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据专家统计, 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超过50%, 在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的历程中, 城市建设人才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城市规划专业教育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 让我们的学生在城市建设的大潮中能够有所作为、大有可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正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有多远, 我们就能走多远”。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 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意识形态,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我们专业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土建系城规教研室根据“学校错位竞争, 人才分类培养”的思想, 在新形势下不断探索, 在教学中不断改进,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培养经世致用的复合型人才为宗旨, 围绕城规专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理念, 在明确和细化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规划专业“2431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总结出“体验教学法”这一适用于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并将其贯通于城规专业的教学始终, 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审美意识、专业意识、工程意识、环境意识与时代意识等六种意识, 使学生在专业的基础上敢想敢做, 为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1 什么是“2431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4311人才培养模式”即两个阶段, 四个板块, 三个结合, 一个体验, 一个体现。

(1) 两个阶段即是将教学阶段分为基础与专业两个阶段, 基础阶段包括公共基础理论, 美术基础理论与建筑基础理论, 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审美意识、和专业意识, 而专业阶段则包括城规专业知识, 设计系列以及相关专业拓展, 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环境意识和时代意识。

(2) 四个板块是指将教学阶段的课程系列整合为理论、设计、技术、艺术四个板块, 每条线索由不同的课程系列来支撑, 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 学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统一。

(3) 三个结合第一是将毕业设计与岗位需求相结合:我系根据对行业职位的海量调查, 整理出版了《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土木建筑卷, 归纳学生的就业去向, 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区别化设置课题方向学生可以今后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自主选择课题, 实现订单式培养, 达到了用人单位与学校的零磨合期。第二是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 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 将企业专家, 能工巧匠, 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相结合, 采取互兼互聘, 共同培养的方式, 以双师型的师资作为教学质量的保证。培养造就了一支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师德高尚、能适应学科和专业发展需要、具有实施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三是将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 教学计划紧密结合执业考试, 将注册规划师考试中的相关科目设置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强化学习, 从课堂教学阶段紧抓双证培养。城市规划工作的综合性决定了注册城市规划师必须具备较广博的科学知识, 因此在培养方案中注重学科的交叉和相互渗透, 加强城市科学相关知识、工程类知识城市规划法规与方针、政策等课程的讲授, 对于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中要求掌握、熟悉、了解的知识, 要重点讲授。

(4) 一个体验则是指“体验教学”这一方法, 指在教学过程中,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以教学需要出发, 引入、创造、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 让学生亲自感受和动手测绘, 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的方法。具体而言, 体验教学法的应用包括生活体验、课程体验、过程体验与角色体验。

1) 随时随地的生活体验:对入学新生发起“卷尺运用”, 要求每位同学配置一个小型卷尺并随身携带, 在生活中随时测量, 培养学生的尺度认知, 激发专业兴趣。

2) 贯彻始终的课程体验。 (1) 在《建筑构成》课程中将学生的大型立体构成作业的基地由专业设计教室转换到学院的大环境中, 自选场地完成作业, 使其作为校园内的环境小品存在, 创新的美化校园。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营造学院氛围, 让学生充分体验校园文化。 (2) 在《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地认识到无障碍设计对弱势群体的重要性, 让学生蒙上双眼体验盲人行进通过这一体验将无障碍设计这一思想铭记于心。 (3) 循序渐进的过程体验:从图纸抄绘到模型制作到表现技法到方案设计, 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设计过程体验, 培养其专业能力的综合性与系统性。 (4) 岗位职责的角色体验:从调研、设计、到汇报、评审对学生进行全方位, 各阶段的角色体验, 使学生以后能更好的融入各个角色岗位。

(5) 一个体现即是完善课程设置, 体现时代精神。作为城市化快速发展情况下城市规划专业, 要突出“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思想, 研究具体的人的需要;在课程设置和建设中, 要体现时代精神, 在教学中体现“价值判断”、“公共政策”、“公众参与”、“规划管理”、“物权权属”等现代规划概念。突出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的教学特长;将课程延伸至社区发展的领域, 将社区的健全和凝聚力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起点和归宿。

培养城市规划专业创新型人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必须重视本科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积极为之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并逐步构建起相应的培养模式, 以推动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促进办学质量的提高和专业特色的进一步形成。城市规划专业“2431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组织形式、课堂形态和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前瞻性探索和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将在学院“止于至善”的校训下, 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不断的探索与完善, 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优化人才知识结构,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摘要:本文围绕培养城市规划专业创新型人才, 从教学计划安排、课程体系设置, 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进行了探索, 总结出了“2431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即两个阶段, 四个板块, 三个结合, 一个体验, 一个体现。

关键词:城市规划,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谢宏坤, 易纯.地方院校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探讨[J].建筑高等教育, 2007 (3) .

[2] 吕文明, 刘海燕.中外建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J].中外建筑, 2007 (5) .

[3] 崔秀敏.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6 (10) .

[4] 孙洪庆.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本科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冶金教育, 2005 (3) .

上一篇: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下一篇: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大数据价值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