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圆明园的诉说”,让学生了解从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晚清中国的侵略罪行。初步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2、了解侵华战争的有关历史,了解战争的罪恶,了解面对民族灾难史自己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3、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尤其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
4、总结历史教训,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振兴中华的遗志。
教学重点:
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本单元的课时安排:
《圆明园的诉说》 1课时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 1课时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1课时
《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圆明园的诉说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渐丧失了主权,遭受了巨大的民族空难。
2、让学生初步感受“落后必然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感受园林今昔
1、师简介圆明园
2、播放圆明园今昔风光。(课件出示)
二、谈体会、质疑,深入课题
同学们,看完这段录相,你想说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1、指生谈体会。
2、老师和学生一起提炼出学生提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如:(1)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毁圆明园?(2)清朝政府和军队干什么?
(3)当年圆明园被抢走的珍宝有多少、现在去向如何?
3、小组同学结合了解到的有关清朝历史知识,讨论问题。
4、小组选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小结:一座经营了150多年,综合中西建筑艺术成就,聚集了古今艺术珍品和历代典籍、世界上少有的壮丽宫殿和园林。在惨遭侵略军大肆抢掠和焚烧后化为乌有了。这还只是中国百年屈辱中的小小的一页。
三、拓展延伸,了解历史
1、你们看,这是鸦片战争前和鸦片战争后的两张地图,你们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地图)
2、学生发言,谈感悟。
3、那我们的领土哪里去了呢?
4、学生结合所查资料讨论。
5、小结:是啊,1840年,英国用鸦片、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清政府屈辱求和,于1842年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岛,赔款二千一百万两,此后又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下面让我们来浏览一下这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吧。(课件出示条约)
6、同学们你们看了想说点什么?
7、“落后就要挨打”,那么我们如何摆脱“挨打”的处境呢?
8、学生讨论发言。
过渡:现在很多人提议重新修建圆明园,你们认为是否需要修建呢?我们来展开一次辩论,一同探讨这个问题。正方观点是同意修建,反方观点是不同意修建。
四、开展“圆明园是否重建?”小辩论。
1、小组内讨论
2、班内辩论。小结:无论建还是不建事实上并不重要,关键是作为每一个人中国人我们都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我们的五星红旗增光添彩!
最后让我们在《红旗飘飘》优美动听的旋律声中结束这节课,为着我们的五星红旗能永远飘扬在世界的东方,让我们共同努力来振兴中华。
五、课后拓展
在教室的后墙上贴一张圆明园遗址图片,并在旁边挂一本感言本,让学生再上网或到书籍中寻找一些与这段历史相关的资料,好好阅读,并且可以粘贴图片,发表感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史实以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各种滔天罪行。
2、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活动重点: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真实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忧患意识。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渲染情境
1、放雄壮浑厚的大合唱《黄河大合唱》。
2、谈话:“保卫黄河、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嘹亮的歌声唱出了我们中华儿女几代人的心声,保家卫国是我们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中,有多少我中华儿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尤其是八年抗战,那是用血肉之躯筑起来的万里长城,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20世纪30年代,日本,这个与我们只一水之隔的近邻,大面积发动了对华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惨痛记忆,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了野蛮、可耻的一页。尤其是1937年12月13日,一个血腥的日子,一个震惊世界的日子。这一天,日本侵略军攻陷了南京城,一场野蛮的屠杀开始了,30多万中国人倒在了血泊中,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请看大屏幕)
二、情境再现、回顾历史
1、课件播放南京大屠杀有关图片。
2、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话?
3、回忆历史,我们的心情是沉痛的,亲手去揭自己身上的伤疤很疼,甚至会疼到骨子里。但我们必须去揭,只有永远会痛,才会永远不忘历史的耻辱,激励自己不断前进。下面请同学们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的资料,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同学听。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按“亲历者”、“日本老兵的回忆”、“国际友人的见证”三个专题来搜集。)
4、开展读书交流会。
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资料的类别自由组合成活动小组,分别组成三个专题小组,进行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5、教师补充中日甲午战争资料,使学生进一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历史,激发起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6、小结:从以上的交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日本对我国发动了多次战争,在历次的侵略战争中,大量地掠夺了我国的财富,并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阅读课本50-51页,进一步了解战争的后患。
三、组织“热点新闻”追踪讨论会
1、师生结合资料交流:(1)齐齐哈尔遗毒事件(2)中国劳工刘连仁的故事(3)731部队细菌战
2、面对这铁证如山的史实,大家知道现在的日本政府是什么态度吗?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说南京大屠杀是为了排除抵抗,甚至说纯属捏造;而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等等,在日本,许多无知的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日本首相小泉每年都要去参拜靖国神社,大家知道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吗?
(1)课件展示-罪恶的焦点-靖国神社。
(2)看一则新闻。标题为“我国就日本首相再次参拜靖国神社表示强烈愤慨。”
3、介绍“苏向祥”事迹,进一步了解当今日本政府对此的态度,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想。
四、拓展升华
1、有人说,过去了的不要再提,也有人说,我们要世世代代记住民族的仇恨,你怎么看?
2、为了让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永远记住这段惨痛的历史,为了让那些不知情的人永远不忘记他们的祖先曾经犯下的滔天罪行,请拿起你的笔,让心中的话流淌,给日本不知情的小朋友写一封信,把你最想说的话告诉他们。
3、学生写信。
4、交流一至两封信。
五、延伸活动
1、把搜集的资料做成剪报,办一期班报展览。
2、把今天课堂上你印象最深的事讲给你的亲友听,要求他们听后在你准备好的本子上写上一句他们最想说的话,并请他们签名,一星期后交流。
教学内容: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活动目标:
1、知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
2、爱戴革命先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活动过程:
一、唱响国歌
1、教师激情谈话: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们都会唱起那首雄壮而又催人奋进的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当你唱起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二、回顾历史
1、从列强闯入中国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斗争。他们不屈不挠、奋发图强,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让我们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故事。
2、观看教科书配套光盘(1)三元里人民抗英故事(2)五四运动
3、学生交流从以上历史事件中得到启示和感受。
4、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人物和历史事件,然后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5、教师补充英雄故事集名言(1)吉鸿昌的故事。名言: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2)冯玉祥的故事。名言:救民安有惜肩日,革命方为绝顶人。
三、难忘的日子
1、每年我们都会度过这样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5月4日,7月1日,8月1日,10月1日┅┅ 为什么在这些日子人们都要举行一些活动来庆祝和纪念它呢?
2、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这些日子的故事。
3、在这些日子当中最值得我们纪念的那个日子?为什么?
4、播放《开国大典》短片,重温“10月1日国庆节”读58页的文字,了解国歌的来历。
5、交流对国歌的了解。
四、故事会
1、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抗日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同学们一定看过不少这样的电影,比如《小兵张嘎》,你还看过哪些?
2、学生上台讲自己看过的抗日英雄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1、把自己了解到的抗日英雄故事讲给自己的小朋友听
2、看一部爱国电影,并写出观后感出一期专栏。
教学内容:振兴中华,我们的责任
活动目标:
1、总结历史教训,缅怀革命先烈,继承他们振兴中华的意志。
2、教育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每当我们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当我们听见庄严雄壮的国歌声,每当我们看到一幕幕浸透着民族优秀精神的感人场景„ „我们都为之激动,为之肃然起敬。在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奋斗中,有许多仁人志士,革命先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们的故事。
二、寻找建设者的足迹
1、学生汇报,建国以来我们的先辈为社会主义建设所做出的努力,汇报收集的人物以及故事(如李四光、时传祥、袁隆平等)。
2、出示有关名人的故事课件。
3、读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贾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范仲淹
问:你对这些名言是怎样理解的?你想到了什么?
4、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收集的材料。
三、揭示 “振兴中华”之内涵
1、指导学生读教材,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小组交流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名人故事。
3、开故事会
(1)讲解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2)简介梁启超生平,阅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3)介绍自己最敬仰的爱国志士和革命先辈的事迹。
四、“振兴中华”我先行
1、提出问题:(1)现在振兴祖国的内容和任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谈谈自己如何对振兴祖国作贡献。
2、小组活动,制作“振兴中华”卡片。
3、集体交流卡片内容。
4、启发学生谈本次活动的感想。
以前,可恨的日本鬼子在中国是多么傲慢,从上海被日本鬼子占领以后就直逼南京。在司令官松井石的指挥下,日本鬼子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据后人统计:日本鬼子共集体大屠杀28案,杀害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杀害15万人;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珍品也被掠夺了不少,他们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85万册的图书量。这几个是多么可怕的数据啊,南京大屠杀真是惨绝千古人寰!这么可怕的一次大屠杀,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1937年12月13日,这大屠杀的开始!
在今日,虽然我们现在求和平共处,但也不能因此忘记了这一段历史,我们要永远记得。在5月28日,商标局竟批准了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词作为商标,那就是“三光”,我们一看到这个词,就会想到以前日本在我国实行的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而且这家企业还是日本公司,这当然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所以我们应该阻止这一类事情的发生。
张福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历史不能忘记。
一年一度,岁月如歌,美好的日子总是不期而至,庆祝第二十九个教师节的喜悦之情依然荡漾在心底,欢度中秋佳节的期盼之心又在怦然而动,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老师道一声:老师,中秋节快乐!
同学们,值此金秋送爽,瓜果飘香之季,作为中华子民,作为高素质的廷中学子,我们不能忘记我们国家曾经的沧桑,屈辱的历史,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
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那一代人的伤痛早已在时间的冲刷下磨灭的所剩无几,我们几乎要忘却那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可是,列宁讲了一句话;“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不能忘却,历史不容我们忘却,为了永久和平,为了远离战争,为了千秋万代子孙后代的安宁,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不要忘记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稳定和繁荣。“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要记得,在中国的土地上矗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要记得,流离失所的人们在沦陷的国土上苦苦挣扎,一片片沃土染成了猩红的血色;要记得,天真美丽的梦想在所谓的“武士道”下被击的破碎不堪;要记得,战火纷飞中一双双渴求和平的目光,在无情的屠刀下不暝;要记得,悲痛的哭喊,在血腥弹雨中戛然而止。国家的孱弱,民族的耻辱,叫我们怎能忍受,怎能遗忘!
同学们,历史的车轮仍在前行,为了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与自信气概,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激励自己,发奋图强,立志成才,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应该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用一生一世的责任去创造一个更加辉煌的中国!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一、选择题
1.水排的发明者是()
A.王景B.鲁班C.杜诗D.李冰
2.东汉时期,人口达百万人的城市是()
A.西安B.洛阳
C.开封D.咸阳
3.下图是西汉的新工具耧车,主要用于()
A.播种B.翻土
C.耕地D.碎土
二.阅读下面材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反映了汉朝统治者什么想法?
(2)对照上述做法,当前有哪些不足之处?我们应从中获得哪些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1.C 2.B 3.A
二、
(1)材料说明,汉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对鸟类的保护和环境的绿化。春、夏正是鸟类产卵节季,为保证鸟的繁殖,不准掏窝、不准打鸟是正确的。
方银官(fangyinguan)
一、单项选择(35分)1.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3.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 4.秦朝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是()A.隶书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5.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6.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时期是()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魏晋时期 8.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开创了“四诊法” B.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法 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9.西汉时用于播种的工具是()
A.水排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10.汉朝时期,从西域传入我国的作物主要有()①石榴②核桃③水稻④苜蓿⑤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⑤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12.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13.在秦朝中央政府中,掌管监察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 D.皇帝
14.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A.秦始皇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15.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A.《九章算术》 B.地动仪 C.造纸术 D.《伤寒杂病论》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西周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7.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论著是()A、《道德经》 B、《春秋》
C、《诗经》
D、《论衡》 18.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19.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A.孔子 B.王充 C.张衡 D.董仲舒 20.汉武帝时,大败匈奴的两位名将是()①卫青 ②霍去病 ③窦固 ④窦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无关的时间是()A.208年 B.220年 C.221年 D.229年
22.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的政治家是()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23.下列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
①赤壁之战 ②刘备称帝 ③西晋建立 ④孙权称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4.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A.东鳀 B.琉球 C.夷洲 D.扶桑
2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26.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27.江南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也得到普遍推广的时期是()A.三国时期 B.西晋后期 C.东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8.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29.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
A.佛教兴起 B.民族歧视 C.民族融合 D.农民起义 30.南朝时,冶铁技术进步的表现是()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 B.用水排鼓风
C.用煤作燃料冶铁 D.灌钢法的采用 3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A.改革鲜卑族人的习俗 B.为了统一江南地区
C.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D.抑制豪强地主,发展农桑 3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
A.数学著作 B.天文著作 C.农学著作 D.地理学著作
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中,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
A.顾恺之的画 B.王羲之的书法 C.敦煌壁画 D.龙门石窟浮雕 34.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
①《女史箴图》②《兰亭序》③《洛神赋图》④云冈石窟的浮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5.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A.贾思勰 B.祖冲之 C.郦道元 D.张衡
二、材料解析题(17分)
36.“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①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
②这些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③历史上是怎样评价这位统治者的?
37.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①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
②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
③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38.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东汉画像砖(见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又有什么联系?
三、简答题(8分)
40.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并称“秦皇汉武”。你所在班级要举行一场题为“秦始皇和汉武帝谁的功劳大”的课堂辩论活动,正方立场是“汉武帝功劳大”,反方立场是“秦始皇功劳大”。你准备加入哪个代表队?请你写出能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参考答案:
1-37题答案详见课本。
38.(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2)北方战乱。(3)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39.1)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不同点: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学说的读书人。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
40.正方:汉武帝功劳更大
理由:汉武帝的功绩: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思想的精华;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的联系和交往,为西域归属中央政府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次鼎盛时期。
反方:秦始皇功劳大.理由:秦始皇的功绩:灭六国,结束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中国,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他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廖昕
一、教材说明:
本单元讲述了新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在国际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重要一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史上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做出了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二、知识线索梳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的春雷-----在希望的田野上------对外开放的窗口
2、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文艺体育事业百花齐放
3、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4、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高举伟大旗帜
三、学习目标:
1、能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2、能够列举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科技发展的标志性成果,能够说出什么是“八六三计划”。了解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变化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根据“材料阅读”中的表格说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得到了基本普及的史实,增强分析图表的能力。根据课本列举出文学、艺术、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培养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4、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经济腾飞情况,根据史实分析、归纳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难点是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五、课时安排: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 第12课 乱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1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1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1 ——学习与探究之三 1
六、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所涉及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都是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但同时我们又可以找到大量的事例来说明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因此,建议在课前发动学生收集、整理一些相关资料,借助图片、影视等资料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主动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由景生情,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
七、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 了解-的兴起。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1.-的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说, 耶稣 是“救世主”。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为国教,促进了-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
(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 日耳曼 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 法兰克 王国。
(2)统治:克洛维皈依了 - ,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 罗马国有 的土地和 无主土地 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3)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3.封君与封臣
(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 土地 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 兵役 服务。赐地的人成为 封君 ,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2)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 无偿 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 财产 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 等级 性,而且权利、义务 交织。
(4)影响:以 土地 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 存在。
4.查理曼帝国
(1)继位: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 查理 继承王位,成为法兰 克国王。
(2)扩张:800年前后,版图扩展到今天的 意大利 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3)统治:实行鼓励 - 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贡献“ 什 一税 ”。
(4)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因此查理又称“ 查理大帝 ”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史称“ 查理曼帝国 ”。
通过通过看录像、自学等使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前面所学习的有关“文革” 的历史史实,说明为什么“两个凡是” 是错误的?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 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新授内容:
第一篇:开启篇-----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学生细读课文第一子目,观看视频完成以下问题
1、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
2、会议的内容有哪些?
3、该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在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以此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并且以表格的形式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学生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加深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学过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会议?其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哪些?选代表发言,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中共一大、遵义会议、七大、八大、还有今天所学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转折意义的是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同时理论也转化为现实——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过渡到第二部分——农村改革。第二篇:对内改革农村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学生细读课文第二子目,找出农村改革第一村、主要形式、内容、意义。学生回答,老师及时点评。出示图片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前凤阳花鼓、18个红手印生死书,体会农民的创新精神.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所以设计了剖析概念这一环节,通过课件动态展示使学生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实行的基础,农民的责权利分别是什么。
过渡:凤阳的星星之火,蔓延到全国形成燎原之势。1982年以后,包产到户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农村。
它的实施有什么效果呢?向学生展示图片和材料,学生先独立思考,同位间可以讨论,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到这课为止,新中国成立后的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已经学完,所以设立“想一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建国后农村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及每次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学生先独立思考,同位讨论统一答案,代表发言,老师点评。认识第三次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次严重的失误,给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损失,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政策,一方面体现了中共对农业的重视,同时也告诉我们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过渡:在农村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对外开放也迈出了步伐。第三篇
对外开放篇----对外开放的格局
学生细读课本第三子目,找出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剖析原因:我国为什么对外开放?出示材料,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得出科技落后资金匮乏等原因,得出目的是引进外资、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看屏幕图:
设计意图:以图示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对外开放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对外开放的步骤。归纳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深入内地的格局 我国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强调经济特区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本质的区别在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学们
想一想: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学生独立思考,老师从前提、目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提示,代表发言。老师点评。
过渡:在对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的重点问题在
四、合作探究
设计以下问题: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方面分析,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完成)
转折体现在:思想路线由两个凡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路线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和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路线由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五、课堂小结
六、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过关训练,同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知识纠正。总结升华
青云一中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查,分析自己错题的原因,明确上课专心听讲,答题时认真细心及平时做好全面复习的重要性。
2、通过讨论错题答案和教师的简单讲评,使学生总体掌握并巩固该单元各项知识内容和各种答题技巧。
3、拓展学生的单元知识内容并促使部分差生巩固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及薄弱环节。矫正试卷中存在的错误,进一步巩固检查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1、对比法,归纳法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没有解决的问题。
3、整理学案,记忆重点问题 【课型】讲评课 【课时】一课时
【教具】学案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统计好全班的平均分,优分率,及格率,部分题目的得分率和学生易错的各种答案,并分析学生各题得分高低的可能原因。
【学习过程】
一、教师介绍测试基本情况:
1、介绍本班测试成绩(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表扬进步学生和优秀学生名单。
2、分析测试成绩
优势与亮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好;整合归纳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卷面良好,态度积极
不足之处:知识点记忆模糊,混淆、遗忘;没有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现缺漏、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
二、学生自查,合作探究(选择题)
1、自查及讨论:
(1)对试卷进行查漏补缺,检查哪些做的好哪些做的不好,哪些不该错而错了等。对错题用红笔圈出,并自查错题的原因是属于粗心之误还是没有真正掌握,对拿准答案的错题及时改正巩固。
(2)有疑问题目可以小组内讨论确定答案,然后再改正。
(3)小组讨论仍有疑问的问题用笔标出,以备全班师生共同探讨。
2、师生共同评析疑难问题: 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基本上反映了本试卷的难点,也是多数同学共同的错题),先由学生解答,正确与否教师最后一定要明确和强调。
3、精讲点拨:
我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得出的最突出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必须建立人民政权
C、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到农村 D、必须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命题意图]此题为否定性选择题,意在考察与秋收起义、南昌起义结果无关的事件,可用排除的方法。
4、补偿训练
1、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
A.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2、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 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 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3、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的“星星之火”是()
A.井冈山根据地B.陕甘根据地C.左右江根据地 D.中央根据地
5、经验分享(选择题)
1、认真审题,圈定关键词。
2、正确解读材料的含义
3、注意提取有用信息。
三、学生自查,合作探究(材料题)
1、分析材料题的失分原因及解决方法
失分原因:
(由学生分组讨论,在全班交流讨论,由教师总结,并提示解决办法)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语言表达不完整(可提出具体问题,并指出错误)解决方法:
(1)仔细审题,找出问题;(2)思考要解答的关键点;(3)在脑中整合所学有关知识
(找出问题—思考方法——找出要素——具体分析——整理作答)
2、小组讨论错题 : 要求:小组讨论,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错题改正。
3、精讲点拨(材料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的目的是什么?
(2)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还进行了哪些努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找到了一条怎样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
(针对不同学生错误进行具体分析)
4、补偿训练
江西是一块英雄的土地,在中国民主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2)说一说毛泽东为什么到井冈山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3)从“南昌”到“井冈山”,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归纳总结,共同提高、一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两次会议:中共一大、遵义会议
两次起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种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五、反思
1.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
2.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称皇帝,实行郡县制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A.建立专制集权统治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6.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秦始皇焚书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人们的言论B.禁止儒学传播C.树立秦国的形象D.加强思想控制
7.“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B.秦朝和春秋C.战国和三国D.秦初和汉初
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9.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所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B.设西域都护府C.加强监察制度D.推行儒学教育
10.董仲舒因功而受到汉武帝尊敬和后裔纪念,他最主要的功劳是:
A.提出“焚书坑儒”的主张B.提出与匈奴和亲的策略
C.提出“独尊儒术”的主张D.提出“推恩令”的策略
11.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颁布推恩令③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设置西域都护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2.观察右边的“讲经图”(汉代画像砖),这是哪一位皇帝时期兴办太学的实证?()
A.汉高祖刘邦
B.汉武帝刘彻
C.汉光武帝刘秀
D.蜀汉皇帝刘备
13.水排是我国东汉时期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一种新式工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A.灌溉工具B.水上运输工具C.纺织工具D.鼓风冶铁工具
14.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昭君出塞》,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
A.鲜卑族B.匈奴族C.藏族D.蒙古族16.3月,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全球传递。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B.张骞通西域C.玄奘西行D.马可波罗东游
17.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此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由以上的历史短剧台词,可知他们正在学习()
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印度取经
18.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位于河西走廊上的“河西四郡”是丝绸之路上的四颗明珠,请判断这四郡都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设置的()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9.近年来东突恐怖分子在x疆地区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qd立,妄图把x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年发生的史实最能证明x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C.公元前60年D.公元73年
20.20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境外路线以古丝绸之路为主线设计。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
①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③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④横跨亚欧的洲际铁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命更完整一些,让灵魂更高尚一些,使自己的经历更丰富一些,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一趟丝路,让心灵得到升华与净化。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路,我们应该从哪个省的城市出发()
A.西安 B.兰州 C.北京D.洛阳
22.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
23.东汉以前,我国用竹简或木简作为书写材料。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用了三千片竹简,由两个人抬进宫殿。竹简(木简)作为书写材料,其主要缺点是()
A.笨重,不便搬运阅读B.质劣,不能长久保存
C.稀少,不易找到原料D.昂贵,不能广泛采用
24.下列论述,表达准确无误的是()
A.西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东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西汉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D.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25.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B《汉书》C《资治通鉴》D《三国演义》
26.《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主要是因为它()
A.歌颂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反抗精神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C.歌颂了农民领袖的斗争精神D.体例完备,内容翔实,文笔生动
27.佛教和道教都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扶持,其共同原因是()
A.都是外来宗教B.都迎合统治者想长生的愿望
C.都能麻醉人民的思想D.都主张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28.下列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体现了秦朝的雕塑艺术水平B.展现了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
C.兵马俑与真人真马大体相当D.体现了佛教文化对我国的影响
二、判断改错题
29.以下是某同学所作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读书笔记,请指出其中的四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x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1)错误:订正:
(2)错误:订正:
(3)错误:订正:
(4)错误:订正:
四、材料分析题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总是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遗憾就像一块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常让我们感觉到一种疼痛。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有赖于这种文化,才能坚持生存和发展下去,而文化的运动与交流,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汉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
──《怀念匈奴》
材料二:当年“马踏匈奴”的主人霍去病,如今正静静躺在高大的封土下。在霍去病短短二十四年的生命历程中,他完成了汉朝五代帝王的宿愿:驱匈奴于大漠之上,受四方万国之来朝。他六次出征匈奴,足迹远至北海,将祁连山、焉支山、阴山、狼居胥山一一踏破,为汉朝带来了胜利的荣耀与和平的曙光。当他发出“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豪言后不久,便猝然倒在战争的间隙。
──《站在霍去病墓前》
材料三:
(1)举例说明,匈奴在短暂的东方生活中,对中原汉王朝构成的强大的威胁?
(2)秦朝、西汉初年以及汉武帝时期各是如何解决匈奴对中原王朝构成的威胁的?
(3)找出材料二中描述霍去病功绩的句子,说明了汉武帝为何给霍去病修建高大的陵墓?并谈谈你对“匈奴不灭,何以家为”的认识?
(4)请说说你对“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十分必要的。”这句话的认识。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拓展了汉王朝的视野,引发了汉王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有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史称“张骞凿空”。
材料二:西汉政府在今天的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各国,以确保丝路的畅通。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迫使匈奴打消了称霸西域的雄心,这标志着西汉政府已经对西域各国开始了有效的统治。
材料三:7月31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她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丝绸之路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贸易往来之路、文化交流之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是整个亚太地区第一个作为“文化线路”申报的世界遗产,对今后亚太地区在文化线路的保护和申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请回答: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艰辛?
(2)张骞出使西域为什么被成为“张骞凿空”?有什么重大作用?
(3)以上材料中的哪一史实最能说明x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请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并说明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文化交流之路?
【第三单元不能忘记的历史】推荐阅读:
不能忘记的诗歌11-10
爱是不能忘记的400字作文-爱是不能忘记的小学生作文10-16
是不能忘记的作文07-15
不能忘记的人作文700字07-14
历史不能忘却作文800字06-06
历史八年级上第三单元09-06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同步试题06-27
第三单元的教案10-23
不能忘却的记忆教案06-23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