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

(四)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繁荣农村文化

文化部门应积极向上争取文化政策性资金和器材,用于支持农村的文化事业;各级财政部门要保证文化事业单位的办公经费;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有效、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可以引导社会资源进入农村文化建设领域,保障农村文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五)把基层文化建设成效纳入官员的考核当中

基层官员往往过于追求政绩,将地方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如文化的发展,我们对官员的考核也常以经济建设为主要内容。为了科学发展,我们应该将基层文化建设与地方官员的政绩与前途挂钩,督促和激励政府及其官员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高度重视,成为农村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苌静 牛海军

第2篇: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状况与需求调查研究

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根本逢径。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从根本上打通致富门路,最终实现文化富民和社会全面和谐的目标。因此,研究农村问题是当今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之一。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分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因素,力求为政策的制定、更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提供相应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1 研究背景

文化部曾提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层文化。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的作用不可忽视。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起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生活方式,使经济的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深厚基础上,其中心环节是提高人的素质,离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不可思议的。

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各级财政部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取得不少成就的同时,目前我国基层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建设,总体上仍是个薄弱环节,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文化建设更是当今文化事业链带中的薄弱环节。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而且,文化的真空地带是没有的,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在这里徘徊。文化式微,则经济不兴,扼住当地社会的发展命脉。法轮功曾在全国各地传播、漫延,给社会、给人民造成极大危害,许多无辜的生命成为法轮功的牺牲品。这一桩桩惨痛的教训都说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不去占领阵地,反动的、迷信的、腐朽的文化就会乘虚而人。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2 研究方法和假设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在五个地点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6份,从中抽取100份进行统计与分析,调查范围为四省市部分农村,部分资料来自于村民讲述、官方资料等。

3 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因素分析

从问卷反映的问题看,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民文化活动和文化内容相对贫乏,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体制以及文化机制不顺不活,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等问题。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也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

一直以来,基层党委、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活跃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4 中央和地方领导政策与其具体实施对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分析

(1)有关职能部门对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研究不够。农民文化消费群体结构、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但文化部门对农民文化需求的研究却显得滞后。大部分地方只是在年节期间开展一些活动,完成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群众参与率低。

(2)各级对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升华。由于某些领导往往只重视“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考核和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工作,不少地方领导对于农民文化需求状况认识不足,存有偏见,认为农民文化需求不高,文化工作、农民文化艺人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3)投入不足导致农村文化阵地脆弱。中央关于“各级政府的文化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的规定难以落实,造成农村文化事业严重“贫血”。曾经深受农民欢迎的农村广播系统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绝大多数已经瓦解,个别村广播虽然存在,但也基本上是“聋子的耳朵”。

5 乡镇自身对精神文明建设影响分析

(1)乡镇文化专干“不专”,农村“艺人”得不到发挥,影响工作效果。乡镇文化站是最基层的文化事业单位,但缺乏相应的人员编制和经费预算,工资待遇和工作经费得不到妥善解决。由于乡镇机构改革,人员精简,文化专干不专职,农村文化艺人得不到培养和发挥,在精力上、时间上都不能有效地投入到文化工作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农村文化工作有进一步萎缩的可能。

(2)农民的文化自觉性不强。

平日里农民除了看电视,少有其它文化娱乐活动,缺少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良文化抬头并滋生蔓延,传统陋习根深蒂固,农村不和谐因素增加。一方面由于文化生活缺乏,现阶段一些农民以打对调、赌牌、喝酒打发日子,给农村带来不稳定因素。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愚昧迷信活动抬头。有些农民则求神拜佛,热衷于封建迷信活动,腐朽思想蔓延。

6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

6.1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特点,应坚持以下原则:(1)服务农村原则。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把服从、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的“第一要务”作为基准点。(2)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切不可搞“一刀切”。(3)社会效益优先原则。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精神文化生产的第一目的是追求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要大力宣传和扶持具有较强思想性和较高审美价值、社会效益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坚决取缔思想性和审美价值差、社会效益不好的精神文化产品。(4)创新原则。农村形式的发展快速多变。新科技成果不断介入生产、工作领域。文化互相渗透,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不断深入农村,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结构在发展变化,坚持创新原则十分必要。

6.2 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要有适应农村文化需求的政策和规划导向

当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反映农民生活,为农民所喜爱的文化艺术产品少之又少。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优惠政策,对从事此类文艺产品生产的予以必要的倾斜,如对在农村进行演出的团体,或以农民为服务对象的文艺作品生产在税收方面给予减免。同时,通过奖项设定等调控手段,如通过评选“当代农民最喜爱的歌曲、电视剧、艺术家”等活动,鼓励农村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每年开展几次农村文艺的调演。

6.3 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行政村文化机构职能的设立

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文化市场体系,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要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文化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要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田头恳谈、道德论坛、法制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牢牢吸引农民。

6.4 调整投资方向,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当前,发展农村文化的主要责任是县、乡、村三级。但大多数县、乡目前基本上是“吃财政饭”。期待中央和省级政府能研究如何在现有的财税体制下,通过必要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转移支付”解决农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有计划地办一些农民真正得实惠的文化项目。在资金分配上,对到农村演出场次达一定数量的演艺团体实行以奖代拨,避免撒胡椒面的做法。

6.5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农村各种文艺骨干和基层文艺表演团体是繁荣广大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维持着最基层的文化演出市场。因此,一要切实加强对乡、村文化队伍的教育培训,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稳定和发展专兼结合的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造就更多更优秀的文艺骨干力量,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巩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二要大力发展壮大农村基层文艺表演团体,这是繁荣广大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要积极贯彻落实文化部关于发展壮大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有关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扶持农村各种民间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表演话动,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三要稳定和充实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着力培养文化人才,鼓励和吸引优秀人才到基层文化机构工作。切实帮助和解决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逐步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

6.6 加强引导。培育农民的文化自觉

随着农村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农民在文化需求方面也产生巨大变化,政府应与时俱进地改变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才能更好地创造出更多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形式,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针对农民生产生活的特点,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间,结合实际、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及节令假日特色,并为群众喜闻乐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基层文化恬动。组织开展庭院文化和民间体育、艺术比赛,引导、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讴歌农村巨大变化、反映农民真实生活和情感,深受广大农民喜爱的文艺作品来。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支持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农村文化沙龙等群众组织,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引导农民认清封建迷信的实质和危害,抵制各种封建迷信活动,积极引导、民办公助、税收优惠、培训骨干、表彰奖励等方式,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6.7 鼓励社会力量兴建农村公益文化设施和提供文化服务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各级政府应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的新体制。

7 结语

在这次实地调查中,我们几个成员深刻地感受到目前我国农村精神文化的建设的滞后,感受到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缺乏,感受到他们对充实生活的渴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刻不容缓!同时我们相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随着政府的足够重视以及农民自身的努力,农村的精神文化面貌将会焕然一新!

参考文献 [1]程贵铭,朱启臻.当代农民社会心理研克[M].北京:首都师范大擘出版社,2007.

[2]康来云.中国农民价值现变琏[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陈 娜 皮 庆

第3篇:农村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进城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发生变化,父母管教的缺失,来自祖父母的过度溺爱,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之自身缺乏辨别能力,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对周围不良诱惑的抵抗力减弱,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

2016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达到902万,其中中西部地区留守儿童占了全国90.35%,这些人的教育发展问题将极大地影响中国的未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仍然是中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 访问员对重庆四川两地某两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实地访问。首先针对长期留守的儿童制定一份有关其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访谈提纲,访谈的内容包括,其基本信息、平时的生活娱乐方式及学习情况;同时也针对照顾该留守儿童的家长制定了一份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自家孩子的生活娱乐方式、自己与自家孩子的交流频繁程度、对自家孩子的管教方式和满意程度等。具体实例:

庭庭(昵称)是长期生活在乡镇的一位八岁留守儿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和哥哥,奶奶主要负责照料他的日常生活。庭庭平时的娱乐方式是玩儿游戏和看电视,对自己娱乐方式影响最大的便是周围的同学和自己爱玩儿游戏的哥哥,以及不会严厉管教自己的家长。庭庭的娱乐方式单一且较容易上瘾,他现在就读小学,学习成绩中等,周围缺乏可以倾述自己内心想法的人。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对其现在的生活状态影响最大的是他周围的人群,喜欢玩游戏的哥哥,管教不到位的爷爷奶奶,还有远在外地打工只能通过电话教育自己的爸爸妈妈,同时越来越发达的科技与网络使得他有自己使用的移动设备,进一步降低了他的自控能力,使得其更容易被新奇的网络世界所吸引;通过访谈庭庭的家长我们发现,奶奶对其的管教很是无奈,庭庭总是爱与自己顶嘴,督促其写作业没有实质作用,自己也不懂不能为其提供帮助;庭庭平时放假在家也没有可以陪伴其玩耍的同龄朋友,更没有人来和他进行交流,了解他内心的想法,使得其发泄情绪的方式极少,精神文化生活极其匮乏。

本次调查实质性的访谈数量为34位留守儿童,其中非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大,由父母的长辈爷爷奶奶婆婆等照料的人数较多。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留守儿童总体而言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乏父母的一方或双方,首先常常面临着自我管理的问题。通常而言,出去打工赚钱的是父亲或者父母两人,而需要家长出去打工的家庭自身条件并不好,所处环境也比较差。在家庭中,留守儿童缺少能够管得住他的人,这就需要留守儿童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同时没有家长对留守儿童的周围信息进行过滤,使得其很容易接触到错误的信息。

留守儿童还面临着缺乏足够关爱的问题。在家里,由于有家庭成员外出,留下来的家庭成员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务事,这些家务事使得母親、爷爷、奶奶等监护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同时,留守儿童的家长大多都不具备足够的教育水平和知识储备,对于孩子的学习不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对于孩子的教育存在只给钱、只看成绩的情况,这就导致留守儿童或许不缺乏物质条件,但缺乏精神关爱的问题出现。由于缺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就会本能的去寻找关爱,所以我们往往会发现留守儿童不缺乏朋友甚至有不少朋友,留守儿童会在这些朋友身上找到对于关心关爱的补足。但是亲情终究不能被友情所代替,亲情呵护的缺失给留守儿童带来的精神空虚仍然不可小觑。

然后,留守儿童还面临着缺乏正确精神引导的问题。这是由于自我管理不足和缺乏关心关爱的问题所引发的一个新的问题。我们所调查的留守儿童都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思想发育也还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阶段,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大多不能做到很好,这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太小,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缺少别人足够权威的、较为正确的引导,而在正常家庭里面,这些则由父母来做。学校教育是针对学生群体的知识教育,而家庭教育是针对孩子个人的人格教育,由于缺乏父母或父母之中的一方,使得儿童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在事实上是缺乏的。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以及对以往调查资料的查找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由于自我管理较弱、缺乏关爱关心和缺乏精神引导,使得他们很容易被周围的不良环境因素所影响,会转而向同伴、朋友去寻求关爱,但是没有家长的把关,他们所交的朋友并不能保证是好的、优秀的朋友。年龄很小、经验不足使得他们做不到良好的自我管理,不能够有足够的自控力,常常就被游戏等空虚的东西占据了整个生活。家人的缺席使得他们所接受的人格教育、思想教育是不足的,缺乏精神引导。

从历代专家学者们对中国留守儿童的关注与研究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是深远且难以改变的,同时,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与网络技术的发达,他们从周围环境中接触到的不良因素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对其自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算是小学生也感觉自己承载着很大的压力,不被周围人所理解又容易使其沉迷于虚拟世界,日渐贫乏与低下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使得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愈发棘手与迫切。

对这些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1.发挥专业人士的力量

我们需要发挥专业的力量,发动诸如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去关注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所存在的问题。以社会工作者为例,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一种完全为留守儿童自身考虑的态度与精神去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在感受到真心实意的关爱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如何自我管理、如何才是更好地爱自己和被爱、获得他们所需的正确的精神引导。

2.发挥社会慈善力量

我们去帮助留守儿童是需要资源的支持的,而在中国转型期间,最应该也最可能提供有效支持的,就是社会上的慈善力量。我们需要并且应该将留守儿童精神文化生活上现存的问题与困境呈现在社会上,引起这些更加专业、更加有经验的慈善机构的重视,为关爱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参考途径。

3.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中国的社会是一个政府能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形态。政府的政策对于资源的调配有着强大的引导作用,因此要完善与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政策的支持力量是一个极大的加速器。

作者:周希

第4篇:精神文化权益调查报告

北大荒商贸集团职工精神文化权益实现情

况调研报告

黑龙江农垦北大荒商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黑龙江省垦区经营规模大、经济实力强、综合经营能力突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座落于哈尔滨市中山路64号。集团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24家,涉及的行业主要有成品油、农业生产资料、有机绿色食品连锁经营、农产品经营、大型农业机械以及物流业。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利润超亿元,经济总量居黑龙江省企业100强第15位。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职工权益保障状况,切实履行工会职责,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根据黑龙江省总工会的要求,自8月初以来,我们工会集中力量,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就职工精神文化需求、职工队伍素质状况、企业职工文化建设、职工精神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等方面进行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共召开座谈会2次,个别访谈23人。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文化需求多样化发展 一是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随着职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多彩,部分职工正逐步向较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型转变。传统的文化消费(电视、书籍)在职工日常生

活中的优势地位仍然明显,但新兴的文化产品(网络、文化娱乐活动等)迅猛发展并逐步走进普通职工的文化生活。各基层工会组织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也受到广大职工的好评,91%的职工对本企业开展文化活动“很满意”或“比较满意”;企业文化娱乐场所是职工参加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有95%的职工在本企业文化娱乐场所参加活动。二是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中,关心国家大事和了解时政要闻占比重最大,休闲娱乐,学习科技经济文化知识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电视节目中,“新闻大事”、“文化娱乐节目”和“电视剧”是最受职工青睐,“科技类节目”、“经济类节目”和“教育讲座”紧跟其后,这些都发映出职工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三是职工职业道德水平有所提高。近年来,商贸集团工会定期组织开展 “讴歌辉煌成就、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宣讲活动,邀请农垦工会综合办主任、宣教文体部部长李方俭同志,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与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宣讲,不断提升集团职工的职业道德水平。调查显示,大多数职工认为现在人们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以前相比提高了;集体座谈和个案访谈中,大多数职工也对此充分肯定。

二、职工队伍素质方面整体积极健康向上,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

商贸集团工会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使企业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一直保持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主流方向。一是社会主义新型道德观念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判断是非、指导行为的标尺。近年来,集团工会认真贯彻实施总局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文件精神,弘扬“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取得了积极成果,广大职工对参与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的热情日趋高涨,道德水平不断升华,极大的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二是劳动模范仍然是职工学习的楷模。调查显示,98%以上的职工有当先进或劳模的想法,认为发扬劳模精神“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对社会应该无私奉献。这表明,劳动模范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在有效发挥,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劳动竞赛等活动,选树劳模、宣传劳模在职工群众中引起广泛反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根据调查结果,集团工会今年重新疏理省(部)级和总局级劳动模范,为每人建立电子档案,现已建档35人。其中省劳模7人,总局劳模28人。

三、抓创新,全面推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及活动阵地建设

一是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加强企业文化设施建设,抓好企业职工书屋建设,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目前职工

书屋共有13类、近2100册图书。集团工会还坚持每年为员工出资订阅各类报刊30多种,极大的丰富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职工的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高职工的文化知识和素质修养;制定企业文化实施方案,召开专家研讨会,广泛听取专家和员工的意见建议,采取“自上而下渗透、自下而上升华”的方式提炼出核心价值体系,更好的增强员工的精神动力。二是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因地制宜的开展文体活动。近几年,商贸集团工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用自主举办活动和农垦工会统一组织大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每逢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工会积极组织“商贸集团三八妇女节座谈会”及“商贸集团庆三八妇女节厨艺大比拼”系列活动、纪念五四爱国运动“爱我商贸杯”知识竞赛、“燃烧青春激情,打好三年攻坚战”征文比赛等活动;顺利举办两届商贸集团文化艺术节,参加了总局直属单位“园丁杯”职工乒乓球比赛等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既融洽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增进了同事之间的情感,又增强了集团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心系员工,切实为员工解难题、办实事。集团工会依托自身优势,工作中情系员工、心系员工,想方设法为员工排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按照上级工会 “依档帮扶”的原则和“先建档、后帮扶、实名制”的工作程序,经集团工会审核后,

为260名困难员工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开展送温暖活动,为困难员工办实事,在“元旦”、“春节”期间,由工会组织,集团领导带队,下基层走访慰问,年初至今,共走访困难员工205户,每户发放500元慰问金,共计10.25万元;坚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集团工会几年来一直都坚持从工会经费中拨出资金为员工体检,今年工会又出资17.29万元为集团本部员工、贸易集团员工和各公司领导进行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体检项目包括心电、彩超、血项,胸透等,以及女员工的妇科筛查,由体检医生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通过检查使员工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医治,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四、保障和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建议

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是顺应知识经济的具体举措,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现实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创建和谐企业的重要环节。当前,我们要从“重创新促发展,重民生促和谐”的高度出发,以文化为纽带,着力构建和谐关系。针对我们在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方面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今后重点要在设施建设、精神培育、教育培训上下功夫,构筑起精神文化权益维护的三个平台。

一要构筑法律法规保障平台。只有依法维权,才有权威,才有力度。首先,要充分认识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是法律赋予职工的权利,《宪法》以及《工会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一系列国家法律法规对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对于这些规定,必须完整领会和坚决遵

守。其次,要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

二要构筑精神文化培育平台。要创造多种培育载体,切实加强职工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北大荒博物馆、俱乐部、体育场馆等培育载体,积极发挥其功能,同时要运用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协会等精神文化建设载体,引导广大职工真正成为企业文化的参与者、享有者和受益者。其次,要不断丰富活动内涵,把科学文化教育和北大荒精神教育融入活动之中,并通过文化教育活动,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提高职工的学习力和创造力。

三要构筑职工教育培训平台。要从切实保障职工文化权益和学习权、发展权的角度出发,抓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首先,要把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各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工作当中,真正用制度来保障职工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权利。其次,要加强职工的核心能力培训,加强与农垦总局党校的联系,邀请专家、教授根据不同特点和需求,就北大荒精神、如何提升党务工作者素质、提高企业职工道德水平等方面设计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规划,增强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和适应性,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组织最主要的职能,面对新形势下保障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新发展、新要求,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职工群众的代表,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维权工作的新规律、新途径,不断以改革发展的思路解决维权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坚持依法维护和依情维护相结合,维护职工权益和维护企业权益相统一,为构建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第5篇: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情况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精神食粮的吸取是其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最好途径。因此,对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调查,全面的分析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现状,探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使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充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目的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我们最先触碰到时代的前沿,大学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情况,我调查小组特作此调查!

二、调查对象、时间、地点、范围及方法

1、调查对象:长江师范学院大

一、大

二、大三全体学生。

2、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8号。

3、调查地点:长江师范学院。

4、调查范围:调查总计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

5、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

三、调查的内容:(另附)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在调查中,针对大学生课余时间更多应花在什么上面的问题,选择学习的人占78%,选择娱乐的人占13%,还有选择其他的人 占9%,这说明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还是以学习为主的。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也日益提高,在关于勤工助学的问题上,有95%的人选择了否,而选择是的只占5%。

3、在大学校园里,属于同学们自己支配的空余时间多了,更自由了,所以一有时间就宅在寝室上网的现象也渐渐的多了。在调查中发现,很少有学生愿意花钱去健身或去参加体育活动,许多学生表示下课后更愿意呆在宿舍上网。据调查,周末宅在寝室上网聊天的同学占89%,而周末外出的仅占11%。

4、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多数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从自身的爱好出发,较少考虑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规划所要求的综合素质。他们追求休闲、享受快乐,更愿意去网吧而不是图书馆,更愿意看电视电影而不是听讲座。据调查,有在网上聊天的,有玩游戏的,有看电影的,有查资料的,其中在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查资料以及其他的占57%,只聊天和看电影的占26%,光玩游戏的占10%,只查资料的仅占7%。

5、“国家”这个词,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个神圣的词眼。“我的家住在中国,中国就是我的家”,是的,国家国家,如果没有国,又哪儿来的家呢?我们大学生每天关注时政新闻是必须的,关心国家大事更是一种责任。据了解,当代大学生在是否爱国的问题上,95%的人认为应该爱国,认为不管自己的事儿的仅占5%。

6、多数学生认为精神文化消费不是很重要。据调查,有购买书籍收藏的同学仅占38%,而其余72%的同学都没有买书收藏的习惯;经常去图书馆的人仅占4%,偶尔去的人占76%,基本没去过的占20%,足以可见精神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其个人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7、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大学校园里,没人管了,于是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与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变得少了,以至于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变得普遍了。据统计,针对平时遇到烦心事怎么解决的问题,有68%的人选择了自己闷着,12%的人选择了哭泣宣泄,选择找朋友谈心的仅占20%。

8、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大学里学好自己的专业是最重要的,但是调查发现,有64%的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而对自己专业有兴趣的仅占36%.

9、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比较愿意接受新事物。据调查,针对希望学校新增哪种书刊的问题,有44%的人选择了时事新闻,26%的人选择了文学书刊,16%的人选择了艺术书刊,11%的人选择了其他,3%的人选择了体育书刊。

五、调查结果总结

1、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当代大学生在爱国的问题上绝不含糊,对国家有较深的感情,也比较愿意接受新事物。

2、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多数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从自身的爱好出发,较少考虑社会的

发展和职业的规划所要求的综合素质。他们追求休闲、享受快乐,更愿意去网吧而不是图书馆,更愿意看电视电影而不是听讲座,很少有学生愿意花钱去健身或去参加体育活动......

六、建议与决策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段。可以说19岁到23岁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时代,这时的体力、记忆力、反映能力都达到了巅峰.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来更好地发展自己。

第一,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是学习方面。要有远大的目标。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精力产生伟大的抱负,没有远大的目标,大学四年将是无精打采和萎靡不振的,在大学里应该给自己一个目标,让你的生命燃烧,带着问题去学,并且以自学为主,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以自学为主并不是否定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很重要,它能引导你怎样更好的去学,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后备军,要注重各科的协调发展,这将决定你能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充分利用学校给大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借助网络来了解现在世界最新动态,拓展自己的视野。

第二,其次是业余生活。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业余时间多学一些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东西,不要把业余时间全用来上网(如玩游戏、看小说)等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事上, 应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这将有助于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三,对于高校本身,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实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的要求,以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以开拓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学校的各级组织还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益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于精神文化的活动。

第6篇:人民精神文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

新变化的调查报告

——来自浙江省乐清市黄华镇的实地调查

学 院:专业年级:学 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电气08-8班 31XXXXXXXX XXX XXX

当前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调查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也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决定》的精神,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

当前,发展先进文化最大的有利条件,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日渐加快,这些都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先进文化建设创造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外面的世界太精彩,群众的文化也日渐丰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群众急需什么样的文化”?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黄华镇群众文化需求进行了初步调查。

一、先进精神文化的重要性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经济基础稳固,人民生活富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有了物质保障;同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必将极大地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

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物质财富得到迅速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精神生活也在不断丰富。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是质量上的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消费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应对现实挑战,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任务。

三、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多样性

从本次问卷调查来看:大多数人的文化需求已不再停留在单一的低层次的文化生活了,这当然与时代的变迁有莫大的关系,时代在进步,人的需求在扩张。当下的人民群众文化涉及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健身、卫生等诸多领域,并将其合并为自己的个人追求,所谓个性。本次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前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有以下几个新特点: (1)不同的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大众传媒在广大农村发展迅速,覆盖千家万户。本次调查中农村人口占了67%,城镇人口占了33%。故本次的数据倾向农村的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问卷中,71%的人对自身的活动满足但不足够,得到一点的只有29%,真正满足的为0%,虽然他们居住环境周围有文化站的占了60%。当然本次的调查中,学生、青年等占了73%,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不满足是肯定的。对于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本次占了20%,他们的年龄段集中在36-45,他们对于精神的文化的需求也是很稍稍满足但不足够。当然不同年龄段的人的需求不同,我们可以分类的,18-35这一阶段的人的文化需求最强烈,35-40岁的,其文化需求已渐渐变弱。而作为新生代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文化需求是逐步增强的。另外的,学历的差别也导致人们的文化需求的差异。高中以上的人群文化需求远比高中以下的人群强烈。 (2)不同的形式

书籍、电视、网络正成为人民群众业余时间接受文化的主要形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冲浪正成为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一大途径,当然年老一代,习惯了电视,故在本次调查中,选择“看书、看电视、上网”的占了80%。参加各类社交活动的也占了13%,还有7%喜欢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文娱活动(书画、音乐、舞蹈等)。时代在变迁,许许多多传统文化正在消逝,关于戏曲这类的,我是已经很久没见过的,而作为我们温州的一大地方特色的温州鼓词,现在也只能在电视里看看了。 (3)不同的内容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和提高,人们已从最基础的温饱需求上升到各类文化需求。在给出的诸多选项中,80%的人选择了自我实现需求(具体包括认知、审美、创造、发挥潜能的需要等)这部分当然是学生等年轻一代人的希望。40%的人选择了社交需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体现了人们对情感的需求。10%的人们选择了生理需求(食物、水、空气、健康、性)和安全需求(人身安全、金钱、生活稳定以及免遭苦难、威胁或疾病等),这部分大多是中年人士的选择,健康安全才是王道。另外还有30%人选择尊重需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初涉职场的人群的选择。 (4)不同的获取方式

在本次调查中,人们群众对文化的获取方式和途径中,70%的人们选择了广播电视网络,10%的人选择了村里婚丧嫁娶时的小型演出活动,而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只占了10%。另外还有10%的人群选择通过书报杂志宣传获取文化。这里说明当地人民对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不是很感兴趣,或许是因为内容不够贴切或者是人们觉得这类文化的演出费用太大,因为有50%的认为居住的地方的文化休闲娱乐消费价格有点高,而且有60%的人群认为举办特色文化活动对文化生活也只能视文化活动而定,个别的有一定的作用。 (5)不同的需求层次

普通人民群众大多喜欢通俗的文化,因为那些很贴近生活,他们很容易接受。自娱自乐的活动他们还是很容易满足的。作为一个农村的人,我们会觉得他会喜欢韩日系列的言情剧吗?他们更容易喜欢上各种家庭剧,源自生活的,他们是爱好的。根据网络数据显示,有近60% 的人群一看到韩日剧、演唱会、选秀类的节目会立马换台,因为那些台不贴切生活了,对他们来说什么也不是,没必要去看了。平凡的人群不需要什么高雅的文化享受,什么茶艺啊、模特走T台的,其过于高雅了,人民群众不会看,也看不懂,所以,为什么电视台不考虑下人民的现实需求呢?老搞些选秀啊,韩日剧,完全没有必要。还不如多搞些民间文艺文化活动,一来可以使民间的文化搬到大的场面上,让大伙儿都去接触共同保护好它,不至于其因人的因素而失传。北方的人民群众是喜欢相声小品的,但南方的观众就未必了,所以了,各大电视台应该因地制宜了。网络数据显示80%的南方观众不会看春晚。

四、多样化兴办农村文化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据本次调查与观察,当前农村文化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缓慢。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是推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活动持续深入的重要举措。一是做强重点文化产业带动。进一步做大做强区域重点文化产业,发挥文化产业基地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二是整合自然人文资源促动。整合利用山林江海等自然资源,进一步挖掘历史、民俗等人文资源,大力促进农村原生态旅游、特色农业观光旅游、历史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推动。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鼓励农民群众举办报刊书籍借阅、电视录像放映、致富技能培训等规模小、投入少的文化产业,举办乡间舞会、趣味竞技、农艺赛事等具有农村风味的文化活动,把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和文化部门的“三下乡”活动结合起来,多创造机会让人民参与、互动,使其自编自演,吹拉弹唱,自娱自乐,既丰富人民生活,又扩大人民视野,交流经济信息,增强凝聚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把空暇时间用在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挤掉无事打牌赌博,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精力和时间,促使一批民风正,新风盛,治安好,达小康的五好家庭、示范村、文明乡镇不断涌现,全面推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要着眼于文化产品在总量上的增加,更要着眼于人民群众文化消费在现实中实现的程度。根据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论,满足物质上的基本需求后,人们会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层次变革,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发展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具体的文化需求,更要通过加强教育和引导,促进形成高尚文明的文化消费方式,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共建共享意识。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全新的涵义就是文化经济一体化、全球文化区域化,文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事业概念。面对西方文化的激流勇进,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加快创造的步伐,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为传承我中华优秀文化的不懈努力。

第7篇: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种类 彩色电视机 数字电视 电磁炉 电冰箱 空调 其他

比例 80% 70% 30% 45% 10% 3%

2、 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19世纪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 玩扑克 打麻将 其他

比例 35 15 50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2012年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 看书 玩扑克 上网 打麻将 看电视 其他

比例 4% 15% 22% 2% 55%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然而,老年人却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二、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 赌博严重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 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里大多都买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大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三、 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使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

是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条件。而不能因为是乡村学校就不加配制应有的教学器件。还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8篇: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乡村

调查时间:暑假期间

调查方法:访谈

调查人:北中2010级8班魏雯萍

指导老师:王立国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返乡时间,对我家乡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起到一点参考和借鉴作用。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在我们乡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

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几乎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9篇:关于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XX专业XX班 XX

一、 调查的背景与动机

目前,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了要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了解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我利用寒假这段时间,对我家乡邻近的几个村庄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方面体现一点点参考价值。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时间:XX年XX月XX号。

地点:XX省XX市

方式: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邻居进行个别访问来进行。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二十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从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二、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 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下象棋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近年来随着广场舞的传播,我们村

以及邻近的几个村庄流行起了打腰鼓和跳集体舞,这种歌舞的娱乐方式更是起到了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的作用。发展到现在,在我所调查的农村家庭里,98%都有彩色电视,近42%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6%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有8%左右的家庭甚至学会了网上冲浪,像伤不起、给力、有木有之类的网络流行语他们能脱口而出,说明现代高科技产品已经正式走进了农民家庭。在我们三眼塘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售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学校阅览室、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朝前迅速发展。

2、 按不同人群来说

当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是30到48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听广播,23%打扑克,10%左右搓麻将,7%下象棋,另外的6%读书看报或作其他文化活动。

农民娱乐方式比较60.0%50.0%40.0%30.0%20.0%10.0%0.0%看电视或听广播打扑克搓麻将下象棋读书看报

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QQ聊天。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和开展。建议农村乡镇的相关部门和干部多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组织开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类的文化活动,为他们修建一些休闲场所、购置一些健身器材,使农村的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三、 当前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农村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赌博风的抬头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打点小牌、搞点娱乐,没有人会跟你玩,就没有乐趣”,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从而影响社会风气。

2、 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信基督者打牌时赢钱概率高”等,这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的思想已影响了村民。

3、 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与娱乐,对公共娱乐活动积极性不高,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不太喜欢参加这类活动以致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得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遇到困难和阻碍。建议村委针对此问题认真思考、找出对策,提高大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加快文化建设的步伐。

四、感想与建议

以上就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朋友对目前的状况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文化场所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应提升乡村教师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社会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结构下一篇:获国家助学金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