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专题教案(精选6篇)
【考纲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知识梳理】
一、物质鉴定类实验:一个。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主要通过这类实验4个“特定的”复习(“特定的物质”与“特定的化学试剂”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明确:什么是对比(对照)实验?实验中如何排除干扰因素?怎样选择合适的材料与试剂?为何要设置空白对照组?(课题4)。
二、物质提取鉴别类实验:一个。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
不同的物质应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离与提纯,掌握层析法分离物质的方法。(课题23)。
三、观察类实验:需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有六个。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主要考核高倍显微镜的使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课题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必修一P47,课题11),“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必修一P115,课题3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必修二P21,主要考核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必修二P88)。明确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基本原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课题1);理解对照实验中的自身对照。
【基础训练】
1、下面是围绕显微镜的实验操作题:显微镜镜盒中有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长5cm(标有40/0.64),乙长3cm(标有10/1.05),丙长3cm(标有16×),丁长6cm(标有10×)。
(1)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A)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同样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B)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丙
D、乙与丁
(3)这台显微镜放大的最大倍数为(B)A、1000
B、640
C、160
D、100(4)现在选择乙与丁这组组合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视野中有一呈直线相连的40个分生组织细胞。若乙转换为甲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D)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甲、乙、丙、丁、戊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一)
(二)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
(一)转换为图
(二),所列A、B、C、D4种操作顺序中(甲为转动粗准焦螺旋;乙为转运细准焦螺旋;丙为调节光圈;丁为转运转换器;戊为移动装片),正确的是(C)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戊→丁→丙→乙 D、丁→戊→甲→丙
(6)观察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并计数时,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B)
A、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B、低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用高倍镜并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C、低倍镜对焦,转用高倍镜,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减少进光量,调焦观察 D、高倍镜对焦,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增加进光量,调焦观察
2、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3、在进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甲~戊5位同学在剪取洋葱根尖后立即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请回答:
(1)甲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B),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D),丙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A)。(请从下列序号中选择)
A、染色体未着上颜色,无法看清
B、细胞重叠,看不到染色体 C、染色体着上颜色,清晰可见 D、染色体着色很浅,模糊不清
(2)丁同学在进行上述步骤后,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长时间未找到有丝分裂的细胞,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先使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分裂图像后,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使用高倍镜。
(3)戊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但未找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可能的原因是观察部位不正确(该生看到的是成熟区细胞或伸长区细胞)。
(4)经教师纠正后,丁同学在视野中找到了有关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但丁同学所看到的细胞图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你认为他应如何正确移动装片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5)戊同学经教师指点后,也找到了细胞分裂图像,他想要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的最佳组合是 B 和 C。
【高考模拟】
4、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D)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关键词:实验,第一轮复习,考纲
果实累累的八月即将到来, 而对于高三师生来说夯实基础的一轮复习快要到了, 马上要进入到关键的第一轮复习。对于第一轮复习来说, 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复习, 对各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掌握;二是将课本复习过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战考题中去, 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三是要把握高考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解题方法, 初步形成应试技巧。由此可以看出, 这一阶段的复习策略和战术调整很关键, 既不能重复基础知识的复习, 也不能过于综合而脱离基础知识。可以说, 这也是高考解决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各种能力的提升的关键时期。“高考成败在理综, 理综成败在实验”, 由此可见实验在高考中的地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 实验知识考查更是高考知识考查的重中之重, 在主观题中几年高考都占50%以上, 在一些选择题中也考察了实验的思想和方法。但实验题也是考生的软肋, 在此失分也特别多。因此, 第一轮复习中的实验专题一定要得到充分关注和充足准备。如何把握高考生物实验专题的要点,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这就要求既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 又要有一套科学的复习方法。
一、研读考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依据。考纲能力要求两处提到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一是能用文字、图解、图、表格等不同形式来准确表达实验结果。二是理解所学实验、实习的内容, 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具备验证相关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能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性研究。针对考纲要求, 在实验专题教学中, 除了要对各个重要实验过程、原理进行分析教学,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自己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基本分析方法以及能设计实验并预测结果。
二、建立知识网络、确立教学专题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专题的课时安排和涵盖内容, 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 再把本专题的相关知识分解成相应的几个小专题, 在教学中根据每个章节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
(1) 对文中科学家的经典实验进行回顾。必修本第一册: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溶液培养法 (无土栽培) 研究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生长素发现、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顶端优势的实验、胰岛素的实验、兴奋的传导。必修本第二册: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虽然在一轮复习中对这些实验都进行了复习, 但这些实验是一些实验题目的原型, 在第一轮复习中再提出, 学生可以用实验理论进行分析, 将理解更透彻, 更利于思维发散。
(2) 复习常规实验。 (1) 物质鉴定与提取类: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 色素提取和分离, DNA粗提取与鉴定。 (2) 基本技能类:高倍镜使用和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流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 (3) 生理生化类: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作用、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向性运动实验设计、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作用、设计小生态瓶、观察二氧化碳对植物的影响。 (4) 社会调查类:调查人群的遗传病、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这些实验都是考纲作出要求的实验, 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必须重点复习, 让学生能掌握原理、步骤、现象结果, 并能用这些实验解答一些问题。
(3) 复习实验原则。 (1) 对照实验原则。 (2) 有多个影响因素时, 只设计一个因素为变量, 其余因素固定, 即单一变量原则。 (3) 平行重复原则。除此外, 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的科学性、可行性、有实际意义和生产价值, 实验的现象或结果必须可观察、可区别。学生只有掌握实验原则, 才能更好地分析实验, 设计实验。
(4) 分析设计实验的复习。首先要复习好一般的实验程序: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这是实验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其次, 复习时要强化实验与教材有关内容的联系, 形成实验理论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统一, 要熟记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其一般步骤为: (1) 准确把握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灵魂, 所有实验步骤的设计都要围绕实验目的这个核心来进行。 (2) 联系所学的理论知识, 确定实验原理。 (3) 确定实验思路 (方法) 。首先, 应认真研究实验课题, 依据科学的实验思维方法, 找出其中的实验变量和反应变量, 理解题目已知条件所隐含的意义。如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其次, 根据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如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便性原则等等) , 充分利用所给器材和试剂, 构思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捕获方法。 (4) 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 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 用简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5) 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和讨论。实验设计方案完成后, 根据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对实验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预测, 分析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实验分析和设计是实验专题中学生最难驾驭的能力, 也是最体现学生能力的地方, 因此也是高考的热点。要很好地提高这个方面的能力, 必须对基本的实验原理、原则有充分理解, 对基本的实验认真地分析。
三、实验专题的具体复习方法
实验专题的复习, 基本按照教师指导复习———学生习题训练———师生评议答案这个模式进行复习。一轮复习课的课堂模式:第一轮复习时, 翻开课本学生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久看生厌, 况且, 高三学生几乎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 很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疲劳感, 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所以我们避免简单的重复, 在复习的方式和呈现知识的形式方面经常给它们换一个新面孔, 从另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 既让学生有新鲜感, 又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具体的做法是:在黑板上以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形式呈现本节课要复习的主要内容;可以设计情景, 和学生互动讨论出一些知识要点, 实验题特别是实验设计方面的题目主观性很强, 应该让学生多开口, 也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语言。一轮复习练习的设计:本轮复习, 主要是教师大量翻阅资料, 自己组题, 尽量避免用成题。具体做法是, 我们将手中的全部资料分发到每位高三教师的手中, 将每本练习册中相关章节的高质量的题筛选出来, 汇总到一起, 再加上已做过的题中的易错题, 共同组成一份题。
四、深刻反思
对教师来说, 反思与分析就是对练习及测试内容的分析和自我教学过程的反思, 对练习及测试的分析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点、考点的分类和覆盖面上, 而且还要从生物学科高考能力要求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 提炼出学生能力结构的欠缺点。教学反思可以从学生和解题两方面进行。 (1)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上去进行总结, 如果学生出现普遍性错误, 其原因很可能就是教师在复习中不到位、不深入, 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反而不利于学生的接受, 或是给学生自主学习、反思的时间不足, 学生未能将所学知识真正消化, 无法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2) 从解题方面进行反思。A.对知识点的反思。每解完一道题, 要反思题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分析一下这阶段的复习有什么不足, 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漏洞, 以便于进一步夯实基础, 及时提取和应用知识。B.对解题方法、过程和规律的反思, 总结最优的解题方法思路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能更快地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专题;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4-0028-02
高中生物实验既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又是高考试题的难点。分析历年高考实验试题,可以看出实验题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等能力的考查;各类试题也是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加以创新和挖掘。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策略:
一、熟悉常规实验,挖掘教材实验
近几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对教材中常规实验多有考查,并且一般不会在大题中出现;但这并不意味着常规实验教学不重要,因为常规实验所包含的实验原理、实验思想、实验技术等是学生进行解答和完成拓展实验的基础,教材中的常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获得直接经验的良好载体,所以教学中要站在设计实验的角度上进行学习,明确实验原理,掌握课文中的实验思路、方法及材料用具。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对教材内含实验的挖掘,比方说,可在课本基础内容的知识上加以拓展如下:
1,关于细胞核重要作用的一组实验。(变形虫的核质分离、伞藻的幼体相互嫁接)
2,利用膜的选择透过性,验证种子是否有活性。(纵剖、染色)
3,酶的发现过程的一组经典实验。
4,光合作用发现的一组经典实验。
5,溶液培养法鉴定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
6,证明根吸收的矿质元素是通过导管向上运输的实验。
7,生长素发现的一组经典实验。
8,关于顶端优势的实验。
9,无子果实的培育实验。
10,摘除、移植公鸡睾丸(母鸡卵巢)的实验;注射或口服睾丸酮的实验。
1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2,孟德尔的碗豆杂交试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测交实验、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测交实验)。
13,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14,利用延长或缩短光照时间控制动物生殖的实验。
15,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的实验。
16,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17,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情况及定量分析。
18,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19,抗虫棉的培育。
20,酶活性的调节和酶合成的调节。
二、加强实验设计训练,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历年的考题类型形式多变,但考查的内容不外乎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提出假设、操作步骤、预期结果、结果分析、实验结论,所以要注重对实验设计的教学把握。
1,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一个实验的核心,一般可以通过题干提取出来,并且要通过题干的提示,确定实验的类型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例如:(2006江苏卷)有人发现某种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明语言回答。从题干中我们不难得出,此实验类型属于探究性实验,实验目的就是探究花色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2,明白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是实验过程的理论依据,一般包括该实验过程中要用到的生物学原理或理论、实验结果检测所依据的原理、实验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或能够计算的数值。实验原理有的可以从题干中直接提取,而有的必须依赖于课本已有的知识。例如:(07全国卷I)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1)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此题的实验原理就直接来自课本: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双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反而抑制生长。
3,选择材料用具。
如果题中已给了实验材料,原则上都要用上。仔细分析每种材料的作用,有助于实验设计的顺利完成;如果题中未给实验材料,选择材料用具时就要结合课本常规实验的某些内容,合理选择实验材料。例如: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选择蝌蚪作实验材料,就比较高明。因为蝌蚪易饲养,易获得,且发育过程是变态发育,易观察记录。
4,书写实验步骤。
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依据实验原理,利用所确定的实验材料和题干中的相关提示,考虑以怎样的设计主线才能达到实验的预期目的,并且要注意实验的基本原则,如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性原则等。虽然实验步骤的书写对于多数同学来说是难点,但是实验步骤的书写还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先写共性的东西。比方说分组、编号、添加相同的物质、做相同条件下(等量原则)的处理,并且学会应用一些定性(一定浓度的、适量的液体、适宜的温度和pH)和定量的描述性语言。②体现单一变量。对对照组和实验组采取不同的实验操作,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叙述,也可以以表格、曲线等形式表达。③对实验结果的处理。观察实验现象,测量并整理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结果等。例如: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室温恒定。)
(2)方法与步骤:
①将两组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与记录耗氧量和活动量。(共性处理)
②每日用灌胃器给甲组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乙组鼠灌喂等量的蒸馏水,饲养一定的时期。(对照处理)
③测定与记录甲、乙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结果处理)
5,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
验证性实验的预期结果是唯一的,探究性实验结果则是多种。例如:设计实验探究单侧光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此实验的预期结果应该至少有三种:①单侧光的影响大;②重力的影响大;③单侧光和重力的影响相同。
6,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精选、精练实验习题
高考生物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近几年来,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中的非选择题部分突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的考查。然而,绝大多数考生无法拿到满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考生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不会根据题意做出合理、科学的判断,不会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规范的文字表达。其实,考生只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掌握解题的一般技巧,是完全可以有效地提高简答题的解题能力的。1. 认真审题,挖掘一切有用的信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失误往往是造成考试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高考中最令人痛惜的。要正确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考生首先必须要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作答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生物高考试题往往以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实验等形式呈现,考生应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试题中隐藏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并根据题目不同角度的设问,用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从考试情况看,考生因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而导致失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审题不清,抓不住要点,凭思维定势解题,答案多会偏离要求,这也是导致一些考生自我感觉与实际考分相差甚远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考试中,审题时要尽量做到稳、准、慢,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这样可以避免解题的随意性、盲目性。2. 建立试题与课本的有机联系,做出合理的判断推理
高考生物科的命题仍然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尽管命题的素材很多来自课外,但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解题时必须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找出解答试题的知识点并组织答案。所以,在准确审题,明确试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后,就要把试题的设问和从材料中得到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即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准确“链接”,并进行重组和整合,要注意避陷阱、破定势,善于进行发散思维,运用头脑中已经建立起来的生物知识结构,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寻找知识交叉点,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做出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3. 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对于问答型的简答题,一般综合性较强,很难说审完题目就能凭“直觉”做出结论,写出答案。所以,在审清题意、明确课本与试题之间的联系后,就要根据题目的类型和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1)“顺推法”,即从寻找试题所含的已知条件入手,联系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逐步推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
(2)“逆推法”,即从答案要求入手考虑结论,再从结论向试题已知条件靠拢,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3)图表法。这类是以绘出正确的图或表作为答题要求的。如细胞分裂图、遗传图解等;(4)计算法。当试题给出有关数据时,有时必须要通过“计算法”获得结果,再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这在遗传学、生态学、物质含量推算等方面的试题中较为常见;(5)比较法;
(6)反证法等。解题的方法有很多,在实际解题中,应具体分析试题要求,灵活采用最合理、最简便的方法。
4.认真组织,用规范的生物学术语作答
有不少考生既充分地获取了解题的有用信息,也成功地使自己拥有的生物学知识与试题进行了“链接”,并且清楚该采用的解题方法,但实际得分情况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有很多是由于在文字表述方面出了问题,出现“有水却倒不出”的现象。
对于问答型的简答题,由于文字量较多,考生应掌握答题的基本步骤: 首先,草拟解答问题的提纲或打打腹稿。这是不少学生不能接受的,他们认为考试时间那么紧张,写提纲没有必要,平时看到有的同学答题时略微思考便欣然下笔,然后边想边写,写到哪儿就算哪儿,不可避免地出现颠三到
四、辞不达意的现象。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一般可用简洁的文字草拟提纲,目的是要把答案要点、步骤等理清楚,否则,等你发现答错或漏答,想补充或修改时,要么没有时间,要么试卷上已没有地方书写,这时你就只能“望卷兴叹”了。
其次,打好腹稿后再开始正式作答。根据提纲,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准确地写在答卷上。答卷时要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文字工整,卷面整洁。
最后检查答案。检查时要从基本概念与原理出发来检查自己的推理过程、验证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有遗漏,有无概念性、常识性错误,防止由于无谓的失误而丢分。
理综解答题解题技巧
通过分析《考试大纲》以及近几年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理综》试卷,预计2010年的高考生物试题继续体现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考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实验设计能力,强调学科理解能力,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1、考试的重点内容: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仍然是考试的重点,特别是遗传与变异。
2、选择题主要会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包括学生对生物课程基础知识、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图表信息识别与判断能力。
预计在选择题中会加大对分子遗传学(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突变,基因结构,基因工程)的考查。可能会加大生物与环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三大物质的代谢、细胞分裂章节中生物图表题的比例。
3、考试题中会谈化必修和选修内容的界限。从知识系统性的角度融合必修和选修内容,且选修的难度不会加大,主要是课本知识的再现,主要考查记忆和理解能力。
4、简答题主要会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表达文字描述能力。2010年仍然会把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简单概率的计算)、新陈代谢作为重点。可能会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力度。植物的代谢(水分代谢,矿质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三大物质代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内环境的稳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在生产活动实践中的应用将是考试的重点。试卷对学生认真仔细审题,注意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逻辑性仍然会提出较高的要求。
5、实验题主要会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它包括提出实验假设、设计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改进方法等。
实验题内容会涉及到:一是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含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实习、部分研究性课题)。二是教材中具有可操作性的基本原理,三是一些生物学的经典实验,四是拓展性实验(实验设计)。
实验题考查形式可能会由传统的实验设计向提出实验假设、实验原理、确定实验目的、解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包括分析图表)转移。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突出实验探究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考查。①找出实验设计中的描述错误并改正: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以此为媒介,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能力。
②设计、补充和完善某一实验:题目给出实验目的及一些附加条件,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原理、提出实验假设等。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给出的条件,确定和书本相关的知识点及实验原理,构思相关的生物情境,然后再设计便于操作的实验方案。③预测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作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第一轮复习(2010年3月前单元过关):这一阶段的复习任务是在已学的基础上把每个单元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规律进一步理解透彻,拓宽拓活,真正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基础、重点、关键所在,复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考质量,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这一轮复习切忌过快,要讲求实效,决不要认为复习快点以后有时间可以多复习几遍更好,这样会把教师和学生都搞得疲惫不堪,复习效果会事倍功半,得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不偿失。
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仅要考查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是考核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这几年的高考命题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更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该过程复习要善于运用比较法、问题教学法,图表法系统复习,理解知识点、夯实基础、发散思维、总结提高,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第二轮复习(2010年4月专题复习):此过程要善于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建立知识纵横向联系,把握各知识点间的关联,提高应用能力、迁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问题,从多个方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从而大大提高解题能力。
构建知识网络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以某生命活动为中心专题复习,培养知识综合能力。
例如:以水分代谢为中心。在高中生物的知识体系中,有关水的知识零散地贯穿于三册教材中,与许多知识的学习息息相关。它既是学好高中生物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知识点。
1、水的存在:细胞中的水,如自由水、结合水;细胞外的水,如多细胞植物的细胞间隙、各种分泌物和多细胞动物的内环境、分泌物(如消化液、泪液、乳汁等)、排泄物(如汗液、尿液等)都含有水。
2、水的功能:
3、水与新陈代谢:(1)水分的吸收:
①吸水原理--吸胀作用、渗透作用。
②吸水动力:对细胞而言来自细胞内液体与细胞所处液体环境浓度差(即渗透压)。对植物整体而言来自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拉力和根压。③吸水部位:
高等植物--主要是根尖成熟区(即根毛区)表皮细胞,其次是叶片等。
高等动物(人)--消化道中胃、小肠、大肠等处的上皮细胞,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等。(2)水分的运输:
(3)水分的利用及产生:(4)水分的排出:
高等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吐水、随某些分泌物排出,如浆汁等。
高等动物通过呼吸、汗液、尿液、随某些分泌物排出,如泪液、消化液等。
4、水平衡的调节:(1)高等植物:
①一般情况下通过蒸腾作用调节,当空气湿度达到100%例如下雨时,通过吐水调节。②水与光合作用及细胞呼吸:(2)高等动物(主要是人体): ①调节方式: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②调节激素:抗利尿激素(肽类激素)③调节器官:肾脏 ④调节中枢:下丘脑
5、水与生物分布:
以重要知识点为中心专题复习,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例1.:以酶为中心的专题
①酶的概念和特性②酶与呼吸作用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③酶与细胞分裂(DNA解旋酶、连接酶)④酶与光合作用
⑤酶与基因工程(限制性内在酶、DNA连接酶)
⑥酶与微生物(固N酶、组成酶、诱导酶、逆转录酶)⑦酶与细胞工程(纤维素酶、果胶酶、胰蛋白酶)⑧酶与消化⑨酶与激素、维生素的比较 例2:以N元素为中心的专题
①N与化合物(蛋白质,核酸)②N与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③N与微生物(生物固N,N源)④N与动物物质代谢及健康 ⑤N与植物矿质代谢(吸收、运输、利用)⑥N循环 例3:以种子为中心的专题
1、种子的定义
2、种子的类型
3、种子的结构
4、种子的发育
5、人工种子的生产
6、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和过程
7、种子萌发时的代谢类型
8、种子成熟过程中有关的物质变化
9、种子中的化合物
10、种子的一些新陈代谢情况
11、种子细胞的增殖
12、种子的休眠及意义
13、种子储藏的条件
14、种子与植物遗传的关系
15、种子的遗传物质
16、种子的萌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7、种子与果实的关系
18、与种子有关的一些实验
以高中生物学知识中的数量运算为中心,培养学科计算能力
1、多肽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与所含肽链数目的关系
2、构成细胞器的生物膜与其磷脂双分子层的关系
3、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关系
4、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含量的变化
5、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计算关系
6、遗传学中的计算规律
7、理想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关系
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量关系
以数学曲线为中心专题复习,培养图文转换能力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中DNA及染色体变化曲线
2、酶受温度、PH影响曲线
3、光合作用受CO2浓度、光强、吸收光谱变化曲线
4、呼吸作用受O2浓度变化曲线
5、矿质元素在叶片中的变化曲线
6、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DNA总量、细胞体积、有机物总量变化曲线
7、生长素对根、?、茎生长影响曲线
8、竞争、捕食、寄生的变化曲线
9、种群(密度)与时间关系曲线
10、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以生产生活实际为中心专题复习,培养学科应用能力
1、呼吸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水分代谢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矿质元素缺乏症表现部位的判断
4、施肥中应注意的问题
5、提高农作物对光能利用率的措施
6、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7、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8、微生物及发酵工程在工业上的应用
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9、遗传规律(育种)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0、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1、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三轮复习(2010年5月综合练习):通过知识检测,考前查漏补缺,活化知识块。练习题最好是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及教师精心编制的试题、切忌搞题海战术,避免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
不论是学校买的一些套题、还是从网上下载的题,以及其他省市的题,最好再进行筛选编辑,各套题之间在知识点上、能力考核、实验方面都能互补,真正做到精选精练。
1、明确题目要求:解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只有明确题意才能明确方向、少走弯路。理解题意,是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步骤?还是分析实验结果?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
2、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原理。
3、确定实验基本思路:根据原理对实验作出假设,并对可能产生的现象作出预期,并充分利用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遵循单因子、设置对照、大样本等原则。
4、设计实验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原理和思路,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要思考题目中所给出的实验材料和试剂分别起什么作用?怎样运用?要注意:一是题目中给出的实验试剂和材料一般应充分利用,以及对实验材料的预处理;二是除非题目条件允许,否则不能自己随意增加实验试剂和材料。三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定要进行不同操作。由于实验设计是一种开放性试题,可能存在多种实验步骤,但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要求: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精确性。
5、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在实验中将观察到的现象如实准确地记录下来。除了用文字进行记录外,还可以通过设计表格用数据或符号进行记录。
6、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推理等处理,归纳出一般概括性判断,并用文字、图表、绘图等方法作一个简明的总结。以上只是解答一般综合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考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应根据实验设计题的具体情况和要求,作出正确的回答。
近几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中的非选择题部分突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查。然而,绝大多数考生无法拿到满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考生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不会根据题意做出合理、科学的判断,不会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规范的文字表达。其实,考生只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掌握解题的一般技巧,是完全可以有效地提高简答题的解题能力的。
1、认真读题审题,挖掘一切有用的信息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失误往往是造成考试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高考中最令人痛惜的。要正确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考生首先必须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作答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生物高考试题往往以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实验等形式呈现,考生应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包括试题中隐藏的信息,排除无关信息,并根据题目不同角度的设问,用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从考试情况看,考生因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而导致失误的现象屡见不鲜。例如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卷I第30题是一道实验题,第(2)问的考查内容为验证胰岛素对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引起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把“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答成“出现低血糖的原因”,有的学生甚至回答成第(3)问“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中的作用”的答案。
审题不清,抓不住要点,凭思维定势解题,答案多会偏离要求,这也是导致一些考生自我感觉与实际考分相差甚远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在考试过程中,审题时要尽量做到准、学科网-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版权所有@学科网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稳、快,要尽可能挖掘一切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尤其要注意那些关键性和限制性的文字,这样可以避免解题的随
2、建立有机联系,做出合理的判断推理高考生物科的命题仍然是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尽管命题的素材很多来自课外,但往往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解题时必须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找出解答试题的知识点并组织答案。
所以,在准确审题,明确试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后,就要把试题的设问和从材料中得到的有效信息与教材上的相关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将所学知识与试题要求准确“链接”,并进行重组和整合,要注意避陷阱、破定势,善于进行发散思维,运用头脑中已经建立起的生物知识结构,灵活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储备,寻找知识交*点,结合有关理论知识做出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
3、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对于问答型的简答题,一般综合性较强,很难说审完题目就能凭“直觉”做出结论、写出答案。所以,在审清题意、明确课本与试题之间的联系后,就要根据题目的类型和具体要求,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例如,有些题目可用“顺推法”,即从寻找试题所含的已知条件入手,联系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思考,逐步推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有些题目可用“逆推法”,即从答案要求入手考虑结论,再从结论向试题已知条件*拢,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有些题目是以绘出正确的图或表作为答题要求的则可用“图表法”,如细胞分裂图、遗传图解等;而当试题给出有关数据时,有时必须通过“计算法”获得结果,再来分析判断得出结论,这在遗传学、生态学、物质含量推算等方面的试题中较为常见;有些题目还可用“比较法…反证法”等作答。
4、认真组织语言,科学规范的写出答案有不少考生既充分地获取了解题的有用信息,也成功地使自己拥有的生物学知识与试题进行了“链接”,并且清楚该采用的解题方法,但实际得分情况仍然不够理想,究其原因,有很多是由于在文字表述方面出了问题,出现“有水却倒不出”的现象。对于问答型的简答题,由于文字量较多,考生应掌握答题的基本步骤。首先,要草拟解答问题的提纲或打打腹稿。接着再开始正式作答。根据提纲,把答案要点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完整、具体、准确地写在答卷上。答卷时要做到层次清晰,言简意赅,逻辑严密,语言规范(包括语言表达的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逻辑性),文字工整,卷面整洁。最后检查答案。
检查时要从基本概念与原理出发来检查自己的推理过程、验证过程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题目要求,是否有遗漏,有无概念性、常识性错误,防止由于失误而丢分。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转基因植物可能引起营养成分发生改变的根据是()A.部分DNA发生了重组
B.某一基因可以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C.重组DNA控制一种蛋白质的合成
D.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
解析:导入新基因后,合成了该生物体内本来没有的物质,可能会对生物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答案:D 2.下列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性问题的是()A.转基因猪的细胞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因而猪的生长速度快、个体大 B.转基因大米中含有β胡萝卜素,营养丰富,产量高 C.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 D.让转基因牛为人类生产凝血因子,并从牛奶中提取
解析:过敏是人的一种病态反应,因此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蛋白质,引起个别人过敏体现了转基因生物引发的食物安全性问题。答案:C 3.某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中,使取食它的害虫体内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的安全性评定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的消化酶很可能无影响,因为人体消化酶和害虫消化酶结构上存在差异
B.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抑制人体消化酶
C.不安全,玉米的食用部分也可能含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无法消化蛋白质而患病
D.不安全,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
解析: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在人的消化道内被消化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完整的基因不会进入人体。答案:D 4.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其他植物体内,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生殖细胞中
B.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C.转基因植物中的质基因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解析:植物之间的杂交主要是核基因的重组,花粉中不含叶绿体,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可有效避免通过杂交所造成的基因扩散。答案:C 5.实验人员将一段外源DNA片段(包含约850个基因)与丝状支原体(一种原核生物)的DNA 进行重组后,植入大肠杆菌,制造出一种“新的生命”。该生物能够正常生长、繁殖。下列有关该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技术可以制造某些微生物,用于生产药品、制造染料、降解有毒物质等 B.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人造生命进入自然界并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C.人造生命扩散到自然界,有可能造成环境安全性问题 D.此项技术可能被用来制造生物武器,从而危及人类安全
解析:外源DNA与丝状支原体DNA重组后植入大肠杆菌,形成的新生命为转基因大肠杆菌,转基因大肠杆菌与丝状支原体间存在生殖隔离,但大肠杆菌与转基因大肠杆菌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 6.目前科学家已成功培养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这在脊椎动物中是首例。虽然四倍体鱼生长快、肉质好、抗病力强,但研究人员并不直接把它投入生产,而是将它与二倍体鱼杂交的后代投入生产。你认为这样做最主要的意义是()A.防止基因污染,保护物种多样性 B.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C.避免出现新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D.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解析:四倍体鱼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是一个新物种,有可能破坏水体中原有的生态平衡。将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鱼杂交,得到的是三倍体鱼,三倍体鱼没有生殖能力,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答案:C 7.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下列哪项是对上述观点的完全反驳?()A.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种植抗除草剂农作物,可以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C.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合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
D.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明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对转基因生物在环境安全方面的争论,一方的观点是现在的生物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是处于自然和谐的动态平衡之中的。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另一方的观点是转基因生物转移的只是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外源基因,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明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 8.转基因作物是通过转基因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改造而产生的,转基因作物一方面在产量、抗逆性及品质等方面有显著改进,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转基因作物可能对人类健康存在着危害。你以为下列说法欠妥的是()A.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技术的一种产物 B.如果转基因作物产生了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反对转基因技术
C.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D.国家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
解析:转基因作物是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在转基因生物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科学家必须在现有知识与技术的基础上,尽量考虑转基因作物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国家必须对转基因 作物的研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严格管理与有效控制。答案:B 9.下面对转基因生物的叙述中,不属于安全性问题的是()A.可能出现滞后效应
B.可能成为“入侵的外来物种” C.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D.含有动物蛋白基因的蔬菜可能侵犯素食者的权益
解析:含有动物蛋白基因的蔬菜可能侵犯素食者的权益属于伦理道德问题。答案:D 10.下列选项是科学家对自身克隆结果的预测及理由,其中正确的是()A.克隆产物是科学家,因为克隆是形成完全一样的产品
B.克隆产物是普通人,因为科学知识是后天获得的,而非遗传 C.只能克隆部分器官,不可能克隆完整的人,因为克隆技术有限 D.克隆产物与该科学家完全一样,因为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科学家
解析:科学家对自身克隆的结果应该是得到与科学家生物学特征基本一致的人,而这个人不一定会成为科学家,因为科学知识是后天获得的,而非遗传。动物的克隆已经成为现实,也就是说,克隆人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答案:B 11.下列不属于克隆技术的是()A.一小块胡萝卜经组织培养,发育成完整的胡萝卜植株 B.将人的DNA片段植入细菌体内后获得大量人的DNA片段 C.农业生产上利用马铃薯的芽繁殖马铃薯 D.小麦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解析:克隆属于无性生殖,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属于有性生殖。答案:D 12.下列关于基因检测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测定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的方法达到基因检测的目的 B.生物芯片的广泛使用,使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更加快速简便 C.基因检测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基因歧视 D.基因检测疾病时,一次只能检测一种疾病
解析:基因检测疾病时,一次可以检测多种疾病。答案:D 13.基因检测对下列哪种疾病适合?()A.家族性黑蒙痴呆病 B.肝炎 C.流感 D.伤寒
解析:基因检测针对的是由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肝炎、流感和伤寒都不是遗传病。答案:A 14.对于生物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的争论,原因是()A.经济效益不同 B.社会效益不同 C.价值观不同 D.法律、法规不同
解析:由于不同地区或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同,生物技术的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各不相同,但这不是争论的根本原因。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决定人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人们看待事物的态度不同,因此才引发伦理问题的争论。答案:C 15.下列哪项不是中国政府的态度?()A.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B.不反对治疗性克隆人 C.禁止设计试管婴儿
D.允许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不育问题
解析:与生物技术有关的伦理问题有很多,中国政府在相关研究上有明确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允许利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不育问题。答案:C 16.世界上第一匹克隆马——“普罗梅泰亚”于2003年5月28日在意大利克雷莫纳市繁殖技术与家畜饲养实验室顺利诞生。“普罗梅泰亚”的诞生在科学界所引起的轰动不亚于当年克隆羊“多利”的出现。这主要是因为,这匹克隆马是世界上首例哺乳动物生下自己的克隆体。自体克隆马的顺利诞生预示的意义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挽救狮、虎通过杂交生产的狮虎兽 B.挽救大熊猫这一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
C.保留和扩大某种哺乳动物种群中出现的具有优良性状的变异类型 D.使动物园中的雌长颈鹿在缺少配偶的情况下繁殖后代
解析:动物克隆目前主要用于濒危物种或特殊种群的繁殖,且需充分发挥雌性个体的繁殖潜力。答案:A 17.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A.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B.阻滞神经元内局部电流的形成 C.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 D.引起肌肉麻痹
解析:肉毒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生活在土壤、湖水、河水及动物的排泄物内。其原理是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可以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答案:A 18.下列有关克隆的实际意义,不正确的是()A.生物学和医药研究
B.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实施克隆,保护生物多样性
C.可以克隆出许多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健将和各类优秀人才,为社会服务 D.获得更多的优秀动物个体用于生产 答案:C 19.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发生争论,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有密切关系。下面关于基因的相关知识中,不可能是争论原因的是()A.对基因的结构和调控机制等的了解仍相当有限 B.所转移的基因有不少是异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转移 C.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 D.DNA重组技术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分子工具” 答案:D 20.接种过疫苗的人,在遇到同样的生物战剂(用于战争的病原微生物或毒素)时,仍然要再次接种疫苗,原因是()A.这些人已丧失免疫力 B.这些人体内没形成记忆细胞 C.原来的接种不成功
D.这些病原微生物突变快,变异性强 答案: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12分)自1984年第一例转基因鱼在我国诞生以来,转基因鱼研究取得长足进步。例如,转入生长激素(GH)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研究转基因鱼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及外源基因的扩散问题。最近,我国科学家只是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鱼通过较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取得较高的特定生长率,以致生长速度高于非转基因鱼,蛋白质转换效率也显著高于非转基因鱼。其可能的原因是。
(2)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的生态安全性问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试分析引起生态安全性问题的原因是。
(3)多倍体鱼类对控制过度繁殖是有效的,最近培育成功的三倍体“湘云鲫”,其形成过程是
,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问题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是。
解析:当转基因鱼与野生鱼杂交后,有可能使野生鱼成为优势种,造成生态危机。三倍体鱼在减数分裂时不能进行正常联会,于是不能生殖,避免了杂交,保护生态系统。答案:(1)合成了大量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2)转基因鱼与同种野生鱼杂交,使野生鱼带有转基因,具有生长优势,使其捕食对象大量减少,而与其他物种竞争,引起生态危机
(3)转基因的二倍体个体加倍为四倍体个体,然后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形成三倍体 三倍体鱼不能繁殖,可以人工控制养殖数量和范围,避免发生杂交,引起生态危机 22.(15分)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培育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的过程中,①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是
,②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2)可通过转人生长激素基因牛分泌的乳汁来生产人生长激素,在基因表达载体中,人生长激素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
。③过程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可以采用
技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犊牛。
(3)prG能激发细胞不断分裂,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时,Ⅱ最可能是
细胞,Ⅲ代表的细胞具有
的特点。
(4)在抗虫棉培育过程中,④过程中的受体细胞如果采用愈伤组织细胞,则与采用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
,⑤过程采用的技术是。
(5)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 工作,请写出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过程:。
(6)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则将引起的安全性问题包括()①生物安全 ②环境安全 ③食物安全 ④伦理道德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1)①是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的过程,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②是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2)基因表达载体的首端必须有启动子;桑椹胚或囊胚阶段可以进行胚胎分割,这种方法可以培育出更多相同的转基因犊牛。(3)从图中看,Ⅱ最可能是浆细胞,Ⅲ是导入prG的重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特点。(4)愈伤组织细胞与叶肉细胞相比较,其优点是全能性高。(6)花粉中若含有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可通过昆虫的采集,沿食物链传递,最后可能进入其他动物或人体内,引发生物安全、环境安全和食物安全,与伦理道德问题无关。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显微注射法
(2)(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胚胎分割(3)浆 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4)全能性高 植物组织培养
(5)让害虫吞食转基因棉花的叶子,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该转基因棉花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6)A 23.(12分)美国及日本两个研究团队证实皮肤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后可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这项发现一方面解决了利用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争议,另一方面也使得干细胞研究的来源更不受限制。请回答下面有关胚胎工程的若干问题。
(1)在胚胎发育中,根据胚胎形态的变化,可将早期发育的胚胎分为
、、三个阶段。
(2)胚胎工程中的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其生理学基础主要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
(3)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是由
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美、日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是利用病毒分别将四个基因送入皮肤细胞,促使普通的皮肤细胞产生变化,最后成为带有
性质的细胞,称为诱导式多能性干细胞。在基因工程中,这四个基因称为
,所利用的病毒称为。
(4)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从患者身上取出体细胞,将其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从而获得早期人类胚胎,然后再从中培育“患者自身的”胚胎干细胞供医学临床使用的技术叫作
。这一技术也可以用来研究“克隆人”,中国政府对生殖性克隆人研究所持态度的“四不原则”是
、、、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解析:(1)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可分为桑椹胚、囊胚、原肠胚三个阶段。(2)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包括: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早期胚胎形成后处于游离状态,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等。(3)胚胎干细胞是由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4)胚胎干细胞可用于治疗性克隆。
答案:(1)桑椹胚 囊胚 原肠胚
(2)胚胎在移植前后所处的生理环境保持一致;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形成后处于游离状态;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不受任何影响(答出两点即可)(3)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 胚胎干细胞 目的基因 载体
(4)治疗性克隆 不赞成 不允许 不支持
24.(11分)我国科学家采用“昆虫抗性基因克隆”技术,在1999年8月成功地从昆虫细胞内克隆出解毒酶,只要将三氯杀虫酯(一种常用农药)加入其中1小时,便能解毒58%,几小时后便可将毒性完全降解,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昆虫的抗性基因是通过
产生的。
(2)长期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使许多昆虫的抗性逐渐增加的原因是。
(3)你认为“昆虫抗性基因”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答案:(1)基因突变
(2)有机氯农药的使用对害虫的抗有机氯农药的变异类型起了选择作用,并通过遗传逐代积累而形成的
【生物实验专题教案】推荐阅读:
八年级上生物实验教案10-17
生物实验10-26
高中生物实验方法05-29
初一生物实验报告06-15
高中生物【实验9】10-24
中学生物实验改进12-21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06-27
初中生物实验技能大赛07-02
生物实验教学安全09-22
生物实验技能检测卷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