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2022-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法再探

摘要:食品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在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从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人从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课程特征和现状出发,通过导入图示教学法、适时安排实验设计,以及及时进行实验总结等教学手段,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了学生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实验素养,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图示教学;实验设计;实验总结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与理论教学相比,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优势。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得到感性的验证,而且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随着生物化学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1],悬念式教学法[2]、问题教学法[3]、3+1教学法[4]等多种教学手法也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也展开了广泛的探索[5,6]。本人从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的课型特征和现状出发,本着进一步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深入分析实验课结构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对比国内外实验指导教材的格式,对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一)引入图示教学法,让学生高效而迅速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研究表明,人脑处理图像的速度是处理文字的60,000倍,而且,图示教学法也已经在多门学科的理论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7,8]。图示法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也可以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从而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日本,研究人员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们广泛使用的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的实验方法参考书普遍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格式,笔者在考察中了解到大家普遍认为这种图文并茂的表现格式化无形为有形,形象生动,简单明了,而且使读者便于对实验内容的整个流程进行整体的把握。为了考察图示法在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我将图示法引入实验操作步骤的说明中,并且对其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淀粉的显色反应实验为例,在实验步骤的文字描述之后,我引入了图1来展示实验的操作方法。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对照使用常用的文字描述形式的实验方法和图文并茂形式的实验方法,并且对问卷进行了回答。问卷的内容包括:

1.从第一印象看,你更愿意选择哪种形式的实验方法?

2.在实验操作前,哪份实验方法介绍的内容更容易读懂?

3.在实验过程中,你主要参照了哪份实验方法?

4.实验课结束后,哪份实验方法更容易回想起来?

5.如果让你设计实验方法,你喜欢选用哪种形式来设计?

来自5个班的209名学生在对两种形式的实验方法进行对比使用的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了回答。在对前4个问题的回答中,分别有94%、93%、91%和97%的学生选择了图文并茂式的形式。在对最后一问的回答中,有87%的学生选择了图文并茂的形式。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无论是从第一印象、易懂性、实验指导性还是在容易记忆性方面,9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图文并茂形式的实验方法。对问卷的最后一问,虽然选择图文并茂形式的学生人数低于90%,但课后调查发现,多数学生是因为对画图没有自信而选择了用单纯文字描述来设计实验。因此,图示教学法使实验内容形象生动,简洁概括,便于学生迅速而有效地理解和全面掌握实验步骤,其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好评。

(二)通过适时安排实验设计,及时进行知识的回顾和综合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通常安排在理论课教学之后,起到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作用。因为受到课时数、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限制,实验课的内容是由几个独立的有代表性的实验内容组成,而且各实验内容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为了使所学的知识通过对比而得到理解加深,通过综合运用而实现全面的掌握,并且也为了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我在淀粉的显色和水解实验、氨基酸纸上层析实验和蛋白质的呈色反应实验之后,及时地引入了实验设计的课题。课题的目的是通过复习单糖、淀粉、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运用已经学习的生物化学反应原理和检测方法,鉴别未知混合溶液的组成成分。课题的实验对象是三种未知混合溶液。课题的实验要求是:(1)首先,自己设计鉴定方法与操作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2)实验中,根据实验设计选择试剂,实施检测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实验后,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溶液的组成成分,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设计课题布置后,学生们翻阅理论课教材和实验指导,回顾已经学习的相关章节和已做过的实验内容,积极地思考检测方案,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课堂检查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实验小组能够制定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方案,虽然他们所用的时间长短不一。其他一小部分实验小组的方案在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后,也趋于完善。在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们抱着比通常的验证性试验更强的好奇心,仔细观察每个实验现象,验证自己提出的预想和假设。从实验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实验小组能够正确地推断出三种未知溶液的组成成分。虽然正确的实验结果能给予学生成就感和自豪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但是,从任课教师的角度来看,实验设计课题的实施过程更为重要。与一般的应试复习截然不同的是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对已经学习的书本知识进行了能动的复习,而且通过对比进行了进一步的巩固和认识的加深。与此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设计课题的导入,在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诸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以附加实验补齐各实验组之间的进度差异,及时进行实验总结

实验小组之间存在实验进度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提前完成实验的学生可以提前离开实验室,这样既影响了实验未完成小组的情绪,而且也无法进行系统的实验总结。我尝试了通过引入与计划内容相关的附加实验来补齐小组之间进度差异的方法,而且附加实验的结果将在实验总结时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归纳进实验总结中。所以,附加实验不仅补齐了实验小组之间的进度差异,而且充实和拓展了实验内容。另外,我还发现实验内容的拓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实验小组在顺利完成计划实验内容的前提下,争取演习附加实验内容。

实验总结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专注于实验操作,并没有及时将实验结果与要验证的生物化学理论联系起来。通过实验总结,趁热打铁,从刚刚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引伸出生物化学理论,并且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生物分子的特性以及生物化学反应的机理。与此同时,还要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一次综合的说明,从而起到全面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的作用。

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随着生物化学、食品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食品生物化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为了培养出掌握扎实的实验操作技能、具备科学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适应我国迅猛发展的食品行业需要的高素质科研和专业技术人才,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作为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教学方法的革新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景坤.高等学校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改革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265(12):137-140.

[2]马宝全,佟淑敏,张宝珠.“悬念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9(23):105-106.

[3]丁大鹏,马文丽,吴清华.问题教学法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65-66.

[4]孙玉军,王松华,马玉涵,张强.构建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新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安徽农学通报,2010,(23):188-189.

[5]孔繁华,徐来祥,燕艳.生物化学“3+1”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10):36-37.

[6]曾诗媛,黄雅琼.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5),89-91.

[7]杨留才.图示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0):61-63.

[8]乔成立,吕春,郭国良.图示教学法在工程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2,(5):103-104.

作者:郎刚华 顾立众

第2篇: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究

[摘 要] 作为当前大中专院校食品科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食品化学学科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验是食品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化学学科的基础。当前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必须实施全面改革,教师要通过对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条件的优化提高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让实验教学更好地为提升中专学生科学素养奠基。

[关 键 词] 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

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人们对食品要求越来越高的大环境下,食品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广泛、就业前景光明,食品类专业成为诸多中专生的首选。食品化学作为一门具有极强专业性和实用性的食品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教学安排当中所占的课时较少,实验内容也具有片面性、基础性,并且,在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大都安排只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对他们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毫无益处的验證性实验。另一方面当前许多中专学校实验设备落后、不齐全,实验条件差,许多实验无法开展,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极为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迫在眉睫。具体来说,实验教学的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优化实验内容

纵观以往的中专学校食品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教学安排当中所占的课时较少,实验内容也具有片面性、基础性,无外乎是食品成分提取、食品功能成分的稳定性影响因素探究之类的基础实验,实验内容少、过于简单、具有片面性。课程改革下的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着眼于当前食品生产第一线质量检测岗位的能力要求,结合自己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结合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设计新颖、具有实用性、难易适中的实验内容。教师不仅要通过验证性实验培养中专生动手操作能力,还应该适当增加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应用综合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性实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水果和蔬菜产品pH值的测定实验,学生在分组完成配置试剂、准备仪器、制备水果、蔬菜产品试验样品、分析实验步骤到得出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应用综合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优化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当中,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极为单一,学生往往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程改革下,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转变填鸭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设计实验、准备实验、动手操作完成实验探究过程等环节。在食品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实验题目时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学到的知识是可以学以致用的,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积极性。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提高他们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问题导向学习法,在提出探究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实验准备、动手操作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树立问题意识,在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进行“高效液相色色谱法测定蔬菜与水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进行讨论,就柱温、升温速度等进行探讨,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然后通过对实验所得图谱仔细观察,运用方程计算出结果,判断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这一探究过程是在教师的巧妙点拨下,学生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过程中学生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远比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死记硬背更深刻。

三、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应该优化实验条件

在中专实验教学中实施改革,仅靠软件设施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硬件设施跟不上,实验教学效果还是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要想有效提高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中专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备也必须及时跟进。优化实验条件也是促进中专食品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先决条件。中专学校在实验设备配置方面不仅要配齐套数、配全设备,还要及时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完成实验设备的更新换代。除了配置齐全实验设备,中专学校还应该通过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开放数量,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让实验室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重要基地。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例如定期安排学生到和学校有合作关系的质检所、饮料厂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还可以让他们提前适应岗位要求,为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食品化学实验是中专食品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对提高他们应用综合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为了改变当前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教师要从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条件等方面实施全面改革,在实验过程中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以致用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培养更多为现代食品企业、质检部门所需的高素质食品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纯,陈健.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物理通报,2012(1):21-22.

[2]李云志.浅谈对食品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09,37(9):254-255.

作者:吴振伟

第3篇: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 要: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对实验项目,实验准备工作与课前预习,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写作,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强化了学生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能力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奥秘的学科,其理论比较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学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食品专业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为背景,研究食品加工、营养、安全、代谢等方面内容的学科。生物化学课程作为食品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化学课程在食品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本文从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体系的实验准备工作与课前预习,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写作,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的阐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优化实验项目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涉及内容广泛,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应选择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的验证性实验,如:酶的性质,蛋白质的纯化等实验。经过实验教学总结,为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使其适应进一步的学习及工作需要,应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增设了天然活性物质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等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涵盖了柱层析技术、凝胶电泳技术、蛋白质检测、酶活力检测等实验技能训练。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渐进深化,使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更加充实和具有实用性[1]。

二、参与实验准备工作,重视课前预习

传统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详细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学生则按教师整理好的实验流程去操作,学生纯粹是为实验而实验[2]。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学习,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知道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获取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准备工作(包括试剂称量、配制、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仪器的安装和调试等)均由实验教师准备,这种教学模式不需学生进行思考,更谈不上任何创新思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不知如何配制试剂,不会观察和分析问题,有的连简单仪器设备也不会使用操作,学生不能获得系统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熟悉每个实验环节,学生了解实验的准备过程,通过准备实验,学生掌握了试剂的配制,对一些化学试剂和药品的性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实验所用的仪器和设备学会了安装调试并能做一些基本的维修处理,学到了实验教材上未涉及的操作知识和技能。

加强实验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所做实验的原理、实验操作等重点部分加以思考,写出预习报告,可减少实验操作的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严谨实验操作,严格实验报告写作

以往的实验报告只是要求学生将实验目的、步骤、内容与结果进行反映,忽视了实验过程中数据记录、问题讨论和结果分析。改革后,我们强调在实验步骤中记录相关数据,重分析与讨论。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原始数据,学生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等数据如实地记录在本上,下课后即时上交记录本,这样可防止部分学生实验不认真,课后抄袭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3]。面对异常实验结果的出现,要求仔细分析,反复验证,找出问题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报告写作中,要求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与原理、仪器与设备、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还需查阅文献资料,讨论实验的改进意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整个过程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态度,使他们不断去探索实验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让学生对实验拥有一种责任感。

四、完善考核方式,注重过程培养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严格、规范的实验技能及进一步理解、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知识,从而開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必须重视过程的培养,将传统的单一以实验报告成绩为依据的考核方式改革为综合考核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方式,建立一套能准确评价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完成情况、实验技能掌握情况、实验结果与讨论情况,应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查阅资料总结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項,并提出改进本实验的意见[4]。

五、结语

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论文地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梁英梅,赵桂玲,孙德智.环境污染控制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319-18320.

[2]周鹏,刘小鸣,胡锦华,王淼.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卓越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2013,34:14.

[3]王含彦,李红林,汤建才.改革生物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1):1877-1878.

[4]蒋新宇,徐晓燕,唐迪.食品专业有机及生物化学整合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J].职业时空,2012,8(5):108-109.

作者:王会 刘政 吴汉东

第4篇: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课程代码:1200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课程总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20学时 前期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 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它主要以化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基本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其在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的规律。生物化学是本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它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发展,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实验内容的持续发展。

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实验课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实验室所开的实验课均随相应的理论课进行,通过生化实验课教学应达到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的:

1、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2、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实验技术。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对所有参加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学生做出以下具体要求:

1、实验课前要预习实验教程,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及基本操作规程。

2、实验时应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实验结果,及时并如实地做好记录。

3、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和总结实验结果,按规定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1 实验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一、目的要求

二、实验原理

三、操作步骤

四、实验结果

五、结果分析

三、主要仪器设备

离心机、电泳设备、722分光光度计、电冰箱、可调式恒温水浴仪、恒温浴槽、培养箱、移液器等。

四、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生化实验基本操作(2学时)

1.了解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一般规则。 2.熟悉生化实验室的基本操作。

3.练习玻璃器皿的洗涤、刻度吸管的选择和使用。 4.掌握离心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一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验证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

2、掌握测定酪蛋白等电点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二 血清总蛋白测定(选修、2学时) 1. 熟悉血清总蛋白测定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 掌握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三 血清蛋白质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半定量实验,2学时) 1.掌握电泳法的原理及应用。

2.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离血清蛋白。 3.了解血浆蛋白质的分类及功能。

实验四 肝组织中核酸的提取和鉴定(选修、2学时)

2 1. 验证核酸的三大组成成分。

2. 熟悉组织中核酸的提取与鉴定的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核酸的理化性质。

实验五 酶的特异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定性实验 2学时) 1.验证酶催化的特异性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通过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观察温度、pH、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3.学习使用恒温水浴箱。

实验六 尿淀粉酶活性测定(选修、2学时)

1、验证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2、观察淀粉及其水解产物分别与碘反应呈现的颜色变化。 实验七 琥珀酸脱氢酶的作用及其抑制(选修、定性实验,2学时) 1.加深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及其特点的认识。 2.学习琥珀酸脱氢酶的提取方法。 3.通过实验观察酶的竞争性抑制现象。

实验八 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定性实验,2学时) 1.掌握分光光度法定性、定量测定物质的原理。 2.学习使用722 分光光度计

实验九

血糖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 了解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的原理。 2. 能熟练进行血糖测定的操作。 3. 掌握血糖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 酮体的生成与利用(定性实验,2学时) 1.掌握酮体的概念。

2.了解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

3.通过实验加深对酮体生成部位的认识并学会酮体的鉴定方法。 4.学会从动物肝脏提取酶的粗制品。 5. 学会正确使用离心机

实验十一 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3 1. 熟悉酶法测血清TG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 2. 熟练进行实验操作。 3.了解TG测定主要临床意义。

实验十二 血清胆固醇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了解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的原理。 2. 能熟练进行血清胆固醇测定的操作。 3. 掌握血清胆固醇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三 血清ALT测定-赖氏法(定量实验,2学时) 1.掌握转氨基反应并了解常见转氨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2.熟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3.了解酶活性单位的规定。 4.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

实验十四 血清BUN测定—二乙酰一肟显色法(定量实验,2学时) 1.熟悉血清尿素氮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血清尿素氮测定的临床意义和正常值。 3.学会使用微量进样器

实验十五 血清胆红素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 熟悉血清胆红素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胆红素测定的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实验十六 血清钾、钠的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了解火焰光度计的作用原理。

2.了解血钾、钠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实验十七 血清总钙测定(选修、定量实验,2学时) 1. 熟悉甲基麝香草酚蓝比色法测定钙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钙测定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实验十八 血浆碳酸氢根浓度测定(定量实验,2学时) 1.熟悉滴定法测定血浆碳酸氢根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血浆碳酸氢根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

实验十九 胡萝卜素的柱层析分离(半定量实验,2学时)

4 1.了解柱层析分离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2.学习柱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利用柱层析法分离菠菜叶(或红辣椒)中的胡萝卜素及其它色素。

实验二十 凝胶层析分离血红蛋白和核黄素(选修、定量实验,2学时) 1. 掌握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2. 熟悉凝胶层析的操作过程。

五、考核方式

实验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加深理解、掌握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师生上好、学好实验课程,特制定实验技能考核办法。

实验课考核内容如下:

1、考勤:四分之一实验课未做者,实验成绩为不合格。

2、预习:课前要预习所做实验的目的、内容。

3、实验课:上课时必须穿白大褂。严格实验课纪律,熟悉实验的目的、方法。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能较好的完成实验。

4、实验成绩包括以下几方面: (1)考勤(10分);

(2)实验技能掌握优劣(40分); (3)实验结果(20分); (4)实验报告完成情况(30分)。

5、教师要精心组织实验教学,认真带教,学期末教师应将学生实验成绩单交教研室存档。

以上各项由实验课教师按相应比例酌情给分,总分再按30%的比例折算出实验成绩,汇入期末总成绩。

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5 实验教材:王文玉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教程与习题》.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0.9 参考书:李玉兰主编. 《生物化学实验》(供高职高专使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8.6

七、说明

选修实验不计在总学时内,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使用 。本大纲中编写的有些简单实验项目可以合并上,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开设设计性实验项目,给学生增加动手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第5篇: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大纲

课程号:18121790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学分:1.5

英文名称:Medical Biochemical Experiment Technology周学时:0-3预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面向对象:临床医学(七年制)、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

内容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为从事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选用教材或参考书:

自编实验教材。

课程号:18121790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学分:1.5

英文名称:Medical Biochemical Experiment Technology周学时: 0-3预修课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

面向对象:临床医学(七年制)、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

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从事

医学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

每周8学时,共6周,共计48学时

主要内容:

实验

一、动物细胞中蛋白质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实验

二、真核细胞染色体DNA提取及含量测定

实验

三、SDS电泳测定蛋白质分子量

实验

四、酶动力学实验

实验

五、层析技术应用

实验

六、从豆科植物中提取植物凝集素并鉴定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2人一组

四、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小班教学,每班不多于32人

五、考试方式及要求:

以期终实验的理论考试以及每次实验报告及实验操作、考勤等为依据确定成绩。

六、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自编实验教材。

第6篇: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掌握生命活动中重要组成成分—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和性质,了解维生素、辅酶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生物体内分子水平上所发生重要的代谢反应有较深入的认识,熟悉其中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同时对生物体内的各种反应的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为学习食品化学及高等生物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简介

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糖、蛋白质、酶、核酸的结构、性质及提取分离的方法;熟悉维生素、辅酶的种类、结构和生理功能;了解生物膜的组成、运动方式和模型;了解生物中各种代谢反应原理,目的,基本过程以及部位等;熟记主要的代谢反应的具体过程以及与代谢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各种代谢反应与生产及生活的关系,如疾病的病因及治疗、生物制药、农业生产等,从而进一步领会各种代谢反应;学会总结生物体内各种反应的规律,综合分析各种代谢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代谢研究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习设计大致的研究过程;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及手段。

三、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

大纲本文

绪论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交待教材的学习内容,展现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前景,了解本教材在该专业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学习本课程的信心。 Ⅱ、教学内容:

1.食品生物化学的概述。 2.食品生物化学的内容。

3.食品生物化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发展前景。 4.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糖类化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了解糖类的概念,掌握糖的分类,了解单糖的生理功能及糖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掌握糖的生理功能及糖的衍生物的理化性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Ⅱ、教学内容:

1.糖的概念、分类及糖的重要性;

2.单糖:单糖的概念、单糖的结构、构象、性质及食品中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3.低聚糖:双糖(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其他低聚糖。 4.高聚糖:

淀糖:淀粉分子结构、淀粉的形态与内部结构、淀粉的性质及变性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糖元。

纤维素:纤维素的结构和性质、维维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改性纤维素

果胶物质:果胶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分类,果胶物质的应用。

琼胶

第二章

脂类化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了解脂类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掌握主要的食用植物油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油脂在空气中的自动氧化是油脂和油质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 Ⅱ、教学内容:

1.脂类的概念、分类和生物学功能。

2.脂肪:脂肪的结构和组成、脂肪的性质、油脂的乳化。 3.类脂:磷脂(卵磷脂、脑磷脂)、固醇、蜡。 4.油脂的自动氧化与热。

第三章

蛋白质化学与核酸化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掌握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化学组成、分类、理化性质、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及作用。重点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对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品质的影响。 Ⅱ、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概念、组成、分类及生理功能。

2.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学结构特点及分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物理性质:溶解度、熔点、旋光性、味感;化学性质:两性电离及等电点、与第三酮的反应、与亚硝酸反应、与甲醛反应、与金属离子反应)。

3.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

一、

二、

三、四级结构,与蛋白质结构有关的化学,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蛋白质的性质: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及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5.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类 6.食物中的蛋白质

7.核酸;核酸的一般概念、化学组成和分类,核酸的生物学功能。

8.核酸的结构:核酸的一般结构,DNA的空间结构,RNA的空间结构。 9.核酸的性质,核酸的一般性质、紫外光吸收性质:变性作用。 10.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腺苷三磷酸、环腺苷酸、次黄嘌噙核苷酸。

第四章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酶的本质及在生物化学中重要作用,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熟悉食品加工中重要的酶和它们对食品的作用。 Ⅱ、教学内容:

1.酶的化学本质及催化作用的特点。 2.酶的命名和分类、酶的组成。

3.酶促反应速度: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浓度、低物浓度、温度、PH值、抑制剂、激治剂),酶活力测定。

4.食品加工中重要的酶: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脂肪酶、脂氧合酶、葡萄糖氧化酶。 5.酶制剂工业。

第五章

维生素和辅酶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维生素的概念、分类、性质及生理功能,了解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Ⅱ、教学内容:

1.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及来源。

2.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

3.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与TPP,维生不B2与黄素辅酶,维生素PP与辅酶I、辅酶II,泛酸与辅酶A,维生素B6和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生物素,维生素C。

第六章

代谢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在生物的体内的代谢过程、代谢规律及代谢历程与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关系;掌握物质代谢历程中的中间产物或中间代谢物与食品的关系。 Ⅱ、教学内容

1.新陈代谢的概念、特点。

2.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实质。生物氧化的特点和类型,生物氧化过程中CO2和H2O的形成,生物氧化中能量释放、贮存和利用。

3.糖代谢:糖的分解代谢(单糖的无氧降解、丙酮酸的有氧降解、磷酸已糖途径),糖的合成代谢(糖的异生作用、糖元的合成)。

4.脂代谢:脂肪的分解代谢(甘油的降解,脂肪酸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合成代谢(甘油的生物合成,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甘油三脂的合成)。

5.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氨基酸的降解(脱氨基作用、脱羧基作用、氨基酸分解产物的代谢)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的活化和转移,肽链的起始和终止)。

6.生物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及其调节:代谢之间的联系(相互转变、相互制约等),物质代谢的调节(快速调节,缓慢调节。)

7.新鲜天然食品组织中的代谢活动的特点:新鲜水果蔬菜组织中的代谢活动(果蔬成熟的概念、果蔬成熟过程中的生化变化,果蔬成熟过程中的呼吸强度,影响果蔬成熟期呼吸强度的因素,果蔬的贮藏),动物屠宰后的组织代谢(肉的成熟、屠宰后藏肉的理化变化,肉类的贮藏)。

第七章

营养学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几种重要的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热能的需要和人体热能的来源。了解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其来源。

Ⅱ、教学内容:

1.消化:消化的概念,消化的一般过程,几种重要物质消化。 2.吸收:吸收的概念,几种物质的吸收。

3.热能:人体需要热能的因素,确定人体热能供给量的方法、人体热能的来源。 4.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糖类、脂类、蛋白质、水和无机盐类等。

第八章

食品色香味化学和食品添加剂

Ⅰ、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的色、香、味形成和与之相关的化学物质的关系,褐变、食品的嫌忌成分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掌握常用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使用方法及使用要求。 Ⅱ、教学内容:

1.食品的色素化学:色素的概念,天然色素、人工合成色素、食品在贮藏和加工中的褐变现象。

2.食品中的味感物质:味觉生理学,甜味及甜味物质,酸味及酸味物质,咸味及咸物质,苦味及苦味物质,辣味及辣味物质,涩味及涩味物质,鲜味及鲜味物质。

3.食品中的香气:植物性食物的香气,动物性食物的香味,发酵食品的香气。

4.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使用目的和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几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发色剂、漂白剂、疏松剂、酸味剂、增稠剂、甜味剂、品质改良剂、食用香料等)

5.食品中嫌忌成分:微生物的毒素,植物性食物中的毒素,食品加工中所产生的毒素,环境污染所致的化学毒物。

三、教学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应对食品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及技术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学生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认真听讲、积极自学,尤其通读教材的全部内容和选读老师建议的参考书刊,自学不占上课学时,但必须提交教师布置的读书报告。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较多地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和多媒体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读书报告与交流讨论会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同时促进教师不断进取,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主要采用开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40%,其中作业占20%、考勤占10%、学习态度占10%,试卷考试占

60%

五、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1.《普通生物化学》,郑集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7篇:《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编号:11020004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24/0.75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

开设单位:化学与化工学院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十五”规划教材,也是与之相应《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教材的配套教材,是农学、园艺、生物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也是上述专业学生学习的第一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本课程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实验基础知识,包括实验室基本规则,安全常识,常用仪器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第二部分实验技能训练;第三部分常用数据及特殊试剂的配制,以方便学生查阅。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正确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学会查阅资料、手册,自行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实验,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表

序号实验项目学时实验类型备 注验证设计演示综合创新必做选做1仪器的认领及仪器的洗涤干燥2√√2氯化钠的提纯3√√3光度法测定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3√√4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pH计的使用3√√5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4√√6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3√√7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4√√8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中H2O2的含量2√√

四、教学教法建议

本课程教学应在充分了解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既要注意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衔接,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对于已习惯中学教学的新生一时难以适应大学化学学习的情况,教师在本课程教学开始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并加强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如实验研究方法的比较、实验研究条件的选择、有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实验研究报告(或论文)的书写;试验研究方案的设计等基本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为毕业论文和科学实践打基础。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

记分制:百分制(√)

成绩构成:实验预习成绩(10%)+ 实验态度、卫生及安全规范(10%)+ 实验操作(25%)+ 实验报告(25%)+ 实验考试(30%)。 正文

实验一 仪器的认领及仪器的洗涤干燥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综合性 计划学时:2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认识本学期做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

2.洗净上述玻璃仪器并把他们分类整理

3.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三、主要内容

1.按照仪器清单认识所有仪器

2.洗涤所有玻璃仪器

3.烘干

四、技能考核

各个仪器的认识及玻璃仪器的正确洗涤

实验二 氯化钠的提纯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综合性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通过粗食盐的提纯,了解盐类溶解度知识在无机物提纯中的应用 2.掌握提纯NaCl的原理和方法

3.练习溶解、沉淀、过滤、蒸发、浓缩、结晶和干燥等基本操作

三、主要内容

1.粗食盐的称量和溶解

2.依次除去SO42-、Ca2+、Mg2+及过量的Ba2+、CO32-离子 3.浓缩、结晶 4.燥与称量

5.产品纯度的检查

四、技能考核

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

实验三 光度法测定磺基水杨酸铁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吸光度法测定溶液中配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有关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3.熟悉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主要内容

1.0.01000mol/L的FeNH4(SO4)2溶液的配制 2.0.01000mol/L的磺基水杨酸溶液的配制 3.等物质的量系列溶液的配制

4.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等物质的量系列溶液的吸光度 5.数据处理

四、技能考核

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实验四 醋酸解离度和解离常数的测定—pH计的使用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HAC电离度和解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PH计、滴定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三、主要内容

1.配制不同浓度的HAC溶液

2.用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校准PH计

3.PH的测定

4.数据处理

四、技能考核

PH计、滴定管和容量瓶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

五、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4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掌握间接法配制HCl、NaOH标准溶液的方法

2.熟练掌握称量操作及滴定操作

3.学习酸碱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

三、主要内容

1.0.1mol/LHCl和0.1mol/L NaOH溶液的配制

2.0.1mol/LHCl和0.1mol/L NaOH溶液的标定

3.数据处理

四、技能考核

称量操作及滴定操作的正确方法

实验六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综合性

计划学时:3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水硬度的测定原理及方法

2.了解金属指示剂的特点

3.掌握铬黑T及钙指示剂的应用

二、主要内容

1.钙镁总量的测定

2.钙含量的测定

3.数据处理

三、技能考核

容量瓶的使用及滴定操作的正确方法

实验七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4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邻二氮菲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及方法 2 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 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氮菲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仪器的主要构造

三、主要内容

1.邻二氮菲—Fe2+吸收曲线的绘制 2.标准曲线的绘制

3.试样分析

四、技能考核

配制溶液及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

实验

八、高锰酸钾法测定双氧水中H2O2的含量

一、实验性质

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

实验类型:验证性

计划学时:2学时

实验分组:3-4人/组

二、实验目的

1.熟悉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与标定原理

2.掌握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三、主要内容

1.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

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

3.H2O2含量的测定

4.数据处理

四、技能考核

溶液配制及滴定操作的正确使用

参考书目

[1] 呼世斌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 南京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8

[3] 武汉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4] 郑春生编.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及化学分析实验部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5] 北京师范大学编.无机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武汉大学编.无机化学实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第8篇:初中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大纲

“四项配套”工程

初中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大纲

一、培训目的

为配合农村初中“四项配套”工程的实施,提高所配器材设备的管理、使用水平和效率,实施对农村初中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应达到如下目的:

1.引导实验室管理人员更新教育观念,认识实验室工作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实验室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

2.掌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般规程和工作规范,掌握仪器、药品的验收、分类、存放、保管常识和各种帐册管理要求,掌握实验室的安全与防范措施。

3.初步掌握“四项配套”工程所配生物仪器的使用、保养与维护方法。 4.了解实验室通用技术,初步掌握初中生物实验常用技术。

5.了解《初中生物》教材中实验的操作要领,能协助任课教师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6.知道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实验教学形式的特点。

二、主要培训内容、要求与参考课时 1.中学实验室工作概述与生物实验室建设:

认识实验室工作的地位、作用、任务、内容,了解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了解江苏省初级中学实验室装备标准。

参考课时:2 2.中学实验室管理:

掌握生物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一般规程和工作规范,懂得仪器、药品的验收、分类、存放、保管的知识,掌握仪器帐目管理要求,会正确记载仪器总帐、分类帐和低值易耗品帐。 参考课时:12 3.中学实验室的安全与防范:

熟悉中学实验室安全用电与防火、防爆、防盗、防污染的基本要求与措施,具有对实验室中一般伤害及中毒事故的处理与防护的能力。

参考课时:2 4.“四项配套”工程所配生物仪器及中学生物实验常用技术:

初步掌握“四项配套”工程所配生物仪器的使用、保养与维护方法,初步掌握实验材料的制备、玻璃器皿的清洗和存放、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基础的植物栽培技术、标本的存放、保养、与维护、中学生物实验室常用试剂和培养液的配制等中学生物常用实验技术。

参考课时:20 5.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知道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实验教学形式的特点。

参考课时:2 6.实验创新和自制教具:

了解实验创新的含义,了解自制教具的作用、设计原则、制作方法和使用等。

参考课时:1 7.实验室在校本课程和科技活动中的作用:

了解实验室服务校本课程和科技活动的目的、作用、特点与方法等。 参考课时:1 8.专题讲座或经验交流

参考课时:4

三、主要教学方法

本培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员自学、教师演示与学员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努力形成教师与学员双向互动、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践操作的最佳教学模式。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除鼓励学员随时积极提问和发言外,可让学员参与课堂演示活动。 2.应保证每个学员都能有不少于8个课时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并在学员操作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3.可安排一定的课时用于组织学员进行自学、分组讨论和观摩。

四、考试方法

本培训考试采用考勤结果+书面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学员需在以下两项同时达到及格方可获得结业证书。

1.考勤结果和书面考试采用百分制,合计达70分以上为及格,其中:考勤结果占10分,缺课1课时扣除2分,累计缺课达5课时及以上者,视为本次培训考试不及格;书面考试占90分,采用开卷考试的方法进行。

2.操作考试分“及格”与“不及格”两等。

五、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1.《中学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技术》 2.《初中生物教学仪器介绍》(光盘) 3.《初中生物》(现行初中教材,学员自备)

第9篇:研究生课程-食品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生物技术

英文名称:Food Biotechnology

学分数:2学时数:36

教学要求及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由课堂讲授(包括教师的综合报告、学生的专题研讨等)以及课外作业和课内辅导等多种形式构成,通过教学互动以促进教学相长。要求学生关注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前沿动态及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通过教材、参考资料、文献等的课前预习和阅读,熟悉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且通过对基本原理、常用技术手段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技能的培养和锻炼上得到全面提升。 课程主要内容:

对现代生物技术四大支柱—发酵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应用情况进行概略说明,针对食品学科各类专业领域不同发展需要,分别通过几类有代表性的生物技术方法在单细胞蛋白、活性多肽、不饱和脂类、植物多糖、维生素、酶制剂以及发酵食品、发酵饮料、功能性食品等各类食品及添加剂的制造与加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事例,阐明合理的生产设备配套和生产手段的实施与食品生产工艺最优化、食品生产技术进步的相互关系,力求从工程学的角度研究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应用过程中的固有规律性和进行经济性评价,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生物技术及生物工程在食品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适合于食品工程、生物化工、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1. 罗云波主编,《食品生物技术导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2. 郑建仙主编,《功能性食品生物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 童裳亮编著,《海洋生物技术》,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3;

4. 彭志英等,《食品生物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5. 梁世中,《生物工程设备》,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教学单元(含学生讲演讨论内容):

单元1:绪论及讲座

单元2:讲座及讨论: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主要应用 谢王俊

单元3:讲座及讨论:单细胞蛋白生产技术及其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性评价 李文芳 单元4:讲座及讨论:酶制剂生产技术及其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性评价 陈喆 单元5:讲座及讨论:活性多肽生产技术及其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性评价 姚林峰 单元6:讲座及讨论:不饱和脂类生产技术及其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性评价 张晓宁 单元7:讲座及讨论:植物多糖生产技术及其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性评价 张岩 单元8:讲座及讨论:维生素生产技术及其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性评价 陈文林 单元9:讲座及讨论:发酵食品生产技术及其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性评价 吴发萍 单元10:讲座及讨论:发酵饮料生产技术及其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性评价 马伟玲 单元11:讲座及讨论: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及其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性评价 罗颂 单元12:讲座及讨论:新资源性食品生产技术及其设备、工艺以及经济性评价 胡洋 单元13:讲座及讨论: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分析中的主要应用以及经济性评价 罗芳

上一篇:春天的雨点阅读答案下一篇:省领导民主生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