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教师探索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以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为例

摘要: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培养职教师资的“母机”,培养过程中的课程设置、实施则关系到职教师范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补齐云南职教师资培养“短板”,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优势和云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优势,2017年云师大职教学院创新“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将高职高专多个专业背景的学生编在同一班。目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正在实施,但各培养环节还在不断探索中,国内外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设置、改进和实施课程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鉴于此,在综述已有研究基础上,从中观层面研究“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施现状以及改进策略。首先,界定相关核心概念,阐述课程体系研究的课程论基础、中职“双师型”教师内涵、本科层次职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关制度要求。其次,介绍了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及创新之处,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分析、学生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调查,发现当前课程体系中存在以下问题:培养目标和规格与职业院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存在差距,部分课程目标没有服务于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结构沿袭传统模式,课程之间衔接不太紧密,课程内容需进一步聚焦,专业选修课课程资源有限;课程实施中部分环节难落实,部分教师教育类课程授课中与职业教育教学现实需要结合程度不够,专业实践课实施效果尚有提升空间,终结性评价手段亟需改进;校校、校企合作有待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还需提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课程体系改进策略:基于人才培养单位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建立包括水平和领域两维度的培养规格,引导师生认知培养目标内涵;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下设置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突出第一、二专业实践教学;在能力本位观指导下实施课程,加大见习实习环节指导力度,灵活选择课程评价方式;加强校校、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关键词: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课程体系

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一、关于国外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

二、关于国内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

三、已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理论建构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职教师资培养

二、“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三、课程

四、课程体系

第二节 相关理论与课程设置制度的研究

一、课程体系实证研究的课程论基础

二、中职“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论研究

三、本科层次中职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关制度要求

第三节 本研究的框架建构与阐述

一、相关理论与政策制度研究在本文中的运用

二、本研究的框架建构与阐述

第三章 “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实证研究

第一节 云师大职教学院及其“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

一、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二、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班

三、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创新

第二节 云师大职教学院“专升本”双专业培养中课程体系现状调查

一、文本分析

二、学生问卷调查

三、师生访谈

第三节 培养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特色不鲜明,各门课程没有形成“合力”

二、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部分课程内容不聚焦

三、课程实施各环节衔接不紧密,终结性评价手段单一

四、校校、校企合作有待加强,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还需提高

第四章 云师大“专升本”双专业职教师资培养中课程体系改进策略

第一节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人才培养规格

一、在了解实际情况基础上明确培养目标

二、建立系统全面有侧重的人才培养规格

三、多途径使师生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内涵

第二节 改革现有课程设置,灵活选择课程内容

一、树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二、依据培养规格改革课程设置

三、协调课程中理、实学时分配

四、注重课程内容选择的实用性

第三节 关注课程实施过程,采取多元评价手段

一、能力本位观指导下实施课程

二、加强对见习实习环节的指导

三、因“课”制宜开展终结性评价

第四节 加强校校、校企合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一、加强校校、校企合作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

第五章 结语

一、研究取得的成果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师生访谈提纲

教师访谈提纲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C:师生访谈记录

教师访谈记录

学生访谈记录

致谢

上一篇:投资收益率论文提纲下一篇:自主探究教学初中物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