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精选4篇)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 篇1

简答

论述

案例分析

卷面分80分作业分20分共计100分

第一章 德育即道德教育

了解德育的内涵

(一)广义的德育(大德育)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

德育即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原理》,胡守棻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其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使其养成教育者的所期望的品德活动,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德育原理》,胡厚福

(二)狭义的德育(小德育)

德育即育德,是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道德社会化。——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

德育指教育者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素养的系统活动过程。

指道德教育,使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

第二章 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1. 试论德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试析我国中小学“越加强德育工作,德育工作越难开展”现象。

第三章 德育的必要性

试论学校德育的必要性。

第四章 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

1.理解德育目的的特性和功能;

2.了解德育目标的分类及制约因素;

3.正确理解我国现行的德育目的。

第五章 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

1.试析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原则教育、道德规则教育之间的关系。

2.中西学校德育内容之比较

3.调整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若干建议

4.德育可否作为一门课程去开设?德育学科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5.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则应有哪些?

6.应当在哪些方面优化学校德育的隐性课程?

第六章 德育手段    

1.榜样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第一,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这样才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第二,榜样本身的特点(如年龄、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如成人榜样对学生的影响就不如年龄相近的同学榜样的影响大。

第三,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都能够做得到,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榜样的行为标准太高,使学习者产生“可望而不可及”之感,那么对学习者的影响会受到限制。

第四,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学习者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于自然,而不是具有别的目的。

第五,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学习者才会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2.惩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1)惩罚必须是学生违反规则的后果;

(2)惩罚必须对违反规则的学生有意施加某种痛苦或不快;

(3)惩罚必须由权威执行;

3.学校惩罚的伦理原则

第一,必须按正当的程序实施惩罚。

学校和教师在惩罚学生之前,必须有充分的根据,确认该生犯有严重的过错;允许学生申诉,并且认真听取学生的申诉。

第二,必须结合改造和教育实施惩罚。

学校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惩罚,而代之以劝诫和教育或其它手段,特别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以免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伤害;

另一方面在不得不实施惩罚时,应当尽可能减轻惩罚的严厉程度,并且结合改造和教育措施予以实施。

第三,惩罚必须仅针对学生的道德过失。

 在学校生活中,“惩罚”归根结底是一个伦理概念,意味着学校惩罚针对的是学生在道德上的行为过失。对于学生的非道德性过失,不得以惩罚的方式处理。

第四,不得以学习方式或其它不恰当的方式惩罚学生。

第七章 德育方法

掌握具体的德育方法及其运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思考德育方法的组合模式及灵活运用的问题。

◇具体的德育方法

(一)语言说理类

(二)榜样示范类

(三)修养指导类

(四)实践锻炼类

(五)行为训练类

(六)规范制约类

(七)评价激励类

◇1.掌握教育分寸的艺术2.抓住教育时机的艺术 3.疏导的艺术 4.抓“闪光点”的艺术

第八章 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

1.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历史沿革

• 第一阶段:宗教化学校德育

• 第二阶段:权威灌输型学校德育

• 第三阶段:科学化学校德育

2.传统学校德育与新德育观的矛盾与冲突

(一)超稳定的传统德育模式与新社会化机制的矛盾

(二)单一专制的传统德育与多元文化价值的冲突

(三)传统学校德育价值取向与当代新兴价值观的冲突

(四)传统学校德育的权威机制与教育民主思潮的冲突

(五)强迫灌输的德育方法与注重个性发展的冲突

3.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1)应当把学校德育的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上,坚持选择健康的德育内容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发展,而不是简单背记某些规则;

(2)应大胆吸收引用科氏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来改造我国学校德育的课堂教学;

(3)应当注重确立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

(4)德育应注重公正团体的作用,注重隐蔽课程的影响;

(5)德育应坚持科学实验,坚持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的方针,为实践为改革服务。4.由麦克费尔等创设的体谅模式的理论假设

1964-1971年,麦克费尔等人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英国中学13-18岁的男女学生进行过3次大规模的调查,要求他们分别记述一件别人对自己好、对自己不好、对自己既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的事件。通过对这些“好事”和“坏事”的分析,他们得出了关于学校德育的一些基本假设。5.简要的评论社会行动模式

不足:

(1)它的理论研究尚处初步阶段,远没有能说明公民行动教育的理论依据,而仅仅表明道德行为是重要的,然而,任何社会行动的产生都是有极其复杂条件的;

(2)公民行动教育费用太昂贵,尤其需建立设备齐全的公民实验室,这在目前大多数学校是很难做到的;

(3)社会行动模式由于诸多现实问题,可能会出现课程中断的情况。

(4)该教育安排繁多的活动,势必影响其他相关学科教学,如何处理这种关系仍亟待研究;

(5)评估的困难,也增加了对这一理论科学性的疑虑。

贡献

首先,它强调德育必须注重公民社会行动方面的教育,注重个体社会道德行为的培养,弥补了上述各种理论的不足,对推动当代学校德育科学化有重大意义;

其次,它提供了一套集心理学、哲学、社会学和系统科学原理于一体的新公民德育体系,对探索发展学生道德认知力与传授道德知识以及与培养公民社会行为三者的关系上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新鲜经验;

再次,它在实践上发展了一套较完整的教育实施方法和程序,并且在使德育与其他学科和课程有机渗透乃至使教学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尤其把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培养演变为课堂教育过程,其意义是相当大的。

◆6.通过对社会行动模式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体谅模式的比较来分析当代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

(一)社会行动模式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体谅模式的比较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道德判断力;

体谅模式:道德敏感性;

社会行动模式:环境能力或道德行为能力。不同之处:

教材: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以道德两难情境为教材,体谅模式以人际和社会情境为教材,社会行动模式却没有十分有特点的教材或活动素材。正因为如此,它不如另外两个模式那么具有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方法: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重视道德讨论,体谅模式偏爱角色扮演、摹拟表演、社会剧创作,社会行动模式则强调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和直接干预公共事务的社会行动。共同的特点:它们都不主张、不提倡甚至反对脱离学科教学,进行道德教育。它们都力图把学

校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并且都按照各自的理论假设,对学科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调查、梳理和重构,以适应间接德育的要求。

(二)学校德育发展趋势

1.德育重心转向培养适应当代价值多元特点的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道德行动能力。

2.德育途径从重视直接的道德教学转向强调间接的道德教育。

3.德育教材转向开放的情境性教材。

4.德育方法转向以学生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创作、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为主,从方法上保证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德育。

总之,作为当前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学校德育,是“培养道德判断力、道德敏感性、道德行为能力”的德育,是“非课程化”的德育,是“情境性”德育,是“诉诸学生生活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德育。

第九章 国外学校德育实践简介

1.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特色、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中小学德育的特色

(1)把德育放在首位。

(2)注重传统道德教育。

(3)注重国情,强调新加坡特色。

(4)重视生活教育与公民知识的传授。

(5)强调从青少年抓起。

(6)重视行为实践在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种的作用。

◇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合格的专业的道德教育教师。

(2)忽视对个人的品德教育。

(3)教育方法欠缺。

(4)企图用传统思想抵御新思潮。

◇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1)修改现行课程标准.以适应时代潮流,兼顾社会的变迁;

(2)继续弘扬亚洲传统价值观,以奠定国民的道德基础;

(3)重视人文学科教学,强调人文精神的价值,指示学生明了立身处世的道理;

(4)改进学校德育教学方法,协助学生了解社会事实,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潜在课程”功能,包括教师的生活方式、学生的生活规范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

(6)积极推行亲职教育。

2.英国学校德育的特点

①宗教性与世俗性并存

②人本主义与自由主义共举

③针对性与梯阶性凸显

④显性与隐性结合3.当代日本德育的特点

◇德育目标:(1)大众性的德育目标;(2)宽泛性的目标理解;(3)序列性的目标设置; ◇德育内容:(1)注重德性养成;(2)针对性的强化;(3)东西合璧的融合性;

◇德育途径:(1)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且计划性强;(2)注重道德教育的显性与隐性相结合;(3)注重道德教育的整合化、社会化;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 篇2

中共宣城市委党校编印

(仅供参考)

(一)政治理论部分

1、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1)哲学

①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则,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三条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包括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等基本范畴。

⑤认识和实践: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实践是人们有目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定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有积极能动的反作用。

⑥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⑦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⑨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力量。三要素: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其中劳动者是首要的生产力。

⑩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三要素: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⑪经济基础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诸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⑫ 人们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表现: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个人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指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⑬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⑭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⑮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强调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价值取向。

(2)政治经济学

①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②货币在一定的经济和历史条件下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③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它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过程。

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3)科学社会主义

①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②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特征有七:A、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B、社会生产力获得更大的发展;C、社会生产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D、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E、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除,国家逐步走向消亡;F、商品 生产和货币交换将退出历史舞台;G、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A、要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B、要正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旗帜;C、要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国际影响。

3、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

(1)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从十二大到十三大,从十三大到十四大,这个理论从产生、形成、发展到走向成熟。

(2)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6)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其简明概括和主要内容。

(7)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9)“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 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第二步,从1991年到2000年,再翻一番,达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10)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都是配置资源的方式。

(1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

1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2有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为社会主义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4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开辟了新途径。○(1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14)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独立自主;○2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3反对霸外交战略是——○4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头,有所作为。

(15)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依靠力量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族人民的团结,新时期的统一战线,人民军队。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时代背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2)实践基础: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3)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的集中概括。

(4)精神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核心、本质的有机统一。(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重要意义

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中。

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切实抓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2)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深刻内涵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6 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基本要求: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坚持“五个统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③增强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辩证思维能力。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二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四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径

①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思路是: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内在 要求,也是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和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经济结构的任务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强化节约和高校利用的政策导向,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突破资源环境等重大瓶颈约束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要把加强自主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多最好的产出,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费和环境代价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化解我国资源瓶颈约束、增强环境承载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性表现为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三)是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紧迫性表现为:

(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励,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二)国内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一方面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另一方面也必然带来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压力、矛盾、问题使我们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使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摆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原则:

(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做到“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同时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

(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促进社会和谐。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策措施

(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五)加快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们群众文化需求。

(七)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八)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十)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和谐的司法保障。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促进工农互动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

①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从农业和农村发展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选择。

③从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规划》明确的重要任务,又是《规划》实现的重要基础。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

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方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总之,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4)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 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5)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 ①要坚持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土地使用权依法流转的机制。

②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为主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乡村债务化解工作。

③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发展农村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④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组织。

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主要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二0一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 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耕地减少过多状况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2)“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三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五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六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3)“十一五”时期需要处理的几个重要关系

温家宝总理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要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重大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立足于扩大国内需求,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要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二是正确处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必须自觉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引导和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三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在制定方针政策时,要考虑全局利益和长远发展,也要照顾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利益,区别对待。地方要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做好工作,但必须维护和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自觉顾全大局。

四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必须毫不动摇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五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与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9、我市主要成就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

(1)宣城市2006年主要经济指标:总人口274.7万人;国内生产总值(GDP)288亿元,人均GDP突破万元,达10484元;财政总收入27.3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6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433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9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8亿美元,其中出口2.45亿美元。

(2)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年均增长12%,2010年当年价总量达到550亿元,较2005年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2400美元左右。其中市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0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6%左右。

财政收入增长高于生产总值增长,2010年总量突破45亿元,较2005年翻一番多。其中市区财政收入力争达到16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6%左右。

“十一五”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较“十五”累计投资翻一番多。其中市区投资达到360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6%。

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翻一番,2010年总量达到4亿美元。结构优化目标: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5∶48∶37,工业化率达到40%。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调整到30∶35∶35左右。城镇发展目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2%以上。宣城市城区建成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35万。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到2010年达到130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到2010年达到4600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25平方米。人均期望寿命75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总人口控制在280万以内

社会发展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框架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比达到1∶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以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基本完成,农村面貌明显改观。

可持续发展目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左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3%左右,主要河流流域水质稳定达到Ш类,工业“三废”处理达标率在9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规定标准。

(3)“4+2”重点工程:“4”是工业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2”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和环保工作。

(4)经济工作三条指导方针:①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战略;②“一主两翼”经济发展战略;③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战略。

10、一年来国内外重大事件

(1)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联组会分组讨论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辰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心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15 以骄奢淫逸为耻。

(2)2006年5月20日下午2时,当三峡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送入仓位后,举世闻名的大坝建成。三峡大坝全长2309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于1994年底正式动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

(3)中国国家环保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9月7日联合发布《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4)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全国各地围绕“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的主题,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唤起公众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营造热爱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

(5)2006年5月2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了《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

(6)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强调,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7)2006年6月29日,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总结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会议强调,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意义。(8)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新修改的《义务教育法》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核心内容,强调政府应当承担的出资义务,旨在保障农村贫困地区孩子享受九年免费义务教育。该法自2006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现行《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颁布以来的一次重大修改,将令近1.8亿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受益。

(9)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青藏铁路庆祝大会。

(10)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江泽民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8月10日起在全国发行。《江泽民文选》收入了江泽民同志在1980年8月至2004年9月这段时间内具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重要著作203篇,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1)北京时间2006年9月13日凌晨,第61届联大总务委员会拒绝将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及“台海和平”两提案列入联大议程。这是自1993年以来,联大总务委员会第14次拒绝类似提案。

(12)2006年9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纪律委员会《关于陈良宇同志有关问题初核情况的报告》。根据目前调查的情况,陈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劳动和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等严重违纪问题。中央决定,依据有关规定,由中央纪委对陈良宇同志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同志上海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

(1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2006年10月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7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 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14)2006年11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峰会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是中非关系新的里程碑,是两个古老文明携手共建和谐世界的集体宣誓。

(15)2006年12月10日,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在北京揭晓。荣获本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是:姜云燕(女)、庞波、赵亚辉、孙凝晖、丁志忠(回族)、李春燕(女,苗族)、洪战辉、文花枝(女)、侯晶晶(女)、梁长武(蒙古族)。

(16)历时两个多月的评选,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结束,最终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这项崇高荣誉的人物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此外,“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还向曾经改变中国历史的英雄群体——中国工农红军表达了特别敬意。

(17)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2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中国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18)2006年11月9日,在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提名,选举中方候选人、原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香港特区前卫生署长陈冯富珍女士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这是中国首次提名竞选成功当选联合国专门机构最高领导职位。

(19)2007年1月29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有关农业的“一号文件”。

(20)2006年10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192个会员国的代表以鼓掌的方式一致通过决议,正式任命现年62岁的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代联合国秘书长。这是亚洲人在时隔35年后再次出任联合国秘书长。

(2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若干原则和战略部署;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党的十七大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22)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于当地时间2006年12月30日清晨在伊拉克被执行绞刑。2006年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宣布,萨达姆在杜贾尔村案中犯有反人类罪,被判处绞刑。

(23)2007年3月5日至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24)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出口贸易额1.76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

(25)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强调要坚持四个“坚定不移”,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为之奋斗。同时,要求全党同志要做到“四个一”,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一定要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一定要加强团结,顾全大局,做到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胡锦涛同志的讲话,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基础。(26)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6年1月6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紧密联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现实需要,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努力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27)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7年1月9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在工作中,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以下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一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二是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三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四是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五是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六是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七是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八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28)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执行。

(29)2007年2月13日,马英九辞去中国国民党主席,代表泛蓝参加2008台湾地区领导人竞选。

(30)4月2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490号令,任命曾荫权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

(二)管理科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市场经济的含义、特征和作用

含义: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运行形式,是以市场为基础,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运行形式。

特征:①资源配置以市场为基础;②企业经营独立自主;③宏观调控间接进行;④市场体系相对完善;⑤经济管理依法进行。

作用:①资源配置;②促进技术进步和节约消耗。③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体制框架

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一般市场经济的除了在存在条件、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规律等方面相同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具有以下特点: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企业为主; ②再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分配总体上以按劳分配为主;③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体制框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完整体系,其基本框架是:①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②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③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④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市场主体的含义:市场主体就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生产和交换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所谓企业是那些集合各种生产要素、追求利润、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单位。

企业的类型: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

企业的特点: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润;拥有经营自主权;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 纳税单位。

企业的作用:企业具有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的作用。经济方面:企业作为生产力的直接组织者和承担者可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断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也会为社会技术进步创造条件因为市场竞争会促使企业改进技术;企业通过生产实践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方面:满足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创造就业机会,为国家提供财富,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等。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法人产权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条件、以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企业组织运行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收入分配制度:

基本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为主体体现在以下方面:在整个社会的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内部各企业的非按劳分配收入的比重在总体上不可能取代按劳分配的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在实践中是互相交叉、互相影响和互相渗透的。主要存在以下形式:①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主要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方式。指在外资经济和私人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③经营收入。指公有制企业由于生产、销售等经营状况较好而取得的收入。④资产收益。指社会主义公有经济和个体经营者取得的资产收益。⑤按资本取得的收入。指外资经济中外国和台港澳投资者取得的利润以及外国私营业主取得的收入。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运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办法,为社会成员特别是其中无谋生能力而生活困难的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农村生活保障以及其它社会保障。(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政府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是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需要;是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完善经济基础设施的需要;是适应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宏观调控的目标:经济适度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物价相对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计划手段。(6)《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①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③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标: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2、领导科学

(1)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 领导者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领导者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外化过程,它主要包括领导与管理能力、适应外部环境能力、获得被领导者认同的能力和学习创新与超越自我的能力。

党的十六大对领导干部提出“五种执政能力”指的是: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2)领导职能

主要包括决策、用人和思想教育三大基本职能。

具体为九个要素构成,即:决策、选用人、调研、制定规划、管理、协调、激励、控制、思想教育。

(3)领导方法

是指在领导活动过程中,领导者为履行领导职责,维护领导关系秩序,实现领导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或手段。

基本工作方法包括:

一、调查研究方法;

二、思维方法;

三、业务工作方法。

(4)领导绩效与绩效考评

领导绩效是指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依据执政党确立的奋斗纲领和目标,在履行宪法赋予的国家职能和行使公共权利过程中的业绩和效果。

领导政绩是领导绩效的一个特定概念。政绩是特指执政集团的绩效,即执政党及其官员在任期内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成绩和效果。

绩效考评制度包含考评目标和原则、考评主体和机构、考评内容和指标、考评程序和步骤、考评结果应用和绩效改进五个方面的内容。

绩效考评的主体和机构从狭义上讲是特指领导干部的任命机关,主管机关和监督机关。

领导绩效考评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任期绩效考评和年度绩效考评。

(三)法律法规

1、宪法

(1)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国家根本法。一方面,宪法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征,即宪法与一般法律一样,都是国家意志的表现,都取决于经济基础并服务于经济基础,都是行为的准则,具有国家强制力。另一方面,宪法又具有其他法律所没有的特殊性: 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最基本的国策。第二,在地位上,宪法是最高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第三,在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其他法律法规都不得与之相抵触;第四,在规范上,宪法是根本的行为规则;第五,在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一般法律的程序更为严格。

宪法的作用:

一、巩固国家政权;

二、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三、调整国家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四、作为上层建筑,对自己的经济基础起着影响作用;

五、促进国家的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六、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七、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转化成国家意志。

(2)我国的国体

国体就是国家本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的政体

我国的政体即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具有下列三个方面的特点和优点:具有根本性、人民性、统一性。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管理本民族的地方性事务。其优越性: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地保障了少数民族人民在党和国家的 领导下,实现管理本民族内部地方性事务的权利。

②民族自治制度的推行增进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祖国统一。③民族自治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少数民族建设和生产的积极性,又便于国家的统一领导和帮助,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其他各项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

(5)我国选举制度的原则

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平等性原则、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原则、秘密投票原则、代表受监督原则、选举权受保障原则。

(6)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人身自由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根据宪法,我国公民享有: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特定主体的权利保护。其中,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

(7)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有下列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纳税的义务以及其他方面的义务(受教育、劳动、赡养父母、抚养子女、计划生育)等。

(8)我国国家机关的活动要遵循的原则

遵循以下原则:(1)民主集中制原则;(2)法治原则;(3)责任制原则;(4)精简、效率、服务、廉洁原则;(5)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①、行政许可法于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2004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行。

②、行政许可法共八章八十三条。是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政行为的重要法律。

3、《公务员法》(2005年4月十届人大十五次会议通过,2006年1月1日起施行)

(1)界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 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管理原则:A、公开、平等、竞争、择优;B、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注重工作实绩;C、分类管理;D、依法管理。

(3)公务员分类:A、综合管理类;B、专业技术类;C、行政执法类。

(4)公务员录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5)考核: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6)公务员因工作需要在机关外兼职,应当经有关机关批准,并不得领取兼职报酬。

(7)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按规定程序降低一个职务层次任职。

(8)公务员奖励: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9)公务员不得从事或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10)公务员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11)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

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12)公务员培训种类: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门业务培训;继续教育。

(13)公务员交流的方式: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14)根据工作的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务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

(15)回避: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 务工作。

4、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①、此条例2007年7月9日通过,共十三章七十四条。②、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一>党管干部原则;<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三>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四>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五>民主集中制原则;<六>依法办事原则。

③本条例适用于县级以上单位。

④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经过民主推荐出考察对象。民主推荐的结果在一年内有效。

⑤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

5、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①此条例共五章四十七条,于2004年2月17日发布施行。本条例由中央纪委商中央组织部解释。

②党内监督的重点内容七条

<一>遵守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决定及工作部署的情况;<二>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法执政的情况;<三>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情况;<四>保障党员权利的情况;<五>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执行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的情况;<六>密切联系群众,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情况;<七>廉洁自律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

③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

④党员有责任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6、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①此条例共分三编十五章一百七十八条,颁发于2003年12月31日,是我们党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适用于所有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

②此条例颁发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是坚持在党纪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 原则,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

③党员的纪律处分种类共五种:<一>警告;<二>严重警告;<三>撤销党内职务;<四>留党查看;<五>开除党籍。

④对严重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的纪律处理措施:<一>改组;<二>解散。

⑤党员违纪行为主要分类:<一>违反政治纪律行为;<二>违反组织、人事纪律行为;

<三>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四>贪污贿赂行为;<五>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行为;

<六>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七>失职、渎职行为;<八>侵犯党员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为;

<九>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十>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行为。

⑥本条例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负责解释。

7、《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

(2007年4月国务院颁布,2007年6月1日起执行)①公务员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处分。

②原则: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给与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应当:①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②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③行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④处分的种类及期间(参见《公务员法》)

8、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

<一>、此规定共有十个方面的纪律要求,公布于2007年6月20日。

<二>、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在办案中发现有本规定所列禁止行为的,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五条等有关规定处理。

9、《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年3月)

①原则:

1、以人为本,按需施教;

2、全员培训,保证质量;

3、全面发展,注重能力;

4、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5、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②管理体制:党委领导,组织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③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提拔担任领导职务的,确因特殊情况在提任前未达到培训要求的,应当在提任后1年内完成培训。

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全体干部,重点是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

④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⑤坚持和完善组织调训制度;实行干部调训计划申报制度;建立健全干部在职自学制度;推行干部自主选学。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纲要 篇3

实践教学计划

活动一:坚定理想信念,永担强国使命

实践教学活动内容: 活动前期召开班干部会议,讨论活动计划,初步确定活动方案。由同学演出由《闪闪红星》革命电影改编的课本剧,其中穿插舞蹈和书法表演等,并学唱《闪闪红星》红歌。

实践教学活动意义: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了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我们作为90后的一代人沐浴在党为我们创造的幸福环境下,开展这样的活动,对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颂扬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增强我们90后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活动目的:为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大会上的重要精神讲话,让同学们对党能有进一步了解,深刻体会党的宗旨,为同学们入党积极做好准备,进一步激励广大90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青年历史责任感,从而更加坚定党的领导。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8日

活动对象:1004班全体同学

内容形式:全班集体团日活动

实践教学活动效果:这次活动了再现了当年的革命情境,让大学生更一步体会到革命者坚定的为革命勇往无前的精神,之后穿插的舞蹈和书法表演展现当代大学

生朝气蓬勃,青春活力的形象,提高同学们对红歌的理解与精神体会,努力形成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使团日活动这一社会实践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进展顺利,影响广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实践教学活动作业:同学们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活动二:走进香山 走进大自然 走进科学

实践教学活动内容: 为了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观念以及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科学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我班于2011年11月6日在北京香山公园举办了“走进香山 走进大自然 走进科学”的特色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以爬山、游览枫叶,进行科学知识讲解等活动形式,让大家在游玩的同时学习到科学知识,最后集体留影

实践教学活动意义:通过本次特色活动,在领略优美的景色同时,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这既可以为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赢的一丝悠闲、又可以加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其他班内集体活动的开展。由于我们班是科学方向,更应该加强对大自然的了解以及认识,亲近大自然,亲自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帮助。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审美观念。只有我们自己了解、热爱大自然,以后在教育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进行科学知识讲授以及教育。

实践教学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特色活动,在领略优美的景色同时,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营造和谐融洽的集体氛围,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陶冶情操。这既可以为同学们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赢的一丝悠闲、又可以加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有利于其他班内集体活动的开展。

2、由于我们班是科学方向,更应该加强对大自然的了解以及认识,亲近大自然,亲自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陶冶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这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帮助。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审美观念。只有我们自己了解、热爱大自然,以后在教育工作中,才能更好的为学生进行科学知识讲授以及教育。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6日

活动对象:1004班全体同学

内容形式:全班集体特色活动

实践教学活动效果:这次活动展现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青春活力的形象,提高同学们对大自然万物的理解与精神体会,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封麦,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活动进展顺利,影响广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实践教学活动作业:同学们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分享照片

活动三:传统节日对对碰

实践教学活动内容:要让中国的传统节日受到重视,就应该从娃娃抓起。本次活动一河西区闵侯路小学为宣传基地,利用知识竞答的方式宣传中华节日文化的优良传统,展示各民族、各地区、各类节日文化的不同习俗。

实践教学活动目的:我们要让当今的小学生懂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而不衰,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中华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寄托民族感情、体现民族认同感的舞台,是植根于民间的文化瑰宝。不同特色的传统节日,对于焕发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建设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作为准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灌输这种爱国和民族精神的意识,要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并且传承这种精神。

实践教学活动意义: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在大量西方节日被追捧的同时,人们却在逐渐淡忘我国的传统节日。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要让每一个小学生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观,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的传统节日,提倡的多是家人的亲情,因此每个传统节日,几乎都有与家人团聚的情节在里面。

如春节、元宵、中秋讲究家人团聚的甜蜜;清明节是祭奠自己家庭的祖先,对先人的哀思;重阳节讲究的是对长辈的尊敬。

活动时间:2011年12月24日

活动对象:1004班全体同学

实践教学活动效果:通过本次活动,小学生基本了解了中国应有的传统节日,以及不同节日的由来和过节时的风俗习惯等。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与效果,并受到了当地老师的赞许与支持。

实践教学活动作业:

活动四:科普志愿者我能行

实践教学活动内容:科学发展无疑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点,一个国家要想强大,首先要让科技事业发展壮大。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有

义务和责任在自我科学完善的基础上,去宣传和普及科学知

识。所以,本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由初等教育学院科技

协会提供的服务地点,做一些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每组活动的形式不限

实践教学活动目的: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是全面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宣传科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在宣传科普知识、开展科普活动中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收获,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素质、健康文明素质,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科普宣传教育模式,提升了科普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实践教学活动意义:我们从这次活动中体会到,同学们不仅需要科学知识,更需要一些实践操作活动,这样才能更确切的了解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此次科普宣传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了解了我国科技事业的科研成果。

活动对象:1004班全体同学

内容形式:课堂知识讲解、动手小制作、室外活动模拟

实践教学活动效果:通过此次科普宣传活动,不仅提高了小学生们的动脑和动手能力,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了解了我国科技事业的科研成果。

实践教学活动作业: 同学之间交流心得

课外阅读复习纲要 篇4

南关学校四(4)班金正尧

一、《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部反映儿童教育问题的小说,作者是黑柳彻子,这部小说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在巴学园小学学习的一段真实的经历。故事讲述了(小豆豆)上小学时因(淘气)被学校(退学),来到用(电车)作教室的新学校(真实)的一段故事。这所小学的教室是用废弃的电车车箱做的,校门是矮矮的树做的。校长小林先生 是一个 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并关心同学 的人。《窗边的小豆豆》再现了主人公黑柳彻子快乐的童年生活,她是一个天真可爱、对一切充满好奇、淘气又可爱的孩子。她的同学有宫崎君、美代、高桥君。其中你最喜欢的是(宫崎君),因为他是教孩子们英语的家庭教师。主人公在新学校上学时的趣事有运动会、和用手说话、饭前歌。其中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运动会,因为 这是校长先生亲自组织举办的。《窗边的小豆豆》这部长篇小说获过的奖项有被广大媒体和读者评为“世纪最有价值图书”、全国优秀儿童奖等。

二、《草房子》 《草房子》是一部讲究品位的少年长篇小说,作者是曹文轩,他的作品还有红瓦、根鸟、天瓢等。这部小说在结构的安排上非常巧妙,是一本很值得回味的书籍。《草房子》以苏北水乡油麻地小学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孩子的成长故事。贯穿全文的灵魂人物是桑桑。他是一个聪明,但不爱干净的孩子。还有美得让人忍不住有保护欲望的纸月,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蒋一轮老师、没有头发的秃鹤、很有名气的桑乔 和主人公的朋友杜小康。其中最喜欢的是(纸月),因为 她的毛笔字是写的最漂亮的。这本书故事情节生动感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是白雀,因为一个十分漂良的姑娘,她有一副好嗓子,不洪亮,不宽阔,但银铃般清脆.她不仅外表美,而且心灵美。这部书共有

(九)章,写出每一章节的题目和重要人物。如:《秃鹤》—陆鹤,《纸月》-纸月,《白雀》-白雀,《艾地》-秦大奶奶,《红门》-杜小康,《细马》-邱元龙,《白雀》

(二)-蒋一轮,《红门》

(二)- 1

杜小康,《药寮》-桑乔。《草房子》这部长篇小说获过的奖项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第七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

三、《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探案集》是一部 长篇故事小说小说,作者是阿瑟.柯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的主人公是福尔摩斯,他是一个 机智勇敢、聪明的人。这部书是由 《血字的研究》、《冒险史》、《归来记》和《第二块血迹》四部分组成的。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内容是 《血字的研究》,因为它更能体现出福尔摩斯的机智勇敢、才华横溢的推理才华。

四、文学常识: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和他们的其他有名的作品。

1、《落花生》作者是(许地山),笔名(落花生)。他的作品还有(空山灵雨)、(辍网劳蛛)、(今龙海县)。

2、《草原》作者是(老舍),他的作品还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3、《林中乐队》作者是(苏联)(国家)的(维塔利.比安基),他的作品还有(森林报)、(山雀的日历)、(木尔索克历险记)。

4、《“三颗纽扣”的房子》作者是(意大利)(国家)的(罗大里),他的作品还有(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亚特兰大)。

5、《瑞雪图》作者是(峻青),他的作品还有(黎明的河边)、(海啸)、(欧行书简)。

6、《下雪的早晨》作者是(艾青),他的作品还有(北方)、(向太阳)、(诗伦)。

7、世界名画《拾穗》是画家(米勒)创作的,他还创作了(播种者)、(拾穗)、(晚祷)等作品。

8、《孔子和学生》一文的主人公是(孔子)。《论语》记录了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和弟子的言行。

9、《爱我中华》作者是(乔羽),他的作品还有(我的祖国)、(思念)、(刘三姐)。

五、积累

1、写一首描写桥的诗。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写一首描写雪的诗。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3、写出三句有关雪的农谚。①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②冬有三天雪,人道十年丰。③冬雪消除四边草,来年肥多虫害少。

4、写出3句《论语》中的句子。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六、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写出书名、作者、主人公和你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上一篇:服装采购工作计划下一篇:我国社区警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