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格局日益上升,管理会计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还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为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而绩效考核对人力资源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力资源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力资源与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构成成分,其中绩效考核是管理会计中重要的环节。本文即从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管理会计 绩效考核 应用 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企业稳固地位,必须完善企业管理的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稳固地位。绩效考核的实行,不仅对各阶层管理提供了信息支持,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分析,还能帮助企业对后续经营达到高质量的水平。其对企业发展及其重要。管理会计早在19世纪在西方企业绩效考核中萌芽。通过长期的发展,管理会计使西方企业内部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其彰显了在企业管理的重要地位[1]。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不仅对企业绩效考核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使经济资源被合理利用,强化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然而,在我国管理会计起步晚、发展慢,导致管理会计未能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何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得到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意义
绩效考核作为企业的系统工程,包含了目标责任体系、评价标准、考核结果应用等内容,其对人力资源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为企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绩效考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部分,它是基于某种特定的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内部单元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职责履行程度等作出价值评判,并通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提升企业综合实力,这已然成为企业实施发展战略、规范内部管理、实现良好业绩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2]。
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是企业内部管理关键的环节,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借助管理会计会促进企业绩效考核更为完善,首先,有利于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检验。其次,管理会计与企业内部管理紧密相关,通过分析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等功能为企业管理提供保障。管理会计还确保了企业各部门以及员工利益均等化,为企业构建了能约束和激励员工的机制,使工作人员提高了工作业绩。
2 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应用案例
美国微软公司对内部实行目标制定和利润责任化的管理会计方案,就是在年初,美国微软公司确立了公司一整年的工作目标,再规定各个部门达到相应的利润目标。这个方案落实到每一个部门以及每位工作人员上,使工作更明细化,并对每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规定,达到利润目标的部门或工作人员将会得到相应的奖金,激发了员工工作激情,提高了工作效率。美国微软还专设了一个管理会计管理委员会的机构,专门设立了管理会计的办公室使企业充分利用管理会计在运营中创造的作用,推动了企业发展。
美的公司对每季度的销售额与公司经理、销售总监以及生产部门直接挂钩,因为生产的进度和生产质量等都会对销售部门的绩效考核造成影响。绩效考核的产生,增强了各部门的合作力量。美的公司在通过管理会计和绩效考核的相互结合下,企业内部管理更为科学[3]。例如美的公司为每位工作人员发放一枚磁卡,从员工进入公司刷卡的那一刻开始,就会通过磁卡了解到该工作人员的工时以及工作效率和工资的高低,这些数据都是通过管理会计所得,所以管理会计必须提供更为精细的数据,这样才会帮助公司实现战略目标。
3 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应用案例的启发
绩效考核是企业系统工程的一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为了激励企业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约束和监督,并有效地体现出人力资源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绩效考核制定了合理标准,使用科学的考核方式,对企业工作任务完成率、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等作出科学的评判,使企业内部管理更规范,提升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助于企业创造良好的业绩[4]。对正在转型的企业来讲,企业的管理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在这个环节中,管理会计具有重要作用,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的应用中,企业通过管理与会计的结合和通过经济手段来对经济前景进行预测的方式,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经营方案和绩效考核,有利于企业的综合发展。我国企业规模比较大,分支部门多,从而企业的绩效考核更具有挑战性,因此从企业整体目标出发,在绩效考核体系中需要对计划和指标进一步明细化,通过绩效考核体系的方法,来发展和制约企业经营管理,因此,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应用中是最有效、恰当的方法。管理会计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合理的依据,主要是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以及对企业的成本、收入、利润等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更有效地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使其目标更具科学性,稳固了企业的发展地位[5]。所以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应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管理会计,并进行广泛的应用。一个较为完善的业绩考核体系不只是在考核范围内利用管理会计,还会在计划目标和员工奖惩等方面应用管理会计。根据《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所知,管理会计对企业绩效考核具有巨大影响。美国著名会计专家指出,企业有必要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来对各阶层进行全面实施,使企业更有效、更快速地发展,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4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绩效考核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分析传统绩效考核管理。传统的绩效考核系统是以财务指标为依据,然后量化各级目标,通过编制预算的方法来使企业发展进行控制和评价,如沃尔比重分析法及市盈率等。目前,我国企业通过运用传统的绩效考核方法,使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整体的财务状况能够有效客观地反映出来。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传统绩效考核体系出现了不足的方面,一是只通过财务指标法是无法对企业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原因是某些经营活动用财务数据是很难衡量的。二是传统的绩效考核系统主要是对静态的事项进行评估,对管理中存在的时机和危机是不能进行预测的,面对这种过失,是不能对企业资产进行管理监督,导致流失大量的企業资产,而且,为了达到管理目标,管理者滥用职权的现象随处可见,导致财务信息失去真实性和绩效考核失效,使企业陷入困境。
第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绩效考核中的现状。管理会计在我国起步晚、发展缓慢,导致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实践都存在很多的缺陷。近几年来,各企业才应用管理会计,特别在绩效考核应用中最为广泛。为了管理会计受到企业的青睐,政府也起到推动作用。颁布了经济增加值考核的方案,对企业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使企业的发展更规范。根据《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规定经济增加值把绩效考核纳入其中,并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尽管如此,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存在脱节的现象[6]。虽然企业应用了管理会计预测、决策、责任会计、预报等功能,但是还不能與发达国家更深层次的应用匹敌,比如某些企业仅仅挂了一个管理会计的名号,并没有设立一个管理会计管理委员会的机构,又或者设立了相关的人员和管理机构,但都是不够规范或者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所以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不被重视,导致管理会计不能充分有效地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应用,也不能发挥管理会计对企业应有的作用。企业内部管理对管理会计不重视,缺乏管理会计模式、理论以及对企业所能产生的经济利润的了解,是导致管理会计不被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当前,大多企业都是由财务部和成本核算部来代替管理会计,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这也是阻碍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因素。
5 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对策分析
第一,提高管理会计的意识,转变传统的会计管理理念。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还存在很多缺陷,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的管理者没有重视到管理会计的作用。因此,为了管理会计能有效地运用到企业绩效考核中,必须让管理部门提高对管理会计的意识,提升企业绩效考核水平。在政府的支持下,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越来越有效。除了政府所提供的政策支持,企业管理部门也必须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对管理会计提高重视,在企业的管理中对管理会计广泛使用,使管理会计能充分发挥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作用,从而使管理会计能有效地对企业进行服务。
第二,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企业绩效考核必须要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考核,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引入。如何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企业管理的重点研究对象[7]。合理的绩效考核系统能够弥补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缺陷。绩效考核的内容必须丰富和合理,才能使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能够平衡,并通过对员工进行奖惩机制,来激发工作人员的动力,促进企业发展。
第三,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会计知识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促使管理会计在企业中有效应用,就必须要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对管理会计的知识培训,工作人员不断学习会计知识,真正理解到管理会计作用,才能充分地运用管理会计信息,有效发挥管理会计在绩效考核中的作用。随着财务工作人员对管理会计深入的研究,以及企业的改革、管理会计不断的转化,管理会计的内容也在不断深化和补充[8]。因此,必须通过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更多的管理会计人才,使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得到有效的运用与发展。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国企业对管理会计应用的起步晚,所以导致大部分企业对管理会计不关注,管理会计出现了恶性循环的模式。然而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绩效考核方面,管理会计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在绩效考核中使用管理会计的功能,从而促进企业科学的考核,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因此,企业有必要对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中应用的作用进行分析,进而解决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问题,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吉彪.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6,25(14).
[2] 严一枞.浅谈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的应用[J].商, 2016,13(4).
[3] 刘芳.试论管理会计在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7,78(2).
[4] 杨静华.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现状与思考[J].经济视野, 2015,34(3).
[5] 吕王德.从管理会计视角分析全面绩效管理[J].商品与质量, 2016,21(42).
[6] 房晓芹.基于管理会计的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改制研究[J].经济师,2015,14(9).
[7] 熊素宜.企业绩效管理中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J].经贸实践, 2016,42(24).
[8] 李月平.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探讨[J].会计之友, 2016,35(21).
作者:陈钢
摘 要:本文从图书馆绩效考核功能作用入手,分析了常规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全视角绩效考核的优越性、先进性。
关键词:图书馆全视角 绩效考核
文献标识码:A
作者:胡翠红
[摘 要]当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采用资源整合的方法,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整合,结合项目评估和再评估的方式,从企业经营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角度,采用绩效考核的量化管理,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指导。工业企业往往有自己独有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企业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中,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适用于工业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结合工业企业自身实际,以政府相关评价标准为依据,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设计出符合自身特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管理工作的部署,取得效果是显著的。
[关键词]绩效考核;量化管理;工业企业
[
工业企业绩效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程序,采用定量结合的方法,为企业在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提升和经营业绩的提升,做出准确公正和客观的综合评价。工业企业的评价采用绩效指标体系,在核心部分进行基础性的评估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发挥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内部管理作用,为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为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提供动力。尤其在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加速的情况下,量身定制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为工业企业经济转型升级、工业经济结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发展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就进行了完整的工业企业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建设,当时的公司制度还不够成熟,为强化资本所有权控制和公司内部控制,采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方法,从推动企业发展的角度,在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迅速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了相关的论证。通过不断深化企业绩效评价问题的讨论力度,针对董事会业绩分析,公司生产政策、股东服务收益健康状况、公司组织架构、销售组织和经理人评价等,学术界开展了平衡计分卡的理论研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颁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相关规定,国家经委等六部门制定了企业16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在先后发布指标解释、计分方法文件之后,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企业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改了相应指标,建立起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工业企业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企业数据和其他相关统计资料分析提供了依据。
2 工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管理
工业企业独有的生产经营特点,决定了它不能使用更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设计目的服务方面,要结合工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工业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要符合实情,体现经营特点,反映出财务状况,也要进行服务决策预警的功能设置。
例如具有评价指标体系性质的维度经营预警,关注工业企业生存资金回笼情况等。考核的指标包含了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生产资金超占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2.1 目标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强调发挥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于如何奖励或者处罚,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来确定,目标管理法采用后的企业,将对实现目标的进度进行考核,并根据积极参与目标的员工的考核情况,依据下级与上司共同决定的原则,转型为具体的绩效目标定期检查完成目标的模式。目标管理强调转化,对于进展情况进行统一的考核,使西安考核和目标一体化,作为一种管理方式。目标法对于管理企业的目标和设置,在进行奖励或处罚的时候,要求每个人都要遵从和服从,每个领导者必须满足员工自我成就的单一目标评价需要,进行多目标评价,目标管理涵盖从领导者到员工的所有人员,大家都要被“目标”所管理。允许下级根据企业的总目标实现目标,实现的程度由领导自己设定,升降奖惩和工资的高低与参与制定的目标紧密关联。
2.2 序列比较法
根据员工的工作状况,序列比较法进行排列顺序,每位员工都要进行工作标准的衡量,工作较好的排名在前,总数越小,序列比较法的效果越明显,不确定要达到的工作标准。相同职务的所有员工中可以设定几个模块,按员工工作成绩的好坏排序后,确定考核的模块,并将数字相加,在考核之前,绩效考核成绩越好。是对进行排序考核的一种方法,比较同一考核模块中的工作,相对较差的员工记“0”,也就是说较差的排名在后。员工的考核结果总分越高,确定考核的模块后序列比较法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2.3 描述法
描述法运用的是全视角考核法(也被称为360°考核法),通过多维度的评价,可以得出一个针对同事、下属等的全面、公正的评价,全视角考核法是一种全面进行的考核方法,尤其是针对重要事件、上级、自己和顾客的意见被综合起来,对被考核者给予综合的不同评价。
3 企业绩效考核方案分析
3.1 案例企业背景
通過管理者和主要决策者的正确评估,最后判断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于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也要在经营实践中进行思考,提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整体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某工业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全面拓展,为文章所探讨的案例,该企业曾经遇到资源空间不足,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等不利因素,层级多、组织机构复杂、人员性格多元化呈现等特点,管理、运作好庞大的员工队伍,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但是该企业固有的“平均主义”薪酬体系,人员构成复杂,人员工作量分配不均等原因,导致了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成效并不显著,绩效考核的导向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开展及企业的良好发展。因此,针对如何构建分级、分层、实操性强、可量化的高效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打破固有的“平均主义”薪酬体系,提倡“多劳多得”,推动绩效奖惩导向,充分调动职工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全面提升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对标实践中的高质量高发展要求,全面实施工业企业资源节约和利用绩效综合评价,加快推进综合评价机制改革,借鉴先进企业的经验,推进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全覆盖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淘汰落后产能,综合性地进行开发和融合,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
3.2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量化管理改革创新
3.2.1 对标先进,把握重点
考核的指标包含了主营业务增长、收入增长率、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生产资金超占率等。對于客户以服务为第一要务,保证顾客能够达到满意度,忠诚度获得率结合,在内部运营上,进行了采购订单响应,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各个方面的完善。 原材料资金周转天数,同时提高了外购货品进货批次通过率。订单响应方面,要求达到顾客订单需求反应时间,优化生产能力方面,对于销售计划完成率、订单准确率、生产计划完成率进行了提升。产品质量方面,在重大质量事故批次废品率返工率上予以降低。规范标准方面完成信息化管理,实行定岗定责。同时考虑到工业企业的特征,对于经营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及早进行了抵御市场风险机制的设定,以达到灵活决策,及早预警。企业经营者做出了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的决策,保障生产和谐稳定运行,企业发展拥有广阔未来[4]。
3.2.2 目标明确,指标科学
科学分解上级指标,强化导向型、客观型、可考型和操作型,使之更有利于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导功能。绩效考核需要做到可衡量,但可衡量并不代表一定要量化,面对难以量化的考核项目,通过工作细化和流程化的方式来做考核。
在制定指标时突出重点,涵盖全年主体工作,特别是在指标中对于年度工作重点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考核的力度;增加重点工作指标比重,减少一般性工作指标;在考核指标设计上,对那些常规性的、普遍的、循环往复的日常工作设立统一的考核标准,而对临时性的、一次性的工作设立特别工作项指标;考评的指标与工作实际、员工能力相结合,让员工感到通过努力、勤奋工作是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4 结 论
绩效考核量化只有合适,没有最好。企业通过量化绩效考核方法,采用绩效考核进行工作成绩的量化,这是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但绝不是仅此一环,例如结合员工开展培训,领导层掌握了上述量化绩效考核的方法,制定企业KPI指标库,设定绩效考核表,去实现企业的愿景。可以使用工作分析挑战业绩的极限,帮助企业稳步推进适合本企业实际的绩效评价机制改革,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让大多数员工提高工作积极性。与产业规模结构技术水平资源配置等进行多要素的配套衔接,承担起改革推进的有效责任,完善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改革,从严格工作时间服从工作质量等高度出发,通过评价机制改革为企业创出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杨玉洁,段勇勇,吴宗玲.工业企业基于质量评估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8(5):112-113.
[2]张寿云.用平衡计分卡构建国有工业地产企业绩效评估体系——以天津市某区工业地产公司为例[D].天津:南开大学,2009.
[3]滕海东.E金矿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绩效评价问题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2):56-57.
[4]张嘉昕,杨巧园.西班牙蒙特拉贡合作制经济的体系构建与社会经济绩效研究[J].海派经济学,2017,15(3):171-184.
[作者简介]赵艳霞(1975—),女,汉族,山东人,就职于黑龙江红星集团食品有限公司,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业的成本费用的管控。
作者:赵艳霞
本群下午案例解析:
本案例中,人力资源部在人员优化的工作中,通过绩效考核评价员工工作表现,并最终作为人员优化的依据是可行的。具体实施,应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公司推行绩效考核时,要做好考核制度的培训和宣贯。绩效考核只是一种手段,帮助大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公司目标的达成。
2、绩效实施完成后,考核双方应就考核的结果进行沟通。对于考核无法达到预期,应进行培训。
3、培训后仍然无法胜任工作的,可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予以经济补偿。以上过程,应在绩效考核制度和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中明确,同时人力资源部应保留相关证据。【今日资料及案例分享到此结束,大家以后有问题可以@我或者单Q我,方便及时回复。】
法律条款:《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
(二)项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知识点:绩效考核是在一定的时间,通过量化员工的工作目标达成情况的方式,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客观的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工作评价,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管理方式。 在人员优化的工作中,绩效考核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和参考依据。
绩效考核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案例背景:
T公司以开发和销售ERP软件为主要业务。在1998年年底以前,该公司没有系统的绩效评估制度。到了年底,人力资源部让员工回顾一下本年度的工作,每人写一个书面总结,然后由部门主管就绩效总评签个意见(尽管有优良中差劣五等,但几乎所有的主管给的都是“良“),最后交给人力资源部算是完事。至于红包的多少,全凭主管所定的考评等级,也就是吃大锅饭。老板要求部门主管与员工做一对一的沟通,很多主管采用非正式的谈话方式,将沟通的地方安排在饭桌上或打牌时进行!
这种方法实行了两年,员工完全不把它当回事了!于是公司老板给人事经理下了一道手谕:“产品要创新,管理也要创新。n天之内,你必须拿着一套先进的绩效评估体系来见我!“
经过艰苦的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人事经理终于将新的绩效评估系统交到了老板的手中。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三个表格:业绩评估表、能力和态度评价表、未来发展建议表。
(1) 业绩评估表列出了员工的年度工作项目、每项工作所占的权重、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资源和前提条件、完成时间、关键保证措施。在年初,根据SMART原则(即明确的、可衡量的、可达到的、与总目标相关的以及有时间限制的)设计个人目标,在考核期内,主管对下属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年底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出总的得分,然后归入相应的总评档次(分为五档:优秀、良好、可接受、需改进、不可接受)。业绩评估结果与调薪比例相挂钩。
(2) 能力和态度评价表不仅列出了公司所要求的核心价值观(所有职位均需具备的核心能力),还列出了具体职位所要求的能力和态度。而且,公司对这些能力和态度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并列举出了具体的能力行为指标作为评估标准和例子。员工对照自己和职位要求,先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还需要上级、同级同事、服务客户、被评估人的下属提供相应的评价。公司将这些评价结果汇总分析,最后给员工一个关于优点和缺点的评价报告。此评价结果只与晋升、换岗、培训挂钩,不与薪酬和奖励挂钩。
(3) 未来发展建议表列出了为改善工作绩效员工所应采取的措施建议,以及未来的一些行动计划,包括员工的近期发展目标、工作兴趣和职业发展设想。此表和上个表结合使用,为制定新一年的培训计划、换岗计划和绩效评估方案提供了依据。
新的体系把日常绩效管理列为保证年度目标达成的重要管理和控制步骤。在目标执行过程中,主管与下属经常就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沟通回馈并主动对下属的工作给予支持或辅导。根据目标执行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在保证公司总体目标达成的情况下,主管与下属可以对工作目标进行调整。普通员工的工作目标每半年回顾一次,销售人员每季度甚至每月回顾一次。
对业绩评为优秀的员工,公司除予以特别加薪外,还给予海外旅游的特别奖励。对不能胜任工作的员工,纳入“绩效改进程序“,具体方法是:在30~60天的改进计划期内为员工设立绩效改进目标,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并由经理向员工提供经常性的反馈和指导。改进计划期结束如果评估合格,则继续聘用,否则予以解聘。
案例分析:
对于T公司的绩效考评有一个七个字的评价,我觉得非常贴切,叫做“认认真真走形式”。
目前,我国的大多企业的绩效考评都存在这个问题,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都很努力,直线管理者也为此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最终的结果却只能得到诸如“走形式”之类的评价。
仔细考察T公司的绩效考评,你会发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是有其原因的,这里我们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原因之一:宣传贯彻不够到位。
通常,T公司在实施绩效考评的时候,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宣传,并没有把绩效考评的真正用意传达到位,绩效管理的理念也只是被少数人掌握,绝大多数员工并不真正清楚企业实施绩效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在他们看来,这也许只是企业控制员工的一个更厉害的手段,或者说是借口,有了绩效考评,企业就可以任意改变他们的职场命运,诸如降职减薪解雇之类的残忍行为会更加频繁。所以他们往往对绩效考评持有一种恐惧的心态,害怕绩效考评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改变。
这也促成了一些直线经理对绩效考评采取抵制的态度,不要说执行,根本从内心就排斥,更无从谈什么执行和发展。这种状态最终导致绩效考评流于形式,员工漠不关心,直线经理也只是应付了事,象完成作业一样完成人力资源部交办的绩效考评表。
当然,最后你在汇总这些考评表的时候,你会发现,直线经理一般都会息事宁人地给所有的员工打高分,因为他们不愿意为这些在他们看来摸不着头脑的事情开罪任何人。原因之二:缺乏有效的绩效目标。
许多企业的绩效考评只有用到的时候才被人提出,如若在平时,才没有人去关心呢。当企业准备调整薪资、准备异动职位、裁员的时候,绩效考评表就会被人力资源部从一大堆的文件中翻出来,复印下发,规定时间上交。
当这个时候,那些平时总是很忙的直线经理也不得不坐下来,对着一大摞考评表发呆,请注意,他们是在想究竟该这个员工打多分,如果给这个员工打这些分,那么给另外的员工打多少呢?所以他们发呆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思维,相反,他们正思维活跃地在员工之间找平衡,因为他们太缺乏依据了,所以他们必须在这个时候多浪费一些脑细胞,以保证他们所做的考评让人力资源部满意,也让每个员工都满意,这实在有些难为他们了!
所以,缺乏有效的绩效目标是导致绩效考评流于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没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员工就无法准确把握自己该如何表现,该在哪些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没有绩效目标,绩效考评就没有相应的标准,也因此在事实绩效考评的时候无从下手。原因之三:缺乏过程的沟通
沟通是绩效管理的关键词之一。
实际上,绩效管理就是经理和员工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所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和员工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绩效考评,都要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惟有如此,绩效管理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落实,绩效考评才不会流于形式。
但是,我们现在所采用的绩效考评模式,大都忽略了沟通,有的企业甚至根本就没有沟通,只是绩效考评在人力资源部和直线经理之间的流转,至于自己是怎样被评价的,评价的结果如何,员工根本不知道,企业也没有促使直线经理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这也给了直线经理一个任意考评的借口,反正也没人追究,企业管理层不问,员工不知道,随便搞搞完成任务就了事,这样做能不流于形式?
原因之四:缺乏业绩记录
习惯于惯性管理的经理们根本没有意识也不愿意去为员工建立业绩档案,只是习惯于那一套他们已经演练多年的套路,忙于完成上级任务的他们疏忽了员工的业绩管理,没有形成必要的档案记录。
这就使得他们在对员工实施绩效考评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无法准确就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评价,最终使得绩效考评流于形式。
那么,怎么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怎么才能避免绩效考评流于形式,摘掉这顶不雅的帽子? 构建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应是当务之急。 为此,绩效管理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理论学习阶段
毕竟,对许多人来说,绩效管理还是一个新事物,包括HR经理在内的管理层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真实内涵,还有许多的困惑需要排解,还要许多观念和方法需要掌握,而快速掌握理论、方法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学习。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最经济的当然是读书,当前书店的书架上关于绩效管理的书籍也有不少,其中不泛一些名家之作,有的重理论,有的重实务,企业不妨花时间选择几本,作为经理的必修课发给他们去读。
读书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鼓励经理在企业刊物发表阅读感受,一来可以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二来也可以普及大众,将绩效管理的理念传达给更多的经理和员工,起到软宣传的作用,还比如,由HR部门组织有关绩效管理的企业内部研讨会,经理们抽出专门的时间坐下来交流分享,使知识得到升华,共同碰撞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绩效管理方案,也许在多次的交流与研讨中,你的绩效管理体系就真的“头脑风暴”出来了呢!
另外,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企业有必要派经理层出去参加咨询公司组织的绩效管理专家主持的绩效管理研讨会,以快速提高他们对绩效管理的认知。这里,不光是HR经理,整天忙于业务的经理也应该在工作空闲时间抽身参加一下,甚至包括企业老总,毕竟绩效管理企业管理层集体的“事业”,而不是HR经理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二、 内部培训阶段
在几轮理论学习下来,经理层基本都掌握了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巧,经理们已经可担当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专家了,但是只有经理成为专家还不够,经理们还要帮助员工去认识绩效管理,帮助他们成为专家,因为绩效管理是由经理和员工共同完成的事情,不是经理的一方情愿。
所以,在理论学习结束之后,企业应该督促各业务经理对自己的部属员工进行宣贯彻,让员工真正认识绩效管理的真实面目,消除那些存于他们心中的疑虑,让员工参与其中,激发他们自我绩效管理的热情,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实施和执行中获得他们最大的支持和参与,实施才会更顺利。
三、 职位分析阶段
职位分析是绩效管理实施的基础。
职位说明书看似游离于绩效管理之外,实则不然。在绩效管理中,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档案的记录,绩效沟通的持续不断进行,以及绩效考评,这些都离不开员工的职位,时刻都要以职位说明书作为依据。
所以,在没有对职位进行准确分析之前,你先不要急着去实施你的绩效管理方案,那样会适得其反。
四、 流程设计阶段
职位分析结束之后,我们就可以正式着手设计绩效管理的流程了。
设计绩效管理流程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帮助我们有计划地实施我们的方案,使一切绩效管理活动都在控制范围内,不会出现偏离。
通常,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流程应该包括一下几个部分:
1、 设定绩效目标
目标是绩效管理的标的,绩效管理的活动都依赖于目标的落实。所以,在一开始,经理就应该和员工共同设定一个共识的绩效目标,为绩效管理做最充分的准备。
2、 业绩辅导
目标设定之后,经理的职责就更加地明确:辅导。经理应在员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与之沟通,尽其所能地与员工保持密切联系,不断为员工资源支持,为之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一切为目标的实现而工作。
3、 记录员工的业绩档案
没有意外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这里的“没有意外”是指在年终绩效考评当中,经理和员工对绩效考评的结果不会意外,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员工不会因绩效考评的结果和经理争论,无争论正是绩效管理所倡导和追求的。
为了不出现意外,经理就必须在日常的工作多加观察,并做必要的记录,形成员工的绩效档案,为以后的绩效考评准备更加充足的材料。
4、 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必经阶段,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评,但考评的目的是为了使绩效管理更加优秀,通过考评发现问题,并改进问题,使绩效考评成为经理和员工共同的机会。
5、 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和提高
没有绝对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任何企业的绩效管理都需要不断地完善。所以,在考评结束之后,企业应组织有效的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使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在下一个循环当中发挥更大作用。
五、 角色定位阶段
流程是由人来执行的,只明确流程不明确责任人显然还不够,我们还必须对企业各级员工在绩效管理的中所要扮演的角色进行定位。
通常,一个企业有四个层面的角色:
1、企业老总:绩效管理体系是否能够获得成功,老总是VIP。企业老总当然是全面负责,业界给老总的定位是支持和推动。首先在态度上要支持,然后在行动上对绩效管理体系的开展进行推动,促进绩效管理不断向深入发展。
2、HR经理:HR经理就是那个经常被冤枉的人,通常,企业寄全部希望于HR经理身上,千斤重担都让HR经理一肩挑,现在看来,这不太现实。 作为HR经理,他的角色定位应该是咨询师,是绩效管理的绝对专家,为企业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方案支持,提供工具,提供各种问题的咨询。
3、直线经理:直线经理是绩效管理实施的中坚,因为再好的方案也得经过他们有力的执行才能产生效果,所以他们的角色定位应该是执行,当然在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中,他们也是当然的“议案”提交人。
4、员工:员工是绩效管理的终端,业界给员工的定位是绩效的主人,他们是绩效的拥有者,拥有并产生绩效。
六、 实施阶段
结合前阶段的工作和绩效管理的流程,根据责任分工,企业可以有计划地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把一年作为一个绩效管理循环,在实践中检验流程的科学性。
七、绩效管理体系的诊断与提高阶段
任何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都不能保证绝对的完美,都存在着不足,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加以改进和完善。所以,绩效考评并不是绩效管理的结束,考评完成之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对当前绩效管理体系做出有效的诊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使绩效管理不断得以完善,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就基本搭建完成了。
在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考虑考评的问题,绩效考评也只有融入绩效管理体系中才能真正保证其公开、公平与公正,而那些曾经令直线经理烦恼的一系列问题也将一并得到有效的解决。
某中型制造企业绩效考核制度(KPI关健绩效目标考核)示例
1、目的
为加强和提升员工工作绩效和公司运营绩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活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注塑中心所有班组长以上员工。
3、职责
3、1企管办为本制度的归口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与推行。
3、2总经办、财务部、生产部等职能部门为本制度的辅助推行部门,负责本制度关健绩效指标(KPI)的收集整理和提报。
3、3注塑中心副总、董事长负责本制度的审核和批准,有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
4、内容
本制度包括对员工德、能、勤、绩四方面考核,根据SMART原则,关健绩效指标(KPI)粗分为三部分:5S考核、目标达成考核、人事考核,并根据功能别和职位别不同进行分解和赋予不同权重。
4、1现场5S考核
4、
1、1考核内容:见附表1
4、
1、2考核实施:由注塑中心协同企管办和总经办根据考核内容定期稽查,每周公布一次数据,月统计结果汇总分数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2目标达成考核
4、
2、1考核内容:关健绩效指标(KPI)
4、
2、
1、1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品管部按不同等级标准的成品统计,每周统计一次合格率的具体数据并公布,按月平均值计算的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2废品率:车间统计员根据每日各车间班组提报的废滞品处理单和班组交接单,统计各车间班组废品率,日报于次日9:00前提报生产部和品管部,周报于次周一下午14:00前提报生产部和品管部,月报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3来料检验达成率:品管部IQC在接到仓库开具送检单后半个工作日内完成来料的检验工作并开具检验报告,仓库确认检验时间,品管统计每周与仓库核对来料检验达成情况填写周报于次周一下午14:00前提报品管部长,月报经品管部长签字后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4试模样品检验达成率:接确认单后2小时内做好确认工作,试模组确认检验时间,品管部月报试模组确认后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5品质异常处理达成率:出现品质异常后,需及时予以处理,具体时间以与生产部协商为准,出现逾期未处理或处理不妥善情况,由生产部门开具异常反馈单报注塑中心副总解决。品管部统计每月品质异常数据,生产部统计每月品质异常反馈单数,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6顾客质量投诉率:以销货退回或返工单数为准,品管部每月将数据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7顾诉处理达成率:品管部每月将当月顾诉处理报告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8交货达成率:计划部以顾客交期为准,如出现异常更改以更改后的订单执行日期为准(需经顾客确认);生产部门以生产计划调度日期为准,如出现异常更改生产计划以更改后的生产计划调度日期为准;数据由跟单员每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9计划排单准确率:以计划部生产计划安排与生产调度科计划排单执行情况差异为准,计划部每月将数据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10产品定额达成率:生产统计每日按车间班组生产情况统计产品定额达成数据,日报于次日9:00前提报生产部和计划部,周报于次周一下午14:00前提报生产部和计划部,月报经计划部、生产部审核后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11原材料利用率:部门原材料利用率由仓库依财务部门要求按时提报数据为准;车间与班组原材料利用率由生产部统计提报数据为准;仓库与生产统计将相关数据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12安全事故达成率:车间主任每周向生产部长提报各班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生产统计按月将数据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13标准时间达成率(调机、试模、修模等):以生产调度科制定编排的标准时间为准,生产调度科将数据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14返修率(试模、修模等):车间主任每日向生产部提报返修数据,车间统计将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15设备保养维修计划达成率:设备技术科需按时监控完成设备保养维修计划,并分配班组与设备组之间的保养维修任务,生产部长随时抽检达成情况,将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16物料控制达成率:计划部将呆滞料品及生产用料控制情况的相关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17采购控制达成率:计划部将采购用料控制及交期时间达成情况的相关数据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18异常及时反馈率:各部门、车间、班组在有异常发生时需及时提报上级或相关部门;
4、
2、
1、19数据准确率(仓帐、统计):仓帐数据由计划部和财务部稽核,统计数据由计划部和生产部稽核,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20提报时间达成率(仓帐、统计):仓帐数据提报时间由计划部和财务部稽核,统计数据提报时间由计划部和生产部稽核,计划部统一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21外发纸箱回收率:仓库将纸箱回收出入库数据提报计划部核对外发纸箱的月回收率,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22收发料准确率:由计划部和生产车间稽核,计划部统一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2
4、
2、
1、23工艺标准收发及时率:依车间及品管部信息反馈统计数据,由品管部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24交办事项达成率:依会议跟踪调查表及部门联络单由总经办统计跟进,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25统计项目达成率:由总经办及财务部定期稽核生产统计的相关统计项目达成情况,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26工资核算准确率:依财务部及车间员工信息反馈由财务部统计,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27工资核算时间达成率:依财务部按工资核算时间达成统计,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28文件收发准确率:依各相关部门文件收发信息反馈由生产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29文件收发时间达成率:依各相关部门文件收发限1个工作日计,由生产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30首件确认达成率:依生产部相关车间确认记录进行统计,由生产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31巡检达成率:依相关巡检记录表进行统计核对巡检时间、印章及抽查产品标识,由品管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32最终检验达成率:依品管部相关终检记录表或检验报告进行统计核对,由品管部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2、
1、33来料废品率:依生产车间退料单(来料不合格)为准由车间统计,按月汇总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3人事考核
4、
3、1考勤:保卫组统计当月员工考勤数据于次月3日前交总经办审核后,由
总经办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3、2奖惩:总经办统计当月员工奖惩数据于次月5日前提报企管办;
4、
3、3人事绩效:各功能、职能部门主管于每月10日收到企管办的考核表后,
依考核表人事考核评价项目初核分数,12日前初核完毕交上级部门复核分数,上级部门复核完毕后于14日前交企管办。
5、考核方法
5、1绩效奖金:
奖金占比 部级 科
级 主任级 班组级 文员
公司 450元 350元 300元 200元 75元
个人 450元 350元 300元 200元 75元
合计 900元 700元 600元 400元 150元
5、2考核评分:共分为A、B、C、D、E五类:
评级 分值 部级(元) 科级 主任级 班组级 文员
A 90-100 900×(90-100%) 700×(90-100%) 600×(90-100%) 400×(90-100%) 150×(90-100%)
B 80-90 900×(80-90%) 700×(80-90%) 600×(80-90%) 400×(80-90%) 150×(80-90%)
C 70-80 900×(70-80%) 700×(70-80%) 600×(70-80%) 400×(70-80%) 150×(70-80%)
D 60-70 900×(60-70%) 700×(60-70%) 600×(60-70%) 400×(60-70%) 150×(60-70%)
E 60以下 900×(0-60%) 700×(0-60%) 600×(0-60%) 400×(0-60%) 150×(0-60%)
备注:
1、连续三次为“A“,也就是90分以上者,将视情况给予其加薪或升迁。
2、连续三次为“E“,也就是60分以下者,将视情况给予其减薪、降级或予以辞退。
5、3考核时间
5、
3、1相关部门于每月5日前将统计数据交企管办;
5、
3、2企管办于每月10日前将数据汇总填表交一级部门审核;
5、
3、3一级部门于每月12日前审核完毕交二级部门批准;
5、
3、4二级部门于每月14日前批准完毕交企管办通报归档。
5、4绩效考核面谈:绩效考核结束后,应由直接上级安排对下属的绩效考核面谈。绩效考核面谈应在考核结束后一周内由上级主管安排,并由被评者加注意见,报总经办备案。
许多企业明明拥有绝佳的策略和人才,营运绩效却始终无法符合管理高层或股东的期望,造成这种窘境的原因可能并不难找。如果CEO愿意指派高层经理或优秀员工组成一个负责找答案的项目小组,该小组应该很快就可直指问题核心──有可能是公司领导集团的责任归属不清,或事先未能察觉业务单位和公司总部间权力重心的转移。 问题一经项目小组揭露,CEO多半无法抗拒直接着手整顿的冲动,例如,立即理清各高层管理者的责任归属,或重新建立业务单位和总部之间权利义务的平衡。但是,诸如此类造成组织绩效低落的问题,成因可能盘根错节,牵一发动全身。譬如说,管理高层的责任归属不清,可能意味着领导集团里已出现权力真空的现象,因而造成业务单位有较高的自主性。若是本末倒置,仅针对问题造成的后果苦思对策,而未能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绝对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要找出这些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若以“由外而内”的方式进行概略性的诊断,较难看出问题的症结、与其它问题的关系、或整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要研究一套长久的解决方案,企业可效法ManufactCo(某公司化名)的作法,第一步,即派出大队人马实地深入企业的运作,试图发掘组织绩效不佳背后种种的复杂原因。
集体探索
ManufactCo是一家员工8千人的制造商,产品在超过20个以上的国家制造、销售。1980和 90年代,一连串的收购计划造成其企业内部文化、行事风格不一而足的情况。这段时期之前的
3、4年间,该公司的资本投入报酬率(ROCE)曾高居同业的前百分之十,然而在前述的购并期,其营运绩效却掉到次百分之十的水准──虽然还算不错,但已不在领先群中,组织中的成员都以为公司的表现应该会更好。
ManufactCo的高层管理者不明白为何公司丧失了绩效优势──产品依然有其卖点,公司商誉卓著,人才素质在水准之上,上至经理、下至员工莫不致力于提升公司绩效。每年年初,总部和业务单位会一起为各单位制定颇具挑战性的目标,各单位则每个月向总部提出详细的财务报告,内含关键绩效指针和最新的财务预测。CEO在定期举行的管理会议中,会公开质疑业务单位主管:对每一项数字追根究底,试图了解前一季度的真正表现为何,并测试各主管对所处竞争环境的了解有多少──一切都是为了衡量公司是否还可以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准。一年到头,业务目标就如此这般地不断追高。所有业务单位主管都必须参加季度业务检讨会议,而他们创造出来的这股戏剧性的气氛,有效地刺激每一名经理在会议前做好万全准备,好在大家面前提出有说服力的绩效数字。尽管这样的流程有种种优点,该公司的实绩却始终落后既定目标。
走下坡
一名新上任的业务部门主管,有感于ManufactCo已丧失其绩效优势,遂决定采取扭转乾坤的行动。但同时,他也十分清楚,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且ManufactCo必须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前,先对问题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他罕见地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为公司的绩效把脉,第一步,就是成立一个编制颇为庞大的工作小组,由十数名公司的未来领袖组成──他们尚未成为业务主管,但都是公司内的明日之星──由他们负责确认问题症结所在。
一开始,该小组先访谈组织中60名成员:包括所有部级主管,以及所有重要职能和业务的30名代表员工──一般而言,诊断工作极少牵动如此规模的人数。工作小组对于访谈结果并未预设立场,访谈以十个开放式问题为主轴,主要目的不在引导受访者,而在于发掘形式上偏结构性的行为层面问题。曾提出的问题包括:“你认为提升营运绩效的障碍为何?”、“目前的作业流程对公司绩效有正面或负面的效果?”、“团队合作是否有效率?”、“公司组织有哪些优点值得保持?”
进行了
五、六场访谈后,小组渐渐发现,主管们一般而言对公司的问题颇能达成共识,但对解决方案的看法则莫衷一是。举例来说,主管们认为准备绩效检讨会议所需的所有资料是一大负担,而检讨会本身不过是一场审判大会,无法真正催化绩效的提升。总部和业务主管之间有关如何提升营运绩效的对话,已不若以往的开诚布公、富开拓性和启发性,反而成为一场打击士气的攻防战,而所有主管都视目标制定流程为一场迂回游戏。至此,尽管工作小组已能根据访谈结果拟出一份问题清单,但还是坚持完成所有60场访谈,以保有这群重要人物的参与感。这次访谈行动的消息流传出去后,越来越多人希望公司能听到自己的意见。
确认了影响绩效的问题后──许多和绩效管理制度有关──诊断工作小组的确一度急于立即着手研究解决方案,但由于过去曾有推出一连串绩效提升措施,却无法发挥预期成效的失败经验,该小组最终还是抗拒了那股冲动,继续追究问题的根源何在。 跌至谷底
寻根究底的工作分两天进行,举行了两场全天的研讨会,诊断工作小组同样地劳师动众,邀集60名受访者与会。为了找出问题的根源,每一个在访谈中浮现的问题,都可作为讨论的起点,不断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直到大家归纳出基本的限制因素或共同见解为止。举例来说,以“总部和业务单位主管之间有关绩效的对话已不够开诚布公”这个问题作为起点,透过上述流程,得以确认若干颇为明显的成因,诸如缺乏相关资料左证,概略性的绩效检讨并不足以作为细部辩论的沟通管道等。但是,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非直觉因素(nonintuitive factors),和ManufactCo的企业哲学、组织结构、员工的行为模式、甚至人事作法等息息相关。例如,经理人认为难以针对绩效问题进行一针见血、公开辩论的部分原因,在于他们在主持会议方面所受的训练或指导不足。过程中同时显示,之所以无法针对公司绩效进行坦诚讨论的原因,不在于个人操守不佳或刻意隐瞒;在和诊断工作小组一对一的访谈中,受访者完全卸下武装,以开放、坦诚的态度应对。然而,到了绩效管理流程中的正式团体会议时,这种坦诚的态度却不复见。
随着研讨会的讨论愈见深入,与会者渐渐发现因果之间存在复杂的系统性关联,甚至原本极为实用的信念或行为,却证明带来不利的影响。举例来说,高度重视绩效看来是一项资产,但其实际意义是,未能达成绩效目标的经理人会迭遭指责,即使鲜少因此被革职的例子,但在公司里已失去立足点和晋升的机会。如此一来,业务单位主管参加目标制定的协商过程时,多半会为了容纳年内仍会不断增加的目标,一开始就以争取转圜空间为目的。而当ManufactCo的领导人察觉到这些业务主管没有说实话,便要求他们提供更多资料,好在下次检讨绩效时能更有效地质疑之前提出的目标。业务单位主管自然对这个举动心生排斥,使得整个流程获得的真实信息过少,无法了解公司的实际绩效,亦无从提出改善方式。结果,一味追高目标和要求更多资料的游戏就一直这么继续下去,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相关问题更形恶化。
如此重视绩效提升还有其它的层面,就正面影响而言,经理人会不断寻求也善于掌握改善绩效的机会,公司便据以激活一连串的相关措施,却未建立一个机制,有效地安排这些措施的优先级,或终止未能创造预期成效的措施,造成众多改善措施不易管理的问题。资源一旦过于分散,便无法充分地落实或追踪各项措施,因此极少数的措施能如预期地发挥效果。
设计解决方案
至此,诊断工作从一连串隐密的访谈演变成集体探索之旅。诊断工作小组向这60名受访者简要说明访谈结论后,随即在受访者之间引发一场铿锵有力、开诚布公的讨论,产生了一股不安的解放感。有解放感,是因为他们首度得以公开讨论组织令人失望的表现,也有机会采取具体的改善行动;而不安感的来源,则是因为他们必须承认自己的行为,
也是造成组织目前这种局面的部分原因。尽管如此,这一群人还是对问题、成因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共同建立了深入而广泛的认知。同时,大家对组织既有的优势颇有共识,也有高度的参与感以及积极改变的意愿。当这些受访者将亲身体验传达给所属的工作团队,此一“不安的解放感”开始在组织中扩散,使得诊断结果成为一项集体的成就。 如今组织上下已了解到问题和其成因之间存在系统性的关联,等于为诊断小组创造了一个开始设计全面解决方案的成熟时机。诊断小组透过访谈,已掌握了许多问题之间的关联,因此,与其设计各自独立、毫不相关的解决方案,该小组决定以全盘整顿制度为目标。首先,诊断小组详列组织值得保留的优点以及有待解决的潜在问题──事实上,也就是拟定解决方案的设计参考。接着,开始规划解决每个问题根源的干预行动,直指「为什么会这样?」的最终核心。
只要再看一下受访者言谈间透露的问题──绩效的相互讨论不够开诚布公──就可以了解这个过程如何取得成功。既然已经知道问题的症结何在,以及它和其它问题的关联,负责设计解决方案的工作小组即可研制一套干预行动,彻底铲除这个问题。例如,该小组明白公司各项业务在本质上互异,便研制一套措施,简化绩效检讨会所需的资料,并增加可供绩效讨论进行的论坛,好让组织中上至董事会、下至第一线人员都能参加。工作小组也试着解决较不明显的问题根源──例如,全公司人员都要接受技能训练,学习如何进行挑战性的对话、在会议上提报,以确保达成目标。
在整个解决方案的设计流程中,工作小组不断透过各种小型研讨会和焦点团体座谈会,经由受访者测试各项提案的可行性,务求兼顾恶性循环成因的每一要素。
广泛应用
集体探索的作法可应用于各式各样的组织体系和流程上,某家工业性公司即运用这个方式解决了企划制度的问题。这家公司的某个业务区域有六个业务单位和十二家工厂,但绩效一直不尽理想。透过集体探索的过程,该公司发现本地经理人对于公司的区域发展策略缺乏共识,尽管高层策略概略描述了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为何──例如,公司预期该区域的盈余和资金应有所成长,但对业务单位而言,这些挑战却未化为具体的目标与行动;举例来说,究竟业务单位应从资本投入报酬率或改善现金流量着手,以短期的立即成长为重,或应着眼未来的成长,以资本投资为主呢?同样的,业务单位应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才能达成上述目标,也未交代清楚。深入分析种种问题及其相互间的关联后,该公司规划出一个全新的企划体系。各业务单位和区域主管必须共同填补区域发展策略交代不清的细节,研拟出一份充分反映高层策略的计划,但必须对各业务单位的预期表现、必需技能和流程有更具体的说明。
事实上,集体探索通常会揭露出不只一个需要整顿的组织体系,如同在ManufactCo和上述工业公司发生的情形一样。但是,当规划人员研拟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时,最好每次以单一体系为重点,且从效应最为深远的体系开始,就可取得不错的成绩。 最终成果
ManufactCo虽还不能大肆庆祝集体探索的卓越贡献,但该组织的确已出现不少值得一提的益处,例如,参与人员的认同程度远超过之前各种大型变革计划。工作小组和受访者的每一场会议,都有助于创造一股支持改变的强大力量,改造的规模与落实的速度远超过以往,流程本身也为经理人的行为模式带来重大改变。举例来说,初期的访谈结果显示,未能适时庆祝组织取得的成功是该组织的缺点之一,因此,受访者和解决方案设计小组立即列出集体探索流程的主要目标,并务求目标达成时,一定要好好庆祝一番。 有意采行集体探索作法的组织,可参考其它公司的经验与心得。
1. 不要忽略了组织的优点。在集体探索的过程中,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ManufactCo这家公司其实表现并不差──它不过是丧失了竞争优势,只要重新发挥它的优点并解决
若干问题即可。
2. 仔细挑选工作小组成员。若决定要由多位颇受敬重的经理人组成团队,率领诊断工作,就不能视其发表的言论为个人的无病呻吟。
3. 要兼容并蓄。若人们的行为和互动方式是问题的一部分──通常是如此──参与的每个人都必须认同诊断结果和解决方案。一个人抱怨经理的行为有问题,可能是个人爱抱怨、不适合这个组织所致;但来自不同部门的多位经理人认为包括自己的行为在内都有问题,这就不容忽视了。建立解决方案的集体认同,较之由上而下的措施或权宜之计(通常是对特定个人施压后的产物),更能让参与者产生贯彻的力量。
4. 建立共同的语言。谈论心理状态、行为、互动型态时,很难以口语表达具体意义──部分原因是没有简易、严谨的语言可供描述社交互动的情形,令一部分原因则是以情绪为主题的讨论,往往容易触动参与者的防备心态。因此,组织必须花时间去发展并散布一种单
一、中立的语言,协助讨论组织的行为特性。以ManufactCo为例,「协助」一词的意义,反映的是为公司最大利益着想的价值。使用哪一个词汇,远不及团队共同定义词意来得重要。同时,共通的语言亦有助于公司成员向新加入的成员传达公司的价值观和行事作风,让新成员能更快进入状况。
5. 通盘、有系统地解决问题。许多公司在面临绩效不振的问题时,往往惯于求助「事先设定好」的杠杆工具,可能是组织改造、紧缩绩效文化,或研拟新的发展策略。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论是在诊断工作进行的期间或设计干预行动时,都必须跳脱这单一杠杆工具,扩大思考范围,只要有助于绩效由负转正的杠杆工具都值得考虑。
在ManufactCo的例子中,集体探索的作法成为有力的工具,协助该公司员工了解眼前的挑战,并将该认知转化为前后一致、相辅相成、影响深远的具体行动。在深入组织,一一挖掘行为、心态失当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倾全组织之力,奋力解决这些问题后,该公司终于得以脱离原来策略、人才兼备,绩效却积弱不振的窘境。
索尼的绩效之痛
“过去它像钻石一样晶莹璀璨,而今却变得满身污垢、暗淡无光。”正在世人因出色的绩效管理造就了巨无霸索尼并趋之若鹜争相取经的时候,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却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一文中写道:由于尊崇绩效主义,索尼近几年已经风光不再,并且在一些管理问题上积重难返。而此时,索尼已经走过了它创业的第60个年头。由于批判的是人们奉为“管理圣经”的绩效管理,文章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商界和管理界的激烈争论。天外伺朗认为,由于过度推崇绩效管理,索尼公司已经发生并存在如下严重问题:“激情集团”消失了
“挑战精神”消失了
“团队精神”消失了
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
索尼公司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弊端
(一)过于注重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的关系。
“业务成果和金钱报酬直接挂钩,职工是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而不再具有过去的奉献精神。
(二) 量化主义导向。
“为衡量业绩,首先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工作是无法简单量化的。公司为统计业绩,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
(三)追求短期利益。
“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这样一来,短期内难见效益的工作,比如产品质量检验以及‘老化处理’工序都受到轻视。”
(四) 利益主义抬头,责任感缺失。
“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
(五)不信任感破坏团队精神。
“绩效主义企图把人的能力量化,以此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我认为事实上做不到。它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成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于是大家都极力逃避责任。这样一来就不可能有团队精神。”
绩效考核知识点
(一)什么是绩效考核
所谓绩效考核,是一种正式的员工评估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
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它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绩效考核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到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及职务升降等诸多员工的切身利益,其最终目的是改善员工的工作车表现,在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同时,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二)弊端涉及的知识点
(一) 效绩考核的目的:1.订立绩效目标的依据
2.评估过往绩效
3.帮助改善现时绩效
4.员工任用的依据
5.员工调配和升降的依据
6.评估培训和发展需要
7.检验员工招聘和培训的效果
8.确定薪酬的依据
9.激励员工
10.协助决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11.收集管理信息
(二) 绩效考核的内容:德,能,勤,绩
(三) 绩效考核的原则:
1、公平原则
2、严格原则
3、单头考评的原则
4、结果公开原则
5、结合奖惩原则
6、客观考评的原则
7、反馈的原则
8、差别的原则
(四) 绩效考核的方法:
1、图尺度考核法
2、交替排序法
3、配对比较法
4、强制分布法
5、关键事件法
6、行为锚定等级考核法
7、目标管理法
8、叙述法
9、360°考核法
10、科莱斯平衡计分卡
(五)绩效考核的执行者:
直接上级考评,
同级同事考评
自我考评
直接下属考评
外界专家或顾问
计算机系统考评
360°绩效考评
(六)考核结果常常同薪酬挂钩,此外还同员工职务晋升、培训开发、人力资源规划等活动相联系。
索尼问题的解决意见
一:
和索尼一样,无数企业已经在过去应用绩效管理的成功中享受了“量化管理”的快感,更加片面地强调量化。绩效管理之所以被众多企业扭曲为“量化管理”来应用,主要原因是不能全面理解“绩效管理”分为“绩的管理”和“效的管理”,“绩”是可量化的(例如利润提高了5%),“效”是不可量化的(例如“员工非常敬业”)。过分强调量化管理,必然重绩不重效,相关的政策自然会引导员工追求短期私利,而逐步散失了创业之初的激情、团队精神和主人翁精神。改变重绩不重效的管理,可以从几个方面加强:
1.在设计绩效管理模式的时候,分出绩的指标和效的指标。绩效管理不能只有绩的指标。例如,销售额是完全属于绩的指标;而员工经常自动做对公司有益的事情(哪怕是看到地面有个纸屑拾起来),看上去似乎和企业利润或者控制成本没有关系,但往往很多企业管理者忽略了引导这种氛围。
2.“管理”的范畴一是“人”,二是“事”。绩的指标主要针对“事”的范畴界定,而要针对“人”界定效的政策。例如,A员工今年为企业贡献了100万的利润,而B员工只做了50万,但是B员工却培养了某区域个市场(尽管效益还没看到)、或者在某些能力上更进一步提升。虽然现在销售能力比不上A员工,但在综合能力上,是企业数年后更加需要的员工。如果只是用绩的标准重奖A员工,那么,就会鼓励员工只追求短期利益。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流失了大量像B这样的潜力员工。但如果没有设置“效”的政策就同时重奖B员工,则A员工觉得干多干少一个样,会严重挫伤积极性。因此,绩和效两者不可偏废。
二:
“索尼绩效管理的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任何管理工具和模式的导入,都必须首先适应企业的文化,然后再在融合中改进企业的文化。如果有些企业的文化原本就非常强调历史问题及和谐员工关系,急促导入绩效管理,就容易产生消化不良的状况,也受
到强烈的抵制,最后的失败被归咎于绩效管理。避免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割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1.用企业文化的非量化因素淡化量化因素。例如,为员工创造舒适氛围,营造家庭气氛,并尽力解决员工的一些后顾之优等。
2.非量化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为管好这些因素,就必须设置自上而下的统一价值观和原则,防止因为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而产生跨越原则的个人标准,给员工以“干好干坏,上司说了算”的感觉。也就是用企业文化的力量来管理。比如,阿里巴巴用六大价值观管理和提拔员工。
3.领导人必须时刻强调价值观和那些不带绩效考核因素的荣誉感、使命感,并寻找亮点,奖励标杆。如,设置非量化激励的原则,并给予各级管理人员一定的评价空间。笔者所在公司的“敬业奖”,就没有什么标准,而是采用事件法,由各级管理人员用事实进行评价。例如,A员3232作比B员工更加有成效,但是B员工总是会将别人下班忘记关闭的电脑给关上,因此他获得敬业奖,以此鼓励员工的主动负责精神,引导形成良好的员工行为文化。成功的企业很注重绩效管理和企业文化的和谐统一。阿里巴巴就是价值观和绩效主义并行的佼佼者。在外界看来,阿里巴巴似乎是一个绩效狂人,有着严格甚至苛刻的绩效管理。曾经有一个业务经理,他太太正在医院生小孩,他仍然要去拜访完三个客户。他告诉我:如果有一个拜访记录是假的,无论你曾经有过如何巨大的贡献,你都会被开除出阿里巴巴。但鲜为人知的是:缔造今天阿里巴巴业绩的,并不只是苛刻的绩效管理,而更多的是阿里巴巴的文化。
天外伺朗看到“绩效主义毁了索尼”,是因为绩效管理凌驾并摧毁了过去索尼人身上那种以公司为家的激情和使命感,而机制上的原因是绩效考核几乎成为评价员工的最主要标准。而阿里巴巴则是“50%的评价是员工的价值观,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笔者在和阿里巴巴、雅虎的合作中,见证过为阿里巴巴创造过辉煌业绩的销售明星,企图剑走偏锋去做一些看上去能创造更好业绩、但是却触犯阿里巴巴价值观的事情,最后苦苦求情,阿里巴巴照样无情地手起刀落。正是此,成就了阿里巴巴人今天更大的骄人成绩。
三:
“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曾几何时,“绩效优先,按劳(绩)分配”被认为是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但事实上,“不患贫而患不均”的心理不平衡,迅速将“绩效主义”界定成“制造浮躁、制造不平等、制造不负责任、唯利是图”甚至“泯灭人性”的始作俑者。
绩效管理并不是万能的
笔者通过在多个团队多年的管理记录发现:信任是成就一个优秀团队的最基本要素,而不是团队成员的拔尖程度,也不是绩效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
1.利益因素上:建立信任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防止无法避免的个人目标变得具有破坏性。团队内部成员的个人目标或者计划冲突,是破坏团队成员相互信任的重要因素。
2.感情因素上:信任的最基本和主要的前提是互相尊重,而尊重的前提是互相了解和理解。
3.要建立一个成功的团队,不一定需要聘用一批天才,而是要找到一群可以合作的人,共同分享愿景和利益、承担目标、互相信任和共同分担责任。相反,一群顶尖的人走在一起,如果失去相互信任,甚至由于绩效考核而互相不信任,绩效将远远落后于一群普通但互相信
任的员工组合。
第1页
KPI绩效考核案例分析
文章描述: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由于企业缺乏基于KPI的绩效考核的体系构建和应用,以及对KPI绩效考核理解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管理及导向作用。企业绩效考核与企业目标战略脱节、考核指标体系难以建立、过分注重企业短期绩效而忽视长期绩效、因沟通不足而造成绩效考核遭遇抵触等问题已严系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因此基于KPI的绩效考核的体系构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结合多年咨询实践经验,从企业绩效考核中常见问题入手,对KPI绩效考核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大家有所借鉴。
引言:
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由于企业缺乏基于KPI的绩效考核的体系构建和应用,以及对KPI绩效考核理解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管理及导向作用。企业绩效考核与企业目标战略脱节、考核指标体系难以建立、过分注重企业短期绩效而忽视长期绩效、因沟通不足而造成绩效考核遭遇抵触等问题已严系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因此基于KPI的绩效考核的体系构建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由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结合多年咨询实践经验,从企业绩效考核中常见问题入手,对KPI绩效考核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大家有所借鉴。
大型集团公司的员工人数众多,部门复杂,对于员工的准确考核一直是个管理痼疾。 真的需要那么多考核吗?
目前A集团员工绩效考核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月度考核+年中考核+考核。和多数公司的考核相似,月度和年中考核的标准适用所有员工,考核则更有针对性地分为普通员工标准和干部标准。
应当说A集团的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比较完整的,三次考核相互衔接,并且与员工的薪酬挂钩。但是通过与A集团干部和员工的访谈,我们发现目前的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及其在实践操作中有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第2页
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问题
月度考核的问题是,考核时间跨度太小,对工作繁忙、下属较多的主管来说,如果认真地完成这项工作,无疑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然而这又是一项必须的工作,所以极易导致应付和敷衍的行为。
而年中考核与考核的目的,二者如出一辙,这使年中考核的必要性大大降低。而6月份正是有些成员企业的生产销售旺季,进行大规模的年中考核也耗费了公司大量的资源。并且年中考核不与奖金挂钩,就更会受到各级主管和员工的冷落。
考核的主要问题是构成不合理。根据公司规定:考核成绩由月度考核成绩、考核成绩组成,各组成部分的权重根据员工所在职系、岗位和职级来确定。由于月度考核并不能真正反映员工的真实绩效水平和对企业的贡献,它在考核中占据如此大的比重并且作为发放年终奖金和晋级的依据,其合理性就更值得怀疑。
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的问题
同时A集团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也存在问题,各企业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立上表现为两个极端:过于粗糙和过于细致。
过于粗糙是因为对于月度考核不同等级的标准,集团的考核制度提供了描述性的阐述,包括5个等级,每个等级中包括业绩和态度两项指标。
但由于成员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员工的工作性质、特点的差异很大,集团建议各成员企业和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更加细致的量化指标。但有些成员企业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使用集团笼统的描述性考核标准。这必然导致主管在考核中凭主观印象和对下属的大体感觉给出考核结果,如此获得的考核结果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同时,有些成员企业对考核工作非常重视,根据集团提供的考核体系框架,结合自己的情况制定了非常细致的考核指标体系。但是,虽然考核项目全面,但不难看出其中许多指标与员工的工作绩效没有任何关联,通过这样的考核指标就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绩效水平。
考核真的有效吗?
目前的绩效考核在实践操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考核并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与奖金挂钩,用物质收入的手段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绩效水平,进而帮助企业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第3页
提高整体的竞争力。但目前A集团的月度考核根本没有在这一方面产生作用——由于多数员工的月度考核成绩都是优和良,多数人的绩效奖金差别并不大。这样就使员工们甚至把月奖金看作每月的固定收入而不是浮动收入,所以也没有动力和理由去关注月度考核,更加使月度考核流于形式。
2.形式主义
在集团人力资源部对副主管级及以上级别的员工进行年中和考核时,虽然有3个部分组成,即面谈、民主评议(360度)测评和业绩总结,但实际上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往往是面谈。民主评议(360度)测评和业绩总结很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原因就在于由于考核的形式主义导致这两项的分数过于集中,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管理人员的实际绩效水平。
3.沟通、反馈机制的缺失
员工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员工的考核以达到提高员工绩效水平并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要达到这一最终目的,其前提是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并清楚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考核结果,自己的不足具体存在于哪些方面,以及通过何种途径、方法加以改进或提高。然而,A集团员工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中沟通、反馈机制的缺失阻碍了这一最终目的的实现。考核结果的反馈机制的缺失,更谈不上主管与员工就考核结果进行沟通和分析了。
4.绩效考核制度宣传和培训的滞后
绩效考核并不是主管给下属一个简单的考核分数,考核人员必须对考核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各级主管人员进行考核方法和考核技巧的培训,以保证结果的有效性。目前A集团在绩效考核的实践操作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级主管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考核方法、技巧,以及对待考核的正确态度,主管人员对待考核凭个人的感觉和经验,盲目性和随意性也就在所难免了。
合理科学的考核指标是整个考核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考核的指标必须简单明了、容易操作,同时还应该能够科学地反映工作中与绩效密切相关的关键因素。近年来,KPI考核得到了很多管理者的青睐。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第4页
华恒智信多年的咨询经验总结,在制定KPI考核指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上,要与企业战略有机结合,谨防绩效指标不能反映企业战略而沦为一般的绩效管理工具。实施过程中,先确立企业级KPI,然后确立部门级KPI和个人级KPI,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位,确保分解到每一个责任人身上,避免考核指标与企业战略脱节的现象。
其次,考核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KPI指标库。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和宏观经济状况的改变,企业会不断调整战略目标,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更新关键指标以企业适应发展的需要。同时,实施过程中,需加强员工的沟通和反馈,以反映出关键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及时对KPI指标库进行完善。
面对绩效考核中常出现的问题,KPI绩效考核为我们提出了一种思路。通过KPI指标的整合和控制,可以使员工绩效行为与企业目标要求的行为相吻合,不至于出现偏差,有利地保证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但是KPI绩效考核作为公司价值评价的工具,也只有坚持战略导向,才能真正成为推动公司成长的引擎。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推荐阅读:
绩效考核案例分析11-11
绩效考核方法经典案例06-04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试题10-28
绩效考核工具06-30
目标绩效考核10-13
绩效考核的制定05-23
普工绩效考核05-26
材料公司绩效考核06-25
干部绩效考核汇报06-28
职工绩效考核报告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