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舞蹈艺术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中国舞蹈艺术跨文化传播基本概述

中国舞蹈艺术包含着娴熟典雅细腻的古典舞, 也包含着热情奔放生动朴实的民间舞蹈;有神秘夸张的宗教舞蹈也有元素新颖的剧场舞蹈, 以鲜明的中国民族文化和艺术形态为主导, 将高雅、乡土、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形成具有民族性、代表性、典型性的独特中国符号, 满足跨文化受众的文化好奇心。

随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中华文化大乐园、中华才艺大赛等一系列跨文化传播活动的推动, 我国的艺术类跨文化传播实践已取得了十分丰富的交流经验。但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强大的文化逆差现象依然十分严重, 由于我国以舞蹈艺术作为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任务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的不成熟阶段, 远落后于正强势蓬勃发展的西方现代舞、芭蕾舞的跨文化传播进程, 在面对文化的输出与输入, 中国的舞蹈艺术被严重西化, 导致失去了东方独特的身体语言优势, 面对这样的情况, 我们必须要及时调整我国舞蹈艺术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的发展策略, 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舞蹈艺术的力量, 运用好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 搭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二、中国舞蹈艺术跨文化传播历程

中国舞蹈艺术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但是回顾中国舞蹈的发展历程, 早在战国时期我们就曾以歌舞的形式作为一种实践进行文化交流, 这是中国舞蹈艺术最早的一次跨文化传播案例。由于舞蹈形象的存在是瞬间的, 大部分都在时间的长河里消逝, 只能通过一写相关舞蹈的文字、绘画和雕塑作品等间接资料来了解。《穆天子传》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了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歌舞乐域交流、传播的过程, 大约在公元前989年, 周穆王西巡期间曾亲自率领一批在宫廷演奏的歌舞乐队为其周游西部助兴, 在整个往返全程17500多公里的西巡路上, 周穆王的歌舞乐队每到一处地方都要与当地的部族领袖互赠礼品并举办大型的歌舞演出助兴。在靠近阿富汗的山下和里海相连的黑湖边更是举办了2场歌舞演奏会, 可以说这是周穆王为中国歌舞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史写下了开篇之章。在此之后丝绸之路的开辟, 也为我国的舞蹈艺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渠道, 于是中国舞蹈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伴随着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海外之旅开始走向异域。自西汉时期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的四次高潮中, 或多或少我们都能看到中国舞蹈艺术的参与。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13年是文化跨海外交流传播的第一次高潮, 开拓了贯通中亚、西亚、南亚甚至是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丝绸之路”, 虽然丝绸之路的开辟是以商旅为目的, 使得东西放经济互通发展, 同时也为中国文化与艺术提供了一次与西域各国多方面、多层次的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繁盛、文化艺术经济最昌盛的时代, 因此毫无疑问成为中外文化汇聚的一大中心, “有容乃大”的唐文化迎来了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第二次高潮, 博大精深的隋唐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东亚世界的文化发展, 一时间空前的强盛造就了一个浓烈的艺术世界。中国的乐舞也正是在这个时期伴随着文化的交流融合流传向了世界各地, 例如《秦王破阵乐》《龟兹乐舞》以及《兰陵王入阵曲》等由遣唐使者们远播至东亚、南亚、西亚、北非各地区, 对西域的音乐舞蹈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到宋元时期,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史上的第三次高潮在忽必烈建立一个版图空前强大的元帝国崛起中展开, 元帝国对亚欧大陆的征服, 使中国边界地区处于开放的状态, 于是广袤的地域为中国文化与外域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先决条件, 使文化之间的碰撞以宏大磅礴的气势展开。随着蒙古人的西征铁蹄平踏亚欧, 国与国之间的界线被打破, 这一时期盛行的萨满舞以战争为中介传播到了亚欧大陆、北美洲和大洋洲之内, 使得很多地区的舞蹈形态都夹杂着蒙古萨满之风。

明清之际, 市民文化的兴起, 中国古代艺术中小说和戏曲占据了中心地位, 这个时期的中国舞蹈逐渐融入戏曲, 为中国舞蹈的转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郑和七下西洋, 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第四次高潮到来, 以输出中国先进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为主,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更是加速了明清戏曲、乐舞地对外传播的进程, 中国传统舞蹈《龙舞》《狮子舞》《大鼓凉伞》等也为外域地区带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促进中国舞蹈艺术的自身内在发展

中国舞蹈艺术要想更好的走出去, 最重要的是要不断进行自我内在提升和发展。我们之前说到中国的任何一种艺术的起源和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舞蹈是一种利用身体语言承载文化信息和文化价值观念的艺术形式, 在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 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折射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独特的中国精神。中国艺术伴随着文化建设的脚步参与到文化交流与跨文化传播中, 中国舞蹈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尝试通过舞蹈的说话方式向世人讲述“中国文化”与“中国故事”从而提升中国形象。

以舞剧《沙湾往事》为例, 2016年1月7日至10日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成功地完成了公演, 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该舞剧采取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矛盾冲突, 前半段讲述了自由和封建的冲突, 后半部分则是讲述日本入侵中国, 使中国人家破人亡, 而男主角依然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完成自己的创作, 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纪念反法西斯的国际背景下, 这样的一个故事情节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让在场的外国友人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精神气概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强大的共鸣。从这个成功的跨文化传播案例中, 我们可以发现, 当我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传播时, 想要更好地使文化走出去, 在足于本民族自身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同时, 也要兼顾其他民族的特点,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融入彼此的共同意识, 提升作品的内涵, 使艺术创作具有全人类价值, 注入作品更多的普世性价值和人文关怀, 这样才能使艺术在跨文化语境中, 更具有彼此间的文化共享价值, 能够更好地被不同民族的文化所认同和理解, 扩大艺术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摘要:将舞蹈实践与文化传播相结合, 克服单项思维弊端, 跳出只研究某一种学科内部的束缚圈, 用整体的眼光进行综合并行交错的分析舞蹈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事件, 使得舞蹈研究能够从一种开放的视角深入发展。本文揭示舞蹈艺术作为中国艺术众多门类中的一员, 其跨文化传播的可行性, 并在回顾和梳理中国舞蹈艺术跨文化传播历程中证明舞蹈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并不是现当代的一种现象而是早就出现在历史之中。

关键词:中国舞蹈艺术,跨文化传播,传播历程

参考文献

[1] 于海燕.中国舞蹈文化传播漫说[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993 (2) :48-58.

[2] 何洋托美次仁, 张伟.中国民间舞跨文化传播探究[J].四川戏剧, 2018 (3) :33-35.

上一篇:制度建设在畜牧兽医专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究…——以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为例下一篇:浅议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