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精选9篇)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 篇1

一、发展规划

香港的发展规划分为全港、次区域和地区三个层面,因而形成港发展策略、次区域发展策略及地区图则三层架构的发展规划系统。《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是技术政策文件,列明各类土地用途在设施配置方面的标准,同时也为公私发展计划的规划大纲提供指导。

1、全港和次区域发展策略

全港发展策略制订长远规划大纲,贯彻政府的土地用途、交通基础设施及环境方面的政策,作为次区域及地区规划的依据。次区域发展策略将全港发展目标在五个次区域(即都会区、新界东北、新界西北、新界东南及新界西南)演绎为更具体的规划目标。

2、地区图则

地区图则是详细的土地用途图则,将全港及次区域层面的概要规划原则在地区层面加以落实。地区图则分为法定图则及政府内部图则两类。

法定图则根据《城市规划条例》而制订,包括分区计划大纲图和发展审批地区图。分区计划大纲图明确规划分区内的拟议土地用途(包括住宅、商业、工业、游憩用地、政府/团体/社区用途、绿化地带、保护区、综合发展区、乡村式发展、露天存货或其它指定用途)和主要道路系统。分区计划大纲图附有注释,列出分区内通常准许的用途(第1栏用途),以及其它须取得规划委员会许可的用途(第2栏用途)。发展审批地区图主要为非城市地区而制订的过渡性图则,有效期为3年,期间可由分区计划大纲图取代。

3、规划图则的编制

依照《城市规划条例》的法定程序,法定图则由规划委员会遵照特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局的指令制订。在制订新的分区计划大纲图或对现有图则进行重要修订前,须先公布规划研究报告,供公众查阅和发表意见。规划委员会在制订或修订图则时,将会考虑规划研究报告和公众意见。图则草案送交各有关部门传阅以征询意见,然后提交有关的规划小组委员会审议。如规划小组委员会认为适当的话,该图便会提交有关的区议会征询意见,然后再由规划委员会考虑区议会的意见。图则草案公开展示2个月,供市民发表意见,受图则影响的人士可在些期间提出反对。规划委员会在聆讯并审议反对意见后,将图草案提交特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局审批,批准后的图则可供市民查阅。

政府内部图则的制订程序与法定图则相似,但提交发展委员会审议及批准。此外,政府内部图则没有规划研究报告和审理反对意见的程序,核准后的图则将公开发售。

4、规划图则的实施

全港发展策略为其它层面的规划提供指引,也作为配置公共资源及决定重要公共工程的依据;各次区域发展策略为地区规划图则提供指引。在地区层面上,规划土地用途和基础设施的实施经常会以不同政府

部门的各类计划作为指引,包括公共工程建设计划、新市镇发展计划、公共房屋计划、社区设施计划和卖地计划。这些计划不但指引及控制公共工程的实施时间,也因控制卖地计划而间接限定了私营发展速度。

规划要求也可透过制订规划大纲施行。规划大纲为有关的私人发展商或公营发展机构(如房屋委员会、房屋协会和土地发展公司)提供指引,说明该用地的发展类别,并列出所有已知的限制(如政策、工程、环境和通道等方面的限制)。规划大纲通常用于大型建设计划、以及土地发展公司所进行的发展计划。建筑图则须根据《建筑物条例》提交有关当局批准,而总体发展蓝图有时须根据批地契约或《城市规划条例》提交有关当局批准,让核准当局有机会就有关发展的形式和设计作出指引。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行政体系

根据香港《城市规划条例》,其现行规划架构大致如下:由特区行政长官下令拟订法定图则和行政长官会同行政局核准图则;由城市规划委员会拟订图则草案和考虑相关的申述,以及对规划申请作出决定;由上诉委员会处理有关规划申请所作决定提出的上诉;规划署是规划委员会的主要行政部门。

1、规划、环境和地政局

规划环境及地政局是规划图则的指令编制和核准机构,并负责就与图则草案有关的申诉作出决定,以确保图则能充分反映政府的整体政策目标,而且所涉及的财政资源是在负担能力的范围内。

2、规划及土地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发展委员会)

发展委员会属于政府机构,由规划、环境和地政司担任主席,负责拟订香港长远发展战略,审议大型发展计划,制定规划标准和审批政府内部的规划图则。

3、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规划委员会)

规划委员会作为香港城市规划的法定机构,是依据《城市规划条例》而设立,由规划、环境和地政司担任主席,由政府和非政府人员组成,主要工作是制定法定图则,以及审核规划许可申请。

4、城市规划上诉委员会(以下简称上诉委员会)

上诉委员会是90年代设立的,根据《城市规划条例》,其成员由特区行政长官委任,职能包括审理和裁定有关规划许可申请或对于违例发展发出恢复原状通知所提出的上诉。

5、规划署

1990年,香港政府成立了规划署(Planning Department),使城市规划脱离了土地管理部门而成为独立职能。规划署负责制定、监察及检讨市区和郊区的规划政策,以及建设方面的有关计划,同时也制定全港、次区域和地区三个层次的规划,并且为市民、政府其它部门及咨询机构提供有关城市规划的意见。规划署设有全港及次区域规划处和地区规划处。前者负责处理全港和五个次区域的中长期策略,后者则负责各地区的发展规划和发展管制。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规划法规体系

香港城市规划的法律架构已经相当齐全,为公共和私营机构进行各项发展提供指引,并解决因土地的使用和发展而引致的利益冲突。同时,这些法例也能够因应变化进行修正,以适应现时的情势。

一、城市规划条例

《城市规划条例》及其修正案是香港规划体系的核心。该条例于1939年首次颁布,直到至1974年、1991年、1996年才进行数项重要的修订。根据1996年的城市规划条例草案,该条例“旨在就规划和管制土地的使用和发展,以及就有关事宜,订定条文,以期促进社区的卫生、安全、便利及一般福利和改善环境”。城市规划条例包括规划机构、规划编制、规划管制、违例处置和规划上诉等部分。

二、相关的专项法例

1、《建筑物条例》和《建筑物(设计规例)》

《建筑物条例》授权屋宇地政署管制建筑物的新建和更改。《建筑物(设计规例)》附属于《建筑物条例》,规定建筑物的高度和体积、突出屋檐、建筑地盘的空间、通道、光线、空气流通、防火通道等,还包括住宅楼宇或临时建筑物的特别条文。

2、《郊野公园条例》和《海岸公园条例》

《郊野公园条例》规定设置和管理各个郊野公园,以保证郊野作为集水和康乐用途,并阻止市区发展向外蔓延。根据《海岸公园条例》在海岸公园或海岸保护区的范围内,如未取得管理当局的批准,不得进行任何新发展。

3、《古物及古迹条例》

该条例授权当局可把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列为古迹,以便为这些建筑物提供法定保护。

4、《香港机场(管制障碍物)条例》

该条例规定在机场附近的建筑物不得超过一定高度,以免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否则政府有权拆除。

5、填海、排水、道路工程方面的法规

《前滨及海床(填海)条例》规定地政署署长须公布拟在前滨和海床进行的填海工程。《土地排水条例》指定排水监管区,以及在这些区内进行排水工程及其它有关事宜。《道路(工程、使用及补偿)条例》规定进行道路工程的权力、反对程序和道路的使用。《水务设施条例》规定集水区内的土地承租人须按照指定方法,在已批租土地内排水并进行处理。

6、环境方面的法规

包括《空气污染管制条例》、《废物处理条例》、《水污染管制条例》和《噪音管制条例》等。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 篇2

有效的人力资源预测制度香港的职业教育有一个人力资源预测制度, 其职能机构是职业训练局下属的28个行业训练委员会和部分一般委员会。训练委员会由企业、商会、公会、政府与教育界等方面的代表担任, 义务为职业训练局服务。训练委员会通常每两年一次对所在行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对现行职业教育规模、办学方向甚至课程内容作出客观评估, 形成书面报告并公之于众。不仅为职业训练局与政府提供决策资料, 使香港的技术人力供求保持均衡, 也为职业教育单位提供课程设置的依据, 同时还可以帮助求学者选择专业与课程。这一人力资源预测制度使得香港的职业教育目标明确, 学生就业情况良好。

严格的课程设置流程除招生办学计划外, 课程开设计划甚至课程内容, 也都是围绕着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制定的。对于新课程的开设, 需先根据市场需求 (包括人力需求报告与分析, 政府、业界、专业团体意见) 的调查, 再进行课程可行性研究, 研究结果交学科委员会及训练委员会讨论, 收集专业意见, 并邀请专业人士对新课程进行审核, 审核结果交委员会批准。课程开设后, 还要定期对课程进行大检讨, 由课程策划小组及分流课程策划小组每年结合行业需求回顾课程内容, 确保切合行业所需。这一套严格的新课程设置流程保证了课程内容以市场为导向, 为

保障体系

香港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先进的教学设施与逼真的训练环境香港的职业教育向以设备先进见长, 如沙田分校的影音制作室就包括录影室、录音室、视像控制室、音效控制室, 是一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学生实验室, 里面的各种设备相对于企业界而言都是比较先进的。通过对这些先进设备的操作, 学生能直接制作出与实际视听产品类似的作品。在教学方法上, 强调与实际相结合的模拟教学与情境教学, 重视实际操作和临场突发事故处理的训练, 教学场景与现实工作环境力求一致或接近, 即训练模拟实际工序与实际工作环境, “真刀真枪”地干, 这种做法使学生与业主都获益匪浅。在薄扶林训练中心、沙田分校及柴湾分校, 无论是电机专业、金属品制造专业还是酒店餐饮、旅游专业, 或者多媒体制作、制药及配药专业, 无论技工课程还是技术员课程, 或者高级文凭课程, 无一不是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与按照实际工作要求进行严格训练。学习过程同时就是实习过程, 经过严格训练的学生, 一旦走上社会, 大多数人可以立即顶班操作。简化理念, 强调实际, 是香港职业教育高质量的关键所在。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香港没有职业教育师范院校, 而是注重实际工作经验与技术, 招聘教师至少要求有三年工作经验, 甚至聘请工作5~10年的人学习教育学后来当教师。香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 要想应聘教师, 必须先通过一系列课程的资格考试, 取得合格证书, 这些课程不一定一次全部通过, 但是已经取得的证书有一个大约三年的有效期, 过了有效期要重新参加这些课程的考试。这种做法保证了教师的知识水平, 使教师成为知识基础扎实而又技艺精湛的精英。正是这些优秀人才把握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很抢手。为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职业训练局下辖的教学中心专门开设了教学入门课程、教学技巧强化课程及在职兼任导师培训课程, 并为教师提供课程策划及教学方法方面的服务, 包括到教室观课, 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供意见;与教师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教学资源提供意见;设计咨询程序, 向学生收集意见;就课程发展、策划及教学设计提供意见等。高质量的师资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灵活的教材建设香港职业教育的教材运用比较灵活, 没有人去强求教材统一、完美、成熟, 而是要求教材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反映最新技术成果。职业训练局鼓励教师根据工业与科技发展的需要自编教材, 形成各自的特色, 把最新科技成果贯穿到教学中去, 使学生所学具有高新技术含量, 毕业后能胜任社会工作。

完善的质量保证制度职业训练局为了能提供优质的专业教育服务, 还有一套质量保证制度。质量保证制度由质量保证策导委员会制定。委员会由执行干事担任主席, 包括副执行干事、质量保证主任及员工代表。委员会所制定的政策由质量保证组负责执行, 并负责为各单位负责质素的委员会及小组 (如质素协调小组) 提供培训。质量保证制度的执行分为自我评估与质素审核两个过程, 各单位每年进行一次自我评估, 评估指标采用过程与产出两类表现指标, 包括学生及格率、学生修业率、雇主与业界的满意程度等共计16项。各单位在进行自我评估时采用策划—执行—评估—改善模式, 通过不断地收集各方面的意见、问卷调查及每年一次的自我评估, 检讨课程的有效性, 确定自身的长处与弱点, 从而制定相应的强化或补救措施。各单位每四年接受一次审核小组的质素审核。其目的是确保有关单位采取行动, 根据改善工作计划的内容消除弱点, 发挥长处。质素审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先是审核该单位的自我评估报告、改善进度报告等文件, 然后实地探访有关单位, 与单位的骨干人员和其他员工会谈, 收集资料以印证自我评估的结果, 最后提交报告, 总结质素审核的结果并提出改善建议。质量保证制度的执行, 使得职业教育的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善与提高。

身心并重的全人发展教育香港的

建国后两次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差异研究

梁卿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300222)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第

摘要:建国后,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21世纪初, 先后两次提出实施“半工半读”制度。两次“半工半读”制度的实施在范围、概念、背景和目的上都不相同。正确认识两次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区别, 是借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半工半读”制度的历史经验, 做好当前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前提之一。

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亲自关怀下, 我国教育领域兴起了一次“半工半读”的热潮。半个世纪之后的21世纪初, 我国政府又提出要在职业教育中试行“半工半读”制度, 在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为了保证“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顺利展开, 一些研究者将目光投向了半个世纪前

关键词: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的那次“半工半读”浪潮, 希望从中寻求可资借鉴的经验。从目前情况来看, 历史的回溯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也有不足。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没有深刻把握两次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差异和区别, 这直接限制了今天对历史经验的借鉴。因此, 对两次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差异进行探讨实属必要。

背景不同

两次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所有不同都根源于其背景不同。这种不同既表现在两次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时代背景不同, 也表现在两次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直接背景不同。从时代背景来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不久,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么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都没有明确认识, 还处在探索阶段。到了新世纪,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 我国不仅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深刻把握, 而且已经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育领域也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就直接背景而言, 两次“半工半读”制度的实施也不相同。新世纪的“半工半读”制度之所以被提出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背景:第一, 职业院校的一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 难以支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遂推行“半工半读”制度, 以解决这些学生的经济问题。第二,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明显的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 这主要体现为, 在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制度中, 职业教育与“职业”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 从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导致“四损”:职校学生就业困难;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人才;职业院校则因为毕业生就业困难出现生存危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则因为缺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而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于是我国重提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第三, 国际上已经有成功

职业教育除了注重课程学习之外, 还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人的全面发展、潜能的充分发挥与人格的完善作为教育追求的目标。职业训练局的全人发展教育包括全人发展课程、康体活动、义工运动及青年奖励计划。全人发展课程采用互动、轻松、多元化的学习模式, 协助学生确立清晰的升学与就业目标, 培养健康的生活模式, 加强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开拓学术以外的视野, 提升有经验。重提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另一个背景是, 国际上已经有相关的成功经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丹麦和澳大利亚所实施的“现代学徒制”、英国的“三明治”模式以及美国的“合作教育”都被认为是较为成功的“半工半读”模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实施的“半工半读”制度则有不同的背

景。主要有:第一, 建国后, 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教育的发展既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不能满足广大青年进一步求学的需要。当时, 全国500万高小毕业生有400万升不了初中, l09万初中毕业生有80万升不了高中, 2O万高中毕业生有8万升不了大学。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青年求学的要求, 国家要多办学校, 但没有足够的经费。同时, 一些家庭因为经济困难也不能供给所有子女读书。第二, 学生中存在较为严重的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思想。1957年春, 刘少奇同志视察了河北、河南等省, 发现学生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许多学生认为, 中小学毕业后去参加生产劳动“没出息”、“没前途”、“低人一等”。针对这些错误思想, 刘少奇专门在《人民日报》上撰文予以批评和引导, 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第三, 建国初期, 我国在教育领域曾经全面向苏联学习。我国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都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这种做法, 一方面促进了当时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但也使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我国国情。1956年, 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十大关系》, 提出要根据我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 教育界也开始探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 实施“半工半读”制度就是在当时情况下所做的一项探索。

1957年11月, 刘少奇同志在《参考资料》上看到《美国大学生有三分之二半工半读》一文, 深受启发, 遂将这篇文章批转团中央, 要求团中央研究是否可以在中国个别试办“半工半读”。团中央随即在全国发起了大规模的勤工俭学运动。“半工半读”由此拉开了序幕。

综上所述, 两次实施“半工半读”制度尽管有相同的背景, 但主要背景并不相同。总的来说, 与新世纪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相比,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实施的“半工半读”制度有着更为广阔和复杂的社会背景。正因为如此,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实施的

助于就业的各项软性技能。康体活动则是由体育教师定期开办各类体育课程, 让学生在轻松舒畅的活动之余, 培养健康的生活文化。义工运动通过让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义工训练, 鼓励学生贡献自己能力服务有需要的群体, 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 达到全面发展。青年奖励计划的内容包括服务科目、野外训练科目、技能科目等, 旨在给予学生挑战自我的机会, 以此了解个人潜能并取得成功感。

通过全人发展教育, 可以使学生拓展生活体验和视野, 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香港:向上的城市 篇3

上午,小谭带我们坐地铁,地铁从尖东终点站到红磡,我記下一些地名:罗湖—上水—粉岭—太和—大埔墟—大学—火炭—沙田—大围—九龙塘—旺角—红磡—尖东。这些地名其实是很熟悉的,但也只是一些地名概念。

下午,在著名的浅水湾,天阴沉沉的,海也不够蓝,海边半山上那百合花一样的建筑,为香港富婆龚心如所有,远观近瞧都很漂亮,但我担心它要倒下来呢。香港这样的建筑比比皆是,都是建在海滩和半山腰上,成为特殊的风景。

我们在海滩上奔跑,留影,任沙子灌进鞋里。远山、高楼、椰树、海浪,组成绝佳的景观,刚刚有了新相机的我,狂拍远景、近物,还拍了一些好玩儿的特写镜头,如特色大门、门牌号、墙上青苔、精致砖雕、窄小而富有人情味的街巷等。来到香港,感觉一切都新鲜、有趣。

傍晚,我们来到著名的会展中心、紫荆广场、维多利亚港湾,电视中曾反复出现的,香港回归雕塑——紫金花标志,以及中银大厦等著名建筑近在眼前,海上轮船应接不暇,让我们这群摄影爱好者忙得不亦乐乎。晚霞在天空形成金光,我很想拍下光影的变化,但它在我的镜头中变成了一条线,没有效果。我拍到了夕阳下的大海,自己专注的表情也被徐州同行菊抓到了,摄入她的镜头。正是,“我站在岸边拍风景,拍风景的人在拍我”。

晚上,导游带大家到酒店住下。饭后,我们去著名的太平山,从山上看香港夜景。太平山俗称扯旗山,山顶,在港岛的西部,海拔554米,是港岛第一高峰,自开埠以来,一直被视为香港的标志,是香港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我们在最佳观赏位置之一的狮子亭观夜景。人很多,天不够黑,没有拍到想象中万千灯火交相辉映的景象,只是一片灰蒙蒙的,但高楼林立,点点灯火,光华灿灿,有一种迷离的美浮在空气中。远处、近处的高楼大厦,中环中心、海运大厦、国际金融中心、中银大厦、香港会展中心、中环广场等香港地标性建筑,连成一片,蔚为壮观。中银大厦形状下大上小,顶端像针尖一样直刺云霄。据说开始有人对其设计颇有争议,认为忽略了风水,刀状建筑及外墙多角被认为不吉祥,也有人认为它象征新时代,是香港向上的标志。

观夜景归来,我在夜的安宁中,梳理对香港粗浅的印象:美丽是其外貌特征,竞争是其动态感觉,富裕是其真实表现,向上是其本质灵魂。城市景观植根于城市的历史,体现出独特的价值观念和特质,存在于城市的现实,引领着城市的未来。那些高楼大厦,体现了香港文化百年来与外来文化高度的融合力、香港人卓越的创造力。虽然城市面积狭小,空间逼仄,但香港向上、向空中发展,象征城市精神也是向上的,这是香港城市的灵魂,有了这个灵魂,城市释放出了无限魅力和无穷能量。

(编辑 汤知慧)

简单介绍香港城市大学 篇4

香港城市大学是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于1984年建校。香港城市大学是一所年轻向上、富于进取、日新月异的国际化的多科性大学。大学恪守“敬业乐群”之校训,每年为超过20,000名学生提供超过140多项的优质本科及研究学位课程。大学设有商学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科学及工程学院、创意媒体学院和法律学院。上述学院现时都面向内地招收本科生。

香港城市大学位于九龙塘的校园总面积共15.6公顷,当中包括教学楼、康乐楼、蒙民伟楼、方润华楼、郑翼之楼、学术交流大楼、桃源楼、综合运动场馆,以及两座高级教职员宿舍(南山苑、德智苑)及学生宿舍。根据城市大学公布,2004年共有7,556位毕业生,当中包括3,037位学士毕业生、2,869位副学士毕业生、1,253位硕士毕业生、130位哲学硕士毕业生及70位哲学博士毕业生。而大学提供课程方面,2004至2005,学校共提供145个不同课程,包括31个副学位课程、56个学位课程及58个深造学位课程。商学院最近获得AACSB 国际认证,AACSB于2003年修订其认证标准後,城大商学院是首批获认证的商学院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大中华区获此国际认可的第三家大学,能够获得AACSB国际认证,标志了商学院获世界认许的最高成就。

香港城市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900余位分别来自22个国家的教师,其中9位乃世界级院士、逾500名持有海外知名学府的博士学位、150名曾于海外的大学担任专职教研工作。香港城市大学所取得的成就已广泛获得国际认可。(1)在上海交通大学对全球500所大学评估报告中,本校连续在2003及2004年名列大中华区最优秀高校前10名;(2)在2004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进行的全球大学排名比较中,本校进入200强,与清华、北大、复旦大学等共同跻身大中华地区优秀高校榜前10名;(3)在同一排名中,本校社会科学课程排名获列全球第61位;(4)根据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公布全球最优秀100所商学院调查,本校商学院获列亚太地区五强之一;(5)本校商学院成功通过国际管理教育协会(AACSB

International)的入会评审,是大中华地区的第3间获得认证的商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全方位地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约210个合作伙伴建立了合作关系。本校学生可以参加学生交换计划、暑期交流访问及实习。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 篇5

A:我校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计划”招收内地本科生,考生必须按照招生章程公布的程序报名,不开设任何其他途径招收内地本科生。也就是说,高考是报考城大本科生课程的唯一途径。没有面试,也没有加分。

根据各省高考录取规则而定,浙江省目前是高考分数出来后填报志愿,但城大属于提前批次录取,不影响考生报读内地重点大学。

Q:在内地大约招多少人?

A:根据往年数据统计,每年城大在内地31个省一共大约招生两百人。去年城大在内地招收208人,其中浙江16人,7个文科,9个理科。

Q:香港城市大学浙江省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A:20录取的浙江省文科的“分数线”的问题,只能给您一个去年录取分数的一个参照,约在高于省内一本分数线70分左右。此外,我的建议是城大是根据分数由高至低来录取学生的,每年考卷的难易程度不一,所以没有一个标准的分数线。

Q:年城大浙江招生高考文理科名次大概在多少名之前?

A:关于被录取的学生当年高考名次,城大未做具体统计。而且我们是综合评价来自全国的每名申请考生的综合素质后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只是综合素质评价的其中一项,因此无法用考生的名次来评价同学是否可以被录取。

Q:报考香港城大要雅思英语成绩吗?

A:本科生无需参加雅思或托福考试,统一根据高考成绩录取。但英语单科要求在120分以上(满分150分),其中法学院和人文需要英文成绩130分或130分以上。

Q:内地学生不会粤语,怎么破?对学习、生活影响大吗?

A:城大是全英语授课,从这点上说,英语比粤语更重要,但也有个别课程会是粤语授课。此外,虽然现在用普通话和港人交流也基本无障碍,但你要融入香港这座城市,了解香港社会的意识形态,听得懂粤语是第一步。当然也不必紧张,港大为内地大一新生开设了专门的粤语必修课,另外多看些TVB剧啥的,也有帮助哦。

Q:请问,城大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要多少?

A:城大本科学位课程的学费为每年12万港币,住宿费及生活费大约为每年4到5万港币,如期完成四年制课程总预算大约在港币64万到68万。

Q:内地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高吗?

A:香港城大设立丰厚的入学奖学金,奖励部分成绩特别突出且综合素质优秀的内地学生。其中状元奖学金,面向各省的前3名,每年港币16万元,涵盖学生的全部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其他还有分等奖学金,一等奖总额48万元港币,相当于4年学费全免。

Q:非211大学本科毕业生申请贵校的研究生,需要雅思多少分才有竞争力,GMAT是必须的吗?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 篇6

设计以及影响

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划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建筑特色

大楼地上70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世界第五高建筑物。其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以平面为例,大楼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象徵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对于银行而言,其中的含意也不言而喻。其建筑特点是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意念和现代的先进建筑科技结合起来,由四个不同高度结晶体般的三角柱身组成,呈多面棱形,好比璀璨生辉的水晶体,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不同色彩。

这座大厦在建造时也是备受挫折。迷信风水的香港人认为它是不吉之物,因为大厦尖削的外形像个三棱的刀,会切去阴阳之间微妙的平衡,殃及尖角对应的邻居,这引起了许多反对之声。为此,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贝聿铭花了很多时间与港英当局的有关部门交涉,终于使设计施工得以顺利进行。最后,在这场暗含着两国、两个世界级大师的同城较量中,贝聿铭以完美的建筑造型,节省了1/3的钢材、造价比汇丰便宜几亿美元的业绩,占据了上风。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处:

1.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来抵抗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2.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3.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4.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曾经为香港设计中银大厦的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获美国政府颁发“史密斯松尼安古柏惠特全国设计终身成就奖”,以表彰他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杰出成就。贝聿铭将于本月10日前往白宫接受该奖项。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 篇7

一、港铁简介

目前港铁营运9条铁路线: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将军澳线、迪士尼线、东铁线、马鞍山线及西铁线, 并在新界西北提供轻铁服务。此外, 港铁提供往返香港国际机场及亚洲国际博览馆的机场快线, 以及往返北京、上海和广东省的城际客运服务。

港铁的系统采用自动化列车运作, 列车服务的安全和可靠性维持国际最高水平。所有列车营运、信号、维修及车站环境均透过4个车务控制中心中央监察和管理。港铁采用八达通自动收费系统, 为全球技术最先进和最具效率的票务系统之一, 令乘客旅程更方便。由港铁公司建造及拥有的铁路系统投资额达数百亿港元, 其中包括6条铁路线及机场快线服务。该系统全长91公里, 总造价为794亿港元。

二、香港轨道交通规划制定及发展

1. 轨道交通规划制定

(1) 主要的外在因素

一是地理参数如市区形态、人口密度、地形和气候以及就业水平, 经济参数如人均生产总值、收入水平;二是人口特征如年龄分布、贫穷分布和入息分布;三是道路长度、挤塞程度、车辆拥有量、能源价格、车位供应量和价格等反映道路系统的服务水平。

(2) 主要的内在因素

一是可达性、可连接性和服务范围, 包括行人道、自行车道, 以及公园、停车场、其他公交停泊处;二是服务班次、车资、安全和可靠度;三是舒适度、可提供的市场及旅游资讯。

(3) 考虑四类社群的需求

一是步行社群, 提供“全天候”可到达车站的人行道网络;二是自行车社群, 提供骑往车站的自行车专用道和停车处;三是私家车社群, 在车站提供收费与免费停泊点;四是公交车社群, 提供方便的公交换乘。

(4) 步行时间数据

车站范围800米为行人来往车站最远距离, 出行率以此推算。通过调查, 得出以下数据:一是以机械运输工具代步的出行者, 通常要从出发地点步行至第一个乘坐交通工具地点的时间, 34%步行小于3分钟, 44%步行3~5分钟, 17%步行6~10分钟, 5%步行大于10分钟, 平均步行时间为4.2分钟;二是步行至目的地的时间, 78%为5分钟或小于5分钟, 17%为6~10分钟, 5%大于10分钟, 平均步行时间为4.2分钟。在调查中, 有49%回答者不选择步行的主要原因是恶劣天气, 若是在空调环境下, 可接受的步行时间可以增加25%。

(5) 主要影响公交选择的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 主要影响公交选择的因素:26.5%为步行距离;23.7%为行程时间;22.4%为行程距离;18.9%为行程成本;3.9%为服务的可靠度;2.3%为舒适度;0.2%为车站的设施;2.1%为其他。

2. 轨道交通发展

(1) 香港轨道交通发展的程序

一是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研究定出铁路网络发展方向, 民众可提意见;二是进行铁路项目的具体工程可行性研究;三是根据法律, 提交环评报告, 民众可提意见;四是根据法律, 刊登宪报, 受影响者可提反对意见;五是将建议和未能平息的反对意见, 交特首会同行政会议决定;六是向立法会申请拨款, 议员可提意见。

铁路发展不但是发展一条铁路, 而是发展一个社区, 必须要整体规划, 由商界、社区组织和市民合营, 政府包办是不可能成功的。其发展规划还得经过4个步骤:一是土地用途和可量化估算, 每天不同时段的出行率与雇员、住客、顾客及游客数量的关系;二是铁路服务水平要求的估算, 行程需时、班次密度、可靠度和舒适度的要求;三是铁路站的服务要求估算, 饮食、资讯、政府、旅游和购物等服务需求, 以及提供服务的方式和方法;四是与其他交通工具的无缝配合、可达性和可连接性。

(2) “铁路+物业”的发展模式

港铁公司担负着双重使命:一是为香港市民提供安全、可靠和高效的集体运输服务;二是为投资者赚取合理回报, 因为自从2000年上市, 香港铁路公司亦肩负其商业责任。

铁路建设需要政府补贴, 要维系香港的可持续发展, 市区交通必须以轨道交通为骨干。轨道交通无法与公共汽车在市场竞争, 因为轨道交通需要兴建和保养轨道。因此, 世界上大部分轨道交通都需要某种形式的政府补贴, 以支持其兴建甚至营运。这是政府长远的财务负担, 更会影响政府在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资源分配。

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巨额投资, 难以单靠车费回收成本。把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和沿线土地开发的升值紧密关联, 将轨道交通建设的部分外延效益返还给轨道交通投资者, 利用物业开发回收增值部分, 令项目可达合理回报。上盖物业同步发展, 为轨道交通提供充足的客源, 增加运营收入。这就是“铁路+物业”综合开发模式。

“铁路+物业”的特征:一是无须政府投入资金来补贴运营或担保贷款;二是港铁公司自负盈亏, 承担所有建设、运营、维护成本, 以及市场风险;三是港铁公司统筹所有地铁及房地产规划、定位、设计、建设、管理及协调, 节省建设和管理成本;四是有效利用车辆段及车站上盖空间, 集约用地;五是重视社会责任, 致力于地铁带动沿线社区发展建设, 坚持可持续发展。

“铁路+物业”开发模式的具体操作:一是在新建铁路沿线, 政府给予铁路公司“土地发展权”, 对地块进行总体规划;二是铁路公司以没有铁路为基础作地块价值估算, 向政府支付地价;三是铁路公司兴建铁路, 同时与发展商合作发展物业;四是物业价值因铁路提升;五是铁路公司将物业升值所获得的利润, 用作兴建新铁路。

香港“铁路+物业”开发模式并非单纯地将铁路设施和房地产物业放在一起, 更不是简单地以房地产补贴铁路, 而是一套理顺城市铁路运输和城市土地开发相互关系的制度。它是通过在车站上盖集中发展优质房地产物业, 创造资本收益去支付铁路发展的成本, 并提供人流聚集的条件, 支持铁路日常营运的乘客量, 为铁路营运、城市发展和整体社会创造最大的效益。其关键是需要一家既拥有建造和营运丰富经验的轨道交通公司, 又具有一支专业制式和自理的房地产管理团队来共同工作。在整个流程中, 无论是前期的规划、中间的建造, 还是日后的管理, 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样才能确保方案的实施得以贯彻始终。

3. 香港轨道交通规划发展和小结

一是采取以吸引人流为主的发展模式, 利用车站发展的机会, 刺激邻近地区的主题发展;二是车站应设置尽可能多的出入口和完备的行人网络, 连接邻近的主要活动区, 减少步行的距离和时间, 并提供全天候和舒适的步行环境;三是提供一个相互配合的公共交通转接系统, 包括步行小于5分钟的换乘车站和可承受的票价水平。各种公共交通工具服务都应以互相配合为目的, 而不应产生互相竞争的状况, 并可考虑设立一个协调机构执行这项工作。

三、交通基建的融资

1. 融资体制框架

一是政府直接收入。它包括地税, 对业主所收集的基础上年度的应课差饷租值的5%;地价及契约修订补价, 是政府从土地交易所得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地租, 一般是按所有物业的应课差饷租值的3%收取;物业税, 物业业主是按财产性收入的15%征收;交易征税, 印花税、遗产税根据交易和所有权的变化而征收。二是进行财务评估。其准则是:净现值是今天的未来规划替代品的净效益值;内部收益率决定是否在其生命周期替代实现净效益的一些可取的目标水平。三是进行经济评估。其准则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加强经济基础;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成本。

2.融资方法

一是直接政府开支;二是操作特许经营;三是世行贷款, 政府作为担保人;四是政府注资;五是采用“建造—营运—移交”的模式;六是公司化合作。港铁发展的融资情况见表1。

港铁服务自1979年开始营运以来, 车费收入随着乘客量及车费增加而有所增长。其他经常性收益主要包括物业租务及管理收入、车站零售店铺租金及广告收入、在铁路系统内提供电讯服务的收入, 以及提供国际铁路顾问服务的收入等。铁路沿线物业发展的利润对港铁公司整体投资回报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 来自这些物业发展项目的预付现金款项、现金分红或摊分资产, 都是公司盈利的重要来源。港铁的经营成本主要来自员工薪酬、电费、维修和保养费用, 以及与车站内商务相关的业务开支, 其增长一直保持在收入增幅之下。因此, 港铁公司的经营毛利率一直维持于满意水平。

香港,一座“看得见的城市” 篇8

短短几天的中大之行,已然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是第二次来到这所依山而建的大学,与第一次走马观花的匆匆来、匆匆去不同,从这座校园,我感知到了香港这座城市的开放、包容、温和与快节奏。有人说,中大是香港的灵魂,是的,灵魂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其灵魂的感知,来看到这座城市的真正之美。

诚然,看得见,不只是触碰,不只是感知,这是一种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的沉浸、对话,甚至是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拥抱、亲吻。因为中文大学,我重新认识了香港。

2007年春的香港之行,匆匆且短暂,这座城市留给我的印象只有两点,一是繁忙,一是平等,因此便有了我那篇《星光大道上的琴声》。说实话,那时的我,并未曾看到这座城市的另一面,温情与和谐。

而这,恰恰是这座城市被“看得见”的本质。

中文大学崇基学院,之前从未来过,但是在这座学院里,我感觉到的是一种文化的包容,情感的温暖。精致小教堂、温暖的小餐厅、热情的同学,以及错落有致的建筑,这些都是可以直观感受的。可是,我想说的是,这些直观感受,是通过“看不见”的存在,才能感受到的——

梁元生、刘忠明、卢龙光诸先生的博学谦和;梁颂茵老师的精心细致;陈雪怡、洪健智两位同学的热情好客;抽空在图书馆里看到的海量资料,每一个热心在学院路边的路人,以及温暖如家的安排招待,每天准时出现的大巴……在这座人口密度极大的城市里,因为有这些“看不见”但温暖的存在,自始至终,没有一个人会觉得拥挤。

记得在联合书院的校车站,遇见一位崇基学院的学生,他也在等校车。彼此都觉得无聊,于是就开始攀谈。

我问:“香港哪所学校的哲学最好?”

他答:“当然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

我继续问:“为什么?”

他继续答:“学哲学,无关多好的大楼,多少的藏书,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我觉得看不见的最重要,其中关键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而我们崇基学院的师生、同学以及老师之间,都很和谐,这在香港是有口碑的。”

是的,正是因为这些“看不见”,才会将那可以“看得见”的存在表现出来,并且让之前那个在心中、在意识中“看不见”的香港,竟然变成一座“看得见”的城市。

一同开会的一位朋友告诉我,到了中文大学,才知道什么是大学,到了香港,才知道什么是香港。而且,她是第一次来香港。

我想说的是,如果说,中文大学是香港的灵魂,那么崇基学院的这些“看不见”的和谐,恰恰构成了中文大学的灵魂,甚至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认为,崇基学院这所有着宗教背景的学府,在不经意之间悄悄地塑造了香港这座城市的灵魂。

当然,它与文化,与学术,甚至与规章制度都无关,因为崇基学院一以贯之的基督精神,它的人文情怀,决定了这美好的一切,在我们这些外来客面前一一呈现。

“崇基”者,崇尚基督精神也,推而广之,若是我们都去崇尚这世间一切美好、愉悦以及崇高的精神,那么,一切城市,都和香港一样可以变成“看得见”的城市,这不由得讓我想起作家西西女士的那句话:“香港是一座到处可以感受得到庄严与崇高的城市”,诚哉斯言!

韩晗,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香港的城市规划体系 篇9

一、强项角度。

1、相信人会继续成长及发展潜能。

2、好信、好信、好信、好信、好信服务对象有能力及强项。这里说强项角度不是相信人是有强项的。然后让我们想这句话的意思。其实他想表达的是,不仅仅是相信而已。而是十个相信。真正的相信。说自己约是久的接 触,越是相信。而我们现在很多的社工只是相信,因为书上有讲,老师有讲。但是我们真的相信吗?我们真的相信我们的服务对象有能力及强项吗?我们相信自己有 强项吗?这里问了一个同工自己的强项是什么?我自己也思索了一些,为什么好像答不出来,或者我平时真的没有用强项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吧!那我有用这样的角度 去看待我的服务对象吗?

3、不要只看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限制级弱项,要多强调他们的长处和强项。在这一点上之后又同工提问:我们关注服务对象的强项,但是他的问题依旧存在啊?这个怎么办?甘sir反问:那我们不去关注强项,问题就不存在了吗?关注强项是从强项入手,而不是指不去管他的问题。但是现在越 来越多的同工更多的关注问题,每次和服务对象一见面就谈问题。这个并不能很好的促成问题的解决。

4、服务对象不只带来问题,也带来资源。

5、多从服务对象 强项及能力入手。

6、不说“不”,要说“行”。

7、服务对象才是专家。服务对象才最了解他专家的问题。社工应放下自己的专家身份,与服务对象一起参与,一 起去做。我们是大学毕业,但是只是4年,而服务对象是几十年的社会大学的学生,或者他是社会大学的博士,所以我们要尊重服务对象,服务对象才是专家。

8、要多寻找及发掘服务对象的强项。如果我们常常都能够发掘到服务对象的长处,每天上班面对的都是找强项和好的,那我们也会乐观一点,正面一些。

十个寻找个人强项的方法:

1、多留意细微不显眼的事。社工要做一个细心的人。

2、不要只看重问题,多谈兴趣或喜欢做的事。其实我们常常也会这么做,但是仅 仅是在开始建立关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谈兴趣和喜欢做的事,不仅仅是开始才要做的事。

3、不要只关心寻找,多了解过往的历史,尤其是过往的工作、成就。

4、个别化的运用。这里举了在相关让智障人士去做义工卖东西的例子。或者每个服务对象都不会做这,不会做那。但是利用他们的长处,个别化的运用,让会说话 的人说话,不会的笑,会说谢谢的说谢谢。最后能够让每个服务对象都发挥作用,完成一个工作。而不是放弃谁。他让我们去想一下自己的长项是什么?说他认为领 袖是分担的领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

5、离开主流角度或意识形态。很多时候,我们按照主流的意识去评判一些东西。难道每个学生都一定要读大学,然后工 作。如果有人喜欢剪头发,读了初中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可以吗?社工有时候需要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看待服务对象的。后来的讨论中,有同工说到,当我们用非 主流的角度去看问题的时候,可能会遇到老师、家长的反对。但是的确是这样,社工本来就是一个有诸多限制的工作。所以我们要有所坚持。

6、从另外一个环境或 处境及人的不同身份去发掘强项。

7、相信及强调凡事有正反两面。

8、令服务对象有机会去参与新的尝试,多与他们一起经历这些新尝试。只有和服务对象一起参 与,才能够发现更多服务对象的长项。

9、从了解如何面对逆境去寻找强项。

10、从家庭、小组、组织及小区强项去寻找个人强项。

二、参与

1、主动的

2、自愿的

3、由下而上的,服务对象不是跟随者,也不只是执行者

4、会参与策划及决定。

5、有选择与决定权。

6、与工作人员建立伙伴关系。什么是伙伴关系,筷子就是伙伴关系。

7、与工作人员分享权力

8、运用服务对象的强项

9、让服务对象得到充权

10、提升服务对象形象

如何达致有意义及高度的参与呢?

1、工作员放下专业权威角色

2、改变或减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

3、真正及用心聆听服务对象的声音

4、推崇及肯定参与是服务对象的权利

5、推动用者参与是所有工作员都需要去做的

6、提高适合参与的多元渠道。

三、充权

充权的概念:

1、充权的简单定义是去获取、重拾或发展个人的权力或能力感。

2、充权是有效应付日常生活困难的能力,去达致有足够力量去控制个人将来的命运。

3、充权的目标是消除个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增加自我价值,以及充实自我能力的感觉。

充权的作用:

1、减低无能感,加强内在的权力感。

2、寻找及肯定自我价值

3、减低社会的负面定型机歧视

4、建立积极人生观

5、有信心及积极地去影响社会政策

6、一个内在的转化过程,由无助及无能感的心态转化为拥有较强的自我能力、自尊及自信的感觉。

充权的层面分为:个人充权——人际充权——制度充权。3个概念需要互相紧扣,采用强项角度去 运用参与以达致充权作用。就如同射箭,箭靶(最终目标)是充权,箭即方法、途径是参与,而强势视角作为弓是基础。

最后要留意:

1、没有参与强项视角的参与:工作都不敢交由服务对象负责。

2、没有充权目标的参与:服务对象只有参与而缺乏成长及改变。而他认为中国的教育中需要帮社工充权。

3、没有服务对象参与的充权工作:变成了社工主导。要坚信:

1、越强调及相信服务对象的强项:社工越有动机去促进服务对象的参与及越有信心去帮 助服务对象充权。服务对象越得到鼓励,越有动力去参与。

2、越鼓励及促进服务对象的参与:社工越能发挥服务对象的强项及越令到充权工作到位,服务对象越有机会去提升充权的层次。

3、越强调充权的目标:社工越会肯定服务对象的能力,越 愿意放下权威的专家角色,越能与服务对象同行。服务对象越能发掘自己的强项,越肯主动去参与。

社工理念的重要:

信念:信即相信。我们知道要相信却没有去用。念就是要随时的念着。

1、“信念培育”较价值观与原则更重要

2、帮助结合个人价值体系与社工专业价值体系

3、协助建立及拥有自己相信的信念

4、澄清社工实践的根源,明白以“信念为本”的社工实践的重要

5、帮助抓紧以信念作为面对日后工作现在的推动力、打气筒。

我们常常说的7大原则,是个案工作的原则,而不是社会工作的原则。社工信念不是靠学的,而是靠修炼的,需要去修炼。关怀人的心,同理心。一个问题:我们关怀服务对象的心有多大?关心他们什么?社工生命化、生活化。工作之外亦是社工。而关注他们什么,则需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找到合适的位置。

社工一直说助人自助,有些误解。大家都觉得社工是消耗社会资源去帮助别人的,但是资源不够如何办呢?我们其实不仅仅是助人自助,还有自助助人。推动我们的服务对象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后,去帮助其他的人。社工永远是面对限制的专业,虽然我们面对限制我们也要相信点滴的作用。香港社工常常比喻社工是北斗星,感觉太过遥远、伟大。而甘炳光博士更喜欢比喻成萤火虫,虽然只是微光处处去能照亮黑夜。我们不应该只看个人问题,只是叫人去改变,我们亦要改变环境。凡事皆正面,能量永不灭。

一个坚守信念的人,要努力帮助自己培养一下的个人素质:

1、有一颗关怀人及公益的心,重人情,有义怒。

2、不盲目跟从,执着自己重视的事。

3、不轻言放弃,相信凡事可改变。

4、有梦想,懂得筑梦。培育自己的梦想

5、在限制中找缝隙、钻空子,运用策略求改变

6、重视及喜见微小的改变,相信点滴的作用。

7、在妥协中坚持盼望,努力做自己相信的事。

8、累积成功经验,讲成功感觉放大,将困难限制感觉缩小

9、掌握正面的方法去面对挫折

10、本能只从书本获取,要多去亲身经历,验证

11、争取及珍惜拓宽自己视野的机会

12、善用反思机会

13、多去搜集成功的经验

14、多听别人分享信念

15、联系一个乐于与你分享信念的老师或学长。

愿我们社工都能像萤火虫一样,每个都生来带火,虽然只是微光一道,单微光无 处不在。愿意同心携手去将点点微光汇集起来,光照人间。

甘炳光博士很喜欢五月天的《咸鱼》,他说社工是有点傻的,但是不是蠢,要有自己的坚持。游戏包括:本拉登、进化论、捉虫虫、说故事打手、说我字骗花生(花生,每个人会获得4颗花生,每个人都要去找不同的人介绍自己,认识他人,而介绍的过程中,不可以出现“我”,如果出现“我”,则要给对方1颗花生。这引申到我们见案主的时候,问的问题可以是宽点,这样可以令案主说多点。)、3分钟认识10个人(认识不够10个人的同工更多得是比较专注,深入了解,所以时间不够。而那些没有数认识了多少人的同工则觉得主要是认识人,关注点不同。而多于10个人的同 工,则没有只听老师说的,找10个就可以了,他们在10个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森林变化等。带领游戏首先自己要喜欢玩这个游戏。其次工作员要和组员一起玩,第三,不止是玩,工作员要观察。热身游戏的作用不仅仅是大家认识,工作员还可以通过它去认识组员,认识组员的性格等等。同时大家分享的工作员要有热情、活力、要有示范和反馈、要对输的用“奖励”要一步步深入、需要带入思考等。

上一篇: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实务下一篇:软件实践课程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