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

2022-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

历史选修1第八单元第一课导学案

高二历史学科选修1第八单元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一、学习目标

识记 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理解 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东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运用 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重点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难点 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二、本课导读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统治阶级的构成

(1)天皇名义上是国家最高统治者,虽然享有崇高的威望,但没有。

(2)幕府的首领将军是最大的。

(3)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统治权,但他必须听命于将军。

(4)将军和大名都养有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构成了幕府的。

2、统治措施

(1)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目的:巩固统治。

(2)推行锁国政策。目的:防止势力对日本的侵入。

3、影响:使日本基本上同世界其他地区隔绝。

(二)黑船事件

1、黑船事件: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强行闯入日本港口,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2、1854年,美国同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内容包括:

3、影响:

①日本的主权遭到践踏,陷入了的危机之中。

②日本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剧。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人民的反抗斗争高潮

(1)原因:从日本内部和外部寻找原因。

(2)表现:走投无路的民众纷纷揭竿而起,许多地方的农民和贫困发动起义,社会动荡不安。

2、日本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客观原因: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侵略的刺激。

(2)表现:

①在生丝和茶叶等生产部门,生产技术和不断等到改进,一些生产和经营相关产品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较大的增长。

②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

3、幕府统治基础的动摇

在长期受到幕府排挤的长州、等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开始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第2篇: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小结

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课程标准: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权利法案》的制定

1、时间、机构:1689年,英国议会

2、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3、意义: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后来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国王“统而不治”,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英国国王很早就有在宫中召集一些贵族、大臣和高级教士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2、“光荣革命”后,国王经常召集几位重要大臣在一个小密室中商讨国家大事,人们称之为“内阁会议”。

3、后来,国王不在出席内阁会议。

4、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成为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君主统而不治: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突出。

2、议会权力至上: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第八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及两党制的形成;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一、由邦联到联邦

1、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2、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

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1、立法权:属于国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掌握立法权。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2、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每届任期四年。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提名并经国会同意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得到国会批准方可生效。

3、司法权:归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参议员批准,除非犯罪,终身任职。它对法律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

4、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议员不得担任政府官员(立法和行政分开)。

三、两党制

1、形成:(1)19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2)到19世纪50年代末期,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1860年以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今。

1

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2、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3、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四、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1、相同点:(1)建立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相同:资本主义私有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民主政体;(2)国家权力的中心相同:议会的作用及其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地位相同;(3)司法权独立。

2、不同点:(1)政体类型不同:总统制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2)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英国是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相妥协的产物,美国没有封建专制主义的阻挠;(3)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和职权不同:美国总统是政府首脑,总揽军政大权,选举产生并有任期;英国的国王世袭、终身、礼仪性。(4)议会和政府关系不同:美国行政与立法机关独立;英国政府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掌握行政大权。(5)与政党制度关系不同:美国是总统与政党相结合,英国是与议会相结合。

第九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课程标准: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史中的作用。

一、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时间:1875年

2、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2)国家的行政大权由总统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和实行特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3、作用: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

1、时间:1871年

2、内容:(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皇帝有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和决定对外政策。(2)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3)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作用很小,它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4)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了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普鲁士国王和宰相,同时又是帝国的皇帝和宰相。

3、作用:确立了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此后,德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三、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1、相同点:(1)都实行两院制,议会作为立法机构;(2)国家元首都拥有大权,可以统帅军队;(3)下议院的权力较小,立法权都受到限制等。

2、不同点:(1)国家元首方面: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由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在参议院同意下可以解散众议院;德国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巨大权力,可以召集和解散议会。(2)行政和立法机构关系方面:法国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两院制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对议会负责,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打败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限制;德国皇帝任命帝国政府的宰相,帝国议会虽是立法机构,但所有法案都须经皇帝和联邦议会批准。(3)官员和代表产生方式方面:法国总统和参议院议员由民间间接选出,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德国皇帝世袭,宰相由皇帝任命,联邦议会代表不经选举,由各邦和自由市民任命的代表组成。总之,法国的代议制比较完善,德国的代议制不够完善和彻底,

2

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四、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史中的作用。

1、历史意义: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变为时间,从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避免了专制独裁,代表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2、现实作用:有利于欧美资产阶级巩固革命成果,是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的途径和保证。世界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局限性:政党在代议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们在胜选后的掌权期间,往往以本党利益为先 ,损害了民众利益而被在野党攻击,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补充资料:

一、 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确立的条件:

1、 前提(政治条件):取得独立,成立美利坚合众国;

2、 必要性(现实原因):邦联制的弊端,要求强化统治;

3、 理论来源(思想基础):欧洲启蒙思想;

4、 个人作用:华盛顿等人的努力。

二、 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 (1)进步性:

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2、保障了资产阶级政治经历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确立了联邦制,既避免了邦联制的松散,又防止了中央权力过于集中;

4、既把各州团结为一个国家,又保留了地方一定程度的自治,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调动和创造性的发挥。(2)局限性:

1、没有反映人民的权益;

2、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了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3、妇女、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

三、德意志帝国1871年宪法的作用:

1、德国资产阶级性质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2、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3、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4、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四、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1)相同点

1、实行两院制、议会作为立法机构;

2、元首拥有大权,可以统帅军队;

3、下议院的权力都比较小,立法权都受到限制。

(2)不同点:

1、国家元首方面:法国是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由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在参议院同意下可以解散众议院;德意志帝国是以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有大权,可以聚集或解散议会。

2、行政和立法机构关系方面:法国行政权归总统,立法权归两院制议会,总统由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参议院和总统限制;德意志帝国由皇帝任命宰相,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它通过的法案需要经皇帝和联邦议会批准才能生效。

3、官员和代表产生的方式:法国总统和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德意志帝国皇位世袭,宰相由皇帝任命,联邦议会代表不经选举,由各邦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

五、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

1、从法律上正是确立了共和政体;

2、共和派逐渐掌握实权;

3、与君主专制、帝制相比具有进步性;

4、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六、本单元常见政治制度要点

1、君主立宪制(英国):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2、邦联:多个主权州之间的松散政治联盟,中央权力小,地方权力大;

3、共和制:国家元首和权力机关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治组织形式(防止独裁,保障民主);

4、总统制: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使联邦行政权保持强有力的地位;

5、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3

第3篇: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小结

2015届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宗法制:

1、实质:按宗族血缘关系的办法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2、重要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3、基本内容:(1)周天子以嫡长子时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2)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3)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为大宗。(4)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5)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了同样的大宗和小宗的关系。(6)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4、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中国人宗族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认祖归宗)

二、分封制:

1、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2、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3、诸侯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政治上设置官员,军事上建立武装,经济上征派赋役)。

4、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5、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稳定政治秩序,扩大了周朝的疆域。

三、分封制和宗法制之间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关系纽带。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王朝——秦朝(政治上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奠定基础;民族融合;商鞅变法富国强兵;人民渴望统一;秦始皇雄才大略)

二、皇帝制的创立:秦统一后,秦王嬴政将“三皇五帝”名称合为皇帝,首创皇帝制度。

三、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皇位世袭

四、郡县制的建立

1、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

2、建立:(1)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2)郡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都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3)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最高长官称县令或者县长。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同级行政机构称“道”。(注意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五、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2)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丞相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事务,在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在皇帝之手。(4)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影响:⑴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⑵中央集权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疆域的稳定,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⑶奠定中国

1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程标准】了解秦的统一;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度的创立和郡县

2015届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三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列举唐三省六部制及宋朝分割相权等措施,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列举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实,说明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1)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初期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方法,出现郡国并行制。(2)王国问题的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元朝的行省制度:(1)目的: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2)概况:全国分十个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机构。(3)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始。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唐三省六部制:(1)唐朝中央政府的最高统治机构是中书省(掌决策和诏书草拟、颁发)、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2)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相互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

2、宋代:(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2)为制约宰相,后来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3)结果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

1、君主专制(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中央集权(这一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其发展趋势是中央权力的不断强化,地方权力的日益缩小)。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代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

2

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明朝设内阁:

1、明太祖废丞相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隶属皇帝。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2、明成祖设立内阁制,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能正式统帅六部百司,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1、初始目的: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2、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3、设立: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它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4、职能:军机大臣均有钦定,只能秉呈皇帝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5、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又因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但政治决策的封闭性也更为明显。(简速密)(由皇帝亲自处理政务,只是作为侍从顾问,没有决策权)

6、:提高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三、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在古代的中国,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与当时社会的小农经济相适应的,它对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是起积极作用。表现在(1)政治上,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的。(2)经济上,这种制度创造了一种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它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民族关系上: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明,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持久不衰。

2、消极影响:到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一面逐渐占据主导

2015届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的地位。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1)经济上: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社会后期工商业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的落后;(2)政治上: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空前强化的封建统治实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言论自由,严重阻碍历史发展;(3)思想上:为加强皇权专制,在思想文化上采取“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政策,箝制了人们思想,导致近代科技的落伍;(4)对外交往上:实行闭关锁国,制约了中外文化、经济交流。 第五课

雅典民主政治

【课程标准】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知道雅典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地理环境特点:无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沟壑纵横,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多,海盗星罗棋布。古希腊的文明以海洋为依托(海洋文明,或者叫蓝色文明;类似于中国的是大河文明,也叫黄色文明)。

2、地理环境的影响:⑴城邦狭小,公民可直接参与政治;⑵粮食生产受限;工商业发达,新兴工商业阶层追求民主权利;⑶海外贸易兴盛,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⑷大规模海外殖民活动;⑸社会环境宽松自由,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二、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出现时间:公元前8世纪

2、城邦含义:指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个村落。

3、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是基本特征。

三、梭伦改革:

1、背景: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新兴工商业者阶层不满贵族专权,社会矛盾

3

尖锐。

2、内容:(1)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2)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3)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4)建立公民陪审法庭;(5)废除债奴制。

3、作用:动摇了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四、克里斯提尼改革

1、背景: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里斯提尼继续进行民主改革。

2、内容:(1)建立十个地区部落(或行政选区),以部落(选区)为单位举行选举(用地域关系打破血缘关系);(2)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或“五百人会议”),由各部落(选区)轮流执政;(3)每部落(选区)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4)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5)确立“陶片放逐法”。

3、作用:基本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五、伯利克里改革:

1、背景: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奴隶制经济的繁荣,需要进一步推动民主改革。

2、内容:(1)除十将军外,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抽签方式担任几乎一切官职;(2)民主的主要机构是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①公民大会:城邦最后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官员选举任免等事项。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个人在大会中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②五百人议事会:处理公民大会闭会期间的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通过抽签从10个部落中各选50人组成。梅50人一组,轮流执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③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法官负责审理各类重要案件,还监督公职人员的行为操守,参加立法。由10个部落从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每部落选600人。(3)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

2015届历史学考复习资料

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4)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鼓励公民观赏戏剧,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六、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1、得:(1)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 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3)调动了人们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发挥了个人潜力。

2、失:(1)雅典民主仅限于城邦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和广大奴隶而言,民主遥不可及。(2)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的隐患。(3)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七、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八、雅典民主政治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重视法律。

九、雅典民主的实质:奴隶主贵族民主。 第六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课程标准: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及地位,直到公民法、万民法,认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一、《十二铜表法》

1、背景:贵族垄断立法权,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2、时间:公元前五世纪中期颁布

3、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4

3、意义:罗马成文法诞生。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4、局限性: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法律的主体范围小(只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公民);妇女、奴隶等在法律上不能享受平等的待遇。

二、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1、公元前5世纪中期出现公民法,从公元前三世纪早期,随着罗马的扩张,至公元前27年建立罗马帝国,公民法已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所以向万民法过渡。到了公元3世纪,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已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到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三、罗马法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对罗马的影响)

1、 罗马法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证了统治阶级的政

治和经济利益。

2、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

济生活中的纠纷,缓和社会矛盾。

3、 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稳固了帝国的统治。

四、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对世界的影响)

1、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影响广泛而深远。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当代很多法律制度中的原则和做法,都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

2、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3、近代时期,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利益的法律。并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五、罗马法的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统治。

第4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测试题

追随能够改变你命运的那颗星,那颗永远在你心中闪烁的明星。当它在你面前闪耀时,抓住这宝贵的机会。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I卷(选择题)

1.《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宪章运动B.俄国二月革命C.巴黎公社D.俄国十月革命

2.十月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确的解释是

A.-了沙皇专制统治B.沉重打击了资产阶级统治

C.退出了帝国主义大战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下列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人权宣言》B.《共产党宣言》C.《法兰西内战》D.《四月提纲》

4.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巴黎公社的诞生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5.斯大林曾说:“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它”是指

A.第一国际B.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D.五四运动

6.1871年的巴黎公社

A.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C.是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7.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的建立

C..第一国际的成立D.十月革命的爆发

8.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与傅立叶、欧文并称为19世纪初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是

A.凯恩斯B.马歇尔C.亚当?斯密D.圣西门

9.列宁曾说,1871年“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很不够……还没有工人政党……大多数工人甚至还不很清楚自己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方法。”列宁认为当时的法国

A.工人政党还不成熟B.没有出现工人运动

C.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D.不具备-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10.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工人运动的兴起B.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出现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巴黎公社的建立

11.图4反映了某次革命的场景,革命领导人向支持苏维埃政权的工农兵代表说:“同志们,我们布尔什维克党的同志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了!”下列各项中,属于这次革命胜利意义的有

①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成为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

12.图3被美国教育部门指定为美国中学生必读的十五本书目之一。下列关于这部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②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它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④它是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理论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3.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件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14.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密切关系()

A.美英法B.英法俄

C.美法德D.英法德

15.无产阶级的革命开始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的标志性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问世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巴黎公社的建立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的发表

16.《共产党宣言》宣称:“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文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

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D.建立如圣西门所说的理想王国

17.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

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

之功甚巨;讨论史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D.阶级斗争史观

18.“鉴于到目前为止,各公共机关的高级职务均享有高薪,因而被视为可钻营和私授的肥缺;鉴于在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内,既不应有闲职,也不应有高薪”、“国家公职人员的薪金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的工资。”上述材料应该出自()

A.《共产党宣言》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19.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D.第一国际领导人

20.巴黎公社客观上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工人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B.成立公社委员会作为权力机关

C.政府成员均由市民选举产生D.以国民自卫军取代资产阶级的军队

21.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生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22.右图是列宁在1917年8月9日越过俄、芬边境时使用的

假身份证。列宁使用此身份证时最直接的背景是()

A.罗曼诺夫王朝被-

B.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建立

C.彼得格勒笼罩着临时政府的白色恐怖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

23.俄国彼得格勒起义后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不包括()

A.没收地主土地B.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C.实现土地国有化D.减轻封建剥削

24.“临时政府已被-。国家政权已转到……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发布这段文告只能是在()

A.巴黎公社成立之时B.俄国二月革命中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D.俄国十月革命中

25.社会主义运动在俄国由理想变为现实,它使人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题探索是()

A.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被压迫民族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D.广大第三世界联合反对霸权主义的道路

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26.(15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经历了许多仁人志士的流血与奋斗。观察下面四幅图,请回答:

图1圣西门图2《共产党宣言》图3巴黎公社图4攻占冬宫

⑴某学习小组拟对上述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2分)

⑵2006年4月6日,俄罗斯科学院下属的俄罗斯历史研究所发表了一份声明,指出“列宁的活动使国家在社会经济和思想方面走入死胡同,阻碍了国家发展,使国家孤立于文明世界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观点作出评价。(10分)

⑶俄罗斯历史研究所还建议拆除列宁墓,将列宁遗体入土葬,该声明令俄这会就列宁墓问题的争论再掀波澜。假如你是一位俄罗斯国民,请谈谈你对此的观点。(3分)

27.(11分)理论指导、史料研习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4分)

(2)史料研习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

(3)问题讨论

攻打冬宫井冈山会师

某实验中学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结合上图讨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4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历史表明我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做的正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式,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较细致地加以研究的。

──恩格斯1895年为《法兰西内战》一书所作的导言

材料三:但是由于这样有成效地使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应开始被采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材料四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是怎样认识的?(1分)原因何在?(2分)

(2)材料二、三对无产阶级夺权方式又是怎样认识的?(1分)依据材料说明理由。(2分)

(3)材料中列宁是怎样总结当时的历史特点的?(2分)因此他主张怎样夺权?(1分)实际上怎样夺权?(1分)导致这种情况的关键因素是什么?(2分)

(4)从恩格斯的修正和列宁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五单元测试题

第5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月考测试题

班级 ___ 姓名___

一、精挑细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计30分

1. 2005年6月,《林则徐生平史迹与禁毒展览》在福建博物馆举行。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 收复新疆

2、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结果以失败而告终。 八年级的四位同学就“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展开争论, 你认为谁的观点是正确的是( ) A.清军武器低劣 B.英国实力雄厚 C.英军船坚炮利 D.清朝腐朽衰落

3.“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真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4、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列强是为了进一步扩大鸦片战争中攫取的侵略权益而发动战争 B.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后急于扩大中国市场 C.列强侵略的力量增强了

D.清政府再次暴露了它的腐朽没落

5、我国疆域广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缩小与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国

6、在新疆,人们把一种柳树称作“左公柳”是为了赞扬和纪念(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7、“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8、暑假期间,马小虎同学参观了位于长沙跳马乡杨梅河白竹塘的左宗棠墓, 但是马小虎同学对左宗棠的事迹不是很了解。左宗棠的事迹有:( ) ①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②率兵收回伊犁 ③收复新疆(除伊犁外)④设立新疆行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9、“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这是爱国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一部分。你知道它是在哪一次不平等条约中被割占的吗?(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0、《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有识之士议论纷纷,其中说错的是 ( ) A.失去台湾,东南沿海不会太平了

B.2亿两白银的赔款,老百姓负担又重了 C.日本在中国设厂,经济掠夺加剧了 D.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了

11、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末代皇帝》④《火烧圆明园》⑤《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④⑤③ D.③④⑤①②

12、一位老者收藏有四张1905年北京东交民巷的照片,其中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各国大使在举行宴会 C.有许多西式建筑 D.外国军队在进行操练

13、11. 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02年,他的一生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①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③第二次鸦片战争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义和团运动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14、《辛丑条约》的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 中国的工具的是( ) A.拆除大沽炮台

B.允许外国驻兵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15、在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 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一组是( ) 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北京条约》

1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17、“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功足壮海军威。”是哀悼哪位民族英雄( ) A.邓世昌 B.戚继光 C.林则徐 D.渥巴锡

18、太平天国的都城在( ) A.南京 B.青浦 C.慈溪 D.杭州

19、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

20、( ),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 A.1849年 B.1884年 C.1871年 D.1833年

21、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政府严厉禁烟

B.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C.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D.中国农民起义爆发

23.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进一步增加在华的英法侨民 C.进一步侵占中国领土 D.进一步向中国勒索赔款

2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25.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A.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不准中国人在使馆界内居住 D.清政府允许列强派兵驻扎一些要地

27.《马关条约》中的下列哪项内容是《南京条约》中没有的( ) A.割让土地 B.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8.以下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

B.1894年为农历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C.战争之后签订了《马关条约》

D.战争之后的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9. “从香港和五口(五处通商口岸)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材料描述的是( )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C.中国边疆的危机

D.中日《马关条约》的后果 30.(2017·郴州)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材料反映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 ( ) A.民主思想 B.政治制度 C.军事技术 D.风俗习惯

二、判断题每题2分计10分

1、《南京条约》的内容之一是赔款英国军费白银2100万两。( )

2、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 和“马神甫事件”英法联军就不会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

4、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 “扶清灭洋”( )

5、《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是为维护中国的利益( )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1800年---1899年)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列

强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6分)

(2) 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4分)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请回答

(1) 洋务运动的目的?(2分)

(2) 洋务运动的口号?(2)

(3) 洋务运动发展的军事工业有哪些?(3分)

(4) 从李鸿章对自己发展的洋务运动的评价来评价洋务运动。

第6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

《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掌握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与改良派论战、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首义、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等基本知识。

2.理解和运用

(1)从文本、网络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2)依据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都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而对。这既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因为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我们应继承发扬辛亥革命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新课学习

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辛亥革命的酝酿阶段) 1.清末民主革命风潮的背景

(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这是一次整顿图强的自救运动,也可以说是洋务运动的继续。主要内容有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吏治腐败依旧,兼之实行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年,但它对当时的政局产生某些重要影响。新政的重点在军事方面,但编练新式军队却造成两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一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的兴起;二是革命党人争取了大量士兵。所以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却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

2.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潮的概况

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辛亥革命的组织准备)戊戌变法运动和义和团斗争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破产和旧式农民战争的终结。面对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加深,挽救民族危亡并推进中国近代化的领导责任,历史地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他们的代表人物——孙中山身上。

(1)兴中会建立

他于1894年组织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教师:介绍兴中会的情况(在电脑屏幕上展示兴中会创立的时间、地点、纲领、性质等):这是在中国破天荒第一次提出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合众政府的主张。因此,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革命团体,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

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一个由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新时期已经到来了。 (2)同盟会

到1905年,国内出现了许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同盟会。孙中山的这一主张得到了许多革命者的拥护。

问题:请说出同盟会建立的时间、地点、领导人、革命纲领以及机关刊物? 教师:

①中国同盟会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建立的。 ②革命纲领中的“鞑虏”在这里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句话,孙中山解释为:“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孙中山选集》第69页),即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统治,这也 就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建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解决劳动者的贫困。可见,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适应当时历史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③同盟会的性质: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使民主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提问:“你能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说出‘三民主义,的含义码?你能找出‘三民主义,分别从哪条政治纲领发展而来吗?”

学生(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2)民权主义,即“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就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3.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辛亥革命的思想准备)

(1)同盟会成立后,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保皇派极力拥护清朝的反动统治,革命派和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进行。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3)多次武装起义(辛亥革命的军事准备)

二、武昌首义(辛亥革命的爆发)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与其战友曾发生过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到1911年(旧历辛亥年)发动了武昌起义,取得了成功。

提问:请大家看课文相关内容,请一位同学讲讲武昌起义。

1911年9月14日,湖北的两个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在武昌进行武装起义,推举文学社蒋翊武为总指挥,共进会孙武为参谋长,组织起义领导机关。10月9日,因孙武等人的意外爆炸事故,计划暴露,起义领袖或被捕或出逃,革命处于群龙无首之状态,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于1911年10月10日率领了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11日占领武昌,12日收复三镇。清朝统治处于名存实亡境地。因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所以将由此开始的这次革命统称辛亥革命。

设问:武昌起义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机构?由哪些人组成? 学生:通过组成人员可以分析出湖北军政府本身是辛亥革命的产物,但从一开始就成了革命党人联合包括封建军阀,旧官僚和立宪派所组成的政权机构。

设问:为何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学生:借他之名号召天下,他有军权,有实力,可以获取各省官僚的支持。体现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革命潜藏着失败的危机。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辛亥革命的高潮)

武昌起义后得到全国响应,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市宣布独立。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归抵上海,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12月29日,各省代表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即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提问:临时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权? 讨论后归纳:

通过临时政府所颁布的法令,可以看出临时政府反对封建专制,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所以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提问:《临时约法》是什么性质的宪法?讨论后归纳: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其内容体现了它的进步性: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君权神授”的观念;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与封建社会“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有着根本的区别;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责任内阁制、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与封建社会“万世一系”的世袭制、终身制具有本质的区别。由此可见,它旨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共和制度,带有浓厚的民主性和革命性,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同时,仅靠一部约法无法真正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结果)

教师:南京临时政府并没有掌控形势,清帝于1912年2月12日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但是袁世凯后来在北京就任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分析原因。

学生归纳:

(1)帝国主义要扶植袁世凯做统治中国的代理人。

(2)立宪党人和旧官僚害怕革命会危及到自己的利益,也支持袁世凯。 (3)部分革命当人将推翻帝制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同意议和。 (4)袁世凯本人有重兵,有手段。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仅仅做了三个月,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后将临时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但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那么,这场辛亥革命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呢?

探究:“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吗?为什么?”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1.“成功”的革命

(1)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从上述意义方面来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2.“失败”的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一个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实行专制统治。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辛亥革命同时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课堂

课堂小结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为目标,做了一系列组织上、理论上、思想上和军事上的准备,最终发动了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l临时约法》,推翻了2000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但是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板书设计

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 1.背景 2.概况

二、武昌首义 1.过程 2.影响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四、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上一篇:社区书法小组简报下一篇:体验农家乐木屋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