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历史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历史(推荐8篇)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历史 篇1

第一课远古居民

1、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1)时间:距今约170万年(2)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生产生活状况: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2、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基本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1)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3)生产生活状况: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

3、山顶洞人: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1)时间:距今约3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3)生产生活状况: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还会捕鱼,使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过氏族生活。

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

1、长江流域(南方)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1)时间:距今约七千多年(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生产生活状况: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耕作,种植水稻(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的房子,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黑陶,过定居生活

2、黄河流域(北方)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1)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3)生产生活状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质耒耜开垦土地,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种植蔬菜,饲养猪狗等动物,住半地穴式的房子,过上了定居生活,制造彩陶(有刻画符号,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3、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4、原始农耕文明的特征:(1)从事农业生产(2)过定居生活

(3)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第三课远古传说: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而成。它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华夏族尊奉炎帝和黄帝为祖先。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2、逐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逐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3、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建造宫室,制作衣服,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螺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4、禅让制: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历史 篇2

第一节常见的盐

盐的定义、几种常见的盐 (氯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 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就是分别加热, 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的, 就是碳酸氢钠, 否则是碳酸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

消毒用盐

游泳池一般用硫酸铜消毒。

医疗上一般用高锰酸钾消毒。

过去习惯用氯气给自来水消毒, 现在用二氧化氯消毒。

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主要产物是碳酸钠, 此外还有副产品是氯化铵。

钠离子可以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 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氯离子可以促生盐酸、帮助消化, 增进食欲。

氯化钠等溶于水后, 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以达到溶雪的目的。氯化钠作为融雪剂, 对植物有害, 会腐蚀桥梁等, 所以现在逐渐被绿色融雪剂代替。

第二节粗盐提纯

粗盐的初步提纯只是去除不溶性杂质, 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回收。

实验仪器

蒸发时要经常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水接近全部蒸发时熄灭酒精灯, 停止加热, 利用余热使剩余水分蒸发。

第三节盐的化学性质

盐 (可溶) +金属1→金属2+新盐 (金属1比金属2活泼, 金属不是钾、钙、钠)

盐+酸→新盐+新酸

盐+碱→新盐+新碱 (反应物都需可溶, 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盐+盐→两种新盐 (反应物都需可溶, 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部分难溶于水的盐只具有性质2。

氯化银、硫酸钡既不溶于水, 也不溶于酸 (不溶于酸就是不与酸反应) 。

第四节酸、碱、盐的溶解性 (室温)

酸:大多数都可溶。

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 其余均为难溶。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氯化银不溶于水外, 其余多数均易溶于水。

硫酸盐除硫酸钡不溶于水, 硫酸银、硫酸钙微溶于水外, 其余多数易溶于水。

碳酸盐只有碳酸铵、碳酸钾、碳酸钠易溶于水。

第五节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以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肥料。

农家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含量少, 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化学肥料的特点:营养元素单一, 肥效快。

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大, 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氮肥、钾肥、磷肥作用

尿素是含氮量最高的化肥, 并且尿素是有机物。

铵根离子的检验 (氮肥的鉴别)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钾肥、磷肥作用

复合肥: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营养元素的化肥。

常见的复合肥有: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铵

后三者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对待化肥的态度: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 合理施用化肥。

初中需要掌握的唯一一种农药就是波尔多液, 农药也需要合理施用。

第六节计算题

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第一节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1.六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2.蛋白质功能、存在、构成

人体蛋白质代谢: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蛋白质, 在胃肠道里与水发生反应, 生成氨基酸。氨基酸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 一部分氨基酸被氧化, 生成尿素、二氧化碳和水等排出体外, 同时放出热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另一部分氨基酸再重新组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 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

几种蛋白质 (维持生长发育, 组织更新)

血红蛋白:由血红素 (含亚铁离子) 和蛋白质构成

作用: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载体 (血红蛋白+O2→氧合血红蛋白)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强200倍。结合了一氧化碳的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 人就会缺氧窒息而死亡。

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有毒物质。

酶:酶是生物催化剂。

特点:高效性、选择性、专一性

蛋白质的变性 (不可逆) :破坏蛋白质的结构, 使其变质。

引起蛋白质变质的因素:

物理:高温、紫外线等

化学:强酸、强碱、重金属盐 (银离子、铜离子、汞离子、钡离子) 、有机物 (甲醛、酒精) 等

应用:用甲醛水溶液 (福尔马林) 制作动物标本, 使标本长期保存。

蛋白质的检验:点燃, 如果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就说明有蛋白质。

3.糖类作用、组成。

常见的糖

富含淀粉的食物容易发生霉变 (产生黄曲霉素) 。只有温度达到280℃以上才能破坏黄曲霉素, 所以霉变食物绝对不能食用。

4.油脂分类、功能、作用。

5.维生素存在、作用。

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 需从食物中摄取。

6.糖类、蛋白质、油脂的热值:脂肪>蛋白质>糖类

7.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组成人体的元素共50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

在人体内含量超过0.01%的元素, 称为常量元素。如氧、碳、氢、氮、钙等。

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 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铜、锌、氟、碘、硒等。

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钙摄入量过多的表现:结石、骨骼变粗

缺钙的表现: (青少年) 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 骨质疏松

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成人体内约含钙1.2kg, 主要以羟基磷酸钙的形式存在。

钠和钾

Na+:存在于细胞外液, 人体内含钠80~120g。

K+:存在于细胞内液, 成人每千克含钾约2g。

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 H。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 (20多种)

铝、钡、钛等微量元素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汞、铅、镉等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即使是必需元素, 也要合理摄入。

第三节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化合物: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

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 仍属于无机化合物。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

有机物数目庞大的原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在有机物中, 碳原子可以和氮、氢、氧等原子直接结合, 而且碳原子之间可以互相连接起来, 形成碳链或碳环。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大小, 有机物可分为小分子 (如甲烷) 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如蛋白质、淀粉等)

*含碳、氢 (含碳、氢、氧) 的有机物在充分燃烧时, 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而在不充分燃烧时, 产物是一氧化碳和水。

*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

*有机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蚕丝、天然橡胶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点燃后产生烧纸的气味。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链状结构———热塑性———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网状结构———热固性———如:酚醛塑料 (电木) 、脲醛塑料 (电玉)

具有热塑性的塑料可以进行热修补。

*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点燃后闻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

*聚氯烯塑料袋有毒, 不能装食品。

*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

物理方法:用力拉, 易断的为羊毛线, 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方法:点燃, 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 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危害:

(1) 破坏土壤, 污染地下水;

(2) 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

(3) 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 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解决途径:

(1) 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 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如塑料袋、塑料盒等;

(3) 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

(4) 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历史 篇3

一、专题复习关注单元主题的必要性

一是从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的要求看。历史专题复习是在课时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强调课文专题内容的整合和单元基本思想的提炼。专题复习课应在单元主题的指导下,通过联系、对比、综合、分析等思维活动使学生理解历史知识间的关系,构建专题知识体系,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升华对专题知识的理性认识。并通过专题训练提升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水平,进而实现专题复习目标。所以,抓住单元主题是提高专题复习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是从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思路来看。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把课时内容和单元内容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个学习专题,使同一专题内容集中于一个单元,便于体现历史的演变过程和反映专题知识的内在联系。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反映了特定的主题,即本单元的核心思想。这一编排方式要求我们在专题复习中把握单元主题,并利用单元主题整合专题知识,挖掘专题内容的思想内涵,实现对课时内容复习的深化。所以,围绕单元主题复习是符合教材编写特点的。

三是从近年来的高考试题的特点来看。近年来,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的“主题”特征非常明显,试题的特点是以某个主题为中心,将主要考点联系起来,实现知识的重组和建构,并围绕主题组织材料和确定设问,解题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好试题的主题。如2014年全国文综Ⅰ卷第41题以“抗日战争为全民族的抗战”为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对60年代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目录提出修改意见和理由,让学生用正确的史观去认识七十年前这段抗战史;又如2015年高考天津卷第12题以“人类不同文明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为主题,将古代中国和希腊、罗马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对比,要求学生运用全球史观的理念和方法去探究问题。从“主题创设”的特点来看,开展主题教学是适应高考发展趋势的。

二、单元主题确定的主要依据

单元主题的确定,既要体现本单元学科内容的学术性,符合学科特点,更要遵循新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教育的价值。“主题的确定是一个从历史材料到历史认识的归纳、提炼过程,也是在旧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的过程,它包含对教师教育思想、历史认识、史料积累、思维论证等多方面能力的考验。”[1] 那么,如何确定单元主题?如何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专题复习?下面以人教版必修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例进行说明。

(一)基于模块主题挖掘单元主题

新课标历史教材分成若干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主题是各模块的“灵魂”。在模块教学下,每一单元主题的确定都必须完全服从于实现模块学习目标的需要,并上升到模块主题的高度。必修二教材主要反映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不断创新。所以,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是人类经济文明向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艰难与智慧,也由此而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应从经济文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场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基于课程标准要求提炼单元主题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反映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和应实现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从课标的要求出发,分析提炼专题内容的学习主题。围绕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我们可以把课标的总体学习要求理解为:明确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应适时进行调整,从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重点理解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新体制形成和完善的历史性贡献。

(三)基于课文内容剖析单元主题

“教学主题是否突出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和对教学文本的合理再造。”[2]我们应立足本专题的核心思想,审视该教学内容中所渗透出来的独特价值和内涵特征。从教材单元导言和主旨内容中可认识到本单元的内容核心是国家对经济政策的干预;本质是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深刻改造;内涵是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使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其意义在于不仅使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而且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范例。

(四)基于现实生活发现单元主题

以史为鉴,服务现实社会是历史教育价值之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定位,同样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角度。作为经济现代化探索中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体制。在这一新体制下,不再使经济放任自流,不再让社会缺乏保障,而是让国家充分担负起调节经济、安定社会的责任。探讨历史上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调整和变化,对于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通过深化改革以促发展、惠民生具有借鉴意义。

据上分析,本单元的主题可以归纳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罗斯福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促使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新政的实施是人类经济文明进程中的重要阶段,我们应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罗斯福新政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

三、单元主题在专题复习课上的运用

“单元主题的确定仅仅是进行专题复习的基础和前提,单元主题的呈现与引导才是实现主题教学的主干和关键。” [3]通过单元主题的呈现与引导加深学生对专题内容的感悟,以期专题复习目标的实现。

(一)围绕单元主题确定复习目标

历史专题复习就是要围绕单元主题从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中获得独特的历史感悟,提升对单元内容内涵的认识。所以,我们要结合单元主题,提出富有学科价值的核心目标。依据本单元的主题我们确定了如下复习目标: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制度与政策原因;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分析理解罗斯福调节生产与市场关系的改革机理,认识罗斯福新政对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贡献;梳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演变趋势;认识罗斯福新政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借鉴作用。

(二)围绕单元主题构建知识体系

复习目标确定后,就要围绕目标选择主要内容来支撑、演绎单元主题,所选择的内容要明确而集中地体现并服务于单元主题。在选择内容时,要深入理解主题立意的核心观点,选择能有效阐释和佐证主题立意的主干知识,以突出单元主题;要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对教材内容有取有舍、有详有略;要适当拓展教材内容,深挖教学内容的内在特征;注重专题内各课内容之间和专题内容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总之,要站在用主题构建整体课堂的高度,围绕特定主题组织、整合相关教学内容,使“历史教学内容都能够串联起来,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形成宏观、思辨和开放的大历史”[4]。

就本专题而言,我们要紧扣课文中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个核心要素进行知识整合,将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包括金融、贸易体系的建立整合到专题知识体系中。围绕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梳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拓展对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认识,并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等纳入到知识体系中来。在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再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跨时代的纵向整合,梳理出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通过跨地域的横向整合,对比资本主义的美国和社会主义的苏联、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说明人类经济体制的多元化特征,反映人类的经济活动应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三)围绕单元主题进行问题探究

对单元主题的正确认识是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主动思考和分析而形成的。为了提升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我们应围绕单元主题选取恰当的史料,并立足这些史料,设置可探究的又能体现单元主题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让有效的史料演绎单元主题,用可探究的问题彰显单元主题。如围绕罗斯福新政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应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这一主题,设置如下一组材料供学生阅读和思考。

材料一 经过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段时间里的高速发展和改革,资本主义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列宁指出的垂死的、腐朽的状态,重新恢复了生机。……阶级矛盾缓和,社会相对稳定。这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历史性进步,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部分的但是重要的质变,标志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5]。

材料二 其意义是消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列为政府职责和社会的目标,帮助“不幸者”是全社会的责任。例如传统的观念是,只有资本家认为有利可图时才雇用工人,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规定了最低工资福利,不仅是从法律观念出发,而且是一种公认的正义的观念[6]。

材料三 尽管罗斯福新政距今已经近70年了,但对我们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我国现在进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本质是竞争,竞争必须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在市场经济中,真正公平的竞争环境,是不能由市场机制自我生成的,而需要由政府来调节,罗斯福新政时期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的措施仍有存在的必要[7]。

各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对罗斯福新政意义的分析都局限在对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恢复的作用上,我们如何拓展对罗斯福新政意义的认识呢?上述材料是我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所做的种种评价。材料一从制度革新的角度,突出罗斯福新政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上的地位;材料二从民主政治的视角来评判新政,肯定了罗斯福新政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行为;材料三则点明了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以上材料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新政的积极效应不仅在于经济方面,还有其政治意义;不仅超越了时空,也超越了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所以,通过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问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灵活而开放的思维能力,而且开拓了学生的认识视野,提升了学生对罗斯福新政价值的认知水平,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深化了学生对单元主题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黄永友. 浅谈主题教学与高考备考[J]. 中学历史教学,2012(9):50.

[2]朱可.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提升教学立意[J]. 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11):23.

[3]王继平. 论历史科“主题化”课堂教学[J].历史教学问题,2012(3):121.

[4]陈春露. 关于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实施主题教学的思考[J]. 历史教学,2010(12):18.

[5]陈启懋. 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J]. 美国研究, 2006(2):142.

[6]资中筠. 20世纪的美国[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06.

高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专题 篇4

爱琴文明 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 古 黑暗时代300年

希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

腊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的城邦殖民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 政 城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治 邦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制 时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度 代雅典发展历程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的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

民主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确定

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

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

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

评价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

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政制发展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帝制 元首制:钱7年,屋大维建立

古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里克先

罗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马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规定了极为严酷的 的《十二铜表法》债务奴役制,维护了贵族利益

政 法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 治 律贵族再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 制 制是罗马的基本法

度 度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历史 篇5

1.家庭: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10.异性交往时的保护途径/方法:(外界保护)社会的法律、道德,学校的纪律、守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则,社会的良好习俗,健康的文化环境,给我们提供了外界的保护。(自我保护)增

3.家庭的结构一般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还有少量的单亲家庭和联合家庭。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我们的自律。

4.家庭的功能:家是我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还是我们的11.在日常生活中,女孩应该这样保护自己:保持稳重,不丧失警惕;沉着应对,不惊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慌失措;即使是和自己喜欢的男孩儿单独相处时,也要善于保护自己。(真正的朋友

5.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与父母的关系。绝对不会提出非分的要求的。)

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12.师生关系不仅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而且影响我们的身心发展。

6.要了解继承家的良好传统,学习家人的优秀品质,立志为家庭作出自己的贡献。13.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尊敬老师,是我们应有的道德品质;善于和老师沟通,是我们

7.我们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家和父母?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

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14.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老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老师的巨大力量在于做出的第一任老师。榜样。

8.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教育是亲情的自然流露,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又是当今道15.我们应该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爱生尊师、和谐融洽。

德和法律的要求。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我们成长的作用:知师、信师、爱师、敬师,我们就能与老师心相如果父母不对子女尽抚养义务甚至虐待子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印,情相容,就能快乐地学习,更快的进步。

9.我国有孝的传统。孝敬父母历来被人们称道、尊敬,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16.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10.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

11.孝敬父母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17.亦师亦友的主张启发我们:老师是我们的友伴,和老师的交往还体现在娱乐、生活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和思想交流等方面,我们和老师共同组成学校共同体。

12.古人把孝敬父母归纳为尊亲、弗辱和能养三个层次。18.主动沟通是一切交往的前提。沟通产生理解,理解产生信任。

13.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古代的愚孝,也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父19.与老师主动沟通的有效方法:(1)从老师的角度看问题(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母的尊敬和侍奉,是在当代道德和法律基础上对父母辛勤劳动和养育之恩的报答。扬和批评

如果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我们要勇于批评和制止,这是为父母好,也是孝的表现;(3)原谅老师的错误(4)注意交往的礼仪:礼貌待师;注意场合;勿失分寸。如果他们触犯泛滥,做儿女的要按法律办事,不能因亲情而宽恕、包庇其违法行为。20.成功和挫折都是人生的财富。

14.造成两代人隔阂的深刻原因: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21.表扬好比加油站,要再接再厉;批评好比防疫站或急诊室,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加勉。

难免产生差异。22.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恰当的方式”指的是不伤害老师

15.如何看待父母的严格要求?

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

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16.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有时产生反1.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是(B)

A主干家庭 B核心家庭 C单亲家庭 D联合家庭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2.现在的家庭结构一般为(A)

①主干家庭 ②单亲家庭 ③核心家庭 ④联合家庭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当独立意识受到阻碍的时候,当自主性被忽视的时候,当个性伸展受到妨碍的时候,②

3.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画面里妈妈给奶奶洗脚,孩子看到了,也颤颤巍巍地端来一盆水当强迫我们接受某种观点的时候,我们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17.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给妈妈洗脚。这则广告说明(A)

18.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误区,也有助于我们作出正A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B孩子非常孝敬妈妈 C妈妈非常孝敬奶奶 D孩子没有孝

敬奶奶,这是不对的确的行为选择。

19.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还是对父4.秀怡的父母因为她是一个女孩子而遗弃她,秀怡把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法庭判决

秀怡父母必须承担扶养义务,直至她有独立生活能力为止。这个事例告诉我们(C)母的一种伤害。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A扶养子女是父母亲情的自然流露 B父母扶养子女是道德的约束

C父母扶养子女是当今法律的要求 D扶养子女是为人父母的一种权利努力克制自己。

20.如何看待与父母的矛盾?我们不能否认、漠视与父母的矛盾和冲突,要积极地走近5.夏小波同学的爸爸由于单位不景气,面临下岗困境,家里的经济状况也紧张起来,这时他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爸爸才算是孝敬呢?①责怪爸爸没有本事②安慰爸爸,给父母,亲近父母,努力化解矛盾,与父母携手同行。

他精神上的鼓励③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向家里提出额外的要求④经常21.要解决与父母的矛盾冲突,要学会与父母商量。

首先要冷静下来,心平气和地与家长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把学校里一些好笑好玩的事与家人分享,尽量使家里人心情舒畅(B)接受的办法;沟通得好,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父母的主意使我们如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国庆节快到了,同学约我和他们一起骑自行车外出到效区游玩。这样既锻炼身体,以偿。

22.与父母沟通得基本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又能开阔眼界,但不知父母是否同意。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C)

A 不管父母同意不同意,坚决要去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23.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B 向父母说是学校统一安排的,免得他们不同意

障碍;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尊重理解,正常沟C 向父母说明旅行的意义、路线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征得他们同意后再去

D 干脆不要给父母讲,去了回来后再讲通最关键;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24.与父母交往的方法:赞赏父母,赞赏中增进亲情;认真聆听,聆听中获得教益;帮7.作为学生,我们孝敬自己的父母,有能力做到的是(B)

①努力学习,积极上进 ②力所能及的做些家务事 ③理解关心父母 ④侍奉、赡养父母助父母,用行动感动亲人;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常常产生反感,要我这样,我偏要第二单元

那样。这种心理就是我们常说的(B)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选择的结果

2.受欢迎的人的共同特征: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不自私、幽默、开朗、信任A颓废心理 B逆反心理 C依赖心理 D独立意识

9.小明上初中了,他觉得家庭生活中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于是他在自己的房间门别人等等

3.真诚友好善良负责任等品德,会使我们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具有持久的吸引力、较强上挂了“请勿打扰”的牌子。他这样做(D)

①是不孝敬父母的体现 ②无可厚非,独立性增强了 ③缺少与父母的沟通良策 ④不利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也会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大家喜欢和信赖的人。

4.朋友的真谛:朋友带给我们温暖,给我们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于家庭和谐

A①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10.当与父母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B)5.交友的方法:

(1)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①尊重体谅父母 ②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③及时与父母沟通 ④坚持已见,绝不让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多赢。

(2)欣赏他人,赞美他人,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我们就会觉到更多有趣11.下列属于确立家庭关系的有(A)

①小李和小王结婚了②小张的儿子出生了③老刘通过民政局到福利院收养了一个孤儿的朋友,获得更为持久的友谊。(怎样获得更多的朋友)

(3)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④小贾和小陆已离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所谓的友谊。

12.小洪今年18岁,他和父母住在一起,一家三口非常幸福。小洪的家庭结构属于(A)6.要交诤友,不交损友。我们要慎交朋友。要明智而谨慎地把握。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单亲家庭 D联合家庭7.男女同学交往的积极作用: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13.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未尽抚养义务,不仅要受到_______,而且要承担________能力;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使男生成长(D)

A良心谴责 道德责任 B道德谴责 经济责任 C子女谴责 法律责任 D道德谴责 法律为男子汉,女生成长为好姑娘。

8.怎样进行正常的男女同学的交往?/怎样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情:男女同学之间责任的交往,既需要互相尊重,又要自重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14.父母抚养教育子女,你认为(B)

热情,又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然大方地与①是亲情的自然流露②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③是道德的要求④是法律的要求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历史 篇6

1.秦的暴政

(1)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3)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地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2.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公元前2夏,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在他们的号召下,大家热烈响应,决心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2)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3)影响: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就灭亡了。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历史 篇7

(一)字词读音

攒cuán 拗ǎo 确凿záo 轻捷jié 蟋蟀shuài 臃肿yōng zhǒng 脑髓suǐ

相宜yí 书塾shū shú蝉蜕chán tuì 人迹罕至hǎn 人声鼎沸dǐng fèi

衣襟jīn 肿胀 zhǒng zhàng 花圃 pǔ 骊歌 lí 叮嘱dīng zhǔ 讪笑shàn 嫉妒 jí dù 伫立zhù lì 荒草萋萋huāng cǎo qī qī 幽寂yōu jì

(二)解释词语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确凿:确实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沸,水开。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骇人听闻:让人听了就吃惊害怕。 嫉妒: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萋 萋:形容草长的茂盛的样子。

(三)、词汇积累(要求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掌握)

攒 拗 哽 惮 踱 撇 蘸 拽 泅 瞅 雏 抽 确凿 菜畦 桑葚 臃肿 脑髓 蝉蜕 骊歌 花圃 丑陋 讪笑 幽寂

二、课文理解(将重点地方画上横线,便于巩固)

1、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不同生活的描写和感受,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含蓄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

明确: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②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什么景物呢? 明确:莱畦,石井栏。

③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

明确: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

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

④找出文中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

(如“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的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⑤作者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也写了老先生寿镜吾,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主要是敬慕先生,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鲁迅先生在“恭敬”的同时,也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批判与否定,以此来否定三味书屋的生活,否定旧教育的制度,寓意是十分深刻的。

2、《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本文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另一条线索就是毕业典礼,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这两条线索,前者是主线,后者是副线,后者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丑小鸭》,童话,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作家,世界著名童话大师。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从中可以看出,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以丑小鸭的遭遇和奋争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劝说的口吻直抒胸臆,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关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未来是幸福、美好的。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5、《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文章以“伤”为题眼,意在表明对方仲永的“哀伤、叹惜”之情。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他的才能每况愈下,告诉人们:后天的教育和努力学习是天才成长的关键因素。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古诗文复习:

1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2实词理解

未尝 异焉 自是 立就 稍稍

宾客其父 乞之日扳 隶耕 环谒

自为其名 彼其 奇之

3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4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为判断词。

②或以钱币乞之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为或许。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5一词多义:

①自:a、自己 并自为其名; b、从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 余闻之也久; b、名声 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 其诗以养父母; b、他的 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 并自为其名; b、副词,全,都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 并自为其名; b、动词,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动词,从事,做 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 父利其然也;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 贤于材人远也; b、介词,在 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 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动词,成为 卒之为众人。

⑾夫:a、指示代词,那些 今夫不受之天 b、名词,丈夫 夫起大呼。

6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以……为有利可图,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7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 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 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8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

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译: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译:(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译:(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译: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古文练习

1、作者 ,字 ,号 ,世称 , (朝代) 家, 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写得很好,名句有:

2、对黑体字理解:

金溪民( )方仲永,世隶( )(注音)( )耕。仲永生五年,未尝( )识书具( )(指: ),忽啼求之。父异( )焉( ),借旁近( )与( )之,即书( )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 )养父母( )、收族( )为( )意( ),传一( )乡秀才观之( )。自是( )指物作诗( )立就( ),其( )文理( )皆有可观者。邑( )(注音)人奇( )之,稍稍( )宾客( )其父,或( )以( )钱币乞( )之。父利( )其然( )也,日( )扳( )(注音)( )仲永环谒( )(注音)( )于( )邑人,不使学。

余( )闻( )之也( )久。明道中,从先人( )还家,于( )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 )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 )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 )(注音)然( )众人矣( )。”

王子( )曰:仲永之( )通悟( ),受之( )天也。其受之天也,贤( )于( )材人( )远矣。卒( )之为众人(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 )为众人;今( )夫( )不受之天,固( )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什么?

还有其他原因吗?

5、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

说明了什么道理?

6、“世隶耕”说明了什么问题?

7、高尔基和爱迪生各有一句关于天才的名言,分别是: 、

,仲永的

天赋非常出色,但与这两位名人的区别是:

8、“伤”字的含义是什么?

它有哪几层意思?

答案:

1、王安石 介甫 半山 临川先生 宋 政治 文学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临川先生文集》

2、见书本注释

3、四五岁,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能指物作诗立就

十二三,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泯然众人

4、受于人者不至也 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议论 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性

6、仲永家既非书香门第,也非官宦世家,不可能受到诗礼熏陶,突出了仲永的天赋

7、天才出于勤奋 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 后天没有接受教育;自己不够勤奋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历史 篇8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

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③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北京中山公园有一座社稷坛,它是祭祀社、稷神祗的祭坛,其中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坛的修建突出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

A.封建迷信B.抑制商业C.以农立国D.以民为本 3.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二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C.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4.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A.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B.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C.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D.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井田制,对这一变化起推动作用的是

①荒地被大量开垦②“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 ③诸侯国的兼并战争④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千耦其耘式经营B.自耕农式经营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7.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B.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D.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8.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B.耕犁技术的成熟C.精耕细作的开始D.单位亩产量提高 9.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B.农民生活富裕安逸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10.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

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1.下列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原始的陶器B.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 C.元代景德镇成为瓷都D.明清时期,瓷器和丝绸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12.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的产品数量有限B.私营作坊的工人大量增加 C.商品货币经济的不断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始兴起 13.隋唐时期,不利于商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分裂B.草市兴起C.海禁政策D.市坊分区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B.他到浮梁买茶时住在“会馆”中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15.某部电视剧以唐代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 “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B.“市”门在白天定时开闭 C.“市”门内外店铺林立D.“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16.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①设置中书门下,强化君主专制②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③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④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中国)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其主要依据之一是

A.流通领域出现最早的纸币B.大批工商业市镇迅速兴起 C.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18.《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笫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19.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①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一切对外通商贸易④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 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上述统计表明当 时的中国

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21.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222.明清时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C.经济结构发生了彻底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2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A.明朝的经济措施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C.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D.对外贸易繁荣

24.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 25.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也有 历史学家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①设立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②重农抑商,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禁止一切对外通商贸易④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 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材料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7分,合计50分)26.(18分)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与其历史变迁。材料一在我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材料二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农村养老的路径就只能是倾向家庭供养。家庭供养是农村养老的主体。从农民自身的角度来看,要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就必须要有“所依、所养”的基础,生儿养老,这就是为何传统社会“生男生女不一样”“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的思想根源。传统社会以“孔孟仁政”治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家庭子女如不孝将受到舆论压力,而孝顺有加者可受到乡亲称赞和社会肯定,汉朝就有“举孝廉”官职。但是家庭作为基本经济单元,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在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面前没有足够的应付能力,在这

种情况下就需要家族邻里的互助。

材料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材料四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历史性变化。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走出国门”,30年来,中国农民经历了几千年来发展变化最快的“改革开放”洗礼,生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现在已有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活跃在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农民的角色定位历史性的变化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新华网南京2008年10月9日

(1)据材料一,说明小农经济与中央集权制度之间的关系。(4分)(2)材料二体现了小农经济条件下我国家庭的哪些特点?(4分)(3)《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据此说明文学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4分)(4)结合材料四,说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民的角色定位出现了哪些变化?(4分)(5)就材料二、四反映的现象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2分)27.(15分)知者加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语》

材料二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明朝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

孙春阳在万历年间(1573~1619年)弃儒经商,他的商业信誉极好,明朝灭亡后,“有持万历间所发之券,往易货物,肆中人立付之,不迟疑”。——《明清史散论》

材料三在繁花似锦的明代商业文化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虚假性。„„如往酒中掺水,甚至妄称卖的是陶渊明埋下的千年古酒,在鸡肚中塞沙,在猪肉、鸡肉中注水,伪造古董或家谱等。

——《明清史散论》

材料四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诚信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等。——《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1)请你为上述材料确定一个较为恰当的历史主题。(2分)

(2)归纳概括当时的社会风尚,指出上述两种不同商业经营现象的内容,并从经济和文化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3)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我国经济结构的基本特点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分)(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商业经营活动及其理念的认识。(3分)28.(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晋商”、“徽商”等这些依附于农业文明与封建集权制度之上的商帮不同的是,“闽商”是一个在封建集权与农业文明之外(或者称之为“边缘化”)的最具有商业意识、有国际视野的商人群体。明清时期,当“晋商”、“徽商”成为封建集权的附庸、成为“红顶商人”的时候,“闽商”却是一帮封建王朝的“弃民”,是封建王朝“海禁”政策视角下的“走私者”。

——《闽商文化的特征与现实意义》

材料二到了近代,„„真正具有现代意义闽商开始崛起,海洋、商贸、开放、移民等因素逐渐融入福建人的血液。从19世纪末开始,闽商中涌现出一大批风云人物,包括陈嘉庚、郭鹤年等。所以,闽商帮也有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敢为人先新闽商》(1)根据材料一指出, 与“晋商”、“徽商”相比“闽商”具有哪些不同的文化特质?(4分)(2)近现代以来,厦门、福州曾两度对外开放。请列出厦门、福州两度对外开放的具体史实。(4分)(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闽商帮”赢得“海外华商第一商帮之称”的原因。(4分)(4)假如你是民国时期的闽商,想投资创办企业,你认为哪段时期最有利?为什么?(5分)

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一参考答案

1-10DCCBDDBBCD11-20DCDACCADCD21-25BBCCB 26.(1)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4分)

(2)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讲究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4分)

(3)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关系:小农经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4分)

(4)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纯依靠土地为生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4分)(5)《我国农村生活状况的历史变迁》、《影响小农经济变化的因素》等等。(2分)27.(1)明代的商业诚信问题。(2分)

(2)社会风尚:追求金钱等财富,并以此来提高社会地位。(2分)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2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知识分子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4分)

(3)基本特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发展趋势: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4分)(4)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原则,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言之有理即可)(3分)

28.(1)不同:“晋商”、“徽商”依附于农业文明,而“闽商”依附于海洋文明;“晋商”、“徽商”是封建经济的补充和附庸,而“闽商”更具有商业意识和国际视野。(4分)(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福州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1980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福州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4分)

(3)受到明末清初“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 “闽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敢为人先; 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等。(4分)(4)一战期间(1分)。

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①辛亥革命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③人民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的推动(4分)(答对3点即可得满分)

必修二第一单元检测一参考答案

1-10DCCBDDBBCD11-20DCDACCADCD21-25BBCCB 26.(1)中央集权制度是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物质基础。(4分)

(2)家庭是基本的经济单位;家庭是养老的主体;讲究多子多福,子女孝顺;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能力差;讲究邻里互助。(4分)

(3)社会理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关系:小农经济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反映。(4分)

(4)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单纯依靠土地为生到“农工商”全面发展;超过1/3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4分)(5)《我国农村生活状况的历史变迁》、《影响小农经济变化的因素》等等。(2分)27.(1)明代的商业诚信问题。(2分)

(2)社会风尚:追求金钱等财富,并以此来提高社会地位。(2分)经营现象:诚实守信,注重声誉;掺假造假,骗取钱财。(2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财富,一部分知识分子遵守传统道德,合法经营;但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坑蒙拐骗。(4分)

(3)基本特点: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发展趋势: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4分)(4)商业活动要遵守诚信原则,奉行商业道德,取信于民;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树立顾客至上的思想;要提高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的商业气氛。(言之有理即可)(3分)

28.(1)不同:“晋商”、“徽商”依附于农业文明,而“闽商”依附于海洋文明;“晋商”、“徽商”是封建经济的补充和附庸,而“闽商”更具有商业意识和国际视野。(4分)(2)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厦门、福州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对外开放;1980年厦门作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福州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4分)

(3)受到明末清初“经世致用”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对外开放较早,受到西方工商思想的影响; “闽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敢为人先; 受到民族危机的刺激等。(4分)(4)一战期间(1分)。

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内因:①辛亥革命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上一篇:的元宵节的主题班会方案下一篇:搞笑段子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