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教学安全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物实验教学安全(精选8篇)

生物实验教学安全 篇1

兹证明 同志 2015年10月12日参加检验科生物安全培训合格,特颁发此证。

于田县人民医院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承诺书

于田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本单位申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对于卫生行政部门告知的内容已清楚、全面了解,将认真履行告知的义务,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并郑重作出如下承诺:

1、本单位所报备案申请材料中所提交的所有材料是准确的、真实的、有效的。

2、实验室从事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检测、诊断、教学、科研等活动,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规

教学、科研等活动,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3、建立健全法定代表人责任制,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实验室操作人员培训上岗制度。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检测、诊断、教学、科研等活动,不擅自改变、增加活动范围。

本单位保证:如违反了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将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

单位法人(签章):

日期:

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书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于田县人民医院(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的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一系列部门规章制度的规定,现将相关事宜告知如下:

1.本人已熟读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等相关受控文件,意识到本实验室存在病原微生物获得性感染的风险和危害,对所读内容无任何疑义,对部门告知单内容已完全清楚和全面了解,并能认真履行告知的义务,全面接受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2.在实验室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中,自觉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的要求。

3.根据核准的内容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不擅自改变病原微生物检测项目范围;不更改病原微生物技术操作流程,严格规范执行各种标准化操作程序,认真如实填报各项实验记录,认真履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消毒和灭菌规则及规范。

4.有权拒绝违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一切操作,对实验室存在的生物安全等所有缺陷或隐患有权向生物安全责任人或生物安全主管进行书面报告并自留有效文件备查。同时有义务完成上级生物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交办的其他相关任务。

5.本人已知在实验室工作,有可能感染《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确定的已知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染性疾病及由于医学学科发展的局限性等尚未了解的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6.本人保证:如违反了国家有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本人将承担由此产生的所有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

7.对于上述内容和有关实验室安全的其他相关文件内容,本人已被详细告知并能全面遵章执行,本人愿意亲笔签署“知情并同意”意见,同时,自签名之日起将履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所有法律责任和民事责任及其义务。

8.承诺书签字生效后一式两份,由科室和个人保管以备查询 本人已知情并同意

部 门:

实验室责任人:

成 员:

生物实验教学安全 篇2

随着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的第一部标准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GB5034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的颁布和实施,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工作逐步深入开展,大家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认识也经历了神秘、接触、认知、熟悉的过程。本文主要介绍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需要强制配套的有关固体、液体和空气处理设备、设施的原理、技术要求,设备选型和使用要求,供同行参考。

1 固态废弃物、动物尸体处理设备

双扉脉动真空高压灭菌器是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专用快速有效的灭菌设备。它对实验室产生的废物、废水、动物尸体、培养基、器皿、无菌衣、医用敷料等物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灭菌器必须采用双扉结构,前后门联锁,保证清洁区和污染区的彻底隔离。

1.1 生物安全实验室专用灭菌器设备的技术要求

(1)灭菌过程中对有机物的完全屏蔽以及对灭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进行有效的灭活,完全达到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对所有污染区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品高压蒸汽灭菌的要求。

(2)应采用通道室双扉结构,前后门互锁,可实施有菌区与无菌区的有效隔离,满足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要求。密封门应采用电动升降和压缩气密封技术,在可靠密封的同时,减少操作者接触开关门的次数并降低劳动强度,以提高自动化程度。

(3)上位机应采用触摸屏作为人机控制界面,可动态显示工作流程及工作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使操作更加直观、方便。下位机应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C机)进行程序控制,保证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灵活。

(4)为保证灭菌的彻底,该设备应设置脉动真空程序,能有效保证灭菌仓内室及灭菌物品内部冷空气的排出。

(5)主要控制件及阀件应选用最优质件配套,保证该类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6)应配有全自动蒸汽发生器,具有自动加水、压力自动调整等多种自动控制功能。

(7)应内置在灭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自动回收和进行再高压灭活处理装置,且不会污染环境。此类设备必须在蒸汽排放、冷凝水排放过程中保证做到零泄漏。

(8)主要技术参数,设计压力:0.3 MPa;设计温度:150℃;最高工作压力:0.25 MPa;最高工作温度:137℃;灭菌温度选择:121~137℃;电源:AC380 V/50 Hz。

1.2 生物实验室灭菌设备与实验室建筑的密封隔离方法

为达到灭菌器与建筑结构有效密封的目的,应采用橡胶板将设备与建筑结构的隔离墙墙体连接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在灭菌器主体的周边焊接密封隔离板,在建筑隔离墙开口处周边预埋不锈钢金属框,然后在金属框与灭菌器的隔离板之间用橡胶板连接,且橡胶板与金属框用不锈钢压板紧密压合,达到密封要求。这种连接方法的特点是:灭菌器与建筑物围护结构之间采用软连接,可避免设备因震动、热胀冷缩等因素造成密封泄漏等缺陷,同时也便于设备的更换。灭菌器与建筑结构密封方法如图1所示。

泄漏检测方法:

(1)现场检测

设备安装后在现场配合实验室其他设施进行检测以及实验室的综合验收。

(2)工厂检测

隔离密封装量在出厂时进行检测,检测方法是:模拟密封隔离的安装方式,在密封面的上部,将密封橡胶板与模拟隔离板连接后水平放置,然后在上面施加100 mm高度的水(相当于1 000 Pa)保持1 h,检测是否渗漏,无渗漏为合格(主要检测橡胶板的气密性)。设备安装时,密封板须现场安装,工厂检测可供参考,主要以现场检测的结果为准。

1.3 选择灭菌器注意事项

1.3.1 灭菌器功能的选择

根据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应选择具有双扉、脉动真空、立式、过滤蒸汽、冷凝水再次灭菌等功能的灭菌器。

(1)双扉:为达到有效隔离核心区与非污染区,灭菌器应选择双扉式,并与建筑物围护结构有效密封。

(2)脉动真空:具备脉动真空功能的灭菌器,可以通过脉动真空将中空器械内空气团排出器械内腔,确保高温高压蒸汽迅速杀灭灭菌器内的病原生物。

(3)立式:生物安全实验室专用灭菌器功能要求高,较其他灭菌器设备复杂且零部件体积大,而立式灭菌器空间较大,可以满足其要求。

(4)过滤蒸汽:脉动真空要求灭菌器在抽真空过程中向空气中排放部分蒸汽,而这部分蒸汽接触有病原生物可能会污染环境,因此,必须采用有效过滤措施。

(5)冷凝水再次循环灭菌:由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固体污染物中存在大量高危性病原生物,所以灭菌器在抽真空过程中,禁止向空气中排放蒸汽和冷凝水。

1.3.2 温度范围和准确度、均匀度的选择

(1)灭菌器温度范围:126~137℃。

(2)均匀度:是指灭菌室内部上、下、左、右的温度偏差。在技术允许范围内,满足最大均匀度要求。

(3)准确度:从技术上满足精度。

1.4 各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对灭菌器的要求

(1)BSL-1实验室:对高压灭菌器没有特殊要求。

(2)BSL-2实验室:应选择立式或台式不排气(产生的蒸汽被回收)的高压灭菌器,放置在BSL-2实验室内或门外。

(3)BSL-3实验室:在BSL-3实验室的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宜安装双扉生物安全型高压灭菌器,即高压灭菌器跨墙安装,双门互锁结构,且对高压产生的蒸汽具有回收再高压的性能。高压灭菌器的安装必须确保高压灭菌器与墙体之间的密封,且必须达到零泄漏。污染区内应设置不排蒸汽的高压蒸汽灭菌器或其他灭菌装置。

(4)BSL-4实验室:根据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的要求,应在污染区和清洁区墙上设置不排蒸汽的双扉高压灭菌器和浸泡灭菌渡槽或熏蒸灭菌室或带有灭菌装置的通风互锁传递窗,以便传递或灭菌不能从更衣室携带进出的材料、物品和器材。高压灭菌器的安装必须确保高压灭菌器与墙体之间的密封,禁止任何泄漏。

2 空气污染控制配套设备

2.1 传递窗

2.1.1 传递窗的应用

(1)传递窗(passbox):传递窗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强制配套使用的设备之一。它适用于污染区与非污染区之间的非耐高温高压物品、动物的传递,可有效减少受控环境负压设施门的开启次数以及防止窗体相隔两个不同空气质量要求的区域交叉流通。传递窗的两侧门内侧边装有专用密封条,以确保传递窗的气密性。

生物安全设施传递窗与受控正压设施传递窗有严格的区别。受控正压设施传递窗是引用工业净化理论设计的,是对洁净与非洁净区域进行控制的一种手段。生物安全设施传递窗要求设备达到零泄漏。

(2)生物安全设施专用传递窗: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的传递窗箱体应使用不锈钢材料,在箱体内设计有送(排)风机和高效过滤器,传递窗箱体四壁应安装有物理或化学杀菌装置,使传递窗内空气保持与相邻一侧空间不形成交叉污染。安装传递窗时其结构承受压力以及与隔断墙的气密性应符合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要求。传递窗排风系统应纳入通风系统总排风,传递窗排出的空气应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排入总排风管道。

2.1.2 传递窗的安装

(1)传递窗必须水平安装在窗体相隔两个不同空气质量要求的区域隔墙上。

(2)传递窗在安装时其箱体必须可靠接地,以确保人身安全。

(3)传递窗噪音应≤60 dB。

(4)传递窗排风管道与高效过滤器连接应密接无泄漏。

2.1.3 传递窗的使用

(1)传递窗的两扇门置于关闭状态,有灭菌和净化系统的传递窗应先插上电源插头,接通220 V/50 Hz电源。

(2)从核心区通过传递窗向外传递物品前应将其彻底灭菌后才能传出,否则,不能打开非污染侧门。传递物品前,先打开紫外线灭菌灯和风机电源开关,再按规定操作程序进行窗体内灭菌和负压排空处理。

(3)打开一侧传递窗的门,则另一侧门必须自动锁紧。所以在传递物品时,首先打开污染侧传递窗的门,将需要传递的物品放入传递窗内后,随即将传递窗的门关好。此时,再打开风机开关,传递物品在传递窗内保持负压状态,并且保证紫外线达到有效杀菌强度。完成后,关闭风机开关,打开传递窗的另一侧门,实现物品的传递。

(4)使用完毕,关闭电源开关。

2.2 空气过滤器及应用

空气过滤器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空气污染控制最重要的配套设备之一。它将实验室污染空气中的含有病原生物的污染粒子完全地阻隔并去除,以保护环境及人类的身体健康。该设备是与空调、通风设备共同完成空气污染控制过程的,它比受控环境设施中工业、生物净化对粒子的去除更为严格。

2.2.1 空气过滤器的等级划分

过滤器一般由外框、支架(或称隔板)和滤材组成。滤材在滤器中的固定形式有平面式和折叠式,近几年国内也有无隔板滤器和袋式滤器。平面式就是将滤材平铺在支架上,其过滤面积比较小,通风阻力比较大,容尘量比较小,使用寿命短。为了增大滤器的过滤面积,减少通风阻力,提高滤器的容尘量和使用寿命,中效以上的过滤器往往做成后面的几种形式。过滤器的过滤效率是过滤器性能的标志,空气过滤器的滤材按其滤效等级分为5类。过滤器的阻力是过滤器的重要参数,一般而言,过滤效率越高,阻力也就越大[4]。

(1)粗效过滤器(也称初效过滤器):其滤除效率最低,一般作为其他滤器前的预滤器,它可以保护其后面的滤器,延长后面滤器的使用寿命。粗效过滤器的性能主要用于对10μm粒子过滤效率作为标准。

(2)中效过滤器:它主要用来过滤1~10μm的气溶胶粒子,用于通风量较大,滤除效率要求不高的场合以及高效、超高效过滤器前,以保护其后的过滤器。

(3)亚高效过滤器:它的滤效仅次于高效过滤器,在要求不太高的生物净化室中使用既能达到一定的净化效果,又能降低建造成本和运行费用。亚高效滤材主要有玻璃纤维滤纸、过氯乙烯纤维滤布和聚丙烯纤维滤布。

(4)高效过滤器:用于滤除效率要求较高的场合,是应用最广的一种。它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石棉纤维、聚乙烯纤维等。高效过滤器主要是过滤0.3~1.0μm的尘粒,滤材主要是超细玻璃纤维滤纸和超细过氯乙烯纤维滤布。

(5)超高效过滤器:它是指≥0.12μm尘粒且过滤效率≥99.999%的高效空气过滤器。测试时以0.09~0.188μm的粒子浓度计算过滤效率,主要滤材是超细玻璃纤维。

2.2.2 过滤器的维护与更换

过滤器在安装前后和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发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更换:过滤器皱褶、破损;框架松脱;滤材表面有霉菌生长;阻力达到其规定的终阻力,或超过风机的负荷;流量降低,影响了室内的压力等。

2.2.3 过滤器的灭菌

送风口的高效过滤按照生物净化要求更换即可。

生物安全实验室排风口的过滤器积有较多高致病性的病原生物,在拆卸之前必须对滤器进行灭菌。灭菌时可在过滤器的上风向对要杀灭的微生物用针对性强的灭菌剂气溶胶喷雾30 min,在喷洒灭菌剂的同时开动风机,或采用甲醛熏蒸方法,使灭菌剂随气流分散到滤材各处和通风管道内。喷药结束后,关闭通风系统,静置过夜后即可拆卸。拆卸时,专业人员必须按相应的微生物危险级别做好个人防护,防止吸入和接触到过滤器上的病原微生物。拆卸的动作要轻缓,不可对过滤器敲击、振动,以免产生气溶胶。拆下来的滤器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每台高效过滤器安装、更换、维护后都应进行检测,运行后每年至少进行1次检测,以确保其性能。

3 污水处理设备

3.1 污染区主要废水

生物安全实验室区域内废水主要有:淋浴间废水、实验室内洗消池废水、高压灭菌器产生的冷凝水、紧急事故处理后废水(如洗眼器、紧急喷淋废水等)等。这些废水可能含有大量高致病性细菌、病毒等高致病性病源生物、消毒剂、有机溶剂、酸、碱、放射性物质以及其他未知的有危害的生物因子。如果将这些污水直接排入公共管道,会危害公共卫生和自然水体,可能引起传染病暴发甚至流行、扩散。

3.2 污染废水灭菌要求

为防止有害废水逸出生物安全实验室而污染环境,废水应单独收集并经灭菌处理后方可排至城市污水管网。目前,国内这些系统多采用二级处理系统。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低感染性的微生物污水倾向于预先处理,即加入化学消毒剂直接进入排水沟而不需要灭菌处理。而三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高致病性病原生物污染废水,必须经灭菌处理后才能排出。

有害废水处理应保证对微生物灭活的有效性,并记录整个处理过程中排水槽的内部温度、压力和净化时间等状态。化学净化系统主要处理小规模少量污水的实验室。从处理系统排出的净化过的液体,应符合所有规定(如当地政府对化学/重金属含量、悬浮固体、油/油脂、生化需氧量的规定)。

进入污染区的管道如蒸汽管、压缩空气管、给水管等应装止回阀,以避免系统排空后形成空气通路(实验室活毒易通过管道逸出污染区),且止回阀材质应同管材一致。灭菌方式采用次氯酸钠灭菌处理或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3.3 目前国内使用的污水处理设备

3.3.1 南国良等研发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

南国良、张小京等2008年研发的设备是一种在较小空间内实现供水、用水、污水收集、污水处理、排水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污水处理系统。该装置设有密封处理罐,便于利用加热法和化学药剂法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灭活处理,且不污染环境,处理效果好,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1.初处理罐;2.再处理罐;3.后冲洗口;4.进水口;5.收集器;6.电动搅拌器;7.加药口;8.液位传感器;9.带有过滤器的排气口;10.前冲洗口;11.排水阀;12.取样口

该设备的特点是:两次处理保证污染废水的零泄漏;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灭菌;设置污水排放的检测口等。其不仅便于操作,控制精确灵活,还便于实现整个处理污水过程的全自动化。

3.3.2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发的生物安全实验室污水处理装备

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及卫生装备研究所、镇江康飞机器制造有限公司王玉民等研发出生物安全实验室污水处理装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该设备的特点:一是污水收集槽容积足够大,便于污水集中消毒灭菌处理;二是污水收集槽通常设在地下室,楼上的排水通过重力直接流入污水收集槽内;三是污水收集槽通常采用化学方法消毒,投入化学消毒剂若干小时后检测水样,合格后排出,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生物污染。这种固定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采用化学方法消毒,投入化学消毒剂需要存放24 h,化学试剂才能充分反应,达到消毒效果,其适用于大量污染废水处理实验室。

1.报警提示信号灯;2.洗手池;3.淋浴器;4.出水电磁阀;5.热水器;6.真空泵;7.水位感应器;8.观察孔;9.空气过滤器;10.水处理罐;11.洗手污水收集桶;12.排水电磁阀;13.污水排水管;14.洗手池供水管;15.淋浴污水收集箱;16.蒸汽发生器;17.真空抽吸管路;18.污水入口管路电磁阀;19.排水检测口;20.清洁水主供水管;21.软水器;22.清洁水供水管;23.软化水供水

该设备实现了在较小空间内供水、用水、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及排水。其利用真空压力将污水吸入污水处理罐,安全可靠。

摘要:随着SARS、禽流感等高致病性病原生物的传播,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引起高度重视。近几年,国内建设了大量相关等级的(BSL-2/3)实验室,为防止病原生物研究的扩散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工程案例设计者和建设者对该类实验室配套设备情况不了解,不能满足此类实验室零泄漏要求等,造成严重后果并导致了巨大浪费。对生物安全实验室产生和处理固体、液体和气体废弃物的配套设备常规要求进行了阐述,并对国内近几年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专用设备领域研发情况进行简单介绍。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装备,双扉灭菌器,高效过滤器,传递窗,污水处理

参考文献

[1]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S].

[2]GB50346-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S].

[3]GB14925-2001实验动物环境与设施[S].

例谈高中生物实验室安全教育 篇3

关键词:生物实验;安全隐患;安全教育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这些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意实验安全教育”,“安全使用实验器具(如解剖器具、玻璃器皿、酒精灯等)和实验药品(酒精、酸、碱等)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教师应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要注意实验废弃物的妥善处理”。本文以实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为例,简要谈一下怎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基础。实验教师平时要注意不断学习和积累,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课堂上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另外,实验教师平时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趋于简练、准确、科学、规范。这样做既便于学生理解,提高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效率,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使用规范生物学语言的能力。

二、实验课前认真备课

实验课前认真备课,是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安全教育的前提。实验教师可以从安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两方面认真备课,并且要细心排查水、火、电、化学危险品等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制订好防火防爆、防触电、防中毒、防外伤等方面的安全预案,为实验课的安全进行提供知识基础和物质保障。

三、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

实验课是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实验课上,实验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

1.实验室安全态度教育

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是实验室安全的基本保障。学生到达实验室的时候,可能有的学生很安静,有的学生在一起聊天,有的学生嬉笑打闹等等。这时,实验教师可以重申学生实验守则,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采取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课,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实验教师也可以采用把学生的实验态度纳入过程性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和学生实验守则,从而创设一个安全的实验探究环境。

2.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

一个实验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

(1)化学试剂的安全问题

在这个实验里,我们用到了七种化学试剂,其中有两种存在安全隐患,要提醒学生重视。一个是NaOH,NaOH是强碱,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和衣物。使用的时候要戴好一次性手套,不要让自己的皮肤或衣物接触到NaOH。如若学生被NaOH灼伤,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低浓度的醋酸进行中和。另一个是苏丹III,苏丹III有致癌作用,使用的时候要戴好一次性手套,使用之后要用肥皂把手洗净。如若学生的手不慎被苏丹III染红,可用酒精洗涤。

(2)实验器材的安全问题

实验器材包括实验材料和实验用具。

在这个实验里,我们用到的实验材料是各种动植物匀浆和花生种子,其中有些味道还不错,可能有的学生很想品尝一番,这时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思考:这些实验材料本身没有毒,但是,装它们的容器有没有毒呢?另外,细菌有没有的问题考虑过吗?要趁机告诫学生:为了以防万一,实验室的东西一概不能入口。

这个实验的实验用具比较多,需要提醒学生小心使用的主要有双面刀片(防止割伤)、盖玻片(防止压碎刺伤手指)、玻璃仪器(防止碎裂割伤或刺伤)、火柴和酒精灯(防止烧烫伤、火灾或爆炸)。

(3)实验操作的安全问题

在这个实验里,有潜在危险性的实验步骤有如下三个:

①水浴加热过程中,酒精灯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的烧烫伤、火灾、甚至爆炸

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防酒精外溢,如果溢出的酒精流到皮肤上,会造成比较大面积的烧烫伤,因为酒精燃烧的温度比较高(酒精灯外焰的温度可达600℃)。如若不慎引发酒精在酒精灯外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从侧方盖灭火焰(从正上方盖下去可能会灼伤自己),然后立即开窗,让酒精蒸汽散发出去。熄灭酒精灯要用灯罩,熄灭后,要将灯罩拿开,待酒精灯冷却后,再盖好。一定要记得盖好酒精灯的盖子,以防酒精蒸汽不断挥发到空气中,空气中浓度过高的酒精蒸汽碰到火源会发生爆炸。酒精灯内的酒精少于三分之一的时候要停止使用,报告老师,请老师更换酒精灯。如若有风吹偏了火焰,不能用书本挡风,防止引发火灾。

水浴加热过程中,还要注意试管的取放。

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用试管夹夹住试管上部,注意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烧杯底部,以免试管内的溶液沸腾冲出试管,造成烫伤,如若被烫伤,一定要立刻用流动的水流冲洗被烫伤的部位,同时立刻报告老师,请老师来处理。

②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过程中,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不要让物镜压碎玻片,以防碎片割伤或刺伤手指。

③加热后的烧杯和试管如若立即冲洗的话,可能会导致烧杯或试管爆裂。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定要等它们冷却之后,再用水冲洗。

(4)废弃物处理的环境安全问题

在这个实验的废弃物中,污染环境的主要是各种实验废液。要引导学生不把实验废液倒进水槽,要倒进废液缸,由老师回收后处理无毒了再排放。

另外,需要重视的废弃物还有玻璃碎片,处理玻璃碎片时最好戴上手套。如果是桌子上或水槽里的碎玻璃片,最好用抹布轻轻地包起;如果是地上的碎玻璃片,最好用扫帚扫到垃圾铲里,再倒到教师指定的容器里,教师会把玻璃碎片集中包裹好丢弃。尤其注意,不能把玻璃碎片直接扔到垃圾桶里,以免割破拣废品者的手。

3.实验室安全操作教育

要求学生按实验内容的要求去做,使用规范的操作步骤。若要改变实验步骤和内容,一定要征得老师同意,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学生实验时,实验教师要认真指导,发现学生的不规范操作要及时提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帮助学生实现安全操作。

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先把试管内反应后的废液倒进废液缸,再清洗玻璃仪器,最后把所有器材摆放整齐。

四、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对于这个实验来讲,时间紧、任务重,为了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还是选择效率比较高的讲授法比较合适。然而,讲授法更适合听觉型的学生,对于视觉型的学生来说,讲授法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画成脑图,在黑板上展示,或是用电教平台展示的话,这部分学生将很容易领会到教师讲授的内容。对于动觉和触觉型的学生,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做的提示或提醒更容易令他们接受。总之,教师要考虑到各种学习类型的学生,采用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多种信息通道,尽量适应他们的学习偏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而有效。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一些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做法,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读者的批评指正。为了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为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实验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让安全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底。

参考文献:

卢平卫.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案探讨,生物学教学,2011,36:(10).

生物实验教学安全 篇4

工作的自查报告

平邑县妇幼保健院

为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相关疾病传播,按照临沂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转发《关于开展2017年人间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项检查的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单位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汇总了有关情况,现将自查工作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全面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一是按照有关标准要求,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了以保健院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实验室负责人和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生物安全委员会,具体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日常管理工作和方案落实,配备专兼职生物安全监督员,具体负责实验室日常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健全了生物安全组织管理,并制定了组织机构图,同相关人员签订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书》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承诺书》。

二是严格执行实验室检测机构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已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并取得备案证明;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方案并认真落实。

三是建立健全各项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先后制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手册、操作规程(SOP)、生物安全防

护措施以及工作人员健康监护、菌(毒)种管理、医疗废物处置、实验室感染控制等各类制度、预案共60余条,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消毒管理、紧急事故报告、人员培训、实验室内部自查和实验室人员准入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保证了各项制度的落实。

二、明确要求,全面促进,规范做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一是加强和完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编制了生物安全手册和标准操作规程(SOP),制定了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管理措施和仪器设备作业指导书。加强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微生物实验室等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安装了门禁系统,设置清洁区和污染区,制做了生物安全标识,配备生物安全柜、洗眼器等安全防护设施。

二是强化实验室资料档案和仪器设备管理。认真做好病源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检验记录和档案资料保存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高压灭菌器、电热恒温干燥箱等仪器设备进行检定维护和保养,并做好记录。实验室记录和档案资料规范完整。所有实验是活动记录及时完整,有专人每周组织一次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加强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建立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各类档案的保存和管理符合相关规定。

三是加强感染性材料的运输和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对

实验室感染性的材料、标本、医疗废物等材料,严格按规定包装运送和储存。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标本运输管理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所有人员进行了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确保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篇5

验室也分为4级(一般称为P1、P2、P3、P4实验室),1级最低,4级最高。P1实验室一般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P2适用于对人和环境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P3适用于主要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P4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通过汽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

P2实验室即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当于BSL-2实验室。

一、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

BLS-2 实验室主要用于初级卫生服务、诊断和研究,其实验对象的危害等级为Ⅱ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具体定义为“能引起人类 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源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 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据此,待颁布的国标《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对 BLS-2实验室规定了以下技术指标(静态):

1、洁净度:无要求

2、最小换气次数:可开窗通风

3、与室外方向相邻相通房间的压差:无要求

4、温度℃:18~27

5、相对湿度%:30~70

6、噪声dB(A):≤60

7、最低照度lx:300

*上诉指标是建立BLS-2实验室的最低要求,建设者可根据实际需要

适当提高相应指标,如洁净度、压差等。

二.建筑、结构和装修要求

现在BLS-2实验室大多数是在原有建筑物内进行改建,不同于新建的BLS-2实验室(国标中,要求新建BLS-2实验室宜离开公共场所一段距离),在与相邻其他房间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隔离问题。所以在原有建筑物中改建BLS-2实验室,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共用建筑物中建BLS-2实验室,应设可自动关闭的带锁的门,必要时,可设立缓冲区域,如缓冲间等。、如果没有机械通风系统,应有窗户进行自然通风,并应有防虫纱窗。(一般情况下,应有机。

3、应有防昆虫、鼠等动物进入和外逃的措施。

三.空调、通风和净化

为满足BLS-2 实验室温湿度要求,宜配备机械空调通风系统,有特殊要求的可增设设计要求,如增设净化要求并按净化要求进行送回(排)风系统设计 等。这方面,应重点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可以采用带循环风的空调系统。如果涉及化学溶媒,感染性材料操作和动物实验,则应采用全排风系统。

2、生物安全柜与排风系统连接

I级 排风比例100%,密闭连接。

II级 A型 排风比例30%,可排到房间或设置局部排风罩。

B1型 排风比例70%,密闭连接。

B2型 排风比例100%,密闭连接。、实验室内各种设备的位置应有利于气流由“清洁”空间向“污染”空间流动,最大限度减少室内回流与漏流(生物安全柜一般应置于室 内气流最下游,即最远离送风口处)。

*生物安全柜的排风不能代替室内排风。

四.排水

含菌污水应经高温高压消毒或化学消毒后排放至市政污水排放公用系统。

五.电气设置

1、应设专用配电箱。

2、电源宜设置漏电检测报警装置。

3、应有可靠的接电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Ω。

4、实验室入口应有实验室工作状态的文字式灯光讯号显示。

5、应设紧急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建筑物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七.应配备的工艺设备

1、生物安全柜

(1)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可使用I级生物安全柜。

(2)处理感性材料,应使用II级生物安全柜;

(3)处理化学致癌剂、放射性物质和挥发性溶媒,应使用Ⅱ-B级生物安全柜。

2、高温高压灭菌消毒柜。

3、洗眼器,必要时应设置应急喷淋装置。

*超净工作台不属于生物安全柜,不能用于生物安全操作。

BLS-2实验室是用于初步的生物安全实验,国标明确了相应要求。建立BLS-2实验室应根据国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定建设目标,建立的实验室应该是安全的、经济的实验室。

P2级实验室一般规范

一、隔离的设备

1)需设置生物安全操作装置(第一级或第二级),且要做定期检查。

2)为了处理重组体,而使用容易产生气雾的磨碎机、冷冻干燥器、超音波细胞打碎机及离心机等仪器时,需把这些仪器放置在安全操作装置中。但若机器已经有防止气雾外泄的装置,则不在此限。

3)实验室需具备处理污染物及废弃物灭菌用之高压灭菌器。

二、实验实施要项

1)进行实验时,需关闭实验室的门窗。

2)每天实验结束之后一定要灭菌实验台及安全操作装置。如实验中发生污染,需立即加以灭菌。

3)与实验有关之生物材料之废弃物,在丢弃前需做灭菌处理。被污染的器具需先经高压灭菌后,再清洗使用或丢弃。

4)不得用口做吸量操作。

5)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保存食物。

6)操作重组体时需戴手套以防污染,操作完毕后及离开实验室前需洗手。

7)在所有的操作中,应尽量避免产生气雾(例如,把烧热的接种用白金环及接种针插入培养基时,若发生大量气雾,就可能造成污染)。亦应避免将吸管或针筒内之液体用力射出。

8)要从实验室搬离被污染物品时,必需将其放入坚固且不外漏的容器,并在实验室内密封之后,才可运出。

9)防除实验室的非实验用生物,如昆虫及鼠类等。

10)若有其它方法可用,应避免使用针头。

11)实验室内,要穿着实验衣,离开前要脱掉。

12)禁止对实验性质不了解的人进入实验室。

13)实验进行中,要在实验室之入口,标示「P2级实验室」,并挂上「P2级实验进行中」的标示。而且保存重组体之冰箱及冷冻库也要做同样的标示。

14)实验室要经常清理,保持清洁,不得放置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15)安全操作装置内的HEPA过滤器,在更换前、定期检查时及实验内容变更时,需密封安全操作装置,每立方公尺用10公克的甲醛熏蒸1小时,去除污染。

16)若在此级实验室内同时进行P1级的实验时,需明确划分实验区域,小心进行操作。

17)需遵守计划主持人所规定之其它事项。

动物设施——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动物设施适用于专门接种了危险度2 级微生物的动物,需要进行下列安 全防护:

1、必须符合一级生物安全水平动物设施的所有要求。

2、在门及其他适宜的地方张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见图1)。

3、设施的设计必须易于清洁和管理。

4、门必须向内开,并可以自动关闭。

5、要有适宜的温度、通风和照明。

6、如果采用机械通风,则气流的方向必须向内。排出的空气要排到室外,不得在建筑物内 循环使用。

7、授权人员方可进入。

8、仅接纳实验用动物。

9、应制订节肢动物和啮齿类动物的控制方案。

10、如有窗户,必须是安全、抗击碎的。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必须安装防节肢动物的纱网。

11、使用后,工作表面应用有效的消毒剂来清除污染(见第14 章)。

12、可能产生气溶胶的工作必须使用生物安全柜(Ⅰ级或Ⅱ级)或隔离箱,隔离箱要带有专 用的供气和经HEPA 过滤的排气装置。

13、动物设施的现场或附近备有高压灭菌器。

14、清理动物的垫料时必须尽量减少气溶胶和灰尘的产生。

15、所有废料和垫料在丢弃前必须先清除污染。

16、尽可能限制锐利器具的使用。锐器应始终收集在带盖的防刺破容器中,并按感染性物质 处理。

17、进行高压灭菌、焚烧的物品应装在密闭容器中安全运输。

18、动物笼具在使用后必须清除污染。

19、动物尸体必须焚烧。

20、在设施内必须穿着防护服和其他装备,离去时脱下。

21、必须有洗手设施。人员离开动物设施前必须洗手。

22、如发生伤害,无论程度轻重,必须进行适当的治疗,且要报告并记录。

23、禁止在设施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生物实验教学安全 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

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条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第九条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

(二)具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工作人员;

(三)具有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

(四)具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

采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工作人员在采集过程中应当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并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作详细记录。

第十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通过陆路运输;没有陆路通道,必须经水路运输的,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紧急情况下或者需要将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往国外的,可以通过民用航空运输。

第十一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运输目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用途和接收单位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应当密封,容器或者包装材料还应当符合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要求;

(三)容器或者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

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运输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需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或者运往国外的,由出发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进行初审后,分别报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检验检疫过程中需要运输病原微生物样本的,由国务院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批准,并同时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通报。

通过民用航空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除依照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取得批准外,还应当经国务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门批准。

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关于运输高致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条件的,应当即时批准。

第十二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2人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第十三条需要通过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承运单位应当凭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批准文件予以运输。

承运单位应当与护送人共同采取措施,确保所运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安全,严防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事件。

第十四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指定的菌(毒)种保藏中心或者专业实验室(以下称保藏机构),承担集中储存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的任务。

保藏机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储存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向实验室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保藏机构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保管制度,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

保藏机构储存、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其经费由同级财政在单位预算中予以保障。

保藏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保藏机构应当凭实验室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向实验室提供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并予以登记。

第十六条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

保藏机构接受实验室送交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予以登记,并开具接收证明。

第十七条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承运单位、护送人、保藏机构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2小时内分别向承运单位的主管部门、护送人所在单位和保藏机构的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发生被盗、被抢、丢失的,还应当向公安机关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容器或者包装材料,应当及时向附近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调查核实,并依法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三章实验室的设立与管理

第十八条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第十九条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二)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三)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五)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

前款规定所称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制定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并应当召开听证会或者论证会,听取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投资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

第二十条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应当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认可;实验室通过认可的,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5年。

第二十一条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三)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四)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三级、四级实验室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

第二十二条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实验活动结果以及工作情况应当向原批准部门报告。

实验室申报或者接受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有关的科研项目,应当符合科研需要和生物安全要求,具有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经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同意。

第二十三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动物防疫机构在实验室开展检测、诊断工作时,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需要进一步从事这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经批准同意,并在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实验室中进行。

专门从事检测、诊断的实验室应当严格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证实验室生物安全。

第二十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需要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为了检验检疫工作的紧急需要,申请在实验室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开展进一步实验活动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时起2小时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2小时内未作出决定的,实验室可以从事相应的实验活动。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为申请人通过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申请提供方便。

第二十五条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将备案情况汇总后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

第二十六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汇总并互相通报实验室数量和实验室设立、分布情况,以及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三级、四级实验室及其从事相关实验活动的情况。

第二十七条已经建成并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的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实验室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其他废物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对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病原微生物,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从事相关实验活动。

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需要从事前款所指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经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并在批准部门指定的专业实验室中进行。

第二十九条实验室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符合防止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扩散、保证生物安全和操作者人身安全的要求,并经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论证;经论证可行的,方可使用。

第三十条需要在动物体上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应当在符合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三级以上实验室进行。

第三十一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负责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制定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对实验室设施、设备、材料等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新,以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

第三十二条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实验室从事实验活动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实验室负责人应当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

第三十三条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采取安全保卫措施,严防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保障实验室及其病原微生物的安全。实验室发生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报告。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并接受公安机关有关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

第三十四条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每半年将培训、考核其工作人员的情况和实验室运行情况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五条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2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进入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有关人员,应当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实验室应当为其提供符合防护要求的防护用品并采取其他职业防护措施。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还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每年组织对其进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应当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预防接种。

第三十六条在同一个实验室的同一个独立安全区域内,只能同时从事一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实验活动。

第三十七条实验室应当建立实验档案,记录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安全监督情况。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

第三十八条实验室应当依照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对废水、废气以及其他废物进行处置,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第三十九条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在明显位置标示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和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标志。

第四十条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应当制定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并向该实验室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病原学、免疫学、检验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环境保护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设立与运行的生物安全评估和技术咨询、论证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病原学、免疫学、检验医学、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环境保护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本地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本地区实验室设立和运行的技术咨询工作。

生物实验教学安全 篇7

1 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医学院校中, 医学微生物学属于医学基础课, 在教学计划中都安排在第二学年, 这个阶段学生的医学知识较少, 通常只是在第一次实验课时学习实验室规则和注意事项,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同时, 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 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 层次多、专业多, 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做实验的态度及熟练程度不同。病原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性很强, 技术要求较高。实验材料 (如产气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常可以导致疾病, 尤其是对于利用率高的实验室, 其人员相对集中且流动性大、有大量的仪器设备并存放了很多重要的技术资料。如果实验室本身制度不健全或实验时学生操作不规范, 时刻都可能造成感染和相互传染。因此, 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非常必要和紧迫。

2 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

安全无小事, 学校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的生命安全[2]。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实验室, 要经常用到各种病原微生物。除了细心、谨慎外, 更重要的是要有确实有效的制度和相应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已于200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 此准则对于各级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此准则为基础, 针对实际情况, 开展有关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 专业技术人员需经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提高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的意识, 形成预防为主的观念。实验室应制定相关的实验室安全制度, 包括实验室对废弃物的处理、相关标本的规范操作及良好保存、环境消毒等。对于实验室所涉及的所有标本的来源、致病力、传播途径以及防范方法,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尤其是对新的病原标本进行研究时, 一定要有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感, 预先评价其危险性, 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3]。

3 完善实验室的准入制度及规章制度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 按实验操作规程操作。教师也应开展对学生的生物安全知识教育, 增强其生物安全意识。例如要求学生穿清洁的工作服、与实验无关物品要存放在指定的储物柜内、不能把食物等带进实验室、实验完毕后要洗手等。应反复提醒学生在实验中如果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教师并做适当处理, 切勿疏忽怠慢。在每次实验前, 指导教师利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讲解本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尤其当接触未知标本或探究性的实验项目时, 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要使学生有充分的认识和相应的处理措施。教师应规范学生的实验技术操作, 从正反两个方面阐明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强化学生无菌操作的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例如教师在示教细菌接种时, 接种环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烧灼灭菌, 接种过程中要尽量靠近火焰, 接种后正确地处理传染性材料 (如细菌培养物、试管、载玻片和生化反应管等) 。这些要求与规范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学生和实验室的污染、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为今后从事检验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4 加强菌种及危险品的管理

目前, 本实验室所用到的病原菌分为杆菌和球菌两大类。杆菌有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破伤风杆菌、伤寒杆菌、产气杆菌、炭疽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 球菌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妥善保藏和管理菌种是实验室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根据国家颁发的有关菌种保存法规和实验室具体情况, 本实验室制定了相应的办法, 如设置专用冷藏设备, 实验室对保存的病原微生物菌种进行清理记录。在工作中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菌种购买、包装、运输应符合规定要求, 详细记录其来源、采集过程和采集方法, 建立相应档案[4]。针对危险品、剧毒药品管理必须要符合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定, 实行由专人、专柜保管且上锁, 防止危险品和剧毒药品的被盗和误用。

5 建立日常工作中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是保证实验室日常工作和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5]。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做好严格的个人防护, 例如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灭菌、操作致病菌时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可以通过体液传播的致病菌时避免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等。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 例如用消毒液处理染色用过的载玻片, 接菌使用过的培养皿、试管、生化管等要先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再清洗, 实验相关的其他废弃物应放在指定地点并妥当处理。

6 加强实验室常用仪器的维护和管理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各种仪器设备是保证教学、科研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的必备条件。作为本科教学实验室, 仪器的利用率高。为了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制度。如实验室的各项仪器设备应实行专人管理, 管理员应做好仪器设备的运行时间和使用状态等的记录, 每年统计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实验室定期检查和维护仪器设备, 针对大型仪器设备定期请工程师进行检修。这样既可使仪器保持最佳状态, 又预防了事故的发生。当仪器设备发生较为严重的故障时, 应及时提出损坏报告以便于尽快进行维修。教师在讲授实验内容的同时, 要介绍实验中每种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例如高压灭菌器是实验室最有效、最常用的灭菌设施, 但是在操作中会产生高压蒸汽, 如果学生操作不当会被烫伤。教师在实验中可以边示教、边详细讲解高压灭菌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检查高压灭菌器内水量是否充足、是否是纯化水, 待灭菌物品应松散包装放置在灭菌器内, 灭菌完毕降温后打开灭菌器时也应当戴手套和面罩进行防护等。

7 小结

随着实验室污染越来越引起公众的重视, 我国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也在逐步地完善, 实验室生物安全落后的现状将得到改善。作为医学高等院校病原实验室, 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同时,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学习, 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做好学生实验安全教育工作, 确保学生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摘要:病原微生物学实验室是医学高等院校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场所, 经常需要用到有致病性的微生物或血液制品。通过分析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 根据其特殊性并结合我校实验室的特点, 在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完善常用仪器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菌种、剧毒药品的管理方法等相关规章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 对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及消除微生物危害隐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管理

参考文献

[1]颜光美, 余新炳.实验室生物安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3.

[2]张向泓.医科类学校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初探[J].内江科技, 2011, 32 (9) :10.

[3]李红花, 李英信, 李芳芳, 等.加强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1) :76-78.

[4]张雪茹.浅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 22 (4) :163-165.

生物实验教学安全 篇8

关键词:环境安全 中职生物教育 安全教育

随着我国自然环境的改变和过度开发的不断加剧,各种源于环境问题的自然灾害频发,这就体现出开展学生环境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校通过环境安全课程的理论教育以及校园实践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环境安全的认识,做到早预防、早准备,在自然灾害面前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笔者从中职生物教育教学过程入手,对如何加强环境安全教育进行探讨,以期增强中职学生环境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其环境安全风险防范水平。

一、中职学校开展环境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灾难频发,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因此重视环境变化、改善环境以及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从中职学生角度来看,中职学生教育大部分是针对实践教育开展的。由于很多中职学生毕业后都需要从事具体的职业,相当一部分学生可能从事较为特殊的工种,而这些工作也是环境安全需要重视的领域。如果学生在工作中缺乏环境安全的防范意识,很容易导致由环境灾害引发的个人伤害。因此,从工作性质角度来看,在校期间对中职学生开展环境安全教育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安全技术水平,对于中职学生参与工作后减少源于环境安全的事故伤害以及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中职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环境安全教育

1.开设教育教学系列课程

学校要围绕学生环境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开设相应的教育教学系统课程,根据自身的学习时间安排和活动安排,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课程,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掌握相应的环境知识和安全知识。如在生物教学中,我们可以开展生存环境的安全知识教育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自然灾害的种类以及发生的特征和防范的针对性,提高防范的有效性。此外,我们还可以针对空气质量、水质问题以及空气污染等方面的内容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基于生活环境方面的环境安全知识教育。

2.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

加强环境安全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可以根据中职学校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阶段来开展,但一般可以针对安全公共道德和环境生态伦理两个方面进行。在日常理论教育活动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开展任何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安全意识的关键内容,主要可以进行职业道德认识、道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而环境生态伦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培养主要是针对我国出台的相关法律知识和安全生产规定的理论,让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解从事特定工种的相关权利和义务,了解所需要掌握的职业技能知识;让学生对相关环境安全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按照制度规范的要求,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对减少安全事故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的实践教育

校园既是中职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中职学生开展围绕校园文化进行实践教育的场所。因此,在进行环境安全教育活动时,我们要紧紧围绕学校校园文化,在其中渗入环境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得学生将安全教育知识在校园的实践教育中进行积淀,并不断地进行完善,最终帮助中职学生培养出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如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很好地进行安全教育,容易导致中职学生安全文化的缺失,进而导致其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变弱。中职学生和一般的普通院校学生不同,其工作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所以教育活动要更注重提高学生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中职学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教育、管理以及相应的科研工作中,提高环境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结合生物教育教学的内容和特点,根据课程安排进行有效的安全问题防范和预防知识的教育。学校要进行相应的活动组织,开展重大自然灾害安全演练,通过校园网络和其他媒体形式,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不断开展正面引导和教育,在学生毕业或上岗实习前对其进行安全意识强化教育等。

参考文献:

[1]崔德明.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6).

[2]刘伟辉.高职院校环境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7(8).

[3]李峰.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9(12).

上一篇:学会感恩培训下一篇:高考全面冲刺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