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艺术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领导艺术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领导艺术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的。领导者应善于利用领导规律和领导方法,善于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局势,果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拥有吸引人才归附的人格魅力,从而形成独特的领导艺术。

第一篇:领导艺术论文

三德修养与领导艺术

编者按:本刊第八期“紫金讲坛”编发了刘峰教授主讲的《新领导力与领导艺术》上篇:《创新思维与决策力》,本期我们继续推出下篇:《三德修炼与领导艺术》。

刘峰教授是全国著名的行政领导学专家,国家行政学院领导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管理科学院领导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 MPA、MBA和EMBA课程讲授人。

在《三德修炼与领导艺术》这一讲中,刘教授认为,对于领导干部来讲,学历没有能力重要,能力没有态度重要,智商没有情商重要,知识没有胆识重要,情商没有胆商重要。同时,又指出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此外,强调领导重在用人,并需来去自如、方圆兼顾和善于授权。

领导干部有五个重要

首先送大家五句话:一是学历没有能力重要,二是能力没有态度重要,三是智商没有情商重要,四是知识没有胆识重要,五是情商没有胆商重要。第一句,学历没有能力重要。如果两个都有,那是最好,我想大家都赞成,高学历跟高能力不是一回事儿,刘邦这些人学历不高,但是很能干。最好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第二句,能力没有态度重要。你的下级很能干,但是对你不忠诚、不认同,从内心跟你没感情,那有什么用?态度既指信仰,也指品德,重在对你的认同。第三句,智商没有情商重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去天津视察,跟青年干部交流时问他们,智商重要还是情商重要啊?大学生村官抢着说,两个都重要。习近平总书记认认真真地、很亲切地告诉他们,做实际工作,当干部,智商没有情商重要。早在1996年11月,美国学者戈尔曼写了一本书,叫《情商》,书中提出了最有名的“二八定律”。说当领导,搞管理,20%靠智商,80%靠情商。我认为他虽然夸张了,却也抓住了重点。我们要带队伍,要激励、发动、影响下属和群众,要凝聚人力,所以情商太重要了;我们是做人的工作,所以情商太重要了。而搞研究、搞技术,则重在智商。第四句,知识没有胆识重要。胆识包含了知识,知识却不能包含胆识。身为正职,要决定、要拍板、要承担责任,要求很高。第五句话是,情商没有胆商重要。胆商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就是胆识和魄力,就是意志力和决断力。

有的人确实就适合当副职,忍辱负重,像周恩来总理。遵义会议上,大家都知道,格局是周主毛辅,毛泽东只是周恩来在军事上的协助者,而周恩来是党内在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指挥者。遵义会议定的并不是毛主席负责军事,而是周恩来。而往后几个月不到,就变成毛主周辅。所以我们一定要想一想正职领导的特点。

什么是领导力之“导”啊?领导之导=引导+辅导+督导+教导。导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引导,二是辅导,三是督导,四是教导。导,首先是向前引导,向远方引导,是导方向,是导思想,给群众指明一个前进的方向,中国梦在前方,中国道路在前方。引导是前导,是往前方正确的方向引导。辅导是第二导,是“近导”,离你的处长、离你的骨干越近越好。近导是业务的辅导。思想不能辅导,辅导的都是业务,跟你主管的业务有关。正职也都是从副职上来的,是从中层上来的,你在业务上肯定能辅导他。第三导是督导,是“后导”。督导关注的是绩效,没有督导,下级就没有责任感,就没有绩效可言。共产党在延安开始成熟,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都讲到,正确的领导,第一是正确决策,通过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做出决定;第二是发动群众执行;第三是对执行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近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督导抓得特别紧。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共产党几十年来都特别关注督导,凡属重大的工作,都有督导组。一把手忙不过来,可以指定办公室,指定哪个处室的人,帮助督导,没有督导就没有绩效。知道了引导是前导,督导是后导,辅导是中间导,别忘了还有一个全程对下级的培养、教导,这叫作全导。

那什么叫领呢?第一,领就是领方向。方向在前,领目标。第二,领就是带领、率领,领队伍。队伍在你后头,没有追随者、没有队伍,就没有领导,就是光杆司令。第三,领要刚。刚就是权威,正职一把手的权威,你领,下属要跟上,要跟进。导是柔的,而领要刚。第四,领还有一个内在要求,就是要明,明白你的目的、目标、愿景、方向、任务和决策。

领导干部需三种意识

接下来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意识的相关论述。领导干部要有三种意识。

第一个意识就是进取意识,领导者一定要有心理的优势。担任正职,就要比副职更有担当。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不自信,谁人信你呀?所以要牢牢记住积极进取。毛泽东说过:“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有自信才有他信公信,这是领导者的特质。

习近平总书记把积极进取作为领导干部的意识和特质。干部比普通群众特别在哪里呢?就是更积极、更进取。我们的工作要有一个较高的标准。取乎其上,仅得其中,标准决定质量。孔子说的“仁者不忧”,也是这个意思。领导干部的情商,就是今天说的作风建设,它包含着自我激励。不用扬鞭自奋蹄,领导干部不仅要自我激励,还得激励下级。先激励后凝聚,形成合力。

激在前,要事前点燃激情,加油充电。激在事前,励在事后。励是一种反馈,越及时越好,信号越明确越好。励是一种行为的强化。激跟励不能混为一谈,先激后励,再激再励。要给他鲜花给他梦。他是你的下属,给他鲜花,就是给他荣誉和精神上的励,而不是激。梦才是激,梦在前。激励的重点是励,要以励促激。励是对昨天、过去行为的励,对明天就是激。励能包含激,以励促激,再激再励,激励是个过程。激励越及时,效果就越好。情商越高,越会自我激励、激励他人。先激励自己,后激励部下。激励自己是前提,是手段。激励群众、激励团队才是目的,才是重点。领导的本质不是自己干,而是让你的下级去干。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进取意识,重在激励,自我激励,相互激励,鼓舞士气,传递正能量。

第二个意识是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就是孔夫子说的“勇者不惧”。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你受磨难,每磨难一次,就是一次锻炼,好事多磨,多磨才能成就好事,你的素质才能越来越强。每一位领导者的领导力的提升,都是要经过艰苦的磨难和锻炼,才会获得的,只有这样才会提升你的魄力、意志和勇气。

领导干部的第三个意识是机遇意识。要创新竞争,需要能力建设,需要抓住机遇。对中国来说目前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来没有现在这么接近。关于此次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人的话说,“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可不失者,机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比时更短暂、更具体、更实在。时与机合起来叫时机。机是机会、机遇,已经被你遇到了,迎面而来。时是一个趋势,还在你身边,你要发现,要有预见。这个机会来了就要毫不犹豫地抓住,要变成你的决策、你的行动。实际上抓机遇就是高智商的体现,是能力建设。只有胜任,才有信任。能力建设是我们的基础,有了能力建设,进一步再讲作风建设,群众就对我们更信任。

综上可见:第一,进取意识,是积极向上,是感染力、感召力,是情商,是你的魅力、亲和力。第二,责任和担当,是魄力,当断则断的胆识,是勇,是胆商。第三,机遇意识,这是创新能力和改革意识,机会来了要抓住,风险也会跟着来,要懂得回避,这是智商。这三点叫作三商。三商是国外的概念,我们古代有三德。智德就是智商,这个德是广义的能力素质,不是仁义道德的德。仁德就是情商,就是作风。勇德就是胆略、意志、担当。只有智德的人,是知识分子;只有仁德的人,是劳模;而只有勇德的人,是李逵、张飞。这三者都具备的,才是称职的优秀的领导干部。

领导重在用人

用人重在用团队,作为正职一把手,手下有八种人,分别为:实干家、推动者、外交家、凝聚者、监督者、协调者、完美主义者、智多星。哪三种人少了好呢?第一个是完美主义者应该少,因为处处完美不可能,可能错过最佳时机,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机遇意识,错失机遇,耽误事儿。当然,完美主义者也要有,这种适合搞设计呀、质检啊,他有他的好处,但不能太多。第二个是凝聚者应该更少。凝聚者多了,这个领导班子就不是战斗的堡垒,而是堡垒里的战斗,激烈的战斗,他想取而代之。所以凝聚者也要少,这样有利于班子的团结。第三个应该少的是监督者。监督者多了,没法儿探索,没法儿创新,没法儿开展工作,没法儿积极进取。

那么哪三种人多了好呢?第一是实干家,就是老黄牛、小黄牛要多。空谈误园,实干兴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我们需要更多的实干家。第二是推动者,他们就是千里马,能够打开局面,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第三是协调者多些好。此外,事业单位和研究部门,智多星多些好;而对于销售部门,就要外交家多些好了。

毛主席在抗大第三期有一篇精彩讲话。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唐僧当领导,他的领导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抗大有八个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谁最团结人呢?是唐僧,他组建团队,同沙和尚、猪八戒、孙悟空共同发展。谁最紧张呢?是孙悟空,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谁最严肃?不用说就是沙和尚。谁最活泼呢?就是猪八戒。猪八戒心理素质好,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乐观、开朗、活泼。唐僧一心一意,坚定不移,方向明确,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百折不回呀。只有一心一意、坚定不移的人才能当领导。

从这里我们能够感悟什么是领导力,什么是领导角色。唐僧的领导力体现在哪些方面?他有哪些优势和特点?第一条就是目标坚定,尤其是方向坚定,还有意志的坚定。这一点特别值得肯定。所以毛泽东举唐僧这个例子,就把领导力解释得特别到位。第二就是团队用人,凝聚力强啊。第三就是包容,容忍差异,寻求最大公约数。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思考。唐僧还有什么优点呢?唐僧赢得了上级对他的认同、保护和坚定的支持。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赋予他一定的权力。再一个,就是他的智力和知识,他对佛教佛经的研究很深刻,这方面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

领导要来去自如

身为领导,必须讲究领导艺术。首先要做到“来去自如”。领导力是F,哪里来的呢?这跟你的能力距离S1是成正比例的。你的能力是八楼、九楼、十楼,下级的能力是一楼、二楼,最多三楼。下级懂的你全懂,你懂的他不懂,你看见的他不知道。他就对你敬,敬佩,就对你服,服从,听你的话。这样领导力就会油然而生。你的胆略、意志、能力、追求、境界,得超过他,S1与领导力成正比。S2是心理距离、感情距离,是和领导力成反比的。你善于沟通,会做群众工作,能放下架子,你离群众越近,群众就越愿意、容易、乐意接受你,你的领导力就会放大。S1大了好,但不是越大越好。你的能力在18楼、19楼、20楼,而下级的能力在负1层、负2层、车库,那就太低了。能力距离小了,下级不买账,不认你;能力距离太大,他跟不上。距离太大怎么办?你自己不能降低,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下级的能力和素质。我们真正要给大家提醒的恰恰在这个地方。你比普通群众优秀、卓越、出众,你才能带领群众。所以从群众中出来就是党员,从党员中出来就是干部。你从一般干部中出来是处长,从副职中出来就是正职。

S2是指回去,回到基层,回到实际,回到群众中去。出来回去,有些知识分子就是出来以后回不去,所以就不能当领导。有的人出来以后回去,回去以后又出来了,经过多次的来去才成为领导干部的。有的人出来了,哪儿高上哪儿去,出来了就回不去了,那叫仙,不接地气,也没人气。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当领导呢?而有的人回去了,回去后哪儿低上哪儿去,哪儿脏到哪儿去,哪儿落后到哪儿去,那叫“硬”,作风过硬,才能当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我想引用一下,三句话。首先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你不同于一般党员,也不同于普通的处长、副职。平时要看得出来你的水平、你的形象、你的魅力,你水平高,要看得出来。二是“关键时刻站得出来”。三是“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你看这个语言就值得我们学习,平常叫时候,关键叫时刻,危急叫关头。要豁得出来,这就需要你的胆识了,需要你的勇。

所以说提升领导力,一定要先出来,不同于一般干部群众。那怎么出来呢?还是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讲,“做出样子”,做出榜样,超过群众,带领群众。“放下架子”,就叫“去”。总书记说,“干在实处”就是去,到实践中去。“走在前列”就是“来”,来来去去,来去自如,就是最实在的最管用的领导艺术。我们说的沟通认同,就是去。主要领导干部一方面要缩小跟下级的感情距离,又要保持必要的距离,这样你才有威严,才有领导力,否则那就是书生气。领导绝不能等同于普通老百姓,也不能等同于副职,正职副职就是不一样。进一步而言,领导的“领”主要是“来”,带领、率领。领是领先,创先争优,这叫来。领导的“导”主要是“去”,去引导,去辅导,这时离群众近了好。

领导要方圆兼顾

身为领导,讲究领导艺术,还需要“方圆兼顾”。方就是坚定性、党性、原则性,而圆就是灵活性、妥协、适应和变通。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不能用原则性限制束缚灵活性,反过来,更不能用灵活性破坏原则性。这二者要一致。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一国”就是方,不管是香港、澳门,还是台湾,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点不含糊、不让步、不动摇。撒切尔夫人来跟邓小平谈判,提出用主权换治权。主权治权能分开吗?邓小平充满智慧,主权治权全是我们的,我们还要派军队进驻中国香港。邓小平在原则问题上是从来不让步的,但“两制”就是圆,就是灵活、妥协、变通,就是创造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就是圆,社会主义就是方。毛泽东认为邓小平思方行圆,思想信仰上坚信马列,早在中央苏区就是所谓毛派头子。他对毛泽东忠心耿耿,思想是方的,行动是圆的,适应社会,适应变通,方圆兼顾。毛泽东说邓小平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刚就是方,柔就是圆,绵就是圆,藏的那个针就是坚定的党性,堂堂正正,信仰坚定!

坚持“方”就是“来”,一般的人,尤其有的人,为什么不能当正职呢?因为他们在重大问题上不像好多称职的主要负责同志那样有担当,不能坚持正确的主张,因为坚持“方”会有压力,有风险。“圆”就是“去”,去实践,去适应,去变通。具体送大家四句话:大方小圆,内方外圆,先方后圆,己方他圆。大的方面,思想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体的业务事务上,适度地灵活变通。没有妥协,什么事儿也干不成。内方就是做人要方,讲党性、讲人格,堂堂正正。做事要圆,圆是变通,是适应。先讲原则性,再讲灵活性。一把手要用高标准严要求,要严以律己。总书记说过,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然后对下级、对他人要宽一点,宽厚、宽松、宽容。

领导要善于授权

最后讲讲领导授权的艺术,它特别适合各级正职干部。领导与管理要互补。管理,先理后管,理跟管不同。你跟下级讲理,他听得进去,就少管、不管;而下级不讲理,就必管、严管。先理后管,多理少管。历史上汉唐时期都是少管,刘邦开国约法三章,文景之治时不仅税收少,管得也少。政府管得少,成本就低,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一代伟人邓小平,约法四章,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你不能反中国共产党,不能反社会主义。四条都做到了,就可以试、可以闯。谁听懂了,谁就发展了。谁没听懂,谁发展就慢了。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搞权力清单制度,就是多理少管,让社会、企业、基层更有活力。

善于授权授的是事权,绝不是职权,职权是法定的,不能随便授权。正职一定不能授职权,而要授事权,一事一授权,因事而授权,因为你的事情忙、事情多、事情难,可因事而授权。如果把权力授给做事的十个候选人,这十个人怎么选呢?其中有五个人有能力,能力强,当然选他们,这叫视能而授权,能力差的不授权。这五个人都有能力,但是只有三个人有责任感、有担当,能力强的人当中选责任必强的人。这把前边讲的都用上了。而三个人都有责任意识,最后选谁呢?就选有道德的人,选你信任的人,毫不犹豫,选认同你的人,这时就剩一个了。我们这里讲因事授权,越授权你就越有权,授权使你分身有术,使你再不那么忙。你可以腾出精力,去谋划更重大的事情。授权可以激励下属、锻炼下属、培养下属,从而提高领导效能。□

(根据主讲嘉宾在国家行政学院授课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汤建奎

第二篇:领导艺术与领导权术的正诡之辨

【摘要】领导艺术为党员干部所用,必然要将党性和人民性作为领导艺术的底色;必然要将科学的思想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行动指南;必然要将群众作为实践对象与学习来源。领导权术则与官职、名利密切勾连,其带来的丑恶现象及后遗症,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遏制。

【关键词】领导活动 领导艺术 领导权术

领导艺术和领导权术在领导活动实践中分别以不同的姿态出现。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以灵活性和创新性思维,用一定的领导条件、领导原则和领导方法来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的方法,综合反映出领导者在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领导权术则是领导者使用厚黑、狡诈、欺骗、背信弃义乃至残暴等手段,以实现自身目的的方式。辨明领导者的领导活动究竟属于领导艺术还是领导权术,首先要剖析领导艺术与领导权术生成的社会历史根源,探寻二者的基本内涵和一般表现形式,从根本上认清其实质特征。

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凸显领导活动的重要性

人们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活动,面临工作复杂、事务繁杂等难题,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现实需要愈益凸显领导活动的重要性,推动领导经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形成了系统化与科学化的领导科学。领导科学主要由领导活动组成,能够揭示人与人、人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揭示领导活动的规律。

“权术”这一概念的本意,是一种因地、因时、因人、因事而制宜运用权力的方法和手段,具有灵活性和权变性特点。但领导权术被统治阶级作为一种统治工具,对外用于驾驭和剥削人民以维护统治秩序,对内用于朋党争斗和权力倾轧以维护掌权者私利。当旧制度和社会开始出现裂痕时,领导权术就暴露出内在缺陷和不良面目,日渐给人以奸佞狡诈、搬弄是非、祸国殃民等印象,被赋予贬意的涵义。犹如混沌初开,气之轻清上浮,气之重浊下凝。作为一种权力运用方式,旧制度下的领导权术在社会进步和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日渐失去其存在的基础。

但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明,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当社会意识的变化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旧制度下的领导权术及其思想意识还未能随着旧体制的消亡而消亡,形成一种领导艺术与领导权术同时存在的状况,以致于领导权术时常还作为一种思想意识仍在领导活动过程中作祟并造成消极影响。

领导权术这种毫无仁爱、信用和道义的政治权术,与我们党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领导权术的灵魂和根基是建立在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环境之上,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进步性、先进品质和价值追求格格不入,与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纪法规所展现的新要求新特征格格不入。首先,领导权术表现为一种带有浓厚功利性、工具化的领导活动形式。马基雅维利主义被认为是權术的代名词,它主张为达成目的而不择手段地操弄政治权术,因而成为政治上尔虞我诈、背信弃义和不择手段的同义语。显然,这种毫无仁爱、信用和道义等德性可言的政治权术,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倡导和奉行的求真务实、人民立场背道而驰。

其次,领导权术在现实领导活动中,往往与官职、名利等密切勾连。如为跑官要官而不惜骗取信任支持,为政绩工程而不惜瞒天过海,为争权夺利而不惜拉帮结派,为逃避罪责而不惜偷梁换柱,不一而足。久之对党内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造成不良影响,形成我们党强调要坚决反对的两面派、两面人。此外,领导权术割裂了目的和手段,将协调关系解决矛盾的方法和手段作为最终目的,是本末倒置的表现。

领导艺术并非领导者的个人主观臆造。它不仅以灵活性、创造性、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科学性作为艺术特征,还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和一定的科学原则,实现领导活动中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蕴含着丰富的领导科学内容。首先,领导艺术为党员干部所用,必然要将党性和人民性作为领导艺术的底色。其次,领导艺术为党员干部所用,必然要将先进科学的思想作为领导艺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行动指南。高超的领导艺术可以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最后,领导艺术为党员干部所用,必然要将群众路线作为领导艺术的实践对象与学习来源。领导活动中领导者施展领导艺术,必须将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奋斗目标,将人民利益作为领导艺术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的满意程度也是党政干部综合素质与领导艺术好坏与否的衡量标准。

领导艺术有敬畏、守底线,而领导权术则无视法律、扭曲道德

领导艺术和领导权术有着根本区别,第一,目的的公与私之分。领导艺术坚持问题导向,从全局出发,把握主要矛盾,而领导权术坚持利益导向,从个人或局部出发,损人利己。领导权术为统治阶级所掌握,是为少数人服务的。

第二,理论依据的先进与落后之分。领导艺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依据,是总结汲取古今中外领导理论的有益部分,基于正确的权力观形成的科学手段。而领导权术的理论依据则是其他思想观点和流派,在西方有如马基雅维利主义、边沁主义,在中国则有所谓官场厚黑学等。

第三,采取手段的正与诡之分。领导艺术重视法律、道德、理性的存在。成功的领导者能够凭借高超的领导素质,以极具创造力和灵活性的领导手段,解决矛盾问题,是法律、道德、理性、正义的维护者,在道与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认知和处理上有敬畏、守底线。马克思主义领导艺术的传播和运用,会给领导者解决矛盾的智慧和勇气,更具正面效果,为解决问题提供长效手段。而信奉权术的领导者枉顾法律、道德、理性和正义,以无视法律、扭曲道德、乾纲独断为荣,是破坏法律、道德、理性、正义的诡辩者。领导权术是一种由上而下,将权力转化为一种破坏社会秩序、弱化法律尊严、损害政治声望的危害性极强的力量。

第四,环境营造的清与浊之分。领导艺术的施展能够使党和国家的政治环境变得风清气正。领导权术则是侵蚀党的健康肌理的毒瘤,会恶化党内政治生活,形成不良的党内政治文化,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五,领导作风的美与丑之分。领导者施展领导艺术需要保持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长期的领导实践中,积累了一套丰富系统的领导经验。成功的领导者施展领导艺术要秉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领导权术所带来的丑恶不良现象及其后遗症,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遏制。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蓝天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苏保忠:《领导科学与艺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责编/赵橙涔 美编/于珊

作者:罗永宽

第三篇:提升领导艺术之途径选择

【摘要】领导艺术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它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的。领导者应善于利用领导规律和领导方法,善于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局势,果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拥有吸引人才归附的人格魅力,从而形成独特的领导艺术。

【关键词】领导艺术 决策能力 激励手段

领导艺术及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在其知识、经验、才能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巧妙地运用各种领导条件、领导原则和领导方法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决策的艺术、创新的艺术、应变的艺术、指挥的艺术,抓总的艺术、统筹的艺术、协调的艺术、授权的艺术、用人的艺术、激励的艺术,现代组织中领导者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角色:外交家,平衡外界环境,协调与其它组织的关系,争取获得最佳支持和最大资源;传教士,宣传组织文化、理念和目标,解释组织的目的,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调解者,统一不同意见,化解组织冲突;观察家,了解环境变化和趋势,洞察组织文化、结构、运作、成员的细微变化,形成理念,加以引导;教师,训练群体成员遵照组织目标、规则,并不断提高群体成员能力、素质,以适应组织发展需求,等等。这些角色无不需要领导者与其它群体成员产生互动,而互动的结果并非取决于职权等级关系,领导者的艺术才是其中的关键。

这些艺术概括起来其实就是领导者在领导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讲,企业领导者的思想往往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在一个强调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中,领导者的思想观念往往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可以说,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到诸多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升领导艺术是企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没有领导艺术的领导就没有领导力,而没有领导力就没有执行力;没有领导力企业就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由领导艺术的提升而凝聚成的领导力也是影响力,只有影响了他人的行为,才能提高执行力。这种力量源于个人专业才能或个人魅力,绝非单纯依靠职位头衔而产生的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所有领导者都将面临提升领导艺术的挑战,原有的传统领导模式都将面临重大变革,领导者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才能体现自已的意图,从而激励员工朝一个目标努力,让员工释放全部能量,实现自已的价值和企业的目标。二是领导力是竞争优势的来源,是多种能力的集合体。企业的持续发展,除了迅速提升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力外,还要在企业内部构建良好的机制,营造一种“领导力文化”,使企业的每个人都能发挥其应有的“领导能力”、“领导才能”,使企业的价值取向与个人的价值取向同频共振。

目前我国企业领导艺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企业的领导艺术亟待提高,需要在发展方式等方面作出调整和改进。在我国一些企业领导的心目中,自己是管理者和统治者,公司的员工是被管理、被统治者,两者根本不能混在一起。他们崇尚无威不治,故意疏远下属,认为做领导就要有做领导的样子,只有高高在上,让下属敬畏,下属才会努力干活,不捣乱生事。下属必须任由自己驱使,每个人都得对自己卑躬屈膝,迎和自己的情绪和癖好。“他们喜欢看到下属对自己卑躬屈膝的样子,他们与下属之间永远有一道不可逾越的界线”。这样的领导只有当下属对他畏之如虎,不敢有半点不恭敬时,才会感到他想要的独裁与乐趣。尽管绝大部分的企业都认识到领导艺术的重要意义,但目前的发展方式仅限于实施个别项目,并没有将领导艺术提升到与业务战略紧密关联的层面,同时并没有清晰设定能力标准、营造领导文化氛围和整合人才管理系统等;提升领导艺术上投入的资源分配有待优化。大部分企业每年都有相应的资金投入和固定的人员配置。然而企业对于这些资源的投入有待评估,并且需要根据评估结果以及业务的发展要求灵活配置相关人力资源和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领导艺术提升体系缺乏整合和系统性。企业过于依赖单一的发展方式,缺乏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发展需要的有效方法的组合,不同人才管理模块没有形成一致的体系。

提升领导艺术之途径选择

学习和实践是提高领导艺术、领导水平的根本途径。对领导者个人来说,领导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的前途明暗。而领导的艺术是因人而异的,黑格尔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领导者和领导方式。但是,一位优秀的领导者,一定善于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局势,果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任用精明能干的部下,并拥有吸引人才归附的人格魅力,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必然的。笔者认为提升领导者的领导艺术,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作出努力。

提高学习力是提升领导艺术的基础。领导能力首先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它是作为一个人的最核心的东西。优秀的领导就是能不断成长、发展和学习的人。他们愿意付出当领导的代价。为了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技巧,发挥自己的潜能,领导者会做出 种种必要的牺牲。通过自己的学习变成受别人敬仰的人。

提高决策能力是提升领导艺术的核心。决策是领导过程的核心。决策艺术是领导艺术的重中之重。领导者深刻把握决策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切实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对于正确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善用人才是提升领导艺术的关键。人是生产力中最革命、最活跃的要素。领导干部一项十分重要的职责就是发现和识别人才,当好伯乐,培养和造就优秀的人才队伍。识别人才眼睛要向内看,千里马往往就在身边。要善于在群众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要善于在大是大非面前选才,多方造才。识人要全,知人要细,既要识长也要识短,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识人要由表及里,不以表取人。要通过交谈、观察、调查、考评、激将和试探等各种方法,全方位了解一个人。如在运用考评法时,要看他有否信心和雄心壮志,他的影响力、上进心、责任心、事业心、同情心怎样。在运用试探法时,要“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急与之期而观其信”。科学使用人才是为了促进事业的发展。领导者的用人艺术需坚持公道、信任、激励、沟通、压力、层次领导、鼓励竞争和考评等项原则。在任用人才的实践中,要因人而异,量才适用,用人之长,人尽其才;要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使用人才,既要提拔年轻干部,也要珍惜阅历丰富的中年干部的使用;要积极创造人才发展的空间、平台和舞台。科学用人既重用“人才”,也善用“平才”。相对于“人才”而言,大多数干部都是普普通通的“平才”。如何正确对待和合理使用大部分干部,绝不亚于使用“人才”的分量。何况在特定的环境下,因个人主观努力的差异,“人才”和“平才”也能够互相转换。科学使用人才要坚持用人不疑,以使下属感到领导者对自己的信任,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提高协调能力以改善领导效果。领导者的协调艺术涉及部门协调、利益协调、工作协调、环境协调和人际关系协调等项内容。其中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是重点,包括处理好与上级、与下级及与同事的关系。对上级要尊重,要服从,要配合,出力而不越位。对下级要多服务,多支持、多关心、多沟通,宽严有度。对同事要多通气,多协作,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要积极协调与上级的关系。要有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观念;积极维护上级的威信,全力支持和配合上级工作,体谅上级难处;正确理解上级意图,尊重上级人格,适应上级工作习惯,展其长避其短;及时汇报,反复疏通,但不要事事依赖上级,把责任推给上级。真诚对待自己的下属,特别要做好与副手关系的协调。要积极协调与同级的关系。做到以大局为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要有系统的观念、共赢的观念;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掌握激励手段以提高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讲,领导就是激励。领导者要先自我激励,后激励他人。只有首先把自己发动、激励起来,才可能把下属也发动、激励起来。要先“激”,后“励”。“激”是指激发积极的动机,“励”是指一种反馈,待下属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行为符合领导者的意图和决策目标,方对其行为进行鼓励、奖励。激励一是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对下属进行心理上、感情上、精神上的激励;二是激发下属的创造性。要先对下属进行个体激励,然后再进行集体激励;先进行物质或精神的激励,然后再进行物质加精神的综合激励。在具体运用激励艺术时,要把个体激励与综合激励结合起来,要在激励的基础上进行凝聚,把激励和凝聚结合起来。

修炼个人品质以增强人格魅力。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以及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学识、素质的内在结构与行为表现的有机融合;魅力则是指能吸引人、影响人的力量。领导者高尚的品格是其领导魅力的重要源泉。那些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良好的人格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持之以恒地学习修养的积淀,是经过长期实践磨炼出来的。在新形势下,领导者增强人格魅力,必须端正态度,强化学习,与时俱进,逐步培养。概括地说,就是要多学习以养才气,讲政治以养大气,淡名利以养正气,敢负责以养浩气,不媚俗以养骨气,以包容团结团队,以亲和赢得信赖。

(作者为中共锦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作者:张凤文

第四篇:企业管理者应有的领导艺术

摘 要:在当今以金融、技术、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要求企业管理者不但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工作,而且还必须依靠丰富的经验和直觉判断来处理问题,即必须具备应有的领导艺术,重视管理的软化。领导艺术是一种谋略和技能,具有创造性、科学性、经验性和灵活性等特点,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领导艺术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具有科学的决策艺术、知人善任的用人艺术、以人为本的激励艺术、有效的授权艺术、利用沟通建立共识的艺术等等。在工作实践中要科学地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在于努力提高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在于学习和借鉴成功企业管理经验,在于不断完善实践和总结,不可一蹴而就。

关键词:企业 管理者 领导艺术

在跨入新世纪门槛之际,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具有高人一筹的经营谋略和手法,必须依靠丰富的经验和直觉判断来处理问题,即必须具备应有的领导艺术。现代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企业管理者要做好管理工作,促使企业向前发展,就应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提高管理决策水平,这是管理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企业管理者实现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及特点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

领导艺术是艺术的一种,属于艺术的范畴,具备一般艺术的共性。艺术是指用典型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或者指领导方法、技巧,也可以指事物形状独特而美观的特点。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个性化和艺术化,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其艺术形象不是虚构的,也不是一般事物的原形,它是卓有成效的领导活动,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真实形象的印象,因而它有着不同于一般艺术的特殊性。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行使职能时所表现出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和技巧,它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有创造性的基本技能。它表现领导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领导者的素质、能力、魅力和影响力的综合体现。领导艺术是在实际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是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相结合而形成的,它遵循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又依据了不同事物在不同条件下发展的特殊规律,对领导活动产生积极的效的影响。只要掌握了领导艺术就能对一些随机性大的人、事、物,经过周密的思考,做出相应的当机立断的判断和决策。

(二)领导艺术的特点

领导艺术,作为企业管理者都应掌握和运用的基本领导技能,虽然同个人的运用关系很大,但领导艺术并非是主观臆造的,而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遵循一定科学原则的活动过程。因此,领导艺术不仅具有技巧运用的艺术性,而且还要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性,它是领导活动中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完整统一。领导艺术作为经验的积累和实践的技巧,具有以下特点:

1.创造性。领导艺术不是对领导科学知识机械地、一般地和简单化地运用,也不是墨守成规、照搬照抄,它是一种丰富多彩、层出不穷、风格独特、构思新颖的技艺。因此,领导艺术往往能产生奇异的绩效和卓越的成功。领导者逐步探索和提高领导艺术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创新的过程。领导艺术体现着领导者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它的运用往往成为领导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用武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艺术就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技能。这在处理非常规性、特殊问题时表现出来,高明的领导者总是采用不同于他人的特殊方式和手段,形成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领导艺术。

2.科学性。领导艺术无论怎样玄妙和高超,它毕竟不是领导者个人的主观臆造,而是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与领导活动实践的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产物,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与一定的领导经验是分不开的,是领导经验和领导科学的综合应用,并不与领导科学的理论相矛盾,而是相一致的,是经验性的领导科学。

3.经验性。英国国际企业管理理论咨询公司主席罗杰·福尔说:“领导则是一种艺术、技巧和人的某些属性的混合物”。这里“某些属性”实是指领导者本身积累的经验。经验性,是指领导艺术的形成过程和运用它的动态表现都离不开领导者的经验。经验是领导艺术的原始材料和基础,没有丰富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就谈不上领导艺术。因而可以这样说,领导艺术来源于领导者的阅历、知识和经验,是实践中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积累和升华,是领导者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综合运用领导方法的技巧。

4.灵活性。领导艺术不同于一些规范化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没有严格和固定的程序与模式,它是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判断能力随机应变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正是这种对随机事件的非模式化、非程序化处理,表现出领导艺术具有灵活性的特点。毛泽东同志曾经引用一句古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这里所说的“妙”,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活性。在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艺术就是领导者运用已有的知识思考和处理随机事件的一种应变技能。

二、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当今社会,企业竞争急剧加强。企业管理者应当是集中公众智能和统一公众行为的领导者,必须重视领导方式转型。领导艺术是一种谋略,一种手段,一种技巧,对于企业管理十分重要。高明的管理者可以四两拨千斤,平庸的管理者就是手下强将如云也会感到无所适从,焦头烂额。高明的管理者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具备了应有的领导艺术。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强化竞争意识,提高谋略水平和经营技能,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办法。毛泽东同志曾倡导党的领导者要“学会弹钢琴”和“学好弹钢琴”的领导方法。这里的“会”与“好”所产生的音乐效果的差别,就在于运用领导艺术的水平高低,运用技巧的熟练程度。这形象地说明了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一)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可弥补企业管理者认识上的不足

有些企业管理者往往依靠权力、权威,对员工基本上是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忽视了员工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资源,没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工作,对员工来说,是一种管制。因此,在管理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用非所长、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等现象,使企业没有活力,员工没有积极性。这说明,企业管理者对领导艺术学习、研究、思考得较少,在认识上存在不足。因而,企业管理者应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不断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传统企业,压制、限制和命令已根深蒂固,但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来说,这绝不是领导艺术。企业管理者总是思考和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忽视领导技能,从根本上没有重视如何激发员工潜力、如何建立信任、如何承认和肯定员工、如何了解和重视员工的需求等等,忽视了人性化管理。据2003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经营者认为自己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决策失误和用人不当,本次调查中,企业家们最担心的正是我们认为很朴素而实则很关键的两点:“做好决策”和“用好人”。其实管理的本质也无非就是决策与用人,这两个因素分别以57.7%和50.8%高居前两位。而用人不当恰恰容易使企业失去凝聚力,造成企业人心涣散。所以说,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增强企业凝聚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这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要发展,要生存,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对企业实现预定目标起促进作用

企业管理工作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不断确定到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艺术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企业管理者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的水平高低,关系着企业预定目标能否实现。高明的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领导艺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去实现企业预定目标。美国惠普公司是一家世界著名的电子公司,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遭遇经济危机时,生意一落千丈,利润剧减,企业面临着生存的严峻考验。有人向公司总裁休利特建议,通过裁减员工办法暂时渡过难关,而休利特经过反复考虑,郑重宣布不解雇任何一个人。“士为知己者死”,从而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发奋工作,使惠普公司顺利渡过难关,后来又成为全美电子行业的明星。惠普的成功在于休利特充分运用了领导艺术。

(四)掌握和运用领导是企业管理者实现管理职能的重要保证

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职能在于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如何实现这些职能?可以说,领导艺术是保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的企业管理者得心应手,管理效果很好;有的却事与愿违,效果很差。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管理者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的水平不同。由此可见,领导艺术是关系到企业管理工作进行得顺利与否、成功与否的大问题。

(五)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对于企业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孙子兵法》上说:“将者,上不制乎天,下不制乎地,中不制乎人,故兵者凶也,将者死官也”。这段话说明了决策者处境的艰难,企业管理者同样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处理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靠企业管理者所具有的判断能力、对各种经验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进行果断决策。

总之,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在企业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内容,切实把握管理技巧,努力使自己掌握应有的领导艺术。

三、企业管理者应具有的领导艺术

(一)决策艺术

决策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一个企业中最为重要的当属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它可以左右企业的命运,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可以说决策艺术是管理者最为重要的领导艺术,是领导艺术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管理者要熟悉和掌握决策艺术,在工作实践中细细体会,熟练运用,应讲求决策的科学性,将其转化为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决策活动中,特别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决策艺术:

1.要审时度势。审时度势是指根据客观事物的激烈变动性、事物发展的复杂性而因势作出决策的领导策略,它要求管理者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客观形势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能正确分析形势,在把握事物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权衡利弊进行决策处置。毛泽东在这方面可谓树立了典范,他指挥的“四渡赤水”战役是在敌变我变的情况下,能审时度势,指挥若定,处处先敌一步。此战不愧为毛泽东军事领导艺术的得意之笔。

2.善于集思广益。集思广益是前人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致胜法宝,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和原则,是企业管理者必备的法宝。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再高明的管理者也不能单靠自己的智慧制定出一整套干大事业的行动方针,他必须集中众人的智慧,通采众人之长方可成事。同时,企业管理者在处理具体问题上也要广开言路,充分征求意见。进行利弊比较,选择最优方案加以实施。

3.抓好信息,增强预见。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企业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认真甄别信息,去伪存真,才能避免决策失误。日本协和发酵会社社长加藤辨三郎在一次开发新产品的决策上,调查不周,轻率决策,用地瓜制造啤酒,,损失13亿多日元,可谓教训深刻。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信息没有认真甄别,缺乏预见性,结果导致20多年的奋斗积累损失殆尽。

4.决策要注意结果导向。要关注决策的目的,实施以后的效果,而不只是关注过程和阶段性的目标。制定决策时要认真调查,摸清真谛,搞明关键,关注为什么干以及干了以后能取得什么成果。大方向制定正确后,其它事情就好办了。

5.敢于果断决断。企业管理者的关键能力是决断,无法决断的管理者,不适合承担管理职责。在许多方案可供选择时,管理者必须具备决断的能力。否则,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三国时期的袁绍,其实力在诸候中首屈一指,被公认为最有希望问鼎天下的。袁绍的麾下,虽然谋士如云,战将如林,但是由于袁绍“多谋少决”,致使官渡一战败于曹操之手。“多谋少决”这对一个管理者来说,是致命的弱点。不难看出,作为管理者不但要足智多谋,更要能当机立断。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很多天赐良机稍纵即逝。管理者要善于抓住这些良机,充分利用这些良机,果断决断。当然,果断决断决不是草率,更不是鲁莽,而是对信息做了充分加工后,作出十分迅速准确的反应,进行果断处理。

(二)用人艺术

人才是一个企业最关键的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是知识在企业竞争中占主导地位,而知识的载体是人才,谁在人才方面获得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这方面,管理者的用人艺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领导艺术的关键。中国明末学者王夫之说过:能用人者,可以无敌于天下。由此可见正确用人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的用人艺术表现在识别人、选拔人、使用人、管理人和培养人等方面,要做到知人善任。企业管理者用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兵经》中说“勇者必狠,武者必杀,智者必诈,深者必忍”,企业用人也是如此。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然后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却陷入破产边缘,债台高筑,信誉下降。原因在于该公司将财会专家林恩·汤森用在总经理位置上,后来还任命他为公司总裁。汤森对财务的计算虽说很精确,但他却形成一种只算眼前数字和利益的思维习惯,缺乏长远观念。结果导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迫近倒闭边缘。这则事例说明用人必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工作和才能要适应。

2.尽量不用四种类型的人做下级管理人员。管理者在选人、用人时,要特别慎重,尽量不用这四种类型的人。一是“复印本型”的人。这种人对领导惟命是从,既无主见,又无风格。如果没有现成的方法,他就什么都做不成。墨守成规,缺乏远见,没有多少潜力可挖,缺乏创新能力,不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用这种人,对企业弊大于利。二是“蜜蜂型”的人。这种人非常勤奋地工作,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不知疲倦,如同蜜蜂一样忙忙碌碌。用这种人会产生许多负面的效果,因为这种人做事不分先后、不分主次,只知道见工作就做,却不知怎样做更为合理、更为科学。因此,常常是该办的事情没办,不那么紧急的事情却优先办好了。三是吹牛拍马者。这种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屈尊对领导吹牛拍马,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表面上惟命是从,实际上暗藏祸心。在一个企业里,若吹牛拍马之风盛行,势必真假难辨,是非不分,正不压邪,工作难以开展。因此,管理者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须知只有贤人才能选出贤才、使用贤才。四是告密型的人。在当今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中,告密型的人是企业最忌讳的。分两类情况:一类是吃里扒外,见利忘义,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出卖企业发展的信息。另一类是在企业内部做小动作,打小报告,以向领导“告密”来搏得信任和赏识。有时甚至制造虚假信息,搬弄是非。使用告密型的人,必然破坏企业团队协作精神,损害企业利益,百害而无一利。

3.用人不疑,用人也疑。前半句话说明,用人的关键是放手,不疑的关键是放权。用人不疑,可以使下属感到受信任,从而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但用人不疑也应有个限度,它是建立在严明的法纪和制度规则基础上的用人不疑;对于言过其实,言行不一的人,不可大用,这时用人必须“有疑”。同时,由于现代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一个员工可能在这个岗位上不能胜任,但在另一岗位上却干得出色;员工目前或许是人才,但不能保证永远是人才。这说明用人必须要疑。海尔张瑞敏认为:市场在变,你今天强,未必永远强;我用你,同时也怀疑你、监督你。这是用人也疑理念的大胆尝识。

4.用人注意互补性。用人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注意知识的互补搭配,性格的互补搭配。

5.要培养和使用结合。重视人才的培养教育,肯下本钱,注重人才素质的提高;同时,使用人才本身也是一种培养。

(三)激励艺术

所谓激励,是指通过了解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内在动机,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就是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艺术是领导艺术中的重点,激励在管理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激励,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有人说:过度的压力可以让天才变白痴,适当的激励可以让白痴变天才。这句话一语中的,说明了激励力量发挥的作用。概括说来,激励作用表现为:一是强化个人动机,从而强化个人行为,使其保持较高的工作效率;二是改变个体行为,使其行为符合管理活动目的;三是提高员工素质,使其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四是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凝聚力。如何运用激励艺术?这属于一种高超的领导艺术,掌握难度较大。为此,列表加以说明:

企业管理者常用的三种激励艺术

恐惧激励艺术 诱因激励艺术 人性激励艺术

惩戒 加薪 成就感

责骂、恐吓 奖金 被肯定

降级、降薪 红利 兴趣

革职 特别津贴 责任与权力

削权 奖励性福利 挑战性的环境

不重用 分红入股 荣誉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种激励方法完全不同。恐惧激励方法只能产生昙花一现般的短暂效果;而诱因激励艺术虽说有诱惑力,但它的效力仍有限,如果完全用这种方法激励员工,那么当员工的某一项需求被满足后,就得不断推出新的诱因,以便进一步激励他们;但所有需求都被满足后,任何诱因都无法产生作用,这个方法也就失败了。现代管理讲究以人为本,人性激励艺术能充分尊重自我选择,尊重人性。作为企业管理者,只有综合使用各种激励艺术,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为此,应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1.激励和凝聚相结合。要在激励的基础上进行凝聚,把激励和凝聚结合起来。

2.自我激励和激励他人相结合。管理者要有使命感、事业心,要有积极的心态、振奋的精神和旺盛的精力。只有先把自己激励起来,才能把员工也发动起来。管理者应将自我激励和激励他人结合起来。

3.个别激励和综合激励相结合。先对员工进行个体激励,然后再进行集体的激励;先进行物质或精神的激励,然后再进行物质加精神的综合激励。管理者在具体运用激励艺术时,要把个别激励与综合激励结合起来。

4.激和励应互动。先激发员工积极的动机,让其愿意去工作,努力去工作,待员工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若其行为符合管理者意图,符合决策目标,再对其行为进行鼓励、奖励。激和励要结合起来进行,激中有励,励中有激,激与励互动起来才会有好的激励效果。

5.激励心和激励智相结合。激励有两个任务,一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员工进行心理上、感情上、精神上的激励;二是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对员工进行能力、智力、创造力的激励。管理者要把对心的激励和对智的激励结合起来,通过激励心来激励智。

(四)授权艺术

企业管理者应善于授权,授权是领导意识的动力,国外管理界有句名言:有责无权活地狱,说的就是这方面内容。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说:“公司经营最重要的是分层分责,一个人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手里亲自处理,只能做到一个人的力量范围,无法成就大事。想要做大事,必须懂得分层分责。”松下幸之助的话,值得企业管理者深思。现代企业管理特别推崇授权,因为授权对企业管理者本身而言,可以从中获取五个方面益处:一是授权可以激励员工参与解决问题。员工天生都有参与的渴望,授权给他们,他们就能自发解决问题。二是授权可以使企业取得最大的成就。当每个员工通过参与而许下尽力的承诺,觉得自己对工作结果必须负担共同责任而自动奉献时,企业就常常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成果。三是授权可以使管理者分身有术。管理者通过授权,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专心于更高层次工作的思考和决策。四是授权有利于培育未来的管理人才。五是授权可以活跃企业内的气氛。总之,授权对上下都有好处,学习如何有效授权是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讲究授权的艺术,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合理授权。一般来说,企业管理者在授权中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1.确保目标。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管理者只有将企业的总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授权给下属,才能实现。因此,管理者在授权之后,应加强目标管理,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纠正局部中存在的问题,以确保整体目标的实现。

2.熟悉下属。授权在很大程度上应取决于下属的情况,企业管理者在授权过程中应当仔细观察、教育和考验下属,根据具体情况授予他们权力。对不同的下属应授予与其能力相当的权力,对哪些已经显示出才能的下属应给予更大的权力;而对那些未能很好运用自己权力的下属,则应收回或缩减他们的权力。

3.明确责任。授权以后,各级下属应责任明确,各负其责,这是实现整体目标最重要的保证。企业管理者应集中精力处理管理中的责任问题,因为工作的职责和责任来自并导向既定的目标,下属完成工作职责和责任的评价标准也是管理者下达的工作目标。管理者应特别注意,管理责任是不能分派,也不能委任的。

4.讲究技巧。企业管理者应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因条件不同而确定适当的授权方式、方法。如果要激励员工完成目标并使其产生成就感,可以采用目标分解授权法;如果工作的重要程度较低,完成与否对全局工作影响不大,则可以采用充分授权法;如果工作重要程度较高,则只授予员工部分权力;如果工作复杂,环境条件多变,而管理者对员工的能力、水平又无充分把握时,宜采用弹性授权法,即把解决某一问题的权力授予某人,随着问题的解决,即时收回权力;对于工作性质极为重要,或是容易出现疏漏,而管理者又任务繁重,无暇亲自处理,则可采用制约授权法,即把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成两个或若干部分并分别授予不同的员工,使他们之间相互制约,以有效地防止工作中出现纰漏。

5.指导控制。授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分而治之“的领导策略。这就要求管理者分权而不放权,在分权的同时加强指导和控制。企业管理者应从整体目标和全局利益出发,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方式进行正确的指导,并通过有效的指导实施有力的控制。因此,要明确授权的内容和范围,建立、健全审查评价制度,畅通信息渠道,以保证员工在工作中不致因授权而偏离正确的方面和企业的整体目标。

(五)沟通艺术

沟通是一种信息交流,是人们之间思想、观点、信念、愿望等的交流过程。现代管理学认为:沟通是人际间最紧要和最困难的行为,因为它意味着思想上的碰撞,属于心理上的交融。沟通艺术是领导艺术的基础,是在传达和交流思想、信息、情感过程中的一种技巧。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沟通艺术,在运用沟通艺术方面下功夫。日本本田公司以100万日元起家,在十几年时间内,由摩托车王国发展为汽车王国,与丰田、日产公司鼎足而立,成为日本汽车工业的支柱之一。其在经营上值得注意的一个主要经验,就是管理上特别重视内部团结和人际关系,重视上下左右的全面沟通。因为上下沟通是实施管理的基本条件,也是统一下属意志不可缺少的领导艺术。企业管理者要利用沟通建立共识,认真处理好沟通关系,促进企业发展。

1.与下属的沟通艺术。主动认同下属,与下属平等真诚地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以朋友的身份与下属平等相处。孟子曾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企业管理者要与下属交心,可以把企业面临的形势、工作上的打算、遇到的困难和苦衷,诚恳地告诉下属,让大家帮助出主意、想办法,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同时要认真倾听下属的声音,鼓励不同的意见。并集合各方面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管理者还要善于通过沟通,及时并合理地处理下属在工作中不满意之处,化解矛盾,消除冲突。

2.与上级主管的沟通艺术。企业管理者与上级主管的沟通主要采取信息反馈的形式,这是由上级主管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向上级沟通情况,反馈信息,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工作上,着重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帮助上级完善调控;其次要正确反映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反映员工的意愿、意见、要求和建议。当然,也可向上级反映管理者个人的工作、思想以及其他情况,但这方面要注意合理性、合法性。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书面、口头、暗示等形式反馈信息。

3. 与同级的沟通艺术。同级沟通是指不相隶属的单位、人员之间的沟通。同级沟通可以借着横向的联系,减少中间环节,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建立和谐的感情氛围,消除彼此之间的心理防线。企业管理者在于同级沟通时,应做到沟通当中有认同,认同当中有沟通,应认识到同级与自身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关系,应该在竞争中求得和睦友好、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吉田兴业会社是日本著名的拉链制造公司,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5%,年销售额达20多亿美元。它取得成就的奥秘在于:将每年所得利润分为三部分,1/3的利润让利给消费者,1/3给经销商和代理商,1/3归自己。吉田兴业会社的成功,在于与同级沟通中和睦相处,相互得利。

四、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的对策和建议

领导艺术体现的是智慧、才能,掌握和运用确实有一定难度,但它并不是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领导艺术是由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只要企业管理者勇于实践,便能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同时也应该看到,领导艺术毕竟是艺术,需要企业管理者反复研究、学习、实践,才能掌握,不可一蹴而就。

(一)勤于学习,努力实践,这是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的根本途径

彼得·杜拉克在《未来的领导》序言中说:“领导艺术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而且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企业管理者不但要学习国内成功企业管理经验,也要学习国外成功企业管理经验;并且要从失败企业的经验中吸取教训。要认真钻研管理理论、领导科学等知识,打好理论功底。同时,领导艺术是一种技巧,一种谋略,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一些原则和基本方法,但这好比有了砖石未必能够盖得起大楼一样,不能说学习了一些有关领导艺术知识就能管理好企业。纸上谈兵是管理者的大忌。更重要的还在于亲身实践。亲身实践,是培养和提高领导艺术的最关键环节。因为,企业管理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存在具体实践中才能形成和提高,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经验进行检验;在实践中创造出新东西,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领导艺术。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

(二)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观察体会别人的领导艺术,这是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的直接途径。

企业管理者要不断的总结经验,从经验教训中学习、掌握和提高领导艺术。毛泽东同志曾说:错误和挫折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无论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在企业管理中往往重犯过去的错误,往往重走弯路,问题就是不善于总结经验,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提高预防风险的应变能力。同时,在实践中观察体会别人的领导艺术,比较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加以借鉴,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导艺术。

(三)动员各级管理者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

企业管理者应该看到,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不仅仅是总经理或厂长的事,各级管理者都应该重视管理工作中这一重要组成部分,都应重视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这好比弹钢琴一样,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如果十个指头都有节奏动起来,互相配合,便能产生和谐美妙的乐章。因此,要真正管理好企业,必须鼓励、动员各层次管理者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

(四) 努力提高管理者自身的素质,这是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管理者的素质是履行管理职责所应具备的能力和条件的总和,是在先天形成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工作获得的德、识、才、学等的总和。管理者的素质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概念,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随着竞争程度的加剧,对企业管理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管理者只有加强学习,加强锻炼,在企业管理中学习、研究、掌握和应用领导艺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只有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在工作实践中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

1.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品德素质

企业管理者要使管理富有效果,就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四书·大学》中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首先要整顿好自己的家庭,而想要整顿好自己的家庭,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品德。对企业管理者来说,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但品德素质始终处于首要位置。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到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积极进取、讲求团结、求真务实、敢于吃苦等等。

2.不断提高知识素质,打好基础

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企业管理者需要认识和处理的问题包罗万象,涉及各个领域。工作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要求知识的多样化。这就必须要求企业管理者具有广搏的知识,不但要具有一些一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更要比较精通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熟悉社会生活方面的实际知识。

3.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能力是知识和智慧的综合体现,是让个体或个体团队能够在面对不确定性和逆境的时候,为了创造预期的未来而不断地充满信心和希望地工作的一系列行为,它来源于实践、学习和经验。管理者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等等。

4.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

企业管理者应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状态,坚强的意志,精力充沛,具有优雅的气质风度等等。

总而言之,企业管理者应充分理解和把握领导艺术的深刻含义,高度重视领导艺术的重要性和作用,在企业管理中扮演好相应的角色,切实把握提高领导艺术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实践和总结,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美)托马斯·伯特尔编著:《六西格玛领导手册》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陈登才主编:《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肖莉译著:《兵经100 百战百胜的战术与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2002年版

[4]张以文译注:《四书全译》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5]唐满先译注:《孙子兵法今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郭卜乐:《今日心理》http://www.cptoday.net

[7]董志龙编著:《中国式领导》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年版

[8]张德主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9]孙成志主编:《组织行为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版

[10]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作者:郑继华

第五篇:马蔚华的领导艺术

马蔚华是真正意义上的、极具创新精神的职业银行家。金融被称为最复杂的游戏,驾驭金融这个游戏的人则需要有广博而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

5月8日,深圳招商银行总部召开管理层大会,宣布马蔚华离开招商银行的领导岗位。

马蔚华是中国最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他执掌招商银行达14年,在他的领导下,招商银行从“偏居一隅”的区域性小银行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第六大银行。2012年,招商银行入榜美国《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他也被评为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学习型银行家

1949年,马蔚华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高中毕业后,马蔚华到辽宁省北镇县长兴店公社状元堡插队,做了一名知青。1978年恢复高考后,马蔚华考入吉林大学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专业。1982年,马蔚华被分配到辽宁省计委工作,经过几次提拔,先后任辽宁省委办公厅处长等职。1988年,马蔚华进入央行,在人民银行任职期间,他以政府经济官员的身份参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见证了中国银行业的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1999年,马蔚华进入招商银行。在他执掌招行的14年中,这家银行所爆发出的巨大创造力及高成长性,一度令人惊叹。

马蔚华的成功并非偶然。曾任中国银监会主席的刘明康评价马蔚华是一位学习型的银行家,“他很活跃,很积极地参加国际国内的会议,学习怎么带银行,怎么判断宏观经济,怎么判断风险,怎么做好公司治理。”而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则看重马蔚华的个人气质,他认为马蔚华并不官僚,且非常注重市场导向和品牌导向,他是为做银行而做银行,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银行家。事实证明,马蔚华一直在潜心学习。金融被称为最复杂的游戏,驾驭金融这个游戏的人则需要有广积而深厚的阅历和学识积淀。马蔚华从一个插队知青到著名的银行家,必定遭遇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亦可看到马蔚华孜孜不倦、奋发向上的劲头。

有杂志评价马蔚华是“爱读书的银行家”。尽管大部分时间都被工作所占据,马蔚华还是会抽出时间来读书。马蔚华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坚定拥护者和践行者。他在商务旅行时总是带着一本书,同时他也在招行内部网站上定期向员工推荐好书,比如《执行》、《世界是平的》、《黑天鹅》、《世界又热又平又挤》等。在和别人的对话中,他常引用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的观点。他曾在向全行管理层推荐《黑天鹅》时,提示大家不要担心人所共知的骇人听闻的风险,而要担心更为险恶的不为人知的隐蔽风险,譬如金融机构的困境对实体经济越来越明显的影响,及其所导致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马蔚华不仅喜欢读书,他还身体力行自己写书,将自己的见解见诸纸张之上。《感悟华尔街:我的金融风暴之旅》就是其在金融风暴肆虐之际,亲访各大金融高管、名商政要,用亲身经历诠释经济危机,用权威观点测度经济未来走势之作。书中既有经济危机下金融机构及高管们生存形态的现实记录,也有马蔚华经世治商的理念与哲学。

此外,他还善于向有经验的银行家取经。和中国其他顶级银行家相比,具有央行工作背景的马蔚华可谓独树一帜,因为他愿意在全球范围内结识人,并愿意去探究真实的世界究竟是如何运转的。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数年时间里,马蔚华曾多次前往华尔街,向花旗集团的桑迪·威尔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莫里斯·格林伯格等金融业巨子取经。他说:“这些银行、这些银行家在我们心目中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因为中国的银行业毕竟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历史,而他们都是百年老店。”马蔚华认为,中国银行业现在所走的路子可能是那些世界大银行曾经走过的路,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来说非常宝贵。

前沿的战略眼光

马蔚华被称为极具创新意识的银行家,不是凭空得来的。博览群书与敏捷善思,使马蔚华在把握市场趋势和招行的发展战略时更有底气。业界认为,招商银行就是以领先同业的理念和执行力,探索有别于传统银行规模扩张发展的新模式。他在央行曾经的任职经历,使他在做银行经营时,常能从金融监管者的角度来看问题。他说,“在央行时,我管过货币政策,管过金融监管。我现在体会到很多东西,是因为当年这些工作经历。我经常能站在监管的角度考虑问题。”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任职招行行长之初,他就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事业。想要在当初名不见经传的招商银行有所作为,就需要知道招商银行和优秀银行相比较的差距。起初,招商银行几乎没有什么优势。论规模、网点和资金量,招行无法和国有银行相比;论资历、品牌和管理,招行更不必说与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相比。例如,当时国内第一大行工商银行在全国拥有上万家网点,而招商银行在全国只有几十个网点。

所有的银行都在发展,怎样才能显示出招行独有的特性,让顾客和市场能够记住招行呢?马蔚华的战略眼光就在于,他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另辟蹊径,开始做起“网上银行”的买卖。1995年,美国3家银行联合在互联网上建立全球第一家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的兴起为中国银行业提供了与国际银行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机遇。马蔚华目光如炬,及时锁定银行业务网络化的战略目标,决定让招行与网上银行联袂。

马蔚华在一份工作报告中描绘了“网上银行计划”,希望通过一年时间,利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跑马圈地,扩大零售业务市场,实现对同业的赶超。1997年,招商银行领先同业第一个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但这一尝鲜行动的战略重要性,直到马蔚华赴任才开始显现。1999年,招商银行在北京宣布网上银行计划,开始用同行们不熟悉的方式拓展新一代銀行个人客户。同时,招行的网上银行建立起来之后,马蔚华把计算机、手机、ATM机都作为终端,各个终端连起来以后就延伸了招行的网络服务。自此,马蔚华确立了以银行业和互联网产业相结合的营销方式,“网络化、资本市场化、国际化”成了业内对招商银行的评价。

经过五年的累积积淀和思索,2004年,马蔚华提出了发展零售银行的理念,这亦是招商银行的第一次转型。招商银行自走入民众视线以来就与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方式背道而驰。他说,银行不做对公业务,今天没饭吃;但不做零售业务,明天没饭吃。

对于当时的银行来说,其客户几乎都是大企业,即那种对公信贷业务的客户,而针对中小企业的客户很少涉及,对百姓个人的零售业务则是严重滞后。相比之下,个人信贷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收益较少,且前期客户开拓的工作量较大,需要较长的市场积累期,因而这一领域被各家银行认为是“鸡肋”业务,市场规模微乎其微。

马蔚华的第一次转型就以彻底颠覆国内传统银行业的营销模式为宗旨。马蔚华基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将零售业务定位为招行的核心战略,并成立专门的个人信贷部门,直接服务于新兴的个人客户。在马蔚华的带领下,业务员们化整为零走入街头巷尾、高校社区、中小型企业,以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开展零售业务。这位招行的掌舵人,从战略到销售亲力亲为,带动招行上下的市场扩张,迅速赢得一批年轻、有实力的客户,为招行的零售银行业务奠定了初步的客户基础。招商银行搞一卡通业务,很多人认为马蔚华的做法就像一个疯子,然而事实证明,正是这个被诟病的一卡通业务奠定了招商银行在零售银行领域中的口碑和地位。在接下來的几年里,马蔚华陆续扩展招行的个人业务产品线,一卡通、财富账户、信用卡、“金葵花”理财等吸引了大批个人客户。经过多年发展,零售银行成为招行的“光环”。截至2011年9月,招行储蓄存款占自营存款的比重超过36%,零售贷款占自营贷款的比重超过38%,这些数字均在中国境内股份制银行中位居前列。

此外,招行信用卡自2003年推出后亦迅速普及,并于2006年突破500万,占据中国信用卡市场30%以上份额。目前,招商银行累计发卡量突破3600万张,在中国信用卡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并被誉为国际信用卡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被哈佛大学编写成MBA教学案例。

无时不在的危机感

管理决定企业命运,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管理的竞争。网络化、全球化时代,世界是平的,依靠产品和服务取得的优势,其维持的时间愈来愈短,产品和服务的差距也可以很快追平,内地银行与国际先进银行真正的差距在于管理。马蔚华向他的员工推荐了《基业长青》,此书宣讲了18个历久不衰的企业例子,其成功之道,共同的特点就在于先进的管理理念。

201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贷款审核员胡斌向外出售客户个人信息167份。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直接影响了招行的声誉。作为领导的马蔚华没有推脱责任,而是从这起事件中寻找管理的漏洞。他认为,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且应当作大事来抓,管理层应更加重视企业员工的学习、生活和福利。这是一次精细化管理和强化企业文化的契机,要把负面影响变为正面效应。

深感危机常在,招行做了很多管理理念方面的变革。招行提出了“因思而变,因您而变”的理念。为了让员工、让客户更好地理解这个理念,马蔚华在中央电视台亲自参与了招行的广告设计。招商银行就是金葵花,葵花象征招商银行,客户象征太阳,银行的命运掌握在客户手里,如果没有太阳,葵花就要枯萎,如果没有客户,银行就要亏损。这个广告成为招行的文化象征。“山因势而变;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招商银行因您而变”,这一通俗易懂且又寓意深远的广告词传遍大江南北。

不仅如此,网上曾报道招商银行有一份名为《那些追赶我们的竞争者》的报告。报告警示招行正面临来自民生、兴业等兄弟银行的追赶。而在2007年初,马蔚华在招行分行行长工作会议上就推出过一份“危机报告”,他当时说:“这个世界想不到的事情天天发生,在你认为稳居前列的时候,说不定哪天早上你醒来,发现别人已经超过你了。”

可以说,招商银行现在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马蔚华的领导。他上任后,始终提倡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快使招商银行摆脱了规模小、效益低的特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招行凭借持续的金融创新、优质的客户服务、稳健的经营风格和良好的经营业绩,现已发展成为中国境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

(作者单位:重庆市委党校)

作者:刘建茂

上一篇:经济形势分析论文下一篇:经济职称论文