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推荐8篇)
【预习目标】
1、结合自己的浏览经历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把握说明文的特点。
2、文章中涉及到的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3、提高自己阅读评价的力度,能够分清侧重点,了解事物的特点。
【预习内容与方法】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单元的单元解说,并勾画关键词,了解本单元的内容。
2、认真朗读或默读每一篇文章,将自己的感悟标注在相应段落的旁边。
提示:直线(-)表示段落中心句子;曲线(~)表示说明方法;重点号({ })表示关键 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3、学习快速阅读,重点标注文中的中心句与文中的说明方法。把握主要说明方法及说明顺序、结构。
4、读书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达到与文本对话。
5、读书中作批注,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6、在完成自己阅读的基础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找出课文的中心论点。
本文论述的中心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2、事物的正确答案为什么不止一个?
3、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一观点的?(课文的结构)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3、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4、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谈读书》
1、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2、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到相应的语句标注。【拓展资料】(1)名言警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 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皮果夫(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不求甚解》
(1)《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采用了哪些论据?
《怀疑与学问》
1.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本文是怎样引用古人的话作为道理的论据来论证的?找出引用的句子,研究它们的作用,领会引用的精要,与论点切合和引用后阐释等特点。除了引用,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 本文引用古代大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问家的话,既用他俩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说服力。程颐的“学者要先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两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中间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并作阐释:“这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引话十分精当,与该段的分论点十分切合。除了道理论证,本文的举例论证也用得很好。在论证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时,举了古书上有“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戴震读《大学章句》敢于怀疑大儒朱高的例子,戴震一生在学术上之所以卓有成就,能成为大学问家,与他自幼读书就善疑好问分不开。作者举例时,还能摆出自己的经验,如读书时该怎样怀疑与发问,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以启发和借鉴。总之,用这些事实论据来进行论证十分有说服力。)
2.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1、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预习成果检测】 【拓展资料】
一、词语解释:
汲取(jí):吸取。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锲而不舍(qiè):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袖手旁观:比喻置于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二、本单元课文分类。
所谓立论,就是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这类文章。与之相对应的一种论证方式,叫做驳论,即先树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我们即将学习的〈〈不求甚解〉〉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都是驳论文,区分的关键就看在文章的开头是否有一个作为靶子的错误观点。
三、文体知识:议论文
(一)、概念: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二)语言特点
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三)议论文的种类
立论文1.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
2.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驳论文1.定义:论辩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 2.方式:①提出论点②证明论点③总结论点 驳论文的破立结合
定义: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
(四)议论文的三要素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总的来说,议论文的论点是要解决“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要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而论证是解决“如何进行证明”的问题。
论点
论点,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①正确性②鲜明性③新颖性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文题、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含有修辞等手法。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 论据
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
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
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议论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①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②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
1)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2)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
3)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
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
(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 b、对照式结构 c、层进式结构 d、并列式结构
(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突出全面地论证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6)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7)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8)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9)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我的困惑】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than my sister. 中的Section B 1a—1e. 本节课是 一节听说课, 从整体上看, 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 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 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 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 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 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 对角度的挖掘, 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 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 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 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 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 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 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 a k e t h e s t u d e n t s g r a s p t h e n e w w o r d s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戏剧单元。学生对戏剧这种文学样式的了解相对缺乏,但对影视作品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还是影视或影星迷,这就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切入口。教学时可先从师生都熟悉的一部影视作品切入,然后引出剧本的写作,介绍剧本的特点: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本单元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为: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与相关的各种活动的开展,把握剧本在语言运用、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上的特点,加深对现实人生的了解与体验,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均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日出》是戏剧大师曹禺的一部力作,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成就与创作风格。《钦差大臣》是俄国杰出戏剧大师果戈理的代表作,它所揭示的结构性腐败被称为“绝对的、永恒的、世界性的邪恶”,因而超越了时空,至今回响不绝。《放下你的鞭子》是我国街头剧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产生过巨大的历史作用。这三个剧本,横跨中外,风格各异,有助于学生认识多样的人生和多样的文化。学生对本单元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较为陌生,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幻灯片、录像)帮助学生了解作家生平与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全剧剧情,鼓励学生多渠道地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戏剧的特点,也为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戏剧作品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要通过分角色表演和课本剧排演,让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让学生深入体会戏剧冲突和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在活动中体味探究与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基本特点:激烈的戏剧冲突,凝练的戏剧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
2.通过戏剧排演的指导提升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合作意识。
四、课时分配
本单元总课时为10课时:《日出》3课时,《钦差大臣》3课时,《放下你的鞭子》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写作1课时,综合性学习1课时。
《日出(节选)》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日出》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和考虑戏剧特点的前提下,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以排演课本剧的形式组织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产生阅读、探究的兴趣;二是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让学生了解作家、作品和有关剧情,在丰富学生戏剧知识、帮助学生解读课文内容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一种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审美愉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的语言特点,特别要了解课文是如何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
2.从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出发,把握作者憎恶腐朽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课本剧的排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戏剧特点,培养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家作品
(二)讨论感知戏剧情节
请几个同学口述课文梗概,互相补充和订正,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讨论探究
1.课文主要的戏剧冲突是什么?是怎样发展的?
2.从这几次矛盾冲突中可以看出黄省三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在把握戏剧内容和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
1.理解这篇戏剧的语言特色。
(1)剧中人物语言不仅要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重点朗读黄省三控诉潘、李二人的台词,体会并读出黄省三的内心感受。
(2)试补出破折号后省略的话,并说说剧本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文中有三处破折号用得特别传神:
①那你还可以到街上要——
李石清故意不把话说完,想试探一下黄省三,看他有什么反应,他看到了黄省三脸红不安的样子,似乎有些幸灾乐祸。
②您说,要我去——
对黄省三这样一个胆小怕事的读书人来说,他不敢说出,也羞于说出这个“偷”字来,他没有这个胆量。
③我太冤了,我非要杀了——
黄省三被逼急了,心里发出绝望的吼叫“我非要杀了你”,但是面对潘月亭的怒喝,被吓住了,不敢说出“你”。对黄省三的怯弱李石清早已看透了:“他是说他要杀他自己——他这样的人是不会动手害人的。”
2.两人一组选择某一人物的某一段台词,诵读并解析,互相评议,进一步通过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心理。
四、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日出》。
《钦差大臣(节选)》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钦差大臣》描写了一个偏僻的小城里发生的一段故事:以市长为首的一群官吏听到钦差大臣要来视察,个个惊慌失措,竟将一个过路的贵族子弟赫列斯达可夫当作“钦差大臣”,对他百般逢迎,拼命贿赂、拉拢。课文节选的是第八场和结尾部分,也可以说是这部喜剧的高潮部分和最富讽刺意义、最精彩的部分。这部分很适合排演课本剧,宜在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和相关剧情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演出,在演出过程中体味作品漫画式的人物形象、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和独具匠心的剧情设计,从而充分发挥戏剧表演的学习功能。“哑场”一节,可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此时各种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简约传神的舞台说明分析作者笔下漫画式的人物形象。
2.欣赏作者精巧独特的剧情设计和辛辣讽刺的语言风格。
3.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解这部讽刺喜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有条件的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钦差大臣》影像资料。学生为分组排演作必要准备。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相关剧情,导入新课。
(二)学生分角色朗读,目的有三:其一,进一步了解剧情;其二,揣摩人物语言和心态,把握人物的神态、动作和个性特征;其三,为短评写作奠定基础。
(三)分小组表演,思考问题:
1.以竞赛形式分两组演出,学生评点、交流。
2.剧中市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揭示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市长和官员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后有什么表现?想象一下,真钦差到了之后,他们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4.画出赫列斯达可夫在信里对市长及其他官员的评价,以此入手,分析赫列斯达可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五、写作指导
自选角度,写一篇小剧评。参考题目:1.一幅绝妙的讽刺图——《钦差大臣》人物形象分析;2.讽刺戏剧的一个范例——谈谈《钦差大臣》的语言艺术;3.此时无声胜有声——试析《钦差大臣》的“哑场”设计。
六、拓展延伸
课后阅读整部《钦差大臣》。
《放下你的鞭子》教学设计
一、设计说明
《放下你的鞭子》是抗战初期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街头剧。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前面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戏剧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欣赏戏剧的一般方法。故此,应让学生在独立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交流,把握人物性格、作品主题及社会意义。同时,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他们对戏剧特别是对街头剧的认识。运用本单元知识,尝试自编自演小话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卖艺汉、香姐、青工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普遍的社会意义。
2.在整体把握剧情的基础上,了解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特点。
3.巩固并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自编自演小话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交往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1.街头剧
街头剧又称活报剧、广场剧,多以大众关注的政治时事为题材,对观众进行形象化的宣传,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最热门的话题。
2.写作背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烈火燃遍中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都激起了观众对日寇的极大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部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二)从整个剧情和相关台词入手,探究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编写小话剧
《说不尽的桥》
出示目标
1.培养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和能力。
2.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预习导学 【活动准备】
将学生按兴趣分成科学、乡土、文学、艺术四个兴趣小组,分别收集资料,并且在每组选出主持人和组长,负责汇总资料及制作课件。各小组进行交流。
合作探究 【新课导入】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说桥。“跨越障碍的通道”,这是“桥”简洁准确的定义。桥梁是人类所建造的最古老、最壮观、最美丽的建筑工程,记录了人类的文明,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这两个星期中,同学们通过上网,查找书籍,询问家长等途径对桥和桥文化进行了学习和探究。今天,就让我们向大家来汇报一下学习成果。
【活动程序】
(一)逐组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制作的课件。1.科学组
(1)桥的基本构造:桥墩、跨度、承台、承重结构等。(2)分类:①梁式桥(梁分成简支梁、连续梁以及悬臂梁);②斜拉桥(桥塔与桥面之间有许许多多钢索相连);③悬索桥(容易与斜拉桥搞错,判别方法:观察是否有一根主索与其他钢索相连,若有就是悬索桥)④拱式桥(拱分成上承式拱、下承式拱和中承式拱)(3)建桥的常用建材:钢铁、木料、石料等。(4)桥梁之最
中国最大的斜拉桥上海扬浦大桥 世界上最大跨度的悬索桥日本明石海峡大桥 世界上最大的石拱桥湖南凤凰乌巢河桥 中国石拱桥中桥孔最多苏州宝带桥)(5)桥名与其命名方式:
①表扬:安济桥、绩麻桥②纪事:兰亭桥、虎渡桥③抒情:销魂桥、思乡桥④神异:圣女桥、白鹤桥
(6)桥的引申义 ①电话——沟通的桥 ②家长——成长的桥 ③老师——知识的桥
④班干部——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 ⑤捐资助学——希望的桥
当你要摆脱困难、跨过厄运时,你所期望的眼前那一座能使你峰回路转、顿入光明之地的“桥”。这也许是“理解之桥”“友谊之桥”“心桥”“智慧之桥”“财富之桥”“命运之桥”“人生之桥”“亲情之桥”„„
2.乡土组
(1)中国十大名桥:
①卢沟桥②广济桥③五亭桥④赵州桥⑤安平桥⑥十字桥⑦风雨桥⑧铁索桥⑨五音桥⑩宝带桥
(2)世界十大名桥: 第一名明石海峡桥(日本)第二名大带桥(丹麦)第三名亨伯桥(英国)第四名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中国)第五名青马大桥(中国香港)第六名费雷泽诺桥(美国)第七名金门大桥(美国)第八名梅克金海峡桥(美国)第九名南备赞濑户大桥(日本)第十名博斯鲁斯二桥(土耳其)3.文学组
(1)与桥有关的成语(濠梁之上、河梁携手、架海金梁)主持人说解释,同学猜成语(桥归桥,路归路;过河拆桥;河梁之谊)(2)介绍与桥有关的对联
①一楼一水一桥,千古文章千卷画;万国万商万旅,满城春色满湖诗。
②贯通八百里重湖,浩渺今看联一线;翻遍几千年历史,巍峨那见有斯桥。
③小江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山会两县;大善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④吉利桥横形半月,太平梁峙映双虹。⑤浅渚波光云影,小桥流水江村。(3)介绍与桥有关的歇后语: ①九曲桥上散步——走弯路 ②烂板子搭桥——白搭 ③烂桩子搭桥——不牢靠 ④配乐诗朗诵《再别康桥》(4)交流描写桥的诗歌。
①鸡声野渡溪桥滑。(《疏影》吴潜)
②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竹枝词》刘禹锡)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温庭筠)⑤朱桥翠径,不许京城尘飞到。(《谢池春》陆游)⑥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临江仙》陆游)4.艺术组
(1)欣赏富有艺术美的名桥:绍兴纤夫桥、八字桥,泰顺廊桥,扬州五亭桥,广西三江程阳桥,福建泉州安平桥,西安灞桥等。(2)欣赏画家笔下的桥:孟克《桥上的少女》,梵高《阿尔的吊桥》,达芬奇《蒙娜丽莎桥》等。
(3)欣赏邮票中的桥
(4)介绍有关桥的音乐和电影:《北京的桥》,《卡桑德拉大桥》,南斯拉夫著名电影《桥》,《廊桥遗梦》,《桂河大桥》,《遥远的桥》,《魂断蓝桥》等。
【活动小结】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事件是( )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南昌起义
2、下列人物中参加了南昌起义的是( )
①朱德 ②贺龙 ③周恩来 ④邓小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 )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革命年代,毛泽东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当年革命的大好形势。这里的“星星之火”指的是哪一革命根据地( )
A.井冈山根据地 B.陕甘根据地 C.左右江根据地 D.中央根据地
5.阅读下面材料: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湖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这段歌谣涉及哪几个历史事件?
(2)为纪念“南昌打响第一枪”而设立的节日是什么?
(3)“朱毛合”发生在什么时间?“四军”是指哪一支队伍?这里“建奇功”是什么意思?
B卷
1、 胡锦涛同志说:“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2、带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起义领导人是( )
A.朱德 B.周恩来 C.邓小平D.叶挺
3、下列哪一事件,最能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
A.发动南昌起义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发动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4、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
5、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哪几次武装起义,历史意义如何呢?
C卷
1、你知道“八一”南昌起义纪念碑,矗立在今天哪个省的省会吗?( )
A.广西 B.江西 C.山西 D.江苏
2、下列对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②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④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某旅行社计划推出一条红色旅游路线,以便使游客重温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光辉历程。你认为以下景点哪一个不应在设计路线之中( )
A.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B.秋收起义纪念碑
C.南昌起义纪念塔 D.会宁会师纪念塔
4、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高大,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井冈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4%,景区内拥有各种植物3 800多种。
材料二:(井冈山)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中国近代史》请回答:
(1)毛泽东当初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原因。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初级中学 狄赛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谰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名家名篇,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将随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感受不同节日的无穷乐趣,从而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社戏》:小说按照“盼看社戏DD去看社戏DD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详写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详写部分的景物描写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对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对社戏的怀念起着点旨作用。“我”所怀念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他们的劳动本领,办事能力,农村特有的风光,自由的空气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亲密的关系。“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可精读,两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本文题目是“社戏”,但为何还要写到“乐土”中的其它三“乐”?
2、简述去赵庄看戏的过程。
3、请你通过想象将去看戏和归途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用画笔画出来,体会一下“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可在课后完成)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位少年朋友和哪位成年人?为什么?你的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和长者吗?(小组交流)
5、其实,在船上吃的豆也是生长在田里的普通豆,去看戏,也不尽兴,但“我”却说“直到现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这看似矛盾的结论,你是如何理解的?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吗?(小组讨论)
6、你是否也有过一次愉快的旅行或难忘的探亲故事?说给大家听听(或课后写出来)。
7、你希望你的家乡有怎样的“民风”?事实上怎样?
《端午日》:散文描写了端午赛龙舟的热烈场面,按“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的思路展开,意在体现传统节日的价值。让学生在了解淳朴民风的同时,丰富生活体验,感受传统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激励争先、合作、奋发向上和爱国、爱民、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本文可以略读,一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2、作者的家乡过端午有哪些习俗?文中重点写的是哪种?(或为何不以“赛龙舟”为题?)
3、假如你来组织一次“赛龙舟”活动,将如何策划呢?(如赛前准备、人员安排、预期效果、奖励形式、注意事项等等)(小组讨论)
4、如果你是文中插图中的一个人物,你最愿意当哪一处的哪一种或哪一个人物?如何当好这个角色?(可涵盖文中描写的各种细节,引导学生明确“同舟共济”精神的重要)(小组交流)
5、你家乡的端午是怎么过的?有什么寓意吗?你还知道端午节的别的习俗吗?
《我的本命年》:散文回忆了作者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从腊月预热,后一天比一天增温、火热、发烧直到年三十的除夕之夜,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本文可精读,两教时)
可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1、你知道“年”的传说吗?
2、作者小时候过年有哪些习俗?这些习俗有何寓意?
3、挑选文中的几个习俗,为它们做几个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剪纸或年画。
4、现在过年都有哪些习俗?与文中比较,消失或保留或发扬光大了哪些习俗?由此,你明白了什么?(结合课后“探究、练习”)(小组讨论)
5、你最向往以何种方式过春节?
6、收集其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是如何度过一年中其它隆重的节日的(如圣诞节、感恩节、泼水节、庙会等等),并了解共寓意。
7、在课后开展辩论,主题围绕习俗与时尚的不同意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尽管作者朝代不同,诗词体裁不同,但反映的都是一个共同主题:中秋咏月抒怀。中秋是我国传统三大节日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月圆之时,人们渴望国家统一,家人团聚。(可精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两教时)
《十五望月》:在唐代咏中秋诗篇中,是较为著名的一首。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久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
《水调歌头》由月光的转移照着“无眠”的人自然引出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怅恨与亲人久别,而又无可奈何,于是自叹自哀,得出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常理的结论,最终以积极的心态战胜了“遁世”的念头,表达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我的思念是圆的》作者借中秋之月抒发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不是一般的低呤浅唱,表面的是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对人民幸福的期待。
三首诗词建议以诵读为主,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课文,从而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表达等方面去体会、去欣赏。课后可让学生去收集各地的中秋习俗,充分感受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如安徽农村的“舞草龙”、广西壮族的歌墟活动、浙江山区的“抢瓜”、台湾地区的“抛帕招亲”等等),也可让学生竞赛背诵咏月名句或创作咏月诗歌。
诵读欣赏:可让学生利用注释及说明自己读背领会。
.写作:生活中到处是“米”,但要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观察、多思索、多积累”,将自己精彩的见闻及由此引发的所思、所感写出来。
综合实践活动:
1、到图书馆亲自借阅本学期涉及过的名家著作,如冰心、巴金、鲁迅、艾青等,从而熟悉借书的有关程序。
2、查阅有关书籍的目录或名言警句等。
3、查阅与单元相关的资料,制作读书卡片,如各地重大节日的风俗习惯,相关传说等内容。
4、交流各自制作的各类卡片,并按内容分类、展览、评比。
5、结合微机课学会网上检索有关信息
戳穿颖慧啁啾臆断翌日笃信宽宥并蒂桑梓门枢
毋宁茫昧嗣后睥睨阔绰簇拥兀自轩敞恐吓俯瞰
光怪陆离汪洋万顷海市蜃楼优柔寡断饶有兴味聊以自娱
迥然不同栩栩如生唯唯连声
二、 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2.可望而不可即:能望见, 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 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
3.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 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 在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 现多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4.优柔寡断:办事迟疑, 不果断。
5.君子固穷:语出《论语》, 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固, 安守。
6.不省人事:指昏迷过去, 失去知觉, 也指不懂人情世故。
7.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 答应的声音。
8.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 提不起劲头。
三、 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家, 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2.沈括和 《梦溪笔谈》:沈括, 字存中, 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晚年隐居梦溪园 (故址在今江苏镇江) , 写作笔记, 名为《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3.《孔乙己 》选自 《呐喊 》, 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而 《狂人日记 》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4.吴敬梓:字敏轩, 清代小说家。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
5.契诃夫:俄国作家, 西方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其作品深刻反映了俄国社会的现象。 主要作品有《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单元分析】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产品销售市场,掠夺原料,瞄准了政治上腐朽、经济上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接连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的国势日益沉沦,而中国人民却顽强抗争,他们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知识结构】
一、列强的侵略
【典型题例】
例1: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中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 )
A B C D
解析: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学生对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掌握情况。A选项中虎门销烟发生在鸦片战争前;B选项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園;C选项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D选项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所以,应选D。
例2: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 ②邓世昌抗击日军 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是在1878年;邓世昌抗击日军是在1894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在1839年。很明显,本题正确答案应是B。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年“6·26”国际禁毒日“万名干部普法行”禁毒宣传活动走进某中学,通过演讲宣誓、挂图展览(如右图)、“禁毒我参与”征文等活动,倡导学生远离毒品,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争做文明青少年。在19世纪上半期,领导中国禁毒运动的是 (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孙中山
2.林则徐说了一句光耀古今的名言:“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是对下列哪位皇帝说的 ( )
A.同治帝 B.乾隆帝 C.道光帝 D.光绪帝
3.2012年暑假期间,八年级学生小敏去东莞旅游,在东莞停留期间,小敏将会见到 ( )
①林则徐塑像 ②鸦片战争博物馆 ③虎门遗址 ④太平军发动起义遗址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对于下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这是一个平等条约 ②这是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 ③该条约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④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标志性事件。火烧圆明园的是 ( )
A.英法联军 B.俄军 C.美军 D.日军
6.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圆明园的:“似挥残臂戟天呼,痛说当年劫火馀。留得千秋家国恨,让人来画卧薪图。”此诗句中“当年劫火馀”说的是 (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7.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军起义。为镇压太平军,当时的满清政府,不得不调离了北方的守边部队。某国趁火打劫,大军压境,胁迫清政府割让东北地区大片领土。该国是
( )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8.今天的人们也许很难相信,最先想出雇佣西洋人组织洋枪队这个主意的人,竟是中国近代大思想家王韬。他向上海当政者献计:组织洋枪队,“以西人为领队官,教授火器,名曰洋枪队”。洋枪队当时的头目是 ( )
A.华尔 B.阿古柏 C.西摩尔 D.赫尔利
9.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虎视眈眈想争夺新疆的国家是 ( )
A.英国和法国 B.俄国和美国 C.法国和美国 D.英国和俄国
10.左宗棠为收复新疆采取的策略是 ( )
A.先南后北,急进急战 B.先西后东,缓进急战
C.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D.先东后西,缓进急战
11.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 ②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③中俄签约,中国收回伊犁 ④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2.小强在学习了“收复新疆”知识后,进行了概括(见下图)。你觉得他应在图中A处填写什么呢?
( )
A.宣政司 B.行中书省
C.行省 D.驻藏大臣
1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
A.把朝鲜变为殖民地 B.向中国东北扩张
C.解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D.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14.“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5.《辛丑條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说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 (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地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
二、非选择题
16.下面知识图表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进行改正。
错误一: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二: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三: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娟准备暑假外出游玩,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她对右图所示的建筑很感兴趣,准备邀请同桌一起前往。如果你对此比较熟悉,就来做小娟的导游吧!
(1)这幅图反映了哪一次战争中的情景?
(2)残垣断壁还隐约可见当时之豪华,这座壮观的园林叫什么?后被哪些国家洗劫?
18.第八款:中国为保证认真实行约内所订各款,听允日本军队暂占守山东省威海卫。又于中国将本约所定第一、第二两次赔款交清,通商行船亦经批准互换之后,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确定周全妥善办法,将通商口岸关税作为剩款并息之抵押,日本可允撤回军队。倘中国不即确定抵押办法则未经交清末次赔款之前,日本仍不撤回军队。
(1)上述条款出自哪一条约 ?签订该条约的是中国的 和日本的首相 。
(2)这个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
(3)请列举出这个条约中有关割地的内容。
(4)这个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19.在学习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后,某校准备举办一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畅所欲言。现在也邀请你参加进来,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形式:请你设计一个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
(2)活动目的:你觉得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3)活动探究: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参考答案:
一、1.A 2.C 3.D 4.B 5.A 6.B 7.C 8.A 9.D 10.C 11.D 12.C 13.D 14.B 15.C
二、16.(1)“进一步”改为“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改为“甲午中日战争”;“《北京条约》”改为“《辛丑条约》”。
17.(1)第二次鸦片战争。(2)圆明园。英国、法国。
18.(1)《马关条约》。李鸿章;伊藤博文。(2)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胜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4)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1)举行演讲比赛、举行主题班会、出黑板报、观看影片等。(2)重温本单元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心等。(3)略。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元分析】
所谓近代化,即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中国近代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1898年的戊戌变法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孙中山等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知识结构】
【典型题例】
例: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依据四幅图片材料,分别写出与之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的名称。
(2)请简要回答与图3相对应的运动(或事件)突出的历史功绩。
(3)请说出以上四幅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联系能力、概括能力。解答的关键在于能够根据图片标题,找出与图片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准确链接所学知识。
参考答案:(l)图1:洋务运动;图2:戊戌变法;图3:辛亥革命;图4:新文化运动。(2)历史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或中国有识之士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
【模拟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下列选项中与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同一类的是 (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福州船政局 ③轮船招商局 ④汉阳铁厂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2.张之洞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下列选项中与张之洞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汉阳铁厂 B.轮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 D.安庆内军械所
3.洋务派在 口号下,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同时也创办了一些近代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 ( )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平等”
C.“扶清灭洋” D.“自强”与“求富”
4.京师同文馆创办的宗旨是 ( )
A.强兵富国,摆脱困境
B.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
C.发展民族工业
D.强身健体
5.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他们上书皇帝,主张变法维新。这一历史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6.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要举行以戊戌变法为内容的辩论会,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辩论论据的是 ( )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加剧侵略中国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7.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 )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8.戊戌六君子中的一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此人是 (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张之洞 D.翁同龢
9.右图是兴中会誓词,兴中会成立于 ( )
A.武昌 B.广州 C.南京 D.檀香山
10.对于辛亥革命,下列看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11.下列选项中与孙中山革命活动无关的是 ( )
A.提出三民主义 B.创办黄埔军校
C.领导南昌起义 D.成立中国同盟会
12.2012年5月27日,是陈独秀逝世70周年纪念日。陳独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及首任总书记,中共“一大”至“五大”期间党的最高领袖。以下与陈独秀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筹办《青年杂志》 B.写成《狂人日记》
C.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发表《庶民的胜利》
13.“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是下列哪位人物的名言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右图,回答问题。
(1)“公车上书”发生在哪一年?因什么条约的签订而引起?
(2)当时的清朝皇帝是谁?谁领导了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有何影响?
15.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周年纪念日,中国邮政于2011年10月10日发行《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1)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2)邮票中的人物是谁?辛亥革命首先在哪个省爆发?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16.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大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
联系所学知识,写出三者各自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的主要贡献。
(1)洋务运动: 。
(2)戊戌变法: 。
(3)辛亥革命: 。
17.在学习了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后,小红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在整理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些问题,请你来帮助解决。
(1)在整理过程中,小红始终心存困惑: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这到底该怎么解释呢?请你帮帮小红。
(2)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什么感想或启示?
参考答案:
一、1.C 2.A 3.D 4.B 5.C 6.C 7.A 8.B 9.D 10.D 11.C 12.A 13.B
二、14.(1)1895年。《马关条约》。(2)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等。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15.(l)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建立了中华民国。(2)孙中山。湖北省。三民主义。
16.(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2)戊戌变法: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它提出的一系列的改革蓝图,是中国资产阶级进行近代化的首次尝试。戊戌变法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3)辛亥革命:吸取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教训,以武力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历史八年级上第三单元】推荐阅读: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同步试题06-27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05-28
一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几06-17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作文范文12-16
四年级上第八单元作文06-18
八年级英语上第一单元07-10
六年级上第八单元作文10-24
一年级语文上第八单元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