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制度(精选8篇)
1.实验室不允许无关人员进入。
2.只允许被批准的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16岁以下少年儿童不得进入工作区域。
4.身体受到开放性损伤限制进入艾滋病实验室;患有上呼吸道急性疾病;患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人员,限制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必须进入的,须做好安全防护后方可进入。
5.外来参观人员,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在实验室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实验室参观,但每次参观人数限制在十人以内(特殊情况除外)。并告知潜在的风险才能进入实验室。
6.经批准的来实验室协作、工程维护和仪器调试(或维修)的外来人员必须由本实验室人员陪同。
7.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在上岗工作之前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资格方可开始工作。
8.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相关培训,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1 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是运用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教育以提高管理职能,对质量系统实施以达到预期质量目标的管理过程。质量控制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技术和活动,即为提高工作质量,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控制影响工作质量的各种因素[1]。质量控制过程包括确立控制标准、评定活动成效、纠正错误3个步骤。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就是对人员、检验方法、仪器设备、实验环境、试剂和标准物质、血清和培养基以及除此之外的其他的一些科学的工作程序等方面进行的有效控制[2]。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实验室首先要按照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之类的科学管理方法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组织机构、管理、职责、程序、资源、人员和检测能力等多方面具备相应的自身条件,才能确保质量控制工作有的放矢,落到实处。质量控制是保证质量管理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手段,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可操作性强,是一个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反馈揭示质量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促使质量系统及时进行调节、完善,以达到最优状态。
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室内质量控制旨在确保实验室在自身循环中呈良性上升趋势,避免错误的发生;室间质量控制是各实验室之间进行质量控制的一种手段,为了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通过纵向比较,显现自身优缺点。室间质量控制是建立在室内质量控制基础上的,做好室内质控直接关系到日常工作的质量。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为了检测和评价整个检测过程的工作质量,随着对质量认识的深入,实验室质量控制已不仅仅限于对实验过程的监测,还包括人员培训、正确地采集和运送样本、正确选择质控物和确定质量控制标准,以及实验质量控制的综合评价和管理等,是考察一个实验室、一名检测者或是一台仪器设备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
2 室内质量控制
2.1 技术人员
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须经广泛的基础训练,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等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3]。另外,还要注重学习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和技术交流,以弥补知识和技术的老化。此外,特别需要培养的是检验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实验室还要对在培人员实施有效监督,对新员工进行检测技能的培训以及对他们的检测技能进行确认合格后上岗。检测人员均应经有关安全和防护、救护知识的培训。对于从事传染病病原检测的人员,基于生物安全考虑,应定期接受健康状况监测,并建立相关记录,包括定期体检记录、职业暴露记录、免疫接种情况等。
2.2 检验方法
实验室应采用国家、行业规定的检验方法,若某些检验项目缺如,应尽可能选择国际或国家标准中已经公布或由权威的技术组织或有关技术文献上公布的方法。新的复杂的检验方法正式使用之前,须核实其正确性和精确性。实验室必须对方法进行一定样本量的预实验,证明实验室能够重复试验中的指标[4]。
2.3 标准操作手册
微生物实验室必须根据本实验室条件编写标准操作手册并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改和补充,用以指导实验室日常工作,使实验室在实验操作中不因人员的变动受到影响。标准操作手册通常应包括以下内容: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实验室生物安全措施、实验室可开展的检验项目、培养基和试剂的配制方法、菌(毒)种的管理、环境设施监控要求、质量控制方案和废弃物处置等。
2.4 质控物
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有效的适合试验范围的培养基和试剂质控程序,对所有的培养基和试剂都需要评估,并采取技术性验收。验收所用标准菌(毒)株必须是认可的菌种或从标本收集途径获得,必须来自权威机构或认可部门[5],使用管理要严格按照认可准则在微生物实验室的应用说明的要求和全国生物安全实验室通用要求和检测技术规范执行。应根据每项试验的性质不同和对标准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的要求,选择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菌(毒)株,标准菌(毒)株应有专人管理,使非管理者无法随意获得。无论是定性试验还是定量试验,质量控制系统要有足够的灵敏度检测出试验中出现的误差,因此,质量的监测点必须设在一个敏感的位置。定性试验应在较弱阳性的范围内,定量试验则应位于解释试验结果的决定性水平附近。
2.5 质量控制标准
2.5.1 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标准
微生物实验室目前所用的培养基多为市售合成培养基,在选购时一定要选购经试用性能好的培养基生产厂家的产品,同时索取其相关产品的质控报告。控制标准通常以细菌能否在培养基中生长或能否形成典型菌落来衡量。基础培养基要求细菌能够生长,发育良好并能使细菌充分表现出其典型的特征。选择培养基原则上使用预期最难生长的细菌菌种,并且应少量接种,要求被抑制的菌种不生长或生长较弱,被选择生长的菌种生长良好。生化培养基,用作质量控制的菌种应包括该生化反应为阳性反应和阴性反应的细菌。
2.5.2 试剂和染色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试剂和染色液必须注明配制或购入的日期,按试剂要求的贮存条件贮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对稳定性较差的试剂,必须在试验的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
2.5.3 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标准
抗血清的来源必须可靠,并按制造商的使用说明使用与保存。如为冻干制品,则应注明配成水溶液的日期。未使用过的抗血清应澄清,在每次使用前应观察是否澄清透明,任何混浊与颜色改变,应视为杂菌污染不应使用。
2.6 仪器设备
微生物实验室最常用的仪器设备是温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冰箱、低温冰柜、压力蒸汽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等。所有仪器性能均应达到检测标准的要求,均要建立仪器档案。仪器设备一定要按规定的检定周期进行检定。贵重的仪器、刚维修的仪器、移动位置的仪器、有数据导出的且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检定期间内还要进行期间核查[6]。
对于连续工作的仪器(冰箱、培养箱、水浴箱等),在每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温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调整;隔水式培养箱、水浴箱需要定期加水,冰箱需定期除霜。二氧化碳培养箱须每天检查箱内的CO2含量及温度。高压灭菌器除对其压力表定期进行检定之外,其使用寿命要严格限制在说明书要求以内,操作人员须经专门培训后上岗。高压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必须每月进行一次灭菌性能检测,大容量灭菌器还应在不同部位放置灭菌指示物以全面评价灭菌性能。灭菌效果监控分别使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 7953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菌片ATCC 9372[7]。生物安全柜若需更换滤网,须由专门技术人员进行,对紫外线必须每3个月检查1次消毒性能,紫外线强度应≥70 μW/cm2。
2.7 实验室检测环境
实验室的环境应满足检测要求,不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除此之外还应有利于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和仪器的维护。对检测结果产成重大影响的环境必须对其环境条件实施监控并记录加以控制[6]。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分为无菌实验室、净化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对有不同要求的区域加以明确的标识并能有效的控制,防止病原体的扩散,涉及生物安全的检测区域按照相关规范或要求配置相关的生物安全设施,如生物安全柜、室内用无排放高压灭菌器等,要有妥善处理废弃样品和有害废弃物的设施和制度。无菌实验室应配备紫外线消毒装置,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及空气质量监测;净化实验室在使用之前先送风再进行紫外线消毒,工作结束后再进行消毒。另外,工作人员在进入净化实验室之前要更换隔离服;生物安全实验室除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和使用之外,尤其要注重防止检测人员的职业暴露。
2.8 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影响过程输出(检测报告)的因素很多,不但包括人员、设备和环境条件,检测方法(分析中质量控制)等,还包括样品的采集和管理(分析前质量控制)、原始记录以及报告的管理(分析后质量控制)等。
2.8.1 样品的采集和管理
高质量的样品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前提,应选择最佳采样时间,根据检测实际情况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要使用消毒设备以保证无菌取样,采样同时记录并监控采样地点的环境状况如空气污染度和温度等。实验室应对拟检验样品实行唯一标识,样品的储存及处置都要根据需要做出明确规定以满足复检需要及避免样品变质。
2.8.2 原始记录及报告的管理
原始的检验记录要包含充足的信息,以便再现整个检测过程,在更改原始记录时采用杠改法,由更改人在更改处签字并注明更改日期,同时注意不能隐去被更改的内容以保持记录的原始性。检验报告在发出前要经过复核,然后由技术负责人签发。报告存根与原始记录存档保管。
2.9 常用方法
室内质量控制是产生精确和可靠结果的基础和核心[8],是保证实验室检验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可根据人员、仪器、试剂材料、方法、环境等关键控制点采用空白试验、平行双样、人员比对、样品复测、目击试验和盲样考核等多种方式,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的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活动。考核范围要覆盖所有检验业务人员,针对发现问题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
3 室间质量控制
是由实验室以外的组织或机构对其已达到的质量水准进行的评价,旨在了解某地实验室的检验技术整体水平,使实验室从质控过程中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不断改进检验技术水平。如果只有室内质控,实验室可以了解试验的重复性好坏,但无法知道试验的准确性如何。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考察结果的准确性,是检查不同实验室操作的差异,可对实验室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可作为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外部监督工具,有利于实验室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宣贯教材[M].2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1.
[2]胡伦智.浅谈质量控制在卫生防疫目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0,16(5):1921.
[3]卫生部办公厅.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S].2001.
[4]Elder BL.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procedures in the Clinicalmi-cro-biology[J].Clinmicrobiol Newsl,1997,19:153-156.
[5]CNAL/AC05:2003.实验室认可准则在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应用说明[S].
[6]CNAS-CLol: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IEC 17025-2005[S].
[7]史玲.细菌学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4):722.
关键词:微生物 实验室 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6-0064-02
现今社会,在社会热点中,微生物及其产生的各类毒素引发的污染备受关注。因此,做好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对监控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就微生物实验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1 专业人员的素质
专业技术人员在微生物检验过程中应当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检验结果应当准确、可靠,因此加强检验人员质量管理教育和技术业务的培训显得及其必要。可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学习,促使检验人员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掌握,培训工作应作为持久的、长效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素质的重要工作内容。将定期考核纳入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作为检验员检验能力及标准熟练程度的一个验收程序。
2 仪器设备的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主要检验用设备有:生物安全柜、冰箱、培养箱、高压灭菌器、净化台、显微镜、蒸馏设备等。仪器设备应严格按照出厂提供的有关规定和方法正确使用,同时注意仪器设备的质量控制,制定相关质量管理文件,严格对照其中仪器设备管理程序的规定执行。
2.1 仪器的采购
购置仪器过程中,须对其技术指标、性能进行进行考察了解,并经过有效论证后方能采购。采购贵重、大型设备仪器时,供货方应对仪器进行安装、调试、核准。确认所有技术条件符合规定记录验收报结果后,即可交付使用,使用过程中须明确保管人。
2.2 仪器设备的建档备案
对仪器设备进行建档备案,建立仪器设备卡(应标明设备名称、编号、型号、生产厂名称、产地和价款、采购时间、启用时间、出厂编号等),归整使用说明书、 检定/校准证书、合格证和使用维护记录等至统一档案盒内管理保存。
2.3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定期对强制性检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检定的计量部门须具有相应的资历,仪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被移动过、维修过或使用一段时间后,检测结果会造成一定影响,这时要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定期按仪器自校规程对不属于强检的仪器进行自校,据仪器情况贴"合格”“准用”或“停用”标签。
3 试剂、标准物质、质控物的质量控制
3.1 培养基的质控
(1)培养基的购置与保存。购置培养基时注意选择质量和信誉好的公司,要购买质量可靠、未过期、品质优良的培养基。
微生物实验室收到培养基后,实验室应有培养基的收货记录,记录详单应包括生产商家培养基的名称、接收日期、批号、有效期、包装及其完整性。培养基在使用前,应有专人对培养基经过验证合格,不同批次的培养基应做实验对照。培养基一般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强光直射。有特别说明的培养基须严格按照厂商提供的要求进行贮存和使用。
(2)培养基的使用。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手册规定对培养基进行配制操作。记录配制量与操作者、日期,并于包装上标明使用期限,定期做质量检查,以保证其有效性。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按照相应的压力和温度要求对实验用器材(培养皿、三角瓶、移液管等)及培养基等进行灭菌处理。含糖类培养基的灭菌应注意控制在允许温度范围内,以避免营养成分的丧失。培养基配制用水主要为蒸馏水、离子水或经处理后无干扰剂和抑制剂的水。配置用水的电阻率应300000Ω/cm(25℃的情况下)以上,重金属含量0.05mg/L以下。培养基溶解后,应注意调节培养基的pH值符合相应要求[2]。定期检查培养基的颜色和透明度,一旦发现异常,则舍弃不用。每批培养基均应做无菌试验和已知菌株对照试验,确保培养基的配制正确、消毒达到要求以及操作过程未受污染。如因原料保管不善而变质或过期的试剂应弃去。
3.2 试剂及血清制品的质量控制
(1)实验过程中,按照要求选用不同等级试剂。试剂须按照相关要求定期更换,部分试剂要求现用现配。配好各种试剂后,填写标签均注明试剂名称、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者及配置日期,并作好相关记录。为确保试剂的准确可靠性,定期应做试剂性能测试,具体间隔时间视试剂的稳定性和使用频率而定。如氧化酶试剂须每次使用前测试,靛基质试剂相对稳定可每周进行1次测试。每次配制好的染色液应当进行检测,常用染色液(如革兰染液)每周检测1次,不常用染色液在每次使用前[1]。为确保试剂稳定性,选用适当的贮存方法对试剂贮存。如:氧化酶试剂一般置于棕色瓶于4℃冰箱保存。
(2)酶、抗血清等生物制品具有生物活性,应该注意其有效期,过期则舍弃不用。按说明要求进行诊断血清的使用和保存,一般要求置于4℃冰箱贮存。在操作过程中要尽快取用,暴露室温过久则易造成其失效。操作前,尤其要注意这些生物制品的有效期和效价。一般第一次使用时,须用相应的标准菌株检查抗血清的有效性,常规工作中每月对其进行检测1次。如出现任何颜色的改变或混浊,即不能使用。
4 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的环境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实验室应当在室内光线,空气流通,设施布局等方面应符合要求,不能对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造成干扰,同时还要起到对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和仪器一定的保护作用。微生物检验应在洁净区(包括超净工作台或洁净实验室)进行,洁净区应有明显标示。无菌室洁净程度要达到标准要求,每次使用前需要紫外线灯消毒45min以上,根据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定期对紫外线空气消毒效果进行测定。微生物实验室的空气质量、温湿度要每天进行监测,并做好记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卫生微生物检验的质量管理[J].实用预防医学,2007,4(2):584.
[2]陈天寿.微生物培养基的制造与应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8~1431.
[3]朱建国.浅谈食品卫生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1).
[4]黄效梅.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
1.目的 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操作人员、实验对象和环境安全,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运转及在此环境下的监测工作。
3.职责
3.1 检验科科长负责安排相关人员参加本科室及上级的相关培训。
3.2进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检测工作的所有人员严格按照本规定执行。
4.具体要求:
4.1.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 新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进入实验室工作的资格。培训由实验室负责人组织进行,并指定熟悉实验室工作的人员担任辅导。培训内容包括:
(1)相关检验的国家诊断标准、处理原则以及本手册内容。
(2)实验室所有设备的使用方法。
(3)个人防护方法。(4)实验室基本技术。
(5)实验室消毒净化的方法。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1
一、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热爱实验与仪器管理工作,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面向教学,面向师生。
二、实验必须在任课教师指导下进行,对所做实验必须向学生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讲清实验要领、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
三、实验室工作人员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提前一周准备好课堂演示和实验分组实验。
四、学生实验要分好实验小组,固定座位,由实验小组长收发实验器材,组织本组实验。
五、要爱护国家财产,教师未讲之前严禁随便动用仪器、药品和工具。实验过程中,一切实验设备不得无故损坏。危险剧毒药品严加控制,计量使用,不得私自带出室外。
六、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七、保持实验室整洁,做完实验将仪器、药品放回规定地方,并认真进行清扫。
生物实验室安全规则
一、显微镜是精密贵重仪器。使用时必须轻拿轻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切记一只手斜提,以免目镜和反光镜等零件脱落。镜头如有灰尘,不能用手指乱抹,只能用拭镜纸擦拭。
二、动植物标本模型,只能用眼观察,不许随便动手乱摸,以防损坏变形。
三、凡实验用的药品试剂不准混合,不准撕毁标签,实验过程中不饮食,以免发生差错或意外事故。实验结束必须洗手。
四、实验用的解剖器械和切片刀,不许在人体上比试,只能在实验材料上按操作规程进行,用完擦洗干净,装入盒内。
五、使用甲醛、乙醚、水银等有毒药品均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事故的发生。
六、实验结束后,组长检查水、电开关是否关好。
生物实验室实验教师的基本职责
一、实验教师在主管校长和教务主任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树立为教学第一线服务的思想,面向教学,面向师生。
三、熟悉各项实验内容和目的要求,所需器材以及实验的方法步骤。接教学进度提前一周准备好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四、做到四懂:懂所作实验的操作规程;懂仪器性能用途和正确操作方法;懂药品试剂的含量和配制;懂器械设备的维修保养。
五、具有独立上实验课的能力,协助任课教师指导课外小组活动。
六、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认真编制仪器,药品采购计划,及时送交各项报表和填写实验室日志。
七、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更新和提高业务技能并要学习推广先进技术,改进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
生物实验室实验员的基本职责
一、实验员在主管校长和教务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熟悉本学科各年级教学大纲和教材;了解各年级教学进度,汇总编制各年级实验总计划,按进度提前一周准备好课堂演示和实验室分组实验。
三、努力钻研业务,做到两全、三勤、四化;
“两全”是,缺添少补器材全;计划实验项目全。
“三勤”是,器械药剂勤检查;存放归类整理;与任课教师勤联系。
“四化”是,管理科学化;保养经常化;摆放规格化;室内设备整洁化。
四、整个工作,要有长计划,短安排。采购防积压,使用不浪费。严格出入库手续。
五、严格借用手续,认真填写借用卡片,贯彻执行赔偿和审批报损制度。
六、协助任课教师组织安排好实验,对学生进行操作辅导,为教学当好参谋和助手。
七、按一类仓库管理标准要求,做到帐、卡、物、资金四相符。
八、注意安全,对易燃、易爆、易挥发药品要隔离保管;对剧毒药品要专柜存放,使用计量登记;离开实验室要检查水、电、门窗是否关好。实验室和库房钥匙未经领导同意,不得转手他人。防止一切意外事故的发生。
生物实验室学生实验须知
一、学生实验课应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按计划安排进行。
二、实验前必须预习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方法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三、爱护实验仪器,药品和工具,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各项实验。
四、实验要在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指导下进行,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填好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由组长清点仪器,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室。
五、格遵守实验纪律,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串组,乱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药品、或带出室外。否则取消实验资格。
六、实验小组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规定的实验。无特殊情况不再给予补做。
七、保持实验室整洁,实验结束后将凳子放回原处,认真做好清扫。
八、凡属非实验自然性的一切破损事故均由责任者照价赔偿。如故意或不听指导,违犯操作规程而损坏者,要加倍赔偿。
生物实验室仪器药品借还制度
一、课堂演示和实验室分组实验所需仪器、药品等要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室,以便做好准备。
二、贵重仪器、药品(剧毒)须经学校领导批准方可借用或使用。
三、借用仪器、药品要认真填写借单,用完及时归还。继续使用时要再行办理借用手续。
四、对借用的仪器、设备要保持清洁,玻璃仪器用后清洗干净,试剂瓶上一定要有标签,防止装混。
五、仪器、药品只对本学科教师借用。外单位借用仪器、药品须领导批准方可借用,管理人员不得私自借出。
六、还回仪器与原规格不符,管理人员拒绝接收,特殊情况与主管领导研究后酌情处理。
生物实验室赔偿制度
一、不按操作规程,违犯实验管理制度而损坏仪器,必须照价赔偿。
二、由于技术原因造成损坏,经查证属实可酌情处理。
三、凡借出仪器,在办公室要加强保管,不得丢失或损坏,否则要照价赔偿。
四、玻璃仪器,如烧杯,试管在使用时由于质量差或无意损坏,经查证属实,可填写报损单。
五、实验用的器械、药品如发现私自拿走或有意破坏者,除追回原物或罚款外,并酌情给予纪律处分。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2
一、实验室用的化学药品有些是有毒的,可燃的,有腐蚀性的或爆炸性的。因此一定要妥善保存,防止和避免灾伤事故发生。凡做有毒、有恶臭气体的实验,要采取措施,不让气体大量外泄,尽量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长时间使用剧毒物质如强酸、强碱等腐蚀药品时,要戴防护用具。稀释浓酸,特别是浓硫酸时,应把酸慢慢注入水中,同时搅拌。
二、任何化学试剂不能入口,有毒和腐蚀性的药品要注意防止触及皮肤和衣服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或把餐具带进室内,不许将实验用烧杯用来饮水,实验完毕,用冷水和肥皂把手洗干净。
三、小心使用酒精灯和喷灯。使用易燃试剂,一定要远离火源。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平时要注意偶然着火的可能,实验室应备有防火砂箱或砂袋及各类灭火器。加热或倾倒液体时,切勿俯视容器,以防液滴飞溅造成事故。加热气体时应采用“招气入鼻”法。
四、不能直接用手取放化学药品,如手上有伤口一定要包扎后才进行实验
五、药品仓库专人负责、非本室人员不得入内,严防药品带出实验室。
六、离开实验室必须检查水电,关好门窗,确保安全,方可走人。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3
1、教师使用实验室应提前一周向实验教师提出要求并登记。
2、教师使用实验室前必须熟悉实验室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规范操作,若违规操作造成的事故和后果,一切责任由本人承担。
3、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有老师带领,不能擅自进入实验室,若有违犯,一切责任全部自负。
4、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服从老师的安排和指导,若不听从指导所造成的事故和人身伤害等,全部后果自负并严肃追究责任。
5、爱护实验室设施、设备,不得擅自搬动实验室固定设施如实验桌椅、实验柜等;严禁在实验桌上写字、涂画。
6、使用显微镜时务必在教师统一安排指导下按规范进行,严禁私自随意旋动、搬拧、拆卸,使用结束时需先降低灯泡亮度,后切断电源,避免灯泡再次点亮时,受到大电流的冲击而缩短寿命,实验结束后必须将显微镜载物台上的水用小方巾擦干。
7、做生化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避免将酒精灯打翻起火,取热水时注意不要装得太满,要留有余地,不要用手去拿烧热的三脚架,以免发生烫伤、烧伤事故。
8、实验中所涉及的药品、制剂和实验材料,必须在实验教师的统一管理下按规范使用,任何人不得擅自随意取用。
9、实验室内严禁打闹、嬉戏、推撞,进出过道要礼让、慢行,避免拥挤造成伤害事故。
10、严禁携带任何食品、刀具等危险物品进入实验室,避免中毒、伤害等事故发生。
11、实验室中若发生特殊危急情况,不要慌张要保持镇定,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依次从前、后门疏散至安全地带。
12、实验室使用完毕,务必关闭好门窗、电源、水阀,避免失窃、火灾、水灾等事故发生。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4
1.目的
规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维护正常的检验工作秩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置。
3.定义
3.1医疗废物
指医院实验室在进行相关的实验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包含实验废弃物。
3.2实验废弃物
指医院生物实验室在实验活动或实验活动有关的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实验废弃物属于医疗废弃物。
4 职责
4.1总务科负责中心实验废弃物的管理。
4.2实验室生物安全员负责组织检查本科室实验废弃物消毒、处理工作。
4.3实验工勤人员负责实验内实验废弃物的消毒、处理工作。
4.4医院废物回收中心工勤人员负责责任范围内实验废弃物的收集、运送、消毒、贮存,并负责贮存设施、设备和运输工具的维护、消毒及处理。
4.5实验室生物安管理小组负责实验废弃物处置工作的监督检查。
5.管理规定
5.1实验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标》、《医疗废物管理条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相关法规要求,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进行妥善处理。
5.2医院废物回收中心负责中心实验废弃物管理,科室负责任范围内的实验废弃物管理,科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防止因实验废弃物导致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5.3应当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实验废弃物,并按照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类别分别放置于防渗专用包装容器(袋)或者防锐器穿透密闭容器(可以是广口塑料瓶或耐重硬纸盒等)内。
5.4感染性、病理性、损伤性实验废弃物放入包装容器后不得取出。
5.5严禁使用破损的包装容器,严禁包装容器超量盛装,达到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
5.6操作、搬动或送过程中发现容器有破损、渗漏等情况,应立即采取重新封装等措施并作相应消毒处理。包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5.7实验废弃物的容器外表面应有生物危险警示标志和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实验废弃物产生机构名称、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物别说明等。
5.8 洁净的破损手套、口罩、帽子、隔离衣、废物包装容器等,不得作为普通生活垃圾遗弃,应与实验废弃物一同处置。
5.9严禁将实验废弃物与生活垃圾混放。
5.10实验废弃物中含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弃物,应先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剂处理后,再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5.11应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中心实验废弃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中心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清洁,指定专人负责。
5.12严禁在贮存设施以外堆放实验废弃物;不得露天存放实验废弃物。
5.13设专人管理实验废弃物暂存设施和设备,配备适宜的防护用品和器材,并定期的消毒。对接收的实验废弃物进行核查、登记并做好有关的交接记录。
5.14实验废弃物暂时贮存时间不宜超过2天,冷冻贮存时间不宜超过7天。
5.15从事实验废弃物收集、运送、贮存、管理等工作人员应当接受相关法律知识、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持证上岗。
5.16从事实验废弃物运送、贮存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必要的防护;并进行必要的体检和免疫接种。
5.17在进行实验废弃物收集、运送、贮存时使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不得随意丢弃,应作为实验废弃物处置。
5.18发生污染事故时,应及时报告,并及时采取消除污染和影响的措施。
5.19高致病性或疑似高致病性实验废弃物在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之前,必须在实验室内进行压力蒸气灭菌,并放置化学指示条监测灭菌效果。
6.处理要求
6.1处理原则
6. 1.1科室应指定人员定时负责危险性废弃物收集、运送工作。有特殊需求应及时报办公室,安排适宜的收集频率和实践,提供必要设备、特定容器和标识方式等。
6.1.2实验室内和实验台上必须设置收集实验废弃物的容器,建议使用塑料容器。
6.1.3清除污染的首选方法为压力蒸汽灭菌。需要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实验废弃物,应放置在无渗漏、耐压力蒸汽并能够被蒸汽穿透的包装容器中。灭菌处理后,用专门运输工具运送至暂存地点。
6.1.4使用消毒液消毒实验废弃物时,应使其与废弃物充分接触,不能有汽泡,不能有气泡阻隔,并保证足够的作用时间。
6.1.5使用周转箱运送实验废弃物时,周转箱应加盖、密闭。运送实验废弃物的周转箱应能够防渗漏、遗撤,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6.1.6记录实验废弃物处理情况并存档备查,处理记录必须保存3年。
6.2处置程序
6.2.1感染性实验废弃物及处理办法
① 感染性实验废弃物包括培养基、标本和菌(毒)种保存液、血液、血清、临床标本,用过的一次性手套、口罩、帽子,用过的试管、吸管、移液器吸头,用过的一次性实验用品及实验器械等携带或可能携带病微生物的实验废弃物。
② 感染性实验废弃物应进行蒸汽灭菌或放入浸入有效氯含量不低于20xxmg/L消毒剂中浸泡4小时;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处理的,应在包装外粘贴指示标记(以便分辨是否经过高压),标明压力蒸汽处理要求及实验废弃物处理责任人姓名(实验室内高压消毒者可以省去此步骤)。灭菌或消毒处理后再使用黄色垃圾袋包装,按要求贴上警示标志及中文标签,运送至暂存地点贮存。
6.2.2 损伤性废弃物及处理办法
① 损伤性废弃物包括采血针、采血器、试验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实验利(锐)器。
② 所有损伤废弃物(不论利器是用做感染性实验还是非感染性实验)都必须放入符合要求的利器专用盒里(可以使广口塑料瓶或耐重硬纸盒等),容器装满3/4后封盖,(先进行压蒸汽灭菌处理),再使用黄色垃圾袋包装,按要求贴上警示标志及中方标签,运送到暂存地点贮存。
6.2.3 药物性废弃物及处理方法
① 药物性废弃物包括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诊断试剂、血液制品等。
② 少量的药物性废弃物可以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大量药物性废弃物,使用防渗漏包装,按要求贴上警示标志及中文标签,运送至暂存地点贮存。
6.2.4化学性废弃物及处理方法
① 化学废弃物是指需废弃的具腐蚀性,易燃易爆性、有毒性、有害性化学性试剂或化学消毒剂等化学物品。
② 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废液应分开收集,在质量监督员监督下及时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下水道;对低浓度的酸、碱废液,可以用大量清水“无限稀释”后排放放下水道。具有放射性物质的诊断试剂,原则上确保消除生物危险后,再按按试剂说明妥善处理。对易燃易爆性、有毒有害性化学物品,尽可能正确详细标示内容物和组成成分,运送至指定的暂存在点贮存。
6.2.5 实验废弃物的处置
医院废物回收中心工勤人员及时将集中的实验废弃物,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单位处置,并做好废物交接记录。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5
1、生物实验室、仪器室、标本室由生物实验室教师专职管理,任课教师及其他科组教师需要使用实验室做实验或上课的`,要提前一至两天通知实验室教师,并进行登记。
2、每个实验室、仪器室、标本室都要配一个灭火器,每个楼层配有两个消防栓,实验教师掌握其使用方法,并定期检查。
3、实验教师每天下班前都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等是否关好。
4、实验教师按时上、下班,若碰上第一节课或最后一节课有时,必须提前或推迟15分钟上班或下班,保证任课教师能拿取和放回仪器、教具等。
5、实验教师必须掌握仪器设备的规格、性能、工作原理,熟悉材料、药品性能,负责做好仪器设备的保管、使用、维修,药品的使用、回收、处理工作。
6、每学期开学初对学生进行一次实验安全教育,学生实验时,实验教师随堂辅导,督促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7、生物科老师要配合实验教师管理好学生,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8、教师使用电教平台时进行登记,并严格遵守平台的使用操作规程。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6
1、学生进入实验室须带上实验报告册或教科书、笔、纸等文具,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的内容、目的要求、实验方法和步骤,
2、遵守上课时间,不得无故迟到、缺席,实验完成下课铃声未响时不能提前离开实验室。有事有病要事先向教师请假,一般情况下,无故缺做的实验不得补做。
3、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定的座位号对号入座,不得擅自调整座位。
4、遵守课堂纪律,听从老师安排、指导,保持安静整洁的实验环境。
5、严谨完成实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6、实验前检查、清理好所需的仪器、用具,填写学生实验登记表。如有仪器缺损、损坏或丢失等情况,应在实验开始前立即向教师报告并在学生实验登记表上注明,不得自己任意拉用它桌仪器。
7、爱护实验仪器,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若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向教师报告。严禁擅自拆卸、搬弄实验仪器。
8、实验中节约实验材料、药品,节约用水、用电,实验后必须关闭水阀、电源。
9、实验中要注意安全,如仪器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或突发事故,立即关闭仪器,并向教师报告。
10、实验完成后,学生应负责将仪器清洗、整理还原,桌面、凳子收拾整齐,经教师检查并同意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12、实验室中任何仪器用具等不得带出实验室。
13、文明实验,严禁在实验室吃零食、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
14、每次实验后,应保持自己实验桌及地面整洁。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7
一、学生进入生物实验室后要按老师指定的座位就坐,要保持安静,认真听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步骤、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未经教师允许,不得随意乱动实验桌上的仪器、药品。
二、注意实验安全,进入实验室应先熟悉本实验室的水、电开关。若遇事故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并报告教师。
三、使用显微镜时务必在教师统一安排指导下按规范进行,严禁私自随意旋动、搬拧、拆卸,实验结束后必须将显微镜载物台上的水用小方巾擦干。
四、实验室要保持清洁整齐,要经常通风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实验时产生的有毒有害或腐蚀性废弃物、污水要妥善集中处理,严禁随地抛弃。对违反操作规程造成事故者,应给予严肃处理。
五、爱护公物,注意节约使用药品。遇有仪器损坏应立即报告,检查原因并登记损坏情况,按规定赔偿。
六、实验中应保持桌面、地面、水槽、仪器整洁。实验室所用仪器、药品不得带出实验室。
七、实验记录要真实、准确、整齐、清楚。实验完毕应把原始记录交给教师审阅,要清洗好所用玻璃器皿,整理好桌面上的仪器和药品方可离开实验室。
八、实验完毕,值日生整理仪器及台面,打扫实验室,清倒废物,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8
1、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保障工作人员、病人和进入临床实验室人员的安全,保证仪器设备、有毒和易燃、易爆试剂的安全使用,使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和条件下完成日常工作。
2、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防护鞋,戴口罩、手套和护目镜。
3、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5、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6、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按医疗垃圾处理。
7、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非打印化验单要消毒后发放。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防止扩散。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0、对剧毒化学物品,压力设备和贵重仪器责任到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督查。
11、保证实验室电、水使用的安全,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炉时一定要有人看守。使用电高压消毒锅时,一定要遵守操作程序,以防止爆炸。下班前一定要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注意防盗。
12、使用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时,应在适当的环境中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毒、水灾和爆炸等事件的发生。
13、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以外事故,如发生医疗暴露等事件,要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预案进行,不得延误。
14、保护好防火设施,保持应急通道畅通,便于火警时人员安全撤离。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9
一.要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配备目录》分类,编号,入账。做到账目、卡片、实物要相符,每学期普查一次。
二.各种仪器药品应根据不同性质、性能和要求分类,入盘存放,定位入橱。做到存放整齐,取用方便,用后复原,同时要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磁、防腐、避光等工作。
三.对贵重仪器和易燃易爆、剧毒药品须设置专柜,专橱,双人双锁管理,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四.实验室仪器药品等未经领导批准,一律不予外借,如借用须办理手续,定期归还,归还时由经手人负责对所借物品清点检查。
五.平时应加强仪器保管,保养及维修工作,做到保管与保养相结合,使仪器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延长使用寿命。
六.实验教师如有变动,应及时办理移交清帐手续。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10
为了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让实验课成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摇篮,将实验课落实到实处,学校特制订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如下:
一、生物实验室、保管室专人管理,其他物理教师参与实验教学,保管室要认真登记实验仪器明细帐,仪器、器材等物品都应登记造册,摆放整齐。实验仪器、模型、标本、药品等,要分门别类,定橱定位,橱有编号,橱窗设卡,物卡一致,账卡相符。室内定期打扫,保持环境整洁美观。
二、注意防火、防雷电、防盗、防尘、防潮、防霉、防蛀、防碎裂等,对各类仪器设备要经常维护,及时保养,确保始终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三、每次实验后应及时收拾好有关仪器、器材,并作好使用情况记载。每天使用后要关好门窗,切断电源、水源。
四、借用实验仪器和器材等要办理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不得转借他人,外借须经学校校长批准。实验室、仪器室的钥匙一律不准借用。学期结束时,应清理借条,收回校内老师借出的仪器。
五、实验前,学生应明确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中提醒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注意操作安全,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督促学生整理好实验仪器,写好实验报告。
六、师生须自觉爱护实验室内的一切仪器、器材和设施,损坏照价赔偿,并作好记载。仪器、器材每学期清查一次,及时做好报损报废和增添登记工作。
七、生物实验守则
1.教师要检查实验所用仪器和器材的准备情况,并试作实验,做到对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可能产生的情况“胸中有数”。
2.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并划分实验小组,强调实验纪律,重视安全操作教育。
3.实验室按照《实验通知单》积极准备实验,使需要的仪器处于完好状态,备足药品和材料,检查通风、电源、水源及其它设施。
4.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应巡回检查、耐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发现问题应及时给予启发引导,并及时进行解决,但不可代替学生去做实验。
5.实验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及时小结实验情况,对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作出讲评,并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6.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学生实验守则和实验室规则,听从老师的指挥。发生仪器故障,应及时报告老师,妥善处理,不得擅自处理。仪器设备丢失、损坏,按实验室的赔偿制度进行赔偿。
7.进入实验室活动时,要有专人(组长)负责,不得在室内搞与本活动无关的任何事。活动结束要整理和清洁仪器设备,经老师允许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八、生物实验安全守则
1.生物实验室要有消防设备。
2.使用危险药品要特别引起学生注意保护。
3.离开实验室,要检查水龙头是否关紧,用电器是否断开,加热设备是否熄灭,门窗是否关好等。
4.割伤后,轻的用硼酸水或双氧水洗干净,涂上碘酒或经汞水包扎。重的去医院止血、缝合、包扎。
5.进行安全操作,防止酒精或酒精喷灯和腐蚀性化学元素药品烧伤。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11
一、实验室、仪器室必须有专人管理。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二、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仪器、设备及材料,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三、仪器、设备、材料入库,要凭单据及时记帐,编号后分类存放,定期核销实验材料,做到帐物相符。
四、帐册实行计算机管理,每年年底调整一次,做到和财产帐相符。
五、经批准出借的仪器、设备,按出借制度执行。
六、经批准报废报损的仪器、设备,按报废报损制度执行。
七、做好各类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持常用仪器、设备完好无损,做好显微镜的防霉、剥制标本的防蛀,浸制标本的防冻等工作。
八、按实验联系单要求。及时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完毕,做好实验记录和档案资料工作。
九、保持实验室、仪器室整洁有序,不准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十、做好完全防范工作,定期检查漏电保护器、灭火器等安全设备。下班前关闭水、电、煤总开关和门窗。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12
一、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为配合教师课堂实验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二、认真做好贵重仪器的保管和维修工作,显微镜编号、定橱、定位,每次实验用毕需要进行检查并擦拭干净,学期末实验结束应该将镜头擦净并放入干燥缸保存。
三、各种仪器、模型、标本、工具定位定橱,做到随要随取,用后及时归还原处。
四、切片、装片、放大镜每次实验后都必须擦净放好,以防生霉。
五、解剖器具用后必须洗净,擦干再上机油,不使器具生锈。
六、剥制标本橱内要放置樟脑精,梅雨季节过后,要将所有剥制标本在阳光下晒一遍。
七、浸制标本定期检查,如发现液体下降应该及时加液。
八、新添或损耗各种仪器、标本、模型应该及时上帐册,学期末将财产清查一遍。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13
一.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热爱实验与仪器管理工作,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面向教学,面向师生。
二.实验必须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对所做实验必须对学生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讲清实验要领,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
三.实验室工作人员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提前一周准备好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四.学生实验要分好实验小组,固定座位,由实验小组长收发实验器材,组织本组实验。
五.要爱护国家财产,教师未讲之前严禁随便动用器材,药品和工具。实验过程中,一切实验设备不得无故损坏,危险剧毒药品严加控制,计量使用,不得私自带出室外。
六.严格遵守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
七.保持实验室整洁,做完实验将仪器、药品放回规定的地方,并认真进行清扫。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14
一、教学仪器借用制度
1、为了保证学校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教学仪器不得借给个人使用。
2、教师确因教学需要较长时间借用仪器时,须经主管领导批准,
办好借用手续,限期归还,方能借出。贵重仪器和损耗物品不得外借。
3、危险药品严禁外借、挪用,以杜绝事故发生,如有丢失,应立即报告一级领导和有关部门。
4、学期结束时,借出仪器一律归还,借用仪器如有损坏或遗失,须照章赔偿。
5、如有违反规定者,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二、教学仪器管理制度
1、教学仪器是进行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有一名副校长或教导主任分管这项工作。
2、教学仪器、药品有专柜存放,专人管理,仪器的存放按国家教委对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顺序,科学存放。对贵重仪器必须重点保管,对易燃、易爆,剧毒药品要严加管理、专柜存放,建立使用登记制度,并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3、实验室教学仪器要建立完善的帐册,设总帐,分类帐,做到帐帐相等,帐物相符,各种资料及说明书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4、教师上实验课所需仪器、药品必须提前填好实验记录册,用后及时归还。
5、教学仪器借用、领取和归还,均应办理登记手续。仪器设备丢失,损坏和报废,都要按规定处理。
6、对于从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工作成绩显著的人员给予表扬、
奖励。对于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人要予以追究。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15
(一)各种仪器、标本、模型都要分类、编号,要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配备目录》分类、编号、入帐,做到帐目、卡片、标签、实物的统一。每学期清点一次,每年底与总务处对帐一次,做到物物有帐,帐物相符,帐帐相符。
(二)仪器设备应分科分类存,定位入柜陈列有序。按仪器性能要求做好防尘、防潮、防压、防磁、防腐、避光等工作,损坏的仪器要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以完好状态。
(三)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物品要设专室、专橱或地窖保管,专人专锁管理,严格执行危险品管理使用制度。
(四)对于新添置的精密贵重仪器,要通过学习,弄清性能方可使用,并建立使用、维修跟踪记录卡,以备查。
(五)对仪器和标本要定期保养,及时维修。腊叶标本、剥制的鸟类,哺乳动物标本,每年放入适量的卫生球,以防虫蛀。浸制动植物标本,玻片标本,每年要检查封口,及时补充固定液。金属品定期涂凡士林。
(六)对不宜用湿布擦的生物模型,应用鸡毛掸拂试,拂试不到的深凹处用橡皮球吹去灰尘。
(七)一切仪器、药品、实验材料的领用和归还均应办理登记手续,并检查仪器的完好情况,对于损坏丢失的仪器按有关规定处理。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长期使用。
(八)除教学活动外,教学仪器一般不外借。外单位借用应经校长审批,出据借条,定期归还。对私人一律不准外借。
(九)任何教师使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应提前一天与一周填交实验通知单,实验员应按时准备好实验器材、药品,并作必须检查,确保实验成功。
(十)按教材要求,开足实验。
一、实验室器材由管理员来管,未经许可,外人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
二、按配备标准和教学要求,及时申购仪器、设备和材料,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三、仪器、设备、材料入库,要凭单据及时记帐、编号后分类存放,定期核销,做到帐物相符。
四、账册实行计算机管理,每年年底进行清点、盘盈盘亏。账物调整一次,做到和财务相符、账账相符。
五、经批准出借的仪器、设备,必须填写借条按出借制度执行。
六、经批准报废报损的仪器、设备,按报废报损制度执行。
七、做好各类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保持常用仪器、设备完好,做好显微镜防霉工作,标本防蛀、防冻工作。
八、按实验室联系单要求,及时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实验完毕,教师、学生必须填写实验记录。
九、保持实验室、仪器室清洁有序。
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下班前关闭水、电、煤开关和门窗。
关键词:微生物,质控考核,鉴定
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是实验室检测工作的基础, 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盲样菌株微生物质控考核, 是评定实验室细菌检测能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室间比对来评价实验室整体技术水平, 达到强化室内质量控制效果[1]。现将本实验室2 0 1 5年参加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控样品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质控盲样
由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 共四份样本为冻干菌种, 编号分别为1 5 A 4 0 0 3、1 5 A 7 0 0 6、1 5 A 8 0 0 9、1 5 A 6 0 1 1 (提示:沙门菌、溶血性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阪崎肠杆菌;单一菌种) 。
1.2 主要仪器
生化培养箱、显微镜。
1.3 培养基及试剂
质控所需培养基和试剂均购自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市金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诊断血清均购自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所有培养基、试剂和诊断血清均经过质量控制, 效期内使用。
1.4 检测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 B 4 7 8 9.4-2 0 1 0、G B 4 7 8 9.1 1-2 0 1 4、G B 4 7 8 9.1 4-2 0 1 4、G B 4 7 8 9.4 0-2 0 1 0, 以及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推荐方法。
2 实验步骤
2.1 直接分离和增菌
在无菌条件下, 打开菌种玻璃管, 将冷冻干燥的菌种溶解于5 m l营养肉汤中, 振荡均匀, 作为基础液。分别取0.5 m l基础液接种以下1 0 m l增菌管, 同时直接划线接种平皿, 见表1。
2.2 培养结果
4份盲样标本都在直接接种的平皿里有所生长, 根据本次质控考核样本为单一菌种的提示, 可从各个有典型菌落生长的平皿里, 挑取单个菌落继续进行培养和鉴定。各个盲样标本在各自有典型菌落生长的培养基平皿中, 其生长情况见表2。
2.3 菌种鉴定
2.3.1 菌种革兰染色和初步生化鉴定
见表3、表4。
2.3.2 根据菌种的初步生化鉴定结果
使用不同菌种生化实验套装, 对菌种进行其他生化实验, 反应结果如下:
1 5 A 4 0 0 3和1 5 A 8 0 0 9:甘露醇+、山梨醇+、O N P G-、丙二酸盐-、卫矛醇+、K C N-、水杨苷-、肌醇-。
1 5 A 7 0 0 6:葡萄糖+、乳糖-、甘露醇-、水杨苷+、明胶-、山梨醇-、菊糖-、胆汁溶菌-。
1 5 A 6 0 1 1:动力+、V P+、葡萄糖利用+、溶菌酶耐性+、硝酸盐还原+、西蒙枸橼酸盐-、甘露醇-、木糖-、酪蛋白分解+、根状生长-、溶血试验+、蛋白质毒素结晶-。
2.3.3 血清学实验
将菌种1 5 A 4 0 0 3和1 5 A 8 0 0 9用沙门菌诊断血清做凝集, 结果均为:A F O+、盐水-、O9, 1 2+、、Hg, m+、H7+。
2.4 结果报告
根据以上细菌的培养特性、菌落特征、细菌形态、生化和血清学实验, 综合鉴定报告:1 5 A 4 0 0 3检出肠炎沙门菌、1 5 A 7 0 0 6检出溶血性链球菌、1 5 A 8 0 0 9检出肠炎沙门菌、1 5 A 6 0 1 1检出蜡样芽胞杆菌。
3 讨论
本文主要对本次微生物质控检验过程进行分析, 旨在加强借鉴与交流。质控考核是对检验人员技能、实验室内质量控制情况的一种检验[2]。本次质控考核样品均为单一菌种, 无背景干扰, 分离鉴定相对简单。而在日常工作中, 样品中经常含有其他杂菌, 特别是污染比较严重的样本, 要从中分离出特定致病菌, 需要检验人员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密细致的观察和熟练的操作技能[3]。在做样品之前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每一步需要做哪些实验, 鉴定目的要明确, 鉴定方向要找准。对于设备配置比较落后的基层实验室, 全部是手工操作, 规范的步骤和责任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必要时, 选用一些快速简便的方法, 比如显色培养基, 在试验过程中至关重要, 有事半功倍之效[4]。目的菌显色明显, 易于辨认, 在日常工作中特别是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快速做出初步判断。
在微生物质控样品检验工作中, 可采用的实验方式比较多[5]。在本次考核盲样处理过程中, 用稀释液将菌种溶解后, 同时接种选择性增菌液和选择性平皿。如果平皿中长出典型目的菌落, 则可以直接挑取单个菌落进行下一步鉴定, 可节省时间。若平皿中无菌落生长, 再从各个增菌液中挑取接种至平皿进行分离培养。
本次考核范围给出4种菌种, 但是结果只出现其中3种, 有2份盲样同为肠炎沙门菌。但是这2株沙门菌在鉴定过程中有所不同, 15A4003的血清学实验比较顺利, O抗原和2项H抗原凝集都比较明显。而15A8009的O抗原和第1项H抗原凝集尚可, 第2项H抗原不凝集。因此需通过抗原诱导, 诱导出第2项H抗原。然而在诱导的过程中, 由于多次传代操作, 导致菌体抗原出现自凝情况, 无法继续进行血清学实验。因此又从最初样本处理的步骤中取得菌株继续进行, 最后成功诱导出第2项抗原H7。由此可见, 在未得到最终结果之前, 实验过程中各步骤的培养物应予以保存, 以便溯源。
总之, 质控考核是实验室对自身进行质量控制和能力验证的一种手段。通过能力验证对实验室检测能力进行评估、监督和确认, 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有利于实验室水平的提高和完善[6]。
参考文献
[1]曹利蓉, 张霞, 郑婕, 等.2 010年微生物盲样室间质控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12, 6 (9) :52 3-52 4.
[2]陈建琳, 顾永洋.混合菌种盲样鉴定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12, 18 (5) :312-313.
[3]蔡周梅, 梁炳健.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与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6, 15 (3) :303-307.
[4]刘军.2012-2014年射阳县疾控机构微生物实验室质控盲样考核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6, 27 (1) :55-56.
[5]康妍.微生物质控样品检验结果分析[J].科技展望, 2015 (7) :150.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实验教学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应当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生物实验 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更是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知生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关注工农业生产,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并且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生物实验教学,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
在生物教学中生物实验可以为发现生命奥妙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在生物教学中更有其特有的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生物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再者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仪器的优良品质。生物实验不仅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教学的辅助,而且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都有所体现。中学生物实验主要有三种形式: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
演示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它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契机。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很少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所以学生根本不能很好地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应善于利用从演示实验的现象中所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进一步做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当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可以进行一些创新的设计,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索性实验。学生根据实验题目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经过教师审查,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同一实验习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都可以让学生去实践,并相互交流,比较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科学的批判精神和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师一般做得都比较好,而对于课外实验则往往是不了了之或简单的布置一下,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教师应当在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外,还要倡导学生配合课内学习,在课外日常生活中,联系实际开展力所能及的生物课外小实验以及解释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某些生物现象。课外实验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家里利用一些简单的仪器或器皿独立地进行操作和实验,是生物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补充形式。学生课外实验可以扩大知识领域,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独立工作的能力。有些实验,如自酿米酒、制作酸奶等实验,需要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还有一些实验,如馒头的发酵现象,只能在课余、家庭进行,这些都是课外实验很好的题材。在进行课外实验时,教师也应当要求学生写出实验目的、步骤以及实验的结果,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但是,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时,应当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其次实验内容要有意义,使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有关的生物现象或解决有关生物的生活问题;最后,实验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特殊的仪器或者昂贵的材料。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中,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教育功能,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微生物实验室制度】推荐阅读:
微生物实验室设计规划06-18
微生物无菌实验室要求07-01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培训07-24
微生物实验复习资料09-30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06-22
微生物检验总结07-01
微生物复习重点09-25
微生物期末考试总结05-28
微生物工程考试重点06-12
病原微生物检验实习总结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